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记录五

2024-10-03

综合实践活动记录五(共8篇)

1.综合实践活动记录五 篇一

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新型的家庭绿化

适用中年级综合实践 三年级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积极行动起来,立足校园,走进家庭,开展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小手牵大手,共建绿色家庭,以此动员公众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实现绿色新生活。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绿化对我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了解自己家庭的绿化情况。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3.通过活动,让学生调查各自家庭的绿化情况,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并提出合理规划自己家庭的建议,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

1.组织学生通过上网、看报、调查的形式查阅家庭绿化的相关知识,了解家庭绿化的概念。

2.填写一份调查表,调动全员参与调查各自家庭,收集家庭绿化目前的状况。3.组织一次以学生主持,家长聆听的讲座。进行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小手牵大手,共建绿色家庭,实现绿色新生活。5.以家庭为单位设计一份新型的家庭绿化方案。6.出一期以家庭绿化为主题的黑板报。三活动过程

本活动分三个过程实施。第一个过程:调查过程 1.资料的搜集阶段:

a.组织学生通过上网,看报,调查的形式查阅家庭绿化的相关知识。b.调动全员参与调查各自家庭。

c.组织学生走访几家市内有名家庭装潢公司。2.组织实施阶段:

a.全体成员以手抄报的形式,将自己收集到的知识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b.填写一份调查表,让学生调查自己的家庭绿化的情况。了解现代城市人们渴望的家庭绿化的形式。c.组织学生走访几家市内有名家庭装潢公司,让学生了解家庭绿化的趋势。和他们一起结合目前家庭的情况研究科学的绿化方案,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d.开一次讨论会,谈谈自己对目前家庭绿化的状况的看法和建议。3.整理总结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将看法和建议用小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 第二过程:设计过程 1.准备阶段:

a.请小组长将前期的调查情况整理成发言稿。b.聘请一两名专家作讲座。

c.组织举行一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座谈会。2.实施阶段:

a.全员共同参与,以小组讨论,再总结的形式将前期调查的家庭绿化的情况,整理成发言稿。b.组织举行一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座谈会推选四名组长发言,讲讲前期调查的家庭绿化的情况。请苏州理工学院生化系的教授,家庭绿化装潢的设计师讲述现代家庭绿化的理念,发展趋势。

c.请父母一期参与,以家庭为单位设计一份新型的家庭绿化方案。d.拍摄一系列新型的家庭绿化的照片。搜集有关新型的家庭绿化的图片。3.整理阶段

a.填写固定的设计表,完成新型的家庭绿化方案方案。四活动总结。

1.将个人的绿化调查手抄报、小组的整理稿、设计的绿化方案拍摄的照片展示在学习园地上。

2.写一篇家庭绿化调查活动的心得体会,向各类报刊投稿。3.以优秀的设计方案为内容,出一期"新型的家庭绿化"为主题的黑板报。4.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工作。

曹家小学三年级调查表

1、什么叫家庭绿化?

2、家庭绿化情况的调查。

家庭绿色植物 盆栽 花艺

家庭装潢绿色材料的选择 油漆 木材 瓷砖 洁具 灯具 家

居生活的绿化 饮食

垃圾的分类处理

3、家庭绿化有什么意义。附

(二)设计新型的家庭绿化方案方案 曹家小学三年级调查表

1、搜集、拍摄新型的家庭绿化的照片、图片。2、设计新型的家庭绿化方案方案。

家庭绿色植物

家庭装潢绿色材料的选择

家居生活的绿化

设计者

曹家小学

勾勒校园外部布置图的活动方案 四年级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提高自己是学校主人的意识,了解学校规划的要求,增加规划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的规划中,既有助于建设一所学生喜欢的新学校,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活动准备:

1、了解学校规划的条件。

2、邀请市规划局专家作报告。

3、准备画图的工具,设计校园规划图。

三、活动过程:

1、搜集校园规划知识,明白新校园设计的理念。

2、邀请市规划局专家作报告。认识规划图的设计方法。

3、请校长谈新校园的设想。

4、上网了解其他校园外部布置图,有条件去新实验小学参观。

4、畅谈自己心目中的校园。

5、小组绘制校园设计图。

6、在小星宇电视中展出优秀作品,广泛征求学校师生意见。

7、活动成果展(优秀设计、活动体验习作)。对新校舍文化环境的研究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使少先队员了解校园文化环境对我们学生的重要意义,特别是要了解我们未成年人成长的文化环境仍存在许多严重的、令人忧虑的问题,并根据我校的实际,设计出新校舍的文化环境布置图,培养队员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和设计创造能力。活动准备:

1、走出校园,对社会上的文化环境做一番调查,了解未成年人成长的文化环境存哪些严重的、令人忧虑的问题,并思索是什么原因,也可请教大人或老师。

2、参观其他一些学校的校园文化环境设置。

3、有可能的话,邀请常熟教育界的专家作一次关于校园文化环境的讲座。

4、准备画图的工具,设计校园文化环境设计图。活动步骤:

1、明确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任务——设计新校舍的文化环境布置。

2、观察社会,了解现实。

让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社会上的文化环境对我们青少年的影响,作一番调查,发现了哪些问题,并由此产生了哪些想法。

3、在充分了解、思考的基础上,总结交流,把问题和自己的感想归纳一下。

4、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常熟教育界的专家作一次关于校园文化环境的讲座,了解校园文化环境对青少年的重要作用。

5、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在文化环境布置上需要体现出哪些特色和专长。

6、用手中的笔勾勒出我校的文化环境布置草图。

7、请校领导对文化环境布置草图提出建议。

8、对文化环境布置草图进行修改,体现我校的特点。

9、将文化环境布置图制成效果图。

10、展示作品,交流体会。

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并写成体验文章。

新校园绿化布置的设计

曹家小学 四年级

一、设计背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的质量。尤其对身边的生活环境尤为关注。就我们小学生而言,校园可以说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美化校园出谋划策。因此搞这样一个活动我觉得很有必要。

二、活动目的1、通过校园绿地调查活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植物识别、面积量算、记录绘图等能力。通过绿化设计过程,学习环境规划的一般方法。

2、通过直接参与学校的绿化、美化的活动,切实了解和深刻体会校园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设计新校园环境献技献策,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校环境的规划。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活动形式

我想综合活动课学生应该自主、开放地学习。考虑到学生实际能力,活动形式主要采用以小组活动为主,分组和集体相结合的办法。学生活动基本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也就是说学生除了正常上课外可利用一切自己支配的时间,深入学校的各个角落进行活动。

四、活动环节

本项活动不可能一节课或依次活动就能完成。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动员培训

动员培训是搞好活动的前提条件。

其中思想动员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学校是我家的想法。在此基础上认识到本项活动不是作业而是利人利己的本份工作。

另外业务培训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活动中学生应具备常见植物的识别、上网搜阅资料的能力、规则或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量算、比例知识及绘图能力。这些都有待于教师在活动前进行或活动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培训。

(二)调查分析

1、校园绿地现状调查,这是活动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活动时教师将把学校的绿地划分成若干块并标出序号。学生对绿地逐块进行调查,对绿地的大小、植被覆盖、生长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最终将调查结果在校平面图上表现出来,绘制一张学校绿地现状分布图。

2、学校绿地现状分析与评价是搞好活动的关键。

先让学生搜集有关绿化、绿地面积、人均占有量等信息或是校外看到的一些绿化情况,再与我校绿化情况进行对比。从而评价学校绿化,肯定好的方面,分析存在问题,进而探索学校今后绿化方向和措施。

(三)讨论

严格讲,为充分发挥活动的教育效果,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应组织学生讨论。在调查分析后安排一次集中讨论也可以看作是阶段性的小结。可以讨论调查分析的方法、调查分析的手段、调查分析的结果,集思广益,为搞好下阶段的活动做好准备。

(四)设计评比

1、完成“校园绿化设计”是活动的难点。要求学生在校园整体布局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设想和计划学校绿化,要遵循整体性、经济性、艺术性、可行性原则。最后将设计内容以校平面图为基础绘成校园绿化设计图,并写出文字说民明。鉴于校绿地较多的情况,可安排各组集中设计某些区域的绿化,然后以招标的形式,选拔最优秀的设计合制成校园绿化设计。

2、成果展示与评比

主要让学生交流各自绿化设计的依据、特点、理念。对优胜组给予表彰。

(五)总结延伸

以上设计都以学校为基础。那么延伸活动可让学生抛开现有学校布局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我设计了“我为义庄绘蓝图”、“我为社区绘蓝图”的活动,将学生心中理想的学校、社区展现出来。有条件的可实际立体模型,甚至是沙盘。

四、注意事项

1、本次活动综合性强,涉及到众多学科知识,要发挥活动综合优势多方面做好教育工作。

2、坚持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创新精神。

3、活动重成果的同时更应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重感悟。生态教室——我们共同的 生态家园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一、活动目的

为了促进学校环境教育,结合“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在班级中开展“生态教室——我们共同的生态家园”主题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共建绿色教室,以此动员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实现绿色新生活,激发学生热爱植物,保护植物的情感,培养其环保意识。

二、活动情感:

1、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帮助、实践等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通过对植物的认识和研究,激发学生热爱植物,保护植物的情感,培养其环保意识。

4、让学生体验实践出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培养自信心。三.活动能力:

1、初步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懂得与他人交往的社会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种植小植物的基本技能。

四、活动内容:

(1)开展“生态教室”活动。

①以雏鹰假日小队为主要组织形式,利用双休日课余时间,广泛开展科技读书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搜集各类资料,如:逛图书室、图书馆、读书阅报;上因特网查阅„„进行有侧重、有针对性的调查实践活动。②采访园林艺人或环保局技术人员,了解什么是生态环境,怎样的教室是生态教室。向学生讲解和宣传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小常识,并用黑板报、墙报等生动、形象的形式介绍环保基础知识和绿色产品。

③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把教室中有特色的地方画下来;同时,也把教室中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自己的思考、想象画下来或写下来。④开展教室绿化设计展评活动。小小教室绿化,不仅美化了教室环境,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选取生物角绿化较佳的学生,让他们提供绿化设计的图纸、照片和文字等资料参加展示评比。

(2)开展“红领中献草添绿色”活动。①

动员广大少先队员拿出自己的零花钱购 综合实践活动记录

买草籽,然后自己亲手种植、养护一方草,观察并记录小草的生长情况。一段时间后,每个少先队员献出自己种植的小草,为教室添一份绿,以实际行动争做优美生态环境的小主人。

② 重点研究花草的生长特点,对它们的喜好有大概的了解(哪些喜阴、哪些喜阳、哪些爱喝水、哪些喜欢干燥„„)(3)总结活动:

①举办一次成果汇报展示会,展示分三大块内容: ⑴调查研究成果展示 ⑵生态教室的设计平面展;

⑶小植物科技作品展评(包括:小植物标本制作,种植的小植物„„)②开展一次主题班会,以多种形成讨论、交流活动的发现收获和体会,写好活动寄语,并评出此次活动的先进活动小组和组员。③写好活动总结或反思。④举办一次活动花絮摄影展。

⑤提出“热爱植物,保护植物;“绿化环境,美化家园”的倡议书;并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予以承诺。

.对生态校园的畅想与设计

小课题:对校舍用水、用电、垃圾处理的研究;提供合理化建议 ——曹家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背景:

我校准备创建成为一所"生态校园"。生态校园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创建"生态校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何意义?我校现在的生态情况如何?作为校园的的小主人,我们能为学校在创建"生态校园"的活动中做些什么?围绕这些问题,我们确定了实践活动课的主题----对新校舍用水、用电、垃圾处理的研究;提供合理化建议。活动形式:

以班为单位,按调查对象自愿组成四小组,(采访组、宣传组、水电调查组、垃圾处理调查组),组内分工协作。活动准备:

一、召开班会,综合实践课的总动员,探讨本次综合实践课的活动目的。

1、了解学校的用水、用电、垃圾处理情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2、增强学生"爱我学校,美我学校"的意识,为学校的用水、用电、垃圾处理问题出谋献策,培养主人翁意识。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

4、初步学会调查、测量方法,上网、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统计归纳方法;交流询问技巧;倡议书的格式,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

二、办好以"节水、节电"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让同学们认识节水、节电的重要意义。

三、学生自由组合分组,民主选定组长,组长安排组内分工、制定调查计划以及时间安排。

四、课题组长的培训:如何确定小主题、组织开展活动以及如何整理材料及调查报告的完成。学科综合:

一、采访组:

1、采访学校领导对节水、节电、垃圾处理的重视情况:措施、成绩、加强。

2、采访科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3、问卷调查:师生的节水、节电、垃圾处理意识情况。

二、水调查组:

1、收集水资源材料。

2、调查学校用水情况。

3、如何节约用水。

三、电调查组:

1、收集电资源材料。

2、调查学校用电情况。

3、如何节约用电。

三、垃圾调查组:

1、上网收集、处理有关垃圾的资料。

2、调查校园垃圾的处理情况。

3、调查同学垃圾分类意识和实地暗访学生垃圾处理情况。

4、就垃圾处理问题给校长写建议信。

四、宣传组:

1、通过"节水、节电"手抄报进行环保知识宣传。

2、调查师生的环保意识。

成果总结、交流、展示:

1、举办展览:刊出各组调查的资料、图片、心得体会等。

2、各组把成果制作成幻灯,进行展示、交流。

3、大家为创建"生态校园"出谋献策。

总结评定:

评定以鼓励为主,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导师评定。

.光合细菌净化污水的调查研究方案

曹家小学 四年级 刘聿展 魏慧琳 活动目的:

1、通过对光合细菌净化污水的研究,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志趣,增长学生生物科学方面的知识。

2、通过对光合细菌净化污水的调 查研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

3、通过对光合细菌净化污水的调查研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深化学生对生态平衡重要性的认识。活动准备:

1、请专家老师来校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2、组织学生对淄川区主要河流水源以及工厂附近的河道进行调查。

3、组织学生上网搜集水污染以及光合细菌净水作用的资料,组织开展讨论。活动原理:

光合细菌是近几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生化方法。在自然光和白炽灯电光源间断光照下,可以培养驯化出一种光合细菌,用于降解有机废水(例如制革废水)。CODcr 去除率很高,但光合细菌只需微量溶解氧,与好氧生化法相比,可节省很多动力,处理成本低。而且生成的光合菌菌体本身(有的呈红色),还可以作为食用色素,属于天然色素,无毒性无副作用。这样,光合细菌生化法,便没有难于解决的剩余活性污泥问题。实验活动过程:

一、组织学生进行光合细菌的培养。

二、组织学生到染厂,化肥厂附近收集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城市污水。

三、组织学生测量搜集到的污水的PH值,与悬浮固体浓度(SS),并记录下来。

四、组织学生用收集来污水饲养金鱼,观察并记录金鱼存活时间。

五、在搜集来的污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光合细菌,并仿照自然状态给予日间光照(日光灯),定时记录水温,一直持续到实验完全结束。

六、5天后再取一定量的加入光合细菌的污水养金鱼,同样仿照自然状态给予光照,并记录水温,记录金鱼存活时间。

七、10天后继续取一定量的污水养金鱼,同样仿照自然状态给予光照,并记录水温,观察记录金鱼的存活时间。

八、再次测量并记录放入光合细菌的原始污水的PH值与SS。

九、组织学生比较实验活动过程中各种数据的变化以及金鱼的存活率与存活时间,交流讨论光合细菌的净水作用。

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写调查报告。

十一、学生撰写体验文章。

十二、提出推广倡议。.蚯蚓再生能力的研究 曹家小学

五年级 活动前提:

上学期我们班对蚯蚓的研究非常成功。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学到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知识。并且无论是设计实验的能力还是搜寻资料,还是交流总结的能力都得到了加强。但是,同学们总觉得遗憾,没能把蚯蚓蚯蚓再生实验做成功。

因此,这个学期,我们决定还是研究蚯蚓。但是专门来研究蚯蚓的再生能力,从而完善我们对蚯蚓的研究,也进一步加强我们对蚯蚓的了解。活动目的:

1.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浓厚科学兴趣,并具形成基本的科学观念和探究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3.能够把自己在蚯蚓实验的取得的数据分析、总结,得出一定结论。教具、学具:

一个培养蚯蚓的场地、蚯蚓、相关泥土、小刀、培养皿、记录本。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挖足够多的蚯蚓,泥土,准备很多培养皿。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

(二)具体活动实验: 1. 材料 与方法 1. 1实验材料

取材地点:曹家小学校园里

选取地表比较潮湿,蚯蚓粪堆多而新鲜,孔洞密的地方,用铁锹挖土采集蚯蚓,采集到的蚯蚓经鉴定为环毛蚓(Pheretima)。采集地的土壤PH为7.0,土壤湿度约为35%。1. 2研究方法

解剖镜下观察环毛蚓的形态学观察:体长约100毫米,宽约4毫米,总体节数为85—125节,生殖环为三节,位于体节的XIV—XVI节,生殖环后约100节。

1.2 1把蚯蚓切成2段后的再生情况(1)取10条蚯蚓,分别平分头尾2段

(2)取10条蚯蚓,分别在距离尾端四分之一体长的地方切成头尾2段

(3)取10条蚯蚓,以环带为界限,而后分切成头尾2段,使含头的那一段为无环带。

(4)取10条蚯蚓,以环带为界限,而后分切成头尾2段,使含头的那一段为有环带。

(5)把上面(1)——(4)所切成的蚯蚓片段,分别编号,放培养皿中饲养。

1.2 2把蚯蚓切成三段后的再生情况

取10条蚯蚓,把其等分长三段,在把各段分别放入培养皿中饲养并编号。

1.2 3蚯蚓切成四段后的再生情况

取10条蚯蚓,把其等分成四段,在把各段分别放入培养皿中饲养并编号。

1.2 4选取蚯蚓采集地的土壤作为培养土,每只培养皿中放置20毫米厚的培养土,注意保湿,放实验黑暗处,室温培养,每三天观察一次,详细地记载蚯蚓存活率,伤口愈合程度,再生情况等。2. 结果与分析 表格

保留度 10天后再生情况 20天后

30天后

60天后 前3/4

伤口愈合 完全再生 前1/2

6条愈合 2条完全再生,2条长尾

不明显,且再生端比

其余同前 较粗大 前1/3

1条愈合 部分再生 前1/4

至第七日全死 同前 12体节前 至第四日全死

同前 16体节前 至第三日全死

同前

长出尾部 再生明显,接近原长

且再生端细小,随后

长粗

全部愈合,2条再生明显,其余

部分再生

部分再生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后1/4

至第三日全死

同前

同前

同前 后1/3

至第六日全死

同前

同前

同前 后1/2

伤口未愈合,且 伤口基本愈 有微弱再生现象,有微弱再生现象

活力很低

合 活力很低,且再生 12体节后 伤口未愈合 2条愈合 4条愈合,有微弱

有微弱再生现象

再生现象 16体节后 至第七日全死

同前

同前

同前 中1/3

至第三日全死

同前

同前

同前 中前1/4 至第三日全死

同前

同前

同前 中后1/4 至第六日全死

同前

同前

同前

2. 1同体段的蚯蚓在不同时间的存活率

剪切后蚯蚓存活率的变化如图,该图显示随着剪切后时间的推移,蚯蚓的存活率因体段不同而有较大差别:有头无尾型的存活率最高,无头有尾型的存活率较低,无头无尾型存活率为0。2.2蚯蚓各体段的存活率

对蚯蚓各体段的存活率进行分析,蚯蚓存活率最高的是一组:为60%;次高的是2组,为50%;较低的是10组,为20%;很低的是3组和9组,为10%,其余各组存活率为0。2.3体节数与存活率的关系

把蚯蚓平均切成2段,3段,4段,它们的存活率依次下降 2.3.1有头无尾型

蚯蚓的存活率随着体节数减少而降低。2.3.2无头有尾型 蚯蚓存活率随体 节减少而降低。3. 小结与讨论

自然情况下,蚯蚓具再生能力。3.1再生时间

损伤后,蚯蚓能再生的体节几乎都在头30天内完成,30天后蚯蚓的再生能力逐渐减弱,直至消失。3.2切除部位对再生的影响

蚯蚓身体后端的再生能力不一,在相同条件下,切除后端的蚯蚓其伤口愈合和再生能力明显地强于切除前端的蚯蚓,而且,其存活率也明显高于切除前端的蚯蚓。3.3损伤长度对再生的影响 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切除段的长短与蚯蚓伤口再生能力的强弱有密切的联系,对于切除后端的蚯蚓来说,虽然再生不十分明显,但总的趋势是切除部位靠前,即切除部分越短,其再生的能力也就越短,反之则越弱。

3.4切除部位与长度对再生程度的影响

蚯蚓虽然具有再生能力,但蚯蚓的全部体节数不是能经常再生的,再生的体节数取决于剩下身体的长度和切除的部位。

实验中可知,切除后端的蚯蚓,当切除长度小于或等于1/2时,损伤的蚯蚓在一定的条件下,在30天内能恢复到原体长,但当切除段长度大于全长的1/2时,损伤的蚯蚓一般难以完全再生,而只有部分再生。此外,当后端的体节过多地被切除后,会造成不再生现象,甚至引起蚯蚓的死亡。

切除前端或同时切除前后端的蚯蚓,将由于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完全再生而导致死亡。

剪切后蚯蚓的存活率随体节数增加呈上升趋势,即体段越短,死亡率越高,这可能是蚯蚓体节长其抗逆能力强及所储存的营养物质有关。.对动植物的研究

-------《农药对土壤中小动物的影响的研究》实践活动方案 五年级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土壤中栖息着数以万计的土壤动物,土壤动物是土壤生物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参与生物残体的分解,改变土壤的性质,在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及生态系统的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土壤动物的多少已成为土壤那感好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农药对土

壤中小型动物作用,可以导致它们的死亡,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使土壤的质量下降。通过对弹尾目和蜱螨目进行毒力测定来研究农药对土壤中小型动物弹尾目和蜱螨目的影响,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土壤质量的好坏。

二、活动目的

引导少先队员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去体验、欣赏、学习、探索、实践。组织这种探索自然的活动,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对弹尾目和蜱螨目进行毒力测定来研究农药对土壤中小型动物弹尾目和蜱螨目的影响,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土壤质量的好坏。

2、通过搜集资料、实验操作,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探究。

3、进一步学会社会实践探究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撰写相关科学小论文。科学小

四、活动形式

搜集资料;科学实验;撰写论文。

五、活动准备

1、做好调查、实践的组织落实(分小组落实相应任务)。

2、准备实验器材。

六、活动过程

(一)搜集资料

1、组织学生从网上或课外书籍中搜集农药、土壤、土壤中小动物及农药对土壤中小动物的影响的相关资料,还要了解实验的常识。

2、将相关资料进行积累、整理。

(二)进行实验

1、组织学生采集土壤,称重光照。

2、取标本制作切片,并观察切片、画图。

3、鉴定、了解微型动物的种类。

4、配置农药滴液,观察微型动物对农药的反应,并统计成活率,制作图表。

(三)撰写论文

1、收集整理实验资料。

2、根据活动小组进行分小组撰写论文。五年级同学生长发育及视力情况的追踪调查报告

(2006年---2012年五年)

曹家小学

五年级 辅导老师:翟慎洲 刘业勤

一、提出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少年儿童是我国“四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者,我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我们的个子在长高,体重在增加,我们身体的各部分都在发生着变化。看到小时侯的照片,真想了解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于是我们开始了对自己的身高、体重、营养、视力等方面的调查。

二、实施过程:

1、积累资料,从档案室查阅有关数据(身高、体重、营养情况、视力不良率);

2、资料的归类、整理,将有关数据分类、列表、评价(参照“全国学生7-22岁身高、体重、营养评价表),观察个体差异及动态变化;

3、数据跟踪分析,探讨生长发育过程规律及影响因素;

4、向有关专家请教;

5、交流、探讨、反思,对自己的发育水平进行评价;

6、集体讨论,对个案进行分析;

7、全面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后,纠正自己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

8、将我们的研究过程,在全校作出推广。

三、情况实施结果:

1、学生各项指标:

(1)在2006年-2012年间我们班学生生长发育总体趋势比良好。身高上等检出率逐年上升,从2006年的14.63%上升到2012年的26.83%.体重上等检出率较高,在39.02%-43.90%之间波动.身高体重均未出现下等情况.(2)在2006年-2012年间我们班学生营养状况有喜有忧。营养正常率总体水平较高,最高峰达73.17%,但呈略下降趋势,2012年达到最低点为58.54%,营养不良率和肥胖率逐年上升。

(3)2006年-2012年间,学生视力不良人数较多,视力不良率逐年上升,从2006年的19.51上升到2012年的39.02%。前景不容乐观,希望能够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关心,让我们拥有明亮的眼睛。

2、个案分析:

我们对班里肥胖、营养不良、近视的小朋友作了调查分析,作出了初步的分析总结:(以下是我们经讨论作出的分析结果)

1、营养不良的原因:

(1)摄食不足:孩子挑食、偏食必然导致营养失衡。

(2)需要量的增加:如生长发育期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加;疾病造成的消耗量增加或影响消化吸收;药物导致的营养不良等。

2、肥胖的原因:

(1)遗传因素。不少肥胖者有家族史,往往双亲肥胖者其下一代肥胖发生率较高。

(2)不良的饮食习惯。喜欢吃甜食、油腻食物;习惯吃细软食物,不爱吃纤维素类;常暴饮暴食,吃零食等。

(3)生活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不喜欢运动,缺少体育锻炼,睡眠过多等。

3、视力不良的原因:

(1)学习压力大,学习负担重,使眼睛处于经常调节的紧张状态,使之成为近视的关键因素。

(2)学习环境条件因素。如课桌椅高度不适,采光照明条件不良,书本字体过小等。

(3)遗传因素的影响。高度近视患者往往与遗传有关。

(4)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对近视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患急慢性传染疾病等

另外,近年来由于电视的普及,电脑的使用,还有游戏机等等都给我们的不同程度的伤害。

四、收获、体会:

1、了解近年来我班儿童的生长发育动态;

2、观察学习了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各种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3、认识到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挑食偏食的危害性;

4、懂得了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预防近视的迫切性;

5、初步掌握了生长发育的调查和评价方法,认识科学的重要性;

6、在这次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综合能力;

7、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及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五、活动的延伸:

1、将数据保存、继续个人跟踪观察;

2、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全校,让全校学生一起来研究自己的成长过程。

3、进行学生营养餐的设计;安排身体锻炼计划。

2012年9月 菊花的观察与研究 四年级

一、活动背景:

通过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校内、社区、家庭资源),落实活动目标,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实施空间。鼓励学生参与开发实践,增加他们接触社会,参与生活实践机会,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引导学生在生活探究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感受、体验生活中有创意地生活,培养实践意识,熏陶人格意志,强化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指向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听讲座、网上查资料,看菊展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 菊花的起源、种类、特点等相关知识,认识常见菊花的生长特点,知道菊花掐头、扦插、浇水、施肥、嫁接、打苞的一般过程,获取栽培知识。

2、通过栽菊花、记观察日记,举办班级菊花展,举行以《菊花》为题的作文赛,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精神。

3、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意志。

三、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动员宣传,让学生明确活动意义与要求,邀请校外辅导员作讲座,了解菊花种类、生长、特点等知识,了解栽培菊花来美化生活、陶冶心房,培养实践与写作能力于一身,鼓励学生化心动为行动;召开学生家长会,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寻求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2、学生、观察、研究活动(1)

在网上与阅读中学习研究,学生与家长购买、收集菊花的相关书籍,将阅读书籍与上网收集相结合,整理、选择有关菊花的史话、节令、起源、传说、花语等材料。

(2)在家庭栽培管理中观察研究:学生家里每人种1~2盆菊花,学生每天进行管理、观察,每日记观察日记。(3)

在学校栽培中观察研究:班上每5~6人为一组,(每组讲座确实研究课),每组栽培1~2盆菊花,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栽培,教师指导,鼓励、帮助,让学生在实践中挖掘与本课程的结合里,与语文学科的结合点,及时进行事例研究。(4)

赴校外考察研究:赴公园观菊展,研究菊花的观赏价值(开启人的想象力,陶冶美的心灵),经济价值(推动胶卷、门票销售,推动门票提价);赴柳仁仁药房研究菊花 的药用价值(当茶喝、清热解毒,明目润肺等)

3、开展小组课题研讨:(1)校园、班内菊花生长过程及管理(扦插、嫁接、打苞等)的观察与研究;

(2)观察、研究水、土、肥、药、环境等因素对菊花生长的影响;(3)

开展菊花摄影、图片等的收藏,收集菊花的诗歌、散文、歌曲,说说菊花的谜语、传说、故事等;说说菊花的品质特点及给人的启发;举办菊花观察日记展览,举行以《菊花》为题的作文竞赛;

(4)编辑手抄报,撰写小论文,小考察报告,进行图文资料展等,并进行小组评比。

四、活动评价:

1、谈谈栽培菊花过程中的经验、收获和启发、并结合个人收集整理的活动成果(归入成果资料袋)进行综合评比;

2、进行班级菊花展览,举行图片、摄影展览,评比表彰优秀个人与小组。

3、建菊花网上论坛。

2.综合实践活动记录五 篇二

一、科学区域活动的含义

科学区域活动为教师依据幼儿个体性发展情况,并结合具体的教育规划而科学设定的幼儿活动环境。这一过程有目的性的放置设施与材料,并给予幼儿充足的自主选择性。一方面,科学区域是按照具体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来划分的,活动材料的选择服务于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幼儿在无任何干涉的情况下,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完全依照个人兴趣与意愿;另外,科学区域与集体教育活动具有显著的差别,一改固定模式为多样化的、合作性的多人学习过程。

二、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记录方式的探讨

首先,所选的记录方式要有利于对区域设置合理化的分析。在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记录时,要写明幼儿自主探索、创作结果及实现方式(即玩法)等方面。借助于记录,教师便能够对区域中幼儿实际参与的情况有所了解,进而对区域设置合理性有所掌握。当幼儿对某个区域接连不断地进行参与时,则设置合理化程度高、难易适中、玩法贴合幼儿个性;当某区域几乎没有幼儿进行参与时,则表明其玩法、材料及布置形式有待于改进。例如,在进行《小问号》区域游戏记录过程中,采用简单的圆圈、线条等形式设计了为期2周的幼儿活动记录表,分别做出了区域名称、参与班级、参与幼儿名字所属框,幼儿若参加此区域游戏,便在归属班级、名字后打上对勾,以此便能够直观统计出哪个种类幼儿参与最多,哪个区域几乎没有人参与。当所设计的区域参与人数很少时,安置材料甚至游戏内容便要适当调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幼儿层次较为多样化时,要对区域材料和游戏难度适当增加,尽可能兼顾所有幼儿。

其次,记录表的设计应直观、形象。一方面,要使幼儿在阅读时,容易理解。如,在《这些车如何启动?》区域中,为幼儿设置了电池驱动、回力汽车、手推汽车及拉绳汽车,旨在让幼儿进行启动,将感受记录下来。我们依据这一模块的特点,给出了不同启动方式汽车的粘贴画,让幼儿自主选择、粘贴并记录感受。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记录表有助于幼儿概括能力、整合能力的提高。

再次,所选的记录方式要有利于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展开指导。在同一份幼儿活动记录情况表中,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幼儿活动情况都包含,这就表明幼儿能力差异十分大。因此,教师在进行记录表制作时,应本着便于观看、方便比较的原则,以简明、清晰的绘制风格来完成,尽量能够对幼儿学习能力、实践结果进行充分反映。另外,完成记录表后,合理的总结与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制订《谁跑得快?》记录表时,幼儿1制订的记录表线条粗糙、十分不争气,这从侧面反映了其观察能力差、缺乏耐心的缺点,教师应该给予充分指导,而幼儿2字迹工整、线条规范,说明他能够耐心、细致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对其自主学习成果进行鼓励,使其继续投入其中。

最后,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方式完成记录。幼儿完成科学区域自主活动是培养其自主能力的良好机会。然而,很多教师对此活动意义没有形成充分认识,他们为了简化记录过程、保证活动进展,便为幼儿提供记录模板让其模仿。这样一来,幼儿真实的学习成果便不能够得到体现,尤其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来讲,其差异更是无从体现。如,在《我是小记者》区域中,幼儿需要对身边人进行采访,对其工作名称、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查。在调查表上,有的幼儿以绘图的形式记录每个被调查者的工作信息,描绘详细、生动,有的幼儿用符号结合文字的形式来表达。

总而言之,科学区域活动作为幼儿重要的学习活动之一,与培养幼儿创新性、主动性要求相适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作用十分关键,其对于记录方式的选择及记录表的制订关系到幼儿表现主观思想的完善程度。本文从科学区域活动的含义出发,主要对记录方式进行探讨,提出了记录方式要有利于对区域设置合理化的分析,要直观、形象,要有利于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展开指导,并尽可能采取不同的记录形式等。

摘要:科学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早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随着人们对儿童教育关注度的提高,已经在很多幼儿园教育中得到应用,成为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的一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根据教育目的科学设置好活动内容、布置材料,而且要合理设计幼儿记录方式,以便反映幼儿自身能力,为教师教育提供关键性的指导。

3.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篇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打电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的过程,并找出最优方案,体会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打电话的最优方案并能够运用最优方案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早上快7点半的时候,老师接到学校的一个紧急通知,要求我们班笛子队的15个同学全部带上笛子,并且穿好演出服,今天上午要参加一次演出。由于时间紧急,我必须尽快地打电话通知到这15个同学!假如每通知一个同学需要1分钟。你觉得老师需要几分钟?

生举手:15分。

师:哦,说说你的想法,我们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逐个通知”怎么样?(板书:逐个通知)还有没有更省时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打电话的最省时方案。(板书课题:打电话)

二、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发现有代表性的方案

师:老师看到一些同学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下面我们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每个同学都各抒己见,然后研究出一套你们小组认为最省时的方案来,并写出所用的时间。完成方案设计单(课件出示方案设计单)。

三、小组成果展示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的非常优秀,每个小组都研究出了自己独特的方案,哪个小组愿意首先把你们的成果展示给大家?

(小组汇报,师适时进行评价点拨)

师:同学们设计了分组的方法,用了7分钟,和刚才我们逐个通知方案相比确实节省了一些时间,这是为什么?那怎么样才能更省时呢?对了,让所有接到通知的同学都帮老师打电话,那老师闲着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用这种方案来打电话好吗?

四、探究最优方案,并发现规律

结合学生表述,教师动态出示最优方案示意图(课件出示)。

这种方案真的很省时啊,才用了4分钟,比我们刚才分组通知还节约3分钟。这个方案不但速度快,而且当中还隐含着数学规律呢!你发现了吗?

生说:……

师:这几个学生真的非常了不起,我们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出示表格)

你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

如果照这样推理,那么10分钟可以通知到多少个学生呢?

我们用这个最优方案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通知到这么多同学,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实际运用这个方案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师:是的,在具体实施中还要事先设计好打电话的流程图,也就是说每个队员要清楚他接到电话后,后面要怎样继续通知其他的队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省时高效。

五、实践运用

大家真了不起,把老师当年初中才学会的知识现在就弄懂了!我真的很佩服大家!大家知道吗?在医学界有这样一种寄生虫叫阿米巴原虫,据说这种寄生虫繁殖能力特别强,一只阿米巴原虫3分钟就能分裂繁殖为两只阿米巴原虫,按照这样的分裂繁殖方式,1只阿米巴原虫18分钟后变成了多少只阿米巴原蟲?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如果遇到问题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大家有信心做到吗?

【板书设计】

打电话

15人,每通知一人需要1分钟

逐个通知 分组通知 无空闲同时通知

费时 较省时 最省时

12

22×2

32×2×2

102×2×2×……×2(10个2)

n2×2×2×……×2(n个2)

4.综合实践活动记录五 篇四

活动证明人:吕群刚 ,联系电话:6336363

活动内容:礼仪服务、维持纪律、检查卫生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自主管理

活动位置:枣阳二中食堂

过程报告:三班是真正奉行自主管理的班级,在班长安排了值勤工作后,同学们都主动投入到值勤工作中,老师一方面放手让大家自由工作,一方面多次检查每个检查点,并鼓励同学们有更好的表现。全班同学以热情、积极的态度进行值勤,站姿端正,微笑服务,并主动向师生们问好,且关心细节,使校园充满了关怀与温暖。食堂值勤的同学们耐心细致的服务,擦桌椅不怕脏不怕累,维持队伍整齐,保证食堂就餐卫生及秩序,使大家有良好的就餐环境。教学楼及寝室门岗的同学不仅以微笑感染着师生,也严格的管理。更值得表扬的是,三班能灵活的调动岗位,比如增设岗位,晚上在校园各道路上,特别是寝室两旁提醒同学不要打闹,静声慢行,为全校的同学提供了良好的休息环境,检查跑操的同学认真记录了各班级的跑操情况,并严格登记了迟到情况,以公平、公正的态度评价。班干部们积极检查,调整各岗位工作,将自主管理贯彻到底。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我们为何不牢牢抓住它呢?“学校发展,我的责任”,我们时刻牢记在心。我们的一言一行,塑就的是学校的形象,展现的是学校的品味。我们应成为一名文明的枣二中学生,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一周的锻炼,我们不仅懂得了文明,而且还锻炼了我们的意志,提高了我们的素养。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会做得更好。

参与人员:邓楠杨舒展郑雪松朱梦琦马琰李墨毛 雨刘宝骏高冉怡尚文杜曼曼罗曼刘怡雯李鹏许谦诺闫曌帝吴杰谢慧卓唐浩然王越文雯乔冰锋王凯方志慧张万怀梁成成王 雪蔡洋中黄雪松王申许 瑞魏珍珍刘华玲惠艳丽杜梵马思原罗金伟谭金平孙芳芳杨明达李奇杨扬严兰兰孟迪惠菊袁温馨陈轶博杨祥毅活动记录报告

闫曌帝学习在生活 集体共成长

小结与反思:

我们班第一次值周,在“发现别人的优点”的口号之下,我们带着学习的态度走遍了校园,在检查别人的同时,也学到了许多。

我负责查初二卫生。值周的第一天,学生处的老师告诉我们:查地面时要重点看暖气管下有没有纸,这是卫生的死角,最易被忽略;查讲台时不仅要摸讲台桌面,还要关注讲台下面的卫生;水瓶不能放在桌上或地上;如果班内没人要检查灯和门„„我们一一牢记在心。

几天下来,我们发现,高二的同学们对卫生非常重视,值日质量也比较好,老师所说的容易忽略的地方,他们也极少被扣分。经过观察,我发现,高二同学做事很有条理,每次查值日时都是秩序井然,从来都不手忙脚乱;值日效率很高,即使在该查值日的时侯还没做值日,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完,质量也比较高;值日生对于各个时间应该查的项目很熟悉,所以值日有重点和针对性;如果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被扣了分,他们从不互相埋怨或推卸责任,总能分析清楚问题的根源在哪儿,因此很少在重复的项目上被扣分。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从高二同学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团结的精神,这就是一个集体进步的力量。值周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仅能让我们体验当值周生的感觉,从而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更是一个完善自我的好机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在发现别人问题的同时,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不足,这样能更早的改正;发现别人的优点,我们应该吸取和学习,从而使自己更加强大。“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想,这也正是学校安排值周这项活动的目的所在。当领悟了这个道理之后,让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的集体一定会越来越优

集体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而集体主义意识又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

5.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五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本学期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家人,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生活。学生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劳动成果,在交流、汇报中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理解,获得了知识。同时努力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如在与语文学科的密切配合中,开展读书乐,组成小组读书会,组织故事会,展示学生的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喜爱文学知识,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为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构建校园文化、熏陶文学人才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社会调查。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三、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广泛的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本着为全社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的建设人材的目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很有必要。

总之,这学期里,学生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能真正做到锻炼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有关要求和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时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二、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的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本课程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师应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

三、实施过程

1、选题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各学科的知识技能紧密联系。应打破学科体系相对封闭的状况,倡导课程的综合性,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活动内容

主题一:净化美化校园

认识苗圃中野草的危害,进行除草劳动。主题二:爱在重阳

尊敬老人、孝敬长辈的活动和方案 主题三:祖国在我心中

收看国庆影视,搜集交流祖国发展资料;撰写爱国诗文或编手抄报。

主题四:我是环保小卫士

多途径了解并交流环保的意义,针对身边的种种环保问题,想金点子(写倡议书、树标语牌等)

主题五:我与消防

了解消防器材的外形、名称和作用,并通过设计宣传标语,写调查报告,让更多的人提高消防知识。

主题六:家庭小医生 了解常见病的症状及预防治疗方法

主题七:我与书籍同行

了解名人读书的故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开阔眼界,丰富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使学生能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形成高雅的兴趣爱好,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主题八:节约用水

了解我国可饮用水的储存量及现在各地的用水状况,了解学校现在一天的用水量及全校师生的用水情况,感受节约用水的紧迫性,增强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主题九:学会自我保护

6.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六

电与我们的生活

主备人:柴宁宁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电与我们的生活》里的 “家用电器”。

活动目标:

1.知道家用电器的种类、作用,体会家用电器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激发学生对家用电器探究的热情。

2.引导学生概括、提炼问题,把自己对家用电器感兴趣的、想探究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兴趣与能力。

3.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互相交流、相互合作的良好交往品质。

活动对象:五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一、广告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像,你们想看吗? 2.看完了这段轻松幽默的录像,你们想说些什么?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近家用电器,板书:家用电器

二、交流信息,发现问题 4.同学们,你们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出示幻灯片。

师小结:这种以电为能源,通常在家里使用的电器,我们把它叫做家用电器。

5.关于家用电器,你们有哪些了解?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家用电器已经有了不少的了解。在接下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将对《家用电器》这个课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三、交流探讨,合理选题

1.你对哪种家用电器最感兴趣? 师板书:电视机 空调

洗衣机 电脑

热水器 冰箱

电磁炉 电话

这几种家用电器是我们常见的,每个同学家里几乎都有的,方便我们研究。为了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组成研究小组。教师边发牌子边说:刚才同学们对这几种常用的家用电器比较感兴趣(师发电器名称的牌子)如果你想研究其它的家用电器也可以,老师准备了几张空白的,等一会儿你就可以坐到这里来。老师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家用电器,并坐到相应的研究小组去。推选组长。

2.老师很高兴看到你们组成了新的研究小组,你对这种家用电器的什么问题感兴趣?(评:你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值得去研究。)(评:能够把心中疑问表达出来,这是一种能力。)(评:会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

3.你打算采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板书:(研究方法)

查资料(上网、书籍)

咨询

采访 问卷

实验

观察……

四、讨论交流,制定计划。

1.为了让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我们还需要制定一份详实的小组活动计划。

出示《小组活动计划表》,问:这张表格你看得懂吗?如:(分工:要考虑到每位小组成员的优势和有力条件。问题:我们刚才提了很多问题,是不是都要去研究?我们应该怎样来选择?选择小组成员都感兴趣的,对生活有帮助的,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2.小组讨论就要开始了,在讨论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① 积极讨论 ②认真倾听 ③抓紧时间 ④ 合理分工 老师帮你们看好时间,音乐结束就表示时间到了。(计划表在篮子里)同学们开始吧。

五、汇报交流,活动延伸 1.每个小组的研究计划都已经差不多完成了。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先上来和大家交流。其他同学仔细听好,看看他们制定的小组活动计划有没有什么问题,或者你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教师适时指导

2.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提出了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并认真制定了小组活动计划,课后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完善计划。在接下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要按照计划有步骤地对你们确定的主题进行研究,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很多发现和收获,老师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提示,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电与我们的生活》里的 “安全用电”。活动目的:

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课件

3.若干铜丝,铁丝,塑料丝,小灯泡,电池,木棍,实验报告 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电在我们的生活中帮助很大,有人说它是神奇的魔术师,有人说它是光明的使者。但如果使用不当,会使我们的财产遭受损失,有时甚至会危及到生命!那么如何安全使用电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主题:《安全用电》

二、幻灯出示三张有关安全用电事故的图片配乐资料:第一张图片是一个电死在变压器上的人;第二张是太湖县晋熙镇的一个五岁小孩触电的事故;第三张是用电不当引起的火灾现场图片,看后让学生谈感受。

1.问: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2.师:老师看后心里也很难受。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事故,还是因为人们不注意安全用电,安全知识知之甚少,有的人甚至连一些用电器具都不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件。

三、幻灯出示闸刀、启动器、电笔、电灯开关图片指名认识并说说它的用途。

四、小实验。教师走到一开关前,手按开关问:同学们请看这开关,里面有电,但老师用手按为什么不触电呢?原来开关外面这材料非常特殊,电不能从它的身体里流过,像这种料的物体,我们叫它“绝缘体”,相反,有的物体电很容易从它的身体通过,我们把它叫导体,那么到底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1.实验前教师简单介绍实验方法,并且叮嘱实验后填写好实验报告。

2.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做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3.展示几张报告,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分别让用铜丝、铁丝、塑料做实验的同学到前台,说说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展示自己的实验报告。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大部分金属都是导体,像这样的塑料以及干燥的木棍等都是绝缘体。

4.指名说说除了铁丝、铜丝等金属丝外,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导体?(学生回答有:大地、人体、水等)

5.师:正因为人体也是导体,所以人接触了电就可能触电。6.出示安全警告:超过36V的电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220V的电足以致人死亡。家里和学校的电源都是220V的交流电,非常危险!

五、虽然220V的交流电很危险,但是生活中许多人还是不注意安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指名说说画面上那样做的危害?

2.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或犯过哪些类似的错误?

六、既然人体能触电,那么我们怎样防止触电呢?请各小组拿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讨论,然后从中总结出一两点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小招,记录下来。

1.讨论并记录。

2.指名说说自己总结的小招。

3.介绍跨步电压的形成几预防,然后指明一生演练预防跨步电压的方法。

师:虽然我们有心防御,但天有不测风云,如果万一触电了该怎么办呢?

七、“触电大救援”:叫两名学生到讲台前模拟演示。

八、播放防止触电的视频。

九、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电的一些特性,了解了一些安全用电的知识,希望同学们把这些知识紧记在心,时刻注意安全用电,不玩弄电器设备,珍惜生活,珍爱生命。

十、课后练习:

1.和家人找找用电安全隐患。2.写一篇“安全用电”的文章。

我们的书籍 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图书的喜爱,激发学生爱书、读书、藏书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

2、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3、在生活中培养与人交往,以书为友的能力。

二、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

你喜欢书吗?为什么?增长知识,陶冶性情

2、组织活动:

想想你喜欢哪些书?是怎么得到的?

查查自己带来的书的作者、出版社、定价等与书有关的资料。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书,并把内容介绍给大家听。从而共同从书中吸取知识和力量,增强学生对书的了解和热爱。

听完同学们的介绍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明白书能够带来许多知识,从而对好书产生喜爱之情。

和同学交换一本各自喜欢的书,仔细读一读。注意不要将同学心爱的书弄坏、弄脏。

3、活动延伸:

从书中找一个爱读书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在班内开设一个“好书推荐”专栏,介绍大家喜欢的书。第二课时

一、活动背景:

我校一直重视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通过几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养成主动参与课外阅读的习惯,并且每人都有一定的藏书量,其中大部分同学还建立了家庭小书柜,班级也建立了图书角。但是,图书角的管理工作还不完善,例如:班级图书还没有登记造册,也没有制作借书卡,没有明确的借阅制度。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完善班级图书管理的工作,使班级图书角更加充实、完善,真正成为同学们课外阅读的乐园。

二、活动目标:

让学生通过参与创办班级图书角、设计制作借书卡、制定图书借阅制度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策划、组织管理的能力,同时,通过创办班级图书角的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图书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活动准备

1.创设情景:

课前倡导同学们都积极参加课外阅读活动,课余时间主动到班级图书角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在书的海洋遨游,使学生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但是现在的藏书已不能满足爱读书的同学们的需要,而且,班级图书角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遗失、损坏图书的现象时有发生,让我们大家都来想办法,创办好我们的图书角吧!

2.布置学生准备自愿捐献图书,并分成若干小组,设计借书卡、制定图书借阅制度。(本过程约8分钟,在教学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前布置。通过创设情景,说明创办班级图书角的好处,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分工和要求,做好充分准备。)

3.实践活动过程

由学生选出班级图书管理员,收集同学们自愿捐献的图书,和原有的图书一起进行整理、分类,把图书登记做册;各小组开展实践活动,设计借书卡、制订图书借阅制度、协助管理员整理图书等。(约一个星期的课余时间,不在课堂中安排。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从多方面考虑。)

4.交流汇报过程

全部图书登记做册,各小组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制作的借书卡及制定的图书借阅制度。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通过学生评议、投票选出优秀借书卡设计作品作为本班借书卡,并且通过评议定出图书管理制度。(在教学积累运用二时安排1课时进行)交流汇报后,图书按故事书类、自然科学知识类、工具书类等分类摆放整齐。把借书卡印发到学生人手一个,作为借阅图书时使用,打印好图书借阅制度,用镜框装表好,挂在图书角适当位置。(课余时间安排)

五、交流汇报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大家都为把班级图书角搞得更好,你们出了不少主意,每人都为了充实图书角捐献了图书,还设计了借书卡,制定了图书借阅制度。今天,就让我们来分享大家的成果吧!

2.成果展示(1)

图书管理员展示已经做好的图书登记册。(用投影机把图书登记册展示给同学们看,让大家都知道图书角的藏书种类,书名,方便借阅。)

3.成果展示(2)

各小组展示设计好的借书卡和图书借阅制度,并作解释说明,全体同学观摩、评议、投票,选出设计得最好的借书卡和图书借阅制度。(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索、实践的过程后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自己出主意管理班级图书角,既培养了组织管理能力,又能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图书管理制度,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效果。)

4.活动总结

7.综合实践活动记录五 篇七

一、实践活动的实施背景与路径

实践中, 通过活动体验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平台、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可以使学生初步养成自主、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向上的精神与创造的激情。同时, 这也可以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 激发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 发挥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的积极作用。

学科统整实践活动有着明显的特点和优势。那么, 学校应该如何选择活动主题、如何开展活动呢, 又该如何确立和体现学科统整呢?

(一) 活动主题选择的原则

1. 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提升其学习兴趣

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的, 综合实践活动也不例外, 而做中学、边玩边学往往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所以, 每一个主题的确定都要符合学生天生好动、好胜、好奇、好学的特性, 教师要蹲下身子来倾听学生的声音, 满足学生的需求,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 促使学生主动发展。例如, 学校开展能动手操作的校园花木种植活动, 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体育锻炼活动, 事关学生营养、健康、口味的午餐和水果调查活动……这些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对设计、调查、统计、采访等学科活动都具有现实意义,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

2. 涉及多门学科, 体现学科韵味

每学期, 学校统一安排和设计一个主题活动为宜, 大主题可以涉及多个学科内容, 体现各学科的特点。以“校园里的花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 科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花草树木, 观察其变化, 研究其生长等;语文老师引导学生描绘植物形态、品味语言魅力;英语老师可丰富学生的花木英文名称的词汇量;数学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对最喜爱的树木进行分层统计并得出结论;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设计植物名片、树叶贴画、描绘校园美景等。如果某班开辟一块种植基地, 那么数学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量一量长宽、算一算面积;科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物种, 研究种植条件;美术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指示牌;等等。

3. 依托区域资源, 体现校本特色

学校资源是主题活动的主要来源。每所学校所在的区域都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 学校可以依托这些资源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 校内绿树成荫、花开四季, 还有一条小河——茶士港穿越其中。所以, 学校可以“生态校园”为主题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事实上, 身边处处皆学问——种类繁多的校园植物成为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若加以有效利用, 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实践活动实施的路径

实践中, 学校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 以主题活动为单位, 针对学生开展实现多学科统整的研究性学习。具体实施中, 学生全员参与, 以小组为单位, 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 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的实践活动, 并将相关学科内容整合在一起, 最终形成综合性研究报告。具体来说, 教师主要通过三条路径来组织学生学习与开展实践活动。

第一, 课内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前, 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制订活动计划, 考虑会涉及哪些相关学科知识、学生实施时会遇到哪些困难等。教师要利用课堂进行教学, 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和技能准备。第二, 课外去实践。掌握了学科知识与基本技能后, 学生很乐意在现实生活中“露一手”, 运用已有的知识来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第三, 综合运用再提高。学生在经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 一方面将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灵活运用, 另一方面又自主获得了新的知识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促进了自身对学科课程的学习。课外实践之后, 教师必须让学生再次回归课堂, 交流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或改进的措施, 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与解决问题的深度。这促使课外实践与课堂学习相互融合, 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校园里的植物生长茂盛、品种繁多, 不同的季节里都有不一样的植物开花结果。学生在美丽如画的校园里玩耍、游戏的时候, 经常被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吸引, 跑去仔细观察这些长在土地里的生命, 也会好奇地向教师请教“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因此, 学校因时制宜、顺势而为, 组织4 年级学生开展“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经历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 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特别是统计模型应用的积累提供足够的开放空间, 体会数学的应用性, 培养自己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 以数学为主, 以科学、语文、美术等学科为辅的学科统整式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一) 从认识校园植物到“校树”“校花”评选

校园里有百余种植物, 认识这些植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的知识增长过程。因为认识的植物越来越多, 而学生的喜好各不相同, 所以常常看见学生争着讲述自己喜欢某种植物, 尽力去描述它的美丽和价值, 希望争取更多同学的认同。那么, 到底哪种树、哪种花最受学生喜爱呢?在认识校园植物的基础上, 学生又开展了“校树、校花评选活动”, 将综合学习与植物主题结缘, 学科统整便以数学学科为主。

(二) 用数学学科放大镜审视校园植物, 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不仅是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教材中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 数学思维也可以在与数学息息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得以培养。让学生在数学味儿浓厚的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自然而然地会使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经历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后, 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会大大提升。

在确定“校树”“校花”时, 4 年级各班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在了解植物之后, 根据直观猜测, 选定本组最想推荐的一种或两种植物。学生通过查阅、整理资料, 形成了精彩的“校树”“校花”推荐理由。随后, 小组长将拟推荐植物的翔实材料在全班进行展示, 请全班同学做评委投票, 根据得票多少进行评选、认定, 形成本班提名的“校树”“校花”。然后, 各班级将提名的“校树”“校花”提交学校学生会评审, 确定5 种候选“校树”、5 种候选“校花”, 作为大样本调查的备选范围。同时, 学生将相应材料整理成PPT演示文稿, 作为进班调查时的宣讲材料。

(三) “校树”“校花”大评选——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途径探索

学生在推荐“校树”“校花”的行动开始前便得知, 单纯的演说宣传无法准确地判断出喜欢哪种树或者花的人最多。因此, 小组成员商讨出融合统计知识、运用投票选举的好办法, 并为此制作了推荐表和统计表, 积极稳妥地开展“校树”“校花”评选活动。在评选过程中, 学生根据“校树”“校花”的实际情况选定恰当的统计方案, 实施统计活动, 从而积累了与统计有关的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 既经历了“基于实际问题进行直观猜测——设计数据收集方案——选定数据统计工具与方法——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推断”的建立统计调查模型的全过程, 又亲身体验了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学生的民主和公平意识仿佛是与生俱来的, 自然想到了运用统计的办法进行投票公决。但此时学生头脑中对于数据收集与统计的流程还是模糊的, 对于调查前所需要的数据和准备工作还不甚明确。小组在讨论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如“想要选取大家心中的‘校树’‘校花’, 就要征询全校师生的意见, 这需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位师生, 以便于提前准备选票”“我们小组认为每位教师和学生只能选取1 种树作为‘校树’、选取1 种花作为‘校花’, 这样统计出选哪种树的人最多就是‘校树’, 对吗?‘校花’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制作了选票, 想知道需不需要改进”。各小组代表将涉及的问题记录下来, 并主动寻求数学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最终确定了选票样式、调查范围等前期准备事宜。同时, 学生对调查时机、调查用语、针对调查对象特点采取不同的调查方式等数据收集的过程进行了解, 并对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数据整理展开了生生、师生讨论, 最终对小组调查与统计进行了合理分工。

随后, 调查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大课间、自习课等时间, 在征询教师同意后到全校各班级利用多媒体做“校树”“校花”推荐演讲, 并做好评选背景和要求的讲解工作, 组织评选, 分发、收集选票, 分别对19个班级的评选结果进行了统计。同时, 他们带上附有备选植物照片和推荐词的选票, 利用课余时间到教室、办公室去征询学校领导、教师等的意见, 几乎邀请到学校每一位成员进行投票。最后, 学生利用表格、图画等形式对小组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 并将统计结果用表格、饼形图等清晰、明了的方式展示给全校师生。

此次实践过程使全班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又有实际意义的大样本的统计过程, 在讨论、分享中不断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大样本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而且使学生积累了大量关于调查统计、数据整理的经验, 体会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从而增强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这些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对学习过程、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及问题解决的关注, 更加体现了数学教育的价值。

三、“数学为主、多科为辅”学科统整的体现

除了与数学学科相关的统计调查之外, “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还包含了科学、语文、美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实现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意识、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 科学学科:校园植物认一认

在校园的真实环境中, 那么多的植物看得见、摸得着, 选取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几种植物来上网搜索、翻阅资料查一查, 这样寓教于乐的过程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积累知识与激发兴趣有机融合。

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 学生从最开始只认识柳树、香樟树等几种植物扩展到能认识几十种植物。同时, 学生还对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还意外地发现广玉兰树在初春之际因大量死亡而重新补种的现象, 对此十分好奇。于是, 科学老师就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广玉兰的生活习性和前一年夏季的特殊气候以及对园林工人的访谈等方法, 寻找到校园内广玉兰树大量死亡的原因。通过这个过程, 学生变得越来越会观察、会思考、会记录、会找方法解决问题。

(二) 语文学科:“校树校花我推荐”

1. 以“校树校花我推荐”为活动载体, 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的交流上, 还体现在言语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处于一个远离自然、相对独立的空间中, 这便导致了真实体验和对自然环境认知的匮乏, 使得他们在习作方面无从感知, 所有的文字仅仅依靠教师创设的虚拟情境来发挥想象完成, 这种没有生活真实感受和体验的想象势必是单一、枯燥甚至是困难的。因此, 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来进行习作显得势在必行。也只有在这种真实的、内在需求的驱动下, 才能够促使学生开口说话, 也使他们有话可说, 并且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生发于学生自身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了深度体验的机会。在真实的情境中, 学生不仅可以用眼睛来观察, 还可以动手去查阅、动脑去思考、动笔去书写。

当学生为大家推荐校园里自己最喜欢的植物时, 教师要求他们准备充足的推荐理由。基于实际情境和自身需要, 他们不仅查阅并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 还积极踊跃地向同学推荐自己心目中的“校树”“校花”。大多数学生还勇敢地走出班级, 为全校师生介绍了入围的“校树”“校花”。在这样的活动中, 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 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也积极地参加到这次活动中。

学生在选定自己喜欢的植物后, 纷纷整理形成了精彩的“校树”“校花”推荐理由。

“香樟树:树木枝叶繁茂, 因全株散发一股特有清香, 所以称其为香樟。香樟高大雄伟, 枝叶繁茂, 树龄成百上千年, 是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 校园里随处可见。香樟还是嘉兴市的市树呢!”“银杏树:银杏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 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它的树叶像一把把小扇子, 非常可爱。秋天, 银杏树叶黄了, 就像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随风飘落, 像给大地铺上了一条柔软的地毯, 特别漂亮!”

从学生精心为植物写的推荐理由我们可以看出,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对自己喜欢和想推荐的植物有了充分的了解。用自己稚嫩的手笔写出感情真挚的推荐理由, 不仅对植物的基本信息做了相关介绍, 而且把每一种植物的特点都描述得准确而生动。

2. 以校园植物和景色为情境, 激发动笔欲望和写作能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无论是从字词教学的识记、书写层面讲还是从检测的层面讲, 都是单一的、枯燥的, 甚至是很低效的。其原因在于这种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识记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其内在的真正需求。从功能的角度来讲, 学生不知道这些习作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也不知道这些习作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这种忽略内在需求的教学方式导致了教和学两个方面的低效。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载体可以为学生提供语言文字的运用场地。在“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活动中, 校园内百余种植物总有一种是学生所感兴趣的, 这样一个巨大的生态校园无疑成为他们最真实的课堂和实践场地。学生利用各种闲暇时间去观察这些小植物, 他们的内心有着强烈的愿望, 想把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推荐给全校师生, 于是纷纷用心描写自己的见闻和感想。

“刚刚走进校园, 你就能够看到24 棵挺拔雄壮的银杏树矗立在两边, 它们就像英勇无畏的战士一样保卫着我们的校园……银杏树还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我最喜欢的植物就是柳树, 因为柳树的生命力极其顽强。‘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我们学校的小河两侧长满了婀娜多姿的柳树, 可不要小瞧了这些常见的植物, 如果你留心观察, 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哦。不信, 你和我一起去看一看吧。”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 有声有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带着这种强烈的内在动机来完成有趣的活动, 切实将 “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在愉快的过程中收获探索的乐趣, 并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使自己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得到锻炼和成长。

(三) 美术学科:“校园植物粘贴画”体现童心与艺术之美

在这次校园植物主题活动中, 低年级的学生也有自己的“主打活动”, 即制作植物贴画。这些贴画以不同形状的树叶为主材料进行造型与粘贴, 并辅以彩笔搭配装饰, 最终使之形成神形兼备、主题突出、内容丰满、表现力强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学生的童心与艺术之美,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也以一种有趣的方式使低年级学生关注更多与植物相关的知识。例如, “我用的树叶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这个树叶是红色的, 那个树叶是绿色的, 还有黄色的呢”“怎么贴能贴牢呀”,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自主生发的, 他们愿意主动去向同伴、教师和家长寻求答案, 由此养成热爱思考、善提问、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尝试结合学生兴趣, 从地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出发, 通过不同的主题活动将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美术、英语等学科的部分教学目标整合在一起, 设计实施了以数学学科为主线的校园植物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具备学科特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既提升了学生用学科思维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 更加体现了学科教育的价值。

8.综合实践活动记录五 篇八

历年来,幼儿园也坚持对幼儿进行评价工作,但是存在所了解的情况比较片面或者大多以认知类为主的现象。例如:(1)大多数幼儿园的对幼儿的评价主要以期末的随机抽测为主,导致教师在期末大量进行复习工作,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毫无意义。(2)部分幼儿园虽已意识到“抽测方式”存在的弊端,调整为“以创设情境”等方式对部分幼儿进行抽测,但由于环境比较固定,教师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容易对孩子的心里产生干扰,以致影响抽测效果。(3)期末测试时看到的是孩子们最后呈现的结果,对本学期孩子发展的调整意义不大。

基于以上情况,本学期我园着重对幼儿评价开展了“专题研究”。同时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说到的:幼儿园教育评价并不是超越幼儿园日常工作之外的额外工作,它本身就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评价信息的真实可靠的精神,针对以往存在的问题,我们展开了系列教学研究工作。围绕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晨间活动、教学活动、餐点、游戏四大方面设计了四张记录表,对幼儿进行动态式、过程性评估。我们将这一系列表格称之为“实时记录”表,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进行及时性地记录和初步的评价,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一、“实时记录”的定义及说明

所谓“实时记录”: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观察记录幼儿真实的表现情况,并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根据这一定位,我们将以往的评价表格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以“教学活动”表格为例:

二、两份“教学活动”表格的比较

1、以往的教学活动评价表(见表一):

2、存在的问题: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的表现是相互交错的,甚至有些表现表述得不够全面,因此,教师不能很好的、很准确的评价孩子的表现,较难操作。

在这张表格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

3、调整后的评价表格(见表二):

新表格的设计意图:表格中幼儿的情况均以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可单选或多选。能真实的反应当时孩子的状态。同时还需根据当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最后给出“整体印象”。如有特殊情况,还可补充说明。比较容易操作。

三、实时记录表操作方法的几点说明

日常的观察记录注重于对观察活动的全程的完整的记录。实时记录的方法类似于平时的“观察记录”,其不同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们将幼儿可能出现的状况分别罗列,观察的教师只需根据孩子的情况打钩即可。(1)记录方式:分期初和期末两次进行,以便于对抽查到的孩子进行前后发展的比较。(2)人员的选择:评价人员由管理层、年级组长和一位教师组成,例如:如果评估的是大班年级组,那么其他人员应该由中班和小班教师组成。(3)幼儿的选择方式:教师进班随机抽取班级三分之一人数,三位老师进行分工,并且在三组孩子身上做好不同的标记,便于记录。(为了合理利用时间,管理人员和年级组长同时记录教师的随堂课。)(4)记录中出现比较模糊的情况时,可适当征询班主任的意见,给出比较正确的评价。

实时记录完成之后,小组人员对幼儿情况、教师情况和班级情况均进行汇总,并及时与教师进行反馈。我们虽然评价的是孩子,但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因此,更为重要的是分析产生某种状况的原因,与教师沟通应该采取何种方法调整班级常规,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幼儿达到评价目标。评价的结果,主要是用来指导教师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使之获得反思自己行为的依据,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

四、“实时记录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帮助

实时记录表凸显了“实时性”,避免了教师的主管判断,对幼儿的干扰小,记录方便。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前测和后测,在了解幼儿发展第一手资料的同时,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幼儿一学期的成长过程,无论是对行政人员还是一线教师均有参考价值。

2、观察人员比较容易判断记录,是一份真实的观察记录表,个人的主观因素较少。

3、经常开展类似对幼儿的科学评价工作,能够帮助教师静下心来反思班级发展,出现状况及时调整。同时还能提升幼儿园教科研的水平。

五、“实时记录表”使用后的反馈

“实时记录表”使用一学期以来,我们发现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以及对记录表的认可度都很高。其原因有两点:(1)实时记录表站在幼儿的立场上,真实地反映幼儿的情况,有前、后两次的实时记录,能够帮助教师分析班级幼儿的情况。同时记录后,评价者还会征询教师的意见,尊重教师,教师工作的目的性更明确了。(2)在评价幼儿的同时还随机听教师的随堂课,没有增加教师的额外负担。有了教师的认可和密切配合,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科学评价更为得心应手,也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从家长的层面来讲,以往每次家长问卷,家长在教师是否了解孩子一栏,优秀率经常是部分教师的心病。自从开展“实时记录”的评价方式之后,教师对幼儿的发展情况有了更为清晰地了解,与家长的沟通有话可说,家长在沟通过程中能够细致地了解幼儿各方面的情况。当家长了解到本学期“幼儿园开展的实施记录评价方式”后,对幼儿园如此人性化、细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本学期家长问卷中是否了解孩子一栏,优秀率明显上升,既得到了家长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同时也肯定了教师的工作,获得了双赢。

从实施评价的教师中我们了解到,由于评价工作是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观察评价的教师类似“隐形人”,对被观察的幼儿不产生心理影响,因此,幼儿的表现和平时差异性不大,结果比较有说服力。

上一篇:如何做一个好的推销员下一篇:以课堂为题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