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研室职能

2024-07-10

政研室职能(精选8篇)

1.政研室职能 篇一

第四章 机电一体化教研室工作职责

1.负责教研室人员思想、教学、科研、业务学习以及行政管理等全面工作并组织研讨、推进教研室的改革和发展。

2.制定教研室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及进行学期工作总结,收集整理并保存有关资料,期末交体育部或教学秘书处。

3.组织承担体育部安排的教学、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等任务;组织教研室人员进行业务学习、进行科研学术活动和撰写论文;教研室、办公室工作中要及时沟通情况,努力搞好教学科研工作。

4.在系主任领导下,负责承担教学、群体活动、训练竞赛等计划的制定、安排、落实工作。

5.负责召开教研室会议,研究教研室工作,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工作并完成教务科交办的其他工作。

机电一体化教研室

2012-2-26

2.政研室职能 篇二

教研室是按学科、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研究组织, 是高校教研活动和教学管理的最基层单位。它承担着组织教师进行政治、业务学习, 指导教师进行教学与科学研究等重要任务。教研室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集教学、科研与师资培养于一体, 是构成高等学校结构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1]。在新建本科院校规模迅速扩张的背景下, 教研室的作用更加凸显。新建本科院校是1999年后通过各种方式新建立的高等教育学校, 1999年后,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总体数量迅速增加, 与此同时, 学校的人数、专业规模迅速扩大, 学校组织的工作随之快速发展, 变得越来越繁杂, 教研室的设置对于规模越来越大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 有利于提高学校组织的运行效率, 对于新建本科学校而言, 教研室的功能不仅没有减弱, 反而更加凸显。

由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型高校的性质特征决定, 新建本科院校教研室应以专业建设为核心职能。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 “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 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在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中, 不同学校各有不同侧重, 新建本科学校则以教学为主, 即为教学型高校, 教学型高校的组织目标就是“围绕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探索知识传播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加强专业建设, 创办特色专业, 打造优势专业, 是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工作[1]。教研室应以专业建设为中心, 为实现学校的基本职能和发展目标服务。

在专业建设的职能分工体系中, 教研室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专业, 就专业建设中的最基础性工作完成其职能任务, 包括专业申报、专业调研、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改、专业发展规划;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评估和监督;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实习等。同时要做好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因此, 从一定意义上说, 学校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 课程建设水平、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室工作的好坏。

二、衡水学院生物科学教研室在特色专业建设中的作用

衡水学院的前身是衡水师范专科学校, 于2004年升格为衡水学院, 是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2009年, 生物科学专业被遴选为首批校级特色专业, 生物科学教研室承担了特色专业的建设任务, 经过几年努力, 取得了一些成绩, 凸显了教研室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发挥地域优势, 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地方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相对比较薄弱, 提高专业学科质量关系自身生存发展。特色是动力之源, 竞争之本, 发展之魂。我院生物科学专业从培育特色入手, 紧密依靠地方经济、自然资源的优势, 以衡水湖研究为学科建设的切入点, 走特色发展之路。利用衡水湖研究的不可替代性, 提高学科竞争力, 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教研室对课程建设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是保证特色专业建设质量的重要前提。通过反复 论证, 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中, 设置了凸显专业特色的“湿地保护与研究特色课程模块”, 设置了湿地植物资源学、衡水湖鸟类资源学、湿地生态学、水生昆虫学、昆虫采集与标本制作、水质监测与评价六门特色课程, 通过课程结构体现专业特色, 使传统学科专业呈现新的面貌。经过教研室全体人员的努力, 特色课程建设已日趋完善, 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2.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积极进行教学团队建设。

随着学校规模的迅速扩大, 新建本科院校引进了大批青年教师, 我院生物科学专业5年教龄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了60%, 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他们的成长、成熟都需要一定时间, 需要老教师的帮助, 需要学校、系部, 特别是教研室的培养锻炼。教研室注重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品德。通过组织集体备课, 组织青年教师观摩教学, 总结和交流教学经验, 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 发挥骨干教师、优秀老师的“传、帮、带”作用, 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通过加强与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的联系, 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面向行业、企业, 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任教, 招聘具有“双师”素质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到学院担任专、兼职教师, 改善教研室双师结构。逐步打造出一个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3.凝练科研方向, 发挥科研服务功能。

生物科学专业在多年的专业建设中, 注重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并引导教师科研围绕区域特色,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逐步形成了“湿地保护与研究”和“植物抗逆性研究”两大方向, 专业教师相继承担了与衡水湖湿地保护和利用及抗旱、抗盐农作物品种研究的相关省、市级项目36项, 发表了学术论文129篇。多项研究成果应用于地方经济建设, 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4.强化实践训练, 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技能。

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生物科学专业先后建立了衡水湖湿地保护区、邓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衡水老白干酿酒 (集团) 有限公司、河北省农科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衡水市环境保护局、衡水市环境保护局环保研究所、衡水市园林管理局等十几个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质量较高、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网络。并与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衡水老白干酿酒 (集团) 有限公司、衡水市环境保护局等签署了合作共建专业协议。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加强到衡水湖等实践基地集中进行课程实践, 获得了丰富的数据,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技能。学生的实践活动与科技作品先后获得8项国家级、省市级奖励, 在相关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19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高水平的科研素质,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考研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考研的竞争力。2010—2013年 , 我院生物科学专业学生考研率分别为35%、50%、55.6%、43.8%, 部分学生科研能力得到了导师和研究生就读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经过教研室几年的建设, 生物科学专业在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 专业教师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进行特色专业建设经验介绍, 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

三、教研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研室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 大多数高校对教研室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投入的精力、人力、物力不够;没有建立完善的针对教研室管理的规章制度; 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造成教研室缺乏生机和活力, 缺乏凝聚力;教研室主任待遇低、工作积极性差等问题, 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教研室的发展, 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无法形成学科、专业群体优势, 制约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 最终影响整个教学工作乃至教学质量[3]。因此,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 教研室自身应克服困难, 在教研室内涵建设方面苦练内功,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使教研室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辉.高校教研室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关系辨析[J].高教论坛, 2010, 2:97-100.

[2]吴文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加强新建本科院校教研室建设[J].黄山学院学报, 2011, 13 (4) :103-105.

3.政研室职能 篇三

专业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院校学术和整体水平的根本,是一项牵动全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加强院校内涵建设,已日益成为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我校在2005年升格后就明确提出了“规模适度,内涵发展,竞争力提升”的办学理念。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校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学资源和条件建设、为部队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成就,在2009年教学评估中被确定为“优秀”。……回顾这些成就,我们深深感到加强专业教研室建设是何等重要。

一、专业教研室的功能定位

专业教研室是院校在专业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级组织,其人员组成情况和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专业建设的质量乃至专业建设的成败,因此,各院校都会对专业教研室的建设和室主任的选拔培养给予相当的重视,但重视程度与功能定位仍有较大的差距。笔者对专业教研室功能提出以下观点。

1、专业建设的承担者

专业是院校教育的载体,它从设置到建设的整个过程均由专业教研室来承担(当然需要院校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和配合)。专业教研室从专业设置开始就应进行深入调研、确定人才规格、论证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编写课程教学大纲或标准、进行教学条件建设等。

2、教学研究的落实者

开展教学研究是教研室的主要职责。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尤其是起步较晚的院校。教学研究涉及的范围很广,从专业设置到学生毕业后的任职上岗,但更多的应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标准、教材和教学指导书编写、教学手段和方法选择、试卷库和试题库编制、教师评价、学生考核方法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等方面进行研究,力争探索一条既符合部队需求、又适合本校特点和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3、教学任务的安排者

教学是院校的中心工作,在办学过程中必然有大量的教学任务要分解落实,这是教研室的日常工作,需要进行精心的组织和安排。教学任务的落实需要细致的态度和协调能力,要与教研室其他工作任务统筹起来考虑,如组织实践教学,毕业实习,落实学生实习单位,实习巡视指导,毕业鉴定、实习报告的检查、指导,以及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到部队当兵锻炼、艰苦地区代职、外出调研等。

4、教师培养的设计者

教师是院校实施教学工作的主体,是专业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引进和培养教师必须立意高远,既要注重引进学历高、素质好、职业岗位能力强、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也要注重培养有前途、有潜力、有敬业奉献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中青年教师,还要注重教师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尤其在推荐教师参与培训时一定要注意这些方面,既不能让部分教师长期教学、部分教师长期参加培训,也不能搞平均主义。这就要求教研室在安排时要根据专业教师的情况作好长远规划,既要让教师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又要重点培养骨干教师、不搞论资排辈,使专业教师能够始终处于竞争态势、保持昂扬斗志、永葆青春活力。

5、教学资源的建设者

专业建设中大量的细致和繁重的工作需要由专业教研室来完成。课程设置和标准制定是一项十分严肃和细致的工作,专业教研室必须对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课程标准的全面制定,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此外,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多媒体课件建设、试卷库和试题库建设、实训资源建设、教学文件建设等均需由专业教研室来完成。

二、教研室主任的作用

1、专业建设的带头人

学校教学常规工作一般由教学副校长——教务科长——系教学主任——教研室主任组织完成,因此,教研室主任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研室主任不仅要有丰厚的专业基础和职业岗位能力,对本专业要有宽阔的视野和前景预测,而且必须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全局意识,此外,还必须有敬业奉献和甘为人梯的精神,是集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素质教育、技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等任务于一身的人。因此,培养和提拔教研室主任必须慎重。

2、 教学研究的引领人

开展教学研究是保持专业教研室活力的动力和精神支撑,教研室主任必须引领大家重视教学研究,因为教师如果不进行教学研究,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其教学水平永远得不到提高。

3、师资培养的规划人

师资队伍建设是院校发展的基础,专业建设同样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教研室主任一定要协助学校做好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其本身也必须注重提高,还要培养接班人,一定要有这样的胸怀和远见。对于本教研室的教师要做到培养和使用并重,加强管理和传、帮、带,使他们能够“一年站稳讲台,三年熟悉教材,五年成为骨干”;对于学校内部的兼职教师要注重协调和利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军内院校或地方高校的外聘教授,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充分发挥他们专业技能强、信息广泛等优势,为专业建设服务。

4、资源建设的谋划人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研室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工作内容十分广泛,需要协调和谋划,既要有长远打算,又要有短期计划,更要有近期的工作安排。因此,教研室主任在安排教学任务时必须进行统筹协调,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并保证每年有成果。

5、教学质量的评价人

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教学评价,目前的教学评价由四方面组成,即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督导评价和领导评价,四者各占一定的比重。但教研室主任对教师情况最了解、对教学情况最清楚、对学生的反馈最直接,因此,他们对专业教师的评价也应该是最准确、有效和直接的,应增加其在教师评价中的权重。

4.政研室职能 篇四

县委政研室:未单列编制。除主任外,现有工作人员5人,其中1名副主任在县委办政工组工作,1人为借调人员。政研室实有工作人员4人:副主任罗荷花,女,37岁,XX年5月调进,XX年年12月任副主任;副主任科员、调研组组长申向君,男,34岁,XX年10月借调政研室,XX年4月调入,2010年8月任副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敬晖辉,女,30岁,XX年年12月借调政研室,2010年7月调入;李蒲阳,男,35岁,2010年6月借调至今。

县政府经研室:除主任外,编制6个,现有工作人员6人,其中2人在县政府办秘书组工作。经研室实有工作人员4人:副主任彭伟仪,男,35岁,1999年11月至XX年9月借调县政府办综合组,XX年年12月任副主任;罗敏,男,33岁,XX年11月调入,现为调研一组组长;赵建新,男,36岁,XX年11月调入,现为调研二组组长;谭晔云,男,36岁,XX年11月调入,现为调研三组组长。

二、“两室”主要工作成绩

近年来,“两室”人员以谋划邵东发展为大局,以服务领导为宗旨,甘做清苦的工作,安于清贫的生活,认真研究上级精神,认真研究领导意图,认真研究基层问题,认真研究外地做法,全面做好县委、县政府重要文件、报告和其他重要综合文稿的起草和修改工作,当好参谋助手。

1、倾心服务,认真撰写各类文稿。承担县委、县政府重要文稿、文件起草,重要会议材料、汇报材料的组织、撰写、编发。2010年,共撰写各类文稿260多篇,计200余万字,基本上达到领导的要求,获得领导的满意。并在《湖南日报》、《新湘评论》、《邵阳日报》、《邵阳经济》、《邵阳工作》等各级各类刊物媒体上共发表各类文章75篇、通讯报道160多篇。

2、诚心谋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本着调研工作“超前、客观、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2010年以来,深入企业、深入农村,深入社区,采取实地察看、座谈会等形式,掌握实情,形成文字。先后就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环卫工作和环卫体制改革、邵东市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撰写调研报告,起草有关文件,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和决策咨询。

3、精心编辑,出色办好党政两刊。围绕发展“第一要务”,本着“宣传政策、交流经验、反映动态、服务经济”的办刊宗旨,抓住经济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和一些工作典型,积极编纂有关调研报告文集、论文集、内参资料等。2010年编发内部刊物《邵东工作》28期、《邵东经济》17期、《决策参考》2期、《邵东快讯》186期,及时总结和推广经济社会建设中出现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汇编《奋进之路》一书,共收集文稿54篇,近30万字。

三、下步工作思路和请求

县委、县政府对“两室”的工作历来高度重视,对“两室”的干部也是看得很重、极其关心。我们将进一步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发挥“两室”在决策参谋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升参谋服务层次。一是把握好工作定位,紧扣中心工作,突出为县委书记、县长当好参谋,出好计谋。二是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在文字驾驭能力上有新提高,在思想认识水平上有新提高,在分析问题、研究对策上有新提高。三是积极深入调研,及时直观的掌握全县经济发展情况,立足实际,把经济运行过程出现的问题以及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形成重要的研究成果,供领导参阅。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请求:

1、对“两室”干部任用、交流适当倾斜。凡扎实工作,埋头苦干,文字综合能力强,且在“两室”工作超过3年以上的同志提拔重用。

2、增加“两室”工作经费。请求安排每室工作经费不低于10万元/年,对两室加班给予适当补贴,对发表文章予以适当奖励。

3、鉴于“两室”工作任务重、力量不够、年龄结构偏大的现状,请求每年招考几名新生力量。

5.政研室个人述职报告 篇五

个人述职报告

一年来,在地委的领导下,在全室同事的支持下,本人牢记宗旨,恪尽职守,扎实工作,与全室人员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1、加强学习,努力充实自己。一年来,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一是加强自学。在巩固去年“双学、双考”活动成果的基

础上,每天集中2个小时进行自学,并建立个人自学的计划,重点学习政治、经济有关方面知识,学习《人民日报》、《黑龙江日报》、《大兴安岭日报》等各类报纸的言论。同时,结合本职工作的实际,学习了特色产业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社区建设等有关知识。二是加强对上级一些重要会议精神和重大政策的学习。认真学习地委领导的各种讲话及地委下发的各种文件。特别是在每次常委会后,我都把有关领导的讲话精神,梳理出工作要点,确保了工作贴近地委工作实际。同时,继续加强了对《江泽民文选》和和谐社会等专著的学习,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有关内容,进一步提高了理论水平。三是加强业务技能的学习,努力提高工作水平。认真学习写作知识,特别是调研文章、领导讲话的写作方法。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经济部门的专家来政研室进行培训,到基层取经学习和建立网上学习笔记本等一办法,确保了创作上水平。

2、加强修养,致力完善自我。为人处事是人生的基本内容。作为党员干部,要在各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加强党性修养和个人品德修养。按照自己多年机关工作的体会,我认识到政研室不是实权部门,但并不低人一等;不是实惠单位,但并不矮人一截。终始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刻苦钻研、甘为人梯”的政研室精神激励自己。甘做清苦的工作,安于清贫的生活,对生活力求朴素,没有不良嗜好,也不与别人比阔气、比潇洒,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同时注意平实处事,保持平静的心态。一是对权利正确看待。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无论权力多大都不会感到轻松;无论个人利益多小都不会感到委屈。现在的工作单位性质不同,但对党的事业的责任相同。二是对他人坦诚友好。无论对上对下、对内对外,都不卑不亢,尊重、理解、真诚、友好,决不欺上瞒下,阳奉阴违。坚持以团结为重,以大局为重。三是对工作尽心尽责。作为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的我,在具体工作中,从计划方案、组织实施到研究讨论、撰写汇报、起草讲话,我都全面介入、全程指导,努力做到凡经过我的手的,都全力做到不出差错,尽善尽美。

3、加强研究,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搞好高质量的调查研究和领导讲话,当好地委参谋,必须真正做到吃透“上情”,摸清“下清”。一是落实调研任务。为提高调研工作能力,增强做好调研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组织制定下发了《地委重点调研课题》。同时,鼓励和倡导室内人员多深入基层调研、多出理论研究成果、多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并进一步细化和量化工作指标,明确了每人季度向地委提供一份高质量的《领导参阅》;每人半年在地委办公室《工作动态》上发表一篇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的工作任务。二是创新调研方法。围绕地委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通过采取了请部门汇报、专业人员交谈、重点问题征求的方法,同时,加大了对地林直32个部门调研力度,进一步了解全区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三是着力文稿材料质量。坚持在材料的内容和结构上全面、深入、求实上狠下功夫,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情况。全年由我起草撰写和指导的全年共起草领导讲话130余篇。编辑《领导参阅》10期;完成文字量220余万字;起草工作专报、理论文章、经验材料16篇,调查报告35余篇。特别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坚持执政为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等文章,分别发表在省委《工作交流》、《奋斗》等刊物和杂志上发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同时,我撰写《雪花文集》也即将出版。

4、培育人才,全面加强研究队伍建设。按照我提出的“提素质、抓研究、出成果、育人才”的总体思路,着力提高干部的思想业务素质,促进干部尽快成长进步。今年我室有一名同志交流到呼中区任副书记;有一名同志提拔到报社任副总编;有二名同志提拔为正科干部。一是打造学习型队伍。通过开展“双学、双考”(学经济、考业务,学电脑、考技能)、“学经济、背数字、勤动笔”活动等一系列措施,使政研室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同时,为达到学习效果,我组织制定了集中学习方案,确定了学习篇目。在工作量相对较少的时间段内,我组织全室人员集中一周到两周时间,重中学习当前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上级文件和地委主要领导讲话。二是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实行科室分工负责制、科长负责制、科员责任制,建立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使政研室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增强

。同时,还建立与县区局和地林直各部门办公室的联系沟通制度。三是建立地委工作记事本。每名研究人员在参加地委常委会和跟随地委领导下基层调研时,对领导提出的思路和想法都进行了及时整理,并定期召开地委大事分析会,及时总结地委前一段时间重点工作和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事情,使全室人员对地委工作思路和新举措做到了心中有数。

5、廉洁自

律,搞好廉政建设。在廉洁自律方面主要注重三点:一是警钟长鸣,筑牢思想防线。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得有关规定和要求,学习先进典型得的优秀事绩的高尚情操,吸取反面典型的深刻教训,牢牢把握一个领导干部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二是廉洁自律,作到身体力行。一言一行都能从严检点,从高要求;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带头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事,自己带头不做。一年来,自我反省,没有作过违反党纪政纪条规的事,从未利用职权为自己谋过一点私利。三是履行职责,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参与搞好本级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配合抓好责任制目标的落实。切实抓好政研室的党风廉政建设,政研室内也没有出现任何党风廉政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学习不够深入、不够扎实、不够系统。进取心有所下降,创新还不够。有时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对一些错误倾向和不正之风不能自觉抵制。

今后的努力方向:

1、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作为党委决策服务的参谋,理应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上走在前面。要坚持把政策理论学习作为搞好政研工作第一位的任务、第一位的需要,做到学得更深,悟得更透,理解得更全面。同时,加强党性修养,注重学习党章以及有关党规党法,不断增强自己反腐倡廉的自觉性。不但自己要带头学习,同时也要组织室内同志深入学习,营造反腐倡廉的小环境。

2、切实加强班子建设。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凡重大问题都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充分调动和发挥政研室一班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集体领导的整体合力。时刻坚持以身作则,维护大局,严守纪律,加强团结,在各项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使政研班子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出色的工作业绩、高质量的调研成果,服务地委中心工作,服务地委领导决策。

3、带好队伍上下工夫。继续按照提素质、抓研究、出成果、育人才的要求,坚持教育和引导干部进一步发扬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爱岗敬业精神。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的办法,定期聘请有关经济理论方面的专家作辅导,有计划的安排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开阔眼界,启迪思路。定期组织开展调研成果和有关材料的交流评议活动,引导大家正确掌握调研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练好写好调研材料及其他材料的基本功,努力把研究室干部培养成为业务精良、作风过硬、善打硬仗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为地委决策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4、努力做到廉洁自律。带头坚持“两个务必”,严格遵循“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加强党性锻炼,带头保持廉洁自律,带头防止和纠正各种不良风气,认真抓好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工作,凡是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坚决做到,要求党员干部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健康的思想作风和严谨的生活作风,树立起党员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6.县委政研室半年工作总结 篇六

今年以来,在办公室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政研室紧紧围绕县委主要领导科学决策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做好文稿起草、调查研究、《县情库》更新三项重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其它各项工作任务。

一、体现高度,全面完成重要文稿起草工作

目前共完成了32篇、近20万字的文稿起草任务。重点文稿有十三届五次党代会报告、全县三级干部大会报告、全县党建工作会议讲话、“三万”活动电视电话会议讲话、“三万”活动督办推进会议讲话、全县“建设试验区、争当急先锋”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讲话,以及向市委严肃换届纪律情况汇报、向市委“三万”活动情况汇报、向杨松同志的汇报等。

为高标准完成文稿起草任务,特别是确保领导重要讲话文稿的全局性、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主要是坚持了三点:一是在深刻领会领导意图的基础上,积极建言献策,主动分析探讨,提炼和升华文稿主题;二是在广泛收集材料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勤于总结分析,丰富和充实文稿内容;三是在统筹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合理谋篇布局,精心组织语言,确保和提高文稿质量。由于坚持了这三点,确保了文稿使用率达到100%,领导基本满意,党员干部肯定。特别是党代会报告、三级干部大会报告、解放思想大讨论报告等重要文稿,在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达到了凝聚共识、激发斗志、促进工作的目的。

二、把握深度,积极做好热点问题调查研究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政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上半年,我们重点围绕试验区建设、“三万”活动、开放开发、旅游经济、新农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罗田县“六个在先”推进试验区建设》、《原生罗田、健康之旅——对我县旅游定位问题的思考》、《发展特色商贸、建设出口强县》、《昔日鸠兹古国、今朝旅游新村——九资河镇新农村建设的几点作法》、《牌坊岗村民有“五盼”》等调研文章,受到领导肯定,并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在调研中,时刻关注热点难点,确保广度与深度相结合,力求透过现象看本质、看规律,使调查具有针对性,成果具有指导性,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

三、展示风度,按时完成各项日常工作任务

政研工作是一项很清苦的工作,但把它做好了,也是一项有味的工作。今年以来,我们一方面力求高标准完成政研室本职工作任务,另一方面积极完成办公室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做到了“两不误”。一是按照省委办公厅要求,全面完成了《罗田县情库》的更新工作,在黄冈地区乃至全省较早地完成了文字录入、内容更新。二是带队进驻三里畈镇袁家畈村开展“三万”活动,全面完成了各项规定动作,写出了较有深度的民情日记。三是根据领导安排,及时向省市委上报全县工作情况,先后有《罗田县贯彻落实省市委有关会议情况汇报》、《罗田县贯彻落实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情况汇报》、《罗田县“三项重点工作”情况汇报》、《罗田县试验区建设情况汇报》、《罗田县“三万”活动情况汇报》等。四是认真完成其它任务,如起草《县委办公室“五个基本”建设情况汇报》等材料,以及其它临时性任务。

四、追求精度,切实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

要做好政研工作,必须保持政治上的敏锐性、思想上的活跃性、观念上的先进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方方面面都要学通、学精、学透。为此,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学习:一是坚持对党报、党刊和重要文件,都要看一遍,重点文章还要精读、研究;二是坚持对各级党委、政府网站,定期浏览,捕捉重要信息;三是坚持向生活学,向基层学,向实践学,加强调查研究,注重总结分析。

总的看,上半年政研室做了大量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不足的地方是由于精力所限,调查研究覆盖面不够广,与各乡镇、各部门联系沟通不够紧。下半年,将对照不足,努力改进,全面加强。

7.独立学院教研室建设初探 篇七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研室建设,反思探索

教研室是高校教学系统最基层的教学单位,也是高校直接进行教学、科研、师资培养的基层组织,是学校专业支撑的基础。教研室建设和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专业的发展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抓好教研室建设,就把握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关键和基础,就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教学质量就能得到有力的保障。因此,重视和加强高校教研室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教研室工作水平是学校内涵建设发展的要求,是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要求,是提高学院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一、教研室建设的反思

我院历经几年的变革与发展,目前各系部教研室建设已初见成效,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亟待关注与解决的问题。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对教研室现状进行了深度反思,其弊渐现。

(一)教研室的职能定位———行政性组织。

从实际运行状态看,常常陷于上传下达的教研室主要发挥行政监管和评价的职能,事实上,由于体制原因,教研室在做着它做不了也做不好的事,远离学术性这一根本宗旨的结果是于教师专业发展无益。

(二)教研室的研修内容———经验的总结推广。

传承和借鉴经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教研室在为数不多的与专业成长有关的教研活动中,经验的总结推广成了主要研修内容。但仅局限于此的教研活动,带来了如下问题。

1. 教师专业发展落入经验成长的臼巢。

低效随意的经验式成长模式,使得专业发展成本高昂,专业视野狭隘,专业瓶颈提前,难以向更高层次迈进。

2. 忽视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

由于研修内容常常是公开课中出现的经验或问题,因而这些经验或问题不一定对称于教师的个性需求,使教研倦怠具有普遍性。

(三)教研室的研修模式———任务关注模式。

完成上级规定的各种任务是必做的功课,教研活动常常陷于这样的尴尬境地:任务来时,疲于应付,冲击着正常的教研秩序,任务去时,各自为政,因此,建设有学科特色的教研文化对陷入被动盲目的我们,永远是空中楼阁。

(四)教研室的研修方式———一次性教研。

听课—评课,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教研程序,听课时发现的问题,在评课时可能得以探讨,寻求对策,但商讨的策略是否有效?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却没有递进式研究,一次性教研无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螺旋式上升,使得教师经验难以系列化和策略化。

(五)教研室的研修技术———听评课的技术落后。

由于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直接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故听课和评课成了我们最主要的研修活动,但由于听评课的理念和技术落后,使得这一活动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教研室建设的探索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改革传统的教研活动,建设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教研平台,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研组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教研理念。

先进的理念是制定正确目标的基础,在专家的引领下,在反复研讨和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达成了以下共识。

1. 研修是教师的生命。

教师不是自身专业发展的旁观者、被研究者、被培训者,而是研究自身的主体,研修应成为教师的生活本身。

2. 教研室是教师的学术性组织。

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方面的问题,是教师的日常专业生活,在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中,使教师从职业走向专业,教研室从管理走向学术。

3. 教研室是教师的专业合作组织。

合作是教师专业的一种品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集体的持续的合作性研究是一种构筑起把彼此的实践相互公开、相互批评、合作创造的关系,合作性、革新性、自律性是教研组的文化特质。

(二)形成共同的教研远景。

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老师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智慧,教研室的研修远景在反复研讨中逐渐清晰。

1. 教研室的职能定位由行政性向学术性转变。

建设一个基于合作、对话、分享、发展的研修平台,形成真诚开放、谦虚反思、创新自律的研修共同体,打造一支学术性的研修团队。

2. 教研室的研修内容由经验总结推广型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型转变。

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加强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强化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减少专业发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 教研室的研修模式由任务关注模式向问题关注模式转变。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以专业发展中的问题为核心,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4. 教研室的研修方式由一次性向跟踪递进式转变。

强化效果追问,在听课评课等活动中开展递进式的改进行动,直至问题最终解决,使实践经验策略化和系列化。

5. 教研室的研修途径由单一任务规定型向多样活动选择型转变。

教研室既应创建形式多样的专业发展合作模式,以满足不同追求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又应创建能统整各种研修模式的研修网络,以便教研活动高效有序地展开。

参考文献

[1]周菊华.专业教研室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6, 第3卷, (2) .

[2]潘永惠等.规范建设创新管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建设及评估的探索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10.

8.教研室“研究文化”的转型 篇八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学研究人员要努力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者、引领者、创生者,教研室要成为新课程推进的研究中心、参谋中心,教研员必须真心诚意地对传统研究进行反思解剖,寻找切合新课程理念的研究方式,努力促进传统范式下的研究向新课改背景下的研究转变,以个体研究文化的转变来构建新型的教研室研究文化,实现教研人员、教研室、教学一线与新课程实施的和谐共振,让研究文化引领新课程向纵深推进。笔者认为,当前,教研室“研究文化”迫切需要转型。

一是研究主体从个人走向团队。县(市)级教研室人员不多,但每一个人都分管一个学科,工作要求、思维方式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思维容易僵化、死板。新课程的实施是对传统教学思维的一次革命,特别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又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艰巨性,个体的思维难以找准突破口,交流合作、协作攻关才能拨开迷雾、柳暗花明。为此,教研员需要理智地看待自己曾经的权威,正确定位自己,与时俱进,在与他人的共同研究中提升自己。我们如东地处黄海之滨,基础教育的质量一直被同行赞誉,在课改背景下,我们教研室注重引导教研员之间的交流、研究,倡导不同学科、不同学段教研员之间思维的碰撞,打破了彼此的保守封闭,在碰撞中生成、修补、刷新,在交流中爆发思维的火花,产生出乎意料的“金点子”。我们还倡导教研共同体建设,以教研员为龙头,各学科均形成了全县研究中心组,一月一次开展集中研究,一些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瓶颈性问题常常是在共同体的交流研讨中找到了解决的突破口。

二是研究内容从单一走向多元。传统的研究多指向教学内容、教学规范,以对教学内容的准确解读、纵深挖掘、拓展延伸作为研究的重点,注重文本的研读,聚焦教师的教。其实,教研员作为教学工作的引领者,研究的内容是多元的、综合的。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落脚点是促进学生有效的学,教研员研究教学应该在关注教学内容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要研究学生学的心态、方法、基础、效果;学生学习是否有效,与教师的教密不可分,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教学方式的研究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比解决一两个具体的教学内容上的问题更重要;教学效果又与教师的内在素养息息相关,方法是有形的,素养是无形的,方式方法是可以短时间转变的,素养却是长期积淀而成的。所以,研究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更是从根本上解决新课程实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根本性问题。由此可见,要提高新课程实施的水平,教研员的研究内容显得话题广泛、彼此关联,关起门来研究课本,闭着眼睛研究教材,是远远满足不了引领教学的需求的。新课程实施的初始阶段,我们便敏感地发现了这一潜在的研究空间,我们引导全体教研员在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拓展研究范围和研究空间,以推进新课程、提高教学有效性为中心,每一位教研员每学期重点研究一至两个非直接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和措施,从而有效地突破了课程改革实施中的障碍。

三是研究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新课程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追求在平等对话中共同成长。作为引领新课程实施的教研员,在自身研究方式上同样要切合新课程的理念,教研人员要放下架子,转换思维,走下“神坛”,以一名同行者、合作者的身份和开放共赢的心态开展研究。我们教研室就积极倡导“对话式研究”,展开平等、自由、积极的互动与沟通,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双方原有理念的解构与重建,共思、共振、共享,促进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发展。教研员每学期确定一个中心话题,提前布置,常态思考,研究组成员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集中对话,对话双方聚焦于某一问题的共同合作,听取对某一问题的不同声音,实现共同意义的建构。从2004年起,我们教研室绝大部分教研员都陆续开通了自己的博客,随时与一线教师研究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教研员的博客成为相关学科教师最为关注的窗口,是教研员与学校教师交流研究的最开放、最常态、最有实效的平台。我们还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开展研究,教研员都建立了短信平台相关教师群组,一些教学研究中的困惑、感悟、反思随时与教师群发共享。开放式研究促使教研员的研究视野开阔、务实深入,同时,在开放的研究中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共同分享、共同收获、共同成长。

四是研究路径从书本走向课堂。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的精力、时间基本上倾注在课堂,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科素养展示在课堂,新课程实施的水平也必须通过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来体现。所以,近几年各地都清醒地认识到有效教学的重要性,旗帜鲜明地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作为纵深推进课改的主要突破口。教研员的研究理应抓住课例这一主要载体,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教研员的根在课堂,思想在课堂,抓住了课堂才算是抓住了根本。我们教研室大胆提出了教研员“学习在课堂、研究在课堂、提升在课堂”,把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作为教研员研究的重中之重。几年来,我们先后出台了《课改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常规》《有效教学实施的基本要求》,小学、初中各学科还研究制订了具有学科个性特点的可操作的《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规范》,我县有效教学的研究思路和成果引起了江苏、广东等先期进入课改省份的关注,一些教育报刊报道并登载了我们教研室有关实施有效教学的推进措施、研究文章。

五是研究专题从宏观走向微观。传统的教学研究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教研员为了确立自己在某一区域的教学权威,埋头苦读、冥思苦想,研究专题贪大求新,似乎不大不新不足以体现教研员的身份,甚至用一些虚无缥缈的学院式的研究来故弄玄虚,而不少科研部门、报纸杂志也迎合了这种价值追求,一些玄而又玄的课题、不着边际的文章便是佐证。事实上,作为基层教研部门教研员的研究,理论上的创新、前瞻性的引领是相当困难的,教学研究更多的是为教学层面实现某种公认的理论扫清实践中的障碍,它的归宿是服务教学,是解决问题,教研员的研究课题应该来自于一线教学,在一线教学中研究,最终服务于一线教学。基于此,教研员的研究应该更多的趋向于微观,研究具体问题,解决具体问题。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教研员富有成效地开展了微型课题研究,范围小、周期短、反馈快,直接服务教学,受到了基层教师的欢迎,直接产生了教学效益,比如“如何培养初一小男生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生活中平面几何原理的运用”“如何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语文现象”等等。我们还鼓励教研员讲述自己的研究故事,从微观的层面展示自己经历过的真实情境,回避研究过程中的官话、大话、套话,直面自己的困惑与彷徨、焦虑与沮丧,向教师展示真实的、独特的教研员自我研究的内心世界,通过教研员来引领全体教师关注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摆脱研究的神秘化偏见。

教研室的“研究文化”体现在每一位教研员的具体研究行为上,教研员的个体研究又培植、丰富着教研室的“研究文化”。这种“研究文化”如空气弥漫在教研工作的过程之中,似水分不断滋润着每一位教研人,“研究文化”形成了教研室儒雅、厚重的底蕴。台湾著名文化人龙应台在讲述“文化的力量”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文化便是公民社会中最重要的粘合剂。”教研室就是依赖这种“研究文化”来感染人、凝聚人、引领人,“研究文化”是教研人真正的“粘合剂”。随着新课改向纵深推进,教研室的“研究文化”理应与时俱进,实行转轨,淘汰陈腐的文化积习,注入新的文化因子,有了与新课程理念和谐共生的“研究文化”,教研室便更富有了生机与活力,教学研究便有了文化精神力的支撑,教研室也就找回了新课程纵深推进过程中的位置与价值。

上一篇:给女友的道歉信简短点下一篇:初三数学高分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