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的人生 徐志摩

2024-08-30

灰色的人生 徐志摩(共10篇)

1.灰色的人生 徐志摩 篇一

灰色空间,不输的人生作文

今夜的自己好没用,眼睛里装不下任何的东西。

就好比沉迷于鸦x的吸食者,就好比嗜酒成性的醉汉一般。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些什么,就仅仅清楚眼睛里那过度活跃的小东西不停地往下淌。说痛苦,失去了理由,说伤感却感觉那真的不像是我。脑袋里面空空的,什么都不想去想,愈来愈加沉重。动与不动,都不想再去发出任何的感觉,是不是就如同木偶一般啊?

穿着厚厚的棉衣,不知冷、不知暖,只想就这样吧!四肢毫无知觉的摊开着,两只眼睛半闭着,不想闭、不想睁,只想就这样吧!没有梦想也没有张望,没有昨天,没有今天,更失去了美好的明天。此时的自己好无助,甚至连动一动的理由都给不了自己。

没有奢望,没有幻想,如同幽灵一般在无声的空间里独自徘徊着。在这失去色彩的寂寞里,似乎再也找不到我想停留的那一点。就仅仅是一个狭小的小空间啊!能不能借我一下,就算是暂时的停留也可以,我用自己的所有跟你交换,所有的所有都给你,可为什么连一块儿小小的空间都换不来?淡紫色不存在,难道灰色也不行吗?眼睛中、脑袋里、知觉上,慢慢的失败感都寄宿在我这里,动与不动,可我又能怎么办。我已用自己的`全部去与别人做交换,连自己仅有的一点气力都消失了。

回不到过去,去不到未来,就这样在这无声的空间里夹杂着,我已是满不在乎了。

一首《弱水三千》终于让我不再呆滞,我努力想让自己发出一点声音,我拼命地发泄自己。突然间的一阵哭声打破了所有的沉寂,我的身心得到了全部的释放,肢体开始有了冰冻的感觉。我不是回到了昨天,也不是到达了明天,我就站在此刻的时间点。这悲伤的调调给了我一记耳光,把我又一次的失败感充新的播放,更加凄惨、更加的无助。

几种声音杂乱无章的交错相乘着,好乱、真的好乱。

我开始了自我的挣扎,好比即将窒息之人的胆怯,面对不堪的结局努力做着最后的挣扎,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想些什么。今夜的挫败感更加的明显,我无力在一个人的路口伴着这漆黑的夜晚流泪;我无气在一个人的空地伴着这坚实的大树诉说心里的苦楚;我更无志在一个人的思想伴着这无知的挫败感回想着苦痛的回忆。

无力的昨天,无气的今天,无志的明天。这一些内心不堪的想法统统给我消失,做好自己,美好的明天才刚刚开始,日出的美艳给了我极大的动力。望望这片脚下的土地,绚烂的时光仍然继续,脚下的步伐没有止步。

摆脱一切,放手一搏,我管他结果如何,既然不能做到让每一秒都变得完美,那就让我们变得充实一点吧!最重要的是:人生要不了那么多遗憾,拼命拼命争取才是,等待只会是浪费。

2.津门大检察官李宝金的灰色人生 篇二

红颜知己诱使大检察官坠入罪恶深渊

李宝金原籍山东章丘,1942年11月出生,1961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天津市公安学校干部培训班,半年后结业被分配到天津市公安局。在市局机关一干就是近40年。1988年9月,李宝金又进入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脱产学习两年,主攻法律,为日后仕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1年11月,李宝金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被中共天津市委任命为天津市政法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兼副局长,成为天津市公安系统一颗耀眼的新星。1992年8月,又被任命为市公安局党委书记(正厅级)兼副局长,主持市公安局全面工作;1993年7月,任中共天津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同时,仍兼任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副局长;1993年9月,被国务院授予一级警监警衔。1998年6月,任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副部级),同时仍兼任市政法委副书记;1998年10月,李宝金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二级大检察官。李宝金滑向犯罪的边缘,也就是在他人生最为顺利的时候。

1992年夏末,李宝金刚当上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不久,偶然结识了后来影响他政治命运的女商人——王小毛。当时的王小毛是菲光(天津)物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一个刚刚在商海中起步的青年女子。

王小毛生于1962年9月,性格活泼、为人机警,1991年注册了菲光(天津)物业有限公司。由于没有背景和缺乏资金,公司在开办之初业务量很小。1992年初,公司因和他人发生业务纠纷,被天津警方介入。为尽快平息事态,王小毛通过关系找到了时任天津市公安局副局长的李宝金,在李宝金的亲自过问下,事态得到了平息。李宝金处事果断、为人豪爽,给王小毛留下了深刻印象。自此,这个颇有心计的女人有意识地和李宝金套起了近乎,经常以各种借口邀请李局长外出娱乐,沟通感情。

李宝金爱打高尔夫球,王小毛便投其所好。天津及附近的高尔夫球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俩人的身影。随着交往的频繁和情愫的加深,俩人很快难舍难分。从此,李宝金成为王小毛在商场上的坚强政治后盾,他利用职务便利帮助王小毛经营发展公司。1995年,李宝金先是支持王小毛成立了泰力房地产公司(后改为浩天房地产公司),不久,又利用公安机关审批特种行业的特权,竭力支持王小毛成立了浩天典当行和浩天拍卖行。在李宝金的运作下,浩天拍卖行被天津市政府指定为公物拍卖机构,经常承办天津市大宗拍卖业务。1998年,李宝金公开认王小毛为干女儿,为俩人不正当的交往披上了一层光亮的外衣。1993年7月,身为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兼副局长的李宝金同时还被冠以了一个新的头衔:中共天津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有了这个头衔,李宝金不仅在全市公安机关可以发号施令,而且在整个政法机关都有了指手画脚的权力。李宝金步入经济犯罪之途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公权谋私帮朋友空手套白狼

李宝金身为天津市公安机关的最高行政长官,手里掌握着维持津门治安的大权,他长期分管刑侦和经侦,由于职权特殊,有求于他的人特别是商人实在是数不胜数。因此,他和天津的商界巨头多有往来,特别是在津门房地产界很有影响,以致私下里有人非议到:李宝金不像是个检察长,倒像是个分管房地产的市领导。

1998年夏,李宝金到自己的老朋友、时任天津保税区海润达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刘野家里,看到刘野家居住的环境不太宽敞,便主动向刘野和其爱人杨某提出,若他们买房子,他可以帮忙便宜一些。刘野夫妇正想买房子,俩口子多方奔走咨询考察,最终看上了通达苑小区一套标价为81万余元住房。但刘野夫妻此时只有30万元存款,俩口子找到李宝金求助。

李宝金为人仗义,办起事来毫不含糊。当刘野告诉他看好房子但钱不够后,他立即亲自给通达苑小区开发商天津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上级主管单位——天津市某建筑设计院党委书记徐某打电话,以解决市公安局退休老干部住房为名,要求徐某以超低价解决住房一套。徐某接到李宝金的电话后左右为难,但迫于压力只好违心照办。

就在刘野夫妻奔波办理购房手续过程中,其妻杨某发现通达园小区高层建筑使用的电梯是自己所在的电梯公司生产的。这一发现使这个精明的主妇眼前为之一亮:能不能请李宝金出面与该电梯公司协调一下,让电梯公司让利于房地产公司,自己便能得到更大的优惠呢?很快,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李宝金。李宝金听后亲自出面和该电梯公司总裁黄某协调,要求黄某在某房地产购买该公司生产的电梯时予以优惠。同样畏惧于李宝金的权势,黄某答应了这桩不平等的交易。事后,刘野夫妇仅支付了30.2万元,便买下这套当时售价为81.54万元的通达园小区B座某套住房。

李宝金不仅在购房上为刘野夫妻出了大力,而且在平日的生活和生意中,他作为朋友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关注。2003年1月,李宝金荣升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成为了副部级高官,同时他仍然挂着天津市政法委副书记的头衔,权势达到了巅峰。刘野有这样的朋友自然是乐不可支,竭尽巴结讨好。他知恩图报,经常找一些机会,给李宝金送上金钱,表示 “感激”之心。

巧立名目索黑钱贪欲无度

李宝金从事公安政法工作40多年,职业的特性养成了他骄横跋扈的处事作风。他虽为执法者,但法律和党纪政纪观念在他的脑海里荡然无存,执法权成为他谋取个人私利、进行权钱交易的资本。

2003年初,天津某钢铁有限公司在进行东移项目建设中,从国外订购了一批锅炉、空压机等设备。按该项目建设原计划,这批设备准备用国产设备,应该在国内采购。因此,2003年3月,从国外订购的设备如期到达了天津港口,因缺乏国家发改委出具的《国家鼓励项目确认书》和进口设备清单,这批设备不符合免关税条件,被天津海关卡住。

董事长韩某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想到了素有交往的李宝金,他知道李检察长手眼通天便登门求助。李宝金听了事情的原由后一口应承帮助天津某钢铁公司和天津海关协调。很快,在李宝金的操持下,天津市经委很快出具了为天津钢铁有限公司进口设备免税的《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确认书》。但设备还未放稳,李宝金的电话就打了进来。这次是李宝金求助韩某的:“老韩啊,我山东老家在修桥。你能不能挤出100万元赞助啊?” 2004年8月20日,该钢铁公司将100万转入了李宝金指定的一家公司账户。然而,这笔以为家乡修桥名义的赞助最终变成了供李宝金私人挥霍的专款。

2004年10月的一天,李宝金拨通了同样得到过他帮助的天津市某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张某的电话,又以山东老家修桥募集资金为名,要张某出资“赞助”人民币100万元。很快,联合钢铁集团将100万元人民币以付工程建筑款的名义打入了李宝金指定的一家公司账户上。

2005年上半年,李宝金又给帮过忙的某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某打电话,再次称自己山东章丘老家现在修桥,请王某考虑一下是否能提供100万元的资助。面对李宝金赤裸裸的勒索,王某本不愿给,但一想到李宝金的权势和以前帮过公司的忙,无可奈何地答应了李宝金的要求。很快,100万元的修桥赞助款便汇到了李宝金提供的一家名曰龙顺公司的账户上。这笔巨款是李宝金再次为自己索取的不义之财。

李宝金利用自己掌控的司法职权,肆意干预行政事务,在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同时,自己也大发不易之财,他仅以老家修桥需要资金为由,就先后索取黑钱300万元。

名仗义暗勒索谋财有道

从表面上看,李宝金是热心肠的人,只要是朋友有所求,他都记在心上,尽力去办。殊不知,事成之后,李宝金索要回报也是“积极”有余。

早在1998年,时任市公安局党委书记的李宝金就和高某相识了。2001年,高某成立了天津某海洋电器公司。为了得到李宝金在生意的帮助和庇护,高某竭力讨好李宝金,多次央求李宝金在适当的时候,为海洋电器公司承揽点工程。

2002年下半年,李宝金到天津市大港区视察正在施工建设中的天津市检察官学院。在施工现场听取工程进展汇报时,他得知该工程的配电工程还没有上马,便想起了高某所托之事。李宝金现场办公,当即召来市检察院该工程项目负责人,指示该工程的配电电力项目交由高某来办。事过不久,价值160余万元的配电工程项目未经投标便交给了海洋公司。

2003年上半年,天津市消防防灾减灾中心配电工程准备面向社会招标。高某想参加投标但又没有中标的把握,便求李宝金帮忙。这个配电工程的主管单位是天津市公安局下属的某直属局,局长张某是李宝金的老部下。李宝金一个电话打过去,高某的海洋公司又以129万的报价顺利中标。

李宝金热情有加地为高某揽取工程项目不是白忙活,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金钱上的回报。

2003年11月的一天,李宝金打电话把高某召唤到办公室,以解决本院退休干警住房困难需打点为由,要高某给他准备20万元,办成两个银行卡。已受恩惠的高某二话没话,从李宝金办公室出来,立即到中国农业银行北辰区西提头支行办理了两张面值分别为10万元的银行卡交给了李宝金。

关于回报,在李宝金看来,朋友帮忙显示的是个人情谊,从中索取回报也是出于个人友谊和私交,他从中索取点利益无可厚非。殊不知,假如没有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他为朋友“帮忙”的基础在哪里?这“私交”又能维持多久呢?

挪巨款作恶多终落法网

2003年3月,李宝金早在市公安局任职时认识的老朋友、天津市德祥公司董事长夏某找到李宝金,说自己公司急需笔资金,看李宝金能否支援一下,所需资金他可以支付利息。面对夏某的求助,他当即把机关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召来,责令该负责人将500万元公款拆借给德祥公司使用。500万元公款就这样在未经集体研究、又未告知其他领导成员的情况下,仅凭李宝金一句话便脱离了机关的控制,划到了一家企业的账户上。虽然这笔被挪用的巨款很快归还了,但身为执法者的李宝金无视法律存在、执法犯法的做法令人惊叹。

李宝金顶着犯罪的风险将公款借给夏某不是无偿的,在帮助夏某度过难关后,李宝金便开始索取回报了。面对李宝金的一次次勒索和无度的攫取,夏某都一一给予满足,从未表示过半点不满或进行丝毫的讨价还价。因为他知道,只要他能满足李宝金的需求,自己今后找李宝金帮忙就会顺利得多。

果不其然,2004年3月,夏某的公司资金运转又出现困难,夏某又找到了李宝金求助。而对夏某的请求,李宝金继续以身试法。从2004年3月到11月,他指令下属先后7次将市检察院服务中心的900万元公款擅自借给夏某公司使用。但由于生意上的原因,夏某公司的900万元借款一直未能按时归还。这次李宝金的心里也急了。为掩盖自己擅自挪用公款的真相,2005年6月,他只好请某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代夏某公司还借款600万元,让自己的红颜知己王小毛代夏某公司还款300万元。虽然他想尽办法填上了挪用的这个大窟窿,但他这种挪用公款归他人使用的故意犯罪行为还是为自己锁上了一条牢牢的法绳。就在李宝金大肆玩弄权术、在法律的刀尖上跳舞的时候,法网突然向他撒来。

2006年6月12日下午,李宝金正在办公室和部下商谈工作,中纪委和天津市委的有关领导突然而至,向毫无准备的李宝金宣布了中纪委对他实行“双规”的决定。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搞了半辈子公安侦查的李宝金竟没一点点察觉。但李宝金很快知道了他落马的原因:这一切都源于红颜知己王小毛。

王小毛自从认识李宝金后,由于有了大人物的幕后支持,生意越做越大。很快在天津出了名,集团总资产最高时曾达到近30亿元人民币。王小毛这个精明的女人又把目光转向了投资高速公路。2006年3月,浩天集团为了缓解承建的天津至汕头高速公路工程资金缺口,擅自挪用了由其控股的浩天津晋(天津至山西)高速公路公司准备还贷的准备金4000万元而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王小毛的落马牵出了李宝金这条大鱼。

李宝金被“双规”后,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通力配合,很快查明了李宝金涉嫌受贿和挪用公款的犯罪事实。河北省人民检察院以李宝金涉嫌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将其依法逮捕。

2007年11月22日上午8时30分,河北省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决定,依法对李宝金受贿、挪用公款案进行公开审理。法庭上,检察机关指控李宝金“利用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当利益,索取、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562.93289万元……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1400万元”,构成受贿罪和挪用公款罪。在向法庭做最后陈述时,65岁的李宝金向法庭和旁听审讯的人们再次做了精彩的悔罪,他语调沉重地说:我今天站在被告人席位上接受审判,完全归结于自己的堕落。

2007年12月19日,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做出了一审判决。判决书认为:被告人李宝金受贿24次,受贿款项共折合人民币562.93289万元,受贿数额特别巨大,其中索贿19次,索贿款项共折合人民币543.62882万元,具有法定从重处罚情节,且因受贿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论罪应当判处死刑。被告人李宝金挪用公款1400万元,情节严重,亦应依法惩处,并与其所犯受贿罪数罪并罚。

后记:

3.徐志摩的情 篇三

徐志摩被称为20世纪代新月派的盟主,他的才华,醉人的诗句,让多少人为之折服。对于恋爱中的青年男女而言,徐志摩的诗歌倍受青睐。

一.情与本我的放逐

通过康桥的水波我认识了这样一个诗人,一个勇于做真自己的人,一个情字至上的人。

他因爱而生,而在他短暂的生命里,他又是一个努力追求真爱、追求本我的人。鸿蒙太空,谁为情种?我想他当之无愧。

最是那温柔的一瞥,便将他的心魂摄了过去。在异国他乡,一个才华绝不亚于美貌的女子,彻底地征服了志摩寻爱的灵魂。从此,林徽因的名字便和他牢牢地拴在一起,无论是现实还是梦境。爱情是美好的,在康河之上泛舟,撑一支长篙,在月与虫鸣的陪伴下,他们完成了彼此心灵上的契合。一花一世界,一情一片天。放肆地爱着,爱得那么心无旁骛,爱得那么惊天动地,甚至都忘了外面还有一个世界。少年岁月,青春时代,单纯的生活让两个相爱的人忘乎所以,让人看了都会觉得,如果人生能有这样一次爱恋,还会再奢求什么呢?

但是,现实往往有很多将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的悲剧。志摩毕竟是一个已有两岁孩子的父亲,更是一个就算他一再排斥但毕竟有婚姻证明的妻子。林徽因明白爱下去的后果,所以她理智地退出了。但是志摩不行,情字给予了他无限的勇气,他用一个人的肩膀扛起了与整个社会对抗的大旗。那个时代,离婚两个字显得那么不动听,那么让人嗤之以鼻,但是为了爱,他努力向前冲,就像飞蛾扑火,就算前方是烈焰,他也奋身不顾。那么决然,那么让人心疼。

二.生命的终点还是情

那是一次怎样的聚会,一下子将他的目光集中在一个笑靥如花的女子身上。她舞姿曼妙,体态轻盈,舞池里她就是一个骄傲的公主,等待着他人赞赏的目光。于是,又一个女子的名字与志摩纠结在一起。陆小曼的生活因为有了志摩而变得丰富,徐志摩的人生因为有了小曼而重新焕发了生机。火一样的爱恋迅速地燃烧着彼此,世界上再也没有苦与酸,留给彼此的除了爱还是爱。俗世的指指点点并没有让他们停下爱的脚步,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下,相爱的人终于结婚了。虽是艰难,但终究修成正果。

找到了可以栖息的土地,志摩的心渐渐地安稳了下来。但是梦境中、心底深处,似乎还有一个角落,似乎还藏着什么不愿扫去的人和事。有的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有的人是为了爱而活着。为了爱,他付出了许多的辛劳,付出了许多的精力,甚至,为了爱,他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不知道那架载着他的飞机是怎样做自由落体的,不知道在迎接死神的刹那他心里最念的人是谁,不知道他还有什么话要对爱人倾诉。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并不后悔乘坐这架飞机,因为那是他爱的表现。飞行的终点是林徽因的演讲会场,为了康桥下的爱的盟誓,为了尝遍万千滋味的情字,他舍得付出。

三.生命因情感而超越

生命因情感而超越,这就是徐志摩,一个勇敢追求爱的人,一个情字至上的人。其实他还是幸福的,因为他仍然会经常流连于三个女子的梦境深处:那个曾经被他狠心抛弃的妻子张幼仪,那个决然地离开他的林徽因,还有那个爱得同他一样炽烈的陆小曼。生而如此,夫复何求?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身后留下了满地的字符,组在一起,便是一个大大的情字。这个情字就是他生命的写照,和诗歌的精神血脉相连。

“我送你一个雷峰塔影/天稠密的黑云与白云/我送你一个雷峰塔顶/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团团的月彩,纤纤的波鳞/假如你我荡一支无遮的小艇/假如你我创一个完全的梦境!”

诗歌的最后一句,便是对情感的一种奢望,不能在一起,但却希望和心爱的人有个梦境的空间。和林徽因的感情,是一场刻骨铭心的悲剧,诗歌成了生活的超越。诗歌便是徐志摩的生命。后来和陆小曼的生活,也是一场悲剧,但爱得透彻心扉,陆小曼也是有夫之妇,后来逃避现实在巴黎的咖啡店邂逅了一个异国女子,心灵相通,回到旅馆写成《偶然》。生命因敢爱而闪亮,这并不意味着失去方向。生命因为对痛苦的超越,变得浪漫而又积极。出洋云游,留恋康桥,写下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康桥依旧,而物是人非。留在心中的便是对纯美爱情永恒的记忆,“那河畔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内心的爱,在生活的曲折中变得如梦如幻。

4.徐志摩的故事 篇四

民国年间的诗人徐志摩(1896-1931),他的恋爱史和婚变比他的文学作品更轰动于世。徐志摩出身于浙江一家大富人家,留学英国,他的原配夫人叫张幼仪。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婚后生了一个儿子,能相夫教子。徐志摩的父母疼爱自己的儿子和媳妇,又非常高兴有了孙子。所以父母在经济上是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们的。婚后,徐志摩出国留学。

19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期间,遇到了一位才貌出色的女留学生叫林徽音,他一见钟情,忘记了自己是已经为人之夫和为人之父了。徐志摩虽然很有才华,也很有钱,但是林徽音鉴于他已有家室,虽然和他交往频繁,并没有答应他的追求。

徐志摩回到家里,开始对自己的妻子表示了公开的嫌弃,说张幼仪是“乡下土包子”,“我要离婚!”。张幼仪还是默默地为丈夫洗衣服、做饭伺候丈夫。当时张幼仪是公公婆婆送她去英国陪读的。两岁的儿子留在家乡由爷爷奶奶照看。21岁的张幼仪已经又怀有身孕了,可是徐志摩狠心地说:“你去打胎。”张说:“打胎很危险啊,有人会因打胎而死掉的。”徐志摩却冷漠地说:“做火车肇事还会死人的,难道你就不坐火车了吗?”

更有甚者,几天之后,徐志摩不声不响地离家出走了,可怜的年轻孕妇,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语言又不通,她痛苦地想自杀,但是后来想起了《孝经》上的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于是打断了自杀的念头,是孔老夫子的话救了她的命。她重新思考人生。她煎熬痛苦若干天以后,开始求救于在法国留学的二哥和在德国留学的七弟。兄弟们都向张幼仪伸出了援助的手,劝她千万不要打胎,生出了孩子,兄弟愿收养。得到手足的帮助鼓励,张幼仪在德国生了第二个儿子。后来徐志摩又来逼她离婚。他们在一个朋友家里见面,张幼仪说:“你要离婚,等禀告父母批准才办。”徐志摩用狠硬的态度说“不行!我没时间等!你一定要现在签字!” 张幼仪见他如此无情,对第二个儿子的出生也毫不理会,知道无法挽回,被迫签字离婚。

因为徐志摩的喜新厌旧和见异思迁,1922年,一个美好的家庭就这样破裂了。 徐志摩离婚后,心花怒放,马上去找林徽音。可是林徽音却悄然回国了,不久与他人正式结婚了。徐志摩的追求变成了泡沫。有人评述,时值芳年的林徽音为什么没有嫁给才华横溢的徐志摩呢?因为林徽音凭直观的感觉,觉得这个诗人的热情不足以信赖。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是一个漂亮的才女,爱好艺术,擅长诗、书、琴、画。不久王赓调往哈尔滨工作,陆小曼留恋北京,没有与丈夫同去。在这段时间里,徐志摩与陆小曼接触的机会更多了。徐志摩开始追求陆小曼了。当时北京的知识界,对这两位才子才女原本是有很多赞誉的,但因为他们两个人的交往已超越了礼度的范围,徐志摩是在迷恋一个有丈夫的女子,所以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就多起来了。本来这时悬崖勒马还来得及,但是色迷心窍,徐志摩没有回头,最后的结局就是陆小曼离婚了,另一个家庭破裂了。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了。这件事成为当时轰动京城的新闻。陆小曼的父母不高兴,徐志摩的父母更生气,他们中止了对徐志摩的经济供给,并且根本不见这个新媳妇。正如《弟子规》所说的:“德有伤,贻亲羞”。老师梁启超在他与陆小曼结婚时,训斥他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住在上海,慢慢地感到了生活的压力,经济拮据。陆小曼生活散漫奢侈,不做事情,家中顾佣人。公公婆婆坚持不见她,她的自尊心受压抑,生了病,而徐志摩呢,要东奔西跑去兼课赚钱,来往于上海北京之间。徐志摩在北京大学上课,希望陆小曼从上海搬到北京来。可是陆小曼迷恋上海的生活,不肯去,喜欢打牌、跳舞、看戏特别是吃上鸦片膏和戏子们打的火热。徐志摩对此非常不满,夫妻经常吵架。1931年11月,徐志摩听说他过去追求过的林徽音将于19日在北京举行演讲会。他兴奋地搭机赶往北京去捧场,结果这次飞机失事,这位才子结束了五年的新婚生活,死时才35岁。

5.徐志摩的诗歌特点 篇五

读徐志摩的诗歌,也能够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古往今来诗歌早已成了一种艺术,但能使其富有音乐美着实需要扎实而深厚的文字及学识功底。

徐志摩于18生于浙江海宁县硖石镇,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青年时曾在国内外众多知名学府就读,深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影响,这就促使他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对诗歌给予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和发挥,为其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月社的发起人及成员之一,他在早期深受闻一多等人的创作影响,大体遵循了格律的体式进行创作,但是徐志摩并没有囿于格律的束缚。他热切追求“爱”、“自由”和“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与他那活泼好动、潇洒空灵的个性及不受羁绊的才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了徐志摩诗歌特有的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徐志摩在诗歌中真挚地抒发着性灵,追求着个性解放,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再别康桥》中,面对康桥周围的诸多美景,徐志摩却着力描写了康河中的青荇、柔波及河畔的金柳。这本是一首别母校的诗歌,但是却通过描写其他事物来侧面表达自己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这不仅不是欠缺对母校的爱与不舍的表现,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爱得太深,才不忍正面面对这一现实:面对即将别离的母校,依依惜别的心绪溢满心胸,导致诗人不愿正视这一现实,更不愿正面描写本不愿远离却又不得不挥手别离的母校,于是选择了用一一状写与母校相关的事物的方法一方面表达着对母校的爱恋,而另一方面则用来平缓内心的不舍与痛苦。在《她是睡着了》中,诗人以丰富的想象,临摹意中人的睡态,用“白莲”、“琴弦”等富有诗意的物象,营造出美妙的意境。《沙扬娜拉》中的意象则是一朵不胜娇羞的水莲,用以状写日本女郎温柔多情的神态,贴切传神。《婴儿》用产妇对婴儿的企望象征地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理想的向往。而在《先生!先生!》中用“一个单布褂的女孩”追赶飞车乞讨的画面,刻画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痛苦。《雪花的快乐》一诗,诗人以“雪花”自称,用飞扬的雪花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执着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翡冷翠的夜》中将两人之间的关系想成“残红”,迎风飘落,宁愿是“叫人踩”后“变泥”,而不希望维持这“半死不活”的状态。其中包含了反对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个性解放的积极因素在其中。

二、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徐志摩在诗歌创作中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的手法。《再别康桥》在开始的短短四行中,三次反复使用“轻轻的”,造成缠绵中不乏轻快的韵律,在节奏感之外给诗增添了一种音乐上的旋律。《雪花的快乐》在每一节的最后一行都对“飞扬”或“消溶”进行反复,增添了悠扬、轻柔的韵律。而在音节运用方面,徐志摩借用了西洋押韵的方法:“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再别康桥》)与“草上的露珠儿,颗颗是透明的水晶球,新归来的燕儿,在旧巢里呢喃个不休”(《草上的露珠儿》)运用的是交韵。而“青布棉袄,黑布棉套,头毛半秃,齿牙半耗;肩挨肩的坐落在阳光暖暖的窗前,畏葸的`,呢喃的,像一对寒天的老燕;”(《古怪的世界》)使用的是随韵。“女郎,散发的女郎,你为什么彷徨,在这冷清的海上?女郎,回家吧,女郎!”(《海韵》)则运用了抱韵。

三、章法整饬,同时又灵活多样

在徐志摩的诗中,有一类是比较整饬的方块形,讲求句式、字数的整齐划一,如《云游》、《康桥再会吧》,这些诗中每一行的字数大体都相同,比较整齐,而还有一类则是运用退格,造成一种参差错落的美感,章法上变得灵活多样,例如《再别康桥》、《偶然》。他的诗虽是以四行一节式居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等都各有变化,能够做到既讲究诗形而又能不为其束缚,整饬中有变化,使诗歌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在《雪花的快乐》中,每节前4行都很整齐,大抵每行均为9个字,而第5行则使用了重叠反复。《再别康桥》中每节4行,隔行押韵;一、三行稍短,大抵6个字,二、四行稍长,大抵8个字;诗行呈现出有规律地长短错落,而从整体上看又是大段整齐、匀称的样貌。相较于《爱的灵感》长达96句的长篇巨制,《翡冷翠的一夜》共74行,而《沙扬娜拉》只有5行,《火车擒住轨》一节更是仅2行。这些诗足见其句法、章法的变化多端。

四、文辞丰富,富于想象力。

徐志摩的诗富于想象力,表现为文辞的丰富,辞藻的华丽。夕阳中的金柳、潭底倒影的彩虹等等意象织成了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使《再别康桥》别具一种温柔绮丽的风情。《在病中》更是一口气连用7个比喻来形容害病中的心情以及一瞬间的回忆。《诗》中描述了童年天真浪漫情景,“安琪儿的仙府”以及在其中的快乐,在诗的结尾处更是描画了“奇异的精灵”、“天庭”、“白云”、“明星”等等意象,通过发挥奇异的想象,诗人为读者描摹了一幅风格明丽的童趣生活和天上世界。

6.徐志摩写诗的风格 篇六

①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徐志摩常用奇特的想象、比喻,造成新奇、美妙的意象,用暗示委婉含蓄造成新颖、美妙的意象。在《雪花的快乐》中,诗人以“雪花”自称比那飞扬的雪花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执着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她是睡着了》以丰富的想象,描摹意中人的睡态,连续用星光下的“白莲”香炉里的“碧螺烟”喧响的“琴弦”翻飞的“粉蝶”四个富有浓郁诗意的物象,营造出美妙的意境。《婴儿》用一个行将临盆的产妇对腹中婴儿的企望,象征地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理想的向往,构思不落俗套。

②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他认为“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是诗的血脉。在他大量的四行一节的抒情诗中,徐志摩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雪花的快乐》里“飞扬、飞扬、飞扬”的连用,造成缠绵中不乏轻快的韵律;在节奏感之外平添了旋律感。在用韵上,他多方采用西洋诗押韵的方法《先生!先生!》用随韵(AABB),《为要寻一个明星》用抱韵(ABBA),《他怕他说出口》用交韵(ABAB);使诗韵在和谐中显出变化。

③章法整饬,灵活多样。徐志摩作为新格律派的代表诗人,十分讲究诗形和章法:他的诗虽以四行一节式较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韵脚都各有变化,不太拘泥,讲究诗形而能不为其束缚。整饬中有变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隔行押韵;一、三行稍短,大抵六字,二四行稍长;大抵八字;诗行有规律地长短错落,又大段整齐、匀称。

④词藻华美,风格明丽。徐志摩的诗富于想像力,自然也容易表现为文词的.丰富,词藻的华丽、浓艳。《她是睡着了》、《半夜深巷琵琶》、《秋月》都写得妩媚朗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病中》一口气连用七个比喻(博喻)形容病中的心情、一瞬间的回忆。夕阳中的金柳、潭底倒映的彩虹、水中的青荇、斑斓的星辉……织成了色彩明丽的画面,使《再别康桥》别具一种温柔纤丽的风情。

7.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篇七

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

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

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

徐志摩经典诗歌《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8.徐志摩的话题作文 篇八

其实后来我对他也没有很深的认识,只知道他是我国现代诗坛上屈指可数的大诗人之一,是的作者。对于他的其他作品也只有一点了解,如,如。

想要写一写徐志摩完全是因为他的,在上网查阅资料的时候看见一篇关于他的文章,文章里将他生命中的三个女人分别作了比喻,我觉得很贴切。

一把秋天的扇子——张幼仪

一把秋天的扇子,意味着可以随手拿来驱热,也可以随手放或扔。在徐志摩所有落册的女人中,原配张幼仪便是这个角色。

他与张幼仪是一个典型的.父母包办之下的婚姻。他们之间没有爱情,这也使得徐志摩对于这桩婚姻始终心存疑虑,进而在遇见后无法自拔的爱上她。

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她恪守一个妻子应尽的义务,即便在她心里很清楚的知道他爱的不是自己。

很难想象当她看见自己的丈夫与共伞并肩站在康桥上谈笑时会是怎样的心境。或悲伤,或凄凉,或自嘲?很难想象当她决定成全他去追求自由时,自己仍旧照顾着他的家人,或许这是爱情?她真的就这么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一生耗费在一个眼里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男人身上?她明明知道在徐志摩看来,她就是一个“乡下土包子”、她明明知道,他形容他们的婚姻是“小脚与礼服”

当有人问她爱不爱徐志摩时,她的回答是——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把照顾徐志摩和他家里人叫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她是徐志摩最看不上眼的女人,却又是最爱他的女人,这就是爱情的不等式。 一朵别院的玫瑰——林徽音

24岁的徐志摩开始写诗便是因为她——他眼中的“唯一之”——。是她开启了他人生的另一条天河,她也自然成了诗人河里的那条水草,终其一生在心中荡漾。

在我看来,她恰似一朵娇艳的玫瑰,却开在了别人的园里。徐志摩也只好徘徊在花园的院门外,探着头向里张望,这一看就是几年。

可以说,徐志摩的是林徽因,当然后来他也爱。但是因为林徽因让他伤得很深,而最终他们又错过,这就造成了徐志摩对林徽因始终怀有深刻的印象。不是有句话说“得不到的才是最珍贵的”嘛。他为了她背弃无爱的婚姻、反驳自已的老师、放弃家庭的支持,也得罪了不少朋友。

他对林徽因的爱情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林徽因十七岁左右的时候,另一段是徐志摩遇难前,林徽因在香山修养的时候。前一个阶段就像是热恋,充满激情与狂热;而后一个阶段已经失去了狂热,取而代之的是理智,是爱情的蜕变升华。

再来说说林徽因,我相信她是爱过徐志摩的,但是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的她又怎会不顾一切和徐志摩再一起呢!况且那时候的她还小,对于爱情她了解的夜不会很深,那时候的她,没有思想也没有胆量反抗家里,反抗社会,和一个大她7岁并已结婚生子的男人共度一生;后来的她变得成熟,理性,对于爱情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但那时她已有了,他也有了,此时的他们才真正相互理解,相互惜存的。

她在徐志摩去世后对写信说:“他若没死,我待他是仍不能改的,这可能是他说的我爱我的家我的丈夫胜过爱他的缘故。”可见林徽因承认对徐志摩的感情,曾经也略微后悔过没有选择他,但是即使重新来过,林徽因仍会理智地选择。

一束璀灿的烟花——

徐志摩完美的现实追求终落在社交名媛陆小曼身上,可以说他们是志同道合:同样有着对爱情的共同追求。

徐志摩把对林徽的那份爱和盘托给了陆小曼,陆小曼也最终获得丈夫给她的自由,两人突破层层阻力终于走进了婚姻。如果故事到此为止,就像童话故事一般“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下去”也算是老天对徐志摩的一点点恩赐。

但是宿命里的爱情有时往往弄错方向,当身体近了爱情却远了。婚姻并没有按徐志摩的推算在理想中落定,而是似烟花般在空中漫散,美丽了,也沉寂了。婚后的陆小曼抛弃了原本非常丰厚的物质生活,婚后却又始终得不到徐志摩家人的认可,精神上十分忧郁。她沉浸在各种社交活动中,真正做到了“视金钱为粪土”,而徐志摩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讲学,写诗,此时的他已经疲惫不堪。

在他们作了最后一次激烈的争吵,徐志摩搭乘邮机飞往北京,为的是去赶一场林徽音的重要演讲,因飞机遇上大雾坠毁在山东上空。至此,这场恩怨宛若在黑夜里燃放的烟花的样子,一片一片飞散,一簇一簇坠落。他也跟着烟消云散

9.徐志摩的诗歌黄鹂 篇九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下面是徐志摩的诗歌黄鹂,请参考!

徐志摩的诗歌黄鹂

《黄鹂》

一掠颜色飞上啦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啦浓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啦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啦,不见啦,没啦——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诗评:

《黄鹂》这首诗最初刊载于1930年2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第12号上,后收入《猛虎集》。诗很简单:写一只黄鹂鸟不知从哪里飞来,掠上树稍,默不作声地伫立在那里,华丽的羽毛在枝桠间闪烁,“艳异照亮啦浓密——/象是春天,火焰,象是热情。”于是招来啦我们这些观望的人(诗人?自由的信徒?泛神论者?),小心翼翼地聚集在树下,期待着这只美丽的鸟引吭高歌。可是它却“一展翅”飞走啦: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啦,不见啦,没啦——

于是带走啦春天,带走啦火焰,也带走啦热情。

这首诗意不尽于言终。如果我们鉴品的触角仅仅满足于诗的表象,那我们将一无所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寻找这首诗的深层结构,或如黑格尔所言,寻找它的“暗寓意”(《美学》第二卷,13页)。在这个意义上说,《黄鹂》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篇类寓言;或曰,一首象征的诗。指出徐志摩诗中象征手法的存在,对于我们理解他的诗艺不无裨益。因为诗人对于各种“主义”腹诽甚多。早在1922年的《艺术与人生》一文中,他就批评中国新诗表面上是现实主义,骨子里却是根本的非现实性;此外还有毫不自然的自然主义,以及成功地发明啦没有意义的象征的象征主义。其结果是虽然达到啦什么主义,却没有人再敢称它为诗啦。在后来写就的《“新月”的态度》(1928)中,他又对当时文坛上的13个派

别大举讨伐之师。然而腹诽归腹诽,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他还是兼收并蓄,广征博引,真正“把创格的新诗当一件认真事做”(《诗刊弁言》)。所以他的诗并非千人一面,一律采取单调的直线抒情法,而是尽可能地运用各种风格和手法,以达到最完美的艺术效果。《黄鹂》中象征的运用,便是一个明证。指出《黄鹂》是一首象征的诗,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指出“黄鹂”形象具体的所指。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已经漫漶不清啦,但也并非无迹可寻,甚至在诗中我们也可以捕捉到一些宝贵的启示。首先应该注意到,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选择“我”这一更为强烈的主体抒情意象作为这首诗的主词,而是采用啦“我们”这种集体性的称谓。作为一群观望者,“我们”始终缄默无言(我们静着望,/怕惊啦它),流露出一种“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无奈情绪。不过“我们”作为群体性的存在,至少明确啦一件事,即:“黄鹂”的象征意义不只是对“我”而言的。其次,诗中两次出现的“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的比喻,也给我们重要的提示。因为无论是春光,火焰,还是热情,都寓指啦一种美好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已经“不见啦”。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韶光易逝,青春不回,爱情并非不朽的,等等。因此要想确定“黄鹂”形象具体的意指,还必须联系到徐志摩当时的思想状况来分析。

我们知道,诗人刚回国时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他联合啦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新月社,准备在社会上“露棱角”。他将自己的高世之志称为“单纯信仰”,胡适则洗炼地将其概括为“爱、自由、美”三个大字。正因啦这“单纯信仰”,他拒绝一切现实的东西,追求一种更完满、更超脱的结局。在政治上则左右开弓,以至于有人认为“新月”派是当时中国的第三种政治力量。然而在现实面前,任何这类的“单纯信仰”都是要破灭的。世易时移,再加上家庭罹变,诗人逐渐变得消极而颓废。他感染上哈代的悲观主义情绪,“托着一肩思想的重负,/早晚都不得放手”(《哈代》)正是他彼时心情的写照。人们总以为徐志摩活得潇洒,死得超脱,蔡元培的挽联上就写着: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迳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啦,随遇自有东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可又有谁知道诗人心中的滋味呢?由是观,我认为“黄鹂”的形象正象征他那远去的“爱、自由,美”的理想;而徐志摩们也只能无奈地观望,年青时的热情被那只远去的黄鹂鸟带得杳无踪迹啦。

10.徐志摩的小说散文 篇十

关于徐志摩的小说散文《落叶》

前天你们查先生来电话要我讲演,我说但是我没有什么话讲,并且我又是最不耐烦讲演的。他说:你来吧,随你讲,随你自由的讲,你爱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们这里你知道这次开学情形很困难,我们学生的生活很枯燥很闷,我们要你来给我们一点活命的水。这话打动了我。枯燥、闷,这我懂得。虽则我与你们诸君是不相熟的,但这一件事实,你们感觉生活枯闷的事实,却立即在我与诸君无形的关系间,发生厂一种真的深切的同情。我知道烦闷是怎么样一个不成形不讲情理的怪物,他来的时候,我们的全身防佛被一个大蜘蛛网盖住了,好容易挣出了这条手臂,那条又叫粘住了。那是一个可怕的网子。

我也认识生活枯燥,他那可厌的面目,我想你们也都很认识他。他是无所不在的,他附在各个人的身上,他现在各个人的脸上。你望望你的朋友去,他们的脸上有他,你自己照镜子去,你的脸上,我想,也有他,可怕的枯燥,好比是一种毒剂,他一进了我们的血液,我们的性情,我们的皮肤就变了颜色,而且我怕是离着生命远,离着坟墓近的颜色。

我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也许我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感情性的人。比如前几天西风到了,那天早上我醒的时候是冻着才醒过来的,我看着纸窗上的颜色比往常的淡了,我被窝里的肢体像是浸在冷水里似的,我也听见窗外的风声,吹着一棵枣树上的枯叶,一阵一阵的掉下来,在地上卷着,沙沙的发响,有的飞出了外院去,有的留在墙角边转着,那声响真像是叹气。我因此就想起这西风,冷醒了我的梦,吹散了树上的叶子,他那成绩在一般饥荒贫苦的社会里一定格外的可惨。那天我出门的时候,果然见街上的情景比往常不同了;穷苦的老头、小孩全躲在街角上发抖;他们迟早免不了树上枯叶子的命运。那一天我就觉得特别的闷,差不多发愁了。

因此我听着查先生说你们生活怎样的烦闷,怎样的干枯,我就很懂得,我就愿意来对你们说一番话。我的思想——如其我有思想—一永远不是成系统的。我没有那样的天才。我的心灵的活动是冲动性的,简直可以说痉挛性的。思想不来的时候,我不能要他来,他来的时候,就比如穿上一件湿衣,难受极了,只能想法子把他脱下。我有一个比喻,我方才说起秋风里的枯叶;我可以把我的思想比作树上的叶子,时期没有到,他们是不很会掉下来的;但是到时期了,再要有风的力量,他们就只能一片一片的往下落;大多数也许是已经没有生命了的,枯了的,焦了的,但其中也许有几张还留着一点秋天的颜色,比如枫叶就是红的,海棠叶就是五彩的。这叶子实用是绝对没有的;但有人,比如我自己,就有爱落叶的癖好。他们初下来时颜色有很鲜艳的,但时候久了,颜色也变,除非你保存得好。所以我的话,那就是我的思想,也是与落叶一样的无用,至多有时有几痕生命的.颜色就是了。你们不爱的尽可以随意的踩过,绝对不必理会;但也许有少数人有缘分的,不责备他们的无用,竟许会把他们捡起来揣在怀里,间在书里,想延留他们幽淡的颜色。感情,真的感情,是难得的,是名贵的,是应当共有的;我们不应得拒绝感情,或是压迫感情,那是犯罪的行为,与压住泉眼不让上冲,或是掐住小孩不让喘气一样的犯罪。人在社会里本来是不相连续的个体。感情,先天的与后天的,是一种线索,一种经纬,把原来分散的个体织成有文章的整体。但有时线索也有破烂与涣散的时候。所以一个社会里必须有新的线索继续的产出,有破烂的地方去补,有涣散的地方去拉紧,才可以维持这组织大体的匀整,有时生产力特别加增时,我们就有机会或是推广,或是加添我们现有的面积,或是加密,像网球板穿双线似的,我们现成的组织,因为我们知道创造的势力与破坏的势力,建设与溃败的势力,上帝与撒但的势力,是同时存在的。这两种势力是在一架天平上比着;他们很少平衡的时候,不是这头沈,就是那头沈,是的,人类的命运是在一架大天平上比着,一个巨大的黑影,那是我们集合的化身,在那里看着,他的手里满拿着分两的砝码,一会往这头送,一会又往那头送,地球尽转着,太阳、月亮、星,轮流的照着,我们的运命永远是在天平上称着。

我方才说网球拍,不错,球拍是一个好比喻。你们打球的知道网拍上哪里几根线是最吃重最要紧,哪几根线要是特别有劲的时候,不仅你对敌时拉球、抽球、拍球格外来的有力,出色,并且你的拍子也就格外的经用,少数特强的分子保持了全体的匀整。这一条原则应用到人道上,就是说,假如我们有力量加密,加强我们最普通的同情线,那线如其穿连得到所有跳动的人心时,那时我们的大网子就坚实耐用,天津人说的,就有根。不问天时怎样的坏,管他雨也罢,云也罢,霜也罢,风也罢,管他水流怎样的急,我们假如有这样一个强有力的大网子,哪怕不能在时间无尽的洪流里——早晚网起无价的珍品,哪怕不能在我们运命的天平上重重的加下创造的生命的分量?

所以我说真的感情,真的人情,是难能可贵的,那是社会组织的基本成分。初起也许只是一个人心灵里偶然的震动,但这震动,不论怎样的微弱,就产生了及远的波纹;这波纹要是唤得起同情的反应时,原来细的便拼成了粗的,原来弱的便合成了强的原来脆性的便结成了韧性的,像一缕缕的苎麻打成了粗绳似的;原来只是微波,现在掀成了大浪,原来只是山罅里的一股细水,现在流成了滚滚的大河,向着无边的海洋里流着。

比如耶稣在山头上的训道(Sermon on the mount)还不是有限的几句话,但这一篇短短的演说,却制定了人类想望的止境,建设了绝对的价值的标准,创造了一个纯粹的完全的宗教。那是一件大事实,人类历史上一件最伟大的事实。再比如释迦牟尼感悟了生老、病死的究竟,发大慈悲心,发大勇猛心,发大无畏心,抛弃了他人间的地位,富与贵,家庭与妻子,直到深山里去修道,结果他也替苦闷的人间打开了一条解放的大道,为东方民族的天才下一个最光华的定义。那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奇迹。但这样大事的起源还不止是一个人的心灵里偶然的震动,可不仅仅是一滴最透明的真挚的感情滴落在黑沉沉的宇宙间?

感情是力量,不是知识。人的心是力量的府库,不是他的逻辑。有真感情的表现,不论是诗是文是音乐是雕刻或是画,好比是一块石子掷在平面的湖心里,你站着就看得见他引起的变化。没有生命的理论,不论他论的是什么理,只是拿石块扔在沙漠里,无非在干枯的地面上添一颗干枯的分子,也许掷下去时便听得出一些干枯的声响,但此外只是一大片死一般的沈寂了。所以感情才是成江成河的水泉,感情才是织成大网的线索。

但是我们自己的网子又是怎么样呢?现在时候到了,我们应当张大了我们的眼睛,认明白我们周围事实的真相。我们已经含糊了好久,现在再不容含糊的了。让我们来大声的宣布我们的网子是坏了的,破了的,烂了的;让我们痛快的宣告我们民族的破产,道德、政治、社会、宗教、文艺,一切都是破产了的。我们的心窝变成了蠹虫的家,我们的灵魂里住着一个可怕的大谎!那天平上沉着的一头是破坏的重量,不是创造的重量;是溃败的势力,不是建设的势力;是撒但的魔力,不是上帝的神灵。霎时间这边路上长满了荆棘,那边道上涌起了洪水,我们头顶有骇人的声音,是雷霆还是炮火呢?我们周围有一哭声与笑声,哭是我们的灵魂受污辱的悲声,笑是活着的人们疯魔了的狞笑,那比鬼哭更听的可怕,更凄惨。我们张开眼来看时,差不多更没有一块于净的土地,哪一处不是叫鲜血与眼泪冲毁了的;更没有平安的所在,因为你即使忘却了外面的世界,你还是躲不了你自身的烦闷与苦痛。不要以为这样混沌的现象是原因于经济的不平等,或是政治的不安定,或是少数人的放肆的野心。这种种都是空虚的,欺人自欺的理论,说着容易,听着中听,因为我们只盼望脱卸我们自身的责任,只要不是我的分,我就有权利骂人。但这是,我着重的说,懦怯的行为;这正是我说的我们各个人灵魂里躲着的大谎!你说少数的政客,少数的军人,或是少数的富翁,是现在变乱的原因吗?我现在对你说:先生,你错了,你很大的错了,你太恭维了那少数人,你太瞧不起你自己。让我们一致的来承认,在太阳普遍的光亮底下承认,我们各个人的罪恶,各个人的不洁净,各个人的苟且与懦怯与卑鄙!我们是与最肮脏的一样的肮脏,与最丑陋的一般的丑陋,我们自身就是我们运命的原因。

上一篇:电厂转正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教工之家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