小学生红楼梦读后感

2024-10-29

小学生红楼梦读后感(共11篇)

1.小学生红楼梦读后感 篇一

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爱情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小学生红楼梦读后感,欢迎查阅。

小学生红楼梦读后感1

明清时期的经济由于闭关锁国从最顶端逐渐的走向衰败。而《红楼梦》中的薛王贾林四大家族便见证了由繁华走向衰落,甚至家破人亡的全过程。

林黛玉,是因为母亲病逝。她的外祖母(即贾母)听闻此事,心中对黛玉产生了可怜又疼爱之情,想将黛玉接到自己身边,给她一些依靠和安慰。黛玉在贾母的千呼万唤之后才离开父亲来到了贾府。黛玉的母亲曾告诫她在贾府中的生活,要多加留心。所以黛玉在贾府中的生活可堪称为步步惊心。黛玉刚开始对宝玉是不愿靠近,怕这个一直受宠的宝玉会为自己添麻烦。但后来两个人相知相熟之后,特别是在吟诗作曲中更成为了知己。黛玉,柔弱,身体又多病,在贾府中也没有多少地位,而且要小心处事,只怕惹恼了谁的女子,最终在大家(除宝玉外)的欺骗下,在宝玉成亲当晚病逝,无声无息地离开这本不属于她的世界。

贾宝玉,一出生便含着一块玉,这就是贾母宠他的原因之一。宝玉的性格叛逆,总是喜欢与女子呆在一起吟诗作对,宝玉最初见黛玉时是先看都没看就去换了衣服,但等见到黛玉后,就非常的喜欢与黛玉在一起。当两人都明白对方的爱慕之情后,宝玉又送了黛玉他旧时的手帕,意喻着对黛玉承诺只对她一个人好,可惜最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宝玉和宝钗成了亲,也知道林妹妹已经不在了。之后他便一直失魂落魄,直到家中有变故,才恢复了。但在宝钗的又一次刺激下,宝玉又变得失魂落魄,直到他看破红尘,当了和尚。

宝钗,一个一心想坐贾母位置的人。在黛玉生病时,给黛玉送去补品和问候,是为了让黛玉对她的戒心放下。最终,贾府败落,她想继承贾母的那种地位已不复存在,况且宝玉出家当了和尚,她只能成为一个寡妇。

通过对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的三位主角的人物塑造,可看出当时的封建专制是多么的残酷。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也达到了一个最顶峰,使得薛王贾林这些大家族一样走向衰落,而平民百姓更是苦。正可谓:国富,百姓苦;国亡,百姓苦。

小学生红楼梦读后感2

《红楼梦》是一本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一个旧社会大家庭从兴旺到衰败的全过程,向我们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从相识到相爱到被人拆散的爱情故事。

柔情似水、泪眼朦胧、红颜命薄,乃林黛玉也。《红楼梦》这一本书中一共写了九百多个人物,而我最喜欢的,便是林黛玉。

她是一个身世坎坷、寄人篱下的女子。她六岁丧母,后又离开父亲,来到了贾府。她是一个多心小心、多愁善感的人。说她多心小心,那是因为她想的事儿要比别人多,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词,也要细细地咬文嚼字一番。因此,宝玉便说她:那是你多心,才染出一身病来。

但是,她又是那么倾国倾城,那么才华横溢呀!美,美在两弯似蹙非蹙笼眼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才,就拿元妃省亲来说,她作的诗与众不同,当宝玉冥思苦想也想不出最后一首诗时,她快速地写了一首律诗,帮宝玉解围。和宝玉相互赠帕时,一口气写了三首诗。

我有时恨过曹雪芹:为什么把黛玉的生活写得那么悲凉,又为什么硬把宝、黛的爱情拆散?现在想想,才知道作者的用意。作者这样写既符合那个时代的特点,也更让我们看到了古代的人们,特别是女孩子追求自己的生活和幸福是多么的困难,让我们更真实地了解了古代的社会生活。

像黛玉这等才女,如果在今天,也许她会成为一位名扬天下的文学青年,比如会成为诗人或作家,也许她还能享受荣誉所带来的富贵、地位。但是,在旧时封建社会中,总是重男轻女,封锁了多少才女的才华!像林黛玉一样,一生只能呆在那极为渺小的大观园里,没有一点独立自主的机会。最后,随着家族的衰落而走向悲剧、走向灭亡,像一朵婀娜多姿的花,无声地开,悄悄地走

月夜是那样的宁静,一轮新月挂在空中,没有一点儿喧闹声。而此刻的我,却心潮澎湃,我为旧时封建社会的黑暗而愤怒,为旧时封建大家庭由兴到衰而感叹。

小学生红楼梦读后感3

红楼梦是一部超越时空的巨著,作者曹雪芹更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他的笔下一个豪门大族由盛到衰,其中的故事各个耐人寻味,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宝玉、黛玉的真挚爱情更令人唏嘘不断,不敢妄作评论,只愿说说我读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其中重要的部分我觉得除了写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纯洁的爱情。最主要的是写女人,一个个形象都已印入我的脑海,不禁浮想联翩。在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晴雯,她才貌出众,敢爱敢恨,性格率真,口角犀利,嫉恶如仇,真乃一女中豪杰,但却因此引起贾府主子的不满、恼恨,最后被逐出大观园,病死家中,不禁让人黯然泪下。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命运都不相同。尤二姐、尤三姐的悲惨故事,尤三姐为了爱情,情愿献出宝贵的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尤二姐贪慕虚荣嫁与贾琏做二房,王熙凤的狡猾奸诈,心狠手辣的她逼死了尤二姐,甚至连死都没有个墓碑。迎春大丫环思棋与潘右安从下就相互爱恋,最后却都为了爱情献出宝贵的生命。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慨叹唏嘘。黛玉葬花的柔情几人知?黛玉与宝玉真心相爱却因为封建礼教和家族的不容,而最后导致了这场悲壮的爱情悲剧,有情人终不成眷属。曲折的故事情节,性格分明的人物,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爱情是不分贫富贵贱的。不能让世俗影响纯洁的爱情,虽然现在社会的拜金主义流行,甚至某些女孩子抛出“没房、没车,就不结婚的言论。”在婚姻上更讲究门当湖对,我不禁慨叹古人的爱情,他们为了敢于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爱敢于抛弃自己的一切,为什么我们反而不成了呢?难道真的是没有钱就没有爱情吗?相信读过红楼梦的您一定也会有您自己的答案,愿世俗少一些烦扰,愿爱情少一些悲剧,愿天下有情人都终成眷属。

小学生红楼梦读后感4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一部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一首暗示着兴败繁衰的荒唐诗,在这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贾府中,在这光鲜的浮华后,又暗藏着什么呢?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从此,一块纷纷扰扰的石头陨落人间,牵系起一群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红楼女。在那浮华的贾府中演绎着“美中不足今方信,如花美眷空蹉跎”的凄美故事。浮华的悲剧,即将开幕。

贾元春,贾府第一个传奇人物,贾家嫡系孙女,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大观园真正的主人,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享尽荣华的她用二十年的青春看清了这人间是非。一曲“恨无常”道出了她悲、美的一生。同时也说出了她那华丽的凤袍下掩盖的无限的悲伤和痛苦。可怜薄命女,生因浮华,死亦因浮华。

一个道金玉良缘,一个念木石前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一个孤高自诩,一个处事圆滑,一个肌肤如雪,一个娇花似水。一个薛宝钗,一个林黛玉。只可惜了两个薄命女,入了富贵家,却不知那浮华之门易进不易出啊。“可叹停机德,甚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富贵一生只落得个空劳牵挂,枉自嗟呀!败落的大观园,没有了昔日的繁华,潇湘馆在那几束翠竹的衬托下显得那样清幽,可是里面却没了颦儿的笑音和哀叹。宝钗啊,当你再一次看到这景象是想必也会为那“登上青云”的追求而后悔吧!

金银散尽,家业凋零,有恩逃生,无情报应,欠命命已还,欠泪泪已尽。食尽鸟投林,皆因浮华散尽!一卷红楼落幕,不禁慨叹:“陋室空堂芴满床,衰草枯杨歌舞场。金箱垠箱又怎样,只可惜你命不长。浮华门里唱大戏,那结局怎一悲字了得!莫要不舍富贵乡,浮华皆可抛!

小学生红楼梦读后感5

自从识事起,我便听说了“四大名著”,而这《红楼梦》,便是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没有拜读过这本书,但现如今阅读起它来,竟也能体会到其中幽幽的哀愁,不得不叫我叹息。

林黛玉是这本书中核心描写的人物之一,我曾听别人提起,她的婀娜,她的悲伤,她的可怜。每个人对她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我们也无需去思考作者写着本书时想要表达的本意,因为往往我们能够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只看她当初入贾府时所做的一切,便对她了解了大半。她是一个很温柔、讨人喜欢、顺人心意的姑娘,见到贾母便与贾母心灵相通,发自内心的哭泣,见到府上的姐妹会一个个施礼,吃饭时不愿坐在上首席位。她那么谦逊,温柔,善解人意,当然被长辈和同龄人喜爱。但她本是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生长的一株绛珠草,为报宝玉的雨露之恩下凡至人间,欲将一生所有的眼泪送与宝玉,她的恩人。所以她多愁善感,对一切可怜的都要同情,她又何时同情过自己的?她与宝玉相互爱慕,可是两个人的家世又不允许一切的发生,在那个时候,利益被看得太重了,重过一个人一生的幸福。由此,黛玉更加忧愁,而宝玉却娶了别人,黛玉听说后伤心欲绝,从此一病不起,这就丢了性命。她报恩的泪水全都还给了恩人,于是与世长辞了。

这本书描写人物都很精细,但我认为只需研究黛玉便可看清这个故事。一段纯洁的爱情,却抵不过金钱地位的诱惑;一位绝代佳人,却最终败在了家世上。爱情本无价,却还比不上一个家族的荣誉;一个人的生命,却还比不上利益。那个时代的传奇,和这个时代的悲剧又有什么不同呢?现在的人们,只会看着金钱、权利,却失去了人生中最容易也最难获得的财富——快乐。人这一生啊,还有什么比快乐更重要的吗?我们努力去追求的,不正是它吗?只不过它施了一个障眼法,让我们以为金钱、权力就能把快乐抓回来,但是它们不行。因为当我们拥有它们之时,快乐已然跑得太远、太远。所以,当我们还能把它追回来的时候,当我们还有权利享受快乐的美妙之时,请加倍努力,让快乐永远伴随你身边,而不是那些身外之物。

小学生红楼梦读后感

2.小学生红楼梦读后感 篇二

一、书名的由来

张爱玲从十一二岁开始读《红楼梦》, 十四五岁写了一部《摩登红楼梦》共六回目。“《红楼梦》在我是一切的泉源”, “直到一九五四年左右, 才在香港看见根据脂批研究八十回后事的书, 在我实在是个感情上的经验, 石破天惊, 惊喜交集, 这些熟人多年不知下落, 早已死了心, 又有了消息”。张爱玲以“红学后进”的力量专一研究《红楼梦》, 是她在1973年定居洛杉矶以后的事情, 并且“我刚巧有机会在哈佛燕京图书馆与柏克莱的加大图书馆借书, 看到脂本的《红楼梦》”, “在已经去日苦多的时候”, 这个时候的张爱玲已经是五十有三的半老之人了, 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来研究《红楼梦》, 在上个世纪70年代陆续写下了七篇专文。

《红楼梦魇》这个名字最终还并非张爱玲所拟, 是一个非常了解张爱玲《红楼梦》情结的朋友的一个玩笑, 竟被采纳。“我寄了些考据《红楼梦》的大纲给宋淇看, 有些内容看上去很奇特。宋淇戏称为红楼梦魇, 有时候隔些时就在信上问‘你的红楼梦魇做得怎样了?’我觉得这题目非常好。”个人认为书名最大限度地说明了张爱玲对高鹗后四十回的痛恨之情, 这种感受, 毕生未变。张爱玲早在年少时读《红楼梦》后四十回就有种天日无光、百般无味的感觉, “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 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 面目可憎起来”, “《红楼梦》未完还不要紧, 坏在狗尾续貂成了跗骨之疽”, 高鹗续了后四十回, 使得《红楼梦》得以流传, 并家喻户晓, 张爱玲认为这是《红楼梦》被庸俗化了, 影响了小说的主流和阅读趣味, 好比“弥罗岛出土的断臂维纳斯装了义肢, 在国际艺坛上还有地位”, 都说张爱玲的“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 二恨海棠无香, 三恨《红楼梦》未完”, 所以最后张爱玲采纳了好友宋淇的建议, 而且也确实是这情形, 张爱玲对《红楼梦》的一种疯狂。但周汝昌把《红楼梦魇》这部书是当成价值很高的学术著作来看待的, 无论如何始终认为“张爱玲定此书名, 是一个令人惋惜的错误”。

二、版本的名称

据张爱玲自云:我唯一的资格是实在熟读《红楼梦》, 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 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张爱玲主要以版本学来考据《红楼梦》, 所以在《红楼梦魇》中提到的版本, 种类和名称很多, 有按阳历年代的, 如“一七五四年本”“一七六○年本”等;又如“全抄本”“程甲本”“程乙本”“脂本”“早本”“戚本”“己卯本”“武裕庵本”“甲戌本”“庚辰本”“程高本”“小字石印本”“旧本”“今本”“影印本”等不一。《红楼梦》为什么有很多的不同版本?张爱玲的解释:“《红楼梦》的一个特点是改写时间之长, 何止十年间‘增删五次’?直到去世为止, 大概占作者成年时代的全部。改写二十多年之久, 为了省抄工, 不见得每次大改几处就从头重抄一份, 当时是尽量利用手头现有的抄本。而不同时期的早本已经传了出去, 书主跟着改, 也不见得每次又都从头重抄一份。所以各本内容新旧不一。”现简要归纳一下《红楼梦魇》中提到的两个版本:

(一) 全抄本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说明:《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本》简称全抄本。即《红楼梦》120回抄本。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的《初详红楼梦》专文当中就是重点论述全抄本。

(二) 小字石印本

即民国上海有正书局石印戚蓼生序本, 为脂砚斋评本《石头记》的重要版本。小字石印本是1920年的石印本, 共八十回。张爱玲在《红楼梦魇》这样描绘:“我看见我捧着厚厚一大册的小字石印本坐在那熟悉的房间里。”

红学如浩瀚的海洋, 张爱玲的版本考据又详尽无比, 心细如发, 考证出晴雯也叫檀云, 穿着“睡鞋”应是裹足;红玉是林之孝之女是后加的内容;迎春有一个时期是贾政的女儿;贾政公出归府日期前后矛盾等, 层次环环相扣, 令人目不暇接。用张爱玲自己的话说:“有时候也会把人绕糊涂了……像迷宫, 像拼图游戏, 又像推理侦探小说。”借用张爱玲“近人的考据都是站着看——来不及坐下”这句话, 鼓励自己今后要坐下来详看《红楼梦》。

摘要:本文紧紧围绕张爱玲《红楼梦魇》的内容, 浅谈读后感想。

关键词:张爱玲,红楼梦魇,版本考据

参考文献

[1]张爱玲.红楼梦魇[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

3.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 篇三

关键词:人物串读 设疑深读

阅读名著既是提高中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贯彻素质教育极为重要的一环。《红楼梦》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也是高考必考的篇章。而当前,课程繁重的中学生或者因为没有时间阅读,或者因看不懂而半途而废,对《红楼梦》中的人物的了解不全面,对故事情节一知半解。针对这一情况,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中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进行了探析,希望能为学生打开一扇进入《红楼梦》迷宫之门。

一、教师示范,情节串讲

传统的阅读是指按照章回来读,教师一般一周布置3—5回的阅读目标。学生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读,就会散漫无拘,半途而废,不可能有好的效果。因为章回阅读法存在许多问题:首先,重点不够突出,因为许多章回没有细看的必要,如第9回“恋风流情友如私塾”和第10回“张寡妇贪利权受辱”等,而且学生受时间的限制,回回都看是不可能的。其次,学生遗忘率高,回回都看导致回回都忘记。再次,教师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导读和检测。于是,我设计了人物串读法,抓住宝黛的爱情这个主要线索,专挑经典情节解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或者情节有完整的认识。

抓住主要人物梳理情节以后,学生对小说的脉络就会十分清楚,我再用个性化的语言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就把《红楼梦》的门像迷宫一样打开了。宝黛的爱情故事时时刻刻牵动着学生的心,学生一下子被人物的命运所羁绊,于是他们开始决定见缝插针地读《红楼梦》,就连课间和中午休息时间都不放过。

二、自主学习,分工阅读

在示范解读后,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要求学生分小组分工阅读,每个小组选金陵十二钗里的一个人物,挑情节串读,并且要求每个小组在阅读完一个人物后出一份专题卷子。例如,“王熙凤专题”,将所有与人物相关的情节设计成一张卷子,总共出六份卷子,基本涵盖小说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然后将这些卷子全班共享,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题库。学生每周读一个人物,轮流阅读六个主要人物,教师每周抽一节课讲评学生出的试卷。

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小组分工合作中有明确的任务:读哪一个人物,读哪些情节,把零碎的人物片段串起,形成完整人物形象。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他们找出与人物相关的章节和经典的片段。这种分工阅读的模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三、品读名段,设疑深读

对故事情节熟悉后,我便引导学生通过对名段的品读加强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名段是作家情感心意、心性外化而出的笔歌墨舞,是作家感受生活的艺术表现。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阅读名段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鉴赏的能力。

例如,在《红楼梦》中最吸引学生的情节是“宝玉挨打”,不少同学见到回目就很感兴趣,还没有读就连发疑问,我把这些问题抛出:宝玉不是很受贾母喜欢吗?谁还敢打他?为何事情而打?打伤了没有?每个人去看他时各有何不同言行?于是一场关于宝玉的讨论热潮在班级展开,同学们纷纷围绕宝玉被打事件在书中苦苦追寻前因后果。

学生通过寻求教师的设疑中对人物的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其他人物形象也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中鲜明突出。学生在领悟红楼梦的语言魅力时,也能感受到曹雪芹谋篇布局的独具匠心。

四、合作探究,展示成果

检测阅读成效,展示课是必不可少的,同学对人物有了完整的认识以后,会形成个性化的见解,还能跳出书本,深入思考,有些同学开始在周记中写书评了:有打趣薛蟠的,有悼念晴雯的,还有悲悯宝钗的,还有的同学设计了“作为当代男人,你更愿意选择黛玉还是宝钗”的问卷调查,举办辩论大赛等活动。

看到他们对《红楼梦》的爱不释手,我觉得,该把课堂让给学生了,于是我就借学校的公开课让学生上台点评《红楼梦》。我设计的课题是《漫话红楼》,要求学生按小组合作探究,并派一位学生上台综合大家的见解发表观点,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用自己的语言点评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而我则在学生发言后做一两句点评,起穿针引线和补充的作用。

五、总结方法,深化意义

新课程标准强调:“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名著是一座艺术宝库,教师的示范解读就是学生走进宝库的“金钥匙”。

情节串讲法使学生对作品脉络有了完整的认识,懂得抓住人物穿针引线,把握主旨,这样他们在阅读《三国演义》等其他作品时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在短时间内把握整部作品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名段深读法使学生对人物有了深层的认识并且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有了深刻的感悟,在阅读其他作品时,学生就能够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和作家进行隔空的心灵对话。

课堂展示的意义在于用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能够以点带面,多角度地展现学生对名著的理解,促进学生读写的结合,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品味。

4.《红楼梦》小学生读后感 篇四

《红楼梦》是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与其说它是一部小说,倒不如说它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明清历史画卷。

在《红楼梦》中,我认为林黛玉最为悲惨,林黛玉虽为“主子姑娘”,却又被称为“小肚鸡肠”,但她除了一颗痴心外别无其他。对于她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我认为重要因素是:林黛玉的清高个性,她的清高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洽”,她的自卑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黛玉是这样的可怜,然而宝钗是那样的无情。宝钗,堂堂公侯之女,堂堂千金大小姐,竟顶别人之名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难道她不明白当宝玉掀开红盖头之后,发现林妹妹变成了宝姐姐便会大失所望,便会把她冰在那儿,不再理会,这会叫她情何所堪。也许她根本没想到原本一个“任是无情也动人”,也会落个独守空闺的下场。

5.小学生《红楼梦》优秀读后感 篇五

指导老师:丁咏丽

读了《红楼梦》,让我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曹雪芹在这本书中描写了400多个人物,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泼辣张狂的王熙凤,有叛逆心理的贾宝玉等等。这本书中藏着许多奥秘,从而产生了一种学问,叫做红学。毛主席读这本书是为了了解四大家族的兴亡,好带领国家。建筑大师读这本书是为了看看大观园是怎么造的等等。总之这本书用处很大。我还要学习《红楼梦》中人物的优点,从自身找找有没有和里面人物同样的缺点,并把它改正。

每当我读到多愁善感的黛玉时,总会情不自禁地落泪。她无论是自己的离别仇恨、伤心往事,还是草木枯荣,四季更替。她都会黯然泪下。也许她真的就像来到世间“还泪”一般。她切实地向人们显示了那水一般的柔肠,她对于一切世间的丑陋、难堪,都会暗自落泪,这让我有点不喜欢她了。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   花人笑痴,他 !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

《红楼梦》 ,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果然内藏真经,对情节的描述荡回肠,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管谁看了都会像我一样爱不释手的 .这是我第一次看《红楼梦》,有些地方还不是太懂,趁着暑假我会好好阅读它,相信会有更多的体会和感想。

4

自我介绍

我叫朱柯如,是实验二小六(7)班的学生。我的老家在远近闻名的特色石头村――“岩下”,家乡的山水孕育了多彩灵动的我。我追求全面发展,兴趣广泛,除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外,我还特别喜欢看书、绘画、书法和打羽毛球。我的毛笔书法作品多次获得县一等奖。闲暇时,我总是挤出时间来看书《狼王梦》《冯骥才散文精选》《冰心奖作品集》……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由于我养成了良好的看书习惯,促进了我写作水平的提高,我的作文多次作为范文在班级交流,曾荣获暑假读书现场作文比赛一等奖……都说少年的人生,总有着许多梦幻般的故事,少年的心中,自然总装着许多神奇的向往。一篇篇习作,就如一叶载满梦幻的木舟我的童真、梦幻、向往……向着远方进发。

★ 红楼梦读后感小学生

★ 红楼梦800字小学生读后感

★ 红楼梦小学生优秀的读后感600字

★ 红楼梦44回读后感

★ 红楼梦读后感250字

★ 红楼梦第八回读后感

★ 《红楼梦》读后感3

★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600字

★ 《红楼梦》读后感900字

6.《红楼梦》学生读后感 篇六

短短寒假,寥寥数日,却不乏书香满天的气蕴。读红楼一梦让我体验世间百味杂陈,人世爱恨情仇。

病西子——颦儿

“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寥寥数句便将你病似西子的美展现出来。你痛失双亲,无奈含泪寄人篱下。不知是福是祸,你爱上了给与你温暖的宝玉,但单纯柔弱的你始终敌过城府极深的宝钏。“侬今日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你葬的何止是残花,更是自己的诚心。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知两不知。”颦儿,你又是如何看破这世间的人情险恶?

怡红公子——宝玉

“眉如墨画,画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你本是富家子弟,却无半点奢豪之气,你性格温顺,平等待人,当你与他初见时不知意的给她取一字“颦颦”,却注定了一段无结局的姻缘。迫于无奈你娶了宝钗,最终选择远离尘世,出家做了和尚。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宝玉,你可曾记得病若西子的颦儿?“又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红楼痴梦,一个对完美爱情的痴梦,尘缘飞花,人去楼空,梦中花落为谁痛?“愿依肋下生双翼随风飞到天尽头。”颦儿,宝玉,愿你们在一笑痴梦中看红楼烟雨。

繁华落尽,浮生一梦,看红楼梦,我的假日将充满人世情愁的爱恨情痴!

《红楼梦》学生读后感2

近来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红楼梦》,读完以后,让我对它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在书中,人物的性格塑造一大特色是正邪交赋,善恶相兼。正中我们常说的人无完人一样。它一般来说不表现纯粹的“善”人与纯粹的“恶”人。它的“正面人物”并非一切皆“善”,它的“反而”人物关非一切皆“恶”。

书中的主人翁贾宝玉与林黛玉,无疑是寄寓了作者的初步民主主义理想的人物,是作者塑造的正面人物,肯定人物,但是,作者又表现了他们性格中非理想的、非下面的方面,非肯定的方面。客观地、全面的写出了人物性格的正反侧面的多样化。

作者笔下的贾宝玉,他摈弃功名利禄,既不“留意于孔孟之间”,也不“委身于经济之道”,不但不“留意”不“委身”于此,而且对此予以激烈的抨击,每遇人劝他读孔孟之书,“谈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他就“只笔批驳诮谤”,说热衷于“读书上进”的都是“入了国贼禄死之流”。他背叛他的阶级,他的父祖为他选定的人生道路,宁受死打也不回头,然而他只希望“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琪,作来吟诗……”。

林黛玉也是一个性格多样化的人物,她孤立无依傍的少女,向敌对的社会环境挑战追求和捍卫自己的爱情,表现得那样勇敢刚强,可又那样胆怯脆弱。

在书中,我感受到了人性格的复杂化,多样化,它真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红楼梦》学生读后感3

“现在女性应该要像王熙凤那样”。这是那天和朋友聊红楼梦时脱口而出的话。

其实早在拿起《红楼梦》的这一刻,我便与她相遇了。她很美,三角眼,吊眉梢,美丽的外表隐藏了刁专与狡黠。不防这样说在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的她的身上有着那么一股杀伤力的美。这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虽然比不过“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我更喜欢“粉面含春威不露,单唇未启笑先闻”的王熙凤。我觉得与其说王熙凤极其富有心机,不如说她聪明,富有智慧。在女性极其被岐视的封建社会,她用自己的本事成为了上流社会的一家之主。在这上流社会更直端地体现了她的智慧与超越他人的人格魅力。她应该是小鸟依人,但她更像是一位硬汉独挡一面,为自己所想要的`东西极力争取。贾府上下一应是她来料理,可以说是二人之下,众人之上,她用自己性格征服了许多许多人。

我经常会想如果我遇见了她,告诉她将来的结局,那么她的命运还是注定会被戏耍,愚弄吗?

我渴望穿越回贾府的年代,真的遇见你,不管是怎样的生活,我都希望跟你近距离地接触,等待着种种发生。于是,我捧着红楼,想象着跟你一起,去跟各种人物打交道,去处理各种各样繁杂的事物,去决断官司最后的拍案……田间的野花等着相遇的那一刹——一旦相遇,就不一样了永远不一样了。山风与发,冷泉与舌,流云与眼,松涛与耳,他们等着,在神秘的时间的两端等着。

《红楼梦》学生读后感4

《红楼梦》是我最爱的一部小说,它伴我度过了我的小学和初中,潜移默化间成了我的文学初恋。

《红楼梦》这部作品,我是在小学五年级认识的,当时我们学了它里面的一篇短文后,我就情定《红楼梦》了。起初是因为在—处简介上得知曹雪芹是个大人物,而且把他介绍得很伟大,我才被吸引住的,不过当我慢慢投身《红楼梦》的内容时,我才发现我已恋上阅读,恋上了这部影响我未来的惊世之作。作家曹雪芹呕心沥血,用了十年时间,写成了这部长篇小说。

书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由于那时真的很喜欢这部小说,我每天几乎都会疯地阅读,如饥似渴地感受里边的每一处精彩,有时为了知道里边人物的命运走向,工课都给丟一旁,有几次都给老师抓去问话了,之前的好形象都大打折扣,好像已经脱离了之前的学习状态,回想那时,觉得自己真的很有个人主义思想,就犹如书中的王熙凤一样,充满着不被束缚的信念和个性。

尤其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众人相见时的情景,先是一开始的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头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绿豆官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穿着缕金百蝶穿花红洋缎窄”王熙凤那口齿伶俐的嘴巴真的让我直呼叫好,还有那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本领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触使它能在贾府中鹤立鸡群,在贾府中得宠。

《红楼梦》学生读后感5

自从看了电视剧《新红楼梦》后,我就深深的迷恋上了它。《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书中讲了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故事,和一段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纠缠的爱情悲剧故事。

厚厚的一本《红楼梦》,花了我一个月的时间才读完。我每天晚上读一点,虽不能完全理解其意,也不能像别人所说的,和曹雪芹有一次对话,但我却因“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这句歌词,而感到这故事中的是是非非“剪不断,理还乱”。“宝黛钗”的悲惨爱情使我感到古代婚姻有许许多多的漏洞,也感到十分繁琐。因为古代婚姻大事须父母来做主,宝黛钗自身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才造成那么大的悲剧。又或许,这故事本身,就是一场令人叹惜的闹剧。

翻到《红楼梦》的最后一页,不禁令我感叹万分:这本书真是令人回味,若在不同的年龄段再回头细细的读一遍,一定又会有不同的评论。其中的是是非非,谁也说不清。也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容百家之长,汇集百科之粹。

一本《红楼梦》,令多少人感慨、落泪、悲愤啊!

《红楼梦》学生读后感6

《红楼梦》书写了多少书中人的悲剧?曹雪芹不仅体现出了一个封建权贵家庭走向衰败和荣枯,而且从侧面彰显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爱情。一边是功名成就,一边是金玉良缘。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让我们看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与林黛玉两人无比凄凉忧伤的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有时似乎至于千里烟雾之中,琢磨不透这里面的一切,书中共900多名人物,而最让我能为其流下辛酸泪的也只有她——林黛玉。

7.我跟学生读“红楼” 篇七

一.辅导:让“红楼”走进学生

辅导, 是阅读的起点。每周的周四, 我们都有一节固定的阅读课, 在阅读课上, 我结合自己对《红楼梦》的阅读, 结合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导读》中蔡义江先生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奇书》的解读给学生做了一场阅读报告。为了消除学生对大部头作品的恐惧, 我在介绍内容的时候尽量的跟学生的实际相联系, 首先让学生大致了解了《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了解了作品的创作动机及主题。又借着《林黛玉进贾府》的视频介绍了主要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人物是作品的核心, 我抓住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几个主要人物讲解,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唤起他们的阅读饥渴。在介绍探春时, 我首先问学生是否知道她的大致年龄?学生所说大多超过18岁, 其实她只相当于初中生的年龄, 学生惊叹声一片。再问是否了解她的特长、爱好?一般能知道探春善写诗, 于是我告诉学生探春还是个书法家, 并将探春的书房布置读给学生:“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 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 并数十方宝砚, 各色笔筒, 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学生更惊叹不已。我继续介绍她的“才子精明志自高”, 推荐阅读第56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让这些根本不会做家务的学生领略探春“同龄人”的理家之才、改革之魄力, 领略同龄人的一面, 学生更多的同情她、佩服她、喜欢她, 就更迫切的想了解她, 据此唤起学生阅读《红楼梦》的迫切感。

另外, 在阅读过程中, 我们也利用音像形式给学生以补充, 比如, 我们曾经给学生分三次播放了周汝昌先生在现代文学馆的三场《红楼梦》专题报告, 并收看了刘心武等的百家讲坛节目。通过大家的展示, 吸引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并高层次的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二.阅读, 让学生走进“红楼”

大部头的作品学生的阅读会相当费劲, 因为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去消化。我要求学生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阅读, 具体要求:

每天保证阅读30分钟, 时间自己确定, 但必须确保阅读的质量。

每天读书至少10页。

每天摘记至少10行。

每周体会至少1篇。

每周周四的阅读课前, 我们对学生一周来的读书摘记进行展评, 对学生的读书体会进行交流, 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

三.交流, 让“红楼”走进心灵

每周的阅读课, 我们的主要内容就是阅读交流, 主要包括:

(一) 人物交流

我们特别是在人物分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每次交流突出一两个主要人物, 大家围绕这一人物做文章, 畅所欲言。

在交流中, 同学们读出了林黛玉的做客不知为客之道、嘴尖舌利、四面受敌、心高气傲、爱使小性、为爱而死无怨无悔等, 读出了薛宝钗的不苟言笑、中规中矩、热心助人、胸有成竹等, 读出了王熙凤的爱显摆自己了不起、爱钱如命贪得无厌、人性胡为不计后果、得理不饶人等, 读出了自己心中的四大小姐:为家族争光的元春、逆来顺受的迎春、争强好胜的探春、内向孤僻的惜春, 读出了四大丫鬟:不识宝玉心的袭人、心高气傲的晴雯、委曲求全的平儿、刚烈不屈的鸳鸯等……

专题交流, 让同学们的阅读更有深度。

(二) 主题展示

每个学生每周都对《红楼梦》都有一篇个性化的解读, 我们拿出专门的时间让同学们朗读自己的个性解读, 让同学们在展示交流中互通有无。

请看同学们交流的题目:

《绛珠草还泪——写给黛玉》

《花锄洒泪——写给黛玉》

《一别西风又一年——写给宝钗》

《榴花开处照宫闱——写给迎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写给惜春》

《湘江水逝楚云飞——写给湘云》

《香梦沉酣史湘云》

《风露清愁林黛玉》

这些作品都是同学们个性化读书的展示, 通过主题展示让同学们在阅读中不断的提升, 并且争相创作出更精彩的作品。

(三) 个性创造

《红楼梦》读得多了, 同学们开始了自己的个性创造, 展示出了他们独特的体会。现举两例:

其一, 《红楼梦》续貂。由一个学生发起, 在班级博客上发出自己的第一篇文章, 其他学生开始后续, 大家的热情空前高涨。你看韦裕茜的作品:

甄英莲历劫返太虚薛宝钗风雨怀玉子

话说士隐说英莲即将难产完劫, 便下凡脱度她。

只见秋菱正仰面躺在床上大口呼吸, 一边的接生婆急得团团转, 边急边冒汗, 宝钗因有喜没来, 薛姨妈在旁泣不成声。少时, 宝钗闻得秋菱难产, 不顾自己身上有喜, 坐轿急急赶来, 在旁“妹妹, 妹妹”地叫着, 一直到哽咽。

不到天明, 秋菱便因出血过多致亡, 宝钗带来的两个婆子急忙停床, 宝钗坐在一把杌子上泣不成声, 银红色的手帕子也已湿透。薛姨妈更悲痛, 她叫到:“我的儿啊!你怎么这样早就走了!你抛下潘儿可怎么活呀!”

宝钗突然感到不适, 起身忙忙地向外走去, 袭人留神, 赶忙上去, 扶了宝钗到外屋。炊了一会子后, 宝钗执意要回房再见一下秋菱。袭人扭不过。只好扶了宝钗由回到产房。秋菱逝世的当天下午, 宝钗正于怡红院内看《诗经》, 莺儿走来问道:“宝二奶奶, 素云姐姐送来了些水果, 都摆在那水晶缸里呢!吃时叫我声。”“好, 你去吧。”宝钗道。

待看了几段后, 宝钗开始想入非非, 她想起宝玉, 才新婚几个月, 宝玉就抛下她走了。越想宝钗心下越发酸。宝钗想:“哭坏了身子对宝玉给我留下的孩子不好, 倒不如给孩子起个名字!”宝钗因天晚, 便在莺儿的催促下, 合衣倒下。

第二日子时宝钗便起床来了, 呆坐在床头什么也不说, 默默地想着自己的儿子的名字, 叫什么好呢?贾桂吧。

其二, “红楼诗社”。班里的几位小“才女”效仿《红楼梦》中探春她们也创办了自己的诗社, 一般利用周四午饭的时候活动, 轮流“坐庄”, 立命、限韵, 写出了不少不错的文章。比如, 她们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创作出了如下的作品:

山崩地裂蜀鸣萧, 惨不忍睹亲人遥。眼神透出思念情, 哀伤独自暗悲廖。

潸然泪下空惆怅, 未卜天堂可萧条?一曲悲歌愁绪释, 众志成城志气豪。

抗震救灾齐成城, 心照不宣印卿卿。捐款捐物表爱心, 献血献情同叮咛。

神州大地共悲伤, 泱泱大国心已凝。青山绵延情难了, 绿水流淌屡送情。

蜀地连震起波澜, 人心惶惶不能眠。残墙断壁添悲切, 灾区人民泪似泉。

总理亲临来慰问, 兵分四路去救援。争分夺秒奔灾区, 只恐万命丧深渊。

(上为许元杰的)

卧龙初震势巍巍, 青竹松柏天育培。忽闻山动地颤抖, 人畜惊忙望腾飞。

双目滴泪湿肺腑, 万众齐心心向背。上天瑶池何寒冷, 凡间人情暖赛桂。

童子泣涕母未归, 三尺之躯困倚谁?母爱师爱天下爱, 物贵房贵价忽回。

水泥板下压美梦, 金钢钻前无心碎。英雄双臂护幼草, 橄榄枝上映光辉。

(上为张维嘉的)

巴蜀大地强震摇, 中华民族不屈挠。救人抢险人心齐, 众志成城毅气豪。

塌房毁屋心不死, 重建灾区赛波涛。大家协力又齐心, 灾难面前比惊滔。

天上明星亮晶晶, 地下人心泣嘤嘤。未卜亲人身何处, 已明事理愿天清。

不顾己身先士卒, 盼来他人心安宁。十三亿亲神州人, 怎能无缘与天晴?

(上为韦裕茜的)

8.《红楼梦》小学读后感 篇八

《红楼梦》是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并且我认为这本书非常的感人!别看我现在的年龄小,也只读了一遍,但我还就真懂得了多少呢!里面的很多情节,看得我经常掉眼泪。

我觉得,当时的社会是真的非常的奢侈,并且《红楼梦》里面的贾母是一个非常有权势的人,说话很有分量,基本上贾府的一切大小事宜都是贾母做抉择。还有呢,在《红楼梦》里,我发现大观园里,女孩子是很多的,男的就稍微少了点。贾宝玉有一个表妹叫做林黛玉,她虽然很爱哭,但她特别特别有才华,琴棋书画是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也就是很有缘分。他们经常在一起玩,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但林黛玉最后因为身体的缘故,病情又复发,所以没有和贾宝玉在一起。即便是现在,我想起来也是觉得特别特别的惋惜。

9.《红楼梦》读后感学生 篇九

虽然《红楼梦》是因其里面人物角色的丰满而被世人所敬仰、所推崇,但宝黛之间唯美的爱情故事却是《红楼梦》中不可忽视的大卖点,人们往往是为了看宝黛的爱情而去接触红楼,继而再爱上了里面活灵活现的人物,即使是一个丫鬟也值得人们去研究她言语中的深意。那就更不用说是主角之一的薛宝钗了。看过红楼的人都知道,薛宝钗是冲着“金玉良缘”而住进贾府的,对于这么功利的做法,正处于浅酌状态的我是不喜薛宝钗的。从她的“热毒”便能看出这人的内心是存在黑暗面的,不然也不会需要用天地间最纯净的东西来治愈,而且还不能根治。

薛宝钗的所作所为都是带着目的性的,这也许不仅仅是当时的人有,就连现在处在法治社会的人们也会有。至少现在会真的做到“无己”的人是几乎绝迹的,就连做慈善的大善人也不是单纯的为有需要的人做事,毕竟知名度也是获取利益的一部分。然而就目前而言,目的性主义已经开始充斥整个社会了,那么是不是表示薛宝钗也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成为另一个新坐标呢?其实不然,功利主义虽盛行,但真善美还是我们所歌咏的坐标。我不敢说是每个人都崇尚真善美,都厌恶薛宝钗的“步步心机”,但至少我是的。我可谓是怀着对薛宝钗的不喜而看着她是如何扑蝶进而陷害黛玉的、怀着愤怒看着她和贾宝玉的新婚。

10.红楼梦的学生读后感 篇十

故事的主人公贾宝玉,从小在母亲,祖母和众姐妹的关爱下长大,极具叛逆性格,他认为“这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而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说来他应该是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大多是由于环境所致,贾府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都是女子,自然而然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至于这“刚”便是男子与生俱来的性格。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做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兴旺。

因此,他们便天天吟诗作乐。这其中又有两个女子不得不提起,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她也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而薛宝钗却是个开朗聪明,又颇有文采,所以是讨人喜欢的女子。至于那些配角:卑躬屈膝的袭人;反抗叛逆的晴雯;性格刚烈的鸳鸯;能言善辩的麝月又各具特色,所以我也由衷地感谢作者曹雪芹,是他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浓缩了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著作,但它的结局却也着实让人遗憾,如果这真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那么这正是个悲惨的故事。反之,正因为是一个悲剧,才让人印象深刻,流连忘返。《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悲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或许吧,事事无完美,人也是这样。总之《红楼梦》给我的感触很大,而我也将会把这份感触永远珍藏在心底,内蒙古化德县第一小学六年级二班白浩

11.小学红楼梦读后感600字 篇十一

小学红楼梦读后感600字1

一杯白茶、一把椅子、一本书,或是世界名著、或是杂志漫谈,都能让我消磨掉一天的时光。

斜倚在沙发上,手捧《红楼》,眼里、心里缠绕的都是那集诗意、聪慧、真情于一身的女子――林黛玉。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尽现了黛玉如花般美丽温柔、如柳般柔弱多情的绝世容颜和超凡气质。林黛玉的才情在大观园中堪称群芳之冠。她,诗思敏捷,咏白海棠时“一挥而就”。她面对贾宝玉的过目成诵,却能一目十行。怜花葬花泣残红、文思敏捷咏秋菊。她的艺术魅力让人心醉神往。

黛玉是聪慧的,她初到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把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寄人篱下的她深知世故却不弄世故,她爱憎分明,她可以给赵姨娘含笑让座,却不会屈意迎奉他人。当宝玉把皇帝赏赐的一串念珠献给林黛玉时,这也只不过是一个臭男人拿过的东西,对之嗤之以鼻。

我喜欢林黛玉的性格,有叛逆、有孤僻、有对世俗的不屑。大观园里没有她的亲人、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不是这样,她就不必为玉钗受宝玉奚落而喜形于色,为两方旧帕题诗而洒泪。真情女子,为爱黛玉奉献的不仅是眼泪,更是她才华横溢的生命。

“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林黛玉的悲剧之所有动人心魄,不仅仅是世人可惜了她那绝世容颜,更加震憾与她那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合上书,闭上眼,不禁长叹一口气,心头久久索绕的依旧是那清雅绝俗的身影。

小学红楼梦读后感600字2

我,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今年暑假我读了许多书籍,有幽默无比的《淘气包马小跳》;有让我笑口常开的《笨狼的故事》;有写出了女孩心声的《贾梅日记全传》;还有情节感人的《红楼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红楼梦》。

《红楼梦》这本名著很感人,别看我年纪小,才读了一遍一至十回,我还真懂得了不少,也时常掉眼泪。我觉得,当时的社会很奢侈,贾府的贾母很有权势,说话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心肝宝贝。也许因为是贾府上上下下都是姑娘,只有贾政(贾府的老爷)和贾宝玉两个男人吧。

贾宝玉有一个表妹叫林黛玉,她很爱哭,但很有才华,做诗、画画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一起玩耍,两小无猜。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样样精通的小女孩,爱好很广泛,读书、画画,弹琵琶、办小报……。呵呵,好像跟林黛玉有些相似,我也很爱哭,而且,哭起来没完没了。不过,这些应该改正,现代的孩子要坚强些,不要那么多愁善感。我觉得,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最感人的人物!

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把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栩栩如生,好像就站在我面前。我要向他学习,练好作文基本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小学红楼梦读后感600字3

近来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红楼梦》,读完以后,让我对它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在书中,人物的性格塑造一大特色是正邪交赋,善恶相兼。正中我们常说的人无完人一样。它一般来说不表现纯粹的“善”人与纯粹的“恶”人。它的“正面人物”并非一切皆“善”,它的“反而”人物关非一切皆“恶”。

书中的主人翁贾宝玉与林黛玉,无疑是寄寓了作者的初步民主主义理想的人物,是作者塑造的正面人物,肯定人物,但是,作者又表现了他们性格中非理想的、非下面的方面,非肯定的方面。客观地、全面的写出了人物性格的正反侧面的多样化。

作者笔下的贾宝玉,他摈弃功名利禄,既不“留意于孔孟之间”,也不“委身于经济之道”,不但不“留意”不“委身”于此,而且对此予以激烈的抨击,每遇人劝他读孔孟之书,“谈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他就“只笔批驳诮谤”,说热衷于“读书上进”的都是“入了国贼禄死之流”。他背叛他的阶级,他的父祖为他选定的人生道路,宁受死打也不回头,然而他只希望“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琪,作来吟诗……”。

林黛玉也是一个性格多样化的人物,她孤立无依傍的少女,向敌对的社会环境挑战追求和捍卫自己的爱情,表现得那样勇敢刚强,可又那样胆怯脆弱。

在书中,我感受到了人性格的复杂化,多样化,它真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小学红楼梦读后感600字4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里,卿何薄命。——题记

又是一个九月。秋风萧瑟肆意在人间来往,每到这时总会有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之感。漫步在大街上,我不禁又想起那曹公笔下伤春怀秋,才华横溢的女子——林黛玉。这故事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悲剧。女娲补天时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石头,单单剩下了那一块石头。被那神瑛待者灌溉雨露,要来还他一生的眼泪的绛珠仙子。那与贾宝玉有缘无伤,空劳为他“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夏年年”的林黛玉。

初见时,宝玉与黛玉都在心中暗自衬度:这人好生眼熟,似在哪里见过?只是那宝玉快人快语不禁说了出来,引得贾母嗔笑。但他心中却再也按捺不住问黛玉,妹妹可有玉?黛玉只答道:那玉本就是件稀罕物,岂能是人人都有?宝玉竟登时跳了起来,上演了一场砸玉**。现在想起来,心中一阵酸楚,这已经是一个悲哀了!两个一见如故,情投意合的人,竟没有什么可以相提并论的东西!黛玉怎会不痛呢?宝钗有金锁,湘云有金麒麟,她有什么呢?她多么想要一个可以和宝玉相配的东西啊!但是,偏偏,偏偏她什么也没有……她只是一个孤女,一个父母早已双双亡去的孤共啊!

一个从小寄居在舅舅家的孤女,谁会在意,谁会去安慰这个倔强,自尊又脆弱的女子呢?她开始变得小性儿,变得像小心翼翼又全副武装的刺猬,对一切有金的人敏感,金玉良缘已变成她挥之不去的梦魇。她只能葬花时独自抹泪呜咽,只能将心寄托在给宝玉的帕子和其中的题帕三绝。还好,还好宝玉与她情投意合,志趣相同,厌恶那黑暗的社会,向往那自由的人失,他们一起共读西厢,赏花品茗,结社联诗!那是多么惬意的日子啊!但木石前留的单薄无力怎又敌得过封建卫道士的迁腐呢?王熙凤的偷龙转凤,让贾宝玉娶了他们心目中的完美女子——薛宝钗。他们认为他们成就了金玉良缘,但他们错了。自宝玉知道她心心念念的妹妹已经逝去后,竟选择了出家,从此脱离了这莽莽红尘。在这儿,我竟十分感谢高鹗、感谢他让黛玉先走一步,没有经历贾府抄家,不然她那样如清荷一般孤傲好会怎样呢?是被卖为女奴,从此尝尽世间悲凉?还是不愿受这般耻辱,自缢身亡?我不敢想像。不知道黛玉临去时有没有想起那宝玉为晴雯作的《芙蓉女儿诛》,也不知道宝玉后有没有忆想自己当时的一语成谶: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里,卿何薄命。才发觉纳兰容若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为何会被传唱至今。我们不知道以后会是怎么样,当初的黛玉也不会明白以后的结局便是: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但初见时是那样美好。她就宝玉眼中那个“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妹妹。秋风依旧,花落仍然。

如果那位少女如今还在,不知道是不是会笑着呷茶赏花。

小学红楼梦读后感600字5

红楼梦,千古奇书!

看了红楼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我看见了形形色色的女子,但其中只爱一个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娴静如水的颦颦。

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

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

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我最喜欢的要数那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

《红楼梦》好一场黄粱大梦!

小学红楼梦读后感600字6

浓浓的书香味,深深的宝黛情,无论是这封建制度下缠绵千古的爱恋,还是在开放英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皆是情深缘浅,岁月截止了它们的发展,却吹不走它们曾存在的事实。

起初认为这只是部写封建社会家族兴亡的书,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免关注到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熙凤。王熙凤可算是贾府里最懂贾老太太心思的人,甚是讨贾老太太的欢喜,与宝玉及其他姐姐妹妹比起来她算是孝敬长辈的了。能够把贾府这样一个大家族的出出入入管理的井井有条让人佩服。虽然贾琏不大成才,但她依旧恪守妇道,对于姐妹们开诗社什么的也极热心。她,就是这样一位疾恶如仇,干练的当家人。

待读了第二遍,第三遍,慢慢读懂了深深的宝黛情。脑海里回响着林黛玉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那种悲到心底,挣脱不了的伤感,就像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的痛,诗,是她精神的寄托,是她情绪的表现。她那柔弱的背影令人疼惜,她的一颦一笑又是那么的迷人。她心比天高却做不到像莲的“出淤泥而不染”依旧无法自拔地爱上了宝玉,她似乎不应是这个世界的人,最后香消玉陨。若说那贾老太太是很疼惜黛玉的,却也不然。她铁石心肠地将他俩分割开来,这大概都归功于封建社会的传统理念吧!导致宝玉最后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一部《红楼梦》,一个大观园的故事,惹的多少人为它泪流。

小学红楼梦读后感600字7

今天,我读了被”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红楼梦属章回长篇小说,成书于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也就是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为《石头记》、《情憎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作之一。最初的《红楼梦》是以手抄本形式流传,只有前八十回(学者研究实为79回,今存第80回本是79回后半,后人割裂已足八十整数;另有学者认为今79、80二回本均为续作混入)。此后,《红楼梦》续作纷纷出笼,据统计,《红楼梦》续书种类高达百余种。最为红学界关注的版本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

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宁二府由胜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其中有一篇令我难忘的故事,就是第十五回:黛玉焚稿断痴情,宝玉误娶薛宝钗。在这一回中讲述了,贾母请来了一个算命先生给宝玉算命,说宝玉要即刻娶一个金命的女子冲冲喜,这个女子就是薛宝钗,贾母当然答应,她早就看上了薛宝

钗。可宝玉死活不答应,贾母的话他压根没听进去。大家都知道宝玉喜欢黛玉,凤娘王熙凤劝贾母说先允了宝玉答应他娶黛玉,到时候再把新娘一换不就行了。贾母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可是她哪里知道,王熙凤是断送了一对有情人,活活的把两人给拆散了。

我感受到了王熙凤很可恶,她明知道宝玉和黛玉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有情人,还活活拆散了他俩。毕竟结婚是两个家族的大事,可是她竟自作主张给宝玉变了婚事,还不让宝玉去看黛玉,实在是可恶!由此,我也体会到了清朝社会的腐败,和贵族压迫贫穷人民的不公平。

上一篇:道德评议会成员组成下一篇:基础钢筋绑扎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