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技术创新

2024-09-20

工业技术创新(精选7篇)

1.工业技术创新 篇一

尽管工业设计在全球的发展已有近100年的历史, 但对我国建材工业而言, 尚属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建材工业如何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工业设计将成为化解建材工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我国建材工业即将步入工业设计带动时代。

一、工业设计在建材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长期的市场经济实践告诉人们, 工业设计不仅是企业通过创新提高市场开拓和占领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致胜法宝, 还是振兴国家经济、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备受世界先进国家和先进企业的高度重视, 许多国家通过政府设置专门机构, 建立政府基金、设立政府大奖, 以及制定产业扶持政策等方式, 不遗余力地推动本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在国外先进企业中, 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工业设计当作推动企业成长的利器。历史上依靠工业设计走向成功的企业不胜枚举, 原本濒临倒闭的苹果公司在乔布斯的领导下化蛹为蝶, 走向辉煌, 成为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 其致胜之道就是工业设计。

虽然国内工业设计起步较晚, 但发展较快。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工业设计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 已初步形成工业设计产业, 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已初具规模, 一批制造企业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工业设计取得明显成效。专业从事工业设计的企业发展较迅速, 设计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一些优秀设计成果已经走向国际市场;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扩大, 工业设计教育获得快速发展;工业设计在轻工、纺织、机械、电子信息等众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 由于我国建材工业长期处在以原材料制造为主的发展阶段, 加工制品业发展缓慢, 工业设计在建材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在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的大背景下, 从“十二五”开始, 我国建材工业将由原材料制造为主向加工制品生产为主转变, 加工制品业将成为新阶段建材工业的发展重点, 完全可以预期, 工业设计在我国建材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愈来愈重要, 将成为推动我国建材工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 为建材加工制品业发展提供支撑

建材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 主要为保障和改善人居环境和条件提供材料支撑。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推进, 人们对于人居环境和条件的追求已经从数量需求为主转向品质提升和功能增加需求为主, 目前, 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30平方米左右, 总体上看, 已经基本解决了有房住的问题。随着人们住房消费要求的升级, 对居住场所的更加安全可靠、更加节能环保、更加舒适美观、更加方便快捷等居住品质和功能方面的追求, 成为人们住房消费的新期待、新需求。要满足人民群众在住房消费方面的这些新期待、新需求, 要求建筑业转型升级, 走建筑工业化发展道路, 也要求建材工业大力发展加工制品业, 走建筑部品化发展道路。而发展建材加工制品业,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居住品质和功能的需求, 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需要通过工业设计提供支撑。

(二) 有利于推动建材工业差异化发展

由于缺少工业设计作支撑, 目前我国建材产品的发展基本处在对发达国家先进企业产品的模仿、跟进阶段, 常常是一个产品刚被引进或开发出来, 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被模仿、复制, 不仅严重影响先进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 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产品的同质化竞争, 而且常常因为一些企业在对待知识产权方面的不端行为, 使得我国在国际上广受诟病。另一方面, 消费者的许多个性化需求又难以得到满足。要扭转这一局面, 唯一可行的途径就是通过发展工业设计, 使不同企业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生产, 从而使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并将产品同质化竞争降到最低程度。

(三) 有利于培育和打造知名建材产品和企业品牌

没有自主设计, 就不会有自主品牌。目前我国建筑陶瓷在国际市场的平均售价还不到意大利、西班牙产品的三分之一, 石材产品的平均售价不到他们产品的50%, 陶瓷、石材、玻璃深加工等贴牌产品的60%以上利润被外国公司拿走。究其原因, 除了国际竞争国内化所带来的国内企业间低价竞争因素外, 最为主要的还是我们缺少品牌竞争力, 如果国内建材产品生产长期处在对发达国家技术的依赖和产品的模仿跟进上, 恐怕永远难以产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知名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因此, 为了推动我国建材工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除了需要依靠自主技术创新外, 更需要工业设计作支撑。

(四) 有利于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通过工业设计使企业形成核心专长, 并获得在所处产业链中的主导权和控制力, 这就为改变资源配置方式、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可能。沈阳远大集团上世纪90年代初还只是一个仅拥有30多人的铝合金门窗安装公司, 通过近20年的发展, 该公司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玻璃幕墙提供商, 2008年开始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序列, 2011年营销总收入突破250亿元。究其快速成长并取得市场成功的原因, 就是该公司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即通过构建设计团队, 利用设计师提供的外墙装饰方案参与市场竞标, 中标后根据细分产品设计采购原材料加工成建筑部品, 并最终交由其安装队伍完成安装施工。该公司的利润大部分来源于由材料加工成部品的环节, 产品设计构成其核心竞争力。可以说, 没有工业设计, 就没有沈阳远大集团的今天。

(五) 有利于促进建材工业绿色发展

绿色设计已成为当代工业设计的重要分支, 建材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 同时又是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节点产业, 还是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支撑产业。通过绿色设计, 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大大提升建材资源综合利用的价值。北京宝贵石艺有限公司就是通过绿色设计, 变废为宝, 提升资源综合利用价值的成功案例。另外, 通过绿色设计, 还可推动绿色建材品质和功能的提升, 为发展绿色建筑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撑。

(六) 有利于促进智能化建材的发展

当今时代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最高阶段——智能化时代, 方便快捷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已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发展智能化建筑是满足人们方便快捷工作与生活方式的有效解决途径。而智能化建筑的发展, 需要靠智能化建材作支撑。发展智能化建材, 同样离不开工业设计。

二、对我国建材行业发展工业设计的初步构想

诸如上述, 工业设计犹如一块魔方, 一旦与建材工业发展嫁接, 将会对促进我国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 理应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关于如何在建材行业发展工业设计, 笔者有如下初步构想。

(一) 重组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建材工业设计专业委员会, 为推动行业工业设计搭建服务平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推动工业设计在全国建材行业的发展, 需要有一个联系各方的平台, 而这个平台就是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建材工业设计专业委员会 (以下简称“建材专委会”) 。该专委会虽然早在1988年就已经设立, 但由于长期以来建材工业发展重点集中在原材料制造领域, 加工制品业发展缓慢等原因, 工业设计未能引起全行应有的重视, 建材专委会的工作也未能有效地开展起来。为促进建材工业设计的发展, 恢复建材专委会停滞已久的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的协调, 目前已经明确建材专委会的办事机构挂靠在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 为做好该专委会的重组工作, 我们有如下初步打算。

1. 组织开展“工业设计建材行”活动, 在全国建材行业广泛宣传什么是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在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在建材行业如何开展工业设计等知识, 以期引起全行业对工业设计的高度重视。

2. 广泛吸纳建材企业、科研、教育机构、工业设计企业、工业设计师等加入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建材专委会, 为恢复建材专委会活动提供会员基础。

3. 找准定位, 努力工作, 使建材专委会成为全国建材行业工业设计事业的推动者与促进者;全国建材行业工业设计师之家;全国建材行业工业设计领域共同利益的代表者与维护者。

(1) 研究制定全国建材行业工业设计发展规划或指导意见, 用以指导和推动建材行业工业设计的发展。

(2) 通过组织年会、专题研讨会、学术论坛、经验交流会、工业设计推动企业发展现场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推动和促进建材行业工业设计的发展。

(3) 通过推动设立建材行业设计创新联盟, 为设计师和广大建材企业互动搭建平台, 充当设计师和建材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 衔接供需, 促进建材设计成果产业化。

(4) 通过组织开展全国建材行业工业设计评奖活动, 积极宣传优秀产品设计、优秀设计师、优秀工业设计企业, 名牌设计师、名牌产品、名牌企业提供服务平台, 推动建材行业工业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

(5) 通过组织开展优秀工业设计产品及成果展览会, 为工业设计师、建材企业、消费者搭建交流、交易平台, 促进建材工业设计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同度的不断提升, 不断扩大建材工业设计的影响力。

(二) 加快构建行业工业设计创新体系, 提高行业工业设计的自主创新能力

1. 工业设计亦属技术创新, 为推动我国建材行业工业设计的发展, 同样需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

2. 鼓励有条件的建材工业企业设立工业设计中心, 构建生产型企业工业设计团队, 促进越来越多的建材工业企业成为工业设计创新投入的主体和工业设计成果产业转化的主体。

3. 积极探索和组建全国性或区域性, 以产学研结合为主要形式的多种形式的行业工业设计创新联盟, 开展基础性、通用性、前瞻性工业设计研究, 解决行业工业设计共性问题, 同时为广大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提供工业设计技术服务。

4. 积极探索创建全国性或区域性建材工业设计产业园区,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吸引工业设计企业、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园区集聚, 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推动行业工业设计集聚发展。

5. 高度重视建材工业设计产品的标准化工作, 既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产品生产制造标准的研究制定, 也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产品的施工应用标准的研究制定, 并在适当的时候组建全国建材行业工业设计产品标准化委员会。

(三) 加快构建行业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为促进行业工业设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 加强工业设计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 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侧重于建材产品设计的工业设计专业, 同时在现有建材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增加工业设计的课程, 以便更好地为行业工业设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准备。

2. 鉴于目前行业工业设计力量薄弱, 工业设计人才缺乏的现状, 应当创造条件引进国外优秀工业设计人才回国 (来华) 从事建材产品设计, 同时高度重视从相关相近行业中吸引工业设计人才服务于建材工业设计事业发展。

3. 积极探索由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工业设计培训为主要形式的多种形式的工业设计人才培训方式, 构建有效的行业工业设计人才培训机制。

(四) 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促进行业工业设计健康有序发展

1.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建材专委会作为行业工业设计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应当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广泛宣传工业设计知识, 普及工业设计理念, 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广泛重视和应用工业设计, 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在条件成熟时创办行业工业设计杂志和网站, 构建行业工业设计长期宣传和交流平台。

2. 与国家科技成果奖励制度相衔接, 研究建立行业工业设计成果评价与奖励制度, 鼓励和促进行业工业设计创新。

2.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篇二

关键词:汽车工业;创新;发展;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11-01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只有进行技术创新,我国汽车工业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二零零六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形成了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我国汽车工业如何进行技术创新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全球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

汽车行业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标志,汽车诞生于一八八六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到现在世界汽车工业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从国际汽车工业发展历史来看,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有两种模式:自主研究开发模式和引进技术自主开发相结合模式。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等发达国家基本上采用自主研究开发模式。依靠本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研究基础,自主研究开发,技术有很强的独立性,处于世界汽车技术水平的领先地位。日本、韩国等国家采用引进技术自主开发相结合模式,他们在汽车工业的发展初期引进、学习、吸收国外产品和技术,形成相应的自主研究和开发能力。有人认为,世界汽车工业技术创新存在另外模式,本国的汽车工业完全依赖外国的产品和技术,例如,巴西和墨西哥等国家,汽车工业的技术发展有很强的国际依赖性。世界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政府的政策导向是汽车技术更新的巨大动力,国家之间进行技术合作和交流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是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保障。

二 、我国汽车工业研究开发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在技术水平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1、载货车、客车、专用车领域,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具有一定开发能力,但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相比,在高档产品的开发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2、轿车领域,我国汽车工业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在原有平台的基础上做局部改进创新,但整体轿车开发能力尚不成熟的,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3、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领域,我国汽车工业在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能力,对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许多关键零部件是国外产品的仿制品。

三、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

1、引进技术,自主开发为本,联合开发为辅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梦想,与是与国外汽车生产大国存在差距的关键。形成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是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问题。中国汽车工业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市场换技术,汽车工业想走“引进一吸收一消化一创新”之路,但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始终停留在“引进一模仿一再引进”过程中,转变认识。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没有必要照搬日本、韩国的发展模式,制定最优的技术创新模式。利用国内科技力量做好二次创新,提高产品的开发能力,政府要鼓励企业通过合作开发方式,

获得新技术。坚持两条腿走路,以我为主,提高开发新产品的水平,最终形成自主开发。

2、加强汽车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量,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包括,人力资源、研发能力建设,战略规划和组织机构。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世界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汽车研发方面的投入加大,国家应支持大集团研发中心的建设,对关键性的技术开发项目给予金融政策支持,调动企业自主开发的积极性。实施人才战略,人才战略是实施产品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一支拥有现代汽车技术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人才队伍,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

3、实现跨越式发展

汽车工业是重要产业,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我国汽车产业,想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进行汽车创新,实现汽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国家汽车重大技术创新,要政府直接领导组织,调动全国的科技力量,协作攻关,抢占汽车技术的制高点,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外跨国公司对电动汽车的开发、生产起步晚,中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加强组织,协同攻关,最终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发展。

总之,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工业的创新模式离不开国外的技术来源,购买、引进国外先进的汽车技术,合作开发创新新产品,依靠企业外的技术来源,以自我研发为主,积极利用企业间合作,弥补自身技术上的不足,更好地进行技术创新工作,完成汽车工业新突破,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黎勇、肖鹏借鉴美国经验,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3)

[2] 佟岩、王伟光,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辽宁大学学报2009(1)

[3] 张保胜,共同创造与GVC嵌入,中国汽车产业创新网络治理研究,东北大学学报2010(2)

3.郑州工业技术创新的灰关联分析 篇三

郑州工业技术创新的灰关联分析

以技术创新为内在机制的`发展模式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郑州工业技术创新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作 者:曹敏晖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现代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52刊 名: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EDUCATION INSTITUTE (NATUR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10(1)分类号:F4关键词:郑州工业技术创新 灰关联分析 指标体系

4.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 篇四

产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培育控制现代安全科学技术和安全治理方式,能从事化工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化工安全设计与生产、化工安全教导与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安全帽的选用-环保交易,适应生产经营单位及安全中介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安全技巧与管理的高技巧人才。

重要课程化工进程安全、机械与电气安全、安全治理与法规、化工安全检测技术原理、安全管理与法规、防火防爆技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心理学、产业透风与防尘等课程。

造就目的本专业培育控制工业环保与安全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巧,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备较强实践才能,能从事工业环保与安全监测剖析、工艺设计、技术改革和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利用性专门人才。

重要实践环节专业认识实习、CAD综合练习、剖析化学综合练习、仪器分析综合练习、工业水处置课程设计、安全工程技术综合试验、危险废物处置与处理综合试验、环境监测和产业水处置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就业方向 毕业生面向工矿企业、环保公司、安全管理与评价部分等,从事工业环保与安全监测分析、工艺设计、技术改革和管理等工作。

5.工业盐酸安全技术说明 篇五

一 化学品名称

分子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46 二

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

主要成分:32%氯化氢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三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失明。四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五 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不易燃 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六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七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八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烟雾时,佩戴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耐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

高浓度接触时,戴耐酸碱防护手套。

6.船舶工业技术创新模式探析 篇六

1 我国船舶工业技术进展分析

1.1 成就

由于劳动力短缺和环保成本原因, 造船业于20世纪50年代从欧美转到日本, 70、80年代又转到韩国。新世纪以来, 已逐渐转移到我国及越南等地, 我国船舶工业乘机抓住难得的市场机遇, 迎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并取得显著成就。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 0 1 0年造船完工量为6120.5万载重吨, 占世界总量的41.9%;新接订单量为5845.9万载重吨, 占世界总量的4 8.5%;截至2 0 1 0年底, 手持订单量19291.5万载重吨, 占世界总量的40.8%。就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表明,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并全面超越日韩等国。然而, 随着造船业的国际发展大量的造船新规范和公约已被提出, 就我国目前的造船技术水平而言, 新公约及规范将导致我国建造成本、造船产量和建造周期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经初步计算, 新公约及规范将导致将使造价至少增加15%, 建造周期延长二至三个月。这将直接导致国内大型船厂的年产量严重下降, 利润下降。而对于众多中小型船厂来讲, 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如不及时提高我国造船技术工艺水平, 改良硬件设施, 改善生产管理模式, 我国将有退出船舶市场的风险。

1.2 挑战与机遇

自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国际船舶市场需求严重下降, 手持订单量减少;造船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船舶节能产品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出大型船厂外, 中小型船厂相继破产, 我国船舶业成下滑趋势, 船舶业生存压力不断加大。就目前来看, 世界船舶工业进入了新的调整期, 主要是围绕技术、市场、产品的全竞争。但以此同时, 我国船舶工业缺乏创新能力、缺乏高技术产品、相关产业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故就机遇而言, 新种类船舶相继出现, 如节能环保船舶、高技术船舶、海工程装备等。这些将是我国谋求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只有抓住机遇,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管理模式、积极创新。同时, 我国也有优势的一面——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裕, 市场潜力大。只有抓住机遇, 推进结构调整, 提高质量效益。我国才能继续占领造船大国的宝座, 从而在积极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造船强国。

1.3 应对措施

由于国际新标准以及新公约的提出, 将使我国船舶行业面临严峻的考验。一味的引进尖端技术来应对技术挑战是永远不可取得主动权的, 只有从根本性的改变这种思维模式, 学会不断的以创新来应对危机。除此之外,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 建立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 掌握最新动态, 以进一步指导我国船舶企业转变生产模式。

随着新公约和技术的出现, 燃料天然气、电池、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所以应该增加环保型技术船舶科研经费投入, 积极开发新产品, 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提高船舶工业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结构, 提高抗风险能力。鼓励现有中小型船舶企业资源整合, 扶植大型船舶企业发展, 从而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2 船舶工业技术创新模式

(1) 从技术创新角度来看, 创新可以分为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两种基本模式。自主创新模式是指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获得新技术或产品的方法, 而模仿创新模式是指通过模仿学习先进技术的方法, 购买引进先进核心技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的方法。其共同点是他们都能获得新技术, 他们都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的活动, 对于不同阶段的具体问题, 选择科学的技术创新模式是其成功的关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船舶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是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以实现自主创新为目的。在模仿创新方面, 应积极引进先进船用设备、制造技术, 收购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等。在自主创新方面, 应加大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 重点扶持船舶相关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

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为改革开放之初我国船舶工业技术水平十分落后, 船型的设计、开发、建造等能力十分薄弱, 而且通常只能生产简单的散货船、干货船等常规船舶。为打破这种局面, 提高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船舶工业从国外引进多项船舶建造关键技术和多种先进的船舶设备。并在2000年底开始引进LNG船专用设备和技术, 同时与法国多件相关企业签订了协议。从此我国具备了建造L N G船的能力, 打破了国外造船厂的垄断。

(3) 对一些较为关键的造船技术和船用装备技术, 船舶建造技术发达的国家一直采取封锁的政策, 我国船舶工业很难直接引进这些技术, 所以只能依靠自主研发, 即需要自主创新。另外利用模仿创新直接获得的技术大都是国外先进造船国家已有的成熟技术。如果不进行自主创新, 我国船舶工业技术水平将长期落后于其他国家, 这样将永远不具有竞争力。因此, 进行自主创新是使我国船舶工业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而且模仿创新也使船舶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人才, 这些都为模仿创新过渡到自主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3 船舶工业技术创新中的问题

3.1 创新模式的选择不当

我国船舶工业经多年的发展, 以技术创新为主要途径,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不难看出, 就我国的创新技术领域的发展而言是存在弊病的, 我国不论是在船舶或是其它很多领域, 创新模式都只重视模仿创新而忽视自主创新。长期以来我国通过各种手段引进了大量国外技术和产品, 甚至通过反向工程方式仿制国外产品, 从而获得相关技术。这样的模拟创新根本达不到技术引进的最终目的, 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因为我们忽略模拟创新是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这一重要目的。一项新技术的引进其实只是工作才开始, 应该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 对引进的技术和产品实施二次或多次开发。由于长期忽视自主创新, 我国建造的船舶主要集中在常规船型, 如散货船、油船、杂货船等。而对于新型船舶, 如大型豪华船、高速复合型船、大型自卸船等的设计仍然为一片空白。

3.2 资源分散度较大, 不利于技术创新发展

其中资源主要包括人才资源、知识资源和资金资源等三大资源。然而对技术创新而言, 资源的集中程度是直接影响技术创新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船舶工业存在创新资源分散主要以小型化和短周期化的特点为主, 难以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具体表现为:人才资源分散在船舶制造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 这些人才资源地域上分布较分且合作力度较弱, 造成了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知识资源缺乏共享交流, 其中高等院校拥有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科研院拥有技术研发知识, 而船舶制造企业拥有实践经验和技术需求。资金资源方面, 由于人才知识资源的较分散导致了大量的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分散, 从而就直接导致出现较低的技术创新水平。

3.3 缺乏大量的高端技术人才和领军机构

就造船领域, 由于我国起步较晚, 缺乏大量的高端人才, 不能独立的开辟一条船舶研究与发展路径, 一味的技术引进, 追随他人脚步。这样将限制我国在该领域的创新空间, 也浪费大量资金。我们都知道在一个相对成熟的发展领域, 想谋求进一步的创新实之不易, 如果换一下研究领域认真探索, 我国也能拥有一片世界领先的创新技术。对我国船舶工业目前的现状, 要想快速的改进并发展, 急需一领军机构带领大家共同发展, 统一研究重点, 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只有这样才能结束各自为政, 资金、人才、知识分散的局面。

4 结语

就目前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来看, 我国要成为真正的造船强国仍需很长的路要走。积极重新整合资源, 确立一领军造船机构, 有选择性的引进技术, 并在模拟创新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自主创新和多次创新。积极培育新型技术人才, 开辟新研究领域。着眼于长期发展, 明确研究方向, 共同努力, 方能在造船领域闯出属于中国的一片天。

参考文献

[1]崔远淼.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8) :38-42.

[2]周维富.我国船舶工业自主技术创新中的问题及改进取向分析[J].船艇, 2006 (11) :6-10.

[3]张长涛.当前世界船舶工业发展特点与趋势[J].船舶物资与市场, 2007 (1) .

7.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篇七

2005年学院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高技能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党委被评为“陕西省高校先进基层党委”,院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008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是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完全学分制”改革首家试点单位、省教育厅“自主设置专业试点院校”、教育部“单独(自主)招生试点院校”,是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

学院地处中国第一帝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350多年建城史的咸阳市区,东临省会西安25公里,北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5公里,陇海铁路、郑西高速客运专线傍校而过。学院占地面积650亩,建有国内同类院校中规模大、工种全、技术水平高的校办工厂,拥有校内120个门类齐全、设备优良的实训基地和工程训练中心,其中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图书馆文献总量101万册,电子图书3082GB,清华同方和万方资源数据库同时开通,校园网出口带宽500Mbps,为建成数字化校园打下了坚实基础。建有文体中心、羽毛球馆、乒乓球馆、400m标准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等体育场馆;拥有新教学楼、新型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报告厅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筑面积46.5万平方米。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000多人,教职工1160余名,其中专兼职教师73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30多人,教授38人、副教授246人。320人曾赴美、德、日、澳等国家及香港地区研修学习。省级以上劳模、优秀教师45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多人入围教育部和陕西省高职教育专家库。近两年来,教师公开发表各类教科研论文1500余篇,其中140余篇获得省、部级优秀论文奖;核心期刊532篇,被SCI、EI等收录6篇。担任主编或主审的教材260本,出版学术专著16部。近年学院共承担省(部)和咸阳市科研项目9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19项,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2项,地厅级科研进步奖5项;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部分内容1项;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二等奖5项;获得首届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1项。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数控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学院、纺织染化学院、服装艺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基础课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体育部、继续教育中心等10个二级学院、三部一中心。毕业生实行“双证书”制度,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考点、全国制图员考试考点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认证机构,基本形成了以大专层次的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融以成人教育、短期培训和技能培训鉴定相结合的办学格局。全日制高职教育以高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专业设置立足产业急需,涵盖装备制造、电子电气、工程材料、信息技术、财经商贸、公共事业、物流管理、工民建筑、纺织染化、服装艺术等十大职业门类62个专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经、管、文、外、艺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其中教育部精品专业1个、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教改试点专业2个、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3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2个专业的岗位职业标准成为全国行业标准,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优秀教材12本。

学院秉承“明德、笃学、精艺、强身”的校训,倾力“办有灵魂的教育,建有品位的学校,创有境界的文化、育有底气的人才”,构筑起“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校办实习工厂—校外实训基地”三级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基础训练—仿真锻炼—实际操练”三层递进的学生能力培养机制,积淀形成“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办学特色。大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繁荣校园文化,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持续推进各项竞赛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获国家级技能大赛等奖项115项、省级技能大赛等奖项168项。

学院重视学生就业工作,构建起了遍布全国的毕业生就业网络。定期举办的校内“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就业洽谈会,为毕业生就业搭建便捷平台。依凭厚实的行业基础,学院与国内5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用人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面向机械制造、航天航空、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等多个行业和领域,人才输出立足陕西覆盖全国29个省市。毕业生以其优良的素质、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和娴熟的职业岗位技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6%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院连续多年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上一篇:游戏名字大全关于猫的下一篇:恋爱甜蜜爱情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