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城区农民工犯罪问题调查

2024-10-02

XX市城区农民工犯罪问题调查(共4篇)

1.XX市城区农民工犯罪问题调查 篇一

市城区行政区划问题的调查根据组织上的要求,我集中时间,到城市口几个工作部门和市城区一些地方,做了一段调查。我感到,随着城市持续扩容提质,规模越来越大,内涵越来越丰富,城市工作也显得越来越复杂,各方面所反映的问题日渐增多。我们的城市工作应当摆脱小农经济的惯性影响,超越细枝末节的医头医脚,对一些事关大的格局和长远发展的问题,做一些宏观和理性的思考与把握。此次调查所涉及的诸多问题中,市城区行政区划的矛盾较为突出和带有根本性,研究解决起来也最不容易。调整市城区行政区划的三个方案方案一 缩小鼎城区辖区,新辖区以武陵镇为中心,连带斗姆湖、石门桥及周边几个乡镇;鼎城区原辖大部分乡镇分别划归周边区县,灌溪、白鹤山等江北周边乡镇划归武陵区。此方案调整主旨是将武陵镇转变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市辖城区,而不再是一个实为“农业大县”的城关镇,以实现一江两岸,同一体制、同等待遇和同步发展。调整难点是,鼎城区改变区县隶属关系的乡镇中,干部群众心理调试的不确定性与实际融合问题。方案的优越性在于,涉及调整的区乡(镇)机构变动很小,相当部分乡镇归并邻县,也暗合将来“扩县缩省”的取向。方案二 第一方案基本不变,在其基础上增设德山区。德山区以德山开发区为中心,辖德山、石门桥、康家吉等,形成一市三区的格局。此方案的优势是,一市三区的行政区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城三区发展规划及一城三片的城市自然组团形态高度吻合,是最有利于三地相对独立、竞相发展的,也是最符合城市长远区划走向的,是一步到位的方案。其缺陷是新增一个建制县级机构,报批工作浩繁。方案三 以沅江为界,武陵、鼎城二区划江而治。德山划归鼎城区,鼎城区江南部分亦剥离部分乡镇,归并到邻近县,江北部分归并到武陵区及邻近县(市)。此方案优点是,鼎城区在城区的辖地扩大,实力增强,减少了乡村拖累,有利于形成南北两岸比翼齐飞的发展势头。新的矛盾主要是德山开发区降级管辖不利,同时影响了**难得的一城三片组团发展格局。以上三套方案,共通之处是把武陵镇及其周边地域变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市城区,不同之处在于德山的抉择:一是维持现状,二是独立成区,三是充实江南城区实力。综合来看,德山独立成区的第二方案最为理想,以武陵镇为鼎城区主要区域的第一方案最为便捷,以德山充实江南城区实力的第三方案影响最为复杂。如果决心实施调整,我倾向于保证第一方案,力争第二方案。调整市城区行政区划的缘由缘由之一 江南城区日见边缘化,与“一江两岸,共同繁荣”渐行渐远。早在2001年底,市委、市政府就作出了“江南江北,共同繁荣”的重大决策,后又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在城市创建的压力下,我们甚至跳出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的约束,给江南城区实施了特殊的管理和一定的投入。但时至目前,“共同繁荣”仍然只是一种美好的想法。“12.21”火灾后我辗转桥南,更加重了这种印象。江南无论道路、绿化、排水、市政等基础建设和城市形象、城市管理等各个方面相差甚远,鼎城区有同志讲大致相差一到两个五年计划。江南城区的边缘化趋势也在继续。鼎城区有关负责同志初步框算,江南城区在江北城区购房的约有5000户,全区七成左右的科局乡镇干部已在江北购房。武陵镇约有三四成的餐宿接待和娱乐休闲活动被吸附到了江北。调查中大都认为:城区行政区划的不尽科学与相应的财政体制,是江南江北发展难以均衡的制度性障碍。作为城市一个区的鼎城区实质上仍是一个农业大县,而一个财政捉襟见肘的农业大县的城关镇,又怎么可能与年城建资金数以亿计的江北城区齐头并进哩!有同志讲,可越过行政层级管辖,市里直接投资建设武陵镇。实践证明其决策压力和行政关系的协调成本、资金使用的管理成本都不小。可谓“口将言而嗫嚅,足将行而趔趄”。缘由之二 武陵、鼎城、德山、柳叶湖四区之间的掣肘日渐剧烈,反映了界限设置的变动需求和空间缓冲的客观要求。此次调查中,各区之间由于区划限制而产生矛盾且难以协调的反映甚为集中。比如柳叶湖的保护和发展,如果不把鼎城区的花山、占天湖和白鹤山等区域纳入,其生态空间则会大打折扣。柳叶湖的一位负责人对这些地方时或出现的挖山建房现象,更是抱憾遥望,心痛不已。德山开发区的负责人谈到德山的管理,反映了与武陵区街居机构的协调成本,同时,对开发区的发展也提出了朝鼎城区石门桥扩大地域的要求。江北城区的垃圾处理场、公墓区及火葬场和江北城区防洪圈的完善等许多工程项目都要在鼎城区白鹤山乡境内建设。市建设部门反映,他们在道路建设、管网配置、供水供气等方面常常受制于各自区划的束缚,总是放不开手脚,冲不出“围城”。缘由之三 鼎城区名不副实,城郊比例失调。鼎城区作为市辖区,实际上仍是一个农业大县。从城市布局角度看,也可视为城市郊区。但这个郊区显然太大了。目前,市城区人口60万,鼎城区人口剔除武陵镇还有约80万;市城区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鼎城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市中心城区处于一个诺大郊区的包围之中,比例悬殊过大,在全国来看也不多见。城区,无论是现在,抑或《城市总体规划》中近百万人、用地八九十平方公里的将来,还是未来人口超百万的更远规划,都消受不了两千平方公里的郊区。这样的郊区,实际上就只能是长期遥望城市,而与城市无缘的纯粹农业区域。它既遏制了武陵区乃至市中心城区对外的辐射功能,亦减弱了其吸纳功能。缘由之四 鼎城区区域经济未能充分享受城区经济的赐予,又失去了农业经济的转移实惠,行政运行比较艰难。鼎城区的同志介绍,鼎城区县改区后,并未享受到与武陵区一样的事权、财权划分的好处。以城建投资体制为例,鼎城区就没有纳入市城区统筹。这些年来,鼎城区通过非体制渠道做工作,共争取城建投入8000万元,修一条路也不够。本有市城区之地利的江南城区,非但

2.XX市城区农民工犯罪问题调查 篇二

一、H市城区中小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审视

目前, H市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着教育管理主体过于繁杂、学校办学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以及城区基础教育布局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将影响着城区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体有以下几点。

1. 学校管理主体繁杂

城区中小学校管理主体繁杂, 主要体现在H市城区中小学校管理往往分属于市教育局、区教育局和街道办等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由于各级主管部门经济实力存在着差异, 使得同一城区的中小学校出现发展不平衡、同工不同酬等问题。同一个城市的教师, 同样的职称, 同样的教学业绩, 但教师工资、福利的差别很大。笔者对H市的50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 月工资在3000元以下的教师占调查总数的58.4%;对工资现状极不满意的占32.9%、不满意的占55.7%。可见, 教师收入的巨大差异必然会造成部分教师不满, 进而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 由于各级政府财政状况的不同, 他们用于所属学校的建设或办学经费自然会有差别, 这也导致分属于不同管理主体的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别, 从而造成校际间的不平衡, 从而影响适龄学生公平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而“教育分配是一种再分配, 公正是其合法性前提”。[2]这种不称心、不平衡和不公平自然影响教育资源分配的公正性。

2. 缺乏有效监督与管理

从办学体制上来看, H市区存在着公办、民办、公办民助、厂矿办学等几种办学体制。多样化的办学体制是我国教育管理权限下放的产物, 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办学。“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面临的困境, 需要办学者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内涵建设, 走特色发展之路, 同时需要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扶持的力度。”[3]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部分学校打着私立的旗号行公立之实, 学校占用公共的教育资源, 教师拿着市财政的工资, 却还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收着高昂的学费。有教师坦言, “有些私立幼儿园为了争夺生源, 获得家长的认可, 便违背幼儿的学习规律, 进行盲目的超前教育, 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这种金钱与道德的较量在H市的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着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3. 城区学校布局不合理

H市城区中小学布局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老城区学校密度过大、校际间办学规模悬殊、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存在较大区域差异等几个方面。从学校布局来看, H市老城区学校最为密集, 以H市市委、市政府为中心的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14所学校, 其中, 高中3所、初中2所、小学6所、幼儿园3所。但在H市城区的另外三个街道办事处受办学条件和水平的制约, 学生总数分别只占总人口的4.81%、4.34%、3.44%, 远低于全市区7.64%的平均水平。此外, 老城区也集中了大部分优质教育资源, 吸引了大部分的生源, 而新城区, 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生源流失现象严重。此外, 学校布局与优质资源分配的区域差异直接滋生“择校”问题。这样一来, 很多学生舍近求远, 去到办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就读, 而很多薄弱学校就招不到足够的生源, 这就使得市区大班额和小班额现象都很突出, 同时也对老城区道路交通和学生安全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二、H市城区中学校管理体制问题的归因分析

造成H市城区中小学校管理体制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

1. 历史形成的教育格局

在H市的教育发展历程中, 老城区是H市的政治文化中心。由于中心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就有大量的资源向此集聚, 必然带来了人口的大量聚集, 同时因为其特殊的政治地位, 势必会吸引优质的教育资源聚集于此, 这也就可以解释小范围内会聚集那么多的优秀学校的原因。同时,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到尽可能好的教育, 于是条件稍好的家庭便会通过一定的渠道把孩子送到优质的学校读书, 而不选择离家近的学校就读, 这样就造成了优质的学校学生数量庞大, 大班额现象突出;而相对薄弱的学校则小班额现象突出。例如, 市实验小学在校学生3176人, 教职工150余人, 而旁边的区第二实验小学仅有在校学生435人, 教职工51人。这两所学校的明显对比, 恰恰反映了教育资源分配的极端不平衡。

2. 城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教育是今天, 更是明天。当前是长远发展的基础, 长远是当前发展的继续。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必须坚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利益。”[4]就教育的发展来看, 只有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事业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从H市来看, 一方面, 由于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滞后于经济发展步伐, 教育主管部门不能及时调整教育工作重心,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造成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 同时也造成了城市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滞后。另一方面, 由于H市城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落后, 教育主管部门不能较全面地把握各类学校的办学情况, 使得他们在学校办学的监督和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 例如出现城区私立幼儿园大量涌现的现象。

3. 城区基础教育投入不足

之所以会产生校际之间差距扩大、教师同工不同酬以及择校风日益严重等问题, 归根结底就在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城区基础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发展是提高教育公平程度的基础, 但是教育公平程度却不一定能够随教育发展同步得到改善。……经费投入是教育发展的前提, 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5]由于各级政府的财政状况不同, 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也是不同的。2009年, H市完成生产总值730.7亿元, 全市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32.3亿元。而同年H市某区生产总值为48.68亿元, 全口径财政收入仅为43385万元。教育投入相对较少的一级政府所属的学校以及在其财政编制内的教师就处在了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 校际差距的不断扩大, 教师同工不同酬, 基础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不高, 教育投入不足必然导致优势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三、H市城区中小学校管理体制优化策略

为了优化H市中小学校管理体制, 需要确立城区一体的管理理念, 完善和落实学校的校长负责制, 打造城市教育品牌, 切实优化教育管理体制, 促进H市基础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确立“城区学校”概念, 实现“城区一体化”

城区学校的概念是针对城区学校管理主体过于繁杂的问题而提出的, 其内涵就是把城区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统一为城区学校, 实现“城区一体化”。首先, 要根据城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财政状况的具体情况, 把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分层管理。即区教育局分管初中、小学这一教育经费投入较少的层次, 负责学校办学经费的拨付和教师工资的发放。市教育局则在统筹整个城区学校办学的前提下, 分管高中这一教育经费投入较高的层次, 负责学校办学经费的拨付。这样一来, 既能保障各个层次学校办学经费的投入, 又可以使得各教育主管部门权责清晰。其次, 将城区中小学校教师统一划归由市财政编制, 同工同酬, 可以促进优秀教师校际间的有序流动, 以保障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 提升教师们的专业水平。经费的来源, 可以由城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其所辖的学校层次和教师数量, 按比例支付教育经费到市教育局, 而市财政再统一发放给教师。这样既保证了同一个城区不同中小学校之间的平等, 也确保了城区中小学校教师之间的公平。总之, 只有真正确立城区学校的概念, 真正实现管理主体的城区一体, 才能具备城区中小学校布局规划调整的根本前提, 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校际间的平衡发展, 确保教师的平等, 进而保持教育的持续繁荣。

2. 落实校长负责制, 提升校长管理水平

作为一校之长, 校长自然有他对于学校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有着自己的教育哲学。“传统上将校长的职责定位为贯彻上级的方针政策, 组织好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工作, 也就是说, 学校管理者的工作主要面向内部进行管理。”[6]在新时期下, 校长的职责不仅仅是向内管理, 而且还要向外展望。为此, 政府要把更多的权力下放到学校, 提高学校的办学自主性。在确立城区学校概念的基础上, 充分贯彻落实校长负责制, 把教育管理的权力给予学校, 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和灵活性, 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校长的领导才能, 如果我们能够辅之以科学严格的监督机制, 那么学校发展的力量自会源源不断, 学校发展的活力自会通过与社会的对接而不断增长。此外, 中小学校校长一是要做教育方面的研究者, 利用得天独厚的实践优势来分析教育问题, 解读教育现象, 认清教育规律, 促生教育成果;二是要做教育方面的学者, 要肯钻研、坐得住、放得下, 即肯钻研教育实践, 坐得住学校办学的冷板凳, 放得下功利之心;三是要做教育家, 要敢于探索、敢于创新, 要使办学上水平, 使学校办得有内涵。

3. 加大教育投入, 化解供需矛盾

“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办多少学校, 能吸收多少人受教育, 学习多长的时间, 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证。”[7]H市城区存在的校际之间差距过大, 教师同工不同酬和择校现象严重等问题, 主要原因在于教育投入不足。因此, 需要加大教育投入, 逐步缩小薄弱学校和先进学校之间的差距, 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和校际之间的有序流动, 并在实现校际平衡和师资水平整体提升的基础上解决择校问题, 如此, 困扰新老城区的一系列教育问题才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具体来讲就是:一是要加大对城区中小学校的总体投入, 使得城区教育发展规划的贯彻实施有一个较好的保障, 才能真正落实教育的总体规划;二是要着重加大对于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 逐步缩小校际差距, 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学校就读。

4. 实行分区负责制, 加强统筹兼顾

通过确立城区学校的概念, 贯彻落实校长负责制, 加大对教育的整体投入和对薄弱学校的重点扶持, 一方面使得中小学校管理的权责更为明晰, 另一方面也会逐步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城区学校, 在集中和分权之间有一个空白点, 即H市政府和各级学校之间还应设立各个分区负责各区中小学校的日常管理和统筹。分区的设立可以使H市教育主管部门把精力更多地投向整个城市的宏观教育规划, 并在宏观的教育规划引领下从微观着手, 从细节做起, 扎扎实实推进H市中小学校的发展。如果把整个H市看作是一个大区的话, 那么这一个个小的教育分区便是它的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组织, 共同牵引着整个城市的基础教育走向和谐。

参考文献

[1]谢维和.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及其分析 [J]. 教育研究, 1995 (10) .

[2] 蔡春.分配正义与教育公正 [J].教育研究, 2010 (10) .

[3] 谢锡美.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未来走向探析 [J]. 教育发展研究, 2010, (15- 16) .

[4]朱之鑫.在国家发展全局中谋划好发展好教育事业[J]. 教育研究, 2010 (9) .

[5] 黄维, 吴家鹏.中国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的协调度 研究 [J].教育科学, 2010 (4) .

[6]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 (修订版) [M].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XX市城区农民工犯罪问题调查 篇三

您好!本问卷是针对本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情况的调查,非常想了解您对物业管理服务的真实感受。您看到的这份问卷是不记名的,纯属学术研究,您的答案仅供统计分析,请放心作答。对您的合作,将万分感谢!

.您的性别:男()女()

.您的年龄:()岁

.您所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费每月()元/m,.您所在的住宅小区名称.物业管理公司名称.所在的社区隋道办事处的名称正文部分:(部分问题可以多选)

1、您了解与物业管理相关的法规政策吗?(例如:《物业管理条例》、《物权法》)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完全不了解D没听说过

2、您运用物业相关法规保护过自己的切身利益吗?

A经常运用B偶尔运用C没用过D不了解法规政策

3、您认为您坐在小区的管理规范吗?

A很规范,我很满意B不很规范,有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C不规范,解决问题无据可依D很不规范,甚至故意给业主制造麻烦 4如果您遇到物业纠纷,您通常采取何种方式解决问题。

A求助政府B向业主大会申诉C直接与物业公司理论D不做声,但在其他方面与物业公司对着干E其他

5您所处的住宅小区引发的矛盾主要原因源于?

A房地产开发单位遗留问题

B政府对物业管理企业缺乏监管,无实用的法律可依

C物业管理单位服务质量不高

D部分业主不服从管理

6您认为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质量不高的原因是?

A管理机制问题B管理水平问题C服务人员素质低D缺乏资金运作

7、在物业管理主体中,您是怎样一种态度?

A做为业主,我买房子了,物业作为服务者就该为我服务

B作为业主,我交物业费,就因该给我最好的服务

C作为业主,我就是小区的主人,物业公司就该听我的D作为物业公司,谁交时交物业费,谁交的多我就为谁服务

E作为物业公司,大家是一样的,我们为每位业主提供一流的最贴心的服务

8、您认为提高郑州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应该主要从哪方面入手?

A政府部门制定出与郑州市物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

B加强市场竞争机制,采用招标形式为住宅小区确定物业管理企业

C注重郑州市住宅小区前期物业管理

D加强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

E其他

9、总体来说,您对您小区的满意程度?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

C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

10、除以上的问题,您认为郑州市住宅小区当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是通过我们的协调就能解决的?您对郑州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质量的提高有何建议?

4.XX市开展农民工安全培训 篇四

结合安全生产月,我市于日前开展了 “千万农民工同上一堂课”安全生产和法制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全市建筑业农民工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法律知识。

据城乡建委建管处相关人员介绍,此次安全培训对象为从事一线生产操作的建筑业农民工,特别是新进场、新上岗、新转岗的农民工和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每位建筑业农民工接受培训时间将不少于3小时,培训覆盖面达到每一个施工企业、每一项在建工程和每一位建筑业农民工,预计培训人数将达1000多人次。

上一篇:物业费催费通告下一篇:短一点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