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材

2024-07-17

高中教材(精选8篇)

1.高中教材 篇一

篮球选项班教学材料

一、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在我国的发展

(一)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运动的始创者是加拿大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当时詹姆斯·奈史密斯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现今春田学院的前身)任体育指导员。麻省的冬天在11月就开始下雪,室外运动只好停止,但当时的室内运动只有体操与器械操,学员们觉的无聊而无精打采。詹姆斯·奈史密斯便想发明一种能引起同学活动兴趣的室内团体运动,让大家快活起来。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米,用足球作比赛用球,向桃篮内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但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逐步将竹篮改开始比赛。后来为活底的铁篮,之后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这就是现代篮球的雏形。

(二)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篮球运动是1894年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由于当时旧中国社会腐败,人民生活贫困,篮球运动发展非常缓慢。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后,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较大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篮球水平得到迅速发展,女子篮球队曾获得奥运会第2名(郑海霞)。男子篮球队长期称雄亚洲,也获得过世界前八的成绩。近年来有三大中锋和大前锋到NBA打球,(姚明、王治郅、巴特尔、易建联)。发展最好的姚明,现在仍是NBA最好的中锋之一。篮球运动在我国开展、普及和影响居三大球之首,特别是在学校、机关、厂矿企业。

我国篮球运动水平在世界上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美国、俄罗斯、克罗地亚、立陶宛、南联盟等国家篮球运动水平较高。而被誉为世界篮坛的明珠--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NBA),则代表着世界篮球的最高水准,一年一度的总决赛更是全球争相进行现场直播的固定节目。

在亚洲我国篮球水平属一流,中国男、女篮多次在亚锦赛、亚运会上获男、女冠军,但现在已经面临很大的威胁,主要对手来自韩国、日本,而伊朗、菲律宾、沙特也不容小视。

(三)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1.技、战术更高超、全面、准确。2.速度越来越快。3.高空优势更加明显。4.对抗越来越激烈。

二、篮球基本技术

篮球技术是篮球比赛中运动员为了进攻与防守所采用的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篮球技术是进行篮球比赛的基本手段。篮球技术是篮球战术的基础。篮球技术分为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两大类。其中,进攻技术包括移动、投篮、传接球、运球、持球突破、抢进攻篮板球。防守技术包括:移动、防守无球队员、防守持球队员、抢防守篮板球。以下内容围绕几项基本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包括:球性练习、移动技术、传接球技术、投篮技术、运球技术、持球突破技术。

(一)熟悉球性练习

熟悉球性练习包括:抛接球练习和交接球练习

教学任务:熟悉球性和培养球感,增强手对球的感应能力,以及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和支配能力。

1.抛接球练习

教学要求:抛球高度要适宜,由低到高,单、双手接球时要积极迎球,接球后要收臂缓冲球的力量。

教学重点:单、双手接球的手法要正确,用指根以上部位触球。教法手段:

(1)双手抛接球。两腿左右开立,上手持球于胸腹前。抛球时,全身协调用力将球向上抛起,抛球时提踵,接球时顺势屈膝。

(2)双手向上抛球后击掌。抛球方法同上。向上抛球后双手在头上、体前或体后击掌,在球未落地前将球接住。(3)双手向上抛球后做转身。抛球方法同上。向上抛球后,做原地前转向360度或720度。然后再接住球。

(4)双手向上抛球后做俯卧撑。抛球方法同上。将球高抛后,迅速下蹲做俯卧撑一次再将球接住。

(5)双手过顶抛接球。两腿左右开立,双手持球于背后,利用提肘抖腕,小臂外旋的力量将球抛起,经头上在体前落下,用双手将球接住。

(6)身前抛接球,身后击掌。两脚左右开立约为肩宽,双手持球于腹前,双手将球向上抛起,然后两手在身后击掌再快速回到身前接球,要求抛球不高于头,击掌1-3次。

(7)体前击掌,背后接球。两脚左右开立约与肩同宽,双手持球置于头后,练习时,放手使球顺背后向下自然滚落,两手在体前快速击掌1-3次后再迅速从背后接球,不使球落地。

(8)自抛自接地面反弹球。两脚左右开立约与肩同宽,双手持球于体前,练习时,双手向上抛球,当球落下从地面反弹时,两手迅速向球前伸,并将球握住,握球高度在膝以下,抛球高度要从低到高。

(9)单手交替抛、接球。两脚前后自然开立,两手持球于体前,练习时,右手持球向前上方抛球,球下落时用左手接球,并顺势后摆,再回摆向前上方抛球,右手接球,依次连续进行。

(10)单手过顶抛、接球。两脚左右自然开立,右手将球持于体侧(手臂伸直,手心向上)。用向上摆臂和指腕的力量将球弧线抛起,经头上传至左手,左手接球后再将球向右侧上方抛起,右手接球。依次连续进行。

(11)单手体侧抛球过异侧肩接球。两脚左右开立,右手持球于身后,然后抛球过异侧肩,左手接球,左手接球后再从北后抛球过异侧肩,右手接球,两手交替进行抛接球。

易犯错误:

1.抛球高度不稳定,球的落点较远。2.接球时手臂不积极迎球和缓冲。3.用手心接球。纠正方法: 进一步强调抛球时用力方法,两臂平行伸出垂直向上用力抛球,当球下落到头以上或接球高度时,要积极伸臂迎球。接球时不要用手心接球。

2.交接球练习

教学要求:身体放松,重心平稳,手指手腕要加强对球的控制。教学重点:两手交接球的手法。教法手段:

(1)踢腿交接球。两腿自然分开,双手持球于胸前。练习时,两腿交替向前踢起,当一腿前踢时,一手将球于大腿下交给另一手。依次反复练习。

(2)两手体前相互拨传球。两脚左右开立,双手持球。手臂向前伸直,两手的手指用力拨传球,练习时可按口令节奏,由慢到快,由快到慢,亦可伸伸臂到屈臂,再由屈臂到伸臂,反复练习。

(3)胯下两手前后颠接球。两脚左右开立,深屈蹲两手持球于体前胯下,练习时,将球稍向上颠起,两手迅速移至身后在胯下接球,然后再将球稍向上颠起,两手又迅速移至体前胯下接球。

(4)两手胯下交叉颠接球。两脚左右并立,深屈蹲,右手在体前胯下,左手在体后胯下握住球。练习时,双手将球稍向上颠起,两手迅速交换球位置接球。依此连续练习。

(5)环绕双腿交接球。两脚并立,体前屈,双手持球于小腿前。练习时,左手持球经体侧在腿后将球交右手,右手持球于小腿前再交左手。球绕环接顺、逆时针方向,速度由慢到快交替进行。

(6)环绕腹背、颈部交接球。两脚并立,双手持球于腹前,右手持球经体侧在身后将球交左手,左手持球于腹前交右手,然后过渡到颈部,方法同前,按顺、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速度由慢到快。

(7)胯下8字交接球。两脚左右开立,略宽于肩,两手持球于膝前。练习时,右手持球在胯下将球交左手,左手持球经左腿后、在胯下再交右手,球移动轨迹呈8字型,依此反复练习。

(8)行进间胯下8字交接球。两脚前后开立,持球于膝前。练习时,向前迈出右腿,同时左手持球在两腿中间将球交右手,左脚继续向前迈出,右手持球绕经右腿外侧再将球在两腿间将球交左手,依此前进做胯下8字交接球。行进速度可由慢到快,方向亦可不断 变换。常见错误:

1.左右手交接球时控制球不稳,上肢肌肉过分紧张,球从手中滑落。2.颠接球时身体重心偏移过大,使颠球的点远离身体,不易再接球。3.环绕球时,身体前挺使左右手持球后摆不到位,球在身后交接困难。纠正方法

强调身体重心的平稳是提高手控制球能力的先决条件。教师应从正、侧、后三个方向反复做示范,强化两手交接球的动作方法,并重点突出手指、手腕的用力动作。

(二)移动技术

移动技术包括:起动与急停、跑和跳、跨步与转身。

教学任务:掌握原地和持球时起动,急停技术动作,为学会持球突破,传接球和投篮等技术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起动时支撑脚蹬伸,急停时二拍节奏练习,跑和跳要注意跑速,降低重心,跨步和转身明确中枢脚。

1.跨步急停(在快速跑动中急停时使用)教学重点:一脚着地,同时膝关节微曲,脚掌用力支撑身体,以便快速制动。身体同时向后仰以减小向前的冲力,重心转移,略微靠后。另一脚着地时,也应用力扒住地面以平衡身体,而重心在两脚之间。

2.跳步急停(在跳起后急停使用)教学重点:双脚或单脚跳起后,上身微微向后仰以减低向前冲力。当双脚着地时,双膝同时微曲以减低撞击力及降低重心。双脚用力扒住地面以平衡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

3.转身(持球时,一脚做轴心以改变方向)教学重点:双手持球,两肘适当外展保护球。双膝微曲,降低重心。转身前,中枢脚固定,另一脚内扣并用力蹬地,以使身体重心向中枢脚转移。转身时,腰部转动带动全身随蹬地脚移动,但需保持重心平稳,不要起伏。转身后,蹬地脚着地,重心移回两脚之间。4.变向跑(用于摆脱防守或防守进攻球员)教学重点:若跑动中向右变向,左脚着地时,脚尖稍微向右内扣并用力蹬地。上身同时向右转,跟随右脚迅速向右方踏进,重心随即移至右方。

5.滑步(用于较贴身的防守,分为前滑步,后滑步及侧滑步,按滑动的方向而定)教学重点:两脚自然分开,大约与肩同宽,双膝微曲,重心降低并在两腿之间,两肘略向外展并至胸部水平,上身稍前倾。若向右滑动,左脚用力向内侧蹬地,然后右脚迅速向右横跨一步,当右脚着地时,左脚迅速跟随滑行。分别做向前,向后及侧滑练习,重复上述动作,并强调身体的平稳性,不能有起伏。

教法手段:

1.慢跑、中速跑急停做跨步练习。首先练习同侧跨步步法动作。2.直线快跑中急停做异侧跨步练习。

3.跑动中接球急停,左脚做中枢脚,右脚做跨步练习。4.运球急停后双手持球,右脚做中枢脚,左脚做跨步练习。5.跑动中跳起接球急停后做跨步练习。

6.跑动中急停后做前转身或后转身继续跑动练习。

7.跑动中接球急停后,做前转身或后转身传球或运球练习。8.跑动中做后转身继续前跑练习。9.运球中做后转身继续前跑练习。

10.一对一防守,做前后转身护球和摆脱对手练习。

三、移动技术的主要教法手段

(一)无球的起动与急停 教法手段: 1.原地起动练习。学生原地成基本站立姿势,向不同方向连续做起动练习。2.徒步走做起动练习。学生位于球场端线,徒步向中线或另一端线走做3—5次的起动练习。

3.看信号做起动练习。在球场内,学生按照教师手的指向,反复做起动练习。4.应答性起动练习。学生成一列横列,报数后面向教师,教师鸣哨一声,奇数者做起动练习,鸣哨二声,偶数者做起动练习。也可二者互换,反复做应答性起动练习。

5.转身做起动练习。学生成一列横队位于中线,背向一侧球篮。听信号后,迅速转身向一侧篮方向做起动练习。

6.低重心起动练习。学生在场内不固定位置,间隔要大,可采取蹲式或坐在地板上,做快速站立起动练习。

7.起动后减速急停。学生在场内做起动练习的3—5步中,速度由快减慢,做二节拍的停步急停练习。主要体会急停时两脚脚内侧用力蹬地制动动作。

8.起动后应急急停。学生在场内做起动练习的3—5步中,在快速跑动做一节拍或二节拍的应急急停。主要体会两脚脚前掌和内侧掌的蹬地制动以及身体重心的后移动作。

(二)有球的起动与急停 教法手段:

1.原地持球起动练习。学生在原地持球,首先掌握球离手后的起动练习。

2.左脚固定的右脚跨步运球起动练习。学生原地持球,重心下降,以左脚为中枢脚,右脚向同侧或异侧前上方跨步落地同时,右手运球快速起动,依此反复做持球起动练习。

3.右脚固定的左脚跨步运球起动练习。教法同上。

4.持球转身起动接急停练习。学生原地持球做180—360度的转身后,快速运球起动,运球8—10米距离后,采取一节拍或二节拍的步法急停,依此反复练习。

5.运球急停练习。学生在场内运球,速度由慢到快,在连续的运球中,做跳步或跨步急停的接球练习。

6.接球急停练习。学生两人一组一球,相距4--5米传球,要求接球者上步接球,转身跨步接球和移动停步接球,反复做二节拍的急停练习。

7.抢篮板球后急停练习。学生面向球篮持球,将球投或抛向球篮,然后冲抢篮板球,获得球后,采取一节拍或二节拍脚步动作急停。

8.接地滚球后急停练习。学生两人一组一球,面对面站立,相距8—10米,相互地滚球,接球时,要求采取上步接球急停(即二节拍停步接球)。

常见错误:

无球的起动,在3—5步不能发挥最大的速度,两脚蹬地力量不充分。急停时,制动脚内侧不用力碾地,身体重心前移过大。

有球的起动,在运球球离手前,中枢脚过早抬起,出现走步违例动作。急停时,身体起伏过大,过高起跳接球。

纠正方法:

强调起动时前2—3步两脚的快速蹬地,急停时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用前脚掌和脚内侧有力地蹬地制动,同时强化急停前身体重心降低的要领。有球起动的关键在于中枢脚的确定,强调球离手前,中枢脚不能有新的移动。

(三)跑和跳 教法手段:

1.端线对跑练习。学生分二组分别位于两端线上,做原地起动直线跑练习。2.直线变速跑练习。学生分二组分别位于两端线上,教师鸣哨后做原地起动、变速跑练习。

3.左、右变向跑练习,学生分二组纵队在两端线附近,连续做向右变向跑练习。4.边线侧身跑练习。学生分二路纵队,站立于两端线角的右侧,做沿两条边线的侧身跑练习。

5.2/3场地做后退跑练习。学生一列横队站立于半场罚球线位置,背向一侧球篮,做后退跑练习。

6.综合练习。学生分两组站立于两端线右侧角,分别向另一端线处做起动、变速、变向、侧身和后退跑的综合练习。

7.原地双脚起跳练习。学生原地站立,教师规定跳起次数,反复做原地双脚起跳。8.原地上步双脚起跳,学生原地站立,起跳时,一脚向前跨步落地的同时,另一脚快速跟步用力蹬地,连续做双脚起跳练习。

9.上步单手摸篮板。学生在篮下站立,两脚交替上步做双脚起跳,左、右手交替触摸篮板,每组10-20次为宜。

10.助跑单脚起跳。学生可在任何位置,向前助跑3-4步,用两脚轮换踏跳,反复做助跑单脚起跳练习。

11.助跑跳起接球。学生在场内不同位置,双手将球向前上方高抛起,助跑单脚起跳。用双手将下落的球接住。每组10-20次为宜。

12.跳起综合练习。可结合起动后的3-5步,快速急停做单,双脚起跳,在变速跑中急停,接单、双脚跳起;在变向跑中,掌握身体重心前倾或侧倾的单、双脚起跳的方法。

常见错误:

1.跑中易出现两腿抬不起,髋部后坐,两臂不摆动和挺胸昂头动作。

2.跳中易出现两膝垂直、抬臀和挺胸动作,蹬地力量不能完全作用在身体重心上。纠正方法:

1.强化跑的技术动作训练,尤以柔韧性、协调性动作训练为主,并选出几例好的动作样板,为大家示范表演,以增强动作结构的概念。

2.特别强调脚蹬地力量要完全通过身体重心。跳起前要有意识地髋前送。

(四)跨步与转身 教法手段:

1.慢跑、中速跑急停做跨步练习。首先练习同侧跨步步法动作。2.直线快跑中急停做异侧跨步练习。

3.跑动中接球急停,左脚做中枢脚,右脚做跨步练习。4.运球急停后双手持球,右脚做中枢脚,左脚做跨步练习。5.跑动中跳起接球急停后做跨步练习。

6.原地不持球或持球,做两脚交替转移重心的练习。7.原地不持球或持球,做跨步接前转身、后转身练习。

8.原地不持球或持球,面对或背对防守,做跨步、前转身、后转身练习。9.原地接球后做前转身、后转身传球或运球练习。10.跳起接球后做前转身、后转身传球或运球练习。11.跑动中急停后做前转身或后转身继续跑动练习。

12.跑动中接球急停后,做前转身或后转身传球或运球练习。13.跑动中做后转身继续前跑练习。14.运球中做后转身继续前跑练习。

15.在一对一防守中做前后转身护球和摆脱对手的练习。常见错误

1.跨步时,固定脚不屈膝,摆动腿出步过大;膝部不前顶,髋部后屈。2.转身时,转动速度慢,中枢脚移动,身体起伏过大。纠正方法:

跨步时要强调固定脚辗地动作,用前脚掌或脚内侧着地,摆动腿跨出有力,膝前顶,重心顺势移动。转身时要强调中枢脚不能有新的移动,身体要平稳转动,两腿始终微屈在135度左右。

(五)传接球技术

教学任务:通过各种传接球练习方法,学习各种传接球的基本技术,并最终熟练掌握1-2项传接球技术。教学重点:传接球的手法,身体协调用力以及脚步移动配合。

篮球的基本技术:篮球的基本传球技术分为两大类,即双手传球,单手传球。其中双手传球包括:双手胸前传球、双手头上传球以及双手反弹传球;单手传球包括:单手肩上传球、单手体侧传球以及单手反弹传球。

篮球基本持球动作:双手五指自然分开,持球的侧后方,拇指相对成八字形,虎口张开,双手拇指与食指形状近似三角形,用指根以上部位持球,掌心空出,手肘自然下垂,将球置于胸前。

1.双手胸前传球A(强调手部动作)教学重点(A):

(1)手部作如图持球动作。

(2)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体面向传球方向。

(3)右脚蹬地并积极前跨,双手同时将球向前直传出去,左脚做随前动作。(4)传球后,双手伸直,手心及拇指向下,其余四指指向目标。2.双手胸前传球B(强调腿部动作)教学重点(B):

(1)预备动作:双手胸前持球面向目标,手肘向下,两膝微曲,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上身挺直,重心偏后脚。

(2)传球动作:右脚后蹬前跨,重心前移,上体稍前倾,前臂迅速向传球方向伸出,手心内翻向外,拇指,食指及中指用力将球传出。

(3)跟进动作:左脚积极向前跟进,传球后手指指向传球方向。3.双手击地传球(强调击球点)教学重点:

(1)基本技术动作与胸前传球相同,分别传向不同目标。

(2)右脚前迈,同时双手将球传向自己与目标间距离三分之二处。4.双手头上传球(强调腰腹用力)教学重点:

(1)身体面向传球方向,在传球的一刹那,前臂前扣,手腕前屈,肘、中指用力拨球。(2)传球的手法要正确,腰腹伸展用力,两脚移动步法要配合。教学手段:

1.原地持球手法练习。2.双手持球摆动练习。3.接高抛下落的球。4.转体接高抛下落的球。5.跳起接高抛下落的球。

6.接落地反弹球,抛球方法同上。7.两人对抛球练习。8.移动反弹传球练习。9.三人一组反弹传接球练习。10.跨步反弹传球练习。

5.单手肩上传球(强调单手挥摆)

教学重点:单手挥摆球,单手持球的后引球以及手腕、手指的支配球。6.单手体侧传球(强调抖腕动作)

教学重点:体侧单手摆球、两脚合理移动,手腕、手指的控球能力。蹬地、转体、挥臂和扣腕动作连贯、协调,手指用力方向与传球方向一致。

7.单手反弹传球(强调传球隐蔽)

教学重点:传球手法,传球击地反弹点,两腿的蹬、跨配合。8.基本接球技术 教学重点:

1.右脚在前,左脚在后。2.双手成持球状等待接球。

3.当球接近时,双手积极前伸迎球。

4.接球后迅速将球收至胸前,右脚同时后撤。教法手段:

(1)移动单手传球练习。(2)侧跨步单手传球练习。(3)转身跨步单手传球练习。(4)向同侧跨步异侧传球。(5)向同侧跨步同侧传球。(6)向同侧反弹传球。(7)向后反弹传球

(8)选择防守薄弱环节反弹传球。(9)综合练习。提示部分:

完整的传接球技术还包括接球技术,即有传球就有接球,而在接球技术中,双手接球动作最为普遍。包括:双手接胸部高度的球,双手接头部高度的球,双手接低于胸部的球和双手接地滚球等。那么,如何进行接球技术教学呢?应按以下几个要点进行技术教学:

1.伸手迎球,手触球时,收臂后引缓冲。2.用指根以上部位接触球,握球于胸腹前。3.接球前移动迎前接球或领前接球,不原地等球。4.接球的同时要为衔接下一个进攻动作做好准备。5.注意保护球。

(六)投篮

投篮包括:原地投篮、行进间投篮、跳投

教学任务:学习基本投篮动作方法,掌握1-2种单手和双手投篮技术,进而逐渐掌握复杂、高难的投篮技术,并能在实战中运用。

教学重点:手法、手型、用力顺序及全身协调配合。1.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强调用力顺序)

教学重点:单手肩上投篮,强调肩、肘、腕、指的用力顺序。2.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强调手腕内旋)

教学重点:双手胸前投篮强调两臂上抬、前送及手腕内旋动作,下肢协调配合,蹬伸要充分。

3.跳投(强调身体协调性)跳投分原地跳投,急停跳投,后仰跳投以及抛手投篮。教学重点:跳投的关键是向上举球和起跳动作协调一致,利用身体在空中高点刹那间的稳定迅速出手,全身用力协调一致。

教法手段:

(1)模仿练习。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反复做单手、双手胸前投篮及跳投的模仿练习,初步形成正确的投篮手法动作。

(2)原地对墙投球练习(单双手投篮)。(3)固定投篮点练习(单双手投篮)。(4)帮助跳起投篮。(5)近距离跳投练习。(6)中远距离跳投练习。(7)结合其他技术练习跳投。

4.行进间投篮(强调一大二小三高跳)

行进间投篮包括:行进间高手投篮和行进间低手投篮。教学重点:跨步接球起跳和腾空举球出手动作。行进间低手投篮技术要点:

(1)运球后用双手接球,同时右脚踏地,接着左脚向前踏并用力向上跳,右膝向上抬,双手同时把球向上引,并用右手托住球的下方,左手护球左侧。

(2)当球达到最高点时用手指把球向篮板轻拨,打板入筐。

(七)运球

运球技术包括:高运球、低运球、运球急停急起、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背后运球、转身运球、胯下运球等。

1.高运球(强调肩关节为轴)教学重点:以肩关节为轴,运球手臂摆动幅度大,增加手接触球的时间和面积。2.低运球(强调肘关节为轴)教学重点:以肘关节为轴,发挥小臂运球速度快、应变能力强的优势。3.运球急停急起(强调重心控制)教学重点:重心转移快,脚蹬、抵地要有力,按拍球部位要正确,手、脚身体协调一致。要停得稳、起得快

4.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强调转体探肩)

教学重点:变向运球时动作要快,运球高度要降低,蹬跨、转体探肩迅速,注意保护球。

5.背后运球(强调手脚配合,按拍部位)教学重点:以右手为例,右手将球拉至右侧身后时要以肩关节为轴,并迅速转腕拍按球的右后方。

6.转身运球(强调蹬、转、拉、拍)

教学重点:运球转身时要降重心,拉球动作和转身动作连贯,手臂紧贴躯干,蹬地、转身,拉引球、拍按球,动作协调。

7.胯下运球(强调重心变换)

教学重点:按拍球的侧上方,球从两腿之间穿过,上步、换手要协调。教法手段:

(1)教师讲解、示范。建立动作概念。

(2)学生原地运球模仿练习,体会手、手臂动作。

(3)原地高运球练习,体会手指手腕上吸下按动作,以及手触球的部位的控制球。(4)原地体前左、右手交替运球,体会换手时推拨球的动作和按拍球的部位。(5)原地体侧前后运球,体会前推、后拉运球时,手按拍球的部位和用力。(6)直线运球,从一侧端线向另一端线做直线跑动运球练习。

(7)换手变向运球。在场内做各种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提高学生运球时转移和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和手、脚的协调配合。

(8)弧线运球、沿罚球圈、中圈做弧形运球到对面的端线,再沿边线直线运球返回。(9)圆圈运球,沿罚球圈,中圈做弧形运球到对面的端线,再沿边线直线返回。(10)运球急停急起。

(11)后转身运球或背后换手变向运球。

(12)结合传球、投篮、突破的运球,学生做弧形运球投篮,沿三秒区加圈顶区域进行。自投自抢,反复进行。

(13)背后运球变向突破上篮。

(八)持球突破

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持球交叉步突破技术和持球顺步突破技术,培养学生身体对抗的意识。

教学重点:持球突破的脚步动作,转体探肩,放球和加速四个环节。1.交叉步持球突破(强调转体探肩)

(1)动作要领:(以左脚为中枢脚,从防守右侧突破为例)

突破前先瞄篮吸引防守队员,利用向右虚晃动作,使防守者重心偏离,然后立即用右脚内侧迅速蹬地,同时向左前方跨出一大步,同时上体左转探肩,重心前移。在左脚离地前,左手放球,同时左脚全力蹬地,加速超越对方。

(2)教法手段

①教师讲解、示范,建立动作概念。

②模仿练习。徒手模仿交叉步的步法练习,体会两脚移动的用力感觉。

③移动重心,徒手模仿交叉步的身体重心移动练习,要保持身体重心平衡移动。④每人一球,面对球篮,保持基本站立姿势。持球瞄篮,突然快速向左或右侧前做跨步突破动作,然后收腿还原,再持球瞄篮重复以上动作,或者向另一侧做跨步切入动作。

⑤向前抛球,高度在胸腹之间,单脚蹬地随球向前做一步急停接球,两脚平行落地,再衔接交叉步或同侧步持球突破动作。

2.同侧步持球突破(强调放球加速)

动作要领:(以左脚为中枢脚,从防守右侧突破为例)

左脚内侧蹬地,右脚快速向右前方跨出一大步,脚落在防守者左脚侧面,同时上体右转,向防守者左前方插肩,在左脚离地前,用右手放球于右脚侧面,然后左脚全力蹬地前进,全速超越对手,右手运球时,左肩、背起到护球和与对方对抗的作用。

(1)教法手段 ①教师讲解、示范。②徒手模仿练习。学生在原地模仿同侧步突破技术练习。

③原地持球突破练习,学生原地持球,做同侧步或交叉步持球上篮练习。投篮后自抢篮板球运球到队尾,依次反复练习。

④面对障碍物练习。学生自抛球,接球后停在障碍物前,做同侧步或交叉步的持球突破练习。投篮后自抢篮板球。反复练习。

⑤在有防守情况下练习。学生持球做投、突假动作,根据防守者情况选择时机,运用交叉步或同侧步突破上篮。反复练习。

⑥接球急停突破上篮练习。学生将球传给教师后快速向篮下空切,跑动中接回传球急停,做交叉步或同侧步突破上篮练习。

⑦策应接球后突破上篮练习。学生轮流由底线向弧顶插上,接由中线同伴的传球,接球后做策应传球假动作,并利用前转身或后转身,使身体面向球篮,做交叉步或同侧步的持球突破上篮。

⑧端线附近突破上篮练习。学生在一侧边线靠近角处站立,接由教师的传球,接球后跳步急停,做向底线切入的交叉步或同侧步持球练习。

2.高中教材 篇二

1 教材改版背景介绍

新教材编写主要依据是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新版教材的基本理念:基于《课程标准》提出的十个基本理念基础上, 并具有自己特色, 提出了人教B版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

其人教版旧教材编写依据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该大纲是教育部在2000年制定、且未详细叙述课程的基本理念, 仅提到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5条内容。新旧版在教学的总体目标上也有明显区别。

2 总体内容对比分析

新版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必修由5个部分组成, 选修由4个系列组成;而旧版教材是采用学年制划分, 共三册, 每册均有上、下册。现将新旧两版教材内容列表对比如下表1所示:

从表一中, 可以看出, 新版教材在结构搭建、内容编排上有一定的区别。从内容的顺利设置上来看, 难易循序渐进更趋合理: (1) 旧版教材先讲立体几何的理论, 其缺点是学生还未建立几何体空间感的情况下就需用定理去论证几何体问题, 这对学生的学习阶跃要求太大;新版教材先让学生对几何体有感性认识后, 再学习理论内容和利用定理证明立体几何问题。这样编排, 知识的难度成阶梯形,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把较难求的角问题, 如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 和较难求的距离问题, 如线线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编排在理科的选修中。好处是:学生在学习5册必修后, 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 容易掌握这些难度大的内容。 (3) 新版数学中“空间向量与几何体”选修部分, 用向量知识解决较难求的几何问题, 该部分与《高等数学》、《空间几何》建立了良好的衔接。 (4) 新版数学中避免了知识重叠, 避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混淆。在立体几何部分删掉了“三垂线定理”、“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这两个定理所达到的求解目的可通过证明“线面垂直”推出“线线垂直”。

从数量上来看, 新版教材内容要求降低, 减少了100个课时。现将新旧版内容在各版中所占篇幅页数的比例列出, 如图1所示:

3 新旧版的内容呈现方式及内容编排结构对比

根据教材的章节编排情况, 新旧版教材的章编排体例框图为:

结合教材对比, 新旧教材体例相差不是太大, 新教材结构更趋系统;两版教材在章头的引言有明显区别, 有点引出例不同, 有的引出例相同但处理方式相差很大, 新版教材在章头引出方面, 章节的学习目的更明确。新教材在章后小结中所设栏目与旧版有较大差别, 其栏目所设问题更具有启发性, 能更一步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 寻求更多、更广泛的信息。

4 新旧版的习题对比

经统计, 新版教材共计4644个习题, 而旧版是3035个习题, 在数量上增加了1609个, 增加了53.01%;从数量上来看, 新版教材题量增加得非常多。笔者认为, 一是与教材内容的增减有一定关系:新版教材在内容上删减了一章内容但却增加了三章内容, 有部分章节增加了小节内容, 也就是, 实际上新版教材内容增多了;二是新教材增设的B组习题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

再将习题的类型进行对比:新旧版教材均有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证明、简单、作图、举例、探究类型题目, 新教材中增设了计算机、手工制作这两类型题目。但各个类型的题目所占的比例大不一样, 下面就新旧教材题型数量及比例统计如下:

从统计结果来看, 计算、证明、简答三大传统题型仍占新版教材的主导地位, 占总题型的79.0%, 但较之旧教材 (82.7%) 略有偏低;新教材中对证明题的数量和比例明显降低;新教材题型呈现多样化, 新设的计算机操作题、手工制作题, 非常明确的体现了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训练。

5 新版教材建议

1、新版教材中, 对“直线与圆”划分在必修2, “圆锥曲线”在选修部分, 两部分间隔太长, 学习学生“圆锥曲线”部分已经淡化了衔接知识点“直线与圆”, 不利于学生掌握,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各个相关知识点进行链接。

2、必修2与必修3内容量上不平衡:必修2将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两部分放在一起, 学生学习压力大;而必修3又偏轻松, 这也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内容量的把握。

参考文献

[1]单遵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高存明, 李建才等.人教B版数学必修1--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高中教材 篇三

关键词 教育理念 教材 比较

【中图分类号】G633.91

2004年美国麦格劳-希尔教育集团出版了高中主流理科生物教材Biology Dynamics of Life,该教材的中译本《生物·生命的动力》于2008年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我国现行高中生物教材有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等版本,通过对比阅读,发现美国教材与我国教材(以人教版为例)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笔者试图总结两者的主要差异,呈现美国教材编写比较好的地方,以供相关研究者和普通生物教师借鉴。

1 编写教材的教育理念不完全一样

我国生物学教材的主要编写理念是STS,即科学、技术、社会。STS研究和STS教育始于60~70年代西方国家。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带来了经济发达、社会繁荣、人们生活幸福,但与科学技术发展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人口、能源、资源等)也随之不断出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STS应运而生。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

美国教材中渗透的教育理念主要是STEM,也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教育计划起源于美国,最初主要适用范围是全美高校,是一项鼓励大学生主修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计划,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科技素养为目标[1]。自2007年起,美国开始探究基础教育阶段的STEM教育,经过约8年的推广和实践,这一教育理念在美国基础教育阶段日趋成熟。这一教育理念的最主要内涵在于重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整合,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当前国际上都具有一定影响力。

由此可见,美国的教育理念更强调生物学科与工程学实践相结合,而我国没有明确提出这一要求。加之我国高中教育更多是围着高考的指挥棒在进行,重知识而轻实践,最终的效应可能是美国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强,综合能力更强。因此,如何借鉴国外一些STEM优秀的课程资源,结合我国实情,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物学STEM教育资源,值得进一步探究。

2 美版教材多图片

2.1 美版教材中图片数量更多 如中册第六单元第17章《孟德尔与减数分裂》总共有36幅图,达到1.33幅/页。其中的图片有的是实物照片,比如教材第487页显微镜照片下的染色体图;有绘制的示意图,如第491页的减数分裂示意图。实物照片包括的内容很多,有植物、动物、微生物;或自由奔跑,或静静觅食;或是挂满枝头的鲜红番茄,或是颗粒金黄的玉米。图片清晰,立体感和画面感强,具有很好的带入感。加之全书彩色印刷,真正让阅读变成了一种享受,学习科学也变得趣味盎然。

2.2 美国教材的插图的构图比较巧妙 美国教材中多用“大图”,一幅图片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可以从多维度呈现知识点;主图与副图的配合使用,使知识呈现得更加清晰;真实图与模式图的配合,如细胞有丝分裂部分,页面左边是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四个时期的模式图,右边对应着相应时期的彩色光镜照片图,便于让学生了解真实与抽象,利于学生以后识图;局部图与整体图的配合,如细胞结构一节,介绍细胞器层层深入,从细胞,再到内部的某个细胞器,再到细胞器的内部结构,这种构图利于学生建立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同时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平面图与立体图结合,让学生从不同维度看问题,更容易理解知识本身。

就插图而言,我国教材还可以增加适当数量的图片,在构图和选图等方面也可以再作改进。笔者认为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的图片,更接地气一些;注意图片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实物图与抽象图的结合等等。

3 学法指导-学习卡制作

该书很多章节正文之前都有一个“折叠式学习卡”的制作。例如第十七章第一节《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一节的学习卡制作(图1)。

图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学习卡

“折叠式学习卡”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制作本节的学习卡,二是如何运用制作好的学习卡。且不同章节的学习卡制作形式并不完全一样,使用方法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学生通过学习卡的制作和应用,可以很好掌握相应小节的核心概念,知识的区别练习。学习卡呈现的内容就像一个提纲。如果能坚持完成每个小节的学习卡制作,将所有章节的学习卡连起来就是一本书的知识要点,可以方便学生复习。

通过制作和应用学习卡,它教会了学生一种学习方法,可更深远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动手能力。以后学生遇到不同的实际问题时,会条件反射一样,抓住问题的要领以及很快形成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路。教育者一直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我们的课本中很少有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方面有待改进。

4 重实践

美国教材中实验内容较多。从种类上来讲有技能实验、迷你实验、设计实验、调查实验、网络生物实验等。不同类型实验,设计目的不一样,操作环节也不同。

同一种实验,目的不同。如同样是技能实验,《真核细胞的结构》一节的技能实验目的是解释数据;《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一节的第一个技能实验是为了得到结论,第二个技能实验是观察和推断;再如《细胞的生命历程》一节的实验目的出于对数据的解释。但每个技能实验的最后部分内容都是“理性思维”,目的在于对相应实验目的理解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知原理,更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迷你实验小而精巧。如《物质跨膜运输》一节的迷你实验目的是研究渗透,我国课本相应章节在开篇也出示了渗透装置(烧杯中装清水,倒置漏斗里装高浓度蔗糖,半透膜将漏斗与清水隔开的装置),但没有具体化半透膜的问题,也不能直观说明漏斗中蔗糖是否有进入烧杯。美国教材这个实验设计得更简单,但更形象。先是制作了一个细胞模型(塑料袋中装入淀粉后扎紧袋口),塑料杯子中装碘液,然后将塑料袋置于塑料杯中,观察淀粉和碘液的颜色,24小时候再观察二者的颜色,回答哪些分子穿过了塑料袋膜并说出依据;同时提出“将塑料袋膜看作是选择透过性膜是否恰当?并作出评价”。本实验是个小实验,但相对于人教版教材中的实验来讲更简化,比如用塑料袋充当了半透膜,便宜易得,用淀粉与碘液的显色反应,能直观说明淀粉和碘分子是否穿过了半透膜。

美版教材中的网络生物实验用了很大的篇幅,往往是比较重要的实验。这种实验包括实验准备、实验步骤、分析与结论三个板块,大体和我国教材实验差不多,但是多了“网络”这个环节。一是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公布于网页bdol.glencoe.com/internet_lab;二是让学生对网站上其他学生同实验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拓展自己的图表。借助网络,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利用网络平台上数据,完善与改进自己的成果,通过互联网实现了资源交流与资源共享。我们也讲多媒体和网络引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但笔者觉得我国很多学校没有真正将这些技术融入到教师日常的教学和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来,比如我们的计算机课,是单纯的教授计算机相关的一些知识,人教版生物教材上也有一些知识拓展的网站链接,但真正去了解的同学几乎没有。因此能不能将计算机学科和生物学科做一些学习任务上的连接,比如利用计算课完成生物课本上的网络内容,或者完成物理数学上的作图内容,学生在解决非计算机学科的问题时,就很好的利用了计算机这个工具,可能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实验种类,内容,所占篇幅来看,美国教材更注重实践,这与其教材的编写理念具有密切的关系,因为STEM更强调学科知识与工程技术的结合。人教版教材在实验这一块相对较少,但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介绍的了许多生物工程技术,因此如何充分利用选修内容,将实践内容加入到学生日常课程中来或者教师研发与课程配套的实践内容,就显得相当重要。

除了以上的几点大的差异之外,美国教材在知识的系统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单元标准化测试题目的开放度等也与人教版教材存在一些差异,都值得生物教育工作者仔细研读。

[1]李函颖.2014.美国STEM教育的困境与走向——《美国竞争力与创新力》报告述评.比较教育研究,(5):53~58

4.高中军训教材 篇四

教官:六人

科目:单个军人徒手队列动作

目的:

1、通过军训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队列队形动作,学会内务整理。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优良意志品质。时间:2014年9月2日-2014年9月日

地点:西操场

一、立正

立正是军人的基本姿势,是队列动作的基础。

其口令为:立正。

动作要领:在站立的基础上,当听到立正的口立的口令时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上体正直;自然挺胸;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拇指尖贴于食指的第二节,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身体微向前倾。

二、稍息

其口令为:稍息。

动作要领: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约全脚的三分之二,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稍息过久,可自行换脚。

三、整齐

整齐:是使列队人员按规定的间隔、距离,保持行、列齐整的一种队列动作。整齐分为向右(左)看齐和向中看齐。

口令:向右(左)看--齐。

要领:基准兵不动,其他士兵向右(左)转头、眼睛看右(左)邻士兵腮部,前四名能通视基准兵,自第五名起,以能通视到本人以右(左)第三人为度。后列人员,先向前对正,后向右(左)看齐。

口令:以×××同学为准,向中看--齐。

要领:当指挥员指定以“×××同学为准(或以第×名为准)”时,基准兵答“到”,同时左手握拳,大臂前伸与肩略平,小臂垂直举起,拳心和向右。听到“向中看--齐”的口令后,迅速将手放下,其他士兵按照向右(左)看齐的要领实施。

口令:向前--看。

要领:迅速将头转正,恢复立正姿势。一路纵队看齐时,可下达“向前对正”的口令。

四、报数

口令:报数。

要领:横队从右至左(纵队由前向后)依次以短促洪亮的声音转头(纵队向左转头)报数,最后一名不转头。数列横队时,后列最后一名报“满伍”或“缺×名”。

五、停止间转法

1、向右(左)转

其口令为:向右(左)--转

动作要领:以右(左)脚跟为轴,右(左)脚跟和左(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使身体和脚一致向右(左)转90度,体重落在右(左)脚,左(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右(左)脚,成立正姿势。转动和靠脚时,两腿挺直,上身保持立正姿势。半面向左(左)转,按向右(左)转的要领转45度。

2、向后转

其口令为:向后--转。

动作要领:按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180度。

六、行进

行进的基本步法分为齐步、正步和跑步,辅助步法分为便步、踏步和移步。

1、齐步

齐步是军人进行的常用步法。

其口令为:齐步--走。

动作要领:左脚向正前方迈出约75厘米着地,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肘部弯屈,小臂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内稍向下,拇指根部对正衣扣线,并与最下方衣扣同高,与腰带同高,离身体约25厘米;向后摆臂时,手臂自然伸直,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16-122步。

2、跑步

跑步主要用于快速行进。

其口令为:跑步--走。

动作要领:当听到领令,两手迅速握拳(四指蜷握,拇指贴在食指第一关节和中指第二节上),提到腰际,约与腰带同高,拳心向内,肘部稍向里合。听到动令,上体微向前倾,两腿微弯,同时左脚利用右脚掌的蹬力跃出约85厘米,前脚掌先着地,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大臂略直,肘部贴于腰际,小臂略平,稍向里合,两拳内侧各距衣扣线约5厘米;向后摆臂时,拳贴于腰际。行进速度每分钟170-180步。

3、立定

其口令为:立--定。

5.高中数学选修教材目录 篇五

1-1

第一章

常用逻辑语 1.1 命题及其关系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小结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 椭圆

探究与发现 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

信息技术应用 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

2.2 双曲线

探究与发现的渐近线 2.3 抛物线

阅读与思考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

小结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3.1 变化率与导数 3.2 导数的计算

探究与发现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

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实习作业走进微积分

小结

1-2

第一章

统计案例

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第二章

实习作业 小结 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阅读与思考 科学发现中的推理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第三章

小结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 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第四章

小结 框图 4.1 流程图 4.2 结构图

信息技术应用 用word2002绘制流程图 小结

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语 1.1 命题及其关系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小结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 椭圆

探究与发现 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

信息技术应用 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

2.2 双曲线

探究与发现 为什么

2.3 抛物线

yax2bxc(a0)

探究与发现为什么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

2.4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阅读与思考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 2.5 曲线与方程

探究与发现圆锥曲线的离心率与统一方程 小结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阅读与思考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小结

2-2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1.1 变化率与导数 1.2 导数的计算

探究与发现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 1.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1.5 定积分的概念

信息技术应用 曲边梯形的面积 1.6 微积分基本定理 1.7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 实习作业走进微积分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阅读与思考平面与空间中的余弦定理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3 数学归纳法 小结

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 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阅读与思考代数基本定理

小结

2-3

第一章

计数原理 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部乘法计数原理探究与发现子集的个数有多少

1.2 排列与组合探究与发现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1.3 二项式定理 小结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阅读与思考这样的买彩票方式可行吗?

探究与发现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取何值时概率最大

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2.4 正态分布

信息技术应用µ,б对正态分布的影响

小结

第三章 统计案例

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实习作业

小结

4-1几何证明选讲

第一讲 一 二 三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直线与圆的关系 圆周角定理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弦切角的性质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平行射影

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

四 第二讲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三讲 一 二 三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第一讲 一 二 三 四 第二讲 一 二 三 四

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极坐标系

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 参数方程

曲线的参数方程 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直线的参数方程 渐开线与摆线

4-5不等式选讲

第一讲 一

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不等式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基本不等式 3 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二

绝对值不等式 1 绝对值三角不等式 2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第二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一 比较法

二 综合法与分析法 三 反证法与放缩法

第三讲 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 一

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阅读与思考法国科学家柯西二 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三 排序不等式

第四讲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一 数学归纳法

6.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 篇六

第一册 天地情怀 地球,我的母亲

郭沫若 2 太阳吟

闻一多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青 4 现代旧体诗词五首

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

孤愤

自嘲

乱离杂诗(之十一)

入狱

叩问人生 现代诗四首

生命的流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寻梦者

烙印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当代诗三首

相信未来

停电之后

这也是一切

异域诗抄 西风颂

欢乐颂

青春颂 诗六首

乘着歌声的翅膀

回旋舞

严重的时刻

缪斯

你的微笑

水之韵 清塘荷韵 在海边 垂钓

美的沉思 温州的踪迹(节选)牡丹的拒绝

柳亚子

迅 郁达夫

宗白华

戴望舒

臧克家

梁小斌

密茨凯维支

保尔·福尔

里尔克

卡尔·桑德堡 阿赫玛托娃

聂鲁达 季羡林 斯妤 余秋雨 朱自清 张抗抗

短文两篇

一片树叶

东山魁夷

玫瑰树根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18 域外风情散文两篇

密西西比河风光

夏多布里昂

塞纳河岸的早晨

法朗士

雅致的居所 雅舍

梁实秋 20 沙田山居

余光中 21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22 红房子

演说家的风采 在岭南大学黄花岗纪念会的演说

孙中山 24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

蔡元培 25 未有天才之前

迅 26 “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

李大钊 奥林匹克精神

顾拜旦 28 婴儿

马克·吐温 29 自由、幸福和荣誉

西蒙·玻利瓦尔

永远的马丁·路德·金 根(节选)

阿历克斯·哈利 31 林肯演讲词两篇

解放黑奴宣言

连任就职演说

肯 32 假如我是“黑人”(节选)

约翰,格里芬 33 为什么我们不能等待

马丁·路德·金 34 诺贝尔和平奖授奖辞

贡纳·贾恩

旧城遗梦

西安这座城

贾平凹 36 上海的弄堂

王安忆 37 底层(节选)

翔 38 罗马的旗帜

精神觅归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迅 40 最后一百年

龙 41 觅渡,觅渡,渡何处?

衡 42 《我的精神家园》自序

王小波

群星闪耀

贝多芬百年祭

萧伯纳 44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茨威格 45 弥盖朗琪罗

罗曼·罗兰

历史画卷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47 重耳之亡

《左传》 48 召公谏厉王弭谤

《国语》 49 齐桓公求管仲

《国语》

人物春秋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51 晏子故事两则

晏子使楚

晏子辞千金

附:浅易文言文界说

孔孟之道

季氏将伐颛臾

鱼我所欲也

百家争鸣

非攻

庖丁解牛

谋攻

五蠹

学记三则

附:先秦诸子散文

雅韵幽香 59 诗五首

野有蔓草

登池上楼诗

梅花落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北陂杏花

词三首

菩萨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长相思(山一程)

61元曲七首

[双调]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

[双调]沉醉东风

[双调]落梅风·远浦归帆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中吕]卖花声·怀古

[双调]蟾宫曲·梦中曲

[双调]水仙子·夜雨

名著导读

《晏子春秋》

《晏予春秋》 柳士镇

《论语》

《孟子》

《墨子》

《庄子》

《孙子兵法》

《韩非子》

《礼记》

《诗经》

谢灵运

王安石

欧阳修

纳兰性德

元好问

关汉卿

马致远

张养浩

张可久

郑光祖

徐再思

《论语》 63 《呐喊》

《普希金抒情诗选》

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和语境 66 规范 67 简明 68 连贯 69 得体

读书与写作

怎样过语文关

我的国文启蒙

谈谈写作

写作的“双重转化”性 74 闲说作文

第二册 幽微情思 春风沉醉的晚上 梅雨之夕 伊豆的舞女

时代碰撞 断魂枪 哦,香雪 围墙

悲欢离合 啼笑因缘(节选)安娜之死

走近鲁迅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隔膜

一点比喻

捣鬼心传

另一类杂文 论蒋干

鼓上蚤另有重用

二诸葛状告赵树理

青年教育问题 哀“八旗子弟”

张志公

余光中

朱德熙 刘锡庆

郁达夫

施蛰存

川端康成老

陆文夫 张恨水

列夫·托尔斯泰

金 秦

郑板桥的两封家书

廖沫沙 18 哲学家皇帝

陈之藩

话说皇帝 切不可巴望“好皇帝”

邵燕祥 20 被民主遗忘的角落

生命的旋律 螳螂猎食

法布尔 22 天鹅

封 23 葵与向日葵

马铃薯

达尔文和进化论 支持“物种起源”的学说

达尔文进化论的诞生

达尔文的错误

大自然的智慧 大自然的智慧

作为生物的社会

为地球呼吁

对动物的恻隐之心

文艺品评

散文的声音节奏

蒙娜丽莎之美

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

唐诗过后是宋词

泪珠与珍珠

文化论衡

漫话清高

美国的“中国城”

东西方幸福观

幽默趣味

谈吃

谈金钱

一个偏见

哀哉肉体

论帽子哲学

秦汉文章

谏逐客书

过秦论(下)

论贵粟疏

贾祖璋

汪曾祺 赫胥黎

赵连玉

许靖华

严春友

刘易斯·托马斯

卡尔·萨根

劳伦兹

朱光潜

柳鸣九

葛兆光

金开诚 李欧梵

夏丐尊

钱钟书

颜元叔

加德纳

订鬼

魏晋风度

魏晋士人轶事四则

王子猷雪夜访戴

刘义庆

宾主无愧色

刘义庆

阮籍不拘礼法

《晋书》

王羲之爱鹅

《晋书》 50 与子俨等疏

陶渊明

活着的过去

荆轲刺秦王

乌江自刎

苏武牧羊

华佗

赤壁之战

抒情写怀

与博昌父老书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与元微之书

刺世箴言

谏以妖人郑普思为秘书监书

蝜蝂传

越妇言

原谤

蠹化

名著导读

世说新语 67 家

巴黎圣母院

语言运用

词语的理解 70 词语的积累 71 词语的选用(一)72 词语的选用(二)73 词语的搭配 74 词语的顺序

读书与写作

谈读书

读是写的基础

司马迁 《汉书》

寿

司马光

骆宾王

白居易

柳宗元

皮日休

陆龟蒙

朱光潜

张志公

《战国策》

文脉

朱自清 78 再见萤火虫

莉 79 一些闲话

第三册 诗骚风韵

1.《诗经》三首

黍离

溱洧

子衿

2.山鬼

原 3.橘颂

汉魏诗歌

4.行行重行行 5曹氏父子诗三首

蒿里行

燕歌行(其一)

白马篇

植 6.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7.乐府民歌四首

饮马长城窟行

十五从军行

平陵东

子夜四时歌(其一)

唐宋诗词 8.唐诗四首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古从军行

梦天

贺 9.宋词四首

(注:课本实际上只有三首)

望海潮

念奴娇

张孝祥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10.宋诗二首

寄黄几复

黄庭坚

临安春雨初霁

历史见证

11.为了忘却的记念

迅 12.执政府大屠杀记

朱自清 13.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

林语堂

故都深情

14.北平的四季

郁达夫 15.想北平

舍 16.五月的北平

张恨水 17.话故都

吴伯箫

异域采风

18.我所知道的康桥

徐志摩 19.威尼斯

朱自清 20.异国秋思

隐 21.红海上的一幕

孙福熙

天涯屐履

22.莫高窟

23.武夷山九曲溪小记

24.初访福建

25.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林木寄怀

26.故乡的榕树

27.林中速写

28.杠椽树

雨的情思

29.春雨

30.听听那冷雨

31.雨的四季

关于散文

32.论散文

33.“散”与“不散”

34.散文鉴赏方法谈

批判的力量

35.灯下漫笔(节选)

36.春末闲谈

37.鲁迅序文两篇 题辞

白莽作《孩儿塔》序 38.鲁迅警世名言 先觉者与群众 关于奴隶与奴才 国民性批判

巴尔扎克之魂

39.永远的巴尔扎克

40.巴尔扎克之死

41.巴尔扎克

名家随笔

余秋雨

汪曾祺

冯君莉

黄河浪

张守仁

刘成章

梁遇春

余光中

刘湛秋

梁实秋 韩少华

李国文

斯特里奇

42.渐

丰子恺 43.捉不住的鼬鼠

周涛 44.论老之将至

素 45.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梭 46.外国名家随笔三则

记住我 泰斯特

社会的不公正

拉布吕耶尔 蜉蝣

富兰克林 苦难人生

47.茉莉香片(节选)

张爱玲 48.绿化树(节选)

49.枯河

情感世界

50.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51.少年维特的烦恼(节选)

52.麦琪的礼物

山水清音

53.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54.黄州快哉亭记

55.入蜀记(节选)

56.任光禄竹溪记

57.西湖七月半

书简一束

58.答司马谏议书

59.小简两篇

60.祭妹文

61.与妻书

凛然正气

62.左忠毅公逸事

63.谭嗣同

64.《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名著导读

65.《诗经》 66.《围城》

67.《堂吉诃德》 语言运用

68.句子的理解

69.长句的理解与运用 70.句式的选用

71.句子的衔接连贯 72.修辞格的理解

张贤亮

冯骥才 歌

德 欧·亨利 王禹偁 苏

辙 陆

游 唐顺之 张

岱 王安石 黄庭坚 袁

枚 林觉民 方

苞 梁启超

73.修辞格的运用

读书与写作

74.评《读和写》,兼论读和写的关系

叶圣陶 75.仔细理会

周振甫 76.论“入迷”

盾 77.漫谈说理文

朱光潜 78.说“达”

吕叔湘 79.朗诵与逆向思维

迟子建 第四册 狂人日记 断魂枪 春风沉醉的晚上 梅雨之夕 小二黑结婚 百合花 受戒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棋王(节选)乡场上

哦,香雪

北方的河(节选)

一天

马铁奥·法尔哥尼

泼留希金

笛梦

法律门前

成功

交叉小径的花园

第三条河流

第二十二条军规(节选)

错斩崔宁 快嘴李翠莲记 群英会蒋干中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灌园叟晚逢仙女

明代小说

清代小说

《搜神记》两篇

三王墓

韩凭妻

《世说新语》四则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兴尽而返

王蓝田

郁达夫

施蛰存

赵树理

茹志鹃

汪曾祺

洁 阿

何士光

凝 张承志

村 梅里美

果戈里

卡夫卡

台木尔

博尔赫斯

罗贯中

施耐庵

冯梦龙

石昌渝

刘义庆

南柯太守传

李公佐 33 虬髯客传

杜光庭 34 画皮

蒲松龄 35 婴宁

蒲松龄 36 屈原(节选)

郭沫若 37 日出(节选)

,;,;

禺 38 关汉卿(节选)

汉 39 狗儿爷涅槂(节选)

云 40 悭吝人(节选)

莫里哀 41 玩偶之家(节选)

易卜生 42 戏剧文学

中国现代和当代话剧

马嵬兵变

灞桥饯别

陈州粜米(节选)47 游园

惊变

散曲选(一)

般涉调·耍孩儿

庄家不识勾栏

般涉调·耍孩儿

借马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南吕·一枝花

丑斋自述

散曲选(二)

越调·天净沙

双调,折桂令

叹世

南吕·四块玉

别情

双调·折桂令

田家

中吕·尧民歌

别情

双调·折桂令

梦中作

双调,楚天遥

薛昂夫

正宫·醉太平

刺世

张可久

双调·水仙子

寻梅

双调·水仙子

讥时

张鸣善

正宫·醉太平

正宫·塞鸿秋

山行警

正宫·醉太平

讥贪小利者

中吕·朝天子

志感

元曲

明清传奇

一江春水向东流(节选)

华罗庚(节选)

牧马人(节选)

阴阳无极(节选)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节选)

两个人的车站(节选)

音乐之声(节选)

飞越疯人院(节选)

谭霈生

黄会林

马致远

汤显祖

昇 杜仁杰 马致远 睢景臣 钟嗣成 白

马致远 关汉卿 卢

挚 王实甫 郑光祖

吕薇芬

邓绍基

金宁芬

成复旺

蔡楚生

郑君里

陆天明

顾迈南

麦天枢

瓦西里耶夫

罗斯托茨基

布拉金斯基

梁赞诺夫

戈德曼

影视文学

电影语言和文学语言

李少白 63 组段成篇的基本要求 64 合理组织篇章的段落 65 巧妙安排篇章的层次

衔接和过渡

——段与段之间(一)67 交代和照应

——段与段之间(二)68 开头和结尾 69 抓准·说透·理清

——谈评论的写作

方仁工 70 文学作品的解析

我对诗的要求

——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 艾

青 72 诗论

青 73 诗歌

怎样写小说

舍 75 微型小说随想

张光勤 76 微型小说探胜

凌焕新

第五册 要分析,不要片面性

毛泽东 2 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冯友兰 3 哲学是什么

陈嘉映 4 哲学是什么

赵鑫珊 5 永恒的乡愁

鲍鹏山 6 庄子使我上瘾的几个理由

冉云飞 7 乐观与悲观

麟 8 半壁江山一纸书

南怀瑾 9 智慧的痛苦 10 天路历程。沉思录(节选)

马可·奥勒留 12 论平等

伏尔泰 13 论生活

莱 14 懒惰哲学趣话

亨利希·伯尔 15 传统文化随想

钟敬文 16 试论中国文化的新统·

张岱年 17 任继愈文化随笔两篇 18 金开诚文化随笔两篇 关于艺术

马克思 20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节选)

宗白华 21 中国戏曲的虚实相生之美

平22 从宋代画院的考试谈起

蒯大申 23 中国古典诗词虚实相生的取境美

胡经之 24 诗歌欣赏的准备

冕 25 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

陈从周 26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自序

袁行霈 27 论百读不厌

朱自清 28 仔细理会

周振甫 汉代艺术的美学风貌

李泽厚 30 《人间词话》八则

王国维 31 《诗品》四则

司空图 32 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

朱光潜 33 谈朱自清的散文

朱德熙 34 情境交辉

祝肇年 35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评点

金圣叹 36 又读《边城》

汪曾祺 37 说《易水歌》

庚 38 伊利亚特(节选)

附:《伊利亚特》简介

神曲(节选)

附:《神曲》简介

40’堂吉诃德(节选)

附:《堂吉诃德》简介

哈姆莱特(节选)

附:《哈姆莱特》简介

巴黎圣母院(节选)

附:《巴黎圣母院》简介

复活(节选)

附:《复活》简介

最后一片叶子

追忆似水年华(节选)

附:《追忆似水年华》简介

象棋的故事

尤利西斯(节选)

附:《尤利西斯》简介

饥饿艺术家

老人与海(节选)

附:《老人与海》简介

巨翅老人

意识流小说

《变形记》评析

《等待戈多》评析

《百年孤独》评析

《呐喊》自序

《阿Q正传》的成因

示众

鲁迅警世名言录

论《阿Q正传》

对于国民性的思考和发掘

简论假洋鬼子

论阿Q周围的人物

论《阿Q正传》的幽默讽刺语言

说“吴妈”

为“吴妈”辩护

鲁迅“丑化”了阿Q吗?

打破“未庄通例”及其他

丁 塞万提斯

莎士比亚

托尔斯泰

欧·亨利

普鲁斯特

茨威格

乔伊斯

卡夫卡

海明威

马尔克斯

张天翼

屈正平

蒋星煜

刘福勤 苏叔阳 孙士杰

邵燕祥 胡邦炜

未庄舆论种种

荆 69 闲话阿Q的无赖和霸道

康式昭 70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云 71 阿Q的那一“嚓”’

非 72李白诗五首

《行路难》二首

《古风》二首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73 杜甫诗十首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垂老别

秋兴八首

74李杜交谊诗四首

沙丘城下寄杜甫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梦李白二首

寡人愿安承教

所谓故国者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许行

《孟子》短文四篇

文王之囿

汤放桀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攘鸡

《孟子》言论六则 眸子不掩其恶 观于海者难为水

尽信《书》不如无《书》 民为贵

贤者以其昭昭 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82 对写作的几种误解 83 关于论文的逻辑 84 话题作文选

1.话题:互助

平台

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

暖色音乐

2.话题:生命

羊小姐的美容院

3.话题:流行文化

到处都是泡泡

4.话题:诚信

赤兔之死

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

白 李

白 杜

甫 孟

子 孟

子 孟

子 孟

5.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战争的记忆 我的作家梦

第六册 关于怎样学科学的一些意见

杨振宁 2 科学

卡西尔 3 科学和变化

托夫勒 4 数学与文化

克莱囚 时间的形象

柯文尼

海菲尔德 6 一场革命开始了

比尔·盖茨 7 电脑能思考吗?

巴里·齐然尔曼

戴雏·齐然尔曼 8 发展中的理论物理学研究

何祚庥 9 作为生物的社会

刘易斯·托马斯 10 宇宙六问

吴智仁 人和宇宙

奥辛廷斯基 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人民日报》社论 13 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

索绪尔 14 古代文字之辩证发展

郭沫若 15 笑话里的语言学

吕叔湘 16 汉语简论

张志公 17 语境浅谈

张炼强 18 有物、切题、真实、适量

王希杰 19 饮食与汉语

杨德峰 20 曹雪芹与《红楼梦》

冯其庸 21 荣宁二府

曹雪芹 22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曹雪芹 23 探春结社

曹雪芹 24 宴席笑声

曹雪芹 25 鸳鸯抗婚

曹雪芹 26 晴雯补裘

曹雪芹 27 湘云醉卧

曹雪芹 28 尤三姐殉情

曹雪芹 29 黛玉焚稿

曹雪芹 30 《红楼梦》诗词鉴赏

蔡义江 31 《红楼梦》人物情态

胡文彬 32 豪兴·隽才·厄运

吕启祥 33 悲士不遇赋

司马迁 34 孔子世家

司马迁 35 伯夷列传

司马迁 36 毛遂自荐

司马迁 37 巨鹿之战

司马迁 38 魏其武安侯列传

司马迁 39 优孟传

司马迁 40 淳于髡

司马迁 41 孙膑减灶

司马迁 42 货殖列传序

司马迁 43 反对党八股

毛泽东 44 拿起笔来之前

叶圣陶 45 选择与安排

朱光潜 46 作文的三个阶段

梁实秋 47 文脉

朱自清 48 写作的个人感受

余秋雨 49 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选

弥勒规则

一封消费者的申诉书

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倾听心灵的钟声

无愧我心

选择

草的选择

宽恕别人,就是解放自己

留下回家的路

温暖而百感交集的旅程

九月的海

面对大海

7.活用高中政治教材“四法” 篇七

一、教材生活化体验

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 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教师要善于选取、利用学生身边所熟悉的生活事例, 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让学生参与体验,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在感悟理解中掌握知识, 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讲“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时, 教材给出的是关于民主选举的三个素材:镜头一是村委会选举, 镜头二是区人大代表选举, 镜头三是杨老师在不同时期积极参加选举的情况。材料较长、内容较多, 并且学生很少有人参加过真正意义上的选举, 所以读了以后没什么感觉。为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情, 笔者在班级举行了一次“模拟班长选举”, 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班长是如何选举产生的, 有哪些不同的方式, 各有什么优、缺点。

第一环节: (1) 首先让每位同学都参与投票, 写出自己心目中的班长姓名, 然后在现场唱票, 得票最多的人当选班长, 大概花了10分钟的时间。 (2) 接着又把教室里的同学按照6人一组, 一共分成10组。每组先讨论, 然后推选出一名代表, 代表本组参加投票选举班长, 这样不到3分钟的时间, 就选出了班长。同学们在参与的过程中, 理解了什么是直接选举, 什么是间接选举, 以及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各自的优缺点。

第二环节:班长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的, 班长应该热爱班级, 关心同学, 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成绩也不能太差, 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等。所以, 在正式选举之前, 笔者让同学们推荐了班长候选人, 如果候选人超过两人, 还要让候选人发表演讲, 争取选票。在这个过程中, 同学们感知了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 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这样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在参与感悟、体验选举的过程中, 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教材媒体化演绎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教师可以运用的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在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 (音频、视频、图片等) 能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形象, 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 演绎精彩课堂。

例如:在讲“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时, 教材中运用了西藏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材料, 材料过长, 基本上都是文字, 枯燥无味, 不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笔者采用了多媒体教学。

教学环节: (1) 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使学生感受到:我国一共有56个民族, 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 都为祖国发展做出了贡献。 (2) 通过图片展示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 让学生理解民族平等的含义。 (3) 通过材料展示各民族友好交往、相互帮助的事例, 让学生体会民族团结的含义及重要性。 (4) 通过视频播放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 加强学生对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理解。

通过多媒体教学, 增加了课堂容量, 丰富了教学内容, 扩宽了知识视野, 提高了参与热情, 使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演绎了精彩高效课堂。

三、教材诗词化营造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 产生了大量优美的诗词歌赋。在教学中, 若能充分地加以利用, 可以引发学生共鸣, 渲染主题, 营造诗意的课堂。

例如:在讲“量变与质变关系”时, 教材中运用了一位世界马拉松冠军谈夺冠的经验事例。这一事例过于简单、直白, 学生参与的兴趣不高, 不利于营造氛围、引发学生的共鸣。于是笔者引用了毛泽东的诗: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师生共同赏析: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并以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 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诗人以昔日西楚霸王项羽失败的典故为教训, 警示解放军将士, 不能像项羽那样胜利后骄傲自满;也表明了我们一定不能放松警惕, 不能给敌人留可乘之机的军事方针。启示我们: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要做好量的积累, 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 促成质变, 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通过引用诗词, 营造了诗意的情境, 引发了共鸣, 渲染了主题,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了思想认识。

四、教材热点化融合

关注社会、关注热点, 这是新课标的要求, 也是由思想政治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热点素材, 能为政治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使课堂充满活力,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以致用。

例如:在讲“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时, 教材上运用了张斌父亲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足球明星的故事, 材料虽然简单易懂, 但是如果能融合社会热点时事, 则会更加生动形象, 同时增强时代性。于是, 笔者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 进行教学设计。

(1) 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时代决定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通过材料共同探究, 让学生理解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论依据及含义。物质决定意识,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经过调查研究, 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 怎么样做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引领未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 必须长期坚持。当前, 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 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 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敢于啃硬骨头, 敢于涉险滩, 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材料探究让学生理解了如何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断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通过结合社会热点时事, 这就增强了课堂的时效性,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8.高中物理教材对比探析 篇八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材 难度

一、中美两国课程结构差异对教材知识难度的影响

美国的物理课程分为四种:一、概念物理又称“非理科物理”是为非理工方向发展的学生开设的物理课程。这类物理课程的重点是物理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不注重定量的计算和技术性的细节。二、常规一年的物理课程又称之为“定量的物理”学生一般在毕业年级选修。三、荣誉生物理课程是一些学校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开设的物理课程。内容与常规一年的物理课程的内容基本相同,部分内容有所加深。四、高级物理课程,简称AP课程是为最优秀最有学习动力的中学生开设的一种具有大学水平的物理课程。美国物理课程难度的层次性是逐渐加深的,每个水平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包含了力、热、光、电、磁以及近代物理部分的物理知识的整體内容,只是不同课程对这些内容阐释的角度、深度不同。美国多层次的课程类型为美国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教材可以依据不同课程的不同难度要求编写,有针对性的适应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材无论是增加难度还是降低难度都有比较灵活的伸缩空间。我国新课标的物理课程结构由12个模块构成。这十二个模块各自有不相同的物理知识内容,每个模块占2学分最低修满6学分其中物理1与物理2是必修模块其余是选修模块。

图1 中美教材对比

二、中美教师教学观念的差异对教材知识难度的影响

美国教材本身所涵盖的知识难度不等于美国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难度,美国教师与我国教师应用教材的思想存在着很大不同。美国教师是“用教材教”,我国教师则是“教教材”。虽然美国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都很大,但美国的教师不会严格按照教材教授物理课程。

我国教材的内容相对简单,教材中的习题较少并且难度不大。我国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通常将练习册视为学生的第二教材。练习册中的题量通常较大,并且题目较难,趣味性较低。解决练习题通常需要的更多是数学手段,而不是物理知识本身。我国物理教学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处理数学式的物理练习题上,牺牲了物理知识本身的教学时间,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中国高中物理教材与美国《概念物理》在力学与运动学的对比启示

中国高中物理教材栏目设置的种类较美国《概念物理》教材丰富。中国高中物理教材栏目有种,分别是“大家谈”、“探索研究”、“实验”、“自主活动”、“点击”、“”、“历史回眸”、“拓展联想”。美国《概念物理》教材栏目设置则相对较少,总结下来大体可分为种,但是在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也就种,分别是“THERHYSICSPLACE”物理地带、“Insight”亮牌、“CHECKYOUSELF”自测、“CHECKYOURANSWERS”自测答案和“PRACTICINGPHYSICS”物理实践。单从栏目设置种类上面来看,中国版高中物理教材较美国《概念物理》教材略胜一筹。两教材栏目设置功能有异同两教材在栏目种类上差别较大,各自的栏目功能也有异同:

(1)有交集之处美国《概念物理》教材中的“自测”栏目主要用于练习功能,中国高中物理教材的该功能主要表现在“自主活动”栏目上,但是练习题数量相对美国《概念物理》教材来说偏少,也没有设置附属答案之类的栏目。美国教材则设置了“自测答案”栏目。同时,美国《概念物理》教材在对“自测答案”栏目进行描述的时候,会带有“温馨提示”,“温馨提示”用语亲切自然,能够增进读者和教材之间的亲近之情。《概念物理》中的“物理实践”栏目强调了物理知识的应用,有探究的功能,和沪科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探索研究”栏目功能类似,但是在教材“力学和运动学”部分,《概念物理》此种栏目在教材中设置的数量没有沪科版高中物理教材设置的数量多,且《概念物理》对此栏目的描述较简单,没有沪科版的详尽和有目的性。《概念物理》“补充版块”栏目与沪科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点击”、“STS”和“拓展联想”栏目功能类似,均提供了一些与所学物理知识相关的较深入的知识和学习资料,并将物理知识与生活、技术、社会相联系。

(2)无交集之处美国《概念物理》教材较中国高中物理教材栏目设置的特色之处在于“物理地带”和“亮牌”这两个栏目上。“物理地带”栏目点明。本节课的重要术语和重点内容“亮牌”则在教材的关键之处提醒和点拨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全面理解。中国高中物理教材的栏目中没有设置相应栏目具有此两项栏目的功能,但是中国高中物理教材的栏目设置亦有其相对特色之处,如“DIS”实验和“学习包”。DIS实验将物理实验的设计和处理与电脑技术相结合,使物理实验中的很多物理量测量变得简单有效,准确度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让学生掌握现代数字化信息系统技术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学习包”则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享受主观能动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快乐。

物理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革中不同环节的改革难度不同、速度不同。教材的改革比课程结构的改革、教学观念和评价机制的改革更容易操作,因此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教材的改革更容易实现。这就造成教学观念的转变与课程结构的落实不能与教材改革同步,至使教材改革与课程改革、教材改革与教学观念改革之间的进程不匹配。这种课程、教材、教学观念、评价方式的脱节在改革初期的一段时间内是不可避免的,但从改革实施的长远来看应尽量及时调整各个环节使它们能够相互匹配实现课程改革优势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恩德.美国近二十年高中物理教材结构的变化特点及启示[J]. 课程.教材.教法, 2010,(8).

[2]乔际平,邢红军. 物理教育心理学[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55-91

上一篇:教育主题总结下一篇:竞聘信用社副主任岗位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