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农机化教育培训调研报告(精选7篇)
1.泰山区农机化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篇一
一、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基本情况及成效
培训工作取得了七个方面的实效:一是通过对基层农机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大家认清了形势,把握了工作重点,掌握了农机化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提高了服务农机化工作的本领。二是围绕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培训了一批新型农机具操作手,使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通过举办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新机具现场演示活动,为农机科技项目实施和各类示范点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通过对农机维修网点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及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经营管理知识、农机作业标准的培训,使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五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宣传和服务活动,使广大农民对农机化促进法等法规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农民购置使用农机具的热情。六是通过开展农机维修工、电焊工等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七是通过对机手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机械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农机作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科技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直接导致农民的文化科技低下,相当一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在购买了农机后,思想上产生了模糊概念,认为从事农田作业,或在个别时间上道路行驶,不需要挂牌入户,也不愿意参加技术培训,办理驾驶执照。更有甚者,在农忙季节,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把安全问题当儿戏,看的比较简单,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隐患。
二是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从目前我县农机校情况看,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只保“吃饭”,培训质量无法提档。教学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不能及时更新培训新知识、新技术,严重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进展。
三是近年来分配的农机专业院校毕业生少,高学历、高技能师资缺乏,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强化壮大。
三、建议
1、广开生源,适应形势。生源是农机培训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生源,其它工作就无从谈起。生源不足是困扰农机培训机构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增加生源。一要注意改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农机化有了大的发展,对农机培训的需求自然会大大增加。二要农机监理部门加强田检路查,杜绝无证驾驶现象。三要广开办学门路,拓宽培训领域,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师资、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四要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培训时间,使机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真正学会实用的操作、维修等技术,切实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2、创造社会重视的浓厚氛围。有计划地定期对农机培训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提升其行业荣誉感。
3、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于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同时,基层工作站也受到经费的制约,培训时间和教学内容不能达到培训的最终目的。因此,建议要积极争取财政的支持,让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培训和鉴定经费,保障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4、发挥整体效能,创建 “平安农机”.搞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是农机教育培训部门的重要职责,是从源头上保障“平安农机”建设的重要措施。要正确处理好培训与监理的关系、切实解决好重管理轻培训的问题,坚决杜绝只收费不培训的现象。农机监理部门要加强监督,凡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一律不予发放驾驶证件,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农机培训和农机监理、农机推广等部门要做到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作用。
5、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机以及工业机械新技术也将得到充分推广和利用。在培训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这就要求教师集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一体,在教学中打破理论试验实习的界限,把其合为一体,做到讲、练、做同时进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学习进修,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来提高教师素质,使其成为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的优秀人才。
2.泰山区农机化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篇二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机化科技是农业科技的重要内容, 是农业科技的物化和重要载体。因此, 以农机推广服务体系为支撑, 加快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 将农机化科技转化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作为一个以黄土丘陵山区为主要地貌特征的旱作农业大市, 近年来定西市的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 特别是丘陵山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立足于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积极探索农机服务新形式, 不断强化农机技术指导、农机具推广应用、农机手培训、信息服务, 为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传统的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正在逐渐被弱化和退化, 面临着“网破、线断、人散”的严峻形势, 加快推进改革步伐, 切实加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已迫在眉睫。为了进一步摸清全市丘陵山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为今后深化体系改革提供依据, 按照甘肃省农牧厅的统一安排, 定西市农机局及时抽调人员开展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一、现状及特点
㈠机构设置及编制情况
目前, 全市共有县区级农机化技术推广站7个, 核定人员编制65人, 其中岷县为副科级建制事业单位, 其余六县区均为股级建制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核定情况为安定区11人、通渭县10人、陇西县7人、渭源县8人、临洮县12人、漳县4人、岷县13人。
全市119个乡镇中, 原有的农机站已全部被撤销, 职能被并入新设立的农林水保站或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且不再独立核定农机推广人员编制。
全市共有县区级农机化学校7所, 其中独立核定了人员编制的有通渭、陇西、渭源和临洮四个县, 共核定编制44人, 分别是通渭县5人、陇西县19人 (其中自收自支人员7人) 、渭源县5人、临洮县15人;与县区农机推广站合署办公, 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有安定区、漳县和岷县农机校。渭源县农机校为正科级建制事业单位, 陇西县农机校为副科级建制事业单位, 其余均为股级建制事业单位。
㈡人员数量及结构情况
截至2012年底, 全市七县区农机推广站和农机校共有在职人员104人, 占编制总数109人的95.4%, 其中农机专业技术人员61人, 占人员总数的58.7%;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76人, 占人员总数的73.1%;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13人、中级职称的20人、初级职称的28人, 分别占人员总数的12.5%、19.2%和26.9%。、
全市乡镇农林水保站或农业综合服务站职工中, 具有农机技术职称的仅有166人, 平均每个乡镇不到2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有21人, 仅占乡镇农机技术人员总数的12.7%, 其余的均只具有初级技术职称或仅为技术员。
㈢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全市县区级农机推广站中, 安定区和漳县的农机推广站与农机校合署办公, 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拥有独立的办公场所, 其余的均与县农机局合署办公。县区级农机推广站基本上都没有试验仪器、试验设备, 而且机具库房相当紧缺, 没有配备交通工具和办公电话。特别是漳县农机推广站仅有的四五间简陋办公用房也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 现已成危房, 正常办公时的安全难以保障。
全市7所农机化学校都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教学场地, 其中安定和陇西农机校配备了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仪器, 基础设施设备基本能够满足教学培训的要求, 其余各县的农机校只能满足少量的学员培训要求。
原有的乡镇农机站中, 经过改革, 目前仅有安定的内官、巉口和陇西的马河、巩昌4个乡镇保留了原有的农机站站址, 其余均已改为他用。
㈣经费保障情况全市各县区农机推广站和农机校中, 除了陇西县农机校以外, 其余的都不是财务独立单位, 不具备法人资格, 工作经费由县区农机局统筹, 个别单位还得为人员的工资筹措发放发愁, 经费负担非常沉重。如陇西县农机校实有工作人员18人, 其中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12人、自收自支人员6人。县财政每月仅按人头核拨自收自支人员工资总额的2/3, 其余的1/3需要农机校自筹, 筹措任务非常艰巨。
二、问题及困难
㈠机构体系建设不完善
在经历了多次的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后, 全市原有的乡镇农机服务站已经全部被撤销, 尽管其原有职能被并入新设立的农林水保服务站或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但是农机专干岗位人员变动频繁, 有的农机专干岗位人员被调离后经常出现长时间空缺现象, 很难及时得到补充。同时, 农机专干不专的现象相当突出, 即使是在岗的农机专干也多为单位兼职人员, 他们基本上整天围绕着乡镇中心任务来开展工作, 很少顾及兼职的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这样, 因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被严重边缘化而造成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功能的严重弱化, 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㈡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
目前, 全市各乡镇的农林水保站或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实行块块管理, 人、财、物权隶属于乡镇政府管理, 但与县区业务主管部门只有单纯的业务指导关系。这样, 由于块块管理造成管业务的不管人、财、物, 而管人、财、物的却疏于业务管理, 必然造成农机化技术推广的业务指导和工作任务难以落实, 甚至失灵。
㈢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 由于市县乡财力有限, 对公益性质的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县区级推广机构中, 财政所拨经费只有人员的基本工资, 而其他业务经费却无法保障, 造成推广服务条件难以改善, 特别是工作所需的各类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电脑电话等设施设备难以有效配备和及时更新, 服务手段落后。而乡镇的农林水保站或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也都没有核列农机化推广专项业务经费, 加之大多数乡镇没有将农机化工作纳入整体发展规划之中, 造成农机专干既没有工作抓手又没有工作目标, 难以开展推广服务工作。
㈣专业技术人员少且素质普遍偏低
到2012年底, 全市仅有的275名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人员中, 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只有227人, 占82.5%。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41人、初级职称126人, 分别占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7%、18.1%和45.8%。虽然近几年各县区都公开招考了一批学历高、专业对口的大学生, 并补充到了各乡镇从事农机化工作, 但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学历整体较低、对口专业技术人员少、业务能力不高、人员结构老化、知识更新步伐慢、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三、对策及建议
㈠进一步统一思想, 着力提高认识
现代农业靠科技, 科技到田靠农机。然而, 由于丘陵山区地形地貌的特殊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 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特别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从事农业生产的越来越多的是妇女和中老年人, 农业劳动力素质呈现结构性下降趋势, 迫切需要用农业机械替代人力, 缓解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短缺的突出矛盾;迫切需要发展农业机械化, 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 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但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农机化技术如何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特别是面对提高丘陵山区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水平较川水区难度更大的实际问题, 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 切实增强对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深化改革, 健全网络, 完善机制, 在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发展重要作用。
㈡进一步建立健全机构体系, 着力稳定壮大人员队伍
丘陵山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机构承担着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和农机管理服务、农机化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落实等工作任务, 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性质, 工作量大、面宽、任务重, 特别是乡镇农机推广服务机构功能发挥的效果如何, 直接关系到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 因此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然而随着前一轮农技服务体系改革的推进, 不仅县区级农机推广服务机构没能得到有效加强, 而且原有的乡镇农机推广服务机构全部被撤并, 造成了机构网络在乡镇一级事实上的“断线”局面和推广服务功能的被弱化或边缘化, 已严重影响到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工作。因此建议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 (国发[2006]30号) 精神, 深入研究, 精心谋划, 深化改革, 建立和完善以“县区站+机校—乡镇站”或“县区+机校—乡镇区域站”等模式为主的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机构体系, 理顺县区农机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对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机构体系人、财、物和业务的管理关系。同时, 完善人员编制方案, 充实人员队伍, 优化人员结构, 创新管理机制, 调动人员积极性, 为农机化技术推广进户到田奠定坚实基础。
㈢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不断夯实服务基础
稳定的工作环境、必要的办公设备和经费投入是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服务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和基础。因此建议各级财政将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加大投入力度, 配备必要的先进设备仪器、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 改善办公条件, 切实解决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工作条件差、服务手段落后的问题。要参照其他推广部门人员的工资水平, 妥善解决基层推广人员的待遇问题, 解除推广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 各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出台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机化发展的各项政策, 寻求结合点, 积极谋划和争取实施项目, 用项目资金的投入来增强自身发展实力。
㈣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 着力提高推广人员素质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把培训作为提高基层农机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基层农机推广队伍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制定年度和中长期业务培训计划, 通过学习、考核等多种形式, 加强推广服务人员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和作风建设, 提高业务指导的能力。建议部、省农机主管部门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经费对丘陵山区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加强培训, 建立农机推广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 安排相应的专业和综合知识培训, 加快知识更新步伐, 使推广人员真正做到懂政策、精业务, 不断提高基层农机推广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 努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专注农机推广、甘于奉献的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
㈤进一步创新推广方式, 着力提升服务能力
3.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篇三
内容简介:本报告以下乡实地工作为基础,通过走访村民、学校,与学生个别交谈等形式,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力求翔实地反映贫困农村教育现状。本文第一部分通过介绍庄洞村的地理位臵、各小学的基本情况,来反映庄洞村的教育现状;第二部分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分析庄洞村的教育现状成因;第三部分是笔者对庄洞村教育现状的思考。
教育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教兴国”是自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后确定的治国方针之一,“知识改变命运”是中国人走过又一千年之后的经验之谈。从古到今,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8.8亿人,相应农村教育更应加强,尤其是贫困山区地区的教育问题。十多年来,我一直在边远山区农村从事教育工作,近几年又调到庄洞村小学任教,基于自己职业和对教育事业的关心,我一边工作一边通过各种方式对宝坛乡庄洞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走访和调查。调查过程中,通过对当地村委的了解,与当地农民面对面交流,对农村居民的走访以及在课内外与同事、学生的交谈等多种形式获取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对该村的教育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引发了我对农村教育事业的一些思考。现将调查情况整理分析如下:
一、庄洞村的教育现状
(一)庄洞村概况
庄洞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宝坛乡最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20多公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国家扶持的少数民族贫困县,经济发展滞后,财政困难)。庄洞村有人口约1200人,分布在9个村自然屯,村民委设在庄洞屯,那里山势较陡,村民居住分散,很多
住户之间相距很远,有些住户虽共属一个自然屯,但步行距离竟达1小时以上,大的集中居住点也不过20多户。该村是个以林为主的山区村,村前屋后均为林木,空气清新自然。
庄洞村以林为主的山区村,多数林是绿化林和水源林,经济林占有比例不很高,经济欠发达,经济发展不均衡,村民的经济来源以林木外买、外出务工收入为主,村民收入较低,其他产业收入几乎没有。
(二)村民对子女教育意识和学校基本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全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引起这种状况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就此问题我调查了9个自然屯,走访村民200余人,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共150份。
尽管因地理位臵边远,交通不便,信息传递慢,村民的眼界比较闭塞,但家长对子女的学业还是比较重视,因此这里的孩子基本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能接受高等教育比例却不高。有接近十分之一的农户家境不是很好,孩子不能完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庄洞村现设有一所小学,建在庄洞屯的一个小山坡上,占地约700㎡,拥有一个约200㎡的小型操场。学校共有四个年级,每个年级各一个班,共80名学生,4名教师,此外在沙坪屯另设一个教学点,设学前班和一、二年级,共三个年级两个班,一名教师。学生念完小学三年级后,需要转学到其他大村完小或乡中心小学才能完成小学教育。
据家长们反映,学费是已全部免除,学校教学质量不是很高,但管理制度还算合理。近一半孩子认为上完小学六年后就理所当然可以升入初中,这部分孩子也就不是很重视学习。学校的日常教学支出全部来自财政预算拨给,经费还能维持正常的工作所需。便基本上没资金开展一些开阔学生视野的课外教学活动。校长是本村人,平时校长与笔者在交谈中,曾多次感慨地说:“我们这里是偏僻山区,家庭收入低,加上农村教育投资过少,导致教育硬件设备缺乏。外面的关心就是我们奉献的动力,我们只希望山里的孩子也能像城里娃一样受到同等的教育。” 多么质朴的想法啊!农村的家长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意识普遍不很高,缺乏危机感,把孩子送到学校后,认为孩子的学习应该全部由老师负责,便 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他希望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能进一步重视农村教育,给予这里的孩子更多的关注。
据调查了解,庄洞村的大多数孩子是在乡中学完成他们的初中学业,每届只有极少几个学生能到县城中学念完初中,乡中学距离庄洞村近40公里,在念初中三年中,这个村庄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中途掇学回家,没有完成9年义务教育。
庄洞小学的设施设备也十分的简陋和缺乏。只有一个篮球场大的小操场,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六间教室,一间是教师办公室,一间改造成教育宿舍,用于上课的有四间,由于很多学生的家距离学校远,远的达7、8公里,中午无法回家吃饭,为解决学生吃午饭问题,学校另建一间小平房作学生饭堂,面积约15㎡。
体育设施、实验室、投影仪、录音机、图书室等都没有,只有上级教育部门配臵的电视和电脑各一台,电视用途只是课间教师和学生娱乐,电脑不通网络,也只用于办公,且会使用的教师极少,应用到教学当中几率几乎为零。
在学校师资方面,校长曾对笔者谈及,由于这里环境艰苦,工作量大,与县城或县城附近一些学校相比,这里的劳动强度要高上一倍,甚至两倍,而教师福利待遇却比县城要差很多,外地教师到这里一两年,就设法调走,学校的师资力量经常配备不足,虽然,基本上每个年级都开设数学、语文、思想道德、自然、音乐、美术等课程,但因师资力量不足,每名老师都要同时教授3-4门课程,学校校长也要代课,每个教师一周平均要教授20节课,教学劳动量相当大,除数学和语文,其他课程都当着副科对待,因此,教师授课、教师考绩和对学生考察都无法做到严格要求。
据村民们反映,过去,这个学校,大部分教师都是青年或老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很少,年轻老师的责任心不够强,而且不能安心教书,男青年教师考虑到在农村不好找对象,女青年嫁出去也都离开了村庄。而老年教师由于家庭负担,身体状况等原因,又有点力不从心。大部分教师学历较低,小学教师中专学历的约占55.6%,大专的约占45%,但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绝大多数是在职教育获得,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是 代理教师,由于这里的教师没有太多机会外出深造或进行教学交流,接触到外面的新知识和教学技能不多,知识储备少而且内容老化,教学质量难有大幅度的提高。由于年级多,教师少,而且教室又紧缺,所以学校还采用复合式教学方式,即两到三个年级的学生同时在同一间教室里接受教育。一位老师在一堂课内,要给这几个年级的学生讲课,平均每个年级就只能讲15-20分钟,其它年级的学生就上自习,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不能不受影响。根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都可以升入初中,接受初中的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可以保证,但初中的升学率就相对较低,升入高中的约30%,读技校的占10%左右,其余的60%左右的学生大部分都辍学了,外出打工。
二、庄洞村基础教育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历史原因。
世世代代在这里生存,村民接触外来文化很少,思想水平落后保守。虽然在调查问卷中选择“认为男孩和女孩受教育方面平等”一项的占95.8%,但认为女孩应该早点去找一份工作赚钱的思想在村民中还是占有一定比例。更加让人吃惊的是约有30%的家长认为“孩子读完初中后,再往上读的意义不大,一是花钱多,二是读完大学,又不能包安排工作,三是没有社会关系,找工作或找好的工作争不过有关系的人,不如早点打工赚钱和成家立业”
2、地理原因。
交通不便,信息流通受阻。庄洞村地处偏僻山区,道路极为坎坷,由于是山地,一到下雨时,道路泥泞无法行走,近年才有所改善。据当地村民讲,以前道路极为不畅,至今,有的地方仍然还没有通车,只能步行,秋天收的粮食和木材外卖只能靠人背肩挑或牲畜驮,有时遇恶劣天气,道路还无法通行,学生只能停课,即便是家里有病重的病人,也只是干着急没办法。
3、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发展落后。
庄洞村是以林作物收入为主,生产的粮食主要是自给,且粮食普遍不能自足,其他收入很大一部分须用于购买粮食,没有什么科技支持,家庭收入水平是很低的,因此,除去基本生活费,已没有多少余额投入到孩子读书上了,这就导致许多初中毕业甚至初中还未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寻求其它出路的情况时常发生。经济落后,发展迟缓,使得农民长年为生计忙忙碌碌,在贫穷与摆脱贫穷的边缘徘徊,因此无暇思考教育的重要性。若无外界的帮助,他们没有办法深刻体会到科技给生产力带来的巨大变化。就这样,无视知识价值的人们就落进贫穷、落后、愚昧、贫穷的恶性循环。
4、上级教育机关对农村教育发展问题重视不够,缺少发生改变的动力。
主要表现在:(1)对教师能力的培养,考核力度不够,使得教师队伍整体教学能力提高不够,知识的更新替换极其缓慢。(2)对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不够重视。农村学校严重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偏远地区的教学环境与城市相比可谓相差甚远。
据网上一份《关于农村学校教师调查问卷》,100%的农村教师,认为教学中最大的阻碍是教学设备落后,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少,学校管理没到位,师资力量不足。几乎所有的老师对现在的待遇不满意,对现在的工作感到很累。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中,58.3%的是中专学历,而且大多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代理教师,代教的待遇低下,每月工资是150元,连自己的生活费都不够。如果还是家庭的重要劳力的话,就更无法支撑这个家庭。所以,一方面,没有当地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在加上政府由于教师的工 资、住房、福利等很大而无力接受其他地方的教师;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代教,由于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这就导致 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5、教育费用高,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调查中,有80%以上的农民认为难以负担起孩子上高中的费用。当问及孩子不能继续读书的原因时,有60%的人回答是费用过高,难以负 担,特别是高中毕业后,大学更是无力供读。根据调查,在当地,农户供养一个小学生,一年需600元,初中生需1500元,高中三年则至少要10000多元。这些费用是现金消费,相当部分还具有强制性、集中性和一次性特点。当家庭的收入勉强只能维持温饱时,这些农户的教育消费就十分有限。在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不大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而教育收费过高,一般农民难以承担,这无疑阻碍了农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
(二)主观原因
1.当地人们思想闭塞,家长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根本谈不上传授他们的孩子一些课本的知识。家长们普遍还没有危机感,父母只是把供子女上学当作自己的一项义务,甚至有的家长只是为了让孩子在学校能掌握写名字、会算数,待长大可以外出打工即可,并不很关心他们是否学到知识,让他们混到16,17岁再回家里帮忙或打工。还有的家长以为教孩子与他们就没有太大关系,那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多么可悲!在这样的思想熏陶下,成绩一般的学生就自动放弃学业,早点去打工了,家长也就来了个顺水人情,对于孩子们的将来,一半家长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福气,孩子未来只有孩子创造,家长是帮不了的。
2.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不丰富,视野不够广阔,通常只是围绕在家长周围,灌输了太多家长们那种传统的思想,简直是“小大人”。缺乏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获取信息途径少,没有竞争环境和竞争氛围,缺乏城市里小孩的那种远大志向。
三、思考与总结
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这些方法来缓解这些问题: 1.加大对庄洞这样的山区农村扶持力度,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山区林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林产品加工和特色旅游,引进更多投资,发展当地的经济,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2.提高村民对教育重要性认识。通过科学技术扶持,改善农户家庭生活条件,使村民体会到科学技术是节约生产成本,增加收入的关键,6 而教育是掌握科学技术的唯一途径,以此提高村民对教育重要性认识,增强他们送孩子读书学技术的积极性。
3.加大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山区农村教师待遇,增强对外来教师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提高农村初中教育建设,让“九年义务教育”口号真正变成现实。
4.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农村地区实施教育的监管力度。
改变农村目前教育现状,不是单通过国家帮助就可以实现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人的力量可以做到的,它需要全社会支持和努力,需要更多的人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来,更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尤其是像庄洞村这样的西部贫困山区的教育。
4.泰山区农机化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篇四
近年来,苍山县强化措施、多管齐下,认真抓好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平安农机”创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去年被评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先进单位和“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先进单位。就苍山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二年来该县农机教育培训情况
1、培训各类人员情况:2010年,共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才10748人次。其中,新训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员1978人,短训农机合作社人员和其他专业机手4670人,阳光工程农机培训500人,复训老农机手3600人次。2011年已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1898人次。其中,新训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员968人,短训各类技术人员2411人,复训8519人次。
2、培训内容:农机安全法规,拖拉机、收割机构造、原理、使用、维修、保养,秸秆还田机的基本原理、安全操作、技术保养,病虫害防治机械的构造、使用、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农机致富常识等。
3、培训方式:采取全日制“十把关”的教学方式,或以会代训、发放“明白纸”等形式,集中理论学习与分散实习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法规和技术的实践应用。
二、主要做法
(一)舍得投入,注重培训基地建设。
农机化学校作为一个为机手服务的窗口单位,培训场所环境和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机部门的形象。苍山县把农机培训阵地建设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点来抓,成立了学校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按照“一个中心、两大优先、三个坚持、四个舍得”的原则抓紧抓好。“一个中心”就是以农机校发展壮大为中心。“两大优先”,就是对农机校的请示优先研究批复,对农机校的需要优先考虑解决。“三个坚持”是,坚持美化办公环境,改善办公条件;坚持社会化办学,培育新的农机驾校;坚持长期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四个舍得”是:舍得给人、舍得给物、舍得花钱、舍得放权。仅去年就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总投资360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的高标准农机化技能培训学校。投资38万元,用于购置教学仪器、教练车和办公设备,并硬化了教练场地,改善了校容、校貌,为学员上课、教师办公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还投资近10万元配备了42台电脑,专门用于学员实行“无纸化”考试。学校被评为 “山东省农机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和 “山东省农机规范化建设重点学校”。学校的条件完全符合教学要求,为承办各项教学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提高教工业务素质。
苍山县农机化学校始终坚持把农机校教工政治、业务学习放在首位,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前来讲学,积极开展教学观摩比武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努力提高教工素质。05年临沂市教学比武中,分别荣获教学和实践一等奖,随后又获得了省级教学和实践二等奖;在今年5月份举办的全市农机技能竞赛中,有2名教师又获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学校共有专职教师10人,兼职教师6人。有6人具有全省统一的《上岗证》,5人拥有省级《教练证》,8人具有教委统一颁发的《教师资格证》。特别是农机化学校校长刘世江同志,工作兢兢业业,经常深入乡村办班授课;为搞好农机培训,他加班加点,自制教学模具,讲课生动形象,深受上级业务部门和学员的好评
(三)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培训方式。
在农机教育培训过程中,苍山县农机化学校实行了“三个三”的工作模式,即“三配合、三联合、三结合”。一是实行教育培训“三配合”。即教育培训与“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惠农政策相配合、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配合、与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相配合。二是实行教育培训的“三联合”。即与农机生产企业相联合、与农机经销商相联合、与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相联合。三是教育培训的“三结合”。即教育培训与农机安全监理业务相结合、与农机技术推广业务相结合、与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业务办理相结合。
(四)狠抓教学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首先,在管理上该县局坚持“十把关”、“一人一袋”、“一班一簿”、“期期调度”的档案管理模式。其次,在程序上采取“宽进严出”的做法;在形式上采取随到、随报、随学,定期集训考试的办法。同时还重点落实了严格要求、严把手续、确保培训时间、确保培训质量的“两严两确保”做法。
三、当前该县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培训时间上,农机手怕耽误时间,尤其是农忙期间,普遍存在着重收入轻学习、重办证轻培训、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二是农机化学校依附性太强,责权利不明晰,自主权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三是农机化学校的教师地位和待遇有待提高;教师队伍有待加强。四是农机教育培训专题会议太少,应不拘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农机化学校校长、教学骨干参加的研讨会、交流会和培训会,并搞好督促检查。
四、下一步该县局工作思路
一是要不断拓宽培训渠道。由单纯的农机驾驶员技术培训,结合“阳光工程”和“金蓝领计划”的实施,逐步向农村适应技术人才和就业培训转移。举办电气焊技术培训班,农机维
5.山区农机化发展之我见 篇五
一、打破囿于单一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的旧的思路, 坚持“大农业, 大农机”理念。
山区受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 耕作地块较为分散和窄小, 发展粮食作物受到诸多限制, 而林果业、畜牧养殖业较为发达。从我省山区的情况看, 耕地土层普遍较薄,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少, 除牛、羊等畜牧养殖业发展很快以外, 茶叶种植及板栗、核桃、山楂等作物种植面积相对集中。近几年农机部门结合本地实际, 突破农机单一服务于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工作思路, 积极探索“大农业、大农机”的发展道路, 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落实, 在山区茶叶生产和林果业、畜牧养殖业等机械化方面进行了开拓, 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对于推动和促进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因地制宜, 全面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
根据山区农业生产的实际, 首先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宜大则大, 宜小则小, 不一味求大求全。山区耕地一般依山开垦, 地形狭窄, 而且土壤瘠薄, 田间道路的贯通不太顺畅, 不利于大型机械的覆盖作业。因此对于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必须有别于平原和丘陵地区。在这些地方, 应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小型、手扶拖拉机的作用, 发展与其配套的相应农机具, 从运水灌溉、耕作、播种、收获及田间运输等多方面提高山区粮食作物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其次是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提高水利用率。山区土地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 水利设施发展相对滞后, 水浇条件相对较差, 因此在山区全面推广秸秆还田、地膜覆盖、免耕播种等机械化新技术, 推广使用与小型拖拉机配套的相关农机具, 全面实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 对于改良山区耕地土壤结构, 蓄水保墒, 提高作物单产具有良好作用。最后是突破农机单一服务理念, 全面发展山区机械化。依据国家相关法律, 结合山区牛羊等畜牧业养殖比较发达的实际, 在牛羊挤奶、饲草料加工等机械的发展和利用方面, 农机部门应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在农机购置补贴方面适当予以倾斜;结合山区特色种植产业, 重点加以引导, 推进特色产业机械化发展。泰山区农机部门在全力争取山东省茶叶加工机械化创新示范项目的基础上, 加大了农机购置补贴比例, 引进和使用茶树修剪、茶叶采摘、微波制茶、杀青、揉捻、烘干、筛选及茶园管理等新机械, 提高了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再是着眼山区林果业机械化发展。在山区引进和使用苗木挖坑、果树管理、果实采摘、植保等农业机械上加大力度, 使农机服务领域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
三、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自2006年颁布以来, 对促进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和农机为民开展全方位服务起到了重要作用, 具体到山区农机化发展, 农机合作社应当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其一是不拘泥于单一种植业机械化, 应结合实际, 发展能够在当地起到良好带头作用的各种行业农机专业合作经营组织并开展相应服务;其二是以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为途径, 从山区农产品销售、经济效益入手, 引导山区农民发展适应的农机化, 全方位开拓发展特色农产品机械合作社、畜牧养殖机械合作社等专业化农机合作经营组织。在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上, 重点对这类农机经营服务组织加以倾斜;其三是协调好与畜牧、林业等部门的相互关系, 充分发挥其专业养殖、花卉苗木林果培育、采摘等方面的技术特长, 协同共建有利于山区经济发展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6.泰山区农机化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篇六
崆峒区麻武乡中心小学 王满红 ***
调查时间:2014.11.20 调查地点:崆峒区麻武乡 调查对象:麻武乡留守儿童监护人 调查方法:走访调查、问卷调查 调 查 人:王满红
调查分工:王满红负责发放调查问卷和实际走访,留守儿童家属填写调查问卷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村劳动者进城从事其他产业,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生存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今天,这不容忽视。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查阅文献,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对所任教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调查主题为:关注留守儿童的童年,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调查的主要问题有:你和谁生活在一起,你的业余生活怎样,你希望爸妈在家吗?你和老师同学的关系怎样等等。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一)留守儿童对亲情需求较强
根据对学校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乐观,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较少,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33.2%。还有11.1%每隔三年回来一次,这部分样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在对留守儿童采访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七八年未回来的例子。
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54.5%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8.6%,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36.9%。这表明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尽管如此,35.6%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憋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51.2%,“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23.5%,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二)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上也不容乐观。由于监护人素质不够高引起许多监护人对其孩子的教育都疏于管理,从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结果中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这背后主要是心理问题干扰及学习自控力较差造成的,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很难辅导子女功课,80%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自律性较差,以及79%的留守儿童无人督促学习。
(三)监护状况堪忧
监护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这里结合麻武乡留守儿童实际情况,重点讨论以下两项内容:基本监护(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以及深层监护(对被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
1.监护人情况分析:据调查、留守家庭中84.6%,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尽管82.4%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看留守子女,但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57.1%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85.8%的亲戚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况。
2.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的前提。而64.4%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不与孩子谈心”,只有11.3%的留守子女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同时54.3%的孩子还透露监护人有过罚跪、罚站等家庭暴力行为,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和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在教育态度方面,58.8%的隔代亲人及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不管”,只要有所交代就可以了,这说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对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二、留守儿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在成长,发展中所呈现出的主要问题如下:
1.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对孩子的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等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的问题一般都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由于每天所要承担的家务很多,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很少对孩子的品性进行教育,对学习更是缺少必要的指导。2.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这里,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会住不导致性格的缺陷,从而引起犯罪动机,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三、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分析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2005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1.139亿,比2004年增加38.8%,即增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中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开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特殊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了两地教学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05年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6.7%。这其中即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儿——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很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和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来弥补亲子关系缺乏对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内容的缺失是很重要的。
四、解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留守儿童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服务于基层,坚持关注弱势群体,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从社会大局、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1.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吃住在学校。
2.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祖父母及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3.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4.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改革家访制度,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5.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法律责任。《民法通则》确定父母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监护人的监护职责不仅是支付抚养教育费用,还有探望、照顾孩子的生活,以良好品行对孩子进行管理和教育,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及合法权益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放弃监护职责。父母外出打工,虽然将孩子委托亲属看管,自己也定期交付抚养教育费用,但长期不回家探望孩子,也不履行其他义务,都属于履行监护职责不全面。因此,必须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
7.泰山区农机化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篇七
11月29日区教体局召开了关于开展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的专题会议。会后博山区艺术学校迅速行动起来,于11月30日下午召开了全体中层领导、部分骨干教师的会议,布臵建设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各项工作。
在会上大家一起详细研读了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逐条对照,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梳理整改方案。最后学校郑校长进行了总结,要求大家充分认识建设教育现代化学校对学校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立足本职,以评促建,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各项建设工作。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进步。A1教育思想(刘婕)合计得分:70分
C1:我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学校制度健全,设备完善,并先后获得省、市、区级的多项荣誉称号,上级媒体多次对学校办学理念等各个方面进行宣传。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均符合要求并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得到有效落实和体现。自评得分:20 C2“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我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近期、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有落实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及实际行动,并取得显著成绩。我校发展规划围绕“育人为本”来展开具体工作,各种管理和教育措施无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学校的各项荣誉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自评得分:15 C3我校已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导思想并转化为学校的具体措施,各项制度、措施均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教师认同度高学校的制度汇编、各学年计划总结,过程性管理的材料校报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制定符合学校实际、设计并实施组织管理、文化建设、课程建设暨校园建设的教育教学活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评得分:20 C4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先进,老师们都注重学习,不断更新,且能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所备材料能说明教师队伍教育理论学习情况和教育理念更新情况。教师能了解教育理论和学科理论的最新进展,教育教学工作遵循规律、面向全体,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提供学校教师理论水平和学习情况的材料。自评得分:15
A2教育资源配臵(常娟)合计得分:184分
C5:我校校园选址、布局基本符合《标准》要求,各功能区划分科学、合理、分明。学校规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自评得分:30分
C6:学校有独立的校园;生均占地面积、生均绿地面积、校舍生均使用面积基本符合《标准》规定;校舍建筑设计与质量符合《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维修及时。可硬化活动场地及校园道路全部硬化,路面平整清洁。自评得分:13分
C7:普通教室与各功能室数量、面积、设计、设施齐全、布臵合理;体育运动场地与室外体育设施的数量、规格达到《标准》要求。学校取暖、饮水设施齐全。寄宿生宿舍、食堂达到基本达到《标准》要求。自评得分:55分
C8:我校对实验教学仪器进行了全面自查,经过自查,我们认为我校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方面基本能按照上级要求完成添臵、使用、维护等工作。自评得分:23分
整改措施:不断补充实验器材,满足教学需要。
1、逐年订购配套的实验器材。
2、自制教学器材是实验课器材准备的重要补充。
3、发动和鼓励学生自制一些比较熟悉的实验材料等。
C9我校艺术、体育、卫生及心理咨询室所需器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规模配备,基本能够满足学生使用需要。自评得分:20分
C10我校的专用教室,如舞蹈、乒乓球、武术、古筝、琵琶等的固定设施、基本能满足学生使用的需要,水、电、通风设施完善。自评得分:25分
C11:我校图书资料数量充足、分类比例合理;生均藏书量20册、教参资料、工具书110种和报刊10种基本达到《标准》要求; 自评得分:18分 整改措施:我校将积极筹措资金,尤其是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尽量按照《标准》配备,同时积极开展学生“图书银行”活动,让学生自带图书,互相借阅,增加图书数量。
A3指标教师队伍 赵玉欣。合计得分:98分
C12:我校专任教师均有小学阶段的《教师资格证书》,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科学合理,符合相关规定。自评得分:10 C13:学校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措施和效果。自评得分:8分。整改措施:我校将进一步加强班主任聘任、培训、考核制度及落实情况,班主任获奖证书及其他专业发展情况材料的整理。进一步加强体现学校重视,管理、培训、考核等效果好、能调动班主任积极性,有一定数量的各级优秀班主任的材料。
C14 :我校注重名师名校长培养,建立了名师培养制度,省、市、区、镇、学校各级名师花名册。各级名师梯次结构合理。学校重视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教师有自我发展的目标和计划;基本形成优秀的教师群体和学习型的学校。(自我评论10分)
C15教师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学科专业研修,有一定数量的网上研修记录。(自我评价10分)C16我校重视师德建设,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师德建设意见。有完善的制度和师德考核材料。常围绕师德建设组织各种教师活动。(自我评价5分)
C17学校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教师绩效评价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并有效实施;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高。(自我评价10分)。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月绩效考评实施方案,最终和教职工工资挂钩。
C18学校建立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机制和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能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自我评价10分)。整改措施:今后进一步完善教师聘任制的电子文档。
C19学校定期进行家长、学生评教问卷。问卷满意率高。得到社会和家长认可(自我评价5分)。
C20我校校长对学校发展能系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见解;在学校整体发展和建设工作上有创新做法,学校面貌已焕然一新。办学理念在各项制度、各项工作中都有所体现。(自我评价10分)
C21学校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创新意识、决策能力、执行力强、团结合作、学校重大决策或规章制度都是经过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民主氛围浓厚。班子成员每人近两年有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得我评价10分)C22我校管理干部队伍结构合理、水平高、结构合理、执行力强。(自我评价10分)A4教育信息化:谢宜宾 60分
C23:我校在近几年来加快发展,建立学校广播系统自动报时,学生每天播音。学校为每位一线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并全部接入宽带,接入教体局局域网。对每一个班级配备微机、电子白板、投影机、数影仪、音箱、中央控制器并实现旷代网络班班通。学校每个办公室配备微机并接入宽带。并建了有学校电教处为主、专人负责、制度完善的管理体系。
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学校加快对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的教育,各学科教师基本实现电子备课,积极拍出教室参加各种信息技术比赛,定期开展给予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件比赛,网络可观摩活动。学生能够按课时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开设了动漫绘画兴趣小组,并逐步开展信息技术比赛活动。
下一步学校将建立学校网站和办公平台,逐步实现每名学生配备笔记本电脑。逐步建立给予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各种兴趣小组并逐步开展比赛活动。尽快实现数字化校园。自评得分60分。
A5课程与教学(孙玲)合计得分:120 C24根据学校实际,加强学校课程规划,制定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学校课程数量充足,建立了科学、高效、个性化、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立足我校实际,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先后开设了舞蹈、乒乓球、跆拳道、美术、武术、声乐、古筝、琵琶等专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至少选学一门专业,并把专业课贯穿到全年的教学工作中,在不影响规定的课程设臵和课程量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年级,每周固定4节课学习和训练,专业课的课时安排纳入课程表,从而使专业教学及训练时间得到切实的保障。
在专业教学上实行承诺制教学制度,教学目标、训练计划、训练情况等上墙公布,接受家长、社会的监督,促使我们更好的做好专业校本课程的落实。学校制定了家长信息反馈制度,每学期组织一次公开课,向家长展示专业学习成果,及时了解和掌握家长对训练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经专业学习,具备了专业的基本技能,提升了整体素质,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通过专业培训,促进了学生文化课学习的灵活性,开发了学生的心智,使学生综合素质得提高。达到以艺润智,以美育德的良好效果。我校被授予乒乓球传统学校和舞蹈传统学校。我校乒乓球多次获区市级团体一等奖,舞蹈节目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2011—2012年在各级艺体类比赛中我校学生有280余人次获奖,其中获省级奖励126人次,获市级奖励45人次,获区级奖励110余人次。自评得分:15分
C25学校能按要求开足、开齐各级课程,严格落实课程方案。
我校严格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五四分段课程设臵方案》制定了《博山区艺术学校课程设臵方案》和《博山区艺术学校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臵指导意见》开足开齐各级课程,严格落实《山东省义务教育五四分段课程设臵方案》,无任何违规现象。自评得分:15分
C26课堂教学目标既体现课程标准要求,又符合学生实际;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教学内容科学、严谨、完整,体现思想性和时代性,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
针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学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学习了2011新课程标准,在准确把握、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每位教师做好笔记,并写出学习心得,要求每位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学校出台了《艺校备课作业检查细则》,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要求教师认真教研,集体备课,做到超前一周备课。每位教师做到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教材,单元备课、课时备课,体现教学重点,分解难点。备课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练习布臵要有层次,针对性强。
但是部分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理解不够深刻,在课堂上满堂灌的现象依然严重,不注重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不高,针对这些情况,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利用公开课和推门听课进行监督、指导,减少教师上课的随意性,规范教学常规。要求教师教学过程结构要合理,时间分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倡导小组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关注差生。
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实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教师要认真进行分析、矫正、反馈。自评得分:10分
C27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课堂教学效益高。
要求教师积极研讨教学方法,相互借鉴。在全校引导学习兴趣小组建设,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为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师应用现代化设备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能力,为教职工配购教学用手提电脑,教室配备交互式白板。现代化教学设施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评得分:10分 C28学校教学管理理念先进,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并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教学常规科学合理,落实到位,有规范、可行的教学常规和教研活动要求;有学校、年级、学科教学观摩制度;有对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作业内容与批改等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并纳入教师考核的管理机制;建立各种业务档案,充分发挥业务档案材料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出台《博山区艺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环节明确要求。成立检查小组,采取期中、期末定期检查和日常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量化打分,纳入教学考核,并及时向教师反馈。①教师备课按三维目标进行,各课型要齐全,数学科加强练习课的备课,语文科加强第二课时的备课,英语科加强复习课的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倡导个性化修改,使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每学期每人至少备二至三个精品教案,授课后要总结,每学期不少于5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②实行教研组备课审签制度,教师必须持教案上课,改变以往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减少上课的随意性,向课堂要效率。③规定各科、各年级的作业类别、周作业次数,要求各科作业设臵科学、合理,分层有特色,作业要全批全改,提倡激励性评语。④做好非统考学科的监控,突击检查非统考课教师的备课、上课情况。定期召开教师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摆正非考试科目的位臵,按质按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每月的常规检查中,对教师的学习笔记、案例、札记、论文等进行细致的检查评分,并对每位教师的月常规进行量化,对教师发表或获奖等情况进行奖励。在学期末,依据日常的量化评分进行综合评分,评选出科研先进教师,将其与教师的职称晋级、职务考核、绩效工资挂钩起来,促进教师形成日常化的学习研究意识和成果整理意识。自评得分:18分
C29建立体育、艺术、技术、实验、图书、计算机室等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使用效率高,使用记录规范;图书阅览室、计算机室、实验室、体育活动室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
我校建立体育器材管理制度和借用制度,各个功能教室、图书室的管理制度。每天下午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室对学生开放。自评得分:12分
C30自评报告:
学校普遍开展校本研究,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建立了科学可行的校本教研制度,有适应教育发展趋势和本校实际教研和教科研规划和年度计划;有对教研工作时间的保障措施。自评得分:10分 C31自评报告:
学校教师普遍具有科研意识,能结合教学实际参与各种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学校有全国、市级、区级研究课题。自评得分:12分 整改措施:
C32根据素质教育要求,积极改革评价制度;立足学生、教师及教育的发展,形成科学的课程评价、学生、教师评价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等体系;重视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建立相应保障措施并定期向社会、家长通报学校课程与教学规划、实施方案以及学生素质发展状况。
我校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改革评定制度,指定了学科评价体系,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相结合。通过家长会、家委会及时通报学校课程和教学规划,实施方案以及学生素质发展状况。自评得分:18分 整改措施:继续保持。
C33评价方案以促进学生、教师发展为目的,科学、合理、全面。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全面评价学生,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不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从职业道德、专业发展、工作实绩(如:学生合格率)等方面全面评价教师,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主要标准评价教师。我校建立《博山区艺术学校学生评价方案》,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校不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从职业道德、专业发展、工作实绩(如:学生合格率)等方面全面评价教师,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主要标准评价教师。自评得分:18分
A6教育管理(100分)钱花蕾98分
C34:学校校长职责的说明材料,办公会议制度及有关记录,关于各岗位职责的材料及各项管理制度齐全。自评得分:13分。整改措施:我校进一步理顺行风监督等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的有关材料;学校党务公开、教代会等方面的材料不健全。
C35:制定学生管理制度,按照要求执行,在每学期的奖惩、评优方面并取得一定成效。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在学生管理方面,本着低起点、严要求、重实效的原则,从小处做起,抓紧抓实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制度、目标的材料;每学期初拟定工作计划、期末总结; 并构建德育工作体系,体现“孝文化”特色。总分:7分 自评得分:7分 C36学校德育机构健全,组织教师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使德育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过程化、经常化。全体教师树立教育好每个学生是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的意识,互相配合,增强教育合力。学校认真组织上好班队课,利用集会和国旗下讲话、宣传栏和黑板报等做好宣传工作,开展了“文明班级”评比、红领巾监督岗等多项活动,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热爱集体的美好情感,从学生实践活动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从各学科教学,全员育人等方面入手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在活动和教学目标、措施中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总分:6分 自评得分:6分
C37坚持德育为首,德育机构健全.积极贯彻《小学生德育纲要》,充分发挥班级及少先队的作用,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教育。七个主题教育内容,我校通过完整有计划的德育系统活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我们始终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以少先队为龙头,以班主任为核心,全体教师齐抓共管的局面。学校充分发挥利用校会、国旗下讲话、班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德育方面等专题教育活动。我校建立、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总分:7分 自评得分:7分
C38:学校重视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了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应急机制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师生安全保障体系完备;学校建立定期对校舍等进行安全检查、维修的制度,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自评得分:8分
C39:学校能因地制宜地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安全演练,培养师生自救自护能力;近3年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建立健全了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整治活动,消除各种安全隐患.自评得分:7分 C40:我校自建校以来坚决纠正各种错误的办学行为和教育行为,抵制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不良影响,积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提供对各种不良影响的抵制措施和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措施。且我校一直采取平行分班,从不举办“校中校”,不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自评得分:10 C41我校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和国家收费政策,学校选用教材和教辅资料符合省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管理基本规范》中关于学生作息时间。晚间、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以及作业量的规定;不组织、不参加未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活动。学校作息时间定期像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自评得分:20 C42:自查报告: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建设,绿化美化校园,注重通过校园文化景观进行育人。文化墙呈现的是校训、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师生尽可时时用心体会。校园文化总体布局是东琉西陶,东面是美轮美奂的琉璃园,学生不仅得到美的熏陶,而且了解了琉璃的发展历史和制作过程。西面是陶艺墙,内容彰显孔子的大教育观,以仁义为传承;还有体现本地孝文化的颜文姜故事,流香万古;更有表现当代少年锐意进取、蓬勃向上的飞天图标。操场四周的挡水墙上刻着唐诗宋词和励志警句,当学生在校园活动时,时时处处感受名言警句的警示、短诗美文的熏陶、数学规律定理的严谨、英语字母用语的跳动。校园一角的甜水泉、牡丹园、假山、喷泉、瀑布、花草树木相映成趣,正可谓花香映书香。学生在优美的景观环境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感悟人生,了解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自评得分:5分
C43:学校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年定期举办学校运动会、六一文艺汇演等综合文体活动,学校有固定宣传栏、文化长廊等宣传教育设施,定期举办德、育、文化、艺术等教育展览。自评得分:8分 C44自查报告得分7分 我校自开展“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活动以来,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学生、老师的普通话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学生、老师都能自觉地使用普通话交流。学校对学生的读写姿势加大了指导力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去教体局读写姿势达标中,得到了区教体局领导的一致好评。
措施:我校将继续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注重方法的指导,组织普通话、书法培训,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
A7教育发展水平(40分)郑梅兰合计得分:35分
C45 为了更好的控辍保学,我校严格落实上级文件要求,制度规范,手续齐备无辍学现象。10分。C46: 得分10分
自开展贫困生补助工作以来,我校认真核对信息,核对受助学生人数,从未有过弄虚作假、挤占、挪用、滞留贫困生补助的情况。贫困资助工资是体现党和政府关怀的民心工程,我们要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细致耐心的做好各项工作,为改变每个贫困家庭孩子的命运做出应有的贡献。C47:我校严格落实上级部门有关精神及要求,对我校流动人口子女在收费、评优奖励、入队入团及其它各项教学活动等方面与本地户籍居民子女同等待遇。自评得分:5分。C48:我校从2011年正式建立家委会组织机构并相继创办了家长学校,全方位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2011年11月11日我校在全区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经验发言;2012年上半年我校被评为家长委员会工作先进单位。得分5分
C49自查报告 :5分
我校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互动交流学习,走出去,请进来,先后与韩国汉城华侨小学、新加坡育英学堂进行交流,使老师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A8 教育质量 郑艳丽 200分
C50自查报告 :能够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获取灵感的创新氛围,加强创造性技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育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为学生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能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等。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如去敬老院、调查水资源等,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着重培养小组合作能力,教学生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并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总分:40分 自评得分:40分 C51自查报告 :在教学中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较强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能较好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有对学习结果不断反思的习惯;学校、教师重视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动力足,学习品质好,学习能力强,学校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开展“一帮一”辅差生活动,重视研究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制定针对性帮助办法;重视在人文科学和科学课程方面对学生的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特长,使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有一技之长。我校开展毕业生追查活动,自我校毕业学生适应能力强,整体素质好,广泛得到家庭、学校、社会认可。
总分:70分 自评得分:70分
C52我校学生都具备较强的健康意识和能力,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具有一定的体育及艺术技能,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和艺术活动,认真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积极努力地实施《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学生体能素质明显提高,形态、机能指数达到同年龄组优秀水平。
自评得分:50分
C53 自查报告:学校从细处入手,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实践基地活动通过实践,增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自然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通过自我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育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总分:40分 自评得分:40分
A9:教育特色:庞继刚 :40分
C54我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且取得了大量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及师生的高度认可,在区、市产生了一定影响,特色项目稳定发展。自评得分:20分
【泰山区农机化教育培训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泰山游记早春作文09-07
我眼中的泰山作文07-24
泰山名家导游词08-01
爬泰山的初三作文08-23
泰山国际汽配城简介09-26
泰山日出作文550字11-08
泰安泰山景区导游词07-31
爬泰山游记范文600字11-08
第一次登泰山-写景作文07-08
四年级作文400字:登泰山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