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诗歌(共14篇)
1.以天为顶 以梦为马 篇一
马术缘起于十二世纪中叶欧洲王室,至今已有七百余的历史,可说是历史相当悠久的一项传统运动,当时称为王者的运动,非王公贵族不得享也,可知马术运动是何等的高贵气派。由于马术运动的参赛者皆穿著高尚华丽的礼服出赛,加上马术可看性十足,往往吸引大量观众,因此被誉为运动的王者。
马术运动是人在马上进行的竞技运动。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人已经开始了骑马竞赛活动。古罗马时代人们在竞技场上开始把骑马竞赛作为一项娱乐。此后的古奥运会上就陆陆续续出现了有马加入的竞赛项目。但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马术运动雏形是在16世纪的欧洲出现的。直到18世纪末马术才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体育项目。现代奥运会上马术的历史却并不那么曲折,1900年的第二届奥运会上马术便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奥运会的马术比赛共设三项六枚金牌。它们是障碍赛(个人、团体);盛装舞步赛(个人、团体);三日赛(个人、团体)。马术运动是目前各种与马有关的运动中唯一属于奥林匹克运动会项目,而且在所有各式各样的运动中,选手都是使用某种工具,只有马术运动所使用的工具是有生命的动物,人马之间的互动,有生理、体能、心理、技术、观念、感觉等因素的相互影响。马术运动可说是世界上最困难、最具挑战性的运动之一。
马具
众多马具之中,马鞭是骑士必备的,一股可分为长鞭和短鞭两类。普通骑乘和速度赛马均使用短鞭。休闲骑乘用的短鞭带手腕套防止掉落。速度赛马用的短鞭杆粗、头宽、质重、结实,长度不得超过70cm(中国马协规定);细长鞭为调教鞭,训练马匹时使用,有的还带有鞭梢。
另外,骑士服有点像紧身的休闲西服,是由猎装演化而来,穿起来特别有绅士派头。男士一般内着浅色衬衣,白色领带,女士一般着高领衬衣,无领带。在马术场地障碍赛时,必须穿着这种服装。一般深色上衣的骑士服最常见,至于红色的骑士服,有的国家的马术组织规定必须获得过全国性大赛个人冠军的才可以穿着。盛装舞步比赛中,骑师要穿燕尾服,戴礼帽,很有宫廷意味。三日赛(越野)的骑师必须穿防护背心,这种背心在肩部和腰部有搭扣,后腰有一块背板保护腰椎。国外规定未满12岁(包括12岁在内)的儿童在骑乘时要穿防护背心。通常的骑乘穿休闲运动装就可以,夏季可以穿衬衣或弹性针织衣服,冬季除了注意排汗还要注意保暖,所以可以内穿运动排汗内衣,中层穿绒衣或针织衣服,外罩防风、防水且透气性良好的外套。传统的骑装颜色多采用绿、棕色系列,颇有自然气息浓厚的乡村风格。但现代设计则没有色彩局限,上衣、马裤、靴子、手套协调配置,既讲究功能亦注重美感。一般而言,专业的骑士服通常需要订制。
缰绳是骑乘时用来操控马以及与马沟通的工具。一整副缰绳是由顶革、颊革、额革、咽革、鼻革、手缰与口衔所组成。顾名思义,前面几种革类的部分都是皮革制品,手缰则可由皮革或尼龙等不同材质制成,’而口衔则是用金属做的。缰绳应依照马头的大小选用适当尺寸,口衔更是有许多种不同的设计,也各适用于不同的状况与不同的马。
马鞍是最重要也是最昂贵的一个骑乘装备,多为精致的手工皮革制品。英国古典马术使用的马鞍,可分为马术鞍、障碍鞍、与一般骑乘用的综合鞍三种,设计与形状有点不太一样。骑手除了因不同目的选用不同的鞍以外,也应依自己的体型选用适当尺寸的鞍。
挂在马鞍两旁的半圆形金属,就是脚蹬,是骑乘时让骑手双脚踩踏的地方。它也有不同的设计与尺寸,但相较于其它装备,选用不同的设计与尺寸就比较不重要。将脚蹬挂在马鞍上的皮革,就叫脚蹬带。它可依照骑手的腿长,随时调整长度。
汗垫放在马鞍下面,直接与马背皮毛接触的布垫。它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吸收马运动时流的汗水,避免马鞍因汗湿而在马背上滑动。鞍垫放在马鞍与汗垫之间,可用来平均分配这重量到整个马背,缓冲骑乘时对马背的冲击,避免马背受伤。以前多是用羊毛做的,现在有许多用泡棉或是硅胶做的,效果更好。
肚带将肚带两头的扣环系在马鞍,绕过马肚后束紧,可将马鞍固定在马背上。有用皮革做的,也有用尼龙或其它材质做的。马术鞍用的肚带,与障碍鞍及综合鞍用的略有不同。当马依照骑手的要求,作各种马术动作时,有时候会不小心踢到自己的脚。为避免马腿受伤,在一般骑乘或练习时,可将绑腿打在马的脚踝关节上方的胫骨处。在障碍超越比赛时,也可以打绑腿,但在马场马术比赛时则不可以打绑腿,以让裁判能看清楚马腿的动作。绑腿的设计与材质可说是五花八门,但其作用不外乎保护马腿。
马场
马场内的马房一般分为单排和对排,一排马舍加马匹通道,需要设有兽医室、草料间、鞍具房、钉掌间、马匹浴室和马匹烤电室等。专业高标准的马房需要有隔热、节能的轻型环保马房顶部;安全方便的吊轨式马房门;距离合适的格栅;适合马匹喂养的纯铝食槽;优质钢料;东南亚进口优质硬木板;透水、耐磨、防滑的特制砖;安全水管、紫外线消毒灯、灭蝇灯等专业设施。一个马场像是一首诗,包含了主人和设计师强烈的个人风格与价值取向,见过许多用金钱堆积的马场,繁琐和精心测量的设计,写满了“这里造价不菲”的意味,却忽略了人与马始终应该与合理的舒适度并存,才能真正享受到马术的乐趣。造价的高低,应该是看那些实在的材料细节,而不是俱乐部里散发着金钱气味的欧式镶金沙发,或者假贵族般的戴着白手套的服务生。说到马场就不得不提及安藤忠雄为时尚设计大师Tom Ford在新墨西哥州设计的马场将清水混凝土风格在这片24000英亩的土地上发挥的淋漓尽致。本身Ford就是个出了名的完美主义者,需要一个极简设计又不失品位的马场,在摄影师Guido Mocafico的拍摄下,我们看到了这个马场——灰色是马场的主导色,简洁的环形建筑冷静的存在在天与地之间,格调非凡,马道、马厩、放养区以及住宅都是一种静默的大地灰,在棕色的土地映衬下,在翠绿灌木的怀抱里,恢弘的几乎让人屏住呼吸。
坐落于北京顺义天星调良国际马术俱乐部算是北京马场里程碑式的建筑,不浮夸,不虚妄,不用浓烈的颜色或者装饰强调它的贵重,来自奥地利的设计师Chen把这里的赛道、跑道、环线、斜坡、台地、松树、砖面、墙体都变成了一个自然开阔的整体建筑,所有的环境像是一个屏幕,当你牵着马走出来,在这个“屏幕”上行走停留,也变成了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简单”,本身学室内设计的马场主人史琪一直向我强调这两个词,他和妻子王蔷经营这家马场已经12年,所有的设计都有自己的身影,他们试图创造出一个舒适的纯粹空间,挖掘这片马场场地与生俱来的特色,“当时一切都是从浪漫出发”。身为前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主管的王蔷说,这种浪漫体现在疏密有致的空间上,高大宁静的建筑里,每一处细节可以推敲的建筑材料中。看似精致的马场中间经历了无数波折,2003年非典期间,马场不得不大门紧闭,她天天戴口罩开车为员工买吃喝并采购马匹的后勤供应,她形容那个时候自己24小时处在紧张状态,为人担心也为马牵挂。她说:“我爱马,相对而言,它其实给予我更多。它与生俱来的无畏、坚强和勇敢启发了我,让我时刻充满自信,面对多么复杂的问题也能泰然处之,两种生命之间的充分信任才是关键所在,这也是我们人类情感关系中最不可缺少的”。
建筑的第一要素就是可靠的材料,所有的真材实料都能给建筑带来坚实纯粹的本质,即使大片裸露在外的水泥,或者未经过刷漆的木头,都代表着一种真实独特,Chen一直觉得即使是墙体也带有感情,他们可以表现出亲和、谄媚、暴突、拒绝等情绪,而几何的表现力也在这个马场一览无余,圆形的建筑、副楼投射出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都构成了整体的框架。天星调良马场的自然处理也值得称赞,Chen所谓的自然,并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建筑化的自然。他认为植栽只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化方式,仅以造园及其中植物之季节变化作为象征的手段极为粗糙。抽象化的光、水、风,这样的自然是由素材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人马场才能呈现的,自然比普通的造园和植被高端很多,所以他给Ford设计的圆形的马场,如同一枚水泥做的圆扣,当太阳从不同的时间照射,光与影投射出一种电影般的场景,正如马场主人史琪本人一样的严谨又透出智慧。
2.以梦为马 篇二
海子曾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是多少人一生的梦想啊。许多人努力靠近;许多人望而却步;许多人无动于衷。但无论他们的选择是什么,梦,都一直悄悄地跟在他们身后。
努力靠近的人一路披荆斩棘,虽也曾伤痕累累,虽也曾灰头土脸,虽也曾陷入黑暗・・・・・・但梦就一直在他们身边,为他们治愈创伤,为他们净化身心,为他们点亮前方的路途,照亮整个心房。
望而却步的人凝视着梦想,欲言又止,眺望远方,终是摇了摇头。他们的梦便藏了起来,藏在他们心中很深很深的地方,缩成了一团,在黑暗与阴冷中睡去,被一道叫做坎坷的屏障围了起来。他们可能也曾想过唤醒自己的梦,但他们无法逾越那道“坎坷”,或者说,他们没有“勇气”去尝试跨过去。
无动于衷的人怀抱梦想,望着前两种人笑了。他们看着自己的梦想,坚信梦想能化作羽翼,带着自己在广袤的天地里翱翔。却不知梦因为他们的禁锢,羽翼被钳制,无法振翅飞翔,只得在内心灵魂深处无力的挣扎。
让我们褪去那对不羁的双翼,以梦为马,踏上那条心灵深处的路。不用担心路上荆棘,有梦在!不用担心路上狂风暴雨,有梦在!不用担心路上的孤独黑暗,有梦在!
让梦在灵魂深处燃烧,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梦化作奋蹄的骏马,沿着梦想的方向飞驰前行!
3.以梦为马作文 篇三
梦想可以属于任何人,无论他富贵还是贫穷,身份高贵还是平凡普通,只要你愿意,就有资格寻找自己的梦想。陶相礼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只身来到城市打工,却把发明创造当作自己的梦想,无论别人怎样评价他当时看似疯狂的决定,他都努力地摸索着,不曾放弃。对于他来说,这个梦想是生活的目标;这份对梦想的执着,最终引导他取得成功。
有人或许会觉得发明创造太难,很多人都做不到,然而这样就不能寻求梦想吗?不是的,梦想可以是一轮烈阳,也可以是一盏灯火,不在乎它的大小,只在乎是否拥有。北京的哥;余波的梦想就是唱歌,他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生活,让人们知道的哥都是怎样的。这个梦想很小,却点亮了他的每一天,当乘客夸赞他是在用心唱歌时,他感到了快乐和满足,他的生活因此而得到升华。
4.以梦为马作文 篇四
他们都说:“你要做个闪闪发光的人。”
说来可笑,我痴人说梦,偏偏也想做那个光芒万丈的太阳。可这人海茫茫,我又算得了什么。
于是渐渐从对这个世界的满腔热血,到偏安一隅,颓废消极。甚至连抬头看太阳的勇气都没有,太阳的光芒太盛,实在不敢直视。
直到某个夜啊,不经意间抬眼间看见了那繁星当空,漫天闪烁,突然就明白了。原来闪闪发光的何止是太阳,星辰,皎月,无一不是闪闪发光的。
人生在世,沧海一粟,唯有希望是人的救赎。这个世界是黑暗的,只有你心中有光,才能被世界看见。正值年少,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浪费,去矫情。
韶华易逝,这个年纪不去拼,更待何时啊。啧,还真把自己当成祖国娇嫩的花骨朵了?我讽刺自己,颇有些恨铁不成钢,却又无可奈何。我已经竭尽全力去靠近这个世界,靠近梦想了。可于我而言,终究还是太遥远。
那就算了吧,别想太多,踏实走好现在。我又对自己说。来人世走一趟,途径的风景也很重要。你要去的远方,必须马不停蹄,可这途中的风景,一直都伴你左右啊。
你看,这世间优秀的人那么多,你做不成太阳,别人也不可能一夜成名,光芒万丈。你没有成功,他们同样也是。别放弃,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我们都像夏空中的星辰,闪烁着,努力散发着光芒,哪怕那点光芒甚至还不及太阳反射给月亮的一点点光芒来的耀眼,但是,这夏夜,因有光而美妙,人生,因有梦而精彩。
5.以梦为马,“绿萌”趁年华 篇五
绿萌协会的同学都有一个愿望,就是通过实际行动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倡导更多的同学从一点一滴做起去爱护环境,为建设绿色校园尽一份力,为首都的蓝天碧水尽一份力,为国家建设低碳环保社会展尽一份力,一届届的绿萌成员们都在为实现一个绿色梦而努力着。
DIY,变废为宝
1996年夏天,为了保护滇西北的一片原始森林和林中的滇金丝猴,一群热爱自然的年轻人远赴云南,在滇西北建立了大学生绿色营,这便是第一届大学生绿色营。大学生们通过绿色营活动,找到了参与环保的新模式,活动的热潮也在北京各高校之间掀起。
北京理工大学的李浩参与了绿色营活动,他萌生了想法,想在校内成立一个环保组织,发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环保事业中,在李浩的发起下,第二年3月,北京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保护协会创立了。
2008年,协会更名为“绿萌资源与环境保护协会”,并喊出了“志愿环保,为萌而战”的口号,信息工程专业大二学生、现任会长朱艺璇说:“‘绿萌’二字有着深刻的含义,‘绿’表示环境、资源,‘萌’字有萌发、萌芽之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绿色的种子,绿萌人要做的就是唤醒它们,并使之生根发芽,影响更多的人。”
2005年,绿萌协会开展了回收旧报活动,与竞报报社合作,在各学生宿舍和家属区回收旧报纸,每收集五公斤旧报纸免费就送对方一个月的新报纸。在这之后,协会同学萌生了“变废为宝”的创意,由协会同学收集一定数量易加工利用的废品,如纸盒、水瓶、牛仔裤等,进行前期加工,做成收纳盒、书立等工艺品,然后在校园内举行“变废为宝”展示活动,吸引更多同学参与进来,朱艺璇说:“我们叫做废品DIY,引导同学亲自动手,利用现场工具对废品再加工,协会的同学也会把制作好的小物品现场赠送给参与活动的同学。”
绿萌协会在每次活动中,都力求使每一个环节环保节约。最具代表性的体现是协会在宣传过程中从不印制宣传单,而是用卡贴作为宣传单的替代品。“校园一卡通是每个学生的必备品,卡贴既可以降低卡片的的磨损,又可以装饰一卡通,卡贴上的环保知识,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增强宣传效果的同时杜绝了纸张的浪费。”朱艺璇说。
学长的火炬
“学长的火炬”是北理工绿萌协会2006年开始运作的一项旧书循环利用活动,期末回收旧书,于新学期初发放,面向全校同学免费发书,通过旧书的回收利用,实现资源循环。朱艺璇介绍说:“之所以起名为‘火炬’,是因为‘火炬’有传递、传承之意,通过书籍的捐赠及传递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在自己的身体力行中养成节约习惯,同时也使环保的精神传承了下来。这就是绿萌人办此项活动的初衷。”
每个学期末,绿萌协会的会员们都会走进各栋宿舍楼,向每个寝室的同学介绍活动的目的和意义,鼓励同学们捐出不需要的课本、杂志等各类书籍。由于同学们对绿萌协会活动的支持,每学期收到的书都在1万册以上。
“这么多的书,搬运起来非常重,参与其中的会员在忙碌之后都很累,但是会员们都没有任何抱怨,大家都知道,这是在为环保事业和资源节约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朱艺璇说,“回收的书由绿萌协会统一收集整理并保存,每个学期初,协会在校园内以举办活动的方式将书免费发放给需要的同学,同时宣传这项活动的环保意义和价值。”
绿萌会员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学长的火炬”逐渐成为了北京理工大学校园内的品牌活动,受到了全校同学的欢迎,在北理工校园内真正实现了课本、参考书的重复利用,2013年上半年回收书籍就超过了9吨。每次现场活动,参与的同学都在1000人以上,发放书籍超过7000本。
“让每一个绿萌人感动的是,每到学期期末,很多同学会主动联系我们,把书送到我们的办公室,有的同学还会在学期初,把书送到活动现场。”朱艺璇说。为了方便同学们捐赠和取阅书刊,协会还与学校图书馆合作成立了“泊馨轩·绿萌书屋”,这个循环书屋就设在图书馆三楼,可以为全校同学提供更多便利。
为美丽中国加油
绿萌协会不仅在校园内进行环保宣传,还到校外开展环保活动。每年植树节前后,绿萌协会的同学都会发动全校的同学到北京房山区的多个林场参加植树。“每年都有200人以上報名加入我们的队伍中,平均三个人种一棵树,一天就能种80棵,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积少成多,后期我们还会持续对树木进行维护,这也是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环保,为北京防治沙尘天气做出的一份努力。”朱艺璇说。
2010年暑期,绿萌协会派出了实践团,与全国多所高校的志愿者一道赴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实践考察科尔沁沙地的恢复情况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2010上海世博会,绿萌协会派出代表参加在世博会联合国馆召开的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并在年峰会上进行了社团展示。
绿萌协会还多次和国内国际大型环保组织合作,宣传环保理念。2006年起,与一汽丰田绿色空间大学生环保网站合作开展大学生书籍传递行动;2007年,与国际绿色和平组织(Green Peace)合作开展电子垃圾回收宣传活动;2008年,绿萌协会作为受邀的高校社团代表之一,参加首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在世界环境日暨限塑令颁布一周年之际,联合阿尔斯通中国投资公司(Alstom Hydro China)举办“以10个废旧塑料袋换取1个环保绿叶袋”活动。
2009年至今,绿萌协会通过评优答辩,连续五年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北京理工大学“品牌社团”称号。绿萌协会积极参与承办北京市的“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周”、“大学生公益梦想大赛”等活动,连年获得北京市高校“优秀社团”称号,协会成员也获得了“首都环保之星”、“首度环保卫士”、“优秀环保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6.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篇六
――题记
每个人在年少时,都会有着属于自己的梦想。梦想会在自己的心底生根发芽,最后长成一颗参天大树。怎么实现梦想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最好的出路。有些人总是口头嚷嚷着要实现梦想,却不付出实际行动。拿什么去实现你那所谓的梦想?现在的努力,是为了以后实现梦想而做出的铺垫。
时光不负追梦人,我们的内心怀有诗和远方。但现实往往都是很残酷的,在通往梦想的旅途中,必定是披荆斩棘的。你可能会遭受质疑,嘲讽,辱骂……但没关系,熬过这些艰难的日子,迎接你的就是似锦的前程。
在这个风华正茂的年纪里,我想让自己迷途知返。即使能力有限,也要全力以赴。都说学习苦,学习累,学习太难了。可是,你知道吗?你背不出来的英文单词总有人能背出来;你绞尽脑汁也解不出来练习题总有人能解出来;你所以为的终点可能只是别人的起点;大家都在朝着梦想努力奔赴,你怎能甘拜下风?
7.以梦为马作文 篇七
如果你的心灵都无法到达,那身体更无可能而言。约翰这是做到了先让心灵抵达,才完成了如此多看似不可能的目标。正如电影《银河补习班》中的一句经典台词而言“只要你一直想,世界上所有事情你都能做到。”以心为形,用心灵去试探目标,以心灵为人生框架,你在框架里添砖加瓦,总有一天你会站在框顶回想过去的点滴,你会发现你的心灵有多远,你就能迈多大的步子。
古人云:“取其上者得其中,去取其中者得其下。”你只有向心灵的目标看齐,你才会有动力。前进,哪怕你拼尽全力无法与目标并肩,但你会在追逐心灵的目标时看见这世界的五彩斑斓,收获这一路以来盛开的鲜花,闻尽这遍地芬芳的红色玫瑰。在追逐心灵的高度时,你流下的汗和泪都是它们向你这位勇者发出的致敬,你在追逐心灵的高度时,你以无畏的姿态迎接全新的自己,这一路一定万分值得。
跟随心灵去闯荡。让心灵先抵达,去试探自己的目标极限,心灵是探路者,是引索者,是指路灯,关键你还要怀着一腔热血跟随心灵去闯荡,沿着心灵的召唤无畏前行。约翰在写下127个目标时,他有着的不仅仅是雄怀壮志,更是一双早已准备迈步前进的双脚。他做到了心灵和身体同时启航。他做到了以心灵为船帆,在迷路时靠船帆偏向航行,他做到了以心灵为引索,在丢失方向时靠引索找回位置,他做到了以心灵为哨塔,在惶惶黑夜中也能明确自己的方位。
以心为形,以梦为马。以心灵为高度,定下自己的目标。跟随心灵去闯荡,看尽着汹涌江湖里的一派祥和。以梦想为马匹,你驰骋,你奔驰,你沸腾。你拥有着一匹不被外界所扰的马匹。这就是心灵所指的高度,这就是心灵的壮大,这就是你无畏的理由。心灵是你坚韧不拔的后盾,你的心灵有多坚定,在追逐目标时你就能走多远。
8.以梦为马 寻“藻”蔚蓝 篇八
—《海之恋》 约翰·梅斯菲尔德
上世纪90年代初,海洋养殖业在我国逐步兴起。地处东南沿海的宁波,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种群优势,却因开发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等原因,导致海洋资源的开发一直处于滞后状态。
但是,从严小军的视角望过去,宁波所呈现出的又是另一番景象。“这些丰富的海洋资源,能够快速地让我们在生物领域取得突破。而且宁波有着较高的产业化程度,能将科研成果快捷地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严小军,首批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特级专家,复旦大学首届少年班学员,我国海藻化学研究领域第一位博士,也是该领域最有造诣的专家之一,在海洋藻类生化物质代谢与生物功能技术研究及关键技术领域取得诸多创新突破,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宁波乃至全国海洋经济、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
因笃信宁波的发展潜力,2002年3月,严小军以首届钱江学者特聘教授身份回国,执教宁波大学,希望在这片蔚蓝海域实现心中的蓝色梦想。
报效祖国才是学有所用
严小军1968年出生于江苏苏州,因爱吃海鲜,所以对大海有着与生俱来的向往和好奇。而这份特殊的情感也一直牵引着他,一步一步朝着心中的那个海洋梦靠近。
1989年,完成少年班的学习后,严小军成为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专业的一名直读博士,主要研究藻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生态,正式与海洋结缘。博士毕业后,他又远渡日本,在日本农林水产省国立食品综合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他还担任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访问教授等职务。
2002年回国后,严小军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组建藻类生物技术研究团队、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中心宁波分中心、浙江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等,带领团队以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研发为主旨,开展大型藻类及微藻类产业化研究,形成了一条集种苗培育、养殖、产品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新型产业链,不仅带动了藻类加工装备与技术的进步,还引领了海洋开发和水产养殖技术的大幅度提升,为促进我国海藻产业结构升级,改善藻类环境资源通道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事海洋科研至今,严小军承担了科技部973课题、863课题、国家自然基金课题、欧盟第六框架计划等国内外重大科研项目数十余项,通过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了藻类优质藻源选择和营养供应产业技术、饵料藻类应用于滩涂贝类高效育苗育种新技术等一系列创新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地推动了海藻生物技术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样努力的付出,也让严小军收获了不少荣誉和奖励。目前为止,他发表的论文累计被SCI收录的多达120余篇,被引用2000余次,他引1700余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6项为第一发明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宁波市杰出人才、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奖励与称号。
严小军说,他庆幸当年做了回国发展这个决定,因为“国内为我们提供的研究环境与平台并不比国外逊色,完全可以施展才华。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传授出去,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在严小军看来,报效祖国,切身参与祖国的建设事业,才是学有所用的真正体现。
科技惠及民生才有意义
一直以来,在严小军心中,科技并不一定要高端大气上档次,他追求的是在科技和百姓日常生活间架一座桥,让科技惠及民生,给百姓带去切切实实的福利。
于是,针对饵料和苗种两大困扰我国海洋养殖业的关键难题,严小军系统地开展了海洋微藻脂类结构的高灵敏度分析及营养效价机理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海洋微藻的全脂组成精准分析方法,实现微藻四种主要光合膜脂、四种质膜磷脂的全结构组分析,发现了骨条藻中含有结构新颖的鞘酯结构。他创新了微藻脂肪酸甾醇同时测定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建立了50多种饵料微藻藻种库中90多个脂肪酸和甾醇的结构与含量信息库,使我国在饵料微藻脂类营养学研究领域一跃成为世界领先。
与此同时,严小军还率先开展了海洋生物脂组学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微藻脂组学研究中,阐明了微藻特种营养物质在贝类幼体发育中的生物累积特征,发现了DHA、AA以及胆固醇等特种脂类营养成分的传递与累积是贝类个体摄食喜好、发育生长及存活的关键因子,并据此提出“化学选择、营养匹配、择水养殖”的饵料生物营养供应理论假说。
通过代谢组学比较研究以及一系列实验对比,严小军证实了半乳糖甘油是坛紫菜能够耐高温和干旱的主要生理供能物质,他组织团队对选育的坛紫菜良种进行生长周期内的长期跟踪,证实了该物质含量在新品种中略高于野生坛紫菜,由此选育出的浙东一号坛紫菜获得了农业部良种审定证书,多年的推广和生产实践也表明其具有快速生长和耐受高温的优良性状。
在产业技术创新方面,严小军从自建的饵料微藻种质库中发现了假微型海链藻和威氏海链藻良种高营养效价的饵料生物种类,并据此建立了滩涂贝类育苗饵料微藻的全天候新种源。
这些年,严小军的足迹遍布江南沿海,他在浙江、福建多个育苗场开展了饵料微藻新种源的育苗研究,依据硅藻硅壳形成需要有机胺的新原理,发明了硅藻连续培养的有机营养新配方,建立了微藻饵料选择性培养与滩涂贝类高产育苗新技术,使滩涂贝类育苗效率提高了20%以上。应用这一技术的福建某生物公司现已成为东海区域内滩涂贝类育苗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生物技术公司,而严小军团队发现的两个新硅藻也已全面替代传统饵料微藻种类。
不仅如此,严小军团队的优质饵料营养供应新技术在南方沿海近300家育苗场得到了推广应用,仅浙江省微藻良种覆盖率就达到了90%。多个产品实现了产业化,在云南、山东等地得到了有效转化,其中,饵料微藻脂类营养供应新技术在滩涂贝类育苗及养成中实现了大面积普及应用,已累计创造了超过10亿元的价值收益。
成果实现转化才有价值
再先进的技术和成果,如果始终停留在实验室,不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那么其真正的内涵和意义也就无从说起。严小军深谙这一道理,他积极与企业谋求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荣获了宁波市2011年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一等奖等奖励。
2011年,严小军团队与云南程海保尔生物开发有限公司(下称程海保尔)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成立“宁波大学—程海保尔微藻产业研发中心”,将螺旋藻红球藻高质量培养与加工技术产业化应用。双方共同研发了“一种螺旋藻培养基循环利用的方法”、“大规模培养雨生红球藻和转化虾青素的装置及方法”等关键新技术和方法,申报了16项发明专利。同时,在严小军团队支持下,该企业掌握了螺旋藻重金属积累溯源的主要途径,突破了螺旋藻重金属的减除技术,极大改进了螺旋藻的产品质量。目前,该企业建立了云南丽江市唯一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有力支撑了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012年,严小军团队又与福建宝智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宝智水产)进行产学研合作,成立“宁波大学—福建宝智滩涂贝类产业研发中心”,产业化应用微藻饵料营养供应技术,对10余种滩涂贝类进行了苗种培育,无论是苗种质量还是经济效益均居全国首位。在严小军团队支持下,宝智水产建成了东南沿海规模最大的滩涂贝类育苗基地,以及循环温控新品种培育车间(全国滩涂贝类行业唯一的温控车间)。双方还联合申报了科技部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发表论文超过2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10余项,6项已获得授权。
此外,2012年,严小军团队还与山东日照洁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洁晶集团)合作成立“宁波大学—山东洁晶海藻产业研发中心”,使海藻生物活性物质与海藻工业技术得到了产业化应用。双方针对海藻化工产品种类趋同、利润低下、工艺耗水量大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将传统海藻工业老三样(海藻酸钠、甘露醇、碘)提升为新三样(岩藻黄素、褐藻多酚、岩藻多糖硫酸酯)的产业合作构想。在严小军团队支持下,通过从海藻原料选择、提取工艺技术、原料综合利用等创新方法,在国内首次获得了高纯度岩藻黄素、海藻多酚浓缩液等产品,申报了6项发明专利。
做海洋忠诚的孩子
严小军的严格和谨慎除了体现在科研上,也渗透进了教学中。他教育学生踏实做事,诚实做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兴趣和能力,并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科研切入点,树立人生理想。截至目前,严小军已培养硕士、博士40余名。这些学生近年来也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了数篇文章,并代表宁波大学参加众多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大会。
9.以梦为马作文 篇九
儿时的梦想,浪漫而纯真,像一粒种子在我们心中萌了根;幼年时的梦想,青涩而稚嫩,如一颗嫩芽正在悄悄生长;少年时的梦想,狂热而奔放,如一颗正在疯狂生长的小树。努力则是沟通梦想与现实之间的一座桥梁,少年梦,止于心动,而不付诸行动,你将做梦;心动而付诸行动,你将圆梦。每天早晨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你的梦想。掀开被子,你将继续去做一个未完成的梦,盖上被子,你将重新做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努力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向前迈出一点点,你就离梦想更进一步,不管何时踏出那一步,都是梦想的开始。
青春是场跌跌撞撞的旅行,拥有后知后觉的美丽,而梦想就是这场旅行中最亮的风景;青春又是一匹美丽的织锦,拥有繁花似锦的美丽,而梦想就是这匹织锦上勾勒出的锦绣山河;青春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大河,拥有碧海青天的美丽,梦想就是构成这条大河的每一条小溪。青春有了梦想,而更繁华,更美丽。
努力也是需要掌握科学方法的,漫无目的的努力只会事倍功半。雄鹰为何能够自由自在的天空翱翔?就是因为它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失败,再尝试,再失败……从中找到技巧和方法,一跃而上,直冲蓝天;小溪为什么能够抵达大海?就是因为它懂得转弯和绕道而行,最终越过障碍,继续前行,直至抵达大海。人生若想抵达理想的境界,那么也必须要具有雄鹰、小溪那份坚韧和智慧。
人生最可贵的两个词,一个叫“坚持”一个叫“努力”。坚持可以改变自己,努力可以成就自己。只有耐得住寂寞,受的住枯燥,收的住浮躁,才能守得住繁华,不要在奋斗的年龄坐享其成,守株待兔。如果你不努力,一年后的你还是原来的你,只不过比昨年老了一岁而已;如果你不去努力,今天的你还会是一年后的你,你的生活还是会一成不变,只有努力当下,才可成就未来。
10.以梦为马随笔 篇十
九月,没有蝉鸣,没有高高的天空,没有阳光,没有风,忽晴忽雨,大概还是雨更多些……
找了很久才发现,原来很多路口总是猝不及防地就出现在面前,或是曲折,亦或是一路平坦;没什么对或不对,因为究竟怎样走到尽头取决于自己;要么,只顾欣赏眼前,就此停留途中;要么,一路上哪个都不放下,一边走,一边看。不忘初心,一直清澈,就像雨后忽晴的天空,纯洁得让人生出一种圣洁的感觉,就算没有彩虹相衬,还是那么的.美。
偶然间,看到一句话,“愿我们都有诗,有梦,有歌唱,有酒喝,有坦坦荡荡的远方。”眼前浮现了很多的画面,但却没办法描写,如果可以的话,好希望也能粘贴复制一下,这样就不会遗失,不会一闪而过,连痕迹都不留。放空的一瞬间,看到的都是意料之外的,不那么清晰的……
11.马良:以梦为马,浪迹天涯 篇十一
对马良而言,“梦想”一事究竟有何意味,又为何令他如此执著?在“移动照相馆”的自述文章里,他这样写道:“这并非一场毫无作为的流浪,我的确见识了这世间很多美妙而难以抵达的风景,也真正结识了这许多真实可爱的人,他们的确因为我的工作而快乐过,我也因为他们的快乐而更加觉得人生快意。”大家都知道,能说出来的总显得容易些,可是这样就够了吗?支撑梦想根基的和能够让梦想生根发芽、遍地开花的,其实还是生活。性情中人也需要穿衣吃饭,生活中琐碎而又实际的问题一分一秒都消耗着时间与勇气,而关于梦想,我们已经听过了太多冠冕堂皇的说辞。在这次采访中,马良用一贯的坦白直面梦想背后的失落与忧愁,也许他依然在追寻梦想的漫长旅途上流离失所,这过程既残酷,也浪漫。
iLOOK:7月刊我们策划了一个“圆梦”专题。意在通过拍大片的方式帮一些普通人实现梦想。其实这件事情是你在“移动照相馆”的整个行动过程中已经做过了的。你开始做这件事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帮人“圆梦”吗?马良:初衷很复杂,我一路面对这个问题,一再地回答,说多了我自己都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话了,现在想想还是你这个词靠谱,“圆梦”,帮着别人圆梦,拍摄他们喜欢、他们想要的照片,也是对我自己的圆梦,我觉得这样简单朴素的艺术创作,是我少年时候的理想。
iLOOK:是否统计过“移动照相馆”的报名人数?你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选择拍摄对象。是他们的梦想打动了你吗。或者也有一些诸如对造型设计等方面的考量?
马良:一般情况被拍摄者是报名者数量的30%,例如上海,我拍摄了500多人,报名者是1500人;北京拍摄了好像是300人,报名的在干人左右。选择由我的助手完成,我定下一个规矩,他来执行,人太多了我无法亲力亲为。规矩就是,报名的私信文字写得多,说明有热情,只留三个字“我报名”的人绝无机会。他们最好讲给我听他们的故事,为什么要拍照纪念、和谁一起拍、他们想要拍摄什么样子,这样的一般都能入选。
iLOOK:“移动照相馆”这个系列最后创作了多少件作品。在创作中是否引入了新的元素?
马良:拍摄了1600多人,具体几张没有计算,应该有千张以上,人比照片多是因为有很多是合影。拍摄很仓促,没有什么创新的形式,因为工作量太大,我只能尽量做到最好。其实我是完美主义者,这个创作过程让我充满遗憾,但多拍一些人,多一个人因为这张照片而微笑,我心里也会觉得好受些。
iLOOK:幕布和许多戏剧化的道具是你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元素。包括在“移动照相馆”这个系列中也有出现。观者好像是在看一场华丽的演出。你是否刻意模糊了作品中的时间界限。这样做的目的何在?
马良:没有什么目的,不是刻意的。我不喜欢当下的生活,我年纪不小了,没有家庭,没有自己的房子,住在租的工作室里,经常要面临搬家。因为清贫甚至谈场有始无终的恋爱都难。我眼里只有少年时代,童年是快乐的,我喜欢那时我看见的一切,如今经过记忆的渲染,更是动人了,所以我的作品里就是那样的。假如要看现在,不如看微博、看新闻、看房产公司的布告栏,那些东西比艺术更强烈。
iLOOK:你的创作似乎一直都围绕着同样的核心。有一点魔幻现实主义的、跟梦有关的情境。生活被改头换面用一种超现实的方式来展现,创作时内心会不会有一些逃避现实、自主造梦的感觉?马良:就是这样的,艺术创作对于别人是怎么样的,我不知道,对于我就是一场梦、一件不现实的事情。我的工作就是尽量让自己多一些时间在那个空间里,不要直面现实。我的工作让我窘迫,经常在现实生活里碰得头破血流的,我性格也太天真,容易轻信别人。权衡良久,还是创作作品可以给我一些尊严,让我活得快乐一点,这就是原因。
iLOOK:以后还会不会再继续进行“移动照相馆”这种形式的创作。跟我们分享一下你在这次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马良:以后不会了,无论我说多少温柔的话,说自己得到了多少感悟,但事实上就是我付出的比我得到的要多,我没有精力和钱再次做这个事情了,也不再有义务了。我年纪大了,需要照顾自己的生活了,我想要过上稍安定的日子,过得有些尊严。生活太残酷了,我做美好的事情,是因为我热爱艺术,我自己觉得艺术应该是这样美好的,但以我的个人能力如今也就只能到此为止了。如果这世界真的如我所愿,还会有比我年轻、比我强悍的人,受到我的启发鼓舞,继续去做这样的事情,让世界显得美好些。
iLOOK:你对“梦想”有什么看法?在如今这个浮躁的大环境之下。许多人盲目去追寻一些未必是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你觉得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人应该如何才能尽可能保持自己的内心,当下迷茫的年轻人又该如何去追寻梦想?
马良:梦想是个最近被说滥了的词,这个词在每个房地产广告里都会被提及,书和电影的宣传也都是如此,我写的书也是,没有免俗。我现在不喜欢这个词了,但并非没有“理想”和“梦想”了,只是觉得人本来就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自然的,就像春天花要开,鸟儿要叽叽喳喳地唱歌,不需要太夸张这样的本性。又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变态不自然的东西了,追求自然竟然需要用这样强烈的方式,这是悲剧,不值得称道。梦想并不只是高尚的东西,权力、金钱和美女也是一种梦想,没什么不好的,只要喜欢就取之有道,也很好。
12.以梦为马作文 篇十二
窗外,车辆来往不断。窗内,笔尖止不住的“舞”着。仿佛,是一个不能再寻常的周末。课业是无氧的水,她是鱼,妄想逃出这片令她窒息的区域。初三,压力繁重;家长,疑惑不解;同学,嘲笑讽刺播音主持,这颗从小就埋在心中的种子,仿佛被什么磨灭了生长的动力。她木然了,心中些许苦涩涌了上来。她望着桌上“播音主持”四个大字出神,在质疑,质疑梦想实现的可能性。一切都如此渺茫,似天地间的一粒尘埃。梦想,可望而不可及。
雨滴摔碎在青黛中,突如其来的雨,给整座城市蒙上了一层寂静的外衣。喧杂的闹市一哄而散,她要出去走走。
雨后的清新在空中旖旎着,侵袭了身上的每个毛孔。她在小区门口默默彳亍着,地上的水渍模糊的显着那轮明月。抬头,月华如练。清冷消散,留却柔和。柔光衬在身上,一米月光却似闯入心田。良久,局中人明了。月光照在她身上,月光照在她身上,那种柔和,她从未见过,不像阳光般炽热,不像白炽灯光刺眼平常的月光竟这般之美,她又为何不信自己一次?
回到家中,心底的那片涩然同雨水-蒸发了。月光恰好照在桌上,她重新拿起了笔,似乎恰起了心中的梦想。还是那条鱼,她游到了广阔清澈的水域每天的基本功很枯燥,演讲主持的技巧难以掌握,但她不怕!台下的掌声更悦耳,一个接一个的奖杯更耀眼夺目,钻石以金子更瑰丽,她要当那颗钻石。岚风拂过,街上的车辆络绎不绝,行人散步欣然,桌上的四个大字“播音主持”崭新如初。梦想,近在眼前;希望,近在眼前。她选择了远方,只顾风雨兼程。
1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篇十三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青春和理想的感悟。我要演讲的主题是:激扬青春,成就理想。
同学们,你们有理想吗?我的理想就是考上中大,这是我内心深处一个美丽而羞涩的梦。我眷恋于中大那雄厚的教资,沉醉于中大那独特的风景,向往于中大那多彩的校园生活。这一切多么令人期待,多么值得我们去追逐。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少年,都是世间的瑰宝,因为每一份理想都是独一无二的。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同学们,青春的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而这时候,我们更需要理想的指引。中大是我美丽而羞涩的梦。曾几何时,面对繁重的学习,我只能在梦中探求中大的身影,梦醒时分,便又回归原点。而这一理想的源头是:中大对于莘莘学子的魅力之大,是敢想、敢说、敢为的少年气魄。哪怕行程遥远,哪怕跌倒无数次,哪怕头破血流,中大就是我的信念!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博罗中学的学生了,我又与我的理想更近一步了。那每天清晨5:30准时响起的闹铃,那个在茫茫人海中默默低头看书的身影,那个在教室里奋笔疾书的女孩,这一切都是我点滴追梦的足迹。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理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是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同学们,我认为每一个勇敢追梦的人都是最了不起的人。你终日在舞蹈室的镜子面前重复无数次旋转跳跃,只为用短短的几分钟展示你的理想;你终日在书桌台上弯腰练毛笔,一个字重复写无数遍,只为以笔为武器挥洒你的理想;你终日在教室里学习,写上百张的试卷,做上百个小时,只为在那短短的三天尽显你的理想。我始终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无穷大的力量。
青春因理想而更加绚烂,每一个勇敢追梦的少年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因为有梦,国家的未来才有无限的可能。今天你以国家为荣,明天国家将以你为荣。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同学们让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尽显少年英姿吧!
14.戚学锋 以梦为马 驰骋天际 篇十四
从2009年他离开GE(通用电气)公司航空集团,毅然加入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开始,他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一同放飞、共同着陆。
离成功最近的时刻
2008年,戚学锋还是GE公司的发动机主管工程师,作为供应商,为ARJ21-700架机首飞前的机上发动机的正常运转保驾护航。他回忆,那时的每一项机上试验都非常艰难。若论起印象深刻的一次试验,莫过于“发动机第一次机上点火运转试验”。这项试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ARJ21-700飞机的首飞时间。
然而,机上试验比想象中得更加艰难。2008年8月,动力装置系统机上线路导通试验开始后便波折不断,戚学锋和团队先解决了两台发动机同时上电的问题后,又发现了飞机驾驶舱的EICAS(发动机指示和机组警告系统)显示器中的显示参数有问题,有些数值无法显示、有的数值则显示错误。令他们紧绷的弦更加收紧的是,这时发动机还存在故障……
许多问题缠绕在一起,需要戚学锋带领团队准确解决。他说:“我们当时把100多张动力装置以及相关联系统的电气图全都打印出来,一根线接一根线进行检查,一个故障接着一个故障去排除。”
由于首飞前,其他系统项目都需要试验,这些“排故”工作都只能安排在深夜完成。“深夜里,大家在飞机上爬上爬下查找故障原因,又或者对着图纸讨论解决方案。”他们艰难地一步步扫清了发动机在首飞前存在的障碍,一步步坚持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历时一个多月,完成了发动机在非运转状态下的所有功能测试。
戚学锋永远难忘2008年9月12日那个深夜,当听到ARJ21发出的第一声轰鸣,101架机实现了一次性点火运转成功,戚学锋内心激动澎湃。他说:“越是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越是最接近成功的时刻。”
原本,戚学锋是GE公司重点培养的人才对象,前途宽广。但在与中国商飞“亲密合作”后,他决定离开GE。他说:“GE公司能给予我很多,但是永远实现不了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研制中国大飞机的梦想!”怀揣着这样的梦想,2009年4月,戚学锋正式成为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的一员。
站在全局的高度
来到中国商飞之后,戚学锋利用专长组建“动力中心”——动力装置系统设计室并任设计室主任。
摆在团队面前的第一大挑战便是“为C919定义一款高效、强硬的动力心脏”,而全世界的发动机供应商都在等待着中国商飞对这颗心脏的定义和技术指标要求。但新成立的团队,许多成员都是年轻的毕业生,经验不足。另外,这件事情之前没有人做过,需要极高的综合水准。这就要求戚学锋能指引航向,带领大家突击出一条路,而且要准确到位。
他说:“发动机系统集成的定义需要用最小的代价使得所有系统的效能达到最佳的匹配和发挥,忽略任何细节都将是一场灾难,对我们的团队是极大的考验,这需要我们不仅掌握世界最先进发动机技术发展水平、还要考虑新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的风险,当然还有其他许多方面需要考虑……这都将决定着C919的命运。”
其中,最让戚学锋记忆犹新的是当初与发动机供应商CFM公司(当今单通道民用飞机发动机最大的供应商)之间的“对决”。
戚学锋和团队与CFM的分歧在于,CFM公司希望C919的发动机可以沿用已成型的技术以节省他们在项目研发上的投入;但戚学锋和团队则希望CFM可以提供更先进的技术,以在节省燃油消耗、降低排放和噪声等方面有更大的提升。“因为我们对性能指标方面的坚持,谈判多次不得不升级到双方公司最高技术决策层进行决策。”合同签订前夕,双方谈判团队僵持到凌晨3点钟,戚学锋最终说服CFM公司“在其提出的油耗指标基础上再有所下降”。这个成果得益于戚学锋和团队对最新技术的准确把握以及谈判当中的思路明晰。
戚学锋说:“对于民机研制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则更加需要各个系统和专业都能够站在飞机整体的高度去对待和思考问题,通过相互支持和帮助实现共成和共赢。”
追风向前
2012年,戚学锋参与ARJ21飞机的试飞取证工作,主要负责验证ARJ21-700飞机的发动机是否满足适航条款要求。在戚学锋和整个团队昼夜不停的努力下,他们在国内首次解决了“ARJ21-700飞机发动机不可控高推力”的适航验证方法,并得到了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中国民航局(CAAC)的适航审定专家的充分肯定。在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位航空人的坚守和坚持。
同年,为了ARJ21侧风试飞试验,戚学锋带领动力装置和辅助动力装置专业攻关团队,坚守在西安阎良和嘉峪关等地的试飞一线。由于侧风试验在国内尚属首例,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以需要戚学锋等人不断研究、总结,确定试验试飞的技术、方案并寻找最佳试飞条件和地点。为了寻找满足试飞要求的风速,团队每年都要到“嘉峪关的旷野里去追风”,一追就是四年。四年内,戚学锋和团队克服试验准备和试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终于完成此项试飞任务。
2013年6月起,戚学锋担任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大型客机项目管理部部长,担起工程研发团队项目管理以及研制的重任。在全机的设计工作中,戚学锋带领团队完成了全机需求管理、控制率设计、航电网络配置、全机系统集成试验等多项任务,组织团队完成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结构部段的制造交付,并解决了铝锂合金和先进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的多项技术难题,于2015年11月2日实现了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总装下线。
回望飛机试验当中的一个个通宵排障、亲眼目睹了ARJ21飞机在试飞中的一次次完美起降、与团队携手攻克了一件件棘手问题……戚学锋在信仰中坚守,在奉献中起航。每当看着眼前如同“孩子”般的架机时,即使戚学锋的眼中血丝又红了几分、头发中不知不觉落了白霜,他也觉得浑身充满着力量。
戚学锋和他的团队正步伐铿锵,筑梦天际。最近他正在着手C919的首飞准备工作,鼓点正浓。他的身上承载着国人的大飞机梦、航空梦,并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航空报国精神薪火相传。
【以梦为马诗歌】推荐阅读:
英语诗歌朗诵著名诗歌08-14
写母亲的诗歌现代诗歌06-29
从诗歌语言读懂诗歌08-16
带着宽容的自由诗歌和诗歌赏识07-27
建党90周年诗歌 建党90周年诗歌朗诵07-30
六一儿童节诗歌简短的诗歌08-22
感恩母亲节诗歌,赞美母亲的诗歌09-28
知音诗歌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