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考试组织研究(精选8篇)
1.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考试组织研究 篇一
基于熵理论的装备训练管理组织结构优化模型
以信息熵理论为基础,应用时效和准确度的.概念描述系统组织结构,通过建立基于熵理论的评价模型分析装备训练管理系统的有序度,实现对不同备选方案的优选,结果可为装备训练机构体制编制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作 者:程力 韩国柱 宋国合 CHENG Li HAN Guo-zhu SONG Guo-he 作者单位:程力,宋国合,CHENG Li,SONG Guo-he(73909部队,训练处,江苏,徐州,221004)韩国柱,HAN Guo-zhu(军械工程学院1系,河北,石家庄,050003)
刊 名:兵工自动化 ISTIC英文刊名:ORDNANCE INDUSTRY AUTOMATION 年,卷(期): 27(8) 分类号:O224 关键词:装备训练管理 熵理论 组织结构2.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考试组织研究 篇二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高校学生,管理
组织行为学是近30多年管理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门知识面宽、实践性强的边缘性学科, 它以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掌握人或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 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 以便及时协调个体、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他们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更充分地调动和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达到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综合性科学。
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通常为四个层次:一是对个体行为的研究。个体是构成组织的最基层的单位, 个体是了解组织行为的基础。对个体行为的研究, 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中知觉、价值观、个性和态度的认识以及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和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二是对群体行为的研究。群体行为对组织行为有着重大影响, 组织行为学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等方面做专题研究。三是对组织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 并应用这一理论对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进行研究。四是对社会环境的研究。把企业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 研究组织与社会的交换关系, 社会环境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等。本文主要以这几个层次为切入点, 深入研究基于组织行为学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一、深入分析个体的气质、性格、意志、情感等因素
大学时代是人的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又叫“心理断乳期”, 心理问题多而复杂, 据调查, 20%-30%的大学生中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大学阶段是学生提高各种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关键阶段。大学生在此期间的心理状态是影响其目标达成及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态特征, 较多地受个体生物组织的制约, 是天赋的心理特征。性格指一个人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气质和性格所反映的是人的本质属性的不同侧面:气质更多反映个体的自然属性, 其形成多与遗传因素有关;而性格反映了人的社会属性, 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高校学生在气质、性格类型因个体会有较大的差异, 应针对这些差异而区别管理学生, 正确进行个性分析, 让充分认识自我, 帮助学生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 培养和塑造自己健康的人格。高校学生处在“心理的成熟往往落后于生理的成熟”时期, 一般有独立自主的要求, 但成熟度不够而自尊心过强。因而对高校学生可以根据成熟度不同, 运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进行管理。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育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增强情绪调节能力。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以提升班级凝聚力, 增强集体荣誉感, 提高学生团队意识。
二、正确对待高校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一种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网络, 这种关系网络不是由法定的权力机构建立的, 也不是出于权力机构的要求, 而是在人们彼此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高校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既有积极的作用, 也有消极作用。
高校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是相对于学校党组织、团组织、院系、学生会、班级等正式组织而言的。是大学生出于共同的利益、兴趣、爱好、观点或相近的社会背景而形成的一种游离于学校常规管理之外的一种学生团体。
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有以下特点:数量激增;类型各异;寻求社会赞助的意识增强;部分名校非正式组织的活动视野已拓展至国外。新时期高校对于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引导涉及到高校的健康发展和校园和谐目标的实现, 只有重视管理和引导, 才能扬长避短, 才能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高校应接受并理解非正式组织;注意引导非正式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利益发生分歧时, 要适当考虑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利益;重视非正式组织中核心人物的作用。
三、加强高校的文化建设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 为本组织所特有的, 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中的反映。
高校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 经由自身努力、外部影响、历史积淀而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学校文化, 这种文化主要体现在学校所拥有的理念、制度、管理、校风、教风、学风等深厚底蕴之中, 能够促进一种良好教育氛围的形成, 能够为学校和个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支持力。
高校应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 积极向先进文化方向发展, 先进文化的文化是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的凝聚和积淀。在先进文化的熏陶下, 高校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基本素质必然会得到快速提升, 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坚决抵制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文化的渗透和侵袭, 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文化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 不利于形成团结奋进的和谐校园环境。高校要宣传教育强化养成, 又要潜移默化滋养精神,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广大师生所感知、认同、理解、掌握, 发挥积极文化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德.组织行为学 (第三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邬惠.试论高校文化力的提升[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9) .
3.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考试组织研究 篇三
[关键词] 组织公民行为 行为 培训 关系绩效
一、组织公民行为的提出及意义
著名管理学家Katz提出,一个运作良好的组织需要组织成员做出三种行为:一是加入组织并留在组织中;二是完成工作要求的职责;三是角色要求之外的创新和主动行为。他认为,员工仅仅人在而心不在组织,不会为组织创造绩效,企业更关心的是员工履行角色要求的职责。但是一个组织仅仅依靠角色内规定的行为将是一个脆弱的组织,这样的成员也只是一个合格的员工,组织中明星员工是那些不仅完成职位说明书规定的工作,而且还做出了规定之外有益组织的事情的员工,这些员工所表现的行为称为组织公民行为。
具体来说,组织公民行为对于组织的良好运作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自愿合作行为,能自觉维护整个组织的正常运行,减少矛盾和冲突;能使组织所拥有的资源摆脱束缚,投入于各种生产活动之中;能促进同事和管理人员生产效率的提高;能有效协调团队成员和工作群体之间的活动;能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组织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能力。
二、行为培训的内涵
行为培训是以行为科学、成人教育和认知心理学、学习方法论、改善阶段论、改善方法和技巧等经过验证的有效理论为基础,运用一些改善技巧,旨在促进学习,推动职场表现和发展。它包括:评估、考察价值观和动机、设定可测度的目标、制定重要的行为计划,以及用有效的手段和技术帮助受训者发展技能,同时清除那些在职场和个人生活方面进行有价值和可持续改善的障碍。这种培训与传统培训截然不同,作为一种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改善和成长工具,被越来越多的公司和组织采用并接受。行为培训与传统培训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1.增添了对每位学员的技能评估、行为改善计划、行为指导和反馈。
2.行为培训理论不单单从个性的角度来考察行为,它知道环境因素像文化、价值观、组织和团队动力等的重要性,并对它们进行评估。
3.行为培训理论非常关注个人和组织的无意识因素的重要性,为培训师研究拒绝心理和抵制机制提供指导。
4.具有固定的结构:资料收集和评估、教育培训、目标改善、行为确定、培训后的效果衡量和评估。
5.强调在培训进程的每个阶段对特定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强调在培训师的指导下职场能力不断发展。
6.行为培训不是“速效药”,它强调努力、实践和演练以取得行为改善的持久之效。
7.行为培训理论研究个人的价值观,并依照这一假设行事。
三、行为培训与组织改善
随着竞争的加剧,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逐渐被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所替代。与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相比,扁平化的团队工作方式对个体的自主性与合作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的组织结构下,个体的工作职责变得更为宽泛,份内工作与份外工作的界限也更为模糊。如果个体只局限于原先狭窄的工作职责,不愿多说多动,团队效能必然得不到发挥,扁平组织结构的优越性就无从体现。在这一背景下,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显得尤为可贵,与此对应的行为培训也就提到企业管理的日程上来了。
行为培训正是行为和认知原理的实际运用,用以评估、衡量个人和团队在组织环境中的表现,并且进行行为改善。行为培训根本的目标在于改善整個组织。行为培训师和高层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等一起合作,以营造出有利于改善的大气候。这种大气候促成、培育那些为成功和成长所必需的行为,并且给这些行为以报偿。
四、基于组织公民行为理论的行为培训过程分析
随着对组织公民行为的认识,人们将组织绩效进行了扩展,将组织绩效分为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而在早期,我们一谈培训,就是针对如何设计一个好的培训方案来提高任务绩效,而对于如何提高关系绩效的培训仍处于萌芽阶段,当今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户外拓展训练中的“行为学习法 ”。由于行为培训与传统的针对任务绩效培训有所不同,在企业进行行为培训的过程中也将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前的准备
培训前的准备工作与传统的培训基本一样,也是两个方面:一是进行培训的需求分析;二是确保受训人员进行自身反思。
(1)培训需求分析
在实施行为培训之前,必须进行需求分析,这是整个培训开发工作的起始点,它决定着培训活动的方向,对培训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传统的培训需求分析一般是采用麦吉和塞耶(1961)提出的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的三要素分析法,针对行为培训,对其修正,可以转化为组织分析、关系分析和人员分析三要素分析法。
在传统的针对任务绩效的分析中,我们重点分析工作任务,从而确立培训的需求状况。而在行为培训中,我们分析的内容将有所转变,转向对关系绩效的分析,即关系分析。关系分析是针对如何提高关系绩效,从而最终实现组织绩效,该分析主要有五个方面:为成功完成工作而保持高度的热情和付出额外的努力;自愿做一些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助人与合作;遵守组织的规定和程序;赞同、支持和维护组织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对他人的支持、对组织的支持和对工作的态度。
(2)受训人员的反思
反思是行为培训的关键,许多人在初次接触培训时都处于这个阶段,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或者还没有仔细思考这些问题。他们通常会低估培训的价值,除了天生的惰性使其不愿意改变外,也许还经历过不成功的培训。比如之前可能尝试过某种改变,但是失败了,或者随着时间流失又回到以前的老路。总之,他们对培训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只有经过反思,受训者才能意识到自身存在和面临的问题,才能有发自内心的接受行为培训的渴望。
2.培训实施
培训实施的过程,是培训师和受训者共同努力,矫正受训者行为的过程。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确认与绩效有关的公民行为。员工表现不同的工作行为对绩效的贡献或意义不同,因此,行为矫正法首先要确认哪些关键行为对工作绩效有显着的影响。往往是,这些关键行为虽然只占所有行为的5%~10%,但对绩效的贡献可能高达7O%~80%。
第二,测量有关公民行为。管理者和培训师要确定绩效的基线水平,也就是要找到行为的基础效率水平。
第三,确认组织公民行为的情景因素。采用功能分析法,鉴别工作行为的各种情景因素,以便培训师了解出现各种行为的原因。
第四,对行为进行辅导。首先,培训师教授正确的原则,解释行为指导的基本原理,让受训者理解行为培训的真正作用;其次,分析受训者在工作中的行为原则和存在的原因,并给予行为上的指导;最后,接受反馈和帮助,并进行多次训练。
3.行为培训的效果评估
通过对组织公民的行为矫正和反复练习,受训者在培训师的指导下,确立了正确的、合理的工作行为,在实际的工作环境里,用学到和练习过的方法改善自己的行为,并根据双方协商好的标准评价行为培训的效果。一般来说,行为培训的评估主要采取受训人员进行培训前后的行为对比和将受训人员与控制组进行前后行为对比测试来反映行为培训的效果。
4.行为培训的保持
我们知道,由于回到实际工作中,受训人员又回到了原先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这会导致行为培训实现的改善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主要是因为培训师、受训人员没有充分意识到,保持培训效果同样需要知识、技能和必要的练习。因此,保持阶段往往最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培训结束后,受训人员会发现维持改善的结果比实施改善还要困难,因为阻力不仅仅来自内心,还有外部环境的干扰。这就需要我们从工作环境、领导行为和制度上来重新安排,以促进公民行为的持续性。比如在制度上,对做出组织公民行为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正向强化行为培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艳秋凌文辁:企业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管理.[J]引进与咨询,2003,(3):36~38
[2]〔英〕斯基芬顿,宙斯.行为培训.[M]严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5~7
[3]任劲:组织学习的有效工具:行为学习法.[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9):29~31
[4]董克用叶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34~235
4.西方管理理论研究考试复习 篇四
(仅供同学们参考)
一、简答题
1简述法约尔关于管理的定义P2
3答: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简述企业文化的作用P28
4答: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可归纳为: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教育作用、宣传作用。
3、简述需求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区别。P58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就需要和动机而言,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就满足需要的目标(诱因)而言。双因素理论的重点是人们对待工作或劳动的态度,如保健因素是人们对外在因素的要求,激励因素是人们对内在因素即工作本身的要求。
4、简述系统管理的特点 P199
答:(1)以目标为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成就和客观效果。(2)以整个系统为中心,决策时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而不是强调分系统的最优化。(3)以责任为中心,每个管理人员都被分配给一定的任务。(4)以人为中心,每个工作人员都被安排进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根据其工作成绩来付给报酬。
5、泰罗针对当时美国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哪些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P9
答:定额管理、差别计件工资制、挑选第一流工人、工具标准化和操作标准化、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在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等。
6、解释非正式组织P16
2答:非正式组织是指不属于正式组织的一部分,且不受其管辖的个人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有关的人们集团的总和。
7、战略联盟 P306
答: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间或特定事业与职能部门间,为实现某种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公司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而结成的一种合体。
8、解释“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学含义。P1
5答: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把人看作仅仅为了追求最大经济利益而工作的“经济人”,认为人们工作就是为了单纯地追求物质和金钱。这种理论认为,对人的管理必然采取“命令与统一”、“权威与服从”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忽视了人的自身特征,忽视了人的精神需要和社会交往需要,“胡萝卜加大棒”是激励方式中的一种,是指管理的中心工作是运用奖励与惩罚两种手段以诱发人们所需要的行为。
9、赫茨伯格的保健因素对应需求层次理论哪两个因素?P58
答:赫茨伯格的保健因素对应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一级生理上的需要和第二级安全上的需要。
10、组织的本质P160
答:社会系统理论创始人巴纳德把组织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有意识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的系统。
11、非理性主义P27
5答:所谓非理性主义倾向,是指管理的软化和柔性化倾向,强调以人为核心,注重感情的管理模式。他们认为,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种新的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模式。
12、简述权变的含义P22
2答:所谓权变,简单说就是权宜应变。所谓权宜,又指因时因事而变通的方法。权变理论,是指以系统观点为依据,研究一个组织(企业)如何根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可变因素的性质,在变化的条件下和特殊的情境中,采用适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提出最适合于具体情境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活动的一种管理理论。
二、辨析题
1、科学管理理论与一般管理理论研究角度是一样的。P3---
41错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研究角度在于基层,或者说在于车间,主要是通过如何采用各种措施去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其研究角度在于管理层,即通过提高企业领导人员对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能力来建构整个理论的。其理论最为核心的“管理的定义”以及管理的十四项基本原则无不是站在一个高的角度来建构和分析的。
简而言之,泰勒是从工业等级制度向上研究,而法约尔从经理人员向下研究。前者从细节入手,而后者着重一种宏观建构;前者具有唯一性(工业企业管理),而后者具有普适性(一般管理)。
2、事业部制组织属于扁平化组织结构。
错误。扁平式管理,或称扁平化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级的减少和效率提升。扁平化组织,需要员工打破原有的部门界限,绕过原来的中间管理层次,直接面对顾客和向公司总体目标负责,从而以群体和协作的优势赢得市场主导地位的组织。
事业部制是总公司下面按产品、地区、业务范围划分事业部分公司。事业部分公司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其特征是:决策权并不完全集中于公司最高管理层,而是分权给事业部,有利于它们统一管理、独立核算;公司最高管理层摆脱了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进行重大决策的研究;公司的适应性强;适于规模大,产品种类多,经营范围广,分地区经营,技术上,生产上可以相互独立进行的企业。但因管理层次多,管理费用高,各事业部协助比较困难,易产生各自为政、本位主义的倾向。
因此明显可以看出,事业部制组织不属于扁平化组织结构。
3、经营和管理是同上概念。P22---2
4错误。法约尔认为经营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企业经营包括六种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管理只是企业经营中的一种活动,法约尔认为管理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4、目标管理。所谓目标管理,就是领导定目标,然后下属遵照执行。×P210
答:错误。目标管理成功的关键是民主参与。家长制管理方式只会导致目标管理的失
败,更不是目标管理成功的关键。
答:错误。所谓目标管理,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它综合了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既是一种民主管理,也是一种参与管理。而家长制管理方式是命令式的管理,只会导致目标管理的失败。
5、企业再造理论和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P314--329
企业再造理论是对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答:错误。企业再造理论要求彻底抛弃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提出了通过再造企业流程来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观点。(提出要面对市场,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将分割过细的工作按业务流程的内在规律,并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重新整合起来,通过合并工作、简化流程、组织扁平化等建立起灵敏迅速的信息传递机制,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6、扁平化管理的核心。
扁平化管理的核心是提高企业的竞争效率。所谓扁平化组织,就是让员工打破现有的部门界限,绕过原来的中间管理层次,直接面对顾客和向公司总体目标负责,从而以群体和协作的优势赢得市场主导地位的组织。为了能快速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或预见市场的变化,企业的组织形式正经历重大转变,由原来垂直的职能部门组织架构转变为横向的、以流程为基础的组织架构,以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
扁平形式组织的优点是:由于层次少,信息的传递速度快,从而可以使高层尽快地发现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同时,由于信息传递经过的层次少,传递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也较小。
7、权变领导方式P222。权变领导方式肯定的是民主的领导方式。
错误。所谓权变,简单地说是指权宜应变。所谓权宜,又指因时因事而变通的方法。权变理论强调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采用相应的、不同的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认为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条件和工作任务结构4个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不存在普遍适用的一般领导方式。领导者应该根据情境因素、选具体情况择有效的领导方式。
第二题:根据权变理论,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应采取矩阵制。
答:错,(2分)根据权变理论,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应应实行事业部制。(8分)
8、管理过程学派对管理的认识。P139---159
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目标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答:错误。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职能分析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管理过程学派将管理理论同管理人员所执行的管理职能,也就是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认为管理活动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职能逐步展开和实现的过程。
第二题:管理过程学派有三个基本观点:1.管理是一个过程,解剖它的最好方法是首先分析它的管理职能;2.管理科学是一门揭示管理人员活动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既有自己的核心知识,又有边界范围;3.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职能分析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管理过程学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通过划分和分析管理职能来揭示管理过程和管理规律,但各个代表人物对管理职能的划分有所不同,但对计划、组织、控制这三项职能的认识完全一致,对指挥、激励、人事三项的意见也比较集中。P142-P143)
9、人际关系学派P5或P45---50
人际关系理论与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没什么区别。
错误。人际关系理论与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相比,具有以下新观点:
1、企业职工是“社会人”,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职工是“经济人”;
2、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职工的社会欲望,提高职工的士气,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生产率与作业方法、工作条件之间存在着单纯的因果关系,只要正确地确定工作任务,采取恰当的激励制度,改善工作条件,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3、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只注意到组织机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正式组织”的作用。
10、早期经验主义学派对管理者与领导者的理解和现代的认识是一样的。P208
错误。早期经验主义理论对管理者与领导者的理解不同于现代的认识,他们认为,领导者是在一个组织系统中处于领导岗位的人员,而管理者“泛指凡属于由于其职位和知识,必须在工作中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的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而言。”在这里,管理者实际是指那些能影响整体绩效的各类决策者。而这正是现代意义上的领导者。相反,早期经验主义学派所定义的领导者,恰恰是现代意义上的管理者。
11、权变理论对人性的看法 P74、22
4答:权变理论的理论基础是超Y理论,超Y理论是以行为科学理论中的有关人的特性的“复杂人假设”为依据的,复杂人假设的要点是:1.每个人都是有许多不同的需求,具有不同的能力,人的工作动机不但复杂而且多变。2.一个人透过其社会生活,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因此,一个人在组织中表现的动机模式是其原理的动机与组织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3.人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中可能有不同的动机模式。4.一个人是否感到心满意足,肯为组织尽力,取决于其自身的动机构造及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5.人可依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应。
12、决策理论对人的看法 P179――180
答:西蒙认为,人类实际的理性既不是完美无缺的“绝对理性”,也不是非理性的。他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并指出,人们在决策时,不能坚持要求最理想的解答,常常只能满足于“足够好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决策中要把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假设转变为有限理性的“管理人”或“决策人”的假设。
13、美日文化的不同 P280—28
1在具体的管理方式方法方面,美国人更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而日本人则比较重视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
答:错误。在具体的管理方式方法方面,美国人更重视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如战略、结构、制度,而日本人则比较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如人员、作风、技能和最高目标。日本的管理能在企业中造成比较好的文化氛围,能应付现代社会中多变的挑战,而美国的管理则相对不够适应。
14、管理科学理论主张P243---248(定量分析)
答:管理科学理论主张用科学的方法,特别是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他们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他们主张多种学科交叉配合对管理进行研究。
15、第五代管理理论P330--350
答:第五代管理理论大都是基于对未来经济是知识经济的认识所提出来的。它反映了时代发展潮流,对知识经济含义的认识有一定新意,对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出未来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的设想,强调了人才、知识、协作的重要性,强调了人的思想、价值观、创造性的重要性,提出管理就是“深度汇谈”,管理就是“用知识来开发知识”等论断。(P348-P350)
所谓第五代管理是指M萨维奇《第五代管理》一书。×
答:错。所谓第五代管理是指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产生的一系列新的管理理论的统称,表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而《第五代管理》只是其中的一本代表作的名字,并非就是第五代管理理论。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一谈组织行为理论的借鉴意义P132-13
5答:
一、领导者要胜任新时期的领导工作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
领导者应具备的五个品质:以身作则;关怀下级;尊重他人人格;善于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断的判断力。提高领导者自身素质的四种途径有:抓住重点,全面提高;变弱项为强项;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接受监督,及时纠偏。
二、不仅要关心工作,更要关心人。
三、组织的变革与发展要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2、案例分析:
目前有一种:“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社会现象,请用公平理论加以解释。P63—6
4答:公平理论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提出的,这一理论侧重研究工资报酬等分配的合理性及其对人们积极性的影响。公平理论认为:
1、一个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到自己的获得和付出的绝对额的影响,而且受到获得与付出相对比较的影响。
2、每个人即会把自己的获得与付出同他人作社会比较,也会同自己过去的获得与付出作历史比较。
3、不公平感的产生绝大多数是由于人们比较后认为报酬分配不公平或奖金制度不合理所造成的。
4、公平理论揭示了在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着相互比较,并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公平还是不公平的问题,管理者应引起重视,更好的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3、阐述第五代管理对知识经济的看法P330—33
4答:
一、“知识劳动”成为经济增长、组织兴旺阁个人幸福的关键。
二、发挥人们的创造力成为管理努力的重心。
三、知识和获取知识是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之外的“第四财富之源”。
四、经济的成功来源于更有效和更快速地获取、整理和传播知识。
五、更新知识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4、案例分析:
案例:某企业按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利润分配按4:3:3进行。即国家40%,经理层30%,员工30%。企业积极性极大提高。请用社会系统理论分析原因P163---166
答:
一、巴纳德把组织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的系统,这个定义包括以下含义:(1)组织是由人的活动或效力即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2)组织是一个系统;(3)组织是动态发展的;(4)组织是协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社会系统理论认为,作为协作系统的正式组织,包含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联系。
三、股份,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围绕共同利益产生共同目标,即把蛋糕做大,最后分蛋糕;股权激励,职业经理人就有了长远打算,员工3成股权,有了协作的意愿。
5、评价科学管理理论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答:科学管理理论的进步性:第一次改变了人们凭经验管理的看法,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创立了科学管理,首开西方管理理论研究之先河,使管理从此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得到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标准性。其主要贡献在于:
(1)强调运用科学而非经验的方法来研究企业管理活动。
(2)强调建立明确的、量化的工作规范,并且将这种规范标准化。
(3)强调根据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对工人进行挑选和培训,提高工人的工作技能,以获得更好的工作业绩。
(4)强调管理者应该为下属的工作业绩负责,要求管理者做好预先的计划,建立明确的工作规范,并且为下属提供相对应的培训。
管理科学理论的局限性:泰罗像看待机器一样看待工人,科学管理是建立在缺乏信任、缺乏价值、才能和个人 智力尊重的基础上的,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一门与人的欲望无关的科学,在这里,管理不是一门有关人的科学,我们可以看到,泰罗准备将全世界的人打造成少数几种固定的模式,泰罗的理论否定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行为习惯和伦理观念。
(l)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工人的主要动机是经济的,工人最关心的是提高自己的金钱收入,即坚持“经济人”假设。(2)泰勒的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3)“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6、案例分析
在某单位,小张希望多发一些奖金,老李希望受到重视,而王亮则更关注个人发展。请用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原因。P51--
54答:(1)要求答出需求层次理论的内容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大类,这五类需要互相关联,按照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形成一个需要等级。第一级,生理上的需要;第二级,安全上的需要;第三级,社会交往的需要;第四级,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第五级,自我实现的需要。
(2)与需求层次相对应的激励手段、管理策略
1、生理需要对应的激励手段是工资、健康的工作环境、各种福利;管理策略在于待遇、奖金、住房福利、医疗设备;
2、安全需要对应的激励手段是职业保障、意外事故的防止;管理策略在于就业保障、退休金制度、保险;
3、爱与归属需要对应的激励手段是人际关系、团体接纳、与组织认同,管理策略在于参与制度、团体活动、教育培训;
4、尊重需要对应的激励手段是地位名誉、权力、责任、与他人对比;管理策略在于人事考核、晋升、表彰、选拔进修;
5、自我实现对应的激励手段是环境保障、挑战性工作、个人与组织发展;管理策略在于授权、参与决策、共同目标。
(3)借鉴意义:管理应以人为本,根据人的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与人的需求层次相对应的管理手段。对于小张、老李、王亮区别对待,„„。
7、比较美日企业文化(列出三种以上进行比较)P288-289
美国是一个以欧洲移民为主的国家,其文化基本以欧洲文化为基础,同时也揉进了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美国文化最主要的特征是:崇尚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和理性主义。日本基本是以东方民族文化为主,其主要特点有二:一是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偏重强调“诚”和
“忠”。二是大胆吸收西方的文明成果,即形成所谓的“和魂洋才”。比较美日企业文化的主要区别主要有:
①从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看:美国企业文化强调个人能力主义,具有冒险性与流动性;日本企业文化则注重家庭主义和集体主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与稳定性。②从人际关系方面看:美国企业文化在血缘关系观念方面表现比较淡漠,更多的是以平衡的契约关系来维系;日本企业文化则比较注重血缘关系和团队精神,因而在管理中比较强调精神因素和社会责任。③从企业风格方面看:美国企业文化中从业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意识薄弱,只重视个人能力,强调对个人的尊重和自我实现。日本企业文化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偏重强调“诚”和“忠”,员工归属意识强,对企业“从一而终”。④从企业价值观看:美国企业文化强调竞争、民主、公平;日本企业文化强调工作献身、和亲一致、顺应同化。
借鉴:
1、美国企业文化中求新求变的个人主义精神以及重视个人能力的风格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5.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考试组织研究 篇五
行政组织理论 试卷
(课程代码031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防御外来人侵属于行政组织的 【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2.现代社会中规模最大的组织是 【 】 A.立法机关 B.司法机关 C.权力机关 D.行政机关 3.美国总统直属机关中地位最重要的是 【 】
A.白宫办公厅与行政管理和预算局 B.国家安全委员会 C.经济顾问委员会 D.科学技术政策处 4.1954年颁布的宪法规定,我国地方行政组织有 【 】 A.省、县、乡三级 B.省、市、县、乡四级 C.大区、省、县、乡四级 D.省、地区、县、乡四级 5.美国学者西蒙行政理论的中心是 【 】 A.组织 B.决策 C.生态 D.人际关系 6.英国学者帕金森在《官场病》中指出一个机关趋于腐败时的征兆是 【 D 】 A.增加部属 B.组织膨胀
C.组织低效 D.豪华的办公大楼和考究的办公环境 7.韩非和墨子都主张 【 D 】 A.以法为本 B.尚贤任能 C.形名参同 D.中央集权
8.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理论依据是 【 】 A.三权分立学说 B.人民主权学说
C.权能分立学说 D.依法治国学说
9.邓小平指出,我国政府工作中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都根源于 【 A】 A.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 B.官僚主义 C.工作责任制不健全 D.政企不分 10.构成行政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和细胞是
A.职责 B.工作 C.权力 D.职位
1l.苟子认为,人类社会组织的行为规范及存在的基础是 【 B 】
A.仁
B.义 C.礼 D.法
12.按管理程序对行政组织进行分工易于造成 【 B 】 A.部门林立,条条分割
B.工作人员重技术、轻政策,重过程、轻目的 C.割裂管理对象间的相互联系 D.地区封锁,诸侯割据
13.在同一层级,按地区设置行政组织的基础是 【 B 】 A.业务性质 B.行政区划 C.管理程序 D.经济体制
14.行政组织横向结构属于行政组织的 【 C 】 A.层级制 B.统一制 C.职能制 D.合议制
15.行政组织结构的灵魂和核心是行政组织的 【 B 】 A.法制化 B.权力分配关系 C.纵向结构 D.横向结构
16.将多种行政权力关系制度化,并按此制度所规定的关系运行,就是 【 A 】 A.行政组织体制 B.行政决策体制 C.行政组织结构 D.行政组织类型
17.在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我国行政组织贯彻的基本原则是 A.集体领导原则 B.统一原则
C.效能原则 D.民主集中制原则
18.间接地为实现整个行政组织目标服务的机关是 A.被统率机关 B.业务机关 C.执行机关 D.辅助机关
19.传统领导模式的优点有 A.易于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B.能充分发挥下级的积极性 C.沟通迅速,便于协作 D.权力集中,指挥统一
20.上级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在其所辖区内设立的代表机关为 A.分支机关 B.派出机关 C.地方行政机关 D.监察机关
21.下列属于临时机关的是 A.县水利局 B.县教育局 C.县防讯指挥部 D.县农林局
22.直接决定行政组织基本性质的是 A.政体 B.政党制度 C.民主制度 D.国体
23.行政组织在创建良好宗教环境的措施中,其核心是 A.宗教独立 B.政教合一 C.政教分离 D.宗教自由
24.使行政组织具有相对稳定统一性、廉洁性的重要条件是 A.制度 B.物质 C.环境 D.政策
25.影响行政组织成员人格心态最直接、最经常的因素是 A.社会的伦理道德 B.社会的人际关系
C.行政组织内的人际关系 D.行政组织结构的科学性
26.行政组织自身管理中纪律约束方法的理论假设是 A.性善论 B.性恶论 C.性亦善亦恶论 D.性无论
27.各国组织编制中最庞大的是 A.行政组织编制 B.政党组织编制 C.人民团体编制 D.特殊编制
28.行政组织变革最大的阻力来自行政组织自身的 A.人际关系 B.资历高者 C.“经济人”特征 D.领导者
29.日本的自由化改革,提出的时间是 A.1981年 B.1986年 C.1996年 D.1998年
30.推行市场化行政改革最早的国家是 【 D 】 【 D 】
【 D 】 【 B 】 【 C 】 【 D 】 【 D】 【 A 】 【 C 】 【 B 】 【 A 】 【 C 】 【 A 】 【 D 】 A.德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有 【 ABCDE 】
A.阶级分析法 B.系统分析法
C.理论联系实际法 D.动态与静态结合法 E.横向与纵向结合法 32.秦朝的地方行政组织设有 【 DE 】 A.省 B.府 C.州 D.郡 E.县
3现代美国市政府的组织形式主要有 【 ABCD 】 A.市长一市议会制 B.市经理制 C.委员会制 D.大都会区制 E.半市长制
34.当代中国政府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 【 ABDE 】
A.社会保障 B.收入分配 C.统一祖国 D.控制人口 E.环境保护 35.行政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是 【 BCD 】 A.文化变革 B.职能变革 C.结构变革 D.权力关系变革
E.技术变革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6.简述英国地方政府的分级与主要职能。
37.简述新的科学、民主、效率观念对行政组织变革的作用。38.简述政治形式的稳定程度对行政组织的运行的影响。
39.简述在行政组织内部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时应遵循的平等民主的原则的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0小题12分,第41小题10分,共22分)
40.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议行合一”制原则的主要内容。依其原则建立起来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又有哪些特点?
41.试述行政组织自身市场化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评析。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40.2000年10月以来,南京市下关区模仿商业超市开放、便民的营业方式,改变原有封闭式的办公模式,在全区各街道办事处先后以窗口式和柜台式两种方式开放办公,将民政食物、优抚助残、城市建设、市容管理、就业服务、创业指导、工商注册、税务助征、户籍管理、社区党建、政务接待等40多个项目集中放在“政务超市”大厅内,分别设立不同的办公窗口或柜台,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服务原则,采取前厅后室的新型办公模式,实行便捷、开放和“一站式”的服务。同时,他们把这种开放式办公方式与社会服务项目结合在一起,努力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提供优质服务,深受社区群众的欢迎。问题(1)南京市下关区“政务超市”体现了行政组织建立的哪些原则?(7分)(2)从行政组织结构变革的角度,谈谈如何进一步完善“政务超市”(7分)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行政组织理论试题与答案 课程代码:003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诸要素中,属于组织赖以产生、发展的基础和原因,也是组织存在的灵魂的是()A.人员B.经费C.物资设备 D.目标
2.人口增长过快是一普遍现象,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为此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不同方式的控制人口增长政策。这说明,行政组织具有(B)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3.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的是(A)A.营造官 B.保民官C.检察官D.执政官
4.在西方,行政体制长期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是()A.德国B.英国C.美国 D.法国
5.1912年3月,确定按照三权分立原则设计政府、规定实行内阁制的法律文件是(B)A.《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国民政府组织法》
6.一般而言,我们常常把我国地方政府中的民政部门归类为(C)A.政法管理部门 B.经济管理部门 C.综合管理部门 D.经济和社会的监督部门 7.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学者是(C)A.泰罗B.法约尔C.马克斯•韦伯D.西蒙
8.雷格斯认为,影响公共行政最主要的生态因素是生产力水平和(C)A.政治制度B.社会结构C.社会经济机制 D.意识形态 9.重视在组织内追求人际关系和谐的学派是(A)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
10.孙中山最早系统提出地方自治思想的文件是(A)A.《建国方略》 B.《建国大纲》C.《北上宣言D.《护法宣言》 11.行政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C)A.职责B.职权C.职位 D.权责
12.容易形成条条分割的行政组织横向分工是(A)A.按业务性质分工B.按管理程序分工 C.按管理对象分工D.按地区分工
13.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的正确运用,实际上是正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A)A.权力分配关系问题 B.职责分配关系问题 C.利益分配关系问题 D.责任分配关系问题
14.在中央行政组织中实行委员会制的典型国家是(A)A.瑞士 B.英国C.德国 D.法国
15.创立城市行政组织新体制一市经理制的国家是(A)A.英国B.美国C.法国 D.日本
16.我国国务院的工作部门财政部属于(A)A.综合性管理机关B.辅助机关 C.专门性管理机关D.信息机关
17.根据我国政府组织法,广东省人民政府实行(B)A.议行合一制 B.首长负责制C.委员会制D.合议制 18.我国各级政府的统计局属于(D)A.决策机关B.咨询机关C.执行机关D.信息机关
19.权力集中于首长,并呈自上而下的链条关系的行政组织模式叫做(A.传统领导模式 B.现代领导模式 C.集权领导模式 D.多向沟通模式
20.行政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深层环境是(C)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C.经济环境D.政治环境 21.认为行政首脑的权力来自世袭的行政文化是()A.血统论 B.家族论C.天赋人权论 D.法治论 22.决定行政组织有无内聚力的关键是(A)A.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B.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C.组织中一般成员的关系 D.领导者与上级部门的关系
23.行政组织内部的各个职位之间进行责权划分的制度称之为(D)A.组织制度B.人事制度C.检查监督制度D.岗位责任制度)C 24.目标管理是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方法之一,其最早提出者是(A)A.泰罗 B.法约尔C.德鲁克 D.弗雷德里克森 25.传统理论时期的行政组织建立原则是(A)A.整体原则B.授权原则C.开放原则 D.激励原则
26.在行政组织的管理中,运用协调、沟通、参与方法的管理叫做(D)A.规制型管理 B.情感型管理C.市场化管理D.民主化管理 27.行政组织编制设计的第一个原则应是(D)A.职位设置原则 B.依法管理原则 C.精简节约原则 D.职能设置原则
28.以“管理和人事局”负责行政组织编制工作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日本 D.德国
29.行政组织以人治为主转向以法治为主称之为(C)A.行政组织职能作用领域的变革 B.行政组织职能作用性质的变革 C.行政组织职能行使方式的变革 D.行政组织职能作用广度的变革
30.行政组织加强咨询、信息和监督部门的建设,使之与决策、执行部门平衡,这叫做(C)A.权力结构的变革 B.纵向层级结构的变革 C.横向部门结构的变革 D.行政职能的变革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由国民党中央执委会选任的有()A.国民政府主席 B.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C.行政院院长D.行政院副院长E.立法院院长
32.巴纳德认为,组织作为一个协作系统,必须具备哪几个要素?(ACE)A.共同的目标 B.经费C.协作的意愿 D.权责结构E.信息
33.下列国务院机构中,属于按照管理对象分工的部门有(ABCE)A.外交部 B.农业部C.交通部D.财政部E.铁道部
34.根据行政组织中的同一层级各个部门所隶属领导的不同,行政组织体制可分为(CE)
A集权制 B.分权制C.分离制D.均权制E.完整制
35.以行政职权的大小为标准,可以把行政组织分为(BD)A.决策机关B.统率机关C.执行机关D.被统率机关 E.监察机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6.简述梅奥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的主要思想。37.简述邓小平关于行政组织必须加强法制建设的思想。38.在行政组织中,怎样才能增强群团的内聚力? 39.简述指导行政组织建立的职能原则的具体要求。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0小题12分,第41小题10分,共22分)40.结合实际,谈谈行政组织要怎样才能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 41.试述行政组织编制总体设计的依据。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14分)42.某报1998年5月份的一则消息报道:我国西北某县拥有16万人口,地处高寒山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但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因为经济比较落后,上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足1000元人民币。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许多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工商企业面临停产停工或半停产半停工的困境。于是,人们纷纷找门路挤入党政机关。当地两任党政领导从稳定大局出发,指示各政府部门尽量安置。县政府也设置了50多个工作部门,不但保留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许多职能部门,而且还因应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增设了一些专业职能部门,以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县政府及其部门因为要照顾多方面的关系,尽可能设置新职位,许多人靠关系顺利进入政府机关工作。结果许多部门官多兵也多,如冶金工业局就有局长、副局长8人、股级干部一大批,工作人员50多人。
当地党政领导原以为人多好办事,但结果适得其反,如处理一件涉及几个部门的事情,非得有关主要领导协调不可。因机构多人员多,财政更不堪重负。这种状况,也使得现任领导深深感到政府机构非改革不可。面对1998年开始的新一轮行政机构改革,县领导既喜又愁,喜的是改革正是时候,有上级的支持,愁的是不知从何处下手才好。问:(1)促使该县政府进行机构改革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是什么?(2)请你对该县的行政机构改革提出建议。答案:
一、单项选择:
1、A
2、B
3、A
4、B
5、B
6、C
7、C
8、C
9、A
10、A
11、C
12、A
13、A
14、A
15、A
16、A
17、B
18、D
19、C 20、C
21、B
22、A
23、D
24、A
25、/
26、D
27、D
28、/
29、C 30、C
二、多项选择:
31、/
32、ACE
33、ABCE
34、CE
35、BD
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组织理论 试卷(课程代码03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政府的机构设置应贯彻 【 B 】
A.最高数量原则 B.最低数量原则 C.一般数量原则 D.特殊数量原则 2.生态行政组织理论的基础是 【 D 】
A.权变理论 B.决策理论 C.环境理论 D.系统理论 3.行政组织的微观纵向分工关系是以 【 B 】
A.职位隶属关系为准 B.职能隶属关系为准 C.管理范围大小为准 D.地域关系为准
4.为使编制设计真正建立在客观需要基础上,必须坚持 【 B 】 A.职位设置原则 B.职能决定原则 C.防调平衡原则 D.服务原则
5.孙中山主张:中华民国政府应实行权能分立的 【 D 】 A.两院制 B.一院制 C.三院制 D.五院制
6.我国最早提出机构改革要以转变职能为中心是在 【 B 】 A.1987年 B.1988年 C.1993年 D.1998年
7.使行政学从政治学中正式分离出来始于威尔逊的 【 D 】 A.科学管理原理 B.官僚制 C.行政行为 D.行政学研究 8.稳定的政治形势是行政组织正常运转的 【 B 】 A.基础 B.必要条件 C.内在因素 D.关键 9.美国总统制是典型的 【 C 】
A.集权制 B.分权制 C.首长制 D.混合制 10.行政组织结构是指行政组织各要素的 【 B 】 A.对立统一关系 B.排列组合方式 C.辩证统一关系 D.辩证组合方式 11.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制”的国家是 【 B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12.上世纪末美国行政改革的最大特点是 【 D 】
A.转变职能 B.精简机构 C.精简人员 D.放松规制 13.行政是国家意志的 【 C 】
A.表达 B.规范 C.执行 D.综合
14.行政组织编制管理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 【 D 】 A.职能管理 B.政策管理 C.机构管理 D.人员管理
15.认为政府职能应以不妨碍个人自由发展为前提的人是 【 B 】 A.汉密尔顿 B.密尔
C.罗斯福 D.马基雅维利 16.对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是 A.监察部(局)B.工商行政管理局 C.技术监督局 D.审计署 17.中国元朝对地方的管理首创 【 B 】
A.六部制度 B.行省制度 C.尚书省制度 D.中书省制度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表明物质设备制约行政组织的 【 C 】 A.生存及适应 B.结构及功能 C.活动及效率 D.稳定及发展 19.体现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距离的是 【 C 】 A.管理对象 B.管理区域 C.管理层次 D.管理水平20.中国奴隶制时期实行的行政组织原则是 【 D 】 A.“天人合一” B.“中庸之道” C.“三司”“六太” D.“亲贵合一”
21.认为“天下之事,虑之贵祥,行之贵力,谋在于众,断在于独”的人是 【 A.孔子 B.墨子 C.海瑞 D.张居正 22.根据地方组织法,批准设立县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机关是 【 C 】 A.本级政府 B.本级人大 C.上级政府 D.上级人大 23.墨子认为政令必须统一,因此必须做到 【 D 】
A.兼爱 B.非乐 C.无为 D.尚同 24.西方行政组织职能变化呈现的规律是 【 A 】
【 A 】】
D A.守夜警察—万能政府-有限政府 B.有限政府—万能政府-守夜警察 C.万能政府—守夜警察-有限政府 D.有限政府—守夜警察-万能政府 25.行政组织运转需要的行政经费直接取决于一国 【 A 】 A.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B.人口的多少 C.科技发展水平D.社会化发展程度 26.在政府组织上主张:人民掌握“政权”,政府实施“治权”的政治家是 【 C 】 A.毛泽东 B.邓小平C.孙中山 D.周恩来 27.铁道部分设于全国的铁路局是铁道部的 【 B 】 A.派出机关 B.分支机关 C.合署办公机关 D.临时机关 28.行政组织内部开展行政活动的规程称为 【 C 】 A.组织制度 B.人事制度 C.办公制度 D.岗位责任制度
29.为社会提供各种行为规范,追求全面的社会、经济效益的组织是 【 D 】 A.企业组织 B.事业单位 C.群团组织 D.行政组织 30.传统行政组织职能行使方式更重视 【 D 】
A.客观因素 B.法律因素 C.社会因素 D.情感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背景是 【 ABDE 】 A.政府职能膨胀 B.规制过多 C.民主化浪潮 D.信息技术发展 E.财政压力
32.刘少奇曾主张:中央对经济、文教事业,一贯实行的原则是 【 CD 】 A.因地制宜 B.典型示范 C.集中领导 D.分级管理 E.国家帮助
33.行政组织的制度建设使行政组织具有 【A BC 】 A.稳定性 B.统一性 C.法制性 D.有效性 E.合理性
34.美国名誉市长制的优点有 【 ABC 】
A.责权集中 B.机构精简 C.避免行政与立法的冲突 D.易于协调 E.强化首长之政令
35.下列属于当代各国行政组织的社会功能的有 【 ABE 】 A.提供社会保障 B.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 C.加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 D.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 E.环境保护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6.简述西蒙关于行政组织的主要思想。37.简述咨询机关的主要任务。
38.简述行政道德观念对行政组织的影响。39.简述如何科学划分行政区划?
四、论述题(本大题燕2小题。第40小题10分,第41小题12分,共22分)40.试论述完善行政组织制度的重要性。
41.为什么说改革是邓小平行政组织思想的精髓?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42.省长还了“汴梁西瓜”一个清白
某省信宁市产“汴梁西瓜”享誉中外,主要销售香港。但在2006年7月l下旬因某地不良瓜贩往西瓜内注红药水,使“汴粱西瓜”销售香港受阻,香港公司要求某省信宁市政府权威部门出个质检证明,西瓜就能重进香港市场销售。信宁市西瓜销售商前往该市质捡局,该局工作人员拒绝质检。销售商又找有化验能力的农保站、防疫站帮忙,在这两个单位,也同样遭拒检。直至8月1日该省省长从报纸上知道此情后,立即指示质检部门质检,还“汴梁西瓜”一个清白。在省长介入后,解决机制高速运转起来,质检部门不吃饭不休息地化验、质检,许诺以后随来随检,免费,市政府也速开新闻发布会„·前后两重天。群众发出感叹:“省长好哇,可惜就是太少了,要是咱市有个省长,咱区也有个„„那问题十天前就解决 了。十天,少受多少损失?”
联系行政组织体制关于集权制优缺点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省长为什么能很快解决问题?(5分)(2)信宁市质检部门为何在省长介入前后在西瓜质检问题上会有截然不同态度?(5分)(3)应如何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4分)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行政组织理论试题与答案
课程代码:003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政府改革的核心方向是(D)A.放松规 B.地方分权C.结果取向D.市场取向 2.中国早在夏朝就创立了(A)
A.王位世袭制B.三公九卿制C.九品中正制D.宰相制
3.主张将组织中管理者的职能与工人的作业职能加以分离、各负其责的学者是(D)A.威尔逊B.韦伯C.古立克D.泰罗
4.公元前30年渥大维上台,确立了(C)A.总统制B.内阁制C.元首制D.议会制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实行的行政组织体制是(A)
A.议行合一体制B.政企合一体制 C.计划经济体制 D.多党合作体制 6.职责与职权不一致是违反了(B)A.系统原则B.职能原则C.统一原则D.服务原则 7.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被誉为(C)
A.行政学创始人B.科学管理之父C.组织理论之父 D.行政管理之父 8.组织内部人际关系基本达到平衡时,成员对组织变革的态度是(C)A希望变革B.支持变革C.反对变革D.无所谓
9.认为“执行与指挥的事务应采取首长制,制定政策法令宜采用委员会制”的人是(B)
A.古德诺B.怀特C.泰罗D.西蒙 10.结构的研究方法在行政组织研究中经常被采用,又被称为(D)A.动态的研究方法B.系统分析的方法C.阶级分析的方法D.静态的研究方法 11.行政组织宏观纵向分工的总体结构呈现出(C)A.倒金字塔B.棱柱型C.金字塔D.矩阵型
12.提出“一切政体都应订立法制并安排它的经济体系”的学者是(B)A.马基雅维利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苏格拉底 13.行政组织横向结构形成(B)A.层级制B.职能制C.混合制D.联邦制
14.行政组织的要素中,构成组织存在的灵魂和前进的方向是(A)A.目标B.权责结构C.人际关系D.经费
15.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人是(B)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
16.在现代社会,政治职能作为独立职能在行政职能中所占比重(B)A.越来越大B.越来越小C.日益强化D.固定不变
17.周恩来在《反对官僚主义》一文中,列举了官僚主义种种表现,共有(C A.11种B.15种C.20种D.25种
18.决定行政组织规模和独立性的因素是(A)A.政治制度B.社会形态C.经济制度D.价值观念
19.地方政府对辖区内事务有自主权,中央一般不加干涉的行政体制是(B A.集权制B.分权制C.完整制D.分离制 20.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孙中山主张(D)A.中央集权制B.分权制C.联省自治D.地方自治
21.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既对上级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又要对(B A.上级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B.同级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C.上级中共党委负责并报告工作D.同级中共党委负责并报告工作 22.行政组织结构表现形式是(D))))A.行政组织名称B.行政组织规模C.行政组织编制 D.行政组织层次 23.国务院直属机构设立由(D)A.全国人大决定B.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C.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决定D.国务院决定
24.避免专业机构设置过多过大的核心是(A)A.将专业相近的业务合并到一个部门B.以宏观管理为主 C.实现职能转变D.专业对象分工不宜过细
25.在两党制与多党制的条件下,能够增强行政组织稳定性的是(B)A.议会制度B.内阁制度C.文官制度D.总统制度 26.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第一要素是(B)A.效率管理B.目标管理C.制度管理D.组织成员管理 27.影响行政组织结构与效率的决定性因素是(A)A.人员素质和结构B.物资设备C.图书资料D.经费
28.在以民为本的行政文化环境下,政民关系首先要求(A)
A.政府服从民意B.民众服从政府C.政府保护民众 D.民众参与政府 29.在专制政体国家中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主要方法是(C)A.多元协商B.说服教育C.强制命令D.分权自治
30.行政组织中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集合体是(B)A.品位B.群团C.结构D.职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缺乏生机活力的行政组织具有下列特点(ABCD)
A.重人际关系的稳定B.重事不重人C.明哲保身 D.晋升失去激励作用E.重视权力斗争
32.行政组织编制总体设计的依据是(ABCD)A.经济发展水平B.职能种类C.人口数量D.行政区划 E.国际关系
33.根据行政领导权力模式的不同,统率机关可以分为(ABC)A.首长制B.合议制C.混合制D.集权制E.分权制 34.行政职位最初结合的要素有(ABDE)A.人员B.目标C.经费D.权力E.责任
35.大约在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被统一划成几大行政区,具体是(BCDE)A.爱沙尼亚B.高卢C.意大利D.伊里利亚E.东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6.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组织的特点。37.简评日本行政组织改革。
38.简述行政组织岗位责任制度的基本内容。39.简评完整制与分离制的行政组织体制。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0小题12分,第41小题10分,共22分)40.试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分析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41.试述新公共行政学派的主要观点及现实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42. 牛肉面一直是北原市民早餐的首选,近年来随着原料价格的上涨,牛肉面价格一升再升,让部分市民抱怨连连。为此,该市物价局规定牛肉面每碗售价不得超过2.8元,违者将严厉查处。此一措施出台之后,引起很大争议。有学者指出,政府竟然细微到直接去干预牛肉面的价格,这是典型的向计划经济的回归。因为餐饮业早就市场化了,价格早就放开了,牛肉面涨价与否应该由市场供求去决定。
近日,上级政府有关部门也就此事表态:政府部门用行政手段去干预应当由市场调节的商品价格,这一做法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略欠妥当。令人没想到的是,北原市物价、卫生、质监等五部门联合向新闻媒体发布通报,认为上级政府部门此一表态是不了解当地实情,牛肉面是市民生活必需品,其价格是典型的民生价格,其地位不亚于水电气暖和公交票价,能否控制住牛肉面价格已经成为政治问题。
民间调查显示,有市民认为,政府限价后,对老百姓来讲是件好事。也有60%的市民认为,牛肉面每碗2.8元还是3.3元,差价不大,无所谓多大影响。请根据行政组织功能有限性的特点,结合案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政府应不应该对牛肉面价格进行控制,为什么?(7分)(2)你是否相信政府有能力执行牛肉面限价令,为什么?(7分 2007年10月 行政组织理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一分,共30分)
1.D 2.A 3.D 4.C 5.A 6.C 7.C 8.C 9.B 10.D 11.C 12.B 13.B 14.A 15.B
16.B 17.C 18.B 19.B 20.D 21.B 22.C 23.D 24.C 25.C 26.D 27.A 28.A 29.C 3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ACDE 32.ABCD 33.AB 34.ABDE 35.BCDE
三、简答题(本小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6.(1)具有充分的人民性。(1分)
(2)行政组织的设置与运行,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2分)
(3)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1分)
(4)行政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也存有弊端:如机构臃肿、分工过细、部门林立、职责不清等。(2分)
37.(1)改革是以分权化、放松规制为重要内容。首先是政府向社会分权以缩减政府职能和机构;其次是中央向地方分权以减少中央对地方过多的干预。总之,它反映了现实发展对政府的需要。(2分)
(2)改革中强调民主参与和公开透明,赢得了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使改革有了实质性的进展。(2分)
(3)改革能有效地防止机构膨胀。其公务员交流制度也颇有特色。(2分)
38.(1)岗位责任制度,是指在行政机关内部的各个职位之间进行责权划分的制度。(3分)
(2)根据每个行政机关的任务设置工作职位,进而确定职位的责权范围,幷因事择人。(3分)
39.(1)完整制的优缺点。
①优点:第一,在同级政府内权责集中、指挥统一、令行禁止、防止推诿。第二,在同级政府领导下,各部门相互配合,减少摩擦与重复。(2分)
②缺点:易形成个人专权与地方保护主义。(1分)
(2)分离制的优缺点
①优点:第一,领导权力分散,互相牵制,可防止首长独断专行。第二,实行二元化领导,利于上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也利于下级政府因地制宜地实施。(2分)
②缺点:权力分散,易形成多头指挥、政令冲突、政出多门、无所适从。(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0题12分,第41题10分,共22分)
40.(1)行政组织的国际社会环境是指一国在于外国或各种国际组织的相互交往中所形成的,影响该国行政组织及其功能的各种因素的总和。(2分)
(2)国际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不仅影响着国家行政组织的设立,地位的高低,而且制约着行政权力的行使。(3分)
(3)具体表现:①国家之间的密切交往,影响各国行政组织的职能、政策与机构;②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促使一些国家专门设立处理这些事件的临时性机构;③各国政府设置机构及职能,专门处理国际社会中的共同问题;④国际组织的出现,使各国政府产生了与之对应的职能与机构;⑤国家行政组织受到国际法的制约。(5分)
(4)结合北京奥运会进行具体分析,有理有据。(2分)
41.(1)新公共行政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行政学界出现的一个学派,以弗雷得里克森为代表,主要关注社会公平和行政道德。(3分)(2)新公共行政学派的主要观点:
①对传统公共行政学“效率至上”的反思与批判;(2分)
②强调“公平至上”,主张公平行政的改革;(2分)
③提出公共行政存在着分配、整合、边际交换和社会感情的四种基本运作过程。(1分)
(3)联系实际,谈谈现实价值或对我国的启发。(2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4分)
42.(1)行政组织的功能是有限的:
第一,行政组织功能发挥的领域和程度要以社会需要为限;(2分)
第二,凡是私人生活领域,只要不触犯法律,行政组织就不应干预;(2分)
第三,行政组织功能发挥要以法律为依据,不能超越法律所赋予的权限。(2分)
结合牛肉面价格的市场化特性进行分析,指出政府控制行为不当性。(1分)
(2)行政组织自身的能力也是有限的。(2分)
行政组织不可能永远正确,(1分)也没有力量对社会事物包揽无遗。(1分)因此行政组织要量力而行,尽量减少犯错误的机会。(2分)
结合政府执行限价令所必需的物力、人力、财力等成本进行分析,指出政府能力有限性。(1分)
全国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组织理论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政组织的主体和核心是()
A.人际关系
B.人员
C.经费
D.物资设备
2.决定各个阶级对同一种行政组织有着某些相同的评价的是()
A.行政组织的阶级性
B.行政组织的社会性
C.行政组织的法制性
D.行政组织的政治性
3.行政组织最外观的表现是()
A.行政组织结构
B.行政组织过程
C.行政组织环境
D.行政组织意识
4.古罗马共和国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检察官
B.人民大会
C.元老院
D.执政官
5.既是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最典型、又是总统制特征最突出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俄罗斯
D.日本
6.秦汉时期,有“百官之长”之称的是()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尚书
D.丞相
7.宋朝时,最高一级地方政权称为()
A.州
B.郡
C.路
D.省
8.下列属于行政特区的是()
A.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深圳经济特区
9.第一次提出应将议事权力、司法权力和行政权力相区别的是()
A.柏拉图
B.官房学派
C.亚里士多德
D.密尔
10.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是()
A.威尔逊
B.法约尔
C.古立克
D.泰罗
11.最早将一般系统论运用于组织研究的学者是()
A.帕金森
B.柏森斯
C.罗森茨韦克
D.卡斯特
12.儒家行政组织思想的集大成者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13.孙中山倡导地方自治,主张()
A.均权制
B.集权制
C.分权制
D.联邦制
14.邓小平行政组织思想的精髓是()
A.节约
B.高效
C.改革
D.开放
15.将权力分配关系制度化,并按此制度所规定的关系运行,这是()
A.行政组织结构
B.行政组织体制
C.行政组织类型
D.行政组织分工
16.实行委员会制的典型国家是()
A.瑞士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17.我国l982年宪法规定,我国各级行政组织均实行()
A.委员会制
B.首长负责制
C.混合制
D.集体负责制
18.各行政机关的指挥和决策中心是()
A.业务机关
B.执行机关
C.辅助机关
D.统率机关
19.下列属于为行政首长服务的辅助机关的是()
A.工商局
B.办公室
C.公安局
D.民政局
20.市辖区政府的街道办事处属于()
A.派出机关
B.临时机关
C.分支机关
D.机关
21.将行政组织分为常设机关与临时机关的依据是()
A.行政层级
B.行政组织的特殊性
C.设置的久暂
D.行政组织结构
22.在行政组织界限之外、未经人工制作而存在的事物,称为行政组织的()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经济环境
D.政治环境
23.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体中,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其执行机关是()
A.政党组织
B.政府行政组织
C.司法组织
D.经济组织
24.决定着行政组织的存亡和性质的经济环境是()
A.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B.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
C.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
D.经济体制的发展状况
25.当行政组织系统的外部或内部环境发生改变时,其组织原则与管理方法必须随之调整,这是行政组织建立的()
A.服务原则
B.效能原则
C.权变原则
D.法治原则
26.采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行政组织成员的行为,以高效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方法属于()
A.沟通型管理
B.情感型管理
C.市场型管理
D.规制型管理
27.行政领导和一般组织成员共同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以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方法称为()
A.过程管理
B.目标管理
C.绩效管理
D.激励管理
28.国家机关中最庞大的组织编制是()
A.立法机关编制
B.行政组织编制
C.权力机关编制
D.司法组织编制
29.根据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方针政策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需要,对各组织机构的职能进行配置、协调的活动过程,属于行政组织编制管理中的()
A.日常管理
B.机构管理
C.人员编制管理
D.职能管理
30.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分别进行了四次较大的机构改革,其年份分别是()
A.1982,1988,1993,1998 B.1978,1982,1993,1998 C.1982,1988,1995,1998 D.1978,1988,1998,2005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行政组织的物质要素包括()
A.人员
B.权责结构
C.经费
D.物资设备
E.目标
32.马克斯韦伯认为合法的权威主要有()
A.传统权威
B.超人权威
C.法理型权威
D.暴力权威
E.现代权威
33.我国行政组织建设的指导原则包括()
A.精简
B.统一
C.效能
D.节约
E.反对官僚主义
34.行政组织变革的外部原因有()
A.行政组织规模过度膨胀
B.行政人员老化弱化
C.社会形态变
D.政治制度更迭
E.经济体制转轨
35.行政组织编制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考过简答题
A.职能决定原则
B.依法管理原则
C.协调平衡原则
D.动态调整原则
E.精简节约原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36.分权制有哪些优点?
37.简述行政道德观念对行政组织的影响。38.行政组织自身管理市场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9.简述中国行政组织改革的主要内容。
40.简述我国行政组织职能的主要发展趋势。
41.简述行政组织传统领导模式的优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10分)
42.试述如何正确处理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
五、材料分析题
43.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某省近来颁布了《影响机关工作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这一规章的出台意味着,问责“庸官”有法可依了。以往许多官员都认为,只要不贪污、不受贿、不违法犯罪,就不会出问题的。现在他们不得不改变想法了。
这种“官员问责”的办法在全国尚属首创。《办法》将各级党委、人大、行政、审判、检察六大机关列为问责对象,并适用于该省六大机关及其所属的工作部门和机构,还有经授权、委托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办法》涉及机关日常工作、制度建设与内部管理、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执法等五个方面,对30种影响机关工作效能的行为,如在公务活动中接受当事人宴请和礼品、礼金的;对管理和服务对象态度冷漠生硬,言语举止不文明礼貌的;能够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而不当场作出的;擅自增设行政征收项目或者擅自改变征收标准的……按《办法》都将被问责。机关效能建设„四条禁令‟也包含在有关的条款之中。
《办法》还规定,在公务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和工作制度,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影响机关工作秩序和效能,导致损害管理和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责任人将被追究效能、纪律和法律三大责任。
据了解,该《办法》颁布实施以来,该省已经惩治了2390名“庸官”,其中还有94人作待岗处理或辞退。
问题:
(1)《办法》有助于解决该省行政组织中的哪些弊端?.(2)结合实际谈谈制度条件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行政组织理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被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时间是(D)A.1988年 B.1993年 C.1998年 D.2003年 2.古代中文的“组织”一词的原意是指(A)A.纺织 B.器官 C.企业 D.政府 3.英国的内阁首脑是(B)
A.英王 B.首相 C.枢密大臣 D.外交大臣
4.提出牵制与平衡理论以削弱立法机关权力的是(A)A.汉密尔顿 B.洛克 C.孟德斯鸠 D.卢梭 5.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改国务院为(A)A.政务院 B.政事堂 C.内阁 D.行政院 6.中国奴隶制时期的行政组织原则是(C)
A.“亲亲” B.“尚贤” C.“亲贵合一” D.“天人合一” 7.强调“为政之道,要在得人”的是(C)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8.认为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性的活动”的是(B)A.杜拉克 B.奥蒂奥纳 C.韦里奇 D.圣吉
9.在行政组织的宏观纵向分工中,管理层级的高低与管理范围的大小成(A)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无比例关系 D.任意关系 10.古典学派认为最高管理者理想的直接领导人数是(A)A.3—4人
B.5—6人 C.7—9人 D.10—12人
11.美国各州州长的产生取决于(D)
A.联邦政府 B.总统 C.国会 D.各州选民 12.规定公务员被录用三年后,必须到中央其他机关或驻外机构工作三年的国家是(C)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13.美国行政学者雷格斯的代表作是(C)A.《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B.《政府生态学》 C.《行政生态学》 D.《行动中的组织》
14.行政组织的目标管理借鉴于(D)
A.社会群团组织 B.非营利组织 C.中介组织 D.企业组织 15.道德标准属于行政组织国内环境的(C)
A.政治部分 B.法制部分 C.文化部分 D.群团部分
16.唐宋时期,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特殊行政组织是(B)A.边郡 B.羁縻府 C.土司 D.伯克 17.英国的电子政府始建于(B)
A.撒切尔政府时期 B.梅杰政府时期 C.布莱尔政府时期 D.布朗政府时期 18.主张人性本是亦善亦恶的是(C)A.荀子 B.孟子 C.世硕 D.老子 19.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属于(D)
A.行政机关 B.司法机关 C.权力机关 D.人民团体
20.决定铁道部处级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的是(D)A.国务院 B.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C.中组部 D.铁道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古埃及行政组织的特点有(ABDE)A.高度混同 B.有分工但不明确 C.民主行政 D.法庭未与行政机关相分离 E.祭司占有显著地位
22.登哈特主张新公共服务的价值取向包括(BCE)A.政治性 B.公共性 C.回应性 D.科学性 E.有效性 23.行政组织绩效管理机制的组成要素包括(ACDE)A.绩效管理主体
B.绩效管理模式 C.绩效管理原则 D.绩效奖惩制度 E.绩效测量标准
24.行政组织管理的过程包括(ABCDE)A.咨询 B.决策 C.执行 D.反馈 E.监督 25.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本质要求应包括(CD)
A.依法治国 B.改革开放 C.以人为本 D.执政为民 E.和平发展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先判断对错,然后说明理由。判断对错1分,说明理由2分,不判断或判断失误,全小题无分。
26.美国学者彼得斯认为,市场式政府要求解除行政组织内部的繁文缛节,增加政府活动的创造力、效率和效能。
27.我国对地方公安部门的领导实行分离制。
28.在古罗马建立的贵族共和国阶段,其中央机关由元老院与元帅府组成。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29.简述中华民国行政组织的特点。
30.简述当代美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内容。
31.简述行政组织内部的正式群团与非正式群团的差别。
32.简述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性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3.结合实际,谈谈行政组织理论研究的意义。
34.试述行政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3分)
35.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地震波及的有感范围包括四川、宁夏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指示,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并设立有关部门、军队、武警部队和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救援组、预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生活安置组、基础设施组、生产恢复组、治安组、宣传组等8个抗震救灾工作组。12日下午,温家宝乘坐专机赶赴四川,前往受灾严重的地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他强调,这次抗震救灾工作时间特别紧迫,责任特别重大,任务特别艰巨,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被困群众和受伤群众的救治工作,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全力组织恢复受损的基础设施,特别要抓紧通水、通电、通路,保证通讯畅通,保证重要基础设施和水库大坝、铁路公路涵洞的安全,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要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
19时10分许,温家宝一行抵达成都后随即乘车前往震中地区,率领指挥部在都江堰就地搭建的帐篷里开展工作。晚上22时许,温家宝前往都江堰市灾情严重的中医院和聚源镇中学查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23时45分,温家宝回到指挥部,再次对救灾工作作出部署。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具体环境,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现代行政组织管理思想。(5分)
(2)材料中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的8个抗震救灾工作组,是根据什么标准进行设置和分工的?这种分部化有何优点和缺点?(8分)考试大收集整理
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组织理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政组织职位配置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A)A.职能目标 B.行政环境 C.行政资源 D.行政效率
2.行政组织是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的目标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权力结构组成的权责分明、协调有序的有机整体,这体现了行政组织具有(C)A.社会性 B.法治性 C.系统性 D.阶级性
3.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负责召集和主持元老院会议、人民大会的是(D)A.检察官 B.营造官 C.保民官 D.执政官 4.中国历史上最早开始按职能设官定制的是(B)A.春秋时期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5.16—18世纪,德意志、奥地利的一些财政及行政改革家和学者,由于彼此观点接近而形成(D)A.改革学派 B.改良学派 C.重商学派 D.官房学派
6.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是(A)A.孟子 B.孔子 C.庄子 D.老子
7.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立五权分立的原则,谋求建立一个(C)A.廉洁政府 B.有限政府 C.万能政府 D.法治政府 8.下列属于行政组织的外部目标的有(D)A.管理好组织资源 B.推动组织发展 C.成功进行绩效管理 D.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9.认为目标管理是“一套广泛的管理系统,以系统的方式整合诸多管理的关键活动,有意识地引导组织与个人目标的有效完成”的是(A)A.韦里奇 B.杜拉克 C.奥蒂奥纳 D.帕森斯 10.在实现组织发展的同时又尽可能地回避风险,在过去信息的基础上逐渐改变现状,实现组织的未来目标,这是制定组织目标的(C)A.目标分解法 B.目标综合法 C.目标滚动法 D.环境适应法 11.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和细胞是(B)A.职责 B.职位 C.职能 D.职权 12.实行分权制较为典型的国家是(B)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日本
13.行政组织阶级性质发展变化的最后根源是(B)A.自然环境的变化 B.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C.国际关系的变化 D.政党制度的变化 14.直接决定着一国行政组织的阶级性质的是(A)A.国体 B.政体 C.政党制度 D.文化制度
15.行政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关系是(C)A.行政领导者与一般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 B.行政领导者相互之间的关系 C.一般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 D.行政人员与行政环境的关系
16.行政组织管理中一个最根本的、最具全局性的大问题是(D)A.物资设备问题 B.图书资料问题 C.人际关系问题 D.制度问题 17.目标管理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是(A)A.制定目标 B.执行目标 C.检查成果 D.反馈信息
18.行政组织编制管理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D)A.职能管理 B.机构管理 C.部门管理 D.人员编制管理 19.早期政府行政组织的职能主要是(B)A.经济职能 B.政治职能 C.民主职能 D.社会职能
20.西方国家中,推行市场化行政改革最早的国家是(C)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行政组织与企事业组织、群团组织的区别包括(ABCD)A.管理对象不同 B.活动的依据不同 C.活动的目的不同 D.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 E.行政组织不具有社会性
22.古雅典行政组织的特点有(ABCE)A.行政官员非专业化、非职业化、无报酬 B.强调依法行政 C.行政职能简单
D.公民担任公职期限比较长 E.具有原始民主行政特征
2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ACE)A.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产生较早,起点也较高 B.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具有系统性
C.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有很多值得今天借鉴的内容
D.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比不上外国同时期的行政组织思想丰富 E.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源远流长,内容极为丰富
24.行政组织要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就必须(ABCDE)A.树立新的行政道德意识 B.树立民主意识 C.树立法律意识 D.树立双向沟通意识 E.树立政绩意识
25.行政组织产生摩擦的客观原因包括(ABCE)A.组织结构与体制不合理 B.角色摩擦 C.信息沟通渠道受阻 D.目标与利益不同 E.资源短缺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先判断对错,然后说明理由。判断对错1分,说明理由2分,不判断或判断失误,全小题无分。
26.人类最早的行政组织产生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27.雷格斯认为,衍射型行政组织模式具有三种特征:异质性并存、形式主义、重叠性。28.商鞅的行政组织思想主要强调礼法结合。孟子 29.地理环境决定着经济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影响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0.简述目标管理的优点。
31.简述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的标准。
32.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 33.简述行政组织编制总体设计的依据。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4.试述未来行政组织变革的趋势。
35.放松规制是美国当代行政组织改革的重要特点,请结合中国行政组织改革实践,对其进行评述。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36.近年来,为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某市对政府职能部门中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整合,设立市“公共资源中心”,并专门颁发文件规定该中心是统一为公众提供服务的行政组织。该中心下设公共工程招投标中心、市民投诉中心、政府采购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人力资源中心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六大分中心。该中心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派员进驻,为社会与公众提供“一条龙”服务,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办事程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有的政府部门质疑该中心的设置缺乏法律依据,行政职能定位不清晰,因而不愿配合其工作。该中心对进驻的服务人员的管理也感到棘手:如果归中心管理,但他们不属于中心职员;如果不归中心管理,又有可能会因服务不好招致市民的投诉,影响中心形象。此外,由于“公共资源中心”的设立是该市所独有的,没有对口的上级部门,在工作的协调与沟通方面受到体制的束缚。凡此种种,影响了该中心的有效运作。问题:
(1)结合相关的行政组织理论,分析该市“公共资源中心”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2)试结合行政组织设置的效能原则,谈谈如何才能推进该市“公共资源中心”的有效运作。
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行政组织理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实行委员会制的典型国家是(A)A.瑞士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2.提出“不称职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的是(D)A.《帕金森定律》 B.《官场病》 C.《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 D.《彼得原理》
3.提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的是(D)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4.规定行政组织的具体形式与地位的是(A)A.政体 B.政党制度 C.国体 D.民主制度
5.行政职能的载体是()A.行政权力 B.行政机构 C.行政编制 D.行政结构
6.拉开日本地方分权改革的帷幕,颁布《地方分权推进法》的是(A.小泉内阁 B.海部内阁 C.池田内阁
D.村山内阁
7.英国撒切尔政府改革中,强调行政组织内部要(A)A.以效率为中心 B.以宏观调控为中心 C.以转变职能为中心
D.以职能行使为中心
8.在明清时期,内阁是(C)A.决策机构 B.执行机构 C.咨询机构
D.监察机构 9.1982年以前,法国省长的任命取决于(D)A.总统 B.国民议会 C.省议会
D.总理
10.提出行政人员任用应遵循“适用、专任、德才兼备”原则的是(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马基雅维利
D.汉密尔顿
11.我国国务委员的设置时间为(A)A.1982年 B.1988年 C.1993年
D.1998年))
B 12.在利己思想的影响下导致行政组织的非正常膨胀,被称为(A)A.“帕金森现象” C.“雷格斯现象”
B.“帕累托现象” D.“彼得现象”
13.2003年改革完成后,除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数量为(D)A.25个 C.27个
B.26个 D.28个
14.20世纪60年代,目标管理被成功运用于(C)A.美国企业界 C.日本企业界
B.英国企业界 D.法国企业界
15.美国联邦政府的部长提名权决定于(D)A.选民 C.参议院
B.众议院 D.总统
16.新公共管理倾向于在行政组织中实施(A)A.首长制 C.混合制
B.分离制 D.完整制
17.从1988年开始,我国行政组织改革的中心是(B)A.调动地方积极性 C.精简机构
B.转变政府职能 D.提高效率
18.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采取的是(B)A.委员会制 C.混合制
B.总统制 D.内阁制
19.湖北省的神农架林区是属于(C)A.直辖管理区 C.行政特区
B.特别行政区 D.民族自治区
20.当代日本政府“结构改革”的理论基础是(D)A.新公共服务理论 C.政府再造理论
B.新公共管理理论 D.新自由主义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未选均无分。
21.委员会制一般适用的工作领域包括(ABCDE)A.顾问 C.讨论 E.决策
B.调节 D.立法 22.马基雅维利提出的行政组织管理原则包括(ACDE)A.群众支持 C.组织内聚力 E.领导者的超常能力
23.西方学者中注重研究目标管理,且有杰出成就的学者有(CDE)A.高斯 C.韦里奇 E.杜拉克
24.布莱尔的“合作型政府”改革的领域包括(ABD)A.政策制定 C.绩效评估 E.公务员制度改革
25.从行政业务性质看,属于辅助机关的有(BCD)A.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C.浙江省统计局 E.教育部考试中心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先判断对错,然后说明理由。判断对错1分,说明理由2分,不判断或判断失误,全小题无分。
26.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地方行政组织层级有省、县、乡、村四级。27.为使群团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决策民主化。28.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梭伦改革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元老院。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9.简述1993年美国《戈尔报告》中简化政府采购方式的建议内容。30.简述当代国外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新理论与方法。31.简述经济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32.简述巴纳德的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正确划分我国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34.试述中国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3分)35.某某乡教育管理站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特制定如下目标管理责任: 1.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在校生年辍学率在1%以下,毕(结)业率达98%以上。
B.国务院政策研究室 D.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B.公共服务 D.电子政务 B.圣吉 D.奥蒂奥纳 B.依法治国 D.持续存在 2.学籍管理要严格规范,资料要齐全,数据要相符。
3.认真贯彻实施《某某县德育工作整体实施纲要》,深入开展创“文明学校”活动,积极探索有效的养成教育方法,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德育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4.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不断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5.认真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某某省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明确学科设置的基本要求,开齐开足上好各门课程。
6.全面开展教师在职进修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帮助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学历层次,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素质。7.组织各校不断完善质量监控机制,进行经常性的质量监控,严把质量关,努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8.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加强幼儿班规范管理,树立目标意识。搞好“幼-小”衔接,克服小学化倾向。
9.全面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认真实施《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各校“体育合格率”达85%以上。
10.重视少先队工作,规范基础建设,扎实开展“手拉手”、“达标争章”等活动。11.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教师竞争上岗制度,实行目标管理,把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学年教职工聘用的主要依据。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本目标责任书进行的管理是否完全遵循了目标管理的原则?(4分)(2)本目标责任书中的目标制定得合理吗?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9分)
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选题1A2D3D4A5B 6D7A8C9D10B 11A12A13D14C15D 16A17B18B19C20D
二、多选题21ABCDE22ACDE23CDE24ABDE25BCD
三、辨析题26.错。新中国建立初,我国地方行政组织有大区、省、县、乡四级。
27.对。行政组织进行目标决策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各群团成员的意见,才能做到使群团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28.错。当时雅典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
四、简答题
29.(1)1993年,在副总统戈尔领导下,美国联邦政府提出了关于政府改革的《戈尔报告》,其中涉及简化政府采购方式的内容有:1分(2)重新起草政府采购条例;1分(3)通过电子市场简化采购程序;1分(4)小额采购由部门自主决策,更多依赖商业市场;1分(5)财政部门只控制资金安全,而不干预具体采购方式。2分
30.(1)提出“柔性组织”的概念,突破科层制的刚性约束;2分(2)适应组织“扁平化”趋势,简化组织层级;2分(3)将多元化管理原则融进组织的相关领域。2分
31.一是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组织的作用;
(1)决定着行政组织的存在与发展;1分(2)制约着行政组织的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1分(3)提供了行政组织运行的物质基础;1分(4)影响着行政组织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1分
二是生产关系与具体的经济体制对行政组织的功能。1分
(1)直接决定着行政组织的性质和变化;1分(2)影响着行政组织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方式。1分
32.巴纳德被认为是“现代组织理论之父”,其代表作是《经理人员的职能》。1分
(1)组织的本质是协作系统;1分(2)组织的三要素理论——共同目标、协作的意愿和信息交流;1分(3)权威来自于接受;1分(4)组织平衡思想;(5)非正式组织理论。1分
五、论述题
33.(1)正确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权利关系,实质上就是要正确运用集权制、划分制和均权制。2分(2)一般而言,影响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社会的需要,其中主要是经济体制的需要;二是国家的机构行使。2分(3)我国是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目前实施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虑这两个因素,我国正确划分和处理中央和地方的权利关系,需要注意一下几点:1分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行政组织理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赖以产生、发展的基础和原因,也是组织存在的灵魂是()A.人员 B.经费 C.目标 D.权责关系 2.行政组织最明显的外在表现是()A.行政组织结构 B.行政组织过程 C.行政组织环境 D.行政组织意识 3.下列国家中,实行“行政二头制”的是()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4.隋唐时期形成并确立的三省六部制中,负责决策的机构是()A.尚书省 B.门下省 C.内侍省 D.中书省
5.1912年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其行政首脑是()A.总统 B.总理 C.国民政府主席 D.行政院长
6.卢梭在论述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时,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法律体现的是人民公意,主权者的意志体现的是()A.个人意志 B.团体意志 C.公意 D.精英意志
7.密尔提出并论证衡量一个行政组织工作好坏的标准是()A.是否能让优秀人才适才适任 B.应以不妨碍个人自由发展为前提 C.行政职能是否分立 D.能否促进社会利益的增长
8.帕森斯认为,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而系统又是分层次的,如决策层级、管理层级与技术层级,其中负责解决组织内外协调的层级是()A.决策层级 B.技术层级 C.管理层级 D.行政层级 9.孟子行政组织思想的核心是()A.义 B.礼 C.法 D.仁
10.在行政组织结构中,人、目标和权责三者的最初结合,就是()A.职责 B.职位 C.职能 D.职权
11.把行政组织分为决策、执行和监督等部门,其划分标准是()A.按管理程序划分 B.按业务性质划分 C.按管理对象划分 D.按地区划分
12.在一定的管理工作量或地域条件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是()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正态分布关系 D.非线性关系
13.行政组织首脑的权力来自世袭,这种观念属于()A.血统论的行政文化 B.唯意志论的行政文化 C.法治论的行政文化 D.民主论的行政文化
14.行政组织外部环境中最基本的方面,且是行政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最深层环境的是()A.经济环境 B.政治环境 C.国际环境 D.文化环境
15.在行政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中,决定一个行政组织团结或分裂的关键是()
A.行政领导者与一般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 B.行政领导者相互之间的关系 C.一般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 D.行政人员与行政环境的关系 16.行政组织管理最根本的、最具全局性的大问题是()A.物质设备问题 B.图书资料问题 C.人际关系问题 D.制度问题 17.目标管理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是()A.制定目标 B.执行目标 C.检查成果 D.反馈信息
18.根据单位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量的某种临时性或不确定性需要,而下达的具有暂定性质的人员编制被称为()A.专项编制 B.单列编制 C.临时编制 D.机动编制
19.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在行政组织结构的变化中,变革较多的是()考了2次以上 A.纵向层级的变革 B.横向部门结构的变革 C.组织环境的变革 D.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革
20.推行市场化行政改革最早,被称为当代行政改革先驱的是()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下列属于行政组织动态研究内容的有()A.行政组织的建立与管理 B.行政组织结构 C.行政组织变革 D.行政组织体制 E.行政组织类型
22.中国古代主张尚贤的思想家有()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E.韩非子
23.新公共行政学派认为,公共行政组织的基本运作过程包括()A.生产过程 B.分配过程 C.整合过程 D.边际交换过程 E.社会情感过程
24.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的标准主要有()A.任务与组织平衡 B.各个组织、人员之间按比例配置 C.分工明确,合作良好 D.行政经费充足 E.适应环境,具有弹性
25.影响行政组织宏观纵向分工的因素主要有()A.内部员工责任感 B.政体 C.国家发展战略 D.领导者的素质 E.外部性
26.下列属于传统行政组织理论的有()A.威尔逊的行政组织思想 B.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C.西蒙的组织决策理论 D.法约尔的一般组织理论与原则 E.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7.简述行政道德观念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28.简述行政组织创建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与方法。(考过多选)
29.行政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机制包括哪几个方面?
3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考过2次简答论述)
31.简述行政组织设置的效能原则的要求。
32.简述在行政组织的改革中,发动群众民主参与变革的主要措施。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3.结合实际,谈谈行政组织体制中纵向结构的优缺点。
34.试述当代日本行政组织改革的主要内容。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4分)
35.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职能配臵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即“三定”方案,将原来由质监部门负责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职能划归工商部门;质监部门主要负责生产领域的商品质量监管。A市转发了这个通知,上述职能调整的规定也在该市质监部门改革的“三定”方案中得到体现。
但由于A市的生产型工业企业非常少,为了照顾质监局的利益,该市治理经济环境办公室随后又发了一份通知,决定在该市暂缓执行国务院的上述规定及该市质监部门改革的“三定”方案。
2004年,A市发生了轰动全国的劣质奶粉事件,很多婴幼儿的健康受损。为求一个说法,许多婴幼儿的家长拿着奶粉到该市卫生局下属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奶粉中蛋白质含量严重不足,全部为不合格产品,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奶粉正是造成婴幼儿严重营养不良,以致死亡的罪魁祸首。其实,早在2003年1月就有家长带受害婴幼儿前往医院就诊,并要求有关部门进行调查。但当时该市质监局以疾病预防控制是卫生部门的职能为由,认为应该由市卫生局负责调查处理;市卫生局则认为致病奶粉属于产品质量问题,应由市质监局负责查处;而质监局认为,本市销售的婴幼儿食用奶粉非本地生产,是外来产品,属于流通领域的问题,应由市工商局负责。
几个部门各执一词,各言所难,协调困难,一个本应及时处理的问题一拖再拖,以至在酿成全国性奶粉事件之前一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问:
(1)有关部门在该市出现的劣质奶粉事件中,“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的原因是什么?
(2)试从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角度,分析该市治理经济环境办公室的做法。
(3)结合本案例,谈谈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意义。
全国2010年10月自学考试行政组织理论试卷
课程代码:003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中国元朝的行省,其派出者是()A.尚书省 B.尚衣省 C.门下省 D.中书省 2.主张在组织中保持比较小的管理幅度的人是()A.泰勒 B.孟德斯鸠 C.卢梭 D.法约尔 3.巴纳德认为,权威来自()A.强制 B.灌输 C.接受 D.服从 4.邓小平认为,行政组织改革的内容首先是()A.机构改革 B.提高效率 C.党政分开 D.政企分开 5.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属于公务员的是()A.部机关党委书记 B.高校党委书记 C.企业党委书记 D.社区党委书记 6.农业部关于提高粮食总产量的目标属于行政组织的()A.纵向目标 B.横向目标 C.政治目标 D.社会目标 7.目标综合法的制定方法是()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上下结合 D.上下协调 8.最能体现线性思维方式的是()A.目标分解法 B.环境适应法 C.资源规划法 D.目标滚动法
9.行为科学研究表明,群团的规模大小与群团内聚力的强弱()A.成正比关系 B.成反比关系 C.没有显著关系 D.不固定关系 10.政府为部分群众提供经济适用房的行为,属于()A.社会正义供给制度 B.行政组织商业性经营 C.宏观经济调控 D.政府采购
11.古埃及全盛时期国家权力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元老院 B.五百人会议 C.保民官 D.公民大会 12.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和细胞是()A.职位 B.工作单位 C.工作部门 D.政府系统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组织规模的扩大往往会导致组织纵向层级()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随机
14.在关于层次和管理幅度关系的公式C=n[2n-
1+(n-1)]中,n表示()A.管理层次 B.管理幅度 C.职系总数 D.机构总数 15.国务院长江三峡建设论证委员会是()A.决策机关 B.执行机关 C.咨询机关 D.信息机关 l6.美国的州际商业委员会属于()A.一级政府 B.独立行政机构 C.政府组成部门 D.社会中介机构
17.由一级行政组织保留,暂不分给所属单位,以备今后急需增加编制之用的是()A.专项编制 B.单列编制 C.临时编制 D.机动编制 18.二次大战期间,美国成立的经济稳定局属于()A.临时性机构 B.常设性机构 C.专门性机构 D.永久性机构
19.为扶持山区民族发展经济,解决民族纠纷,泰国设立了()A.山民发展委员会 B.山民经济发展委员会 C.山民权利委员会 D.山民协调委员会 20.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在边远地区设置了()A.九郡 B.边郡 C.羁縻州 D.土司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未选均无分。21.在专制政体中,容易形成()A.等级观念 B.对上盲从 C.对下专横 D.世袭观念 E.秩序观念
22.宋朝的地方行政组织有()A.省 B.路 C.郡 D.州 E.县
23.我国地方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其组成单位一般包括()A.行政机关 B.财政机关 C.监察机关 D.党委机关 E.审计机关
24.行政组织存在的一个理由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包括()A.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B.克服外部性 C.反垄断 D.弥补市场信息缺损 E.促进经济增长
25.我国省级政府内部依职能分工,设有的层级是()A.部 B.厅 C.处 D.科 E.股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先判断对错,然后说明理由。判断对错1分,说明理由2分,不判断或判断失误,全小题无分。
26.行政职能既具有动态性,又具有稳定性。
27.国家统治需要与社会和谐发展通常是影响中央与地方分权的两大因素。28.沙特阿拉伯治理国家的法律依据是国家宪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29.简述行政组织理论的学科性质。
6.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考试组织研究 篇六
一、什么是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
幼儿园日常问题:幼儿园日常问题是指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生活活动和幼儿园日常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包含了研究和实践改进的价值。实际上,它可以涵盖幼儿园一天生活中所有与教师、幼儿发展有关的问题。
项目: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它是需要通过行动、思考解决的实践问题,或具有创新意义的某项工作。在幼儿园的课题研究中,每一个幼儿园的日常问题就是一个项目。
项目式研究:项目式研究是把这一实际问题和工作作为研究对象,把解决问题、形成具有教育内涵的新的教育、管理方式作为研究目的。行动研究是项目式研究的基本研究方式。项目式研究重在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解决实践问题过程,但不需要课题研究的繁琐过程。
项目式研究的基本操作流程是: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
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是指教师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筛选和提炼,成为一个项目,以反思为核心展开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种研究范围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研究。
二、项目式研究的主体与方式
项目式研究的研究主体是教师,研究由教师承担,强调作为研究者的教师个人既是研究的责任主体,同时又是研究的利益主体。
教师开展项目式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①个人项目研究。它是教师对自己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中发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进行的分析和探索。个人项目研究的全过程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它的直接目的是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②小组项目研究。这种方式是以小型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或以班组为单位,因为共同关心的问题组成的研究共同体,就大家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某一共同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小组合作型的分析和探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进而为参与研究的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三、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经过不断研究、总结和分析,概括了幼儿园项目式研究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步骤。三个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评价阶段;六个步骤:调查与发现问题、提出与论证项目、组建项目组、制定项目计划、项目实施行动、项目效果观察、分析解释形成项目报告。
我们通过诊断、例谈、叙事的方式,引导教师学会结合日常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帮助教师在研究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教师项目式研究的能力,使他们的研究思路及措施更趋清晰,专业素养不断提升,从而推动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
(一)项目设计阶段
对日常教育问题进行诊断是开展项目式研究的前提。教育问题诊断能帮助教师科学地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判断,使他们学会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对幼儿园日常活动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现场诊断的方式,从观察到的教师教学行为和幼儿的学习行为来诊断教师在日常教育中的问题,从而引导教师,通过自我反省、同伴诊断、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剖,在不断学习、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
在项目设计阶段,要关注以下三点:
1.关注问题的真实性
项目主要来源于教师工作实践中的真实问题,是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或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有体验的、有积累的、有浓厚兴趣的、长期关注的,而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把项目研究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我们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帮助教师从日常教育生活中寻找问题,针对一些真实存在,并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通过项目审议会的研讨论证,最终将其提炼成项目。
2.关注项目的研究价值
具有研究意义以及富有创意与成效的“项目”,不仅不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还会提高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如“提高幼儿餐后活动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性”“幼儿园展示舞台活动创新”“在班本特色活动中发展孩子的积极个性”“运用角色体验解决幼儿问题行为的案例研究”“丰富班级生活中的角色体验”等。而有些问题如在同一领域别人已经有相当成熟的研究结果与做法,或者因为涉及的因素较多、比较复杂,就建议不作为项目进行研究。
3.关注项目的操作方式
当项目形成后,我们根据项目内容决定项目的实施方式。对于多个班级或者多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某一共性的问题或困惑,则组建大项目组进行合作型的分析与探究,并选定项目组长负责项目实施的计划、项目组活动的组织、项目实施的跟进以及项目总结等工作;对于个别班级或个人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的值得研究的个性问题,则由该班老师或个人自行实施研究,大课题组给予相应的支持。大项目组与个人项目并行或穿插进行的方式,使得项目研究有点有面,灵活自如。
(二)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式研究是以教育实践为研究现场,以反思、提升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的教育科研方式。其实施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强调研究者在实际情境中,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检验、修正而获得研究结果。
关于项目的具体实施,我们做到了几个注意点:
1.注意项目计划的操作性
项目式研究不同于一般的课题研究,因此在制定项目计划时,首先,我们要求要明晰和简单,有些内容不必太详细。项目计划的内容大致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实施目标和价值、项目实施要点、项目完成时间、项目组成员及分工等。其次,项目计划要考虑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特点,项目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幼儿又是具体和不断变化的。因此,项目计划必须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可以随着实施中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2.注意研究方式的灵活性
针对不同的研究内容,研究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大一班进行的“如何在班本特色活动中发展孩子的积极个性”的班本项目研究,就由班级教师独立进行活动的计划、组织、观察、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大课题组给予研究者充分的自主权,使研究者能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又如,“幼儿餐后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这类参与人数较多的项目,则由项目组长负责按时对参与研究的班组或个人在项目研究中的实施情况进行收集与整理。
3.注意项目组活动的有效性
每月一次开展项目组活动,对教师在项目实施中的具体教育实例、个案、活动案例等以“例谈”的方式,采用教师和专家共同进行案例分析,一例一议,以此让教师学会对教育案例进行科学分析。项目组通过活动观摩、现场研讨、分组再实践来剖析反思,互相启迪,通过案例分析,逐步提高教师的案例分析能力。由于案例来自教师日常活动中真实的事情,所以更能引发教师参与案例分析的热情,使他们从就事论事说案例走向用教育理论解释案例。项目组对阶段的研究成效进行小结,并讨论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三)项目评价阶段
在此阶段,我们会以教育叙事、现场观摩、资料比对等方式对每个项目进行效果观察、分析与评价,并最终形成项目报告。一般来说,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判断一个项目研究是否有成效:
1.项目研究者的观念是否正确
只有在正确的教育观指导下的研究才可能是有价值的。我们通过案例分析解读,引导教师学会撰写“教育叙事”“教育故事”等。通过教育叙事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学会叙述自己的教育经历和教育体验,发现自己教育故事的教育价值,改变原有的比较陈旧的教育观念与思维模式,使教师把目光投向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不断发现自己教育行为、教育活动与幼儿行为的关联,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2.项目研究前后有无明显改善
教师通过项目研究前后的现场对比、资料比对、数据变化等,对项目研究的成效做出判定。例如,大班自从进行了“幼儿餐后活动有效性的研究”后,幼儿餐后活动的内容明显丰富,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社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小班进行了“如何有效开展家长来园活动”的项目研究后,家长来园活动从内容、形式和效果等方面都比以往更加丰富且有效。
3.项目成果是否具备应用性
教师好的项目研究不仅能够解决教师在幼儿园日常工作中个体或少部分群体的问题,还应该具备推广性,使得其他人或群体能够沿用或借鉴。因此,每个项目组完成研究后,都会进行项目报告研究,与全体老师交流与分享经验。优秀的项目研究成果能够作为其他小组或个人解决同类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的依据,具有较好的应用性。如“有效开展家长来园日活动的项目研究”成果就被新一届的小班年级组作为开展家长工作的参照。
四、为什么要进行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
(一)可以形成一些高质量的研究项目
课题组先后进行了“幼儿餐后活动有效性的研究”“关于互动墙面的设计与教育价值探究”“自然角观察记录方式的研究”“如何在班本特色活动中发展孩子的积极个性”“在大班幼儿中进行同伴资源有效利用的案例研究”“如何开展班级图书旅行活动”“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午餐习惯的研究”“运用角色体验改善小班幼儿过度依赖性行为”“如何有效开展家长来园日活动”“画信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与实施”“歌唱教学的组织策略研究”“让材料的投放更合理”等12个项目的探索性研究。研究的对象涵盖幼儿、家长、教师三个层面,研究的内容包括生活、学习、家园互动、教师培训等各个方面。我们通过对每一个项目的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总结了许多值得推广或借鉴的教育策略、实用经验、管理方法,这些项目较好地提升了幼儿园教育的内涵与质量。
(二)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思维、研究能力、教育观念的提升。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考量教师项目式研究能力的提升:
1.以实践为中心,解决教师的临场问题
项目式研究让教师时刻保持一种觉醒的状态与反思的习惯,对种种新的或老的教学问题、教学困境进行思考:为什么孩子们吃完午餐后总是吵吵闹闹无所事事?为什么班级里能力一般的孩子总是没有存在感?为什么孩子们对阅读图书没有兴趣?这许多的临场问题都召唤着教师去学习、反思、实践、改进。因此,因为参与了项目式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常态就显现出研究的意味。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正是以教师的时机教育情境为研究现场,以研究教师的教育行为为核心,将研究过程与教师的实践融为一体,引领教师以研究的态度与方法关注、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使其对自己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有所关注、有所反思和突破。
2.以自主为导向,引领教师进入自我成长的研究状态
项目式研究的项目主要来源于教师自身对实践问题的认识与反思,教师既是研究的实践者,又是研究的策划人和负责人,同时也是研究成果的受益者。因此,在项目研究中,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的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其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项目式研究中的一个个小项目,都是基于教师的体验和认识开展研究的,研究成果指向教师自身行为的改善与自身经验的重构。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小组项目的研究,都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过程。另一方面,项目式研究切入口小、周期短的特点,以及研究过程与成果表达的灵活多样性,都有利于教师克服对教育科研的畏难情绪,激发教师以探究的热情主动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思考习以为常的教育经验中存在的问题,以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它改变了传统大课题研究的诸多限制,改变了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被动地位,将教师引入到一种自我成长的研究状态。
3.以反思为核心,成就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教师所面临的教学情境常常是独一无二的。前人所留下的教育理论或经验可提供指导,但教师必须根据自己所在教学场所的具体情况和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情境做出自主的判断和选择,并由教学实践总结出的“实践性知识”。项目式研究主张教师作为积极的行动研究者,在对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即从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研究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实际发生的问题来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实践,促使教师对自己、对自己的专业活动乃至相关的事物获得更为深入的理解。因而,项目式研究使教师的专业成长逐渐从外塑性发展范式转变为内源性发展范式。
总之,“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的内容基于教育者自己工作的需要,是工作中需要改进和创新的内容。在研究中,教师能及时得到专业支持和同伴互助。同时,项目式研究过程虽然不追求严格意义上的科研方法,但是研究过程体现了教育者的实践理性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而这一点恰恰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学会专业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项目式研究既是适合教师的研究方式,又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有效方式。
7.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考试组织研究 篇七
一、组织生态理论与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导向
1. 组织生态理论。
组织生态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种群的环境适应性,而不是个别组织的演化,主要研究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为组织通过认知环境调整组织行为适应环境,同时组织适应环境会影响其生存的环境、改变其生存的环境(张艳辉,2007)。[1]组织生态理论中生态位的提出,为企业全面预算的完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说明企业全面预算须立足于其所在种群的生态位,结合生态位来进行预算比作为游离企业盲目以市场产品为基础进行全面预算,其效果会更加好。
2. 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导向:
生态足迹最小化下企业价值最大化。全面预算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控制方式服务于企业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全面预算是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消耗的各种资源进行量化,如果企业全面预算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将不利于企业全面预算可持续发展,全面预算也演变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争夺资源的最低量化标准,出于目标考虑,企业会争取更多的资源,以保证企业资源数量存在一定安全边际。结合组织生态理论,企业只有明确种群的生态位,并尽力优化生态位,提升生态位竞争优势,才能与其他企业或组织和谐共生、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全面预算的目标导向修正为生态足迹最小的前提下企业价值最大化,会缓和企业之间生态资源的争夺战,使全面预算管理成为一种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名副其实的高效管理控制手段,有利于企业内涵式发展。
二、生态全面预算管理的提出及基本模块
1. 企业相关系统的重新划分。
耦合作用及协同程度决定了系统在达到临界区域时走向何种序与结构,系统边界区域由无序走向有序关键取决于系统内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董会忠,2008)。[2]根据耦合理论,企业有序的经济活动与生态自然资源状况可以视为两个系统,价值创造系统是服务于企业价值创造目标的系统,企业生态系统是指企业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系统,价值创造系统与企业生态系统的耦合形成了两大系统的耦合系统。
2. 生态全面预算管理。
生态全面预算管理是在企业相关系统根据耦合理论划分为价值创造系统、企业生态系统与耦合系统的基础上,融合组织生态理论、战略管理理论、作业预算理论与绩效评价中平衡计分卡等多种理论改进后的全新全面预算管理。生态全面预算管理立足于明确的、差异化的种群生态位,包括企业生态预算、价值链作业预算与耦合预算三大模块,采取的预算基本思路见生态全面预算基本框架,与传统全面预算相比较,生态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以企业生态足迹最小下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导向。二是打破了传统管理控制工具缺乏整合的格局。生态全面预算融合了战略管理、生态管理、作业预算、绩效评价等多种管理控制工具。三是拓宽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功能。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侧重事前控制,而生态全面预算管理提升了全面预算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功能。
3. 生态全面预算管理基本模块
(1)价值链作业预算管理模块。价值链作业预算管理模块融合价值链管理与作业预算理论,以企业的价值链为主线,预算企业价值,服务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价值链作业预算包括销售作业中心预算、售后服务作业中心预算、采购作业中心预算、竞争优势预算、人力资源管理作业中心预算、技术开发作业中心预算、后勤作业中心预算、生产作业中心预算、管理费用预算与价值增值预算(于富生,2007)。[3]价值链作业预算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分析企业价值链的长度与幅度,企业涉及到的价值链之间关系,以及同一价值链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编制销售预算。其次,以作业动因分析为基础,根据各作业中心的作业动因率预算各个作业中心消耗的作业预算量,在此基础上,结合资源动因率并进一步确定相应的各类资源的需求量。再次,协调不同价值链、同一价值链内部不同环节以及不同作业中心之间的资源供需平衡关系,结合供需矛盾程度在必要时修正预算,以减少不增值的作业、减少资源耗费。最后,将资源需求量归属到具体的产品中,形成产品预算。
(2)企业生态预算管理模块。生态预算是沿用公共预算管理的原理形成的一种环境预算系统,是公共财政预算在生态资源配置方面的具体应用(高严,2008),[4]通过对生态资源事前、事中与事后循环往复的控制,独立的预算主体在与相关主体充分沟通后编制生态预算报告,提供给各级政府、企业与公众相关的生态预算信息,突破了生态环境部门分割的格局(徐莉萍,2011)。[5]企业生态预算模块应用生态预算理论,以企业价值创造过程消耗的生态链为主线,预算与企业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于企业生态足迹最小化目标。企业生态预算管理模块能与各级政府的生态预算实现对接,在政府生态预算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延伸政府生态预算的终端,使政府生态预算更加完整,更加具有可操作性。预算过程主要编制生态预算三张报表:环境总预算表、环境资产表与环境效益分析表,总预算包括表示资源实物量指标、指标的长短期目标;环境资产表包含关于企业资源状况和环境质量的一系列指标;环境效益分析用来测量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利用环境资源的效率(郝韦霞,2008),[6]企业生态预算三张报表的编制口径与政府生态预算一致。
(3)耦合预算管理模块。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会涉及到价值创造系统与企业生态系统两个系统,价值作业预算模块主要预算,企业生态预算模块主要预算与企业相关生态系统,由于价值创造系统与生态系统的交叉边界区域具有双层特征,只凭单一的价值作业预算与生态预算很难完成,耦合预算模块主要是针对两大系统的交叉区域预算。耦合预算模块应用耦合理论预算企业价值创造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耦合消耗的各类资源,通过预算企业价值创造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耦合机制消耗的资源来描述价值创造系统与企业生态作业系统的耦合程度。
三、生态全面预算实施的保障措施
1. 转变全面预算管理观念。
传统全面预算强调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至上的管理观念,这种预算管理观念在企业以及预算相关主体中根深蒂固,误认为生态预算是一种宏观预算,企业没有必要进行生态预算,如果企业全面预算中融合生态预算,将增加全面预算的难度与全面预算的成本,降低其可操作性。首先企业高管要深入领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逐步认识、接受并且固化生态预算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范畴。由于生态全面预算需要全员参与,只有企业高管与管理者观念转变还是不够的,企业高管要利用自身的示范效应,引导全员树立科学、正确的企业生态预算观。这将为生态全面预算实施提供牢固的心理防线,有利于提高生态全面预算参与程度,有益于降低生态全面预算的执行难度。
2. 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撑环境。
阎达五(2003)提出阻碍企业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将会计控制方法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没有站在IT环境下探索会计控制机理。由于全面预算的信息化程度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制连贯性弱化,数据整理与分析的效率低下,信息及时反馈机制无法形成,使得整个预算管理体制的作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刘畅,2011)。[7]利用ERP系统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既可以利用ERP系统处理繁杂的数据、快速形成决策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决策主体,同时也有利于实时监控预算全过程与节约预算成本。我们认为还需在现行ERP系统基础上开发生态预算模块,增加一些与政府生态预算能够对接的生态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终端,以便企业全面预算中生态预算模块与政府生态预算无缝对接。
(3)三维绩效评价制度。如果没有及时反馈企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绩效评价制度,企业即使采取企业生态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所计划的管理思想和战略不能很好地执行,企业生态预算的效果也不太明显。要有效实施企业生态全面预算管理,相应企业生态管理评价也应纳入企业绩效评价范畴。因此,企业绩效评价制度应该修正为三维绩效评价制度,三维绩效评价制度以平衡计分卡为理论基础,围绕企业生态预算模块、价值作业预算模块与耦合预算模块设计的,主要包括经济绩效评价、生态绩效评价与社会绩效评价三部分。
经济绩效评价与价值链作业预算管理模块相对应,评价对象是企业价值链作业预算管理模块,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评价的基准,根据价值链作业预算执行结果偏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程度来确定经济绩效水平。经济绩效评价指标除了采取常见评价财务经济效益的指标以外,同时还要评价全面预算管理中价值链协调性管理与作业预算管理两个方面。生态绩效评价与企业生态预算模块相对应,评价对象是企业生态预算模块,以企业生态足迹最小化为评价基准,根据企业生态预算执行结果偏离生态足迹最小化程度来描述生态绩效水平。社会绩效评价与耦合预算管理模块相对应,评价对象是耦合预算管理模块,以生态足迹最小化条件下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评价基准,根据耦合预算执行结果偏离生态足迹最小化条件下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仪基准来衡量社会绩效水平,主要可以通过计算(企业生态足迹/企业价值)这一指标来评价。
五、小结与启示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涉及的系统根据其目标导向划分价值创造系统、生态系统与耦合系统,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企业生态足迹最小下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生态全面预算,主要包括价值链作业预算、生态预算与耦合预算三大模块,并配套三维绩效评价制度,以保证生态全面预算编制、执行的质量,本文最大的创新点是提出政府生态预算与企业全面预算要实现对接的观点。
摘要:价值最大化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没有完全考虑到生态资源的稀缺性,以牺牲生态资源实现企业价值最大。立足于企业生态足迹的生态全面预算是在企业生态足迹最小的条件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主要由价值作业预算模块、生态预算模块与耦合预算模块组成,耦合预算是价值预算与生态预算协调预算。为了减少生态预算的执行难度,保证生态全面预算的实施与应用,须同时转变管理观念、完善管理信息系统与配套三维绩效评价制度。
关键词:全面预算,价值预算,生态预算,耦合预算,三维绩效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
[1]张艳辉.组织生态理论在创意产业研究中应用[J].当代财经,2007,(4).
[2]董会忠,薛惠锋,宋红丽.基于耦合理论的经济—环境系统影响因子协调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2).
[3]于富生,张敏.全面预算管理新解:基于价值链和作业的整合框架[J].财务与会计,2007,(13).
[4]高严.生态预算:基于预算管理改进角度的思考[J].生态经济,2008,(6).
[5]徐莉萍,王雄武.生态预算模式在中国的价值实现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2).
[6]郝韦霞.介绍一种城市环境管理模式:生态预算[J].科技管理研究,2008,(8).
8.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考试组织研究 篇八
关键词:前景理论知识共享有限理性决策行为
中图分类号:G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2)06-0077-04
知识是有价值的,知识的获取要付出代价及成本。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对实现组织知识增长和价值创造有重要影响。从已有文献看,学术界对组织内部个体层面的知识共享行为研究大多集中于信任及社会网络关系上,将个体之间的信任和社会网络关系看作是影响知识共享程度的主要因素。也有学者对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和动机作了研究,认为不同个体有不同的知识共享动机,不同动机影响到知识共享意愿不同。如谢荷锋[1]将企业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划分为个人利益驱动知识分享行为和集体利益驱动知识分享行为两类。王晓科[2]从不同理性动机驱策的前提假设出发,用博弈论分析了互惠、声誉、利他主义等不同支付实体作用下的隐性知识共享决策。何会涛[3]认为,知识共享是选择性很强的行为过程,共享行为导向对共享的有效性有重要影响。但就包括上述文献在内的已有研究成果而言,以人的认知局限性为研究视角的并不多。
个体认知涉及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任何个体受其经验和偏好等约束,不可能获取与知识共享决策相关的所有完备信息,更不可能具备完全精确的计算能力,因而其知识共享决策行为往往建立在有限的理性认知基础上,并通过权衡获取知识付出的成本及知识共享可能取得的收益做出选择。同时,因组织制度基础、组织管理者的行为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个体从认知心理出发对知识共享与否的判断,从而也使得个体知识共享不可能按某种特定的运行规则来进行。基于此,本文在认知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分析有限理性条件下组织内部个体知识共享决策机理,旨在更进一步解析组织知识共享问题。
1有限理性主体知识共享决策机理分析
按获取和传递的难易程度,人们通常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而组织中涉及个体层面的专有知识大多属于隐性知识,组织知识共享研究也主要与此有关。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体化的知识,是个体所拥有的信息、经验等无形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不仅深植于个体行为中,而且与个体的价值观及心智模式相融合,与个体的经历、修养、思维方式以及受教育层次等有密切关联。一般地,个体通过合作和知识再创造与他人分享隐性知识[4]。首次提出隐性知识概念的波兰尼(MichaelPolanyi)认为,知识不能脱离认知主体,只有和认知结合的知识才可称之为知识。在一个人所知道的、所意会的以及他所要表达的东西之间存在着隐含的未编码知识,这种知识来源于个体对外部客观世界的感知与判断。个人层次的隐性知识通常因与其艰苦的努力相伴随,因而出于回收投入成本和精力的考虑,个体往往会对隐性知识有垄断要求,而不会随意将自己的知识与他人共享。在波兰尼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隐性知识的理解,并就隐性知识的特征达成了一定共识,如认为其具有模糊性、主观性、个体依附性等。
现实中,隐性知识受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制约而存在共享障碍:一是隐性知识主体主观上担心知识共享会导致其既有特权、地位或竞争力等现实利益或潜在利益丧失而不愿与他人共享知识;二是客观上知识接受方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与知识传递方不对等,导致知识共享效果不佳甚至根本不可能实现共享预期。本文不考虑上述第二种情况。换言之,假定只要知识主体有共享意愿,则个体之间的知识共享不存在传递方和接收方彼此之间因知识水平及理解能力有太大差异而产生的约束。
20世纪90年代始,学者们开始关注知识共享动机问题,研究主要以需求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双因素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为基础[5]。在理论构架方面,大多数研究的重点放在组织宏观层面,也有一部分研究关注组织文化层面,只有少数研究在于个体层面的变量,如互惠、信任和社会网络关系等[6]。但如前所述,组织内部个体知识共享及流动不会自然而然发生。实践中,不仅是个体对知识共享的态度和主观看法影响着其知识共享决策及行为,而且组织制度及激励措施等都须借助于个体心理加工过程才能最终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个体理性始终是影响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知识共享决策行为的发生与知识拥有者个体认知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大厦构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基础上,认为经济主体的行为动机是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行为目标是追求其自身福利最大化。作为完全理性的经济人,组织中知识主体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下,必然应对其拥有的隐性知识实施完全垄断,杜绝一切可能出现的共享行为,其结果将使个体知识和组织知识固化在某一水平或某一层次上。这种状况显然与现实相违背。正因为如此,用理性经济人假设解释现实中组织内部个体之间的知识共享关系显然具有局限性。西蒙以及卡尼曼等学者将有限理性和非理性作为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和主题,倡导并注重对人类经济决策行为的心理和认知基础的考察,为现代决策理论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西蒙(H.A.Simon,1947)指出,现实中的决策者由于认知的局限性以及决策情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偏离“理性原则”,由此提出了有限理性概念。Kahneman和Tversky的研究成果则向人们展示了在不确定条件下,决策可以系统地偏离传统经济学的理性假设[7],从而打破了规范性理论关于固定偏好的神话。通过认知心理学的实验,他们还发现,人受记忆能力或知识水平的制约,通常只会利用自己熟悉或能够想象到的信息进行直觉推断;在进行决策时,由于对参照点的选择不充分,会在决策中产生锚定效应偏差。例如,就组织中的个体层面来看,其知识共享更多地来源于信任基础上的自愿合作;隐性知识主体在受经济利益及组织规则制约的同时,还受组织关系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是组织中知识资源流动的重要渠道。知识主体利用自己所熟悉的关系,凭借直觉推断知识共享的价值及意义,寻找诸如金钱、声望、名誉、地位等机会,并在一定范围内评价和交换资源,利用机会。这种行为所体现的正是有限理性个体在知识共享决策中追求潜在的长期合作利益或共同利益的锚定效应。
nlc202309032029
2有限理性主体知识共享决策理论基础
认知活动和人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内在的思维活动和外部环境因素的结合,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知识的存在与活动状态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除了极端情况的显性知识和极端情况的隐性知识外,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还有兼具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特征的知识。相对而言,在是否进行知识共享的决策行为中,这部分知识共享决策行为更易受个体认知心理活动的影响。
1979年,Kahneman和Tversky提出了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有力地说明了人们在有限理性条件下的诸多异常现象。前景理论将前景选择过程分为编辑和评价两个阶段。决策者在编辑阶段主要是对所给定的各种可能性进行事前分析,并得出简化的重新表述,以便为评价阶段进行选择奠定基础。这里所谓前景是指各种风险的结果,前景选择遵循的是特殊的心理过程与规律[8]。Kahneman和Tversky认为,正是编辑方式形成了对相同决策问题的不同“构架”,从而产生了偏好和选择的各种不一致现象,即框架效应。换言之,在编辑阶段,组织内部拥有隐性知识的个体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各种知识共享方案的报酬和成本信息,通过产生的结果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依据自我确立的参照点标准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个体认知不同,对知识共享与否的决策构架也不一致。评价阶段是决策者评价各种经过编辑的可能性,即运用“价值函数”和“决策权重”对期望进行估值,选择价值最高的情形。其中,价值函数是该理论中用来表示效用的概念,描述未来的结果和投资者主观满足程度之间的关联性;决策权重说明的是未来某个事件的概率变化对总体效应的作用。例如,在组织个体层面的知识共享认知中包含着对知识共享行为及结果的自我评价过程,若评价认为知识共享带来了个体在组织中所处地位提升、自我效能增加等结果,则与之相关的个体会随着上述估值的提高而提升主观满足程度,进而选择继续进行知识共享行为;反之,若自我评价结果与期望得到的结果差距很大,个体认为其进行知识共享的收益远远小于为之付出的代价,则其知识共享动力必然不足甚至可能对知识共享行为产生强烈的抵触。
前景理论所描述的是实际决策行为。按此理论,价值的载体在于知识共享行为导致的财富改变而非财富的最终状态。当然,这里的财富构成远比物质资产交易中面对的财富构成要复杂很多,因而度量难度也大很多。经典决策理论的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只有在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带来的效用大于其为获取知识付出的成本时,完全理性的知识共享主体才会选择进行知识共享。但前景理论表明,任何选择和决策的做出都依赖于一定的程序,这种程序不需要决策者完全理性,知识共享带来的财富改变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情境下的决策相当于决策者针对不同前景进行的选择;现实中,知识共享决策者由于精力、能力和信息等方面的局限,不可能对所有知识共享效用和成本进行全面、详尽的计算和评估,因而做出的决策往往基于启发式思维,这种思维偏向可能导致判断的偏差,使不同个体的知识共享决策行为呈现不同的特点。
3有限理性主体知识共享决策特征
凯恩斯是最早强调心理预期在决策中作用的经济学家。他不仅强调心理预期在决策中的重要性,而且认为决定决策者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因素。在他之后形成的行为经济学理论正是从心理特征、资本市场条件和政府行为等方面的结合分析问题,且考虑了人类决策行为中存在的非理性因素和非标准偏好的作用以及人们的心理对决策的影响,前景理论就是一例。该理论以强有力的经验证据为基础,指出人们的决策是按照一定的准则和经验进行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行为在不确定条件下背离理性选择的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也为分析组织中有限理性个体的知识共享决策行为特征提供了依据。
首先,个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以相对于某个参照点的利得或损失为依据,而不是传统理论所认为的期末财富或消费[9]。由于参照点的存在,使得预期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例如,有限理性个体在做出知识共享与否决策时,通常以某个参照点为出发点,而参照点的选择并不以组织所实施的单一的某种物质激励为标准,而是综合了诸多因素在内。参照点不同,判断结果不同。据此理论,人们在进行知识共享决策时,往往会选择周围与自己的地位、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相当的个体的知识共享经历及其结果作为参照点,判断其在知识共享中得到的收益及成本。其中,收益可以是工资薪金的提高,但更多可能是升迁机会及自我价值的满足和体现等。也正是由于有这种心理偏差的存在,人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主观判断相一致或至少相接近的实际事例作为决策参照点,并依此来佐证自己做出的知识共享决策的正确性。
其次,由于在有限理性条件下,人们对同等程度的收益和损失的态度不一样,在面临收益时,人们大多是风险厌恶型的,而面对损失时又是风险偏好型的,换言之,人们对损失比收益更敏感。就组织中的个体而言,由于知识共享在短时间内可能形成大量知识拥有者,从而改变组织内部某类专有知识的供求关系,给初始拥有这类知识的个体职业生涯带来风险,因而使其在心理上更易于将因专有知识带来的权力或地位等看作收益,而对因知识共享可能导致的地位下降、特权丧失等不仅看作风险,而且表现出明显的厌恶情绪。故在是否进行知识共享的决策中,往往倾向于保护已有的权益,以回避各种可能形成的风险。不仅如此,在组织内部,还存在因各种目的组成的工作团队,团队成员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每个成员既是知识传递者也是知识接受者。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因有“多赢”特性,自然被各成员看作是收益加以保护,一般不大可能愿与团队以外人员所共享。
第三,人们基于不同的用途建立保值心理账户和升值心理账户,并以不同的态度对待不同的账户。对放入保值心理账户的财富,人们往往具有较强的风险厌恶特点,而对放入升值心理账户的财富则具有较弱的风险厌恶特点,有时甚至主动寻求风险。推而广之,由于某项专有知识是组织中一部分个体保障其既有薪资及地位,并在职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拥有这类专有知识的个体往往是组织的核心员工,他们势必会在内心将此类专有知识等价于权力、地位或收入,因而作为其个人财富的构成放入保值心理账户,不会自然而然与他人共享这类知识,甚至对共享持很强的排斥心理。反过来,若因组织激励措施得当等原因而使个体与他人分享了某类新知识并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增强了其角色胜任力和自我效能感,则这类知识很容易被员工放入升值心理账户。作为对组织的回报,他们势必愿意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与其他员工共享,并由此提高组织工作绩效。不过,应该明确的是,由于知识产品的特殊性,相对于那些可量化反映的物质产品来说,组织较难找到适宜的量化标准,考虑到其对个体知识共享的激励成本相对较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组织激励措施的效用,进而影响其内部个体知识共享效能。
nlc202309032029
4结语
人脑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导致人们行为有限理性的根源,认知心理学对人类决策行为的心理规律的研究,展示了人脑对决策信息输入的操作过程。人们在做出有关决策行为时,只能对有限的领域进行仔细算计,其余的领域则受习惯、经验等所控制;人们的行为富于目的性,但这种目的性有一定的限度。行为经济学致力于传统经济学心理基础的现实化,修正了其关于人的理性、完全信息和偏好一致等假设,越来越多地重视情感因素、社会效用等问题,从人自身的心理特质、行为特征出发,揭示影响决策行为选择的非理性心理因素。认知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相互结合,为从理论上更好地解释人类决策行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就任何组织而言,其内部个体层面的知识共享决策行为选择不仅涉及到人和知识两个层面,而且受具有很高不确定性的环境约束,面对这种不确定性,个体的知识共享决策行为可能被自利或认知局限性等所左右。因而,结合认知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理论开展知识共享决策行为的研究是一种新视角。但我们也看到,由于隐性知识构成的特点及特殊的储存方式,影响到知识共享双方及多方互惠的程度、获得共享报酬的价值及其概率等呈现一定的独特性。同时,存在于人体本身的心理认知特征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其隐性知识共享决策行为选择分析面临一定的难度。由此,相关问题还需逐步借助于后续研究的来进行。
参考文献:
[1]谢荷锋.组织氛围对企业员工间非正式知识分享行为的激励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2):92-99.
[2]王晓科.不同理性动机下的企业隐性知识共享博弈[J].情报杂志,2010,(11):110-117.
[3]何会涛.知识共享有效性研究:个体与组织导向的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1,(3):403-412.
[4]施琴芬等.隐性知识主体风险态度的经济学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3,(1):80-82.
[5]赵书松等.个体知识共享动机:国外研究综述与本土化的理论拓展[J].情报杂志,2010,(1):114-122.
[6]黄芳等.企业员工知识共享的理性行为模型[J].科研管理,2010,(3):120-126.
[7]常鑫,殷红海.DanielKahneman与行为经济学[J].心理科学进展,2003,(3):256-261.
[8]张耀伟.个体决策行为的实验研究述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1):138-143.
[9]林钟高,谢升滕.国外行为财务理论述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45-49.
作者简介:陈萍(1966-),女,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知识管理、决策优化。
【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考试组织研究】推荐阅读:
谈基于学习对象理论的教学资源库研究论文06-22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冷链物流模式研究09-10
基于层级管理的集团财务模式下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经济学论文07-27
基于中医学理论的保健食品搭配与研发论文07-13
基于卫星产品保证的并行工程的研究10-25
基于服务营销的商业银行策略研究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