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学习自我鉴定

2024-09-21

教师培训学习自我鉴定(共9篇)

1.教师培训学习自我鉴定 篇一

校本学习培训作为一种具有发展前景并与新时代教育理念相吻合的教师培训方式,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是文库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培训自我鉴定范文,仅供参考。

学习培训自我鉴定范文篇一:

有幸参加了市委党校XX年公务员干部培训班。通过为期2个月学习培训,较为系统地掌握了机关干部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思想修养,深深感到自己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加强了党性修养。通过对科学发展观及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会议精神和当前的时政热点问题的学习,深刻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及现代经济管理等基本观点进行重点把握,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观念、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使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化,夯实理论知识基矗

二、增强了干事创业的信心。通过去茶陵的参观工农兵遗址的学习,缅怀英烈、追思励志,增强了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更加坚定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牢固树立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用,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基矗我认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深深认识到作为人民公仆和共-产-党员,就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要坚定科学发展的信念,为人民群众扎扎实实地办好事、办实事,脚踏实地,勤政为民,为建设大郑州作贡献。

三、增强了团队意识。通过拓展培训,启迪我们对责任、信任、协作、心智、体能极限等重新认识和思考;启迪我们无论是否面对困难,都能认识到和发挥好自身的潜能;启迪我们认识到,只有团队的作用才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第一、凡一个组织、一个团体,必须建立起为组织成员为之奋斗的目标,用目标凝聚每一个成员的智慧和力量;第二、完成任何一项艰巨任务都要靠组织成员的共同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第三、建立相互信任的氛围,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离不开同事的帮助和支持,只有充分信任,我们所处的团队中才会有归属感和责任感,才会抛弃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进步和成长的过程,我珍视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会将在党校收获的理论知识和心得体会科学地应用于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党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思想永不停止,未来的蓝图还需要自己绘制,生活还需要自己创造,人生还需要自己完善。更希望多一些这样的培训机会,在学习中汲取更多的体悟、更多的启迪,以激发智慧,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学习培训自我鉴定范文篇二:

作为一名公务员,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xx年第一期公务员培训班,在行政学校进行为期半月的进修学习。我感受到了浓厚的政治理论学习氛围,所学的知识涉及面广、层次较深,要求较高,收益匪浅,也是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良好机会,本人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自觉主动地参加学习,认真遵守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参加学习和集体讨论活动。现就本人进入党校学习以来的情况作如下自我鉴定:

一、学习方面:

在培训期间,我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做好笔记,积极消化吸收,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使自己在思想道德、政治觉悟、实践能力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学习,使自己具有了一定的政策分析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行政能力,能较熟练操作国家公务员的具体实务,更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纪律和参加班集体活动方面:

本人自进入党校学习以来,思想上积极向上,坚持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政策法令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听从老师的教导,按时上下课,无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能诚恳待人,团结同学。具有强烈的班集体主义精神,积极协助组长及班委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乐于参加班级组织的各项小组讨论活动。

三、收获:

半个月的党校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其是对忠县创建市级环保模范县城,打造“洁净忠州、品味小城、幸福橘乡”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实事、我党政策及其公务员基本素质的学习了解,更加坚定了我的共产主义信仰。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更加珍惜现在的岗位,明白如何做一名群众满意的公务员。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提升了自身素质。团队协作能力、集体意识也有很大提高,为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奠定了基础。

学习培训自我鉴定范文篇三:

为期半个月的领导干部轮训就要结束了。自己十分珍惜这次脱产培训的机会,是带着厚厚的期望走进党校的,又将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它。为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促进以后的工作与学习,特作自我鉴定如下:

培训期间,本人严格遵守各项管理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在思想上,有很强的学习欲望,有很强的上进心和责任心,有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回单位做好“领头羊”的愿望,有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

在学习上,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专心听讲、勤于思考,认真记笔记,能每天进行自觉的学习反思,能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向老师求教,力求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

在生活上,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

不足之处就是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除了学习,平时与同学们的交往很少。一起学习了半个月,依然有些同学不是很熟悉,有些人的外貌与姓名还会对不上号。

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一定会不断的去完善自己,会针对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会去多多锤炼自己,会去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争取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公务员,一位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学习培训自我鉴定范文

2.教师培训学习自我鉴定 篇二

关键词:青年高中教师,自我学习,学习方法

欲为师, 先为人, 青年教师更应如此。“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学家朱熹怕是没有想到“源头活水”除了圣贤之书之外还能是什么。时过境迁, 现代人应该有现代人的源头和活水, 现代教师更应如此。现我结合近五年的体会心得, 同青年教师探讨自身成长问题。

一、专业。

来源:不断阅读书籍, 不停向老教师学习。大学里学的东西和自己教书时候用的东西不太一样, 甚至很不一样, 很多用不上, 很多要重新学习。

1.仔细研读高中教材, 一边读一边思考、比对、质疑, 再查阅大量专业资料, 最终形成高中教学知识体系。

2.认真做高考题、练习题。高中教育的目的从现实意义上讲是为了高考, 为了考试, 所以习题才是最后落脚点, 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的师范生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点。没有几所大学会把训练毕业生的习题能力作为培养重点, 这种做法或许是正确的, 但造成了现实意义上新教师能力的缺失。对于题目的解读、分析、质疑、反思、总结往往成为新教师和老教师最明显的分界线。大量的系统的习题练习必不可少, 建立较为完善的习题系统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我的做法是建立系统的题库, 把历年各地的高考题一网打尽、分类汇总, 一提起就如数家珍, 娓娓道来, 这样学生也会迅速认可你, 反而没人在意你的年纪和资历了。

3.对于地图要尽量烂熟于心。为了给政治、历史学科提供基本的空间架构和常识信息, 本来是理科生学的地理却成为文科综合的考察科目。鉴于高中教学中地理如此的特殊地位, 高中地理对于地图的要求比较高, 一些题目的地图考察要求已经超过了高校对于本科生甚至硕士乃至博士的要求, 纯粹为图考图, 甚至沦为命题者与答题者之间的智力游戏。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记忆的知识很可能一翻地图就能查到, 这本来是要考查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建立空间版图概念无可厚非, 但是对于教师来说是个难题, 因为地理教师都是学理工出身, 大部分在高一时期就放弃了地理学习, 又由于中考不考地理, 因此初中地理无人重视, 导致绝大部分地理专业人士在入学时知识结构性残疾。在教育中, 掌握其发展规律, 适时地加强教育和训练, 将可能取得最佳效果。如果在某种能力发展的最佳期间剥夺了某种刺激, 则可能难以弥补甚至不能获得某种能力。我认为地理教师已经错过了地图能力的发展关键期, 亡羊补牢记地图怎么都差了一筹半筹, 只能恶补。

4.抓紧一切机会深造。

二、交流。

真理越辩越明,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与同行的讨论甚至辩论可以精简你的思考过程, 可以碰撞出新思想的火花, 还可以让你清醒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 促进进步。开诚布公、实事求是的讨论不但可以极大地刺激学术交流, 完善双方的学识, 那种有一说一、直言不讳对亦欣然错亦喜的讨论也能让人得到纯粹的学术上的快感。记得有一次我上班坐通勤车, 看到旭日东升, 就和同组的王老师讨论日出时间的计算问题, 他更正了我的一个常识性错误, 让我有了新的想法, 我把它整理出来, 形成了一篇计算大庆日出时间的一般方法的小论文, 这就得益于开诚布公的讨论。年长的教师, 为年轻人营造自由学术氛围, 这对其成长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生活。

生活是最大的学校, 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术敏感的人不可能忽视鲜活的生活。更何况我们处于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大融合、大碰撞、大发展的激荡时代, 生活的活水才是真正的源头。教学中, 生活为我提供最鲜活的案例, 最生动的教学语言, 注重生活积累, 学生会很欢迎你。

1.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对教与学的矛盾的正确的和不恰当的处理, 都是宝贵的经验。这一点前人多有论述, 这里就不细说了。

2.读杂书, 博采众长。很多时候功夫在专业之外 , 在地理学科之外, 我酷爱读杂书, 书架上很多历史类、经济类、文化类, 等等, 还有《哈利波特》之类的小说, 主要为了让自己精神世界更加完整。比如《哈利波特》所提倡的一种精神我认为对学生非常有用: 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取决于所具备的能力, 而是取决于所做出的选择。

3.杂志报纸。不可只读一类,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纸质传媒的深度报道, 仍然是其他媒体望尘莫及的。

4.电视节目。有空就看点新闻, 了解大事小事天下事, 可别做只读圣贤书的呆子, 何况这世界根本没有所谓圣贤书。《每周新闻周刊》非常有深度。《面对面》、《赢在中国》都是棒极的节目。还有凤凰卫视等新兴媒体, 观点对照, 增强判断是非能力, 在节目里了解社会百态、人情冷暖。教师的社交圈子其实非常狭小, 很容易信息枯竭, 很可能到最后心灵也枯竭了, 所以要注意克服, 关注社会, 勿忘理想。

5.网络。网络的大千世界应有尽有, 不过要把握好, 一些信息以讹传讹, 需要自己辨析。我通过在大庆实验中学贴吧为班级学生答疑解惑, 收到了较好效果。并且在百度知道上查询问题时, 发现很多回答者误人子弟, 于是自己回答, 教学相长, 受益匪浅。

6.旅游。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见识见识, 见过后才有识, 假期尽量出去走走, 看一看花花世界, 见一见他乡人们的幸福和无奈, 这对自己的成长非常重要。

7.运动。教师是个偏于文弱的职业, 很容易变成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 那可是很可怕的, 所以要运动, 保持健康的体魄。

总之, 教师要教出健康有生趣、理性又仁义的学生, 首先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我认为, 这个过程既漫长又有趣, 在这一过程中正好享受人生。正如一位同行前辈所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备好一堂课, 诚哉斯言, 以此为青年教师共勉。

参考文献

[1][前苏联]维果斯基著.思维与语言.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2][瑞典]皮亚杰著.姜志辉译.心理发生与科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高校教师自我学习的方向探究 篇三

关键词: 品德 学识 境界

1.树立良好品德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文明和进步的载体,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和黏合剂,使不同文化的群体、不同信仰的民族之间相互敬重、求同存异、和谐相处。我国从幼儿园到大学一直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然而收获甚微,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倡导的道德体系无法传递下去的重要原因是部分道德的倡导者或者权威机构并不饯行倡导的价值观,而是一味要求广大人民,一旦倡导者言行不一的行为被社会舆论广泛传播,就会导致人们失去对这种道德价值观的认可。要想重树这种价值观,教师任重而道远。

遵守社会公德。以文明礼让为表、以遵纪守法为里、以爱护公物为善、以保护环境为美,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处处展现现代人的良好文明素养。黑格尔说:“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学生总是把教师看做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以高尚人格感染学生,以博大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活原则,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

坚守教师职业道德。无论从事什么专业的教学工作,拥有良好的师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标榜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同学们的三观。教师在学生心中的“示范性”,学生对教师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灵和精神成长过程中占有无法估计的分量。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和传播者,更是学生道德意识重要的建立者,因此,教师不是简单的说教,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2.增长学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优秀的老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随着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知识的获取方式已经多元化,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开阔观察视野,拓宽学习领域。在社会课程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既要过硬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育方法,更要“精深”自己专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学识的浅薄和知识储备的缺失,导致授课捉襟见肘、一筹莫展。“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想要给学生一杯水,就要备一桶水。即要对自己教授课程领域的知识体系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同时,相邻学科要触类旁通,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的学习,才能更深刻地领悟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拓宽知识宽度,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学习和积累。

3.提升个人境界

努力提升个人形象,小学高年级就已经有人开始谈论老师的形象,随着年龄增长,初高中生对教师外在形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衣着、发式的变化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情绪,还会影响学生行为。教学中涉及仪容仪表的内容,教师本身合体又不失时尚的着装,优雅而得体的举止,工整而清晰的板书,善意而温暖的笑容,会让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心境,对学生审美标准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会让自己安静下来。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脾气暴躁,心情烦躁,做事浮躁,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很多人认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获得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友,参加聚会,寻找成功捷径。静和动是对立的两个方面,清是浊的根源,静是动的基础,人生的智慧成长需要从安静心灵深处拔掉自己浮躁的幼芽。诸葛亮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通过古人的文字可以看出,安静是一种“人生境界”,让自己“静”的方法应该挺多,只要有静的思想,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让自己的心沉下来,就“静”下来了。当我们上完一天课程疲惫不堪时,当我们遇到挫折心灰意冷时,当我们因某种小小成就自我膨胀时,不妨静下来,放下心中的执著。静,不一定要面对青灯古佛修行,只要心无旁骛,时时处处潜下心来,保持心性的纯正与恬静,保持正念,给自己留有足够时间思考和品味。

学会接受学生,接受环境,接纳自己。懂得赞美他人,降低对别人的要求,因为欣赏每个人我们就是天使,挑剔每个人我们就是恶魔。教学过程中,合理发展自己,适时调整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让课程成为学生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白昱.CCTV高端财经互动对话节目《创业天使》[R].2012-6.

4.个人培训学习自我鉴定 篇四

四个月沉浸在纯英语氛围中,锻炼了我们英语听说能力,也学习了西方的教学方法,使我对双语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感到做为北京市属院校教师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此时描述我心情的有6个字:珍惜、探索、思索。

因为感激我非常珍惜此次在美国的学习,出国之前我就给自己制定了学习目标:强化语言;进修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用英语教授专业课程的方法;学习相关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讲授、考核评估等;与明尼苏达大学的老师加强交流。

一、语言的提升

去美国之前,我一直自豪于我的英语,大学期间就通过了四六级,研究生时期总共进行过为期一年的英语培训,硕博士期间查阅的大多为英语文献,甚至发表了几篇英语论文。但何曾想在飞机上就晕了,空姐和飞机上的英语广播在我听来是一种非常陌生的语言,刚开始几天去银行办理业务、买票、超市购物等等生活上的口语上更是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看来有六年时间没接触英语口语的我,早就将词汇忘得差不多了,有些词似是而非,听着似乎熟悉,但却半天反应不过来。虽然此次培训并不是针对口语的培训,但是由于潜移默化的学习,英语听力和口语方面还是有较大的进步。一些词汇量又重新被唤醒、激活了,心里自然很快乐。并且有了压力,养成了每天看英语电视的习惯。我自己加压,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类活动,在课堂上主动地与老师交流,课堂外经常找美国本地人聊天。学而有收获,在培训结束时,已经有自信能熟练地用英语与人交流。

二、教学方式、教学观念的更新

此次培训,不仅提高了我的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使我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获得了直观的启迪。

1、Linda教授的是“Academic English Writing”。她是位很严谨认真的老师,但同时身上有着西方人与生俱来的幽默。她严肃认真风趣幽默又乐观坦率,自信源于学识的渊博,她善于抓住教育契机,颇具人格魅力。她的课堂生动富有情趣,她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使我们很容易听懂她的English,而且很快就被她极富感染性的话语所吸引。她的很多理念和方法也使我们获益匪浅。在Linda的课堂上,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象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英语写论文,更重要的是接触到了先进的教育观念。

首先,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在Linda的课堂中,每位学员都非常投入的参与课堂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享受课堂学习。由于我们学员来自不同的学校和不同专业,第一堂课时Linda就根据我们专业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要求我们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找一篇以英语为母语的作者写作的学术论文。在接下来的课中,Linda引导我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习小组成员之间探讨各自论文的结构、用词、语法,从而每位学员既学习了如何读科技文献,如何用英语进行写作,也练习了听力和口语。

其次,在教学中应用适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技巧往往能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学习内容。课堂中应用的主要的教学形式为“Reading”,“Discussion”和“Self-studying”;Linda还将多种教学技巧应用于课堂,“Think pairs2”,如“Group Discussion”,“Brain Storm”,“Map”,“Research Group”,“Giving the students outline”,“Going over every clawhat you learn”,“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Using textbook or website”;课堂中除课本外,“Newspa-pe-r”,“Photo”,“Picture”,“Magazine”,“Article”都能作为学习材料。这些教学形式和教学技巧使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中均能直接应用。

再次,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使学生专注课堂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中Linda用真挚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始终保持与学员的交流,用不同的方式赞赏学员,鼓励大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教师自我学习培训总结 篇五

独流镇育英小学

赵艳军

教师自我学习培训总结

在一学期工作即将接近尾声的时候,现将本学期自我培训情况做出如下总结:

一、师德方面:

我严格履行师德规范,敬业爱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廉洁奉公无违反校规和师德现象发生。与学生的关系更融洽。

二、自学

(一)在教育教学上,我不断提高个人的素质,多读书,勤做笔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这学期认真研读了两本教学理论专著,平时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类杂志,并认真做好摘记,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并在总结和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文化修养。

(二)虚心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大家学习。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

(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做创新型的教师。

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做到“三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做好班主任工作。特别是在教学设计方面认真钻研,对教材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好反思记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继续教育

我自觉、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我,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和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

四、研讨课

我认真准备研讨课,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在研讨课评比中获奖,在研讨课进行的过程中,我通过互相听课寻找到了适合时代特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新途径,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五、反思本学期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一)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二)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三)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教学的特色点,为开创教学的新天地作出贡献。

六、现代技术应用

将现代教育技术和艺术手段运用于教学中,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吸吮、欢快地畅游。

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带着自己的激情更加努力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进步。

6.教师假期自我提高自我学习计划 篇六

没有计划的生活是盲目的,停滞的知识迟早会被淘汰,现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人才竞争尤为突出,这股强劲的竞争风伴随着教育改革席卷校园,本来在普通人眼中的”铁饭碗”职业—教师,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竞争,不求自我发展停滞不前的教师将会自动被淘汰,为了能够跟得上教育发展的步伐,使自己能够和学校教育有机的融合,特制定本假期自我提高计划如下:

一、自我现状分析:时光荏苒,转眼间已经当了12年的教师,期间虽然角色上有所改变,但是对教育的那份热情还没有退却。静下心来认真分析一下自己,总觉得给自己的压力不那么强了,进取的心似乎弱了些,是时候调整自己了。

二、本学期提高目标:

1.思想修养方面:时刻以党员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教育规律的事,不说与教师身份不相宜的话,为人师表。

2.教育教学方面:

(1)认真钻研新教材,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

(2)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风格。

(3)重视对有效课堂的研究、实践,在探索、感悟、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习型老师。

(4)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在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写作的基本

功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

(5)利用现代化设备,借鉴网络资源,加强对教材体系的梳理,多看名师课堂实录,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

三、为实现以上目标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终身学习应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今后我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3、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持之以恒。

4、起到骨干教师作用。

5、做一个勇于课堂实践的老师。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不仅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发展教育就是要让老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自己的教育行为,必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学者型的教师。

7.教师培训学习自我鉴定 篇七

研究表明,教师的信念并不总是连贯的,它们有时会有冲突,因而帮助教师把信念和实践连接起来十分重要。教师在课堂上整合技术的自我效能信念,可以强烈地影响他们如何概念化自己的教学,如何设计课程,以及如何在课堂上使用TPACK。因此,在教师开始解决如何在课堂上应用TPACK的问题之前,提高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和技术自我效能信念系统的认识极为重要。

本文将对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基于“TPACK—自主学习”模型的职前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的经验及教训加以介绍,以期对我国实践提供参考。

●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基于“TPACK—自主学习”模型的职前教师培训

教学信念通常被分为两个分支的概念:知识传输和知识建构。如果教师认为知识是内容的传输,他们可能就会把教学概念化为被传递的产品。同样,如果教师认为知识是个人建构的意义,他们可能就会把教学概念化为一个强调学习过程的丰富环境,这种观点把学生和教师设想为学习共同体的一部分,学习共同体中学习产生于交互、反思和经验中。

“TPACK—自主学习”方法来自自主学习理论,着重强调把教师整合技术的自我效能作为自主学习的一部分,“TPACK—自主学习”模型试图通过TPACK成分、自主学习注意事项和基于技术教学的动态融合来指导教师,它主要强调强化教师的理解能力。例如,理解信念在教师的选择、决策和行为中的角色;设定目标,确定使用技术的相关主题;选择恰当的计算机工具;选择以学生或者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最后,为了评估目标、过程和成果反思信念、决策和行为。

“TPACK—自主学习”模型的目标是让教师(职前或在职)参与到基于Web的超媒体环境中。作为一个非线性的、动态的环境,超媒体环境给职前教师提供了新的体验,允许他们使用建构主义方法学习和讲授科学主题。教师可以使用文本、图片、动画和视频获取信息,超媒体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熟练设计课程的虚拟环境,教师可以实时地跟着做。超媒体环境为实习教师提供了一个使用自主建构的知识和协作学习模型进行学习和教学的机会,并给他们提供机会去观察其他教师如何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去设计基于TPACK的课程。

“TPACK—自主学习”超媒体实践包含小组讨论和同行之间的交流反馈,其目标是为了强化实习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信念,通过练习理解和设计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技术自我效能感,这些理解和设计是TPACK任务取向的一部分。通过向同行解释和阐述自己的思想,“TPACK—自主学习”学习者可以检查他们自己的思想,提高对TPACK实践的认识。

●基于“TPACK—自主学习”模型的职前教师培训实施的方法和过程

1. 研究设计和目的

本研究通过在同样的超媒体环境中使用“TPACK—自主学习”模型,帮助职前教师把自主学习应用到TPACK中,检查使用“TPACK—自主学习”模型是否比单独使用TPACK方法在以下方面更有效果:一是开发职前教师两个方面的信念,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信念及整合技术的自我效能信念;二是提高职前教师使用建构主义方法进行基于TPACK的课程设计的能力。

2. 研究方法

样本包含96位以色列实习教师(60%女性,40%男性)。他们参加了12周的专注于超媒体的有关设计基于Web的学习活动课程。这些学生已经完成了两年有规律的培养计划(学科内容知识——CK)。学生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TPACK—自主学习”训练(n=47),另一组只接受TPACK训练(n=49)。就年龄、主干课程的平均绩点、个人背景特征(性别、经济地位、种族划分等)和其他的研究变量而言这两组没有显著区别。

3.研究过程

TPACK—自主学习小组和TPACK小组均接受一学期共14次的研讨会学术讲习班教育,每次学术研讨4小时,共56个小时培训。他们接受相同的教学法、理解任务和设计任务。

TPACK—自主学习小组(第一小组)同时使用自主学习和提示性语言。强化职前教师对TPACK的领悟能力和设计能力。对于领悟能力任务,教师从学习者的观点分析七个展示课堂情节的视频片段。对于设计任务,他们从教师的观点设计了七个基于Web的课程。第一小组用问题提示语指导参与者使用超媒体自主学习。

这些参与者在网络论坛上分享他们的基于TPACK的理解任务和课程设计任务。他们把根据提示语做出的回答发送到论坛上,他们可以在这个论坛上接收反馈并且对其他人的答案做出反馈,也可以随时在论坛中与同行谈论他们的设计过程。

TPACK小组(第二小组)的职前教师接受与TPACK—自主学习小组职前教师同样的教学理论,在他们的实践练习过程中,TPACK参与者被要求解决与在同样的超媒体环境中的TPACK—自主学习小组同样的理解任务和课程设计任务。TPACK小组被鼓励通过小组讨论和论坛解决他们的问题,但不对他们使用提示语。两个小组的唯一区别是接触的自主学习理论和自主学习实践不同。

4.教学信念、自我效能和TPACK设计变量的测量

该研究使用了三个变量:教学信念、技术自我效能感和基于TPACK的课程设计。

(1)教学信念

教学信念是前后测工具的名称:使用比喻描述关于理想型教师/学生的信念。这个工具包含四个比喻,参与者被要求选择一个他们认为描述了理想型教师/学生的隐喻,然后写一个陈述解释他们选择的理由,四个比喻也呈现了四种类型的知识建构:

A.比喻描述的理想型教师。

(a)知识传输类型——教师被设想为一个知识的漏斗。

(b)建模类型——教师被设想为一个导游。

(c)授权类型——教师被设想为一个在花园中培育植物的园丁。

(d)自我建构类型——教师被设想为一个学习工具的提供者,希望学生像他们一样建构知识。

B.比喻概念化的理想型学生。

(a)传输——学习者被设想为一个将被填充的空空的容器。

(b)建模——学习者被设想为一个游客,一个带着导游的游客。

(c)授权——学习者被设想为一株植物,可以经过培育成长、开花。

(d)自我建构——学习者被设想为一个独立的登山运动员。

参与者对他们选择的比喻进行解释,根据他们的解释确定了两类选择的理由:一类是学习中心理由,即关系到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中的一个。另一类是学习过程理由,即学生学习兴趣和师生关系的理由。研究人员对20%的参与者的答案进行了评估,内在信度结果显示学习中心理由与学习过程理由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2)整合技术的自我效能信念

职前教师整合技术的自我效能信念通过Michalsky和Kramarski编制的前后测自我报告问卷进行评估,问卷包含两个因素:一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技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能力,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信念。

(3)基于TPACK的课程设计

参与者被要求设计两个单元的学习课程,包含关于全球变暖效果的基于Web的学习。研究者使用四点编码方案,基于三个标准评估参与者的表现:(1)4分——清楚涉及到“TPACK—自主学习”的方法。(2)3分——把学生看作中心,但是没有清楚地证明使用了建构主义方法。(3)2分——参与者没有清楚地把教师/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没有证明使用了技术。(4)1分——基于技术学习课程的中心是课程内容或者是教师。

●研究结果及分析

1.理想型教师/学生的信念

从三个方面分析职前教师的信念:(1)信念频数分析;(2)学习中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视角下参与者选择比喻的理由频率;(3)学习过程分析。最后用卡方测试检验现有的TPACK—自主学习小组和TPACK小组之间的频率是否有显著的区别。

结果显示,在他们现阶段的专业发展,职前教师关于理想型教师/学生的信念还没有充分形成。然而,实验干涉后,我们发现两个小组关于理想型教师和理想型学生的信念有明显的不同。TPACK—自主学习小组超过一半(56%)的职前教师认为理想型学生应该建构知识,理想教师应该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53%),TPACK小组认为理想教师应该建构知识(20%)和理想型学生应该建构知识(24%)的参与者的百分比较低。研究发现TPACK—自主学习小组成员有一个清晰的信念系统。然而,TPACK小组教师似乎没有清晰的信念系统支持他们对比喻1到比喻4的选择。

2.比喻信念选择理由的分析

研究结束时,TPACK小组参与者更多地以教师为中心选择理想教师和理想学生。相反,TPACK—自主学习小组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选择理想教师和理想学生。

就理想教师而言,TPACK小组强调了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角色。TPACK—自主学习小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由选择理想教师的人数减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由选择理想教师的人数增多。他们提到师生关系时,更强调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把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归因于学生角色的重要性。相反,TPACK小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由选择理想教师和理想学生时,他们强调把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归因于教师的角色。

3. 技术自我效能感信念

与TPACK小组相比,当职前教师在超媒体环境中熟练了“TPACK—自主学习”模型时,他们在课堂上使用技术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结果显示,“TPACK—自主学习”框架能让参与者建立一个连贯的基于建构主义观点的信念系统。

4. 基于TPACK的课程设计

根据编码方法,高分(3~4分)指向建构主义教学信念,有建构主义信念的参与者们把TPACK建构看作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相反,低得分的TPACK小组持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信念,他们把TPACK的建构看作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结果显示,TPACK—自主学习小组(平均得分3.4)在课程设计方面比TPACK小组(平均得分2.9)做得好。

研究前,两组职前教师教学信念的评估表明他们的信念没有显著差别。研究结束,TPACK—自主学习小组较少地相信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更多地相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自主建构知识的信念是TPACK—自主学习小组获得的一个重要的信念。研究结果表明教学信念可以逐渐改变。当职前教师使用不同的问题提示语时,他们的知识块和信念不断更新。

另一点有趣的是,在研究的开始和结束,两个小组都持有理想型教师/学生的授权类型比喻的信念。尽管这个观点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重要性,但这两个组对这种教学法的看法不同。TPACK参与者从理想教师的视角出发,认为它是一种有用的教学法,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是负责任的,他们应该控制学习过程。相反,TPACK—自主学习小组从理想学生的角度看,强调增加学生的自主权和对学习过程的责任感的重要性,从他们的陈述中可以看出,他们强调学生创造学习兴趣和发展师生关系的角色。

●该项目实施的启示和展望

超媒体“TPACK—自主学习”模型对不同区域的职前或在职教师的技术教育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意义:在理论方面,这个研究利用我们对教师信念的概念理解作为自主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个因素可以明确影响课堂上TPACK的使用。在实践方面,自主学习问题提示语帮助教师反思他们的教学信念和决策实践,这些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建构TPACK的能力,提升教师在课堂上的TPACK实践的增值。这些提示语也可以轻易地适应不同的教师培训项目和技术环境。该研究的结果支持当前TPACK方法在实习教师的技术教育中的应用,强调强化职前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信念和技术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

8.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转变 篇八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04-01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1教师要提高认识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要明确不能“替代”学生去研究,从选择课题,到收集资料、选择资料,再到提出独见,最后起草、修改、眷写都要以学生为主。也不是说老师就撒手不管了,整个活动老师要协助你们去组织,在选择问题、设计研究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给予学生指导,向学生介绍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可行的方法。当然,学生不要企图像学习学科知识那样直接从教师那里获取答案,研究性学习这门新课程对教师的指导是有严格要求的,只能指导学生如何去探究,不能迁就学生向老师的直接索取。

2教师要确定新身份

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平等参与学生课题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仅仅关注教科书到同时关注本学科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及懂得科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等等。教师的角色和以往不同,要求发生较大的变化。概括起来,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将成为:

2.1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是他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参与者,教师的任务就是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的活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需求,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认可教师为他们中的一员,愿意没有拘束地一起交谈和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对课题的积极参与,师生间如果能有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师就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在研究性学习中老师不再是同学们所要学习知识的权威代表,而是和同学一起探究知识一起应用知识的共同参与者。

2.2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但这里的指导与以往学科教学中的指导有很大不同。以往指导主要是找出学生问题所在,然后通过解惑、解难,最后把学生引导到教师心目中早已有的标准答案上来。但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研究的课题各不相同,教师对学生课题最后得到的答案事先并不很明确,因此所谓的"标准答案"事实上已不复存在,将学生引导到早已有的标准答案上的指导路径也已经失灵。那么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什么呢?指导学生选题、指导学生的研究方法、指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总结 此外,还要对学生的合作精神、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进行指导,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充足信心,能持之以恒、有序地开展下去。

2.3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活动是分散的、自主管理的。由于学生自控能力的差异会导致各组活动的管理组织和活动质量有较大的不同,由于各组工作侧重点的不同而会出现了不同的困难、问题和经验,在小组研究中学生还会各种发生意见分歧和情绪波动,如此等等,需要在教师指导学生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协调和促进工作。具体来说,如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及时组织课题组之间的汇报和交流,一旦发现课题组活动质量有问题要找学生谈话,教育学生相互尊重和相互欣赏,帮助学生克服困難、树立信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等。

2.4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研究性学习的促进者。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现实不可能像同学想像的那样一帆风顺。这时,教师是离学生最近的援助者,苦恼、困惑可以向老师倾诉,活动的修正调整可以和老师商量。有一位女同学在回顾她做课题的过程时说,期间她真想打退堂鼓不干了,幸亏师及时地鼓励她,和她一起分析了研究题目的意义价值,并帮她想出解决困难的办法,一起重新调整了研究方向、步骤,使这位同学终于获得了最后的成功。在汇报研究成果的交流会上,这位女同学真诚地向老师表示了感谢。

3教师要有收获

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从未有过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它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过去的熟悉和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艺术、揣摩高考动向等,而是要求教师从教育观念到知识结构、从工作方式到教学行为都发生变化, 教师以往所熟悉的主要是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对除此以外还有哪些资源可以成为教学的素材并用来教育学生,则很少关心。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在时间空间上的开放,与学生周围社会和社区的密切联系,要求寻找、发现和利用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是这些教育教学资源和材料的主要发现者和开拓者。

教师上述角色的变化,反映了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一个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以研究性学习为开端,教师将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一个良好契机。

9.优秀教师自我学习心得感言 篇九

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教师的自我学习可以采用“带着问题学”的方式而开展。有专家和学者把这种模式称为“行为导向”的教师自我学习模式。就我个人的经验和感受而言,这样的自我学习模式,在学习效率、对实践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等多个方面。有着较明显的效果。值得借鉴。

所为“行为导向”的学习模式,就是“问题--原因--对策--措施”的学习过程。具体的方法是,教师根据教育的重大问题,例如是自己碰到困惑的问题、教育教学如何改革的问题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边学习边思考,从而形成工作的对策和策略,并在这对策和策略指导下进行教育实践。

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是根据教育实践的需要而选择相应的理论和资料,作为自己在一个阶段内的学习内容,开展学习。由于学习内容与教育实践的高度相关性,这样的学习过程,既是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实践过程与效果,为改进实践而寻求对策的过程。这就使得学习与实践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使学习成为反思实践、指导实践的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有着明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效。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凸显了反思实践、指导实践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因此使学习者在教育实践这个学习情景下,学习和理解教育理论的原理、规律、方法,从而能够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深度。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也能更容易引发出相关的联想和思想共鸣,使得学习者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更有质量。

那么,“行为导向”模式下的自我学习,应该如何开展呢?或许下面的方法,能为各位同行提供一些借鉴。

一、选定学习专题。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需要配合学校或科组的教育改革、教育科研而开展一些改革实践,那么为了对这样的改革、科研加深认识,提高改革的效果,就可以把这个主题作为自己的阶段性学习主题。又例如,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打算改进和提高某方面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并为自己写论文作准备,那么就可以把这个专题作为自己的阶段性学习内容。

例如:在近期,我为了写教育方面的博客文章,我就比较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问题,象教师专业化这概念是什么含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途径、方法应该是什么,等等,都是我比较关注的内容。于是,我就选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我近一阶段的学习主题。

二、选择学习资料。

学习的资料,大体上可以分为理论专著、论文、经验文章、信息类文章等几大部分。

近一、二十年以来,教育理论的发展非常快,我们实践中关注到的教育的重大问题,通常都会有一些理论专著进行研究讨论。这些理论专著,从教育科学的高度,对相关的教育问题的原理、规律、方法进行了揭示,是教育科学理论层面的内容,是必须要学习的。因此,教师学习内容的第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根据自己的学习专题而选定的教育理论。

选定教育理论书籍的过程中,应该要考虑到,由于这些教育理论书籍的出发点和用途不同,其论述的角度、重点也是有差异的。有些教育理论书籍,是各所师范院校的学者为本科生、硕士生而编著的教材,有些是国家、省级的有关部门基于某个目标而专题编写的,有些是教育理论界的纯理论学术著作,等等,并不是在职教师的学习最佳书籍。

可以考虑,优先地选取著名的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教材,或是选取著名的师范大学的本科生教材。如果觉得合适,也可以选择国家、省级部门机构专题开发的教育理论书籍。

至于选择外国的教育理论翻译著作进行学习,则应该考注意,基于文化背景、教育实践的差异等多方面原因,使得外国的教育理论与中国的教育实践有一定的距离。建议要对外国的教育理论作出更细致的考察,才作出选择。一种比较好的选择方法是,根据同内的专家学者的介绍和推荐,作为我们正确地选择外国教育理论著作的帮助和参考。

教育理论著作的学习中,也不一定是通读整本理论著作。如果理论专著中只是某些部分对我们有指导意义,我们可以只选读这些部分。例如,很多教育理论著作的开始,可能会谈到了本理论发展形成的背景和历史等过程,也可能会谈及本理论的意义、作用、研究方法等内容,如果觉得自己在本阶段的学习没有必要关注这些内容,就可以先放下来留待以后再学习。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自己重点关注的内容上。

杂志、网络上的相关教育论文,也是值得学习的。杂志、网络上的论文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有关的教育问题,在理论层面上进行探讨、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某些教育层面的理论结论,这多是出现各所师范院校的学报上。另一类论文是,对教育实践的过程进分析、归纳、总结而写成的论文,或是对教育实践进行某些设想、思考、构建环境与模型等。这些论文是对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实践,进行构思、考虑、反思、分析、总结的文章,是实践经验的提炼与凝聚,又未到理论层面的高度,属于理论层面与教育实践层面之间的过渡产物。这部分文章,对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化对教育理论的认识有着很好的帮助,同时也对我们改进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报刊、网络上的一些信息类文章,也值得我们关注。这类文章,总体上说学术意义不强,但对把握学术发展有着很好的指引作用。例如,报刊或网络上消息说,某一级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推动某项教育改革,这一信息,可能会提到改革的原因、改革的措施等,这就为我们下一阶段追踪教育的热点,选择教育理论提供参考和指导作用。又例如,某地召开某个教育学术会议,某专家作什么方面的报告、提交了什么论文等的信息,这会对我们了解专家的学术领域、学术成果、学术动态提供了启发,便于我们的追踪。

三、学习的过程。

学习的过程,就是把选定的理论著作或相关部分、教育论文等进行阅读的过程。

学习的过程,可以以某本著作为主线索进行学习,并及时参考其它的理论著作和文章,从多个角度、多种论述线索,进行学习。例如,我选定了某本理论著作进行学习,那么对于相同的部分,我们还可以在图书馆、书店里,及时翻阅相它理论著作中的同一内容,使得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对这一内容进行掌握和领会。

也可以把学习主题下的内容再细分为各个具体部分,逐一地进行小专题的学习。例如:选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现阶段的学习主题。那么,按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主题,还可以再细分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等等的多个部分小专题。对每一个小专题,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多本理论著作,从整体上进行理解和领会;还同时参阅杂志、网络上的相关文章,在理论和实践总结的层面,同时进行小专题的学习。

在进行多角度、多线索、交叉式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地开展一些教育实践的试验、探索,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为自己应用理论作指导,作出初步的探索。

四、学习记录

教师的自我学习,很必要进行学习记录。做学习记录的目的,一是强化学习的效果,二是便于今后对重要的结论与内容进行重温,三是为自己写论文做科研积累资料。

学习记录的内容,可根据个人自身的需要进行设定。通常,如下的内容可以考虑列入学习记录的项目里:理论著作或论文的名称、作者、出版社名称[或刊物的名称与期号、或网络地址]、关键词、摘要、文中的主要观点或结论、自己的简要体会或描述,等等。

做学习记录的方法,过去多是自己制作[资料索引]的卡片,或用笔记本进行摘抄记录。现在可以考虑用电脑进行记录。

电脑进行学习记录的方法可以是,自己编制程序仿效过去的[资料索引]卡片而进行电脑记录,这样的做法一是要有编制程序的能力,二是可对大量的资料可方便地作出电脑探索。

电脑进行学习记录的方法可以更简单地,用WORD文档作简单记录,记录的办法就是把有关的内容进行[复制],然后[粘贴]到WORD文档里,简单快捷。这做法简单易行,而且对于所记录的资料不是很多的时候,查找资料也不会太麻烦。

上一篇:往事如烟作文1000字下一篇:婚纱礼服营销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