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学校

2024-07-06

自主招生学校(8篇)

1.自主招生学校 篇一

尊敬的华东师范大学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是gd市第二中学历史教研组组长,历史高级教师,从教23年。

gd二中是XY省教育厅正式命名的“XY省首批示范性高级中学”,学校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个性特长+文明品行”的一流人才作为教育目标,并取得显著成绩。2006年,XY省实验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有承担了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研究,创建了“两先两后”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我们历史组在此实践过程中发展成为XY省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的相关活动中展示优质特色课和经验介绍。

重视研究性学习是我组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个假期都给学生留一些研究课题。例如寒假期间我们为学生提出一些研究性课题——中国服饰,中国礼仪,中国建筑,中国兵器,中国国学……学生的研究成果丰富多彩,每人制作了一份图文并茂的海报;每组制做了一个课件;有的学生还自制裁剪缝制了汉服,非常精美。研究性学习成果通过多媒体展示、报告会、宣传栏等形式在班级和学校展示和交流,得到了全校师生们的好评。

xx同学就是在这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热爱历史、并乐于用一生去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特色学生。他胸怀志向,具有超乎一般的自学能力,课余时间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课上和课外我甚至惊讶于这样年龄的一位高中生对古今中外历史知识的博识和专长,以及他从中外历史事件延伸出的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是我从教以来难得遇到的学生,我曾在在期末鉴定上这样评价他:在历史科上“有超常思维”。尽管xx同学在个别学科上存在“偏科”问题,并且出于教师爱护学生的心理,我深深地担忧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形势下,他这种具有较强发展潜质的`特色学生不能进入适合他的学校、学到他喜爱的专业而耽误了他未来的前程。让我高兴的是:他意志坚强、刻苦坚韧,进入高三以来他“纠偏”效果明显,学习成绩向上势头强劲,呈越来越好的态势。如果说他在历史学科上的底蕴深厚、成熟内敛让我偏爱,而他在思想品质上的正直、善良、仁厚更是值得我悉心推荐他。他热爱生活,有爱心、同情心、上进心,他知书明理、思想品格优秀。俄罗斯作家、思想家赫尔岑在他的鸿篇巨著《往事与随想》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赫尔岑小时候看见沙皇的军队在广场上绞杀革命党人,他悲愤之余跑到老师那里向老师哭诉了这件事。他的老师当时热烈地拥抱他说:孩子,过去我一直认为你将来不会有出息,因为你既不聪明也没有才华,但是从今天开始我坚信你将来一定能出息,因为你的善良和正直弥补了你缺少才华的缺欠……

在与xx同学的交流中,我发现这个外表敦敏、阳光、快乐的男孩子,其实早早就对人生未来充满理想设计,他喜欢考古和历史,淡薄名利富贵,一心要做国学大师陈寅恪那样的人,“致力于做真正的学问、不图虚名”……做为一名教师我衷心地为他祈福:我希望我这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梦想成真!

在全国自主招生的大学中,我和xx同学不约而同地对贵校——华东师范大学充满期待,因为贵校的招生宗旨、办校理念、学术传承、品格气质令我们无限向往,那里是最适合xx同学求学的地方。我真切希望:在荟萃了众多的名家大师的贵校,他能成为校园里莘莘学子中的一份子,汲取知识的营养、沐浴学术的雨露茁壮成长。我更殷切期望xx同学成为我、gd二中、华东师范大学的骄傲!

谨此为荐,切盼贵校老师领导共识。

2.自主招生学校 篇二

一、起初的制度借鉴与无奈的时局影响

早在清末中国近代大学创办之始, 借鉴西方大学的制度设计, 采取的是学校自主招生制度, 并且是当时主要的招生方式。后期因日寇侵略中国, 以前的各校自主招生考试实施上遇到了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 1937年教育部令国立中央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试办联合招生[2] 。可以看出这一变更乃是缘于环境所迫。随着战争的扩大, 高校招生又辅之以委托招生、划区招生等形式。尽管这些招生形式不同, 但其实质应该还是属于自主招生, 基本能够体现各校自己的招生意志, 为各高校选拔所需人才提供了保障。一些特长生的招录轶事, 如钱钟书国文和英语都名列前茅, 数学考了15分, 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1933年, 吴晗数学考0分, 因文史成绩优异被清华大学接收;其他还有卢冀野入东南大学、臧克家入青岛大学等, 为后人津津乐道[3] 。当然, 与时下公众对自主招生的公正性普遍存忧的情形一样, 彼时的自主招生也存在着人情关系的困扰。比如以清华大学为例, 潘光旦任清华大学教务处长时, 安徽省主席刘振华有两个儿子要求进清华读书, 潘巧妙地拒绝了, 回答说:“承刘主席看得起, 但清华之人瞧得上眼, 全是因为它按规章制度办事。如果把这点给破了, 清华不是也不值钱了吗?”[2] 可见, 自主招生并不是人们想见的那样一定就是拉关系、开后门盛行, 尽管“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国家, 人情社会本身决定了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设计和监督体系作保证, 过于主观的选拔必然造成权力寻租现象大量产生” (刘进, 等, 2008 ) 。但如果规则得当、程序公正、操作透明, 可以相信, 进口的质量保障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二、多样化的招生探索与择优选择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保护一切公私学校”和“暂维现状, 即日开学”的指示精神, 当年绝大部分高等学校都进行了招收新生工作, 并且继续实行单独招生的老办法, 招生计划、招生条件、考试录取等等, 都由学校自行决定[5] 。1950年5月26日, 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一九五O年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 这是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以后, 第一次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高等学校招生工作, 使招生工作逐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5] 。对于招生办法, 规定各大行政区教育部根据该地区的具体情况, 分别在适当地点实行全部或局部高等学校联合或统一招生, 如有困难时, 允许各校自行招生。也就是说统一或联合招生成为建国后的首要招生政策选择。考虑到过渡的稳定性, 部分保留了过去的自主招生权。次年, 教育部再次就招生工作发布通知, 原则上实行统一或联合招生, “如统一或联合招生有困难得斟酌情况, 允许各校单独招生”, 高校招生继续趋往统一或联合。实际情况是当年所有院校在本地区范围内均实行了统一招生。1952年, 教育部规定“除个别学校经中央教育部批准者外, 一律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至此, 新中国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从自主招生到统一招生的过渡, 标志着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制度的正式确立, 各校自主招生暂时画上了句号。

经过了几年的统一招生实践后, 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对所有院校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并不科学, 在招生过程中出现了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的“拉郎配”式的行政配置做法以及不顾专业特点、忽视专业差异的绝对平均主义等现象。经酝酿讨论, 1955年教育部决定对几所少数民族院校、音乐、戏剧、美术类院校实行学校单独招生, 自主招生从游离走向局部复归。到了1960年, 又调整为采取统一与分散相结合的招生办法, 即重点学校和中央部委所属学校, 采取全国统一招生的办法, 其余学校的招生办法, 应当由省、市、自治区自己决定, 可以参加全国统一招生, 也可以在全国统一招生以后, 采取其他办法另行组织招生[7] 。由于这一方式既有利于全局招生任务的完成, 又兼顾了不同类型学校的不同录取要求, 因而实施后一致反映良好, 作为一项比较稳定的招生政策得以连续执行。

三、政治挂帅的招生控制及其后果

到了1964年, 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录取办法登堂入室。即对于应、往届高中毕业 (或具有同等学力) 中的政治思想好的产业工人、贫农、下中农、退伍士兵以及报考师范院校的政治思想好的中小学教师等考生, “当其考试分数线达到报考院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时予以优先录取”。同时, “各级党委责成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地加强中学的政治审查工作力量”, “除了要审查清楚学生的家庭成分外, 还要把政治思想好、劳动表现好、学业成绩好的学生推荐出来”, 各高等学校要“严肃认真地审查学生的政治条件”[8] 。不难看出, 此时个人的政治表现成为能否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条件。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发, 高校招生形势骤变、一波三折。6月1日, 中共中央先是批转了高等教育部党委关于改进1966年高等学校招生的十点意见。接着在6月1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 决定“1966年高等学校招收新生的工作推迟半年进行”。7月24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指出“从今年起, 招生工作下放到省市自治区办理”, “高等学校招生, 取消考试, 采取推荐与选拔结合的办法”, “高等学校选拔新生, 必须坚持政治第一的原则”。随着“文化大革命”运动的深入, 大批学校都停课闹革命, 高校招生已经不可能实施, 实际上当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未能办理招生工作”, 高校招生的列车在新中国土地上运行了十七年后戛然而止。高考制度的取消意味着以学业成绩作为分配高等教育机会的相对客观的标准被彻底废除, 意味着一种相对公平的竞争制度遭到了破坏, 标志着政治出身和政治表现在高等教育机会分配中占有首要地位 (杜瑞军, 2007) 。也是大学自治遭受冲击最为严重的反映, 招生的天平失去了“控制”。期间即使有试图将学业成绩测试作为“补充”、“参考”因素的努力, 也被“白卷先生”等闹剧所压制。后来曾任教育部长的陈至立在撰文谈到“文革”十年的后果时写道:“教育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 濒临崩溃边缘……各条战线专门人才奇缺, 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

四、统一招生的复归与回归之道的谨慎

“文革”后, 1977年恢复了中断长达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 出于对文革时期政治挂帅主导下的“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畸形招生政策的彻底反思与决裂, 高等学校招生又回到建国初期实行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轨道上, 这一制度也因体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观而得到认同。1985年, 当时的国家教委提出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标准化改革方案, 实现了在命题过程中对各种指标的预估和把握, 旨在进一步完善统招模式。尽管实际上存在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录取机会并不平等的问题, 但在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的情况下, 它依然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并得以持续。其后, 高校招生又经历了几次大的改革, 如1993年开始探索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统一招生与委培和自费的“双轨制”改革, 四年后完成并轨, 所有大学新生统一实行缴费上学制度;1999年启动大规模扩招计划, 同时实行“3+X”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接着, 继上海单独命题试点后, 北京市也进行分省命题试点, 至今分省命题的省市已过半, 涉及的考生也超过考生总数的一半之多;2000年1月, 北京、安徽两地又在全国率先进行春季高考的改革, 试图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格局, 两省市共有29所高校参与招生, 其中北京包括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13所、安徽省16所, 计划招收7426名学生, 考试内容和难度与全国统一高考相当[9] 。此外, 还有北大实施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全面推行网上录取等重要改革举措。

进入21世纪以来, 尤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985”和“211”工程的实施, 研究型大学承载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使命, 单纯依据高考成绩录取考生的招生现实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理想之间的张力日益增大, 突破“一张试卷定终身”的传统惯式、体现大学办学自主权、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的愿望再次凸显。2001年, 由江苏省的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等3所高校发端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而拉开帷幕。这一改革主要体现在自主录取上, 如其中之一的东南大学规定, 凡第一志愿报考本校、高考成绩达到江苏省第一批本科分数线、并符合学校自主录取规定的考生, 经学校专家委员会考察确认, 将择优录取。由此可见, 这一改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招生意愿的同时, 其自主程度实际上还相当有限。尽管如此, 由于这是涉及大学招生这一十分敏感的问题, 各方表现得颇为理性与谨慎。时隔两年后的2003年, 教育部才正式明确, 22所部属重点大学推行5%的招生名额自主选拔录取, 也就是自主招生院校面向本省、邻省或全国实行5%招生计划的自主选拔, 通过选拔的考生参加当年的高考后, 可以适当降分录取 (一般降20~30分) 。其后, 试点院校逐年递增为28、42、53、59、68、76所, 现已达80所, 占全部“211工程”大学 (112所) 的71.4%[10] 。在这样的背景下, 2010年末“北约”、“华约”等自主招生联盟也登上了招生舞台, 自主招生昂首走在回归的征途中, 更有试图突破目前高等教育体制性障碍的南方科技大学自主招生、独立办学的勇敢探索。

五、考察与启示

历史告诉我们, 如果你想要知道你要去哪儿, 它帮助你了解你曾去过哪儿[1] 。世界高等教育数百年的发展史书写着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大学从一开始就努力追求自治与自由, 但任何大学从来没有挣脱过环境的力场, 中国大学一百多年的历程无疑就是最好的证明。作为反映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自主招生”几经反复、数度存废, 其“现”其“隐”, 体现着“自主”与“控制”, 揭示了“大学”与它共处的“政府”和“市场”的博弈。正如前所述, 创办之初的中国大学尽管身处劣境, 但急于摆脱落后挨打局面的国家心态以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政策略, 加上“蔡元培们”的执着坚持使得“大学”一极少有地占尽上风, 自主招生制度等“舶来品”被有效借鉴, 结果在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上竟也开放了绚丽多姿的大学知识之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 出于对不同意识形态的改造和建设新中国的需要, 大学作为新政府的知识之翼被寄予厚望, 国家意志一度取代了大学的自治, “政治论哲学盛行”, 作为大学的招生也一并纳入国家计划轨道。结果, 当国家政策符合大学这一独特机构的特性时, 它就运行良好;反之, 它就步履沉重, 甚至“奄奄一息”。“文革”后, 出于对大学本质的再认识以及政治控制的反思, 天平明显地有利于大学。随后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 “市场”悄悄地在“大学”与“政府”之间扩大领地, 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的人才供给与大学理想的不谋而合, 使政府与大学又一次携手并进。进入21世纪的今天, 伴随着大学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重大使命和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职责要求以及破解“钱学森之问”的直面诉求, 自主招生制度再度从少数大学的先行试水到管理部门的路径选择, 我们有理由预测, 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进一步落实, 大学招生回归大学之道将成为必然, 正如高等教育超越精英阶段后发展的多样化一样, 高校招生的“统一”模式一统天下的格局必将终结——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

[1][13]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8:24.49.

[2][4]熊贤君.20世纪上半叶中国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的回顾[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1, (4) .

[3]周剑清.高校自主招生的误区、禁区与盲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6) .

[5][6]宋葆初.新中国高校招生50年大事记 (一) [J].中国高校招生, 2000, (3) .

[7]宋葆初.新中国高校招生50年大事记 (四) [J].中国高校招生, 2000, (6) .

[8]宋葆初.新中国高校招生50年大事记 (八) [J].中国高校招生, 2001, (4) .

[9]什么是春季招生[EB/O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3452111.html, 2008-05-10.

3.关于自主招生 篇三

“去年我国物价持续上涨,CPI指数一路飙升,对于目前情况,有舆论说中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中国政府指出当前情况仍属于控制范畴,是结构型价格上涨。对此你有何看法?”

这是某校进行中考自主招生时,抛给学生的面试题,学校认为,出这种题是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体现了素质教育导向。

这样的题目,让某些学者回答可能都觉得有些困难,更何况一个中学毕业生。而且,我发现,类似这些题目,其实早出现在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考题中。考官们想通过这样的题目来体现素质教育的导向,其初衷可以理解,但是,对毕业生进行自主招生考察,必须注意我国的教育现实。

考题必须符合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实际,过高的要求,其实是背离素质教育方向,打击学生的自信。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在的自主招生面试者,很多并不胜任面试的工作,他们以前出题习惯于“偏难怪”,以考倒、考糊学生为骄傲,现在也是走“偏难怪”路线,而不是去发现学生的潜能。好的面试,应是在简单的交谈中,就能发现面试对象的个性、优点和兴趣,答案是开放的,而不是唯一的。

且学生综合素质考察应该有学业水平测试、中学学业成绩、中学综合表现以及高一级学校的测试共同组成,而不能以面试代替其他一切,否则家庭贫困见识少、地处偏僻的学生、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就会很吃亏,这不利于教育公平。

虽然自主招生比例在当前的升学中不断扩大,但总体还是实行集中录取制度,强调考分的重要,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主招生模式去学习,而面试考察时如果走大信息量方向,让学生无形中又增加了负担。

自主招生是我国招生改革的重要方向,如果在具体实行中,不按照教育规律,不注意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极有可能误导自主招生,不但增加学生的负担,使自主招生面试变成新的“应试”,而且,可能产生新的教育不公。

招生公示是块试金石

今年我国拥有5%自主招生权的高校扩大为68所,这些高校陆续完成自主招生后,都向社会公布了自主招生结果。

查阅这些高校的自主招生公示,公示学生信息项目最多的有7项,包括考试号、考生姓名、性别、学科、外语语种、省份、中学;公示学生信息项目最少的,只有2项,为省份、考生姓名或考试号、考生姓名。

招生公示,是教育部推行阳光招生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公示考生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由此促进招生的公平、公正。但是,以上这种公示,对阳光招生有多大促进作用呢?先来看看仅仅公示考生考号、姓名的情况,与其说这是“公示”,不如说是利用“公示”的平台,进行“通告”,即告诉考生本人获得自主招生资格,而除考生之外的其他人,因为不了解考生的其他信息,难以对招生结果进行监督。再来看只公示考生省份、姓名的情况,这种公示连通告的功能也不具备,因为在同一省内同名的考生并不少,连考生自己都看不明白的公示,又能起到怎样的监督效果呢?相对而言,公示考生考号、姓名、性别、科类、省份、中学,既能起到通告作用,也一定程度能让考生以及招生高校接受监督,至少考生所在中学的老师、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考生被自主招生提出异议。可即便如此,其监督功能依旧十分有限,一方面,这一中学之外的其他人士无法监督,另一方面,考虑到利益关系,同一中学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往往在监督时有所顾忌。

近年来,自主招生被认为是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但是,这一举措一直受到诸多人士的质疑,甚至不少人明确反对再扩大自主招生的规模,究其原因,就是社会不太相信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以及高校具有自主办学的公信力。以上信息十分有限的公示,事实上加重了大家的疑虑。

4.2015自主招生学校截止时间 篇四

中央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四川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 马上结束的学校

河海大学 3月3日-17日

牢记截至时间哦

厦门大学 3月10日-19日

华北电力大学 3月1日-20日

北京师范大学 3月1日-20日

南开大学 3月2日-20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月6日-20日

北京理工大学 3月1日-20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月1日-20日

南京理工大学 3月1日-20日

华南理工大学 3月1日-20日

天津大学 3月1日-20日

浙江大学 3月9日-20日

南京大学 3月1日-20日

苏州大学 3月1日-20日

武汉大学 3月5日-20日

长安大学 3月10日-20日

陕西师范大学 3月5日-20日

西北工业大学 3月1日-20日

重庆大学 3月1日-20日

武汉理工大学 3月2日-20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月1日-21日

同济大学 3月6日-22日

合肥工业大学 3月2日-22日

西南财经大学 3月2日-22日

复旦大学 3月9日-23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3月9日-24日

江南大学 3月2日-25日

东北师范大学 3月1日-25日

华中师范大学 3月1日-25日

东华大学 3月3日-25日

大连海事大学 3月10日-25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月1日-25日

北京交通大学 3月6日-26日

中国海洋大学 3月27日

华中农业大学 3月1日-27日

西南交通大学 3月6日-27日 上海财经大学 3月2日-27日 北京语言大学 3月2日-27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 3月4日-27日 东南大学 3月2日-28日

北京科技大学 3月10日-28日 北京化工大学 3月10日-28日 吉林大学 3月1日-30日

北京邮电大学 3月10日-30日 中南大学 3月1日-30日

南京农业大学 3月1日-30日 哈尔滨工程大学 3月16日-30日 清华大学 3月5日-31日 北京大学 3月6日-31日

北京林业大学 3月10日-31日 中国传媒大学 3月1日-31日 大连理工大学 3月1日-31日 东北大学 3月1日-31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 3月1日-31日 上海交通大学 3月5日-31日 华东理工大学 3月9日-31日 华东师范大学 3月1日-31日 上海外国语大学 3月1日-31日 中国矿业大学 3月1日-31日 中国药科大学 3月2日-31日 山东大学 3月2日-31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3月10日-31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3月16日-31日 华中科技大学 3月1日-31日 湖南大学 3月5日-31日 中山大学 3月6日-31日 西南大学 3月1日-31日

西安交通大学 3月1日-31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月1日-31日 只在本省实行自主选拔录取的院校 上海大学 3月9日-27日

湖南师范大学3月10日-30日 西北大学 3月1日-30日 广西大学 3月1日-30日 北京工业大学3月4日-31日 黑龙江大学 3月1日-31日 南京师范大学3月1日-31日 福州大学 3月1日-31日 郑州大学 3月10日-31日

5.学校自主招生章程格式 篇五

第一章 总则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35号)和《__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__年__省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皖教高〔2014〕16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章 学校性质

__工商职业学院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隶属于__省教育厅,具有高等职业技术学历教育招生资格。

第三章 学校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 招生计划

一、招生对象

在__省内招收已参加20__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报名并取得相应考生号的应历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应历届中职毕业生(含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

二、招生专业与计划

第五章 报名与考试

一、报名条件

1.参加__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统一组织的20__年全国普通高考

或对口高考考试报名、并获取省考试院统一编制的考生号的应历届高中毕业生和应历届中职毕业生。

2.参加__省高校招生统一体检,身体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和《__省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手册》的要求。

二、报名时间及形式

考生采取网上报名的形式。符合条件的考生,于__年__月__日-__月__日自愿在网上报名,提交报名信息。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备齐相关材料到学校办理确认手续,确定报名考试资格。

报名网址:_____________

三、报名考试费:不收取考试报名费。

四、志愿填报:考生根据本人情况可填报一至四个专业志愿及一个专业服从志愿。我院面向高中招生的专业均为文理兼收,考生原则上按工科、商科专业类别选报专业,若跨类别填报专业需分别进行职业适应性测试;中职考生跨类别填报专业志愿视为无效。

五、考试内容与方法

(一)应历届中职毕业生:

应历届中职毕业生采取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专业测试方法。总成绩由专业测试成绩与政策性加分构成。

1、信息技术类(计算机网络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

专业测试采用职业综合能力测试。本项测试采用卷面笔试形式,分知识与技能两大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100分钟。测试范围参照__省对口升学考试信息技术类、电子类考试专业综合大纲,包括:职业道德、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成知识、数据库基础知识(或职业道德、计算机应用基础、物理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测试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单选题、判断题为必答题,综合题每题均设置两小题,考生可根据掌握情况从中选做一题。

2、财经商贸类(会计电算化专业)

专业测试采用职业综合能力测试。本项测试采用卷面笔试方式,满分150分,测试时间为180分钟,测试科目为基础会计。测试题型与分值如下表所示:

测试内容执行财政部于2014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大纲。

3、财经商贸类(电子商务)

专业测试采用职业综合能力测试。本项测试采用卷面笔试形式,分基础知识与技能两大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100分钟。参考书目: 电子商务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尚建成、师静昆主编。测试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综合技能题。

4、旅游服务类(旅游管理专业)

专业测试采用职业综合能力测试。职业综合能力测试采用职业技能实践测试,具体测试项目是景点讲解、演讲、餐厅服务(中餐宴会摆台)、客房服务(西式铺床)等四项。考生自行选取一个项目进行准备。

5、公共管理与服务类(文秘专业)

专业测试采用职业综合能力测试。测试内容为:职业综合能力之秘书基础(简单的文书写作与处理)

题型为:

(1)文书写作(在常用事务文书如计划、总结、便条、常用书信中任选一个文种,给材料写作。)

(2)文书处理(将某一公文的所有材料拆散提供给考生,考生按文种的要求从中选择所需的材料、按标准公文的格式将其组装成规范的文书。以此考察学生对文书、公文格式的掌握以及汉字书写水平。)

考试时长:100分钟

总分:100分

参考书目:(1)高等教育出版社、马永飞主编《文书与档案管理基础》

(2)高等教育出版社、张金英主编《应用文写作基础》

(二)应历届高中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采取按学业水平考试和职业适应性测试(面试)相结合方式,其中,学业水平考试占总成绩的60%,职业适应性测试(面试)占总成绩的40%。历届毕业生若无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则职业适应性测试(面试)占总成绩的100%。

学业水平考试取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成绩,分别将A、B、C、D四个等级折算成相应的分数,A级折算为90分,B级折算为80分,C级折算为70分,D级折算为60分。折算后对三门课程分数进行汇总。

职业适应性测试(面试)分两大类进行测试,分数采取百分制。其中呼叫中心服务与管理、文秘、社区服务与管理、国际商务、酒店管理、航空服务、旅游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8个专业进行商科职业适应性测试;计算机网络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5个专业进行理工科职业适应性测试。

报考航空服务专业除以上测试外,需另外参加附加测试。

航空服务专业附加测试内容与程序为:第一轮测试,主要测试考生形象、气质、协调性、平衡性、抗眩晕测试、行蹲转跳,摸高,男俯卧撑,裸露部位疤痕检查,才艺特长展示等(所需器材自备);第二轮测试,事先抽取题目,按题目要求作普通话、英语水平测试,心理承受能力,反应能力等测试;随机提问,视考生回答测试题的情况而定成绩。

6.自主招生学校 篇六

1.[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一句子中“于”的意思是

A.在 B.从 C.由于 D.对于

2.[当]王充《论衡·量知篇》:“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其中“磋”字的准确含义是。

A.搓弄 B.商量讨论 C.摘取 D.把象牙加工成器物

3.《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句中前一个“尔”的意思是。

A.如此 B.而已 C.你 D.那样

4.“苦口老师归寂日,知恩弟子庆生辰。”([宋]惠洪《石门文字禅·云庵生辰》)其中“苦口”一词的含义是。

A.佛口 B.说话太多口变苦 C.口气沉重 D.不辞烦劳、反复恳切地说

5.当代小说家毕淑敏在《提醒幸福》中写道:“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与这里的“乔装打扮”一语的意思最远的一顶是。

A.涂脂沫粉 B.改头换面 C.庐山面目 D.面目全非

6.韩小蕙在《悠悠心会》中写道:“有的夫妻一个屋檐下厮守一辈子,有的同事一个办公室对坐几十年,就是没话,心灵始终隔膜着一片寸草不生的荒漠。”与这里的“寸草不生”一语的意思最近的一项是。

A.赤地千里 B.天府之国 C.鱼米之乡 D.山穷水尽

7.2004年的印度洋地震海啸令当地人民不及防,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海啸无情人有情,通过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等多方救助后情况就得到了改善。句中方框应填入的字是。

A.防 B.措 C.猝 D.促

8.[清]刘熙载《艺论》:“是其苦心孤诣,且不欲徇非常人意,况肯徇非常人之意乎?”句中“苦心孤诣”一语的结构属于。

A.并列式 B.偏正式 C.补充式 D.主谓式

9.蒋子龙在《乔厂长上任记》中写道:“但是,他相信生活不是命运,也不是赶机会,而是需要智慧和斗争的无情逻辑!因此他要采取大会战孤注一掷。”这里的“孤注一掷”在句中作

A.补语 B.状语 C.宾语 D.谓语

10.纯洁的爱情体现着优美的。

A.对立统一性 B.对立冲突性 C.和谐同构性 D.矛盾差异性

11.耳聋之人不能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是因为他气管。

A.后天的学习B.后天的实践 C.先天的能力 D.先天的灵性

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其中的“古道西风瘦马”这一比喻表现的是。

A.客观的景物描写 B.客观的必理投射

C.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意的交融 D.纯粹的主观情意

13.泰戈尔说,翅膀坠上黄金的鸟儿将无法飞翔。刘翔110米栏完美爆发平世纪夺冠,宣告了“刘翔时代”的到来。但没有对手的日子是孤寂的,有名利的纠绕更加危险。未来,他还能为世人带来多少惊喜,没人能预知,在这个巨星升起和陨落同样倏忽的年代,这的确是留给世人的一声重重的叩问。这“重重的叩问”是指。

A.在巨星升起和陨落同样倏忽的年代刘翔是否趎的没有对手。

B.鲜花和名望是否会让刘翔成为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

C.刘翔走上了偶像的神坛之后,能否经受得住世俗眼光的评判。

D.刘翔面对巨大的名利诱惑,能否继续奋斗、再创辉煌。

14.“夸父与日逐走,人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个神话故事出自。

A.《山海经·海外北经》 B.《水经注》 C.《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

15.“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和“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

A.艺术的美、自然的美 B.自然的美、艺术的美

C.现实的美、艺术的美 D.艺术的美、社会的美

16.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这里运用联想的方式属于。

A.对比联想 B.接近联想 C.相似联想 D.因果联想

17.幻想中的情感体验是。

A.真实性 B.虚假的 C.功利性的 D.超脱的 18.下列名句中的空缺,正确的是。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A.海客谈瀛洲 B.山气日夕佳 C.结庐在人境 D.古道接悠远

19.以下不具有崇高感的诗句是。

A.人闲桂花落 B.飞泉挂碧峰 C.海上生明月 D.飞流直下三千尺

20.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有“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句子,其中的“鱼”是指

A.鲤鱼 B.木鱼 C.信函 D.信笺

21.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人物是。

A.孙中山 B.王国维 C.梁启超 D.蔡元培

22.熟悉大海的人见到大海的画面,口中有了海水的咸味,这种现象属于

A.想象 B.联想 C.通感 D.理解

23.对“六书”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

B.风、雅、颂、赋、比、兴

C.《诗》、《书》、《礼》、《易》、《乐》、《春秋》

D.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移注、假借

24.牛顿的联想随之褪色,难怪有人感到失望而责怪牛顿。句中的“霓裳羽衣”见诸

A.[唐]李白《将进酒》 B.[唐]白居易《长恨歌》

C.[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D.[唐]李商隐《锦瑟》

25.颜之推《涉务》云:“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下列句中“为”的含义与“食为民天”中的“为”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皆信僮仆为之 B.“子为谁?”曰“为仲由。”

C.秦为知之,必不救也 D.今故告之,反怒为?

26.东施效颦所模仿的对象是,典出。

A.褒姒《荀子》 B.毛嫱《管子》

C.西施《庄子》 D貂婵《三国演义》

27.我们从有限的对象中获得无限的韵味需要对象本身具有

A.想象性特征 B.抽象性特征 C.具象性特征 D.自觉性特征

28.文艺复兴以后,西方悲剧的主要对象是。

A.神 B.人自身的性格 C.社会 D.人的灵魂

29.[元]赵禹圭《折桂令?过金山寺》:“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查上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诗句成云烟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对这首元曲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用“浩浩西来”的长江的动景来衬托巍峨的金山寺,显得绮丽动人。

B.这首元曲的开头没有直接写金山寺,而是描写金山寺气势不凡的背景 C.“诗句成云烟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是用狂态来表现自己沉醉在如此胜景中的豪情。

D.山水相连,楼台相对”说的是金山寺倒映江中,山与水连在一起,楼中上下

30.“上海的石库门住宅是特定历史的产物,是弄堂里的上海风情!我虽然没在那里住过,但我懂得那一种感觉。那里所有的温煦、质朴和对待生活的韧性是我所熟识的,也是我所向往的。这恐怕是我生长的家庭和我成长的城市所给予我的唯一不变的东西。有一天,上海的石库门会像曾经居于其间的人一样悄然地逝云,但是他们留给这尘世的那种精神却永远不变。”这段文字的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在现代都市,同时保有着对以往石库门生活的同情

B.对上海石库门的古旧所传递的一份永远不变的精神眷恋

C.上海石库门所代表的一种石库门文化让作者着迷与留恋相互映照,山在水中,水在山上,一派奇妙景象。

D.对于上海石库门住宅中的具体的旧事和故人的怀念

7.自主招生学校 篇七

从2012 年起, 我国开始启动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 当年增加1 万名重点大学招生计划, 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 实行定向招生。这一计划发展到2015 年, 招生规模达到5 万人。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 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重点大学创造了机会, 有力地缩小了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一本录取率差异。但对于这一计划, 社会舆论也存在质疑, 认为是重点大学降低录取标准录取贫困地区学生。要把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做好, 避免“降低录取标准”的质疑, 最适合的办法, 就是由高校实行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自主招生。

目前, 国家针对农村学生的招生计划, 包括国家计划、高校计划、地方计划。其中, 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的大部分招生计划, 是安排在高考集中录取的提前批招生, 由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报考, 高校根据考生报考情况录取。这种录取方式, 虽然增加了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录取机会, 但也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 难以对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无法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一些当地的有权有势者, 就利用这一计划, 把户籍迁到贫困地区, 挤占属于当地学生的机会。另外, 在贫困地区还有城镇户籍学生和农村户籍学生, 简单以贫困地区户籍为报考依据, 可能导致优惠措施无法真正落到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身上。其二, 由于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招生, 属单列计划, 这给其他考生的感觉是, 高校为此降低录取标准, 由此引发针对这一计划的质疑, 包括是不是制造新的不公平, 会不会影响大学的生源质量等。采用自主招生方式可避免以上问题。

确保公信力将优惠真正落到农村学生身上

首先, 高校通过自主招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 甄别出不符合优惠条件的学生, 把优惠给真正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针对农村学生专项招生计划中出现的弄虚作假问题, 今年的农村学生专项计划, 特别强调考生本人及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 须在本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 考生本人须具有当地连续3 年 (含) 以上户籍和当地高中连续3 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符合当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这要求每所高校在招生时严格进行审核。

复旦大学2016 年农村学生专项计划“腾飞计划”有重大改革:今年招生计划不超过400 人, 占总招生计划的13%以上, 并取消往年的笔试、面试环节, 同时, 可享受学校全额资助进行海外交流。复旦大学的这一做法, 得到不少舆论点赞, 称之为给农村学生送上的一份厚礼, 免去了农村学生到沪参加笔试、面试的费用。这听上去确实是为农村学生着想, 可是, 没有笔试、面试, 大学如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如何通过审核学生的材料决定自主招生入围名单?如果仅仅是为了免去学生笔试、面试的费用而取消笔试、面试, 却由此让农村学生专项计划被钻空子, 那就得不偿失了。对于农村专项计划, 保证这一计划能公平公正地执行, 将优惠落到真正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学生身上, 这是关键。而减轻学生负担和保障公信力, 完全可以两全其美。

国外大学在进行自主招生时, 也是不举行笔试和面试, 而是通过审核学生的材料决定录取。但有两个前提:一是有统一的测试, 作为评价依据, 二是学生提供的材料, 包括身份信息、学业成绩、社会公益服务表现等, 有很强的公信力。而我国高校在自主招生时, 却缺乏这两个前提, 高校针对农村学生推出的专项计划, 也缺乏这两大前提, 尤其是学生提供的材料, 很可能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从2012 年国家实施扶贫定向招生计划以来, 一些有权有势者就在打这一计划的主意, 把孩子的户籍从城市迁到农村, 把学籍挂在农村却在城市学校读书, 还有的在申报专项计划时, 编造学业材料, 这就侵占了本属于农村学生的权利, 也滋生招生乱象。对此, 高校在推进专项计划时, 有必要举行笔试、面试, 以考察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做出具有公信力的判断。

对于农村学生参加高校的笔试、面试, 舆论担心会增加学生负担。一是笔试、面试的交通食宿费, 二是面试题目不适合农村学生。这两方面的担心, 完全可以有效化解。关于面试内容问题, 在农村学生专项计划中, 根本就不存在, 因为这是专门针对农村学生的计划, 考查对象都是农村学生, 和自主招生中有城市考生、农村考生是不同的, 剩下的就只有成本问题了, 而解决成本问题, 有现成的好办法。

首先, 学校可以免除这些学生的交通食宿费用, 这也是国外大学通常的做法, 清华大学早在2012 年就启动了“自强计划”, 为入围笔试、面试的农村学生提供来京面试的全部往返费用以及食宿。复旦大学如果要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难道拿不出这笔费用?如果没有费用, 又如何推进海外交流计划?

其次, 笔试可以采取全国分考点的办法进行, 面试可以采取校友面试、电话面试等多种方式。据报道, 取消农村学生赴沪考试后, 复旦大学将组织百余教师组成的招生宣传队伍, 前往28 个省份的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县一级, 走访300 余所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生源优秀的中学。既然复旦大学可以派出百余教师走出去, 那么, 为何不借此在各地统一笔试, 以及在当地面试呢?另外, 派出百余名老师出差的费用完全可以用来支付学生来沪的交通食宿费。

农村专项计划需要不断探索改革, 但探索改革, 要真正有利于学生, 而不是做表面文章。或许学校会以取消笔试、面试的方式, 获得网友点赞来论证改革的“民心所向”与成功, 但不能忽视的问题是, 很多网友并不了解整个招生过程, 他们会在有人钻空子时, 要求严格审核, 公布笔试、面试成绩, 又会在另一个时候为取消笔试、面试叫好。正是因为如此, 改革不能被舆论左右, 而应该由学校专业的招生委员会做出决定。以独立的招生委员会来推进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 这是我国推进包括农村专项计划在内的自主招生改革, 必须建立的改革机制。公信力是包括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在内的自主招生的生命力所在, 推进农村学生专项计划, 必须以树立公信力为基础, 做好顶层设计。服务好学生, 与保障公信力是不矛盾的。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农村学生综合素质

在自主招生过程中, 学校会关注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发展潜能, 考查学生的素质和潜能是否达到本校的招生标准, 虽然表面上看, 获得专项计划机会的学生, 也是降低录取分数, 录取优惠也是很多舆论关注的焦点, 比如, 清华大学优惠分值为30 至60 分四档, 最高可降分60 分录取;获得北京大学入选资格考生, 在高考录取时最高可获降至当地一本线录取的优惠政策;北京师范大学将根据招考情况给予资格考生文科降40 分、理科降60 分的优惠政策。但这并非农村学生专项招生计划的“看点”。对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推进的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 应该关注的是, 这一计划如何建立对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 而不用单一的分数评价农村学生。

关注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降分幅度, 很可能给公众留下这是高校降低录取标准的印象, 进而引发争议:难道补偿高考公平、教育公平, 就是降低高校的录取标准码?其实, 这不是简单的降分, 而是改变原来用单一分数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 对农村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结合高考分数、农村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大学面试考查和其所处的地区教育环境、家庭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录取, 这和5% 的自主招生中, 对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 适当降低录取分数是同样的道理。这些学生的整体能力和素质, 完全达到学校的招生标准, 只是在不同的评价指标中表现各不相同而已。

拿清华大学的专项招生计划来说, 清华大学在考生通过资格审核后, 还将组织专家组, 从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自强精神、高中学习发展特点及全过程表现 (包括平时学业成绩, 学科获奖情况, 参与课外研究或学习情况, 参与社会工作、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公益活动情况, 综合获奖及突出事迹的情况) 、个人陈述及推荐情况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审。所以, 舆论应该关注大学针对农村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 而不是看最后的录取优惠是多少。对于通过综合评价被大学录取的学生, 要打破原来的分数标准观, 建立新的多元评价标准观——不能把降低录取分数视为降低录取标准, 因为分数只是对学生的一方面评价指标。这种多元评价体系, 现在适用于贫困地区农村学生, 今后还将推广到其他考生, 以便考查学生除分数之外的其他能力与素质。

考虑到贫困地区农村学生所接受教育比其他学生薄弱, 家庭条件也更加艰苦, 因此, 在综合评价中引入地区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 对来自薄弱教育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加分评价, 是推进教育公平、高考公平的合理选择——让教育起点不同、教育过程也不公平的学生, 用一张试卷的分数进行竞争, 貌似分数公平, 实质并不公平, 这正是我国农村考生在高考升学中, 虽升学率越来越高, 可进重点大学的概率却减少的原因。

8.自主招生不能走入误区 篇八

试行六年模式成型

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按照教育部最初的规定,人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试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

经过6年的试验,现在68所试点高校的自主招生模式已从当年的一种类型发展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非完全”自主招生模式。这类学校每年从当年的招生计划中拿出5%或更多的名额用于自主招生。这些学校一般先要求学生申报,筛选后确定参加考试学生名单,之后再确定享受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名单。考生入选后,还要参加全国统考,但录取时可享受降低20~30分甚至更多的优惠。这种模式目前为多数试点高校选用。

第二种是2006年开始出现的以复旦和上海交大为代表的“完全”自主招生模式,主要面向上海地区考生。与第一种自主招生模式不同的是,这种模式尤其重视考生的面试成绩,高考成绩只作为参考。对考生的要求则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学习成绩优秀或特长明显,具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由于这种模式赋予高校的自主权更大,因此受关注的程度也就更高。但这种模式现在只存在于上海高校,今后教育部是否会放权给更多高校,还不是很明确。

第三种是2008年开始出现的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这也是一种最彻底的自主招生模式。考生只需参加这类院校组织的测试,合格后就能被直接录取,不用再参加当年高考;对于考试不过的学生,不影响他们继续参加高考。这类院校可自主确定入学标准,比如要求考生提供高中会考成绩、高中阶段成长记录等。

2008年,长沙一所试点高职院校就已经开始面向河南招生,但因为是高职院校,加上其推广宣传的时间不够,因此很多考生并没有注意到这种新的招生模式。

鲁子问:

自主招生存在三大誤区

根据教育部招生政策,今年全国共有68所高校陆续进行自主招生。68所高校中,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每所高校的招生标准都有所不同。如果我们去看哈佛大学的招生网站和纽约市立大学的招生网站,就会发现两所大学的录取标准差异很大。所以,北京大学和北京城市学院也应该有不同的录取标准,这也是比较彻底的自主招生政策的落实。尽管自主招生有着选拔特殊人才的优势,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误区。

第一个误区:自主招生变成了高校招生竞争的手段。据四川省一位老师介绍,他的3名学生因奥赛获奖而得到了参加自主招生的考试资格,一些著名高校对他们特别青睐,争先恐后地来“挖”他们,提出诸多诱人条件。学生参加自主考试后说,那些著名高校对他们的面试纯粹是走过场,浪费时间,浪费路费,其实这些学校早就决定要他们了。不难看出,提前“绑定”优秀学生,实质上是这些学校与其他高校尤其是香港高校招生竞争的一部分。各国大学都在和中国大学争夺优秀生源,我们的高校应该要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在竞争中胜出。但是,通过这种降低考试难度的方式争夺生源,无疑是饮鸩止渴,只能是毁损自己的声誉。

第二个误区: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必须要参加全国统考,而且分数不得低于统一分数线。全国统一的自主招生政策规定,高校自主招生的人选考生应参加全国统考,并根据参加考核和公示的试点高校的要求填报志愿。入选考生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区、市)确定的试点高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满足试点高校对入选考生所确定的相应录取要求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高校投档。试点高校再对通过先期考核和公示、统考成绩符合要求的考生进行录取。即使是在创新实践或学科专业方面表现突出,或在试点高校组织的测试中综合排名位居前列的少数特别优秀的人选考生,高校虽可自行确定高考分数线,但也必须达到一定的高考分数要求。

我们知道,美国大学招生要求学生提交SAT或ACT成绩,中国大学的自主招生也要求学生必须参加高考,并达到一定的分数线,看起来二者似乎都是合理的。但中国和美国的招生有着本质的不同。美国的SAT或ACT考查的是学生的基本语言知识和逻辑分析能力,是人的能力模型中的通用能力,是大学所需要的能力。而我国的高考考查的却是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或者历史、地理的学科知识,是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而不包括大学所需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这一基本能力。显而易见,这样就使得自主招生不利于真正按照自身特色的需要去录取学生。

第三个误区:自主招生变成了“自主考试”,考题“怪、偏、难”,缺乏科学性。自主招生政策规定,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既要参加高考,又要参加高校自行组织的文化测试和面试。

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普遍认为,一些名校自主招生部分试题“怪、偏、难”,和平时考试完全不一样,脱离了中学教学实际。

如何命题是高校的自主权,但是高校是否有能力自主命题呢?自主招生考试的试题是否具有一定的信度、效度呢?高校自主命题是否制订了考试大纲?试题命制人员是否具有试题命制能力?

我们知道,考试本身是一门科学,不是所有大学教师都懂得试题命制,命制选拔特长学生的自主招生试题更非易事。

坦率地说,迄今为止的自主招生考试试题很少是严格的教育测量的产物。这样的试题使得自主招生容易陷入一个非常明显的误区:用不科学的考试试题进行所谓的特长测量,而这样的试题是难以测量出学生的特长的。

我认为,有些高校的自主招生之所以进入这一误区,是因为这些高校误以为自主招生就一定包含自主考试,或者有意把自主招生变成自主考试。哈佛大学并不举办自己的考试,甚至面试也不一定进行,而是依据学生提交的各种成绩、证明等自主录取学生。可以说,有些自主招生高校自行举办的自主招生考试不仅不能选拔优秀人才,而且已经把自主招生引入了误区。更为严重的是,把基础教育引入了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误区。

高校自主招生本来应该是高考改革的一个方向,从考试内在的视野看,这样的改革有着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但目前,我们必须要防止自主招生进入误区,我们要回归这一政策意旨,实现其效能,真正促进我们的基础教育回归素质教育的轨道。

链接

2009年自主招生政策新变化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与保送生笔试合一

清华今年将改革自主招生和保送生的笔试考

核。2009年入学的自主招生和保送生的笔试试卷将合一,考试一共4个科目,其中理工科为语文+英语、物理、数学和理科综合;文科为语文+英语、历史、数学和文科综合。这4门科目将被分成两个部分,其中前3科为第一部分,这部分的考试内容、题目形式和高考相衔接,试卷的题量和难度会加大;综合卷则为第二部分,内容不会拘泥于高中的教学大纲,形式也会比较灵活,既有别于高考,也不同于竞赛。所有考生均应参加全部4科考试。前3科成绩优秀的考生,只要第4科达到基本线即可通过;同样,如果第4科表现不错,前3科也只需要达到一个很低的基本线,甚至如果在第4科中表现特别优秀,可以不考虑前3科的成绩而直接通过。这就为各学科均衡发展或在单科方面有突出发展的学生提供了展现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一次笔试,获得两次机会。笔试通过的考生将可以到清华参加冬令营面试。参加面试的考生,绝大多数可以获得保送生或者自主招生的认定。

中国人民大学:自主录取尺度放宽

2009年人大将在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应届毕业生中招收学习优秀生、理科特长生、文科特长生和美术特长生。初审合格考生将到人大参加冬令营自主选拔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文化课笔试(含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能力面试,申请理科特长生的考生须加试一门物理学或化学笔试。报考“学习优秀生”类别的考生,高考总分(含政策性加分)达到或超过人大在当地同科类正常录取线下30分,且不低于所在省的重点线,予以录取。报考理科特长生、文科特长生和美术特长生类别的考生,高考总分(含政策性加分)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线,人大将予以录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综合评价考生

上一篇:美丽乡村建设ppp下一篇:12月份教研、科研工作总结和的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