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管理建设规划

2024-08-25

企业知识管理建设规划(精选10篇)

1.企业知识管理建设规划 篇一

企业战略管理规划与企业税务管理的关系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竞争管理,财务管理的基础上,逐步从实践需要到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企业战略管理规划目的有二,一是为了企业持续生存和不断发展,完善企业内部机制,寻求内部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的平衡统一;二是实现企业的终极宗旨:福利员工,普度众生。实现企业家 “财富图大计,才智理邦国”的梦想。

企业战略管理规划主要内容包括经营战略、竞争战略、财务管理战略、组织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其中财务战略、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在整个企业战略规划中,可谓是三足鼎立之势,是重中之重。

把财务管理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核心可能有专业上的偏执。但就财务管理本身的特点来看,财务管理所具备的经济数据信息的储备与分析功能,是其它战略思考不能替代的。

如何做好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规划,除了财务战略的形成过程有其它战略的共性:对内外部环境的充分了解及掌握,和企业家的感性与经验的集合之外,对财务战略规划的准确细分是做好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在这个细分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学科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更有效地与外部环境进行资源平衡。

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它与企业的税务法律风险和成本利润有很大的关系。把企业税务管理单列在企业战略管理之中,也就是把企业的法律安全放在企业管理定位的首要位置。安全才是最快的速度。

2.企业知识管理建设规划 篇二

一、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记忆之间的关系

从本质上来说, 企业记忆和企业档案有同一层含义, 二者缺一不可,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 企业记忆是企业档案存在的根本。

企业之所以要建立自身的档案, 直接原因是源于档案本身的价值———记录和承载信息。档案是一个企业核心经济发展的基垫, 是后代企业领导者参考和学习的宝贵经验, 而这些还仅仅是档案被建立的外在原因。在这下面深藏着的理由, 其实是对企业记忆的控制促使企业建立档案并管理档案。每个企业档案的建立都是以企业主流意识和需求为导向, 通过记载、展现相关的企业档案信息, 继而形成了符合企业具有时代特征的主流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记忆和记忆集合, 从而起到对企业员工思维和意识的导向作用, 巩固并深化既有的企业秩序和企业文化,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非物质保障。企业记忆的保护是企业建立档案的根本原因, 需要保存企业记忆的内在要求催生了企业档案工作的出现和建立。一个企业从产生到发展, 必定会形成许多种类的文件资料, 这些文件资料的产生证明了企业从无到有的一步一步发展, 当这个企业的发展完善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企业管理者们逐渐意识到企业记忆是需要被企业整合保存并掌握的, 以便于运用在指导下一次的企业管理发展中, 把对企业记忆的保存提升到管理的战略高度, 更强调了企业记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 企业档案工作是对企业记忆的传承、证实、弘扬和展示。

企业档案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等实践过程中直接产生的本源性记忆的第一手材料, 是真实的、连续的、广泛的企业记忆本身, 因此, 档案视为企业记忆的一种形态, 它即在企业记忆之中, 又作为企业记忆的一部分。通过档案工作, 人们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企业记忆保存起来, 延伸并传递信息。档案是最原始的、真实的历史实践活动的记忆, 可以作为证据, 证实企业发展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件。通过档案编研工作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性地强化记忆, 塑造记忆, 从而对企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业绩进行弘扬和展示。

二、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影响企业记忆长期保存的因素

(一) 档案意识淡薄, 对企业记忆的构建进程构成阻碍。

由于宣传和经验等方面的原因, 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一般员工, 大多对企业档案管理仍停留在“企业文件资料的收集、保存与查阅”的认知层次上, 档案意识普遍比较淡薄, 远没有认识到企业档案在凝固企业记忆、塑造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即便是一些企业档案工作人员, 对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了解也不是很深, 习惯于守摊式地管理档案室工作,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头钻进故纸堆”, 忙忙碌碌无人知晓, 和企业其他部门缺少交流和沟通, 造成企业档案工作的“孤岛”现象。可以说, 由于档案意识问题, 电子文件收集缺漏、大量有价值的文件被忽视、重要的档案资料被处理掉等现象并不鲜见, 对构建完整、真实的企业记忆造成了最大的障碍。

(二) 管理创新滞后, 在企业记忆的长期保存方面存有隐患。

相对其他工作而言, 档案人员工作相对独立, 默默耕耘着这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这种环境容易使档案人员缺少创新和竞争的动力。

(三) 开发利用不够, 对企业记忆作用的发挥造成很大制约。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供利用。但一方面, 主动服务意识差。往往坐等上门, 且仅能提供原始的档案信息, 无法满足使用者的期望;另一方面, 编研工作滞后, 缺乏档案信息的分析与研究, 难以提供对企业发展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第三方面, 提供利用服务的形式单调, 没有给查阅者形成满意的档案使用体验。这些问题, 制约了企业档案在企业记忆建设方面作用的发挥。

(四) 管理人才缺乏, 在企业记忆的维护与塑造中形成了明显短板。

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严重影响着档案信息服务的质量, 关系着企业记忆的维护与塑造。目前, 很多企业的档案管理都是作为企业管理的辅助性工作, 在人员配备上多是为解决企业的困难, 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档案专业知识匮乏、企业行业知识不足, 主动服务意识差、知识技能更新慢, 无法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 不能适应数字化时代对档案工作的要求。

三、改进企业档案管理实现企业记忆长期保存的对策

(一) 加强档案的宣传工作, 增加全员档案意识, 从而提升对企业记忆的保存意识。

档案宣传工作是档案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让全社会和企业员工认识档案、了解档案工作, 支持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 它渗透、贯穿于保存企业记忆的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发现, 许多人特别是从事档案工作以外的人, 只有在查阅档案资料时, 才知道档案的唯一性, 才体会到档案资料的珍贵, 在日常工作和头脑中没有真正领会到档案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更谈不上有保存企业记忆的意识所在。因此, 作为企业记忆的见证者和构建者, 档案工作人员应积极利用查阅档案解决问题以及在各项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实例, 向领导和广大员工汇报和展示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及时宣传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 使领导及时了解档案工作的动向, 增强全员的档案参与意识, 使他们善于发现素材, 收集素材, 自觉将自己手中有价值的资料向档案室移交, 使企业记忆永久性得到保存。

(二) 创新档案利用方式, 使企业记忆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和挖掘。

档案工作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档案人员一定要具有创新意识, 实现观念上的转变。在创新思想指导下, 对传统的档案利用形式进行拓展和创新, 探索档案利用的新方法、新特点, 寻找最佳的利用方式, 档案利用工作开展的好, 才能使企业员工们有保存企业记忆的意识。以先进的意识引导档案利用方式的创新。一是形象意识。良好的服务形象带给人们不仅是精神上的愉悦, 还会加深人们对档案部门的印象。当人们走进档案室查阅他们所需的档案时, 我们应该以周到热情的档案供给服务, 准确迅速的档案咨询服务, 积极主动的档案指导工作迎接他们, 对所需的服务未能如愿时, 档案人员不是已简单的没有或表示歉意的方式处理, 而是要通过主动介绍、咨询、指导等手段使利用者得到满意, 并及时反馈用户需求和各种特殊服务。让利用者真正感到档案工作的存在, 真正体会到保存企业记忆的意义所在。二是主动意识。随着信息化、网络化过程的加快, 传统的等用户上门的利用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根据用户的需要和预测需要, 迅速、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主动的服务。

(三) 进一步丰富档案的利用服务, 发挥其在激活与传承企业记忆中的作用, 增强服务理念, 变被动为主动, 为企业记忆建设提供完善的档案信息。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 应当始终树立企业档案为企业建设服务的理念, 充分挖掘档案资料中的服务功能, 变被动为主动, 为企业提供完善的档案信息。利用文字资料、图片、实物等形式直观地展示企业的发展进程, 依托互联网和局域网等向社会各界、企业员工传播企业发展信息, 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展现企业精神风貌, 激发员工的自豪感,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了解目前档案事业的发展趋势,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不断拓宽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 实现档案价值的最大化,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业绩, 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服务。

开展企业档案编研工作, 提高服务水平。大量的企业档案信息呈现为静止状态, 档案编研工作可以把档案承载的信息从静态转化为动态, 由传统的服务转为提供综合档案信息的高层次服务, 使利用者直接获得信息, 缩短收集信息的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对馆藏档案信息进行深入挖掘, 加工、提炼、整合升华, 开发深层次的编研工作, 如编纂“企业大事记”、“企业组织沿革”、“企业年鉴”、“企业经营史”、“企业荣誉榜”、“全宗介绍”、“产品介绍”、“科研成果简介”、“工程项目简介”等专题性资料, 使这些资料成为企业记忆建设的教科书和企业培训的必修课程。通过专题教育学习, 再现企业发展史, 使员工看到开创者的艰辛、建设者的拼搏和如今的成就;再现各任企业领导的处事方法、决策风格, 使员工更深刻地理解企业政策、经营机制的变迁;再现组织机构、企业制度的变化, 使员工了解企业制度沿革的走向和趋势等, 使员工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激发员工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与愿望。

丰富档案的利用形式, 发挥企业记忆的教育指导功能。企业档案集中了企业发展、人力、财务、科研等大量信息, 这些档案信息资源真实地记录了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 也是无数前辈工作者对工作的总结, 对科学发展规律的认知, 凝聚着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企业档案工作者应该尽其所能创造多种途径搭建平台, 将企业档案的精髓传播给广大员工, 对职工进行教育、提高企业的内在素质, 使他们对本企业的历史和发展有更好的了解, 进而产生更大的亲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而转化为不断拼搏为企业做贡献的动力。

(四) 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结构, 切实提高专业素质。

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内容庞杂、联系紧密是绝大多数档案具有的基本特点, 档案管理工作者在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研、提供利用中都贯穿着分析、研究、综合、判断等各种活动。如果不精通档案专业知识, 缺乏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 就会影响上述业务活动的准确性、有效性, 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也就无从谈起。因此, 针对企业基层档案人员非专业人员多、工作经验缺乏和企业情况复杂等特点, 企业档案部门不但要开展档案理论知识、法律知识、行业标准规范的系统培训, 而且要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具体工作方法的传授。加强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与企业其他管理人员的业务交流互动等, 使档案工作和生产一线结合更加紧密。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理论研讨会, 通过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促进各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与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应有计划地委派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研修活动, 从更宽广的领域强化他们的理论素质。

参考文献

[1] .丁华东.社会记忆建构——档案文献编纂社会功能的新阐释[J].档案与建设, 2008.4

[2] .樊如夏.郑志荣.影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与对策[J].档案学通讯, 2007.6

[3] .丁华东.论档案与社会记忆控制[J].档案学通讯, 2011.5

3.建设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篇三

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指标来严格推广。目前,企业经营和施工领域不断扩大,工程项目建设所使用的周期也会缩短,重新组建或者撤消工程的项目部已经成为企业生产要求的一部分,职工队伍具有流动性和分散性,企业管理的管理跨度在延伸、伴随着难度也会增加。这些企业必须转变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到文化管理道路上来。企业不但要施工要科学化、文明化,而且最重要的是管理人性化。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的基本执行力,素质必须要求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意识要加强。以上是市场发展对建筑企业的迫切要求,经济发展已经使企业文化品位上升为市场认同的标准之一。有的工程项目会产生生产垃圾,因此,会产生安全隐患和影响环保一类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形象,会使企业丧失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建筑市场的竞争是企业之间实力的较量,更是建筑企业在文化力之间的真实较量。

企业文化建设的紧迫性还可以体现在国际竞争的剧烈化方面。建筑施工企业目前正在面临着国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在与国外一些能力非常强悍的企业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虽说表面表现在技术装备、产品硬件上,但在软件方面才是拉开国内外差距的真正原因,如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未来发展方向和员工价值观念等,这就是企业文化产生差距的原因。所以,在加强发展中的硬件建设的同时,还不能忽视强化企业软件建设。把精炼企业经营理念作为整体信念、大力培养创新型员工在质量、创新、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等方面有超越国外的能力,打造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企业的独特的文化、品牌,才能在建筑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推进品牌的文化建设为核心工作使企业具有影响力

品牌形象作为企业竞争中的关键因素,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着关键的作用。品牌形象在打造企业形象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品牌形象还是衡量企业信誉的标准之一,就连市场竞争力也是受品牌形象的较大影响的。建筑施工企业荣获“詹天佑奖”和“中国质量奖”都可以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来给企业带来相应效益的。品牌形象还是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的象征,在企业形象宣传中能够隐性地带来机会和效益。建筑项目是建筑施工企业形象的一个小的“窗口”,是构筑建筑行业精神和树立企业形象的载体。企业文化建设标准的具体要求不管是施工规模的大小,还是工期的长短都应该公司员工都应该严格遵守。规范企业施工运作,要真抓实干,让企业标志趋于统一,坚持打造属于企业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应对室内外以及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做一个专业的规划,这样才能向社会展示建筑企业良好形象,从而打造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品牌。

品牌形象怎么来提升呢?这不得不得借助外部一些东西来实现这一重要目标。首先,是媒体广告宣传,还可以投资一些文化宣传片来进行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宣传。若奥树立企业的社会公益形象,可以多为社会提供服务,赞助一些公益事业。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让自己的产品和理念在中国有一个安全的营销市场。媒体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企业在危急时刻可以用媒体来获得当事人的、社会公众和政府的谅解,把损失降到最低。另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广告或者营销软件来提升企业的形象。

推进文化建设来塑造诚信企业文化

企业没有诚信就不可能在竞争中取得各种利益,塑造诚信企业形象的关键就是要形成一种标识。企业宣传中应将高质量的工程作为企业的最佳产品。这需要企业培养大量人才对其进行操作。一个企业如果不讲诚信的话,那它的产品在市场上就没有立足之地,更不用说兴旺发达了。社会学家说,目前中国建筑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缺乏诚信问题,致使建筑企业在大幅度提高交易成本。以投标为例,在投标过程中为了取得信任不仅需要有第三方的担保, 还需要从资格预审到施工单位提供全部资料,经过公证时才能签署合同;银行给发包方办理保证金和履约保函等多项责任担保程序,才算是真正完成了这项工作。放眼建筑业市场,信誉已经是企业取得市场基石的最有效方法。要想取得信誉,企业必须打造诚信文化,尤其是建筑企业,面向的社会公众,要紧紧把握住企业的质量这一关,要真金不怕火炼。

结论

企业想要发展必须打造属于企业自身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系统工程。它将会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来推动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会带动企业管理,大家的整体素质水平提高了,企业管理在实施方面肯定会提高,成为影响建筑企业发展的关键。

4.出版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规划 篇四

发布时间:2010-07-28 【选择字体:大中小】

一、目前国内出版信息建设的一般内容

随着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纲要》的发布和出版社企业改制进程的加速,各出版社信息化建设也开始从局部信息化应用现状向“编印发财”同平台、一体化的出版ERP系统升级换代。同时,有些出版社还着手引进上线OA协同办公系统和数字出版管理系统,在打造业务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同时建设行政网络办公平台。门户网站也开始升级改造,增加电子书在线销售和纸质书网上发行的新功能。“一网多平台,多系统建设”成了许多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的最新目标。

这里“一网”,指的是出版社的门户网站,主要作用在于企业对外宣传和建立出版社与销售商、出版社与读者的商务沟通。“多平台”则指的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即用于生产管理的出版业务平台、数字出版平台,用于人事档案管理的HR平台,用于行政办公的OA平台,以及用于企业应用集成的数据交换平台。以下用简单的结构图来表示出版社信息化建设内容:

二、目前国内出版信息建设所遵循的原则

信息化建设的通行原则是“整体规划、分步建设,考虑当前,放眼未来”。一般出版社信息化建设也遵循这样的原则:

1.整体规划

无论是从内部管理考虑,还是考虑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版社都因着手考虑信息化建设。一是因为原来使用的局部信息化系统已经过时,而是一个存在大量信息孤岛的企业必然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企业在建设“一网多平台,多系统建设”时,整体规划的原则很重要,一般出版单位基本上都是先完成整体规划,然后按照规划方案开始分步建设。

2.分步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完成整个规划方案建设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所以更多的出版社会选择整体规划,分步建设。一般会先引进上线出版ERP系统,以更换原用的局部出版信息系统,首先解决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即把分散在发行、财务、编务、生产的数据先行合并唯一,同时消除“账账不符”。以求在此后的管理中,不会再出现各个方向数据不一致带来的管理和应用障碍。同时,要考虑未来同其他异构系统的企业集成,为后续上线数字出版和OA协同办公系统,消除大的信息孤岛奠定基础。

3.考虑当前

由于此前使用的是局部信息化管理系统,所以再引进,一般都会考虑完整的出版ERP,而不会再考虑别的局部信息化系统。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下一代网络的日益临近,企业在选产品时需要考虑产品的技术架构,一般来说B/S结构软件,不仅更适合网络应用,而且应用程序只在服务器部署,客户端零安装零维护也为企业系统长期运行,可节约不少费用。并且B/S结构软件是应用软件发展的趋势,将逐步替代C/S结构软件。

4.放眼未来

5.职场建设企业文化管理 篇五

1.职场是否有标准、规范的VI标识,是否整洁、宽敞、明亮(3分)

检查方法:对照公司VI规定进行现场检查,注意结合当地实际办公条件。

评分尺度:每发现1个地方未按公司VI规定的标识建设职场扣1分,环境脏、乱、差不得分。

2.职场安排是否合理、是否能够保证各工作环节衔接顺畅(3分)

检查方法:现场检查职场,注意结合当地实际办公条件。

评分尺度:职场安排严重影响运行效率的不得分;存在不利于业务处理流程衔接情况的酌情扣分。

3.工作人员是否挂牌上岗、着装统一(2分)

检查方法:现场检查。

评分尺度:要求分公司本部全体工作人员(含编外用工)统一着装、挂牌上岗。每发现1名工作人员未着装统一扣1分;每发现1名工作人员未挂牌上岗扣1分。

4.客户服务大厅是否设有引导员或有较明确的引导标志(2分)

检查方法:现场检查,并询问引导员。

6.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漫谈 篇六

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漫谈

21世纪的中国经济风云际会,各种力量交错出现,竞争市场剧烈动荡,国际资本、国际品牌、国际管理纷纷涌入中国,国际化大企业的进入和私营民企的`茁壮成长,技术、人才、品牌、资源和市场的竞争,把国有企业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生还是死”这样一个严酷而又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每一个国企管理者面前.我们应该或者能够做些什么,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

作 者:张宽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刊 名:建筑设计管理英文刊名:ARCHITECTURAL DESIGN MANAGEMENT年,卷(期):“”(1)分类号:F4关键词:

7.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 篇七

1 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并为全体员工认可和恪守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强调以人为本, 在一般的注重企业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上, 更多地强调企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精神环境, 重视“人”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可以全面开发和利用人的价值、道德、信念、情感等精神力量, 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第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市场的逐步形成, 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 对内增强凝聚力, 对外增强竞争力, 从而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对于企业塑造现代经营理念, 培育优良的企业精神,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从而保证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下, 实现这一宏伟的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四,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需要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可以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更紧密结合, 使思想政治工作内涵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效果更明显。

第五,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舆论环境。企业文化建设培养职工的企业共同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 有利于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是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是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2 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

2.1 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培训

从去年年底开始, 工商银行岳阳分行通过扎实抓好工商银行企业文化的“学习载体”、“展示载体”和“实践载体”, 多种形式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培训。

抓好学习载体, 广泛开展企业文化交流活动。要求员工认真学习, 就企业文化谈体会, 谈认识, 把思想行动和全行的企业文化建设统一起来。抓好展示载体, 积极塑造企业文化宣传的视觉环境。该行采取多种形式对企业文化体系进行宣传展示, 力求生动活泼, 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使得企业文化的内涵深入人心, 使企业文化的宣传展示固定化、经常化。抓好实践载体, 确保企业文化宣传取得实效。该行紧密结合各部门和网点工作的不同特点, 积极开展企业文化主题实践活动, 让各级员工在业务营销和内部管理中感悟、认同企业文化;并着力于规范管理、改进工作、推进发展和提高执行力。

2.2 积极开发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

企业文化建设不仅需要社会的大力倡导和支持, 更需要落实到每个企业的管理实践中, 从一点一滴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积累起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为保证这个过程的顺利进行, 企业必须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这些制度本身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 包括竞争择优机制、民主参与管理和决策机制、奖勤罚懒机制、分工协作机制、合理的绩效评估与分配机制、关爱员工生活的机制、系统化培训员工的机制等, 以建立科学高效的企业制度文化。

2.3 以人为本, 度身培养, 打造优秀的员工

我们以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为例, 对于企业的“新鲜血液”, 该公司从不提倡“挖”人才, 更不会从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中挖人。他们自信能培养我们需要的人才。每个人在公司的发展, 需要靠其个人的能力体现, 同时得到团队的认可, 经过评估后才会承担新的管理责任, 也只有这一途径能很好地解决新人水土不服、难融入团队以及团队合作等问题。因此, 我们在人员选择中, 关注的是:个人发展意愿+兴趣+个性+态度, 四个维度综合考虑, 良好的发展意愿和兴趣及个性三者的结合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 而积极的态度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备素质。只有具备以上条件, 我们才会综合考虑专业及工作经验。结合企业倡导“以人为本”企业文化, 我们在招聘中关注:自律性+合作性+创新性+公司与员工的相互尊重, 我们强调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公司现在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必将给员工带来更多的新机遇和挑战。人才培养与开发方面, 菲尼克斯电气采取的是专业方向的晋级和综合方向的晋升双轨制。专业性方面公司又辅以职业深度和职业宽度两个维度帮助员工拓展个人发展空间。通过运用职业生涯管理工具, 使员工产生无形的压力从而促使其努力进步。职业深度方面, 在不同专业均设有高级、资深级、专家级职员, 员工需要通过个人对专业知识、技能的不断学习提高才能不断晋级, 这些目标均是、摸得着的, 但也必需个人付出一定努力, 而且越往上, 除专业知识和技能外, 综合协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合作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此方面, 我们有相应的鼓励政策支持员工在个人专业学历、职称、资格证书等的提高。企业每年国内外培训投入上人均5000元以上。

2.4 突出忠诚企业, 培育廉洁文化

坚持诚信、坚持忠诚企业, 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诚信管理, 加强企业廉洁文化的宣传, 营造廉洁、健康、和谐氛围是国有企业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 也是公司大力提倡的目标要求, 通过加大廉政文化建设, 使各级管理者都成为反腐倡廉的模范实践者和学习的楷模。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础上, 我们要把价值观、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作为企业廉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经营发展的全过程, 成为员工共同的思想理念和精神支柱, 成为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和发展壮大的文化支撑。

2.5 切实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事关企业发展大局的战略工程和系统工程, 各电力企业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整体规划, 切实加强领导, 制定规划, 分步实施。要健全运转有序的企业文化建设机制。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职能部门, 做到工作有人负责;要制定有关企业文化的制度、规范、标准等, 做到工作有章可循;要形成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奖惩的工作程序, 做到工作规范化、经常化。企业党政工团要明确分工, 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 齐抓共建, 共同肩负起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同时, 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正确处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关系, 使它们有机结合, 互相促进。企业领导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企业文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企业领导者不仅要做企业文化建设的设计者、组织者, 更要做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 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广大职工。各级企业领导都要不断提高现代文化素质。

2.6 构建企业文化建设要善于抓要点

第一, 以诚信为核心构筑企业文化。价值观是企业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标准, 比如说诚信或对客户的尊重, 这些是需要强化的, 尤其是企业要致力于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要强化“质量求生存、诚信求发展”的发展战略意识, 始终把“诚信、守法、规范”作为企业打造名厂的核心所在, 积极地以实际行动推动“诚信企业”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的形成, 努力提高员工的诚信意识、法制意识和质量意识。例如“带给顾客一个满意的服务;送给社会一个真诚的回馈;留给员工一个创造的空间”, “以人为本、科技为先、质量为上、信誉为重”的企业文化口号, 就是属于这一类的理念。

第二, 企业领导决定企业文化。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企业领导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领导素质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命运。企业领导人的身体力行和积极倡导是企业文化确定、形成的重要推动力。企业领导人的前瞻性和应变能力是企业文化丰富、充实的重要条件。优秀的企业家能倡导出优秀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 优秀的企业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在企业中, 这种特征尤其明显。因此, 企业家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 企业文化建设带来的思考

企业文化首先是企业自身的问题, 如何从总体上把握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如何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这就涉及社会引导、社会支持、社会评价和社会激励等许多社会的因素。近年来, 我国进一步加快了全球化经济的步伐, 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新环境, 我国企业加强培育和发展符合先进企业文化前进方向、具有时代特征和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我国企业通向成功大门的一串“金钥匙”。通过发展企业的生产力、通过持续地实现跨越式发展来不断增强建设和谐企业的物质基础;通过提升企业的管理和队伍建设水平来不断加强建设和谐企业的政治保障;通过锻造先进的企业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企业建设的精神支撑。当然, 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围绕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建设, 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行为保障。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极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其次从多方面就如何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廉洁文化

参考文献

[1]廖柏年.建设煤电特色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政工研究动态, 2006 (22) .

[2]朱翼.构建有创新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个案[J].广西电业, 2010 (01) .

8.企业知识管理建设规划 篇八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在企业内部最优化地配置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事档案是个人社会经历和实践活动的全部记载,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个人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等基本内容。记录完整的人事档案,有助于企业更有效地挖掘员工的潜能,更加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最大化地发挥每个员工的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健全企业人事档案制度,优化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1完善健全人事档案内容制度,适应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人事档案记载的内容能全面地反映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社会活动,因此,必须摒弃传统的内容单一重复、政治性强、不具有个性化记录和记载内容与时代发展要求脱节、不能被社会所利用的人事档案内容制度。切实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利用的角度出发,把反映个人业务水平、技术专长、工作业绩、个人信用、职业培训、违法记录等方面的记录纳入人事档案的内容中去,适当采用定量指标考核作为对个人工作业绩和态度的记录,突出个人能力的发展,提高人事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

2.2结合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体系,对人事档案工作进行评估,形成切合企业实际的人才评价体系。只有收藏和管理、没有良好的监督和考核的人事档案管理是不健全、不科学的。结合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体系,探索市场化的企业人力资源评估体系和人事档案评估体系,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竞争机制,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带来直接效益。人事档案评估体系,以人事档案的利用和对人力资源最大化的开发为评价宗旨,以个人的业务能力考核、职业道德评价等定量和定性指标为评价标准,作为对个人的岗位、薪酬的评判依据,进而形成企业员工完整的人事档案管理和人才评价体系,带动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可以推行主管部门定期考核制度或中介机构测评制度,加强监督力度。

2.3企业人事档案实行社会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

开放式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一种新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它应是一种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面向社会化、公开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对企业人事档案进行归档齐全完整,有利于实行规范化管理。我国的私营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管理体制比较灵活,人才流动大,对人才的管理已经不能够再利用管理干部那一套体制来进行,社会化开放模式在这种背景中应运而生。这种模式对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推动技术创新、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有极为重要的创新意义。

2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弘扬企业诚信精神文化

企业诚信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经营哲学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文化精神层面的直接体现,

企业信用档案是企业诚信文化的载体,企业诚信文化则是企业信用档案的表现形式,二者相互依存,构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诚信文化的建立离不开对企业信用的管理与监督,而对企业信用原则实施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是建立在掌握了企业真实、准确、可靠以及系统全面的信用数据基础之上的。即对企业信用的监督与管理是建立在对企业信用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基础之上的。从企业档案工作的基本属性来看,系统、全面地收集并管理企业的信用数据,保证企业信用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保证企业信用数据的原始凭证性,正是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因此,建立一套规范的企业信用档案,是构建企业信用监督与管理机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即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是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

3加强企业档案管理,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企业档案与企业形象宣传,是企业管理文化的不同层面,它们都对企业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能推动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还能在企业外部产生巨大的形象推动力,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档案中记载的企业在成长、发展历程中所荣获的各种奖项和成果,都是树立企业形象的典型素材。

9.企业财务管理建设论文 篇九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经济;信息化;信息技术

20世纪末,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类步入了信息经济时代。随着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的风行,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这也使得作为企业管理核心内容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积极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探索如何提高当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企业管理、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含义及其发展

财务管理信息化虽然是将信息技术引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但绝不是简单地在财务管理中使用几台电脑,架设几条网线就可以解决的,必须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涵进行深刻理解。它不仅是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采用,更是企业流程重组,人力资源潜能充分得以调动的一个过程。财务管理信息化应该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参考各种文献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解析,笔者认为可以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定义为: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财务人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流程重组,调动财务人力资源的信息潜能,挖掘企业各种财务信息资源,更好地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过程。

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必然运用先进管理思想实施科学地管理,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的一些企业管理松散——尤其在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财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失控等许多问题的情况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向以集权为特征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转变成为可能。因此,企业必须顺应形势,大力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实现财务管理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的转变。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使用单机会计电算化软件。它是通过编写单机程序来实现会计记账、核算、制作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的计算机程序化管理,从而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第二个阶段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局域网,运用统一的网络财务软件。它实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销售信息系统等各个系统的集成。第三阶段是企业内外流程一体化应用层次。这一阶段通过计算机局域网来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通过广域网和数据仓库技术的使用,使集团公司内部之间以及与相关价值链主体之间能及时传递、整理、分析、反馈财务和管理信息,为企业决策者和相关利益方提供决策支持服务。这三个阶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第三个阶段才是真正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组成模块与功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真正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必须依靠若干个信息系统模块的集成。一般来说,财务管理信息化应该包括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经理信息系统以及组织互连信息系统五个部分。这些系统的成功建立以及相互之间的集成管理是财务管理信息化成功的体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一)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

它是为满足企业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工作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系统,主要解决财务人员的手工记账和报表问题,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系统是以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和日常会计事务处理为主。通常按功能可以分为会计核算信息子系统和会计管理信息子系统。

(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它是以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手段,以财务管理提供的模型为基本方法,以会计信息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提供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程序化问题进行自动或半自动的实时处理,从而实现对有关业务活动的控制功能。例如,对产品订购的管理,系统可以提示企业的经济订购批量是多少,显示出哪些产品库存已降至最低储备量需要及时订购补充。

(三)财务决策支持系统

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非常灵活的交互式信息系统,它可以用来解决事前难以准确预测或者是随机变化的问题。一般说来,财务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其良好的交互性,使财务人员能够进行一系列“what-if”分析,再运用不同的模型,列举可能方法,协助分析问题、估计随机事件的各种可能结果、预测未来状况等方式,为企业决策者制定正确科学的经营决策提供帮助,同时对企业财务风险起到事先防范的作用。

(四)财务经理信息系统

这种系统是一种将会计事务处理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的高度交互式信息系统。它能帮助财务经理充分利用企业数据仓库,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发现数据的特征,预测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趋势,使企业的财务主管能够灵活、方便地从更多观察视角了解问题和机遇。

(五)组织互连系统

组织互连系统可以使企业的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本企业与其他关联企业之间的财务信息自动流动,用以支持企业财务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分析、预测、决策等各个环节,以支持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管理观念彻底更新

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现着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它不是—个单一的IT系统,而是—个极其复杂的多系统组合,不但涉及个性作业流程,而且要求改变领导方式、内部政策、组织结构、考核程序和标准,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在于它带来了管理观念的更新和变革。它是以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思维方式(例如并行的工作流程、以任务为中心的组织结构、扁平控制模式等),对传统财务模式的工作环节、工作单位、工作步骤加以判断,并对逻辑关系、时间耗费、可否并行等进行分析研究,大胆创意构思出能够最佳地完成统一工作任务或目标的一系列工作单位和环节,以求在质量、速度、成本、服务等各项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得到改善。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思想就是协同集中管理。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核心企业设置一个中心数据库。在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子系统与中心数据库相联。当采购系统、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有物资流发生时,中心数据库通过内联网自动收集并传递给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动态核算,然后把处理过的会计信息传回中心数据库,决策系统和监控系统随时调用中心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决策分析和预算控制。这样,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全部纳入了信息化管理之中,各部门之间协作监督,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在企业外部,通过外联网或互联网,核心企业与上下游的企业组织建立起密切联系,及时了解资本市场、采购市场、销售市场的动态,做出及时的反映。这种协同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使管理者能对动态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地分析,提高了决策的有效性;同时,还能实时监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应对网络环境下多变的市场环境。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性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所依托的Internet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容易被拦截侦听、身份假冒、窃取和黑客攻击等,这是引起安全问题的技术难点。其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企业内部使用者来讲,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信息流失。再次,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如果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监控,导致系统瘫痪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因此,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侵害,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一是建立科学严格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从软件开发到硬件管理,从组织机构设置到人员管理,从系统操作到文档资料管理,从系统环境控制到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各个方面都应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制度上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二是采用防火墙、VpN、入侵检测、网络防病毒、身份认证等网络安全技术,使在技术层面上对整个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层次采取周密的安全防范措施。

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应用,能够解决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许多原来无法逾越的困难,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如财务数据安全风险、道德风险等。因此,财务人员应该一方面研究解决信息技术如何与传统财务管理相融合,另一方面,在完成结合过程之后,要不断研究,发现解决信息化后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应该在传统的系统理论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财务管理的创新工作,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0.现代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 篇十

目 录

序言(李荣融)

前言(王瑞祥)

导论:现代管理视角下的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

第一篇 管理理论概览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

学习目标

1.1 什么是管理

1.2 管理层次

1.3 谁是管理者

1.4 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和能力结构 思考题和讨论题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学习目标

2.1 科学管理理论

2.2 古典组织理论

2.3 行为学派理论

2.4 管理科学理论

思考题和讨论题

第三章 管理理论的演进

(二)学习目标

3.1 系统分析

3.2 权变方法

3.3 企业再造

3.4 学习型组织

思考题和讨论题

第二篇 管理架构

第四章企业与班组组织结构

学习目标

4.1 企业的组织结构

4.2 班组的特点与结构

4.3 班组纵向结构

4.4 班组横向结构

4.5 班组内部转换结构

思考题和讨论题

第五章 班组的结构整合学习目标

5.1 组织分工与整合5.2 组织结构的整合5.3 结构整合的基本方式

思考题和讨论题

第六章 班组管理与管理者

学习目标

6.1 班组管理特点

6.2 班组管理内容

6.3 班组管理者

6.4 班组管理者管理功能

思考题和讨论题

第七章 班组中的群体

学习目标

7.1 群体理论概述

7.2 正式群体

7.3 非正式群体

思考题和讨论题

第三篇

第八章 班组基础管理

学习目标

8.1 规章制度

8.2 定额管理

8.3 标准化工作

8.4 计量工作

8.5 原始记录

思考题和讨论题

第九章 班组现场管理

学习目标

9.1 现场管理概述

9.2 班组现场“流”态管理

9.3 班组现场“静”态管理

9.4 “5S” 活动

思考题和讨论题

第十章 班组质量管理

学习目标

10.1 质量管理概述 管理内容

10.2 班组全面质量管理

10.3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方法

10.4 ISO9000标准

思考题和讨论题

第十一章 班组经济核算

学习目标

11.1 班组经济核算概述

11.2 班组经济活动分析

11.3 班组成本管理

思考题和讨论题

第十二章 班组劳动组织

学习目标

12.1 班组劳动组织优化

12.2 班组劳动生产率

12.3 班组岗位技能培训

思考题和讨论题

第十三章 班组安全管理

学习目标

13.1 安全管理概述

13.2 安全教育

13.3 安全生产

13.4 劳动保护

13.5 工业卫生

13.6 安全检查

思考题和讨论题

第四篇

第十四章 班组组织目标

学习目标

14.1 “目标”概述

14.2 班组组织目标特点

14.3 班组组织目标的分解

14.4 组织目标与管理目标

思考题和讨论题

第十五章 班组计划管理

学习目标

15.1 “计划”概述

15.2 班组计划制定的程序

15.3 计划的分解与派生

15.4 班组计划特点 管理过程

15.5 目标与计划的关系 思考题和讨论题 第十六章 班组领导活动 学习目标 16.1 “领导”概述 16.2 班组领导特点 16.3 决策 16.4 沟通 16.5 指导 16.7 培育 16.8 奖惩 思考题和讨论题第十七章 班组控制 学习目标 17.1 “控制”概述 17.2 班组控制特点 17.3 班组控制过程 17.4 班组同期控制 17.5 班组反馈控制 思考题和讨论题第十八章 班组激励 学习目标 18.1 “激励”概述 18.2 班组激励特点 18.3 班组激励过程 18.4 班组员工绩效评价 思考题和讨论题第五篇第十九章 共同愿景 学习目标 19.1 “共同愿景”概述 19.2 个人愿景 19.3 班组愿景 19.4 个人愿景与班组愿景的整合19.5 学习型班组 思考题和讨论题第二十章 人本管理 学习目标 管理团队

20.1 管理学中的人性假定

20.2 班组中的人本管理

20.3 员工自我发展的工作环境

20.4 员工自我发展的学习环境

20.5 员工自我发展的生活环境

思考题和讨论题

第二十一章 团队精神

学习目标

21.1 “团队”概述

21.2 共塑团队精神

21.3 团队建设与全面质量管理

21.4 团队建设与工作流程分析

21.5 团队建设与业余文体活动

思考题和讨论题

第二十二章 班组文化

学习目标

22.1企业文化与班组建设22.2班组理念塑造

22.3班组行为建设

22.4企业社会责任中的班组

思考题和讨论题

关键词术语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案例目录

(共129个案例)

案例18-1 车间安排的奖励内容之谜案例18-2 维修班出了个编程“王”

上一篇: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总结下一篇:化学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