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

2024-10-06

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通用12篇)

1.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 篇一

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

7月5日在乌鲁木齐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是以热比娅为首,境外敌对势力和境内极少数坏人极力炒作广东韶关旭日玩具厂群殴事件,极力煽动民族仇恨所致。这是境内外敌对势力一个巨大的阴谋,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挑起民族对立,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犯罪分子打砸抢烧杀,伤害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太残忍了。他们的暴行让我很震惊和愤怒。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但是暴徒的残忍行径破坏了这种安定和谐的局面,严重伤害了我们的感情。我们坚信党和政府一定会尽快将暴力犯罪嫌疑人绳之于法,尽快恢复社会稳定。我们将始终坚守岗位,立足本职工作,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看清敌对势力的动机和企图,认清敌人的反动面目,同仇敌忾,把仇恨集中在以热比娅为首的“世维会”和境内外敌人身上。通过“7〃5”事件,提高对民族团结重大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认识,在具体行动上做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

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信息不传播,自觉地维护克州当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作为一名公务员,我将旗帜鲜明地反对暴徒的罪恶行径,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民族政策,维护各民族团结,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借机挑拨民族关系,做好各民族人民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切实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大局。

二〇〇九年七月十日

民族团结月学习心得

克州审计局法制科安娟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到社会各方面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用自己的包容心态去处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去处理好各民族的关系。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能稳定及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历史的镜子告诉我们,由于民族矛盾,民族歧视所引发的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和冲突给与了我们最好的忠告;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相互学习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友好发展,友好交往成为贯穿历史的主流。事实证明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正是因为我们的民族能紧紧的融合在一起,我们能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爱国力量的凝聚,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

首先,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爱国的心,需要一种爱国的强力支撑。我们伟大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风风雨雨,遇到了重重困难,经历了挫折和失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屈服,他们从没放弃和困难作斗争,在爱国主义旗帜的指导下,他们树立了明确的方向,各民族团结一致赶走了

帝国主义,推翻了压迫,人民成了真正的主人。民族是我们做一切事的基础,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最坚实的保障,是新中国诞生的先决条件。

然而,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了我国在处理民族之间关系中关键的一步,各民族在统一的领导下,维持个民族的特点,风俗习惯,组织有力的力量壮大自己,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间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

我国发展到现阶段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但是在这样的国度,我们也得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感,一些分裂势力秘密的进行破坏人民团结的活动,他们企图截肢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新疆地区作为多民族聚集地区域,合理的处理民族的关系成为更好的,和谐的发展新疆地区的关键因素。新疆地区也存在一些民族分裂分子,“三股势力”是我们维护新疆地区民族团结的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我们要用先进得思想去和一切的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矛盾的极端分子作坚决的斗争,用我们先进的思想去教导那些思想狭隘的民众,让他们认识到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要发展的必要前提。民族的分裂只能带来流血牺牲,给人们带来的是灾难,是经济的衰退,是历史的倒退。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时刻保持清晰地思维,明白什么事是该做的,什么事是坚决不能做的,什么事又是我们要奋力阻止的,因为一种责任,一种爱国的情怀深深地埋在了我们心中,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民族,贯穿了整个时代,实践证明民族团结给我们带来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民族团结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在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也努力做好民族团结,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用每个人的努力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美好,在新疆这块民族大聚集的地方,我们要坚持自己的思想,敢于和一切的反分裂势力作斗争,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建设和谐新疆。

2.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 篇二

乡规民约作为近些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引起了民族学界的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近年来同样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 引起了行政管理学界、民族学界、社会学界的广泛关注?那么, “乡规民约”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有怎样的作用呢? 它们二者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分析与阐述, 最终得出 “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1“乡规民约” 的历史溯源及发展脉络

我国有关 “乡规民约”的文献, 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陕西蓝田吕大钧制定的 《吕氏乡约》。它要求乡民应 “德业相劝, 过失相规, 礼俗相交, 患难相恤”。它由乡民自主约定, 自愿加入, 民主选举, 赏罚分开, 议事民主。乡规民约起源于人类社会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乡村社区形成之后协调超越家庭、家族关系的社区社会秩序的需要, 在相当漫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维护中国农村社会中的基本秩序。传统乡规民约的组织形态在早期普遍依托于村落组织, 北宋以后, 在村落组织以外, 又有了专门的乡规民约组织。清末新政后至民国前期的乡规民约, 借鉴了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一些做法, 略具近代民主自治色彩, 改革开放以来, 乡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治的主要制度形式得以恢复和发展; 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村民自治章程作为乡规民约的高级形式推广到全国大部分地区但其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2 当代 “乡规民约” 的理论界定及其体现的涵义

乡规民约, 是指广大农村地区约定俗成的传统习惯。相对于国家法律, 乡规民约具有特定的治理原则及管辖范围, 虽然在内容上, 它越来越深地受到国家法律的影响。但是乡规民约体现的村庄治权与国家治权有联系但又不同, 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表现在: 似乎互为补充或需要, 必要时有意相互联系, 但又尽量避免直接主动地干预它者。

3“乡规民约” 的控制作用探析

在中国农村的历史发展中, 乡规民约的社会控制作用一直是乡村秩序构建和维持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乡规民约是乡民在其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从性质上讲, 属于民间法范畴, 是国家法之外的社会规则。在乡村治理过程中, 乡规民约通过教化、伦理以及相关惩罚机制的约束, 以其所固有的严格惩罚措施维持着传统乡民社会秩序, 进而为维护整个社会秩序奠定基础。寻求乡规民约与国家法共存互赢的发展路径或许能够更全面地认识乡规民约, 更深刻地分析其存在的当代价值, 发挥其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作用。

4“乡规民约” 对于团结乡的作用

4. 1 乡规民约促使了团结乡形成了和谐的生态观。在团结乡的一些石碑上, 会看见刻着一些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碑文, 这些碑文影响着团结乡的众多村民, 也促使了团结乡的村民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生态观。

团结乡各少数民族之所以最终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道路, 虽然是对十几年来发展道路的深刻反思, 也得益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传承至今的 “素朴生态文化观”的升华。包括白族等少数民族在内的众多团结乡的少数民族从远古以来就形成了朴实的自然生态观念, 他们认为大自然具有生命意义, 人们应该对大自然赋予一定的道德的关怀和尊重, 因而往往把村寨周围某些地段视为圣地, 圣山, 神灵加以崇拜, 保护, 并通过大量的神话, 传说, 故事, 民谣, 历史传统, 乡规民约, 在本民族成员中广为传播, 进而促使乡民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的生态观。

4. 2 在团结乡, “乡规民约” 这种非正式制度, 充当着正式制度的有益补充。 “乡规民约”作为约定俗成的一些规矩, 在团结乡起着很好地促进作用。团结乡在有 “乡规民约”之前, 社会治安并没有如今这么好。而有了 “乡规民约”以后, 团结乡的社会治安越来越好。有很多刻在团结乡的石碑上和墙壁上的 “乡规民约”对于历代团结乡乡镇干部治理团结乡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那些“乡规民约”成为了团结乡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参考依据。那些刻在石碑上的 “乡规民约”也成为了对团结乡居民的重要约束。由此就可以说明 “乡规民约”这种非正式制度在团结乡对于正式制度有很好地补充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明恩溥.中国乡村生活[M].北京:时事出版社, 1998.

3.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 篇三

关键词 民族团结 经济发展 国家统一 社会稳定

在人口数量上,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以上。在人口、民族分布上,我国实行“大杂居,小聚居”的方式,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但有一定的集中性。在地理位置上,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维护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一)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目前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异于东部地区,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运输不便,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严重滞后,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而大力维护民族团结,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援助,将会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减轻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就眼前而言,广西的北部湾的经济发展与各个民族的支持与帮助是离不开的。再放眼未来,日益前进的西部地区发展,其民族团结进步的作用亦是不可忽视的。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众多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县要摆脱贫困面貌,与其他相对发达地区一起走向小康,实现共同富裕也必须要以维护、加强民族团结为基础的,需要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大力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二)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首先,大力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前提。民族和国家是相伴而生的,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56个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能维护国家统一,共同抵御外来势力的侵略和渗透。纵观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这屈辱的一百年间,中华民族遭受西方列强入侵,割占领土剥夺主权的痛苦和耻辱。那时的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民族不团结导致了整个国家和人民的灾难。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进行频繁内战,日本一个小岛国的铁蹄竟然也踏在了中国的领土和人民身体上,后来国共合作抗日,全中华民族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其次,大力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党提出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民族自治政策,将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动力来自于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各民族大团结,各族人民当家作主,才能确保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激发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使社会制度下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积极因素竞相迸发其正能量,让一切有利于造福社会和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真正变为现实。

(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文化繁荣

我国灿烂的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加强民族团结,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借鉴,资源优势共享,将有利于实现民族文化的进步。例如:有些少数民族的花草植物营养价值高,药效强,能够治疗现今人们常得的疾病;少数民族借鉴汉族的方式加强文化教育事业,培养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从思想和内涵方面促进民族发展。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增强民族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只有56个民族一起团结进步,才能把和谐社会的喜人景象展现出来。如果民族不团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藏独”“疆独”分子抢烧掠夺,企图分裂国家和民族,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不稳定,这便是民族团结意识薄弱的后果。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团结就是力量,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构建成型,这与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产生的巨大力量有着密切的关系。6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五)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防巩固

西藏、新疆、内蒙古、云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均处于我国边界地区,与国外仅一墙之隔,守护着我国的国门,维护民族团结在边疆地区安定中起着甚为关键的重要作用。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能够巩固我国国防,防止境外敌对势力的入侵和干扰,维护国家边疆的稳定,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

作为当代大学生,身负希望和使命,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之才,我们要发挥自身的力量和模范作用,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不歧视少数民族同胞,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信仰,吸收、借鉴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和少数民族形成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友好关系。我们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科学的力量武装自己,为中国民族团结建言献策,身体力行,将理论知识更好的融入在实践中,为以后维护民族团结做贡献。

只有维护民族团结,才能更好的凝聚整个民族的力量,加快国家建设的步伐,更好的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丁龙召,李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

[2]杨云峰.浅议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5).

4.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 篇四

1.新疆的宗教人士在信教群众中地位很高,威信高、影响大、具有很强的的号召力。(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2.尽管新疆作为伊斯兰与非伊斯兰的接壤地带,尽管经历了严重的政治**,新疆却没有从祖国大家庭中分离出去,归根到底是作为中华文化一部分的西域文化的底蕴所决定的。(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3.从整体的社会结构来看,不论是新疆的少数民族还是汉族人口中的年轻人比例都占了各自人口的()。(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一半左右

B.绝大多数

4.我们同“三股势力”的斗争归根结底是争取()和()的问题。(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民心、人心

B.斗争、反抗

5.“三股势力”一怕专政机关的严厉打击,二怕()。(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群众有觉悟

B.内部矛盾

6.胡锦涛说:“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B.世界观和价值观

7.“我们的祖国是东突厥斯坦,我们的民族是突厥,我们的文化是伊斯兰”,这是新疆民族分裂主义的政治纲领。(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8.“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这句话是哪位领导人说的?(分数:10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胡锦涛

B.邓小平

9.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新疆社会(),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分数:10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秩序

B.稳定

10.群众的觉悟一靠基层干部带,二靠()。(分数:10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自己领悟

5.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 篇五

以贯彻落实,以创新精神,全力打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的规划,加快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加快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贯通改革、发展、稳定,贯通经济、政治、文化,贯通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没有各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是首要因素。经济发展可以带来一连串的发展,经济落后就可以带来一连串的落后。当前,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一些群众的生活还处在贫困状态。2003年全国2800万贫困人口,少数民族没有解决温饱的有1300万;占全国的45%,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的8.4%,而少数民族没解决温饱的却占全国的45%。① 民族地区吃饭难、上学难、看病难以及毒品、艾兹病问题等等,都与贫困问题相联系。有贫困就不可能有和谐,有贫困就不可能有稳定。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解决,不但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真加以解决,切实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更加紧迫的位置上来。加大感情投入、政策投入、人才投入、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在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中,加快每一个民族的自身发展,实现各民族和谐发展、共同繁荣。从我们新疆来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现阶段的新疆民族工作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各民族群众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经济文化发展问题。

(一)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主题是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新疆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经济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相对差距在扩大。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大省,有着其他省区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优势,其中包括水土光热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畜牧业资源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等。但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和社会的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制约,新疆的这些优势资源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和充分的转换开发,未能形成独特的特色产业体系和经济优势,造成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形成一种“富饶的贫困”状况。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新疆稳定,和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二)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亦是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关键,离开了发展其他一切无从谈起。只有用发展的办法才能根本地解决民族问题,更好地搞好民族工作。新疆目前迫切需要寻求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新疆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自身地域辽阔、区情差异大、资源种类不同的特殊区情出发,积极实施特色优势资源开发战略,促进特色产业群的崛起,快速提升新疆特色经济的整体水平,切实使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能从中得到巨大实惠。

二、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同一国家的多民族内,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在一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地区的内部

事务,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不断创新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必须坚持和完善,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始终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创新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与政策实践,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民族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民族地区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加快,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会逐步缩小。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会加快,与其他地区差距会逐步缩小,民族地区会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确保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伟大贡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的重要内容,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与时俱进,不断从民族地区实践出发进行创新。

三、进行少数民族文化的改革和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文化体现着民族的心理,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向心力。中国之大,不仅在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还在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是维系中国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坚强纽带。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努力形成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存共荣的生动局面。

要充分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文化问题十分敏感。每个民族都十分珍视自己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首先必须尊重这个民族的文化。尊重民族文化,前提是正确认识民族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存在的价值,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

要继承、保护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经济上处于劣势的民族的文化正受到巨大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在消失。要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大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要正确处理继承、改革、发展的关系,让现代化内容再现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紧密相连。少数民族要走向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不断提高群众中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通过振兴、繁荣民族文化,最大限度发挥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各民族的自信性、自豪感,增强整个中华的凝聚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四、实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是人组成的,人是分属不同民族的。如果搞不好民族团结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安宁和社会的和谐。1992年江泽民同志就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人民幸福;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一)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民族地区的发展首先离不开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民族自治是我党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选择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制度。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和政策既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又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充分体现出民族平等的原则。自治区成立以来新疆一直注重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注意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为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保障。目前,少数民族干部已达34.8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2%,是解放初干部总数的110倍;少数民族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万人,占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的56%,是解放初的562倍;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占全区妇女干部总数的66%以上。

这些年来,新疆始终坚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为中心内容的民族团宣传教育、开展大规模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大力表彰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形成增进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特别是从1983年起,连续23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为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所掌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蔚然成风,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形成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前,我国民族关系总的形势是好的,但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不同民族之间的摩檫和纠纷是有发生,有的甚至演化为群体性事件,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认真落实胡锦涛同志总书记提出的“不仅要教育群众,更要教育干部;不仅要教育少数民族干部,更要教育汉族干部;不仅要教育一般干部;更要教育领导干部”。继续深入开展“三个离不开”和“四个维护”(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宣传教育,要根据各民族相互交往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有效机制,要紧密结合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际急需,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一步打牢构建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

五、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干部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关键是大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这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少数民族干部与本民族群众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少数民族干部的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毛泽东同志当年曾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新时期,要把党的民族政策贯彻好、落实好,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好,不断推进民族地区的改革和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把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作为主题,不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最终解决好民族问题,必须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把他们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④ 从我们新疆来说,按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各族干部队伍。继续强化政治标准,加强实践锻炼,把科学发展观正确的要求,贯穿到干部考查考核的具体实践中。高度重视和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善于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受各族群众拥护的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各民族干部要相互学习、彼此尊重、密切配合、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造福各族人民,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新贡献。⑤ 要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级各类人才,作为一件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努力扩大数量、大力提高素质,注重改善结构,更加重视在实践中培养使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干部保证。

6.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 篇六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一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并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调整充实了裕民街道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人大联络处主任、办事处主任任副组长,民族专干、武装专干、司法所长、派出所所长和妇女专干等为成员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结合街道实际,与各社区居委会层层签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针对当前街道民族宗教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为维护街道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将街道各职能中心(室纳入到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中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

局。

二、宣传到位氛围浓厚

街道把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以及民族法律、法规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同时,进行广泛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多年的一贯坚持,已在街道形成了“人人讲团结,共同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成为街道各族人民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宣传活动,在街道机关和

各社区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民族平等,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取得各项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在社区召开社区邻里节,以群众自编自演、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艺表演,扩大民族宗教工作的宣传面。截至目前,共悬挂横幅9条,刷写宣传标语45条,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同时,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街道网页、社区QQ平台、社区红色课堂、小手拉大手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开展民族宗教工作的目的、意义进行宣传,同时建立交流平台,采取在线交流和咨询等形式,有效提高群众与社区间的互动,提高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局意识。三、七个结合工作有序

紧紧抓住深化各类创建活动载体、巩固平安建设成果、建设和谐社会这一主线,街道民族宗教工作于日常各项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一是与开展宣传正教、创建无邪教社区活动紧密结合, 目前街道八个社区均创建为无邪教社区。二是与开展和谐家庭创建紧密结合,在街道辖区开展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将邻里团结、民族团结作为和谐家庭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进一步加深各民族之间团结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与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紧密结合,加强对外来少数民族的登记、服务、管理工作,对外来少数民族人口进行常态化管理。四是与民族企业安全生产紧密结合,加强对民族企业的监督检查,组织相关部门对街道辖区清真食品厂等民族企业开展6次专项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五是与给类活动紧密结合,结合各宗教节日、八一慰问等活动,组织街道辖区单位、清真寺等开展互访、互问活动,在少数民族重要节日期间,街道辖区单位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慰问活动,积极为各寺院道观捐钱捐物,八一期间,街道又组织各寺院道观开展向部队慰问活动,使“三个离不开”活动进一步深化。六是与城市低保、残疾人工作紧密结合,对街道辖区困难少数民族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对困难少数民族优先办理城市低保,切实解决少数民族生活问题。七是与学习宣传紧密结合,在街道机关,结合“

二、五”学习,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宣传贯彻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法律法规;及时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民主平等、民族团结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宣传教

育,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团结和发展的意识。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街道辖区广大干部群众和信教群众增强了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自觉性,为创造了团结、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深化调处维护稳定

街道宗教工作以排查民族群众间的矛盾纠纷为出发点,以解决民族矛盾为切入点,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民族团结为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消除民族歧视和伤害民族感情的现象,维护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高举民族团结旗帜,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讲原则、讲法律、讲政策、讲策略,认真调查研究,及时排除影响民族团结的各种隐患。截止目前,街道共排查矛盾纠纷55起,其中涉及少数民族群众2起,均在社区调解成功,调解100%,无因调解不及时引发其他的民族问题。

尊敬的各位领导,一年来,街道民族宗教工作在市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街道辖区各单位、社区、各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及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部门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街道民族工作将继续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落实民族政策,推动各民族的共同进步,服务少数民族群众,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推动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工作。

7.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 篇七

调研报告

勐马镇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全镇共有宗教场所40处,其中佛寺26座,基督教教堂14处,教职155人,其中有佛教教职99人,其中外籍人员4名(均在派出所登记备案),基督教教职56名。有信教群众12293人,其中佛教10056人,基督教2237人。涉外情况复杂,信仰同一种宗教的信徒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人员交往情况复杂。就我镇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专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勐马镇位于孟连县西南部,国土面积530平方公里,全镇辖8个村委会107个自然村1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731户3.05万人。“边、少、山、穷、低”是勐马镇自然和社会的基本特征。“边”即边境线长,全镇8个村委会中有4个村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接壤,辖区国境线长73.88公里;“少”即少数民族众多,镇内聚居着傣族、拉祜族、佤族等15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75.4%;“山”即山区面积大,全镇除南马河流域属坝区外,其余均属山区,山区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79.62%;“穷”即镇穷民穷,2010年勐马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2亿元,农民人均 所得3206元,农民人均有粮426公斤;“低”即社会发育程度低,全镇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4.9年,部分少数民族解放初期几乎是从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主要优势:一是得天独厚的热区资源优势。全镇地处低纬度南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8.3℃左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橡胶、茶叶、咖啡、甘蔗和热带优质水果等经济作物。目前,全镇橡胶种植面积11.1万亩,茶叶种植面积2.1万亩,咖啡种植面积1.5万亩,甘蔗种植面积4386亩。二是沿边口岸区位优势。我镇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仅一江之隔,孟连口岸1991年就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国家二类口岸,2010年勐啊通道进出口贸易额达6956万美元,占孟连县进出口贸易额的97%,进出口货流量19.08万吨,出入境人员50.8万人次,出入境车辆7.67万辆次,是普洱镇通往缅甸、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陆路通道。三是民族文化旅游优势。我镇辖区内保存完好的大黑山原始森林、勐马瀑布、温泉度假村等风景区,各民族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民族风俗文化艺术,其中傣族马鹿舞和嘎光舞、拉祜族的芦生舞、佤族木鼓舞都各具特色,各民族的节庆活动和宗教仪式、人文景观、建筑、饮食丰富且独特。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云南省实施“两强一堡”、普洱打造“普洱品牌”和孟连打造“世界娜允,中国孟连”的战略机遇,继续发挥好热区资源、沿边口岸、民族文化旅游三大优势,坚定不移走“组织固镇、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口岸活镇、旅游兴镇、和谐稳镇”的路子,全力 实施好“五个三”工程,即:打牢基层组织、农业、科教三个基础,巩固提升橡胶、茶叶、咖啡三个支柱,做优做强蔬菜、优质稻米、畜牧三个骨干产业,努力培植林业、加工商贸、民族文化旅游三个新兴产业,实现绿色经济强镇、口岸经济活镇、民族文化旅游兴镇的目标。到201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3.23亿元,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11元,年均增长8%;企业总收入达3.1亿元,年均增长8%;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5亿元,年均增长8%;粮食总产量与2010年持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按新标准解决贫困人口4530人。

二、民族宗教工作开展情况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拓展民族宗教工作领域,为开创全镇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工作局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一是坚持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制度化。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教育纳入全民教育活动的学习内容,纳入各类培训教育的规划之中,纳入公民道德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学习教育,普遍提高了对民族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坚持不懈地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勐马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从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角度出发,创新载体、理 清思路、狠抓落实,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新活动,积极促进少数民族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

(二)全面贯彻落实民族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是加大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民族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二是协调落实政策,加快发展民族经济,重点扶持发展民族特色餐饮业。三是以人为本,组织开展帮扶活动。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为少数民族贫困户、贫困生送温暖。

(三)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制定了符合我镇实际情况的宗教政策和法规

一是强化我镇宗教事务的管理。从我镇现阶段需解决的宗教活动场所内部矛盾纠纷,跨地区大型宗教活动,私设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活动场所与其他,以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等问题出发,制定了《勐马镇宗教事务管理若干规定》,对我镇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干部管理队伍建设。各村、组想方设法解决民族宗教管理人员的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队伍建设。三是加强活动场所的管理。对全镇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建立健全了档案资料,并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责任目标和管理措施,帮助健全了民主管理组织和制 度,推行定期公开寺务财务,规范了宗教活动场所的内部管理制度,从头源上杜绝和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加强对宗教教职人员的管理。四是健全机制措施。建立健全民族宗教信息机制、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处置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等三项机制,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干部掌握和运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水平、及时准确捕捉信息以及正确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重要情况、信息、事故苗头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报告请示、第一时间应对。五是切实加强大型宗教活动的管理。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权、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权和爱国人士对宗教活动的主导权,尊重宗教仪规和传统习惯,认真做好大型宗教活动的管理、协调、服务工作。六是对非法宗教活动和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常抓不懈。针对非法宗教活动,在广泛宣传其危害性、发动群众进行抵制和举报的同时,积极组织和协调宗教、公安、安全等部门联合出动,对其进行严厉打击。七是严肃查处伤害少数民族感情和宗教感情的事件,要妥善处置,并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当事人做出严肃处理,维护了信教群众合法权益。

(四)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一是积极组织镇宗教团体对宗教伦理道德与社会相适应的教义内容进行阐释,在信教群众诚信守法、增强素质等方面接着专题辅导,使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相得益 彰,成为了规范社会道德秩序的重要补充。二是组织动员宗教教职人员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在开展宗教活动时,结合教义阐释进行宣传,提供教义方面的支持。

(五)充分发挥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确保社会稳定

近年来,我镇在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满足群众的宗教需求,争取民心,教育群众,抵制渗透,维护社会稳定开展做了大量工作。我镇在“7.19”事件发生后,我镇及时成立了佛教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合统战、民族宗教、公安、司法等部门深入各村、组、佛寺、教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按照“进得去、站得住、有成效”的总体要求,广泛宣传《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使宗教界人士正确理解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坚决反对和抵制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积极引导信教群众保持理智和冷静,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自觉抵制挑拨民族关系、制造恐慌的谣言,自觉抵制境内外势力的渗透,自觉维护我镇镇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总体来看,当前我镇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基本稳定,但从调查情况看,也面临一些新的情况。主要是“两多一少一薄弱”:宗教活动场所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多;民族、宗教管理干部队伍人数少;宗教场所管理委员会人员年 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后备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应引起我们重视和关注。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利益机制的调整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目前,我镇民族宗教领域进入了一个变动时期,虽然大的方面还比较稳定,但在局部,矛盾冲突依然存在,个别方面还比较激烈。我们认为,潜在不稳定因素:超过宗教活动场所容纳范围的大型宗教活动给维护正常社会秩序造成压力。这集中表现在傣历新年佛寺每年举行的大型宗教活动,参加人数逐年提高,给勐马镇的生活安全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压力,牵扯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大量精力。

四、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

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现实的紧迫工作。深入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对于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维系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保持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对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奋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全镇各村、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 结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周密细致地做出安排。建议从六个方面深入开展宣传教育,1、深入开展维护国家统一和热爱伟大祖国的宣传教育;

2、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的宣传教育;

3、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宣传教育;

4、深入开展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宣传教育;

5、深入开展民族地区发展成就的宣传教育;

6、深入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民族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有针对地开展宣讲;深入学校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大力开展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积极营造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舆论氛围。同时建议相关部门着手从教育、科技、卫生、文化、旅游等多领域制定民族事业、民族经济发展的规划项目,包括培养少数民族学科带头人、民族企业发展领头人、少数民族干部以及民族宗教上层爱国人士在内的各方面人才等一系列针对少数民族服务的目标措施。努力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自觉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充分发挥民族社团和宗教团体的桥梁作用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等组织,是我国社会组织的重 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宗教团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各族群众和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发挥了独特作用。我镇民族、宗教领域始终保持团结稳定和谐的局面,与广大宗教团体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密切相关。但客观地看,我镇民宗教团体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还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多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帮助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建议镇党委、政府除了继续帮助和支持少数宗教团体开展活动,在人员、活动经费等问题上解决实际困难外,还特别要从制度方面科学规范宗教团体与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关系,准确定位其在社会网络中的方位,给宗教团体发挥作用留出合适的空间、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要着力推动、指导民族社团、宗教团体加强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增强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三)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要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各方面的合法权益。要以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扎扎实实为少数民族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歧视,防止出现伤害民族感情、损害民族团结的情况。保护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合法权益和扩展他们与党委、政府间的良性沟通渠道,是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有效办法。通过他们说团结话、办团结事,树立他们的威信,进而带动群众一心一意搞建设,为维护团结稳定的社会局面做贡献。因此加大对民族宗教上层人士的宣传力度,宣传他们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先进事迹,拓展说团结话的话语空间,畅通做团结事的办事渠道是当前我镇民族、宗教工作的切入点。

8.民族团结的论文维护民族团结论文 篇八

胡锦涛总书记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学习,高校日益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也需要根据新形势和新特点,展开民族团结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民族大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渗透与分化,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我国教育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教育理念。在此理念的导引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也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传递现成的知识,缺乏鼓励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这样的教育理念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力的养成和独创性的发挥,致使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创造性、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行为导向取决于观念导向。高校民族团结教育要尽快改变传统的民族团结教育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民族团结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为此,首先要改变改变过去以老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师本”传统,转向“生本”的理念。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为学生服务,以学生的成长进步和未来发展为落脚点,努力把教师角色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服务者和促进者。

其次,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接受能力和兴趣点,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创新的教育过程,引导并开发学生的学习本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和实践性学习,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民族团结教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民族团结教育目标、完成共同的民族团结教育任务,在教育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现行的方法主要有讲授式、问题探究式、训练与实践式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方式等。其中,讲授式是至今仍普遍应用的教育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民族知识、传播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而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这种教育也被形象地称为“灌输式”、“填鸭式”或“满堂灌式”的教育方法。因此,民族团结教育方法的创新就是要开拓思想、转变观念,根据民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具体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把不同学段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

三、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要达到民族团结教育预期的目的,除了更新民族团结教育理念和改变教育方法外,内容与重点也至关重要。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民族学生,因其生活环境、专业背景、发展方向不同,对课程的学习要求、兴趣和接受能力也有区别,民族团结教育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首先,根据对象不同,选择和取舍不同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范围、深度和重点;而且不同学制、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高校,教育的内容和重点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有所选择、取舍和侧重。一般而言,应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紧密结合当地民族、民族工作和民族问题实际,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手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阐述、案例分析、热点讨论等,构建互动式学习的平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最终达到学生肯学、爱学、会学、长知识、受民族团结教育之目的。

其次,高校对民族大学生要注重人文关怀,突出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育人环境,及时掌握民族学生动态,及时解决民族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他们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第三,重视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疏导。根据民族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试,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信、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最后,加强对民族学生的资助工作,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其到基层、到西部、到民族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党和政府对民族学生的关怀和温暖落到实处。

四、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形式

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作用。根据民族学生能歌善舞的特点,定期举办民族文化周活动。一些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良好契机,通过民族特色文化展示、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歌曲大赛、民族舞蹈演出等格调高雅、主题鲜明、感染力强、参与广泛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展现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情,充分展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和谐共融的精神风貌。通过这些活动大力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贯穿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形式,深入民族地区切身体会那里的发展变化,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其他民族的了解和民族地区现实情况的认知程度。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开展专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对民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更新民族团结教育理念,改进民族团结教育模式与方法,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形式,把各族青年学生紧密

9.维护民族团结,共同团结奋进 2 篇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叫xxx,来自xx县xxx乡卫生院。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维护民族团结,共同团结奋进》。

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每当我听到这首歌,都会激情澎湃,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倍加感受到我们团结奋进,共创美好幸福生活的重大意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团结就是力量,在各方面都需要团结。我们的大家庭更需要灌溉民族团结泉水,才能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

多民族统一,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纽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在加强民族团结,搞好民族工作的实践中,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总结出一套成功经验,那就是加强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群众性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让民族团结工作深入人心。民族地区的稳定事关祖国边防巩固,社会长治久安;少数民族的发展事业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各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各族互助支持,就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全国56个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起用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在共同团结奋斗的历程中,结成的是牢不可破的血纽带和兄弟情谊,凝结的是各族放心手相连的真情实感。

《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家和万事兴,有你有我也有他》几十年来,全国各族人民朝夕相处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结下了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有什么理由不感受到党和人民给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呢?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在我们的生活中现出许许多多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有为挽救少数民族孩子而从自己身上取下13块皮肤的吴登云;有为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无偿捐赠一颗肾的女青王艳娜;有23年如一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异乡大学生活的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邵春亮;有含辛茹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四个民族10个孤儿的新疆首届十大杰出母亲阿尼帕。这些事迹早己深深印在各族人民的心中。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新疆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一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印和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民族团结是我们从来忽视的问题。而我也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得身边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志。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和谐都是发展的前提。

2009年的“7〃5”事件使生活在新疆的我更加体会到稳定的重要性。面对“5〃12”和“6〃20”暴恐罪行,我更加痛恨暴恐分子的蓄意破坏。他们不仅伤害了我们民族团结的果实,也伤害了维吾尔族热情好客、团结友善的光辉形象。为了让大家明白是非,认清事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大力开展了反对暴力恐怖大揭批活动。

通过大揭批活动,我们每一个职工都认真学习,自觉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反对暴力恐怖作为讲政治的最重要内容来抓,在这一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自觉做到了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暖昧,行动不动摇做到了立场十分坚定旗帜十分鲜明。通过广泛深入开展第32个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我单位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了对维护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三个离不开》深刻内涵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意识,讲一步强化了大局意识。

如果没有了团结我们很有可能成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空谈,变成一个摇摇无期的梦想。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一块块砖只有堆砌在一起才能盖起万丈高楼一滴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获得永存。这就是和谐,和谐才能促进发展。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将为社会增添一份和谐,我们的每一滴汗水都将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如果在维护民族团结的伟大事业中,做不了大海的滚滚波涛,那就做一股山间的潺潺溪流吧;如果做不了峰顶的叁天大树,那做一颗河边的青青小草吧。

让我们平凡的创造不平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保卫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成果和稳定的政治局面,一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肩携手,同心,同德,共同担负起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弘扬民族团结,精神,爱我中华,共创祖国辉煌的明天。

10.维护民族团结 篇十

九年级1班

阿克拉

大家好,我是九年级一班的阿克拉,今天我站在这里,说着标准的普通话,大家觉得很平常,但是,我的爷爷,我的父亲,他们却不会说普通话,他们也一辈子都生活在这里喀拉苏这个小山村里。但是我,将来一定要走出喀拉苏,走出新疆,走到祖国的任何一个地方,那时候我仍旧可以用普通的普通话和每一个人交流,这就是教育带给的力量,试想一下,如果我不会汉语,我可能连走出家门都很困难。所以我常常庆幸我能生在这个时代,生活在一个和平,富裕的时代。

特别是当我每天吃着免费的营养午餐,使用着免费教材,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上课,我感觉我非常的幸福,我的心中充满党和国家感激之情,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给我的家人带来了幸福的生活,我很珍惜这一切,我也不允许有人来破坏。

不管什么人,什么势力,力打什么旗号,如果他们的目的是破坏民族团结、制造事端破坏社会稳定和谐,实施暴恐活动。我们不能沉默。

作为一个学生,坚决抵制防御宗教极端思想在学校的渗透,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明辨是非,维护民族团结,不信谣、不传谣、珍惜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当前,新疆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天山南北正在发生着令人振奋的新的历史性变化,新疆呈现出经济大跨越、民生大改善、城乡大变样、民族大团结的全新气象。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仍然面临着复杂、艰巨的反分裂斗争任务。宗教极端势力已成为新疆社会稳定最现实、直接的严重危害,必须坚决依法严厉打击。

我们要擦亮眼睛,认清危害,与宗教极端思想彻底决裂。这无疑是对“玩火者”最有力的反击、最致使的打击。我们要坚决抵御宗教极端主义在学校渗透,只要全校上下人人争当践行先进文化的模范,争当文明的传播者,争当“去极端化”的践行者,那么,“豌豆跳得再高,也砸不透铁锅”,深入推进“去极端化”.我们应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自身素质,为实现青春梦、民族梦、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崇尚科学精神,自觉防范和抵制宗教极端化思想,不参加、不参与任何非法宗教活动;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勇于同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行为作斗争。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宗教极端化,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共同承担振兴中华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11.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篇十一

2、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不动摇的理念,增强政治敏锐性,常年坚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把党对民族的政策、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做好宣传,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3、进取向周围的人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并向有关部门就如何维护民族团结进取建言献策。

4、各民族群众都要以维护民族团结为共同的职责,以坚持社会稳定为共同的任务,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加强各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之间增进共识。

12.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 篇十二

严打暴力犯罪 维护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

41中:王玉山

一、时事背景

(一)近一年来,疆独分裂势力暴力恐怖犯罪活动频繁。1、2013年4月23日。新疆喀什巴楚县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恐怖案件,造成民警、社区工作人员15人死亡、2人受伤,处置过程中击毙暴徒6人,抓获8人。2、2013年6月26日早晨,新疆鄯善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恐怖犯罪事件,造成24人遇害。暴徒手持大刀沿街砍杀,袭击当地派出所和政府机构,放火焚烧警车。共造成24人死亡,其中维吾尔族16人、汉族8人,2名女性,另有21人受伤。3、2013年10月28日12时许,乌斯曼〃艾山等3人驾乘吉普车闯入北京长安街便道,沿途快速行驶故意冲撞游人群众,造成2人死亡,40人受伤。嫌疑人驾车撞向金水桥护栏,点燃车内汽油致车辆起火燃烧,车内的乌斯曼〃艾山等3人当场死亡。其他5名在逃涉案人员全部抓获。4、2013年12月30日上午6时许,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公安局遭到9名暴力恐怖分子持砍刀袭击,暴恐分子投掷爆炸装置,纵火焚烧警车。公安民警果断处置,击毙8人,抓获1人,警方没有任何人员损失。5、2014年3月1日晚9时20分,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8 人暴力恐怖团伙统一着装,在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经调查,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现场被公安机关击毙4名、击伤抓获1名(女),其余3名已落网。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二、教材链接

1、我国的民族国情及民族关系现状: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长期以来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3、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

4、作为公民,要知道如何去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对国家尽责任。内容涉及九年级第三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九年级第六课中的“维护国家安全”。

5、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略。

三、试题模拟

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新疆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落后,发

展处于停滞状态。当时的新疆,没有一寸铁路,没有农场和成规模的良田,工业企业几乎全是私营小作坊,人民生活贫困不堪。2008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达4203亿元人民币,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5年)前的1952年增长了86.4倍,新疆全区各方面事业都得到了巨大发展。

材料二:近年来,个别“疆独”不时制造恐怖活动,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2014年

3月1日晚9时20分,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8 人新疆分裂分子,在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制造恐怖。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他们暴力恐怖行径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

1、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①坚持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②实施了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利益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国家实施本部大开发战略; ⑤得益于国家和全国人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扶持。等

2、党和政府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有哪些? ①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我国处理各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④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3、长期以来,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已形成了什么民族关系? 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4、“疆独”分裂子所制造的暴力恐怖事件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①侵害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②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③制造民族分裂,伤害了民族感情,破坏了安定和谐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 ④破坏国家统一,危及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

5、暴力恐怖事件的罪恶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分裂中国、破坏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完整、破坏民族团结。

6、作为一个公民,你会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安全? ①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

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③与身边的各族同胞和睦相处、互帮互助;④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上一篇:大学怎样加强学风建设下一篇:乌江自刎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