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之我见

2024-09-13

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之我见(精选8篇)

1.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之我见 篇一

承诺书

我自愿参赛,并响应市教育局开展的“校园诚信体系建设”活动,倡导科研诚信。本论文系笔者原创,无抄袭、剽窃等行为。特此承诺,文责自负!

签名

新课标下提高高三英语讲评课有效性之我见

东阳顺风高级中学

韦海宁

摘要:试卷讲评课是高三英语教学的常见课型之一,但传统的试卷讲评课存在着教学目标单

一、讲评方式单调、以讲代评、逢题必讲、就题论题等一些问题,高中英语试卷往往题多、量大,讲评不得法会造成费时低效。本文对照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分析当前高中英语讲评课低效的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新课标下如何采用科学的讲评方式,提高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对策及几项应该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 英语新课程标准 试卷讲评课 有效性 原则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进入高三以后,除了期中、期末考试外,还有各种周考、联考、模拟考试。在平时的高三英语试卷讲评课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往往讲解一灌到底、不提问一个学生、不留一个思考余地,学生则安安静静地听,并时不时把老师讲得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常常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堂课下来,学生没有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这与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二、高三试卷讲评课存在的现状

1.考试后,教师未及时批改和统计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

2.在讲评试卷时,讲评过于草率,学情抓不准,讲评随意,主次不分,流于对答案,对训练中发现的问题不作本质剖析,对典型例题不作总结概括,讲评过后学生往往依然故我,不见提高等低效的现象。

3.教师讲评方式单一,以教师为中心、逢题必讲,就题论题,学生被动地听,机械的记。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和以语法为中心,重视对单项选择题的讲解,而忽视对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解题能力、解题技巧的点拨。

4.教师在讲评课时常讲这样的话:“这道题目我已经讲过好多遍了,怎么还做错?”“这么简单的题目还做不来?”训斥、挖苦学生(尤其考得差的学生),师生关系紧张,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试卷讲评课变成了批评课。5.试卷讲评后,没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巩固,学生没有及时消化疑点、难点,导致考了等于没考,讲了等于没讲。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讲评课教学模式费时低效,要走出试卷讲评课的误区,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讲评课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

三、提高高三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对策

1.讲评前应认真、及时批改试卷,做好准备工作

考完试后,教师应该快批快讲,做到“阅卷不过夜,讲评不过日。”这是因为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人的记忆是先快后慢的。刚考完,学生对于试卷的知识点是最熟悉的,同时,学生急于知道分数,也急于知道答案,求知欲极强。教师既要认真分析、研究试卷,最好自己先做一遍,做好试卷分析报告,弄清试卷中知识点的分布情况、难易度及所占分数比例;也要认真统计和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要掌握学生在各考点的得分、失分情况以及典型错误,为备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依据统计情况,找出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教师确定讲评的重点,设定可行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方矢。

2.讲评中师生互动,采取灵活、多样化的讲评形式如讨论式、辩论式、答疑式、探究式、归纳式等教学方法,优化讲评过程

教师要做到以下三个转变:在教学方式上,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在讲评形式上,变教师讲评为教师讲评与学生讲评相结合,集体讲评与个别答疑相结合。《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基础上。在讲评内容上, 变单纯知识讲解为知识讲解与技巧点拨及学习策略培养相结合。目前,相当部分教师在训练学生听力时,仅仅采用简单的“听音—做题—对答案”模式;分析阅读、完形时仅仅局限于对“读句—译句—对答案”式的分析;忽视对其进行语篇结构、语言表达层面上的分析。在讲解书面表达的时候,很多教师把参考范文分给学生,让他们抄一遍。这样虽然省事,但效果值得怀疑。笔者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把参考范文改编成短文改错的形式,把学生写作中的典型错误有意识地放在其中。学生要想得到标准的范文必须先做好短文改错。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错误的印象,又练习了短文改错,一举两得。

3.讲评后,建立“错题档案”及时查漏、补缺、巩固、反思

学生对做错的每一个题目都要认真分析,“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真正明白、清楚为止。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不耻下问,”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每个学生必备一本“错题集”,在错题集上将所犯的错误订正,并做正确的分析、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养成“有疑必问、有得必录、录必常阅、阅必常思”的好习惯。下次考试前,翻阅“错题集”,进行强化记忆和训练。比如,在建立“错题档案”时发现在非谓语动词、从句方面出错率比较高,就应该重点强化这方面的知识。做到题不二错。教师可挑出试卷中出错率较高的试题或有针对性的补偿性练习,变换角度设计题目,组成一份“回炉卷”其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填空题、单句改错题、汉译英等,增强知识点再现率,帮助学生消化巩固知识,以检查学生的订正效果和讲评成效。

师生共同写考试总结并进行自我反思。老师的总结要包括1.对试卷整体的评价2.教学效果分析3.改进今后教学的具体措施4.字数 600字以上 学生的总结包括1.各题型得分、失分情况2.各题型失分原因,总结得失经验 3.下次考试目标、具体措施 4.字数不限

四、提高试卷讲评课有效性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讲评课要突出针对性的原则,即针对英语考试说明或大纲、针对教材、针对学生实际,“重其所重,轻其所轻”。讲评时教师应做到三个必讲――核心内 容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点难点必讲;做到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2.激励性原则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讲评前,根据统计情况,我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表扬和鼓励优秀的、进步的同学,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和他们一起寻找原因,鼓励其克服困难,奋起直追。寻找学生试卷上的“闪光点”。如我会挑选一些优秀作文作为范文加以点评,佳句等在全班朗读,并张贴在教室后的墙上供其它同学学习。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总之,讲评课要以赞扬、肯定为主基调。3.及时性原则

有些教师未及时批卷,拖三拉四,批完后统计分析工作又不及时,等到讲评时,学生早把试题忘得差不多了,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情绪懈怠,也就失去了主动性和学习动力。在讲评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学生答题的情况,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及时反馈评价,使每堂讲评课要使成绩差的学生必有所得,使成绩好的学生必有所悟。4.主体性原则

要重视主体性,讲评时要把学生看成主体,要千方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自己能够讲得出的让学生自己讲,老师不能包办代替。一些题目也可以让做错的学生质疑,让优秀的学生解释疑难。最后,由老师小结评价。这样,学生印象深了,记得牢了,辩得清了,教学效果就会好了。5.系统性

讲评时切忌就题论题,可针对试卷中具有较大灵活性的典型试题做进一步的借题发挥,从试题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所以,讲评时可采用“以线串珠”的方法,力争通过一道题的讲评来巩固一串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套解题的方法。教师把知识概括成表格式、图表式、口诀式,以便于记忆与理解。如讲单选题Now that we have discussed our problem, are people happy with the decisions______?(2009全国I卷)A.taking B.take C.taken D.to take 答案应选C 显而易见是考查 with+复合结构。因此。我对With+复合结构(doing /done/to do / adj /adv/介词短语)用法做了补充讲解。①The old man slept with the fire burning.②with his work finished ,the old man went to bed.③with a lot of work to do the next day, the old man went to bed early.④The old man slept with the window open.⑤The old man slept with the light on.⑥The old man slept with a book in his hand.⑦The little girl saw a broad street with green trees and red flowers on both sides.with+复合结构 的作用是两个:1.做状语 ①-⑥句 其中③句为原因状语,其它5句均为伴随状语。2.做定语 如⑦句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教师在备课、上课、及课后巩固上下功夫,注意试卷讲评的原则,就一定能走出试卷讲评课的误区,提高高三试卷讲评课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2.李霞平“重视英语试卷讲评课的课堂效率”,《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 年第6期

3.魏恒健“高中英语讲评课的探索与实践”《英语教师》2008年第2期 4.李斌“高三英语课堂沉闷的原因与对策”《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9年第1期

5.庞永升“复习课的基本原则”英语周报(高中教师版)2007-2008学年第8期

6.周兴东“讲 扩 略 读 背 默”英语周报(高中教师版)2006-2007学年第31期

2.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之我见 篇二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情感目标,激发兴趣

当前, 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也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个体潜在的学习动因, 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力。以地理学科教学为载体, 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内在学习动因, 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 教育界大力倡导的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就是这种目标的具体化。对于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 我谈几点见解。

一、地理教学不能忽略的情感目标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专业科任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 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 缺乏生动活泼。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 缺乏地理情趣。对于初中学生而言, 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 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 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 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 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 以趣引思, 以趣导知, 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 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 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 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 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 “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不能搞“一堂式”, 要发扬“民主”。

二、地理教学结合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进步, 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知识传播的渠道广了, 课堂已经不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 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 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 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 遵循“以学生活动为主, 教师讲述为辅, 学生活动在前, 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应广义化, 也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好奇心, 求知欲, 探究心理都比较强, 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时往往布设教学情境, 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 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如我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 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 如何治理”的问题, 学生围绕着问题, 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一男生举手发言, 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 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 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学生的想法很幼稚, 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教师不但没有指责、嘲笑, 而且也没有回避, 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学生有大胆的设想的同时, 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 是否同意他的建议, 为什么?由此, 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 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 师生都受益非浅。

三、充分利用地图,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 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 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 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 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 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 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 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 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 也是学具。学好地图, 并用好地图, 对学生来说, 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 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 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 很难真正掌握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 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 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人, 不管是住在城市还是农村, 生活中都需要地图的帮助, 这已成为当代人的共识。此外, 学习中也需要地图。大家都知道, 地理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地图, 而其它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地图的帮助。如历史就离不开地图和地理知识, 语文、体育、美术、外语、数学等课都要有地图知识, 才能学好, 事实上所有的学科都是交叉的, 不能截然分开。一句话,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也是离不开地图这个必备的工具的。所以, 在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 都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 掌握判读方法。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 这也是最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 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 很难成为一位好的地理教师, 而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目前, 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 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所以, 地理教师还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的教学手段, 才能符合新形势下的地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3.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之我见 篇三

一、教师要发挥自己导师的角色

在这个阶段,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差,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计划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词汇掌握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制定学习计划,向学生推荐学习网站、工具书等,根据各个指导的原则逐一制定自己的近、中、长期词汇学习计划。除此之外,还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词汇学习策略,诸如卡片法、尝试记忆法、同伴提问法等。课堂上教师要教给学生判断积极词汇的方法,掌握的标准及词典的使用方法等。课堂上的词汇直接学习要至少解决三分之二的积极词汇,这些词汇由学生经过课前准备,在课堂上登台讲解。教师根据学生讲解的词汇信息加以点评,并提出改进措施。另外三分之一的词汇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决定学习的深度。

二、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

在课堂中创设真实复杂的情境,可以通过三方面来创设:1.通过多媒体或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实物、表演及简笔画,如在教“现在进行时”后操练时,通过设计用遮盖物挡住三分之二画面的女孩弹钢琴图片,让学生猜:What is he/she doing?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Is she drawing a picture?”“Is she doing her homework?”既练习了一般疑问句又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2.在具体学习某项英语知识或技能时,教师应引导帮助学生回忆与这项英语知识。如学习football时先引导学生回忆从good,cook联想到oo的发音,有all-wall-hall联想ball。再引学生其他的球类活动basketball, volleyball.词组play football 同义词soccer ball 。通过brainstorm相关到athletic, strong, sport, run等,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3.让学生尽可能多得去听英语说英语,以扩大学生的英语经验。上课之前,播放英语歌曲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轻松、节奏性强,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又有复习的作用。建构主义强调创设真实情景,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教师要善于把一些枯燥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预设情趣浓、意味深的教学情境,为教学的动态生成设计多种“通道”,而且情境的创设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三、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不要处处摆老师的架子,不要过分严格要求学生。教师还要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去,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语言要纯正,书法要规范,板书设计要合理醒目。

其次,教师应该用爱心去抚慰和感化学生的心灵,发挥爱的力量去感化后进生。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成就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应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們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逐步增强成就感。

最后,每个学生都需要鼓励和表扬,适当的赞扬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但并不是对学生随意夸奖,而是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时刻关注学生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评价。同时对学生的错误也不能纵容,只是要特别注意纠正错误时的艺术性,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所以在教学中,应当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的创新,立足素质教育,讲究实效。生动的课堂教学,浓厚的英语氛围,让学生由“要我学英语”变为“我要学英语”,为今后学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教师应当不断探索,改革旧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英语教学体系,使英语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4.新课标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设计 篇四

1.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英语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向学生讲授一首有关颜色的歌曲。学习

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习怎样用英语表达事物的颜色,掌握相关单词redyellowbluegreenbrown和句型What color is the …? It’s…并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组织对话完成一定交际任务。

(2)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用英语表达熟知事物的颜色。

过程、方法:通过画、唱、游戏、说、练等方式逐步让学生自觉进入学习状态,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态度。

3.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创设语言情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用英语表达事物颜色。

教学难点:创设各种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体验参与,主动学习事物颜色的表达法。

4. 教具准备:课件、单词卡片、单色物品多件、盒子 学生:水彩笔 、 课上用的涂色纸。

二、 说教法 :

1. 演示法:让学生通过看教师的演示来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更加直观。

2. 表演法: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英语的魅力,体会说英语的快乐。

3. 游戏法:通过会红录灯的游戏 ,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让每个孩子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 说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Unit 3 sing the song教师示范show me the book/

pencil/bag/ruler利用教师的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英语。利用课件复习新学的单词。

(二)主题活动:

1、学习red本环节我采用利用为主题画着色的方法教受红色的英文及单词的认读。使学生从音、形两方法面学习这个单词。

2、学习yellow本环节采用与同样的学习方法以便学生对这个单词的掌握更加牢固。

3、学习blue在这个环节的设计时我采用了猜一猜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出蓝色这个词,并纠正该词的发音。

4、学习green遵循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有效整合教材和跨学科知识。补充chant――Traffic Light,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美术课三原色知识进行调配颜色的活动,导入green的教学。这体现了处理教材的灵活性。

5、学习brown时我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提问学生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如:小棕熊、巧克力、笔等。当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棕色这个词后,我又用蓝色和棕色的物品做变式练习让学生更好的区分这两个词的发音。这是学生易错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对新学识的课堂整体小结。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环节,我通过让学生现场做画的形式来体现新学内容。学生边听我的提示语边做画。当我说完提示语后学生开始做画。本环节对新学知识的效果进行反馈。绘画完成后,展示学生做品,并进行奖励。

(四)拓展性活动:

在这里我利用一个动画来帮助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有关颜色的单词和句子。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的用处,让学生知道我们学英语是有用的,不仅仅是为了做题用的。英语是让我们用来交流的,它可以让我们知道更多的知识。

新课标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设计

5.新课标下“精讲多练”之我见 篇五

通渭县文树川初级中学

743309 张守荣

*** 【关键词】精讲

多练

主导

主体

“精讲多练”这一口号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针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满堂灌,注入式”这一教学现象而提出来的,这一口号的提出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精讲多练”这条教学原则受到了强烈冲击,似乎一提“讲”,就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提“多练”,就是在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于是,这个被我们数学教师习惯运用了半个世纪的教学原则被“无情”地“淘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到底该不该“精讲多练”?该如何理解“精讲多练”?笔者从“教学三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出发发表一些拙见: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三要素中有好几对矛盾,其中起支配作用的矛盾为教师与学生的矛盾,而这对矛盾的主导方面应该为教师,人们都说名师出高徒,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话不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作为我国,甚至国际名校经久不衰;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培养出了那么多的科学精英,首要原因就是有一批第一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省在学校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一批第一流的教师,或者有一些高素质的教师,如兰州大学李发伸校长所说的都“孔雀东南飞”,李校长担忧:“兰州大学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些优秀教师,都被外地“挖”走,这使得我们在人 才竞争中更加处于劣势地位。”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名师出高徒”,这本是一个简单的常识问题,但是近几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人们不大敢提了。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是怎样去理解它。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落实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上,也就是说,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不能单纯看教师讲的如何,而要看学生接受的如何,是否积极地、主动地学习了,如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这才算一节好课;反之,如果把一节课上的像讲座一样,言者津津乐道,听者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再淋漓尽致,也算不上是一节好课。

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的讲解,讲什么,如何讲。数学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科学,教师的讲解必须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做到“深入浅出”。比如我在给学生介绍三角形的性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我要求学生任选两个顶点当成自己的家和学校,让学生考虑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让自己去走的话,愿意走哪条路?这样学生就很轻松的理解了“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同时也复习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公理。只有抓好这两“点”,才算抓住了教学的主要矛盾,才能够有的放矢。

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提地越来越多,大家总认为“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学生活 中的数学,可是我们知道,数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所谓的“枯燥”性,在数学中看不到华丽的词汇,动人的故事,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数学的娱乐性的话,导致的结果必将是本末倒置。就我个人观点,数学还是“练”出来的,当然这个“练”并不是搞“题海战术”,而是要不断地思考,回顾和提炼,不加强练习,就不可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际上有许多数学家的成才之路,都是在“题海”中“遨游”过来的,如陈景润在摘“皇冠上的明珠”时,演算的草稿纸就可以装下几麻袋,苏步青在准备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入学考试时,对解析几何,微分几何两门课程做一万道题目,结果被两个一百分录取。可能有人会问,我们现在搞的是大众数学,是能够让大家都能学得懂的数学,你提这些“数学精英”干什么,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一味地搞大众数学而埋没了我们的数学人才,实际上大众数学和“数学精英”并不矛盾,如果我们这样做了,既搞了大众数学又培养出了数学人才,我们做到了两不误,且必须要做到两不误,笔者以为,在数学上只有强调“练”,才能提高数学的大众化程度;才能培养出数学顶尖人才;才能使我国由数学大国变成数学强国。

当然加强练习,还是不能过分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这就要对“加强练习”正确理解。我认为“加强练习”主要是指加强基本练习、加强课堂练习、主动地去练习,要感受到练习的乐趣,题目多一点,并不一定是负担。相反,如果是学生被动地去练习,题目再少也会是一种负担。记得在课改刚开始的时候,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要安排 很少的作业,一年下来,学生的数学成绩下滑很大,但是学生并没有因为作业少而减少过多的负担,那些数学基础差的学生照样因为对数学的恐惧心理没有消除而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就是那些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也因为没有得到系统而强化地训练,对学习数学的热情也在不断下降。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应当做到“因材施教”,对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尽量安排一些课本上最基本的一些题目,让他能够独立完成,然后逐渐增加题目的难度和数量,这样他会慢慢对数学感兴趣;对原先基础就好,并且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我们应当安排一些难度高一点,针对性强一点的题目,让他经过一定的思考后能独立完成。

三、教材的指挥棒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校本教材被提地越来越多,教育部也倡导编排一些适合于本地区的教材,这样各种版本的教材便“扑面而来”,令我们目不暇接,教师也可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可以增删教材内容或者说可以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但是我还是认为,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和系统性极强的学科,如果我们随意增删教材内容或者调整顺序的话,都会削弱数学的以上特点,况且我们欠发达地区的教师素质本身还未到这一步。我认为作为农村地区的教师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依赖于教材的。因此,编排怎么样的教材?用什么版本的教材?对数学课堂教学甚至对整个数学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同样应该不断发展,但它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 发展。我们不能对以前教材中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毫无根据的加以全盘否定。当然,由于认识的局限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要对以前的东西赋予一些新的理解也是有必要的,但是教材的改革只能在原有基础上发展,而不能彻底推翻,这也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6.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篇六

因此,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习的过程和任务适应学习者。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就要从“权威”的位置、“知识代表”的位置上走下来,走到学生身边,走到学生中间。

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上,要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是把传递或展示知识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

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前提,是教师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目前的一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验,有效教学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教学要适应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的▴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特点; ▴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 差异; ▴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学要多样化。这些原则是相互联系的,在教学设计时,应该进行有机融合。

一、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以促成有效学习为目标的课堂,关键是要从以教材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要对学生的发展机制有全面的认识。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那种通过严格程式化的规则、过程、步骤进行监控的系统方法,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相去甚远。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过程由以下事件构成:

□目标:预设目标与课堂生成目标。后者更重要,即过程性目标,新课标中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最重要的是过程性目标,过程性目标具有多元价值,有过程,就有了能力生成和情感态度。

□参与:学生参与、投入; □互动:师生双方互动;

□经验:激活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验; □资源: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反馈:引出作业并适时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

□创新:由维持性学习走向创新性学习,促进保持和迁移。2.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支持: 我们可以讨论一个问题:“在哪些情形下学生学得最好”,这对于我们在课堂中支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即落实新课标中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将很有帮助。我们认为在下列情况下,学生有可能学得最好: ▵兴趣: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问题: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自主: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价值: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意义: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期待: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状态: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教师的教学采用如下策略,将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 ☆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 ☆及时反馈,建造沟通的桥梁; ☆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 ☆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

二、现代教学设计:设计最优化的教与学的方式。

(一)现代设计理念:有效教学设计。了解、研究学生,进行教学准备的过程,就是教学设计的过程,其结果是形成了教学设计(书面),或者说教学方案。

1、设计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体实际需要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起码是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之间的差异会显著增大,进度统一、任务相同的课堂必然会让位给类似于复式教学的课堂。不同组别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完成不同的作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许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而统一的讲解、答疑、点拨、指导,只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必要补充,是应学生的实际要求而安排的活动。

当然,在统一的学习安排更多地被因人施教所代替,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与互动生成为课堂的常态时,一定意义的统一安排还会有存在的必要。这不仅是因为国家、社会为了实现文明的传承总要为学校教育规定任务,而且也是因为在相同条件下成长的人必然会有相似的特点。因此在强调教学从统一走向多样时,还要认识到这种变化会有一个过程,认识到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式也应该经过培养。从小学到中学,教师应该逐渐减少教学中的统一要求,逐渐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强指导、提供帮助,从而在统一计划与自主学习的结合中实现学习者有差异的主动发展,并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在教学活动时,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如讨论、实验、观察等等,是必要的,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发展。

然而,还要注意区别对待,注意不要把统一听讲变成统一操练,也不要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在同样的时间内达到同样的认识、接受同样的结论。要实现每一位学生的有效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即使不能做到完全意义上的因人施教,至少也应该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的教学安排,让那些没上课已能完成作业的学生或上了课却完全听不懂、看不明白新课内容的学生也有事可做,也能在课堂上学到新的东西。越是高年级,越不应追求过于统一的进度,越应该主动考虑不同水平与不同追求的学生,会

有不同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当然,在存在统一考试的条件下,学生的这种多样发展是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的,教师不必再去增添对他们的限制,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差异性发展。

2、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学设计就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

著名物理学大师狄拉克有一次去作学术报告,报告之后有人提问说,他不明白怎么可以从公式2推导到公式5。狄拉克不回答。主持人提醒道:“教授,请回答他的问题。”狄拉克说:“他并没有问问题,只说了一句话。”狄拉克的这一著名回答,揭示了问题这一概念的本质。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因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那位提问者并没有讲出自己对“公式2”的理解及其与“公式5”的矛盾所在,狄拉克当然就无法为他作出解释说明。

所以,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因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

在分析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并设计教学过程中,人们十分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步骤,等等。这当然是很好的,也是必要的,确实是提高学习者主动性、自主性的重要方法。

但这种自主发现并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知识、能力的准备不足,特别是反思能力与发现矛盾的能力尚处在发展初期,他们不太能够发现自己固有认识、固有态度与新现象的矛盾,即使问个“为什么”或“怎么样”,也许都不能问到关键处,也说不明白“为什么”的来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学会从学生的直接表述中发现问题,应该学会从了解到学生的认识基础与新现象的矛盾中发现问题,通过精心设计的追问,让学习者逐渐发现自己认识中的内在矛盾,发现固有认识、固有态度与新任务、新现象的不和谐之处,采用启发式等方式去帮助学习者实现认识与态度上的跨越。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也好,教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也好,其前提都是要使教学任务切合学生的实际,特别是切合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

进行教学设计的工作基础是了解学生。在日常教学中,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展示了许多与新课相关的图片或实物,然后满怀激情地启发学生,问他们知道不知道或愿不愿知道其中的奥秘,而当学生们满怀兴奋地说“愿意”时,教师似乎就在旁观者的面前成功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了。然而,事实是上课之前,这个班内有三分之一或更多的学生其实早已掌握了新课内容,而绝大部分学生都知识(因为上节课布置过预习了)新课要讲什么,所有的“发现”与“兴奋”,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类似的假问题、假启发的现象,在中小学教学,尤其是公开课、观摩课中并不少见。

其根本原因在于,设计者在考虑问题时,关心的并不是学生实际知道什么,也不是所涉及的学习任务与学生固有认识的实际差距,他们只是从新知识出发,从新课所要传递的概念出发,这里的问题,类似狄拉克拒绝回答的那类问题,是从概念出发的问题。

在了解学生实际问题上,没有捷径可走。即使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也不能用昨日了解的学生的问题代替对今日新学生的了解,生活在变化,学生也变化,调查研究必须不断进行。应该说明的是,中小学生许多学习中的问题,可以由他们自己从读书中、讨论中和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解决,年级越高,学生越发展,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就会越深入,数量则会越少。因此,教师所要关注的,要重点点拨、讲解或演示、指导的,是那些带有普遍性且学生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了解学生、调查问题将会成为教师重要的工作环节。从备教材为主到备学生为主,这一转变会有个过程,会面临许多新问题。

3、学习方式应该多样。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主要是“听中学”和“看中学”,——学生听教师讲解,学生看教师

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学生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如此等等。这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在百年前就已描述和批评过的“静听教学”。新课程提倡“做中学”.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不能割断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经验学习、重组或改造的活动,经验“从做中学”。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做’是包涵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陈鹤琴主张“一切教学,集中在‘做’,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布鲁纳提出“发现性学习”,强调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验。斯瓦布认为探究学习就是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操作实验或深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例如对某些事实或现象的介绍资料)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其实,“做中学”并不完全是新东西。人类的技能学习一直是做中学的,体育老师教学生游泳、打球,也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在做(练习)中学的。把“做中学”拓展到认识领域,拓展到智能学习领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极其重要的要求。除了“听中学”、“看中学”与“做中学”以外,人们还可以“想中学”、“读中学”、“聊中学”(讨论中学习,又说又听又想),“体验中学”、“创造中学”等等。特别是在学生都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学生可以及时上网的条件下,怎样在学习活动中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学习,应该是每位正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教师要格外关注的事。从这个角度看,对于一切有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教师、学生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新课”。教师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上,应该从解决他们在阅读学习中的障碍开始教学。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统一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因为,在学习碰到障碍时,有的学生喜欢问老师,以求快速解决问题;也有的学生情愿自己多想一会儿,或者通过查询、讨论来求得解决;还有的学生则要求暂时放松一下,让纷繁混乱的思绪稍稍平静一点以求得直觉的帮助。所以,要努力给学生自由,要让他们有机会选择方法。当然,在大班额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每个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是有限的,加上学习进度与考试评价制度的制约,教师似乎难以给学生太多的选择机会。但是,在设计教学时,还是应该关注这一问题,因为这是求得教学实效并节约学生精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4、教学设计实际是教学构想。

教学设计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施工蓝图要十分细致周全,不能留下任何空白死角,虽然在建设中免不了“洽商”修改的烦恼,但它毕竟要求按计划施工。教学则不然,教学设计是教师为学生规划学习过程,主要规划发生在不同学生头脑中的事情,即使教师进行了深入调查,我们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在教学中,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步骤,是常有的事,而且事先设计得越具体,越周详,有可能需要改变的也就越多。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甚至完全放弃了写详细的教案(例如特级教师孙维刚就宣称自己十多年来未写过教案)。当然,课前,他们在依据自己对学生知识、经验以及思维习惯、学习方式等了解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充分的设计与构想,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当前,我们应该对教学设计有一个新的全面的认识,我们这里所说的教学设计其实是一种教学构想,是以问题为核心的。

教师在设计时以问题为核心,在问题的基础上展开讨论、阅读、讲解、点拨,然后再激发出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就会留有空间,教师、学生在课堂上就有自主探究、自由发挥的机会。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关心实施步骤,环环相扣,教学设计就没有多少机动的余地(机

动时间多了会无法安排),于是教学活动就会过于紧张,很难针对现场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整。因此,我们认为,教学设计应该向构想靠拢。教师不是工程师(他要按图纸施工),也不是电视导演(他们一般要按分镜头剧本去工作),而是节目策划,是与学生共同创造未来的人,创造是没有蓝图的,策划只抓大方向、大轮廓。说教学设计应该是构想,并不是不允许教师有些细节的设计与考虑,因为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预案,把以学生问题为中心的设想想得细一点,把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得充分一点,尤其是涉及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时,多一点事先的准备,应该说都是必要的。但是,预案就是预案,就有可能改变。这些设计或准备,应该只是准备,是备用的东西,而不是一定要实现的东西。一些教师苦恼于是否完成了教案或实现了预期目标,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作为事先的计划或构想,一成不变地按计划实现是少有的,大多要做一点调整,更何况在今天大家都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条件下,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习安排,在主体的影响下做些调整、变动,是理所当然的。

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就决定了课程、教材、教师以及教学设计的服务功能、服务到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设计教学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改变教学设计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在学生的发展需要面前,设计不再神圣,教学计划也不再神圣,它们都可以因学生的发展实际需要而改变。从这个角度说,一位新教师,不但应该在了解、研究学生上下功夫,而且应该在提高自己现场应变能力上下功夫。在设计教学时,多想一想可能发生的问题与可以采取的对策,是很重要的事,这种预警式的构想越多,越贴近实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就会越主动,在变化面前变会越应付自如。

(二)现代设计行为:设计最优化的教与学的方式。传统的教学要求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以相同的测验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甄别出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不良的学生。这种乍看起来相当公平的教学,是以假设每个人都是相同的思想为基础的。

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提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智力,每一个人都是用各自的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力组装在一起的。学生会表现出某些特别发达的智力,并倾向于用不同的智力来学习。对教师来说就得面对一个赤裸裸的选择-—要么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要么承认这些差异。

如果说教师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多半是出于无奈的话,那么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就是个性化教学的表现。因此,在可能的范围内,教师的教,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智力特点来进行,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以向他人(包括自己)展现他们所学的、所理解的内容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学材料,并给予每个儿童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一经提出,便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教育家阿姆斯特朗(Armstrong,T.)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了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问题:

(三)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行为设计的原则。(1)学生优先原则。

要熟悉教学对象的学习情况,了解学习者的需求,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2)教师指导原则。

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地位。教师以辅导者、帮助者和领航员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3)互动性原则。

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设计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

强调教师行为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而非完成教学任务本身。实现这一目的必须

注意其设计策略,以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由于教学媒体的应用形式和教学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媒体组合教学、基于局域网的教学和基于Internet的教学等。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足:

▶教学方案没有明显的设计思想,反映不出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仍然是经验型的思路。

▶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教学结构流程反映不出新型教学模式的四个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地位、媒体作用、教学过程等)。

▶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简要介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法。

1.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媒体选择的基本思想是,尽可能选择低代价、高功能的教学媒体。媒体使用目标是指媒体在实现教学目标的任务中,将要完成的职能,按其职能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类。

▲事实性:媒体提供有关科学现象、形态、结构,或者是史料、文献等客观、真实的事实,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事实性材料,使于识记。

▲情景性:根据学习内容,媒体提供一些相关情节、景色,真实的现象,或模拟相近的画面(如古诗词的意境画面)。

▲示范性:媒体提供一系列标准的行为模式(如语言、动作、书写或操作行为),学习者将通过模仿和练习来进行技能的学习。

▲原理性:媒体提供某一典型事物的运行、成长、发展的完整过程,并借助语言的描述,帮助学习者对典型事物的特性、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有所了解。

▲探究性:媒体提供某一些事物典型现象或过程,利用文字或语言设置疑点和问题,供学生作为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

媒体内容的选择:媒体内容的选择通常包括下列成分: △画面资料; △语言的运用; △画面的组合序列 △刺激强度。△教师的活动;

2、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学生对主题意义理解的的情境,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7.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之我见 篇七

如何让学生在语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感到生动有趣、易学会用,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呢?这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思考和探讨的课题。现从如下四个方面阐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与同行们一起交流。

一、寓语法教学于情景之中

情景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为学生的语法学习和应用设置各种各样的语境, 注意在情景中培养学生的语法结构意识, 启发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言材料归纳出语言规则, 并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去感知语法、理解语法, 在真实的情景中自然掌握、灵活运用语法知识。

在教学“现在进行时态”时, 我利用以下几个情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1. 学生表演活动情景。

让几个有表演天赋的学生到讲台前, 模仿现在电视上常常出现的很受青少年喜爱的表演项目———机器人表演, 先让他们各自摆好造型 (游泳、跑步、打篮球、打乒乓球、打太极拳、踢毽子等) , 教师操作“遥控器”, 控制他们的开始和结束。“机器人”们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活动, 然后开展对话。先问表演的学生“What are you doing?Are you...?” (让他们模仿机器人的声音来回答) ;再问其他同学“What is he∕she doing?Is he/she...?”表演的同学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 下面的学生情绪高涨、踊跃发言, 在欢笑声和鼓掌声中不知不觉地运用现在进行时态的句子结构去表达, 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 有的甚至会终生难忘。

2. 学生活动展示情景。

教师事先让学生拍一些本班级学生活动的视频, 内容如上体育课、外出郊游活动等, 做好准备, 在课堂上一一展示, 让学生用现在进行时态来描述视频上所呈现的内容。学生对涉及自己的信息一般都会很兴奋, 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过来, 兴趣盎然, 激起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 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效果非常好。

3.“答记者问”活动情景。

教师模拟设置一个“答记者问”的场景, 然后选出一名学生A充当主持人, 另一名学生B负责答记者问, 其余的学生扮演记者对B学生进行提问, 提问内容为:What is your father/mo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uncle...doing?Is he/she working/shopping/cooking/driving...?

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 踊跃提问, 活动中经常会有一些令人惊喜的生成问题和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 我们让学生过把记者瘾, 同时活学活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二、寓语法教学于语篇之中

语法教学不应孤立进行, 而应该与听、说、读、写活动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 使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等方式学习语言, 形成语感,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 掌握语言规律,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应设法将学习者置身于有意义的可理解的语言环境中。在课堂上, 教师有选择地呈现隐含某些特定语法项目的材料, 并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教学生体验、理解该语言材料的意思。

教师在呈现语法知识并进行了口头语言操练之后, 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听、读、写的训练。

1. 听力训练。

听力训练着重训练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听包含所学语法的对话或短文后, 完成信息匹配题, 选择正确答案或完成短文填空等, 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体会语法的构成及用法。

2. 阅读训练。

选择包含相应语法的篇章让学生阅读。阅读理解的过程也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 通过分析阅读中遇到的一些语法现象, 使学生强化和加深对这些语法的理解, 这绝非单纯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所能替代的。

3. 写作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往往发现, 即使学生口头表达很好, 也不能保证能够正确地书写。所以对学生进行关于语法内容的听、说、读有效训练后, 有必要通过拓展性活动的书面表达方式检测学生对所学语法的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如给学生一幅图或提供一些信息材料等, 让学生写一篇小短文。例如, 学习形容词和副词之后, 可以设计如下的书面表达:

假如你是我们学校校报的小记者李明。请你给我校初三学生写一封公开信, 就如何保持考前健康提出建议。主要内容如下:1.早睡早起, 睡眠充足;2.饮食平衡, 少吃垃圾食品;3.多做体育运动;4.你的其他建议。

写作要求:1.词数80左右;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3.所给要点必须用上。

Dear students,

As we know, good health is important for success in the exams, so I’m writing t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st wishes and stay healthy.

Yours,

Li Ming

通过学生的作文, 我们可以检测出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形容词和副词的句法功能、位置及其比较等级等的正确使用。

总之, 语法学习不能单纯地依靠句型训练, 必须放在语篇中, 才能如鱼得水。

三、寓语法教学于游戏之中

初中生由于其年龄特点, 都喜欢做游戏。在活泼多样的游戏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能减轻学生对机械的语法训练产生的厌烦心理。

如学了现在进行时态后, 给学生一些关于动作的单词, 如throw, catch, kick, walk, run, jump, swim, smell, eat, drink, sing, cough, smile, laugh, sleep等, 让某一学生描述或做动作, 另一学生猜该单词, 两人一组操练句型:Are you running/walking...?在规定时间内猜出单词最多的小组获胜。学生通过游戏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法知识, 也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与协作。

四、寓语法教学于歌曲之中

当今的学生都喜欢唱歌, 朗朗上口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能有助于记忆。有些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 学生在愉快的吟唱中就可以记住大部分的歌词。因此, 让学生通过唱歌学习语法或记住语法规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 翻唱优美歌曲, 感受英语语法。

采用学生所熟悉的歌曲旋律, 重新填上新学的英语语法规则, 让学生来吟唱, 学生会感到形式新颖, 热情高涨, 记忆的效果非常好。

例如, 学生在学习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及其用法时, 老是记不得其写法, 用法也容易混淆, 因此我用英语歌曲“Happy New Year”的旋律来翻唱成“代词主宾形名歌”。翻唱歌词如下:

I me my mine, you you your yours, he him his his, she her her hers, it it its its, we us our ours, you you your yours, they them their theirs.主格作主语, 动介后加宾, 形代后加名, 名代后无名。

学生一唱起来就很感兴趣, 唱几遍就轻轻松松地把32个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及其用法掌握住了, 而且易记难忘, 何乐而不为呢?

2. 学唱英语经典名曲, 熟悉英语语法。

每一首英文歌曲中都会出现不少的语法知识, 如果我们会唱一首歌, 并对其歌词中的语法进行分析理解, 那么我们通过唱一首歌, 除了学到很多英语单词, 还会掌握不少的英语语法, 真可谓一举多得。

如在上课时我就教学生学唱奥斯卡名曲:Yesterday Once More.

Yesterday Once More

When I was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 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When they played I’d sing along.It made me smile.Those were such happy times and not so long ago.How I wonder where they’d gone.But they’re back again just like a long lost friend.All the songs I love so well.Every sha-la-la-la, every wowo still shines.Every shing-a-ling-a-ling that they’re starting to sing, so fine.When they get to the part, where he’s breaking her heart, it can really make me cry, just like before.It’s yesterday once more.

Looking back on how it was in years gone by and the good times that I had, makes today seem rather sad;so much has changed.It was songs of love that I would sing to them, and I’d memorize each word.Those old melodies still sound so good to me, as they melt the years away...All my best memories come back clearly to me;some can even make me cry, just like before.It’s yesterday once more.

这首歌词中就涉及以下语法:

(1) 五种基本时态: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

(2) 三种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

(3) 非谓语动词:现在分词作状语和动名词作主语的用法。

(4) 动词的用法:有make作使役动词的用法, seem, sound作系动词的用法, 情态动词的用法以及部分短语动词的搭配等。

(5) 副词so, rather, even修饰其他词类的用法。

由此可见, 通过学唱英语经典名曲, 学生既享受优美的旋律, 还可以掌握其中很多的语法知识, 同时学生还很有自豪感和成就感, 真可谓一举多得啊。

8.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标;创新教学

一、引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都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综合能力。而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新课程标准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科学方法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将重点对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做一阐述。

二、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

目前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它的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拓展视野,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目标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既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学习策略和个性品格。而在听、说、读、写这四个环节中,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感到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阅读方面抓得好,就会对听、说、写这三个环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新课程的实施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该如何进行?本文拟对此谈几点认识。

1.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学生因其所处特殊的年龄阶段,逆反心理相当严重,假若教师一味以严厉的姿态出现,凡事批评当先,往往会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久之,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畏惧也引发到所教课程的厌恶,更不要说有学习兴趣了。因此,要使学生学好英语,必须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可以说,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

作为老师,应当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尤其是差生,绝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每个学生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平等对待和公正评价,这样他才会对这位老师产生好感,有兴趣,才能以正常的健康心理投入到学习中去。一个能尊重学生,体贴学生的老师,学生同样也会尊重他,喜欢他,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好英语,学好英语的基础。

2.保留传统教学精华,进行创新教学

创新,对一个墨守陈规的老师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但在思想活跃的教学改革者眼里,其不过是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敢于尝试的勇气,永不放弃的决心。在创新教学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情激趣,以情引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让富有情趣的课堂吸引学生,与学生共同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因而,创新教育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教师在设问点拨举例讲解每一个环节,都要充满机智,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教学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和理论之上,割裂已有经验和传统理论,为创新而创新的教学是无源之水。任何传统的东西都会蕴藏精华,任何新鲜东西都会具有两面性,利弊兼有,教师应该通过总结找出传统教学的精华,通过新的思维方法进行新与旧的转换,传统与创新才能相得益彰。譬如在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运用“等值翻译”的技巧来组织教学,只需要对此稍加改造,它就会以新姿态出现在现实的听说教学中,如模拟口译交际教学就是传统出新意的典型案例。任何新的教学理论都有它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教师在领悟和接受新的教学理论时要透过表层结构看本质,针对教学实际,修正理论和补充理论,这就要求教师对新理论具有一定的领悟和整合能力。

具有独创精神的教师会经常性地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寻找常规教学的创新突破口。譬如在常规的写作教学中,老师往往先运用演绎法向学生讲解写作的题材和行文的格式,这种一成不变的写作导人方式,不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容易培养学生自主型、探究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因此,我们可以打破常规,按照这样的步骤实施写作教学:①老师给出题目;②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或查阅相关资料开始写作;③学生相互评价;④老师通过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来渗透对写作题材和行文格式的讲解,即将写作理论的讲解变成对学生的肯定评价,然后将学生的经验型写作上升为理论指导下的写作。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理念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新教材正是突出了以语言使用为教学目标的特点.无论是课文编排结构,还是句型、语法练习,都注重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能进行多层次的运用。多年来,英语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总是以应试为前提。为了适应新教材、应对新课改,教师的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理念。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体现教改的精神,使教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改变。

教师由原来的教育者、传授者,成为教育的组织者、参与者、智慧火花的点燃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变被动的听取和接收为积极的思考、参与,使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句型练习,精讲一些语言点知识,指导学生操练句型.组织好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教师应是一位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4.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英语教学中我常采用直观教学、交际教学、启发式教学、操练式教学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

交际教学。在新编英语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Readandact,教师选择一些新颖有趣的对话让学生来表演,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打电话时,让学生拿来两个儿童玩具电话,当堂表演,并编写新的对话,听着这熟悉的铃声,看着同学们惟妙惟俏的表演,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每位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较快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合作式学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齐书红.浅谈初中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19.

上一篇:简报格式-写作指导下一篇:应用视点:解析三层交换机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