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觉得孩子聪明

2024-07-07

家长觉得孩子聪明(精选11篇)

1.家长觉得孩子聪明 篇一

孩子寒假怎么安排,聪明的家长都这样做

春节将近,孩子们又该放寒假了。其实寒假也是孩子拉开距离的一个重要阶段,家长们万万不可忽视。那么孩子寒假怎么安排才能够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更多有益的东西,聪明的家长们都是怎么做的呢?

 
 
 
1、作息时间合理安排

作息时间需要有规律,要上学的时候也许能够做到早睡早起,但是放假了作息时间也许就打乱了,白天也许就想睡觉,晚上就喜欢熬夜当夜猫。其实这样混乱的作息时间会让整个人都失去精神的。家长们应该要求孩子正常作息,切勿让孩子沉迷于电脑或者手机以及电视。这样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免疫力让孩子保持愉悦的心情,充足的睡眠能够促进孩子的生长和发育。

 
 
 
2、运动时间不可少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所以在假期家长需要让孩子加强运动锻炼,不能偷懒。因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运动时间比较少,这样对于身体素质的加强帮助不大。所以家长应该在假期多陪孩子出去跑步、爬山、散步这样能够增强孩子的免疫力。也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家庭亲情需加强

寒假到来了,说明孩子与家长和其他长辈的互动时间多了。这是一个让孩子和亲人交流的好机会。在这段时间家长应该合理安排一些家务给孩子做,让他们多陪陪父母或者爷爷奶奶聊聊天。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也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和不易,让他们学会感恩。

 
 
 
4、多读书提升个人修养

寒假不能总是在玩乐中度过,还需要合理分配时间来学习。孩子们需要在寒假多读书,多看报,不断充实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读一些优秀的科普读物、中外名著以及一些美文对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此外,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还需要做一些读书笔记,把书中好的句子、词语摘抄下来,写好自己的读后感。

 
 
 
5、安排一次家庭旅行

寒假是家长带孩子出游的最好时机,孩子需要经常出去走走才能够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家长可以在寒假带孩子们出一次远门,让孩子们开拓一下视野。这样能够增长孩子的见识,这样孩子的思维也不会那么局限了。此外,还可以增加孩子和家长的互动,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

 
 
 
6、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

在寒假家长需要给孩子一些事情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够让孩子锻炼动手能力。例如:扫地、拖地、摆碗筷、洗碗、擦桌子等这些很轻松的家务活就可以安排给孩子做了。这样能够让孩子在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家长的艰辛,对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孩子寒假怎么过取决于家长的安排,合理的安排往往能够让你的孩子变得更加与众不同。聪明的家长都不会让孩子安逸地度过寒假,而是会让孩子在寒假中也得到成长!

2.聪明家长敢于给孩子“挖坑” 篇二

这当然主要是大女儿的个性使然—— 一旦做了,就要做到最好。但也和这几年我和她爸爸不断挖各种小“坑”,“陷”她于体育有关。我认为,这种教育方法同样适用于激励孩子发展其他兴趣。

在孩子心中树立几个标杆人物

大女儿在10岁半时加入学校的英式篮球队。她并不特别擅长体育,长短跑、网球在年级里也就是中等,所以培养她对体育的兴趣和信心是第一步的。

于是,我一直在寻找刺激她的机会。终于有一次,她被选为进步最快的篮球队员,获奖时从特邀嘉宾手里拿到奖牌,高兴得不得了。但我却被高中部的校队长所吸引,故意在她面前大夸那女孩举止落落大方、言语风趣。

像这样树立标杆人物,对孩子来说大有帮助,这些就在身边的人物会给她们一种动力。我们把这种给孩子一定压力、让她自己树立目标的做法称为“挖坑”。不过,家长“挖坑”有技巧:不要让被“坑”者感觉有任何压力。评论标杆人物时,只要多方位赞叹标杆人物哪些方面让你喜爱就够了,不要有任何一个字跟孩子有关系,才不会引起反感,也不会给予她们压力从而导致逆反(压力需要来自孩子们自己内心深处,而不是成人)。

这种“坑”永远不嫌多。此后,只要见到这个校队长,我都要大夸一番。要知道,校队长一般只有高中最后一年的学生才有机会当,且多半是体育健将,学习一般也挺好,号召力、领导力和组织能力一样不差。在女儿面前夸得多了,她就会自己开始反思自己,向前辈们看齐。

孩子自己的事,再累也不应越俎代庖

有了目标,还得有实现的手段。记得女儿在11岁时,第一次参加全英格兰11岁组佩剑比赛,意外拿到了女子银牌。当时只有她爹非常冷静地挖了一个大“坑”,说:“要有能力打金牌才算数。体育比赛只有第一。”他还批评女儿比赛之前都没有自己准备,全是妈妈代劳,完全没有职业范儿。

这实在是太“狼爸”了!当时我完全无法理解这种做法:孩子嘛,玩玩就好了,那么认真做什么?后来她爸爸说,鼓励孩子进步,不能只有夸奖——这恰是英国教育的弱势,其实孩子需要学会客观看待事实,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她才会重视自己的所得。家长越位代劳是事倍功半的。

此后的一年里,在女儿所有的比赛前,我都会找到主办方的网页,把她年龄组的名单打出来,让她过目。同时还会把俱乐部其他参赛者年龄段的名单也打出来,听她分析。赛后,我则把从小组赛到决赛所有结果都打出来,也听她意见,比如谁为啥得这个分,谁又遇到了哪些对手……

像这样日积月累,现在她已经能自己主动找到赛前资料和赛后资料,对整个英国佩剑从11到23的男女选手都有概念,也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每次在赛前会想自己遇到哪些对手,该如何设计出击或者防守。这种思维的训练成为她用体育强身健体之外的又一个收获。

“挖坑”,还得懂“填坑”

光“挖坑”当然不够,毕竟孩子们的成长不是一种模板,放进去就自己开花结果。学会帮她“填坑”也是很重要的。

去年秋天,因为学校的课业越来越多,我跟她商量后,把每周两次的游泳给停了。因为没有时间,她连学校的篮球试练都没有去,体育老师来问是不是太忙,甚至可以按照她的时间安排试练,但她还是回绝了。

她回来说,周一、二、四、五都有击剑,已经和周一的音乐会重复了,而篮球比赛的时间基本是周一和周三课后,她如果被选上,就完全没时间做作业了。当时我就同意了。

现在看来这种“填坑”是及时而且必要的。

看女儿现在的状况,除了在击剑上表现出色,篮球和游泳并没有那种打到全国乃至欧洲的水平,而她个人的身体素质也没有专业运动员的苗头,如果都抓住不放,会造成她整个人重心不稳。有一项运动能达到多方面的目的就够了,不必太贪心,毕竟她天赋有限。

陪孩子成长,其实就是“挖坑”“填坑”不断交替的过程,它最大的快乐便在于家长需要从中不断学习。每次和孩子“过招”,看似斗智又斗勇,其实怡性又养神。

3.家长觉得孩子聪明 篇三

孩子为什么爱玩手机?

孩子爱玩手机的原因不尽相同:

1、玩游戏

这是孩子玩手机的主要内容,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普遍。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容易让孩子上瘾的。很多大人玩游戏都上瘾,更别说孩子了,而玩游戏也是相对来说比较难戒除的习惯。

2、娱乐

有些孩子上网主要是娱乐,比如看影视剧、听歌、看动漫或者小说等。这样的孩子也有上瘾的情况,但没有玩游戏严重,相对来说好戒除一点。

3、社交

这些孩子上网主要是聊天或者和同学联络,尤其对那些刚学会使用QQ或者微信的孩子。有些大一点的孩子因为早恋,玩手机主要是和对方联络比较方便,从而始终离不开手机。

4、学习

有些孩子是利用手机来学习的。手机利用得好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对孩子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查资料、听英语等。但是,有的孩子遇到不会做的作业就用手机来查答案,自己一点也不动脑子,如果养成习惯,会严重的影响学习成绩。

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作为家长,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方法。

经常玩手机有哪些危害?

手机看似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可是经常一家人坐在沙发上,各自玩各自的手机,有什么难题、不开心也不当面交流,放在心里的事多了,自然也就容易抑郁了。

此外,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手机里有海量的信息,各种软件让人应接不暇,正是这种“过度刺激”,容易影响孩子大脑发育,学习是个慢节奏的过程,这就很容易让孩子感到“没有动力”,每天超过1小时,3-4年后注意力将会落后于同龄人一大截。

长时间玩手机还有以下危害:

1.引发很多眼部疾病,导致近视成灾,影响就业。

2.孩子经常玩手机到深夜,上课睡觉不听课,学习成绩下降。

3.容易出现脊椎问题。孩子玩手机时候总是喜欢歪着、躺着、窝着,反正怎么舒服怎么来。这些看似舒服的姿势恰恰是导致颈椎病出现的原因。

4.容易产生交流障碍。玩手机、玩Pad上瘾的孩子大多不喜欢和外界交流,缺乏交往的自信,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与小朋友相处,显得比较被动。

5.玩手机替代了孩子的玩耍,导致孩子活动减少,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发育。

6.玩手机限制了孩子的感觉体验,易使孩子分不清虚幻和现实。

怎么才能让孩子不玩手机上瘾呢?不妨试试下面这几招!

1、对于不必须的情况,尽量避免孩子与手机接触;而对于必须的情况,则尽量以功能少的手机代替智能机。

诚然,给孩子配备手机并非是完全需要的,若是孩子没有住校,经常都可以与家长直接沟通的话,我们并不需要一定要为孩子配备手机,因为这样可以让孩子少于手机接触,避免沉迷上瘾;而对于一些住校的孩子,需要与家长保持联系的孩子来说,我们可以尽量以只具备普通通讯功能的手机替代智能机,既满足孩子,又让孩子不能长期接触到手机的娱乐功能。

2、规定玩手机时间,严格执行,并制定惩罚规定

当然,孩子并非是完全与智能手机接触的,例如放假期间,他们也许会趁着在家的空档拿父母的手机来玩,对于这种现象,家长们也不能忽视,面对爱玩手机的孩子,家长一定要设定玩手机的具体时间,从什么点到什么点,一旦时间到达,必须立即停止,若孩子哭闹不愿放下手机,则家长需制定严格的惩罚规定,拒绝孩子玩手机上瘾!

3、合理的安排孩子作息时间

孩子手机不离手,说白了就是“闲”的,如果把孩子时间合理的利用起来就不会出现手机不离手的画面。那么怎样安排孩子作息时间呢?首先,制定合理的时间规划,例如八点做什么、十一点做什么,这样可以使孩子忙起来,且孩子也有一个良好的时间观念。其次,增加孩子兴趣涉猎,可以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或是陪孩子读读绘本,带孩子去公园或是海洋生物馆等,只要时间合理的运用起来,手机这件事孩子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了。

4、以其他的事情代替手机

孩子突然要玩手机的原因可能很简单,或许只是因为一时的无聊而已,若是家长发现孩子老是因为无所事事而要玩手机的话,这个现象也必须重视,我们需要趁着孩子的手机瘾没有形成的时候立即制止,帮助孩子找到其他有趣的事情,代替手机,避免孩子玩手机上瘾。

5、父母做榜样,在孩子面前不要痴迷手机

曾看过一个研究表明,父亲抽烟的孩子以后吸烟的概率要比父亲不吸烟的孩子高20%,所以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想让孩子戒掉手机瘾,那必须父母先戒掉,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尽量不要在年龄幼小的孩子面前玩手机、抽烟酗酒等不良行为。

6、抽出时间多带孩子户外走动、开拓视野

孩子小的时候,对各个事物充满好奇,且对事物的认知度也充满新鲜感。所以说,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宅在家里,应该带着孩子出去走走,开阔思维,看到美丽的风景,使孩子更能增加对自然的认知度,增长了见识,当见识多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涉猎广泛,培养了自己的兴趣。

毕老师的建议:

一、戒除手机依赖要从小开始

任何一种行为一旦形成习惯,改变起来就非常困难,因此,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家长就需要关注孩子玩手机的问题,不能让孩子从小养成玩手机的习惯。

二、不能让孩子每天都玩手机

有的家长觉得只要孩子作业写完了,每天都可以玩一会手机,这种做法很容易让孩子玩手机上瘾。

孩子年龄还小,自制力较差,天天玩手机就会养成习惯,形成依赖。一旦形成依赖,做作业时就很容易心不在焉,光想着玩手机,自然就会影响到学习。

三、一周只能玩一次到两次

玩手机的时间一周最多两次,尤其对初中以下的孩子来说,必须坚持这个原则,只有周六周日才可以玩,每次限定时间,坚决执行。

四、手机成瘾的孩子怎么办

对于已经成瘾但不是很严重的孩子,可以采取慢慢减少时间的办法,比如可以从每天一小时慢慢减少到半个小时,到最后两天或三天玩一次。

4.家长觉得孩子聪明 篇四

★第一大错:家长专制

现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第二大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

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而你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别多管闲事?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去制止他。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北京物理家教

★第三大错:“善意的”谎言

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在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

★第四大错:杜绝冒险

孩子要下河游泳,成人不是教会他怎样在水中保护自己,而是简单地拒绝——理由当然是危险。孩子要登高也不被允许,当然也是由于安全的原因。

孩子都十多岁了,还不敢一个人到门口去买东西,因为大街上是危险的。不会自己削苹果,因为刀子是危险的。二十岁的孩子还不会开火做饭,因为煤气是危险的。

是啊!现在的社会有些乱,出门有危险,在家也不安全。但就这样一直抱着,他们又如何能长大呢?一点点危险都不能经历的孩子肯定是平庸的。危险处处存在,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教会孩子识别危险,处理危机。

★第五大错:不遵守法规功德

孩子自己过马路很少会去闯红灯。孩子骑车也会规规矩矩地在自行车道里行驶。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口诀。可是当他们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时候,总是被大人拉扯着不走人行横道,不走地下通道,也不走人行天桥,而是翻栏杆、横穿马路。大人的借口是我忙,赶时间。殊不知这一刀让孩子体会到: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自己的利益大于规则的严肃性。很多人开车时带着孩子,脑子里没有交通规则,眼睛里没有交通标志,在街上横冲直撞,非得看到警察叔叔才收敛一些。这就教会了孩子:人治大于法制。在法规的执行者看不见的情况下,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肆意践踏法规。

★第六大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不愿意带着孩子去为灾区捐献衣物,因为我们交过税了,那是政府的事。我们不给街角的乞丐一点施舍,因为他们肮脏。

当孩子想给交不起学费又体弱多病的同学捐款时,你问,是不是学校规定必须这样做的?还会问,规定最少捐多少?你在一点一点砍去孩子善良的本性。买东西时别人多找了钱,你拖着孩子快速离开。同事得罪了你,你指使孩子偷偷拔掉他自行车的气门芯。家里做饭少几棵大葱,你不去找邻居借,而是叫孩子到走廊去“拿”几根。你又一点点地在孩子身上播种着恶行的种子。北京物理家教

★第七大错:不热爱大自然 北京物理家教-家长课堂:别让孩子的聪明毁在你的手里 在公园游玩时你带着孩子去攀枝摘花。离开的时候,孩子要带走垃圾,你说不用管,有清洁工干。为了让孩子高兴,违反规定向笼中的猴子投喂食物。喝完饮料,你随手扔瓶子,抽完烟,随地扔烟头。孩子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喜欢动物的。我们却当着孩子的面杀掉了他喜欢的鱼,杀掉了他喜欢的鸡鸭。让伤心的孩子再也不愿意吃这些动物了。

我们在劝说孩子的时候用的是“万物为我所用”的逻辑。告诉孩子的是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可以戕害一切生灵。

★第八大错:重机械结果,不重视创新

我们可怜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已经不懂得什么是创新了。当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因为自己工作的劳累而懒得回答,或许因为他问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知识范围而敷衍。我们惯用的伎俩就是:“等你长大了就懂了!”“这个不要求掌握,你记住就行了!”“这个是不会考的!没有为什么!”等等自以为聪明的说辞。殊不知这会让孩子慢慢变成考试动物,脑子机械化了,不会思考了。几十年应试教育的恶果,使我们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它的升学率。不管学到了什么知识,只要能上清华、北大就好!

★第九大错:盲目攀比诱发嫉妒心理

孩子小的时候总会毫不掩饰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东西的欣赏,会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喜爱。孩子告诉家长某某同学多么优秀时,家长总是拿孩子的短处跟他崇拜的人比较,要么说看人家多聪明,多努力啊!哪像你这么懒!要么说要向他学习啊,给父母争光!这种批评式的比较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影响孩子的自尊心。

最初,孩子会说:“我要比他还棒。”可当一次次地超越不了自己欣赏的对象,又被父母奚落之后,孩子那良好的欣赏的心态就会变成糟糕的嫉妒心了。嫉妒,这个人生的一大公害就被天真的孩子学会了!

★第十大错:不能正视竞争

竞争本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个没有竞争的社会将失去向上的冲劲儿。人都是在这个竞争的环境中生存的。人类本身就是在动物的竞争中优胜出来的,所以人天生就有竞争意识。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是,失败者要学会握着优胜者的手真心地向他表示祝贺。

5.家长觉得孩子聪明 篇五

至于“信赖”的“赖”,是指“依赖”的行为。只要你不断地做出“依赖”孩子的举动,孩子就会认为“我被相信”、“我被认同”。

不过,作妈妈的总认为孩子还小,难免会左右他的一举一动,结果在不知不觉中,说话时就成了命令口吻。另一方面,孩子老是听父母指挥他做这或禁止他做那,心里就会想:“我不被信赖。”在这点上,不光是孩子,连大人也是一样。

6.相信孩子最聪明 篇六

一个孩子跌倒了,我们成年人一定会马上赶过去,把他扶起来,有时候还要安慰一下,告诉他,以后该怎么做才不会再摔倒了。可是,如果换作是小孩,那他一定不会这么做的。因为孩子有孩子的聪明。看,一个小女孩一不小心跌倒了,另外一个小男孩看见了,不是连忙扶她起来,而是跑到女孩的身边,也故意摔了下来。一样的遭遇,小女孩破涕为笑。多么高明的方法,所以说孩子有孩子的聪明。相信孩子最聪明,就是因为这一个理念的认同,我们学校的“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中的方式研究”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取得了又一次稻米飘香的可喜丰收境界。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长期以来学生所习惯的学习过程便是由教材、教法把别人“已知”“已有”的东西传授给自己,通常的做法是,在教师的训练下一步一步靠近现成的答案,或者干脆等教师把答案告诉自己之后,化工夫背下来;再就是跟着教师按设定的模式反复物操练,逐步掌握由别人设计好的技能和方法。这样的接受性学习当然是必须的,但是,它产生的“被动性”、一定程度上的“强制性”和“简单重复性”等不利因素,也是需要加以改变的。在前几个学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的“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的新观念,我们决定在上学期继续探究,把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致力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让我们孩子的聪明尽可能的展现,让全社会认同我们的理念:相信孩子最聪明。

发现聪明。相信孩子最聪明,我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一定要深知这一点,在孩子们的“无理”中寻找他们的聪明。其实,我们在以前刚开始研究合作学习时,就无视了孩子的聪明,一味想着让好的带差的,把全班的.成绩提高上去,强迫性地让学生合作、互动、交流。结果让合作学习的探究走进了死胡同,让学语文的味道越来越苦,教语文的感觉越来越难,语文几乎跟沉重联系在一起了。事实上,读文学作品,看报纸杂志,都是让人愉悦的事。为什么语文课的味道就那么苦呢?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师忽视了孩子的聪明,剥夺了孩子的学习主动权的后果。

我在上学期里,就发现了我们的孩子很会合作。课间里,学生会自由组合,“掷沙包”:你几个,我几个,进行比赛,看看哪一组最多分;“老鹰捉小鸡”:一个对一群,看谁给谁捉住了……这些合作我们为什么不把它运用到学语文上呢?于是我设计了许多合作方式,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合作,还把它们用在课间的游戏中,课外的生活中,让一年级的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语文,进而乐学语文。今学期,我又丰富了这一理论,把握好孩子的聪明,不动声色地引导学生正确合作,最后达到创造性的合作。这也就说,发现孩子的聪明,就得循序渐进地诱导学生的聪明,让合作学习按部就班地经历三个发展阶级:游戏性合作学习,模仿性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合作学习。

1、游戏性合作学习。我们要在班上全面实施合作学习时,首先不能强迫学生合作学习,而是由着学生,让他们自主地选择要与不要合作学习。在他们想要合作学习时,我们就要及时地让

7.聪明的孩子作文 篇七

例如两栖动物青蛙,它们的种类繁多,有:树蛙、热带雨蛙、箭毒蛙……甚至连人们未发现的的蛙,都属于蛙类.

天上有北斗七星、北极星、猎户座、天王座、长蛇座……地上有动物、植物和人类,以及各种各样的微细胞、细菌……地下有土壤、岩石、岩浆……大海是咸水,有各种各样的鱼,有鲨鱼、飞鱼、热带鱼、小丑鱼……这些就组成了我们的地球.

我不仅知识多,而且,也爱改装,就拿我最爱玩的玩具——陀螺,我把它改来改去,都非常厉害.这也能说明我懂得多了改装的就更好.

我还知道军队有三大军:海军、空军和陆军;知道动物能分成好多类型;最长的海沟比珠穆朗玛峰还要深……我知道的这么多,是因为我爱看书,看电视,上网查资料……

8.聪明的孩子作文 篇八

这几天,我在读《培养孩子智慧进取的一百个启发故事》这本书,其中《冰棒接力赛》这个故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这个故事主要讲:森林里举办一次冰棒接力赛,兔子、狐狸、小松鼠一起报名参赛。兔子最先跑到终点,可是它的冰棒化了一半。狐狸紧跟在它的后面,可它的冰棒只剩下一根小木棍。紧接着,小松鼠也赶到了,它从大尾巴里取出一根完好的冰棒,送到裁判熊爷爷手里。最后,小松鼠获胜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小松鼠不光跑得快,还会动脑筋。我们应该向小松鼠学习,遇事要多动脑筋,做个聪明的孩子。比如在学习中,要善于思考,多用巧妙的办法,这样才能不断增长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9.怎样使孩子更聪明 篇九

1.不浪费幼儿的智力,当幼儿咿呀学语时,就要教他正规语言,比如,不要把小猫说成“妙咪”。

2.从小培养思维能力。经常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回答。

3.锻炼记忆。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要让孩子组成语言复述一遍。

4.逐步提高观察力。有时要有意识地做一些违反常规的小事,让孩子“纠正”。

5.开阔视野。经常带孩子到外边去增长见识。

6.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爱好和兴趣。

7.激发学习热情,对孩子有问必答。

10.爱劳动的孩子才聪明 篇十

据目前独生子女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90%的独生子女从未做过或很少做家务劳动,孩子平均每天只有0.2小时的劳动时间。其实——孩子动手才聪明。

暑假里,很多孩子在家里除了学习之外,就是躺着睡觉、吃饭,看电视或者上网。很多时候,他们都是躺着呆着,什么也不干,或者只动眼睛,用嘴说说话。

而在去往游乐场所的公共汽车上,我们时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家长大包小包地扛着背着,跟在孩子的后面,还不停地说:宝贝,来,喝点水!孩子一扭头,用嘴含住吸管,连手都不扶一下水瓶就继续往前走。

据南开区一所小学的某位德育教师反映,学校每年会组织学生去郊区农场参加劳动实践,可是有的家长怕孩子晒黑了,累着了,干脆让孩子请假不去。

现在,孩子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我们身边,很多孩子都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不会开煤气开关,自己不整理书包,甚至不背书包。一切家务劳动俨然与他们无关。

根据一项调查,日本规定小学生每天参加劳动24分钟,英国为36分钟,德国更是从法律上规定6至18岁的青少年应承担的家务劳动项目和数量。可根据目前独生子女的抽样调查,我国小学生参加劳动的时间却不足12分钟。

教育观念让孩子止步

很多教育专家认为,造成孩子懒惰、动手能力差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单怪孩子觉悟差,而应该思索我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是否发生了偏差。

孩子动手能力差与“重脑轻体”的传统思想有关。很多人认为,从事体力劳动是一种不体面的事情,而那些脑力劳动者则往往拥有一种优越感,即使收入相当,一个从事脑力工作的人也比体力劳动者社会地位高。这种社会的普遍心态影响着家长,一些家长经常这样教训孩子:“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没出息,就让你去扫马路、当工人!”于是,在孩子的心目中,体力劳动、干活、做点事情就成了低人一等的事情,使得他们越来越轻视动手劳动和生活实践。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接受劳动教育不外乎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学校的正规劳动教育,另一种是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很多学校关于劳动、实践和动手能力的教育几乎沦为一种形式,和其他一些素质教育的措施一样难以落到实处。劳动课、实践课通常被语文课、数学课所取代了。

而我们的家庭教育,同样对孩子的动手能力很忽视。一些家长每天提供给孩子的是钢琴、舞蹈、电脑,甚至无休止的假期补课,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当然不可避免。有的家长只顾着孩子的学习,根本不让孩子插手学习以外的事情,他们的口头禅就是:“只要你好好学习,家里什么事情都不用你干!”在他们看来,只有学习好才是成才的惟一条件。家务活家长全包了,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干活是父母、长辈的事情。也有的家长即使孩子有时间做也不让孩子干,因为他们怕干活的时候孩子累着、伤着、碰着。

天津师范大学的李百珍教授认为,在观念上,社会对孩子的动手能力理解不够。现在大学生出去打工,干点脏活累活,大家就觉得很稀奇,觉得大材小用了。事实上,在国外,孩子打工是很普遍的现象。她介绍说:“我的外孙在加拿大上学,从10岁开始就每天清早起床给社区送报纸,送完报纸之后才去上课。他挣的零花钱用来报课外学习班。要是中国城市里的孩子这样,家长早就心疼坏了。而要是大学生去送报纸,大家更觉得不可思议,感觉太丢脸了。其实,这根本就是错误的。”

动起手来心灵才巧

从人类进化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的祖先最开始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使劳动更加灵活,双手利用得多了,大脑就更加发达,有了与动物不一样的区别:我们做什么事都会用大脑思考。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其实也非常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知行”的统一。上世纪30年代,一代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师范,就把劳动课作为培育学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李百珍教授认为,孩子只有动手才能心灵手巧。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将“心灵手巧”这个词语转换一下,应该是“手巧心灵”。动手劳动之后,孩子会增加很多能力,如改变丢三落四的毛病,责任心更强了,在动手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获得成就感。

其实,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所作的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那些童年时学会做事、特别是会做家务劳动的人,比那些从不做事的人生活得更愉快;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成年后的失业率、犯罪率之比分别为1∶15和1∶10,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的离婚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比较低。国内也有调查同样发现:在家常常做家务劳动的儿童,心理问题较少,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较强。

请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有的家长埋怨现在的孩子不会感恩,也担心孩子将来不孝顺长辈。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如果从小没给孩子这样的机会,不让孩子为家长做些什么,那么他们的责任心不会建立起来,也不会替家长分忧,因为他们认为享受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干点活,动动手。

11.家长觉得孩子聪明 篇十一

第一个是后果是:孩子可能会比较早出现早熟。因为孩子经常看到父母的身体,然后会发现男女之间身体的结构不一样,会产生对异性身体的好奇,这种好奇会导致孩子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关于“性”的信息,所以,家长一定要懂得避嫌。

第二个后果是:不讲究的行为会导致孩子潜意识去模仿。孩子还没有进入社会之前,接触最多父母,出于天性会模仿孩子的各种行为,对于父母的行为他们又没办法区别好坏,以至于可能会导致在异性面前换衣服也觉得很正常,小时候倒是没什么,但是长大了那就不得了,还以为没家教呢,这样对孩子的影响很不好的。

正确的方式一是:合适的时间就要分床睡

孩子三岁之前可以跟父母一起睡,为了给他们安全感,也方便照顾孩子,但是三岁之后就适当分开睡了,因为男女有别,这一点是要注意的了,同时也是为了让孩子的学会慢慢独立和给他属于他自己的私人空间,这是父母应该知道的。

正确的方式二是:给孩子做好防护,杜绝触碰孩子的隐私部位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一些亲戚、家里老人等会无意间可能触碰到孩子的隐私部位,如果长期这样的话,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很大的影响的。另外一个就是有些人不尊重孩子喜欢打孩子屁股,这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孩子的早熟是有原因的。所以在孩子三岁是很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做好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孩子才能更加顺利健康得成长。

以上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异性父母觉得在孩子面前换衣服没什么,可是对孩子的不好影响太大了,喜欢的话,欢迎关注

本文编辑:艺琳

上一篇:助学捐赠活动致辞示例下一篇:春天吸引了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