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体育课课堂效率须“三要”

2024-08-19

提高体育课课堂效率须“三要”(通用9篇)

1.提高体育课课堂效率须“三要” 篇一

素质课堂须“三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步步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活跃了,时而师生互动,时而生生互动;要么书声朗朗,要么歌声飘扬,要么讨论热烈,要么表演火热……这说明我们教师注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在乎了教学形式的活泼,但热闹的背后,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呢?是否真正提升了孩子的语文素养呢?素质化的语文课堂须经得起“三问”。

【关键词】:学会、愉快、生命力

随着新课改的步步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活跃了,时而师生互动,时而生生互动;要么书声朗朗,要么歌声飘扬,要么讨论热烈,要么表演火热……这说明我们教师注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在乎了教学形式的活泼,但热闹的背后,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呢?是否真正提升了孩子的语文素养呢?素质化的语文课堂须经得起“三问”。

一问:这堂课,孩子学会了什么?

孩子学会了什么,可以是知识、技能或学法。课堂上,老师让孩子读了或写了几遍字词,这是注重了基础知识,但不叫“学会”。重点生词要“学会”,既须理解,又要会用。听写词语时,有些老师说一句话,让孩子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这是理解了;字词学完后,有些老师让孩子将重点词语串起来说出课文主要内容,或即兴说一段话,这是会用了。孩子知道课文讲了什么,这是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如果学生知道是用什么方法归纳的,这叫把课文内容真正地“学会”了。孩子知道课文里的事说明了什么,人物具有什么样的精神或品质,这说明学生掌握了课文的思想内容,既文章的中心,这也是知识层面上的东西,不能叫“学会”。若文章内容触及了孩子的心灵,他能联系自己或身边的事例谈感受,谈启示,人文目标得到了落实了,那叫“学会”。若孩子知道作者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方法表达出来的,学会了怎么“表达”,这更是“学会”了。听说读写的技能,课堂上孩子谙熟了一两样,这叫“学会”了。

一次,听了一位有三四年教龄的老师上《火烧云》一课,大致的流程如下:1、先谈话导入课文;2、检查预习情况,点名读、齐读生词;3、学习课文,作者写了火烧云的哪些变化,孩子说是颜色、形状。师问从哪儿看出来的,点名孩子回答,继而读了几遍课文;最后总结课文,时间刚好四十分钟。一些老师认为上得还可以。试问一下,这堂课下来,孩子学会了什么?有人说课堂上学了生词,理解了文章内容,孩子们都知道作者通过颜色、形状的变化写出了火烧云的“美”。试想一下,这些要教吗?只要孩子多读几遍课文,这些全懂了,需要老师教吗?

课标中如是说:“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教学质量。”课标中讲得明白,要想孩子学会些东西,作为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火烧云》中作者写“马”、“狗”、“狮子”的方法相似,都是这种思路:出现--模样--变化--消失。教师可先引导孩子去发现写法,然后仿此写法也栩栩如生地再现一幕奇幻的景象。表达方法习得了,写作能力提升了,美的情愫熏陶了,一举多得!(当然,还有其他训练点可挖)这就是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会孩子一些东西,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问:这堂课,孩子学得愉快吗?

孩子学得愉快,首先,教师要具有亲和力。学生也是大写的“人”,有人格,有尊严。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快乐;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乐,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像叶老一样,心灵深处有了对孩子的尊重与挚爱,教师的教态自然会亲切,语言自然会和善,人格魅力自然会高尚。“亲其师则信其道”,你的课,学生自然爱上。

其次,孩子学得愉快,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一﹚、教师创设的问题要“精当”,切合学情,不拔高,不肤浅,融凝练性、针对性、挑战性、趣味性于一体。这样,问题才有实效,学生才乐意去探讨,乐意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前不久,听了一位教师上《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学习第三自然段“乘坐小艇有情趣”时,她是这样安排的:1、既然小艇这样轻快、灵活,我们和作者一块坐上去,齐读第三自然段;2、(孩子读后)坐上去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舒适、有情调、有趣);3、能读出情趣吗?点名读,齐读。只是第2环节中的这一问,学生能真切感受到情趣吗?非也,问得肤浅了,没针对性,没实效。不妨这样设计:大屏幕出示皮垫子、形式不同的石桥、古建筑、跟来往船只打招呼的图片,同时问:看图片,展开想象,你能把乘坐小艇的“情趣”说具体些吗?随后边看图片,边引导:坐在像沙发一般的皮垫上,小孩会干什么?老人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石桥?什么样的古建筑?你会和来往船上熟悉的亲朋好友打什么招呼?问题具体了,有趣了,孩子的想象灵动起来,相信会说得兴致勃勃,情趣盎然。

﹙二﹚、树立“学生是学习主题体”的理念,教师还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不可否定,小组合作、探讨性学习是课堂中自主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但当下这种学习方式存在点缀或浮华现象:怕耽误时间匆匆合作个三五分钟;看似热闹,其实是优生统揽局面;合作时喧哗,无组织,无策略;表面活跃,其实探讨的主题肤浅或孩子的思维“含金量”不高;小组汇报时,老师一味地赞许或是不置可否……这种学习,孩子的身心不能真正愉悦,收获不大甚至是无。

上次听了《牧场之国》一课,老师让孩子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国民’生活调查表”:摘录词语填写出“花牛”、“骏马”的生活状态,再分别写出二者的幸福指数(满分100)。合作了大约四分钟,一小组同学汇报,他们给骏马的幸福指数是100,给花牛的是95分。老师只评价了一句:“都是高分!”这样一晃而过岂不是拿“合作学习”作点缀?为什么不去深究呢?这是课堂生成的极好的教学资源啊。孩子内心肯定有话说:花牛就是不如骏马幸福。个中原因可能是:花牛不洒脱,有些拘谨,哪有骏马自由潇洒,快乐奔放呀?这5分,是理解上出了误区。如教师加以引导、启发,让孩子去细读,去探讨,去想象,或演出花牛的神情,或揣测花牛的心理,别开生面的教学情境不就出来了吗?孩子自主领悟了小牛的高傲、优雅,老牛的极富尊严与沉静,领悟了它们别样的幸福,内心该是多么愉悦,多么有成就感!

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与兴趣,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探讨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有挑战性,让孩子“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2、合作学习应有组织,有策略:组长负责根据个人的特长分好工;各人充分思考,有了见解后才探讨;探讨时要有序,有记录人;意见出现分歧时,再根据文本再研讨,形成集体的意见……3、教师要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去,随机纠正方向,指导方法,给出建议,予以点拨,给予评价,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问:这堂课有生命力吗?

有生命力的课堂关注的是孩子的思想、生活、智慧与生命价值。我们的课堂在关注工具性,在教给孩子语言文字的能力,但人文性也不能忽视了,尤其是孩子的智慧与思想,因为只有具备超凡智慧与深邃思想的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双眸,都是那般美丽动人。

﹙一﹚、有生命力的课堂要求教师的语言具有趣味性、启发性与思想性。我们来看于永正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读书要注意细节,写作要注意细节,从细节中体现伟大。”凝练的话语一方面教给孩子读书与作文的方法,一方面指出“细节”是那么的重要,更强调了,注重了细节的孩子就是伟大的人!多么具有激励性与思想性的智慧语言。

﹙二﹚、有生命力的课堂要求教学内容与生活接轨,让理趣从教材中来,还原到生活中去。薛法根老师执教《钓鱼的启示》时有一段精彩的设计:

师:如果我是文中的孩子,我也舍不得把鱼放掉。好,下边我们演一演孩子和爸爸的对话。我演儿子,你们演汤姆。先读读爸爸的话,谁先记住,谁就演爸爸。(生积极朗读和背诵爸爸的话。师请出一名学生和老师对演。)

师:(扮演儿子)拿出一张纸当鱼,作势往上拖。

生:(扮演父亲)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为什么?

生: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师:放心吧,爸爸,没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我们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

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不就两个小时吗?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爸爸,不要这么死心眼。(众笑)

生:两个小时也不行,规定就要人人去执行!

师:爸爸,我是你的儿子,你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我都听,可现在是钓鱼,你不要这么严格吗!

生:孩子,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从一件件小事中养成的。(众惊叹)

师:爸爸,今天你不让我把鱼带回家,我就和你断绝父子关系。(众笑)

生:断绝父子关系也不行,道理已经跟你讲清楚了。你再不听,回家有你好受的。(众笑)

师:(做害怕的样子)爸爸,你的话是对的,我就听你的,把鲈鱼放了吧。

生:(摸摸老师的头)对了,这才是爸爸的好孩子。(众笑)

薛老师不愧是名家,这些理性的东西没有直接告诉孩子,那样太生硬。他巧妙地创设出生活化的情景,在轻松的演绎中重放了生活的镜头,将深刻的道德规范“润物无声”地镌刻进孩子的内心。教材来源于生活,也应延伸进孩子的生活里去,让孩子“在课文中照见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课文的身影。”

﹙三﹚、有生命力的课堂要求教师运用超凡的智慧,深化着孩子的思维。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思维越深刻,洞察力越强,思想越敏锐,人也就越聪慧了。语文中的思维能力融感性、理性于一体,更需着力培养。

《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作者描述了和骆驼有关的四个画面:学骆驼咀嚼、驼铃的遐想、想修剪驼毛、骆驼哪去了。一位名师在引导学生品读悟情后,并没有结束课文,而是质疑:同学们,既然林海英选择的四件小事都是为了表达怀念童年之情,那么,我们把这些事情换换顺序,行不行?沉思片刻后孩子们举手了。

生:不行!这里面有着事情的发展顺序,“学骆驼咀嚼”是初见骆驼,“骆驼哪去了”是结尾处想念骆驼,不能颠倒。

师:有些道理。那么“驼铃的遐想”与“像修剪驼毛”总可以调换顺序吧?

生:应该可以吧!(有些疑惑)

师:“驼铃的遐想”传达给我们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学骆驼咀嚼”呢?

生:“驼铃的遐想”是作者在关注骆驼,关于它的事情都想弄个清楚;“学骆驼咀嚼”是关心骆驼,想帮它“美下容”。

师:有意思!能不能换位?四件事情联系起来想一想。

生:哦!明白啦!第一件事是讲骆驼可爱,开始喜欢上它了;第二件事是讲作者关注起骆驼来了;第三件事是讲作者情不自禁地关心骆驼;最后是讲作者想念骆驼。情感越来越强烈,不能换位!

师:有深思就会有深深的发现!原来,几件事情放在一起写,要考虑什么?

生:既考虑事情顺序,又要考虑情感顺序。

师:又学会了个安排材料的方法。骆驼队是作者美好童年的象征,因为爱得越深,所以--

生:思念得越深。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感受?

生:在一起的时候,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现在,妈妈出去打工了,我也越来越思念妈妈了!(深情地诉说)

师:妈妈也肯定非常思念你!

……

这位老师凭借自己敏锐的挖掘力,巧妙地利用教材,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不但理解、内化、升华了教材,更引领着孩子的思维向纵深处拓展,思考文章里隐含的情感顺序,参悟着人性中美好的情感。因为思维深刻了,见地也随之深刻了,精神世界也随之丰盈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新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在语文这片园地里,我们要创造性地利用好文本,既重视工具性,又关注人文性,联系生活,深化孩子的思维,丰富孩子的灵魂,做他们知能的引领者,思维的拓展者,思想的播种者。

语文课,本应这般富有智慧,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

2、《叶圣陶教育名篇》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4、《小学语文教师》

[素质课堂须三问]

★ 季羡林“三辞”

★ 语文学习三境界

★ 三问写作知识教学

★ 面试三必问

★ 每天三问400字作文

★ (原)课堂教学的有效“三问”

★ 面试常问的三道题

★ 辞职前写给同事的感谢信

★ 三语录

★ 买卖合同三-

2.提高体育课课堂效率须“三要” 篇二

一、抓开头, 立规范

每学期的第一节课, 我们基本上都是在教室上室内课, 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包括上课的着装、请假制度、纪律要求、上课站队集合地点及队形、分组活动场地、器材的布置及收放、各位小骨干的职责、阴雨天体育课的安排等。教师交待清楚课的要求, 学生才能够明确体育课上哪些事情该做, 哪些事情不该做, 到什么时间、听什么口令、看什么手势, 做哪些事情。在平时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课堂中的教育、要求, 让学生明白自己在体育课堂中应该遵守的规则, 以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二、从细节着手抓常规

学期刚开始, 学生的课堂常规意识往往比较强, 但是随着上课次数的增多, 学生思想上课堂常规意识就会变得麻痹, 有所放松。因此, 教师应该不断地督促学生, 进一步强调课堂常规对于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 及时从小处着手, 督促学生改掉不应有的纪律反弹现象。例如, 在路队集合这方面。因为我们学校规定上课铃声响后, 教师应把学生从教室带到教室外走廊排队后行进至操场, 以及下课后排队回教室。路队中暴露出最多的问题就是队伍行进时无法对齐及有讲话吵闹等不良现象。对此, 我们采用反复训练的方法, 要求学生在行进时不发出声音, 一有声音马上停止或者回班级重新排队。宁愿浪费上课的几分钟时间也要将路队训练好, 并养成习惯。这样做或许在开学初, 你的体育课会因此而拖延了教学进度, 但是一个“静、齐、快”的集合、路队习惯养成了, 就为今后长时间的教学打好了基础。

三、抓好学生听课常规

由于体育课大多以室外课的形式进行, 所以体育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纪律状况更加决定着上课的学习效率。假如教师在队前讲, 学生在队中讲;教师在做示范, 学生在玩闹, 那即使教师上课态度再好, 讲解示范的次数再多, 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每当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就会:

1. 突然停下来, 故意不讲话, 让课堂出现一片“空白”。

2. 故意找那些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回答问题。

3. 集体做集中注意力的游戏, 如喊口令、叫号站位等。

通过以上措施将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到教师身上, 让学生的精神状态重新回到课的正题上来。

四、抓好课堂安全

体育课上经常会开展跑、跳、投活动, 教师稍不留神, 学生就有可能出现摔倒、碰撞等现象, 从而出现擦伤、挫伤、扭伤等伤害事故, 如何在体育课堂上尽量避免这样的事故发生呢?首先, 规划好场地。比如, 进行投掷练习, 学生只能站在进行投掷的一方, 投掷区对面绝对不能站人;进行50米跑时, 学生跑到终点后需从跑道两侧绕回, 不能从跑道上直接折回;等等。其次, 设立安全监督员。安全监督员负责协助教师检查器材的安全性能, 负责检查活动前场地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 负责维持学生活动的纪律和秩序。

五、合理安排各阶段组织教学

体育课堂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 激发学生兴趣, 保证教学任务的达成。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 才可能使学生从身心各方面充足准备地走入课堂教学的流程, 和教师一起顺利地完成全课。因此, 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体育课从一般情况来看, 教学过程大致可以粗略地分成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这几个主要的阶段。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 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切忌出现先紧后松、虎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 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 为上课做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 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 采用趣味游戏, 如“请你跟我这样做”“反口令训练法”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 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的重要部分, 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示范形象, 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 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 提高学习兴趣;课堂结束时, 学生的情情绪极易松懈, 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 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 保持学生兴趣, 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等, 同时, 做好课堂小结。

六、善于运用无声语言

教师在体育课的常规教学中, 要善于运用“手势指挥, 眼神暗示, 语言激励”的方法。“手势、眼神”是无声的语言, 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容易分散, 开小差时, 教师用眼神暗示, 就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语言激励要以表扬性、勉励性的语言为主,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度。

3.提高体育课课堂效率须“三要” 篇三

一、抓开头,立规范

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们基本上都是在教室上室内课,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包括上课的着装、请假制度、纪律要求、上课站队集合地点及队形、分组活动场地、器材的布置及收放、各位小骨干的职责、阴雨天体育课的安排等。教师交待清楚课的要求,学生才能够明确体育课上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到什么时间、听什么口令、看什么手势,做哪些事情。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堂中的教育、要求,让学生明白自己在体育课堂中应该遵守的规则,以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二、从细节着手抓常规

学期刚开始,学生的课堂常规意识往往比较强,但是随着上课次数的增多,学生思想上课堂常规意识就会变得麻痹,有所放松。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督促学生,进一步强调课堂常规对于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及时从小处着手,督促学生改掉不应有的纪律反弹现象。例如,在路队集合这方面。因为我们学校规定上课铃声响后,教师应把学生从教室带到教室外走廊排队后行进至操场,以及下课后排队回教室。路队中暴露出最多的问题就是队伍行进时无法对齐及有讲话吵闹等不良现象。对此,我们采用反复训练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行进时不发出声音,一有声音马上停止或者回班级重新排队。宁愿浪费上课的几分钟时间也要将路队训练好,并养成习惯。这样做或许在开学初,你的体育课会因此而拖延了教学进度,但是一个“静、齐、快”的集合、路队习惯养成了,就为今后长时间的教学打好了基础。

三、抓好学生听课常规

由于体育课大多以室外课的形式进行,所以体育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纪律状况更加决定着上课的学习效率。假如教师在队前讲,学生在队中讲;教师在做示范,学生在玩闹,那即使教师上课态度再好,讲解示范的次数再多,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

1.突然停下来,故意不讲话,让课堂出现一片“空白”。

2.故意找那些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回答问题。

3.集体做集中注意力的游戏,如喊口令、叫号站位等。

通过以上措施将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到教师身上,让学生的精神状态重新回到课的正题上来。

四、抓好课堂安全

体育课上经常会开展跑、跳、投活动,教师稍不留神,学生就有可能出现摔倒、碰撞等现象,从而出现擦伤、挫伤、扭伤等伤害事故,如何在体育课堂上尽量避免这样的事故发生呢?首先,规划好场地。比如,进行投掷练习,学生只能站在进行投掷的一方,投掷区对面绝对不能站人;进行50米跑时,学生跑到终点后需从跑道两侧绕回,不能从跑道上直接折回;等等。其次,设立安全监督员。安全监督员负责协助教师检查器材的安全性能,负责检查活动前场地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负责维持学生活动的纪律和秩序。

五、合理安排各阶段组织教学

体育课堂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保证教学任务的达成。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身心各方面充足准备地走入课堂教学的流程,和教师一起顺利地完成全课。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体育课从一般情况来看,教学过程大致可以粗略地分成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这几个主要的阶段。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虎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做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请你跟我这样做”“反口令训练法”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的重要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示范形象,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课堂结束时,学生的情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等,同时,做好课堂小结。

六、善于运用无声语言

教师在体育课的常规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的方法。“手势、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开小差时,教师用眼神暗示,就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语言激励要以表扬性、勉励性的语言为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情的顺利开展都有赖于一定的章程,体育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课堂常规是课堂顺利进行的保障。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抓好课堂常规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可以保障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中的安全。可以说课堂常规教育的作用非常重要,需要教师常抓不懈,同时也需要学生的密切配合,才能使体育课堂顺利、安全的进行。

4.提高体育课课堂效率须“三要” 篇四

●引领学生学会欣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体育教学中, 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 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运动兴趣, 因此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叶圣陶说:“教师当然须教, 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 多方设法, 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 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 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 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 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体育课堂教学,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 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 调动学生强烈的练习欲望。

例如, 在学习某个动作技术之前, 教师可先搜集相关的视频资料, 下载后经过简单的剪辑, 做成简单的课件带进课堂。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多少会有跃跃欲试的激动, 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瞬间的学习灵动, 自然地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体育运动本身是一种美, 接受美是人的天性, 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相信一定会有效果。

●教师学会操作运用, 再现学生动作技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不仅喜欢欣赏精彩的高水平运动, 而且更好奇自己做这些动作会是什么模样。体育教师如果能满足学生的这份好奇心, 让学生自己做一回教材里的“主角”, 相信课堂上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

例如, 在教学三级跳远这一单元时, 教师可以先把自己的动作拍摄下来做示范资料, 弥补在课堂上示范次数过多浪费学习时间的缺陷, 又可节省教师自身的体力。在学生初步掌握完整动作后, 教师将每位学生的动作拍摄下来, 让学生欣赏自己动作的同时适当地纠错, 做得好的同学还可以当做示范资料来讲解和分析。学生对自己或者同学的录像资料一定是深感兴趣, 教师在这个时候对他们进一步提高要求, 学生自然会欣然接受。再如在教授武术对练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事先和同事配合把动作录下来, 上课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 弥补一个人正反示范不清的不足。对于掌握运动技术慢的学生可以随时去观看录像, 有利于学生反复揣摩动作。因此, 多媒体的运用对于分层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是赞可夫说过的话,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将“情感”融入体育课堂教学的运作中, 让情感与知识相互交汇, 使学生个体的潜质得到激活, 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望得到激励, 认识事物的思维得到发展, 整个课堂教学在一种积极的情感氛围中运作, 愉快、主动、高效的学习景象便呈现出来了。

当然, 要完成这一系列的操作, 体育教师必须掌握过硬的信息技术, 才能熟练完成操作, 因此, 我们体育工作者在提高自身专业业务能力的同时, 也应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 把多媒体融入体育课堂教学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必然。

●有效地结合教材, 增长学生理论知识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深刻指出:“要促使其自觉, 非动主观不可。”因此, 要学生重视体育、参与体育, 必须从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入手。体育理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育意识, 让学生了解自身在体育活动中生理、心理变化的规律, 并能掌握一定的体育煅练与健身的科学方法, 引导学生如何欣赏体育, 如何去组织安排体育活动竞赛等。在整个大纲中体育理论课课时不多, 因此更有必要巧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体育课堂效率。传统的教学比较枯燥单一, 学生只能听听纯粹的书本知识, 不能与实际生活很好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像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生物, 运动力学的最基本知识, 光听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掌握的, 但是如果教师能选择一个很好的课件, 让形象的画面、清晰的脉络走向呈现在学生面前, 我想学习效果一定比一般的讲解好很多。再如在学习各种比赛规则、体育竞赛的组织和编排时, 这些都必须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才能吸引现代学生的眼球。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有效结合是增长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发挥多媒体作用, 加强校园体育宣传

让学生成为研究者, 倡导探究性学习, 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而高中阶段的学生也初步具备了这些能力, 关键是教师要为他们搭建一个平台, 让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例如, 我校就是由学生会负责学校体育赛事的宣传任务, 如高一篮球赛、高二足球赛、全校金秋运动会、跳绳、踢毽比赛等重要体育活动, 由学生会负责设计电子小报、张贴海报等前期宣传工作, 让整个校园充满活跃的分子和运动的氛围;比赛结束后由他们公布获奖信息并设计新颖独特的奖状, 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信息时代也是广告时代, 宣传的效应不可小觑, 要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运动氛围, “媒体”的舆论宣传是必要的, 而要与时俱进地完成宣传任务是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虽然宣传工作会占用学生一定的课余时间, 但是让学生开阔了眼界, 增长了知识, 既能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又能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有更多的了解,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要实现这样的转变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计算机应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评价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体育教师, 也应该积极地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体育课堂教学。

5.刍议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篇五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体育;教学效益;启发教学

新课程标准坚持目标统领教学,提倡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学生健康的主题,把教学的精力集中投放到关注全体学生的健康问题上,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以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开展学校体育教学活动。近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健康体育课程标准思想指导,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践与分析,完善了教学的指导思想、促进融洽的师生关系、优化了教材内容、推行了教学组织和教法的改革,在高中体育课新课标的道路上,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得到深层次的落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正确教学理念,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执行力,把教学计划转化为教学实际,这是我们实践的重要经验总结。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和理念需要不断的解读,并灵活运用,在现有的高中体育教学条件下,进一步提高体育课教学效益,无疑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诠释。

一、高中体育课教学效益概念阐述

体育课程效益是指受教育者(学生)从体育课程中获得的效果和利益。 “学习效率”是一个可以被直接量化的概念,通常指单位时间(每次课)内学生获得知识的比值。“学习效果”则是一个适合用于定性的概念,通常指在一定学习效率的前提下,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心理品质的结果。而“课程效益”则是一个价值层面的概念,是指一定的学习效率和效果的基础上课程给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等各方面发展及其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效果和利益。对高中体育课教学效益的概念也有两个方面理解:首先,是单位时间(一次课或一节课)教师讲解或传授、学生学习或掌握的教学内容的总量;其次,是学生掌握的教学规定内容,与要达到的大纲规定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时间。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技术教学以及学生的达标与测试时可以量化的,而对学生的意识、品德、参与程度,都只能定型化。定量的指标在教学中往往容易提高,如增加练习的密度与强度;而定性的指标则难于提高,有时甚至在教学中被忽视,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以及健康的心理,提高高中体育课教学效益,更多的应该思虑定性的,隐性的教学元素。

二、提高高中体育课教学效益的方法与途径

(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激发兴趣。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最重要内部驱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高中体育教学中,传统的方式过于重视运动技能的系统传授,过于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达标,忽视学生的运动兴趣的培养,很多时候的结果是学生既没掌握好运动技能,也没有培养出运动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高中体育新课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教师中心型”向“学生自主型”转化,其组织形式不仅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锻炼,而且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要使学生时时保持好奇的、不满足现有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敏锐细微的观察力,培养学生刨根问底,富于想象思维力,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启发教学的状态,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体育意识,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益。

(2)讲解项目历史,竞赛内容,培养学生良好品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对新中国体育历史,特别是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讲解,例如,中国乒乓球历史、“乒乓外交”以及中国乒乓球长盛不衰等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在高中体育课乒乓球项目教学中单打、双打以及团体比赛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通过历史与参与竞赛的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与坚毅拼搏精神。

(3)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树立教师威信。体育教学艺术是教师运用语言、动作等手段,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创造教学情境,为取得优良教学效果而组合运用的娴熟的教学方法、技能、技巧以及运用这些技能技巧进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独创性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体育教学艺术能十分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直接促进学生好学,并乐于学习。试想,一个谈吐诙谐幽默,示范专业知识强、总体表现综合素质高的体育教师自然受学生喜欢,容易在学生当中树立教师威信,容易形成一种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

(4)提高高中体育课教学效益的两组教学理念。①技术速成教学理念。技术速成教学理念遵从高中体育课教学的“精讲多练”的基本原则,同时也符合“讲”与“练”的辩证关系。精讲则要把动作的技术要领讲得精炼,讲是练的前提,练是讲的保证,一节体育课如讲得太多,势必会影响练习密度,如讲得不够具体,则又会影响练的质量与效果,技术速成教学理念能充分掌握学生练习兴趣,抓住讲解时机,正确处理安排好讲与练的关系,提高了教学效益。②比赛激励教学理念。比赛是最能体现技术应用的途径,同时比赛的效果十分显著,获得胜利的一方(人)会信心倍增,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失败的一方(人)则会分析自己失利的原因。教学比赛与技术学习相结合,学生通过循环比赛可明确自身与同学的差距,合理定位,练习时乐于接受指导,针对性增强。

体育新课标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健康第一,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高中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学习、积累、实践,才能进一步解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对自身的教学不断加以修改与完善。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多样化的学习,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体育教学,真正理解自己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切实提高高中体育课教学效益,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永微.论新课标下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J].少年体育训练,2010,(2):59-61.

[2]梁定华.基于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学的优化方案[J].新课程:教师,2010,(7):45-45.

[3]雷雄瑛.浅谈对新《课标》理念下体育课程的理解[J].珠江教育论坛,2010,(4):52-53.

[4]熊庆明.新课标下如何进行体育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18):121-122.

[5]王文生,等.体育教学论 体育方法学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9-132. 

6.浅议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篇六

【关键词】体育课 课堂效率 素质教育 运动兴趣

【中圖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00-0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始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体育教学是否有效,应该关注体育教师是否尽心的教,学生是否努力的学,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掌握到掌握,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变化和提高。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何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体育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下面就结合本人多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与体会: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教书育人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交往,教师所教的内容也较易被学生接受。实践表明,与学生有和谐关系的教师传授的知识,会被学生认为具有较好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反之,与学生关系不好的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道理,极易被学生所忽视,或使学生表现出排斥等其他心理障碍。与学生关系不同的教师,即使是相同的言行也会引起学生不同的反应。同样是对学生的表扬或赞许,出自与学生关系和谐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一种鼓舞,而出自信心不高或与学生关系恶化的教师可能会使某些学生反而觉得是一种不幸,因而不再重新出现那种良好行为。与学生关系和谐的教师,即使是对学生轻微的谴责,也往往比与学生关系恶化的教师所作的严厉处罚更有“震动”和教育力量。这正是亲其师信其导的真谛。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的教育具有人格的号召力,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自觉地认同老师的要求,并转化为自己的要求,由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做出令老师感到满意的行为。反之,学生则不仅对教师的教育漠然置之,甚至会故意给教师制造麻烦。和谐的师生关系产生共振效应也有利于创建良好的教学活动气氛。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引路。”学生学习的好与坏,与引路人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对于提高体育课堂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教学的兴趣就是让学生的情绪满足。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才能把学生的眼球吸引到我们的体育课堂上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乏味,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教师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教学未见乐处,不必我学”。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内容设计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内容。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才真正意义上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甲在走廊上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见甲猛一转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两人都气喘嘘嘘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课堂上引进竞争机制,让学生有信心。而且我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等。

参考文献:

[1]王媛,张百宇,戴毕. 要把学生吸引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J].中国学校体育, 2000,(06)

7.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之我见 篇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推动,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首要问题。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验证着我们的教学是否成功,学生对所教的知识是否能掌握,学生的能力是否能得到培养。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问题。 下面就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小学体育课教学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尝试与做法。

一、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决定着孩子们接受知识的效果,若只是单一地去使用课本教材,不因地制宜地考虑学生的实际,单一地机械地施教必导致教学事倍功半的结果。 因此,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是非常关键的。 由于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要遵照他们喜欢并且能听懂的原则,有选择地对课本进行讲授。 要灵活机动地制定增补一些孩子们乐于学习操作的,并且能取得效果的教学内容。 比如, 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玩陀螺、滚铁环、鹞鹰捉小鸡、踩高跷等,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对高年级的学生要多讲解课本的理论知识,多讲授和操作足、篮、排球。 同时应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专门为本校学生量身定做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校本教材,能够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二、以游戏激发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能否把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小学体育课上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这样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会有把握。 而游戏教学则是小学体育课中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更能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知识。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安排一些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比如选择投球游戏、足球游戏、篮球游戏、排球游戏、接力游戏、捉迷藏游戏、徒手较力游戏、 器械较力游戏八大类。 让他们互相交换着不同的游戏项目,使学生一堂课中始终有新鲜感,这样他们才能主动地思考和操作不同游戏。

三、用赏识评价提高教学效率

对学生采取激励的方法进行评价,不能像传统那样训斥学生, 否则会极大地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不同学生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地为学生服务,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我们的教学任务也就能完成。

8.提高体育课课堂效率须“三要” 篇八

中小学体育课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是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大多体育课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多以简单的讲解、示范、练习为主,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特征,没有从主体的角度出发而设计教学内容。

2.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体育练习需要一定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活性等等。由于有些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难以完成规定动作或练习任务,长此以往,产生畏惧情绪,从而对体育课失去兴趣。

3.教师标准过高,要求太严。教师一厢情愿,标准过高,对学生要求太严,教学方法简单甚至粗暴,对学生训斥过多,导致学生疏远体育老师及其课堂。

4.体育评价方法单一。对所有学生使用一个标准,造成先天素质好的学生永远好,永远得高分;先天素质差的学生永远差,无论怎样锻炼,永远得低分,久而久之,挫伤了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

5.落后的传统观念影响。受传统文化影响,部分家长老师和学生认为,体育好坏甚至有没有都无所谓,何况在各级考试中可有可无。还有一部分学生把体育课理解成 “玩”,反感那些技术训练和学习,容易产生失望和厌倦情绪。

二、培养兴趣,提高效率

学习兴趣,就是人们对学习产生喜欢、爱好的情绪。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他课程一样,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是体育课的重点和难点。中小学生活泼好动,易产生好奇心,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要针对学生的这些特征,采取适合其特点和兴趣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决不能随意化、简单化。

1.精心备课,提高针对性

体育教师,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要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和优秀教师更有效的上课方法,最好能集体备课,将集体的智慧注入自己的课堂中去。其次,要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等等,在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上,提高针对性。第三,要充分预见课堂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特别是在练习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项目时,更要考虑周到,准备充分,做到有备无患。最后,备课时也要准备学生的突然提问和发难,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设计课堂,以便应对自如。

2.树立教师形象,诱发学生兴趣

学生对体育课是否感兴趣,兴趣如何,往往与老师的形象、师生关系有密切关系。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处好师生关系,是唤起学生兴趣的首要条件。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工作有责任心,对体育课充满热情和信心,对学生要体察入微,关怀备至;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优美的示范,言传身教,给学生积极的影响,引导和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从而培养其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

3.体验成功感,提高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获得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进步,都可能产生积极的体验兴趣,会对该项活动更加关注。教师如果能因势利导,学生就可能坚持下去,获得成功。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感觉,享受胜利的快乐,以提高其学习兴趣。如教学立定式跳远,首先让学生展开想象,并说出什么动物最善跳远,它是怎么跳的,而后让学生结合教师的示范,模仿着去跳。内心想象,观看示范,实际模仿,在指导中不断调整,这样的过程,容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做得更好。最后,教师对学生在这项活动中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尤其是积极的肯定性评价,就能使每个学生在练习中都获得成功,从而增强运动积极性,提高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4.联系教学实际,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堂教学项目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来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中长跑训练,动作技巧学起来比较简单,但也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往往害怕,没兴趣。但只要教师通过举例讲解,使学生明白了中长跑的锻炼价值,比如它能增强和提高呼吸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的功能,对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品质培养的意义,那么学生就会相对有兴趣。教学中还可以用列举典型事例、讲故事的形式,诱导学生,激发其参与欲望。还可以用“激将”的方法,刺激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诱发学生的活力,使学生更有效地投身到活动中去,真正地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5.关注“每一个”,保证“都快乐”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教学对象中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等原因,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素质、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会呈现出千姿百态、各种各样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易改变的,也是教育教学应当积极利用的因素。在体育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寻求适合的教学方式,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6.及时表扬,积极鼓励

表扬和鼓励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提高学习兴趣的催化剂,这是因为学生有自尊心,有表现欲,有希望赞许的正常心理。而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许多老师知其理却不屑于行其事,往往吝惜表扬而常用批评,这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细致观察,正确判断,积极帮助每个学生,尤其是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表扬,积极肯定,热情鼓励,使他们及时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创造力;切忌用不良语言批评学生,避免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造成伤害。

9.提高体育课堂效率的几点做法 篇九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校从2006年全面启动了新的体育课程整体规划工作,初步建立了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体育课程方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如何在教师的引领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本文就课改成果做一简要阐述。

一、依托课程标准,整合学校资源,构建完善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

我校从2006年起着手构建体育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学校体育设施、师生情况等因素,参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我校的体育课程总目标,进而将总目标有机地进行切分,形成学年目标、学期目标,根据学期目标以及运动项目的内部规律,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在构建我校体育课程体系时,强调以大单元学习为基本模式,以球类运动为主线,加强体操、武术内容的学习,将发展身体素质、田径项目有机糅合到基本教材中,注重体育教学、活动的内涵建设,提升体育的育人功能,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整体规划学校体育活动。在构建体育课程体系时,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点创新:

1.以球类教学为主线,将身体素质、田径类项目有机地揉合到球类教学中去

球类运动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同时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规则意识、协作意识。在球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基本体能、田径类项目的学习,在丰富学生的运动素养,提高运动能力的同时,克服这些项目单独学习所带来的单调枯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篮球教学中,对发展学生的耐力水平有一个专门的规定,那就是必须进行折返跑练习,以一个固定的量化指标融入到等级评价中。形式变了,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在其他球类教学上也是这样,比如足球的12分钟跑等。

2.加大体操、武术的教学比重

体操、武术教材,无论其健身功能还是育人功能,都是其他运动项目所没有办法替代的。限于各种原因,在一个时期内,体操、武术教学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学理念,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我们在构建体育课程体系时,加大了体操、武术的教学比重,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3.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

本次体育课程改革中,高中体育实行了模块化教学,一般以18学时为基准。参照高中的体育教学,我们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行了大单元教学模式,在体操、武术等教材之外,基本上都是球类项目的学习。大单元教学有利于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改变传统的以年级为单位的备课形式,在完善基本教案的基础上,实行点对点备课

体育教学具有同年级、多班级的特点,也就是一个体育教师要在同一年级上多个班级的课,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一个年级只写一个教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个“头”,一般每周3篇教案。这样做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因为体育教师的事务繁杂,工作量较大,而体育教学也没有文化课那么精细的要求。其实,我们知道,每一个班级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基本素质不同,班风不同,学习态度、热情也不同,另外,体育教学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上午跟下午,晴天跟阴天,有风无风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用同样的教案应对不同的学生,教学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针对每个班级的情况,都备一份详细的教案,但这样做,在目前的形势下,显然是不现实的。在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一条既实用,又不过多增加体育教师工作量的方法,具体做法是:

首先,详细分析几个教学环节。在进入一个新的单元学习时,首先对教材、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教法学法进行详细分析,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其次,制定基本教案。针对每一节具体的课,参照学生的普遍情况,详细制定基本教案,这是进行点对点备课的依据。

最后,完善点对点备课。所谓点对点备课,也就是进行班级备课,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上课时间,不同的天气条件,有目的进行备课,有生成,有调整,提高教学效率。

在这里要明确三点,一是班级备课是在基本教案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一个简案,重点说明主要的教学过程以及应对实际情况的方法手段;二是根据不同班级的教学效果,及时进行调整;三是点对点备课并不是一个刻板的机械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三、在教学组织上,强化小组学习方式,初中三年,一以贯之

从初一年级,也就是实验之始,笔者就将实验班级按照学生情况,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了分组。考虑到平时的教学习惯、教学组织的顺畅等因素,笔者将两个实验班级均分成了四个小组,每组确定组长一名,具体负责本组同伴的学习与管理。在小组化学习的组织上,笔者确立了以下几个原则:

1.长期化原则

在进行分组时,笔者跟学生说明,我们这个分组是长期的,三年一贯制,从初一到初三,所有的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围绕这样的小组进行的。

2.人员固定原则

每个小组人员一旦确定之后,基本上不再变动,除非有特别的原因,这一方面是考虑教学秩序的稳定与流畅,同时也是为了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3.组织灵活机动

小组学习只是一个形式,任何形式都要服从服务于教学,所以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材,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在这一点上,笔者采用了小组及学习单元的做法,也就是小组下面再设学习单元,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各小组长的组织分配下,灵活地进行学习。

4.注重小组内涵建设

如前所述,小组学习只是个形式,在学生已经熟悉这样的学习氛围后,要注重小组的内涵建设,提升凝聚力,以小组的力量来发展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素养,全面达成课程标准所确立的目标。同时,在进行成绩评定时,笔者还将整个小组的学习情况,纳入到评价中,目的也是如此。

遵循以上的原则,在小组化学习上,基本达到了:便于管理、组织,灵活地进行教学,能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能使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落实到实处,在团结、协作、竞争中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改革考评方法,注重目标达成

评价无论对于教师、学生,还是整个学校体育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起着导向、引领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就有什么样的体育课。通过考评方法的改变来促进体育课堂效率的提高,着重做了两点:

1.延迟考核时间

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在很多的时候,教完一个项目,就会立即进行考核。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刚学习完,掌握的情况比较好,考核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成绩。笔者认为,这还是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仅仅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的掌握,而没有从学生的健康发展,终身体育能力及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认识体育教学。因为一个项目进行考核后,基本上这个项目的学习也就结束了,学生的学习缺少自我内化的过程。笔者的做法是:延迟考核时间。一个项目,特别是武术、体操等,在教学完成后,没有立即进行考核,在后续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课后、业余时间进行自我练习提高,如此,学生对于这个项目的了解和掌握,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建立等级评价体系

以往的考核,一般都是以学期进行的,一个学期的教学结束后,考核也随之完成,这样做总给人以凌乱的感觉,整个教材难以形成一个体系,不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不利于学生对于整个运动的认识以及运动技能的掌握,特别是内部体系完整的球类项目。为此,笔者依托学校的体育课程方案,建立了等级评价体系,实行了三年一贯制。根据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将各个项目分成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都制定了具体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学生只有达到了规定的标准,才能晋级。比如篮球,笔者依据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以及实际的教学情况,一共设计了四个等级,即一级到四级,四级是最高水平,达到此级的基本上是校篮球队的水平。其如足球、排球、体操等,也是如此。

通过等级评价,使教学变得连贯,不断递进,教学秩序稳定,教学的针对性强,教学的职业成就感加强,而学生学习起来有动力,有目标,有比较,兴趣盎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e]

上一篇:心的感言下一篇:最新婚礼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