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

2024-08-28

环境设计(共10篇)

1.环境设计 篇一

第一周:毕业设计选题和内容,下达设计任务书。附粘贴处:

(论文)任务书

本任务书下达给:

_08_ 级 ______ 专业

学生_18人_

设计(论文)题目:办公环境设计

一、设计(论文)内容:

某公司办公空间设计:

1. 办公空间平面和地面布置图 2. 办公空间天花布置图 3. 办公空间立面详图 4. 办公空间交通分析图 5. 办公空间功能分析图

6. 办公空间表现图(不得少于两张)

二、基本要求:

(1)符合室内设计规范和办公空间定位的风格;

(2)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要求,把设计与功能紧密连接起来;

(3)设计中要考虑公司办公空间的使用功能,在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三、重点研究的问题:

(1)办公空间的功能分区;(2)办公空间的交通动线;(3)办公空间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结合,以及材料的应用和后期饰品颜色的搭配;

四、主要技术指标:

办公室的建筑面积,办公室的功能分析,办公室的空间分布和动线布置。

五、其他要说明的问题:

下达任务日期:

****年**月**日

要求完成日期:

****年**月**日

答辩日期:

****年**月**日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办公室的设计风格,表现形式,所用的材料和灯光的颜色。第二周:方案构思阶段,办公空间设计分析图及资料的收集。

注:表现手法不限,电脑和手绘均可。

要求:设计满足功能的需要,要有独特的风格表现和特点。

满足基本要求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平面布置图和天花布置图要做到功能和形式的相互结合。

交通分析图和功能分析图纸要明确室内空间中的办公区域和休闲娱乐区域,明确空间设计中“动”和“静”的比例关系,做到室内空间交通的流畅性和合理性。

第三周:办公空间平面和地面布置图的定稿和完成。

办公空间天花布置图的定稿和完成。

注:表现手法不限,电脑和手绘均可。

要求:设计安排及草图绘制要满足使用功能和风格的要求,做到布局合理,使用方便,要注意室内空间和周围的环境的关系,把人性化设计放在设计的第一位。

第四周:办公空间立面详图的定稿和完成。注:电脑绘制

要求:设计要注意风格统一,设计合理,内容和形式表现整体划一。

办公空间立面详图要标明所使用的材料和色彩,及详细尺寸。特别要注意图纸的比例,要做到尺寸合理、使用方便。

第五周:办公空间交通分析图的定稿和完成。

办公空间功能分析图的定稿和完成。

注:电脑制作。

要求:办公空间交通分析图要注意满足使用者平时的功能和习惯,通过设计做到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结合。

办公空间功能分析图要注意满足使用者对空间使用的要求,并把自己的设计理念和使用者的想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真正意义上功能和形式的统一。

第六周:办公空间表现图的定稿和完成。注:电脑绘制。

要求:根据所做的方案设计绘制出与之相符的办公空间表现图。

表现图要注意室内空间的特点和风格,要选择恰当的视角和角度,能够烘托办公空间的个性和风格,切忌过花哨过空泛。表现图要能够反映办公空间的主要亮点和使用空间的功能定位。第七周: 设计图纸及展板完成阶段,办公环境设计展板的排版和打印。

论文的修改和正稿的完成。

注:图纸尺寸大小为1200mm*800mm,要求每人两张,表现手法以电脑为主。

严格按照论文规范要求去写,注意自己的论文是否完整,是否有一定的深度,打印论文正稿,为毕业答辩做准备。

要求:排版要重点突出,有一定的风格特点,在展示中要体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和理念。

论文打印严格按照学院的要求制作,切记抄袭。论文要围绕自己的毕业设计去写,重点谈自己的设计过程和设计理念,以及对办公环境设计的认识。

第八周: 论文答辩。

注: 论文答辩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要求:对老师的提问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自己的毕业创作去谈,要做到有理有据,论点充分,论据正确。

2.环境设计 篇二

一、环境设计与服装设计的关系

环境设计与服装造型设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站在空间艺术的美学特征来看, 环境设计和服装造型艺术都属于视觉艺术的学科, 两者都是采用点、线、面、形、色、质等不同的设计元素的变化、组合与穿插, 最终形成了优美的艺术形象。服装造型艺术相对于环境艺术而言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瞬间性和流动性, 环境艺术倾向于静止化和恒久性。但是从两者的先天属性来看, 不论是环境艺术还是服装造型艺术都是最终为人类服务的, 穿在人身上的服装以及人运动所存在的空间相结合, 相互依托, 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因此, 环境艺术和服装造型艺术是相辅相成的,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 存在大量的服装造型设计的表现元素。

二、环境设计中的服装造型设计因素

(一) 丰富的视觉

服装本身作为人的一种外在的包装, 十分注重服装的点缀作用, 如在硬朗的风衣外套上加上具有纵横线条变化的纽扣等等, 这样使整件衣服看上去就有随意动态的韵律美, 更加富有生机。

在环境设计艺术中, 融入了服装造型设计的元素, 尤其是在环境设计艺术的构成手法中。在环境设计中也是如此, 在中规中矩的方形建筑设计中加上弧形或者圆柱形的窗户作点缀, 不仅丰富了构成元素, 更丰富了空间的形象, 现在不少的建筑中选择多种不规则图形的组合而成, 不少星级酒店将建筑设计成L型或者S型等, 甚至采用的是多种图形的不规则组合, 这样看似不协调的环境设计实质在视觉上具有更大的冲击力, 它摆脱了过去设计的刻板, 避免了单一的造型设计, 使环境更具生机与活力。

(二) 活跃的色彩

在西方的教堂人完成婚礼的新郎新娘, 为了表现婚礼的庄严与隆重, 婚礼服的颜色总以白色主要色调, 有雪白、象牙白、奶白等等;儿童天生对于颜色比较感兴趣, 儿童服装造型设计在在色彩的搭配上多选用鲜艳亮丽的颜色……

环境设计也融入了服装艺术设计的元素, 根据空间为人类服务的作用来进行色彩的选用与搭配, 如西方教堂也多以白色为主, 在教堂四周选用了亮片、彩条作为装饰, 淋漓尽致表现出了教堂的神圣任务和婚礼的圣洁。同样, 对于公园的设计上, 在色彩的搭配上充分表现公园作为休闲娱乐场所的性质, 色彩主要以生态绿色为主, 在大片的绿色中加入红色或者黄色作为点缀, 色彩运用十分活跃;再如现代儿童医院的环境设计, 也采用了儿童服装的特点, 墙壁的色彩丰富且鲜艳……这些环境设计都充分地体现了服装造型设计中的色彩搭配元素。

(三) 动态的空间

人们在进行服装设计是要遵循时间原则、地点原则和场合原则, 这三种原则被称之为TPO原则, TPO原则决定了服装设计的内涵与原则, 体现了服装造型设计的意义。因此, 服装造型设计不能一成不变, 任何时间和地点的变化都会改变服装设计的意义, 如果在地铁站前出现一位穿着洁白婚纱的新娘, 那就会贻笑大方了。

同样, 环境艺术设计也不能一成不变, 也要依据上述的设计原则进行设计。如果在圣诞前来临前, 将环境设计为嫦娥奔月, 那么便是环境设计案例中的笑话了。环境设计要根据时间的需要、地点的需要和场合的需要进行构思和设计。现在不少的休闲场所在环境空间设计上非常独特, 不仅在色彩上采用的是咖啡颜色表现浓厚香醇的特点, 在地点设计上往往采用多层次的设计, 使顾客不在一个平面上, 桌位起伏不定, 给顾客带来一种神秘感和新鲜感。

三、服装艺术设计因素对环境设计的作用

环境设计在空间设计、构成设计和色彩设计上都融入了服装造型艺术的表现元素, 服装造型艺术表现元素对于环境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环境设计运用于服务人类的实际生活中之后, 与服装造型艺术一起搭配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年轻的护士身穿白色的套装与医院通透的环境设计更加体现出医院病房的窗明几净;色彩鲜明且款式简单的运动服饰与色调明快光线充足的健身房搭配更加的凸显了健身房的生机与活力;黑色西装与浅灰色的粗线条的办公室设计相搭配形成了严肃快节奏高效率的办公环境……因此, 服装造型艺术对于环境设计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尤其当环境艺术与服装相结合之后, 更加能彰显环境设计的功能性与目的性。

无论是环境设计还是服装设计都是以人为本的设计, 它们都是人性化的设计, 环境为服装设计奠定广阔的背景, 因此环境设计中必须考虑服装造型设计的元素, 结合服装设计中的色彩、空间构成及视觉组合等等, 坚持时间、地点和场合的原则, 考虑环境的设计功能定位, 根据上述因素进行设计与创造, 最终环境设计的成果与服装造型相互依托、相互映衬, 构建完整和谐的艺术整体形象。

总之, 环境设计与服装造型设计在多方面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服装造型设计因素广泛的运用到环境设计中。在现代的环境设计中从视觉、空间构成和色彩等多个方面都大量融入了服装造型设计的艺术元素, 使得环境设计摆脱过去的刻板与中规中矩, 环境设计效果更加多元化, 更具特色。

摘要:环境设计和服装造型设计都是为人类的生活服务的, 因此环境设计与服装造型设计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本文从服装造型设计艺术元素出发来分析环境设计的视觉效果、色彩选用和空间构成, 旨在为促进环境设计与服装造型设计的融合, 提高环境设计质量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环境设计,服装造型设计,色彩,视觉

参考文献

[1]李雪铭, 李建宏.大连城市空间意象分析[J].地理学报.2006 (08) .

[2]吴琼, 王如松, 李宏卿, 徐晓波.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生态学报.2005 (08) .

[3]李斌.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质量评价研究[J].生态经济.2005 (05) .

[4]蒋斌.服装设计的原则[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9 (01) .

3.绿色小区环境设计 篇三

关键词:绿色小区;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6-0141-02

1居住区的绿色环境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居住小区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其环境设计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没有绿色环境,就没有人类居住赖以生存的氧气。怎样创造一个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组团绿化概念,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学习国外规模绿化概念。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提高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选择住房时开始强调一个新的尺度:景观环境,亦即住宅小区内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否丰富、是否和谐、是否绿意盎然、是否富有活力。这种现代居住观,给小区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向小区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居住区绿色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也开始日益受到关注,小区环境设计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

2绿色小区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筑离不开花木,花木相伴建筑。中外好的建筑莫不是如此。“建筑在绿色之中,绿色在建筑之中”,这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所需要的,是人与自然结合所追求的。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市民、最为居民所经常使用的环境空间。居住区绿地在生态、美学、心理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发挥着明显作用。不仅美观,还可以平衡生态环境的需要,可使大气清新、降温湿润、防止尘污,它可调节光、温度、湿度和空气,改善气候,并且防风等作用。此外,优美景观环境在起到赏心悦目效果的同时,还能消除都市的喧嚣、身心的疲惫,松弛神经。安抚情绪,从而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居住区绿地不仅影响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还影响到整个城市环境和景观的质量。总之小区居住环境对绿色的要求,就是要我们的规划师、建筑师、园林师必须发展生态建筑这一理念。同时居住区的园林绿化搞好了,将对改善城市生态质量起着重要的调节和示范作用。

3绿色小区环境设计

3.1绿色小区的概念

“绿色小区”,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小区,简单地说就是通风换气、搞绿化、尽量用绿色资源和可循环再生资源。绿色小区也可称作生态可持续性建筑,即在不损害基本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建筑空间环境得以长时期满足人类健康地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的需要。绿色小区不仅与减少能源消耗有关,同时还涉及减少淡水消耗、降低材料及资源使用、减少废物、提高空气及灯光质量、处理及保留雨水用以补充地下水、恢复自然环境、减少依赖汽车等等的同类问题。

3.2绿色小区的特点

区在绿中,绿在区中。绿色小区的建筑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绿色小区的发展更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小区环境营造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为社会稳定提供基础。规划师、设计师、园林师必须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绿色小区以生态的观点,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互动发展。规划师、设计师、园林师必须了解和尊重当地的特定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特定的气候特点,特定的人文环境,尽量减少对现有生态和人文环境的破坏。

绿色小区设计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资源消耗,建筑使用过程中尽可能不产生废料及污染物。最大限度采用可循环、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

绿色小区环境设计应以建筑为主体。在住宅室外环境设计中。所有室外构筑的设计都应围绕主体建筑来考虑。当它们的尺度、比例、色彩、质感、形体、风格等与主体建筑相协调,形成有机的统一状态时,住宅的室外环境设计才能达到环境的整体和谐。

环境设计以满足使用功能为本。室外环境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因此,首先考虑满足人在物质层面上对于实用和舒适程度的要求。所有附属于建筑的设施必须具备相应的齐全的使用功能,环境的布局要考虑人的方便与安全。

设计绿化小区时是优化室外空间的重要因素。住宅环境绿化是指在居住区用地上栽植树木、花草而形成绿地。居住区绿地的功能有两种:一种是构建户外生活空间,满足各种休闲环境的需要。另一种是创造自然环境,通过景观小品等手段创造优美的室外环境设施。

绿色小区居住外环境中还应有不可缺少的点缀。在居住区室外环境中,绝不能忽视景观小品的设置,如雕塑、水景、灯具、桌椅、凳、阶梯扶手、花架等,它们既给居住生活带来了便利,又给室外空间增添了丰富的情趣。

绿色小区环境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生态保护工作:生态保护工作。一方面在遏止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另一方面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工作中,环境设计中利用绿色植物来美化环境,而其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居住区绿地种植正是扩展了自然资源的范围。

小区绿地设计应从居民的安全、卫生、清洁、改善城市小气候出发,通过建设高质量的绿色空间环境,创造一个舒适、美观、有益于身心健康、充满大自然气息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在现代居住小区设计中,一般而言,绿化比率应占30%,高档住宅区甚至高达50%。小区绿地中,植物景观是主体,树种的选择要遵循“适地适树”的生态学原理,此外,根据小区绿化设计及建设实际情况,应注意如下问题:

单一草坪与植物群落在住宅区的绿化上,目前有一种过分追求大面积草坪的倾向,单一大规模进行草坪建设并不科学,草坪相对群落而言,观赏性强、实用性弱。植物群落是创建绿色空间环境的基础,因此,应以乔木、灌木、草本来组成群落为绿化的基本单元。城市绿地中人工植物群落,应模拟自然,将不同种类的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栽植在一起,营造适合本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结构配置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空间,使光照、水分、养分、空气等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同时,随着季节变化,其姿态、叶色、花色都会呈现不同的景观效果,既有四季景观,又能加强生态效益。在经济方面,单一草坪的管理费用是一般乔、灌、藤、草组合绿地的3~5倍,而其发挥的生态效益则是同样面积复合群落的1/4。

具有高绿量的森林式的群落和开敞的赏心悦目的草坪是绿化环境的整体,草坪是由草本植物群落组成的,来源于自然界的大草原。刮“草坪风”不足取,决不等于强调种植乔木、构造植物群落就否定了草坪的功能,空旷的草坪和茂密的森林式园林群落在城市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是一幅有节奏有韵律的画面,应该因地制宜地在城市中并存。

4.环境设计实习周记 篇四

转眼之间,实习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经过几天的忙碌,终于完成了实习以来的比较大工作任务,而且是比规定的时间提前了一天。为了确保这个工作任务完成的更加完美,我对任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不下十遍的检查,确保不出现一个错误。星期三的早上,因为紧张又因为兴奋,很早的就跑去上班,将做好之后的数据放在_的桌子上,等待_的检查。在等待_到来的这段时间里,时间好像变得特别慢,每一分钟都好像在跟我作对,就是过不去的感觉。后来_终于来到了办公室,我假装镇定的跟_说,任务已经做好了,放在你桌子上了。_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说,知道了。这多少有点让我失望和担心,_完全没有说什么时候会去检查,也没有布置给我下一个工作任务。之后我又再次陷入了无所事事的工作状态。在空闲时间,结合艺术设计专业,我努力学习与岗位相关的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要多想多思考多问、多问why;对知识要学精学透,不能广而不精。最重要的是建立起自信,相信自己。给自己准确定位,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记得一定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

5.环境设计 篇五

室内设计中色彩与环境设计的配置归根结底是以室内为基础,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功能性和需求性的要求。因此,要认真分析和考虑每一空间的使用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性,根据居室的不同要求进行区别对待,以突出整体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1.2符合空间构图的需要

色彩与环境的搭配并不是盲目的,在追求个性化需求的同时,需要遵循色彩和环境的客观需求,要具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否则色彩搭配和设计将显得突兀、不和谐、杂乱无章,难以给人舒适体验。要正确处理好协调和对比的关系、统一与变化的关系、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从整体框架出发,协调好空间构图需求,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在发挥色彩的功能性的同时实现对空间的美化作用。

1.3合理选择装饰材料

6.音乐教学环境设计 篇六

为了保证音乐教学的有效进行,应创造一个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使学生一走进音乐教室就感受到强烈的音乐气氛,诱发起学习音乐的热情与愿望。

音乐教师在创新设计教学环境时,应注重音乐教学环境的布置,创设音乐情境,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多媒体等手段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习情趣。音乐教室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室内环境设计,对学生心理影响很大。室内设计对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音乐教室的设计要有浓厚的音乐气氛,教具安放有条不紊、各得其所,墙面、黑板等要布置与音乐教学有关的谱表、乐器图、乐理知识等等。另外,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需要还要注意课桌椅的摆法,可以是一排一排安放,也可以是圆圈式、半圆式或其他形式,总之课桌椅的摆放,必须服从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的需要,不求固定的样式。

网络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一、理论依据

随着多媒体的迅猛普及,它在音乐教学与音乐制作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Midi音乐系统改变了传统的音乐创作方式,拓宽了音乐制作的领域。由于电脑音乐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网络环境下则能带来音乐教学的主动性与互动性,从而大大突破旧有的音乐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网络学习环境中,通过人机交互、网络信息共享、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学习作品等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加强了学生的自觉参与和亲身体验,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我想利用电脑音乐软件和我校优越的电脑资源,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尝试,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二、实施步骤

1、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乐器音色和理解音乐形象的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认识和了解西洋的铜管与弓弦乐器。由于平时分散教学,学生不能进行横向比较,无法分辨同类乐器在音色、性能、表现力等方面的不同,而在网络环境下利用音乐软件则能比较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从网上下载各种乐器的图片及演奏片段,并配以鲜明的动物形象,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边听辨边观察,在电脑上点击乐器的图片及所代表的形象,系统及时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提示。学生一边看一边听,充分运用视觉来帮助听觉,感受不同乐器音色的差异及其效果。然后,师生一同创设“森林音乐会”的情景,最后,引导学生上网查找更多乐器方面的知识,了解各种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与独特的演奏技巧。加深学生对乐器音色与表现力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渗透音乐相关文化 在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时需要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如果单凭老师讲解则有些枯燥无味,利用多媒体网络(查找资料,播放剪辑等)教学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音乐资料,让学生了解歌曲和乐曲的创作背景,收集著名音乐家的生平介绍、音乐作品、音乐流派等内容,交流作曲家创作时的轶闻趣事,比较他们的音乐风格。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音乐文化范畴,又让学生获得了古今中外各种音乐信息,培养了他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课的主要形式是唱歌和欣赏。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不再具有什么吸引力,如果适时地改变一下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拓展许多新型的课例,如聂耳与冼星海、校园歌曲讲座、电子琴与少儿歌曲、戏曲音乐进课堂、西洋管乐器欣赏、我为动画来配乐等。请学生观看网上精彩的Flash动画,深刻挖掘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正确欣赏现代流行歌曲与通俗音乐。运用多种形式教学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空间去。

3、利用电脑音乐软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在歌曲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电脑音乐软件给学生展现出歌曲的标准乐谱进行网络教学,学生在视唱的时候既能看到乐谱,同时又能听到优美的Midi音乐。学生可以分组随音乐自由练习。老师可以任意截取其中的重点、难点部分进行指导。为了让学生掌握歌曲演唱的正常速度,可以对做好的Midi音乐进行调整,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歌曲的最佳速度。运用音乐软件进行歌曲的制作,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特殊的音效,大大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软件还可以进行音乐知识的教学,可以使音乐理论和实际的音响效果联系在一起,使音乐知识更为直观,同时增加学生的兴趣。

4、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运用音乐作曲软件《作曲大师》、《TT作曲家》等在网络环境下可以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尝试。先请学生欣赏教师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学生不仅可以听到、看到作品的整体结构,还能了解到老师创作的步骤及过程,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例如让学生用五声音阶按所给的拍子写作旋律。首先确定所表现的主题,选择合适的节奏,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音乐创作。利用专业打谱软件Encore,可以使学生进行乐谱的正确输入。比如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出现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学生主动参与到创作中来,通过音响,他们可以听到自己作品的效果,及时修改。由他们选择乐器音色,并进行速度、力度、音量的配置,编写简单的打击乐伴奏,一个个充满个性和想象力的作品便诞生了。通过网络教学系统,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与个别学生进行讨论,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评议,学生在这种平等、融洽、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和有效的方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索精神、合作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进行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教师既要考虑如何传授知识,又要指导合作小组借助网络对学习问题进行合作、研究,甚至竞争、辩论等。这样既扩大了信息容量,提高了反馈速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能形成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6、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指导音乐课外活动 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还可以辅助学生进行音乐课外活动,能制作歌曲伴奏带、背景音乐。

三、预想效果

电脑音乐进入教学领域,不但为学生学习、欣赏音乐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氛围,而且使学生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在网络环境下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得到锻炼,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应鼓励学生以各种方式搜集音乐素材和信息,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如怎样搜索资料、关键词是什么、怎样概括搜索到的有关资料等。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网络信息资源的巨大优势,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加强课程与学生现实生活、现代文化、现代社会的联系,把音乐学习的范围扩展到更为广阔的空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飞翔的翅膀,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作用,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

四、研究时间 三年

五、具体实施步骤:

1、向学校申请协调学生用电脑时间。(能否与电脑课整合一下)

2、安装所需电脑软件。

3、分小组,给各小组再分定搜集内容,小组内再把内容分给每个人。(目的:最少时间干最多的活)

7.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 篇七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探讨

1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1.1 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要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多的需要建立在居住实态的调查研究之上。

1.2 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

1.3 追求生活情趣。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休暇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位,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了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1.4 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

在静态构图上,景观设计要求讲求图案的构成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但景观设计更为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形成居民区景观轴线,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如各种绿轴、蓝轴等。

1.5 强调可参与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确空间。

1.6 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

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空间,使人轻松自如地融入“家园”群体。让每一个居民随时随地都享受新鲜空气、阳光、绿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居民理想中的乐园。

1.7 主题化的设计思想。

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中特定群体的需求。设计的主题思想既可以从市场分析出发,又可从居住区区位环境的景观特质提炼出来。

2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2.1 设计立意和主题。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居住区环境景观形态,成为表达整个居住区形象、特色以及可识别性的载体。

2.2 设计范围。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

2.3 设计过程。

景观设计模式改变了从前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使环境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的全过程,从而保证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协调统一,保证小区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资源,使设计的总体构思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2.4 设计手法。

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

3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3.1 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要害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3.2 植物配置。

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应用。

4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手法

4.1 小区步道设计。

小区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是休息散步,而且居民多喜欢在小区绿化较好的道路上散步,而不是仅限于小区的小游园。因此,小区的步道设计应以使用者的舒适度为重要指标,当曲则曲,当窄则窄,不可一味追求构图,防直放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曲多于直,宜窄不宜宽。力图做到有收有放,树影相荫,因坡而隐,遇水而现。

4.2 小区广场设计。

小区广场称之为休闲场地更为合适,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的人车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小区尽量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越是高档的小区越不应该搞。别墅区中则绝对不要设,不仅尺度不合适,而且也难于适应小区的休闲、交往等功能。

5 总结

按照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理念所创造出来的景观生态模式,能够完善城市居民住宅及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居住区环境的质量。营造好环境已经是居住区开发策划的重点,也是市场销售不可缺少的卖点。另一方面,美丽宜人的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亦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景观生态模式,将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提高到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的局面,也是未来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演化进程的必然。

参考文献

[1]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协同创意环境设计研究 篇八

面对交互式技术的不断涌现,协同工作也呈现出普遍化、全球化、多样化等趋势,如何将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技术及资源引入传统的协同工作环境是未来协同工作环境设计的重要课题。本文依托协同创意环境的设计研究,通过对协同创意环境的特点及挑战的分析,构建出新型的协同创意环境原型及概念模型,并从中提出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设计原则及应用策略,旨在指导未来协同创意环境设计解决方案的形成与实现。

关键词:

协同创意环境 设计 应用策略

中国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049-03

随着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Work,cscw)的技术及资源的不断丰富,协同工作环境的设计也再不断向前发展,而各个领域下对于协同工作环境的设计需求也在不断提升。面对交互式技术的不断涌现,协同工作也呈现出普遍化、全球化、多样化等趋势,如何将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技术及资源引入传统的协同工作环境是未来协同工作环境设计的重要课题。

本文依托协同创意工作的设计研究,基于对协同创意环境设计的关键要素及核心需求的探索和研究,旨在找出构建良好的本地及远程的协同创意工作环境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协同创意环境的特点及挑战进行分析,为协同创意工作环境的设计提供设计原则及应用策略,以更好地支持协作性的创意工作的开展和创意生成。

一 协同创意环境设计的现状及挑战

1.1 协同创意及协同创意环境的关系

协同创意并非简单的创意接力工作,它是一个有丰富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情感在其中传达的协同行为活动。学者Benyon曾在其著作中指出,创意的过程伴随着沟通、协调和解析。这些要素能够促进产生新的想法或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学者Fischer曾研究表明创意活动是并非个人的,而是个人与所在的群体及所处的环境所共同促进而产出新的想法或成果的过程。因此,协同创意并非是个人的,而是产生于个人与群体中的或是个人与他或她所处的环境中的。所以,好的协同创意工作环境能够促使两个拥有创造力的个体将其创造力充分调动从而得到两者创造力相乘的成果产出,而不是把团队中的所有个人的创造产出简单相加。在这过程中,工作环境对个体、团队的创造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协同创意的特征及其环境设计挑战

由于协同创意环境对个体及团队的认知指导作用是由物理空间、交互式的环境资源调配、社交情感等诸多设计因素所综合决定的。由此可见,对协同创意的特征及其环境设计挑战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沟通

作为协同创意工作的首要特征,沟通直接影响到了协同创意中的信息、知识、技能及情感的传达。沟通这一协同创意中的重要特征设计要素应包括:如何建立团队与个人之间的联系;个人与团队等如何在协同工作环境中交流;如何传达话语、身体语言及情绪等;如何建立群体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沟通交流行为等。

(2)信息协调

在传统的协同创意场景下,不难发现技术的引入往往是缺失的。原因在于相比纸笔等传统的面对面协同创意工具,计算机、键盘等往往被认为是会破坏创意工作流的、不自然的、体验较差的输入接口。如今面对多用户、多文件类型的协同创意需求的产生,数字信息如何接入到真实面对面的协同创意环境中,使之更为自然化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其设计应包括:如何将各种类型的媒体信息嵌入物理环境;如何选取支持数字与物理环境相融合的交互式技术(例如:是否采用增强现实及虚拟现实技术来促进协同创意活动中的信息传达)等。

(3)支持并行的多对多的协同

多用户、多模式、多项目的协同模式的出现,创意协同环境的设计需要针对同步及异步、本地及异地、多用户、多项目、多文件等多对多协作需求有所支持,其设计应包括:多用户协调机制,用户及协同创意项目的多对多管理机制等。

(4)多重空间的融合

在协同创意环境中,用户及团队是以不同规模及不定的形式参与到协同创意活动中的,而协同创意的开展依托于协同创意环境。而协同创意环境又是一个物理与数字相融合的复合环境。依据此特征的设计核心应当是如何将物理环境(照明、家具等)与数字环境(文件、数据、图像等)相融合形成一个体验良好的公共空间,并提供一定的私人空间以满足在一定条件下用户的个人隐私需求等。

(5)基于情感化设计的解决方案形成

情感化设计是以用户为研究对象的一种设计理论,它基于用户的人脑加工水平的反映而被划分为本能层、行为层及反思层的三个层面。为了提高协同创意环境的用户体验,设计需要围绕用户在协同创意空间的行为,去探讨如何选取及使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基于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面,讨论多点触控、体感、手势控制、多画面等交互式技术的使用限制及优势,形成体验最佳且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协同创意环境解决方案。

二 协同创意工作环境设计

2.1 协同创意环境融合研究

基于协同创意特征及设计挑战的研究,本文得出协同创意环境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物理环境与数字环境融合为一个社交的、交互式的协同创意环境。该环境是基于物理环境等真实空间环境设施的考量,通过引入信息协调层,沟通层及情感层而与数字环境融合所形成的复合环境。它包含物理环境、协同工作技术、网络环境等。它是依据协同创意的需求而被专门设计的,旨在支持创意协同行为及带来新的协同创意体验。

2.2 基于本地化的协同创意环境设计原型

基于传统的会议室,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尝试并得出一个典型的基于本地协同创意环境设计原型,如图二所示。

从图2可以看到,本地化协同创意环境由输入和输出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构成要素有墙面、桌面和个人端。其中墙面可以分为编号1的投影大屏幕,它可支持体感输入及多点触控。分布在中心的会议桌(编号8)既可以支持多点触控,也可以输出显示创意方案,支持快速缩放查看成果细节及总体预览。而位于会议桌左右两边的墙体是支持多点触控的交互式投影及显示屏(编号2-7)。在该环境原型中,还可以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交互式沉浸技术。这个原型的基本设计理念为将物理环境(如桌面、墙面等)变成交互式的功能媒介,使其成为协同创意需求的输入及输出接口,而尽可能避免个人计算机、键盘等单一的传统输入接口,避免它们会破坏面对面的协同创意工作流。

在本地化的协同创意环境设计原型中,墙体、屏幕和桌面相比个人端更加具有公共性,加入多点触控,是更好更贴近自然的一种面对面交流方式。而墙面的屏幕具有实时多角度的、镜像的显示方案概览或细节的功能,这比起传统的面对面的纸笔协同创意方式更富有成效且生动有趣。

2.3 并行的协同创意环境服务体系设计

围绕传统的协同创意工作的对象及工具(如:屏幕、笔记本电脑、移动设备、个人端),将其作为一种协同创意的接口及呈现方式去使得它们能够跟传统的纸笔、面对面的沟通一同来促进实时的、本地及异地并行的协同创意活动,并通过使用互联网、云服务等来满足更多样化的协同创意需求。

本地化协同创意环境设计原型中(图二)能给坐在不同位置的团队成员提供多个可用的输入输出公共空间(桌面、墙体及大屏幕等),其能在互联网、云服务技术支持下满足私密的用户个人端(Pad、PC等)与公共空间(大屏幕、互动墙体、交互式桌面等)的信息协调与沟通需求。用户可沉浸于协同创意的物理数字融合环境,展开实时的、多终端的、同步与异步、本地与异地并行的协同创意行为活动。

面对并行的多对多协同创意需求,我们采用互联网和云服务来构成并行的协同创意环境概念模型(图3)。公共空间与协同创意活动所产生的知识和信息可实时被同步和分发到远程参与者的工作环境中,在良好的协同机制管理下,用户及团队可实现无缝远程的交互式协同创意活动。

三 协同创意空间环境设计原则及策略研究

3.1 协同创意环境的设计原则

由于不同领域不同场景下,协同创意的环境设计需求、期望及预算各不相同,所以设计人员的解决方案需要保证物理硬件环境与协同软件平台始终保持一种被良好支持却不完全依赖的关系。这样解决方案能够最大兼容且降低成本地满足客户需求。

从协同创意环境原型的设计中可提取出几点设计原则,以指导解决方案的形成:1.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而不是以技术为主导;2.尽可能使解决方案简单、优雅且令人愉悦;3.最终的解决方案应当有趣的、富有成效且令人轻松的;4.将易用性、耐用性作为解决方案的选取及考虑的重要因素。

3.2 物理数字环境融合原则

围绕融合物理环境及数字环境的应用策略,有以下几条具有广泛适用性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可作为指导:

(1)识别与理解设计目的:所有协同创意环境的解决方案都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的。设计人员首先要明确谁需要在这样的协同创意环境中做一些什么,而这一系列的协同创意行为是本地的还需远程支持的,形成的解决方案是为了解决什么核心问题。

(2)审视现有的解决方案:基于现有的解决方案,研究分析其带来的好处、目前存在的阻碍或关键问题。对未来协同创意环境解决方案的深入探索需要建立在对现有的协同创意行为及模式的研究上,包括用户心智模型等。

(3)明确项目的限制:每一个具体的协同工作环境项目都有诸多条件限制,如时间表、预算、项目流程、技术支持及维护、客观环境因素条件等。设计人员要明确项目的限制条件,尤其是客观的物理环境条件限制(如:窗子的位置、光照环境、房门位置、防火通道等),因为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最终解决方案的形成及实现。

(4)选取适当的技术配置:什么软件最适合,什么交互式技术最合适,是否需要外部移动终端的接入,协同创意行为是否需要远程支持等。有选择引入交互式技术才能保证最终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3.3 未来协同创意环境设计要点及趋势

(1)发挥传统与新技术相结合的优势:本文对协同创意空间环境设计解决路径是将传统协同创意方法与交互式技术相结合嵌入到物理空间中,体现这一解决路径的良好优势。在未来,可构想当如此多的协同工作子环境大量渗入时,协同创意环境可形成协同创意生态规模效应。

(2)无缝化:本地化的协同行为是自然且普遍的人类协作行为,但个人在群体中的协作是多样化的,而要保证对多态的协同行为的并行支持,信息协调及沟通必须是无缝的,即是不论子空间或协同工作生态系统,都需要支持用户以不同角色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形式参与到协同创意中,并且可实现用户伴随着所处的协同创意环境的不同进行本地或异地、同步与异步的协同创意行为的跨越。

(3)协同的社会情感化传达:用户通过输入声音、身体语言来传递信息。因此实时地可视化用户输入及灵敏反馈对群体意识的建立非常重要。良好群体意识包括显示各个协同工作参与者的不同行为,帮助理解和回应其他参与者的行为等。故协同中的社会情感化传达对激发创意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在未来可将协同行为进行记录,如采用动作捕捉及行为追踪等方法来帮助协同行为的管理。

四 总结与展望

9.环境设计求职英文简历 篇九

name: yu sex: male

date of birth: 1987-09-26 nationality: han

height: 180 weight: 60

place of origin: jiangxi current location: guangdong

nationality: chinese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highest level of education: college putonghua: good

foreign language: english language: general

graduate institutions: higher post-secondary science jiangxi xinyu graduated date: on xx -6

studies by category: computer professional name: 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 training experience:

on-year to years on the school /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stitutions in the name / subject name of certificate obtained

september xx -xx in jiuji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in june xiushui county junior high school first school in september xx -xx in jiuji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in june of excellence xiushui county high school in september xx school year in june, jiangxi -xx provincial university college xinyu

intention with the work experience job

talent type: graduates job type: full-time

i hope the job candidates: design technology

work experience: 0 title: no title

monthly requirements: negotiable hope that the working area: guangdong

can be reported for duty date: guangdong

personal experience

three times in school when the use of vacation time to train factory workers!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to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and active efforts to the completion of their work!

ability to put themselves forward with a detailed personal

10.现代环境设计的论文 篇十

摘 要:本文先对环境设计进行阐述,之后再从不同的角度看环境的设计。接着讲述了环境设计的规则和环境设计所涉及的要素及其的创新。最后讲述了环境设计的创新。

关键字:环境;设计;设计要素

引言

园林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世界各国不同的环境因素及民族习性而孕育出不同的庭园风貌。因其天然的地理环境,中国人乐观平和的人生观及其对自然的哲学观,而形成风格独特的中国园林。一般人将中国园林分为皇家、私家和寺观园林,而至今流传最广的便是私家园林。回观今人所建之园林,由于受现实环境、材料来源、匠师的训练及社会背景等种种限制,使我们要建造一座具有传统风味的中国园林,已非易事。

一、阐述现代的环境设计

①何为环境设计

现代园林逐渐凝结成了融功能、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为一体的现代化设计风格。一方面,设计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例如为人们漫步、休憩、晒太阳、遮荫、聊天、观望等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地和场所,解决好流线与交通的关系,考虑到人们交往与使用中的心理与行为的要求。另一方面,不再拘泥于明显的传统园林形式与风格,也不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而更加提倡设计平面布置与空间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与流畅,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特别是在形式创造方面,在当代各种主义与思潮纷争的背景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性与多元化特征。现代主义、折衷主义、分解与拼贴、不相关秩序体系的重叠、历史或文脉主义、极简主义、波普艺术、隐喻与象征、甚至幽默都成了园林设计可以接受的思想。但是,在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师阵营中,绝大多数设计师仍然视传统为设计的根基,在造型上仍采用理性方式去锤炼形式与探索空间,仍然以和谐完美作为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当然,这种和谐完美不局限形式本身,而是形式与现代园林服务于社会和人的诸多功能与需求的统一。

由于西方现代园林吸收了东方文化——中国传统园林的紧凑、自然与人工相辅相成,其简洁的形态正合现代主义的胃口。这些影响形成了现代设计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构图中强烈、简洁的几何线条;自由运用多种形式。植物只是园中的一种造园素材,而不像在传统庭院中被作为主要内容。植物以自然形态为美,人工修剪或造型日渐稀少;用流动的线形或形体产生活泼与明快的空间,而不是仅用轴线或视线组织空间,重视经济可行性与空间的多用途性,追求非对称构图和动态平衡,注重具有亲切感和适于使用的室外空间创造;住宅庭院设计中,重视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室内生活在室外庭院空间中的延伸,还有非传统材料的使用和传统材料新的用法。

对于我们设计者来说,说到“景观”,就不能不想起“园林”这二宇,那么“景观”和“园林”又是什么关系呢,总的来讲,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没有离开园林的核心。从规划设计专业的角度来看,景观的基本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物体,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物体,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物体,称为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物体,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体就是硬质的,但它是自然的。

②从不同的角度看环境设计

从设计角度看“环境”二字,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所。广义来说,空间与场所可以涵盖我们所生存的整个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生活方式日益丰富,毫不夸张地说,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已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人类生活的环境景观,实际上是人类的欲望在大地上的投影。人类在不断地为实现某种欲望而改造和创造景观,直至其实现了这种欲望后,新的、更高的欲望又引诱他去追求、发明新的技术,采用新的生活和居住方式,从而在大地上写下新的景观。这可以被认为是人类个体和社会进步的轨迹。从田园到花园,到公园,直到高科技企业园,都充分反映了人类在科技进步的帮助下,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的历程。

从设计方法上看,建筑外环境设计具有其“公共性”的一面。除建筑师外,城市规划师、园林设计师和雕塑师都纷纷涉足这一领域。他们各自有其独特的侧重点和处理方法。比如园林设计师精通绿化,对植物种类和季节、土壤的适应性研究非常熟悉,还能够设想各种时令的景致变化;建筑师对营造的技术感兴趣,他们研究的是砌筑、搭建和形式,对于与建筑设计一体化的室外空地尤为热衷。现代艺术的手法更富于想象力和整体意义,这首先需要参与者整体的观念更新,跳出栽绿篱、埋栅栏泛泛的处理方法,放弃狭隘的行业偏见。这是发挥想象力,创造场所特征与整体环境相映生辉的基本前提。

二、随时代发展的环境设计观念

①环境设计所遵循的地方性原则

地方性原则的提出是肯定环境文化多元化的结果。它从不同气候、地理特征等因素解释环境差异的合理性。这些先天性差异原本是各个民族和地域的人们,在历经漫长的适应性发展后,所形成的自然选择,它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文化面貌、生活方式和建造样式奠定了基础。我们应清楚,所谓地方性原则并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难以与大多数现实的设计相对照的空间概念。实际上,它首先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性设计法则,因为设计项目从来都是具体的、带有特殊条件的。不论在北京还是上海,在中国还是法国,设计的着眼点首先是要对具体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其次,从建设坏境的角度来看,评价一个具体设计的成败与否,一定要使之与所在环境的总体风貌相联系,因为一个城市或地区注定是要以环境个性的存在作为资源和文化价值的依据条件。

后现代以来的城市环境景观,在首先满足功能性、技术性指标的前提下,强调了设计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表达。

(1)注重追求城市空间的趣味性。

(2)与地方景观特征和环境特征相呼应,使当地特有的风土文化价值得以保持和张扬。这样产生的新环境才能自然地溶入地方生活中去。

(3)强调景观道的设置,为行人提供舒适和便利。景观道包括专用的和与城市干道同向的步行便道。后者则在保障一定宽度的同时,要求有绿色屏障与车行道相隔。另外,建筑底层的细部设计亦是为景观道创造情趣的重要手段,需要予以重视。

(4)强调设施多样化和完整程度,注重使技术的细节在应用中得到鲜明而有趣的表现。

(5)重视环境艺术作品的.创作实施,使艺术与现实生活的界线变得模糊,从而表达出生活艺术化的理想。

②环境设计所涉及到的要素(空间、场所、领域)

空间即Space,它是由三维空间数据限定出来的。场所即Place,也是由三维空间数据限定的,但是限定得不如空间那么严密精确,它有时没有顶面,有时没有底面。领域即Domain,它的空间界定则更为松散,这个概念最初出现在动物界。如一只老虎,一般活动出没的范围约为几平方公里,这一范围内一般不会出现第二只老虎,这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就是这只老虎的活动领域。空间、场所和领域三者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空间是通过生理感受限定的,场所则是通过心理感受限定的,而领域则是基于精神方面的量度。因而设计时就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考虑,如建筑设计的边界界面多以空间为基准,景观规划设计的边界限定则要以场所和领域为基准。

③设计要素的创新

在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中,最引人注目并且容易理解的就是以现代面貌出现的设计要素。现代设计师可以较自由地应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与构筑物等形体要素创造园林与环境。20世纪50—60年代法国的西蒙(JacquesSimond)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设想,用点状地形加强围合感,线状地形创造连绵的空间,对法国现代园林设计师有一定的影响。瑞士的克莱默(ErnstCramer)为1959年庭园博览会设计的诗园中,运用三棱锥和圆锥台组合体,这些地形就像抽象雕塑一样,与自然环境产生了鲜明的视觉对比效果。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现代园林及环境设计的要素在表现手法上更加宽广与自由。由埃里克森建筑事务所(ArthurEricksonArchitects)设计的罗宾逊广场(RobsonSquarePark),水池、瀑布水景与省政府办公大楼融为一体。巨大的水池位于楼顶,犹如“天池”,水从屋顶倾泻而下,形成了巨大的瀑布。除了体量外,水景设计在手法上也异常丰富,形成了将形与色、动与静、秩序与自由、限定与引导等水的特性与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整体水环境设计,既改善城市小气候,丰富了城市环境,又可供观赏、鼓励人们参与。

④形式与功能的结合

与传统园林的服务对象和装饰与观赏性不同,现代园林面向大众的使用功能已成为设计师们所关心的基本问题之一。形式建立在功能之上,并且力求简明与合乎目的。例如,纽约观景台公园和横滨美术馆前广场公园虽然都不大,条件也不复杂,但公园设计视线安排合理,使用方便,空间划分明确,细部考虑周到,反映了现代主义手法在当代园林中的广泛应用。大自然是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许多作品的重要灵感之源。在深刻理解大自然及其秩序、过程与形式的基础上,他以一种艺术抽象的手段再现了自然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移植或模仿。哈普林对自然现象做过细致的观察,他曾对围绕自然石块周围的溪水的运动,自然石块的块面形态及质感,做了大量的写生与记录。在这些研究中,他体验到了自然过程的抽象之道。例如他设计的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Portland,Oregon)伊拉凯勒水景广场(LraKellerFountainPlaza),从高处的涓涓细流到湍急的水流,从层层跌落的跌水直到轰鸣倾泻的瀑布,整个过程被浓缩于咫尺之间。

⑤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

对文脉的深层阅读要求深入到一个场所的精神领域之中,并关注到传统的阻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一设计实际上都是在创造一种场所,只有更倾心地体验设计场地中隐含的特质,充分揭示场地的历史人文或自然物理特点时,才能领会真正意义上的场所精神,使设计本身成为一部关于场地的自然历史或演化过程的美学教科书。法国园林师谢墨托夫(AlexandreChemetoff)在拉维莱特公园(ParcdelaVillette)中设计的下沉式竹园(TheBambooGarden),有意识地保留了城市的地下管线设施,给水干管、排水管、电力管纵横于场地之中,让人们了解到这一小小的绿色空间实际上是城市庞大聚集体的一个“碎片”。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谈一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苏州园林。绘画讲“意在笔先”,造园也是这样,必须先有一个主题思想。不但全园需要有一个主题,就是园中的每一个局部景观的组织也需要有不同情趣的主题。例如,苏州网师园,以“渔隐”为主题,其主体景观便选择表现“网师”(“渔翁”)生活的湖泊景象,湖泊型的水体衬托的山林景象构成了以“渔翁”为主题的园林意境,在这一主题下延伸发展而设置的其他景观空间,使全园的景观结构丰富变幻,而最终又不脱离“渔翁”的主题,做到了思想情趣与景观的统一,也就是所谓“情景交融”。

三、园林意境的创造和环境设计的创新

山水、植物和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几大要素;然而,具体景观的建造还不等于是园林艺术作品的完成。景观只有被赋予一定的思想意境并与景观要素相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园林艺术的价值。也就是说,所谓园林意境,是高于直观的园林景观的审美范畴,是通过所见的具体景象来暗示更深更广的美好境界。景有尽而意无穷便是如此。

①功能与景观的统一

单纯的景象构成,还只是限于形式,是一个美丽的躯壳,还不能说是完美的、独立的艺术存在,只有当园林的思想情趣与景观要素相统一,建筑功能与景观要素相统一,才能称为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一座园林,不论其景观组织得多么巧妙,如果没有能满足人们休息消遣的环境,当人们疲乏时找不到座椅,烈日雪雨时无所遮蔽,饥渴时没有饮食供应等,其景观再优美也会使人无心欣赏,也就更谈不上领略其景观中的意境了。对于园林景观的创作来说,出于思想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是必要的;出于实用的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同样是必要的。对于园林景观的欣赏不同于看画,人的因素是作为参与者、体验者而融入园林景观中的,要在游乐中甚至生活中去观赏。园林景观所提供的美感也不仅限于视觉,而且具有听觉、嗅觉、触觉及至全身心的舒适感。园林意境的产生,只有在满足这一前提下才能实现。

②再现自然的景观

意境的创造是通过具体景观形象来表现的。景观如何能产生意境呢,反映自然风景的园林景观,首先应符合自然规律,反映自然的原型。艺术讲求“形似”与“神似”,以形似为基础,以神似为最高境界。一座园林艺术作品的产生,是基于设计家对生活的感受,经过主观再创造的结果。园林艺术的创作不但包含作者的审美观、自然观、园林观的逻辑思维,同时还反映出设计家对美的生活情趣所激发出的形象思维。因此,设计家对生活的观察越深刻、知识越渊博、逻辑思维越正确、艺术修养越高、形象思维越活跃、创作经验越丰富,其作品就愈具有概括性,作品的意境就愈加深远。

③生态理论应用于环境设计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中写道:“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不仅仅是绿化的问题,从创造生态环境考虑,需要对以下的因素进行规划:

(1)分析居住区朝向和风向,开辟组织居住区风道与生态走廊。

(2)考虑建筑单体、群体、园林绿化对于阳光与阴影的影响,规划阳光区和阴影区。

(3)最大限度地利用居住区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甚至可将住宅底层架空、使之用作景现场地。

(4)发挥居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要创造青山绿水中的风水宝地。

园林生态在景观设计上的几点体现:

(1)从绿化苗木来讲,做到“适地适树”,运用乡土树种及经过驯化的引种树种,并注意运用本地植被中的顶极群落。这一过程,需满足绿化生长所需的水、肥、光、气、热等条件,其主要目标是营造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

(2)尽可能提高环境的“绿视率”。绿色是环境永恒的主旋律。提高“绿视率”,如停车场、路面,广场、架空层都要尽可能多的被绿色覆盖。

(3)运用节省能耗的材料。在可替代的材料中,尽量选用能耗低的材料,特别注重环保新材料的应用。既满足生态原则,又满足环保原则。如构筑物选用多孔水泥砖,弃用粘土实心砖。

(4)运用可循环或能降解的材料,如环保透水砖、PVC植草板等。

(5)垃圾分类收集,将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分类,将有机垃圾与无机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运用环保型垃圾筒

(6)深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与心理特征,让环境的改善与居民的素质提高相互促进。既有园林生态之考虑,又摘取环保中的某些方面。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72.

[2]何林.应用美学.辽海出版社,.

[3]许懋彦.淡路梦舞台——安藤忠雄圆梦的舞台.世界建筑,(2):70~75

[4]邓林.建筑艺术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5]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江苏科学出版社,2000

[6]王浩.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中国林业出版社,

上一篇:水电厂设备缺陷管理办法下一篇:骨干教师个人研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