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的写作与规范

2024-08-18

科技论文的写作与规范(共6篇)

1.科技论文的写作与规范 篇一

理解与规范:关于写作教学内容的对话

您一直强调写作教学要区分可教与不可教,可教的是写作知识,即“技”的层面,不可教的是“巧”的层面。我想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是写作教学内容的重点?

叶:关于写作知识的问题,语文教师需要了解并参与建构的是以下两类知识:第一,文体分级分类知识。即对具体的文体进行归类分级,确定三级以上的文体分类。比如,把文体分为实用的与文学的,这是第一级;把实用的文体分为公文写作、科技写作、交际写作、专业写作等,这是第二级;把公文写作再分为报告、请示、会议纪要等,这是第三级。美国写作教学把“读书笔记”分成“直接引用式”“概括要点式”与“转述式”三类,把“读后感”按照写作内容分为“作品评价”“文学作品与改编的影视作品的比较”“关于文学作品个性化的读后感”“分析章节对于整部小说的意义”“角色评价”“小人物对于情节的影响”“解释一部小说或戏剧中不断重现的中心主线”“对两种不同评论的比较”八类。这种文体分类,对于课堂教学来说非常有价值。什么价值呢?它有助于开发一系列程序规范的知识,而现代的班级授课制需要这样一套归类明确、要点清晰、便于传播的知识。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中的知识,多半是零散的感悟与印象点评,缺乏一定的体系与结构,所谓“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笔法或“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叙事笔法,更多地适合“世尊拈花、迦叶微笑”式的传统教学,而程序规范、逻辑严密的知识的生产、传播、交流,更适合今天的班级授课制。

第二,文体教学知识。即针对具体的文体所开发的文体知识要素以及具体的教学策略。以叙事为例,教师需要知道的是:叙事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如何针对写作要素进行教学设计及实施?比如,当教师确定叙述视角是叙事的关键要素后,他需要围绕该要素设计教学目的和相应的练习。当然,确定以上两类知识可能是课程建设者所能做的,而对教师来说,它们仅仅是完成写作教学的最低保障。要想把写作教好,还有一些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语法修辞知识,它有助于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评判者;语感,促进共鸣;关于学生的知识,包括教师所拥有的具体学生的背景资料、儿童心理学知识等,它们有助于教师明白,一篇作文成败的原因是千差万别的,写作教学特别要关注学生个体。

写作可以分成两种,一是整篇文章类型,一是非文章类型。请问对非文章类型的写作教学该如何分类?对它们进入课堂教学,您有怎样的构想?

叶:这是按写作结果所做的分类。一类是我们通常所谓的“作文”,即其写作的结果是完整的一篇文章,另一类写作的结果是非文章,主要是指句子、句群和段落。关于非文章类的语篇练习,是被当下中学写作教学所疏忽的。

我们一直在强调,不要用“作文”来指称写作教学,因为写作的结果不一定是“文”。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写得最多的是什么?短信、微信、微博,这些E时代的写作都不是“作文”,但它们与我们每一个人当下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文”这个称谓实际上已经误导了写作训练,导致我们太注重“文”的训练,一上写作课,就要学生交一篇600字或800字以上的“作文”,把其他丰富多样的语篇练习挡在了课堂教学的门外。

关于非文章类的写作在课堂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要仅仅把句子、段落的写作当作写作的初级甚至低级阶段。诚然,组词、造句、构段、作文,四者之间存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阶梯关系,学写作,也大体上沿着该阶梯进行训练。但是,不要把组词―造句―构段―作文看成机械的线性关系,更不可将其看成简单的难易关系,分别对应小学低段、中段、高段的教学内容。以前有人曾犯了类似的机械主义,初中三年分别练习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貌似科学的分级训练,实则违背了写作的基本规律。写作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小学生学造句、构段,也可以写写文章,反过来,到了中学,文章练习之余,也可以练练句子与语段。

第二,要把句子和段落的练习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这个目的结合起来,避免把这类写作变成枯燥单调的语法或修辞训练。换言之,教师在设计这类练习的时候,要注意它们的功能,注意训练的落脚点。比如,让学生练习图配文,用一两句话点评自己的相册,其练习的目的可设计为“用最简洁的话语讲述图片背后的故事或情感”;同样是图配文,如果让学生用一两句话点评比赛获奖作品,练习的目的又可以设计为“用准确、简洁的话语描述图片特点或观赏心得”。类似教学目的的设定,使句子练习不会流于修辞的模仿或者语法的推敲,而是指向交际目的的达成与交际效果的润饰。这才是写作。同样,语段练习,教师也应该先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是练习化繁为简的概括能力,还是练习化简为繁的描述能力,抑或是练习编织严密逻辑链的层层分析能力?

第三,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句子与语段的练习。比如,对于一部分写作底子比较薄、惧怕作文的学生,不妨让他们多练练语段写作,从片段入手,一方面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另一方面则可练习组织句子的能力;对于议论文写作来说,有时候,也可找些逻辑性非常强的语段,把它拆成一句一句,让学生反复体会其中逻辑的力量与结构的魅力,并进行模仿。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常犯的毛病就是堆砌例子而不会分析例子,而学会分析一个事例,这就是针对性很强的语段练习。

您在书中提到,“分类的不精细,大大影响了写作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不同的写作类型的细分,有助于我们全面、真实、准确地理解写作的目的、价值、功能,从而对学生的写作提出相应的期望和要求”。请问您是如何进行不同的写作类型的细分的?

叶:我举一个寻常的例子,语文教师经常叫学生做读书笔记,但是,怎么做读书笔记,却语焉不详,到了学生那里就变成好词好句的摘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做好词好句的摘抄,小学做,初中做,高中还做,如何不厌烦? 我把读书笔记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直引式读书笔记,即直接引用他人原文;第二类是感想式读书笔记,在直接引用或概述他人观点的基础上,随意写些感想体会;第三类是质疑式读书笔记,要求对文本进行批判性阅读,与作者对话,大胆质疑。前两类并不需要着力教,需要着力教的是第三类。对于第一类笔记而言,其要点在于忠实。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都必须照抄不误,这是最关键的,其次是标注文献信息,包括作者、刊物名等,这类知识简单易记。第二类笔记,接近我国古代的批注法,比较自由散漫,重在个人妙悟,印象评点,三言两语,一得之见,无所谓对错是非,更没有形式拘囿,倘若教,倒容易把“自我”束缚住了。第三类,质疑式读书笔记,其实质是训练学生批判性阅读和分析论证的能力,这个就需要教师花力气教。教师的职责在于示范――找到典型而优秀的质疑性写作片段,把它进行拆分,告诉学生哪里是引用树靶,哪里是质疑,哪里是举证,哪里是分析,哪里是结论。一个一个精彩的片段拆分下来,然后再归纳总结质疑式读书笔记写作的几种基本结构:如引用+质疑+分析,或引用+判断+分析+结论等。接着是练习,修改,再练习,再修改……我个人觉得,着眼于一个细小而典型的文体或类型,精心琢磨其关键特征,然后再进行精致的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在写作类型的细分上,我呼吁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进来,在学生感觉最困惑、最无助的一些文体上入手,进行创造性分类。比如看图作文、话题作文,这些中小学练得比较多的文体,都需要语文教师对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展开进一步的思考。分类,首先意味着规范。而规范的知识,决定了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规范。

您在批驳了“作文课不是培养作家”这种错误的观点后,介绍了美国“作家是可以培养的”的一些做法,请问当前我国中小学作文课如何“培养”作家?

叶:我们把作家创作看成是“天赋”,美国则将其视为“技术”。夸大天赋的作用,导致放弃教学的努力;强调技术的可行,方有训练的卓有成效。

在未来“作家”的培养上,语文学科所应该做的,是六个字:尊重、鼓励、引导。所谓尊重,是把学生对文学写作的热爱与投入视为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或能力,不以应试为借口打击、挖苦、嘲讽,或者漠视。所谓鼓励,应该通过建立组织、培养团队、设计活动、帮助发表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获得认同感、归属感和成就感;所谓引导,则指教师要给予学生文学写作以技术上的支持,而这,恐怕在目前的中小学是最难做到的。解决之道,第一,借助学校语文教师团队的力量;第二,借助校外力量,聘请一些富有创作经验的作者到学校传授创作心得;第三,语文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摸着石头过“文学写作”的河。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也只能如此,但未尝不可。

您认为对学生进行文学习作训练的目的不在于“学会”,而在于“学过”,即“体验”。请问如何理解您提出的中小学写作教学的“训练与养成”?

叶:我想以游泳为例来谈这个问题。众所周知,专业学过游泳,和没有学过的,一下水就能看出差别来。这个差别,主要就是技术的差别。游泳教练教学生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这就是技术的训练。训练有目标、分阶段、重练习、讲效果。但是,同样技术的指导,同样的教练,学生仍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当中的差异,有些是先天条件的差异,包括身体条件、水感等,还有些就是后天养成的差异。比如学习习惯的养成、自我调节能力的养成等。一个善于学习的学生,如果在训练之后自觉地巩固、反思、调节,那么,同样是一个小时的训练,他就可能事半功倍。

同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教写作,也应该把自己当作游泳教练一样,教什么文体的写作?目标是什么?如何进行分解训练?重复练习是为了巩固什么?如何知道学生是否达标?这些问题都应该有明确的回答。这是教师所应担负的训练的职责。

但是,训练之外,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养成。我国有一句俗话,很好地诠释了训练与养成的关系:“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一项技术的娴熟应用,必须仰仗持之以恒的修行。训练是基础,养成是发展。训练提高学生写作的专业性,而养成促进写作的不断精进与融会贯通。训练靠课内,养成靠课外。在写作能力的养成上,我个人觉得,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对一个人写作能力的提升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擅长写作的人对于文字的敏感犹如擅长数学的人对于数字的敏感、擅长烹饪的人对于食材的敏感一样。在写作技术的练习之外,语文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唤起学生对文字的热爱与敏感,其中,最有效的捷径就是修改,在文字的反反复复的调遣之间,体会表达的千差万别。美国写作教材反反复复强调一个理念:写作即修改,其初稿、二稿、三稿……定稿等概念背后全都隐含着修改。没有修改,如何建立起对文字较真、负责、热爱的情感?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2.学术论文“结果与讨论”写作规范 篇二

结果与讨论的写作应符合下面几条原则:

(1)从问题过渡到结果。按照“一般——具体”的顺序来表述结果,可以说是学术论文中的一般规则。除此之外,还要提示一下所研究的问题,然后再表述研究结果,使读者沿着“问题一答案”这样的线索来接受研究结果。

(2)用资料支持结果。在给出研究结果后,相应地要用经验性的资料来支持,即用数字、图形和表格来论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在使用经验性资料时,要注意用文字对这些数字、图形、表格进行必要的说明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这些资料的含义以及在证明研究结果时的作用。另外,要对经验性资料进行适当的概括和小结,以帮助读者全面地把握资料。

3.公文写作与行文规范 篇三

第一节 公文概述

一、公文的含义

公务文书简称公文,它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特定文书。

二、公文的特点

(一)法定的权威性

首先,公文的作者和读者是法定的;

其次,适用范围是法定的;

第三,发文权限是法定的.(二)格式的规范性

(三)执行的时效性

三、公文的种类

(一)《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有13种: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有14种:决议、指示、决定、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三)公文按照传递方向、性质、密级、紧密程度和表达形式等不同,可以有许多种分类方法。

(四)公文按其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五)按内容及所限定的阅读范围程度,公文可分为秘密公文、普通公文。

(六)按时限要求,公文可分为紧急公文和常规公文。

四、公文的一般格式

公文格式一般包括:眉首、主体、版记三个部分。

000001机密★×年特急××××文件×发〔××××〕×号关于××××××工作的通知×××××(主送机关名称):(正文)××××××××××××××××××××××××××××××××××××××××××××××××××××××××。附件:1.×××××2.×××××××××(发文机关名称)二×××年×年×日(印章)(附注:×××××)主题词:××××通知抄送:×××××,×××××。×××××(印发单位)2×××年×年×日印发

(一)眉首:包括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等。

(一)眉首:

其中:

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如:淮安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文件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

例:

国发〔2004 〕40号机关代字年号序号淮汽行〔2011 〕20号机关代字年号序号

(二)主体:

000001机密★×年特急××××文件×发〔××××〕×号关于××××××工作的通知×××××(主送机关名称):(正文)××××××××××××××××××××××××××××××××××××××××××××××××××××××××。附件:1.×××××2.×××××××××(发文机关名称)二×××年×年×日(印章)(附注:×××××)主题词:××××通知抄送:×××××,×××××。×××××(印发单位)2×××年×年×日印发

(二)主体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成文日期、公文生效标识、附注等。

例:

1、标题

公文的标题应概括地说明公文的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公文标题要做到排列对称美观,并且在回行时不能把完整的词拆开等。由发文机关名称+关于+主要内容+的+公文种类构成。发文机关、主要内容、公文种类称为公文标题三要素。

例:

淮汽集团关于召开2011年春运工作表彰大会的通知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关于召开2011年春运工作表彰大会的通知省略发文机关通告

省略发文机关、主要内容

标题常见的病例八方面:

(1)要素不全

(2)乱用文种

(3)隶属不清

(4)提炼不精

(5)题不达义

(6)用词重叠

(7)滥用符号

(8)标注不规范

2、主送机关:主送机关是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如"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为"省发展改革委",不能简称为"省发改委";"淮安市发展和改革局"简称为"市发展改革局",不能简称为"市发改局"等。

为了避免简称说得不规范,我们正常都是在公文中标注主送机关的全称。

3、正文:正文是公文的主体,是反映公文具体内容的部分。

4、附件:是指随公文转发、报送的文件或资料。

5、成文日期:公文生效的时间,一般公文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正文右下方为发文机关,可以写,也可省略。

6、公文生效标识是证明公文效力的表现形式。它包括发文机关印章或签署人姓名。

7、印章

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以外,都应加盖印章;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当加盖印章。单一发文时,只需要在标识成文日期(右空4字)上加盖印章,不署发文机关名称;联合下行文、平行文时,若需加盖两个机关印章时,应将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日期,但两印章间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若需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要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按加盖印章顺序排列相应位置,并使印章加盖或套印在其上,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个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都居中排布,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后一排印章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

8、附注是指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写在成文日前的左侧。

(三)版记

000001机密★×年特急××××文件×发〔××××〕×号关于××××××工作的通知×××××(主送机关名称):(正文)××××××××××××××××××××××××××××××××××××××××××××××××××××××××。附件:1.×××××2.×××××××××(发文机关名称)二×××年×年×日(印章)(附注:×××××)主题词:××××通知抄送:×××××,×××××。×××××(印发单位)2×××年×年×日印发

(三)版记包括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版记中的反线、版记的位置等。

1、主题词

主题词是用于提示公文内容,便于公文检索查询的规范化词。公文应当标注主题词,上行文按照上级机关的要求标注主题词,公文主题词通常由公文制发机关的最高行政主管机关负责人制定和发布。主题词分为主表和附表两大部分。

例:

×× 市关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若干补充规定

主题词:经济

开放

政策

规定

淮安市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

主题词:农业

水土保持

通知

2、抄送机关是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

3、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印发机关是指公文的印制主管部门;印发日期以公文印制的时间为准。

4、版记中的反线。版记中各要素之间加一条反线隔开,是为显示各要素之间的区别。

5、版记的位置。版记置于最后一面,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

五、公文行文制度

行文制度是指应用文书在运行传递中应遵循的有关制度,行文制度包括行文方向、行文关系、行文方式和行文规则等。

(一)行文方向

1、上行文是下级机关对上级领导机关的行文。如请示、报告等。

2、平行文是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如函、平行性通知、议案等。

3、下行文是上级机关向属下的机关行文。如命令(令)、决定、通报、批复等。

4、泛行文是既向发文机关的上级单位、下级单位、平行单位行文,也向不相隶属的单位行文,行文面广泛,方向不定,如公告等。

(二)行文方式

是由工作需要和机关单位的组织关系所决定的行文方法和形式。可从三个方面分类:

1、按受文机关或行文对象的范围分类

(1)逐级行文

(2)越级行文

(3)多级行文:发文机关向直接上级并向非直接上级或者向直接下级并向非直接下级的一次性行文。

(4)普发行文:发文机关向所属所有的机 关一次性行文。

(5)通行行文:发文机关向隶属机关和非隶属机关、群众一次性泛向行文。

2、按发文机关的个数分类

(1)单独行文:只有一个机关署名发出的公文。

(2)联合行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平级机关联合署名发出的公文。

3、按行文对象的主次分类

(1)主送:发文机关直接针对与行文内容关系最密切、需主要负责受理公文的机关单位行文。

(2)抄送:发文机关在主送的同时,向需执行或知晓行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单位行文。

(三)行文规则

是行文中应遵循的规矩、要求和原则。它实际上是机关单位的组织关系原则在公文运行过程中的体现。公文的“行文规则”内容,可归纳为十个方面。

1、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效用

机关行文必须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从实际需要出发,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发文范围,行文应当确有必要。

2、行文根据的规则

公文的行文关系是指发文机关与收文机关之间文件的往来关系,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我国行政机关的组织关系,有上下级关系、平级关系、隶属关系和非隶属关系四种。

3、政府各部门行文规则

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应当由部门自行行文或联合行文。

(1)政府各部门可以互相行文,如省农业厅和省林业厅可以互相行文。

(2)政府各部门可以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有关业务部门互相行文,如省农业厅和市农业局互相行文。

4、联合行文规则

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政府与同级党委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

联合行文应当明确主办部门,而且联合行文的机关、单位不仅要经过协商对有关事项取得一致意见,而且必须是平级的。平级是联合行文的必要条件。

5、协商一致的规则

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如擅自行文,上级机关应当责令纠正或撤销。

6、抄送规则

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

7、请示规则

各级行政机关一般要逐级请示,不得越级请示。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请示时,应当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下级机关。请示应当一文一事,除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请示不得直接送领导者个人,而应该送交办公厅(室)。

8、报告规则

(1)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2)一般不得越级报告。

如遇紧急情况或特殊工作需越级报告时,应同时将报告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9、报刊发表应视作正式公文的规则

经批准在报刊上全文发布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不必再等“红头文件”。

10、一般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意见”和“报告”

第二节

几种常用公文格

式特点

一、通知:

(一)功用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二)特点

1、适用范围广

2、使用频率高

3、行文时效性强

(三)格式

标题:发文机关+事由+(重要、紧急、联合、补充)“通知”

主送机关

正文:缘由和目的、通知事项、执行要求

落款

(四)写法

1、指示性通知

又叫事项性通知,这是一种布置工作、对工作方法原则、组织纪律等提出要求的通知。在不适宜用“指示”这一文种的情况下,就需要用“通知”这一文种。

例:《财政部、审计署、监察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严肃追究扰乱财经秩序违法违纪人员责任的通知》其事由部分写得很充分: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财经纪律状况,采取措施维护和整顿财经秩序,各部门和各财经执法机构作了大量工作,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保障财政预算平衡和推进反腐败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财经执法工作中,也普遍存在执法不力,以补代罚、以罚代刑、‘对事不对人’的现象,已成为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这种状况如不采取果断措施加以改变,不仅不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还会对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各财经执法部门必须切实提高对严格执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牢固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纪观念,加大执法力度,切实改变执法不严的状况。为严肃追究扰乱财经秩序违法违纪人员的责任,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2、批转、转发、发布通知:

共同点:

(1)均有附件,而且附件是主要件

(2)标题均含有批转、转发、发布公文的名称

(3)正文均较短

例:

关于修订下发《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及 《员工薪酬与绩效考核制度》的通知

公司各单位、各部室、工会:

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及法律环境的变化,2007年12月27日公司第二届第三次职工代表大会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及《员工薪酬与绩效考核制度》提出了修改意见,2008年1月5日公司工会委员会成员和公司企业方代表经过平等协商,确定两项制度修改后的具体条款,2008年2月2日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现下发给你们,遵照执行。各控股子公司应通过法定程序予以确认、执行。

附:

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2、《员工薪酬与绩效考核制度》

二○○八年三月十七日

[析评]

这是一篇我公司发布的告知性通知。通知正文只有一段,依次写了目的、依据和事项,文字简练。

3、会议通知:

正文需交待清楚的几项要素:会议名称、召开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报到时间、地点,以及必要的准备。

例:

关于召开淮汽网站管理工作会议的通知

公司各单位:

为进一步完善公司网站版面、提高维护管理质量,公司定于近期召开网站管理工作会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会议时间:2011年3月7日16:00

二、会议地点:公司第三会议室

三、参会人员:......四、会议内容:总结网站管理工作经验和不足,研讨下一步网站管理意见,进一步完善版面、提高质量。

请参会人员做好发言准备。

特此通知。司

二0一一年三月四日

4、任免通知

例:

关于XXX同志聘职的通知

公司各单位、各部室:

淮安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

经考评,总经理决定:

聘用XXX同志为XXX经理(主持工作)。

聘期为一年,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淮安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二、报告

(一)功用: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二)特点:

1、汇报性;

2、陈述性。

(三)类别:

1、工作报告

用于汇报某一阶段的正常工作。

2、情况报告

用于反映重大问题或带有突发性、偶然性的情况。

3、答复报告

用于答复上级机关查询的事项。

(四)格式

1、标题

2、主送机关:为直属上级机关。

3、正文:报告的缘由、报告的内容、报告的结语。

4、落款

(五)写法摘要

工作报告一般以成绩、做法、经验、体会、打算、安排为主,在叙述基本情况的同时,有所分析、归纳,找出规律性认识。

情况报告一般以 “ 情况――原因――教训――措施 ” 的结构来写。

答复报告一般写答复的意见或处理结果,是依据上级要求回答的问题进行写作,所以要写得周全而有针对性。

例:

关于治理水质污染问题的报告

××市人民政府:

前接×政发 〔 2004 〕10号函,询问我县水质污染原因及治理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县水质现污染较严重,其主要原因:一是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差,一些居民随意向河道坑塘倾倒垃圾;二是„„四是„„

解决水质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首先是建设污水处理厂„„。其次,加大宣传力度„„其四,环保部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从源头把关,减少各种污染。

专此报告.二○○四年四月二十九日

(六)行文规则

1、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2、一般不越级。

三、请示

(一)功用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1、属超出本机关的工作职权范围须经请示批准才能办理的;

2、对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或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决定等不甚了解或有不同理解,需请上级机关解释或重新审定的;

3、工作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处理却又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有待上级机关批示的;

4、遇到本机关职权范围内很难克服或无力克服的困难,需请上级机关支持、帮助的。

5、属涉及全局性或普遍性的而本机关无法独立解决的工作困难和问题,必须请示上级机关以求得到上级机关的协调和帮助。

(二)特点

1、求复性

2、单一性

(三)类别

1、请求批准的请示

2、请求指示的请示

3、请求帮助支持的请示

4、请求批转的请示

(四)格式与写法

1、正文重点是两部分内容:

请示的缘由——“为什么要写请示”

请示的事项——“请示什么”

2、写好请示缘由的要求:

(1)合情合理

(2)具体充分

(3)清楚明白

例:

关于解决职工宿舍区自来水分表到户改造费用的请示

集团公司:

我单位受托管理的七个职工宿舍区分别位于淮海东路、淮海西路、大治路、健康东路、承德路等地,宿舍区的房屋始建于六、七十年代,供水管道因建设年代久远导致锈蚀十分严重,每年因管道渗漏造成的水损耗近20万吨,经济损失约45万元。为保护珍贵的水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根据淮政发(2003)124号文件精神,我单位对所管辖的七个宿舍区全面推行自来水分表到户改造工作,现改造工作已全部结束,共计改造983户,七个宿舍区的所有住户的自来水全部实现了分表到户。

在对宿舍区进行自来水分表到户的改造过程中,改造费用我单位已先期垫付,现恳请集团公司予以解决为感。

商贸经营部

二○○六年七月二十六日

(五)请示的行文要求

1、必须一文一事

2、不能多头请示

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送其他机关的,用抄送;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

3、不得越级请示

有必要时,要抄送被越过机关。

(六)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1、行文目的不同

2、内容要求不同

3、行文时限不同

四、函

(一)功用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二)特点

1、使用的广泛性

2、行文的多向性

3、写作的灵活性

(三)类别

1、按照内容性质和用途划分:商洽函、问答函、请求批示和批复事项的函。

2、按行文方向划分:去函、复函。

(四)格式与写法

1、函可以不设文头、不编文号、不写标题。

2、发函缘由:函的写作一般都比较短小,简明扼要地说明来函的目的事项即可,一般不宜展开论述。

3、事项:答复对方的函,首先应在正文的首句或首段说明收到对方函的时间及内容概括,然后针对对方的要求,逐一进行答复。

4、结语:“请研究函复”、“以上意见,请予函复”、“盼复”、“特此函告”、“特此函复”

(五)写作须知

1、内容要简洁

2、语言要得体

3、文体要正确

例;

××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因我公司原有客运站场进行搬迁,并对各客运站的始发班线进行调整,现将涉及贵公司的调整班线告知如下,请贵公司予以配合。

特此函告。

淮安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二○一○年十一月一日

五、批复

(一)批复的含义

批复是上级机关针对下级机关报送请示的批注答复。

批复是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时使用的公文,批复的内容涉及面比较窄。首先,每个机关都受权有限,上级机关一定在职权范围内批复;第二,上级机关要根据请示的内容批复,同时,对下级机关作出的批复要符合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要合情合理、切实可行。因此,比起其他文种来,批复的使用范围最不宽泛。

(二)批复的特点

1、针对性

指批复一定是针对下级机关的某一请示作出的答复,不可能无缘无故作出批复,即“有请示必定有批复”。而且,批复必须是态度明确的,批复的内容必须是针对请示事项的肯定或否定答复。

2、指示性

指上级机关在回复下级机关提出具体问题的同时,往往要对下级机关提出政策指导,对每一问题或环节的具体要求及执行要求,有的还要求将落实和执行情况及时上报。

3、及时性

指上级机关在收到下级报送的请示后,无论同意与否都应及时批复,不要耽搁、延误,因为批复是请示机关办理事项和开展工作的依据。即得不到批复的下级机关是不能做请示涉及内容的工作的。

4、被动性

指批复是根据下级机关的某一请示作出的答复,没有请示便不会有批复。不会有主动向下级发送批复的情况。

(三)批复的结构

1、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事由+文种

2、正文部分

开头:引述来文标题和文号,使用惯用的过渡句“现批复如下:”

主体部分:表明态度,提出要求。

批复一般不安排结束语,批复内容完结了便自然结尾。

3、落款

批复的落款由署名和成文日期组成。

例: 要点标题:主送机关:正文:模板

(一)×××单位关于×××的批复—————:(主送机关)你局《×××单位关于×××的请示》(×报〔××××〕×号)收悉。现批复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发文机关:成文日期:

×××××××××××××年×月×日

六、会议纪要

(一)会议纪要的含义

会议纪要是经过整理的会议要点,是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精神、情况及议定事项的公文。

会议纪要的使用范围较为宽泛,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记载和传达会议精神、情况及议定事项使用的文种。《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试行)《人民法院公文处理办法》《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公文处理规定》等法规性文件都将会议纪要列为法定文种。

(二)会议纪要的特点

1、纪实性

会议纪要是根据会议的宗旨、议程、决议等整理而成的公文,它是对会议基本情况的纪实。要求忠实反映会议的基本情况,传达会议议定的事项和形成的决议。会议纪要的纪实性使其具有资料文献价值和凭证作用。

2、提要性

会议纪要的提要性,是指会议纪要将会议精神和情况进行综合、概括,重点说明会议的主要参加者,基本议程,与会者的主要观点,达成的共识,形成的决定或决议等。

3、指导性

会议纪要具有指导工作的作用,要传达会议情况、会议精神,要求与会单位和相关部门以此为依据展开工作,落实会议的议定事项。

4、知照性

会议纪要的知照性,是指通过记载会议基本情况、会议主要成果、会议议定事项,综合概括性地反映会议的基本精神,以便与会单位统一认识,在会后贯彻落实。

(三)会议纪要的结构

1、标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BG/T9704—1999)的规定:会议纪要标识由“×××××会议纪要”组成。会议纪要的标题多是以会议名称、文种两个要素构成。如《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纪要》等。

2、正文部分

开头:概括交代记述会议的基本情况,包括召开会议的时间、地点、会议名称、主持人、主要出席人、会议主要议程、讨论的主要问题等。介绍会议的基本情况,要详略得当。然后,可用“会议纪要如下:”或“会议经过讨论,议定以下意见:”等过渡语句转入主体部分。

主体:集中反应会议的主要精神、会议议定的事项、会上达成的共识、会议对与会单位布置的工作和提出的要求、会议上各种主要观点及争鸣情况等。可以分条列项,加小标题或题号;也可以用“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提出”等惯用语作为各层意思的开头语,以体现内容的层次感。

结尾:会议纪要的结束语,比较简短,或提出希望、号召,或强调意义,或提出要求。有的会议纪要没有结尾部分,主体内容写完,全文自然结束。

3、落

会议纪要由会议主持机关撰写,可以在最后署机关名称,也可以只在正文中写出主持机关,不另外署名。

会议纪要的成文日期一般加括号标写于标题之下正中位置,以会议通过日期或领导人签发日期为准。也有出现在正文之后的。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BG/T9704—1999)都有“会议纪要不加盖印章”的规定。

要点标题:标识成文日期:主送机关:正文:概况—————:模板××××会议纪要(×××年×月×日)时间、地点、名称、主持人、主要出席人、主要议程、讨论的主要问题等,过渡语句(会议决定如下):事项

一、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_结束语发文机关: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公文的写作过程

一、公文的构成要素

材料——文章的“血肉”

主题——文章的“灵魂”

结构——文章的“骨架”

语言——文章的“细胞”

二、公文的材料

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基础,是表现观点的支柱,材料的使用要点:

(一)材料要点面结合:既有综合概括性的数据和概况,又有具体深入的事例的典型情节。

(二)材料之间要有较强的逻辑关系:各部分、各类、各个材料以主题为核心,综合说明总体情况。

(三)材料要处理好详略关系:最切题的材料、最典型的材料、最新的材料要详细;反之则略。

三、公文的主题

(一)公文主题“三要素”:中心思想、原委背景、行文目的。

(二)公文的主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单位领导、工作实践、文件文献。

四、公文的结构

(一)公文的结构方式具有程式化的特点:

“五个要素——三个部分”

(二)五个要素:

1、依据——公文制作的原由、背景、政策、理论、法规等;

2、目的——公文达到什么意图;

3、文种承启语——以文种为动词的过渡性语言;

4、事项——公文的具体内容,是公文的重点;

5、要求——提出希望、要求。

(三)三个部分:前言;主体;结尾。

公文五要素范例: 各单位:

袁汉辉同学在第3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牌,为广东省争了光。①(依据)为表彰袁汉辉同学及华师大附中等单位的突出成绩,为促进我省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培目的养青少年热爱科学、勇于进取的精神,②(目的)省人民政府决定:③(文种承启语)

(一)给予袁汉辉同学颁发奖状和奖金一万元;

„„④(内容)

希望袁汉辉同学和受表彰的单位,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争取更大成绩。⑤(要求)

五、公文的语言

(一)特点:简明、准确、庄重、规范。

1、用书面语

书面语尤其能够形成庄重、规范的特点。例:

2、用文言词语的保留用法

是书面语体形成的重要因素,达到语言精练的效果,形成简明、庄重、规范的语言特色。如:收悉、惠允

3、用专业术语

由于其特定的内涵规定,大大地增强了准确性。

例:不规范语言范例

口语:改革开放后,农民的钱包一年比一年胀,日子越过越好,就像吃甘蔗由尾吃到头越吃越甜

公文:“改革开放后,农民的收入年年增加,生活越过越幸福。”

(二)常用公文开端用语

为、为了、为着、查、接、顷接、根据、据、遵照、依照、按照、按、鉴于、关于、兹、兹定于、今、随着、由于。

(三)常用公文结尾用语

上行:当否,请批示;可否,请指示;如无不当,请批转;如无不妥,请批准;特此报告; 以上报告,请批转;以上报告,请审核。

平行:此致敬礼;为盼;为荷;特此函达;特此证明;尚望函复。

下行:为要;为宜;为妥;希遵照执行;特此通知;此复;为„„而努力;„„现予公布。

六、公文写作 “20字诀”

符合政令

行文周严

格式规范

遵守规则

4.科技论文的写作与规范 篇四

2009-2010学年上学期,我学习了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程。通过认真参加了秦宏老师“关于创造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罗福凯老师“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梁铄博士“经管类研究与论文写作”等几次讲座与报告,加深了对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对于如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下面将本学期的收获与心得记录如下:

一、硕士论文写作的意义

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硕士论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硕士论文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术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标志,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适应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惯例,能够写出合乎标准和要求的论文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现代高级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2、硕士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检验方式。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公立民办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而言,学术论文作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3、硕士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必需的学术训练。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梳理、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规范、规律和标准,培育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

二、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对于学术论文特征的全面分析,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

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丰富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论文发表、辅导写作请联系董编辑Q/微信:993383282,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言的学术性、内容的学术性和问题的学术性。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推翻前人不正确的定论;有无新发现或提出新理论,或解决新问题;研究虽为老问题,但有无新意,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运用中发现不足而予以完善;是否反映在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见解。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性与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通过抽象、概括、说理来剖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所组成的论证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被解决的问题由一般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所有这些规范,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个层面:(1)道德层面,即坚守学术道德,要以德治学,主要靠自律;(2)精神层面,即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技术层面,即应遵守论文当一般编写格式和体例。

硕士论文写作应当严格遵循这几个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严格接受制度化规范的制约,才能保证写出乎共通标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是最为基础的专业学术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明确学术规范意识,掌握论文写作规律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如果不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抄袭、剽窃、侵占、拼凑等不端行为,必将在学术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训练理应成为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三、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硕士论文的撰写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研究训练过程。从选题开始到答辩为止,包括一系列互相衔接而又密不可分的环节。只有把握好这些环节,才能达到培养独立研究能力的目的。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撰写和遵守学术规范的认识,现以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规范为例,就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谈一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一)千里之行,始于选题

选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首要环节。选题的好坏往往是决定论文成功与否的关键。要选好题目,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选题要符合研究方向,不能超出本专业研究方向的范围随意去选,否则即使论文作得不错,也不易被通过。

第二,选题的价值性。研究课题在理论上要有开拓价值。凡是难以提出自己见解的题目,最好不要去选。

第三,要有现实意义。选题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不但要考虑“热点”问题,而且要善于发现具有发展潜力和前途的题目。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需要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这也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第四,选题的可行性。要在研究方向的范围内,根据所掌握的或可能掌握的资料,确定论文的题目。一方面要“小题大作”,而不要“大题小作”。另一方面要考虑题目是否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如果资料很少,无法下手,也是不可取的。把握好这两点,论文就好拓宽加深,比较容易写深写透,避免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也能做到得心应手。

(二)做好开题,架好桥梁

开题是介于选题和写作之间的中间环节。做好开题工作,就能架起课题与写作之间的桥梁,将研究构思真正地开始付诸于实施。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要查阅、消化和综合文献。题目确定后,要集中一段时间查阅文献。科学研究必须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或走弯路,并力求有所前进。在这个过程中要与导师多加沟通,根据导师提供的一些主要文献扩大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并根据已经掌握的文献,从这些文献所引证的参考文献目录中进一步去查找其他文献。这种“顺藤摸瓜”的方法,是一个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较多资料的捷径。另外还要查阅与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关的学术期刊,特别是一些重要期刊,要尽量精查精读,读一些重点文章。这里,起码要看完所有目录。这样,就可以了解本学科专业在这个问题上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便从中找准自己的主攻方向。还要重视报刊文摘中的“二次文献”。

在研究文献资料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弄清别人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有无创新,有无偏颇之处;二是要弄清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别人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三是要弄清别人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不要盲目追随,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能够举一反

三、扬长避短。

开题阶段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包括进展与问题;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论文完成时间,等等。开题报告在导师规定时间写好后,提交导师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进入写作阶段。在写开题报告之前,最好能写出一个研究综述来。这样,开题报告就会写得很实在、很具体,也为下一步拟订大纲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论文写作,重中之重

学位论文写作的第一阶段是在开题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形成详细的写作提纲。提纲一定要经过导师的审阅和批准,方可开始写作。对于提纲,首先是要推敲好题目。论文的题目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要使读者一看就能抓住该文的主要特点。题目要具体不要空泛,要醒目不要流于一般,要简练不要冗长,更要注意思想的确定性,不要给人以似是而非的印象。

第二阶段是论文写作。论文写作忌匆忙从事,且不要无纲而作或草纲而作,以免走弯路,做无效劳动。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还会发现提纲中的问题,要注意及时加以修正。硕士学位论文一般控制在3~5万字,不易过长或过短。正文写好后,还要写好以下内容:

1、论文摘要。摘要是论文的“窗口”,要以十分简练的语言概括论文的精华。摘要最好是在全文完成以后再写,这样可以概括得更准确一些。写外文摘要时最好不由中文摘要直接翻译,因为中、外文的写作习惯是不同的,直译往往效果较差。应当摆脱中文的束缚直接用外文写作。篇幅还可以稍长一些。

2、关键词。要精选能反映本文主要特点的单词或词组。词组应简明通用,约定俗成,不要生编乱造。词组不宜过多,一般以3~4个为宜。

3、引言。引言的内容是要提供该论文的研究背景,包括研究的意义、历史和现状,由此引出写作论文的目的。

4、注释。注释要求准确、统一、标准化。引证一定要核对原文。特别是经典著作,有新版本的就不能引用老版本。格式要按照新闻出版署的规范要求进行统一。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目录不规范是论文写作中的通病。列举参考文献时应注意:只能列出自己读过的文献,不能列出自己没有读过的文献;只能列出和本文有关的文献,不能列出不相干的文献;文献目录编排一定要分类,分类的参考系可以自己酌情而定。

6、致谢。这也是论文中必须有的内容。对自己论文的写作过程作些说明是必要的,对曾经支持和帮助过自己写作的人,特别是对自己的授课教师、论文的指导教师,表示感谢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分寸,溢美之词太多是不必要的,把一些不大相干、无关紧要的东西也写了上去,是不合适的。论文的写作过程,一般要经过大纲、初稿、定稿几个阶段。只有精心修改数易其稿,才能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一般地说,在内容上要具有理论感、现实感和历史感。就是说,一定要有理论的深度,要有历史的根底,要回答现实提出的问题。在逻辑上,要具有整体性、规范性、朴实性,即体系要严密,表述要规范,包括印制成册过程中的校对,都要一丝不苟;文章要朴素无华,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要弄些故意让人读不懂的东西。

(四)精心准备,做好答辩工作

答辩是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争取学位必须通过的环节,是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以组织的形式对学位论文进行集体审查和评定。它不仅考查学位论文是否合格,而且考查学生在这个领域里所达到的理论水平。在答辩过程中,要认真准备好发言提纲。要把论文的精华部分特别是具有创造性的部分的思路整理出来,要突出重点,不要什么都讲。要记熟发言的内容,发言时不要念稿子。稿子只能作为发言时的“备忘录”。对于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做好记录。需要回答的问题,一般是答辩委员会主席指定回答的几个问题。有时候需要进行归纳概括,回答几个主要问题。在答辩中回答问题,要掌握好时间,长话短说,少而精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发言,切忌长篇大论,虎头蛇尾;不可偏离主题,答非所问;要谦虚,禁忌强不知以为知。

四、总结

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仅仅遵守写作格式和体例规范是不够的,除了必要的知识要求和技巧方面的要求外,还要有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首先,学贵有恒。在为学的道路上,有中道而废和功成业就两种可能性,功亏一篑和大功告成完全取决于学者有恒和无恒。通过了解大师的学术生涯和治学之路,我深刻体会到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应当发扬有恒的精神,锲而不舍。第二、学贵专一。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治学必须注意精力集中。最后,学贵于勤。“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作为一名研究生,无论是进德还是修业,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精益求精。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我也深刻认识到,论文要讲究社会责任。论文的功能是发现真理,推进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造福于大众,而不是危害社会和大众。论文的发表,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也承担一定的法律义务。论文的内容不可违法,包括论文作者不允许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作为自己论文里的内容,所有引用文献都应在论文里加以注释。论文的质量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品质。

5.科技文献与写作 篇五

导论

同类工作介绍 自己的方法

结果——实验分析 讨论总结

2、根据内容的不同, 摘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报道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

报道-指示性摘要

3、摘要的基本内容

1)目的: 研究工作的前提、目的和任务, 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2)方法: 所用的理论、条件、材料、手段、装备、程序等;

3)结果: 观察、实验的结果, 数据, 得到的效果, 性能等;

4)结论: 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应用, 提出的问题, 今后的课题, 假设, 启发, 建议, 预测等。

4、关键词的作用

导读 帮助检索 探?

第八章

混合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多种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学习内容,学习者及教师自身条件,混合面对教学,在线学习两种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

构建混合学习模式技能:

1、分析学习需要、学习者的初始能力

2、组织教学过程

3、设计学习活动

4、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5、设计混合学习支持

6、选用混合学习评价

构建混合学习模式的技能一般都可以分解为一下几个步骤:分析技能、组织教学过程的技能、设计学习活动的技能、选择教学媒体的技能、设计混合学习支持的技能、选用混合学习评价的技能。

分析技能(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

组织教学过程的技能(用任务衔接两种教学方式、在线是面对面教学的延续)

任务设计时要遵循的原则(紧密结合课程的知识点、任务要具有引导性、任务设计时要具有相对的开放性、给学生提出任务时要明确说明任务)

设计学习活动的技能(课堂讲课、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协作学习、问题解决、反思)课堂讲授的要点:精选讲授内容、引起学生兴趣、课堂讲授要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 协作学习的要点:引导学生认识协作的意义、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明确成员分工 选择教学媒体的技能:

原则:选择能准确的呈现信息、需符合学生实际接受水平、选用性价比高的媒体 设计混合学习支持的技能:技术支持、学习方法支持、情感支持 选用混合学习评价的技能: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第九章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把考试当成了评价的唯一方式,强调评价标准的唯一性

2、过分关注教学评价的结果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

3、过分强调教师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间的评价

4、缺乏有效地,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

5、缺乏支持多主体参与评价所需要的高效评价工具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多维性原则

3、多样性原则

4、多元性原则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方法:

1、测验法

2、观察法

3、学生自评法

4、发展评价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方式:

1、终结性评价

2、过程性评价

3、作品表现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新视角:

1、基于博客的教学过程评价

2、概念图,课辅助对学习策略进行评价

6.科技论文的写作与规范 篇六

关键词:科技图书,规范科技名词,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N04;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5)04-0049-04

作为科技知识的载体,科技图书必须使用规范科技名词,这是毋庸置疑的。关于这一点,《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有具体的规定:“工具书的科技条目、科技类教材、学习辅导书和其他科技图书……使用科技术语不符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的,每处计1个差错:同一差错多次出现,每面只计1个差错,同一错误全书最多计3个差错。”

笔者是工作在一线的科技图书编辑,在编辑过程中,尽心尽责地对科技图书中使用规范科技名词进行把关。笔者发现,科技图书作者普遍不重视规范科技名词的使用。中国目前为保证科技图书使用规范科技名词而制定的政策、采取的措施,是把重担压在了编辑身上。而编辑是难以独立承担这一重任的,原因是:科技图书中的科技名词数量很大,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编辑不可能做到对每一个科技名词都核对,确定其是否正确。编辑T作种类多、数量大,用来检查科技名词的时间有限,就算是编辑有时间去逐一核对科技名词,在知识上,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障碍。

因此,为了保障科技图书使用规范科技名词,应建立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科技图书作者、科技图书编辑三位一体的使用规范科技名词的保障体系(见图1)。

在这个体系中,全国科技名词委的职责是以便于使用的方式,向作者和编辑提供规范科技名词;作者的职责是使用规范的科技名词;编辑的职责是提醒作者使用规范科技名词,并承担把关责任。

如何建立这个体系并使之顺畅运转?笔者以为应从三方面着手。

1.图书作者应提高科技名词素养和使用规范科技名词的意识,在科技图书写作过程中自觉使用规范科技名词

科技图书书稿是由作者写m来的,作者的知识水平、写作能力和写作态度,直接决定了书稿的质量。编辑只是书稿内容的把关人。

当前最为重要的是,科技图书作者应提高科技名词素养和意识,在科技图书写作过程中自觉使用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规范科技名词。为此,科技图书作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术语学基本理论

科技图书作者应掌握一定的术语学基本理论,如术语的特性、科技名词规范原则等。科技名词规范方面的原则和标准有全国科技名词委的《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和相关的一系列术语T作国家标准,如GB/T 10112-1999《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GB/T 16785-2012《术语工作概念与术语的协调》等是比较实用的学习材料,此外,经常翻阅《中国科技术语》杂志也能学到一些实用的术语学理论。

科技图书作者学习术语学基本理论,既有助于理解和使用规范科技名词,也有助于自己参与科技名词规范工作。

(2)掌握有关规范科技名词

规范的科技名词可以从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纸版书和官方网站等载体中获得。据笔者经验,如果只是查询,上官网查询很方便。如果是学习,还是纸版书好,因为纸版书很容易就能看到上位科技名词、同位科技名词和下位科技名词这些相关信息。

(3)掌握本学科常见的非规范科技名词

科技名词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以下类型的错误:使用已经废弃了的名称;使用俗称;科技名词中出现错别字;使用商品名;白造生词等。科技图书作者应熟悉本学科常见的非规范科技名词及与之对应的规范科技名词,在写作过程中要保持规范意识,提高对易错科技名词的警惕性。

(4)参与科技名词规范工作

科技图书作者是知识分子群体,是科技名词创造者和使用者中的重要群体,也是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应积极参与科技名词规范工作。具体可从两方面着手。

①参加科技名词审定工作

科技图书作者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本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工作,即使不能作为专家参加工作,也可作为读者提出自己的意见。

②提交科技新词

科技图书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全国科技名词委尚未审定公布的科技新词时,应在明确名词内涵的前提下,遵循术语学理论,选择或创制恰当的表达形式。同时,提交给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

很多科技新概念来源于国外,这些概念的中文名称有一个孕育、发展、成熟和被广泛认可、接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及作者应该是主体,编辑给出建议,全国科技名词委来组织专家审定公布,并负责宣传推广。

(5)培养学生的科技名词素养,促使学生养成使用规范科技名词的意识和习惯

很大一部分科技图书作者是高校老师,他们培养的大学高年级学生以及研究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本专业基础知识,这些学生中的一部分将成为未来本专业领域内的中坚力量。承担了教学工作的科技图书作者,应培养学生的科技名词素养,促使他们养成规范使用科技名词的意识和习惯。这样做,不但会对学生学好本专业知识提供有益的帮助,让他们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少走弯路,还会为本学科领域未来的术语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技图书作者除了要教给学生规范的科技名词及科技名词的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学生面前,他们自己要以身作则使用规范科技名词。

总之,科技图书的作者应该自觉提高自身的科技名词素养,加强使用规范科技名词的意识,在写作和教学中自觉地使用规范科技名词,将使用规范科技名词作为维护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的事情认真对待,将使用规范科技名词作为个人学术水平、科研素养的体现。endprint

为提高全民科技素养,政府正大力提倡科学普及。在科学普及过程中,各个学科的科普作者也应尊重规范科技名词,不要认为太学术读者看不懂而随意改动科技名词,否则,不仅起不到科普的作用,还会误导读者。为了便于阅读,科普作品中可使用俗称,但应给出对应的规范科技名词。

科技图书作者科技名词素养和使用规范科技名词意识的提升是一个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过程。

2.科技图书编辑也应提高科技名词素养,增强对科技图书中的科技名词把关的能力

为保障科技图书使用规范科技名词,科技图书编辑也应提高科技名词素养,以增强对科技图书中的科技名词把关的能力。至于科技图书编辑如何提高自己科技名词素养,详见笔者在《中国科技术语》 2013年第3期发表的《提升编辑科技名词素养促进科技名词规范应用》一文,此处不赘述。需要指出的是,编辑在对科技名词把关时,应避免恐惧心理和厌倦心理。在提醒作者使用规范科技名词时,应平等相待,不要居高临下。

相比较而言,提高科技图书作者的科技名词素养,比提高科技图书编辑的科技名词素养更为迫切

3.加强全国科技名词委的作用,促进科技图书使用规范科技名词

(1)公布的规范科技名词应便于作者、编辑使用。

全国科技名词委是按学科公布规范科技名词的,每一个规范科技名词属于哪个学科,划分得非常清楚。但作者在写作书稿、编辑在编辑书稿时,书稿具体属于哪个学科,特别是属于哪个小的分支学科,则不一定清楚了。

笔者是位医学编辑,经常上全国科技名词委官网查询规范的医学名词。有时会碰到定名不一致、分不清学科的名词,感到无所适从。以下举两组为例:

①“中风”和“[脑]卒中”

中医用“中风”,西医却用“[脑]卒中”。具体如下:

【规范用词】中风

【学科】中医药学>内科

【英文】apoplexy

【定义】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

【审定者】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见载】《中医药学名词(内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科学出版社.2010.

【公布时间】2010

【规范用词】[脑]卒中

【学科临床医学>神经外科学

【英文】[cerebral] apoplexy;stroke

【审定者】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见载】《医学名词(第六分册)》.科学出版社.1997.

【公布时间】1997

【规范用词】[脑]卒中

【学科】临床医学>神经病学

【英文】stroke

【中文又称】中风( apoplexy)

【审定者】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见载】《医学名词(第四分册)》.科学出版社.1995.

【公布时间】1995

《中医药学·内科》用的是“中风”,《临床医学·神经病学》用的是“[脑]卒中”,并提及“【中文又称】中风(apoplexy)”;《临床医学·神经外科学》用的是“[脑]卒中”,却没有提及“【中文又称】中风(apoplexy)”。此处的“[脑]卒中”与“中风”是否同指一类疾病?当然,中医和西医的病理和概念并不完全一致,那么,“中风”与“[脑]卒中”,是否可以通用或者不统一是否需要修改,编辑和作者比较难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参考定义可能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②“近髓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

生理学用“近髓肾单位”,基础医学用“髓旁肾单位”。具体如下:

【规范用词】近髓肾单位

【学科】生理学>排泄

【英文】juxtamedullary nephron

【中文又称】髓旁肾单位

【审定者】生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见载】《生理学名词》.科学出版社.1989.

【公布时间】1989

【规范用词】髓旁肾单位

【学科】基础医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组织学>泌尿系统

【英文】juxtamedullary nephron

【中文又称】近髓肾单位

【审定者】解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见载】《组织学名词胚胎学名词》.科学出版社.1993.

【公布时间】1993

《生理学名词》用的是“近髓肾单位”,《组织学名词胚胎学名词》用的是“髓旁肾单位”,书稿该依照《生理学名词》,还是该依照《组织学名词胚胎学名词》,作者和编辑难以做出判断。另外此处还有个问题,生理学本身就属于基础医学。

这些科技名词的统一问题,要解决绝非一日之功,否则不会多年来一直存在了。笔者认为,目前,对那些很难分清具体属于哪个学科的科技图书,无论是使用公布科技名词中的哪一个,都不能算错。

(2)开展针对科技图书作者使用规范科技名词的有关培训和宣传

上一篇:深圳市科技创新会下一篇:新生辩论赛通讯稿(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