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细胞的元素教案

2024-06-16

组成细胞的元素教案(10篇)

1.组成细胞的元素教案 篇一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明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知道一种元素可以因结构不同而能组成几种不同的单质。

4.认识碳的燃烧及其产物。

5.了解碳的还原性。

6.了解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

7.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

1.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性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2.碳单质的可燃性

3.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教学难点】

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 【教学过程】

[讲

述]与氢、氧两种元素一样,碳元素对人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痰湿组成地球上生命现象的基本元素,也是给人类社会提供能源的主要元素,许多含碳的物质早就被人类的祖先用来做燃料,直至现代,以碳元素为主要成分的煤和石油,仍然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燃料。[板

书]一.碳有哪些单质 1.金刚石与石墨

[观察活动]完成P.129 观察活动

[阅

读]P.130前两段总结金刚石与石墨的性质及用途

[讲

解]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却 很大,这是因为在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讲

述]碳单质还包括由石墨的细小晶体与少量杂质形成的多种多样的无定形碳。

[板

书]2.无定形碳: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阅

读]P.130 无定形碳

[讨

论]P.130 检查站:从图中的用途,你能推知下列物质各有什么性质吗? [阅

读]P.131 知识视窗

[过

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碳的几种单质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是由 于碳原子排列的不同,但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板

书]二.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讲

述]举例说明常温下碳的稳定性。碳受日光照射或跟空气、水分接触都 不易起变化,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下,碳 能跟许多物质起反应,我们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已经知道,碳在氧 气供给充分时,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在氧气供给充分时,碳的燃烧是完全燃烧,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燃烧的热值为32.8kJ/g。[板

书] 2.碳的燃烧——可燃性

(氧气充足,碳完全燃烧)

放热

[阅

读]P.132氧气供给不足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讲

述]在氧气供给不足时,碳的燃烧是不完全燃烧,产物是一氧化碳,燃烧的热值为9.2kJ/g,只有完全燃烧的1/3.6。[板

书]

(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

放热

[讨

论]烧得很旺的炉子在加新煤后温度会降低,为什么? [板

书] 3.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吸热

[讲

述]碳除了与二氧化碳反应以外,还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板

书]

推广:单质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设

问]碳不完全燃烧及碳与二氧化碳反应都能生成一氧化碳,那么一氧化碳是什么样的物质呢? [板

书]三.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250g/L [讲

述]我们常常在煤炉里煤层的上方看到蓝色的火焰,这就是一氧化碳在 燃烧。我们把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扣在一氧化碳燃烧的火焰 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板

书]2.化学性质:可燃性(燃料)

[讲

述]一氧化碳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它是许多气体燃料的主要成分。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它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一氧化碳前必须检验其纯度。(提问:这和我们学过的什么气体 相似?)

[板

书]3.一氧化碳的毒性

[讲

述]在通风不良的室内使用煤炉时,因空气不足,会发生碳的不完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它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能 力很强,使血液失去输氧能力,发生煤气中毒。所以,在室内使用煤炉 烤火取暖要保证有充分的通风措施,确保安全。

[讨

论]①有人用炉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就在临睡前在炉子上、地上 放两大盆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为什么?

②有人说他年轻,身体好,鼻子灵,等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不会煤气中毒,对吗?为什么? [板

书]4.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

汽车尾气、煤的燃烧、石油炼制、钢铁冶炼、森林火灾、生物腐烂

[小

结] 几种碳的单质及用途 碳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还原性

[布置作业]P134.第5题

2.组成细胞的元素教案 篇二

1 石油的元素组成

由于石油没有确定的化学化学成分, 因而也没有确定的元素组成。但其元素组成还是存在一定的变化范围。

石油主要由碳 (C) 、氢 (H) 、硫 (S) 、氧 (O) 、氮 (N) 五种元素组成;在五种元素中, 碳 (C) 和氢 (H) 所占的比例约为96%~99.5%, 其中碳占33%~87%;氢占11%~14%;碳氢 (C/H) 在6.5左右。在大部分石油中, 硫、氧、氮及其它的微量元素的总量不超过1%。

此外还有微量的金属元素, 目前已发现的微量元素超过40多种, 其中有过渡元素, 如V、Ni、Fe、Cr、Mo。还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如Na、K、Ca、Ba、Mg。还有其它的元素, 如A1等。它们多数是与石油中的有机化合物呈络合物状态连接在一起的。其中V、Ni对石油加工过程危害性最大。此外, 还有其它非金属元素, 如C1、Si、I等。

2 石油元素组成研究成因及环境意义

2.1 碳元素C和氢元素H

石油中的碳氢元素主要赋存在烃类化合物中, 通过探究碳氢元素同位素、含量和比重, 从而来研究石油成因和形成环境。

(1) 饱和烃。

在石油中饱和烃占数量上占大多数, 其中对石油研究有意义的主要有正烷烃、异戊间二烯型烷烃和环烷烃。

(1) 正烷烃。

不同碳原子数的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曲线, 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正烷烃的分布特点与成油原始有机质、成油环境和成熟度有密切关系, 因而常用于石油的成因研究和油源对比。

A、陆相有机质形成的石油中, 高碳数的 (≥C22) 正烷烃多;

B、海相 (浮游生物菌藻类) 形成的石油中低碳数 (≤C21) 正烷烃含量多;

C、年代老、埋深大, 有机质演化程度较高的石油中, 低碳数正烷烃多;

D、有机质演化程度较低的石油中, 正烷烃碳数偏高。

E、受微生物强烈降解的原油中, 正烷烃常被选择性降解, 一般含量较低, 低碳数的更少。

F、C15以内, 有一个极大值, 通常低分子含量大于高分子含量;

G、C20以上高分子奇偶碳原子相对接近, 但现代沉积有机质中, 奇碳原子含量>偶碳原子含量。

(2) 异戊间二烯型烷烃。

异戊间二烯型烷烃, 其特点是直链上每4个碳原子就有一个甲基支链, 结构上似若干个异戊间二烯分子加氢缩合而成。在沉积物和原油中, 往往以植烷 (p H) 、姥鲛烷 (Pr) 、降姥鲛烷、异十六烷及法呢烷的含量最高。同源石油异戊间二烯类型和含量十分相似 (“指纹”意义) 常用姥鲛烷 (Pr) /植烷 (Ph) 确定成熟度和油源对比:

成熟 Pr/p H>1

未成熟 Pr/p H<1

Pr优势 Pr/p H>2.8

Pr均势 0.8

Ph优势 Pr/p H<0.8

石油中的异戊间二烯型烷烃, 一般还被认为是从叶绿素的侧链——植醇演化而来, 因而它还是石油为生物成因标志化合物。

(3) 环烷烃。

环烷烃是分子中含有碳环结构的饱和烃, 它的密度、熔点、和沸点都比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高。石油中所含的环已烷、环戊烷与其同系物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因此可通过环已烷/环戊烷来推测生油温度。

四环、五环多与甾、萜类化合物有关, 属生物成因标志物。

2.2 硫元素S

石油中的硫含量不一, 硫含量>2%称为高硫石油, 硫含量0.5%~2%称为含硫石油, 硫含量<0.5%的称为低硫石油。

原油中的硫主要来自有机物的蛋白质和围岩的含硫酸盐矿物如石膏等, 可推断产生于海相环境的石油较形成于陆相环境的石油含硫量多。通过此特征, 可根据石油中含硫量来确定石油形成的海陆环境。产自砂岩的石油则含硫少, 通过研究石油的含硫量, 可以区分岩性。

硫具有腐蚀性, 含硫量的高低关系到石油的品质, 从而评价石油的质量。

2.3 氮元素N

石油中的含氮量一般在0.1%~1.7%之间, 平均值0.094%。原油中的非碱性含氮元素化合物带有丰富的地质和地球化学信息, 最为重要的是卟啉, 它的含量有助于确定石油的成因。一般来讲, 中、新生带地层中形成的石油, 卟啉含量较多, 而古生代地层中含量甚低或不含。此外, 石油中的卟啉类型还与沉积环境有密切关系, 海相石油富含钒卟啉, 而陆相石油富含镍卟啉。

2.4 氧元素O

石油的含氧量在0.1%~4.5%之间, 主要与石油的氧化变质成度有关。通过研究石油中氧的含量, 可以确定石油的氧化变质程度和成因过程, 从而推测石油生成时所处的古地理环境。

2.5 微量元素

石油中的微量元素主要从原油的灰分中发现, 虽然种类繁多, 但总量仅占石油重量的十万分之几。石油中的微量元素以钒 (V) 、镍 (Ni) 含量最高、分布普遍, 而且这两种元素与石油的成因有关, 最为受到重视。

V/Ni比值可作为区分石油是来自海相环境还是陆相环境沉积物的标志之一, 一般认为V/Ni>1是来自海相环境;V/Ni<1是来自陆相环境。

3 结语

石油的元素组成, 不同研究者的估算值不甚一致, 但大的方向不变, 通常碳、氢两种元素主要赋存于烃类化合物中, 是石油的主体, 而硫、氮、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大多富集在渣油或胶质和沥青质中, 微量元素多数存在于石油的灰分中, 含沥青和胶质多的石油, 灰分也多。

任何一种元素都有其存在的原因, 石油元素的研究, 对于确定石油的成因和形成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为石油的勘探和开采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家梁, 等.能源地质学[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

3.“组成细胞的分子”专题复习 篇三

下面以“专题一: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为例,详细介绍第一轮复习的有关方法。

【目标导航】

1.复习内容

(1)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4)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5)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6)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7)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8)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内容解读

本专题是生物的物质基础,知识点难度较低。蛋白质的相关计算及核酸的的组成是本专题的难点,也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需加强对相应计算能力的培养。本专题知识在单科卷出现的几率相对较高,在综合卷经常与其它知识相联系进行考查。

3.复习注意事项

(1)理解基本概念,巩固基本知识。

(2)与后面的知识相联系,形成知识链和知识网,从而深入全面的理解知识,如蛋白质,可以联系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合成及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通过利用构建知识网络图,既可以巩固和理解知识,同时又能提高综合能力。

【知识精讲】

考点一、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种类及其作用

(1)C是最基本的元素(因为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2)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O、N 、H。

(3)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因为鲜重水最多);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5)常见种类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6)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糖类:C、H、O 纤维素酶:C、H、O、N

脂质:C、H、O、N、P性激素:C、H、O

蛋白质:C、H、O、N血红蛋白:C、H、O、N、Fe

纤维素:C、H、O 抗体:C、H、O、N

核酸:C、H、O、N、P 半乳糖:C、H、O

生长激素:C、H、O、N DNA或RNA:C、H、O、N、P

脂肪:C、H、O 胰岛素:C、H、O、N、S

染色质:C、H、O、N、P磷脂:C、H、O、N、P

ATP: C、H、O、N、P叶绿素:C、H、O、N、Mg

甲状腺激素:C、H、O、N、I

2.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所有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小结 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组成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

考点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1)常用材料

苹果和梨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

(2)注意事项

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是典型的非还原性糖,不能用于该实验。

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1:1)。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

(3)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1)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2)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3)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颜色变化:

脂肪﹢苏丹Ⅲ→橘黄色。

脂肪﹢苏丹Ⅳ→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1)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2)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B液:0.01g/ml的CuSO4)。

(3)注意事项:

①先加A液1ml,摇匀,再加B液4滴,摇匀。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4)颜色变化: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考点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元素组成

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R基中)。

2.基本单位

氨基酸,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约20种(取决于R基)。

3.结构特点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点:R基不同),见下图。

[H2N—C—COOH][R— —H]

肽键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H-CO-,含4种元素。

4.蛋白质多样性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构成蛋白质多肽链数目、空间结构不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

5.蛋白质的功能

(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2)催化作用,如酶;

(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小结】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考点四、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元素组成&C、H、O、N、P等&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核糖核酸(RNA单链)&基本单位&[碱基][O=P-O—CH2][O][O] [O][OH][脱氧核糖核苷酸]&[碱基][O=P-O—CH2][O][O] [O][OH][OH][核糖核苷酸]&成分&磷酸& H3PO4&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含氮

碱基&A、G、C、T&A、G、C、U&功能&主要的遗传物质,编码、复制遗传信息,并决定蛋白质的合成&将DNA的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分布&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甲基绿)&细胞质(吡罗红)&]核酸的功能:

(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2)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结 核酸只由C、H、O、N、P组成,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含氮碱基不同,另外DNA主要是双链,RNA主要是单链(双链DNA比单链RNA稳定性高)。除了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考点五、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元 素&种 类&分 布&生理功能&糖

类&C、

H、

O&单 糖&核糖C5H10O5&细胞质&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C4H10O5&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六碳糖:葡糖

半乳糖、果糖&细胞质&重要能源物质&二 糖

C12H22O11&麦芽糖、蔗糖&植 物&制白砂糖、黄糖&乳糖&动 物&&多 糖&糖原

淀粉

纤维素&动 物

植 物

植 物&肌/肝糖元、储能物质、储能物质、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四大能源物质:

(1)生命的燃料:葡萄糖。

(2)主要能源:糖类。

(3)直接能源:ATP。

(4)根本能源:太阳能。

【小结】

(1)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2)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3)所有二糖中都包含一分子葡萄糖。

(4)二糖和多糖是单糖脱水缩合而形成。

(5)细胞只能吸收利用单糖。

(6)红糖、白糖、冰糖的主要成分都是单糖。

(7)糖蛋白能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

考点六、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种 类&分 布&生理功能&脂质&脂 肪&动、植物&储存能量、维持体温恒等&磷 脂&脑、卵、肝、豆&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固醇&胆固醇&动 物&细胞膜的成分之一&性激素&促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维D&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1.共同特征: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2.功能

(1)脂肪:储能、维持体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2)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3)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①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与减数分裂有关);

③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小结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等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约是糖类的2倍)。生物体内能源物质利用顺序:糖类→脂肪→蛋白质。

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少数以化合态存在(如牙齿和骨骼中的钙)。

无机盐的作用:(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度,例如血浆pH主要取决于HCO3-、HPO42-。

【练习】

1.2008年9月查出包括“三鹿”牌奶粉在内的多数乳制品中含有能引起婴幼儿肾结石的三聚氰胺,添加该物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蛋白质”含量。请问三聚氰胺中肯定含有的元素是( )

A. P B. N

C. Fe D. Cl

2.进行异体器官移植,器官在被剥离后必须马上放入一种“特殊液体”,对这种“特殊液体”的成分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有红细胞,为离体器官提供氧气

B.有氯化钠,保持细胞形态

C.有免疫细胞,清除抗原

D.有多种水解酶,为细胞提供生物催化剂

3.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

A.n-m B.n-2m

C.n+m D.n+2m

4.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观察对象&染色剂&实验结果&①&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苏丹Ⅲ&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②&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吡罗红、甲基绿&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③&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健那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④&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龙胆紫&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1)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 (实验序号)。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 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 。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 阶反应,该反应变化是 。

【参考答案】

1.B 2.B 3.C

4.组成细胞的元素教案 篇四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教学用具

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集气瓶、玻璃片、烧杯、试管、导管、铁架。

石灰石、稀盐酸、石蕊溶液、澄清石灰水。

酒精灯、火柴。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听写化学方程式

[讲 述]碳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它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我们有必要更多地认识它。

[板 书]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77g/L。加压降温后变为液体,进而凝固为白色雪状固体,叫做“干冰”。干冰可升华,即由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

[探究活动]问题 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实验5-5】在大烧杯中放置一个铁皮架,架上固定两支点燃的蜡烛,将一瓶二氧化碳通过漏斗向烧杯倾倒。

现象 蜡烛自下向上依次熄灭

推断(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实验5-6】取一只试管,滴进适量紫色石蕊溶液,然后通入二氧化碳直至变色,再将试管加热,又有什么现象产生?

现象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加热后又变成紫色

推断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跟水反应生成碳酸

【实验5-7】取一只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通过玻璃管,往石灰水里吹一会儿气,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 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不溶物

推断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不溶物 [板 书]2.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可溶于水,跟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碳酸不稳定,受热容易发生分解

③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该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小 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5.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组成细胞的元素

(2)了解各元素在细胞中的含量及差异

(3)掌握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4)掌握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及结果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和逻辑推理等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达到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难点: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与自然界的元素的联系及区别、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的教学

三、教学设计

通过设疑引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推理及综合的能力。(根据本学校的教学条件而定)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问:细胞的组成是由元素构成的,他是否和自然界中的元素一样?他们是什么?他们在细胞中构成了什么物质?又与自然界的有什么不同?(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切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2、讲述课程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组成细胞的元素

先请学生们观察教材的图2-1和图2-2,并请学生们说出或回答出(可以提问)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的元素有哪些。最后引出前文的结论: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如:C、H、O、N、P、S、K、Ca、Mg、Fe、Mn、Zn、Cn、B、Mo等。然后再阐述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并说明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有:Fe、Mn、Zn、Cn、B、Mo等。

再请学生观察教材的图2-1和图2-2,问:他们中的各元素含量的有什么特点? 引出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H、O、N

最基本元素是:C 再结合课文提出的问题:C元素作为最基本的元素,对生命有什么意义?激发学生们的自主探究的学习。问:同学们,现在知道了组成细胞的元素,那么这些元素在细胞中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引如: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学习)(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化合物

质量分数(%)

85--90

无机物

1--1.5

蛋白质

7--10

脂 质

1--2

糖类和核酸

1--1.5 其中,无机物有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接着与同学们一起做课本的思考和讨论,进而提出:如何区分细胞中的有机物?引入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

(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结合课本实验的方法,有教师自己进行一个演示实验,在此过程中,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实验的方案及方法步骤,向学生们提出以下问题,与学生们进行互动。

1、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的浓度与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的浓度的区别是什么?

2、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配制有什么不同?

3、实验的取材有什么讲究?实验前要做什么处理?为什么?

4、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应注意什么?

5、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显色反应结果是怎样?(4)小结

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有:Fe、Mn、Zn、Cn、B、Mo等;基本元素是:C、H、O、N,最基本元素是:C。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显色反应中,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反映呈砖红色沉淀,脂肪与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反应呈橘黄色(或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微量元素:Fe、Mn、Zn、Cn、B、Mo等

基本元素:C、H、O、N

最基本元素:C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物有水和无机盐

有机物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结果

萄糖与斐林试剂反映呈砖红色沉淀

脂肪与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反应呈橘黄色(或红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6.组成人体生命的化学元素 篇六

人铁、铜、锌、锰、钴、钒、铬、钼、硒、碘等十余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钙、钠、钾、镁四种元素约占人体中金属离子总量的99%以上。它们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人体之中,当膳食中某种元素缺少或者含量不足时,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种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1.氮

氮是人体必需的定量元素之一,也是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氮占蛋白质分子重量的16%~18%。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细胞核、各种细胞器的主要成分。动植物体内的酶也是由蛋白质组成。此外,氮也是构成核酸、脑磷脂、卵磷脂、叶绿素、植物激素、维生素的重要成分。由于氮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此人们将氮称为生命元素。植物缺氮时,老器官首先受害,随之整个植株生长受到严重阻碍,株形矮瘦,分枝少、叶色淡黄、结实少,子粒不饱满,产量也降低。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有多种蛋白质的参加才使生物得以存在和延续。例如,有血红蛋白;有生物体内化学变化不可缺少的催化剂——酶;有承担运动作用的肌肉蛋白;有起免疫作用的抗体蛋白等等。各种蛋白质都是由多种氨基酸组合而成的。氮是各种氨基酸的一种主要组成元素。

2.钙

钙是人体重要元素之一,也是人体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含量仅次于碳、氢、氧、氮,正常人体内含钙大约1千克~1.25千克。每千克无脂肪组织中平均含钙20克~25克。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它参与人体的许多酶反应、血液凝固,维持心肌的正常收缩,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巩固和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缺钙会引起软骨病,精神松弛,抽搐,骨质疏松,凝血机制差,腰腿酸痛。现在人们的意识提高了,都注意对钙元素的补充了,缺钙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大,人体每天需补充0.6克~1.0克钙。

3.磷

磷是人体的常量元素,约占体重的1%,是体内重要化合物ATP、DNA等的组成元素。人体每天需补充0.7克左右的磷。

4.铁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铁的摄入不足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铁元素的补充,缺铁的人可以在饮食上多吃一些含铁较多的食物。

5.钠和氯

钠和氯在人体中是以氯化钠的形式出现的,是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和维持体液平衡的作用。人体每天必须补充4克~10克食盐。

6.碘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不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造成呆小症,也会引起人甲状腺肿大。在旧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低,很多人都因为长时间不吃食盐而患上了甲状腺疾病,现在我们所吃的食盐中都加了碘元素。

为了您身体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请注意饮食的平衡,特别是要注意上述元素和其他一些微量元素(如铜、钾、镁、氟、硒、锌等)的补充,只有身体的各种元素都不缺乏,你的身体才会更健康。

人体 构成生命的化学反应

期表的稀疏采样。

一些较为突出的代表被称为宏观营养素,而那些仅出现在百万分之一或更低水平的代表被称为微量营养素。

这些营养素具有多种功能,包括骨骼和细胞结构的构建,调节身体的pH值,携带电荷和驱动化学反应。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经为12种矿物质(钙,铁,磷,碘,镁,锌,硒,铜,锰,铬,钼和氯化物)设定了参考日摄入量。钠和钾也有推荐的水平,但它们是分开治疗的。

但是,这并不会耗尽您需要的元素列表。硫通常不被提及作为膳食补充剂,因为身体在蛋白质中含有大量的硫。

还有其他一些元素 - 如硅,硼,镍,钒和铅 - 可能起到生物学作用但不属于必需品。

“这可能是因为实验证据尚未确定生化功能,”俄勒冈州立大学莱纳斯鲍林研究所的维多利亚德雷克说。

有时候所有人都知道,当他们的饮食缺乏特定的非必需元素时,实验室动物表现不佳。然而,鉴定元素赋予的确切益处可能是困难的,因为它们很少以纯净形式进入身体。

美国饮食协会全国发言人Christine Gerbstadt说:“我们不把它们视为单一元素,而是将它们视为复合物中的元素。”

正常饮食由数千种化合物(一些含有微量元素)组成,其作用是正在进行的研究的研究。现在,我们只能肯定地说20个左右的元素正在做什么。这是一个快速的概述,括号中的体重百分比。

氧气(65%)和氢气(10%)主要存在于水中,占体重的约60%。几乎不可能想象没有水的生活。

碳(18%)是生活的代名词。它的核心作用是由于它有四个键合位点,可以构建长而复杂的分子链。此外,碳键可以以适量的能量形成和破坏,从而允许在我们的细胞中进行的动态有机化学。在许多有机分子中发现

氮(3%),包括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以及构成DNA的核酸。

钙(1.5%)是人体中最常见的矿物质 - 几乎全部都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钙最重要的作用是身体功能,如肌肉收缩和蛋白质调节。事实上,如果一个人的饮食中没有足够的元素,身体实际上会从骨骼中吸收钙(导致骨质疏松症等问题)。

磷(1%)主要存在于骨骼中,但也存在于分子ATP中,ATP在细胞中提供能量以驱动化学反应。

钾(0.25%)是重要的电解质(意味着它在溶液中带电荷)。它有助于调节心跳,对神经中的电信号传递至关重要。

硫(0.25%)存在于两种氨基酸中,这对于赋予蛋白质形状很重要。

钠(0.15%)是另一种对神经中的电信号传导至关重要的电解质。它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分。

氯(0.15%)通常在体内被发现为负离子,称为氯离子。该电解质对于维持流体的正常平衡很重要。

镁(0.05%)在骨骼和肌肉的结构中起重要作用。它还有300多种必需的代谢反应。

铁(0.006%)是几乎所有生物体代谢的关键因素。它也存在于血红蛋白中,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氧载体。一半的女性饮食中没有足够的铁。在牙齿和骨骼中发现

氟(0.0037%)。除了防止蛀牙外,它似乎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重要性。

锌(0.0032%)是所有生命形式的必需微量元素。几种蛋白质含有称为“锌指”的结构,有助于调节基因。众所周知,缺锌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侏儒症。

铜(0.0001%)在各种生物反应中作为电子供体是重要的。如果没有足够的铜,铁就不能在体内正常工作。

碘(0.000016%)是制造调节代谢率和其他细胞功能的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肿和脑损伤,这是世界上许多地方的重要健康问题。

硒(0.000019%)对某些酶是必需的,包括几种抗氧化剂。与动物不同,植物似乎不需要硒来生存,但是它们确实吸收了硒,因此在富含硒的土壤中种植的植物有几种硒中毒现象。

铬(0.0000024%)通过与胰岛素相互作用来帮助调节糖水平,但确切的机制仍未完全了解。

锰(0.000017%)对于某些酶是必需的,特别是那些保护线粒体 - 在细胞内产生可用能量的地方 - 来自危险的氧化剂的酶。

钼(0.000013%)对几乎所有生命形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人类中,将硫转化为可用形式是重要的。在固氮细菌中,重要的是将氮转化为可用的形式。维生素B12中含有

7.组成细胞的元素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2.明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知道一种元素可以因结构不同而能组成几种不同的单质。4.认识碳的燃烧及其产物。

5.了解CO和CO2的性质及CO2的用途。

6.初步学会制取CO2,了解实验室内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7.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增强环保意识。8.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9.理解碳与一些含碳化合物的相互转变关系。教学重点

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关注社会与环境责任感的培养。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性质及制法的探究过程和方法、碳与一些含碳化合物的相互转变。教学课时

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增强环保意识。2.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3.理解碳与一些含碳化合物的相互转变关系。教学过程

[听 写]碳与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变的化学方程式 [板 书]六.二氧化碳的用途

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液态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二氧化

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阅 读]P.146 知识视窗

温室效应的起因、不良影响、对付策略

[板 书]七.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阅 读]完成P.147 图5-18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

检查站 用线条把彼此相关的性质与功用或危害链接起来 [课堂练习]1.用化学方程式表达《石灰吟》中所述的物质转变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CaCO3CaOCO2

粉身碎骨浑不怕,CaOH2OCa(OH)2

要留清白在人间。Ca(OH)2CO2CaCO3H2O 2.课本P.137/习题5.2

8.高中细胞的组成知识点总结 篇八

高中细胞的组成知识1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蛋白质主要由 C、H、O、N 4 种元素组成,很多蛋白质还含有 P、S 元素,有的也含有微量的 Fe、Cu、Mn、I、Zn 等元素。

(2)氨基酸结构通式的表示方法

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3)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化学式表示为—NH—CO—

拓展:

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对于环肽来说,肽键数=氨基酸数)

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失去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③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 R 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

(4)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不同,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蛋白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5)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如结构蛋白;有些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如胃蛋白酶;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如血红蛋白;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些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6)核酸的元素组成有 C、H、O、N 和P。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7)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

(8)DNA 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 中的五碳糖是核糖;DNA 中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而 RNA中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DNA 中含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而 RNA 中只含有一条核糖核苷酸链。

(9)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拓展:

①因为绝大多数生物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只有 RNA 病毒以 RNA 作为遗传物质,所以说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③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④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的 RNA 不是遗传物质,DNA 是遗传物质。

⑤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 DNA。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0)组成糖类的化学元素有C、H、O。

(11)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核糖核苷酸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脱氧核苷酸的组成成分。

(12)糖类的主要作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13)植物细胞特有的单糖是果糖,特有的二糖是麦芽糖、蔗糖,特有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动物细胞所特有的二糖是乳糖,特有的多糖是糖元。

(14)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 P 和 N。

(15)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此外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作用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16)固醇类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17)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

(18)因为等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比糖类释放的能量多,所以说脂肪是动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9)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20)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需要水参与;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21)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变小有利于适应代谢活动的增强。

拓展:

①种子成熟过程中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变大,萌发过程中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变小。

②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大小决定了细胞或生物体的代谢强度,比值越大代谢越强,反之代谢越弱,一般二者比值越大,抗性越差,比值越小,抗性越强。

(22)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量,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拓展:ATP、核苷酸等物质的合成需要磷酸。

(23)组成细胞最基本元素是C,基本元素是 C、H、O、N,主要元素是 C、H、O、N、P、S,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微量元素有 Fe、Mn、Zn、Cu、B、Mo。

(24)活细胞中的这些化合物,含量和比例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又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高中细胞的组成知识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学说的要点是: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从老细胞中产生。

(3)细胞学说的创立对生物的进化的重要意义是:它揭示了任何动植物均是由细胞构成的,从而说明动植物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对揭示生物进化具有重要价值。

2.多种多样的细胞

(4)自然界的生命系统包括的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5)植物的生命系统层次中没有“系统”这个层次。

(6)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等)与真核细胞(如酵母菌、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拓展:

①原核细胞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原核生物如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真核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③自然条件下,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只有基因突变;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④原核细胞如细菌主要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分裂;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7)病毒不能独立生活,病毒的代谢和繁殖过程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拓展:

①病毒在生物分类上是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

②组成每种病毒核酸的基本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或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③病毒的培养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因为病毒的繁殖必须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8)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能分离得到纯净的细胞膜。把细胞放在清水里,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就可以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9)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

拓展:

①行使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物质是载体。

②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膜中,化学物质的含量有差别,例如,细胞膜上糖类的含量相对与细胞器膜要多。

(10)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11)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而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12)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拓展:

①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②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植物细胞壁。

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3)比较叶绿体、线粒体在成分、结构、功能、遗传物质等方面的区别。

(14)线粒体内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

拓展:

①线粒体内的 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②线粒体是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③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要有线粒体,例如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

(15)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的薄膜上。

拓展:

①叶绿体内的 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②叶绿体是真核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的唯一场所。

③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例如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

(16)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17)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拓展:

①核糖体的功能受到生长激素的调节。

②游离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主要是胞内蛋白,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主要是胞外蛋白(分泌蛋白)。

(18)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和“发送站”。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主要与分泌蛋白的加工、转运有关,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合成有关。

(19)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20)液泡由液泡膜和膜内的细胞液构成,细胞液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

拓展:

①液泡内的色素有花青素,细胞液呈酸性则偏红,细胞液呈碱性则偏蓝,从而影响植物的花色。

②液泡内的色素与叶绿体色素成分和功能均不相同。

(21)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细胞器进行正确分类

①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

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和细胞膜。

③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④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此外还有叶绿体和高尔基体,可不作要求)

⑤与碱基互补配对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

⑥含有 DNA 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⑦含有 RNA 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

⑧与细胞的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

(22)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后,进入高尔基体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

拓展:

【内质网以囊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运送到高尔基体,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增加;被进一步修饰加工的蛋白质,再以囊泡的形式从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膜,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减少因此内质网的面积逐步减少,细胞膜的面积逐渐增加,高尔基体的面积不变】

(23)构成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膜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

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4)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

(25)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 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6)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7)染色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 DNA 和蛋白质。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高中细胞的组成知识3

细胞代谢

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一个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具有一层半透膜。

(2)植物细胞内原生质层可以看作是半透膜,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可以看作是半透膜,所以都可以发生渗透吸水。

(3)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以后的结构。

(4)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例如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膜;协助扩散,例如葡萄糖穿过红细胞的细胞膜;主动运输,例如 Na+、K+穿过细胞膜。

(5)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拓展:

①溶液中的溶质或气体可发生自由扩散,溶液中的溶剂发生渗透作用;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6)细胞通过胞吞摄取大分子,通过胞吐排出大分子。

9.组成细胞的元素教案 篇九

 中学教考网

过化学键连结成链状或环状,从而形成生物大分子。以上事实可以说明()①碳元素参与生物体内所有化合物的组成 ②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③碳元素是各种大分子化合物中数量最多的元素 ④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最基本元素 A.②③④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④

4、据测定苹果中Zn的含量为0.19毫克/100克,但苹果缺锌时,往往患“小叶病”,这个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家对鸡和鸭两种动物体内的某些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得到下表:(每100克中的毫克数)[反思总结]

此表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组成细胞的元素教案 篇十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所以,本节教材对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 不可少的学习工具。

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元素的含义及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2).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

(3).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4).会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㈢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初步形成元素的概念,理解元素的概念,认识物质的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分,常见元素符号的使用

难点:元素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元素和原子之间的关系。课时:3课时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我们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非智力因素: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与多媒体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

四、教学过程 ㈠新课引入

引领学生思考在水、二氧化碳和氧气中,相同的原子是什么 ㈡新课教学 一 元素

通过说明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使学生对“元素”有初步的印象。进一步分析,氢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相同质子数的氢原子。同样,氧分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元素的概念在举例中导出: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然后提出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总结]: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也就是说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而后强调其特点:元素只讲种类,不能讲个数。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生物细胞中元素分布的资料,使他们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余种元素组成的。

2、元素符号

引领学生观察一下的元素符号:氢H,碳C,氧O,钾K,碘I,氦He,硅Si,氖Ne,钙Ca,溴Br 掌握了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后,继续深入了解元素符号所表达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宏观),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阿拉伯数字,就表示某元素的若干个原子。如:S表示硫元素,一个硫原子,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3H表示3个氢原子

二、单质和化合物

和学生一起讨论以下两组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一组:氧气(O2)、氩气(Ar)、碳(C)、铁(Fe)、汞(Hg)

第二组:二氧化碳(CO2)、氨气(NH3)、氯化铵(NH4Cl)、硫酸(H2SO4)的整理与归纳,了解物质的分类。

(三)本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上一篇:中国武术学习下一篇:致十堰市工会第四次代表大会的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