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基层单位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2024-06-21

关于加强基层单位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精选8篇)

1.关于加强基层单位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一

关于加强基层国税干部队伍管理的思考

2009年12月4日,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干部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与软的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管理干部。强调对干部进行进一步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我们基层国税部门也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国税干部队伍,这同时也符合南阳市国税局马东起局长年初提出的”一个统领、两个重点、三方面措施、八项工作、三个满意”整体工作思路,其中“两个重点”就是组织收入和队伍建设。近年来,基层国税机关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正确处理“带好队”与“收好税”的关系。把“带好队”作为“收好税”的前提条件,切实加强干部的教育与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清醒的看到,目前干部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本文结合淅川县国税局的情况实际,就这次人事机构调整前后的干部队伍素质状况,问题原因分析及如何加强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淅川县国家税务局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淅川县国家税务局120名税务干部,副科(局)级以上干部12人、占干部总数的10%,中层(正副股级)干部36人,占干部总数30%,一般干部72人,占干部总数60%,其中45岁以上干部45人,占总人数的38%。35-45岁干部70人,占总人数的58%,35岁以下干部5人,占总人数4%,本科学历14人,大专学历79人,中专及以下学历27人;党员107人。从上述情况可看出:

(一)我局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层次,35岁-45岁这一年龄段干部占大多数,他们是我局的中间力量,但45岁以上的干部所占比例也不少,这就造成干部老化趋向严重,而年轻的后继力量不足。

(二)从一般干部到副科级以上干部的所占总人数比例中可以看出市、县局在干部配备上是科学、合理的。

二、机构改革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

从人事机构改革前基层国税干部表面情况来看,国税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总体上还能够适应国税工作的要求,但是与复合型人才的标准来与新形势下国税工作的要求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有的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忘记了自己是“人民公仆”的身份。部分干部存在“不平衡心理”,存在不正常的攀比心理,不比工作奉献,只比待遇高低,不尽心尽职,只管岗位好与差,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努力干,这山望着那山高,眼前总盯着别人的工作岗位轻松、“吃香”、“有好处”,体现不出一名国税干部应有的觉悟,混同与一般群众,甚至连一般群众的思想境界也达不到。

(二)有的干部缺乏全局观念和组织观念。存在着上级布置什么就做什么的思想,怕得罪人,到处做“老好人”,对我有利的事积极干,对我不利的事消极干;缺乏全局“一盘棋”的思想。有的对做“好人”的事努力干,做“得罪人”的事让着干;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流于形式。有个别干部甚至对单位、对工作不负责任,有意见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喜欢搬弄是非,只捉摸人,不捉摸事。

(三)部分干部对自己的要求不高,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上进心和进取精神不足,认为自己已步入中年,学历不高也不想着晋升,也不犯原则性错误,工作、学习得过且过,认为“无过就是功”,没有忧患意识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存在“当天和尚撞天钟”甚至连“钟”也不“撞”的消极思想,学习的紧迫感,危机感不强,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干一行,学一行,专一行的精神,只求一知半解或做个样子,学习无所谓,体现到工作上就是工作标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依法行政没有十分到位,规范执法,优化服务的意识和水平都不高。

(四)部分干部存在一定的“官爷”作风。对纳税人盛气凌人,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缺乏与纳税人的联系和沟通,部分干部工作不负责任,工作作风不踏实,上班迟到、早退甚至旷工、工作日中午饮酒等现象时有发生;效能建设各项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科室之间、岗位之间相互推诿扯皮,推卸责任,办事效率低下,导致办税人员多跑路,跑冤枉路等问题,纳税人投诉情况时有发生。

(五)还有少数干部不严于律己,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亲戚,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在社会上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三、干部队伍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目前干部队伍管理中有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干部教育机制不够到位,致使部分干部放松了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学习上抓的不够紧,听说培训就头疼,不想学习业务知识,遇到考试只想着作弊,进企业不会看帐,甚至说“外行话”。工作上只求马马虎虎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二)干部管理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存在制订得多,落实得少。制约机制不够健全,对干部管理考核不够严密,表现在奖励的多,处罚的少。

(三)干部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原动力,培养力,约束力,考核力均显的不够到位。由于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化和受上级在机构设置、股(所)级干部配备指数上的限制,优秀干部要进入股(所)级比其它机关部门来的更困难和竞争更激烈,在实际工作中干多与干少,干好与干坏区别不大,导致干部进取心不够强,安于现状的思想也逐步曼延,不同程度影响着国税部门的生机与活力。

四、机构改革后进一步加强基层国税干部队伍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结合我局人事机构改革后实际,采取以下六个方面的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从严管理好基层国税干部队伍,才能保持国税队伍的纯洁性;才能保持国税工作持续、稳定、和谐地发展。

(一)以人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队伍建设不断健康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开展正确的权力观教育,教育干部充分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时刻牢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对党和国家税收事业负责,对纳税人负责,对手中的权力负责,防止以权谋私,滥用职权。二是加强随机教育,在日常教育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税收工作新形势和人员的思想变化,开展随机教育,深入细致的做好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干部思想稳定,心态良好。三是搞好针对性教育,采取个别谈心,重点走访的方式解决问题,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四是把教育向八小时外延伸,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不断向外延伸;及时了解干部的消费、生活、娱乐、社交等多方面的动向。发现其中消极的因素,及时教育纠正,依托组织,家庭,社会的力量,从各方面监督干部,保证干部队伍上的清正廉洁。

2、依托社会载体,开展精神文明的创建。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开展税收执法工作的有力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内容,根本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要全面加强国税干部队伍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培育队伍主体精神,为有效开展税收执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根本要求,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主要目标,推动国税系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要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落实税收执法规范化、工作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为目标,以扎实的工作和严格的管理为基础,全面提升和促进基层文明创建工作的协调发展,要继续大力开展争创先进集体和争当先进个人活动,不断提高文明单位创建的质量和档次,我局在文明单位创建中不仅在2004年创建了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系统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级档案管理先进单位;而且还在近几年进一步巩固了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并争取向国家级文明单位迈进。

3、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基层团队的向心力,构造先进的基层国税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激活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税务管理的第一要务,逐步实现科学管理的非人性管理向人性管理的转变,实现由以外控制为主向以自我控制为主的转变,变“要我这样干”为“我要这样干”,把税收的战略目标和组织意图转化为干部的内在自觉行为。实现管理的良性互动,要实现人性化管理和有效载体,积极创造一种“快乐税收”的国税文化氛围,使基层内部气氛更加和谐。上下级关系更加融洽,使干部在税收工作中感知快乐,享受快乐,真正以快乐的心境做好税收工作。如我局自去年新领导班子上任后,以文化活动凝聚人心,营造温馨的机关氛围,半年多来先后举办了机关干部爬山活动,全局干部参加拔河、象棋、歌咏比赛,今年四月底组织全局人员到安阳红旗渠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等系列活动,展示了国税人员多姿多彩的生活,既凝聚了向心力,培养了团队精神,又促进了身心健康,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丰富干部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干部有张有弛,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又能娱乐身心,也可以为做好工作积聚更大的能量,只有当税务文化渗透到税务干部的内心,形成税务机关内部的伦理和共识,使广大干部真正的明白税务机关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维护税务机关利益,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做到“税人合一”。

(二)建立完善规范化管理体系,夯实队伍正规化建设基础

1、突出重点,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岗位的管理

一是加强重点人员管理,要加强对征管人员、稽查人员、一线税收人员等重点人员的管理,他们直接负责的纳税审批、纳税检查,一般纳税人认定等工作,手中具有一定权利,要严格管理,加强监控。二是加强重点岗位管理,要针对权利集中的岗位,要害岗位和特殊岗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重点管理,对各岗位工作情况应定期不定期开展检查和督察,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确保不发生任何问题。

2、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为提高机关工作效率,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理顺机关工作程序,全面加强机关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我局今年3月制订了新的《淅川县国家税务局机关规章制度》,达到人手一册,经常对照,以营造制度管人,用制度理事的良好工作环境。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指标到人,奖惩分明,增强了干部的责任意识。

3、规范执法环境,不断提高执法水平。要规范队伍执法行为,严格按照各项法律法规办税。要建立责任区层级和分类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区管理员的管理事项、管理程序和管理标准,要理顺日常检查和税务稽查的关系,实现了人管与机控的有机结合,管事与管户的协调统一。要实行执法规范化:执法项目公开化、执法过程具体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结果公示化,加强对执法程序的监督制约,完善对制约机制方面的薄弱环节的关键部位有针对性强化管理,保证执法程序科学到位。要明确执法工作纪律,严格约束队伍的执法行为,确保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以规范的执法,为加强队伍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强化干部分类管理

从前面已述我局干部队伍基本情况中看出,我局干部队伍从副科(局)级干部、中层(股级)干部,到一般干部应强化分类管理。

1、基层领导班子建设,要着眼于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制定关于理论学习,集体决策、例会、民主生活会制度,联系科室、所(分局)包干责任到人等制度,提高班子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班子抓大事、议大事能力,形成团结进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加强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以我局为例,新班子上任以来,局长负责全面工作,其他副局长各有分工,分包科室、分局(所),各负其责,每周一上午班子例会制,重大稽查案件审理制,大额财务支出集体决议制等已成惯例。

2、干部强化锻炼考核,一是公开竞聘。今年四月底我局通过报名、考试、考核等程序,有25名中层干部被提拔重用,1人落聘,中层干部平均年龄比以前下降了3岁,特别是对35岁以下,本科以上、工作年限在2年以上的3名同志通过考试、考核破格提拔重用,年龄最小的只有27岁,中层干部专科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比例达98%。二是针对中层干部出台专项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中层干部的责任权利关系和受监督范围,提高中层干部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实干意识。

通过分类管理,基层国税干部三种年龄结构各有特色,既加强了对干部的考核力度,又科学调配了人力资源,保证好刚用在刀刃上。

3、一般干部强化制度执行。一方面局机关制订工作制度,全局干部通过专项学习,效能督查贯彻落实。另一方面通过周二学习日,组织机关干部学习法律法规、业务知识、人文知识等来提高全局干部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

(四)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干部的工作内动力

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实行能级制,在考核组织力量上,变人事一个部门考核为综合部门考核,在人员组成上既要有局领导,有群众代表、离退休干部代表,又要有业务骨干,使考核领导小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要坚持内外结合的考核模式,对企业,纳税人接触面广的税务干部,在做好内部综合测评的同时,组织专门机构人员进行外调测评,保证每一个考核项目都能真实有效,每一次考核结果都是众望所归。要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激励功能,把考核与激励有机会结合起来,对一切有利于基层国税建设发展的人和事,要及时给予肯定,给予奖励,从而营造人人为税收事业发展出谋献策的良好氛围。要通过成就激励,让一流岗位有一流的人才,要通过物质激励,让一流业绩享受一流的待遇。把考核和每一个人的利益得失挂钩,基层干部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绩,不仅要及时给予大张旗鼓地表彰,而且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在工资奖金、福利待遇、职务晋升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上给予倾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前途,满足基层干部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每一个干部的工作内动力。

(五)加强岗位轮换,达到优化资源和预防腐败的目的

我局在这次人事机构改革之中,有28名中层干部,12名一般同志,工作岗位实现了交流轮换。干部交流轮岗,首先有利于保持活力和动力,人挪活、树移死,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很多人自然而然养成了惰性,热情消退,思维局限,工作上很难有创新,实行轮岗制度,则等于一切又得从新开始,干部就会以全新的面貌,全新的姿态去开展新的工作,开拓新局面,不但保持单位活力,也增强了干部的动力。其次,有利于培养出一支视野开阔,专而全的公务员队伍,达到提高办事效率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预防贪污和腐败,一个干部如果长期在一个单位,岗位工作,不仅容易受人情、关系束缚,更有可能滋生贪污腐败的念头。因此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这不仅是反腐倡廉的需要,也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的需要。

(六)严格责任追究,完善监督机制。要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加强综合监督网络建设,做到事事处处有监督。针对新形势下基层国税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考核制度,廉政责任,岗位交流,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群众举报等制度,对违反制度的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我局自2000年以来,已对违反《公务员法》的2名公务员坚决予以辞退。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设立廉政保证金制度,抓好落实,明确责任,使干部自觉接受约束,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对存在苗头性问题应及时进行教育纠正,对群众反应强烈和已经发生的问题坚决按纪律处理。对重大税务违法事项责任追究,实行跟踪监督,既要严格追究责任,又要实事求是,把握尺度,防止挫伤干部加强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制定群众监督的具体程序和办法。同时强化纳税人监督,广泛征求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行风评议,促进税收执法的规范和服务水平的提高;2009年我局被评为市纪委确定的“税收廉政文化示范点”单位之一;县局连续6年获得县政府组织的行风评议排名第一名

2.关于加强基层单位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二

关键词:铁路,基层,人事工作

基层人事干部工作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最初始的组织, 每名领导干部都是通过基层的选拔培养一步步走上来的。因此, 基层人事干部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加强基层人事干部队伍的建设呢?笔者结合多年来基层人事工作的经验, 浅谈几点看法。

一、全面掌握情况, 工作精细认真

铁路基层一线运输单位, 点多线长、职工分布较散, 特别是铁路机构改革合并之后, 大站段、大车间管理格局的形成, 给职工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领导干部忙于安全和业务管理, 对职工基础信息难以全面掌握。基层人事干部是全面掌握干部职工基础信息的中心, 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到选人用人工作, 直接关系到铁路企业的生存发展。人事部门掌握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

1. 建立档案管理机制。

人事档案是一个人基本情况的实录。一是单位刚刚入职一名新职工时, 个人档案随之转入单位, 人事部门要认真逐项核对, 同时认真查阅档案内记载的内容, 一旦发现疑点, 立即以组织名义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 核实确定;二是对档案内容要扩展。目前的人事档案, 除了基本信息外, 几乎没有其他信息, 从中很难反映出本人的日常表现。建议在人事档案内每年放入500字以内的个人总体评价, 由本人所在部门出具, 加盖部门公章;三是要严格履行档案查阅借阅手续, 要严格管理, 对不附合规定手续或手续不健全的, 无论是主管领导还是亲朋好友, 一律关严后门。对借阅后收回的档案要认真核对档案内容, 发现改动迹象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 进行调查并严肃处理, 确保档案管理精细严密, 使档案信息更加准确。

2. 建立人事信息管理机制。

人事专职工作多数在科室, 下基层的时间较少, 多数是靠档案进行管理, 当前人事档案信息内容又十分有限, 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人事信息管理机制。一是在一线班组设立人事信息联络员, 对每名职工日常表现进行记录, 年终根据日常掌握的情况进行总结, 由班组长和班组重要成员评定审核, 上报单位人事管理部门;二是人事部门要根据班组车间上报的情况, 及时下基层, 从以德为先的角度, 对德、能、勤、绩, 进行全面总体考核, 通过走访、谈心了解每名职工日常表现是否与上报情况相符;三是对品德修养好、工作能力强、岗位做出业绩的员工要及时总结, 实事求是形成材料, 上报给主要领导, 让领导对职工品德、能力、业绩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 建立人才培育长效机制。

一是对品德优、能力强、业绩好的员工, 分层次、分级别、分目标有组织地进行集中培训, 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 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二是在工作实践中培训, 选出优秀的职工, 把他们派到艰苦地区, 给他们压担子, 提高他们应对复杂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让他们在工作中快速锻炼成长起来;三是在日常考核中培育, 对表现好的职工加强日常考核, 可以通过月度工作联检, 了解日常表现, 根据掌握的情况, 向主要领导提出培养意见和建议。

二、钻研业务知识, 做好人事工作

人事工作政策连续性强, 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政策, 只有把握方向, 严格按照政策办事, 坚持按干部标准选人用人, 坚持按干部选拔任用程序选人用人, 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 履行程序不变通, 才能保证公平、公正、公开, 保证干部职工的利益不受损害, 因此主管人事工作的干部必须加强业务知识、政策法规的学习。

1. 加强日常学习, 提升素质水平。

坚持学习理论知识,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 政治立场坚定。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特别是要学习铁路新形势下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要求, 使自己在铁路的快速发展中不掉队。坚持学习业务知识, 提升业务素质, 把自己培养成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岗位人。

2. 加强个人修养, 提升道德水准。

良好的品德是做人的基础, 是做成事的前提。从小事上严格规范自己, 从细节上严格要求自己, 从言行上严格约束自己, 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向李林森一样公道正派, 为自己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把人生的价值体现在岗位工作上, 付出不求回报、奉献不计索取, 把自己的生命献给铁路事业。

3. 加强深入基层, 提升群众意识。

作为一名专职人事干部, 日常事务较多, 到基层较少。要想做好工作, 必须经常深入基层车间班组, 与职工心贴心交流, 情与情沟通, 倾真心, 用真意, 说真言, 和职工交朋友, 时刻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 竭尽所能地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了解职工能力素质, 更好地做好岗位工作。

4. 加强廉政建设, 提升约束能力。

党员干部是党组织的一分子, 党员干部的言行代表着组织的形象, 职工群众看干部, 看到的不是一个人, 而是从个体看到整体。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加强党性修养, 清正廉洁, 铸就高尚品格, 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警醒自己。淡泊名利,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做一名廉洁称职的党员干部。

三、加大创新力度, 做好人事工作

1. 澄清家底, 整合人力资源。

铁路近几年机构改革力度较大, 分局的撤销, 站段的合并, 车间的整合, 职工人员变化较快, 必须从企业发展入手, 摸清人员底数, 根据当前工作状况, 能力素质, 进行人员整合、素质整合、工作整合, 重点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一是加强严格职工内部流动程序, 对本单位范围内的项目人员本着选好配强的原则, 实行人才统一调配、互补有无, 有效盘活人才资源;二是规范用工申报使用程序, 结合项目要求从规模、技能上合理控制用工;三是加强现场作业用工的管理, 针对现场安全要求, 选配能力强、年纪轻的同志到现场一线工作。

2. 着力监控, 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

为了进一步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切实转换机制, 建立规范、精干、高效的管理层面。以优化企业组织结构、规范职工结构为目标, 以精干高效为原则, 对重点岗位全面推行管理人员优胜劣汰、竞争上岗制度。特别是对单位处室, 实行岗位竞争机制, 减小机关规模, 提高人员素质, 达到责权分明、监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目的。同时, 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管理, 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人事管理体系, 加大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抗打击能力。

3. 以岗定薪, 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体系。

为进一步调动企业与员工双向积极性,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深入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全员岗位测评, 建立岗位绩效考评体系, 确立“以岗定员, 以岗定薪, 绩效考核, 薪酬挂钩”的基本工资制度。以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工资分配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相结合为指导思想, 制订新一轮工资改革方案。凸现出岗位靠竞争, 收入凭贡献, 向第一责任人、向生产第一线、向高技术高技能倾斜的激励机制。

3.关于加强基层单位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 中层干部 管理 思考

一、对加强学校中层干部管理的认识

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杂。尤其是西部地区薄弱学校的初中校长,每天都要面临许许多多具体行政事务的纠缠,单靠校长的勤劳工作是不够的。要想摆脱这种纠缠,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校的大政方针上,放在把握办校的方向、制订规划、建立规范、组织学习、培养骨干、加强薄弱环节、统筹全局的工作上,我们认为必须重视和加强学校中层干部的管理。

中层干部是校长开展工作、做好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是校长工作成败、学校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中层干部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学校机构是从德育管理、教学工作、总务后勤、行政事务等几个方面设立的,不同的学校机构的设立不同,但无论怎样设立,中层干部是校长与教职工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信息通道,是上级决策的执行者和组织者。能否用好中层干部,调动和发挥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直接关系到全体教职工能否积极地、创造性地开拓工作新局面,从而形成“群英荟萃”、“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中层干部管理的几点思考

1.敢于授权、勇于承责

要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就必须依据中层干部的职权范围和德才状况予以授权。凡属中层干部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们独立地思考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力戒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如果校长过多地干涉中层干部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必然产生一系列消极后果:一是增加他们对校长的依赖性,失去对工作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二是挫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导致其工作能力衰退;三是损害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容易失去对群众应有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四是分散校长的精力,导致顾此失彼,容易出现工作失误。因此,校长必须敢于和善于授权于中层干部。在敢于授权的同时,校长必须对整个学校的工作负总责,中层干部要对分管的部门工作负责。但是,由于工作的广泛联系性,任何工作局部或环节上出现问题,校长都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因此,一旦中层干部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校长首要的不是过多地责备,而是勇于承担责任,这是关心、爱护中层干部的表现。承担责任,并不意味着迁就其错误,而是为了让其放下包袱,以利再战;承担责任,也不是校长包揽了失误就万事大吉,重要的是总结教训,改善不足。作为校长,如果能够承担中层干部工作失误的责任,不仅显示了其宽容大度,而且还会使中层干部产生安全感、归属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

在承担中层干部工作失误的责任问题上,校长必须认真分析失误原因,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一般来说,中层干部工作失误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这里有一个前提,即决策是正确的):一是工作能力弱。对于这种情况,应果断调整,待工作能力提高后再作安排。二是工作方法欠妥。校长应帮助其改进方法。三是对工作考虑不周。遇到这种情况应令其限期改正。四是道德品质差。对于这样的中层干部,既要严厉批评,又要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处罚。除去第四种情况校长要承担用人失误的责任外,其他三种情况校长在承担领导责任的前提下,要充分肯定中层干部工作的良好动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加强指导、善于协调

校长的地位决定了其思考问题、做出决策都应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特点,而中层干部的主要职责则是有效地执行决策。但是由于中层干部所处位置的局限性,其对决策的理解往往容易出现片面性,因此,校长必须加强对中层干部的工作指导,使其思想认识和工作方向统一到全局决策上来。加强工作指导,一是要详细介绍决策形成的过程及执行决策所应达到的要求,提高其执行决策的自觉性;二是要向中层干部说明实施决策过程中各个部门的目标和责任,并明确奖罚措施;三是要深入基层,帮助中层干部(特别是工作能力相对较弱的)拟制执行决策的具体方案;四是要帮助中层干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但是,校长必须明确:加强工作指导,决不是包揽中层干部的具体工作,而只限对其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具体工作的主导意见应该由中层干部提出,只要合理、可行,校长应予以充分肯定,并鼓励其实施。

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在一定意义上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就是中层干部之间的关系。由于各个部门的利益相对独立,也由于中层干部的认识能力、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在工作中难免会发生分歧和矛盾。这是每个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不好,对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协调好关系必须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明确协调的基础。中层干部或部门之间发生分歧,一般来说是因局部利益发生矛盾而引发的认识上的分歧,因此利益是协调的基础。校长要善于引导中层干部在利益上求同存异,即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二是明确协调的前提,明确中层干部或各个部门的执权范围是协调的前提。校长要根据工作秩序、工作分工向中层干部明责授权,在此前提下的协调,就可避免揽功推过、争名夺利现象的发生。三是掌握协调的时机。任何矛盾都有发生、发展、激化的过程。协调的最佳时机应该是矛盾的萌芽状态,错过这个时机,就会增加协调的难度。四是要坚持公平原则。中层干部或部门之间发生矛盾,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分清责任,奖罚分明,决不能厚此薄彼,否则,只能加剧矛盾,增加分歧。

矛盾是一种客观存在,决定了协调永无止境。在这个问题上要防止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回避矛盾,即对中层干部或部门之间的矛盾不管不问,任其发展;二是采取“和稀泥”的做法,即放弃维护组织利益的原则,对矛盾双方各打五十大板。以上两种倾向,都不利于矛盾的根本解决,是校长对客观存在的矛盾无奈的表现。

3.鼓励竞争、加强考核

竞争是激发中层干部内在潜力的重要杠杆。从主观上来说,一个人内在潜力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实现自我价值欲望的强烈程度,这是一种内在驱动力;从客观上来看,一个人内在潜力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外部压力转化为内在压力或工作动力的程度。因此,校长要激发中层干部勤奋工作的积极性,除了对其加强教育以提高其做好工作的自觉性以外,还必须运用竞争手段给其形成压力,促使其更好地工作。对此,校长应该起到“能量转换器”的作用。

校长运用竞争手段,首先要坚持公平原则,这主要是指给所有中层干部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在此前提下,一是要对中层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经常考核,并在适当范围予以公开,这样会促使工作实绩较差的中层干部看到差距,形成压力。二是要依据工作实绩决定中层干部的任免,凡是不称职的中层干部就地免职,这样会使人们产生危机感。三是要运用利益杠杆,把工作实绩与中层干部的个人利益,特别是部门利益挂起钩来,这样会使中层干部从部门成员那里得到压力和支持。四是对空缺的重要领导岗位补充人员,应主要从中层干部中选拔,这样会使中层干部看到晋升的希望而形成努力工作的动力。

4.用养并重、关心体贴

在自己周围培养骨干力量,这是重要的领导方法之一,中层干部就是这种骨干力量。校长是使中层干部能够持续不断地发挥作用,就必须“用养并重”,即在使用的过程中,加强对其能力的培养。

现实中,有些校长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对那些能力强、能独当一面开展工作的中层干部,总让其拼命地工作,而舍不得让其进修、深造。从表面来看,这似乎是对中层干部的关心、器重,而实际上则贻误了这些人的成长,最终影响工作。在培养中层干部的问题上,要把握这样几点:一是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尽量使他们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二是加快他们知识更新的速度,防止其被知识更新的浪潮所淘汰;三是注意培训中层干部后备力量,打好能上能下良性循环的基础。

中层干部的工作很辛苦,因中层干部不仅要从全局出发来考虑局部工作,而且还要直接面对群众,具体组织执行上级决策。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做好工作。作为校长,只有关心他们的工作,体贴他们的生活,才能使他们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工作上的关心,就是当中层干部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必须的支持和指导;生活上的体贴,就是对中层干部的身体健康、思想状况、家庭困难给予关注和帮助。说到底,关心体贴是校长对中层干部的一种感情投入。关心体贴中层干部要把握这样几点:一是要区别对待。要依据中层干部的不同需要区别对待,切忌在这方面犯“一刀切”的错误。二是要排除其后顾之忧。校长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切实帮助中层干部解决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困难,为其排除后顾之忧,特别是要注意做好家庭工作。三是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校长要明察秋毫,一旦发现中层干部有不利于工作或个人发展的思想苗头,应主动加强思想沟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消除其思想障碍、心理障碍,保证其把精力用在工作上。

4.关于加强基层单位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四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党在农村基层最直接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与农民群众长期工作生活在一起,直接面对农民群众,其作风优劣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党的基层政权的稳定和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了解和掌握基层干部队伍在作风建设上方面的现状,按照市农工委的要求,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对我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现状

近年来,怀柔区委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并努力从理论武装、完善制度、加强检查、健全机制入手,狠抓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基层干部头脑,夯实思想基础。制定并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意见》、《干部理论学习考核暂行办法》,明确了学习内容、重点书目、时间要求、学习方式和考核办法,有效地促进了基层干部的理论学习。依托区、镇党校、市民学校等宣传教育阵地,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近年来区镇两级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83期,培训基层干部30221余人次,提高了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通过教育,广大基层干部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是不断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制定了《怀柔区村级干部管理办法》、《关于选派机关干部下村兼(任)职,加强基层班子建设的几点意见》和《怀柔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五年(1998—2003年)规划》,规范了农村干部的培养、选拔、教育、管理和使用。几年来,全区共选派212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其中担任党支部书记的98名,目前仍在村任职的74名。极大地改善了村级班子结构,提高了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了作风建设的相关制度。围绕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了联乡帮村、干部帮困、民主生活会、信访接待日、深入基层调研、重点谈话、全程办事代理等多项制度。各镇乡党委结合实际,健全完善了镇乡干部首问负责制、重大事项责任追究制等多项制度。通过狠抓制度落实,规范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使干部作风建设得到明显转变。

四是加强监督考核,促进了基层干部作风转变。狠抓了镇乡机关和村级干部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制定的整改措施落实工作,通过建立台帐,完善整改措施,加强督促和考核,使一大批基层群众迫切要求、影响发展和稳定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为使在学教活动中形成的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好的做法能够长期坚持下去,而不是一阵风,在镇村干部中开展了以“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连民心”为主要内容的“四民”活动,并将活动开展情况列入创建“六好”镇乡党委和“五好”支部的考核内容,收到了较好效果,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五是健全了转变干部作风的激励约束机制,基层干部的竞争意识普遍增强。各镇乡在机关干部管理上,普遍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并加强考核,做到考核结果与奖金、职务升降挂钩,开展了岗位述职与末位淘汰,评选文明科室、服务之星等活动,强化了镇乡机关干部的竞争意识,有效地提高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这几年,群众性的上访事件逐步减少,镇乡政府为百姓办的好事、实事越来越多,老百姓对镇乡干部的满意程度也越来越高。公开、热情、规范服务、优质、高效的新型的镇乡工作形象正逐步深入百姓心中。

总体讲,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特别是通过开展“三讲”、“三个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双教双促”和“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连民心”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全区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作风得到明显转变。广大基层干部积极投身我区“三个文明”建设,深入基层、立足实际,锐意改革、致力发展,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极大地加快了我区农村发展的步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虽然近年来我区在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与“三个代表”的要求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期望相比,少数干部在思想作风、学习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干部思想观念陈旧,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工作过于求稳,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缺少新思路、新办法。个别镇乡机关干部精神状态不佳,对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信心不足;有的抓工作图虚名、求形式,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部分村级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中习惯于用老眼光看新形势,用死脑筋对待新问题。在发展上不是以市场为导向,主动去适应市场,而是眼睛向上,等上级给优惠政策,靠上级出思路,向上要钱、要物、要人、要政策,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二是个别干部思想觉悟不高,宗旨观念淡化。少数村级干部内心深处不同程度地残存着家族宗派观念,由此带来的“裙带风”、优亲厚友、排斥异姓及外来户等做法,直接影响农村的团结和睦和农村稳定;有的利已思想严重,在利益问题上贪小便宜、多吃多占,有的甚至借盖章、解决纠纷之机捞取好处;有的“官念”根深蒂固,在安排工作时经常嚷着“没干头、不想当”,一旦调整或落选,不是“不交章、不交帐”,就是四处上访告状;有的为达到长期任职的目的,不愿主动发展年轻人入党;有的不愿接受群众监督,村务公开“蜻蜓点水”,财务公开不实不细;有的甚至以“修理刁民”为名打击有不同意见的群众。

三是领导作风不民主,“家长式”作风严重。有的习惯于发号施令,听不进不同意见,拉远了与群众的距离;有的村级班子软弱涣散,三套班子各自为政,工作不协调、不配合,影响班子的团结和正确决策。

四是部分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有的政策法制观念差,作风不民主,决策主观武断,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群众怨气很大;有的说话不分场合,语言比较粗鲁。调解纠纷粗暴压制,发展经济强迫命令;有的碰到难题绕道走,能躲则躲,能推则推;有的工作比较顺利的时候,头脑发热,忘乎所以,受到挫折,灰心丧气,畏首畏尾;有的不能充分发挥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只是起到“传声筒”和“文件夹”的作用;有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注重短期行为,工作随意性大,缺乏长远规划;有的办事不公开,怕“群众明白多了会找茬”,不是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政策,而是“截留”上级政策,个别干部甚至违反政策规定办事。

五是学习主动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学习无用的倾向。学习上热心于时事政治和个人兴趣爱好的多,系统学习理论的少,学习无计划、内容不系统。有的认为理论学得再多、再好,不如实实在在做点工作更能赢得领导赏识;有的认为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足以应付工作,学的越多工作越放不开手脚;有的缺乏理论学习的兴趣,整天陷于应酬接待、迎来送往,根本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

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能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或者学习不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照抄照搬,照本宣科;甚至片面理解和歪曲上级的精神,断章取义,各取所需。

上述问题虽然出现在少数干部身上,但严重影响了整个基层干部队伍的形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必须下决心加以解决。

三、原因分析

基层干部队伍在作风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分析起来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一是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充实,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改善,但随之而来的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观点、信仰及价值取向,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再加上几千年来的封建残余思想和观念,给基层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市场经济的趋利性、金本位、等价交换等思想和意识开始在一些干部的头脑中产生,干工作论报酬、做事情讲“实惠”,在某些干部头脑中占了上风。

二是部分党员干部自身学习不够、要求不严。少数干部平时不注重学习,尤其是不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政治鉴别力,对党和国家的一些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够深,执行不够严。在一些新问题、新情况面前既看不清、又想不透,思想观念模糊,从而慢慢放松了对自己的党性要求。一些干部将组织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看作自己谋求利益的资本,干工作、办事情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奉献讲报酬。甚至有一些基层干部认为现在当干部吃吃喝喝、请请送送,是一种“时宜”,不合“时宜”就办不成事,解决不了实际困难,尽管违心,也只能去干,各种不正之风悄然而起。

三是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不高。就镇乡干部来讲,全区镇乡1069机关干部,参加工作前为农民的占40.2%,加之学习培训的滞后,使整个镇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是很高。从村级干部来看,由于农村干部岗位缺乏应有的吸引力,素质稍高的农村青年通过参军、外出打工等渠道离开了农村,致使选拔村干部只能是“矬子里拔将军”。据对7个山区镇乡调查,18—35岁的农村青年有15390名,留在村里的只有7249名,且初中以下文化的占到79.7%。在这样一个状况下,选举产生的干部素质可想而知。这些任前本就素质不高,当了干部后又缺乏经常的学习和艰苦锻炼,致使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与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距较远,成为影响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瓶颈。

四是在对基层干部队伍的管理上缺乏有效机制。近年来虽然我们出台了《村级干部管理办法》、《在党政机关科级以下干部中实行“末位淘汰制”的意见》等多项有关基层干部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效果不够理想。特别是在村级干部的管理上,长期以来重使用,轻管理,不是靠制度管理,而是靠情感约束,致使村级干部在作风上出现了不少问题。不少干部存在“一年干、两年看、三年等着换”的思想,工作上急功近利,为了出政绩,不惜虚报浮夸,损害群众利益。加之缺乏一套科学规范、便于操作的考核标准和管理办法,村级干部职责不清、任务不明,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普遍存在。由于对村级各种组织的职责规定不够明确,议事程序不够完善,加之上级监督检查不够到位,致使村级组织的合力不够强,村级工作运行不顺畅,村级重大事务和财务开支决策不民主、透明度不高、随意性较大的现象较为普遍,群众意见较大。

五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相关制度、措施不健全、不完善,客观上也诱发了

一些不良现象的产生。公开、公正、平等、择优的竞争机制在镇乡机关干部中还没有完全形成,致使一些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有的甚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由于在基层干部教育管理上缺乏有效手段,一些工作效率不高、业绩较差的干部得不到及时调整,不但他们本人得不到教育,还影响其他干部的积极性。此外,镇乡干部在同一岗位时间偏长,轮岗交流力度不够,也是造成一些干部精神状态不佳,工作效率低下,凭经验办事,创新意识不强的重要原因。调查中发现,镇乡干部在同一镇乡、同一岗位上工作11年以上的有554人,占镇乡干部总数的51.8%;工作21年以上的达到209人,占19.6%。最为典型的是庙城镇的朱永田竟35年未换过岗位。

四、几点思考

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是巩固基层政权、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解决农村各种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当前,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情况和问题。农业发展已进入产品结构性过剩的新阶段,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农产品卖难现象比较严重,农民增收步伐缓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注意改进干部作风,深入实际,研究新情况,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针对我区基层干部队伍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当前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坚持整体推进、标本兼治,努力在夯实思想基础,树立正确导向,完善相关制度上下功夫。

(一)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夯实思想基础。

多年的实践证明,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党性锻炼,提高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搞好作风建设的灵魂。

一是实施理论武装工程,坚定广大基层干部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是转变作风,真抓实干的精神动力。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运用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化为广大基层干部的自觉行动,并落实到党的各项建设、各项工作中去。二是建立健全基层干部理论学习新机制。广大基层干部长期处于一线,接受学习教育的机会少、条件差。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定期培训制度,为提高其思想政治、文化素质创造条件。要将镇乡机关干部列入市、区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努力扩大基层干部培训覆盖面。结合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采取每年抽调五分之一左右的在职干部参加培训的办法,加强对镇乡机关干部的培训,争取五年内使全体基层干部轮训一遍。要充分发挥区镇党校、成人学校的阵地作用,采取长短结合的灵活办学方法,抓住任前、届中、届末三个重点时期对村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要重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和党的传统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同时,要加强形势任务、科技法规教育,提高其落实党的政策、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综合素质,使之不断适应形势、更新观念,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二)建立健全干部选任、管理新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选用的干部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就会影响和激励整个干部队伍,带出一方正气。因此必须把选人用人作为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坚持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的干部选拔上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并以此来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

一是进一步改革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树立明确的用人导向。

选准选好干部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基础工作。必须努力创设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和机制,真正把“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贯彻到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去。要加大选派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镇乡工作的力度,解决镇乡机关干部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积极拓宽村级干部的选人视野和渠道,既要注重本村培养选拔,又要突破完全在本村选拔的局限,面向社会选拔。同时,要建立基层干部利益导向机制,增强基层干部岗位的吸引力,努力创设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吸引人才向基层流动的环境和条件。要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村支部书记,使全区的人才充分得到利用。进一步加大从镇乡、区直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优秀的科级干部或处级后备干部到村任职的力度,探索尝试村干部跨村交流和兼职,盘活农村干部人力资源,为进一步转变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严格对基层干部的管理。

要通过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来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要继续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党政机关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增强镇乡机关干部的危机感和压力感。进一步加大镇乡干部的交流、轮岗力度。要在研究制定《镇乡机关干部交流、轮岗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对镇乡机关干部进行一次全面分析,对符合交流条件的干部要有计划地做好交流工作,以此激发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要改进基层干部的考核和日常管理。建立镇乡、村干部目标责任管理机制。按照“六好”镇乡党委和“五个好”村党支部的目标要求,将工作目标分解量化到每个干部,明确完成任务的标准、要求和时限,并在适当范围内予以公布,年终严格考核,做到奖惩兑现,解决镇乡、村干部职责不清,任务不明,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三)健全制度保障机制,促进基层干部队伍作风转变。

当前,基层干部队伍在作风建设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思想教育不到位的因素,也有制度的保证作用发挥不好的原因。因此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作风建设的全过程。当前应重点健全和完善以下制度:一是建立基层干部考核结果公开制度。通过在适当的范围内公开干部的考核结果,发挥其在作风建设上的激励和鞭策作用。二是建立基层干部作风讲评制度。对作风好、业绩突出的干部进行表扬,对差的批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三是研究建立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明确领导干部不但要抓业务,还要抓队伍的双重责任,逐步形成作风建设一级抓一级的新机制,带动整个干部队伍的作风转变。四是在镇乡机关全面推行“办事全程代理制”。努力实现在办事主体上,由群众跑为干部跑;在办事效率上,由多次办为一次办;在办事程序上,由随意办为规范办;在服务态度上,由被动办为主动办。促进基层干部工作作风转变。五是在坚持村干部定期集中学习、定期交流思想和入户走访三项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制度、村级事务现场办公制度和轮流值班制度,及时解决村民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进一步深化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一是强化村级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针对目前存在的村级重大事务和财务开支决策欠民主、透明度不高、随意性较大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三委”各自的具体职责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的程序,增强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进一步强化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理顺“三委”之间的关系。

二是创新村级财务管理的新形式、新载体。要继续在全区范围内建立村级财务管理服务中心,推行村级帐、款镇乡双代管工作。通过严格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减少或避免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而使集体资产流失、引发干群矛盾等问题的发生。建立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明确审计对象、范围、内容和审计流程,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三是必须切实加强民主监督,不断规范民主管理。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群众民主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要顺应这一形势,积极推进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当前,特别要坚持和加强政务、村务公开,规范公开的范围、内容、程序、时间,保持政务、村务公开的经常性、规范化、透明管理,为群众监督创造条件。

(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基层干部的负担。

5.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五

录入时间:2008年01月16日

-----------沙县自来水公司党支部董宝麟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基层党务干部是党的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大力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党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做好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新形势下党建工作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须高度重视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并以此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建设一支与新形势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笔者就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以下探讨:

一、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较好的加强,绝大多数基层党务干部能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基层党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党建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党建工作中切实发挥了骨干和中坚作用。在看到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取得进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来衡量,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部分基层党务干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政治素质方面,有些基层党务干部理论根底还比较浅,事业心责任感不强,与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基层党务干部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对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科学理论研究学习的不深,理解的不透;部分基层党务干部理论思维水平低,不能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改造思想、指导工作、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规律;有的基层党务干部工作不思进取,作风心浮气躁,生活贪图安逸,对党建工作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甚至个别基层党务干部感到“搞党务工作要求高、难度大、待遇低、发展机会少”,不安心工作,想找“路子”跳槽。

2、在能力素质方面,一些党务干部缺乏复合型的知识和能力,与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不相适应。近些年通过在职学习等继续教育,基层党务干部整体学历虽有所提高,但由于部分基层党务干部忙于事务、疏于学习,新知识的补充和更新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有关政治、法律、科技特别是市场经济新知识知之不多,知识面偏窄、能力素质偏低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的党务干部知识结构“单一”,除了自身的党务工作,不熟悉本单位本部门其它业务工作,党建工作不能围绕中心“转”,常常是“自转”和“空转”;一些基层党务干部思想上因循守旧,碰到新情况,遇到新问题,总是照搬老经验,套用老框框,既不想新思路,也拿不出新办法,工作始终处于徘徊状态;有的基层党务干部整天忙于各种

事务,不注意对工作做前詹性思考,工作总是处于被动应付状态,适应不了党建工作的新变化。

3、在业务素质方面,少数基层党务干部不精通所从事的党务工作,与新形势下基层党务工作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基层党务干部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不熟悉,对党组织的职能作用不了解,工作中即找不准方向,也把握不住[FS:PAGE]重点;有的基层党务干部对党建理论、党建知识特别是应知应会的知识不熟悉,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新规定不明确,工作中既不能继承传统,又缺乏创新;部分党务基层干部缺乏调查研究能力,对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既拿不出有深度的调研报告,又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有的基层党务干部既不善于说服教育群众,缺乏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既又不善于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缺乏号召力和感召力,致使一些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另外尽管目前各级、各类网络包括党建网已建立起来,但相当一部分基层党务干部信息素养偏低,无法享用网络信息自动化带来的快捷和便利,还在依靠传统的方式收集、处理、整合信息和处理日常工作,缓慢的工作节奏,明显跟不上新形势下党建工作高效快捷的要求。

4、在管理素质方面,主要是一些基层党务干部教育管理的能力还不够强,与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不会管理。一些基层党务干部不注意研究新形势下党员队伍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知道党员的管理如何定位,不知道该“管”什么,怎么去“管”,工作缺乏主动性。二是不愿意管。有的基层党务干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意识不强,认为党员领导干部多,大都具有较高素质,自觉性比较高,严格管理没有必要,把严格管理看成是可有可无、与已无关的事;三是不敢管。有的基层党务干部不敢按党纪党规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对领导干部怕打击报复、怕穿小鞋,对下级怕罪人、丢选票,对同级管理怕伤情面、影响关系。

二、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有些部门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淡薄,认识不到抓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纳入不了党组织工作规划,排不上工作日程;有的部门不按《条例》的规定配备专职党务干部职数,对基层党务干部随意裁减。一些基层党组织由于专职党务干部人手不够,一些工作常常因此而无法开展;有些部门对党组织建设漠不关心,党组织多年未换届选举也不督促,致使党建工作多年打不开局面。

2、基层党务干部缺乏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一是教育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一些部门在对基层党务干部的知识和能力素质结构现状缺乏系统的分析,教育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二是教育培训标准要求过于笼统,对不同层次的基层党务干部教育培训标准没有区别,效果不明显;三是教育培训教材落后,内容陈旧。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基层党务干部培训教材。四是教育培训渠道、形式内容比较单调,与新形势的要求差距较大。目前党务干部教育培训主要是输送到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进行政治理论培训,培训的的形式主要以传统授课辅导方式为主,培训渠道和内容的单一,难以满足培训目标需求的多样性,培训形式的单一又使效率难以提高。

3、基层党务干部成长进步的机制不够健全。有的部门党组织不重视对党务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党组织专职副书记任期届满多年,也不能及时进行轮岗交流。

一些部门在基层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的提拔、使用上不能一视同仁,有的基层党务干部各方面都很优秀,却长时间得不到提拔,推荐使用的机会明显小于其它岗位的干部,这种体制上和工作上原因造成的不平衡现象,对多数基层党务干部的心态产生消极的影响。有的部门把基层党务部门当作安排照顾性岗位,在选择安排基层党务干部时往往习惯把那些年龄偏大、工作能力不强、其它岗位无法安[FS:PAGE]排的人放在基层党务工作岗位上,致使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素质常年难以提高。

三、解决基层党务干部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必须按照“三个代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基层党务干部的选配、培训、考核和管理工作,并通过建立健全和落实相应的制度,形成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有效机制,采取以下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建立和完善高标准的选人用人机制。选拔配备好专兼职基层党务干部,是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选好用好人,往往事半功倍。要通过换届选举、推行“一岗双责”制度等措施,配齐配强党支部书记、专兼职基层党务干部一要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鉴于基层党务工作人员明显减少、工作量显著增加,因此基层党务干部在素质上必须精明强干,工作上必须高效快捷,能力上必须一专多能。二是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就的把那些具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模范践行“三个代表”,热爱党务工作,大公无私,公道正派,善于密切联系群众,既有现代复合型的知识和素质,又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能力的优秀党务工作者,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三是要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要真正把群众公论作为选拔配备干部的标准,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措施,确实把群众威信高,自身形象好、作风过得硬的基层党务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2、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教育培训机制。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通过科学安排和严格培训,切实把基层党务干部培养成为综合素质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在知识结构上,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在能力素养上,由“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在本职工作上,由“粗通型”向“专家型”转变。为此,一要强化学习制度。落实个人自学计划,突出重点,在系统化、规范化上下功夫,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改善知识结构。二要建立在职培训制度。本着“增新、补缺、提高”的原则,探索在职培训的新路子,通过讲座、短期培训、与院校联办在职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拓宽干部培养渠道。三是要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基层党务干部任职制度、教育培训考核制度、教育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等制度,强化基层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

3、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要求的基层党务干部考核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一要突出考核重点。要在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情况的基础上,注重对基层党务干部工作实绩的考核,特别要突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方面的考核。二要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在考核指标设置上,要全面反映基层党建工作发展情况,不能片面地用单项工作考核基层党务干部的政绩。三要把考核结果和选拔任用干部紧密结合起来。对考核优秀的基层党务干部,要列入选拔任用的范围,原则上同等条件下优先任用,确实把那些德才兼备、素质过硬、政绩突出的基层党务干部优先选拔到领导领导岗位上来。对考核不称职或其它原因难以履行岗位职责的基层党务干部,分别做出诫勉、调离岗位安排,切实走基层党务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路子。

4、建立和完善关心基层党务干部成长机制。广大基层党务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充分体谅基层党务干部的辛苦,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党务干部,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帮助基层党务干部做好工作。要制定和落实基层党务干部建设的整体规划,形成党务干[FS:PAGE]部交流、选拔和使用的有效机制。要积极争取上级党委的支持,对工作政绩突出的基层党务干部,要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建议给予使用提拔,切实调动基层党务干部的积极性。要强化重视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识,明确书记抓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职责,形成“一把手”抓“一支队伍”的有效机制,切实把建设高素质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工作落到实处。

6.关于加强基层单位保密工作的思考 篇六

决定》作出了具体部署。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的重视为加强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政策,提出了要求。但是,要真正把中央的决策和省市委的部署落到实处,见到成效,还需要各级领导,特别是基层单位的领导坚持不懈的做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切实加强基层单位的保密工作,是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根基。如果抓不好这一环很可能使中央的这一决定落空。怎样加强基层单位的保密工作呢?笔者根据自己走过一些单位的实际体验,同时也翻阅了一些文件资料,觉得在当前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各基层单位加强保密工作应该着力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强化保密意识。首先是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强化保密意识。其次中层干部和保密工作人员及所有涉密人员,更要强化保密意识。所谓强化保密意识,就是思想上深刻认识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言行上逐步养成保密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政治高度充分认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保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警惕性,把保密工作作为保障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党和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我们现在再来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保守党的机密,慎之又慎”的教诲,既感亲切,又觉得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近几年来,保密战线上保密与窃密的斗争是十分尖锐激烈的。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针对我国的各种窃密活动日趋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在继续对我实行“西化”、“分化”战略和“循序渐进和平演变”图谋的同时,运用各种手段,加紧了窃取我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方面秘密的活动,尤其是以经济、科技为重点的窃密活动越来越猖獗,越来越带有高科技特点。保密与窃密的斗争已进入高科技抗衡的阶段。这是从外部分析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从我们内部来看,尽管保守党和国家秘密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之一,但是在当前扩大对外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保密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保密工作面临的形势也是严峻的。比如,在对外合作过程中,既要提供必要的资料,又要保守国家秘密,这个“度”如何把握?虽然国家有了一系列规定,但实际情况往往难以预料,这就需要我们所有的涉密人员不断提高自己应变能力,强化“独立作战”情况下的保密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再比如,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人才合理有序的流动。有些外资和民办企业通过挖人才等手段获取国有企业和科研单位的秘密情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堵住这方面泄密的漏洞,严肃地摆在我们面前。还有,当前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先进技术被用于窃密活动,而我们的一些国家机关和保密要害部门在广泛使用现代通信和办公自动化设备以后,由于保密意识不强,又缺乏应有的知识,因此并没有采取适当的保密技术防范措施。更应该警惕的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一些国家机关和保密要害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有关涉密人员,甚至有个别的党员干部,受私欲驱动,为追求金钱、美色,不惜丧失国格、人格,出卖党和国家秘密,严重地损害了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正是由于上面我们粗浅分析到的保密工作面临的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同志,必须严格按照中央的指示,牢固树立“必须十分注意保守秘密”的思想,切实重视保密工作,强化保密意识,做好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

7.关于加强基层单位经费管理的思考 篇七

关键词:基层,边防部队,经费管理

一、当前基层边防部队经费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 经费预算编制的盲目性。

支队、大队级及以下单位的年度经费预算编制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在编制年初经费预算时, 支、大队级及以下单位的财务人员要在准确掌握当年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 根据自家的“家底”和实力, 参照往年经费管理的得失, 组织编制详细的分项经费预算, 然后编制本年度经费的综合预算。当前, 地方政府实行财政预算体制改革, 按照改革的要求, 各财政拨款单位最迟要在上年度的11月上报下年度的经费预算。边防部队作为一级财政拨款单位, 也必须按时编报下年度经费预算。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边防支队和大队级及以下单位确定下年度工作任务的时间一般是在来年年初单位召开年度工作会议之后, 由于编制预算与确定年度工作任务两者之间存在时间脱节。为上报地方财政本单位来年的经费预算, 支队和大队级及以下单位不得不临时编造一份“预算”。这份“预算”往往是盲目的, 计划性、针对性不强。而第二年年初工作目标确立后, 支队和大队级及以下单位又不得不重新编制“新”预算, 并按照“新预算”执行当年的经费开支。为此, 经费预算作为单位经费收支活动的法规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 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缠。

(二) 经费支出的随意性。

边防部队的经费逐年来虽有较大的增加, 但是, 边防工作的日益社会化和边防执法执勤等工作的日益加重, 年度经费紧缺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我们过的依旧是“苦日子”和“紧日子”。但一些基层边防部队一方面经费紧缺, 而另一方面铺张浪费、随意开支的现象较为普遍, “随意决策、无度挥霍”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领导明知经费不足, 却又大手大脚, 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有的各自为政, 不计后果透支、甚至负债;有的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 消耗性开支居高不下。超财力办事、超计划用钱、超标准开支的问题, 在一些基层大、中队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三) 经费收支审计的无序性。

实行财务集中结算以来, 经费管理制度得到了很大完善和加强, 但仍有少数基层的经费管理依旧没有走上正规化、有序化。存在对原始凭证审核不细, 预算外经费使用控制不严, 经费标准把握不准确等问题。实行财务集中结算以后, 作为独立核算单位的大队级及以下单位仅保留了一名报账员, 再则, 由于当前大队级及以下单位财务人员大都是干部兼职或由士官担任, 他们缺乏专业的审计知识, 无法承担审计责任。基层审计人员的缺失, 使得审计工作“瘸”了一条腿而不能形成系统。基层经费的收支过程很难得到有效的监督。因此, 在经费的使用很难保证合规、合法;在经费划拨中监督环节缺少, 资金流向随意性大。笔者在多年的财务工作中, 常常发现一些尴尬的难题:支队财务结算中心审核基层账目时发现某笔财务支出违规或是明显打了“擦边球”, 但该款项已经支付完毕, 为此不得不补手续、补签字了账。如此等等使得上级财务部门的审核监督失去了意义。

二、基层边防部队经费管理薄弱环节生成的主要原因

(一) 财务管理观念滞后。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改革的不断深化, 对基层边防部队经费管理工作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基层边防部队封闭型的管理体制与市场开放型的管理要求、后勤工作静态的管理方式与市场动态的管理要求、行政管理手段与经济管理手段等诸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都不得不要求基层边防部队改革管理体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长期以来, 基层边防部队的经费管理受到体制的制约, 相当一部分基层领导班子和财务管理人员依然沿袭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定势, 思想观念严重滞后, 封闭式、粗放式管理依然如故。这就大大阻碍了经费管理方式的改进和完善, 不能与时俱进。

(二) 经费预算编制的时间差。

如上所说, 因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基层边防部队编制预算与地方财政编制预算两者之间存在时间差, 造成了经费预算与实际年度工作因体制上的差异而“失效”。也助长了基层单位对预算的法规作用的忽视与轻视。

(三) 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基层边防部队特别是大队级及以下单位一级的财务人员多数由干部兼职或士官担任。他们缺乏专业理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对经费管理的法规、规章、制度知之甚少, 或随心所欲, 或跟着感觉走, 少数人甚至分不清守规守纪与违规违纪的分界。有的工作不积极, 态度不端正;有的忙于训练和杂务, 无暇钻研业务;个别人品行不端, 化公为私, 贪污挪用。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办法和对策

(一) 更新经费管理的观念。

首先, 基层边防部队领导班子要提高党委集中理财、民主议财的意识和能力, 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依法依规当家理财的神圣责任, 理好财才能当好家。在一定意义、一定程度、一定阶段上讲, 理财是当家的第一要务。其次, 要更新观念, 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经费管理改革之路。市场经济条件下, 任何事业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各级领导不仅要支持财务人员改革、完善经费管理制度, 而且应当亲自出马探索改革之路, 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才能使理财改革之路更为通畅。再次, 以人为本, 千方百计地调动基层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定和切实执行基层财务人员的奖惩激励措施, 关心财务人员, 保持他们的工作热情是做好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二) 尽快地适应警地一体经费预算体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 边防经费管理效益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制是否科学、合理。目前, 边防部队各级正在实施的后勤保障社会化正是适应这一体制的有效措施。边防部队必须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 趁势而上, 充分利用市场经济优势, 依托社会, 面向市场, 建立军地一体的兼容型大后勤财务管理体制。将目前分散式、粗放式经费管理模式逐步过渡并形成支、大队级及以下单位结合、以支队为主的集约型管理模式。减少管理层次, 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提高管理效率。例如, 完善财务集中结算以及一些大型车辆、装备的集中采购制度, 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 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协调, 确保经费投向合理, 发挥有限的经费的最大效能。

(三) 关键是严格经费收支的审计。

从边防部队的经验教训来看, 基层边防部队经费管理制度的不落实, 重大经费使用的决策失误, 经济案件的发生, 其关键所在就是审计制度的缺失或不力。要把审计监督推到经费管理的前沿, 形成一条连续不断的“垂直线”。基层部队的各级领导特别是分管后勤领导要自觉把审计监督和财务监督、党纪监督、自我监督紧密结合起来, 尤其要注重强化事前、事中审计监督,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大对基层经费收支的审计力度和频率, 对那些有法不依、有章不循且屡纠不改、甚至严重违反财经法规的单位和个人, 要及时作出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使经费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进程。“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要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坚持先预算后支出, 年度经费预算经党委 (支部) 批准后, 即具有一定的法纪效力, 不得擅自调整科目、改变用途;杜绝经费开支的盲目性、随意性、“一支笔”凌驾于集体领导之上或各自为政、各自开支的不良风气。

(四) 着力于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8.关于加强基层单位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管理

最近几年,习总书记在会议中多次提到,党的基层组织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党的方针政策得以全面贯彻、党的任务得以认真落实的重要桥梁。我国的事业单位体系是在国家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事业单位覆盖的范围比较大,几乎涵盖了社会各个领域,承担的社会公共服务和政府管理职能是非常大的,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建设工作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了。

一、事业单位基层党支部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对党支部的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

现如今,事业单位正面临着离退休人员增多、而新近人员减少的问题,离退休人员的增加使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的在职人员逐渐减少,这明显增加了党支部管理工作的难度。另外,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体系正处于不断的改革当中,很多事业单位的党组织的党支部书记都是兼职的,很多管理人员也都是兼职的,他们对党政工作不是很熟悉,使党建工作与其他的工作长期处于矛盾当中,导致党支部的管理工作责任不清,很多党建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二)党支部的管理工作定位不清

不少事业单位在党支部的管理工作方面定位不清,有的甚至将党建工作与工会组织混为一谈,还有的将党建工作简单的理解为组织文娱活动或者是进修学习等,使党支部与行政管理工作严重脱节。这些认知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基层党支部的管理与建设工作。

(三)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不力,缺乏管理力度

有些事业单位的基层党支部在工作上只关注形式,不重视工作的质量,经常用业务会来替代组织生活会,导致生活会低质量、效果差。有的党支部工作起来畏首畏尾,对于有的党员存在的违纪违法行为不予管理,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有的党支部书记都是“半路出家”,个人素质急需加强。有的岗位存在经常轮换的现象,致使很多党组织成员工作业务不熟练,缺乏经验。

二、加强事业单位基层党支部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党员的发展程序,改善党员的结构

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中,要注重吸收新鲜血液来充实队伍,特别是那些思想作风正派、学术威望高和专业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要将他们都凝聚到党员的队伍当中来,这是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为了更好的吸收人才,党支部也应该重视自身的建设,首先就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阵地建设,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的进行党支部的工作条件的改善,像日常的办公场所、活动场所以及宣传办公室等等,在党支部书记的选拔方面,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拔那些真正优秀负责的党员来担任,党支部书记一定要具备创新意识、有着敏锐的思维、有开阔的视野、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能够获得群众的大力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工作和建设工作。

(二)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认识

“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基层党支部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党支部的思想建设。辩证地进行事业单位建设的总体形势的分析,使党支部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将认识真正的统一到制度规定与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使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得到切实的加强。《中国共产党党章》中有明确的规定:“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用党性原则进行关系的协调,确保组织内配合的紧密型。班子成员之间的工作一定要相互协调,虽然分工各自不同,但是绝对不能分家,工作要到位但是不能越位,遇到大事要将原则放在前面,遇到小事要注重处理的风格,确保党政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三)强化制度保障,不断促进组织生活的常态化

建立健全“一把手”带头抓党建的责任制,确保日常工作中的思想认识、工作措施、带头表率准确到位,制订的措施一定要切实可行,确保党建工作责任制得以全面的落实。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理论学习的制度,使理论学习成为“常态化”。不断丰富理论学习的形式,使学习效果得到切实的增强,具体的包括组织培训、开展座谈会、组织报告会等,不断的将理论学习活动向深层次引入。另外还应该加强党支部管理工作的机制,建立党支部和党委之间的双向互动的管理机制,建立动态的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估的制度,事业单位也应该引进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给员工建立终身制的考评系统,这对党支部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有很大的益处,也更加方便进行行政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三、小结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的基层党支部的管理工作要想得到切实的加强,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及时的予以解决。对于基层事业单位来说,平时就要处理好党员管理和支部管理的关系,绝对不能出现重形式而轻效率的问题,积极的进行 组织思路的创新,将党内活动真正的组织起来,多关心单位职工的日常生活,切实解决党员的困难,将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刘国立.加强事业单位基层党支部管理工作的思考[J].卷宗,2015.

上一篇:工作建议及意见下一篇:赴兰州大学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