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检查总结

2024-11-20

导学案检查总结(共5篇)

1.导学案检查总结 篇一

导学案使用阶段性小结

赛乌素绿苑小学五年级英语张娜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课改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同时在培养每一位学生的集体团结合作的创作精神,真正达到知识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导学案的设计理念是要让学生看着导学案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在具体的活动中自己要怎么一步步完成知识任务和活动任务,达在到完成知识任务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小学英语导学案的学习内容要一清二楚,让学生一目了然。学习的目标要求更了详细明确,让学生知道目标是让自己说出还是会写,这样在具体实施时才能真正行动起来,导学案的学习环节,更是步步要明确可行。每一环节要过渡自然,知识衔接紧密,活动井然有序。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来尝试:

首先,回顾旧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却要安排的与这节课知识内容有紧密联系的知识才行,这样就起到复习旧知,为新知打下坚实的奠基作用。所以,要先用歌曲、chant、还是四会词句的书写与对话。

接着,导入新知与新知的展示。老师设计一个能进入本节课内容的场景,导出要新学的内容,从而展示图片或是视频或是对话,也是由老师精心设计而成。

紧接其后就是新知识的一步步学习、落实与巩固的过程。通过导学案的使用:老师会把导入新知的预习过程和新知展示的过程放在一个环节设计里面。这也许是因为导入与新知的展示过程紧密却时间短促的原因。

其中在预习过程中,老师会设计出:学生而要自已独立认读或朗读要学的内容,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单词或句子,在小组中说出或写出来,让小组成员,甚至让班级内的其它同学帮助完成认读。这点设计充分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每一位学生都会相对地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减少学习走神的机率。

在新知的展示中,单词、对话、读写内容要充分利用图片或视频录相,让学生眼观、脑想、手动,最后嘴巴说或读练,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真正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这样也没有闲暇时间走神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安排好:学生要做些什么任务或活动,具体要怎么说或做,要详细地在导学案中表现出来。

在整个导学案的书写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年级越低,对学生的评价设计就较形象化,比如把小组在黑板上表现出现奖励红星、苹果、花朵等形式较多。而年级越高,奖励的方式就比较口语化或书面化。如课堂上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语音、语调、语速的评价,老师对学生及时的口头评价,这让学生心情及时得到鼓励或提醒,也是很有促进性的评价。

另外一点,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也有很多老师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主要是对知识的总结,这中间又表现两种形式。一种是学生要课上口头上总结,一种是通过笔书写下来。无论是哪一种,老师都会对其进行复述。其次是对本节课学习表现的口语评定小结。通过长时间对导学案的学习,使用,摸索,我发现导学案的使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教师还减轻了备课压力,我希望在今后导学案的学习使用中能放开思维,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2.导学案使用课题的阶段总结 篇二

(2015.3—2015.10)

———如何使用阅读课学案促进有效教学

今年是我校使用导阅读课学案的第六年,作为体现我校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一个窗口,阅读课学案是实现教师共享共赢的举措,是控制作业量的有效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招,阅读课学案还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工具。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每月例会情况

本教研组确定每周四为课题活动日,本组每位教师都能够做到积极参与每次活动。在活动中,大家一起讨论阅读课学案编写的心得体会和阅读课学案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学习交流先进的经验和好的教学方法。做到每次例会都能够切实地解决问题,并做到有主题,有记录,有反馈。

二.加强对阅读课学案质量和使用情况的监控

各备课组成员有明确的编写和校对的任务,在每单元开始教之前编写好本单元的阅读课学案并发给学生。备课组长对对印刷的阅读课学案留底。教导处每月组织学生对阅读课学案的质量和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并及时通报有关情况,记入每位教师的平时个人考核表中。每学期组织校外专家、教研组长、学生等对阅读课学案进行阶段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各备课组对课堂教学中阅读课学案与教材、阅读课学案与多媒体的关系,阅读课学案如何促进青年教师成长,阅读课学案如何合理使用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学期结束每位成员进行阶段总结并在例会上进行交流,选出有见地有新意的在学校的教师论坛进行交流。

三.开展阅读课学案导学的体会

评价阅读课学案的最终标准是它的实践效果。一个优秀的阅读课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2)紧扣课标,开阔眼界;(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阅读课学案对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也是阅读课学案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会学习的素质都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但是从结果来看,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参与阅读课学案的设计,以便使阅读课学案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还应该更多地与阅读课学案内容发生联系。

“阅读课学案导学”对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解决由于教材和讲授本身的问题造成的学生理解困难是极有帮助的,另一方面阅读课学案的使用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减心理压力也有一定的作用。在阅读课学案设计和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不同年级的特点。年级之间的差异也需要引起重视。我们认为年级差异主要是由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目标的差异造成的,也与学生使用阅读课学案时间长短有关。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阅读课学案和教学过程的时候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特征,应该对学生进行如何使用阅读课学案的指导,以便使阅读课学案发挥更大的作用。四.“阅读课学案”使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如何引导学生使用阅读课学案?

(1)拿到“阅读课学案”后根据其导学题目(问题)认真进行预习。所有同学要解决“阅读课学案”中基础题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在完成“阅读课学案”时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2)课堂学习时要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阅读课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3)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各科“阅读课学案”进行归纳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对于做错的题目要整理在错题本上,在学期结束时作为复习资料使用,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2、教师如何明确使用阅读课学案的要求?

(1)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阅读课学案”,在上课前必须了解“阅读课学案”的使用情况,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准备,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额外的课外作业。

(2)用“阅读课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新知识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3)用“阅读课学案”教学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另一面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

(4)用“阅读课学案”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炼、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3、阅读课学案导学中如何有效落实“预习” ?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达到“自律”,真正学会学习。让学生通过预习能够首先确定学习目标,然后按目标要求展开探究自学,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基本知识和完成基本训练。预习完,学生要登记好还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其次,教师一定要严格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杜绝不预习和对预习敷衍了事的现象;如果保证不了预习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把预习放着课堂上进行一段时间预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对新知识没有预习或没有预习好,坚决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

再次,要求学生在对新知识全面预习的基础上,选择1—2个问题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精心准备,以备在在展示课上作个性化展示;同时要求学生必须根据新知识的情况确定至少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并作必要的准备。

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用红笔划出书中新单词、重点、难点内容;带着阅读课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

4、怎样结合阅读课学案开展教师集体备课?

在阅读课学案使用的探索中,更需要加强集体备课,具体要做好以下三个阶段的工作:

(1)准备阶段:提前一周,确定中心发言人,对下一周的阅读课学案进行集中备课,特别是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加强对阅读课学案具体使用的研究。其他教师也要对下一周的阅读课学案进行分析和研究,人人作好发言的准备。

(2)讨论阶段(核心环节):在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内,首先由中心发言人主讲阅读课学案。主意围绕以下三点进行:①阅读课学案的设计意图。②阅读课学案的使用方法。③操作过程中由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④如何根据本校或本班实际,对阅读课学案进行增删。(3)完善阶段:通过第二阶段的讨论活动,老师们再结合本班的特点和情况,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对阅读课学案进行修改,补充、纠正、完善。形成适合本班的具有自己特点的较为成熟的规范的阅读课学案。并把阅读课学案的使用情况记录在备课本上。

阅读课学案的使用效果是很明显的,但是也要求我们每位教师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让阅读课学案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五.获得的成就

1.对学生进行了自学方法的问卷调查。2.课题组的老师通过研究,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教育理论水平。

3.课题组的老师每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撰写与课题有关的文章。4.课题组的老师,依托本课题,进行了三节的校内公开课。

六.下学期的工作

1.继续完善课题的工作内容。

2.及时反馈导阅读课学案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的内容。3.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3.导学案使用课题的阶段总结(共) 篇三

仲曙光

学案是实现教师共享共赢的举措,是控制作业量的有效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招,学案还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工具.今年是我校使用导学案的第3年,作为体现我校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一个窗口,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集体备课情况

本教研组确定每周的周二为集体备课时间,即课题活动日,本组每位教师都能够做到积极参与每次活动。在活动中,大家一起讨论学案编写的心得体会和学案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学习交流先进的经验和好的教学方法。做到每次备课都能够切实地解决问题,并做到有主题,有记录,有反馈。

二.加强对学案质量和使用情况的监控

各备课组成员有明确的编写和校对的任务,在每章开始教之前编写好本章的学案并发给学生。备课组长对对印刷的学案留底。各备课组对课堂教学中学案与教材、学案与多媒体的关系,学案如何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学案如何合理使用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学期结束每位成员进行阶段总结并在例会上进行交流,选出有见地有新意的在学校的教师论坛进行交流。三.开展学案导学的体会

评价学案的最终标准是它的实践效果。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2)紧扣课标,开阔眼界;(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学案对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也是学案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会学习的素质都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但是从结果来看,应该更 1 多地让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以便使学案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还应该更多地与学案内容发生联系。“学案导学”对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解决由于教材和讲授本身的问题造成的学生理解困难是极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学案的使用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减心理压力也有一定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学案和教学过程的时候充分考虑不同程度学生的特征,应该对学生进行如何使用学案的指导,以便使学案发挥更大的作用。四.“学案”使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学案?

(1)拿到“学案”后根据其导学题目(问题)认真进行预习。所有同学要解决“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然后可以做当堂检测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在完成“学案”时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

(2)课堂学习时要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3)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学案”进行归纳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对于做错的题目要整理在错题本上,在学期结束时作为复习资料使用,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4)用“学案”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炼、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2、学案导学中如何有效落实“预习” ?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达到“自律”,真正学会学习。让学生通过预习能够首先确定学习目标,然后按目标要求展开探究自学,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基本知识和完成基本训练。预习完,学生要登记好还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其次,教师一定要严格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杜绝不预习和对预习敷衍了事的现象;如果保证不了预习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把预习放着课 2 堂上进行一段时间预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对新知识没有预习或没有预习好,坚决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

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用红笔划出书中新单词、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五.获得的成就

1.使学生学会了如何预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课题组的老师通过研究,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教育理论水平。

六.下学期的工作

1.继续完善课题的工作内容。

2.及时反馈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的内容。3.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4.研究好导学案的编写工作,把导学案中自学的比例放大。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学生多数来源于农村,生源素质较差,而教师非常敬业,付出的劳动要比他人多很多,但是教学质量并不理想。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课题。结合区教育局统一要求,我们这学期进一步推行导学案与训练案相结合的课堂模式。

二、探究问题的过程

1.实施方案的确定

我们几个教学领导反复深入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同时确定研究人员,选择工作有积极性、善于钻研的几位年轻教师作为科研骨干,与他们一起探讨制定“导学案与训练案在高效课堂中的运用”实施方案,可以说方案的每个环节都逐字推敲,逐步分析。使其而且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教师观念的转变

为了进一步转变观念,使用好导学案,学校组织老师们去中丁中学参观学习,学习他们的学案编写,学习他们管理,学习他们有效组织课堂的经验。每位教师参加培训后都赞叹说:真是不虚此行,受益匪浅。

3.学案的编写 如何使“导学案”和“训练案“达到教学的有效和高效,取决于学案的质量。“导教案”与“训练案”,一个着眼于“教”,一个着眼于“学”;两者虽然紧密相连,但在目标要求,课堂角色、思维角度、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其次,我们学校经常到电脑上下载不同学科的学案给教师参考,也购买一些关于学案的书籍。现在我校的教师使用的学案,既包括以下5个部分:①学习目标②重难点③预习检测④合作探究⑥拓展延伸⑦达标检测。这只是一个大体框架,不同学科,不同人对其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这点我们也想探究出一套适合我校某个学科特点的,比较科学的方案。

4.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

按照我们方案的预设,大体分五个环节。

(1)学案自学,以案导学

这里要体现目标导读,主干知识导引。我们通常情况下提前一天下发学案,这也就是把作业由课后复习,拿到了课前预习,课后作业要少留,否则解决不了作业量过大的问题。

(2)互助合作、研究交流

“探索”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个人探究,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想上有所启迪,在交流合作中有所提高。合作探究需要分组,分组有两种方法:一是为了方便,按班级现有座次分。学生比较习惯,没有思想波动、没有被歧视的想法存在;二是按好、中、差分,要打乱座次,利于“三生”培养,利于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所以我们尽量采用后者。

(3)精讲点拨、释疑解惑

“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以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和关键。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求顿悟,这一点许多教师把握不好这个度,唯恐学生不会,忘记了自己角色和地位,总要当主角,这还需要训练。

(4)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训练题设置要有层次性,体现因材施教和三生培养,既为成绩好的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也为成绩差的学生装上起跑的助推器。这一点我们教师做得很好,但做起来还存在问题。

(5)反馈小结、归纳梳理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探究,学生对所学内容已有很深的再认识,归纳梳理,使其理解并升华,形成知识体系,使知识更教条理化、系统化。

三、实验结果

1.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校新模式已推广到全年级,全学科。最初遇到的导学案编写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多数老师找到了导学案的编写思路,找到了导学案与新课程改革的最佳结合点,能够把导学案作为教学载体,在继承发扬优良的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更多地注入了新课程理念。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一教学模式,我校相应开展了学案导学课展示、常态课、课改课、专题课等教学模式研讨活动等。通过活动,为科研骨干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了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通过课堂观察,我们看到了教师能够注重知识的点拨,学习方法的引领,能够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语文教研组在组长位兰双老师的影响下,学案设计思路清晰,课堂活动设计科学合理。他们在不断实践反思中形成了“导入新课——检查预习——走进文本——总结收获——课堂小结——巩固成果”五步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学科教学特色。

数学组的姚爱辉老师在讲授《一次函数》的课堂上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让学生结合身边切实可感的数学现象设题,引领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发现、体验、发展,既体现了教者有效地整合各方面课程资源的能力,又很好的体现数学学科的探究性与应用性。让我们看到了导学案的优势。

2.学生成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最终受益者。

由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逐步提升。多数学生能够依据学案自主学习,通过网络、教辅书等多种渠道查阅资料,完成老师设计的预习部分。课堂上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学生学会了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展示、最后归纳总结等环节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等,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案的使用,为师生架起了共同成长的桥梁。

3.在浓厚的科研氛围影响下,校园里绽放出朵朵科研之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在全校老师的努力下,我们的课题取得了初步成果。在科研骨干的引领下,我校教师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积极参与校本研修的同时,能够自主研修,能够边实践边研究,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科研成果比较显著。解放老师的《古诗两首》得到领导及同行的赞扬。高兰霞老师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深受学生喜爱,四、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对教案与学案的关系没有清楚的认识,导致学案的编写四不像,学案的利用不是很顺畅。

2.学生小组分工不明确,在小组讨论、小组探究、小组展示等环节把握不到位,不够准确,不够科学。

3.少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能保质保量的进行预习。

4.少数教师,特别是非中考科目的学案设计没有体现教学个性,没有体现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5.教师对学案导学课的设计与应用缺少创新性。

七、今后的努力方向

1.研究适合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初步形成学科模式。

2.研究小组分工较科学的方法,并使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在不同环节都有事可做,而不是放任自流。

3.加强外出培训学习,使广大教师从思想和行动上都有较大的转变。4.敢于创新,努力构建学案导学教学特色。

4.导学案总结蒋玉岱12.1 篇四

万德镇中心小学 蒋玉岱 2012年1月

为了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近一年的时间,我校师生继续实施导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这段时间的使用,现在对导学案的实施过程进行一下反思。

首先,导学案激活了我校语文课堂,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了学生的课前预习。导学案的预习环节的设计,为活跃的课堂提供了可能,事先发放导学案,让学生对该课的重点有一定的了解,就重点难点设计的有关问题,要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这样学生就得主动去预习功课,预先思考有关问题。于是,预习这个语文课堂最重要的环节就得到了保证和强化。有了预习,课堂上师生对话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导学案的运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他们也都乐于在课堂上交流展示其所思所得,学生的大胆表达打破了以往课堂上的沉闷局面,变老师的一言堂为百家大讲堂,这种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与方式,在导学案的运用中才得到落实。

再次,导学案的运用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得到了强化。要完成一份导学案,学生得从课文入手,感知课文内容,自觉扫清文字障碍,读顺课文;相关问题的设计,还要学生去整合信息,不知不觉中学生进行了多侧面多角度的阅读,强化了其读的能力,小组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平等对话,不但拓宽了听与说的渠道,也让其听说能力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有时还需要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和对问题的理解写下来,是作业也是笔记,学生的书写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当然,导学案的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如下:

一、有时对学生课前预习指导不到位,课前预习效果得不到切实的保证;

二、使用导学案的时候,容易导致学生在导学案和课本之间频繁的转换,精力难以集中,个别学生至利用课本飞快的填写答案,而不是利用导学案来自学课本;

三、导学案的实施对优秀生的学习来说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却是雪上加霜,有时候老师的讲解都难以理解,现在让他们自学,更是摸不着头脑了。

四、小组交流学习难以起到真正实效。在教学中,多数教师采取小组教学,一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同学在小组中往往得不到必要、及时的引导和鼓励,造成时间越久,他们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越得不到锻炼。

5.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 篇五

我是来自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的欧阳国亮老师。和大家一样,我是一名一线的高中历史老师。2003年9月我来到广州教书后,连续十年从事高三毕业班的历史教学。高中推行新课改以来,为了改变传统的高三历史“满堂灌”复习教学模式,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导学案运用于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到了较好的复习效果。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这一课题。

导学案是新课改的产物,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栽体变革的革命性标志。“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路标”等,这些都是一线中小学教师诠释导学案作用时的比喻词语,我更愿意通过字面将它解读为:指导学生课堂使用的学习方案。传统课堂四大载体(教案、笔记、作业和试卷),使“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很难得到贯彻。导学案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试卷功能于一体,不仅全面承载了学生学习、练习与检测的全部内容,更重要的是导学案这一新型载体的出现,使得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发展成为可能。

导学案是什么?什么是高三历史复习导学案?怎样编制与使用高三历史复习导学案?编制与使用高三历史复习导学案有什么效果?这是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教学一直在不断探究的问题,《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这一课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科学有益的探索。

接下来我们将从“导学案的概念、特点与编制流程”、“怎样编制与使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怎样编制与使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编制与使用高三历史导学案的成效”等四个方面和大家一起研讨本课题。

1.导学案的概念、特点与编制流程是什么? 2.怎样编制与使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3.怎样编制与使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 4.编制与使用高三历史导学案有什么成效?

导学案的概念、特点与编制流程 导学案的概念

“导”,是教师指导、引导;“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概言之,“导学案”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

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问题为中心,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高三历史复习导学案就是以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行新课标教材和历史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遵循“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练为主线”的复习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问题为中心,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导学案与教案是不同的。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导学案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活动来设计的,其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学生的“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它以学生为中心。教案是教师自己为上课准备的教学方案,是教师教学的“剧本”。教案的重点是突出“教”,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设计的,它以教师为中心。

概括起来说,导学案既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案”,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还是学生学习检测的“练案”,它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导航仪”。因此,导学案是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相吻合的。导学案的特点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如下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 古人说:“学者先要会疑”,编制导学案要以问题为导向,做到知识问题化;设计问题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做到问题层次化。新课改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能力,运用问题探究组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好的问题,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深度,给学生增长智慧,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因此,以问题探究作为编制导学案的主线,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有其重要意义。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一个最重要特点。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 导学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要将本单元、本专题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导学案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一般需要做到基础、全面、系统。“基础”是立足教材,突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全面”是全面覆盖本节课、本单元所涉及的知识点;“系统”是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形成网络。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导学案的一个重要内容。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阅读能力是各种能力形成的基础。从广东新高考来看,通过阅读新情境、新材料并善于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是广东新高考试题的主要特点,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决胜历史高考的需要。导学案印好后,教师一般要提前1——2 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初

次阅读教材,教师为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提供一系列可读性强、贴近现实生活的新材料,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能力。通过阅读,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中主动的获得更多的历史信息,形成自己的历史知识。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所以在导学案中设计了反馈练习这一环节。反馈练习是让学生独立地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不仅能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能力。编制导学案的流程

编制导学案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精心备课的过程;是教师深入研究教材、考试大纲、高考试题、各种复习资料及班级学生实际的过程。因此,导学案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备课组内各个教师上课的共同纲领,它需要备课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一个好的导学案的形成,应该通过六个步骤来打造完成。

(1).个备 导学案编制的前提是有效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第一步是个人研究。高三年级的历史教师之间学期初要分好工,明确本学期要编制哪些单元和哪些课时的导学案,确定主备人。每一位主备人必须设计好个人主备的导学案初稿,以保证集体备课的意义。一般要提前一个星期准备下周导学案。先由主备人写出导学案的初稿(最好有说课稿)。在形成的带有个人教学思想的个案基础上,集体备课有了生命的根基。

(2).集备

导学案编制的第二步是集体研讨。在集备时,先由主备人主讲,说明自己设计的思路:即课标、考纲要求、内容、学情分析、学法、习题设置等,并按照导学案顺序,对导学案内容进行说明,让每个教师都理解导学案内容的目的与联系、使用中的处理方式、应注意的问题、可能的生成性问题等,在备课组内进行针对性的讨论。整个备课组进行讨论、集体认同通过后,主备人最后综合集体意见,修订导学案。

(3).主备人修订 主备人将集体备课时组内老师提出的合理的修改意见落实到导学案上,再制定出具有群体智慧的、达成共识的、科学实用的导学案共案,形成正式印刷的导学案,同时编制出参考答案。

(4).备长审定 主备人将修改后的正式导学案,交备长审批,备长要从导学案的内容到形式认真把关。当然,在集体共用的导学案形成之后,组内的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情、自己的教学风格等,对导学案共案再一次备课调整,形成集大家之所长又有自己个性的、能发挥自己与所教学生特长的导学案。(5).课后反馈 课堂实施导学案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和教学智慧及时地记录下来,同一备课组的教师认真把自己上课的得与失总结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作为下一轮集体备课的参考资料,促进导学案的编写不断完善。

(6).整理成册 对于学生而言,导学案整理成册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教师会将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能力点呈现在导学案中,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今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于教师而言,导学案将会是一份很宝贵的教学资源,每个年级每个备课组坚持编制导学案,经过1——3年一个教学轮回后,全科组老师可以互相借鉴,教学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怎样编制与使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一)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编制的原则与基本格式

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编制的原则

精心编制导学案是实施高效复习课堂的重要依托和平台,我们认为,在编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时应坚持“三化”原则。

(1)单元化。具体而言,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仍是单元复习,其要求是紧扣考纲和课标,根据教材单元顺序,循序渐进地复习。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复习不是高

一、高二讲新课时对每课知识的简单重复,应着重在揭示单元历史的阶段特征、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体系、探讨单元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上多下功夫,使单元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这是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极为重要的一环,相对于第二轮的专题复习而言,它是基础。基础打不好,就无综合可言。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单元安排具有相对独立性,要把每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及时梳理知识,进行单元整合。因此,我们在编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时,以考纲和课标为依据,坚持按每个单元编制一个导学案,导学案的内容要求覆盖单元的所有考点,确保学生形成完整的单元考点知识体系。

(2)问题化。问题是复习活动的开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深入学习的起点。我们在编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时,坚持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仅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在编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时,我们在“预设问题”这一环节上,坚持做到“三要”:一要有目标。问题必须根据考纲和课标,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设计;二要有梯度。设计问题应由浅入深,由表象到本质,层层推进。同时问题要从整个单元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有梯度的单元知识系列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要开放。开放性问题就是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近几年来,广东省文综形式下的高考历史问答题中经常出现开放性设问,答题时只要考生言之有理,都可以给分。

(3)主体化。主体化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运用导学案教学就是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锻炼学生在学中思、思中学的学习方法。并且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作为一个引导学习的指挥官。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2.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编制的基本格式与设计意图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的编写没有固定模式,但要有一个基本的框架。下面以人教版必修Ⅱ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为例,谈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编制的基本格式与设计意图。

(1)高考导航,单元导读。本单元这一格式设计如下(打开一轮复习附件1)我设计这一格式的意图是:“高考导航”是将本单元的考点和课标要求,明确告诉学生,使学生知道考试说明和课标的具体要求,确保高考复习方向的正确性,少走弯路,提高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效率,为构建高效复习课堂奠定基础。“单元概述”就是高屋建瓴,提纲挈领,俯察单元全貌,向学生阐明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宏观把握单元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规律。“基本观点”是对单元知识的升华理解,发挥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复习指导”是导学案的灵魂,主要包括本专题知识的线索指导和重点关注的问题等。复习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复习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

(2)自主学习,梳理“三基”。这一格式我们设计了如下2个表格(打开一轮复习附件2)

我设计这一格式的意图是:自主学习就是要求学生课前按照老师预设的问题进行自学;梳理“三基”包括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这是导学案的核心,是对考纲涉及的知识和能力考查的细化。教师编制高三历史一轮导学案要综合各版本教材的主干知识,对较容易记忆的内容通过考点填空的形式进行梳理,在梳理时注意知识的条理性,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绘制本考点知识框图的形式,将分散的考点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本单元完整的考点知识体系。2个表格分别瞄准2个考点,引导学生梳理基础知识,突出学习重点,把握主干知识,既为学生掌握本单元的考点知识搭建了学习的平台,又为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完善知识体系创造了条件。

(3)重点问题,合作探究。本单元笔者设计了如下4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1:简述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失败原因及影响。问题探究2:简述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主要表现及影响。

问题探究3:影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分析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问题探究4:分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表现与影响。

我设计这一格式的意图是:编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时,对老师预设的问题要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领会高考命题趋势。本单元4个问题设计是有梯度的,它们所涉及的知识既有基础性的知识,也有理解性的、规律性的知识,适合不同层次学生解答。“问题探究1”和“问题探究2”,学生依据课本知识基本上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但依据课本对高三学生来说是不够的,因为课本上的内容比较简略,有些问题甚至在课本找不到答案。比如“问题探究3”和“问题探究4”所涉及的答案,在课本上是直接找不到答案的,而这些“挑战性的问题”往往更能激发高三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练习,及时讲评。广东省文综形式下的历史高考试题共有12个选择题、2个问答题。我们在编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时,每单元按高考的题型、题量设计课堂练习题,即每单元设计12个选择题、2个问答题。课堂练习要用一节课时间(40分钟)让学生进行限时训练,老师对课堂练习题及时进行讲评、反馈。

我设计这一格式的意图是:高三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就要针对高考,训练题在题型、题量和试题能力要求上都应与高考试题基本“吻合”。从知识的掌握来说,一轮复习必须从基本的知识练起。如果操之过急,一开始便做大题难题,势必造成一些同学的畏惧和厌学心理。一轮单元复习训练的原则是扎扎实实地搞好量的积累,为高三第二轮复习质的飞跃铺平道路。第一轮单元的训练题设计,要回避纯粹的“记忆性知识”的考查,尽量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讲评是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练习和考试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次练习和考试后由试卷反映出的学生复习中的得与失、成绩与不足,要通过总结讲评来解决。只有通过及时的讲评、全面的总结、科学的分析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知识的缺陷,巩固其基础知识,以期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与技巧,从而提高复习的质量。

(二)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的使用

文综形式下的高三历史教学每周一般只有4节课,由于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每周一定要完成一个单元的复习任务。如何充分运用这4节课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复习效果?近年来,我们在使用导学案进行复习教学时,每周坚持按照“第1节“自学展示课”、第2节“问题探究课”、第3节“课堂练习课”、第4节“练习讲评课”来组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具体做法是: 1.第1节“自学展示课”突出“三基”

预习是高三第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导学案编好后,我们在每周周末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借助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导学案中老师预设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尝试自己初步完成导学案的第一部分任务——梳理“三基”,构建本单元的基础知识体系。在本单元复习中,我们先让学生在预习时填写好老师设计的2个表格,让学生自己填表构建本单元的基础知识体系。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自学展示课中解决。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特点、发展趋势、原因及影响”(观看视频1)。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及时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补充学生在展示中的“不足”。展示是新课改的精髓,要提高高三课堂复习效率,教师要高度重视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因为高中学生渴望了解自己的能力,渴望知道自己在班级所处的地位,渴望成为受老师同学欢迎的人。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能有效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指导学生进行展示活动,能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兴奋、愉快、充实的情绪体验,从而强化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展示中思维不断碰撞,知识不断完善。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在展示中积累,能力在展示中形成,精彩在展示中呈现。

2.第2节“问题探究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倡导学生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开展探究学习。在问题探究课上,我们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习,尤其要鼓励基础差的学生回答。比如“问题探究1”和“问题探究2”是两个基础题,我们会让基础差的学生上台展示回答。“问题探究3”和“问题探究4”两个探究题,综合性比较强,是本单元复习的难点。对于难点问题,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充分讨论后,再让基础好的学生上台为全班学生讲解,教师适时点拨思路,阐释难点问题,从而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使学生获取的知识更进一步完善、迁移和提高。(观看视频2)3.第3节“课堂练习课”提升能力

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导学案有项重要内容是“导练”,“导练”就是精心设计训练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按照高考的题型和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所以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复习,形成完整知识网络,还要有计划地将高考的各种技能训练贯穿在各个考点之中。“导练”要坚持“练在课堂”的原则,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限时笔答教师所编制的试题。其目的是通过训练让学生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熟练技巧,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和提高解答高考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

4.第4节“练习讲评课”总结提高

练习课结束后,我将答卷分到各小组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交叉改卷,通过互相改卷,使学生了解同伴答题的思路、方法、亮点与不足,让学生在交叉改卷中受到启发,提高解题能力。学生交叉改卷结束后,教师要把练习题答卷再次收上来,统计做

错题的人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讲评课的教学目的有三个:一是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二是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三是提炼概括——对知识、规律、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学科思维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在练习讲评课上,老师“讲”——既要讲所考查的知识点,又要讲容易出错的问题点,还要讲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老师“评”——既要评“不足”,又要评“闪光点”,还要评出信心。总之,练习讲评课就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熟练技能、弥补缺漏、纠正错解、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提高能力。

怎样编制与使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

由于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以政治文明史、经济文明史、思想文明史三大模块为架构。但从高考要求来看,近几年广东省《考试说明》中考点列举都是按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为顺序,体现通史体例;2010年以来的广东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都是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顺序排列,问答题每个大题的小问设计也基本上是按照这一顺序。历史高考大纲和高考考题都突出了对“通史”的重视,因而,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构建通史知识体系、培养学生通史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如何才能使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堂效益最大化,这是师生面临的共同难题。许多高三历史教师在二轮复习时往往依照 《考试说明》,循序渐进把高考考点重新再梳理一遍,结果造成课堂没有活力、学生没有动力、老师没有魅力的尴尬境地。近年来,我们在进行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时,以编制和使用导学案为抓手,以专题通史的形式将课本上零散的知识串在一起,不要求过难过深,而要求视野要大,知识点要全,主干知识要突出,通过归纳、总结、深化、拔高已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融会古今、贯通中外”的通史知识体系,收到了较好的复习效果。

(一)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的编制

我们认为,编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应坚持“三性”原则。

1.时序性 时序性就是运用时间线索,帮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按一定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时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注重时序是历史学科的特点,没有时间概念,历史无从谈起。因此,帮助学生建立起时间概念,是二轮历史复习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历史时间观念的考查。我们在编制二轮专题复习导学案时,按照高考考试说明重新整合课程内容,打通各模块之间的知识联系,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通史”,将散见于必修和选修模块之中的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相关内容整合成纵横联系、前后贯通、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在更高层次上使知识简约化、规律化和系统化。

2.比较性 比较性就是通过对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发现本质,探寻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高考试题体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原则,用发展、联系、比较、归纳的方法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阶段特征、因果关系、规律认知的掌握。因此,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巧妙地运用比较法,精心设计比较内容,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历史现象,深刻地揭示历史规律,这是达到良好复习教学效果的捷径。

3.时政性 时政性就是适应高考命题趋势,关注时政热点,并将其与历史知识相关的话题隐形引入复习中,增强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性。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永远是高考文科综合命题的主旋律。新课程背景下的广东省高考命题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强调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因此,在进行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时,既要注意从现实去追溯历史,说明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由来和演变;又要注意从历史的视角观察现实,以史为鉴,加深对重大现实问题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活学活用。

(二)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编制的基本格式、设计意图与使用方法

近年来,我们在编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时,以考纲为依据,按照“古代中外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近代中外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现代中外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大知识板块,每个知识板块下分成若干小而灵活的专题,每周完成一个专题的复习任务。

我们坚持按照下列基本格式编写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①板块通览,宏观把握;②考点聚焦,专题特征;③主干知识,自主归纳;④每日一题,自主探究;⑤专题检测,提升能力。下面我们以《近代中外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板块下的一个专题——《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例,谈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编制的基本格式、设计意图与使用方法。1.板块通览,宏观把握

《近代中外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板块通览的设计如下: 打开二轮复习附件3;展示学生课前学生自主归纳的导学案内容

我们设计这一格式的意图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主要是以通史为体例(时间为线索),从宏观、中观、微观构建板块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结构应本着两个原则:一是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侧重于中观;二是以学生的自主构建为主,老师指导为辅。一般说来,宏观的结构具有博大复杂的特点,学生难以驾驭,很难独立完成,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近代中外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板块通览,按照中外近代史的“时间跨度”,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进行中外对比设计,其主要目的是从通史的角度展示人类历史波澜壮阔的发

展历程,从宏观层面上强化学生的通史意识,提高学生综合政治、经济、思想等历史现象的能力。

使用方法:在第一节“自学展示课”上,请一个这部分内容完成比较好的同学上讲台展示,老师在学生展示后进行补充和完善。(观看视频

3、视频4)2.高考聚焦,专题特征

本专题这一格式设计如下:打开二轮复习附件4

我们设计这一格式的意图是: “高考聚焦”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高考考查方向,让学生在高考最后阶段复习时做到有的放矢。专题特征是以时间阶段为线索,从中观层面上整合考点及教材,打通各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本专题零乱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主干知识,进行归类、整合为系统化、规律化具有通史体例的整体知识结构体系,从总体上把握本专题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基本线索和规律,让学生纲举目张,一目了然。使用方法:老师归纳发给学生,学生课后掌握。3.主干知识,自主归纳

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在专题知识的归纳整理、疑难问题的设计上要紧紧把握住影响历史发展方向的重大历史主干知识,尤其是经济活动,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其内涵和外延,还要加强知识点的“互动”与“联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本专题这一格式设计如下:

打开二轮复习附件5;展示学生课前学生自主归纳的导学案内容

我们设计这一格式的意图是:文综历史考试受分值大、所考知识点少的限制,故侧重于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我们在设计这一格式时,根据《考试说明》从“微观层面”把每一专题断代史主干知识再分成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内容,将散见于三本必修和两本选修教材相关联的知识内容进行上下勾联、前后贯通,让学生把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纳入到历史发展的整体中来,自主构建本专题的网络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从“点(指典型事件)”、“线(指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面(指历史时期的整个内容)”等方面把握本专题历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专题知识结构体系,给学生以清晰深刻的印象,这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和准确记忆本专题的主干知识和历史发展线索无疑是有益的。“自主归纳”以表格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把一些重点知识的归类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这种作法,既为完成繁杂的专题复习>任务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与综合归纳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使用方法:在第一节“自学展示课”上,请一个这部分内容完成比较好的同学上讲台展示,老师在学生展示后进行补充和完善。(观看视频5)

4.每日一题,自主探究

我们用一周时间复习本专题,根据本专题的重点内容,每天设计了一个疑难问题,问题的设计应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让学生自主探究: 打开二轮复习附件6

我们设计的意图是:二轮复习应重视培养学生解答主观题的能力。开展“每日一题”活动,即在导学案中每天给学生布置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问答题,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题思路。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根据答题情况进行适当点评。因为这些题多由教师精心选出,覆盖了本 专题的重点考点,质量较高,因此很受学生欢迎。我们在专题复习时鼓励学生在预习导学案时自主探索和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故在导学案“每日一题,自主探究”格式中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在自学中探究、反馈和讨论记录之用的“存疑板块”。学生可以将自己在预习、听课时发现的教材、试卷、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导学案”的存疑板块,在复习课堂上提出来,供师生在复习教学中交流、讨论,这样更能激发高三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方法:在第2节“问题探究课”上,每一个问题先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比如“问题探究4———简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和特点,分析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先让学生展示,老师在学生展示后进行补充和完善。(观看视频6)

课堂展示是新课改课堂教学的精髓。通过展示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点燃了学生的“表达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没有展示就难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状况,没有展示就缺少现场生成与互动提高。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给学生一把提升能力的钥匙。这样既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展示课是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知识展示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探索、归纳,亲自感受知识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学生在展示时,思维活跃,全神贯注,课堂妙趣横生,亮点不断,从而提高了高三复习课堂的教学效率。5.专题检测,提升能力

在二轮专题复习时,我们坚持“练在课堂”的理念,采用专题检测的方法巩固考点知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历史二轮每复习完一个专题后,还会专门出一套专题测试题,题量要与高考试题一致(12 道选择题;两道非选择题),用一节课(40分钟)要求学生限时完成。专题测试有利于学生对本专题考点知识的落实,促进学生查漏补缺,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答题方法、技巧以及答题速度。

我们设计这一格式的意图是: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的着力点是以练代讲,通过对各省市最新模拟试题分类组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练习是高考最后阶段的训练,要注意训练题的质量,强调

等时等量训练,切忌搞题海战术。所以,这一阶段的题目练习要在数量、难度、新颖度等方面与高考匹配,完全针对高考。在二轮复习每次专题检测后进行试卷讲评时,都要强调答题方法和技巧,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形成条件反射,这也是多拿分的关键。

使用方法:用第1节课进行课堂练习,练习后用第1节课时间进行练习讲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编制与使用高三历史导学案的成效

我们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经过几年的导学案教学实践,取得了明显的复习教学效果,实现了“三个解放”——“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课堂”。“解放学生”是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解放教师”是教师由传统的霸占讲台的“讲者”,变成了导者、学者,是师生中最优秀的学习者,促使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解放课堂”是课堂由原来的“讲”堂变为现在的“学”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解放学生——导学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复习,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导学案的设计始终以问题探究为核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同学之间讨论交流整理信息,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学、互学、帮学过程掌握知识,彻底解变过去高三课堂复习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让学生真正成为高三复习的主人,导学案成了学生自主复习的“路线图”,探究问题的“方向盘”,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解放教师——导学案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导学案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先学后讲”的教学方法。“先学”就是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进行看书、自学。“后讲”是先“学生讲”——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情况,确定下一步 “讲”的内容。在这个“讲”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事情主要就是“授之以渔”。因此,利用导学案来组织高三历史课堂教学,教师的备课方式从备教案转变为备导学案,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从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习促进者”、由“学习管理者”转化为“学习引导者”、由教学中的“居高临下者”转为“平等中的首席”。解放课堂——导学案促使课堂由“讲”堂变为“学”堂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下一篇:六年级的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