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关于青少年教育等问题的调研报告(10篇)
1.关工委关于青少年教育等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一
关于农村学前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掌握全市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促进全市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天水市关工委历时两年,采取上下联动、实地考察、座谈讨论等办法,对全市农村幼儿教育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调查。
一、全市农村学前教育基本现状
截止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幼儿园299所,其中公办幼儿园40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2所,省一类幼儿园7所,省二类幼儿园4所,省三类幼儿园7所);民办幼儿园251所(县区审批97所,集体办8所);全市在园幼儿3.2万多人;农村园148所,其中公办21所,集体办6所,民办121所,在园幼儿10678人,占全市在园幼儿的33.23%。全市从事幼教的教职工2393人,其中园长317人,专任教师1475人,保育员259人,其他342人。小学附设学前班694个,在班幼儿17954人。学前一年受教育率74.18%,三年受教育率27.39%。学前一年受教育率与全省平均比例基本持平,学前三年受教育率比全省学前三年受教育率低12.61个百分点,比全国学前三年受教育率低23.51个百分点。
二、全市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幼儿园所严重不足。据统计,全市农村人口中4—6岁幼儿10.73万人,而在园幼儿仅为1.06万人,只占9.9%,学前三年受教育率比全省低l2个百分点。入园孩子多集中在城郊或乡镇所在地,广大农村幼教资源稀缺。
(二)现有农村幼儿园基础设施简陋,办学条件较差。全市农村幼儿园教室大多是过去的土房,多为单侧采光,光线较暗,场地狭窄,空气流通不畅,年久失修;桌椅板凳破旧,漆皮脱落;缺乏统一的教材,玩教具不多,且多是自制,功能不齐,效果单一;厕所均为旱厕,卫生条件较差,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农村幼儿园收费比较低廉,投入严重不足。全市民办幼儿园收费每人每月25—50元不等,主要用于支付教师工资和房租。因经费困难,教师工资太低,根本谈不上其他配置。农村公办幼儿园,除教师工资由地方财政承担支付外,办公经费从物价部门规定收取的保教费中支出,只能维持日常教育教学运转开支,没有更多资金用于购置大型玩具和改善办学条件。
(四)农村幼教师资力量短缺,整体素质不高。一是大多数农村幼儿园由于收费较低,无力聘用标准数量的幼儿教师,幼教严重不足。二是在农村民办园教师中,幼师专业教师较少,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教师资格。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幼儿园的3名教职工均未接受过专业学习。三是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流动性较大。由于民办园经费紧张,工资待遇偏低,每月200—700元不等,也未纳入社会保障,大部分农村非公办幼儿园教师不能参加职称评定,因而无法吸引和留住幼教专业的毕业生。
三、农村学前教育落后的原因
(三)从学前教育体制上看,忽视了农村学前教育。在当时经济社会条件下,办学的思路是“社会为主,公办示范”,政府只投资兴办城市、城镇示范性公办幼儿园,把大部分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的任务留给了社会和市场。而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只是业务指导,对规划、办园、人员编制等重要问题难以解决。
(四)从教育部门的管理上看,教育部门处于两难状态。全市现有的民办幼儿园大部分条件差,管理粗放,有的甚至租用民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教育部门按照规定对民办幼儿园办学进行审批、监督、管理、评估,大部分不符合条件,应予取缔。但如果“一刀切"全部取缔的话,就会使部分幼儿失教。因而许多民办幼儿园无法取得教育部门审批的办学许可证,目前全市有68%的民办幼儿园游离于教育部门的管理之外。
(五)从全市农村的现状来看,在许多乡镇兴办幼儿园条件还不够成熟。一是农村山区人口较多,居住比较分散,在乡村办幼儿园形不成规模。二是部分农民经济还比较困难,对举办幼儿园者来说,收费高,群众接受不了,收费低,幼儿园维持不了。三是部分农村群众对孩子上幼儿园,认识还不高。
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全市农业人口比重很大,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农村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在广大农村,有相当一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托爷爷、奶奶或亲戚看护,无法接受正常教育。即使父母在家,他们也有让孩子接受学龄前教育的愿望和要求。
(二)强化政府责任,明确办园方向。建议市政府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出台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和整合资源配置,建立起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促进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继续办好农村学前班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项目和优惠政策,分年度建好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
(三)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发展能力。建立财政支持,兴办者投资,幼儿家长缴费,社会捐助和幼儿园自筹等多元化投资机制。建议市、县(区)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能安排一定的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实行以奖代补、社会力量办园等奖励、低收费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补助、幼儿教师培训等。根据幼儿园保教水平,生均培养成本,家长承受能力、办园质量分级分类确定收费标准,并对低收入家庭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入园实施学费减免政策。
(四)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深化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开发幼儿教材,设置科学的有利于开发幼儿智力的课程。加强对幼儿园教材、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
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对农村民办园,可以鼓励先发展,然后逐步完善和规范。教育主管部门应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规范收费。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保育质量。按照国家、省《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积极协调人社、编制部门,为各级各类公办幼儿园配齐配足园长和教职工。对办园时间长,有一定规模的农村民办园所,也可实行民办公助形式配备师资。加大面向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师范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的优秀学生到农村幼儿园任教,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要建立激励机制,在工资待遇、优秀教师评选、专业职称评定等方面,将幼儿教师纳入其范围,以保持农村幼教队伍的稳定。
--
2.关工委关于青少年教育等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二
据统计, 城市中农民工的比重已占城市总人口的40%, 他们的出现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当他们在城市穿梭忙碌为城市添砖加瓦的时候, 他们的孩子则只能在家中跟随老弱的长辈沦为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 没有烂漫的童年时代, 没有父母的温暖的臂弯, 甚至犯错了也听不到责骂, 他们在小小年纪就什么都得靠自己。有的孩子, 在孤寂中学会了坚强, 在困苦中学会了坚韧, 但更多的孩子却因家长教育的缺失而变得缺点多多, 成绩差差, 尤其是留守少年。
笔者也曾约谈过一些家长, 这些家长想法差不多, 都认为自己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在外拼博, 孩子的教育就顾不上了, 只能交给老人或亲戚, 要不就交给老师, 反正孩子长大了路要自己闯, 最不济也就像自己一样在外务工。这种想法当然是不妥当的, 但要让孩子的父母回来也是不现实的, 那么该如何教育这些留守少年呢?我担任高中班主任多年, 结合这些年的实践, 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思想上细心开导
许多留守少年因为父母长年不在身边, 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家长的引导和教育, 所以在思想上或多或少存在缺陷。散漫的生活习惯, 使他们大多自制力差, 对外界的引诱缺乏区分和自控能力, 因而有些人学会吸烟、玩网络游戏甚至结帮成伙横行校园。针对青春期少年容易逆反的特点, 笔者一改过去教师常用的简单的处理方法———找家长, 而是在思想上细心开导, 使他们能认识自己思想上的缺陷并加以改正。这样既让学生能在思想上迅速成长, 又让学生觉得教师顾全了自己的面子, 没让自己在家长那里丢人。
二、生活上细心照顾
到了高中, 学生大多是住校的, 特别是留守少年。这些学生自己要处理自己的生活问题。但由于家长长年不在家, 他们并没有学会如何来打理生活, 因而不少学生养成了不好的生活习惯。如大多数男生不会或不愿洗衣服, 实在不行, 就随便洗一下;还有很多学生吃饭或暴饮暴食, 或随意对付, 结果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其他疾病, 对健康威胁很大。针对这些, 我以一个长辈而不是教师的角色来细心关怀, 耐心地指出他们在生活上的一些不良习惯, 并以商量的口吻来解决问题, 这样就让学生易于接受了。
三、学习上细心关怀
很多留守少年由于长期没人监督, 学习得过且过, 基础非常差。针对这种情况, 我细心指出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足, 不断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夯实基础, 学生一有进步就加以表扬。通过种种方式来鼓励他们,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3.关工委青少年主题教育实践思考 篇三
我区关工委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坚持十四年,始终紧紧抓住爱国主义这条主线,组织开展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每年都突出一个教育中心,通过不同载体,明确主题,常抓常新。
回
一、必要与必然
93年11月《中国教育报》刊登了题为《夏令营中的较量》的通讯,报导了由77名中国孩子和30名日本孩子在内蒙古一起举行“草原探险夏令营”的情况,通讯报导中有四个小标题(1)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2)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了发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地段把儿子拉上车;(3)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4)中日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了沉甸甸的问号。“一石激起千层浪”,特别是通讯中写道日本人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老同志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撞击。94年初,区关工委讨论新一年工作计划时认为《较量》提出的问题,适时,适势,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国家和未来至关重要,与其说暴露中国孩子的不足,不如说反映中国教育的弱点,这教育是指学校,家庭,社会对孩子影响的合力。区关工委提出了新一年工作中心,要开展“读《较量》,讲责任,找对策,育新人,”主题教育,主动配合区教育局,协调团区委、区少工委、区妇联等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次自觉地开展主题教育尝到甜头,并在活动中形成了一支辅导员队伍。接着在95年进行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开展爱国主义百场报告会活动”;96年开展了“学长征精神,做革命后代”活动;97年实施了“明珠归祖国,雪洗百年耻”教育活动。尔后认真进行总结,不断提高对主题教育规律性认识,先后在省、市有关会议上作汇报介绍。97年在《迎接香港回归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小结》上,区委在批示中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少年教育永恒主题,要不断开拓和深入。每个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下一页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时期都要抓住一个重点作为载体,采用多种形式,各方配合,形成合力,把教育抓活抓实”。至此,我们开展“主题教育”,从不连贯到形成系统并一直坚持至今。
14年来,区关工委在开展对青少年教育工作中,越来越深刻认识到,“主题教育”活动是使爱国主义教育长期坚持,常抓常新的必然要求,是适合关工委组织性质、特点,发挥优势的最佳选择,是关工
委工作不断创新,深入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方法与途径
(1)调查研究
主题教育的确定,必须从青少年实际出发,调查研究,有的放矢地进行。当代青少年接触面广,信息量大,社会发展节奏快,反映在他们身上不仅有共同的年龄特点,还有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环境特点,这些特点对青少年的政治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为此,区关工委集中区、街两级关工委力量多次进行专题调查,如“中小学生国情知识调查”,“中小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社会教育状况调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调查”,“市场经济与青少年教育调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关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的调查”等,每次调查都写出调查报告,上报区委,通报区教育局、团区委、区妇联等部门和组织,有的还在市、区有关会议上汇报介绍情况。通过调研,掌握青少年思想脉搏,突出“主题教育”的重点,找准教育切口,先后编写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震撼世界的壮举,彪炳千秋的史诗》、《明珠归祖国,洗雪百年耻》、《英雄的史诗,光荣的传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学习伟人,报效祖国》、《五十年辉煌,新世纪畅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明确责任,振兴中华》等宣讲提纲,印发到各社区和学校,组织开展宣讲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
(2)搭建平台(3)实践体验
在进行主题教育中,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采取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围绕主题,开展了
“走进社会大课堂,争做世纪小主人”、“走进新西湖,热爱新**”、“小手拉大手,文明进社区”、“争做文明小市民,我为争创出份力”、“天堂是我家,节能是我责”、“你出一身汗,我献一份情”、“军营一日”、“学农一日”、“军魂系着红领巾”等教育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教育,增长才干。如在04年开展“小手牵大手,显露真情”实践活动中,开展了“学童寻访‘五老’红领巾大行动”,在寻访中还开展“五个一”活动:“献一条红领巾,写一封慰问信,拍一张合影照,题一句贴心话,做一件实在事”。如“建设小康社区,共创美好家园”的实践活动中,开展“我为社区绿化添一点‘绿’,我为社区环保添一点净,我为社区卫生添一份洁,我为社区文化增一份美,我为社区宣传出一份力”的“五为”实践活动。05年在全区开展了“四进”、“五小”实践活动,以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建设“进社会、进家庭、进社区、进公共场”为主线,引导青少年在社会上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家庭做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区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敬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外出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做“小主人”。
这些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青少年在亲自参与的实践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把在主题教育中培养激发的爱国主义感情,转化为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培养优秀品德,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实际行动。
(4)整合资源我区是**的老城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许多文物古迹纪念场馆,如浙江革命烈士纪念塔和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南宋官窑博物馆,**博物馆、胡庆余堂、胡雪岩故居、**碑林、中共**建党建团旧址、南宋太庙遗址、毛主席视察小营巷卫生工作陈列馆、蒋筑英纪念馆、龚自珍纪念馆、钱王祠等等,这些都是我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01年,区关工委配合区教育局,发动各街道、社区将辖区教育资源调查摸底,全区汇集编印成册,发到学校、社区,为开展教育提供资料。同时,我们还将有关街道、社区、工厂、商店、机关单位、公共场所,花坛绿地、公益单位、地区驻军等,作为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可依托使用的资源,注意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涉及学校、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在党和政府组织机构中,青少年教育也涉及到教育、团委、妇联、文化、科协、体育、司法、公安、法院、文明办、综治办、未保委、社教委,儿童妇女委等十多个部门。关工委组织处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结合点,又可依靠老同志资源和经验优势,发挥其在各部门中的配合协调作用。因此,我们在开展主题教育中,十分注意协调各方,努力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每年紧紧围绕一个主题,使教育活动得到落实。
三、体会与思考
多年来,我们结合青少年的特点,积极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的主要体会:
提高认识,把握主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从国家和民族的高度,重视青少年工作”。当今世界面临着一场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青少年一代基本素质的竞争和较量。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说到底是老一辈革命家流血牺牲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少年如何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爱国主义是青少年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关工委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首要任务。主题教育的开展和发展,是关工委性质和地位决定,是工作发展过程的必然。关工委工作是配合补充,但不能等待。要积极主动发挥优势,有所作为。主题教育丰富,形式多样,实际上是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缺。我们每年确定教育主题,都根据当前形势任务,党的中心工作和青少年特点需要,经集体研究,反复推敲才确定。我区从抓《较量》大讨论,到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13年中,主题明确,常抓常新。在教育中,强调达到“了解历史,激发感情,培育意志,落实行动”,着力在知、情、行三个环节上下功夫,使青少年增长知识,了解国情,缅怀先烈,学习伟人,以史育情,以事育情,以境育情,以情感人,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培养不怕困难、顽强进取的坚强意志,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从而落实行动,鼓励青少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做新世纪主人。
整合力量,创新形式。搞活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方法上要灵活,形式要多样。学校、社会、家庭相互支持,协调行动,互相配合。学校是主体,家庭是基础,社区是依托,通过学校抓学期、社区抓假期、家长学校向家长提要求,求得相互呼应,形成育人氛围。青少年处在长知识,长身体时期,教育方法必须适合青少年特点,与时代同步,与青少年同心。坚持符合客观需要可接受原则,采用读(读书活动)看(电影电视)、听(报告故事)、写(心得征文)、画(书法绘画)、赛(知识竞赛)、演(演讲演出)、访(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形成系列活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就能受到青少年欢迎,使教育收到成效。同时还应认识到教育是德、智、体一个整体,相互渗透,不能截然划分。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虽然占首要地位,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讲历史,增进青少年知识,这就是智育,了解历史,才能激发感情,培育意志,增强毅力,有利于锻炼学生体质,这是主题教育抓其一而得其三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夯实基础,建好队伍。关心下一代工作,基础在基层,重点在基层,要树立依靠基层,服务基层,为青少年办实事的观念。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争创“五好”关工委(领导班子建设好,网络组织完善好,制度健全执行好,活动经常效果好,积极探索创新好)活动,加强基层,活跃基层,使主题教育得以落实,促进关工委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主题教育持之以恒,必须有一支队伍来实现。
“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是主题教育的基本队伍和主要力量,老同志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对青少年具有特别深厚感情和影响力,是主题教育不可替代的力量。要把老同志在培养教育未成年人的优势保护好,发挥好,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要不断壮大“五老”志愿者队伍,加强“五老”队伍建设,吸收符合条件的老同志担任社区主题教育辅导员,失足青少年帮教员、讲师团宣讲员。区关工委成立以来,始终重视“五老”队伍建设,每年进行一次培训,要求老同志就近就地做好这方面工作。同时,区教育局从学校中抽调具有教育工作经验的干部到街道,担任街道关工委专职干部,使其成为骨干,这对加强街道、社区与学校沟通联系,加强基层组织,搞好队伍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区委领导同志数次肯定我区主题教育很有特色,要始终坚持,要纳入党委工作计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纳入党建考核目标。主题教育要贴近现代化实际,贴近青少年实际,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区关工委老同志始终努力学习,紧跟时代,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协调各方,精心组织,做到主动不越权,配合不抢道,帮忙不添乱,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参加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非常重视教育者应该先受教育,同时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自身也得到了教育。通过教育互动,老同志重温历史,回忆往事,缅怀先烈,对比变化,思想上得到净化,精神上得到安慰,行动上振作精神,更加感到责任重大,许多老同志表示,一定要爱惜老同志的称号,注意老同志的形象,发挥老同志的优势,奉献老同志的爱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亲情关怀和诚挚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形势,思想常新,才能让主题教育出现新局面,更上一层楼。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4.关工委关于青少年教育等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四
家风是家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的日常生活准则、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对孩子进行直接的教育和影响。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营造家风好、民风纯、党风正、政风清的良好氛围,2017年开始,东至县关工委将青少年家风家训教育摆上关工委议事日程,列为关工委重点工作。
一是联合县教育局将“东至周氏家风馆”命名为青少年家风教育基地。在新投入使用的县城文化中心大楼《六世书香、百年家风》为主题的家风文化展馆展厅为基地,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学习,让周氏文化精髓在青少年中得以传承、发扬光大。
二是组织开展老干部“家风家训与党风政风”座谈会。邀请部分离退休的副县级以上老干部到全县各乡镇、县直单位开展“家风家训与党风政风”报告会。发挥离退休干部自身的模范和榜样作用,结合他们成长和工作的经历来畅谈家风家训建设,鼓励和帮助年青干部的成长,带动党风政风的转变。
三是配合县文明办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寻访。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收集“好家风好家训”,并对寻访到的家风家训进行总结提炼,将好的家风家训词融入推广到村规民约中,并邀请书法协会专家书写优秀家风家训,展示于“东至家风馆”。
5.关工委关于青少年教育等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五
尊敬的领导:
一、王店一小基本现状:
王店一小座落在王店街道中心,辖街道及王店、桃园两村,学校占地面积1.1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区10039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现有13个教学班(包括幼儿园三个班),在校学生800余人,教职工33人,学校现有12班规模的教学楼一幢、幼儿园教室5间及办公用房9间。其中幼儿园5间教室和9间办公用房均为砖瓦结构,已被确定为D级危房,由于年时已久,瓦房教室横梁松动、目前下雨天漏雨严重,因漏水的长期腐蚀,屋顶竹帘已腐朽,屋顶瓦片塌陷,内粉刷墙壁脱落,墙体炸裂,危房状况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师生上课安全隐患极大,社会反映强烈。市潘局长于2014年3月来我校安全检查中也作了重要强调:要尽快消除校园危房。
近年来,随着街道规划和学校布局调整,我校生源迅速增加,生均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严重不足。教室紧缺、办公室紧缺。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阅览室、食堂、教师周转房等项目无着落。为解决教室不够的问题,我校只能进行了班级合并,出现了大班额现象,其中二年级一个班87人,三年级一个班88人,六年级一个班71人,与教学规律相违背;教师办公条件较差,三十多人挤在三间办公室办公;学校的仪器、图书、电教设备等教学设备严重堆积,造成资源浪费。
2014年秋季教室已经严重不足,急需增加4个教室,以解决基本教学需要。
二、面临机遇
1、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2、2017年学校标准化或合格化验收。
3、各项仪器配备及大量基本建设项目投入。
三、建议
1、由于学校占地面积小无法在原有基础上扩地,且生源近几年将达千人以上,学校整体搬迁已经是必然趋势。
2、把当前D级危房利用暑期改造并利用学校用地搭建临时板房,以解燃眉之急。
为消除安全隐患,打造平安校园,解决我校办学条件,特提出申请,对我校的危房进行改造等问题,恳请领导解决为盼!特此报告
6.关工委关于青少年教育等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要素构成的互联网异军突起,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进入千家万户,给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等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青少年最易接受新生事物,已经成为网络的主要使用者。近日,团市委采取召开座谈会、抽样调查等形式,对我市网络对青少年影响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同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青少年上网的基本情况
我们在部分高校和市内四区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显示:
一是“网民”年龄日趋低龄化。我市青少年开始“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孩子从5岁开始上网已经不再是什么希奇事,大多数的孩子从8岁开始接触网络,其中在10岁接触网络的人数居第一位,比例高达27.6%,其次是11岁,约占22.4%,这时的孩子正处于小学三四年级,知识面正逐渐拓宽,同学之间的沟通逐步加强,强烈的求知欲使得孩子对网络充满了好奇,9岁、8岁接触网络的孩子人数分列第三、四位,为14.8%和13.8%,还有一部分学生在6岁、7岁等年龄就开始上网。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网民”的年龄必将更加趋于低龄化。
二是网络知识及上网行为正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中迅速普及。调查显示,“网民”的主体是青少年,在上网的人群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约占87%左右。其中小学生上网人数约占小学生总数的30%左右,中学生上网比例约占50%左右,大学生上网比例达到90%以上。
三是上网的地点主要以网吧为主,玩游戏、查阅资料、聊天、交友成为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调查显示,由于家庭微机、网络普及率等原因,有70%左右的青少年选择在街头网吧上网。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玩游戏、查阅资料、聊天、交友,其中玩游戏约占50%左右,查阅资料约占30%左右,其次是聊天、交友约占20%左右。青少年上网时间每天平均在90分钟左右,其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在60分钟以内,大学生及其他年龄段的青年平均每天在120分钟左右。
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娱乐、交友的重要媒体和工具。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状况分析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积极的影响
第一,网络是青少年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主要窗口,必将成为青少年求知、学习的广阔学校。当前和未来几年,在互连网上的虚拟学校中上课,将成为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青少年可以直接在这些“网上学校”中学习课程,和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的交流,获取知识。随着越来越多的“网上学校”的建立,网络必将成为青少年求知和学习的良好途径和广阔空间。
第二,网络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快速、有效的渠道。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青少年对现代知识和各类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教育方式和书本上的知识已难以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需求,而网络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却能最大程度地满足青少年的这种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资源。
第三,网络有助于广大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成为掌握现代劳动工具的“有为”一代。国内外有许多专家认为,计算机技能是未来成功青年的基本技能之一,因为在互连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计算机技术的未来一代来说,互连网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第四,网络可以使广大青少年拓宽思路和视野,加强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内在的潜能。互连网的包容性使青少年处于一种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之中,在实践与思考的过程中,青少年不仅锻炼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对事物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网络的互动和广泛性也使青少年可以通过网上的聊天室等方式广交朋友,共同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发表观点。同时,网络的虚拟和无边性也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负面的影响
在论述网络对青少年积极、正面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正象其他许多现代科学技术一样,网络象一把双刃剑,在给青少年带来诸多正面影响的同时,它所传输的一些不健康信息以及一些网络主体的不良行为也对广大青少年产生了一定消极、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网络的全球性特征,将导致青少年思想的混乱。网络使人们形成一个“无边无界”的全球性媒体。通过互连网,大量西方自由化思潮以及其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资本主义的文化信息传输进来,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意识造成极大冲击,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有可能导致青少年思想认识的混乱。
第二,网上的不良信息成为青少年不良行为和犯罪的重要诱因。网络是一张无边无际“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大量色情、暴力、反动、丑恶内容在网上广为传播。由于青少年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自我控制、约束能力较弱等原因,使得许多青少年学生沉溺于网上聊天、游戏甚至黄色、不健康网站之中,不能自拔等,有的甚至因此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可以说,网上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已经成为青少年不良行为和犯罪的重要诱因。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去年1月份,我市来自不同中学和职校的7名未成年人,由于迷恋网络而结成了一个非法团伙“黑虎堂”,这些孩子深受网络暴力和色情信息的毒害,平时除了吃喝玩乐,就是上网聊天、浏览色情网站,最后因为无钱上网而发展到聚众在学校门口抢劫同学的地步。
第三,不当的网上交友行为给青少年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网络的虚拟性使得许多青少年热衷于网上聊天,网上结友,甚至发展到网恋的程度,给许多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去年夏天,我市某中学一名女学生,上午9时在网吧与人聊天,在网上结识了一名新的网上恋友,下午3时就和这个素不相识的网上恋友见面,最后被网上情人骗到一家饭店的包间里,惨遭蹂躏。
第四,非法网吧的泛滥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按照我市有关规定,从事网络经营行为必须经市信息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文化局、市工商局的批准并取得相关的“四证”,但是,许多非法“网吧”业主受网吧高额利润的诱惑,铤而走险,无照经营。据从有关部门了解,我市(五市七区)目前约有近700家网吧,而取得经营许可的正规网吧只有200家左右。在这些非法网吧中,有许多网吧业主不顾“十四岁以下须有家长陪伴、十八岁以下未成年人只能在法定节假日9:00—21:00进入”的规定,利用经济、网上内容等手段引诱未成年人上网,有的甚至容留青少年学生在“网吧”过夜,彻夜不归,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互联网内容的监管滞后。调查发现,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安全软件的品种虽然很多,但实际应用效果不太理想,而且安全软件的更新、开发速度远远跟不上其它游戏等软件的开发速度。因此,目前的网上信息、内容即使有安全软件“把关”,但仍有许多不良信息在网上广为传播。二是对非法网吧的打击、整治力度不够。虽然我市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对网吧的审批、管理工作,但网吧的高额利润诱使许多非法网吧业主顶风而上、冒险从业。而且大部分的非法网吧的地点都选在偏僻处,开业时间一般都在晚上,查处的困难很大。三是网络知识教育、普及力度跟不上青少年对网络知识的实
际需求,青少年上网行为缺少正确的引导。调查发现,在网络知识快速普及,互连网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的今天,仍有不少家长“谈网色变”,不让或限制自己的孩子上网,对网络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只是消极预防,不正面教育引导。还有许多有计算机的家庭中,孩子是“网虫”,而家长却对网络知识一窍不通,根本无法知道孩子在网上干什么,更谈不上指导孩子上网了。
三、对策与建议
按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的十六字方针,从规范网吧经营管理入手,本着一手抓监督管理,一手抓教育引导的原则,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协调、联络优势,联合公安、工商、文化、通信管理等部门成立专门的班子,加大对非法网吧的查处、打击力度。发挥好近200名招募的青少年维权社会义务监督员和公布的三条热线电话(5911660、110、12315)的作用,根据群众的举报,集中力量查处、打击非法网吧。
二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前一阶段,我们组织开展了“点击文明—社区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向全市青少年发出了争做“网络文明小使者”的倡议,并印发了《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组织社区共青团等青少年组织在社区青少年中广为宣传。同时,我们注意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与青岛日报社、青岛晚报、青岛广播电台开展了“网络与青少年”为主题的座谈、讨论等活动,连续推出了十余篇的专题报道,在市民和广大青少年中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一步,在继续加大舆论宣传的同时,要发挥好学校在青少年网络文明行为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在学校普及网络知识和网上文明行为教育,努力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教育、引导青少年网上文明行为的机制。
三是开展“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的创建活动,运用行政、经济和市场的手段,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管理规范、家长放心、孩子欢迎的示范性“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带动和辐射其它网吧的文明经营行为,营造青少年文明上网的良好社会环境。
7.关工委关于青少年教育等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七
情况调研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以史家镇为例)大学生村干部的生活、工作、思想等情况为调研基础,以小见大,考察当前工作的现状,为探讨影响长效机制建立制度和非制度因素作出有益的探索,试图摸索出一些初步的经验,并尝试性地为建立大学生村干部工作长效机制提供一些思路。
一、基本特征与现状调查
(一)基本特征
根据省、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史家镇自2007年选聘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以来,分4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我镇行政村工作。目前全镇已有大学生村干部6名。男性3人占50%,女性3人占50%;年龄最大28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25岁;全日制大专学历5人占83%(其中函授本科5人),全日制本科1人占17%;中共党员4人占66.7%,共青团员2人占33.3%;村委会主任助理5人占83%,村支部副书记1人占17%;担任现职未满一年的1人占17%,担任现职两年及以上5人占83%。基本上实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工作目标,从平常的工作和这次调研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干部在工作中还是能运用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主要工作除了党建、计生、综治等农村日常工作外还要做好新 1
技术的试验、推广,做好一事一议政策的宣传、落实等等,提升了基层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了基层工作队伍的整体结构。
(二)现状调查
大学生村干部的任职,给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在基层既是政策宣传员,又是经济建设员,也是党建活动的组织员和惠农政策落实的监督员。他们懂得运用科学技术,思维活跃,敢于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参与农村各项事业建设中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展示出热情上进的良好风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在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前,我镇村干部平均年龄45.9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人,仅占总人数的9.5%;大学生到村任职之后,我镇村干部平均年龄41.2岁,下降了10.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人,占总人数的29.6%。大学生村干部的任职,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他们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建立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学习制度、工作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进步的思想和良好的工作方法,对其他班子成员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在基层党组织的熏陶和培养下,大学生村官们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目前4名大学生村干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组织的后备军。
二是影响了农村发展理念。大学生村干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不断增强村级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他们视野宽、信息灵、门路多,通过上网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和外地先进的发展模式,如:牛桥村大学生村干部陈俊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通过加强与镇农办、区科技局的联系争取到了水稻覆膜示范片200亩,桂夏2号大豆示范100亩;四美桥村大学生村干部陈运陶积
极协助村两委做好一事一议工作,修建公路2.8公里等等,他们积极为村两委当参谋、出点子,为农村发展带去了新的思路、新的办法,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改进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不断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激发了干事创业热情。大学生毕业到村任职,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到基层,放下架子和群众打交道,在群众中树立了想干事、会干事的良好干部形象,对促进基层干群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他们通过深入了解村情民意,潜心研究农村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深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服务农村的本领不断增强,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得到了锻炼,成长为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后备干部人才。同时,由于大学生到村任职所发挥的‚鲶鱼效应‛,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其他村干部的工作激情,打破了以往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工作局面,为农村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二、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毕业到村任职工作推行以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作为一项新的举措,不论是因为个人主观原因,还是客观环境方面,都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改进之处,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1、择业动机良莠不齐。关于选择村官职业的动机,应该说渴望在农村干一番事业的大学毕业生占了多数。但不可否认,仍有一部分大学生是把到农村任职作为曲线就业的‚跳板‛,他们在严峻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被迫选择,这部分大学生村干部对适应农村艰苦环境条件的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较差,一旦时机成熟,就可能‚孔雀东南飞‛,卷铺盖走人。事实上,现实中已经出现一些大学生村干部服务合同未到期就中途离职的现象。
2、农村经验普遍欠缺。我镇6名大学生村干部,从小生长在城市的有3人,对农村情况基本不甚了解;而出生农村的大学生村干部3人,由于长期在校读书,对农村实情也缺乏深入了解。因为年纪轻、阅历浅,没有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大学生村干部的社会知识和工作经验都比较缺乏,书生气太浓,干工作局限于‚跑龙套‛、‚打打杂‛,遇到复杂问题往往束手无策,缺乏独挡一面解决矛盾和驾驭局面的能力。
3、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一是工资待遇偏低。按照相关规定,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干部待遇为研究生每月补助1500元,本科生每月补助1100元,专科生每月补助900元,我镇6名大学生村干部平均工资为933元,扣除养老、医疗保险等费用后平均工资为752元,收入较低,使其维持其基本生活都成问题,按现有的物价水平和青年人的消费特点,这样的报酬是不够宽裕的。除了基本生活以外,几乎没有剩余和积累。二是生活困难具体。从大学生村干部这个群体的特点来看,年轻、活泼好动。但是,刚刚从城市校园生活转入乡村生活的年轻大学生,他们在现实中会觉得农村生活单调枯燥,特别是适龄青年的婚恋问题难以解决,对他们关心程度还不够,为其提供的服务还不是十分到位。
4、工作环境不够宽松。一是作用发挥较难。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大学生村官这一新群体的认知和接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有的乡镇因工作需要抽调大学生村干部到机关部门工作,‚村官‛不在村,如何尽职尽责发挥作用;有的村干部单纯将一些零星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安排给大学生村官,使其无法真正参与到重要的事务管理和决策过程中;还有一些群众思想观念守旧,对大学生村官缺乏理解和支持,在工作中设阻力出难题等等,都使大学生村官放不开手脚,难以发挥优势。二是前
途出路不明。大学生村干部所处‚角色‛尴尬,不属于村委会成员,也不是公务员和事业人员编制,这种身份既不利于其‚名正言顺‛开展工作,也使其不可避免面临今后的就业瓶颈,未来职业前景很不确定。
5、配套制度尚不健全。一是教育培训不够。在培训范围的普遍性、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结果的有效性等方面,从上到下仍然缺乏统一规范的培养机制,没有统一的培训规划,大学生村干部的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健全。二是管理服务不够。管理机构的职责权利不对等,区级管理机构和乡镇管理机构存在体制上的脱节,特别是乡镇管理机构都是兼职管理,行使管理职责比较困难,也难以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三是政策落实不够。在大学生村干部的保障问题上,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如人社部发[2009]42号文件要求从2009年起,到乡镇事业单位服务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满1年后,在乡镇现岗位空缺情况下,经考核合格,即可与所在单位签订不少于3年的聘用合同;又如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被区级及以上组织或人事部门连续三年评为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可以进入乡镇行列等等这些‚承诺‛都未兑现,使很多大学生村干部热情逐日递减,失去了在农村发展的信心和希望。
三、对策建议
从长远角度考虑,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是一项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工作,但从当前的机制和现状看,此项工作刚起步,必然有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但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从各个方面落实相应的对策。
(一)要建立健全选拔机制,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下得去‛。制定科学的选拔条件。要注重农村实际,处理好学历与能力的关系,突破追求高学历的误区。大学毕业生到村工作,主要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
工作能力,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更要注重能力,还要把性格、爱好、专业、特长、身体等多种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以便招到更适应农村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二)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村官‛‚呆得住‛。一要创业留人,这是‚呆得住‛的长远和根本举措。有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帮助‚大学生村官‛在完成助理岗位职责的同时,积极鼓励他们勇于进取,大胆创业,努力帮助他们解决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自主创业。村干部在发挥‚双带‛作用中,同样要带动‚大学生村官‛创业,把成功的创业经营经验手把手地教给‚大学生村官‛,扶持他们逐步走上独立创业的道路。‚大学生村官‛之间还可以发挥各自专业、技术等优势,相互扶持,扬长补短,抱团创业。二要待遇留人。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生活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是让大学生村官安心工作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据报道,有些地方的‚大学生村官‛流失严重,其重要原因就是经济待遇偏低和政治激励不到位。因此,建立一套稳定合理的薪酬增长机制是当务之急。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两种办法。一是参照中组部、中宣部等12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的规定:‚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补贴比照本地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水平确定。‛二是参照和综合各地的做法,实行结构工资制,由基础工资+效益工资(考核奖金)+福利工资组成,效益工资根据工作岗位实绩考核分为优秀、良好、一般等几个等次。同时按照当地对事业单位的规定,参加相应社会保险,让他们安心工作,安心农村社区。三要感情留人,‚大学生村官‛在村工作,面对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他们最需要的是他人的热情帮助和指点,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乡镇
领导、村干部和村民是最可亲可敬的人,农村是他们成长成熟的家园,从而对农村和村民在内心深处形成稳固深厚的情感认同,自觉地扎根农村,建设农村。
(三)要建立健全培养机制,扶持‚大学生村官‛‚干得好‛。‚大学生村官‛在村干得好不好,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素质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还需要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建立健全经常化、制度化的培养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快速成长、早日成才。一要强化培训提升思想素质,这是干得好的重要基础;二要重压担子锻炼工作能力,这是干得好的重要举措,村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信任‚大学生村官‛,制定分阶段的培养计划,给他们压担子,有意识地把较为重要或复杂,的单项工作放手交给他们去做,提高他们实际工作能力;三是配备导师促进快速成长。在大胆使用、放手重用的同时,镇、村干部要当好导师、教练和园丁,对开展工作的计划和步骤、实施方案和具体环节进行认真细致的辅导,结对导师要落实到人,帮带工作要有计划、有方案、有制度、有举措、有督促、有交流、有总结,帮带干部要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供参考借鉴,并在工作过程中,随时关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矫正,把他们引入健康成长的轨道;四要强化管理,创造良好环境,应将‚大学生村官‛纳入整个干部人才工作规划,使他们的思想有人帮、工作有人带、困难有人管,为‚大学生村官‛干得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四)要建立健全进出机制,保持‚大学生村官‛‚流得动‛。一要畅通流动渠道。第一是续聘留任村官,镇、村要真情鼓励和真心欢迎他们继续留任,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是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在基层公务员招考中,参照外地的做法,可确定30%-50%左右的名额面向年满
3年且考核均为称职的‚大学生村官‛;第三是向经济实体流动,鼓励‚大学生村官‛在担任村官的同时,创造条件以自主创业、共同创业等多种形式的创业,发挥‚双带‛作用;第四是另行择业,在合同届满后,尊重本人的选择,不再担任村官工作,另谋出路,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应当理解,提供方便。二要规范流动程序。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流动,都要做到公开公平,规范有序。继续留任的,要续签合同,进一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工作职责、考核办法、福利待遇、流动办法等内容。选派到乡镇挂职锻炼或者长期借用的,更要公开透明,并与村先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再进行岗位变动,便于镇、村各方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考核。
中共内江市市中区史家镇委员会
8.关工委关于青少年教育等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八
况调研报告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关怀和关爱青少年,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紧迫的任务。按照莎委老干发[2012]9号文件精神要求,为了切实有效地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我乡对辖区范围内青少年进行了教育培养状况的调研,现将我乡调研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内容
1、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主要是我乡辖区范围内的学龄前教育儿童、小学阶段学生、初中阶段学生、2010年至2012年初中毕业生、2010年至2012年高中毕业生、20-28岁青年技能培训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登记。
2、调查方式: 调研采用入户调查与走访座谈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了万名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共青团的工作优势,使调研结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3、调查的时间: 2012年7月1日至7月15日。
二、调查结果
根据此次摸底调查,统计出我社区学前教育应入园数364人,实入园数364人;小学阶段适龄儿童数1651人,在校生数1651人;初中阶段适龄少年数920人,在校生92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近三年初中毕业生情况:2010年毕业生总数327人,其中进入高中、中职就学人数260人,本地培训人数1人,自行务工务农人数65人,闲散人员1人;2011年毕业生总数330人,其中进入高中、中职就学人数279人,本地培训人数5人,自行务工务农人数45人,闲散人员1人;2012年毕业生总数345人,其中进入高中、中职就学人数300人,本地培训人数3人,自行务工务农人数40人,闲散人员2人。
近三年高中(中职)毕业生情况:2010年毕业生总数55人,其中本地就业人数50人,异地就业人数5人;2011年毕业生总数67人,其中再培训人数5人,本地就业人数60人,异地就业人数2人;2012年毕业生总数62人,其中再培训人数2人,本地就业人数58人,异地就业人数2人。
20-28岁青年技能培训情况:20-28岁青年总数215人,其中本地就业人数98人,异地就业人数64人,闲散人员53人。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德智体美劳应均衡发展
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学校工作中德智体美劳未均衡发展,各级各类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加之教育内容的空疏、单一,使得许多学生把上学视为无聊、无趣、无用和无望的事情。同时,学科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联系不够紧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还较弱。由于学校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法纪教育方法不多,教学脱离学生实际。
(二)家长重视教育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发现,有部分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后,就不会再进入高一级学校进行学习,这首先是家长和学生对教育认识片面。很多家长认为学校里学的东西没用,还不如将对教育的投入转向对家庭生产和劳动的投入。最终导致青少年由于所受教育有限,家庭教育的缺失,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很容易走上歧途。这些问题需要急切解决,同时还要提高家长的思想状况和家庭教育的质量。
(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教育存在脱节现象 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迅速变化的时期,是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转变的特殊时期,被称为成长中的“危险期”。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青少年身体生理“早熟”与心理“晚熟”的反差越来越大,他们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自我约束力差,又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极
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而学校、家庭、社会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存在方法、目的上的差异,教育的合力不强,削弱了学生对善恶、真假、美丑、荣辱等的鉴别能力和对社会中的消极影响的免疫力,容易步入歧途,少数家长和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特别是对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心理异常学生的了解,没有及时沟通、疏导,致使这部分学生自闭或犯罪。
青少年犯罪的病因植根于家庭,病象显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如果家庭抑制病根,学校早发现病象,家长教师及早沟通,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疏导,就可有效地预防或者制止犯罪。
四、几点意见:
(一)改变教育方式,注重德育工作
实施成功教育,改变失败心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人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希望被人重视和赞许,渴望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心理的满足。即使是学习最差的学生,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泯灭,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被压抑了。他们或者用反常的方式来表达,或者把这种倾向宣泄在其它活动中,或者用逃避、退缩等否定性行为来肯定自己。
(二)改变家长观念,注重家庭教育
加强舆论宣传,加大执法力度义务教育也叫强迫教育,即是说,政府有义务对每一个适龄孩童提供教育,公民也有义务送子女入学,全民性、免费性、强迫性是其主要特征。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首先应该加强政策宣传,使每一个学生家长都意识到送子女人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读书有用论”的舆论氛围;再次,还要加大教育执法的力度,只有将柔性措施和刚性措施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受教育落后的问题。
(三)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
各级政府应该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提高农村的办学条件。资金主要用于解决课桌椅、学生用床和图书、仪器的配备。采取应急措施,缓解现阶段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困难的问题。
(四)加大职业技能培训
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全体人民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广泛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对于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素质、充分调动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劳动者人才,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
(五)依靠“五老”队伍,发动宣传教育
“五老”同志是关工委开展工作的基础和主要力量,一是在党委的号召下,五老人员参加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二是
积极争取身体健康的老同志,动员他们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中来。配合各部门把这项工作作为老有所为的重要内容,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好事、办实事。三是要开展宣传表彰。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
9.关工委关于青少年教育等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九
近年来,太公镇关工委在市、区关工委的精心指导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台阶,认真按照省、市、区关工工作部署和要求,扎实开展了创建“六好关工委”活动。根据上级要求,我们对创建工作进行了自查,自查得分92分,现将自查情况作以下汇报:
一、深入发动,统一认识
创建“六好关工委”需要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因此,我们把宣传发动放在首位,主要采用悬挂标语、图片展示、会议号召等形式进行深入发动、营造氛围。去年11初市关工委翟廷富主任和区关工委领导来我镇调研时肯定了我们所做的工作,并传达了省、市、区关工委关于创建“六好关工委”活动的指示,随后区关工委召开工作会议并发文系统地进行了安排部署。镇党委政府在听取镇关工委的汇报后,立即进行了研究,及时确定了创建方案并将职责任务分解到各相关部门。镇主要领导先后几次在镇村干部会上反复强调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并纲性要求各村、社区和单位要务求实效,切实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为了使发动更充分,我们还制作了永久性标语6幅,制作展板4幅,让干部群众更直观地感受关心下一代的重要性。由于行动早,发动深入,认识统一,创建活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关心和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得以顺利开展。
二、明确目标,分解任务
为了使创建活动富有成效,我们以镇党委的名义印发了《太公镇关工委关于开展创建“六好关工委”活动的实施方案》太委〔2010〕44号文件,在规划活动方案中从基层实际和青少年成长时代特征以及社会需要出发,坚持现实与创新相结合。按照“六好”的标准要求,确立了“411”(四坚持、一提升、一创新)创建目标。四坚持即:坚持加强党对关工工作的领导,把党政组织作为做好关工工作的坚强后盾,将关工工作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关工组织的基础建设与社会事业的发展一同规划实施,纳入各级党政的重要工作议程,研究布置、督促落实,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纳入工作目标考核、总结表彰、推动工作,积极支持关工组织开展活动。坚持依靠各方面的大力协作配合加强关工组织与社会各方面的沟通协调,共同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共同推进关爱行动。坚持抓好关工工作队伍建设,大力吸收“五老"和热心关爱事业的社会有识之士参与到关工工作组织机构中来,各村、社区、学校将机构健全,人员配足,活动阵地建好。制度健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把关工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成一支急党所急,需青少年所需,尽其所能的参谋助手和重要的社会力量。坚持经常性的开展各类活动,教育和弓l导青少年坚定信念、忠诚理想、健康向上、奋发有为。一提升即:提升务实作风,用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会议学习制度,效能督查制度,促进工作作风的提升。达到学习能立竿见影、任务不折不扣、活动不敷衍、学习、会议、活动记录完整、图片、资料齐全、活动有社会效益,人民群众有好评,受教育和被关爱对象知党恩、感党恩。一创新即:把握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规律,紧扣发展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心探索工作新路径、新方法,创造性的建立具有时代特色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模式,组织青少年参与新农村建设,做乡风文明的宣传员、示范员,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实践。我们把创建活动细化为14项任务,并分解到了各单位。
l、各村(社区)及中小学除通过会议宣传外,要求制作永久性标语两幅。
2、各村(社区)及中小学配齐3—5人关工工作人员,职责落实。
3、落实好办公场地,设置宣传活动园地。
4、健全工作、会议、学习制度并上墙,健全信息资料,立卷归档。
5、开展结对帮扶弱势青少年活动。
6、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开展宣传和实践活动。
7、cc法制宣讲团’’举办两期法律知识讲座。
8、学校举办两期家长培训。
9、五老报告团做传统教育、感恩教育两场。
10、中小学、镇妇联、团委组织青少年、学生不失时机地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的文体宣传活动。
11、社区、文化站加强对场镇、网吧等娱乐场所经常性的监管。
12、卫生院开展对中小学生春秋学期的流行病预防和卫生知识的宣传。
13、各村、社区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和农民进行科技知识及农业实用技术的宣传培训。
14、镇关工委结对帮扶中小学学困生和大学生村官的成长以及对农村创业青年的帮扶。
三、积极创建,成效明显
由于党政关心重视,发动有力,措施具体,创建活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党政领导到位。自镇关工委组建以来,党委政府切实加强了对关工工作的领导,落实党委副书记负责分管,把关工工作摆进重要工作议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每年坚持以党委名义印发关工工作要点,年终召开专题会议对关工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奖励。特别是对开展创建“六好关工委” 活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并发文落实方案和具体任务,切实解决了关工委软硬件基础建设等具体问题,关工委办公条件得到改善,人力充足,财力得到了保障。
(二)部门积极配合。一直以来,在围绕社会主义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妇联、共青团、公安、司法、农技、卫生院、学校、社区、文化等部门,结合本部门和行业特点,认真落实目标任务,从队伍建设到创建活动上,积极作为,并经常向镇关工委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请求协调工作中的相关事宜,随时汇报工作和报送创建活动中的动态信息。
(三)强化队伍建设。近几年,我们不断调整充实关工工作队伍,壮大力量,镇关工委机构成员由最初的11人,扩大到1 9人,其中老干部6人,女同志4人,老教师3人。全镇9村1社区和中小学校共建立了关工组织机构1 2个,基础关工成员由过去的1人单挑,扩大到3—5人,共吸收8 2人参与到基层关工工作机构中来,其中老干部2 3人,老军人6人,妇女4人,老教师3人,实现了工作网络全覆盖。
(四)活动丰富多彩。在创建活动中,我们充分协调各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开发载体一使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利用红军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感恩教育,每年四月中小学坚持在红军山纪念碑开展“缅怀先烈,继承传统,立志爱国,报效社会’’的清明祭扫活动。每年六月在小学开展“庆六。一放飞理想”为主题的文体艺术活动,今年六一节还请了广元市老年书画协会的老艺术家现场授艺。6月2 8日,镇关工委邀请了区关工委和教育局的领导在中学举办了以“历史的选择’’为主题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巡讲报告会,启发学生要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
2、今年5月在中学举办了一期形式新颖的法制教育专题讲座,不仅析案说法,还与学生互动交流,使学生深切领会到学法、懂法、守法对自身成长的重要。
3、小学春季学期举办了一期家长培训,针对单亲家庭给少年儿童带来的亲情危机现象,指导家长科学地疼爱和教育孩子,灵活的与孩子沟通交流。
4、大树村开展结对帮扶孤儿,在春节期间村“两委’’拿出1 000元钱对孤儿冯鹏程进行救助和鼓励。
5、镇关工委协调镇领导对中小学学困生开展救助和结对帮扶,关爱救助特困生5名,人平救助生活费2 0 0元,给予8名厌学学生,人平赠送名著一部,并留下座右铭,给予鞭策鼓励。
6、镇关工委把关心大学生村官的成长锻炼作为工作重点进行安排,经常座谈交流,让他们倾诉在成长中遇到的困感和向组织的合理诉求,对他们实行党政领导结对培养。
7、学堂村、太公岭村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曰,组织本村青年和学生集中在村活动室农家书屋读书和观看远程教育科技影视,增强他们爱党、爱国、爱家意识、提高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的浓厚兴趣。
8、场埃村多次组织本村青年和学生参加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农作物科学种植管理的实践活动。
9、社区一以贯之地加强了对网吧和茶园等娱乐场所的监管,组织开展文明健康的休闲和健身活动。
(五)好事办好办实。近年来我们用心为青少年成长办实事,做好事。一是为大树村二社孤儿冯丽两姐弟落实义务监护人,生活救助。协调元坝职中和太公小学对其免费就学并帮助就业。二是协调区教育局、文明委对学堂村四社贫困学生胡敏申请获得西部助学工程的救助,顺利踏进大学校门。三是协助镇团委成功申报获取中国青基会捐资助学工程的救助,使王普东、薛春东、唐正东、杨海等四位学生圆了大学梦。四是倡导中小学教职工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共捐资5 6 0 0余元,帮助贫困学生4名。五是通过重教兴学促进会倡议并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捐资近两万元为小学硬化道路1 O 0余米。
(六)注重创新实践。近几年我们通过深入调查掌握了全镇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且建立了档案。对全镇贫困儿童特别是孤儿群体落实了监护、教育责任,对农村返乡青年的创业发展,及时调研并积极协调有关单位给予帮扶。
(七)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建立完善各种制度,加强学习提高,镇关工委每年订阅《中国火炬》杂志两份、《精神文明报》两份、《中国青少年报》一份,同时坚持将关工工作情况即时向区关工委报送简报信息。
近几年来,在市区关工委的精心指导和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主动作为,镇关工委单位和个人连续几年受到市、区的表彰。按照市、区关工委关于创建“六好关工委”的标准要求,我们认为太公镇关工委已基本达到“六好”的,标准,现予申报验收。我们深知,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努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工工作《条列》和《意见》。急党政所急,需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创新实践,努力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优秀接班人做出新的贡献。
10.关工委关于青少年教育等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十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按照喀镇党发[2012]51号文件精神要求,为了切实有效地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我社区对辖区青少年进行了一次教育培养状况的调查,现将我社区青少年教育培养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前言
当前,青少年教育培养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在各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级党政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如期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两免一补”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前教育生活补助、中职学校“三免一补”、普通高中助学金等政策惠及千家万户数十万青少年。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模式和领导机制已基本形成,为叶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调查内容
1、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主要是西城社区辖区范围
内的学龄前教育儿童、小学阶段学生、初中阶段学生、2010年至2012年初中毕业生、2010年至2012年高中毕业生、20-28岁青年技能培训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登记。
2、调查方式: 调查采用入户调查结合走访座谈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广泛联系青少年的工作优势,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3、调查的时间: 2012年6月15日至7月2日。
三、调查结果
根据此次摸底调查,统计出我社区学前教育应入园数
105人,实入园数101人;小学阶段适龄儿童数261人,在校生数261人;初中阶段适龄少年数144人,在校生141人,无参加地下学经人员。
近三年初中毕业生情况:2010年毕业生总数24人,其中进入高中、中职就学人数9人,本地培训人数1人,自行务工务农人数10人,闲散人员4人;2011年毕业生总数19人,其中进入高中、中职就学人数11人,本地培训人数2人,自行务工务农人数4人,闲散人员2人;2012年毕业生总数19人,其中进入高中、中职就学人数5人,本地培训人数3人,自行务工务农人数8人,闲散人员3人。
近三年高中(中职)毕业生情况:2010年毕业生总数9人,其中再培训人数5人,本地就为人数1人,闲散人员3人;2011年毕业生总数9人,其中再培训人数3人,本地就
为人数1人,闲散人员5人;2012年毕业生总数9人,其中异地就业人数4人,闲散人员5人。
20-28岁青年技能培训情况:20-28岁青年总数310人,其中本地就业人数206人,异地就业人数32人,闲散人员51人,受治安处罚人数1人(7.5涉案人员,受治安处罚)。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校教育中德育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格局逐步完善,德育实效性不断增强。但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学校工作德育为首的方针真正完全落实尚需时间,各级各类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同时,学科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长期相互脱节。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还较弱。由于学校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法纪教育方法不多,教学脱离学生实际。
(二)家庭教育有待进一步提高
通过摸底数据可以看出,有部分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后,就不会再进入高一级学校进行学习,这首先是家长对教育的思想认识不高。有的家长自身综合素质较低,有不良嗜好,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在近期出现的几处地下交经点中,孩子的年龄都有偏小的趋势,这就需要急切解决和提高家长的思想状况和家庭教育的质量。这些青少年由于所受教育有限,家庭教育的缺失,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很容易走上歧途。
(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教育存在脱节现象
【关工委关于青少年教育等问题的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关工委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09-30
关工委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08-03
教育关工委07-14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调查报告09-19
关于开展党工委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群众满意度测评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07-02
社区关工委总结报告08-07
东丽区关工委调研情况报告07-05
南谯区教育局关工委2011年工作总结09-13
市关工委党建工作报告专题08-16
关于宁国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