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育心育心养德

2024-06-22

育人育心育心养德(精选4篇)

1.育人育心育心养德 篇一

以爱育心,用心育人

自从参加”知行中国”的班主任培训以来,我每天认真收看大量的视频、讲座和案例分析,积极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和留言,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与了解。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我觉得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因此在班主任工作实施中,我始终坚持“以爱育心,用心育人”的原则。因为一颗爱心带给学生的是一片温馨,一份真情浇灌的是饥渴的心灵,用爱心导航,孩子们成长的旅程中将撒满一路阳光。

一、真情付出,以爱育心

爱心的温暖和师生情感交流在学生教育转化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的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含在为所有学生做的每一件事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

我坚持对学生“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往往老师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亲切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无限温暖,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作为班主任,我既是严厉的师长,又是慈爱的大姐。当学生出现问题时,绝不姑息,严肃批评,晓之以理,明确是非。但要给学生以空间,让他们有发挥的余地。我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关心他们的身体和生活。我经常走到学生中间,问寒问暖,有同学因病不能来上课,我便主动打电话给家长关心学生的身体情况,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我总是为这些学生送去温暖。爱的付出,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爱戴。

二、讲究技巧,用心育人

教育是一门艺术,我深有体会。我在教育过程中,不但有着一腔热情,而且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讲究技巧。在班级管理方面,我始终坚持“五个一”的理念。

1.“问一问” 学生犯了错误,先问一问原因,以免错怪学生。学生与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的自尊心是极其敏感的。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就批评学生,很可能会错怪学生。问清事情的起因、真相,然后再进行教育。

2.“缓一缓” 学生的错误,有时会令人生气,如若进行暴风骤雨式的批评,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极有可能把学生推到对立面,这时采取“缓一缓”的办法,先使师生双方都冷静下来,再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

3.“引一引” 学生犯了错误,一味批评、指责,往往事倍功半,我采用耐心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从思想深处弄清为何犯错,今后如何改正。

4.“选一选” 选择适当的时机、地点,比如在融洽的气氛中,在学生寝室里,在食堂餐桌上,学生情绪放松时,我再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5.“激一激” 抓住有的学生自尊心强的特点,在与学生谈话时,我就采用激将法,激励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批评教育的同时,我更多的是采用鼓励、表扬法。对那些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优秀学习成绩的学生,我都注意时时在班级和个别交谈中进行表扬。对于那些稍有进步的同学,我更是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

三、以身作责,为人师表

我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我深深懂得这其中的道理,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愿意积极行动,促成学生的言行统一。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我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不让学生做的事,自己先带头遵守。在班级管理中,我把自己当成是班级的一员,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在校园内看见垃圾主动弯腰捡拾;打扫教室,我经常拿起扫把和同学们一起扫地,拿起抹布和同学们一起抹窗户。对学生要言而有信,不能说大话、空话、假话,向学生许诺的,就一定兑现,以此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在工作中不能投机取巧、马虎了事,而是要有踏踏实实、有条有理的工作作风,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培养学生具有踏实的精神和健康的人格。

近观眼前满目春,放眼远处春更浓。我深知:要想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同时相信:只要俯下身子,一心为了学生,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并且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面对已取得的成绩,我不会停步。在实际工作中时刻会实践我最喜欢的一句教育格言“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2.育人育心育心养德 篇二

一、良好的思想品行的培养,需从“育心”开始

一个人,只有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有良好的思想品行。作为班主任就要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入手,即从“育心”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我国早就提出了“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可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青少年,园圃里见了花木就折,公共汽车上见了老人不让坐;生活中,见了困难就躲,稍有不满就后退;见重担就推,见便宜就占。但你看他们思想品德考试分数却很高。这种考试与实际两张皮的现象,都与我们的教育只注重说教、不重实际行动的本本主义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也有一些急功近利的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总觉得学生的思想观念与学习没有多大的关系,不予重视。等到“东窗事发”,说教、训斥、打骂便成为教育学生的三部曲。岂不知,这种简单的教育方法带来的思想意识的偏差,就会带来诸如不团结、情绪低落等问题,都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这些现象反映了我们德育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如果我们的教育能真正从“育心”入手,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

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从“育心”开始

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用一生,班主任应该从人的发展的高度着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去年秋季刚开校不久,我就遇到一个“难堪”。校领导在值周检查时发现,教室里果皮纸屑很多,便训斥道:“班级涣散,组织管理乏力!”。在这种情况下,把领导的训话迁怒于班干部或全班同学,本是情理之中的事,也能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我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着手,精心组织了一个以“从点滴做起,爱我校园”为主题的主题班会。班会前先在教室后墙贴上“劳动最光荣”的标语,以创设教育氛围。班会上,学生轮流上台对班级环境发表自己的意见,统一认识:环境卫生关系每一个同学的健康,自己属于这个班集体,这个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共同建设。于是,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我是集体一员,我要为集体争光”的呼声,达到了“育心”的目的。此后,班级不仅夺得了卫生流动红旗,还夺得了其他比赛奖项。当然,班级的成绩取得并不都是这一次班会能获得的,但是透过班会这面镜子,我们不难看到这种“攻心”为上的策略,正是班级良好学风、班风形成的关键。

三、坚强的意志力的培养,需要从“育心”开始

纵观历史,大凡有成就者,都首先具备超凡的意志力。我们虽然不能苛求学生人人都成为名人名家,但是我们总得要求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求知、学会创造,没有较强的意志力怎么能行?许多后进生,往往并不是分不清是非,也不是缺少训斥和打骂,而是缺乏意志力,控制不了自己。如果教育者能从“育心”着眼,使其具有较强的意志力,他就会逐步转变,成为优秀学生。

班上的“调皮大王”被叫到办公室,老师告诉他:老师即将参加环城赛,心里没有底,因为他体育好,所以请他做指导。老师在跑步中,跌倒了又爬起来接着跑,最后300米,学生带跑,老师几乎是走到终点的。老师说:“看你跑得那样好,真让我羡慕,就想追上你。不然,我是无论如何也坚持不下来的。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这样,你本来觉得自己不行,但只要你有明确的目标,有顽强的意志力,成功便会降临在你身上。”调皮大王默默地聆听着,悄悄地拭去泪水。自此,他不再调皮,上课认真听了,学习开始刻苦了,成绩也开始上升了。面对后进生的错误,老师只字没提,学生却流下了眼泪!这泪,是发自肺腑的泪,包含着对自己犯错误的悔恨,包含着对老师良苦用心的领悟,包含着改正错误的决心。尽管老师没有直截了当地批评,但学生却能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下定决心改正错误,从而达到了“育心”的目的。

3.以心育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篇三

一、以课“育心”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和领导小组,并以之为龙头,德育处、教导处、少先队三线并举,以全体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者,全方位、多渠道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确保工作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并落到实处,学校在每个学年均制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将其纳入到德育工作计划之中。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三年规划及实施方案》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项规程、制度。此外,学校每年划拨专项资金,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

我校4位心理咨询教师承担着全校各个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以学校的自编教材为主,也采集优秀的授课案例。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心理知识、心理调解方法,并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通过心理知识的讲解和系统的训练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进行自我提高。上课时可以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育形式,即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知识;或从揭示学生的心理问题入手说明一个心理学原理和观点,并引导学生用来认识自身或他人的心理现象。但更多的是采用以活动为主的教育形式,即教师用较短时间简明扼要地讲完有关心理知识,再用较长时间组织学生在多种模拟的情境中活动(如演讲、课本剧表演、游戏小品、心理测验训练等),让他们在活动中产生体验,加深理解,学会自助。在一节《最想对老师说的话》心理健康辅导课上,范丽萍老师就像大姐姐一样,亲切地与孩子们谈着生活中的苦恼,孩子们一起把最想对老师说的烦恼都写在一张纸上,交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加了相互的信任与理解。

学校还以班级为实施单位、以全体学生为对象,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一定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进而相互启发、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一般包括“引入话题—创设情境—展开讨论—联系自我—反馈矫正—总结深化”六环节,形式有集体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小品、心理训练、心理体验等。如针对独生子女执教的《怎样交友》,教师通过集体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孩子们懂得互敬互爱、互帮互助才能交到好朋友的道理。

二、以环境“育心”

学校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类。这两种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都起着陶冶作用。从物质环境来说,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一个角落都应该给人以美的感受,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和心灵的净化。学校心理环境包括良好的校风、班风。良好的校风和班风催人积极上进、团结,人际关系和谐,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和提高。而消极的校风和班风,则使人情绪低落,带来纪律松懈、师生关系紧张的后果,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水平也必然欠佳,这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

我们本着育人为本的原则,克服困难,开源节流,改善办学条件,因校而宜,精心设计、优化育人环境,使每一面墙壁、每一段栏杆、每一扇门窗、每一棵花草都会说话。低年级教学楼上的《三字经》,高年级教学楼上的古诗词,综合楼上的《论语》,使学生时时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学校荣誉墙、文化墙,以及《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乡文化》等专栏,亦起着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操场上的篮球架、乒乓球台,教学楼上的心理咨询室、舞蹈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室、科技室、计算机教室等设施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以活动“育心”

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因而,我们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开发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让他们在活动中享受童年的多彩和快乐。

每年5月,是鹤壁市教育局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我们以此为契机,通过开展亲子运动会、古诗文诵读比赛、关注留守儿童等系列教育活动,给孩子们带去了阳光与欢笑。

此外,我校一直坚持开展“三节”活动。“六一”文艺汇演暨艺术节活动:舞蹈、相声、独唱、诗朗诵……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展现了孩子们良好的精神风貌,提高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陶冶了孩子们的艺术情操;秋季运动会暨体育节活动上,孩子们一个个生龙活虎,运动成绩不断被刷新,涌现出一大批运动健将;科技节活动,孩子们被神奇的科学知识深深吸引,精心制作出一件件作品,展示着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学校还结合课题研究,通过具体事例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如节假日让学生去社区、敬老院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帮助家长做家务,增强孩子们的道德意识以及生存和适应能力。

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科学严谨而又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我校将继续努力,不断开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寻求新方法,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沿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发展。

4.育人育心育心养德 篇四

素质教育的首要标志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当前全民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对任何后进生都不能轻言放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后进生是“教育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也是老师和父母心中永远的痛。而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教师工作中的一个永远探索不尽的课题。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做到“九清”。

一、后进生的概念要弄清

所谓的后进生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学习能力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不符合校规、校纪要求的学生。一般称这类学生为“具有粗野情感和厚脸皮的人”,其实后进生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先进生一样渴望进步,是在黑暗中渴求阳光的一个特殊群体。

二、后进生的类型要分清

1、心理不健全型。表现为:言行不统一,重哥们儿义气、常常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有的同学的叛逆性过强,存在着很不正常的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和孤僻心理。

2、品德不高尚型。表现为: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生活无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同学不懂得尊老爱幼,缺乏爱心;有的同学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

3、习惯不优良型。表现为: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小错不断,大错也有。有的同学学会了抽烟甚至有烟瘾;有的酗酒、盗窃,打架闹事;有的常出没于网吧;有的和街头小混混整天在一起,甚至违法乱纪。

4、前程不考虑型。表现为行为举止可爱有趣,语言天真、精神愉快、不思学习,从不考虑自己的前途命运问题,老师和家长的批评、鼓励很难触及其内心,俗称“橡皮娃娃”。这些孩子大多心理年龄滞后、思想简单幼稚,动作迟缓、反应欠灵敏,生活和学习中多小错而无“大恶”,属于让老师和家长又爱又恨的孩子。

三、后进生的灵魂要析清

表面缺自律,本质缺信心;脑袋缺观念,机会缺把握;命运缺选择,骨子缺勇气;肚里缺知识,改变缺行动;做事缺毅力,时间缺管理。

四、后进生的人头要记清

班主任、教师应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和家庭困难学生档案,深入分析阻碍后进生进步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补差措施和奖励措施,多和任课教师联系,摸清后进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设立后进生“进步奖”。

五、后进生的家情要列清

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人员组成,是否缺陷家庭或再婚家庭,是否民主或专横家庭,与父母相互沟通状如何,家庭的经济收入情况、家庭文化氛围是否浓厚,家长本身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是否有一些不良习气,学生是否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是否粗暴打骂、溺爱袒护、放任自流以及家长对子女关心了解程度等情况。事实证明,贫困家庭、高收入家庭与缺陷家庭在后进生中所占比例明显偏高。

六、后进生的原因要查清

后进原因主要有:(1)学生本身学习基础差,智力弱,性格怪,脾气犟,对自己要求不严,不求上进,素质差,觉悟低等;(2)家庭的不良影响,如父母的溺爱或教育不当等;(3)社会的不良影响,如社会上盛行的赌博之风、暴力色情传播等;(4)教师教育不得法,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等。

七、后进生的爱好要摸清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后进生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有自己的爱好、专长。对于他们的爱好和专长,班主任、教师要加予引导。有的喜欢体育运动,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爱好书法,有的爱好电脑,有的擅长交际,还有的热爱劳动等等。作为班主任要摸清后进生的爱好,也为动员发展特长生工作提供了参考。

八、后进生的交际要抓清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后进生,三五个人组成了相对稳定的带有较强感情色彩的小团体,作为班主任、教师要及时的疏导。在这些后进生小团体中的学生,学习动机往往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好。后进生小团体的成员是直接接触的,有稳定的心理状态,有相似的心理需求;甚至发展为反班级型非正式小团体。他们会模仿小说、电影中的“四大金刚”或黑社会团伙称兄道弟等角色冲突,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很多的危害。

九、后进生转化措施要搞清

“教师不是选择自己教育的学生,而是要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因此,班主任、教师应转变观念,对待后进生要充满信心,满腔热忱地、科学地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特别是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注重攻心战术,重视培育心理优势,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有效举措,注意正确处理若干心理效应,提高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实效性。

1、运用“期待效应”,心灵是自我作主的地方

美国教育学家罗森塔尔在一个学校各年级的花名册上,圈了几个学生的名字给校长:“这几个学生将来最有发展。”若干年后的追踪调查表明,果然,这几个学生最有成就。其实,罗森塔尔当时只是随意地圈了几个人的名字。心理学便把这种以鼓励、尊重来增进信心,发挥个体最大潜力的现象,即“期待效应”又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身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对于后进生的转化,班主任、教师必须施以爱心,期以耐心,持以恒心,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自觉地努力去实现教师所期待的角色。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厚爱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这是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证明了的道理。

2、运用“南风效应”,靠近你温暖我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大发威力,寒气逼人,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徐徐吹拂,春暖花开,行人脱下大衣。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称之为“南风效应”。“南风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在处理与后进生的关系时,要让后进生感到温暖;班主任教育转化后进生要讲究方法,采用符合学生实际和需要的“南风式”的教育方法,就会轻而易举地达到教育目的。

3、运用“门槛效应”,逐步实现心中的梦

这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发现的。它是指:先向对方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当对方答应并完成后,再就近似内容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比一开始就提出一个大要求更容易得到满足。对后进生的激励作用是十分显著的。“门槛效应”启发我们,在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该先给他们制订一个合理的目标,再将这一目标细化成若干呈阶梯状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小目标。让他们产生积极主动的行为,体会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前进的信心。

4、运用“共生效应”,溶入生活的环抱。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活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把“共生效应”运用到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运用“捡豆效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作家赵树理年幼时利用捡豆的办法记录自己的善恶行为。做了一件好事,则在小罐里丢一颗白豆,做一件坏事,就在小罐里丢一颗黑豆,经过一段时间进行自查,结果白豆总比黑豆多,这种办法不仅成为衡量、约束赵树理道德行为的准绳,而且对他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这种“捡豆效应”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教育的手段,对转化后进生工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每个人心灵中都有新旧两个自我,应当不断用“新我”战胜“旧我”。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新我”胜利的幸福感。

6、运用“耳语效应”,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采取耳语的方式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接近,更主要的是心灵上的靠近。只要我们有冰心慈母般的爱心,有安徒生童话般的耐心,做到用适当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动,就一定能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迈出坚实的一步。另外,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还要防止定势效应和首见效应的负面影响。尤其要注意的是,很多情况下,后进生的转化也并不是只靠班主任、教师说几句话就能达到教育目的的,关键的是要有真正的情感投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意味着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忧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是一个孩子。”对于偶尔违犯纪律的后进生,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难得糊涂”的策略,教育工作者可以“有眼不睁、有耳不听、有鼻不嗅、有口不问”,因为“觉”是一个过程,“悟”是一个瞬间。让他们自己去想、去悟、去思考,从而使他们达到自我反省的目的。当然,对于自私、屡教不改或出现了重大事故的后进生,还要动用班规校纪来严惩:自私者使其饱受自私的痛苦,损人者让其体会被损的滋味。让其换位思考,让其承担犯错结果的责任。

上一篇:韩语歌曲中韩对照下一篇:2015新员工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