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0篇)
1.《活化石》语文教学设计 篇一
《活化石》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科普常识性的文章,有很浓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同时,这篇课文也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设计中留下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和延伸的区域,也是教师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一个有效载体。学习本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关爱生命,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因此,我在设计理念上首先转变了观念,树立大语文观,不仅让学生知道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是珍贵的古生物,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深处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真正懂得怎样去保护珍稀古生物,热爱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增强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动物意识。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搜集的有关古生物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几幅化石图片,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解说和生动的画面的展示中受到感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随机板书:化石,问:你知道什么是化石吗?(师简述“化石”)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在“化石”前面加上“活”字,齐读。)我们这节课要学习“活化石”这课,(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设计理念: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让学生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发展了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自己利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认读,如借助拼音认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等。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边读书边动手、动脑的习惯。] 2.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请小老师领读。
2)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交流记字方法。3)开火车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设计理念:用不同的方法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和生字见面的机会,给学生识字的空间。]
三、指导写字。
1. 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认读,交流记字方法。2. 观察规律,指导书写。
(1)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化”“代”“孙”“植”应该怎样写?(2)写“灭”“克”应该注意什么?(3)指导书写“历”和“史”中的竖撇。
3. 组内推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四、练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2.领读,教师有重点地领读重点句子,正音。
3.轮读,让五位学生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4.选读,喜欢哪段就读哪段。
[设计意图: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训练,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发挥范读的作用,在朗读中要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五、布置作业。
把课外找到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做成卡片,写上说明,准备在下节课向大家介绍。
板书设计:
活 化 石
历史 消灭 化石 子孙 现代 千克 植物
课堂检测:
1.给下面的生字找朋友。
乏 rîu 缺 shǐ 核 hã
史 quē 肉 fá 博 xī
珍 juã 孙 xī 悉 sūn 绝 zhēn 稀 bï
2.看拼音写汉字。
Lì shǐ xiāo miâ huà shí zǐ sūn()()()()xiàn dà I qiān kâ zhí wù()()()
课堂检测答案:
1.给下面的生字找朋友。
乏-----fá
缺----quē 核----hã 史----shǐ
肉----rîu 稀----xī
珍----zhēn 绝-----juã
孙-----sūn 悉-----xī
博-----bï
2.看拼音写汉字。
历史 消灭 化石 子孙 现代 千克 植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采用多种方式检查)
二、质疑解疑。
1.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想一想:你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
2.集体反馈,师生共同讨论。
三、深入理解:
1.播放课件,在优美、活泼的音乐声中,银杏树叶出现在屏幕上,随之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2)读了课文,你发现银杏树有哪些奇异的地方?
1)古老、珍贵(指导读好“几亿年前”)
2)叶子奇特(让我们再来仔细地观察观察银杏树的叶子吧,出示银杏叶子图片:银杏树那一片片的叶子就好象一把把小扇子,长的那么与众不同,难怪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
3)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读出银杏树叶子的奇特吗?
4)生长速度慢(体验: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一棵银杏树,那么要一直等到你(指一男生)成为──,等到你(指一女生)成为──,(多指),等大家都老了,才能吃到银杏树结的果子呢。银杏树长得真是──慢极了,怪不得他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公孙树。
5)想象说话:小朋友们,当你白发苍苍的时候,看见自己小时候就种下的银杏树才刚刚开花结果,你会对这棵银杏树说些什么?
6)多么古老、珍贵、奇特的银杏树呀,可是还有许多人还不了解它,想不想把银杏树介绍给大家,并让大家都来保护它呢?、自由准备,指名介绍,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抓住银杏树的几个特点,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挖掘学生的想象潜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锻炼了学生说话的能力。] 2.小组自学:学生任选第三或第四自然段分组自学(总结学习银杏树的方法)3.集体交流。(1)播放课件:在愉快的音乐声中,一只大熊猫正在香甜地吃着竹子。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学生边看课件边介绍大熊猫。
(2)播放课件: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出现中华鲟的图片。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学生边看边介绍中华鲟。
四、情境说话
假如你是“活化石”银杏树或大熊猫、中华鲟,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好吗?(先组内练习自我介绍,再到台上作自我介绍。介绍完毕,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加强学生的亲历感,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五、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知道了这三种古生物的样子的奇特、可爱和生存年代的久远,并知道了他们都是“活化石”。如今,这些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让我们撅起手来保护它们吧!
六、展示交流:
拿出上节课的作业向大家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不限制,可以是本课介绍的三种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是学生喜欢的其他动植物。)
七、板书设计 :
活化石
银杏树
奇特
“活化石”
大熊猫 可爱(保护珍稀动物)
中华鲟 生存久远
课堂检测:
1.出示课后“读读写写”习题,全班练读练写。2.扩展练习:
一本本——
一座座——
一朵朵——
一双双——
一位位——
课堂检测答案:
1.略
2.书 桥 花 鞋
相关连接:http:// http://baike.baidu.com/view/145585.htm 资料平台:
化石:保存在地层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变成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化石。
古生物:顾名思义,古生物就是古老生物。那么,我们是怎么知道已经死去很久的古老生物的呢?原来,古生物死亡以后并不是全部都烟消云散了。许多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层里,以化石的形式保存了下来。正是这些化石,告诉我们生命在地球上至少已经存在了38亿年。这些化石还告诉我们,在这38亿年的漫长岁月中,各门各类的生物经历了起源、繁盛、衰落到绝灭的过程,而整个生物界却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的进化历程。古生物是古代动物和植物的统称。古生物的遗体有少数变成化石保存下来。如:三叶虫、恐龙等。
银杏树:银杏树又名白果,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它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是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因此植物学家们把它看做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并与雪松、南洋杉、金钱松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我国园艺学家们也常常把银杏树与牡丹、兰花相提并论,誉为“园林三宝”,并把它尊崇为国树。银杏树为高大落叶乔木,躯干挺拔,树形优美,抗病害力强、耐污染力高,寿龄绵长,达数千年。银杏树不仅以其俊美挺拔、叶片玲珑奇特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她适应性强,药用功效大,经济价值亦非常可观。银杏树的果实——白果,品味甘美。经过加工之后,可以制成色泽鲜艳、气味浓郁,香甜可口的各种风味饮料和老幼皆宜的保健食品。银杏的根、叶、皮也含多种药物成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中华鲟: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梭形骨板五行。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此古老鱼类已经不多。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是长江中的瑰宝!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洄游性鱼类,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400~500公斤。平时,中华鲟栖息于北起朝鲜西岸、南至我国东南沿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在海洋里生活了9~18年后,性腺发育接近成熟时,便成群接队向长江洄游,到达长江上游宜宾一带和金沙江下段繁殖。
大熊猫: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分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左右,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熊猫从分类上讲属于哺乳纲食肉类动物,但食性却高度转化,成为以竹子为生的素食者。大熊猫主食竹子,也嗜爱饮水,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大熊猫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攻击人或其它动物,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
大熊猫的栖息和食物:世界上适合大熊猫生存的栖息地很少,所以,仅在中国的四川、甘肃和陕西三省才能找到大熊猫。大熊猫的领地必须有大量可吃的竹子,可以藏身和密林以及用来做巢穴的有树洞的大冷杉树。当然,附近还必须有理想的水源。大熊猫的大部分时间用来找东西吃。如果有竹子吃,它们是能不动就不动。一个月里,它们在自己生活区内到过的地方仅为总面积的10%,其实大熊猫还喜欢吃肉食,但它们猎术不佳,所以吃到的往往是腐肉,即自然死亡或被其他动物杀死的尸体。
大熊猫的传说:藏族传说,有四位年轻的牧羊女为从一只饥饿的豹口中救了一只大熊猫而被咬死,别的大熊猫得知此事后,决定举行一个葬礼以纪念这四位女孩。那时,大熊猫浑身雪白,没有一块黑色的斑纹。为了表示对死难者的崇敬,大熊猫们戴着黑色的臂章来参加葬礼。在这感人的葬礼上,熊猫们悲伤得痛哭流涕。它们的眼泪,竟与臂章上的黑色混合在一起流淌,它们一擦,眼睛周围被染成了黑色。它们悲痛得揪自己的耳朵,抱在一起哭泣,结果身上都出现了黑色斑纹。大熊猫们不但将这些黑色斑纹保留下来做为对四个女孩的怀念,同时也要让自己的孩子们记住所发生的一切。它们把这四位牧羊女变成一座四并立的山,这座山现在就矗立在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附近。
关于古生物的其它资料:据科学家研究,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约有三百万种,但曾在地球出现过而最终灭绝了的生物则远超此数,过去四十亿年来,生物是经过不断演化、繁衍,才形成今天千姿百态、种属繁多的生物界。在地球上生活过的古代生物,一部分在死后被沙泥埋藏,尸体得以在沉积的沙泥中保存下来,经过千百万年的石化作用,生物的遗体终于变成了化石。因此,要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最可靠的证据就是从地层出土的古生物化石。生物进化分为五个部分,即: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裸蕨植物和鱼类时代、蕨类植物和两栖类动物时代、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时代。
从六千五百万年前到今天,生物发展史上称新生代,包括了地质史的第三纪和第四纪。中生代末期,生物界又一次发生了剧烈的变动,极度繁荣的恐龙突然绝灭;海域里很多无脊椎动物如海蕾、海林檎、菊石、箭石等,亦未能够逃脱这次巨变而遭淘汰。然而,进入新生代,一些类群如鸟类和哺乳类等却产生了更高级的科、属,获得兴盛发展;被子植物因种子在子房内发育,并进行双受精作用,完全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于是取代了裸子植物,成为植物界的霸主。
2.《活化石》语文教学设计 篇二
《化石吟》这首诗歌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 内容丰富多彩, 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而《化石吟》作为第一篇课文, 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殿的前奏, 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
根据新课标对初中学生阅读教学的要求, 结合初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立足于现有的远程教育技术条件, 在教学设计上, 一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环境, 拉近学生与远古时代的距离,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让他们在自我鉴赏、自主感悟的同时, 心理得以发展, 感情得到熏陶感染, 思维得以撞击, 语言得以积累和运用。二是引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 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1. 理解、积累“骸骨、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B.能力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 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2.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C.德育目标: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 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激活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 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教法:1.朗读法。2.联想想象法。3.论点拨法。
学法:1.自觉参与。2.自主探究。3.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1. 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
2. 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化石的形成。
3.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生物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导入:同学们, 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 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 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绎, 述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诗人张锋以优美的语言, 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化石吟》这首诗。 (板书课题)
下面请先欣赏小话剧《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学生自编自演的小话剧, 老师再配合学生的话剧表演, 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古生物化石图片, 开阔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氛围。)
第二环节诗歌朗读初步感知
我们欣赏完了同学们精彩的话剧表演, 观看了一些古生物化石图片, 下面我们美读《化石吟》这首诗, 看看诗人张锋怎样运用拟人手法及优美的语言, 富有感情地赞颂这些会讲话的奇异化石的。
请首先听老师的范读, 注意体会朗读诗歌时的语气、语调、节奏和重音等。 (多媒体播放老师的范读录音。)
请同学们分组合作交流设计最佳美读方案, 请各小组推荐代表到讲台前朗读诗歌, 其他小组同学注意领会并给予点评, 多提优点给予鼓励。
第三环节品味鉴赏深入理解
《化石吟》既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更是一首优美的科学诗, 下面我们对它进行品味和鉴赏,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诗歌, 筛选信息, 概括要点, 积极探究交流:
(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多形式地阅读, 读悟结合,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自主、合作地探究诗歌的内容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先设想下列问题, 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再确定:
1.诗文题中“吟”含有什么意味?诗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吟”本是古曲诗歌的一种名称, 这里是赞颂的意思。本诗表达了诗人的赞颂之情, 通过对化石的赞美来赞美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2.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明确: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 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
3. 诗歌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明确:第一层 (1-2节) :通过发问, 引发想象;
第二层 (3-6节) :具体抒写, 无限遐思;
第三层 (7节) :回应发问, 照应开头。
4. 从诗歌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 品味赏析一下,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5. 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诗中提到的古生物, 可以说包括了海、陆、空全方位立体的古代生物世界, 假如我们通过时光机器, 漫游到了那个世界, 你看到的应该会是一幅怎样奇丽的画面?
下面我们小组讨论, 想象一下远古那神奇的世界, 看谁的想象合理奇异, 描绘得优美动人。
(在阅读教学中,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宗旨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进一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6. 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 感受诗歌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美。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板书设计: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 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 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类带入了奇幻的神话般地生物世界, 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全诗结构完整, 首尾呼应, 节奏鲜明, 声调和谐, 音乐性强。
学生集体朗读诗歌, 再次领会感悟。 (学生朗读诗歌时, 多媒体播放音乐, 让学生再次体会远古那神奇的世界。)
第四环节课堂练习拓展延伸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
奇huàn () guǒ () 藏
骸 () 骨潜 () 行
档 () 案猛犸 ()
2.解释下列词语:
海枯石烂:骸骨:
幽雅:日转星移:
葱茏:
3.化石的故事“令人神往、惊讶”, 大家在查阅了有关资料, 学习了本文后, 有何感想呢?畅所欲言地表达出来吧。
(课件展示上面的练习题, 学练结合, 促进积累,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巩固学习成果。)
结束语: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 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 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引领我们去遨游了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的世界。在自然面前, 生命是何等的脆弱;在科学面前, 生命又是何等的神奇!同学们, 愿这首诗不仅给你们带来文学的享受, 也给你们带来探索科学世界的动力。让我们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 为了碧水蓝天、花红草绿, 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吧!最后让我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结束这次神奇之旅:请欣赏歌曲《木鱼石的传说》。
●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能帮助老师进一步积累教学经验, 不断走专业发展的道路, 不断成长。)
《化石吟》的一点体会: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 与老师们共同探索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最佳途径, 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结束了“一根粉笔、一支鞭, 一篇课文讲几天”的乏味局面, 我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上了这节课, 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
这节课总的看来, 我觉得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接近素质教育对新课程与方法的要求, 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感到较成功之处是:
1.本课授课过程中, 学生对于化石的形成过程中, 以及它对研究地球历史以及生物变迁过程缺乏必要的理解, 但却充满了好奇心。课前我布置学生们进行的资料查阅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生还自己编排了一个小话剧《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产生探究这首诗的欲望。同时, 我找到一些十分珍贵的恐龙化石、猛犸、鱼化石等图片, 利用多媒体播放化石图片, 这些生动、逼真的东西, 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唤醒了他们探索的欲望, 使学生带着激动、兴奋、急切的心情去探究课文, 使课文的学习成为一个颇有意思的探究过程。
2.在教学中注重了诗歌韵律的教学, 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我觉得诗歌教学, 采用这种方法效果较好。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 富有韵律美。同时运用拟人手法, 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 亲切自然, 字里行间流露赞叹之情。我主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以朗读帮助理解, 在熟读的基础上, 调动学生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 理解诗歌内容, 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音乐美, 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3.在研读赏析和拓展延伸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探究诗歌的内容要点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突破难点。拓展延伸中, 鲜明地体现了想象的层次性, 如“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 你有何感想?”“你最喜欢哪一句?品味赏析一下, 说说理由”, 这些内容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让学生畅所欲言, 让学生发挥想象谈谈“逝去万载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依据现存的化石推测逝去的世界, 依据科学的分析想象神秘的故事, 在合理的联想想象中引发学生的思考, 激发他们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4.我觉得这节课, 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的特点。如,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感悟, 让学生认识到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让学生产生科学钻研的精神, 产生求知欲等。对课文知识性问题的探究, 体现工具性。
5.本节课能够进行生物知识、地理知识和语文的合作教学探究, 辅助多媒体实施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成果。另外, 板书设计方面也有较强的概括性和艺术性。
3.优化教学设计创生活化课堂 篇三
2013年6月,笔者参加了沧州市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从拿到课题到上课仅一周的时间,在这一周内通过试讲与研讨,笔者与教研组内教师共同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课为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第12册Unit3 What will you do this summer?中Lesson17: Summer Is Coming!本课是本单元第一课,从总体上介绍四季的不同天气,树木的变化,以及在不同季节人们喜欢做的事情。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使学生能用英语描述每个季节的特征,并说出自己在不同季节喜欢做的事情,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英语的语篇阅读技能。
二、教学过程对比
(一) 导入环节
试教片段1: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笔者采用了自由交谈的形式,与学生展开交流,在谈话的过程中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T: Hows the weather today?
S: Its sunny.
T: Its spring now.(PPT展示春天图片) Hows the weather in spring?
S: Its warm.
T: What can you see in spring?
S: Many trees and flowers.
T: What colour are the leaves?
S: Green leaves.
T: In spring, trees have new green leaves.
教师以同样的方式呈现summer, fall, winter的图片并讨论不同季节的天气和树木变化。
教学片段1:
试教中的导入环节形式单一,节奏平淡,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对该环节进行了改进,创设本课的主题情景——小记者播报校园新闻。通过视频播放校园新闻:“Hello, everyone! Its time for School News. There will be a photo show in our school. Lets look at the photos.”大家好,现在是校园新闻节目时间,学校举办“美丽四季”摄影展,请大家欣赏。学生观看四季图片的视频,之后教师分别展示四季图片,并与学生讨论四季的不同天气及树木变化,如:T: What season is it? Hows the weather in spring? What colour are the leaves? What happens to the trees? ...并通过板书形象直观地展示四季树木的变化。
对比分析:
试教片段1的导入环节形式单一枯燥,未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师与学生讨论四季天气与树木变化时,许多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不高,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能在上课伊始就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笔者联想到了创设主题情景——小记者播报校园新闻。该情景的创设源于学生生活,易于与学生产生共鸣,同时学生被“美丽四季”摄影展中精美的四季图片视频所吸引,激发了学生想说的欲望,在之后的讨论环节中学生能与教师积极互动,所以好的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读前环节
试教片段2:
在讨论完四季的天气和树木变化后,笔者设计了如下环节:小组讨论填写下列表格:
之后叫几个小组以问答的形式给同学们展示,如:
S1: What season is it?
S2: Its spring.
S1: Hows the weather in spring?
S2: Its warmer.
S1: What happens to the trees?
S2: Trees have new leaves.
…
教学片断2:
播放视频小记者播报校园新闻:We need some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 pictures. Do you want to do it?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s and introduce.学校要为摄影展招聘讲解员,有意报名这请填写下列表格,并给同学们讲解演示。
小组合作填完表格后请几名学生扮演摄影展讲解员,描述不同季节。如,S1: This is spring. The weather is warmer. Trees have new leaves. Many flowers bloom. Spring is beautiful. I like spring…
对比分析:
试教片段2中小组讨论填写表格,但教师未交待如何填写,学生不知表格中填关键词还是句子,所以该表格未在教师预计的时间内填完,以致影响后面教学环节的进度。填完表格后小组展示环节,以问答方式展示,与之前师生讨论环节形式相同,这样的环节设计没有新意,学生兴致不高。
经过修改后的教学片段2中,笔者通过校园新闻这一主线,设计情景为摄影展招聘讲解员,并填写表格,同时在表格中举例说明表格应如何填写,填完表格后让学生扮演摄影展讲解员描述不同季节。这种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同时学生在描述季节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读中环节
试教片段3:
笔者将本课重点内容改编为一封李明的来信,以下是该信的片段:
Dear friends:
How are you? Im Li Ming. Summer is coming. Do you like summer? I love summer. Heres what I like to do in summer. Sometimes I play sports with my friends. Sometimes I fly a kite. I like to look at flowers. Sometimes I lie on the grass and look at the clouds. I like to watch the birds fly in the sky…
Your friend
Li Ming
1.读这封信并回答问题:What season does LiMing like?
2.读这封信并圈出不理解的词。
教师教授新词 lie sandals
3.齐读该信并回答问题:What does LiMing like to do in summer?
教学片段3:
试教片段3中改编的文本只讲李明在夏天喜欢做的事情,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人们的活动,所以文本不应只局限于summer这一个季节,于是笔者对文本进行了修改,将其改编为一篇小记者通讯,以下是该通讯的片段:
Hello, Im Jenny. My friends and I will go on trips. I want to go on trips in summer. I like summer. Its hot and sunny. I like to wear shorts and sandals. I like to swim. But many friends dont like summer. Lynn likes autumn. Its cool and windy. Trees lose their leaves. She likes to fly a kite. She likes to watch the birds fly in the sky. Steven likes winter. Its cold and snowy. He likes to make a snowman. Bob likes spring. Its warmer. Trees have new leaves. He likes to lie on the grass and look at flowers…
1.快速浏览短文并回答问题:
What season does Jenny like?
What season does Lynn like?
What season does Steven like?
What season does Bob like?
2. 自读短文,并圈出不理解的单词
教师以旧带新指导学生学习新词:
and → sand → sandal → sandals
指导发音:字母组合ie发[ai] tie pie die lie
让学生看图并读:lie, lie, I lie on the grass/ leaves/ snow.学生猜测单词“lie”的意思为躺
3. 再次朗读短文,注意语音语调,并回答问题:
What does Jenny like to do in summer?
What does Lynn like to do in autumn?
What does Steven like to do in winter?
What does Bob like to do in spring?
对比分析:
试教片段3中笔者改编的文本只局限于李明在夏天喜欢做的事情,未能反映人们在不同季节的活动,在学生阅读时,教师未能加以阅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语篇阅读的技能。
改进后的教学片段3中,笔者将文本改编为一篇小记者通讯,这与本课主线小记者播报校园新闻相呼应。修改后的文本介绍了四季的天气,树木变化,以及人们不同季节喜欢做的事情,将本课重点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同时学生在阅读语篇时,教师注意力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如快速浏览语篇,培养学生迅速捕捉语篇主要信息的能力。自读圈出生词,教师以旧带新指导单词发音,并引导学生猜测词义。朗读短文注意语音语调,这些阅读方法可以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四)拓展环节
试教片段4:
本环节笔者设计了小组讨论“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Why?”并以“My favourite season”为题目写一篇小短文。
教学片段4:
播放视频小记者播校园新闻:There will be a trip in our school. What season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like to do? Please talk about your suggestion.学校将组织同学们去旅行,同学们喜欢在什么季节去旅行呢?喜欢参加什么活动呢?请说出你的建议。
Teacher:What season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like to do in ____? Students answer.
小组合作,选最喜欢的季节制定旅行计划,并给同学们展示。For example:
播放视频小记者播校园新闻:Do you like stories? Its time for story. All the students have read the story about the seasons. Please tell us the story.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是故事会节目时间。同学们课下一定都读过关于季节的故事吧,请给大家讲一讲吧。
教师上节课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关于季节的小故事,本节课让同学们展示。
对比分析:
试教片段4中,在在之前阅读完短文了解李明最喜欢的季节后,笔者抛出“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这一开放性话题让学生小组讨论,是学生的语言输出环节,这种开放性话题的讨论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该环节设计没有新意,缺少情境创设,拓展情景应以真实生活为基础,只有贴近学生生活才能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
教学片段4中,笔者根据校园新闻这一主线,创设情景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旅行,对于什么季节去旅行,喜欢参加什么活动争求同学们意见,小组讨论并制定旅行计划。这一情景源于学生生活,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这样才能达到情景中学,生活中用的目的。同时这种开放性的语言表达及运用活动是强化语言体验,内化语篇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后笔者又设计了上节课布置任务搜集关于季节的小故事,本节课让学生展示,该环节是拓展性阅读,使学生搜集并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语篇,将语篇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和知识含量。
三、课后感悟
在磨课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通过本次优质课的试教磨课经历,笔者对小学英语教学有如下感悟:
(一)主线串联,前后呼应
语言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使用的,围绕一个主题创设的整体情景称为“主题情景”。主题情景应是基于教材,围绕教学主题创设的一系列情景的总和,它是课堂发展的主线,贯穿教学始终。
案例中上课伊始由自由交谈导入本课的主题情景——小记者播报校园新闻,这一主题情景是课堂发展的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次清晰,紧凑高效。
(二)重构文本,整合教材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案例中笔者将课文中原本较零散的语句,整合为一篇小记者通讯,既于本课主线相呼应,又为学生提供了语篇阅读材料,同时该文本整合本课新知和以前旧知,使学生在阅读语篇时能温故而知新,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语篇阅读的技能。
(三)任务教学,层层深入
任务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就是用英语去做事,把目标整合到若干个具体的活动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使用英语。
案例中设计了若干个小任务,如:活动一,学校举办了“美丽四季”摄影展,请大家欣赏,并回答问题。活动二,学校要为摄影展招聘讲解员,有意报名者请填写下面表格,并给同学们讲解演示。活动三,学校将组织同学们去旅行,同学们喜欢在什么季节去旅行呢?喜欢参加什么活动呢?请说出你的建议等。这些活动由一开始的通过问答的形式了解四季,到填写表格总结四季的天气,树木变化,并让同学介绍四季,之后通过征求旅行建议,讨论不同的季节参加不同的活动。这些任务型活动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使学生复习和强化所学知识,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积极参与,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
(四)真实情景,学以致用
现实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好的课堂。因此,口语交际训练最终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本课在教学设计上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在小记者播报校园新闻这一主题情景下,引出学校举办摄影展,招聘讲解员,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旅行征求旅行建议,这些活动都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这样的真实情景下学生才有话可说,真正做到情景中学,生活中用。
结束语
4.活化石教学设计 篇四
铁岭市银州区育华小学 耿晓巍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动物意识。设计思路
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大熊猫比较熟悉。这篇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查阅有关古生物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阅读,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探究发现,引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教学过程
一、影片导入
1、(课件播放视频)观看恐龙电影。
2、谈话:这些生活在远古时代的恐龙已经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我们把它叫作化石。(板书:化石)
3、指导书写“化”。
4、虽然活生生的恐龙我们见不到了,可是仍有一些远古时代的动物或者植物,一直到今天,它仍然还生活着,科学家把他们称为“活化石”(板书活)。
5、质疑:关于活化石,你想知道什么呀?
二、初读感知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生字和不太懂的词语画一画,多读几遍
2、小组检查读书收获,互考生字认读。
3、玩摘果子游戏,去掉拼音认读。
4、开火车读词语。
5、指导书写。
三、再读品味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珍贵的活化石?
2、学生汇报。
3、银杏树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银杏树呢?它只不过是一棵树啊?它怎么那么珍贵呀?
4、再读2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及图片)理解“几亿年前”。
5、银杏树那么的古老,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6、读一读小资料,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7、银杏树只留下了一点点,在哪里呀?你有什么感觉?体会“珍贵”并感情朗读。
8、同学们,这珍贵的银杏树到底长的什么样子?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哪一片是银杏树的叶子呢?(课件)有什么理由?(——)(课件出示句子)了解叶子样子。
9、想象:这一片片的银杏叶除了像小扇子以外,在你的眼里,它还像什么呢?(男女生互读句子)
10、我们读懂了银杏叶的样子了,其他同学还读懂什么了?(课件出示句子)体会名字由来。
11、认识“白果”(课件介绍)不但可以吃,还可以制作成药材来治病,你看,它连果子都是那么的珍贵,多么珍贵的银杏树,多么珍贵的银杏果呀!齐读课文。
12、课件欣赏银杏树。
13、配乐感情朗读课文。
四、小结引申
5.活化石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3初步了解一些古代生物知识,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一些古代生物知识,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2.出示几组化石的图片。(引出化石和活化石的定义)二 学习课文 学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2 你对哪种活化石最感兴趣? 3 说说对银杏树感兴趣的原因。
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古老)
一片片叶子好像一把把小扇子。(外形)
重叠量词的训练。
一片片叶子
一把把小扇子 一块块()
一条条()一棵棵()一只只()一
()一()指导学习3、4句。你读懂了什么?(生长慢)齐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对大熊猫感兴趣的原因。
可爱,生命力强。祖先食肉。5 对中华鲟感兴趣的。样子怪怪的,一亿年前,稀少。三,拓展,除了这几种活化石,你还知道哪些活化石呢? 1小组展示课前制作的手抄报。2选几位同学上台展示,讲解。四.小结
这些活化石随着环境恶化,一些不法分子的杀害越来越少了,我们要保护它们。五.指导书写。化
代
6.《活化石》教学设计 篇六
1.同桌互读检查,小组给生字找朋友。
2.叫几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余学生当老师评价、纠错。
二、精读感悟。
1.指导学习课文第二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首先请大家读读第二小节,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可以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汇报交流。
2.自主学习第三、四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还写了两种“活化石”──大熊猫和中华鲟,小朋友们能自己读懂吗?试一试吧!也像刚才老师那样,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记,同桌合作,把读懂的内容向大家汇报,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开始吧!
(2)学生合作学习第三、四小节。
(3)汇报交流:
A、“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你知道“熟悉”的意思吗?你对什么很“熟悉”?请说一句话。
B、“灭绝”是什么意思?谁知道其他动物为什么会“灭绝”呢?
C、“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稀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中华鲟会“稀有”呢?
三、品读升华
师:这些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许多人还不了解他们,大家想不想把这些古生物介绍给别人听,并让大家都来保护他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谁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互读。
3.全班赛读。
四、演读展示。
1.师: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们,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要给前来参观的游人解说有关“活化石”的内容,你该怎么说呢?想试一试吗?
2.(师示范):我是银杏树,就是大家常说的白果树,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我长得很慢很慢,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了我,一直要等到你当上了爷爷奶奶,才能吃上我的果子,所以我又叫“公孙树”。
3.(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活化石”介绍给游客。
4.各组派代表上台演说。
五、资料交流。
1.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对活化石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还有许多从远古时代生存至今的生物,除了书上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等活化石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化石的知识,赶快把你找到的资料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交流资料(先同桌交流,然后选出有代表性的资料上讲台交流,鼓励学生向别人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古生物知识。)
六、课外延伸:
7.《活化石》语文教学设计 篇七
一、联系生活情景教学, 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设计
英语教师在教学备课前, 要根据课程进行生活情景的设置教学。小学英语并不需要太复杂的生活例子, 因此选择简单易懂的生活例子,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共鸣, 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cute”这个单词的时候, 可以引入学生们都喜欢的毛绒玩具泰迪熊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这样说:“I think the TED bear is very cute, what about you?”
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思考, 还运用了学生最熟悉的话题进行单词教学, 这就是一次小学英语教育生活化的成功尝试。教育来源于生活, 课堂知识最好更大地生活化, 这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目标, 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二、利用实物教学, 加强小学英语学习生活化
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 不要单纯地只教给学生单词, 让学生死记硬背———既不好理解, 也不容易激发学生上英语课的积极性, 学生上英语课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下降。教师备课时准备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实物或者实物的图片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进行水果类单词教学时, 拿出苹果、香蕉等水果对学生进行实体教学, 并在复习时拿出这些实物作为奖励, 在学生回答“apple”等单词正确时, 就将实物奖励给他们, 这样不仅给学生满足感, 让他们备受鼓舞, 还促进了他们对单词的深层次记忆, 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上课积极性, 使他们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大大提高 (黄伟2008) 。当然, 这一方法不只局限于单词教学, 在平常的英语对话中也可以引用实物演示。人与人之间进行对话太生硬, 小学生并不喜欢去听, 但是如果改成小叮当与大雄对话, 那么学生会很喜欢参与进去, 并且激发他们去说更多的英语, 这样能够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三、对话教学生活化, 进行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导入
目前, 很多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选择了将英语与生活相结合, 那么如何正确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加入生活情景呢?
(一) 设置对话的生活情境
在没有任何情境的情况下去空谈英语, 进行英语交流, 是很生硬的, 没有任何意义的, 不能有效实现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暑假、寒假等长假刚过,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Trip”进行对话。当然, 教师可以先自己拟定一段对话来抛砖引玉:
In my summer vacation, I have a very interesting trip.I go to the Yunnan province with my mom, we go to the Yulong mountain and I see many beautiful places.What about you?
玩、旅行, 可以说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话题。在教师的带领下, 学生更能够仿照教师的对话模式进行英语对话的大胆发言,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还提高了学生组织英语的能力。一切生活中的题材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而生活中的题材丰富多彩, 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一点一点去发现, 一点一点去找寻自己所需要的教学知识点储备材料 (李馥、许树新2008) 。
(二) 选材取决于生活
教师可以将生活中有联系的物品放到一起, 去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去编一段英语对话, 比如颜色和物品等。教师可以这样编写对话:
A:There are many watches, they are very beautiful, do you think so?
B:Yes, I like them very much.
A:Which color do you like best?
B:I like the blue one, I think it can make me very happy.What about you?
A:I like the red one.Because I think it can suit me very well.
这样的对话简单易懂, 连续的句式同时使用, 不仅能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 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难点,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上课的积极性。教师以课本知识为基础, 实现了从生活到教材的一个活用的过程。教师展现给学生的不再是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 而更多的是回归到感性世界, 在生活中取材, 满足学生对情感的需求, 这同时也能启发学生留意生活, 关注生活, 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的同时, 摆脱对固定教材的依赖, 实现小学生学习英语教学生活化。这样生活化的英语教学拓展了学生的训练渠道, 进行更加生动的语言训练, 对学生的课堂效率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小学英语作业生活化, 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设计
学生在课堂上接收的知识会有至少10%不能够被接受,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想方法、想措施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作业”便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但是教师不要留下过多的试题之类的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繁重的书面作业会使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情绪, 使学生对作业产生很大的恐惧心理、厌烦心理。教师应该留下更多的口语化、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去完成, 使学生发现英语课堂与生活息息相关 (汪秀鹏、李育荣2008) 。如:在学习“Picture”有关的话题时, 可以让学生把在生活中看到的景物画成画, 将画中的景物和颜色用英语标明, 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巩固知识, 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现如今, 教育来源于生活的倡导越来越多,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探索、深究, 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设计导入不仅对学生, 对教师也是巨大的挑战。在生活中取材实施教学, 对学生进行教学生活化的引导, 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做好一切备课准备, 不管是前期教学的导入, 还是后期教学的知识巩固, 都应该找好能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和话题, 引导学生引用素材去进行英语知识的反复运用, 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对小学英语的学习乐趣。
参考文献
黄伟.2008.背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教育科研论坛, (7) .
李馥, 许树新.2008.基于建构主义的小学英语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 (小学版) , (Z1)
汪秀鹏, 李育荣.2008.试论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9) .
8.语文家庭作业生活化设计分析 篇八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意识,掌握好作业难度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意识,也就是说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教师在为学生准备语文作业时,其作业内容要丰富多彩,从而让学生对作业产生浓厚的学习乐趣。比如说,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游戏,游戏内容和学生上课内容要有一定联系。对于字词,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和爸爸妈妈进行词语接龙,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接受的知识,从而真正的掌握字词。但是,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切实可行,如果有些任务学生不能完成,那么我们就要适当调整作业难度,或者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不一样的家庭作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防止学生之间互相抄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家庭作业的目的。笔者建议,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的时候可以大致把作业设定为三个等级:基础、发展、创造。基础任务是大家都必须完成的,发展任务是可以尽最大可能完成的目标,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可以进行适当的创造,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家庭作业中得到收获。这是新形势下教师应该提高的创新能力,同时维持设计的敏锐性,准确找到家庭作业和生活的联系点,从而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在作业的完成中不断的发展自己。
二、有效布置生活化作业
转变语文家庭作业的传统模式,首先我们要实现观念的转化。传统模式下,课后作业就是不断强化记忆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东西,属于对学生的强迫记忆,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随便应付了事。所以,我们应该把作业趋向生活化,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作文,是学生学习中的一大难题,但是我们如果在安排学生写作文时,不过于拘束命题,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自己想要写的和想要了解的,笔者想学生会写得更加从容,并且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家庭作业要趋于多样化,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父母的特征,然后通过文字记录下来;也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盆新发芽的花,让其感受新生力量的朝气蓬勃;或者是观察自己家宠物的特征。总之要尽量和生活挂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写作方向和方式,所以,对于家庭作业的布置,教师应该放开手,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寻更多灵感。
三、让学生学以致用
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是语文教师都想达到的目标,但是如何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呢? 这是让很多教师都头疼的问题,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接触的社会面较狭窄,所以在生活体验这方面比较欠缺。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教材的作用,经过不断的改革,如今语文教材已经比较贴近生活,虽然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已经足够了,我们不妨针对语文教材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比如说,我们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文的时候,可以陪同学生到动物园去看看小壁虎的样子,让学生在生活中去真实地感受小壁虎尾巴的特性。如果所在学校没有动物园这种场所,我们也可以在多媒体上面实现,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小壁虎借尾巴的全过程。这种亲近自然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物了解到所学的内容,并能够学以致用。同时,我们也可以加强学生和家庭社区的互动,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尽量多让学生和社会接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家庭作业走向社会,联系生活
新课改后,学校和教师都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家庭作业方面,要求语文作业更加注重生活化,这也是一种培养综合素质的方式。我们把家庭作业的视角延伸到社区,让学生产生一种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一方面,我们需要社会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学校的重视与教师的认真负责,这是对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考验。对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比如说给草坪写温馨提示、介绍周围的环境等等,这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让学生的家庭作业生活化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增强集体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罗剑宠.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赵华.浅谈如何优化作文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3]谷开发.试论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技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9.二年级语文活化石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导入新课,学习“博”、“珍”、“孙”、“悉”、“绝”、“肉”6个生字,会写 “化”、“植”、“孙”、“代”、“灭”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都已经灭绝了,像三叶虫、恐龙等。我们想了解它们的生存情况,只能通过对它们的化石进行科学的研究。(1)媒体出示图片:三叶虫、恐龙(2)师板书:化石
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交流)2.师简介化石。
(1)媒体出示: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葬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因此,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人们确定地层的年代。(2)师板书:活。
化石怎么是活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3课。媒体出示课题:33活化石
说明:关于古生物的知识,相信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既有吸引力又有认知难度,教师搜集并提供相关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积极性,增强趣味性,为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习惯打基础。
二、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整体感知:
(1)学生分节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zhēn ròu shú xī 媒体出示: 珍 贵 食 肉 熟 悉(2)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我知道了(博物馆里有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都是活化石;我们要保护活化石等等)(3)看来大家对活化石充满兴趣,那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说明:初读课文,重在落实“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一些易混淆的字词更应当在初读感知时加以强调。其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深入读课文,是语文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1)媒体出示: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那么,你看过活的化石吗?
(2)学习生字:博 媒体变红:博
(3)谁会写“博”字?(指名用手指比划书写)我要提醒大家“博”字的第五笔是横折。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师:原来,通过化石能了解亿万年前的动物和植物。那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活化石呢!赶快到第二、三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1)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活化石呢?(2)指名交流,随机板书。(银杏树 熊猫)
2.那这些活化石都有什么特点呢?(出示相关图片及文字)
媒体出示: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和它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我们都知道大熊猫爱吃竹子,你能想到吗,它的祖先却以食肉为生。(1)学习生字:珍 孙 悉 绝 肉 媒体变红:珍 孙 悉 绝 肉 读音:珍 孙(开火车读)
字形:绝 悉(学生用手指比划书写)字义:肉(找朋友)
(2)指名两个学生分别读第二、三自然段。(3)学生交流活化石的特点,教师随机板书。
银杏树:古生物、白果树、几亿年前的树种、叶子像小扇子、长得很慢(公孙树)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动物。3.教师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师引读:银杏树又叫什么?(生回答: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所以——十分珍贵。媒体出示: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2)指名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原来银杏树的叶子像小扇子)媒体出示: 谁会填:
一(片片)叶子 一()扇子 一()裤子 一()糖 一()树 一()书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数量词?(一串串、一只只、一件件)(3)男、女生读。
(4)为什么银杏树又叫公孙树呢?(小组读)媒体出示: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5)师生合作读第二自然段。4.同桌合作读第三自然段。(1)同桌合作交流。(2)教师指导朗读长句。
媒体出示:和它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3)师范读,指名读。(4)开火车分句读。
5.现在你能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为大家介绍一下活化石吗?(师指着板书复习)(1)学生准备。(2)指名交流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银杏树、大熊猫都是活化石,它们可以帮助现代的人了解许多古代的知识,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学习其他的活化石。
说明:深入研读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在朗读指导时,抓住关键词、句,能起到辅助阅读,掌握学习方法的作用,为借助信息介绍活化石打下基础。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复习词语
媒体出示:博物馆 植物 化石 珍贵 公孙树 一代一代 灭绝 食肉 2.学习书写: 化 植 孙 代 灭(1)媒体出示(带田字格):化 代
(2)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都是单人旁的字,但是右边部分不同,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尤其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化”字右边笔顺——撇,竖弯钩。“代”字右边笔顺——横,斜钩,点。(3)重点指导:植 媒体出示:植
如:“植”的右边“直”字有三横。
(4)师范写“植”字、边写边强调重点,学生用手指比划书写。3.学生学习写字,当堂评议。4.我能行:照样子,写一写。例:一片 一片片
一片片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一朵 一棵
五、作业布置
1.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化 植 孙 代 灭 2.认真完成“我能行”的练习。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板书: 33 活化石
银杏树:古生物、白果树、几亿年前的树种、叶子像小扇子、长得很慢(公孙树)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学会“鲟”、“史、“鳞”、“核”、“缺”、“乏”、“稀”等生字,指导书写“历史”、“克”等字。巩固复习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四、五自然段,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了解古生物知识,激发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指名、开火车)
媒体出示:博物馆 植物 化石 珍贵 公孙树 一代一代 灭绝 食肉 2.根据以上的词语说说你了解的关于活化石的信息。(1)学生交流。
(2)教师引导复习板书。
3.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银杏树、大熊猫都是活化石,那还有哪些是活化石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了解。
说明:在复习词语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巧妙地将课文第一、二、三节的内容进行了梳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你还了解了哪些活化石?(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板书:中华鲟)
媒体出示:中华鲟也是一种古生物,它有一亿多年的历史。(3)学习生字:鲟 史 媒体变红: 鲟 史
“鲟”字是形声字,左边的“鱼” 表意,右边的“寻”表音。
“史”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指名用手指比划书写)(找朋友:历史 史记)(4)齐读句子。(板书:有一亿多年的历史)
2.那中华鲟还有什么特点呢?请和同桌一起再到第四自然段里去找一找。(1)同桌讨论交流。(师随机板书:大、重、怪、少)
(2)媒体出示:中华鲟生活在江河里,最大的可以长到五百千克重。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由于以前缺乏保护,目前,中华鲟已成为稀有鱼种了。(3)学习生字:鳞 核 缺 乏 稀 媒体变红: 鳞 核 缺 乏 稀
“鳞”字谁会写?(学生开火车用手指比划书写)
请给“缺”、“核”找朋友。(缺少 缺乏 残缺 核桃 果核 核弹)媒体出示: 选词填空。
稀有 稀少
由于缺乏保护,华南虎已成为()动物了。沙漠里,气候条件很差,动植物非常()。
(4)把这些生字宝宝放进句子,你还会读吗?(指名读,齐读)3.现在你知道中华鲟这种古生物有哪些特点了吗?(复习板书)(1)指名交流。
(2)师生合作读第四自然段。4. 拓展阅读。
过渡: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关于古生物的资料,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1)媒体出示:
中华鲟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就像游牧民族,生在江河里,长在海洋中,成熟期约为9——12年。寿命很长,可活一二百年。2000年10月20日在长江捕获了一头已死亡的中华鲟,后经上海自然博物馆制成标本,保存在中华鲟东方养殖研究基地。
大熊猫的体形非常适应森林环境。虽然大熊猫笨重的体态和“内八字”的脚步使它显得笨手笨脚,但实际上它却出奇的灵活。强壮的前腿和厚实有力的肩膀使它们爬起树来身手矫健,遇到敌人时也能化险为夷。野生大熊猫的寿命约为20年。
世界上适合大熊猫生存的栖息地很少,所以,仅在中国的四川、甘肃、陕西三省才能找到大熊猫。(2)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新的信息?(同桌讨论)
(3)学生交流。(中华鲟和大熊猫都是需要我们保护的珍稀动物)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谁愿意读读第五自然段?(指名)
2.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活化石”为什么要加引号?(是因为科学家通过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能了解亿万年前的动植物,就像化石一样,所以是被当做“活化石”的,因此要加引号。)3.那面对这些活化石,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吗?(1)让学生借助老师提供的关键词依次说一句心理话。(2)媒体出示:1珍贵 2稀有 3保护 4缺乏(3)学生交流:
1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真是珍贵呀!2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稀有的古生物。
3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4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如果缺乏保护,它们就会像恐龙一样灭绝。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这三种古生物的样子奇特、可爱和生存年代的久远,并知道了他们都是“活化石”。就让我们一起努力来好好保护它们吧!
说明:研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理解本文出现的重点生字词的意思,并加以运用,同时提炼出本文所要传达的信息——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增强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四、总结全文,巩固字词
(一)总结全文 1.分节朗读全文。
2.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看着板书交流)
3.小结:小朋友们,虽然有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还有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现在,例如课文里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行动起来,保护这些珍惜生物。
(二)巩固字词 1.抽读词语。
媒体出示:中华鲟 历史 鱼鳞 核桃 缺乏 稀有 博物馆 植物 化石 珍贵 公孙树 一代一代 灭绝 食肉 2.指导写字:历 史 克(1)媒体出示:历 史 克(2)重点指导:史
“史”的笔顺规则是:竖,横折,横,撇,捺。要注意最后一笔“捺”要出头。3.师范写“史”字、边写边强调重点,学生用手指比划书写 4.学生学习写字,当堂评议。5.我能行:选一选,填一填
克 刻 千()立()()服 时()直 植()树 笔()()线()物
五、布置作业。
1.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历 史 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介绍自己喜欢的活化石。3.完成“我能行”的练习。
4.拓展:课后搜集相关的古生物资料。板书: 33 活化石
10.课文《活化石》教学设计 篇十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知道讲了哪几种活化石,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3.培养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学习。
2.知道并了解保护活化石的意义。
课前准备:
扩大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恐龙吗?是怎么知道的?恐龙是生活在很多年前的一种动物,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化石来认识它!那么,“活化石”又是什么呢?就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凭借拼音,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多读几遍,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想办法识记生字的形。
3.看看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然后用序号标明。
4.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说说课文讲了哪几种活化石?
5.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并将扩大数学挂图与课文段落相配合。
二、指导学习生字。
1.认读8个生字和8个生词。
2.重点指导:历、史、化
3.认识并记住字形。
(l)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重点指导:代不要写成“伐”,植右边有三横。
4.指导写字。
(l)看清楚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及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完成“我会写”。
(2)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人。
1.认读生字卡、生词卡。
2.这篇课文讲述了哪几样活化石?
二、引导学习课文。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l)化石一般存放在哪儿?(博物馆)-
(2)化石可以用来干什么?(通过化石,我们可以看到亿万年前的动植物)
2.学习第2自然段。
(l)指导朗读。
(2)看挂图,了解银杏树的样子。
(3)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关于银杏的哪些知识?
(银杏树已生活了几亿年,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扇子,生长得很慢。)
3.自学第3自然段。
(l)自由读第3自然段。
(2)你知道了哪些有关熊猫的知识。
(熊猫生活在许多年前,它爱吃竹子,它的祖先却以食肉为生。)
(3)指导朗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对照挂图,了解中华鲟的样子。
(3)你能说说中华鲟的有关特征吗?
(中华鲟生活在一亿多年前,生活在江河里,身披大片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嘴巴又尖又长,现在已非常稀有了。)
5.学习第5自然段。
(l)齐读。
(2)明白这段的作用。
(总结全文,井点出主旨:好好保护它们。)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边看挂图,边说说这三种活化石的有关特征。
【《活化石》语文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活化石教学教案08-17
美术生活化教学研09-15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反思论文06-24
论小学体育教学生活化06-29
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08-01
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09-16
如何实现美术教学生活化09-17
培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10-15
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生活化”之我见07-26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分析论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