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快速成文技法

2024-08-31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快速成文技法(通用2篇)

1.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快速成文技法 篇一

【例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社会原子化”一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所谓社会原子化是指由于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联结机制——中间组织的解体或缺失而产生的个体孤独、无序互动状态和道德解组、人际疏离、社会失范的社会危机。社会原子化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际关系疏离化,二是个人与公共世界的疏离,三是规范失灵,社会道德水准下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此材料作为反面材料,考生可采用先破后立的结构模式来行文立意。

第一步:开篇引述材料。人际关系疏离化,个人与公共世界的疏离,规范失灵,社会道德水准下降……这一切,让我们的社会陷入了“原子化时代”!(就事论事,略写)

第二步:找准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剖析其谬误,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是的,为什么社会文明在进步,我们的心灵却越来越远?放眼身边,有多少熟悉的陌生人,有多少宅男宅女不知不觉地沦为“低头族”……所以,我们一定要打破心灵的“围墙”,让心融合。(先破后立,略写)

第三步:联系社会现实中的类似现象(一般以反例为主),阐释所立的观点。考生可选取的拓展素材有:①当下孩子们的日常用语中,已经渐渐少了兄弟姐妹的称呼,更弄不明白伯伯、叔叔、舅舅以及姑妈、姨妈、舅妈的差别,传统的称谓在一代人语境中的渐行渐远,反映的是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的巨大改变;②因子女上学或工作而成为空巢家庭的人员出现了中年化的趋势,空巢家庭引发孤独、焦虑、忧郁等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③湖北大学生宅男王小林饿死家中,折射出个人及社会的悲剧……(同类拓展,详写)

第四步:结合试题材料再次强调所立观点,总结全文。“寂寞像一条蛇”,正悄然啃啮着都市人的心灵。让我们打破心灵的“围墙”,远离“社会原子化”!(略写)

2.新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技法探析 篇二

新材料作文相对原有的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方面要宽泛了很多,但也不是可以天马行空去写作,它有自身内在的原则要求。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还是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入手,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也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立意不是简单照搬材料,而是要理清材料内容,分清主次,辨清关系,充分挖掘出材料所蕴含的丰富涵义,所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观点指向保持一致。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所蕴含的观点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看法,审题立意时,要多角度地分析材料,得出一些既紧扣材料又内涵不一的观点。然后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材料,选择一个比较新颖、有别于众生俗论而吸引阅卷者的观点来写作。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除了讲求准确性外,还必须要速度快。一般情况,考场作文的审题立意时间一般为5—8分钟,这要求我们懂得一些快速审题立意的技法。下面我们结合2008年高考的新材料作文题目对此进行探讨。

1.找关键词句法

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关键词句一般是材料中重复出现的词句或议论抒情性的句子。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赴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8年高考全国卷1

这是一则叙事性的材料,内容涉及到党政军领导指导抗震救灾,解放军、武警战士、救援队、医疗队、志愿者的救援活动,为学生献出生命的教师,失去15位亲人仍坚守职责的干部,全国各地捐款、献血、义演、关注……无一例外地都与汶川大地震相关。根据这些,我们还只知道要写作的文章应该与“抗震救灾”有关,但应朝哪一个方向去立意,不是很明确。那命题者就此命题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呢?有没有一些关键的语句做了暗示?循此去审视材料,我们注意到了一个议论性的语句:“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这个句子应该就是命题人组合材料的意图,是对文章立意的导向。据此,我们可以从“向灾区人们献爱心”这个角度切入,从不同的方面表现救灾过程中的“爱心”细节,并对此进行升华提升等,得出一些在灾难面前所展现出的美与善,诸如以人为本、人民生命高于一切、尊重生命、无私奉献、传递爱心、民族凝聚力等等切合题意的立意点。

2.挖掘含意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寓言、带有哲理性的自然现象。需要对材料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展开由此及彼推理分析,看人类社会哪些现象、哪些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之本质上相似。透过材料的表层意义,挖掘出其深层含义,再就此立意,才能做到观点切合题意。对这种类型的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切忌就事论事。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8年高考福建卷

这则材料表面看来是三个人因个人口味不同买了不同的饮料,如果我们审题立意就材料中的“口味”或“饮料”发表看法,那就根本没有领会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像这样类型的材料,我们一定要关注其内在的文化意义,明确“果汁·咖啡·矿泉水”与人生追求间的对应关系,比如:“果汁”——“享受”型的人生观;“咖啡”——“先奋斗后享受”型或“在奋斗中享受”型,人生百味,有甜有苦,跌宕起伏才觉丰富多姿:“矿泉水”——“平淡生活”型,崇尚纯净自然、淡泊从容的生活态度。然后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来拟制观点,比如“人生不论处于何种境况,都应以享受的心态来生活,才能长久而有滋有味”“有苦有甜的拼搏进取才是人生的真谛”“平平淡淡才是真”等等。立意时要积极调动文化积淀、知识储备,善于运用发散思维,以彰显主旨的深刻性、缜密性与独特性。

3.多角度切入法

材料往往是一事多人(物),而且每个人(物)都在故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那么,我们就可以从材料的人物对象入手,有几人(物)就有几个角度。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辨明这些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看小鸟飞翔,听小鸟唱歌,他们第一次养鸟,妈妈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相约要好好对待小鸟,养了一个月小鸟长得很好,可朋友说你们残忍地剥夺了小鸟的自由唱歌、自由飞翔的权利,母女很不舍地将小鸟放飞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既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活动的有好几百人,一鸣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虔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到花鸟市场老板兴奋地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小鸟的需求量大增,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捉小鸟。”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

这则材料讲一对母女三次养鸟的故事,其结局是花鸟市场老板“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捉小鸟”。从故事人物及内在关系方面,我们可以多角度切入去审题立意:(1)母女俩的角度:由她们的慈善行为没有用对地方,可立意为应看清事物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她们的善意行为有待改进,可立意为做事要注意行为与目的的关系;由她们放生的结果,可立意为做事要讲求方法而不能盲从。(2)从花鸟市场老板的角度看,商人借人们的善举来牟利,由此可谈论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的危害不容忽视。(3)从鸟与人类的关系看,立意点可以呼吁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等。

4.联系生活法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命题者命题时会有意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人生、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内容,但题目的材料也许是选取一些简单明了、耳熟能详却蕴含丰富现实意义的故事。对于这类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我们要善于从材料内涵出发,联系社会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得出一些富有时代特色的深层次的观点。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等待时机的老鹰又再回来了,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8年高考全国卷2

这则材料源自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自然之道》。其中心很明确:好心的游客对海龟的帮助,看似善举,却违背了自然之道,害苦了海龟,启示人们做事一定要遵循规律。如果立意要追求深意且有时代意义,我们可以把材料放到社会生活中去,可得到一些更深层次的解读:游客“爱护”海龟,却害惨了海龟。那么,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否存在类似的现象呢?家长过度呵护,导致小孩缺乏自理、自立、自强的能力;学校过度采用赏识教育,导致学生心灵脆弱,禁不起半点风吹雨打。再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老百姓生活过得好好的,有些官员偏要指手画脚,貌似关心百姓,实则扰民;有些地方大搞“政绩工程”,为百姓建别墅,老百姓却为不知何时才能还清巨额贷款而焦头烂额。这样一来,立意既紧扣了材料,又关注了社会民生,富有深度。

5.化大为小法

有些新材料作文题,其材料内容本身也没有暗含明确的观点,而只是涉及到事理的某些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在弄清楚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出其所涉及到的“话题”。再按着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在“话题”的范围内,寻找一个小的切入点,以此为突破口去落实命题者的命题意图。例如: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来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到达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些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2008年高考北京卷

这则材料在理解上没有难度,主要内容是讲不同学生对一众所周知的实验的看法。四个学生的回答涉及到四个方面的话题:(1)极限;(2)顺序;(3)轻重主次;(4)突破创新。我们可以从中选一个话题采用化大为小的技法来立意。比如选择“顺序”来立意,既不能宏观地去谈“顺序”,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是难以讲全讲透的,也不能囿于“石子”“沙子”“水”的先后顺序等,这样太肤浅,没认清其本质。而是要以话题“顺序”为中心纵横衔接,搜集材料,拓展认识范围,把既“空”又“大”的“顺序”化“实”化“小”。自然就可得出一些切入点小却又紧扣材料的观点:社会的发展必须有序进行;“顺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汶川地震救灾的胜利,离不开科学有序的指挥……

以上介绍的一些新材料作文的快速审题立意技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2审题立意时既要用到“联系生活法”,还要用到“挖掘含意法”“分角度切入法”等。同时,这几种技法并不能包括审题立意的所有方法,其它的还需要我们继续去实践,去总结。

上一篇:《秋思》课后练习题下一篇:电力应急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