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测试实验报告

2024-10-12

系统测试实验报告(8篇)

1.系统测试实验报告 篇一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

2016 ~ 2017学年

第二学期

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

业 软件工程 学

140521221 姓

名 蒲凤 指导教师王鹏

目录

一、单元测试.......................................................1 1.1实验目的......................................................1 1.2实验环境......................................................1 1.3实验原理......................................................1 1.4实验内容......................................................1 1.4.1 C#单元测试................................................1 1.4.2 测试用例..................................................4 1.5实验结果......................................................5 1.6实验总结......................................................6 1.6.1插件安装...................................................6 1.6.2心得体会...................................................6 1.6.3单元测试意义...............................................6

二、LOADRUNNER性能测试.............................................7 2.1实验目的......................................................7 2.2实验环境......................................................7 2.3实验原理......................................................7 2.4实验内容......................................................7 2.4.1 HP LoadRunner录制脚本.....................................7 2.4.2 HP LoadRunner脚本测试场景设计及分析......................17 2.5实验结果.....................................................33 2.6实验分析.....................................................34 2.7实验总结.....................................................34

三、反编译........................................................36 3.1实验目的.....................................................36 3.2实验环境.....................................................36 3.3实验原理.....................................................36 3.4实验内容.....................................................36 3.4.1 Net Refelector反编译.....................................36 3.5实验结果.....................................................40 3.6实验总结.....................................................41 3.6.1心得体会..................................................41

I 3.6.2 对软件安全性的看法.......................................41

四、SQL注入.......................................................42 4.1实验目的.....................................................42 4.2实验环境.....................................................42 4.2实验原理.....................................................42 4.3实验内容.....................................................42 4.3.1 sql注入..................................................42 4.4实验结果.....................................................52 4.5实验总结.....................................................54 4.5.1心得体会..................................................54 4.5.2 SQL注入危害..............................................54

五、禅道项目管理的BUG管理模块使用................................55 5.1实验目的.....................................................55 5.2实验环境.....................................................55 5.3实验原理.....................................................55 5.4实验内容.....................................................55 5.4.1禅道项目管理的bug管理模块使用............................55 5.5实验结果.....................................................67 5.6实验总结.....................................................68

II

一、单元测试

1.1实验目的

1.能够使用编程工具进行单元测试。

2.检查代码实现是否符合设计,尽早发现设计和需求中存在的错误。3.发现在编码过程中引入的错误,跟踪需求和设计的实现是否一致。

1.2实验环境

环境:vs2013

1.3实验原理

主要采用白盒技术,检查模块控制结构的某些特殊路径,期望覆盖尽可能多的出错点。

1.4实验内容

1.4.1 C#单元测试

1.新建一个类库项目,并为其中的类为BinaryTree.构建二叉树并添加前序遍历方法。如图1-1所示。

图1-1 2.创建单元测试。在方法名上右击,然后单击“Generate Unit Test”选项,打开对话框。如图1-2所示。

图1-2 3.选择方法,为新建项目命名。如图1-3所示。

图1-3 4.然后在解决方案管理中就多了相应的BinaryTree Tests解决方案。如图1-4所示。

图1-4 打开测试菜单->窗口->测试资源管理器,如图1-5所示。

图1-5 5.在测试试图,右键运行要测试的方法,在测试结果窗口中查看测试结果,运行测试之前。如图1-6所示。

图1-6 1.4.2测试用例

1.设置测试参数。如图1-7,1-8所示。

图1-7

图1-8 2.运行之后。如图1-9所示。

图1-9 1.5实验结果

经过测试,ResultEqualTest1,ResultEqualTest2均未通过测试,调整参数,重新测试,测试结果如下,如图1-10所示。:

图1-10 1.6实验总结

1.6.1插件安装

在vs2013进行单元测试之前,需要按照手动添加插件。选择工具-扩展和更新,搜索并安装Unit Test Generator。1.6.2心得体会

本次测试设计涉及预期测试需求,实验结果符合预期。单元测试帮助开发人员编写代码,提升质量,减少bug;提升反馈速度,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开发效率;保证最后的代码不会破坏之前的代码功能,同时让代码维护更容易,有助于改进代码质量和设计。1.6.3单元测试意义

单元测试集中注意力与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首先保证每个单元测试通过,才能使下一步把单元组成部分组装成部件并测试其正确性具有基础。单元是整个软件的构成基础,只有保证零部件一样,这个设备的质量才有基础,单元的质量也是整个软件质量的基础。因此,单元测试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软件的后期测试,最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同时,单元规模较小,复杂性较低,因而发现错误后容易隔离和定位,有利于调试工作。

二、LoadRunner性能测试

2.1实验目的

1.掌握LoadRunner的使用方法。2.能够使用LoadRunner进行负载测试

3.学会用LoadRunner设计场景并尝试,并分析测试结果。

2.2实验环境

环境:HP LoadRunnner

2.3实验原理

LoadRunner进行负载测试通常有五个阶段组成:

计划、脚本创建、场景定义、场景执行和结果分析。

(1)计划负载测试:定义性能测试要求,例如并发用户的数量、典型业务流程和所需相应时间。

(2)创建Vuser脚本:将最终用户活动捕获到自动脚本中。(3)定义场景:使用LoadRunnerControlller设置负载测试环境。(4)运行场景:通过LoadRunnerControlller驱动、管理和监控负载测试。(5)分析结果:使用LoadRunnerAnalysis创建图和报告并评估性能。

2.4实验内容

2.4.1HP LoadRunner录制脚本

1.启动服务。如图2-1所示。

图2-1 2.登录自带网站WebTours,并注册。如图2-2所示。

图2-2 填写注册信息,如图2-3,2-4所示。

图2-3

图2-4 注册成功,如图2-5所示。

图2-5

3.打开Loadrunner,点击新建脚本打开VuGen。如图2-6所示。

图2-6 新建脚本,如图2-7所示。

图2-7

4.新建脚本,选择协议。如图2-8所示。

图2-8 5.选择浏览器,设置所测web的地址。如图2-9所示。

图2-9 6.点击左下角Options按钮,进入录制环境设置界面。如图2-10,2-11所示。

图2-10

图2-11

7、模拟用户操作开始录制脚本。如图2-12所示。

图2-12 用户操作如下,模拟用户订票。如图2-13所示。

图2-13 8.结束录制,生成脚本。如图2-14所示。

图2-14 9.回放脚本,验证脚本是否正确。如图2-15所示。

图2-15 回放结果,如图2-16所示。

图2-16 10.增加事务,并命名。如图2-17所示。

图2-17 给事务命名,如图2-18所示。

图2-18 查看事务,如图2-19所示。

图2-19 11.参数化。在脚本中找到需要参数化的值,例如登录名和登录密码。如图2-20所示。

图2-20 2.4.2HP LoadRunner脚本测试场景设计及分析

1.导入脚本,打开controller。如图2-21所示。

图2-21 2.选择文件路径。如图2-22所示。

图2-22 3.进入初始界面。如图2-23所示。

图2-23 4.为了设置集合点,取消默认勾选框,添加脚本。如图2-24所示。

图2-24 5.确定,进入场景设置界面。如图2-25所示。

图2-25 6.设置场景,选择初始化。如图2-26所示。

图2-26 7.打开运行时设置,设置迭代次数。如图2-27所示。

图2-27 8.设置迭代参数为2。如图2-28所示。

图2-28 9.点开Miscellaneous,设置Continueon error,使错误发生时可继续执行。如图2-29所示。

图2-29 10.设计集合点。如图2-30所示。

图2-30 设置当所有虚拟用户都到达集合点才释放,模拟多用户同时进行某一操作的情况。选中policy。如图2-31所示。

图2-31 11.设置policy。如图2-32所示。

图2-32 12.点击运行,进入运行时监控界面。如图2-33所示。

图2-33 13.点击运行场景。如图2-34所示。

图2-34 14.观察运行结果。如图2-35,2-36,2-37,2-38,2-39所示。

图2-35

图2-36

图2-37

图2-38

图2-39 15.设置场景运行时Windows资源监控图。如图2-40所示。

图2-40 点击添加。如图2-41,2-42所示。

图2-41

图2-42 运行时Windows资源监控图截图如下。如图2-43所示。

图2-43 16.打开分析器,形成分析结果。如图2-44,2-45所示。

图2-44

图2-45 17.分析器自动形成分析结果。如图2-46,2-47,2-48,2-49,2-50所示。

图2-46

图2-47 18.点开监控的图表,根据需要合并图表以便更好地分析。

图2-48

图2-49

图2-50 19.添加Windows资源监控图表。如图2-51,2-52所示。

图2-51

图2-52 20.添加页面分析结果图表。如图2-53所示。

图2-53 21.生成测试报告。如图2-54所示。

图2-54 生成测试报告中。如图2-55所示。

图2-55 生成测试报告,如图2-56所示。

图2-56 2.5实验结果

回放验证。如图2-57所示。

图2-57

生成测试报告,点击内容,如图2-58所示。

图2-58 2.6实验分析

通过测试报告可以看出,最多能够创建10个vuser,平均吞吐量是14320字节每分,平均每秒点击数量约为10次。同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使被测系统所受压力减轻,从如下方面进行综合调解:将测试脚本中think time值加大并在控制台中按比例实现,此处think time指在transaction外部的时间;Controller中Run-Time Setting的Pacing设置值加大;虚拟用户登录时使用递增策略,间隔稍长。

2.7实验总结

LoadRunner,是一种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负载测试工具。通过以模拟上千万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及实时性能监测的方式来确认和查找问题,LoadRunner能够对整个企业架构进行测试。企业使用LoadRunner能最大限度地缩短测试时间,优化性能和加速应用系统的发布周期。LoadRunner可适用于各种体系架构的自动负载测试,能预测系统行为并评估系统性能。学会了使用LoadRunner录制脚本。基本的流程是启动服务器、注册、录制脚本及进行参数化设置。设计涉及场景的搭建和测试,通过Lordrunner进行脚本测试,同时能够生成相应的图表,直观的反应了测试结果。Lordrunner作为专业的性能测试工具,通过模拟成千上万的用户对被测应用进行操作和请求,在实验室环境中精确重现生产环境中任意可能出现的业务压力,然后通过在测试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和数据来确认和查找软件的性能问题,分析性能瓶颈。

三、反编译

3.1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使用反编译工具对程序进行反编译。2.能够使用.NetRefelector进行反编译。

3.2实验环境

环境:.Net Refelector,VS2008 3.3实验原理

反编译的主要思想:将特定的机器代码,即我们的“源程序”,先翻译为低级的中间代码,然后再根据特定的高级语言将中间代码翻译为高级程序。反编译器也有前端和后端。前端是一个机器依赖的模块,句法分析二进制程序、分析其指令的语义、并且生成该程序的低级中间表示法和每一子程序的控制流向图。通用的反编译机器是一个与语言和机器无关的模块,分析低级中间代码,将它转换成对任何高级语言都可接受的高级表示法,并且分析控制流向图的结构、把它们转换成用高级控制结构表现的图。最后,后端是一个目标语言依赖的模块,生成目标语言代码。反编译的过程中要使用一些工具:把二进制程序装入内存,对这一程序做句法分析或反汇编,以及反编译或者分析该程序来生成高级语言程序。这个过程借助编译器和库的签名来识别特定的编译器和库子程序。只要在二进制程序中识别出编译器签名,就不去反编译这些编译器启动代码(start-up)和库子程序:对于前者,从最后的目标程序去掉启动代码的那些例程,反编译器从主(main)程序入口点开始分析;对于后者,那些子程序用其库函数名代替。

3.4实验内容

3.4.1Net Refelector反编译

1.启动.NETRefelector(在所有程序中找到RedGate文件夹)找到安装文件,点击运行。如图3-1所示。

图3-1 2.选择文件,打开可执行文件。如图3-2所示。

图3-2 选择文件路径。如图3-3所示。

图3-3

3.导入工程截图如下。如图3-4所示。

图3-4 4.相关函数和类,如图3-5所示。

图3-5 5.选中工程,导出源码。如图3-6所示。

图3-6 6.选择导出文件路径。如图3-7所示。

图3-7 7.选中反编译程序,点击运行。如图3-8所示。

图3-8 3.5实验结果

反编译成功,如图3-9所示。

图3-9

3.6实验总结

3.6.1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通过反编译工具进行了反编译,完成了从可执行文件到源码的转换,学会了如何使用.NET Refelector反编译工具。3.6.2 对软件安全性的看法

软件安全(Software Security)就是使软件在收到恶意攻击的情形下依然能够继续正确运行及确保软件被在授权范围内合法使用的思想。软件安全性分析任务包含于软件生存周期的若干活动中,是针对软件的安全性质量,作为这些活动的补充。软件安全性分析作为开发中软件的质量的重要保证,关系到软件的获取、供应、开发、运行和维护,已得到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并且现在,软件安全性分析任务的各项细节执行都写入了国军标,被安全相关软件的需方、供方、开发者、维护者以及独立的评价者使用。规范化将推进软件安全性分析的进程,使更多的开发和评测单位遵循标准化文件,督促开发团队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以软件测试作为辅助。同样,软件安全性分析标准也会在推进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地发展。

四、SQL注入

4.1实验目的

1.明白SQL注入原理。2.能够进行简单的SQL注入。

4.2实验环境

环境:VS2013,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4.2实验原理

SQL注入即是指web应用程序对用户输入数据的合法性没有判断,攻击者可以在web应用程序中事先定义好的查询语句的结尾上添加额外的SQL语句,以此来实现欺骗数据库服务器执行非授权的任意查询,从而进一步得到相应的数据信息。

4.3实验内容

4.3.1 sql注入

1.点击SQL SERVERR2。如图4-1所示。

图4-1 登陆数据库,如图4-2所示。

图4-2 2.创建数据库SQLTEST。如图4-3,4-4所示。

图4-3

图4-4 3.创建表UserLogin。如图4-5所示。

图4-5 设置主键如下,如图4-6所示。

图4-6 设置成功,截图如下。如图4-7所示。

图4-7 输入表名。如图4-8所示。

图4-8 4.选中表,编辑前200行。如图4-9所示。

图4-9 5.编辑测试数据,如图4-10所示。

图4-10 6.打开VS2013,新建项目。如图4-11所示。

图4-11 选中Asp.net Web应用程序。如图4-12所示。

2.系统测试实验报告 篇二

HD Radio技术是由美国iBiquity公司针对模拟调频 (FM) 广播和模拟中波调幅 (AM) 广播数字化改造而开发的新型广播系统, 它基于带内同频IBOC (In Band On Channel) 技术, 在不影响现有模拟广播的前提下, 使用现有模拟广播的频道提供高清晰度的数字声音广播与数据业务, 并于2002年被FCC于批准为美国AM和FM波段的数字声音广播标准。目前HD Radio系统已经在美国境内有60多套试播节目, 试播的发射台超过1500座。

为了了解HD Radio系统中FM广播数字化 (简称FM HD Radio) 的传输覆盖性能及其与宿主模拟广播、邻频道模拟广播电台之间的干扰情况,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对FM HD Radio系统的传输性能进行了实验室测试和场地测试, 本文主要介绍实验室性能测试的有关技术和方法。

2 FM HD Radio技术简介

FM HD Radio是一种OFDM (正交频分复用) 系统[1,2], 在普通FM信号两边创建了一组数字边带。FM和HD Radio的混合信号符合传统FM广播的特定的频率掩模。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 FM HD Radio系统一共定义了三种广播方式:混合广播、扩展混合广播和全数字广播, 以逐步实现从调频FM广播到数字广播的过渡。

混合模式提供100kbps的数据率, 其中96kbps的音频数据和4kbps的辅助数据, 这种数据分配是可调整的。该模式支持模拟立体声和辅助业务通信 (SCA) /广播数据系统 (RDS) 。数字载波比模拟载波的功率低20dB。每个数字边带有191个副载波, 可分为10个区。图1给出了混合模式的频谱示意图。

扩展混合模式提供151kbps的数据率, 其中96kbps的音频数据和55kbps的辅助数据 (二者分配是可调节的) 。该模式也支持模拟立体声和广播数据系统 (R D S) 。数字载波比模拟载波功率低20dB, 图2给出了扩展混合模式的频谱示意图。比较图1和图2可以看出, 在扩展混合模式中, 减少了模拟FM信号的频谱宽度, 让位给扩展的数字频谱。上、下边带扩展部分各占30k Hz, 各有76个副载波, 可以分为1、2或4个区。

图3为全数字模式的频谱图。该模式没有模拟信号, 提供300kbps数据率, 并可在音频业务与数据业务间随意分配。可以看出, 处于两侧的主信道传输的功率要比处于中间的信道大很多。

3 实验室性能测试

实验室性能测试是在实验室内搭建FM HD Radio传输系统, 通过在传输系统中加入各种噪声或干扰, 模拟各种现场接收环境, 用专用的测试仪器对被测系统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此次测试着力于回答以下问题:

(1) HD Radio的覆盖范围是否满足我国现有调频广播规划要求?

(2) 数字边带的注入是否对原有的调频模拟广播产生影响?

(3) HD Radio广播与邻频道调频模拟广播之间的干扰情况如何?

(4) HD Radio广播与邻频道HD Radio广播之间的干扰情况如何?

针对这四个问题, 实验室性能测试项目主要包括:

(1) HD Radio接收机载噪比门限。

(2) HD Radio接收机最小信号电平。

(3) HD Radio数字边带对宿主模拟调频广播的干扰。

(4) HD Radio对同频道、邻频道模拟调频广播的保护率。

(5) 模拟调频广播对同频道、邻频道HD Radio的保护率。

(6) HD Radio对同频道、邻频道HD Radio的保护率。

在测试中, HD Radio的测试模式选取混合广播模式。由于系统性能主要通过被测设备的指标来体现, 因此在测试中选取了性能有差别的接收机, 如专用测试接收机、车载接收机和普通模拟调频接收机等, 最终的测试结果为各测试接收机的测量值的平均。除此之外, 接收信号电平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到上述性能的测试, 因此在进行实验室各项性能测试时, 必须对被测接收机的输入电平做出明确的规定。在此次测试中, 除特别说明外, 接收机输入的模拟信号电平选为与我国模拟调频广播频率规划规定的最低可用场强[3]对应的-61dBm。

由于接收机在正常测试时具有保持功能, 测试中在寻找接收门限点时采取在接收失效情况下逐步改善接收条件 (如降低噪声和干扰) 直至接收正常的方法。

测试环境除了考虑系统在高斯信道下的传输性能外, 还要考虑在瑞利信道下的传输性能。瑞利信道环境模拟了传输系统至少一端 (发端或收端) 在移动方式下的信道环境, 反映了系统抵抗多径效应和多普勒效应的性能。多径模型选取了国际标准组织推荐的适用于城市移动接收环境的TU6模型和适用于城郊移动接收环境的RA6模型, 其参数分别见表1和表2。

图4给出了实验室系统性能测试框图, 其中多径信道仿真器选用HP11759C, 在模拟高斯信道环境时, 可以将HP11759设为直通状态, 在模拟瑞利信道环境时, 可以通过软件设置信道路径的衰减、时延及移动速度, 衰减器选用RSP, 其衰减精度为0.1dB, 音频分析仪选用RS UPL。依据ITU-R BS.559-2[4]的建议, 干扰通道的模拟信号通过噪声成形滤波器, 以生成标准彩色噪声信号。在测量音信噪比时, 音频分析仪选择17kHz低通滤波器、加权、准峰值信噪比测量。

4 HD Radio接收机载噪比门限

接收机载噪比门限是HD Radio数字广播最基本的性能指标, 它是指接收机达到失效判据时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的比值 (单位:dB) , 测试框图在图4的基础上去掉干扰通路。测量此项时, 接收机的接收状态设置为数字接收, 数字音频源选用1kHz音频信号。由于受到接收机的限制, 无法测量误码率, 所以此次测试依靠主观失效判据, 即将数字音频广播出现可察觉噪声时的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作为接收机的载噪比门限。

5 HD Radio接收机最小信号电平

最小信号电平是指在接收机输入载噪比高于门限3d B时, 接收机达到失败判据时的输入信号电平, 最小信号电平主要用于评估HD Radio接收机的灵敏度。其测试框图如图5所示, 此时接收机的接收状态设置为数字接收, 数字音频源选用1kHz音频信号。先将衰减器3的衰减值置为0, 调节衰减器1和2的值, 使得接收机输入端的载噪比高于门限3dB, 调节衰减器3, 直至数字音频广播出现可察觉噪声, 测量此时接收机输入端信号电平。

6 HD Radio数字边带对宿主模拟调频广播的干扰

此项测试的依据为数字边带的注入与否, 在单声道和立体声两种情况下, 模拟接收机输出的音频信噪比 (单位:dB) 是否发生明显的变化。测试框图如图6所示, 此时接收机的接收状态设置为模拟接收, 模拟音频源选用1kHz音频信号, 调节音频输出电平使得激励器的最大频偏为±75k Hz, 将接收机的音量在失真度允许范围内调为最大。

7 保护率D/U

由于无线频率的重复使用, 在频率规划和实施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同频、邻频HD Radio与模拟调频广播之间的相互干扰, 保护率就是衡量系统抗同频、邻频干扰能力的指标, 即欲收信号电平与干扰信号电平的比值, 单位为dB。由于我国调频广播的频道间隔为100kHz, 所以邻频道干扰的频偏设置为100kHz的整数倍, 测试框图如图4所示。

7.1 HD Radio对同频道、邻频道模拟调频广播的保护率

接收机的接收状态设置为模拟接收, 干扰通道为HD Radio激励器, 其模拟广播的模式固定为单声道模式, 欲收通道为模拟调频广播激励器, 其广播模式分为单声道模式和立体声模式, 按照设定频偏设置欲收激励器输出频率和干扰激励器输出频率。参照ITU-R BS.641[5]的建议, 欲收激励器的调制信号为500Hz音频信号, 调节音频输出电平使得激励器的最大频偏为±75k Hz, 用音频分析仪测量此时接收机输出端的音频信噪比S1, 注意此时关闭音频分析仪中的加权网络。用500Hz音频信号调制干扰激励器使其最大频偏为±32k Hz, 用音频分析仪测量此时接收机输出端的音频信噪比S2 (此时关闭音频分析仪中的加权网络) , 断开干扰激励器的500Hz音频信号, 用符合ITU-R BS.559-2的建议的标准彩色噪声调制干扰激励器, 调节彩色噪声输出电平使得接收机输出音频信噪比等于S2, 这相当于彩色噪声信号调制的最大频偏也为±32kHz。关闭欲收激励器的500Hz调制信号, 打开音频分析仪中的加权网络, 调节衰减器2的值至测量接收机输出音频信噪比为N1, 保证 (S1-N1) 至少为56dB, 打开干扰激励器输出并调节衰减器1的值至测量接收机输出音频信噪比为N2, 此时 (S1-N2) 为50dB, 记录欲收信号电平D和干扰信号电平U。

7.2 模拟调频广播对同频道、邻频道HD Radio的保护率

接收机的接收状态设置为数字接收, 干扰通道为模拟调频广播激励器, 其模式固定为单声道模式, 欲收通道的激励器为HD Radio激励器, 模拟广播模式分为单声道模式和立体声模式, 按照设定频偏设置欲收激励器输出频率和干扰激励器输出频率。干扰通道的调制信号为符合7.1描述的标准彩色噪声, 欲收数字声音为500Hz音频信号, 调节衰减器1的衰减值直至数字音频广播出现可察觉噪声, 记录欲收信号电平D和干扰信号电平U。

7.3 HD Radio对同频道、邻频道HD Radio的保护率

接收机的接收状态设置为数字接收, 干扰通道为HD Radio激励器, 其模拟广播模式固定为单声道模式, 欲收通道的激励器为HD Radio激励器, 模拟广播模式分为单声道模式和立体声模式, 按照设定频偏设置欲收激励器输出频率和干扰激励器输出频率。干扰通道的调制信号为符合7.1描述的标准彩色噪声, 欲收数字声音为500Hz音频信号, 调节衰减器1的衰减值直至数字音频广播出现可察觉噪声, 记录欲收信号电平D和干扰信号电平U。

8 结束语

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广播业务应用, 可能会对我国原有频率规划和相关技术标准产生影响, 通过开展相关测试工作, 对其性能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与评估, 为我国调频频段广播数字化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NRSC-5-A.In-band/on-channel digital radio broadcasting standard.2005.9.

[2]iBiquity Digital Corporation.Doc.No.SY_IDD_1011s rev.E, HD RadioTM Air Interface Design Description-Layer1FM, 3/22/05.

[3]GY/T196-2003:调频广播覆盖网技术规定.

[4]Rec.ITU-R BS.559:Objective measurement of radio-frequency protection ration in LF, MF and HF broadcasting Rec.

[5]ITU-R BS.641:Determination of radio-frequency protection ratio for frequency modulated sound broadcasting.

3.系统测试实验报告 篇三

摘要:主要目的在于采用基于统计方法的新思想,用以改进现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信息收集系统。以一个班级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为案例,应用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提取出了对于学生和老师各自有效的信息,构造了便于分析和记录的大学生个人运动水平信息表,为体育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了数据跟踪信息。

关键词:体质健康;运动突破概率;条件期望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9-1264-03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Improving System of Evaluation of

Students' Physic Health Standard Test

XU Wu, LUO Jian-ping, LI Shu-mei

(P.E Depart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 210046, Jiangsu China)

Abstract:It is to try on a new method that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system about Students' Physic Health Standard Test. The paper takes a series base of a class students' physic health standard test performance for example, useful information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so as to help construct personal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form which can conveniently analysis and record., which can provide the digital following information to help teacher to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

Key words: physic health; sports ability exceed probability; conditional expectation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6月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检验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依据,也是高校开展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群体竞赛等各项活动工作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的要求,每位在校学生每年均需接受全面的身体测试并将评定成绩记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学生毕业时放入本人档案。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内容根据男女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测试项目,而本文则是对案例学校提供的大学男生的测试项目(如表1)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对于其他学校的其他测试项目同样具有普适性。[1,3]

表1男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

测试项目分值南京财经大学

男学生选测项目必测身高标准体重15身高标准体重项目肺活量15肺活量选测台阶测验与1 000 m二选一20台阶测验项目坐位体前屈与握力体重指数二选一20握力体重指数50 m与立定跳远二选一30立定跳远身高标准体重身高标准体重是指身高与体重两者的比例应在正常的范围,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肺活量指数肺活量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台阶试验指数是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数;握力指数握力体重指数反映的是肌肉的相对力量,即每公斤体重的握力;立定跳远,反映了学生下肢爆发力。[2]

2案例分析

2.1原始数据┆选取南京财经大学2005级一个班男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作为原始数据,样本量为30人,测试项目见表1。所有数据都经SPSS13.0统计软件包统计处理。

2.2样本统计分析

表2样本统计分析

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台阶测验握力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样本均值9.86711.40018.46717.70020.200样本标准差2.7132.5542.6362.3363.305样本众数915202018样本标准偏差0.2750.2240.1430.1320.164样本方差7.3616.5246.9475.45910.924样本峰值0.197-1.368-0.241-0.3561.032样本偏斜度-1.2490.3701.261-0.6021.119样本极差877815置信区间

(95.0%)[8.854,

10.879][10.446,

12.354][17.483,

19.451][16.828,

18.572][18.976,

21.434]几个样本统计量的含义:

1) 样本方差。从表中该项可以看出立定跳远的得分相对于其它测试项目的得分分散度显得更加严重,这就表明:在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这是最容易拉开距离的素质项目,得分容易,失分也很容易,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学生之间下肢爆发力

投稿日期:2007-11-02

作者简介:徐武,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素质的差异非常大,凸现了下肢爆发力锻炼的重要性。因此,建议各运动项目的教师要不断的加强学生下肢爆发力素质的训练力度。

2) 偏斜度。偏斜度表示的是分数段的分布对称情况。当偏斜度时,表示左偏,也即高分人数较多,没能拉开距离,测试项目的难度适中或偏低;相反而言,就是右偏,高分人数较少,距离拉得较大,可能出现分数段的空挡,相对于样本群体而言,测试项目的难度较大。从表2可以看出,今年的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对于2005级男同学来说,总体上左偏,但是身高标准体重指数和握力体重指数右偏,说明学生身体形态匀称度不高,肌肉的相对力量较弱,正反映了学生锻炼效果不高,亟需教师进行正面引导。

3) 置信区间(95.0%)。置信区间表示分数的集中情况,95%为置信水平。从表2可以看到,置信区间的长度都小于3个单位,说明我校2005级男同学本次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比较集中。与握力项目的置信区间的上下限相比,台阶测验的置信区间下限起点较高。关于其原因通过走访测试教师发现,可能是学生在台阶测验中存在一些不当行为,如少做、节奏慢、台高私自改变等问题,导致测试成绩偏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该项目相对于该班男学生体质而言标准不高。

2.3运动突破概率每个学生如何确定其最优的突破口来提高身体素质,就要进行运动突破概率计算。假定某位同学的当前成绩是玐璱=x璱(i=1,2,…,5),那么他在当前的水平下优先考虑着重加强哪个测试项目对于尽快提高薄弱的身体素质是最有帮助的?在概率论中有一个结论:“当X~F(x)时,有F(X)~U(0.1)”,这个结论很好的避开了分布假设问题。一个直观的认识来源于:如果某位同学一个学科当前成绩的累积分布F璲(x璱)很大时,那么在该项目上提高成绩的难度应该比其他项目中累积分布F璲(x璲)较小的要大;也就是说如果总分提高1分的话,那么这1分出现在项目i中的概率小于出现在其它项目j中的概率。基于上面的考虑,用p璱(x璱)=1-F璱(x璱)表示1分出现在项目中的概率,那么q璱(x璱)=F璱(x璱)就是1分不出现在项目中的概率(当前项目i的得分为x璱)。从而得到的条件概率称为“突破概率”:

r1(x1,x2,x3,x4,x5)

=p1q2q3q4q5p1q2q3q4q5+q1p2q3q4q5+q1q2p3q4q5+q1q2q3p4q5+q1q2q3q4p5

r2(x1,x2,x3,x4,x5)

=q1p2q3q4q5p1q2q3q4q5+q1p2q3q4q5+q1q2p3q4q5+q1q2q3p4q5+q1q2q3q4p5

r3(x1,x2,x3,x4,x5)

=q1q2p3q4q5p1q2q3q4q5+q1p2q3q4q5+q1q2p3q4q5+q1q2q3p4q5+q1q2q3q4p5

r4(x1,x2,x3,x4,x5)

=q1q2q3p4q5p1q2q3q4q5+q1p2q3q4q5+q1q2p3q4q5+q1q2q3p4q5+q1q2q3q4p5

r5(x1,x2,x3,x4,x5)

=q1q2q3q4p5p1q2q3q4q5+q1p2q3q4q5+q1q2p3q4q5+q1q2q3p4q5+q1q2q3q4p5

以05级参加测试的男生“王小兵”同学的真实成绩为例,计算他的各项测试指标突破概率结果请见表3。

表3

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台阶测验握力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测试成绩912151723獸璱(x璱)0.3 7450.5 9100.0 9340.3 8210.5 948r璱0.1 1630.0 4820.6 7560.1 1260.0 474就王小兵同学当前的身体素质而言,上面结果表明:在当前成绩水平下,总分提高1分有一半以上的可能性来自于台阶测验成绩的提高。从该项目的突破概率来分析,教师可以建议其经常进行耐力跑等运动项目,重点促进其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水平,因为相对于他的总体身体素质而言,这是非常具有训练潜力的。

2.4挑战目标——条件分布的上1/4分位数和条件期望条件概率:Pr珄X璱>x璱|Y>y},条件期望:E={X璱|Y>y}。

在锻炼过程中,越高的目标并不一定就是适合自己的目标,制定合适的目标,不断取得成功,对于激发锻炼的积极性才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怎样制定适合自己的有针对性地锻炼目标呢?条件概率指出了在总分高于自己的群体中,他们单项运动成绩高于某个特定分数的概率;而条件期望刚好给出了总分高于自己的这个群体中对于单项运动成绩的平均分数是多少。一般情况下,条件期望和条件中位数的差别不大,因此为了拉开两个测量值的挑战性,求解条件分布的上1/4分位数和条件期望作为单项运动得分挑战的0两个目标。

条件分位数的定义为:ζ﹑/y=inf{x:F(x|y)舙},p(0,1)。

王小兵同学的台阶测验和总分(15,76)可以计算得到:

条件分布的上1/4分位数为ζ0.75/76=19,条件期望为E(X1|Y>760=17.3。

这两个结果表明:在总分高于76的同学中,他们的台阶单项运动成绩平均为17.3分,而且有四分之一的同学的台阶单项运动成绩分数高于19分。这对于王小兵而言,是两个有一定难度的挑战目标。只有目标明确,差距清楚,才能清楚自己在某些身体素质上与其他同学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对于教师而言,就能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弱点制订因材施教方案,帮助学生实现运动能力的提高。而那种不管学生的现今运动能力如何,总是想让全部学生都达到较高标准的做法是不切合实际的,所以这里采用条件均值和条件上分位数作为两个目标,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可以接受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2.5学生个人运动状态信息系统的构建将通过统计分析得到的学生体质信息汇总为学生个人运动水平的横向状态信息表(以王小兵同学为例,见表4)。该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横向信息,了解他们自身的身体素质基础,还可以针对学生身体素质薄弱点,制定有效培养和锻炼计划,经过训练或锻炼后,测试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信息,然后根据测试信息再制订培养计划,进而从锻炼效果和时间上就可以构建纵向体质信息跟踪系统,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体育锻炼意识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表4

院系:工商管理学院;学号:××××××;姓名:王小兵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台阶测验握力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测试成绩912151723运动突破概率0.1 1630.0 4820.6 7560.1 1260.0 474条件上分位数1415191927条件期望1213171825注:考虑到学生测试的算分习惯,所有的挑战分数均采用整数分。

3结语

这篇文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将统计分析的思想与实际教学的需要相结合,通过这样的思路不仅获取了更有价值的学生体质信息,为进行有的放矢的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从而有效的解决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滑问题。而且,各种分析处理方法都是在很自然的前提下提出的,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的应用到平时的体育锻炼效果分析中。

建议高校根据学生的测试信息,制作学生个体运动状态信息表,推荐学生针对自身素质和兴趣进行项目选修。每个项目教师要因材施教,以协调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并根据学生期末测试信息,进行跟踪调查。如果教师多一份耐心和责任心,如果计划能够彻底实施,提高学生体质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既然存在着学生体质持续下滑现象,那么体育教学的每个过程和环节中值得思考的软因素无处不在,如何将这些被我们“熟视无睹”的信息或因素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研究,反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这将是值得体育教师和体育界其他人士重点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宜南,万平,赫忠慧.北京大学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果分析报告[J].体育科学,2005,25(2):41-44.

[2] 陈文杰.江苏省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2.

4.艾森克人格测试实验报告 篇四

心理学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领域就是对于人格的研究。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所处社会环境和生理年龄的特殊性,决定了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时期,也是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生理机能的逐渐成熟,感情日益丰富,学生心理问题也有上升的趋势。有关调查显示,约有10%-30%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大学生自杀事件也是屡见不鲜。因此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他们以健康的身心步入社会,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

以往的研究表明:(1)大学生危机人格由四个维度构成:悲观、社交抑制、负情绪性与消极应对。实证模型与理论构想模型完全拟合。(2)当代大学生危机人格特点比较鲜明。总体上看,大学生危机人格的消极应对程度最高;社交抑制水平次高;负情绪性程度与危机人格总体水平相当;而大学生危机人格的悲观水平最低。(3)总体上看,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类别与学校类别的大学生在危机人格总体上都没有显著差异。这些变量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年龄小于20岁组的大学生在危机人格总分上显著高于20岁及其以上组。(4)维度差异性具体表现在:性别差异不显著;年级差异表现在社交抑制维度;一年级大学生的社交抑制显著高于二、三年级,而二、三、四年级却没有显著差异,一年级与四年级差异也不显著。专业类别差异表现在消极应对维度上:艺体专业学生消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文史、理科与工

科学生;文史、理科与工科的消极应对差异均不显著。而学校类别差异却体现在悲观与社交抑制维度上。公办高校的学生社交抑制程度显著高于民办高校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危机人格差异反映在社交抑制维度:独生子女社交抑制程度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城乡差异出现在社交抑制与消极应对维度上;乡村大学生社交抑制与消极应对程度显著高于城镇与城市大学生。其他维度上的类别差异都不显著。

实验方法:

被试:抽取的样本是福建师范大学2010级心理学班,一共有58名同学参加测试。参与本次测试一共有14个男生,占被试人数的24.1%;44个女生,占被试人数的75.9%。参加测试的同学年龄在18岁到22岁之间。其中18岁的同学有4名,占被试人数的6.9%;19岁的同学有15名,占被试人数的25.9%;20岁的同学有28名,占被试人数的48.3%;21岁的同学有9名,占被试的15.5%;22岁的同学有2名,占被试人数的3.4%。

材料:本次测试所使用的是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版)。EPI是根据编者的多维人格学说而成,每一维度由一个分量表来测量,分N(Neuroticism,神经质)量表,测量情绪稳定与否;E(Extrovision-Introvision,外向-内向);L(Lie,虚假、掩饰)系

效度量表。相对于其他以因素分析法编制的人格问卷而言,它涉及的概念较少,施测方便,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国际最具影响力的心理量表之一。

程序:本次测试采用的是集体测试的方式。因测量地点大小,及用于测量的计算机有限,把全班同学分为了两个部分,一前一后进行测量。但前后两组并无交流。进行测量的同学打开测量软件,输入自己的基本信息,然后开始进行测试。测试环境始终保持安静,被试者也是独立完成整个测试。测试结束,被试者讲数据统一上传,由主试人进行处理。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采用的是SPSS17.0版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正态分布原理对数据进行筛选,收集的58个数据中,有一个数据是极端数据,在数据分析中不参与分析。因为题目中涉及反向题,首先将数据计分方式变为相同形式的,即全部变为正向题的计分方式。将回答“是”的题记为1分,将回答“否”的题记0分。从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和掩饰性四个维度进行总分的统计。并计算出每个维度的平均数,并进行差异性检验,计算出T分数。

实验结果:

经过多测试数据的处理,以及将我们的样本数据与常模进行比较,根

据统计学原理,发现:精神质的差异性显著,而内外向、神经质、掩饰性的差异性不显著(参见表一)。由此可见,与大学生普遍水平相比,被试群体的精神质分数较低,说明了被试普遍都不孤独,充满情感投入,不好挑衅,不太喜欢干奇特的事且事事都会考虑危险性,容易适应外部环境。

表一

样本数据与常模的对比表

维 度

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掩饰性(L)

数据

样本平均数 2.4211 8.0175 5.1754 4.2456

常模 2.848229 7.72 4.738686 4.485771

T分数-2.368 0.694 0.947-0.758 结果分析:

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可能有:

首先,与现在大学生生长的环境有关系。随着经济的增长,家庭生活的水平明显提高,人与人交流增多,且平常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现代大学生的孤独感有所下降。

其次,现在教育也对现代大学生产生一定影响。教育改革以来,更注重人性化的教育,更注重对善良的心的培养。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会用更感性的眼光去看待一些问题。同时,教育也强调着是非观念,强调责任意识,大学生是社会的知识分子群体,明辨是非,不好挑衅。

5.白盒测试实验报告三角形 篇五

一、实验目的(1)巩固白盒测试技术,能熟练应用控制流覆盖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2)学习测试用例的书写。

二、实验内容

判断三角形类型

输入三个整数a、b、c,分别作为三角形的三条边,通过程序判断这三条边是否能构成三角形?如果能构成三角形,则判断三角形的类型(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三角形)。要求输入三个整数a、b、c,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a≤200;1≤b≤200;1≤c≤200。

要求:

为测试该程序的方便,请将三角形判断的算法尽量放入一个函数中。

(1)画出程序的流图;

(2)分别以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设计测试用例,并写出每个测试用例的执行路径

要求:设计测试用例时,每种覆盖方法的覆盖率应尽可能达到100%

(3)请采用基本路径测试方法对程序进行测试,并给出具体测试用例信息。

(4)通过你的测试,请总结你所使用测试方法发现的Bug。

三、实验要求

(1)根据题目要求编写测试用例

(2)撰写实验报告

(3)有关的实现程序请附到实验报告中

(4)实验报告命名规则:学号后两位+姓名_白盒实验

四、实验报告

(1)程序代码:

1.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sanjiaoxing

{

private

static

int

x;

private

static

int

y;

private

static

int

z;

2.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

{

int

v=0;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三角形第一条边的长!“);

x=getside(v);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三角形第二条边的长!“);

y=getside(v);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三角形第三条边的长!“);

z=getside(v);

ifzhijiaotriangle();

}

3.public

static

int

getside(int

v)

{

BufferedReader

input=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

try{

v=Integer.parseInt(input.readLine());

}

catch(IOException

e){}

return

v;

}

public

static

void

ifzhijiaotriangle()

{

if((x>0&&x<200)&&(y>0&&y<200)&&(z>0&&z<200))

{

if(x+y<=z||x+z<=y||z+y<=x)

{

6.System.out.println(“您输入的三边不能构成三角形“);

}

7.else{

System.out.println(“一般三角形“);

}

8.else

if(x==y||x==z||y==z)

{

if(x==y&&y==z)

10.System.out.println(“您输入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2.else

System.out.println(“您输入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

}

11.else{

System.out.println(“超出“);

}

}

}

(2)

程序的流图:

(3)语句覆盖;

编号

测试用例

执行路径

覆盖语句

预输出结果

(0,10,20)

a,c,d

1,2,3,4,11,13

超出

(10,20,35)

a,b,e,f

1,2,3,4,5,6,13

不能构成三角形

(3,3,5)

a,b,g,j,k,l

1,2,3,4,5,7,9,10,13

等腰三角形

(3,3,3)

a,b,g,j,m,n

1,2,3,4,5,7,9,12,13

等边三角形

(10,20,25)

a,b,g,h,i

1,2,3,4,5,7,8,13

一般三角形

(4)

判定覆盖;

编号

测试用例

执行路径

覆盖判定

预输出结果

(0,10,20)

a,c,d

F1

超出

(10,20,35)

a,b,e,f

T1,F2

不能构成三角形

(10,20,25)

a,b,g,h,i

T1,T2,F3

一般三角形

(3,3,5)

a,b,g,j,k,l

T1,T2,T3,F4

等腰三角形

(3,3,3)

a,b,g,j,m,n

T1,T2,T3,T4

等边三角形

(5)

条件覆盖:

条件

符号

a>=1&&

a<=200

1T

b>=1&&

b<=200

2T

c>=1&&

c<=200

3T

a+b>c

4T

a+c>b

5T

b+c>a

6T

a==b

7T

b==c

8T

a==c

9T

编号

测试用例

执行路径

覆盖条件

预输出结果

(0,10,20)

a,c,d

-1T,2T,3T

超出

(10,20,35)

a,b,e,f

1T,2T,3T,-4T,5T,6T

不是三角形

(10,35,20)

a,b,e,f

1T,2T,3T,4T,-5T,6T

不是三角形

(35,10,20)

a,b,e,f

1T,2T,3T,4T,5T,-6T

不是三角形

(10,20,25)

a,b,g,h,i

1T,2T,3T,4T,5T,6T,-7T,-8T,-9T

一般三角形

(3,3,3)

a,b,g,j,m,n

1T,2T,3T,4T,5T,6T,7T,8T,9T

等边三角形

(3,3,5)

a,b,g,j,k,l

1T,2T,3T,4T,5T,6T,7T,-8T,-9T

等腰三角形

(6)

判定/条件覆盖;

编号

测试用例

执行路径

覆盖条件

覆盖判定

预输出结果

(0,10,20)

a,c,d

-1T,2T,3T

F1

超出

(10,20,35)

a,b,e,f

1T,2T,3T,-4T,5T,6T

T1,F2

不能构成三角形

(10,35,20)

a,b,e,f

1T,2T,3T,4T,-5T,6T

T1,F2

不能构成三角形

(35,10,20)

a,b,e,f

1T,2T,3T,4T,5T,-6T

T1,F2

不能构成三角形

(10,20,25)

a,b,g,h,i

1T,2T,3T,4T,5T,6T,-7T,-8T,-9T

T1,T2,F3

一般三角形

(3,3,3)

a,b,g,j,m,n

1T,2T,3T,4T,5T,6T,7T,8T,9T

T1,T2,T3,T4

等边三角形

(3,3,5)

a,b,g,j,k,l

1T,2T,3T,4T,5T,6T,7T,-8T,-9T

T1,T2,T3,F4

等腰三角形

(7)

组合覆盖;

编号

测试用例

执行路径

覆盖条件

预输出结果

(0,201,201)

a,c,d

-1T,-2T,-3T

超出

(201,201,1)

a,c,d

-1T,-1T,3T

超出

(201,2,201)

a,c,d

-1T,2T,-3T

超出

(2,201,202)

a,c,d

1T,-2T,-3T

超出

(1,2,201)

a,c,d

1T,2T,-3T

超出

(1,201,2)

a,c,d

1T,-2T,3T

超出

(201,1,2)

a,c,d

-1T,2T,-3T

超出

(10,20,35)

a,b,e,f

1T,2T,3T,-4T,5T,6T

不能构成三角形

(10,35,20)

a,b,e,f

1T,2T,3T,4T,-5T,6T

不能构成三角形

(35,10,20)

a,b,e,f

1T,2T,3T,4T,5T,-6T

不能构成三角形

(3,4,5)

a,b,g,h,i

1T,2T,3T,4T,5T,6T,-7T,-8T,-9T

一般三角形

(3,3,5)

a,b,g,j,k,l

1T,2T,3T,4T,5T,6T,7T,-8T,-9T

等腰三角形

(5,3,3)

a,b,g,j,k,l

1T,2T,3T,4T,5T,6T,-7T,8T,-9T

等腰三角形

(3,5,3)

a,b,g,j,k,l

1T,2T,3T,4T,5T,6T,-7T,-8T,9T

等腰三角形

(3,3,3)

a,b,g,j,m,n

1T,2T,3T,4T,5T,6T,7T,8T,9T

等边三角形

(8)

基本路径覆盖;

经过计算,程序流图的环复杂度为5,因此基本路径有5条

编号

测试用例

基本路径

预输出结果

(10,20,35)

a,b,c,f

不能构成三角形

(3,4,5)

a,b,g,h,i

一般三角形

(3,3,5)

a,b,g,j,k,l

等腰三角形

(3,3,3)

a,b,g,j,m,n

等边三角形

(0,201,201)

a,c,d

超出

附录:测试用例书写格式(语句覆盖为例)

测试用例表

编号

测试用例

执行路径

覆盖条件

覆盖语句

预输出结果

6.北邮-信号与系统测试实验总结 篇六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信号与系统”是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自动控制、生物医学、电子工程、信号图像处理、空间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二十一世纪要求培养能力强、素质好的开发型、创造型、应用型人才,所以我北邮开展了“信号与系统测试实验”这一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使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并增强我们学习的兴趣,是学好信号与系统的重要教学辅助环节。作为北邮电子工程学院09级的学生,本学期的第八周到十二周期间,我们有幸做了四次信号与系统测试实验。

这四次实验分别为:信号的分类与观察、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信号的抽样与恢复(PAM)和模拟滤波器实验。通过四次印象深刻的实验,不仅在理论上加深了我的理论概念知识,更是通过实践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学会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仪、信号与系统试验箱等实验仪器。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认真分析、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收获解决实验中问题的经验和加深我们对仪器使用和实验步骤的印象。总之,这次实验教给我的不仅是书本概念知识,更是验证理论、加强个人动手能力的一次宝贵的机会。

我们所做的第一个实验是“信号的分类与观察”。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正式接触示波器,老师很详尽的讲解和演示了示波器和试验箱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这次实验无疑让我们对示波器有了深刻的印象。并深刻体会到了实验课和理论课差别,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了。这次实验我们观察了正弦信号、指数信号和指数衰减正弦信号的波形特点,并学会使用示波器测量这些信号波形的参数。实验步骤过程比较简单,绘图则考验我们的耐心,实验后期的理论计算比较发杂,不过只要细心计算就能得到正确的理论值。总的来说,第一次实验然给我体会到了理论和实际结合的重要性。

第二个实验是“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这次实验我们第一次接触了频谱仪这一实验仪器。这次实验要求我们掌握频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与正确使用方法,掌握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测试方法和理解非正弦周期信号频谱的离散性、谐波性与收敛性。实验前,老师大体讲述了频谱以电平为单位的计算方法。通过调节频谱仪得到频谱图、示波器得到波形图,并描绘图形。最后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理论值,两者对比并分析误差。这次实验的难点除了在频谱仪的使用,还有数据处理方面,这考验了我们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的耐性。通过这次实验,除了对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有了深刻理解外,还提高了我个人数据处理的能力。

第三次实验做了信号的抽样与恢复。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实验,它向我们展示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也正是它才使得信息可以有效地传递。这次实验,我们主要通过矩形脉冲对正弦信号进行抽样,再把它还原回来,最后用还原的图形与原图形对比,分析实验并总结。试验中,抽样后的波形不稳定,很难根据示波器上的图形进行图形描绘,老师便告诉了我们一个办法,即用手机把图形拍下来再进行绘制,这一环节中,老师如果不提醒那么早,让我们自己去思考寻找解决办法将是更好的一个考验。和想象的不一样,抽样还原后的波形和原图形并不吻合,虽然存在误差,但是得到没有失真的实验结果后,我还是很开心的。这次实验把抽象的抽样定理形象化了,对我在学习信号与系统的抽样内容方面有了很大的帮助。

因为考试等原因,我们的第四次实验“模拟滤波器实验”是和第三次实验一块做的。这次实验,我们测了四组实验,分别是有源低通、无源低通、有源带阻和无源带阻滤波器,通过改变频率测试它们的特点,并通过画图形象把它们特点表现出来。这次实验唯一的不足就是,我们没有取对数坐标。这次实验为我们以后更深入学习滤波器理论知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7.系统测试实验报告 篇七

在三维动漫、影视后期等与图形设计有关的数字创意和制作领域中,渲染(Render)是所有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渲染才能将图形设计模型或者镜头场景输出成具有真实效果的图像文件。图形图像渲染的过程对设备硬件、机器的运算速度等要求非常高,仅靠单机的性能来提升工作效率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网络集群渲染系统由很多渲染节点组成,采用先进的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自动确定网络中可用的渲染节点和资源,同时将任务分解到相应渲染节点,借助其强大的渲染能力来完成最终作品,提高工作效率[1,2]。

传媒工程学院目前开设的动画、数字媒体艺术、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对图形图像的渲染需求比较高,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已经满足不了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服务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数字艺术学科的发展,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现有的非线性编辑实验室、二维、三维动画实验室、电视演播室等通过光纤联接,组建先进、稳定、易管理维护而又有拓展研究性的高效数字渲染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的潜能,对于进一步提升数字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集群渲染环境的硬件和软件

集群渲染平台采用分布式计算的方式,通过网络将渲染任务均衡地分配到集群的各个计算节点,充分利用集群网络中的计算机硬件资源,将复杂的三维场景通过大量的计算,生成预览图像或最终动画图像,并最终将渲染结果回收,以供动画后期制作合成[3]。渲染集群的每个节点都是独立的,一般情况下它只和文件服务器和任务调度服务器等通信,和其他计算节点不做通信。渲染集群硬件的选型和管理软件的安装是整个平台的核心,本文以传媒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渲染集群为例,从硬件和软件环境两个方面阐述集群渲染系统的构建。

1.1 渲染集群的硬件环境

集群渲染平台从硬件上看,主要由渲染服务器、管理服务器、高速网络子系统及存储子系统等部分组成,从节点类型来看,主要包括渲染节点、管理节点和存储节点等,其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

(1)管理服务器节点

管理服务器是安装渲染集群管理软件的服务器,是整个渲染集群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对渲染作业进行分发、调度和管理,为渲染节点提供基本的网络通信服务。此类节点对运算性能要求不高,但对稳定性要求较高。

(2)文件服务器节点

文件服务器主要负责整个集群渲染系统的数据共享和文件存储管理。集群渲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从文件服务器上频繁读取各种场景、贴图和材质等文件,同时,生成的大量图片序列也需要存储在文件服务器上。因此,文件服务器需要大容量磁盘阵列以满足工作需要。根据节点的规模,需要选择合适的文件服务器架构,一般情况下文件服务器要采用RAID技术,来提高容错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同时采用多口的服务器网卡,以确保给渲染节点提供稳定可靠的带宽。

(3)渲染服务器节点

渲染服务器是整个集群渲染系统的计算核心,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实际的渲染任务,渲染客户端通常运行在此类节点上。渲染服务器在选择时主要考虑其计算性能、价格、功耗和占用空间大小。

传媒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渲染服务集群为核心,把现有的非线性编辑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演播室、联想电脑通用实验室通过光纤联接,建成专业实验室局域网,其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网络中,每个实验室的教师机和学生机都可以作为集群渲染平台的工作终端,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的潜能,提高教学和工作效率。

传媒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集群渲染平台由10个渲染服务器节点和1个管理及文件存储服务器构成,节点间通过24口的千兆交换机连接。渲染节点选用曙光5000A服务器,其基本硬件配置如表1所示。管理及文件存储节点选用曙光5000A服务器,其基本硬件配置如表2所示。

1.2 渲染集群的软件环境

集群渲染平台从软件上看,主要由操作系统、渲染软件及渲染集群管理软件等三部分组成[4]。操作系统主要负责网络管理功能,为渲染软件和渲染集群管理软件提供底层支持,选用时从稳定性、速度及渲染软件的使用等方面综合考虑。渲染软件主要负责渲染任务的完成,选用时考虑行业需求及国内主流的渲染引擎,并同时提供对中文版软件的支持。渲染集群管理软件主要负责渲染任务的分发、调度和结果回收等,选用时针对影视、动漫等专业特色从兼容性、可靠性及维护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

(1)操作系统

Linux操作系统的开放性和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是其成为集群服务器操作系统的首选,其稳定性和速度都比Windows系统更优秀。但是,考虑渲染软件的混合使用环境,同时也为了节约成本,选用使用普遍,操作简单的64位Windows server 2003企业版作为集群服务器的操作系统[5]。

(2)渲染软件

目前,常用的主流渲染软件有:Maya、3DMax、Luxrender、XSI、Vue、Shake、Blender、Nuke、V-Ray、Terragen、FusionCmd、RIB、Cinema4D、Mentalray、ParticleIllusion、FrameFixer、After Effects、Houdini等。考虑行业需求,渲染软件选用Maya和3Dmax。

(3)渲染集群管理软件

渲染集群管理软件主要负责渲染任务的分发、调度和结果回收等。考虑到学院学科特色和专业设置情况,要求集群管理软件具有兼容性好、稳定性高、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等特性,选用针对影视、动漫、教育等企业内部渲染集群管理的成熟解决方案Shinewonder(炫我)作为渲染集群管理软件。炫我渲染集群管理软件支持Windows、Linux、MAC OS不同操作系统的跨平台的混合渲染和国内主流的渲染软件;采用富客户端(RIA,Rich Internet Agent)技术,使得渲染的管理和控制安全可靠;利用网络的优势,使用户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只通过浏览器便可以操作渲染管理的全过程;软件的模块化设计以及子模块之间通过RPC形式的Web Service进行通信,使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添加和修改后端支持的渲染插件,降低维护成本,炫我渲染集群管理软件的任务管理界面如图3所示。

2 渲染集群的性能测试

集群渲染系统主要用于将图形设计模型或者镜头场景输出成具有真实效果的图像文件。因此对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需要进行测试,并对其中得到的部分结果和已知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

2.1 渲染集群的通信性能对比测试

渲染集群的通信性能主要采用NETPIPE基准测试程序进行测试[6]。NETPIPE是一个用于测试网络中计算机间点到点通信传输特性的工具。它独立于通信协议,测试时选取两个节点,一个节点发送,一个节点接收,在两个节点间发送一系列递增的数据包,数据包的大小直到超过10M为止。1个字节的数据包用于测试网络的延迟时间,图4给出了基于TCP协议和使用MPI消息传递库时网络集群的通信性能。

从图4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采用TCP协议还是MPI消息传递库,网络的传输速度都会随着数据包的增大而增大,而网络延迟时间的影响随着数据包的增大而降低。因此,在进行并行计算时,应尽可能地减少节点间数据传输的次数,增加数据包的大小,以提高通信效率。另外,从图中还可以看出,MPI由于自身的一些开销使得消息传递的效率比直接的TCP协议要低,但两者之间的差别不太显著。

2.2 渲染集群的运算性能对比测试

渲染集群的运算性能主要采用LINPACK测试程序进行测试[7,8]。LINPACK是高性能计算机领域应用最广的一个基准测试程序。它主要是利用高斯消元法,用全精度64位字长的子程序求解一元N次稠密线性方程组,测试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浮点性能。为了测试不同系统的运算性能,在解决同样计算规模的问题时,考察系统所需要的计算时间。Linpack测试包括Linpack100、Linpack1000和HPL三类。现在使用较多的测试标准为HPL,它采用高斯消元法求解线性方程组,只要给出问题规模N,测得高斯消元法实现所需的时间,就能够计算给定系统的浮点运算性能。

图5是渲染集群和8个节点的Intel奔腾双核E6500测试集群的实验结果对比。8节点的测试集群和渲染集群相比,其特点主要是CPU的运算速度较低,但是网络的通信性能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计算规模较小时,由于网络的带宽相对较窄,渲染集群的性能要低于二者,但随着矩阵维数的增大,处理器的性能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渲染集群的性能要远高于测试集群。

2.3 渲染集群的渲染效率对比测试

渲染集群的渲染效率测试主要是在相同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下,对同一组渲染对象进行渲染,统计使用渲染集群前后的渲染量参数,考察系统所需要的渲染时间。三组测试实验条件下所用的渲染时间对比情况如表3所示。

3 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集群渲染服务的基础上,讨论了集群渲染系统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构建了性价比高、可扩展性好的高性能集群渲染系统,并进行了渲染集群的通信性能、运算性能和渲染效率的对比测试。集群渲染平台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需求,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对数字艺术类学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带动了学科的建设和延伸,为服务区域经济,促进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摘要:为了整合实验教学中心现有设备资源,提升数字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分析集群渲染服务的基础上,分别从硬件结构和软件框架两个方面详细讨论了集群渲染系统的具体构建方法,给出了系统的拓扑结构和选型标准,并利用通用的测试基准对系统的通信性能、运算性能和渲染效率进行了实例测试和对比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集群渲染系统通信性能好,运算速度快,渲染效率高,能够满足大规模渲染工作的需要,有效地提升了实验教学中心服务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中心,集群,渲染

参考文献

[1]强氧公司.解读并行集群渲染系统[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4(10):55-59.

[2]曹永正.网络集群渲染实验室的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9):49-51.

[3]LI&nbsp;K,CHEN&nbsp;H.Early&nbsp;Experiences&nbsp;and&nbsp;challenges&nbsp;in&nbsp;building&nbsp;and&nbsp;using&nbsp;a&nbsp;scalable&nbsp;display&nbsp;wall&nbsp;system[J].IEEE&nbsp;Computer&nbsp;Graphics&nbsp;and&nbsp;Applications,2000,20(4):671-680.

[4]戴敏利,陆峰,王敏.集群渲染系统及其应用现状研究[J].软件导刊,2009,8(4):67-69.

[5]Windows&nbsp;HPC&nbsp;Development&nbsp;Centre.Windows&nbsp;HPC&nbsp;server&nbsp;2003management&nbsp;overview[EB/OL].[2005-09].[2008-04-15].http://www.microsoft.com/hpc/en/us/default.aspx.

[6]薛琳,朱科军,刘志旭.基于NetPIPE的网络流量测量与分析[C].全国第十二届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昆明,2004.

[7]DONGAGRRY&nbsp;J,LUSZCZEKY&nbsp;P,PETITER&nbsp;A.The&nbsp;LINPACK&nbsp;benchmark:Past,present,and&nbsp;future[J].Concurrency&nbsp;and&nbsp;Computation:Practice&nbsp;and&nbsp;Experience,2003,15(9):803-820.

8.《测试技术》课程个人实验室开发 篇八

【摘 要】本次基于虚拟仪器和嵌入式系统的《测试技术》课程个人实验室开发,借助用于试用和学习的免费开发平台,学生个人电脑资源,以及购入和定制价格低廉性能良好的多种传感器和信号调理模块,完成了多种信号分析与处理的软件设计以及完整的测试系统的搭建和应用.

【关键词】测试技术;个人实验室;虚拟仪器;嵌入式系统

一、引言

测试技术涉及多门学科,传感器技术以各种物理、化学、生物机理为基础,信号分析技术涉及电脑软件技术及各种复杂的数学运算。而模拟信号的调理,又涉及电子电路知识和技术。根据被测对象搭建一个最终能获取有用信息的测试系统,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至关重要。鉴于虚拟仪器对仪器功能的集成性和嵌入式系统的便携性,本次工作应用虚拟仪器和嵌入式系统技术开发了一个测试技术个人实验室(实验库)。

二、《测试技术》个人实验室硬软件资源及制备

(一)硬件资源及制备

传感器资源:1.个人电脑,如话筒、鼠标等。2.购入多种低价传感器,如BMA250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各种温度传感器、智能小车避障传感器等。

中间调理电路:购入和设计定制低价电路模块。

数据采集卡:个人电脑的声卡。

嵌入式系统:定制和购入一批价格低廉,性能优良的ADuC812微控制器及外围电路模块。

(二)软件资源及开发

虚拟仪器开发平台:采用NI公司的Labview平台,NI官网提供有免费Labview试用和学习版。

ADuC812开发包:AD公司提供有用于学习和客户体验的免费QuickStart开发包下载。

应用程序:课题组开发多种基于虚拟仪器和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程序。

三、实验开发

基于Labview平台的实验,软件功能结构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存取模块和数据输出模块。开发了频谱分析、相关分析、功率谱分析,以及周期信号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等。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测试系统开发以图1所示的光纤位移传感器为例,运行Quick-Start软件包中的Download.exe程序把单片机的程序代码写入到ADuC812的闪速/电擦除程序存储器。ADuC812完成两路信号的数据采集和相除排噪、线性化处理、自检以及自校功能。除常用硬件电路,还设计了AduC812与电脑通讯的RS-232 接口电路。

四、结论

借助虚拟仪器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技术,硬件充分利用学生个人电脑资源,以及价廉的硬件芯片,软件利用免费试用、学习平台,开发了《测试技术》课程个人实验室,对增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感性认识以及动手能力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江征风等.测试技术基础(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陈国顺,张桐,郭阳宽,王正林,精通LabVIEW程序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3]康华光等. 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342~391.

[4]JoelR.Williams提供.嵌入式系统及如何开发自己的嵌入式系统.华恒嵌入式Linux技术资料网站(http://www.hhen.org/).

作者简介:

上一篇:求职个人简历调酒师下一篇:电子系辩论大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