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师待遇

2024-10-30

台湾教师待遇(精选10篇)

1.台湾教师待遇 篇一

搞好农村幼儿教育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大好事, 普通农民的子孙也应该享受到良好的幼儿教育。

发展农村幼儿教育, 就必须改变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低下的状况。农村幼儿教师大多是非公办教师身份, 国家没有规定相应的工资待遇。因此, 农村幼儿园发展得再好, 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工作再出色, 其工资待遇低下的状况依然存在。既然国家允许非公办教师进入幼教岗位, 那为什么不制定相应的工资标准?

就拿我们这个幼儿园来说, 我园是农村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 全园没有一个公办老师, 但教师们却上进、好学, 在2006年就跨进了我市省首批优质园的行列。全园四百多个孩子, 教师这么多年来却一直拿着七百多元的低工资, 而教师的工作量是按照省优质园的标准要求的。这么多年来, 我园在全市开过各种教育教学现场会, 美术、科学实验基地对全市开放, 每届的优秀教学活动评比均获市一等奖, 每年幼儿园向家长开放各种活动, 举办亲子运动会、家庭才艺比赛等。这样做, 教师不但没有获得任何奖励, 反倒因为活动经费支出多了挨上级批评。教师进修了大专、本科却只比中专的人每个等级多二十元的工资。这么低的工资, 长此以往, 谁还愿意积极进取?教师一次又一次写过要求增加工资的报告, 可是没有谁来为我们讲话。教育行政部门说:“要钱找政府吧, 我们只管工作。”政府说:“上面没有文件规定你拿多少工资。”这样的管理机制让农村幼儿教师看不到希望。幼儿教师是个弱势群体, 谁来关注这个群体?如果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一直很低, 将没有人愿意从事这个职业, 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 要想推动我省农村幼儿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就必须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

2.乡村教师待遇能否成倍提高? 篇二

教育部、财政部近年来也在想办法提高教师的待遇。比如,在实行绩效工资时,要求向乡村学校倾斜,另外还给乡村教师每月几百元的生活补贴。但是,这距离成倍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甚至让乡村教师待遇高于城镇教师还有很大差距。那么,成倍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有可能吗?阻力在哪里?在笔者看来,完全可能,而阻力主要在于政府的观念:政府部门在发展教育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究竟怎样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据测算,如果全面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需要国家投入的资金,每年大致为750亿元。如果政府意识到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的重要性,那么,国家可以把新增教育投入,全部用在基础教育上,重点投向农村义务教育。同时还可调整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把投向高等教育的经费调整部分投向农村义务教育,从而解决经费问题。在这一点上,国家更应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加以保障,而不是由公共财政保障。

也有人认为,把建设乡村教师队伍重点放在提高待遇上,是不是会让教师职业过于“物质化”,这是老掉牙的观念。建设教师队伍,一定要有现代人力资源理念,从教师职业角度,思考这一职业的吸引力。如果连教师职业的待遇都得不到保障,何谈这一职业的吸引力?教师职业的荣誉感,不是靠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必须从职业保障、事业发展空间、教师个人价值实现等方面重视教师的实际需求。忽视教师的实际生存状态,来谈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有可能脱离实际,让乡村教育陷入严重的危机中。

考虑到各地的不同情况,解决乡村教师的待遇,尤其是中西部、不发达农村地区的乡村教师待遇,可以通过增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但是,这不是将经费拨付给省、市,由省、市再发给乡村教师,而是采取直接将工资打进每个乡村教师账号的方式。这一做法在技术上已无任何难题,而且可以避免经费被层层挪用、挤占。据代表、委员反映,有一些乡村地区,政府部门承诺给乡村教师的生活补贴只是“空头支票”。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为切实把教育事业办好,我们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这需要政府部门根据发展教育的重要职责,把钱用到最紧迫、最需要的地方。成倍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应当提上议事日程。

3.教师待遇提高方案 篇三

桥园幼儿园从转变成公办园2年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工作认真负责,深得家长的好评。现幼儿园内班级数已扩大了2个班,幼儿数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百来个,教师因此付出了更辛苦的劳动。为了保持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教师劳有所获,也为了便于管理,本学期计划提高教师工作待遇,方案如下:

1、班主任、科任补贴由现在的每月30元/20元恢复到原来的每月50元/30元。

2、设岗位劳务津贴100元/月。

3、期末设立安全奖、教学奖、优秀班主任奖等办学奖励。

4.浅谈教师待遇问题 篇四

教师待遇怎么了?

——以“我”之角度浅谈教师之待遇

教师待遇怎么了?

——以“我”之角度浅谈教师之待遇

摘要:11月17日,黑龙江肇东8000教师罢课,全市中小学全部停课。随后,事件进一步发酵,教师罢课事件蔓延至黑龙江双城、依兰、尚志、宾县等地。喧嚣过后,应有反思。肩负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教师的待遇问题不应通过这种方式引起社会的重视。本文从笔者的家庭、家乡出发,以“我”之角度浅谈教师之待遇。

关键词:教师待遇;教育;建议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这首赞美教师的歌曲,相信我们都耳熟能详。每当听到这首歌曲,也常常会在脑海中浮现许多和老师之间难以忘怀的点滴瞬间。“教师”一词在我心中一直是尊严、高尚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屡见不鲜的热点新闻却一次次将教师推向风口浪尖,令人心痛的是,这些新闻往往以负面报道居多。正如此次的肇东教师罢课维权事件,教师的待遇、权利等问题再一次成为了社会焦点。教师被喻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然而目前种种现实表明,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并没有理想中那么光鲜。

一、为什么要谈教师?

我的父母都是教师,父亲是大学教师,母亲是中学教师,因此我接触的人也以教师居多,我对于他们的生活十分熟悉,同时他们于我而言更多了一分家人的情感。实话而言,我的家乡吉林省并不属于教育发达地区,在十余年的受教育时光中,有所发现也有所体会。

随着黑龙江教师罢课事件影响范围的扩大,教师工资偏低、待遇不公等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大众关注。作为大学生,我们也是社会的主人,应该了解时事、关心时事,并积极思考以求探寻解决之法。尤其是相伴我们十余年的教师,我们更加有责任关心他们的工作现状、生活情况,提出我们的想法与思考。教师承担着培育下一代的重大责任,社会的进步重要在于教育的进步,若是连教师的基本权利都难以满足,广大学生的未来又如何保障?没有了良好的教育,社会必然会停滞不前甚至走向倒退,那么社会的未来又如何保障?

第 2 页

因此,无论是基于个人情感还是出于社会责任,我都应该走进这群我最熟悉的人,看一看他们的生活,听一听他们的心声。

二、教师待遇怎么了?

1、经济待遇

我们首先来回顾一组新闻:11月17日,黑龙江肇东市数千名教师因为薪资待遇问题集体罢课,导致多所中小学被迫停课;11月30日,仅仅过去不到两周时间,黑龙江多地再次出现了类似的教师停课维权事件;12月11日,由于学校拖欠数月工资,石家庄大职教师罢课。我们姑且不谈教师罢课是否有悖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但单就短短一月之内出现了如此高频率的罢课事件而言,教师的生存环境是否已经恶化到了最坏的境地?

2、社会待遇

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日益严格,使得教师的压力与日俱增。

就个人体会而言,我的母亲在做初三班主任的时候,常年的工作时间是朝七晚七,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之下,有时却难以得到学生与家长的体谅,这不禁令人心寒。同时,新闻中报道的学生与老师、家长与老师出现矛盾或冲突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如12月3日,通河中学发生一起高二学生用铁锤伤害英语女老师的事件。社会对于教师有着过强的“道德绑架”,使得教师能走的路越来越窄,而有些爱子心切的家长的不理智行为,使得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似乎变得不那么和谐。

教师的责任重大,一旦教师待遇出现问题,必然给社会带来重大影响。以此次黑龙江教师罢课事件为例,350万学生无课可上,造成的社会混乱十分严重。那么教师的待遇不公会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

三、直面危害

1、造成教师流失

在各级教育中,教师的流失现象都比较严重,而且据调查显示,流失教师呈现出年轻化的特征。从流失教师的职业水平看,他们大多数是教学骨干,不仅中小学如此,很多大学也因青年优秀教师的流失而纷纷感到了人才断裂的危机;从教师流失的去向看,他们大多流向待遇较好的公司、合资企业或经济发达地区的其他行业。教师的流失主要是经济的驱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得教师在学校之外也能找到更好的地方。

第 3 页

据中国新闻网调查显示,20.3%的中学教师表示,如果能进入其他行业,他们愿意放弃教师职业;如果能获得相等的工资,有31.5%的教师愿意转行;如果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则有50.4%的教师会离开讲台。同时,中国青年报上一项关于中小学教师流失意向调查表示,当前有30.8%的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想换职业。这些信号十分危险,如果不加改变,教师行业即将面临大量人才流失问题。

2、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的待遇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其中教师的职业倦怠就是最明显的体现。这种状态无论是对教师本人还是对教学工作都有极大的消极影响,它不仅对教师本身带来不利影响,而且对学生而言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教学质量的下降,反过来又会增强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如此恶性循环,对教育的发展极具破坏力。

3、不利教师培养

教师的待遇问题,直接影响到未来教师的培养。师范院校生源不足,素质不高,优秀高中毕业生不能被吸引到师范院校来,同时师范院校培养的优秀毕业生流失严重,使得教师行业的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与竞争力。

如上种种严峻的现实,不仅指出了教师待遇出现问题的现状,而且道出了其对于教师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危害。既然如此,造成这些的原因又是什么?只有剖析其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从而提出解决之道。

四、原因剖析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在过去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我国教师待遇一直不高,这也成为阻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教师的待遇也谈不上 “优待”。有网友在网上晒出世界各国教师工资,从而对各国的教师工资待遇进行排名。而最终结果显示,在28个国家之中,加拿大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在世界居首位,达到7196美元;亚美尼亚教师的平均工资只有538美元,在世界各国教师工资排行榜中倒数第一;中国教师平均工资720美元,排在倒数第三位。

第 4 页

1、资源分配不均衡

坦言之,吉林省是一个教育欠发达地区,其直接表现就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所谓的“名校”在全市甚至全省只有一个,这十分不利于当地教育的均衡发展。优秀的资源几乎全部集中到几所学校,家长望子成龙必然想尽办法进入名校,相比而言资源匮乏的学校将会面临优秀生源逐年减少的局面,优生更优、差生更差,年复一年便形成恶性循环,这必然导致教育资源分配日益不均衡。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也会带来教师待遇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我之所见,名校教师的收入大都令人满意,相比之下非名校教师待遇较差,而农村等偏远地区教师的待遇则更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蔡永红教授说,“目前,各地教师工资在经费保障上不够充足,地区间差异较大。发达与欠发达、偏远山区等地在人均年工资总额上差异巨大,不利于激励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及山区教师,更不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待遇分配的不均使得教育落后地区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使得这部分教师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都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了更加恶劣的结果。而实际上,“罢课”之风兴起的地方也多是镇、县、农村等教育落后的地区,这就是对资源分配不均的严正抗议。由此可见,越是教育资源贫瘠的地方,教师的待遇越是不容乐观。

2、评级制度不合理

教师工资主要取决于职称、职务等,相对而言工作质量对其影响较小。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岗位工资、薪级工资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职称、职务及工作年限,全国均采用同一张工资表来确定。对于教师的绩效评价也有很大争议,教师的绩效评价多从德、能、勤、绩四方面入手,但在具体标准上却非常模糊,且操作复杂。刚刚入职的年轻教师由于工作时间较短,在职称、职务上出于劣势,但他们往往承担了更多的工作,这使得付出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不成比例,必然会减弱教师的积极性。

此外,教师考核是由行政部门而不是教师同行评价机构进行的,这导致了教育行政化;另一方面,教育绩效本就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在当前教育评价体系中,绩效等效于分数、第 5 页

成绩,在这样的绩效观之下,虽然教育部门多次强调义务教育绩效工资要向农村教师倾斜,可由于农村地区在教育资源、生源条件方面都处于劣势,结果却恰恰相反。下面一组漫画就反应出某些教师待遇分配方案之不合理性。

3、社会风气不提倡

现今社会对于教师这一职业并没有形成十分推崇的风气,反而高中毕业生在选择这类职业时慎之又慎。这一点可以直观反映在高考分数上。教师专业作为提前批次录取,而且分数并不高,远远低于金融、经济等热门专业,大部分考生在同等选择条件下亦不会优先选择教师专业。由此可见,教师在大众心目中并不处于优势地位,教师在社会上的社会待遇并不高。同时,由于教师经济待遇不高,得不到优秀学生的首选,这便导致了人才流失,进而使得分数线有降无升,社会待遇也会日渐下降。

资源分配不均衡、评级制度不合理、社会风气不提倡,正是这些原因使得本应受到社会敬仰的人民教师并没有获得其应有的社会地位,反而在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又该从何出发,如何解决呢?

五、解决方案

现在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担负着的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知识经济与教师待遇关系密切。然而,囿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原因,尽管教师的待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是从近期频繁发生的“罢课”事件来看,教师的待遇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在于世界其他国家横向比较的时候,不难发现,我国教师的待遇与发达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因此,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1、政府应给予足够重视

教师同其他行业不同,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很多行业已经逐渐从国家控制下放到市场调节,而教育却主要依靠国家的计划与支持,尤其在教师工资这方面,更加依靠政府的投入和

第 6 页

扶持。市场调节的滞后性无法保证教育的稳定性,这就决定了教育不能主要依靠市场调节,而必须由国家按计划、有秩序地指导和规划。因此,教师待遇的提高,根本上取决于政府的态度和行为。

政府必须摒弃固有的发展“快速经济”的观念,将用于城市建设等“高效益”投资的一部分资金用于教育等长期投资。教师待遇问题不应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然而教师以及教育事业却正陷入了这样的滑稽局面。教师罢课维权,政府为了平息事件出面解决,从而形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恶性循环。

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国家的兴盛跟教师的职责和地位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政府应该心系教师,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真正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教育对于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重要作用,对教师待遇给予足够的重视。

2、真正落实教育公平

近日一则教育部要取消“985”、“211”工程的新闻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虽然事后教育部表态不存在废除情况,不过既有消息绝非空穴来风,而且从教育改革趋势和教育资源分配来看,取消只是迟早的事。教育的投入应该保持公平,而当今中国的教育界却将高等院校分为三六九等,无论从资金投入、教育资源、教师待遇方面都是不公平的。这种日渐僵化的管理体制,是很难将中国大学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也不利于教师待遇的保障。下面一组数据就直观地反映出国家资金投入对于名校的倾斜。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资金的投入几乎集中在“985”名校,这种“杀贫济富”的做法如果不彻底改变,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师待遇是根本无从谈起的。

要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就要对所有院校,包括公立院校和私立院校、名校和非名校,都要一视同仁,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支持。这样才能为各级院校创造一个良性竞争的氛围,不仅有利于教师待遇的公平性,而且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第 7 页

3、以法律形式保证教师待遇的落实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教师待遇的提高,也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然而,很多政策和规定仅仅是以文件形式下发,对地方政府不具有普遍约束力,从而政策在基层和地方就有可能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才能确保教师的权利,才能使教师的待遇得到保障,才能使教师不必被动地依赖地方政府,才能使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有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

90年代以来,我国出台了《教师法》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其中对教师待遇和权益也有明确规定,那么法律的严格执行便成为关键。如果舆论能够拿出如纠察贪腐的力度来关心教师,如果社会能够形成如抵制贪腐的风气来维护教师,那么相关法律的认真落实也将不再是艰巨的任务。

4、适时调整教师工资标准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教师的工资待遇并不低,但是衡量待遇的高低,并不能只看其工资的绝对值,还要考虑到社会的通货膨胀以及对比其他的工资浮动等因素。魏铭是中部省份的一位特级教师,在专业领域颇有建树,却在接收媒体采访时表示“2006年曾涨过一次工资,在这之后八年没涨过。教师的工资跟企业员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社会是处在动态发展和变化之中的,受到市场调节的行业者的收入随市场变化而变化,教师的待遇也必须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适时加以调整,这样才能确保教师待遇的巩固和提高。尤其是针对农村等信息欠发达地区,更要时刻关注,以保证教师的权利得到保护。

5、进行学校内部体制改革

很长时间以来,很多学校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教师工作量不足、机构臃肿、人员冗余等现象,这不仅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严重地阻碍了教师待遇的提高。聘任制的完善、冗员的淘汰和效率的提高无疑对教师待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如果说上述其他措施是保证教师待遇的外因,那么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是保证教师待遇的内因。我们应该重视教师待遇的提高和巩固,但不能不分教学数量和质量给所有人同等地提高待遇,而是要力求公平合理,学校内部应该是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不加分别地给所有人提高待遇,不仅不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也是不公平的。

此外,我们可以发现国家也在不断出台新政策以保证教师资源优化。吉林省在前几年实行了教师轮岗制度,全国各地也在陆续推行这项制度,这可以促进教育公平,使教师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国家应大力推行诸如此类的措施以保证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 8 页

六、结束语

笔者一直在强调教师行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点相信能够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但是可能在社会大众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可能还是传统的老学究形象。他们离教师这个职业已经太远太远,由于不了解、不接触,大多数人并不清楚教师的情况,更何谈关心待遇等问题?正是由于此次的黑龙江罢课事件,社会才开始普遍认识到教师待遇出现的问题。

作为教师家庭中的一员,我十分痛心地看到教师行业目前陷入了需要通过罢课抗议来维护自身权利的尴尬境地。但通过了解,我又十分欣喜地发现不仅国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在采取措施积极解决,如适当调整教师工资、落实教师轮岗制度等;而且通过教师的不断诉求,社会也渐渐对教师之待遇问题产生了反响。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师职业会走出现在的瓶颈,走向更宽阔的未来。

致这群我最爱的人。

参考文献:

5.古代“教师”的待遇如何? 篇五

在古代,教师与官员一样也都有稳定的收入。汉代太学博士的官秩,初为四百石,后升为六百石。四百石级别,每月的工资(俸禄)是50斛谷物,以“汉代1斛(石)=2市斗=27市斤”来算,50斛相当于今天1350斤;以成人每人每月消费30斤来算,够45人消费,这是当时大县县丞的工资水平,属“副县级待遇”。而六百石则为70斛,是当时郡丞才享受的“副市级待遇”。宋代除了朝廷拨款外,自仁宗起还陆续赐给官学土地,称为“学田”,这一制度为后来各朝所继承,元、明、清学校都有相应的学田。学田收入除一部分用于办学和补助困难学生外,不少都成了教师福利。

宋代书院一类私立学校的“民办教师”,由于社会捐助多,有的教师收入远高于公办老师。教师的工资开支是学院费用大头,如南宋明道书院,山长(院长兼主讲老师)的月俸100贯,每天还补助700文伙食费。

6.台湾教师待遇 篇六

鉴于农村幼教在整个幼教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农村幼儿园教师在我国整个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其面临问题的紧迫性,我们重点对某些地区的农村幼儿园教师政策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从这些地区教师队伍状况近几年的实际变化来看,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和素质偏低、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它们在国家尚未出台有关政策的情况下,没有消极等待,而是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开发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身份、地位及待遇的各项政策。经过这些地方政府的积极努力,当地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状况普遍得到了较大的改观:教师工资普遍获得基本保障,部分地区还为农村教师办理了社会保险,教师队伍总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队伍也更加稳定。这些成就的获得,对当地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稳定和促进作用,也在全国范围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为此,十分有必要对目前国内已有的地方幼儿园教师政策经验、特点及背后的原因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明晰这些政策所取得的突破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地方政府在政策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便在为国家幼儿园教师政策的制定提供可行性建议的同时,为中央与地方政策的互动提供联结点,使我国幼儿园教师政策的开发能行之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一、地方政策探索遇到的困难及其经验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政策探索遇到的主要困难

在绝大多数地区,保教费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和养老保险待遇的唯一或主要来源。收费水平决定了教师待遇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很难再有提升的空间,致使这些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只是较低水平的保障,与公办教师的待遇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对队伍稳定性的不良影响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此,如何建立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的长效保障机制问题,成为了地方政府在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过程中遭遇的突出困难。

从我们在一些地区调研的情况看,要想通过“以生养员”的办法来解决教师工资问题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或提高教师工资,就需要提高收费标准。但是,各地乡镇中心园、村办园的收费都是根据幼儿园的质量等级由物价部门核定的,不能轻易更改;即便要改,也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家长的承受能力。因此,在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提高教师工资和保持合理收费标准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而且,更须一提的是,由于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缺乏政府财政投入的支持,因此,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只是教师工资要通过收费解决,办园资金、日常办公经费等所有费用都是从收费中提取的。其中,办园资金是农村幼教事业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收费总量受限且办园投入优先的情况下,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的基本保障能力和提升空间都非常有限。

因此,各地普遍希望能够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编制问题。显然,这需要中央一级政府做出决策。可见,“身份”问题始终是地方探索农村幼儿园教师政策难以逾越的障碍。

(二)地方政策经验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地方政府的积极探索为解决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保障,但是,它们的政策规定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1. 教师身份定位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央政策一直未对农村幼儿园教师身份予以明确,给地方政策开发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比如,某县在无奈之下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定为“农民合同制”;有的县为解决非公办幼儿教师的技术职称待遇,竟然为农村幼儿园教师评定了“农业技术人员”职称。某市虽将农村幼儿园教师身份界定为“民办教师”,政府每月每人拨付100元的工资,但由于国家政策严定“民办教师”不再新增,为减少因此而带来的连带责任,不得已把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拨付确定为“学前教育补助”的名目。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利于激发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给农村幼儿园教师办理和农民一样的社会保险,同样存在问题。因为不做幼儿园教师他们也可以享受农民的待遇,这实际上是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身份与农民等同,否认了农村幼儿园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特殊性。可见,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办理农村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是地方政府在教师身份问题无法解决情况下的“无奈之选”。

2. 教师工资及养老保险待遇制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政府在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制度设计的某些环节或方面,如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上存在不够严密和科学的问题。

(1)工资制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的具体设计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最低工资的参照标准问题。当前,许多地方在解决农村非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问题时主要采取了“最低工资制”的做法。就这一制度本身而言,限定工资的底线,能够为广大农村幼儿园教师提供基本的工资待遇保障,但是,最低工资应该定到什么样的水平?其参照标准怎样才是合理的?这些都是需要经过科学测算才能划定的。目前,不少地方的“最低工资保障线”要么以城市最低工资标准为参照,要么以国家规定的“低保线”为参照,这些都有抹杀教师劳动特殊性的嫌疑,不仅起不到对教师工资的保障作用,反而会抹杀幼儿园教师职业的专业性,限制教师工资达到合理的水平。其二,工资结构问题。在实行的“结构工资制”中,有的地方对绩效工资与基本工资的比例划分不够科学,效益工资只占极小的比例,未能起到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拉动作用,反而使其工作的积极性受挫。我们在调研中就发现了这样一个案例。

某镇中心幼儿园原来是省级示范园,工资结构设计合理,教师工作积极性很高。2003年,该园与另一乡镇园合并,教师人均工资水平由原来的510元/月提高至560元/月(政策规定最低520元/月)。其中,基本工资为460元,其余为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分三级:一级60元,二级50元,三级40元。由于绩效工资所占比例太低(仅为17%),教师工资很难拉开档次。而且,两园合并后教师工作量比以前大了,教师们感觉付出多了,但收入增加却不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合并后教师工资由原来的乡镇统筹改为幼儿园自己统筹,这就使得该园与本镇其他幼儿园之间的教师工资水平差别不大,难以体现中心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在培训、指导等更多的专业技术方面的付出。以上两方面的原因都使教师们心理很不平衡,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

这一案例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工资的统筹层级问题。它从反面说明了要将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的统筹层级上收到乡镇。

(2)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现有地方农村幼儿园教师养老保险待遇政策在教师取保年龄、投保方式、投保类型等方面还需要规范。

关于教师的“退职年龄”(即取保年龄),有些地方规定为45岁,常常引起不少教师的不满。某省陈庄镇虽将取保年龄定在55岁,但要求教师50岁时就内退,5年间只给教师600元/年的生活补助。按国家政策,女教师的退休年龄正常为55岁。上述地方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退职年龄提前,是从“年龄大了就不能唱唱跳跳了”这一认识出发的。显然,这是对幼儿园教师工作内容的一种片面理解。此外,5年期间所给的补助水平仅相当于50元/月,根本不足以保障退职教师的基本生活。

关于“投保方式”,大部分地区采取的是按月缴纳和按年缴纳的办法,而有的地方采取了教师退职时一次性交纳的做法,目的在于让教师树立长期的事业心。所谓“退职时一次性缴纳”,就是在教师退职时按照“截止到养老保险领取年龄,实际教龄满20年的月领150元,每增减一年教龄上下调20元”的水平由乡镇一次性缴付。如果教师干不到50岁,则不享有养老保险。这一做法否定了那些没干到50岁的教师之前的工作付出,是与现行《劳动法》的精神相违背的。

“投保类型”是各地农村幼儿园教师政策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既有投保“农村养老保险”的,也有投保“企业养老保险”的,还有投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其中,前两类更为普遍些。投保类型如此不一,主要因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得不到明确,因此各地的政策都只能是“权宜之计”,本质上都是与其“教师身份”不相符的。然而,即便是权宜之计,也应当有一个合理的取舍。从山东省寿光市、天津市蓟县的经验来看,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办理“企业养老保险”比“农村养老保险”使教师受益更多。寿光市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前曾做过深入调研,对比了农村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结果发现,农村养老保险人均投保数额3.6万元,月领300元;企业养老保险人均投保额2.5万元,月领450元,据此认为办理企业养老保险更贴近农村幼儿园教师切身利益,并在随后以地方政策加以明确,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办理了企业养老保险,将教师身份定位为“合同制工人”。

3. 教师待遇提高的投入保障机制问题。

目前,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解决得比较好的地区都表现在为教师待遇(或者是解决了工资,或者是工资和养老保险均已解决)获得了基本保障。那么,考虑到农村幼教事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教师待遇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就成为这些地区接下来的任务。但从当前这些地方政府对农村幼教事业的投入结构来看,幼儿园建成后的资金安排更多地被用于日常办公经费、改善办园条件和教师培训,而缺乏保障教师待遇不断得到提高的制度安排。

在农村幼教事业发展有投入保障的地区,地方政府对农村幼教事业的投入责任分工大致是:乡镇政府负责办园资金(包括土地、幼儿园建设)投入,部分地方还负责统筹一部分非公办教师工资;村负责土地投入、内部设备设施投入及改善。这种政府责任分工对于农村幼儿园的初建来说无疑是合理的,因为硬件投入是幼教事业得以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在基本办园条件达标后,一些地方政府仍将投入重点放在硬件上。如,某镇规定设立的幼儿教育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正常办公经费、教师培训和改善办学条件。如此一来,在发展资金总量既定的情况下,用于办园的资金越多,用于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的资金当然就越少。

导致这些地方政府对硬件投资有所“偏爱”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可能与各地的示范幼儿园评估标准、现代化幼儿园评估标准有一定的关系。从我们对一些地方的示范幼儿园评估标准、现代化幼儿园评估标准的分析来看,评估标准中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教师要具备国家法定的幼儿园教师资格,另一个是幼儿园要有教师培训方面的制度、计划和措施,并安排一定的培训经费。对于教育部门办园和政府办园来说,上述评估标准在内容设计上不存在问题。但是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缺乏对教师待遇保障的规定则是一个较大的缺漏。造成这一缺漏的原因,并非政府有意为之,而在于示范园评估标准是以公办园为对象设计的,农村集体性质的幼儿园虽然也能参评示范园,但其在教师待遇缺乏保障方面遭遇的问题并没能被考虑进去。对于非公身份的农村幼儿园教师来说,培训固然重要,但只重“要求”不重“待遇”仍然无法保证教师队伍的高质量。

因此,在农村幼儿园的发展问题上应当发挥示范园评估标准的导向作用,将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纳入到农村示范园评估标准当中,给予合理的权重,并在示范园复审中将教师待遇提高作为指标之一,以引导各地乡镇政府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如,山东省淄博市就将教师工资列入该市幼儿教育示范乡镇的评估标准当中,要求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达到当地上年农民人均收入的2.3倍;[1]并不断改善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2]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将师资队伍建设列为考核各办事处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涉及教师学历、教师培训规划、教师工资及养老保险待遇的解决等内容。

另一方面,“偏爱”硬件投资可能也与部分领导“面子工程”心理有关。政府在投入农村幼教事业的问题上也应积极转变观念,准确把握幼儿园“发展”的内涵,明确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教师待遇的基本保障与不断提高。针对这一问题,山东省平度市的经验提供了较好的思路。该市在解决农村非公办幼儿园教师待遇问题上,强调按照“上不封顶,下保底线”的思路,在规定教师最低工资水平的基础上要求各幼儿园至少将收费总额的60%用于发放教师工资,教师全年养老保险金不低于托幼经费总额的5%。[3]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待遇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条件保障。

另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本着“分阶段优先”的原则,合理确定事业发展不同阶段农村幼教经费总量中办园经费与教师工资总额的比例。即:园所初建阶段,办园投入优先;园所运转阶段、硬件更新周期内,教师待遇投入优先。

二、地方政策经验的启示与思考

(一)政府重视幼儿教育是解决教师问题的根本前提

从已有的地方经验来看,不论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只要政府重视幼儿教育,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各项待遇就能得到妥善、有效的解决(只是解决的水平存在差异)。积极履行政府责任是保障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能够及时、有效解决的根本前提。

(二)解决教师待遇要经费投入和政策投入并举

综合已有地方幼儿园教师政策经验,在政府重视农村幼儿教育的前提下,非公办教师待遇问题的解决主要采取了两种支持方式:一是经费投入,二是政策扶持。

政府责任首先体现在财政责任上,但这并不构成责任的全部内涵,通过政策投入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扶持和保障同样十分重要。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在短期内无法解决政府经费投入的情况下,有效的政策保障仍能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提供经济方面的保障,尽管这种保障还是相对低水平的。可见,通过政策投入和扶持的方式来解决幼教事业发展和教师待遇问题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政策的有益思路。

(三)地方政策创新离不开中央政策的支持

从以上对地方政策经验的介绍与分析来看,地方政策创新对于填补新、旧教师政策交替时期的政策真空、缓解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面临的严峻危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地方政策探索遇到的困难中我们也看到,制约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教师身份问题,始终是地方政策难以逾越的障碍。不少地方尝试有所突破,但却困难重重。由此看来,农村幼儿园教师政策的开发,需要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有效配合方能达到目的。

其他非公办教师面临的问题中,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地方政府难以突破的问题。如,民办园教师与公办教师同等法律地位的落实应如何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与《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上的矛盾问题。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关于开展教育强乡镇强区县建设意见的报告的通知 (淄政办发[1997]15号)

[2]山东省淄博市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评选淄博市幼儿教育示范乡镇、模范园长和优秀保教工作者的通知 (淄托幼字[1994]4号)

7.台湾教师待遇 篇七

如果未来全国高校和公立医院全面取消事业编制,意味着以后招聘的新进人员全部没有编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及按照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统一管理。

很多人更关心,编制取消了,是不是目前在编人员的“铁饭碗”要没了?

高校、公立医院为何要取消编制?

自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一直在多方面、多角度向前推进。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将展开。

最先开始的是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所谓“不纳入编制管理”,按照人社部的解释,就是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性质。

为什么高校、公立医院要取消编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是这种管理方式已经远远脱离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实际。不利于这些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聘用人员,反而在所有高校、医院均造成同一单位内因有无编制几种身份人员之间的诸多矛盾。”

不纳入编制管理,似乎意味着高校和公立医院要全面市场化,很多人担心,一旦市场化,当前已经存在的“上学难、看病贵”问题是否更加严重?

苏海南的回答是否定的:“考虑到高校、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不应该完全推向市场。现在研究和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的目的,绝对不是让看病贵、上学难问题更加加重,而是要减轻。”

近年来,“上学贵、看病难”已然成为新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教育方面,小学几百元,高中上千元,大学上万元,供孩子读大学的费用对于收入低微的农民来说近乎天文数字。医疗存在的问题更严重。卫生部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约有近半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居民应住院而不住院。

取消高校、公立医院编制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养老保险改革。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告诉记者,目前,部分城市事业单位已开始启动统一社保改革,事业单位原来普遍存在“用工双轨制”受到诸多诟病,统一纳入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险,可以使这方面的改革面临破冰。

记者采访了解到,长期以来,在有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内部,有编制和没编制的人员区别很大,尤其在工作的稳定性和所享受到的福利待遇方面,编内跟编外人员有着不小的差别。

一位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告诉记者,“编外员工干得再多、干得再好,通常和编制内员工没法比。收入差距是一方面,还难以享受到编制内员工完整的福利待遇,如落户口、评职称等,得不到平等的机会。进不了编制内,永远是‘二等公民”。

而且这“二等公民”所占的比例还挺大,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编外人员多的单位有的占到一半,少的可能也有20%到30%左右。”

人权、财权将怎么衔接?

其实,今年1月15日,人社部官员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动态及热点问题高峰论坛”上表示,今年重点要研究编制创新改革,特别是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对相关改革的影响。

此次表态相比半年前,意思没变,但更为务实:从“研究对相关改革的影响”更进一步到“研究人事管理的衔接办法”。

编制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人事部门制定,财政部门据此拨款,通常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目前我国的编制主要是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一个萝卜一个坑”,由财政按人头给行政、事业单位拨款。

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公立医院在编人员有800多万,高校在编教职工有233万余人,总计约1 000万人。当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之后,这1 000万人的人事管理到底该如何衔接?

“可以实行我们一以贯之的‘老人老制度、新人新办法原则。”苏海南给出了他的答案:对于高校、公立医院取消编制的这1 000万人员,一方面可根据其工龄长短大多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只要不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就不会被解聘,其中,归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管理的干部仍由组织人事部门管理,其政治等待遇不变;另一方面,先仍按原人头费拨付财政经费,保证这部分人员的工资福利开支资金来源。新人不再有新编制,依照劳动人事法律法规一律签订相应期限的劳动合同,用高校、医院合法依规创收的钱开支工资。最终要走向根据高校、医院提供的公益性服务拨付相应财政资金,与原人员编制完全脱钩。

显然,取消高校、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编制后,将会逐步缩小编外人员与编内人员的待遇差别,以后有编无编都一样了。

取消编制后是否还有财政拨款?

大家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取消编制后是不是就不再有财政拨款?

“当然不是。”胡仙芝给予了否定,“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并不改变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提供性质。由于高校、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责任不能推卸,只不过是在责任方式和方法方面可以更加多元化、社会化。也就是说,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不再单纯地通过控编制、管人头、管经费等直接的方法,而是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合同、PPP等多种方式,对公共服务提供进行保障,并对公共服务的质量和产出进行更有效的监管。”

但是,国家对高校、公立医院实施的财政差额拨款政策,如果不按人头来拨了,具体怎样拨款?总得有一个标准可以参考。

苏海南告诉记者,接下来就要研究高校、三甲医院所提供的相应的公益服务值多少钱,国家就应该给拨多少钱,这个额度就跟原来的编制、人头没关系了。“比如原来可能给某高校或某公立医院5 000万元,经过测算以后不够用,不利于改变上学难、看病贵,可能就拨款7 000万元。当然,如经研究评估之后,其提供的公益性服务不值5 000万元,那就应下降,只拨给4 000万元。”

他通过媒体提醒:财政差额拨款一定要解决高校、医院公益性服务因为取消编制所带来的跟公益性服务不匹配问题,财政拨款一定要跟公益性服务的实际绩效考核结果直接挂钩,既不能少拨造成高校、医院缺财政支持去乱创收、乱收费;也不能无限制地拨款,又回到原来的大锅饭,浪费纳税人的钱。

8.教师福利待遇提升请示 篇八

遥墙近些年调出教师很多,为了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中小学幼儿园都有代课教师。由于工资待遇低,招聘的代课教师流动性大,每到开学之际,因课开不齐全又无代课教师,严重影响着学校的正常开展。为此,家长意见很大。

目前,中小学幼儿园代课教师12人,平均工资大专1512元,中专1412元。

未划入高新之前,遥墙的代课教师就多次到教育办反映工资低待遇低的问题。目前,我们已经纳入高新管理机制,机关工作人员已发放13个月工资及精神文明奖。中小学教师工资也都有所提高,可代课教师工资却很低,医疗还没有保障,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市场工值的不断增加,她们对当前的工资待遇非常不满,多次打12345提出要提高工资并办理医疗保险。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出现聚集上访,导致事态扩大。

结合周边乡镇工资实际,为提高代课教师工作积极性,确保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请街道办领导给5名在幼儿园的代课教师发放养老保险金612元/月、为遥墙12名代课教师办理医疗保险286.51元/月。

遥墙教育办

9.关于提高乡镇教师工资待遇 篇九

市政府领导:

我们是芦溪县的乡村教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后,乘“十二个五年规划”之风,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升,“幸福中国”已响遍全球,我们这些乡村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我们也热切希望提高工资待遇,改善生活质量,但是我们的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而实际上却在下降,特别是物价飞涨的现在,有时那几块钱工资用来维持生活都是捉襟见肘。现将有关情况向领导反映希望能引起重视。

一、落实绩效工资。中央政府实行绩效工资本意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可实际上我们至今仍是每年9000元左右,扣除津、补贴和年终行政福利(俗说第13个月工资)以及平时单位福利后,多数人月收入仅增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少数工资本来就低的反而比原来减少了,加上班主任费、学校领导行政津贴等都从中提取,我们实际得到的所剩无几。再是按上级规划是第一年9000元,第二年12000元,第三年达到标准15000元,可至今仍不见落实,可是市内城区的学校均已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二、经济通胀,物价飞涨,政府考虑到实际情况,及时实行绩效工资每月追加金额300元(从2010年起),有些部门及市内学校已发放,可我们一年多仍未见一分。

三、有关部门巧立名目,将手伸向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取多种费收。如司法考试费数十元,人事部门的公共科目考试数十元,教育部门的继续教育考试数十元,各种论文评审费数十元,职称评审费数百元,“一大四小”工程捐款;助残捐款、防洪费强收等等,我们的职能部门的职责是什么?他们本已有人民付予的工薪和办工经费,凭什么做几件事还要额外的报酬!

四、新老教师工资标准不一致。2009年招聘教师起点工资1000元,转工后为1300多元;2010年招聘的起点工资为1300元,可现在教师中工作七、八年了也只有1300元。这是什么原因?

五、江西省关于实施《失业保障条例》中已明确规定教师不在缴纳之列,可我们每年都在强缴数百元。

六、政府部门有意在克扣教师收入。(1)每年的教师晋级工资进档,原为每年9月后推迟到10月,又推迟到第二年了,现去年的已聘人员的晋级工资至今杳无音信。(2)原有的工会福利,说停就停。(3)凭什么从2010年元月起就每月从工资中扣除五元。

10.提高教师待遇改革策略之我见 篇十

关键词:教师待遇;改革;策略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因为他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教师同样又是平凡的,教师也需要必要的待遇来更好地生活,因此,教师待遇的改革问题关系到每一位教师生活质量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如何提高教师待遇的改革问题是极其必要的。

一、教师待遇较低带来的负面影响

传统的教师观,更多地强调教师的为人师表与师道尊严,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经常把教师比作“红烛”,把教师的精神比作“春蚕吐丝”,一谈到教师就应该是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对孩子的无私付出,用自己的青春奉献去谱写青春的奉献之歌。这本无可厚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的,教师职业确实是一个应该甘于奉献的职业,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教师首先是一个有正常生活需要和生存需要的个体的人,教师在生活中同样面临着柴米油盐的烦恼,同样要抚养孩子、孝敬父母,有病了同样要就医,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也是普通的人,只不过从事着高尚的事业而已,教师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样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教师的待遇并不尽如人意,教师待遇过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的工资待遇与福利待遇相比较都较低,很难满足教师生活的实际需要,再加上一些教师本身条件与负担较重,致使一部分教师生活较为困难。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由于待遇低,一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工作消极,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来开展教育工作,这种状况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更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从现阶段来看,加强提高教师待遇的改革工作势在必行。

二、提高教师待遇的改革策略

1.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促进教师待遇的提高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不同领域的改革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我们要看到在教育领域的改革还相对滞后,尤其是针对教师待遇方面的改革进展缓慢,长期以来,教师的工资都是政府统筹、分配、调拨的资金,这样的教师工资分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师工资的稳定性,也是教育周期与教师职业性质决定的,教师工资的来源不能够依赖于市场的调节,这也在客观上决定了教师的工资必须依赖于政府,尽管目前的办学形式是多样的,但是总体来看,公立学校还是占大多数,众多的公立学校最终还是依靠政府的拨款来维持正常的运转,因此,教师工资待遇的提高也必须依赖政府的决策,这就要求相关的主管部门要以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教师工资待遇提升的问题,要加大教师工资改革的力度,制定实效性的改革规划,并有效扎实地向前推进,不断提升教师的工资待遇,这是教师待遇提升的关键一步。

2.要以依法治教提升教师待遇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师待遇的提升也逐渐地重视起来,在近些年来,应该承认,在教师待遇方面的确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每次教师的工资与福利待遇的提升都是以文件形式下发的,这样的待遇提升管理方式,是以一种行政方式来处理的,不利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要确保教师待遇的稳步提升,就要以立法的形式切实做好教师待遇的提升工作,这就要求相关的立法机构针对现有的《教师法》等有关教师与教育的法律,进行大胆的立法改革,不断深化相关法律条文的修改与制定,要以法律的形式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与享有的合法待遇,促进教师待遇与福利稳定提升的同时,以依法治教的形式尽可能地保障教师待遇长期稳定地提升。

3.要建立教师工资标准调整的长效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教师的工资水平在不断地稳步提高,教师的生活水平也随着教师待遇的提升而逐年提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通货膨胀的因素,以及教师工资在近些年来的调整幅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立教师工资标准调整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要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建立行之有效的工资调整机制,以长效机制的建立促进教师工资调整进入科学的轨道,通过工资调整长效机制的建立更好地保障教师的工资待遇,对促进教师整体待遇的提升具有深远的意义。

教师工资待遇的提升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教师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教师队伍的稳定,因此,加强教师待遇提升的改革工作,对相关问题的解决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陈立伟,袁立新.珠江三角洲中学教师转换工作意向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导刊,2009(Z1).

上一篇:岱山实验学校小学朗读调研报告技巧归纳下一篇:教体局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