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2024-07-26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共8篇)

1.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篇一

秦俑村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规划

(2006—2010)

临潼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服务区管理委员会

秦俑村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规划

(2006—2010)

前言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精神,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按照《西安市临潼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方案》的要求及统一部署,结合本村实际,在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方案。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要

秦俑村位于临潼区城乡结合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门前,紧靠骊山,而对滔滔渭水。是在馆前环境改造拆迁的基础上,由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基础配套设施、统一管理。群众自建的方式组建的一个新村。总占地面积116.8亩,现有耕地83亩,农作物主要以石榴、柿子等杂果种植为主。现有民俗特色住户161户,商住房12套,民俗博物馆一座。村内总人口为161人,总建筑面积46000㎡。建筑风格将关中传统建筑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了一种简洁、明快、素雅、大方且具有秦汉文化韵味的建筑形态。村内从南向北建有稼穑、骊邑、社稷广场及秦俑村停车场,民俗村牌楼,村内给排水、供电、燃气、有线电视、电讯、道路、路灯、绿化等各项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全部为地理式管网。

2006年初,针对秦俑村拆迁群众的失地生存问题,我们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引导群众发展农家乐经营,手工艺品及陶俑复制的制作和销售。以清除失地群众的后顾之忧。在秦俑村的管理上,我们认真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指导我们的工作,用实际行动把秦俑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二、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建设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为基础,以家家户户发展经济项目为支撑,以培训教育和文明创建为手段,开展“富、靓、智、乐、和”五进农家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规划原则和建设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到2010年基本建设成基础设施完备,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宽裕安康,生活风尚文明、生活习惯卫生、村庄环境整洁、人与自然和谐、服务网络健全、民主法治进步、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基础设施完备。村内群众100%的通有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村内100%路面水泥硬化,两侧绿化到位,路肩到位,设置专用垃圾桶,改变垃圾随意倾倒在房前后等处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

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做好“山上、田里、庭院、市场”四篇文章。倡导科技兴农;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果树品种科技含量高;农家乐经营发展到120户;手工艺品制作20户;引导富余劳力外输内转。到2010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7800元,村管理办公室收入达30万。

生活富裕安康。100%农户安装电话,有线电视100%入户,100%的村民享有合作医疗,网络入户达到80%,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农业技术信息、生产生活资料购销、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便代理等服务进村入户,覆盖整个村落,惠及每个农户家庭。

民主法治进步。坚持依法治村,实际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度,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落实;村民知法懂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无赌博、盗窃、打架斗殴等违法行为,实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邻居和睦团结、村民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平等祥和的社会环境。

倡导文明新风。村民自觉学文重教、崇尚科学、无封建迷信活动,实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倡导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新风尚。

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三清”,即: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村落环境优美,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达到绿化,生态良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相得益彰。

三、规划布局

(一)围绕“生产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和村财政收入

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挖掘现有土地潜力,更新果树品种,开发乡村游果园、菜场等,提高土地附加值;以农家乐发展为龙头,鼓励群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工艺品制作、销售,逐步做大做强。借鉴公司化管理模式,规范管理、注册标识、统一包装。并引导群众参与进来,最终发展成有一定规模的股份制公司或企业。大力引导和组织村内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发展,把劳务经济作为我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和突破口。进一步加强村民的技能培训工作,为外输务工村民提供就业保障。同时,增加秦俑村管理办公室财政收入,利用民俗展览馆及12套商住楼,加大招商引资和宣传力度,吸引客商来秦俑村投资办企业,来提高村财政收入。

(二)围绕“生活宽裕”目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1、2006年内完成全村100%的道路水泥硬化,完成面积2070㎡的群众户外健身广场建设。

2、2007年内全村村民安装自来水,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3、2007年完成有线电视工程。使全村100%住户通有线电视。

4、2007年完成村民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建设。

5、到2008年建设完成秦俑村小学一座,改善区域内群众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6、到2010年建设一座大型购物商场。

(三)围绕“乡风文明”目标,扎实开展文明建设活动。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村民活动阵地建设,在秦俑村管理办公室建设一个综合性的村民活动、培训中心,使村民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地。

2、以实现“平安秦俑”为目标,开展“综治三包”活动,成立禁赌、禁黄、禁毒、老年劝导小组;实现社会治安稳定,无黄、赌、毒、盗等违法犯罪现象。

3、开展“创十星、评十户”“争五好”活动,成立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执法队,倡导村民学文重教、崇尚科学、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新风尚。

(四)围绕“村容整洁”目标,实施生态建设工程1、2006年起开展“三清六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组建环保队和环境督导队,使附属房乱搭建、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流的“五乱”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实现庭院净化,村容村貌美化。

2、2006年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上,在全村设置45个活动垃圾桶,在村四旁种植绿化树,建立健全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彻底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实现环境“绿、净、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五)围绕“管理民主”目标,建设民主法制示范村

1、坚持民主决策。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事项的决策,均坚持实行村务民主听证,组织听证代表进行充分讨论,形成共识后再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健全和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合理确定各自的议事规则和议事范围,讨论决定重大村务事项,并督促决策事项的有效实施。

2、规范民主管理。一要规范公开形式。村内建一村务公开栏,同时以公开栏,入户宣传单,进村入户宣传单形式及时公开村情村务。确保村民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议事全和监督权。二要规范公开内容。将村务决策、社会事务内容向村民定期公开。三要规范公开时间。根据公开内容按照性、常规性、临时性、即时性进行公开。四要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实施,落实的监督。

3、加强民主监督。实现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和村干部激励约束制度。结合年终考评总结工作对村干部至少进行一次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与其补助和奖励挂钩。

四、建设重点

1、完成有线电视安装工程,使全村100%住户通有线电枢。

2、在秦俑村管理办公室建设一个村民文化娱乐培训中心。

3、建设秦俑服务区幼儿园一座。

4、建设秦俑村大型购物广场。

五、实施进度与安排1、2007年完成有线电视安装工程。

2、2007年在秦俑村建设一个村民文化娱乐培训中心。

3、2008年建设完成秦俑服务区幼儿园一座。

4、2010年建设完成秦俑村大型购物广场。

六、组织领导

1、深入发动,形成合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积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管理办公室党支部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发挥青、妇、老协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调动村民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强化标准,保证进度。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制定详实的目标规划、规章制度、文明规范、村规民约、创建指标等内容。排出各项建设序时进度表,并抓紧落实,尽快组织实施。确保半年小变化,一年大变样。

3、强化责任,明确奖罚。各责任人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全局观念,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全体村民要认真协助,配合支部及办公室的新农村建设开展工作。

4、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的具体体现。是关心群众利益的根本要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为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充分发挥管理办公室干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推动新农村建设扎实深入开展。

2.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篇二

一、构建和谐社会, 为百姓谋福利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农村经济发展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 农民富则国家盛, 农民稳则社会安。

孝化村党员干部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 把富民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来抓, 通过发展经济、完善保障等措施, 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

孝化村高效农业生产基地花卉苗木区150亩地原先是低洼农田, 孝化村村委在征得百姓同意的情况下集中使用土地, 投资250万元建温室大棚, 不仅增加百姓收入, 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此基础上, 村委又改六队低洼农田搞龙虾、螃蟹养殖。同时, 建立有机粮食作物生产基地, 包括有机米种植基地、玉米种植基地、大豆种植基地、大棚蔬菜基地。村委还打算建一座大型畜牧业养殖厂, 并规划果树园, 为确保蔬果配送准备建冷库。据负责人介绍, 建苗木花卉基地、有机粮食作物生产基地、清水龙虾养殖基地所创收入比原先农民个人种植的收入要超出几倍, 甚至几十倍。这些收入一部分将返还农民田地留转费, 其余统一归孝化村集体所有, 为村民办理城镇养老保险, 全面推进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其他资金一方面用于再扩大投资建设, 兴办企业;另一方面改造农民生活环境,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努力营造新桥城中的“孝感天下”旅游风景区。王书记非常激动地告诉我们:“如今农民人均收入已达16000元。我们有信心走‘华西之路’, 带领老百姓走幸福之路。”

参观新农村集中居住小区时, 负责人和我们谈及新农村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的意义, 他说, 只有将农民手中闲置的或使用不合理的土地置换出来, 走集约发展、集中发展之路, 才能在现有生产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水平, 让百姓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一期工程建设的新农村农民集中居住房屋, 其设计理念超前三十年, 小区配套设施齐全, 进户管道统一地埋, 道路宽畅, 绿化怡人, 争创一流景观带、最佳怡人居住区。负责人告诉我们, 建这样的小区科技含量高, 政府财政投入很大资金, 而最终受惠的是孝化村民, 他们花20万元钱就可领到一套这样的别墅, 生活在如此舒适而又现代化的空间, 就如古人描述的今人畅想的现代化的“世外桃源”一般了。

百姓富足而天下安定。孝化村党员干部确实坚持以民为本, 以民为重, 以民为先, 始终把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愿望、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 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切切实实为百姓谋求福利。他们为构建和谐社会默默工作, 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走科技兴农之路, 倡绿色环保生活

邓小平说过, 科技发展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 必须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着力点。孝化村党员干部已具备了这种理念, 并把它落实到农业生产和小区建设中, 取得显著的成绩。

有机粮食作物生产基地更是处处体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理念, 有机米的栽培运用了插秧机、静电喷雾机、收割机等现代化机械设备, 施肥使用三安有机肥料, 治虫则用土壤生物净化剂, 以确保生产的有机粮食无污染, 同时净化了土壤。戴经理告诉我们, 他们培植的有机米通过了南京质量监察局的检测达标了, 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稻米一亩收成抵得上农民种地六亩的收入。我们参观的玉米生长基地、清水龙虾养殖等均运用了先进科学技术, 提高了产值, 增加了收入。

新农村农民集中居住房屋科技含量更高, 有太阳能采热板的路灯, 有空气加热泵的热水器, 百姓生活确保低碳节能, 做到零排放, 生活排放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人均居住绿化面积在40%以上。

孝化村党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注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转变增长方式, 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 节约利用资源, 倡导绿色环保生活, 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孝行天下, 善化人间”, 深化精神文明建设

“孝行天下, 善化人间”是新桥镇孝化村的标语牌, 它高高耸立在盖有排排别墅的村头。在我们参观正在开挖的“孝字湖”时, 小戴娓娓道来, 讲述了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老戴经理告诉我们, 孝化村每年会评出“十佳孝子”, 并编排敬老戏剧、小品, 倡导孝顺风气, 同时坚持开展新人新事、和谐家庭、文明户活动, 发展健康向上的孝文化。如今, “孝行天下, 善化人间”已经成为孝化村所有居民所奉行的精神宗旨之一, 就连孝化村品牌产品有机米出售的包装袋上都用上了这个广告语, 意在将孝化村的“孝行天下, 善化人间”的精神文明推广开来。

四、实践活动感言

这次参观孝化村新农村高效农业生产基地之行, 我和学生有很多感想。首先要感谢王书记、刘经理的热情接洽, 感谢大戴、小戴经理以及各部门负责人的认真介绍, 是他们, 让我们增长了见识, 了解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大变化。我的学生们纷纷表示, 要学习“孝行天下, 善化人间”的理念, 做到孝顺父母, 尊敬师长, 团结同学, 努力学习, 用知识武装自己, 让自己成为有用的人才, 为家乡的腾飞贡献力量;而我,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更应该尽自己的职责, 教书育人, 为家乡建设输送各条战线上的人才, 为新农村建设尽自己应尽的责任。

五、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在班级交流本次活动经过, 展示相关图片, 谈活动感受;以黑板报、手抄报的形式记载、宣传此次活动, 深化本次活动的意义。

六、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 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家乡的巨变, 了解了社会发展的新方向, 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 增强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的信念。

在实践活动中, 学生主动提问, 及时记录,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参访过程作进一步分析, 有利于学生对探究过程加以反思和进行新的学习。通过对资料的认真分析, 学生能独立地作出判断, 得出探究结论, 形成科学的认识。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 学生参观孝化村新农村建设, 了解家乡巨变, 感受党的新农村建设决策的重大意义,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豪情, 树立为家乡的腾飞而努力学习的理想。

3.九台市红光村新农村建设展新姿 篇三

红光村是典型的朝鲜族村,居民全部是朝鲜族。多年来,全村多数劳动力都在外地打工,常年在韩国打工人员有406人,国内打工人员290人,留在村里居住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针对这一情况,2008年,村两委班子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農村的设想,并向当地党委和政府,九台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做了汇报,在九台市委、市政府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08年末开始筹划红光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资金,经过考察和认真研究,红光村决定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进资金开发建设,并通过多方努力,于2009年和深圳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吉林省注册为吉林省林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建设红光村的协议,并在2010年初全面启动了红光村新农村建设项目。

红光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包括居民住宅、商铺、老年公寓、学校、卫生院、综合性村部、燃气站、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农机生产合作社、绿色优质水稻生产、民族旅游、电影院、超市等。2010年,一期工程项目包括居民住宅、老年公寓、农机合作社、绿色水稻生产等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其中,居民住宅为13层高层住宅共4栋,已经全部封顶,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可入住500户,入住人口1380人。建设主体为3层楼房的商铺1栋,建筑面积5430平方米,产权交给红光村2000平方米,实行对外租赁,所得租金用来解决本村居民住楼的费用。九台市朝鲜族老年福利中心和饮马河卫生院主体已完工,其中九台市朝鲜族老年福利中心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饮马河卫生院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红光村水稻全程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办公楼、农机库已竣工交付使用,占地面积8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此外还建设地下车库4180平方米,燃气站300平方米。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红光村走的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2009年总投资1401万元,其中由国家、地方配套及村民自筹876万元、农发行投资525万元,建设了红光村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示范区共占地7公顷。其中水稻育秧基地4公顷,现已经建设完成塑料大棚15栋、智能温室1栋,双层充气大棚1栋;建设农机仓库、晾晒场、水稻烘干、仓储库房等设施占地3公顷。同时,由村委会牵头,成立了红光村水稻全程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可以自愿加入合作社。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以土地入股,与合作社签订入社协议,实行利润分红;不愿入股的农户,其土地可以租赁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每年每公顷水田租金为5500元。由于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变分散经营为集中经营,打破了原来社与社、户与户的界限,全部改建为5~8亩的高产方田,使水稻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每公顷成本下降1600元,而水稻却增产10%,增收1800元。

2011年,红光村计划完成林江(红光)新村的整体配套工程,包括上下水、供暖、燃气站、绿化、亮化、健身器材安装,活动场地和文化活动室建设等项目。同时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在现住宅楼道西,占地面积62000平方米,计划建设集住宅及民俗生态园为一体的民俗旅游观光园,重点项目为民族餐饮、民俗观光,所有基础设施全部并入林江(红光)新村管网。

4.村新农村建设总结 篇四

今年,**区大科街道办事处**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村是孙水河畔大科办事处的一个偏远农业村,交通不便,资源缺乏,经济落后。该村辖八个村民小组,共有267户人家,总人口8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人。水田亩,林地1250亩,水面(山塘、水塘)亩,其他面积亩。产业结构不合理,基本靠天吃饭,群众经济收入主要是依靠传统的农耕和外出务工,全村人均收入只有区区几百元。2005年**村遭遇旱灾,全村受灾面积达200多亩,涉及两

个村民组的80户人家,有的组基本果粒无收。全村民众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外出务工收入也不是很高,2005年在外打工的56人,人均年收入也只有几千元。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无钱办事”现象突出,没有村办企业,村里办公经费及公益事业经费非常紧缺,主要来源依靠鱼塘、桔场、竹木场、果园场四个承包场所每年3000余元的上缴款,平时村里的一些必要的办公开支大都由办事处的驻村干部垫付。长期以来,由于村级负债严重,村里财务管理混乱,村干部报酬难以兑现等原因,导致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低,特别**村支、村两委班子在2005年换届后的一段时间内,曾由于某些方面的因素,引起认识不统一,造成一些矛盾、误解、隔阂未消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工作推诿、相互扯皮的现象,导致班子凝聚力有所减弱。工作一直上不去,是全办事处出名的“老大难”村。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没有有线电视,民众业余生活只是依靠仅能收到一、二

个台节目的电视机。穷则思变,人民群众有强烈的致富愿望。针对该村的情况,区里给下派了一名一支书。上任伊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深入走访村中的党员、村民代表和村组干部,进行交心座谈,听取他们对村发展的设想和建议,然后召开村两委会议,充分发挥民主,把干部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找到工作的切入点。为此,首先把加强班子建设摆在很要的位置,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班子建设。班子有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对工作顺利开展带来很大的困难。认真做好班子成员的思想工作,组织他们搞好交心通气,增强团结,统一思想,更好的起好带头作用。鼓励他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致富,全面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农村。为加强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的责任心,制订了日常工作分片包干各组制度,各组的日常事务同包干的两委成员负责解决,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再同村支两委研究解决。组织党员交流心得体会。认真开展“送温暖、解民忧”活动,党员们慷慨解囊,为贫困村民送去了关怀。召开了村支两委的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员队伍建设和班子建设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凝心聚力,抓好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三会一课”、党支部议事、民主评议党员干部、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等制度,对前几年的村财务帐目进行了彻底清理。同时还请办事处的驻村领导、驻村干部及村支两委其他同志一起来做工作,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从目前的情况看,村支两委班子建设有了一定的起色。如今的村两委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班子团结事业兴。如今的**村两委干部以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各项工作,工作开展井然有序。

1、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核心内容,结合村里实际,制订符了2006年工作规划及三年工作目标。

2、及时解决群众呼声高反映大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重新选举了坪头组组长。由于坪头组遗留问题比较多,且该组的鱼塘利润多年未收,组上群众反映比较大,情况复杂,组上工作很难做。换届选举以来,原组长不愿意担任,又没有别的村民愿意主动来担任组长,坪头组组长职务一直空缺,许多工作无法开展。不选出组长,遗留问题没法处理,工作无法开展,为了尽快使该组工作走上正轨,经过多次走访群众,做好工作,村支两委并承诺解决好遗留问题,终于选出了组长,使得各项工作能得以顺利进行。二是健全了财务制度,确定了新的出纳人选。该村前些年的财务管理比较混乱,是村民一直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为了化解农村矛盾,加强财务的管理和使用,进一步健全了财务制度,规范了

经费使用和审签的程序,增加了使用的透明度。同时为培养后备力量,经村支两委研究决定,将一名思想素质好的年青党员安排到出纳岗位上。

3、组织和带领群众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去冬今春的水利建设中,全村共投入资金5万多元,工日1600多个,改造维修山塘4口,建成高标准的混凝土防渗塘,山塘清淤9口,干渠清淤2800米,完成土石方1500多立方,维修机埠1处。大大地加强了抗旱保收的能力。

5.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篇五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标准,广泛动员,全面发展,逐步把XX村建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新村,把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式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力争把村建成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规化原则

1、坚持要充分开展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化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因此,乡村发展的各个项目都必须根据本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行性、可操作性

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期限

新农村建设规划期限为5年,即2011-2015年。

2、规划范围

XX行政村所属的9个自然村。

三、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的安全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面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村部设村民活动文化中心、农民广场、公共设施等,便于村民休闲、医疗;新村道路采用棋盘式道路系统;排水通过暗渠集中处理排出。

2、住宅规划

充分考虑到现状和经济条件及可操作的原则,对村住宅及外部空间采取既保留又更新的规划模式。

(1)保留:对砖混结构,质量较好,与村庄环境与整体规划冲突

不大的,采取保留措施,维持现状。

(2)整治:对建筑质量尚好,但建筑风貌和外观与村庄环境有冲突或平面布局部分不适应,对其外立面及内部平面进行整治和改造。

(3)拆除:简陋建筑、质量较差建筑及因为规划需要改变,或对村庄风貌有较大负面影响、建筑质量差的建筑,采取拆除的措施,特别是受暴雨及周边山体滑坡直接影响到的危房,于2015年前全部拆除。

(4)新建:新村新建住宅以集中建设布置。

3、道路交通规划

(1)充分尊重道路原有脉络,同时满足区内通达性和安全性及消防等要求。

(2)道路建设为三级: 新村大道:宽8米。旧村内小道:宽2米。(3)道路建设 南北走向:

新村大道宽8米,采用水泥路面,与进村主干道连接,并配套白色高杆立柱单排路灯。

东西走向:

东西走向道路,宽均为3米。路面采用底层砂砾石,上面浇筑C30混凝土,配套白色高杆立柱单排路灯。与进村道路连接。

(4)排水管网规划

排水系统呈网状,与道路建设相配套,所有村道靠山一侧挖排水沟,宽60厘米,高60厘米,砖混结构,生活污水通过排水暗沟,由环村排水渠集中,经处理后排出。

(5)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①改水改厕。根据村庄地理位置较高,取水不便的实际,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村里投资在新村建造过滤池及蓄水池,让村民吃上洁净的自来水。积极引导旧村村民改建新型卫生厕所。

②垃圾箱(桶)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大于70米,并在适宜的位置设置垃圾收集点,在规划范围内设置多个点。每半个月清理一次,收集的垃圾运送到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

③环卫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环卫保洁队伍,负责路面清扫、绿化维护、村容村貌整洁等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共识和行动。

(6)绿化规划

①原则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乔木、灌木,用材树种、经济树种合理搭配,绿化、美化有机结合。

②新村在已栽植花木的基础上,栽植黄杨球,树间砌花坛,设计栽植合欢、大丽菊、美人蕉、月季等常规花卉。

③新村广场建设绿地,建花圃,铺草坪,选用四季常绿花木品种。④庭院绿化尊重个人意愿,由村里无偿提供葡萄、柿子、香椿、石榴、月季、无花果、海棠等品种。

(7)公共设施规划

学校建设。继续根据教育发展要求,在满足学校发展的基础上,规划修筑标准化幼儿园。

②在村部办公大楼内开辟科技、文化活动中心。

③村民绿地广场。建设新村广场,内置石凳石桌、健身器械及代表本村文化的标志性景观,以供村民休闲娱乐。

④村民医疗卫生室。建设高标准卫生室。

⑤文化宣传设施。村部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栏;在村口、村部、新村广场建设《村规民约》宣传牌,设置读报栏,统一刷写大街两侧墙壁上的标语和宣传画,使其容颜更加美化。

四、经济发展规划

1、建养鸡、养猪场。鼓励村民养鸡、养猪建场,鸡、猪糞便是优质肥料,从而减少农民化肥资金投入。

2、种蜜柚是我村部分村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继续增加种植蜜柚果树面积,以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五、村民社会保障规划

1、在保持目前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8%的基础上,大力宣传,鼓励村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2、循序渐进地实行新农保制度,并争取乡民政部门支持,将所有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每月发放一定金额的资金给贫困户。

3、村集体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提高对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的优待标准。

六、制度及管理规划

1、修订党务、村务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制作高标准、观赏性较强的制度牌子并上墙悬挂,同时,统一制作《村规民约》小册发到各家各户。

2、健全完善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小组,环境卫生管理小组,治安维稳监控小组,以及计划生育协会、老年人服务协会、移风易俗理事会等群众自治性组织,规范村务和社会事务管理机制。

3、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和村民代表包片联户等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村内管理秩序。

4、规范完善村级档案标准化管理。将村务文书资料、村级财务资料进行系统整理,规范组卷建档。同时,以每一个家庭为基本单位,统一建立村民档案并集中管理,条件允许时,增配计算机,建立村务、财务、村民电子档案。

5、规范完善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运行机制,使其成为全镇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示范点的“点中点”。

6、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教育。建立以村“两委”干部为第一责任人、党员和村民代表广泛参与的村民教育工作队伍,健全以集中培训、分批轮训、联户施训为主,利用广播喇叭宣传、板报栏宣传等为辅的宣传思想工作机制,努力营造好宣传教育的舆论环境。

七、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合理的政策引导、合乎当地实际情况的保护和建设措施是新农村建设规划顺利实施的保证。

1、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按照“农民为主、政府帮助、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多层次、全方位推进新农村建设。

2、政府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对新农村建设,给予一定的财力扶持。

6.##村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篇六

(2010年12月)

枫溪村地处明溪县西北部,海拔645米,人口832人,223户,辖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全村土地总面积28673亩,耕地面积1335亩(其中水田1261亩,旱地74亩),山林面积28980亩。

一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紧紧依靠全村党员群众,团结村两委一班人,以经济发展,村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工作中心,坚定信心,明确责任,攻坚克难,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创新性的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村两委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高,凝聚力大大加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现将一年来枫溪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力发展经济,促进村民、村财双增收

一年来,村委会始终以“农民增收,村财增收”为目标,结合实际,调整结构,发挥优势,大力引导村民学科学,用科学,发展多种经营,实现了村级经济的较快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显著提高。近年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粮食播种2200亩,产量690吨,烟叶种植320亩,交售烟叶804担,上等烟比例达90%以上,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生态猪养殖,现有规模以上养殖场12座。2010年种植红豆杉100亩,采收红豆杉2.9万公斤,种植木薯46亩,交售鲜薯83吨,烟后种植甜玉米150亩,交售优质甜玉米156吨。雪莲果90亩。经过林权制度改革后,确定林业用地面积25668亩,其中国有林1774亩,全村生态公益林7541亩。2009年垦复改造毛竹林200亩。积极落实有关林业政策,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和公益林补偿金的发放,既保护了宝贵的森林资源又有效地盘活了林业,使其成为农民收入的又一有力增长点。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业,增加就业人数,近年来,村里帮助

群众协调各种关系,提供政策服务,千方百计寻找劳务输出机会,有效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二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近年我村通过自筹和部门扶持等形式,多方筹集资金,巩固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民办实事,完成了多个工程,有效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结合“烟基”项目,完成了枫溪至茶新的道路水泥硬化。完成村内道路水泥硬化。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力度,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群众投工投劳,完成了洋背的水泥路面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配合乡政府做好各项公共设施的建设,建新房12座,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大力宣传能源节俭,“三清六改”扎实开展,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2010年改厕180户,目前已全部完成,至此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完成旧村部拆迁,目前新的村委会办公大楼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底可投入使用,届时村委会办公条件将大大改善。

扎实开展绿色村庄创建工作。以乡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为契机,以县委提出的“创建绿色家园,建设富裕新村”为载体,按照实施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四绿”工程的目标要求,以村庄整治为抓手,认真做好村庄绿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10年村庄建成区新增园林绿地3300平方米,绿地率达到28%,绿化覆盖率达到31%。村庄周围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村容村貌“亮、洁、绿、美”,宜居宜业生态枫溪村格局初显。

三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按照县、乡文明村创建标准,积极落实文明村创建的各项任务,结合本村实际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活动;积极完成党报、党刊征订任务。深入开展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积极创建精神文明精品村、绿色生态村,创星评户覆盖率达100%;积极推进火葬

制度改革,火葬区内火化率达100%。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2010年参合率达92%。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抓紧抓好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到村“两委”主干亲自抓、负总责,深入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计生氛围,利用春节和农忙季节外出人员返乡集中期,开展集中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育龄妇女基本掌握计生知识,计生知晓率达95%以上,满意率达95%。做好计生经常性工作,做好每年三次的育龄妇女查环查孕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度,深化创建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深入推进平安枫溪建设活动。通过开展“平安枫溪”建设以来,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达90%以上;深入开展“一区两会三包”和争创“四无一满意”活动。我村地处乡政府中心本点村,外来人口多,为保证社会治安稳定。充分发挥治保会和调委会的作用,加强巡逻队伍建设,按照要求配齐、配强巡逻队员,坚持夜间巡逻,做好群防群治,强化岗位责任制。积极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和依法治村工作,坚持重大矛盾纠纷排查,落实帮教队伍。强化人民调解工作,矛盾纠纷调解率达100%,切实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村内,未发生非正常死亡和民转刑案件及越级上访现象,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5%,村两委的工作也得到了群众的肯定。

四提升延伸“168”工作机制,推进村务民主管理

按照乡党委关于在村级组织中发挥“八个方面”作用的要求,实行“六步工作法”,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村务民主。今年“七一”期间有一名积极分子转为预备党员,两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有6名优秀青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的凝聚力不断提高。抓好党员队伍管理教育,努力提高党员素质。村党支部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分类指导。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每一个党员联系1~2户群众,村两委党员要求帮扶1~2户经济困难的群众发展生产立足实际,为

民办实事。根据年初工作计划,在村财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投资12.53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完成了洋背道路1000米道路硬化;这些工程都是通过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经过听证的为民办事实项目。实行设岗定责,落实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和党员脱困帮扶制度。以结对帮扶、“双创双带”、党员示范户等形式,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帮扶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坚持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办事。村里重大的村务决策,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按照“六步工作法”的要求,提请党员大会和村民小组户代表会议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及时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通过。认真执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为了让村民便于及时地了解村务公开情况,更好地起监督作用。村务公开栏按规定分为财务类、党务类、政(事)务类和回章壁四栏。将村里涉及到的公开事项,一律公开,真正做到村里的事村民能参与、能知晓、能做主、能监督、能满意。

一年来,我村虽然较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全村广大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法,始终与乡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做到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并结合村情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努力完成乡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使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一个台阶。

枫溪乡枫溪村

7.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篇七

1 主要做法

1.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为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洞口县委办、县政府办专门下发了《洞口县关于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的若干规定》、《洞口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办法》、《洞口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工作组年度考核指标》等有关文件。洞口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县长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同时,直接主持召开新农村建设试点会议,宣传贯彻全国农业综合开发推进新农村建设座谈会精神,研究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并派专人负责联系、指导。通过调研和现场会宣传,使大家认识到,整合各类支农资金,集中有限资金办大事,不仅是做大做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扩大农业综合开发影响、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快当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一次发展机遇,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做好整合支农资金工作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

1.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

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平台,整合支农资金会触及到一些深层次、体制性矛盾,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阻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关键是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领导机构,并且工作措施要得力。为此,洞口县成立了以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为驻点领导,农发办、国土、公路、农业、林业、水利、县农合行、烟草、新农办、交通、教育、卫生、文体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洞口县石江镇江潭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组,工作组各成员单位确定项目负责人,明确职责,层层抓好落实,形成合力推进示范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并建立了市、县共同联系指导示范村建设的制度,具体由市农发办、市电业局、市烟草局、省农村信用合作社邵阳办事处、县农发办、县国土局、县公路局等单位牵头组织实施。

1.3 科学制定规划,选准整合平台

进行资金整合,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提升规划水平,完善规划内容。为此,我们在推进资金整合过程中,牢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把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放在首要位置,同时,积极推进示范村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立足该村农业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科学地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形成符合江潭实际的整合模式。在制定规划过程中,注重做到四个结合:一是长远目标和现实可操作性相结合;二是统筹兼顾和重点突出相结合;三是总体全面和分项具体相结合;四是专家指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确保规划科学、合理、可行。现江潭村2006年至2010年的村庄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产业建设规划均已完成,到2010年,江潭村必将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1.4 坚持因地制宜,拓展建设内容

整合支农资金进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需要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为此,洞口县围绕农业综合开发主业和新农村建设试点要求,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安排建设内容,不断拓展农发项目外延。一是不断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建成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排灌自如的高产稳产农田。通过水利、农业、林业、交通等措施多管齐下,两年来,江潭村共维修加固拦河坝2座、维修改造电灌站8座、修复江潭防洪堤80m、衬砌高标准硬化渠18.8km、新修维修机耕3.2km、建沼气池50口、平整土地改良土壤50.33hm2、新建水泥硬化路2.2km,现该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二是扶持壮大村域内的各家企业,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或升级,扩大生产能力,提升产品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使企业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三是围绕优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基地,以洞口县优质粮食产业化合作社为纽带,引导和农民和企业订单农业,把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项目有机结合,使龙头企业能获取稳定优质的加工原料。现洞口雪峰贡米有限公司已与江潭村签订了100hm2优质稻种植合同,按市场价收购稻谷。四是围绕和谐抓文明。2007年4月江潭村新建一栋建筑面积700m2总耗资60多万元的村级活动中心,活动中心的落成使得该村的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文体娱乐室都已初具规模,群众非常满意。同时,投资40多万元进行改水、改厕、改灶。现江潭村85%以上的村民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50%的农户已改原始的厕所变卫生间,改原始的耗源灶为省材、省煤灶或液化器。五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总投资50万元的休闲渔庄现已建成,是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1.5 严格监督管理,规范运作程序

整合支农资金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强管理,规范运行。一是坚持整合资金的基本原则。按照“效益为先、渠道不乱、用途不改、管理不松、部门配台”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整合项支农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严格执行各类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坚持各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投资方向不变,加强整合资金的归口管理和使用监督,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做到分工明确、相互支持、配合协调。二是建立整合协调配合机制,在工作组的指导下,村里成立上级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负责全村上级支农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监管。三是建立整合管理机制。所有上级支农项目一律实行招投标,择优选择项目施工企业,并由项目实施单位与施工企业签订施工合同。

1.6 认真考核评估,务求取得实效

所有被整合的资金,严格遵守行业要求,做到有计划、有标准、有设计、有图纸、有检查、有验收,并执行项目资金审计制度。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参与资金整合的各个单位,制定各自详细的实施计划和建设标准,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人。项目实施完成后,组织成员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对项目建设的质量及效益进行综合考评,并与立项时的预期效益进行比较,考评结果作为责任人的政绩考核,也作为立项评审人员的业绩考评。

2 经验思考

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平台,整合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发展的需要,通过两年来的资金整合实践,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以下几点。

2.1 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是构建农发资金整合平台的前提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是现阶段各类涉农资金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由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优势和特性与新农村建设选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基础,建设新农村示范村具备良好的物质和群众基础;而以此为平台,将其他支农项目资金整合使用,必将使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能起到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实践证明,坚持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以农发项目为主体,实施资金整合,不仅是构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整合平台的落脚点和基本前提,也是当前各类资金避免投资分散和重复建设,有效统一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同时,以农发项目为平台整合资金,也为政府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开阔了思路,提供了抓手。

2.2 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整合资金成败的关键所在

洞口县以农发项目为平台,整合支农资金建设新农村的试点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有力配合。原市委书记黄天锡多次带领市新农办、农发办、发改委、国土局、水利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亲临江潭村调研和指导,各有关单位慷慨解囊,为江潭村新农村建设示点提供资金援助,有力地推进了示范村建设。县新农办、国土、交通、农业等部门多次在试点项目村召开新农村建设、“三冬”工作、土地平整、通畅公路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现场会,使江潭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和热点。

2.3 坚持科学合理统一规划,是资金有效整合的基础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以农发项目为平台,按照“各炒一道菜,共做一桌席”的建设思路,对试点村进行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是实现各类资金有效整合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根据试点村农业发展现状,突出区域特色,兼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三个基本目标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2.4 规范项目和资金管理,是推动资金整合的制度保障

规范项目和资金管理是提升整合资金使用效益、深化资金整合的制度保证。一是要制定和实施统一的报账管理制度,要针对各类整合资金的管理办法和报账制度;二是要采取部门配合的方式对项目实施开展全程跟踪检查,并注重对项目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协调解决。

2.5 尊重民情民意,是确保资金整合取得实效的重要措施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要确立以农民为主体的整合机制,引导和激发农民自发、自助、协同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在项目建设中,一定要坚持将农民群众定位在主角位置,不仅项目规划要尊重民意、符合民情,而且项目建设要实行民管,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优化项目政策,吸引民资参与示范村建设。

8.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篇八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村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 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在本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

1执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2、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XX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XX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农村,把XX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XX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 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2、住宅规划

充分考虑到现状和经济条件及可操作的原则,对XX村新村住宅及外部空间采取既保留又更新的规划模式。

(1)、保留:对砖混结构,质量较好,与村庄环境与整体规划冲突不大的,采取保留措施,维持现状。

(2)、整治:对建筑质量尚好,但建筑风貌和外观与村庄环境有冲突或平面布局部分不适应,对其外立面及内部平面进行整治和改造。

(3)、拆除:简陋建筑、质量较差建筑及因为规划需要改变,或对村庄风貌有较大负面影响、建筑质量差的建筑,采取拆除的措施,特别是受今年暴雨袭击的危房,于年底全部拆除。

(4)、新建:XX村新建住宅以点式及双联式布臵,住宅原则控制在二至三层。

3、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1)、改水改厕。根据村庄地理位臵较高,取水不便的实际,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积极引导村民改建新型卫生厕所。

(2)、垃圾箱(桶)设臵。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大于70米,并在适宜的位臵设臵垃圾收集点,在规划范围内设臵20个点。每半个月清理一次,收集的垃圾运送到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

(3)、环卫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环卫保洁队伍,负责路面清扫、绿化维护、村容村貌整洁等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共识和

行动。

4、绿化规划

原则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乔木、灌木,用材树种、经济树种合理搭配,绿化、美化有机结合。

5、公共设施规划

1、村民医疗卫生室。建设高标准卫生室,并争取与镇卫生院合作,取得镇卫生院各方面的支持。

2、文化宣传设施。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栏;在村口、村部、广场建设3处《村规民约》宣传牌,统一刷写大街两侧墙壁上的标语和宣传画,使其容颜更加美化。

第三章 村民社会保障规划

1、在保持目前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的基础上,大力宣传,鼓励村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2、循序渐进地实行村民养老保险金制度,争取镇民政部门支持,将所有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每月发放一定金额的资金给贫困户。

3、村集体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提高对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的优待标准。

第四章 制度及管理规划

1、修订党务、村务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制作高标准、观赏性较强的制度牌子并上墙悬挂,同时,统一制作《村规民约》小册发到各家各户。

2、健全完善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小组,环境卫生管理小组,治安维稳监控小组,以及计划生育协会、老年人服务协会、移风易俗理事会等群众自治性组织,规范村务和社会事务管理机制。

3、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文明户星级管理、党员和村民代表包片联户等管理办法,实行“农村小社区化”和“区中区式”管理,进一步优化村内管理秩序。

4、规范完善村级档案标准化管理。将村务文书资料、村级财务资料进行系统整理,规范组卷建档。

5、规范完善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运行机制,使其成为全镇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示范点。

6、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教育。建立以村“两委”干部为第一责任人、党员和村民代表广泛参与的村民教育工作队伍,健全以集中培训、分批轮训、联户施训为主,利用广播喇叭宣传、板报栏宣传等为辅的宣传思想工作机制,努力营造好宣传教育的舆论环境。

第五章 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合理的政策引导、合乎当地实际情况的保护和建设措施是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顺利实施的保证。

1、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按照“农民为主、政府帮助、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多层次、全方位推进XX村的新农村建设。

2、成立由镇、村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XX村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XX村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XX村

上一篇:领导干部素质现状问题下一篇:谢谢你老师优秀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