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区域角色游戏(共12篇)
1.中班区域角色游戏 篇一
中班角色游戏案例
案例发生的区域:小吃店案例发生的年龄班:中1班
【案例】:谁来当“服务员”
游戏开始了,娃娃家的爸爸、妈妈,烧烤店和超市的营业员、医院的医生、护士等都选择好,但是我发现在“百味小吃”店里还缺一个服务员。于是我问道“今天谁愿意当小吃店的服务员呀?”可是,我发现我询问了几遍,还是没有小朋友愿意举手,我就问:“夏婷,你今天愿意来当服务员吗?”夏婷很快的回答:“陆老师,我不想当服务员!”我又问:“为什么不喜欢当服务员呀?”我刚说完是,就听见下面孩子争着回答:“老师,当服务员一点也没劲的,没有客人的时候就一直站在那里,没有事情做,也不能到其他地方去!”听见了孩子的回答,于是我接着说:“那服务员在没有客人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像个办法。”接下来孩子们开始讨论起来,通过大家的讨论,最终决定服务员出了招呼客人之外,还要在空闲的时候做各种小点心,接下来我们又讨论了今天要制作的小点心。这时候,就看见很多小朋友在举手了,还说着:“老师,我来、我来。”
【分析】:
通过对孩子的观察,我发现服务员这项工作对于孩子来说,已经失去了兴趣,他们在发现有客人的时候就站在那,喊着快来买,空闲的时候就站在那也不喊了,只是站在那看着玩游戏的小朋友。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能力已经较以前有了一定的进步,因此在今天我对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孩子能积极、踊跃的举手,就说明孩子在遇到游戏中的问题时已经能够开始想办法解决了。针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并及时与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指导策略】:
在本次游戏中,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自主性。在本案例中,我以讨论的形式让幼儿自己说出解决服务员空闲的时候应该做的事。在这样的讨论中,无形中提升了幼儿角色游戏的能力,也培养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团结精神。其次,作为老师,我们就应该睁着一双敏锐的眼睛,随时去捕捉孩子的学习发展需要,以“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积极地去解决孩子游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这样的话,相信孩子的游戏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2.中班区域角色游戏 篇二
一、合理投放游戏材料
比起小班阶段,中班幼儿的心理和生理水平都有所提高,在区域游戏活动中会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而游戏材料的投放则会直接影响幼儿合作的质量,因此我们在投放游戏材料时要关注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和安全性,同时在游戏材料数量控制和种类丰富等方面精心规划。
1. 控制游戏材料的数量
投放游戏材料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当我们提供的材料过多时,往往会使小朋友因为有了足够的材料而不需要和同伴合作,自己独立操作材料就可以完成。因此,从促进幼儿合作的需要出发,我们在投放材料时要控制相同游戏材料的数量以促使幼儿合作。例如,在“沉与浮”的科学小游戏中,为每个小组提供一盆水,而不是每人一盆水,这样幼儿只能在一盆水中一起合作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通过合作,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结果。
2. 丰富游戏材料的种类
游戏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因为材料的单一性而造成幼儿不需要合作甚至不能合作。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游戏主题和目标,通过提供尽量丰富的游戏材料种类,使每个幼儿都拥有游戏材料而又不尽相同,最终促使每组幼儿为了达成游戏目标而去合作。例如,“我们居住的地方”搭建游戏,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拼搭材料,以使每组幼儿在拼搭时主动分工,有的拼搭马路,有的拼搭小区,有的拼搭商店……幼儿在合作中共同完成拼搭任务。
二、帮助幼儿选择适合的游戏伙伴
1. 促进同龄幼儿间的日常接触
幼儿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同龄幼儿之间会有更多共同话题。因此,家长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同龄幼儿相处,尽早学会与同龄幼儿一起玩耍,这也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一种方式。
2. 加强家园联系,帮助幼儿拉近与同伴的距离
要想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家长不能只依靠幼儿园,应该时刻和幼儿园保持联系,掌握幼儿在园的动态,并对班级其他幼儿有一定了解,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和同伴相处。比如,家长可以在周末将班上其他幼儿邀请到家里来做客,让幼儿之间有更多的时间接触,从而拉近幼儿与同伴的距离,使幼儿更愿意与他人一起玩耍。
3. 开展亲子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幼儿园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可以安排几个家庭以组为单位,共同比赛。这样既加强了和家长的联系,又为幼儿选择了合作伙伴,让幼儿在亲子活动中认识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意义。因此,无论是和家人的合作,还是和同伴的合作,对于完成任务都是十分有利的,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合作的意义。
三、科学组织游戏过程
合理的游戏材料、适合的游戏伙伴为幼儿游戏过程的有效合作提供了条件,但并不是具备这些前提条件,幼儿就能在游戏中自主有效地合作。由于中班幼儿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社会性发展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科学设计游戏过程,并在游戏过程中加强组织、观察和指导,以使幼儿能自主、自愿、有效地进行合作和交流。
合作的前提是每个幼儿在明确游戏目标的基础上知道自己的任务或角色。组织游戏初始,教师必须通过必要的讲解使幼儿知道这个游戏的特点、要求和任务,然后引导幼儿观察老师为每组幼儿所提供的那些材料,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使每个幼儿知道自己主要是什么角色或自己应该做什么。例如,“我们居住的地方”搭建游戏,幼儿自己分工去搭建不同的场所;“黑猫警长”表演游戏中,谁扮演黑猫警长,哪些幼儿扮演白猫警士等等,也是幼儿协商决定。在具体分工中,可以再根据幼儿兴趣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还要注意在游戏过程中适当轮换。
总之,幼儿具有他们这个年龄独有的思维和情感,教师在组织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时,应该把教学任务和幼儿的生理、心理水平结合起来,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提供合适的游戏材料,分配恰当的学习任务,丰富和创新教学形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张亭亭,胥兴春.基于心理理论视角窥探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3).
3.中班角色游戏中的教师评价研究 篇三
关键词:中班角色游戏;教师评价;主体差异;原因
要想研究教师行为,充实游戏教育理论,必须与角色游戏中的教师评价相联系。教师评价集角色游戏理论和教师教育行为于一体,是需要我们共同研究讨论的。对此,我们做了细致调研。本次研究对象为本市三所示范幼儿园,从中随机选择了6个中班和10名幼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实践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在收集资料之前,首先确定教师评价的可操作性,从每位教师的角色游戏评价活动中重点选择两次,并用摄像机将整个过程录下来。
一、游戏评价的主体差异
1.教师主动发起评价
幼儿教育工作者除了开展一日活动外,平时还要观察、分析幼儿的角色游戏,并恰当地进入游戏中,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各种不同方式的评价。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评价主体中教师的评价有130个,占总数量的68.7%;幼儿引起的评价有59个,占总数量的31.3% ,教师自身发起的评价多于幼儿发起的评价数量。
2.教师评价身份之间存在不同
研究表明,在对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进行评价时,教师主要运用了三种身份:教师身份、教师和游戏参与者相结合的身份以及游戏参与者身份。这三种身份在教师评价角色游戏中交织出现,并展现出教师评价的特点。
3.教师评价语言存在不同
教师的语言评价方式在幼儿角色游戏的评价过程中非常丰富,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会以“客人”的身份去做客,融入这个“家庭”中。幼儿十分欢迎客人,并热情接待。此时“客人”与家庭成员的交流显得至关重要。也许“客人”一句不经意的话语或是提醒,就能改变家庭成员的游戏开展情况。这种语言指导是不容小觑的。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每一个评价行为都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还需要从多渠道收集资料,制订相应的计划,从而更全面地展现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语言评价特点。
4.教师评价的情感态度没有区别
角色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的情绪状态是有变化的,这些变化都可以作为观察指标。例如,教师的面部表情在介入幼儿游戏时会有所变化,从轻松自然变成严肃蔚然;语音、语调有所提高或降低;肯定性和否定性的语言也有增减。教师情绪情感态度的评价中,主要表现为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种类型。
5.教师的评价结果存在不同
研究表明,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有接受和拒绝两种行为。这是幼儿对教师评价行为的反应,是天性使然,“接受”与“拒绝”的意义也不言而喻。例如,幼儿很赞同教师的某个评价,那么他会表现出“心悦诚服”,并且乐意接受这样的评价;当他不赞同教师的评价时,就算教师说得再多、再有道理,他也不会认同,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并拒绝到底。
二、对教师评价的分析
1.导致评价身份与评价方式不同的原因
在中班角色游戏几乎每天都会开展,幼儿对此很喜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会参与进来,以自身主动介入来观察和思考幼儿所处的游戏情境,做到“身临其境”,以幼儿的角度和眼光去了解并发现问题,采用询问、开放式的语言方式,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评价行为由教师自身主动发起时,教师能在幼儿需要评价时,从中选择一种最适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导致指导结果不同的原因
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问题的把握,问题的真假会导致结果不同。当这个问题由幼儿提出时,一般是游戏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如果是由教师提出问题,那这个问题的真假性值得商榷。教师要正确判断这个问题是否真的影响到幼儿,导致游戏无法继续开展。
3.导致教师情绪态度没有区别的原因
研究表明,在不同的主体发起的评价行为中,教师的情绪态度是没有区别的,这可以从教师的评价身份及语言评价方式中看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这些都会得到教师积极的情绪表现。然而,在日常的语言评价中,建议式的评价仍占主导地位,为此教师对两者主体发起的评价行为都以中性的态度为主。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游戏评价的过程中是一个“矛盾结合体”,既要冒着难以运用更合适的方式去评价游戏的风险来帮助幼儿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又要在面临一个“假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解决教师自身主动发起的问题。为此,立足幼儿角色游戏的长远发展,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與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增强敏感性和判断力,积累丰富的问题解决经验, 做出正确的游戏评价。
参考文献:
[1]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1998.
[2]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中班角色游戏教案 篇四
经过小班一年的游戏活动,我班幼儿已学会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有初步的角色意识,能反映角色的简单职责。但是,游戏中幼儿在商量分配角色的同时往往会产生冲突。因此,本阶段的角色游戏中,教师着重引导幼儿学习商量分配角色,在游戏中进行交往,逐步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
二、游戏目标:
1、学习运用礼貌用语与人交往,体验游戏的乐趣。
2、继续学习与同伴商量分配角色。
三、游戏准备:
1、娃娃、炊具、餐具、家庭成员标志;各种食品袋、生活用品盒;取款机、纸币玩具、银行卡;剪刀、洗发水瓶、电吹风玩具、围脖;玩具烧烤串、包子、春卷、帽子;方向盘、警察帽;各主题标志等。
2、师生事先共同布置好各游戏主题的部分场地。
四、游戏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引入,鼓励幼儿互相交流游戏意愿。
引导语:“今天玩角色游戏,你想玩什么主题?”
2、介绍游戏材料,师生共同讨论游戏规则。
引导语:①在商量角色时,如果很多人都想玩娃娃家,怎么办?
②顾客去银行领钱、到超市买东西时怎样有礼貌地和别人交往?
3、鼓励幼儿按意愿分组协商角色分配,协助幼儿进行场地布置。
(二)游戏部分:
幼儿按意愿选择主题进行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引导幼儿学习商量分配角色。
(2)鼓励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运用礼貌用语。
(3)指导玩烧烤店的幼儿明确角色职责。
(三)结束部分:
1、组织幼儿共同收拾玩具材料。
5.中班角色游戏教案—超市 篇五
教师林娇
活动主题超市
活动由来
最近常听班上幼儿说××超市怎样有很多好吃好玩的,我发现孩子们对超市都很感兴趣。于是我们班开展了“超市”的系列活动,孩子们对担当“收银台”充满了好奇,刚好中班游戏室里有超市设备,因此我们就结合这两点开设了超市游戏活动,想通过这个活动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观察的细致性和敏锐性,以及在同伴面前大胆展示自己的能力。
预期目标
1、初步了解超市的食品,及营业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及表现力。
3、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协商,轮流扮演角色,合作做游戏。
4、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表演。
第一次游戏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超市的食品,及营业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请家长结合带幼儿去超市,丰富幼儿有超市的知识经验。
物质准备:
收银台、钱若干、食品、电子秤、标价、纸币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激趣引题
老师今天想去买一些好吃的东西,但不知道要去哪里买?你们能告诉我吗?
二、谈话丰富知识:
(1)这是什么地方?
(2)超市出售哪些食品?
(3)超市里面都有谁?
(4)营业员与顾客间会说些什么呢?
(5)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三、初次分组游戏:
1、提醒角色分工与游戏规则:
(1)每个小组一部分小朋友当顾客,一部分小朋友当收银员、售货员、计量师、顾客。
(2)每一个小组开一家超市,挂好超市牌,安排好桌椅材料。
2、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随机指导
3、玩好角色呼唤,再玩一次。
四、集中交流评价
1、交流汇报:刚才玩什么?怎么玩?出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2、小结评价,指出下次活动注意点。
第二次游戏
活动目标
1、了解超市里工作人员的工作。
2、会大胆表演各个人物,服务于他人。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对超市工作人员及其特征有较全面认识,有扮演角色的初步经验。
物质准备
收银台、钱若干、食品、电子秤、标价、纸币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旧知提出要求:
上一次玩超市游戏,小朋友知道了超市有收银员、售货员、计量师、顾客等工作人员。懂得他们的工作内容,玩得很高兴。今天我们继续玩超市游戏,不过,玩的时候要注意
1、顾客和售货员对话时,语言要讲清楚,要注意礼貌。
2、顾客去超市可以坐什么车呀?去玩超市肚子饿了可以到哪里吃点心?
3、今天玩游戏的同时,可以玩公公共汽车、的士车游戏和小吃店游戏,玩坐车、吃点心要注意什么?(让座、关心病人)
二、分组游戏、随机指导
幼儿分成6组,3组玩超市游戏3组分别玩的士车、公共汽车、小吃店的游戏,一轮过后相交换,教师随机介入指导,重视语言表达的示范引领和及时评价、纠正可玩3—4次。
三、集中交流、评价激励
1、交流汇报:今天玩什么角色最高兴,为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2、小结评价,指出下次活动注意点——去超市买东西要知道程序。
第三次游戏
活动目标
1、了解超市人员的工作职责。
2、增强各游戏主题之间的交往和联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已玩过几次超市游戏积累一定经验
物质准备
收银台、钱若干、食品、电子秤、标价、纸币等
活动过程
一、反思旧知,提出要求:
上次活动,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交往的语言也丰富了,但是,有的小朋友进入超市是没有先去买东西,有的没到售货员那边问价钱,这是不对的,今天玩超市游戏,顾客一定要按程序,同时,跟售货员一定要友好合作,有礼貌对话,售货员要热情接待顾客。
三、分组活动,随机指导
1、幼儿分6个小组,自由结合,自主协商角色分工,开展游戏
2、幼儿中顾客按程序到超市买东西,售货员热情接待
3、教师随机介入角色进行指导,重在程序和语言、态度指导
四、交换角色,再次活动(可活动3—4次)
五、集中交流、评价小结
1、交流:今天顾客按什么程序到超市买东西?
2、评价:请顾客说说最喜欢哪位售货员和收银员,为什么?喜欢他(她)什么?今天游戏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3、小结:今天游戏开展得很好,小朋友熟悉了上超市的程序,还表现出良好行为习惯。但是还不敢大胆想象,材料没有创新。
行点评,以让幼儿在下次游戏中有所进步。
第四次游戏
活动目标
学习使用秤、钱等。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收银台、钱若干、食品、电子秤、标价、纸币等
活动过程
1、幼儿回忆并讨论上次在游戏中表现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师小结)。
2、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上台示范一遍,师在旁边指导。
3、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选角色进行表演。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5、结束
6.中班角色游戏案例记录 篇六
游戏主题:美食屋 背景:
在之前的游戏中,我观察到随着孩子们的游戏主题的展开,他们的游戏情节开始复杂起来,游戏经验也得到了不断积累。孩子们的交往也摆脱了对现有游戏玩具的依赖,开始与同伴进行言语的交流。他们游戏角色越来越逼真,游戏行为也形象具体起来。
其次在每次游戏前孩子们也从原先争抢角色到开始互相讨论、协商各自的角色,如孩子们会表示以换班的办法轮流担任角色,或是角色谦让给没做过的一方来做。他们绝大多数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浓厚兴趣,能主动地投入,并能按事先商讨好的角色的任务去游戏,有时还会创造性地发展一些。随着角色间交往的增多,孩子们产生了对于货币的需要,于是投入了货币及消费卡等游戏材料。游戏实录:
西西今天是娃娃家的爸爸,爸爸发现“美食屋”推出了新品种的饼干,于是兴致勃勃地从ATM机里取了钱打算去购买。
佳佳(美食屋服务员)在听到服务铃后非常有礼貌地说:“你好!请问你需要买什么呀?”
西西:“我想要这种新口味的小羊饼干。” 佳佳:“你要买多少呢?” 西西:“我要买四块。”
佳佳忙活了一阵之后将“新鲜”的饼干递给西西,西西马上问道“多少钱呢?” 佳佳犹豫了下回答:“ 80块!”
西西一听急了:“怎么那么贵的啦!不行!”一张小脸一下子涨得通红。“行的,我说80块就是80块,我今天是餐厅的服务员。”佳佳一本正经地回答说。
“不行不行,太贵了!”“行的,就是80块。”„„
“你个臭佳佳„„”„„孩子间开始出现了相互抱怨的非角色的语言。
措施:
教师以顾客身份介入游戏,“我也想买这种小羊饼干,可以吗?” “可以,请问你要几块呢?”服务员佳佳不再理会之前的顾客,来招待新顾客。
“我也要四块,和刚才那位顾客一样。请问需要多少钱呢?” “嗯„„6块钱。”服务员思考了下回答。
“6元就可以了吗?可是我刚才好像听到那位顾客我我买了一样的东西,要80元呢!为什么呀?是不是他的东西比我的好呀?”教师问。
服务员佳佳马上解释说:“不是的不是的,是因为刚才涨价了。” 教师很意外服务员给出的答案:“怎么会突然涨价的呢?”
服务员有点语塞地说:“嗯„„就是因为„„那个„„东西都贵了。”看来服务员是理由充分,教师便开始与西西爸爸沟通,“爸爸,你这个饼干是买给谁吃的呀?”
爸爸急忙说:“我是买给我娃娃家的宝宝吃得,还有妈妈和阿姨一人一块。” “真是位关心家人的好爸爸。”老师努力调整西西的心情,“那么你有没有把你买饼干的理由告诉服务员呢?说不定他会愿意给你便宜一点。”
西西显然认同了老师的说法,马上迎到服务员面前说:“我是买给我娃娃家的宝宝吃的,快过新年了,我想作为新年礼物送给他们的,你可以便宜一点吗?”
服务员看看爸爸,再看看老师,略有不情愿地说:“好吧,就给你便宜一点吧,8块!”这时西西爸爸脸上露出了笑容,马上付钱买了东西走了。分析
中班孩子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钱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物品的价值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所以就会产生案例中这样的情况,有时幼儿往往会把一样东西的价钱定得很高。而两个孩子的分歧也恰恰说明了,他们对于同一件物品价值的判断是不同的,这正是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比较特殊的一点是,这两个男孩子都是班级里认知语言方面发展的比较好的孩子,平时两个人会为了证明谁比谁更强而有些针锋相对,佳佳开出高价格也有这其中的因素。
顾客与服务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出现问题之后,孩子们开始脱离自己的角色,出现非角色的语言和行为。这正是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之一,角色意识还不是最稳固,遇到困难情境时可能就会脱离角色。所以教师选择在这个时机介入游戏,并引导孩子重新回到角色中,并以自己的角色身份解决问题。反思:
游戏当下的矛盾是解决了,但是其中的服务员最终还是感到有些不满的,可能他并没有完全认同这样的解决方法。
教师在游戏的交流分享中可以再来解决,利用集体的经验先来判断“80元是否贵了?”如果孩子们都觉得是合理的那么就没有去解决的必要,应该反过来做爸爸的工作。而如果集体的经验都认为“80元贵了”那么用大家的经验来说服服务员来的更有效。
7.中班区域角色游戏 篇七
关键词: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的一种游戏。比如娃娃家游戏、医院游戏、商店游戏等都是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社会交往能力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相互联系的能力。
一、交往能力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孩子的生活环境不是真空,生活中处处需要交往。在学校里,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往;在家里,有与兄弟姐妹、长辈等亲人的交往;在社会上,有与陌生人的交往。孩子在学习中需要交往,在劳动中需要交往,在游戏中需要交往,在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中需要交往。孩子是在交往中逐渐长大的。
人际交往是一种基本智能,指能够察觉并区分他人情绪、意图、动机和感觉,并运用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方式与他人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能力。2~6岁是人际交往智能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的孩子,当妈妈生病时,能理解、感受妈妈的难受,并且说一些关心的话语;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能够学会克制独占、利己的想法,能与他人共同协商等。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未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如下适应困难: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击等。而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关心则是预防和治疗这类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二、角色游戏是儿童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班角色游戏具有自由、自选、独立、主动的特点,幼儿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具有情绪不稳定、好奇、好问的特点,再加上独生子女自小生活在缺乏与同龄伙伴交往的孤独环境中,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性格孤僻、不善交往、害怕陌生环境等弱点,这些弱点将影响他们今后的社会交往能力。如果想调动幼儿游戏中的积极情绪,可多增添不同的角色主题吸引幼儿注意,或是让幼儿间更多地进行交流、互动。
中班幼儿在游戏中最感兴趣的是角色,但是往往只考虑个人的愿望而不善于分配角色,因而容易因角色分配产生冲突;中班幼儿开始向结伴游戏和合作游戏发展,并逐渐热衷于结伴游戏,而且主题也日益稳定,内容也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件或片段,教师在指导中,应正面提醒幼儿注意游戏的集体性,从而培养幼儿独立解决冲突的能力和集体意识。利用游戏关系和某些角色的特定规范,提示幼儿扩展游戏情节,充分展开想象,把生活中的新鲜事件加入游戏中,从而增强幼儿角色扮演的创造性和游戏内容的新奇性,加深幼儿对角色及其关系的理解和游戏内容的思考,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有效组织角色游戏,促进中班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园一日的活动中,教师应给孩子充分的角色游戏活动时间,因为角色游戏是幼儿进行交往、学习交往技能的最好机会。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必须敢讲话、爱讲话,消除羞涩、胆小的心理,克服任性、霸道的个性。如通过角色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不同的交往方式;娃娃家中长辈与娃娃、商店的营业员与顾客、医院的医生与病人……角色游戏如同一个小社会,为幼儿走向大社会打好基础。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应该有意识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培养幼儿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这就需要带班老师在平时的游戏中更多地参与到角色中进行指导,如老师除了可以扮演顾客外,也可以直接扮演各主题内的固定角色,让大部分的幼儿在同一次的游戏中就可以多次与老师产生交往行为,由于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较为稳定,因此在角色游戏中,老师可以以隐性手段引导幼儿交往的语言和交往技巧,让幼儿在其后的游戏中进行经验迁移,这样也许对幼儿的交往水平有更多的促进作用。
总之,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从哭声中开始的,五岁是幼儿交往的关键期。因此,我们若能抓住这关键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角色游戏,幼儿的交往状况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体会到了与人交往所带来的成功喜悦,加强了与人交往的愿望,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往往能自己商量、自己分工,并在活动中相互协调,以达到相互融洽的关系,通过对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
8.中班角色游戏方案3 篇八
11月中班角色游戏方案
东昌幼儿园丽苑部中二班 陶莉芳、尤晓霜
一.设计方案
(一)幼儿游戏现状分析
在之前的游戏中,我观察到随着孩子们的游戏主题的展开,他们的游戏情节开始复杂起来,游戏经验也得到了不断积累。孩子们的交往也摆脱了对现有游戏玩具的依赖,开始与同伴进行言语的交流。娃娃家游戏中“爸爸”、“妈妈”会想很多相似于成人在家庭中所做的事来模仿,如买菜、烧饭,招待客人。
他们会带娃娃去看病,在家中还会开生日会等。爸爸还会穿上工作服煞有其事的去上班。他们游戏角色越来越逼真,游戏行为也形象具体起来。其次在每次游戏前孩子们也从原先挣抢角色到开始互相讨论、协商各自的角色,如孩子们会表示以换班的办法轮流担任角色,或是角色谦让给没做过的一方来做。他们绝大多数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浓厚兴趣,能主动地投入,并能按事先商讨好的角色的任务去游戏,有时还会创造性地发展一些。如在牛奶棚游戏中,孩子们会分配好营业员、服务员等这些角色。但在游戏中也逐渐出现幼儿解决困难的能力较薄弱,游戏的独立性还不够。
(二)新增游戏材料与环境准备 游戏主题:牛奶棚
材料投放:彩泥、皱纸、餐巾纸
(三)近阶段游戏目标
1.激发幼儿了解自己的扮演的角色的角色行为 2.鼓励幼儿在游戏中互相交流,推动游戏情节发展。
(四)教师观察要点
1.幼儿是否能够形象的模仿社会角色的语言、行为,并且反应角色的职责。2.幼儿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情况,是否推动游戏情节发展。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班角色游戏方案
二.游戏观察记录
(一)观察记录:
角色游戏开始了,孩子们纷纷涌向自己喜欢的区域。各个区域的职员各司其职,只是客人很少。仔细一看才发现,娃娃家里挤满了“小客人”。
师:“这里怎么有这么多小客人哪?” 生1:“是我先来的,我是妈妈。” 生2:“我带着围兜,我才是妈妈。” 生3:“我在烧饭,我是爸爸。”
生1:“他不是爸爸,最早来的是旺旺,他在照顾宝宝。” 其他的孩子分别说自己是姐姐、妹妹亦或是客人。一群“家长”们自顾自地在家里做家务。
师:“可是娃娃家的人太多了,外面的医院、牛奶棚、理发店为了招待你们展出了许多好玩的玩具呢。”
钱姿伊听了,拎起宝宝往医院赶。
薇薇是妹妹,她听后拿起菜篮子就“离家出走”。刘婕是妈妈,她说,“那我去理发店看看。”
师:“爸爸妈妈是主人,他们都出去了,谁在家照顾客人呀?”
主人和客人听了,哈哈大笑。
观察分析:
这是给孩子划清区域、材料摆放与角色分配后第一次不加教师提醒的角色游戏。孩子们虽已分清了游戏区域、游戏材料与角色。但中班上学期的孩子思维依然处于具体形象阶段,之前详实的经验梳理与情景示范帮助他们记忆了区域但没有有效理清其角色经验。
他们是在真实的情景中看到了区域摆放、角色分配以及教师对于角色行为的示范,但由于没有集体主动尝试角色行为,所以部分能力弱的儿童对于角色行为并没有足够认知。
中班孩子的经验终究有限。他们都做过客人,也做过主人。但对成人待人接物的方式与语言没有深入观察。对于做主人,他们缺乏前期经验。此外,本班孩子角色分配能力与欲望并不强烈。孩子们还没有分配角色与人数的意识。
活动调整:针对这些情况我做了以下调整:利用情景教学模式。在讲评时,老师可将娃娃家内的部分用具拿到孩子面前进行讲评,邀请对于娃娃家较有经验的孩子与他们一起示范,共同表演。在此过程中使孩子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具体的角色行为,使教学情景化。
此外,我还梳理经验,建立规则,情景暗示。系统梳理娃娃家内的角色经验。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班角色游戏方案
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作为主人的职责与待人接物的正确礼仪。如:问候、礼貌语、端茶送水、告别。为娃娃家制作门、门铃与脚印。提示客人进门先按门铃。帮助孩子用公平的手段分配角色。如轮换、讨论与猜拳。而调整后的角色分配与角色行为我将进一步观察。
(二)观察记录:
游戏实录:
角色游戏开始了,穿上了美发师的工作服,拿起了电吹风、各色发夹、彩带招呼着跟前来回走过的小伙伴“快来美发呀!我们的美发技术是一流的,保证你满意。”在她的宣传下果然有几个“爱美一族”的姑娘受不了诱惑走了进去尝试一下。
“我想做个新娘头,”翻开了桌上的美容书,指着其中的一页说。刘妤马上热情相迎,并像模像样的拿起吹风机为她塑造发型,用橡皮筋扎了个马尾,选了几个彩色发夹固定发型,最后插上了彩色绸带,西西满意地点了点头。此时一旁的王奕嘉急着说:“我也做一个发型,但你要做得和美容书上一模一样,头发也要彩色的。”刘妤一时为难起来,说:“这里没有染发剂,我给你戴上两个假发圈吧,也很好看的。”王奕嘉一看说:“黑色的我不要,还有好看点的假发吗?”当得知没有时只好失望地离开了美发店。刘妤又接待了几个客人后生意显得冷清了一些。虽然仍在热情地招呼着,但生意似乎不太理想。观察分析:
9.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方案 篇九
9月中班角色游戏方案
东昌幼儿园丽苑部中二班 陶莉芳、尤晓霜
一.设计方案
(一)幼儿游戏现状分析
在上学年的游戏中,我观察到随着孩子们的游戏主题的展开,他们的游戏情节开始复杂起来,游戏经验也得到了不断积累。孩子们的交往也摆脱了对现有游戏玩具的依赖,开始与同伴进行言语的交流。他们游戏角色越来越逼真,游戏行为也形象具体起来。其次在每次游戏前孩子们也从原先挣抢角色到开始互相讨论、协商各自的角色,如孩子们会表示以换班的办法轮流担任角色,或是角色谦让给没做过的一方来做。他们绝大多数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浓厚兴趣,能主动地投入,并能按事先商讨好的角色的任务去游戏,有时还会创造性地发展一些。随着角色间交往的增多,孩子们产生了对于货币的需要,于是投入了货币及消费卡等游戏材料。
(二)新增游戏材料与环境准备 1游戏主题:河马医院 材料投放:听诊器、盐水袋 2.游戏主题:旺旺食品店
材料投放:薯条(幼儿自制)、收银机、货币、消费卡
(三)近阶段游戏目标
1、鼓励幼儿乐意参加各种游戏,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
2、巩固幼儿对角色游戏玩法和规则的掌握,逐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3、鼓励幼儿积极动脑,能主动利用一些替代物进行游戏,并根据游戏自由想象活动的情节,对积极创造游戏情节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
(四)教师观察要点
1.在游戏开始前幼儿能否商量着决定自己的角色。2.幼儿能否以游戏行为和语言反应生活经验。
3.幼儿在交流时的语言是否完整。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班角色游戏方案
二.游戏观察记录
(一)观察记录:
今天医院的“病人”怎么这么多呀。突然,一阵争执声,打破了和谐的气氛。“你拿错药了。”“没有,医生开的是咳嗽的药呀!我是按照医生开的药方拿药的。”我听到争吵声,赶快过去。只见刘婕和刘妤已争得面红耳赤。刘婕说刘妤拿错药了。我拿过药瓶子一看,确实是。原来是“药”的品种太多了,而“医生”只简单的在药方上作了记号,所以就出现情况了。我温和地问:“为什么会拿错药呢?”幼儿一听,马上讨论开了:“药太多了,医生开的药方没有写清药名。”“但医生不会写字呀?”“我们有很多字还不认识呢?”“那怎么办?”幼儿都把目光转向了我,我笑着说:“小朋友对字宝宝不认识,那我们可以用数字宝宝呀。”幼儿一听,个个欣喜万分,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而且刘妤还提议先给“药”分分家。于是,他们给“咳嗽药”的药柜贴上三角形符号,给“感冒药”的药柜贴上圆形符号,还给其他类型的药柜贴上正方形符号。分好后,又把每种药柜里的“药”编上序号,用“1.2.3.……”表示。这样,护士就不会拿错了。看着幼儿个个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我不失时机地问:“那能不能告诉病人,药一天吃几次?一次多少颗呢?把它记录下来,行吗?”幼儿一听又开始忙开了…… 观察分析:
观察是指导幼儿游戏的前提,尊重游戏的主体——幼儿。教师要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以满足儿童的需要。活动调整:
观察是指导幼儿游戏的前提,尊重游戏的主体——幼儿。教师要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以满足儿童的需要。活动中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答案。师生互动、亲切融洽,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适时更换活动材料。
(二)观察记录: 旺旺食品店
我以顾客身份介入游戏,“我也想买这种面包,可以吗?”
“可以,请问你要多少呢?”服务员黄心宜不再理会之前的顾客,来招待新顾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班角色游戏方案
客。
“我也要四个,和刚才那位顾客一样。请问需要多少钱呢?”
“嗯„„6块钱。”服务员思考了下回答。
“6元就可以了吗?可是我刚才好像听到那位顾客我我买了一样的东西,要80元呢!为什么呀?是不是他的东西比我的好呀?”教师问。
服务员郭杨熠马上解释说:“不是的不是的,是因为刚才涨价了。”
教师很意外服务员给出的答案:“怎么会突然涨价的呢?”
服务员有点语塞地说:“嗯„„就是因为„„那个„„东西都贵了。”看来服务员是理由充分,我便开始与峻峻爸爸沟通,“爸爸,你这个饼干是买给谁吃的呀?”
爸爸急忙说:“我是买给我娃娃家的宝宝吃得,还有妈妈和阿姨一人一块。”
“真是位关心家人的好爸爸。”老师努力调整峻峻的心情,“那么你有没有把你买面包的理由告诉服务员呢?说不定他会愿意给你便宜一点。”
峻峻显然认同了老师的说法,马上迎到服务员面前说:“我是买给我娃娃家的宝宝吃的,你可以便宜一点吗?”
服务员看看爸爸,再看看老师,略有不情愿地说:“好吧,就给你便宜一点吧,8块!”这时峻峻爸爸脸上露出了笑容,马上付钱买了东西走了。分析调整:
中班孩子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钱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物品的价值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所以就会产生案例中这样的情况,有时幼儿往往会把一样东西的价钱定得很高。而两个孩子的分歧也恰恰说明了,他们对于同一件物品价值的判断是不同的,这正是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顾客与服务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出现问题之后,孩子们开始脱离自己的角色,出现非角色的语言和行为。这正是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之一,角色意识还不是最稳固,遇到困难情境时可能就会脱离角色。所以我选择在这个时机介入游戏,并引导孩子重新回到角色中,并以自己的角色身份解决问题。
游戏当下的矛盾是解决了,但是其中的服务员最终还是感到有些不满的,可能她并没有完全认同这样的解决方法。
教师在游戏的交流分享中可以再来解决,利用集体的经验先来判断“80元是否贵了?”如果孩子们都觉得是合理的那么就没有去解决的必要,应该反过来做爸爸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班角色游戏方案 的工作。而如果集体的经验都认为“80元贵了”那么用大家的经验来说服服务员来的更有效。
10.中班区域角色游戏 篇十
案例一:
美工区里,孩子将要剪彩纸给娃娃装饰衣服,我提出了简单明确的规则:剪纸的时候,请把剪下的纸屑放在桌子中央的大盒子里,如果掉在地上,要马上把它捡起来。活动中,几个孩子开始都能轮流把大盒子拉过来,小心翼翼地将纸屑装进去。后来他们剪得多了,有的孩子为了自己方便就把大盒子放在自己旁边,别的孩子就够不着了。有的就干脆把剪下的纸屑放在自己的身边,玩久了纸屑飞了一桌子,有的就掉到了地上,尽管教师不时的提醒,可谁也不理睬,只顾着剪纸。
案例二:
照相馆里,我要求孩子们各司其职,每个人都有分配的工作,墨墨小朋友扮演的角色是摄影师,她认真地给顾客们拍照,要求顾客不断地变换姿势,等待的顾客越来越多。服装师不断地给顾客拿衣服换装,服装室里乱七八糟。化妆师和制作相片的工作人员也非常忙碌,照相馆里乱糟糟的。
分析原因:
针对案例一:幼儿的行为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以前大班的孩子就能坚持遵守游戏规则,而中班的孩子就不能呢?是教师提出的要求过高,还是材料的准备上出了问题?于是,我蹲在孩子身边,模仿孩子的动作试了试,这下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个子小,手短,要让他们把纸屑放在桌子中央的盒子里,是非常困难的,拉来拉去也非常麻烦,更何况他们的兴趣又集中在剪纸上,所以忽略了规则。
针对案例二:我尝试着以顾客的身份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摄影师总是让顾客变换姿势,没有时间的限制,由于速度较慢,不断地有顾客要进来拍照,进来的顾客虽然也遵守规则排队,但是随着排队的人就越来越多,没有设置进区控制。服装室里大家都兴奋地选择衣服头饰,弄得乱七八糟。制作相片的工作人员,不断地在制作处理照片,大家都很忙碌,但是忙碌中却没有规律,所以导致了照相馆里的混乱。
轻松、自由的气氛是孩子们充分理解和掌握规则后的自主,并不等于让他们放任自流,为所欲为。只有在各个区角规则明确清晰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由、有序地探索专注于环境与材料,教师的注意力才有可能转向观察、指导幼儿活动水平的提高上。如何利用有效的环境暗示去引导幼儿自觉养成游戏规则呢?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与思考:
一、在情境中认识规则,熟悉规则
由于幼儿年龄小、规则意识不强,活动中常常会引发一些问题。虽然我们一遍遍地提醒、强调,可是却收效甚微,听多了,幼儿也烦、教师却更累。相反,在一定的情境下幼儿反倒能很快遵守规则,教师不需要唠叨叮嘱。
通过一些故事情境启发教育幼儿,让孩子们从故事中明白道理。针对在游戏活动中出现的情况,我和配班老师一起把刚才案例一中发生的情况编成了一段情境表演,让孩子们观看,表演后请孩子们分析这些行为有哪些问题?大盒子应不应该自己拿着用,不考虑别人?中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判断事物对错的能力,很容易就找出了问题,并且也尝试着解决问题。渐渐地孩子们的自觉性就好了很多,这样的方式比直接要求孩子要见效得多。
二、教师细心观察幼儿需求,在操作环节中设置规则
幼儿教师的细心是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天真稚嫩的幼儿需要我们细心的呵护,无论是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还是教学中,精细化的教育需要教师细腻的思考,在游戏过程中所有会影响孩子操作的问题,都要有所摒弃。但是并不是干预,而是在活动的设计环节中力求紧凑,不干扰幼儿。
教师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时,应当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的可操作性以及在操作过程中会发生的问题,比如案例一发生的问题,再次活动时,教师做出适当地调整,给每个孩子跟前都放置一个小篮子,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提示,孩子们都非常乐意地把剪下的纸屑放在篮子里,偶尔掉在地上一两片纸屑,也会及时捡起来。孩子们在操作活动中互不干扰,也不会再发生纸屑到处都是的情况。所以操作环节中规则的设置需要教师细心地观察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幼儿跨越不必要的障碍,有规则地快乐游戏。
三、在游戏中渗透规则,图示标记暗示区域活动规则
案例二的服装师不断地给顾客拿服装,服装室里乱七八糟,于是我们将衣饰都进行配对拍照,孩子们的自由搭配也进行拍照,洗出来的照片制作成一本小相册,供孩子们参阅。为了不限制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把幼儿自己设计的搭配贴在活动区内,鼓励他们开动脑筋。衣服分类摆放在收纳盒里,便于孩子取放。衣服上进行图示标记,贴上各种颜色的小标签,红色对应红色,这样便于幼儿寻找。
规则渗透于一定的游戏情境中,更能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当孩子出现违规的情况时,还需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如兴趣、需要等)给予适当的引导。做到尊重与要求的和谐统一,最终才能促进孩子的发展。
四、设置进区图,方便幼儿观图操作
案例二的工作人员忙前忙后,没有条理性,于是我们将区域游戏中的各种规则绘制成一幅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以提示幼儿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规则产生和发展。使幼儿一目了然,结合自己的生活感知更能够投入到游戏之中。
为了让幼儿明确各个区域的活动规则,制作各区域规则标志,张贴在各个区域内,但是各个规则之间没有标出顺序。在多次的游戏中,我们发现没有箭头指示,意义并不明确,所以我们加上了顺序指示,这样幼儿对在各个区域内可以做些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就会更加一目了然。
中班区域活动要真正轻松自由、活泼有序的开展,离不开富有童趣,含义明确的标记图,标记图就是中班区域活动规则最有力的切入点。孩子们通过标记图得到提醒指导,获得帮助,他们能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使得活动更加有序,每个人都能在活动区里安静地干自己喜欢的事;我们老师获益了,把自己的精力解放出来,为观察幼儿,提供深入指导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我想伴随着中班幼儿年龄的增长,思维的特点会有新的变化,标记图的设计也会有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渐进过程。
五、进区规则控制方式
案例二的顾客不断地进入活动区,没有设置进区控制,于是我们设置了一个各区域自我控制的办法,与传统的进区设置不同,不是整个区域的进区控制,而是分散到每个区域里。幼儿进区时把夹子夹在进区卡上,第一,显示了已进区的人数,方便后来的幼儿判断可否进区,也约束了幼儿自由进区;第二,夹子的灵活运用,也方便幼儿操作,换区也很方便,但是也要求幼儿每次活动只能换三个区,不能无止境操作。这样的进区规则意识很快就养成了。
11.中班角色游戏:美食一条街 篇十一
1、了解各地不同的风味小吃,并能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
2、愿意与同伴协商角色,并运用不同的动作、语言、表情去表现角色,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3、养成能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长一起了解各地风味美食、小吃。
2、了解几种小吃的简单制作方法,并讨论替代物的使用。
3、制作各种小吃所需要的材料、工具等。
4、环境布置:美食一条街。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请幼儿向客人老师介绍“美食一条街”。
2、引导幼儿讨论分工,为美食一条街的开业做准备。
(1)师:今天我们班的美食一条街又要开张了:有新疆小吃,兰州小吃,天津小吃,还有肯德基的各种美食。你们想到哪个小吃店,制作哪种美食呢?
(2)幼儿自由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吃进行制作。
(3)教师巡视、指导幼儿的分组及制作情况。
3、角色游戏;美食一条街。
(1)整理制作材料,摆放各种小吃。
(2)幼儿协商分配游戏角色。
(3)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美食一条街。(鼓励幼儿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
4、结束游戏。
(1)组织幼儿评价游戏情况,讨论下次游戏内容。
12.浅谈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上传 篇十二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现状,灵活扮演各种角色,不失时机地给幼儿启发性的建议,引导幼儿扩展新的游戏主题。
一、细心观察,间接或直接参与幼儿游戏。
观察不仅能帮助教师更深入的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需要,更能使教师把握时机,有的放矢的指导幼儿游戏,从而扩展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
1.观察游戏的主题和情节。如,幼儿游戏的内容是什么?幼儿在玩什么?再现的是什么经验?
2.观察幼儿的行为。观察幼儿正在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有角色意识?有哪些行为表现?
3.观察选择和操作材料的情况。选择了哪些材料?如何操作?有什么困难?
4.观察幼儿社会性水平。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独立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是否能主动选择伙伴?是否能协调和同伴之间的关系?
5.观察幼儿的表征能力。是用模拟实物的玩具替代,还是替代物?或言语动作替代?玩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
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形采取相应的指导方式。1.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
教师以游戏参加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动以及游戏的语言或游戏的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这是创造性游戏的主要指导方式。
例如中班幼儿玩“小吃店”的角色游戏,大家都在忙着做点心,出现等客人来的现象,教师以“客人”的身份加入,说:“你们今天有促销活动吗?这样幼儿开始画广告告诉顾客今天优惠的小吃。游戏得到了深层次发展。在隐性指导中,教师始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幼儿游戏,在不知不觉中指导幼儿游戏,这种方式也更易为幼儿所接受。2.以教师身份直接点拨的显性指导
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经验,或当游戏中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时,有必要进行及时的直接的指导。如游戏中幼儿有过激的行为,有不安全的倾向,有遇到困难想退缩的表现或有了特殊的困难等等,都应该及时加以指导。
例如:教师看到一幼儿非常热衷于去“超市”买东西,手里拿着一大堆的东西还在跑来跑去,于是就直接提醒他:你的东西要掉了,是不是该找个袋子装一下?或者建议他去娃娃家做客,既可以处理他手里的东西,又可让他参与到更多的交往中。
二、根据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进行指导。
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游戏发展的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如小班孩子的角色游戏以模仿为主,大班孩子的角色游戏则以创造为主。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指导,以达到开展角色游戏的目的。对中班幼儿的观察与指导:
观察的重点应该是在幼儿与幼儿的冲突上,不管是规则上、交往技能上的、还是使用物品上的。教师应针对中班幼儿的特点,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幼儿玩多种主题的游戏;在游戏中注意观察幼儿发生纠纷的原因,以平行游戏或合作游戏的方式指导游戏;通过讲评游戏学会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掌握交往的技能及相应的规范。
三、灵活运用评价方式。
1、评价内容:
评价的内容一般为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或者遇到困难时、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你在游戏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你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大家一起出主意吗? 为了使下次玩的更开心,你们还需要什么?怎么做?这样,孩子们既能与他人一起分享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也可以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同时又为下次游戏主题的深化做好了铺垫。但评价内容应随游戏的情况和内容灵活调整。
2、评价的形式和时机:
从评价形式看:可以是集中评价、小组评价、也可个别评价; 从评价时机看: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评价,也可以在游戏结束时评价; 从评价主体看: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幼儿自我评价。但评价的形式和时机也要随游戏的内容和需要灵活调整,如“点心店”的“大师傅”制作了新的“点心”,客人们怎样能够方便又快捷地了解呢?有的幼儿建议服务员向客人介绍,可客人那么多,服务
员根本忙不过来呀。这时,有幼儿想到了店里的“大菜单”,可以把新点心画下来贴到“大菜单”上,这样客人们就都看得到了。于是,“点心店”里多了一叠小纸片和水彩笔,幼儿可以随时推出自己的新式点心贴到“大菜单”上,还可以自己写上标价呢。
四、适时介入,促进游戏深入开展。
1、当游戏内容贫乏时,需要教师画龙点睛地启发、诱导,进一步发展与深化游戏。
如幼儿在玩“点心店”游戏时,“客人”一般都是在店里吃东西,没有“客人”时他们也只是等待。这时,老师以“客人”的身份出现,点了几份“点心”,并表示有事马上就要离开,于是就引出了“打包”的情节,后来他们还主动开始了“送货”活动。
2、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老师要及时调节,使游戏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娃娃家”游戏中,当“客人”去“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坚持不让他进门,但“客人”非要挤进去,这样他们两个人争吵了起来。这时老师就以“奶奶”的身份加入了游戏,让“主人”说一说,为什么不让“客人”进来。原来“娃娃家”有许多“客人”,家里比较拥挤,都坐不下了,“客人”听后说:“我等会儿再来”。就这样冲突平息了,游戏又顺利的开展下去了。
3、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介入指导,支持和鼓励幼儿解决困难。教师可以利用表情、眼神、动作、手势等非语言的手段介入指导。
如一幼儿在“医院”游戏中扮演医生。但是,当他拿起听诊器时就是不知怎么用。他用求助的眼神看着老师,老师用手势对他示范了一次,幼儿一下子明白了听诊器的用法,高兴地为病人检查起来。
【中班区域角色游戏】推荐阅读:
中班建构区域游戏教育随笔09-15
中班上学期的区域计划08-07
青蛙家族中班区域活动教案11-01
中班角色游戏观察记录08-25
中班区域活动教案:好玩的易拉罐09-16
中班角色游戏的案例分析07-25
区域游戏内容10-20
小班区域游戏教案06-18
区域游戏混龄活动案例07-15
浅谈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游戏的融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