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2024-07-06

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共11篇)

1.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一

校园新媒体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 如今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校园新媒体也逐渐成为了高校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各高校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校园资讯、宣传校园形象,进行校园文化传播与建设。本文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高校新媒体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作用以及实践对策,以此为校园新媒体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 高校新媒体 校园文化建设 实践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等重要使命。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据《掌上大学新媒体蓝皮书2016》数据,2016年高校新媒体运营团队数量在60000个左右,预计2018将突破11000个。《2016校园微博红人榜白皮书》数据显示,高校学生群体微博用户数突破3700万,比2015年增加了43.35%。

加强高校校园媒体建设,整合资源优势,提高服务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高校努力,成为一种时代赋予的特殊使命。

2高校新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发布信息资讯,服务高校师生

新媒体以其方便、及时的特点迅速成为高校师生最受欢迎的发布和获取信息的渠道之一。各高校也申请了对外信息发布和交流的新媒体账号,让全校师生便捷了解校园资讯、获取校园资源。加速信息流通,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四川师范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川师大官微”)在2018年1月1日-4月20日的推送里,约40%的推文页末都附有近期学术讲座的信息,方便师生获取,促进学习交流,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

2.2宣传高校形象,提升校园文化影响力

高校新媒体不仅具有信息发布与服务功能,同样也是对外宣传的窗口。如今,高校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俨然已经成为宣传校园形象的重要方式,直接影响到社会各界对高校的印象。

川师大官微2018年1月的推送《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新年献词》,评论里有很多同学表达了对学校美好的祝愿,不少学生家长也留言祝福学校越办越好。校园新媒体在宣传学校的形象、扩大校园文化影响力作用显著。

2.3增强凝聚力,树立校园文化自信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校园凝聚力的重要途径。高校新媒体可以培育育人的文化环境、厚植校园文化底蕴,突显育人特色。

2018年以来,川师大官微的推送中,阅读量和点赞量最高的是《四川发布:四川这个学校“影响力”全国第三》。此条关于母校荣誉的文章被川师学子多次转载,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树立校园文化自信。

2.4培养新媒体人才,强化育人功能

学生作为高校新媒体的主力军,在实践中形成了建设校园文化的人才队伍,推动校园文化多元发展。据《掌上大学新媒体蓝皮书2016》,50%的高校新媒体运营者在毕业后会继续从事新媒体行业。培养新媒体人才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社会的人才输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川师大官微会开展写作、摄影、编排等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培养和提升,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3高校新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与对策

3.1创新内容形式,提高媒介素养

依托新媒体丰富的传播方式、形态手段,培养创造力的全媒体思维,不仅要弘扬时代主旋律还要与时俱进。坚持“内容为王”、“贴近学生生活”的原?t,推送优质内容,增加用户粘度和忠诚度。

3.2加强互动交流,拓宽宣传渠道

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举办线上与线下活动,了解受众的反应,形成双向交流的互动机制。重视宣传,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让校园文化“走出去”,在良性互动中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

3.3建设新媒体联盟,形成文化矩阵

建设校园新媒体联盟,加强各新媒体平台的交流合作,发挥各平台优势,整合校园资源。促进我校各级新媒体同向发展,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效率。融合各传统媒体,利用各自优势,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多元性。

3.4强化新媒体管控,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对发布的内容进行监督,及时把控校园舆论。越来越多高校重视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例如四川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皆印发关于校园新媒体的建设管理实施办法,保证了新媒体健康有序地建设和发展,更好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4总结

高校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影响深远。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推广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已经逐渐成为了学校提高教育水平、营造学术氛围和加强思想宣传工作的主阵地。应不断探寻高校新媒体的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与实践做法,加强新媒体发展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宏杰.创新文化育人建设新理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1):1-3.[2] 王丽萍.探析高校新媒体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闻传播,2017(17):94+96.

2.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二

1 高校档案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角色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定义, 通常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名片是拜访或访问时用的小卡片, 上面印有个人信息等。也是向对方推销介绍自己的一种方式。文化名片是以文化方式、以某种载体为依托对外宣传介绍自身的方式。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学校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 反映着他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 在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 以及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总和。校园文化名片是指高校以自己特有的校园文化、以高校档案为载体宣传介绍自身的方式。

校园文化名片-高校档案, 是学校在建立发展的实践过程中, 记录了广大教职员工教学、科研、管理、生产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和重要的知识信息, 是高校教职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高校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载体, 作为一种存储形式, 反映了高校特有的观念、态度和价值。高校档案属于文化范畴, 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所贮存的信息, 具有一般文化的属性。档案文化属性反映在真实性、全面性及参考价值。高校档案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 是宝贵的文化财富、文化沉淀, 是维系和促进社会文明延续和发展的宝贵财富, 使文化财富世代相传, 成为不断积累的文化遗产。

2 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相关性

2.1 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

传统的档案以纸质为主, 很多人都不以为然。然而学校档案具有信息载体的特殊功能, 系统记录了学校的发展沿革、历史变迁和各个历史阶段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及完成情况。学校发展的过程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 校园文化建设既积累和丰富学校档案内容, 又可以从学校档案中找到办学历史上校园文化建设的得失、成败。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 档案作为文化的载体, 连接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作用得到展现。如学校的某一个有标志作用的建筑或塑像, 因为有直接外观的形式, 本身有保存价值, 被广大师生员工记忆, 可以作为校园文化的直观体现。但如果要追溯是什么时间、由谁设计的, 查找档案就成为必然。档案作为信息载体的作用这样得到体现。甚至在某些条件下, 档案成为唯一的校园文化载体, 这使得档案既存储了部分校园文化, 又担当起传播校园文化的角色。

2.2 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信息资源

高校档案是在高校的各种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是学校活动的伴生物, 它客观真实地再现了高校各种活动的历史面貌,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空想的, 它不只需要科学的目标, 还需要一定的资金、人力、信息作为支撑资源, 并且需通过占用的各种信息资源处理并实现工作的有序推进。其中信息资源包括对高校过去校园文化活动真实写照的高校档案。通过对档案的认识, 可以使广大教职员工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学校的历史, 清醒的看待各种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 面对现在工作中各种困难, 为将来学校的发展奠定基础, 增强对档案信息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了解高校过去与解决现实问题都离不开开发高校档案的信息资源, 高校档案作为信息资源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作用有不可再生性、唯一性和历史价值。

2.3 将高校档案运用于校园文化建设, 创新了档案工作的内容

高校档案充分体现校园文化特色。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是衡量和评价一所高校办学实力和特色的重要指标。高校档案真实记述了学校的变迁、历史历程、教学成果、科学研究等方方面面的情况, 作为内涵丰富、知识多样、形式多元的第二课堂, 是学校教职员工智慧的一种物质结晶。充分挖掘高校档案的信息资源, 辅以各方面的资料和实物, 如学校在历年评比、达标、竞赛活动中获得的证书、锦旗、奖匾、奖杯、奖牌等, 本校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形成的有影响的新成果、新专著等, 这种档案资源的文化教育形式比任何课堂教学的效果更直接、生动和富有说服力, 对于教师、学生起到良师益友的作用。主动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 发挥档案的宣传、激励、教育、传播作用, 让学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 真正体现了档案为学校中心工作的参考凭证作用, 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提升学校档案工作地位, 创新学校档案工作的内容。

3 校园文化名片-加强高校档案工作, 发挥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1 加强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的开发观念, 彰显档案的文化特色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小康社会格局”,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也要积极响应。档案文化价值具有隐蔽性, 只有开发利用, 才能使档案的潜在价值变为现实的价值。档案作为信息资源对于学校的工作, 具有权威的凭证作用和不朽的参考作用。首先要树立开发利用意识, 使隐蔽的信息资源由静态转化为动态, 使档案成为学校解答现实问题、了解过去历史的有利证据, 将学校档案部门从收藏管的角色转化为高校各项工作利用档案信息的中心。

再者, 要转变观念, 将高校档案工作深入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 档案工作者要认识到档案的文化功能, 在思想上建立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 树立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的意识, 改变过去作为幕后工作者的角色, 了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动态, 并与相关部门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 及时提供档案利用服务, 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储存与传播作用, 通过校园网页、橱窗、宣传板报等途径, 在广大师生中开展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 开发图文并茂、形式活泼、贴近校园文化建设实际、富有深厚内涵的资源, 是广大师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档案文化特色, 使学校档案部门真正成为一个集宣传、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文化机构, 彰显档案的文化特色。

3.2 充分突出档案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为广大师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档案文化应当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建设, 适应校园文化建设, 以育人为根本目标, 努力创造符合时代要求, 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具有成效的、多元化的校园档案文化体系, 使广大师生深入了解档案是大家的文化财富, 并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根源感、身份感和集体记忆, 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

激发广大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培育爱国主义情操, 增强凝聚力。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生活在校园中的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纪。

3.3 开展档案编研工作, 充分利用校庆档案资源, 挖掘档案文化历史内涵

3.3.1 深化档案编研, 充分挖掘档案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是目前高校档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档案文化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几种途径: (1) 编写校史、大事记、制度汇编、制作各类专题展览、出版相册、画册等, 学校校史全面真实的记录了学校前进的足迹, 反映了学校的发展历程, 开发利用这笔财富, 建立校史陈列室, 可以对在校学生进行校史教育, 通过直观详实的材料, 使广大师生了解学校的历史; (2) 可以建立学校荣誉展室, 编写优秀毕业生、杰出校友集, 著名专家学者专辑、学校获得各种荣誉汇编等多种形式、题材, 展现学校长期的办学历程、办学传统、丰富的办学经验、综合办学实力, 给人强大的精神动力, 鼓舞广大师生员工奋发向上, 积极进取。 (3) 扩大公开利用范围, 发挥档案宣传教育作用。可以建立学校档案网页, 挂出学校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资料, 通过大量真实、原始、客观的资料教育学生, 引导学生, 增强广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进取感和学校主人公意识, 投入到自身的学习, 激发参与学校建设的热情。

3.3.2 拓宽档案收集范围, 提高档案室藏质量, 增强档案的文化底蕴

随着校园文化建设对档案的利用越来越大, 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档案收集范围已不能满足这一利用的需求。档案部门不仅有收集学校校内文化建设的档案信息, 还要收集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相关的文化素材, 尤其是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资源, 特别要加强跟踪收集。档案部门长期以来都在一个年度结束后以发文形式向学校各部门收集材料, 往往忽略了在一件大型工作结束以后, 及时对档案材料的收集。学校一个大型工作通常是从各相关部门调集人员临时组成, 在工作结束后, 这些成员也就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 在大型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资料也就分散在不同人手中, 如果不及时收集, 在一个年度结束后, 就会无法收集齐全, 对学校档案来说是很大的损失。学校档案部门应改变传统做法, 变被动为主动, 在活动开始就介入文件材料的收集, 在活动一结束, 主动联系相关工作人员, 以打电话、发邮件、QQ留言等多种形式, 提醒大家及时上交文件材料, 保证学校档案的完整性、齐全性。

学校很多部门形成的文件资料并不完全以公文形式产生, 如各种上报数据、新闻报道、学生社团刊物、学生活动简报等, 平时要向相关部门档案员详细讲解档案收集范围, 宣传档案文化重要性, 充分发挥兼职档案员队伍的作用, 齐心协力做好档案收集工作, 大量的室藏档案丰富校园文化底蕴。高校档案部门要加强对实物档案的收集工作, 实物档案对学校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甚至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如具有学校标志作用的校徽、校章, 反映学校历年荣誉的奖旗、奖杯、奖章、牌匾等, 可以扩大学校知名度的名人题字、馈赠品等, 学校档案部门可以通过将这些有意义的实物同照片、文书等档案一起陈列在校史室, 成为对学生进行校史教育的第一课堂, 发挥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名片———高校档案以独有的形式存在于校园文化建设, 以多样的题材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以特有的方式影响校园文化建设, 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瑛.浅议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独特资源[J].盐城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 (90-92) .

[2]刘耿生.档案开发与利用教程.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 (35, 49) .

[3]罗雪玲.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之探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 (147-149) .

3.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三

高校校报校园文化办学实践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一种巨大无形的教育力量,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它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形象生动的方式带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在构建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人文底蕴、健康完善的人格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强大的凝聚、导向和激励功能。高校校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校校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把高校校报的地位概括为“阵地、载体、纽带、窗口”,即“高校校报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联系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要纽带,是展示高校对外形象和塑造高校品牌的重要窗口。”校报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担负着舆论引导、沟通交流、启迪熏陶等作用。

(一)舆论引导作用

校报是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载体,会对学生的道德、伦理、思维方式等产生深远影响。正因为此,校报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舆论引领作用非常重要。

首先,校报要对师生进行时事政策的引导,要及时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方针、政策,刊登相关学习文件,增强大学生的向心力和使命感。如在《江泽民文选》出版发行后,《齐医报》及时在校报上刊登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江泽民文选〉的体会》一文,对《江泽民文选》的主要内容、出版意义等进行了宣传引导。

其次,校报要对师生进行价值观念的引导,校报要积极弘扬主旋律,倡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齐医报》曾在校报上开辟了“学习双百人物”“廉政文化进校园”等栏目,介绍最新的理论动态,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在校园内营造了昂扬向上的舆论氛围。

(二)沟通交流作用

校报作为校园的主流媒体之一,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可以在学校与老师、学校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个沟通交流的桥梁,通过正确的舆论宣传,把老师和学生的思想行动引导到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上来,进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首先,校报可以宣传报道学校倡导的政策、理念和校园文化活动,让全校师生了解学校的大政方针,进而指导各自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齐医报》在齐齐哈尔医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之后,在校报上进行了宣传报道,使全校师生员工能及时有效地学习、领会规划内容和精神,更好地为学习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全校师生员工也可以通过校报这一沟通平台,把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向学校领导反映。《齐医报》的“雪韵”专栏,刊登了许多老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体会,还有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等,为学校提供了一个了解师生动态和心声的良好平台。

再次,高校校报在办报过程中,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原则,为师生表达意见提供通道,积极实现舆论引导和师生参与互动的良好局面。《齐医报》深入挖掘了校园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通过开辟专栏、深度报道等形式,对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表现突出、取得优异成绩的人物及其事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学习先进、甘于奉献的良好氛围,促进了优良校风、教风的形成。

(三)启迪熏陶作用

校报可以反映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同时也引领着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通过校报,可以把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与措施,师生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等一一展现出来。同时,通过校报,可以宣传科学真理、弘扬校园正气、传播先进文化、培育人文精神,进而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认同感和参与率。《齐医报》在学校65周年校庆期间,开辟了“喜迎建校65周年‘我爱齐医’征文”专栏,通过广大师生对学校历史的回顾、当今的赞美、未来的憧憬,表达了师生们对学校的热爱、感激之情。同时,齐齐哈尔医学院还制作了校庆纪念画册,拍摄了校庆宣传片,编辑出版了校庆专刊等,从整体上宣传了齐医精神,弘扬了以“大医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理念,使师生们的爱校、荣校情结得到极大升华。

二、校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足与发展新思路

(一)校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足

首先,校报受重视的程度不高,学校对校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在办报人员、经费等方面配备不足,办报人员缺乏主动性,校报的内容过于单一、版式有些陈旧。

其次,校报的出版周期较长,内容相对固定和程式化,使得受众减少,校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逐渐下降。

再次,校报受到版面与出版时间的限制,与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沟通不足。

(二)校报建设校园文化的新思路

首先,提高办报人员的主动性,发挥校报的主流媒体优势。高校校报编辑要主动出击,发挥校报的独特优势,从深度和广度上对校园文化进行挖掘,实现舆论宣传的引导性和权威性。

其次,加强宣传策划,突出校园文化特色。校报编辑要围绕学校党委、行政的工作重点和师生开展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从版面设计、图片选择等方面进行宣传策划,并选择征文、问答、读者来信、知识介绍等新颖的形式,有意识地营造先进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育人目的。

再次,优化副刊,用高雅有文化品位的作品熏陶学生。校报编辑要精选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兼具,能给读者以思想启迪和美感享受的优秀散文、诗歌、书法、绘画等作品,让副刊充满青春与时代气息。最后,积极建立电子网络版校报,增强与兄弟院校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校报的宣传力度,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总之,高校要充分利用校报这一特殊的宣传载体,通过倡导、宣传多样化与主旋律相结合,多层次、高品位,既有高校共性又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报在建设先进校园文化、构建文明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甘雨.高校校报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2]阂黎.高校校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8).

4.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四

江苏大学材料学院 曾章英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认真学习,使我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这项任务不仅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更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目前全国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把构建和谐社会视为己任,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的改善自身与环境的和谐,自身与自身的和谐,而作为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重任的高等院校, 打造和谐校园,也是高校建设和谐社会的一种具体实践;给学生建立一个和谐的校园,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活的氛围,不仅使每天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和教师安于、乐于学习与工作,和谐共生,同时也是关乎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

高校教学秘书处于管理与教学的中间,是贯彻教学管理决策的得力助手,其工作职责是在教务部门与院系级领导的调控下,组织和协调各项教学活动,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提供必要条件。因此教学秘书在建设和谐校园,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的过程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环境

高等学校工作重心仍以教学为主,因此建设和谐校园首当其冲是要协调好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之间的关系,为教师和学生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环境,是保证高校教学秩序有条不紊进行的关键。而教学秘书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安排各项教学活动,同时建立教务处与系部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关系通畅,保证各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只有在保证教学秩序稳定有序的前提下,教师才能放心“教”,学生才能安心“学”,校园教学环境才能和谐发展。

(二)处理好“教与学”过程中的各类矛盾

学院内部职能部门和各系之间能建立起一种稳定的、和谐的、有活力的教学环境,是衡量教学管理水平的根本标志,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教务管理的职责就是处理好教与学过程中的各类矛盾,为构建和谐校园添砖加瓦,而教学秘书作为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直接执行者其协调工作尤为重要。教学秘书要及

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院制定的教学计划的建议,以学生为本,做好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修订与完善;同时还要解决好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为教师的顺利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另外还要耐心听取教师对于教学环节的安排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学院职能部门做好反馈工作,以教师为本,及时修订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规定,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最后,教学秘书还要与学校职能部门之间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向学校反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教师、学生以及学校教学职能部门之间关系通畅,保证各种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和谐运转。

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在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的大背景下,教务管理面临更多、更高的挑战,教学秘书必须认清教务管理工作德重要性,理清教务管理的思路,协调号教学活动中各方关系,才能为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由于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就是建立教务处、教师、学生三者间的纽带与桥梁,具有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沟通信息、改善关系的作用。要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教学秘书就要做好上传下达,及时了解学校教学的新政策,扶助学院领导做好教学的管理工作,只有教学秘书的工作到位,才能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有序进行。一个有序的、和谐的教学秩序正是和谐校园的标志。

古人曾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民以和为贵”,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这些格言处处彰显“和”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从汉代的“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到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再到清代的“康雍乾盛世”,这些繁荣时代的经济、文化、教育都处于高度的和谐发展之中。当然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也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其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和谐校园,就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由此可见,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

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必须是学校师生生活和谐、学习和谐、心理和谐才能达到校园的和谐发展。

5.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五

建设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雕塑艺术是高校校园环境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引领性、亲近感的特质,具备文化沟通和审美教育等功能。

关键词:雕塑艺术 高校 校园文化

雕塑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体感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雕塑艺术是高校校园环境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校园中的雕塑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是校园文化的载体。

一、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内容分析

高校校园文化是由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的。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都是静态的,动态的则是高校行为文化,它是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的集合。

高校校园的物质文化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一种文化,构成高校校园的物质环境,是高校其他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高校校园的建筑、雕塑及教学、科研与生活设备等,都是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的组成部分。高校校园的物质文化能够通过其物质性的外形特点和一定程序化的组织活动显现高校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内隐的以意识形态存在和发展于高校校园的文化形式。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文化传统、人文精神氛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渗透其中的校训、校风和学风等,是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传承的精神。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高校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具有凝聚作用和引导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可以对社会建设产生积极影响。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先进文化的创新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源动力,也是文化体现先进性和永葆生机的源泉。在传承传统文化和研究先进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和崇高使命。办好高等教育必须建设好高校校园文化,让学生学习、感悟、理解,从而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校园文化是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旗帜,它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营造一定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和制度环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更关系到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学校的文化主题、性质、地理位置、历史文脉等元素,将景观艺术和文化内涵有机结合,使文化内涵物化为可见的校园景观,让具象的校园景观表达出精神层面的文化内涵,构建生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有生命力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和谐校园。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是一个由现实状态向相对理想状态发展的概念,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和为实现现代高校功能而导致的高校师生自觉的行为过程。

三、雕塑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内的一种文化环境。培养人才,提升人才的素质,离不开良好的文化环境。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培养高校学生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的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影响表现在使人才自身的言行不断与校园文化相融相通。

雕塑艺术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力量支撑。校园雕塑作品的营造,增加了校园教书育人环境的文化氛围,是校园文化软实力的物化表现,同时也使得校园硬件设施的品位得到提升,使得徜徉于校园中的人都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校园的文化。雕塑艺术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装饰、丰富和美化校园环境空间功能,同时又具有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的重要意义。雕塑艺术是一个时代精

神和文化状态的体现,它表达着学校时代的变迁、学风学貌以及办学的精神理念。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好的环境、好的雕塑作品,能够更好地培养人、教育人、陶冶人,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教育。优秀的雕塑艺术品会成为校园生活、学习的一部分,其饱含的审美精神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

1.引导作用

雕塑艺术是校园环境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立体艺术形式,以其突出的视觉艺术效应对校园空间文化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是文化与艺术的重要载体。装饰校园空间并形成视觉焦点,与周围的环境空间、建筑空间形成视觉场,通过美的形式来影响人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雕塑艺术在满足高校师生感官追求的同时,还能够体现出时代的特征,表达时代的精神,引导师生的心灵和思想的追求。高校校园环境中雕塑作品考虑的着重点在于创造富有活力的空间环境,这种活泼朝气、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对现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雕塑艺术是校园物质景观的一种表现类型,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文化价值观念的主流,尤其反映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雕塑艺术的另外一个引导作用是体现在对学生价值观判断的影响上,其中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时代思想又表现得尤为突出。雕塑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的物质载体,蕴含一定的道德追求,不仅能对学生产生道德潜化作用,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在情绪上的认同,并由此产生共鸣和对道德理想、道德建构产生向往。这样的校园文化环境会影响、激励学生进取和勇于创新,使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自豪感、成就感融为一体。

2.亲近感和文化沟通

校园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它包含了学校的历史传统和被师生所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理念等意识形态,是一所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本质和个性,是校园文化的巨大精神财富,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无形精神力量,同时具有凝聚力、感染力、震撼力和创造力,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师生为之奋斗。雕塑艺术通过独有的艺术魅力,提高师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雕塑艺术大多采用接近人的尺度,在空间中与人在同一水平上,可观赏、可触摸,能够增强人的参与感。

3.审美教育功能

就其性质而言,审美教育功能是性情陶冶功能,即性情的培养、陶冶、塑造。雕塑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经过反复推敲和琢磨,从而创造出的生动和富有美感的作品,饱含了艺术家对美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是艺术家审美情感和品位的一种体现。受众在接受熏陶的同时,接受审美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来讲,不仅要教授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

能,培养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艰巨任务。优秀的校园雕塑能够将高校文化转换成有形的物质载体,可以凝聚学生的团结力量和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帮助他们塑造高尚人格。优秀的校园雕塑不仅美化校园环境,而且能在无言的交流中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它不是简单地直接灌输理念,而是潜移默化地感染人的心灵,其艺术文化内涵能引起学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

在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并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雕塑艺术群中徜徉,置身其中的人才会不知不觉中受到陶冶。高校雕塑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将深刻地影响高校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当其内化为高校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后,会激励学子们不断奋发进取。

参考文献:

6.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六

论教师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人格化作用

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文化素质教育的观念和能力,而且要将这些深入到自己的`人格修养之中,使之达到人格化的状态.要提高改变目前教师所存在的一些缺撼,真正发挥教师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人格化载体作用.

作 者:江远 高伟 张成山 JIANG Yuan GAO Wei ZHANG Cheng-shan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辽宁,大连,116605刊 名:大连民族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年,卷(期):20079(6)分类号:B82-63关键词:教师 文化素质教育 人格化

7.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七

关键词:羽毛球,校园文化,作用

1. 高校校园文化的含义与功能研究

1.1 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其中,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极其有效的一种途径, 通过这种不同于一般理论或者说教的方式, 学校德育能够更好地拓宽教育渠道, 使学生的德育生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有效, 且在这样的形式中, 学生也更乐于积极的参与其中, 进而无形的提高个人的整体素养。

1.2 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的功能, 不是直接可以触摸到的, 然而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却能够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

1.2.1 认识功能

校园文化渗透着社会文化和民族优秀的文化, 开展校园文化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有利于学生提高素质、丰富阅历, 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 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2 娱乐功能

学生正值接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 担负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康乐型的校园文化活动, 不仅能够调节并愉悦他们的身心, 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而且能够起到“以乐醒人”、“以美育人”的作用, 有利于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健康发展。

1.2.3 导向功能

校园文化的内容、校园文化的方式以及校园文化所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 对学生有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深刻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具有滴水石穿的长期力量。

1.2.4 育才功能

很多学校过多的追求教学质量, 忽视了美育的功效, 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狭窄, 文化修养不足, 实践能力低下等不良结果。而真正丰富多彩、健康活跃的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交汇点, 能够够巩固、加深课堂专业知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创造能力。

2. 羽毛球运动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2.1 羽毛球运动具有增强体质健康的作用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有氧代谢运动, 通过较大密度和强度的身体练习, 对身体各个关节、韧带、各个主要肌群和内脏器官施加合理的运动负荷, 不仅能够单方面的掌握羽毛球的各项技术动作, 还能有效地改变体重、体脂等身体成分, 从而提高心血管、呼吸系统等脏腑器官的机能。此外, 还可以发展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运动素质, 增强体质, 促进大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成熟。

2.2 羽毛球运动有助于拓宽学生的人际圈子

羽毛球运动不像健美操、田径等众多项目, 它必须通过有共同的搭档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因此,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 就必然培养学生主动地去寻找小伙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这是一种积极地促进学生与别人进行交往、沟通的很好方式。通过羽毛球运动比赛或者教育互动的组织, 能够拓宽个人爱好者的交际圈子, 对于适应当下社会激烈、紧张的竞争形势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也正是羽毛球这种隔网对抗型项目的独特作用所在。

2.3 羽毛球运动具有完善个性品格的作用

各项身体运动除了具备一般竞技体育项目所必有的功能、特点外, 还具有每一个项目的独到之处。例如, 健美操在人体美的体验中, 除了自己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得到培养, 提高主体审美意识外, 还能塑造完美的体型和身材助力。羽毛球运动也是如此, 除了场上激烈竞争的对抗比赛, 该项目还具有完善个人的个性品格的作用, 顽强拼搏的意志、永不服输的精神、团队合作的能力等等方面。

2.4 羽毛球运动具有健康、活泼、轻松的娱乐功能

与社会上的社区相比, 高校校园文化同样存在着休闲生活方式的空间。羽毛球这一具有广泛大众基础又充满时代气息的运动形式, 给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注入了一股新鲜空气, 给校园悠闲生活增添了色彩, 提高了高校校园文化的文化品位。

3. 促进羽毛球运动在高校校园中推动的建议

3.1 大力发挥羽毛球协会的作用

在高校的校园中, 羽毛球爱好者一方面通过羽毛球教学课和课外活动学习羽毛球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通过加入学校的社团组织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羽毛球协会或者爱好者社团可指派专业教师定期、定时的举办健美操培训和指导, 让有专长和有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能有机会接受进一步的训练, 以增进健身知识, 提高运动水平。

3.2 加强羽毛球普及知识的宣传, 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由于校园文化有一定的限制性, 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 加强羽毛球运动知识的宣传,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海报、黑板报的宣传形式, 加强渲染、烘托羽毛球活动的文化氛围, 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该项目的运动特点、功能及价值, 提高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其中来。

3.3 有组织的开展多种形式的羽毛球活动

为活跃校园文化氛围, 提高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可以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多种羽毛球教学或者比赛活动, 这样不仅能够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检验自己所学、所练的技术水平, 提高自身能力。从某种程度上,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展现自我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结束语

羽毛球运动在高校校园中的开展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关注与喜爱, 这一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大众性项目不仅具备锻炼身体、提高运动机能、拓宽交往圈子等的功效, 同时也给校园文化发展带来了鲜活的生命力, 使学生在学习之余, 一方面积极投身到强身健体的队伍中, 另一方面有利用这样的方式丰富了课余生活, 活跃了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施彬.试论校园文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9) :35-36.

[2]曾五一, 顾俊杰.南京市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2 (5) :57-61.

8.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八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 校园文化建设 作用

1 引言

在时代逐步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科技水平技术不断提高,新型的机械设备与管理思想逐步涌入高校中。新型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先进的思想与操作水平专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可以说,在校园各项管理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行政管理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长期的融合与摩擦后,行政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逐步显现出来,特别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学风建设与教育宗旨建设等,可以说,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行政管理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实际的效果终究可以发现,行政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校园文化建设。为将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就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凸显出来。

2 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从实际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范围广、工作量大、容易受到影响等特点,这项琐碎的工作必然需要相应的纽带将各项内容相互联系在一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行政管理的作用就凸显在可以将各方面、多角度的繁琐工作相互结合与剥离,促使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成为协调和容易操作的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容易操作的特点表现在应用行政管理的特点将计算机等多项先进设备与校园建设目标相互结合在一起,进而实现校园文化的传播与管理[1]。现如今,部分高校在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管理手段仍旧比较落后,影响校园的荣誉与成就,使得校园招生与招聘活动受到一定影响。在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可以改善信息传播方面的问题。

在高校的日常经营管理中,有多项工作部门,而要想多项部门达到理想的效果,就需要应用行政管理。首先,行政管理能够促使个部门各项工作的开展达到协调与监督状态。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可以将各项琐碎的工作有机联系起来。其次,校园各部门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隐性的要求,即要求各部门与组织相互协调配合,但是在长期的工作中个部门各自为阵,并且不同部门具有不同的特点,存在对校园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的问题。为避免部门之间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促使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朝着协调的目标前进,就需要运用行政管理来组织、协调各部门能够更好的工作,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综合水平。

3 加强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措施

从前文的简单分析中就可以了解到,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将这种作用凸显出来,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地将行政管理作用表现出来。

首先,加强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的培训。任何一项管理活动,管理人员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管理工作开展所取得效果。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就需要从源头上把关,做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录用工作,层层选拔,认真挑选。实施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是素质过硬的管理者[2]。同时,在高校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要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素质培养需要从两方面来把握,即专业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营造轻松的氛围,提高行政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

其次,开展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在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实行以人为本的高校行政管理机制,激发师生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行政管理人员应当摆脱行政化的影响,需要清楚的认识自己,端正工作态度,加强服务意识,树立大局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被管理的对象。对于被管理对象的困难与需求应予以有效的帮助。督促并协调好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建立符合校园实际情况的指导性组织,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主人翁意识,献计献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最后,积极组织开展校园文化生活。建设校园文化就需要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在高校行政管理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资源,开展活动宣传文化建设的理念,提高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与渗透力,如,为更好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就需要在校园环境中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促使高校社团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鼓励社团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并将相应的理论应用于社团中,为学生提供良好、轻松自由的发展平台。校园文化生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展示个人才华的重要途径。针对这种情况,在行政管理各项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行政管理的作用,促使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更好地形成[3]。

4 结束语

高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行政管理是基础性的工作,加强行政管理可以有效推进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行政管理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实行。

【参考文献】

[1]张东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作用刍议[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0(04):63-64.

[2]刘亚男.浅析文化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13(17):89-90.

9.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九

华中科技大学祝道甫

内容提要:当我们理性地审视即将来临的“十一五”规划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仍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命题。高校工会提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构建和谐校园,给工会工作带来了新的空间,高校工会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工会和谐校园作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相继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对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进行专题研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十一五”期间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对高校而言,必然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如何充分认识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切实发挥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加强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能力建设,笔者就此谈点浅见。

一、充分认识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与时俱进的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新贡献,是着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高校工会组织如何面向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理性地审视社会发展这一新的命题,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

首先,要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深刻内涵和相互关系。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和谐社会,历来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所谓和谐,社会学的观点称为“秩序”或“均衡”,一方面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是指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相互包容,相互协调而形成的一种状态和效果。我们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不仅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注重人与人、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和谐发展,保持社会各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发展。胡锦涛同志在讲和谐内涵时,把“民主政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提倡构建和谐校园,同样要把“民主政治”当作基础,不断增强民主办学意识,使校园民主政治得到充分发扬,法制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各种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走出一条在新的形势下构建和谐校园的创新之路。

其次,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对谐社会具有独特的先导作用。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及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高校与社会的关系使人们越来越清楚的看到,现代大学是一个具有独特管理方式和服务功能齐全的小社会,在校园管理事务的实践中,积累了协调校园内部不同群体利益关系和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矛盾的经验;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创造了发展先进文化的和谐环境,传承了人类文明的成果,担负着服务社会和反哺社会培养和谐人才的重任,对社会风气的养成,道德素质的培育,先进文化的创建,经济发展的贡献等等,展示了构建和谐校园对构建和谐社会所具有独特的先导作用。

再次,构建和谐校园对构建和谐社会担当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构建和谐社会,突出了稳定的地位。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这一时期,往往多种矛盾集中凸现,构成了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诸多问题。稳定意味着和谐,意味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意味着执政者与民众利益的良性互动,和谐是稳定的最高境界。高校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承担着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育任务,高校的安全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能有效地结合校园内部思想活跃、诉求多维、民主意识强烈等特征,不断深化改革,健全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机制,创新校园管理观念,保持了高校的和谐稳定。由此可见,构建和谐校园对构建和谐社会担当了更的社会责任。

二、充分发挥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

构建和谐校园,给高校工会工作带来了新的空间。工会组织与生俱来就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高校工会在党委的领导下,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工会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是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广大教职工对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行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教职工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途径。代表们在大会上提交提案,审议文件,直接参与学校发展规划、改革方案、人事分配制度等重大事项的讨论和决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达成共识,使广大教职工的意愿诉求通过教代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仅有效地推进了高校民主政治建设,而且保持了学校安全和谐的政治局面。

二是充分发挥工会化解矛盾的调节作用。随着高校改革不断深入,分配方式和劳动用工制度的不断调整,教职工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益矛盾更显突出。工会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充分发挥发挥工会劳动争议委员会的调解作用,对教职工的各项申诉,从思想上重视,耐心听取,做到有调查、有落实、有结果、有回复,并通过有效的工作,力求把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化解消除在萌芽状态,既维护了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又维护了学校的安定团结,把协调化解工作汇入构建和谐校园的总体目标之中。

三是充分发挥工作宣传教育的作用。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统一思想和宣传、教育的过程,工会要结合学校实际,依据广大教职工的特点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坚持管理和说服教育相结合的思路,指导教职工深刻理解“家和万事兴,人和则通政”的和谐哲理。积极开展群众性的自我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职工正面认识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依法维护自身的利益,为构建和谐校园的整体目标不懈奋斗。

四是充分发挥工会活动载体的激励作用。科学地运用工会活动载体,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文艺、竞赛、讲座、社团等多种活动。组织开展教学、科研、公民道德、教职工行为准则以及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为他们搭建思想、学术交流沟通平台,缓解压力,培养集体精神,激发工作热情,增强广大教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效地构建学校内部的和谐氛围。

三、全面提高高校工会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高校工会组织同样面临着一个能力建设问题,要充分表达和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工会干部的整体素必须进一步提高。要使高校工会工作内容的时代化,工作重心的热点化,工作方式的人本化,工作程序的建制化,着力造就一批有素质、有水平、有能力、有干劲、的工会队伍,不断提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提高依法治会能力。工会是劳动关系的产物,在新时期劳动关系的构架中,工会享有作为劳动者利益表达者和维护者的法定地位。构建和谐校园,给工会组织依法维权、依法治会提出了科学务实的指导思想。依法治会的基本内涵在于依法维护工会组织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规范建设管理工会工作,使工会工作能够朝着法制化、规范化的方向健康发展。依法治会是由工会组织的性质、任务和职责决定的,只有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才能真正成为教职工群众的权益代表者和利益维护者,保障和谐校园的建设朝着预定的目标健康发展。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构建和谐校园,对加强工会干部求真务实的工作用风,不断推动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会干部要结合广大教职工的现实思想,认真思考他们最为关心的住房、医疗、精神文化、公平竞争、民主政治等热点、难点问题,要找准协调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入点,必须深入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调查研究,并将广大教职工的愿望和呼声形成有价值、有份量,既符合学校实际,又符合教职工需求的调研报告,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使学校的整体目标与工会的工作目标完美统一,为建设和谐校园做出积极的贡献。

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高校是转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工会要结合高校人才集中的特点,充分运用工会组织活动载体的优势,贴近生活、贴近教学、贴近教工,大力创新教职工文化、文体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同时,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实际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养,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职工队伍,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团结和谐的校园环境。

提高为教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能力。坚持为教职工办好事办实事,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促进和谐关系,增强凝聚力最直接的工作。要把坚持为广大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腔热情地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关心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采取有效措施,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促进工会送温暖工程进一步深入。

提高综合协调能力。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利益矛盾会不断涌现。工会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站在时代的高度,拓展维护稳定的新事业,创新维护稳定的新思路。认真研究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各种矛盾的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原因,把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当作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综合协调能力。

随着人们对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内容定会更加丰富,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必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巨大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10.浅谈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篇十

作者:王艳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

邮编:211200 电话:025-57421009 【摘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是学校使命、远景、价值观、治校理念和师生行为准则的总和。学校工会是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它代表教职工利益。工会工作和校园文化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相通和相融的。他们互为前提,互相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一不可。

【关键字】 校园文化、工会性质、促进作用

校园文化是在长期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中,逐步形成并为师生员工所认可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校园风气、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办学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建立和完善的过程。这是一种精神的东西,对师生员工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学校的发展既要靠有效的机制,同时还要靠一种精神去统一师生员工的思想,约束他们的行为。发展校园文化的目的就在于用一种无形的、精神的东西去统一人的思想和行动。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对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的形成,对弘扬办学理念、培育校园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工会作为教职工的群众组织,因其性质、任务和工作特点,决定了它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各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任务,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由学校党委负主要责任,建立由党委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工会作为学校的重要组织之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负有重要责任,也理应发挥重要的作用。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是由工会的性质、任务和自身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工会作为党领导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和重要的社会政治团体,其根本任务就是把法律所赋予的各项社会职能具体落实到学校工作中去。维护和代表教职工利益,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事务,通过教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团结和动员教职工投身学校建设与发展等等,工会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而校园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强调人的价值,注重在更高层次上挖掘人的潜力和潜能。因此,虽然工会工作与校园文化在性质、内含、方式上不尽相同,但毫无疑问,它们之间在对象、方向、目的、途径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是相同、相通和相融的。另外,健全的组织体系,群众化的工作方式,良好的群众基础,使得工会组织本身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工会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教职工组织起来,使校园精神、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观念等更加深入人心。可以说,工会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组织优势和强大的号召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工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有如下几点:

(一)工会是群众组织,是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教职工之家”。

这一定位使工会在无形中成为教职工的依靠,教职工有话愿意对工会说,有难愿意找工会帮,有意见愿意向工会反映,有建议愿意向工会提。教职工的信赖,使工会在群众中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很容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把教职工凝聚和组织起来。

(二)工会是学校党委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这就明确了工会自上而下地贯彻党的政策,自下而上地反映教职工意愿的特殊位臵,这一特殊位臵决定了工会在密切党群关系和引导教职工完成党的任务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工会更容易通过开展工作把教职工紧密地团结在学校党委的周围,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与各组织各部门各单位齐心协力共同创建起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工会在校园文化传播和宣传教育工作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宣传教育工作是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群众工作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好宣传鼓动的工作,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的工作,这也是工会干部的基本功。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各校工会在网络化建设、报刊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工会进一步做好文化传播及宣传教育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尤为重要的是,工会可以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通过开展建”家”以及多类型多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满足职工的精神需求,使教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四)用身边涌现出来的典型激励广大教职工

用身边涌现出来的典型激励广大教职工是适合工会性质和特点、为工会所常用的一种群众工作的方法。典型的意义就在于它远远超出典型本身取得的成就这一表象,而在培育校园精神方面所具有的极强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学校工会作为一级基层组织联系着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许多先进模范人物,比如各级劳动模范、“三育人”先进个人、师德先进个人、生产建设红旗手、岗位立功先进个人等都是通过工会组织推荐和评定的。做好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宣传工作,不仅能对所有教职工产生感召和激励作用,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远大的理 3 想、正确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在社会上宣传学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提升学校的外在形象。

(五)《工会法》相关规定

《工会法》规定,“工会组织和教育职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发挥国家主人翁的作用,……”,“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可见,工会在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中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工会可以通过召开教代会、开展校务公开等多形式多渠道的民主管理活动,吸引和组织教职工管理学校事务,不断提高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六)工会有着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的优良传统。

工会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活动来激发教职工的建校爱校热情和劳动积极性。

如上所述,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明显,且无可替代,那么应当怎样发挥作用呢?笔者认为,应以工会的性质地位为切入点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文化活动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中,有目标、有步骤、有秩序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并在参与中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发挥参与职能,共谋学校发展大计

在学校管理中,工会要带领教职工参与学校的管理,为学校的建设献计献策,这是工会的一项重要职能。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学校发展的大计。学校办学目标的建立应源于学校所有师生内心的共同需要,它须经过全校师生的反复讨论而生成,是全体师生共享的价值取向,是大家所乐意为之奋斗的精神追求。当教师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 4 一致时,才能产生出一种从属于整体的使命感,视学校目标为自己的目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个人都倾其所能,倾其所力,甘于奉献,从而创造出难以想象的业绩来。因此,办学目标形成的过程,是学校精神培育和凝炼的过程,更是学校全体成员参与管理,凝聚力量,学校文化生成的过程。

二、行使民主权益,完善各项制度

工会在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中肩负着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特殊使命,通过召开教代会、开展校务公开等多种形式,行使民主管理的权益。学校制度是学校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的集中体现,它反映和体现着学校文化的发展水平。对于师生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的作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是学校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制度的生成不应是学校领导的个体意愿,应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实际上教师们对制度内容讨论通过的过程,就是教师们对制度制订的认同过程,对制度内容的理解过程。通过民主管理,制度得到完善,这即是学校管理更趋科学严谨的过程,也是学校文化培养与弘扬的过程。

三、开展各项活动,凝聚学校精神

工会有着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的优良传统,通过开展岗位练兵、合理化建议、教学基本功比赛等多类型多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交流感情,传递思想,增进了解,使学校的“精、气、神”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植根于教师的思想行为之中,同时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 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督促和推动学校加强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教工之家”、文化体育场馆、教工阅览室和“教工活动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教职工喜闻乐见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使工会组织文化体育活动的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通过开展“教工小家”建设等活动,努力把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到院系基层单位,扩大教职工的参与面,使他们在活动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放飞心情,活跃生活,从而使校园文化的基础得到加强。

四、做好宣传工作,引领教师践行

大力宣传培育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校园之魂。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发掘校园精神的丰富内涵,用师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形式,诠释校园精神的丰富内涵、基本精髓、文化传统和时代风貌。要切实加强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广泛开展“三育人”、“树、创、献”活动。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要善于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及时总结他们的先进经验。要不断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赋予校园精神新的内涵,提高校园精神的品位,同时加强校园精神的养成教育,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用校园精神规范教职工的行为。

11.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班级学生干部 寝室文化建设 作用

一、寝室文化建设的含义

高校寝室文化是一种以寝室成员为主体,以大学生寝室为空间,以寝室成员的课余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校园文化为主要特征的相对稳定的群体文化。它是在校园这个相对宏观的大环境中,在寝室成员共同生活和学习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化现象,包括以寝室为单位进行的一切文化活动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文化氛围,主要包括寝室内的整体布局、规章制度、卫生状况、审美情趣、道德标准、人际关系、学识智能、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1]。

寝室文化建设是指在寝室内的成员的自身努力和外部力量(主要指学校)的促进作用下,共同建设好所在寝室的寝室文化。加强寝室建设,营造良好、和谐的寝室氛围,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

二、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干部可很好地配合班级、学校的工作,并及时反映寝室同学的状况。以班干部的影响为突破点,建立合理、民主的制度,从而带动整个寝室的室风建设,是建设寝室、班级乃至学校的重要途径。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引领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等。不可否认,班干部在执行职责的时候,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班干部是寝室文化建设的领头羊

班干部积极主动,凭着较强的责任心、高素质和大胆的工作,能够带动其他寝室成员,共同建设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但是,仍然有部分高校班干部不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比如,有的班干部学习能力及生活习惯较差,这将大大降低自身威信,不能服众,不利于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部分班干部对学习不够重视,视大学为游乐的天堂,而寝室,就成为喝酒、赌博、玩电脑等游乐活动的阵地。有些班干部不重视寝室卫生环境,导致物品摆放凌乱,生活垃圾布满地面,寝室空气污浊。

(二)班干部是寝室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班干部应发挥骨干作用,团结并协同寝室成员共同进步。寝室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人数堆砌,而应该以一个集体的方式存在。在这个集体中,班干部在整理内务、学习等活动中,都应以集体利益为核心,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中坚力量作用,将寝室拧成一根绳。同时,不仅仅是班干,包括寝室任何一个成员都应该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以“慎独”来要求自己。

(三)班干部是老师和寝室成员的“连心桥”

高校针对学生寝室管理的各种政令的下达,学生民意的上传,大都要通过班干部。班干部工作得当,学校工作就能顺利开展。如果在班干部的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学校和学生之间就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所以班干部的桥梁工作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对班干部工作的调研显示,近56%都只是片面的传达文件的指示而没有与寝室同学们进行恰当的交谈沟通,同学的相关情况和意见也没有得到重视并反应,造成關系紧张,学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三、如何发挥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寝室管理机制

作为一个集体,必须有一个共同遵循的准则。要用一定的规章制度去规范寝室成员的行为,并且做到民主、平等,才能凝聚成一种合力,形成良好的寝室风貌。

在制定寝室规章制度时,要注重实际情况,并有所创新。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开展的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平民意识和务实精神;个人目标比较急功近利;人文素质较为缺乏;心理健康问题不少[3]。所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寝室建设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紧把握同学们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和心理需求等特征,进行寝室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创新。通过创新的制度,使寝室环境更加民主、宽松;通过创新制度,使寝室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通过创新寝室工作的管理流程,实现班干部工作的管理信息化。

准确公平又不失人性化的寝室规章制度,使寝室管理有章可循,寝室日常生活充满人情味且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可减少寝室成员之间的摩擦,形成民主、公平的寝室氛围,有利于和谐寝室的构建。如寝室班干部做好卫生值日安排,规定值日任务,集体就不会出现整理内务时的偷懒、不公平现象;寝室内部统一作息时间,成员之间能够避免相互打扰,促进寝室和谐。

(二)建立合理的班干部选拔、考核、激励机制,落实责任,明确到人

建立合理的班干部选拔、培训、激励机制,以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促使班干部以更严格的要求对待自我。“正人先正己”,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品学兼优、责任心强、细致胆大的班干部更能发挥寝室建设的带头作用,增强寝室凝聚力[2]。因此,合理的班干部管理机制,应着力引导班干部争取优异的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树立榜样作用;同时加大力度培养较强的责任心,一丝不苟地保证工作顺利地完成。安排工作的时候,明确每名班干部的任务和职责,使班干部对自己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班干部才能在寝室建设中起到带头作用,以服众心。

学校在开展工作时,选拔一批品学兼优、责任心强,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然后根据他们各自的性格和擅长安排相应职位,落实责任,明确到人。一般而言,在大学里的班干部任用期为一年,通过合理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对负责任、表现好的班干部给予鼓励和奖励,并以此为典型在学生中进行宣传;对个人能力较差、没有责任心、学生基础较差的班干部,应及时与其进行谈话,促进其改正、向优秀的班级干部看齐。

(四)确保适宜的寝室班干部数量。

适宜的寝室的班干部数量,对于发挥班干部在寝室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人数过少,在传达和执行学校相关政策规定时显得力量不足;人数过多,班干部的分工过于细致,会造成工作程序繁琐冗杂,同时,如果班干部过于泛化,就不能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经分析,寝室班干部的数量以占总人数的1/3为宜。一方面,有利于班干部在寝室、班级以及学校活动中起到积极有效的带头作用。其他寝室成员因为从众等原因而被带动起来,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政策的贯彻执行。另一方面,各个班干部侧重的学生工作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主管生活,有的主管学习,有的又主管内务,一定数量的班干部可为同学们提供全面的可靠的信息,加强相互交流,引导寝室同学的奋斗目标,协同进步。

总之,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寝室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班干部培训、考核、激励制度和确保适宜的寝室班干部数量,以期克服当今班干部工作的不足之处,从而发挥高校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的各种积极作用,建设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达到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宁宁.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初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2)

[2]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1-16

[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新学子——当代大学生研究报告[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2:7-19

注:本文是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第七届本科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上一篇:酒店前台面试自我介绍下一篇:2009学年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网上申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