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企业会计控制论文

2024-11-01

小型企业会计控制论文(共7篇)

1.小型企业会计控制论文 篇一

1、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缺乏科学性

对于一个小型企业来说,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不够健全,而且管理制度也没有科学性,在小型企业逐渐增多的一个社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变得十分重要,而内部会计制度的管理也都是没有经过慎重思考的,

2、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混乱不清

很多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缺乏正确的规划,他们只是简单的把管理制度给分配了一下,没有明确的管理责任制,像这样的分配一旦在财务上出现了问题,那么这到底是追究谁的责任呢?这就是内部会计管理混乱不清的一个常会发生的弊端,如果碰到了触犯到法律的问题呢就更加麻烦了,所以小型企业把内部会计控制分配完善这也是很重要的。

3、内部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一些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利用自己在职位上的优势就做一些挪用公款等一些小动作,这种行为是会影响到公司的利益的,对于公司来说,这种行为是要被开除的。相反的来说,为什么这些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敢做一些小动作,难道他们就不怕被发现吗?其实他们也就是利用小型企业公司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所以他们可以做一些小动作也不会被发现,这一方面是小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一方面也变现了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所造成的。

2.小型企业会计控制论文 篇二

一、中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中小型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也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控制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许多中小型企业的董事会成员数量都较少,往往是由出资人组成。甚至许多中小企业大多为家族所控制,而不设独立董事会。在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的关键人物往往大权独揽,一人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并有较大的随意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董事会的作用很难有效发挥,违背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本质,最终导致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权和权力制衡的失效,没有形成相互监督的体制,没有形成有效的权力监督。归结起来,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主要有:

(一) 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

在会计机构的设置上,有些中小型企业就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没有财务制度。或者,许多中小企业设立简单的会计机构,会计和出纳仅由一人担任。这种经济业务由一人承办又缺乏制约的情况,不仅不利于经济业务正常开展,而且容易产生舞弊行为。

企业高层管理者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组织者、推行者,也是企业内控的实践者、调整者、完善者。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组织机构的内部人员必须能够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机制,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是不断完善的系统,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在发展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要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需要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形成尊重人才、重用人才、培养人才、人人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企业文化。

(二)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往往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比较严重。具体情况如下:

1. 不相容职责分工不明确。

许多中小企业通常由少数员工负责日常行政事务、会计处理和资产保管等不相容职责,分工有限,会计账务处理往往容易发生错误、舞弊及违反法规行为的可能性较大,且不易被发现。例如《会计法》第21条明确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但有的企业让出纳人员兼管报销工作,财务专用印鉴也由出纳一人保管,严重违反了《会计法》的规定。这种做法不但容易造成工作中的差错,而且也为职业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2. 会计核算不规范。

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在侧面反映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会计核算的要素不完整,例如:记账凭证的印鉴不全、摘要不全,原始凭证要素填写不全,购货发票缺少品种、数量、单价要素,出差费用等的发票缺少日期要素等。其二,会计科目使用不当,例如:往来账目管理混乱,有的企业为了满足个人利益或小集团利益将往来科目当作万能科目,将各种不能准确入账的账目挂入往来科目;有的对外投资项目,由于被投资企业破产倒闭,已完全不可能收回投资,也挂往来科目、往来账目中。有的明细科目几年都没有变化,也不根据年限作相应调整和处理。成本费用无章可循,企业乱挤乱摊成本现象严重,如将应列入资本性支出的固定资产,列入生产成本;将应列入管理费用、应付福利费的费用,也列入生产成本;费用分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分配方法不合理,视要求而定。有的企业费用分配方法前后不一致。有的企业甚至出现同一会计人员对同一情况,采用不同的分配方法,会计核算的不规范,导致企业的会计报表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3. 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人建立的还必须要由相关人员来执行。因此,企业人员素质,是决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员工心理上、技能上和行为方式上,未能达到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内部控制程序或措施误解、误判,那么即使内部控制制度再完善,也很难充分发挥作用。因为内部控制往往很难防止工作人员粗心大意、精力分散、理解错误、判断失误等情况发生。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管理者内控意识淡薄、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在现实当中,许多小企业往往将自己的亲属当出纳以及会计主管,这种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了更好地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大肆侵吞公款,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等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4. 上层建筑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情况非常普遍。

中小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中小企业的经理或管理人员,缺乏必备的会计控制知识,且往往重视销售、市场及产品开发等经营活动,而不太重视财务会计工作,通常会因为一些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不按照既定的制度和程序行事,自以为是,凌驾于内部控制的制度之上。例如某一小型企业领导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树立企业业绩良好的假象,将长期呆滞的存货,不作降价处理,仍坚持要财务人员长期以原价挂账,但实物资产已经账实不符,资产负债表已不能真实地反映资产情况。

二、完善中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由于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广,各有特点;因此,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从企业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其他企业的做法,应当根据本企业业务、规模等特点,灵活地制定适合本企业情况的控制制度。

第二,内部控制的任何分工、审核、制衡,都必须考虑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果分工和制衡的成本高于其效益,则不应当采用该项控制。如果一些控制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对整个企业来讲,若不采用该项控制,将会造成更大损失,则仍应实施该项控制。

第三,对企业成败有直接影响,如影响盈亏、成本的重要事项,严格控制;次要的事项,根据企业的能力,简单控制或不控制。同时,企业应当适时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以便发现可能存在的重大缺陷,并采取补救措施。

三、完善中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由于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市场规模、组织结构等,全面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并实施适合本企业实际状况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 合理设置会计机构及明确会计责权

中小企业应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业务的繁简合理设置会计机构,合理分工,明确经济责任,实行集中核算制或分散核算制。若企业规模很小,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可配备专业会计人员负责核算,或实施委托代理记账制。同时规范会计人员行为,认真学习《会计人员工作规则》、《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以明确会计人员的责权。

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控制人财物运转、供产销过程等规范要求的规章制度,可以采取相互复核,定期检查或指定专人审核的办法,使财产的收、付、存、用得到较为严密的控制,防止浪费和经济舞弊行为,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企业中有制度不执行的情况比较普遍,很多案例表明许多问题的发生,并不是因为没有制度,而是因为没有严格执行制度。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一要抓好关键人如分支结构负责人和财会部门负责人;二要把握住关键部位,如审批、资金调度、交接手续、电脑操作密码等;三要管好关键物件,如重要发票、银行票据、印鉴等;四要控制关键岗位,如现金、银行出纳、收支事项及凭证的核准、实物保管等。

(二)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的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次要强化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一是要发挥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在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作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引导和督促单位逐步建立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二是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依据独立审计准则,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和评估,及时发现企业有失“公允”及其他不当的会计行为,对企业实施会计控制。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可帮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为改进内部控制提出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部门应对企业的各种财务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企业资产运用的经济有效性等进行审核。因此,内部审计除了帮助提高经营效率外,还能有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为了使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应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向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对于一般企业也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 努力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素质

企业的内部控制,从表面上看是管理和会计的控制制度,实质上所有内部控制的核心都在于人。制度是由人制定的,也需要通过人来执行。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的基础在于企业负责人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及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胜任能力等要素是否具备。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从“人”这一要素入手。

当前提高中小企业中财会人员的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中小企业管理者要转变观念,重视财务制度建设,增强财经纪律的约束性、建立健全财务系统的必要性,要克服个体、私营、家族企业中带来的以信任代替制度、以主观推测代替客观实际,以及高度集权、对财务人员干预过多的通病,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四)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以法规为基本依据和准绳,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提出了制度的要求,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指明了方向。各单位应以《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以会计制度为依据,结合本企业部门或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规定,自行制定,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以规范其会计核算工作。在设计时,应注意内部会计控制的整体性,从只注重建章立制向整体框架的构建与认真实施转变;从补救为主的控制向预防为主的控制转变,使内部会计控制真正达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从事后突击审计向常规审计与定期或不定期审计结合转变,从而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制约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其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明确各企业的业务规程、要求和职责,做到按章办事,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防范经营风险的发生。因此,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做好内部监督的前提,是保证内部监督工作和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应当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经济业务量的增多,联系得更为广泛必将使企业内部分工更为复杂。企业领导要有效地组织、协调和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建立起企业自我规范的行为机制,使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其人员恪尽职守、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既能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又能使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处于有序、高效的良性循环,实现其经营目标。

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的实施。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也是衡量经营活动是否合法的先决条件。企业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既要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的精神,又不能与其相抵触,同时保证实现国家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的监控措施。

(五)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在内部控制中,控制环境是最基本的控制要素,而人又是控制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人制定的,也是靠人去执行和完善的。人既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客体。因此,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与控制:一要严把用人关。对重要岗位人员的配备和管理人员的选拔,应全面考察其德、能、才、绩等综合素质;二要多层次、多方位地加强岗位和在职员工的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其遵纪守法、精通业务;三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员工敬业爱岗的精神。教育员工自觉地遵守和执行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以自我控制为主、自检自律为主要手段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四要对有些岗位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轮换制度,以便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由上而下共同执行内部控制的要求,推动我国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康发展。

摘要:文章在深入分析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诸多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加强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一系列措施, 以促进中小企业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吴明智.搞好中小型企业选择[J.]党政论坛, 1999, (1) .

[2]刘伟东, 陈凤杰.地方中小型企业及类型[J.]中国中小型企业, 2001, (4) .

3.谈小型铸钢企业的会计核算 篇三

铸钢企业;会计核算

1.采购核算

材料采购入库,首先要求对各种生产用材料进行科学分类,便于核算,将生产中使用的材料按大类划分为主要材料、合金材料、型砂、涂料、燃料、油品、五金、轴承、三角带、工具、其他等,在类下按品名设置明细。购进带增值税专用发票材料,借记原材料,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应付账款或货币资金科目;购进带普通票材料,借记原材料,贷记应付账款或货币资金科目;货到发票未到的先暂估入库,借记原材料,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入库,待取得发票时红字冲回,再做正确的会计分录。购进货物发生运费等费用,应直接计入材料采购成本,借记原材料,贷记货币资金科目。购电,供电公司实行的是预购电制度,会计核算涉及到预付购电款、月终结算电量、发票开具三项内容。预付款时,借记应付账款,贷记库存现金,月末结算后开具发票时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供电公司,月末结算取得发票后的应付款余额即为预付供电公司的预购电款,月末企业应与供电公司结算预购电量及实际发行电量,避免预购电款占用过多的资金,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生产核算

生产工艺工程:制图放样→制作模型→混砂造型→熔炼浇铸→冷却成型→热处理烧窑过油→清产打磨→质检入库→发货,核算节点:模型、造型、浇铸、热处理、清产。核算要求是根据核算节点归集生产费用,成本核算对象为铸造件的材质,比如高锰钢、高铬铸铁、白钢、40钢等,主要材料的分配方法使用定额比例法,辅助材料按吨位分摊,成本核算细目设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水电费、热处理费、制造费用五项。①制作模型,比较常用的使用木型,非标准的使用苯板制作的消失模,这时涉及到到的直接材料为木材、苯板、纸板,直接人工为相关人员的工资,还有电费及其他辅助材料。②造型,造型车间接到模型后,进行混砂,埋砂,将模型件埋入砂中震实,直接材料是各种砂,如型砂、镁砂、钛砂、矽砂等,辅助材料为水玻璃、塑料布等。③熔炼浇铸,熔炼浇铸是最重要的生产环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电费都占整个生产过程的大部分,熔炼时领用主体材料废钢,炉料锰铁、硅铁、钼铁、钛铁、钒铁、稀土等,根据材质不同添加,其他辅助材料消耗也很大,这个过程形成了产品实体,生产工艺的上下游都是为这个生产环节服务的,等冷却后就形成了铸件实体。④热处理,待上一工序完成将铸件转移到热处理车间进行热处理,主要是增加铸件的硬度与韧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煤气窑将铸件放入其中使用煤气发生装置将煤气化为煤气给铸件加温,到一定时间后出窑进行淬火。另一种方式是过油,将铸件放入盛满液压油的油池中过油,采取过油方式的有两种材质,40钢与高铬铸铁,白钢不用烧窑也不用过油,其他材质的烧窑,应根据这一特点根据相关性原则合理分配生产费用。⑤清产打磨入库,生产工艺的最后一个过程为清产打磨,这时主要是用的是切割片及角磨片,还有电费,人工费。完成此工艺后经质检后入库发货。月末由计划员会同保管员经主管厂长审阅后按材质吨位开具生产入库单与会计归集的生产费用结合计算出当月产品的总成本及单位成本。借记库存商品(分材质产量),贷记生产成本(分明细科目),结转后生产成本科目无余额。

3.销售核算

现销核算,由于涉及到生产工艺流程及客户需求差异,现金即时销售较少,一般是由客户先预付款,企业准备材料生产,经过一个生产周期后交货结算,现销是指提货结算付款后无余额的销售。这种情况较少。

赊销核算,收到预收款时,借记货币资金科目,贷记预收账款科目,提货时借记预收账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

销货退回核算,由于质量等原因,客户有时会发生退货,即销售退回,退回时由成品保管员填写红字发货单,写明数量单价金额,会计据以进行账务处理,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记应收账款。注意,如果是已经开具了增值税发票的跨月销售退回,应取得税务部门的红字发票通知单,才能开具红字发票,然后进行账务处理。

销售成本的结转,单位成本按加权平均成本计算,计算出销售成本金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销货退回时做相反的分录。

4.税收核算

由于税收的严肃性,使其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大多数企业除了生产经营以外,都把税收筹划列为最重要的事情。这对于还不算太正规的小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增值税进项税额核算,作为铸钢企业,增值税进项税的来源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费发票、取得海关代征的增值税抵扣凭证。购进材料取得发票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如果货先到发票未到,则暂估入库,待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冲销暂估分录,做正常购入会计分录。

增值税销项税额核算,销项税额是企业销售产品时计算的,如上所述,是发货时计算还是开具增值税发票时计算现在做法不一,税法要求发货就应当计税,企业发货就在会计上作为销售处理,待实际开具发票时红字冲回,然后在做正确的会计处理。另外企业的一些零星收入比如卖废品收入都应当计算销项税额在账中有所反映,还有自用的视同销售也应当计算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转出的核算,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已做账务处理记入进项税额的购入货物或劳务,实际使用中并未使用到生产过程中,如用于在建工程、福利等,这部分进项税额应当转出,记入相关的成本费用,涉及到进项税额转出,也是增值税核算很重要的一部分,比如职工食堂用电,在建工程用电,非生产车辆用油的进项税等。

增值税已交税金的核算,按增值税设计原理,已交税金=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金€髦饔滴袷杖刖褪撬案骸U馐撬拔窕睾饬科笠的伤暗挠仓副辍?

营业税金及附加核算,铸钢企业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要指根据增值税计算缴纳的各种附加税种,如城市维护建设税为已交增值税税金的7%(农村为5%),教育费附加为3%,地方教育附加为2%。

管理费用中税金核算,管理费用中税费较多,主要包括土地使用税(按土地级别每平方米征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按房产原值一次性扣除30%,税率为年12‰)、河道修建维护费(主营业务收入的1‰)、工会经费(工资总额的2%)、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费(工资总额的20%)、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在职职工总人数乘以当年核定标准)、购销合同印花税(主营业务收入的60%与原材料入库金额的50%之和乘以0.5‰),价调基金,等等。此外还有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个人缴费部分。

5.计算财务成果

期间费用的核算,期间费用包含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部分,在此不赘述。

当期财务成果,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要业务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企业所得税核算,企业所得税执行的是按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即每季度计算出利润总额乘以所得税税率即为当季应交的企业所得税,年终通过纳税调整得出当年应交的所得税,多退少补。值得注意的是,所得税汇算都是在第二年,当年的账目已经结转,无法将会计分录做到当年去,这样就得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汇算清缴时,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同时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同时调整比较会计报表的年初数。

6.利润分配核算

4.中小型国有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研究 篇四

一、中小型国有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现状

(一)内部会计制度体系不健全

中小型国有企业大多数没有科学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负责人习惯把整个企业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甚至喜欢事必躬亲。认为规范的会计制度没有必要,只有好好把握钱财不被外人占用,所以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也是任人唯亲,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作用的发挥。控制程序不规范,在内部管理体制的设计和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运用上不能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中小型国有企业一般以家庭制模式经营,其内部的现金管理制度、稽核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会计制度残缺不全,企业不重视会计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会计制度的建设,更没有把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内部会计制度设计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致使大多数中小型国有企业未能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目前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主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按照企业自身情况的差异设置适合会计科目,但从会计准则施行情况看更适合大型国企和上市公司。适合中小型国企的会计制度还未确立,这也就导致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随意性大。最主要的是,很多中小型国企负责人对设计的内部会计控制视而不见,认为是对其他人的约束而不是对自己的约束,一把手忽视内部会计控制合理保证本单位经营效率效果实现、财产安全完整、会计资料真实性的作用,导致整个会计控制环境薄弱,控制环境差,也会导致中小型国企会计程序失效,会计核算不真实、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等现象。

(二)内部会计制度意识淡薄

中小型国有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获取最大的利润同时尽可能逃税, 企业主不愿对自己进行控制,决策和经营管理的主观随意性较大。内部会计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人的控制意识和行为, 管理者对自我控制的排斥使得内部会计控制无法有完善的控制环境。财务管理的控制权在经营者的手上,这样也不利于权责分开的实施。税负重、费用多,中小型国有企业故意不完善会计制度的设计。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对企业管理着力不够,使内部会计制度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得不到应有发挥,有的中小型国有企业虽然有财会规章制度,但只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没有做到切实的贯彻执行。会计制度也只是很多中小企业挂在墙上的摆设,中小企业基本按老板的意思做事,会计科目设置要么随意,要么照抄大企业的会计科目,很少注重会计科目的统一性与合理性,报表也是种类不全,制作简单,手工记账在中下企业屡见不鲜,确实要有的会计科目只是为了检查,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只是在老板的心里,基本不会再财务报表中披露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更何况真正需要中小企业所披露真实公允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者人数并不多。

(三)内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中小企业由于受经营规模、财力、人力、经验等因素的限制,组织体系通常采用垂直管理模式,内部会计控制机构、岗位设置、职责划分容易产生交叉重叠现象。会计核算不健全,会计核算的主题界限不清, 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不明显,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尚未建立起规范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机构简单,使内部控制制度缺失。中小型国企会计岗位没有设置好或者过于简单,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中小型国企 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社会地位和发展预期都比不上大企业,很难吸引到更多的人才,甚至原有的人才也会被大企业挖走,而这些企业管理者又忽视对已有本企业人员队伍的培养,这样造成企业高素质人才断代,导致企业无法采用先进的会计制度,设置规范的会计科目。所以中小型国企会计人员素质偏低,会计账目混乱是普遍现象。会计人员的互相牵制工作没有做好,虽然有了一定的规章制度,但是没有真正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中小型国有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失效原因分析

(一)中小型国有企业自身治理结构不健全

中小型国有企业自身体系设置的缺陷,大部分中小型国有企业领导人因为成本因素不愿意建立严格的控制,或不遵守业自己设立的控制,经营者也没有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自我控制。为了节约人力资本支出,中小型国有企业可能会雇佣素质偏低的会计人员,这种做法的后果会使会计账目混乱,会计系统准确性降低。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会计系统没有合理的账务处理程序,会计信息披露滞后,有些往来账户长期挂账,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会计处理,没有准确进行会计核算,披露的会计信息相应的缺乏相关性、可靠性。目前在很多中小型国企中,管理者与会计人员之间,纯粹是一种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会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不依法对中小型国企进行会计监管,相当一部分中小型国企主要是为了应付税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需要,才不得不设置账目;另一方面,还有些中小型国企的会计人员多为兼职,对企业深入了解的机会不多,不经常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企业所报送的各种单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无从核实,导致会计核算与生产经营活动脱节,难以进行与实际相符的会计核算。部分中小型国企随意堆放会计档案,需要这些信息时搜寻成本非常高,没有形成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可靠性的良性循环。而且很多中小型国企还和企业管理者及家庭发生大量的经济往来业务,这种业务不象上市公司那样可以定性为关联方交易进行资产负债表后披露。这些企业业务和管理者自身的财产、权益混淆在一起,更加剧了中小型国企会计核算的不规范性。

(二)中小国有企业缺乏规范

5.中小型国有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研究 篇五

一、关于对中小型国有企业自身内部会计制度发展现状的介绍

1. 内部会计制度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中小型国有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方式上把企业资产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 对于企业的管理习惯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 尤其是对于企业的资产管理他们喜欢使用自己的亲信, 方面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干预。同时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程序也不规范, 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存在某些程度的缺失, 尤其是在执行与建设会计体制与内部控制方式上存在问题, 没有将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风险控制与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结合起来。中小国有企业会计核算依据为《企业会计准则》, 但是就其运行效果看对于中小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管不到位, 使得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随意性, 最后的结果就是企业的会计程序不规范, 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不高。

2. 内部会计制度意识淡薄。

中小国有企业在经营方式上存在某些程度的私立性, 中小企业由于具有经营规模小、盈利水平低等特点, 使得中小国有企业在尽可能增加盈利的同时它们也会钻法律空子进行逃税行为, 造成上述行为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不高,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私利故意对企业的会计控制制度不作出规定或者不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其次企业的会计人员会计工作水平与意识不高。中小型国有企业会计部门人员的工作能力相对不是很好, 部分存有不具备会计从业资质的, 这样的会计人员不可能具有高水平的会计工作意识, 因此他们的工作效果也必然会依附于企业领导的意思。最后会计科目设置缺少实效性。中小企业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一般依照大型企业模式, 而忽视自己的经验管理特点, 导致中小国有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缺少统一性以及实效性, 造成会计科目报表的不完整以及会计账目的不完善。

3. 内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中小企业由于发展规模比较小, 企业的管理结构存在重叠管理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 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属于同一人, 尤其是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的各种管理部门存在一定的岗位重叠现象, 造成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发挥不了作用。中小企业的会计管理部门在岗位设置上过于简单, 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 再加上中小企业在各种经济福利方面与其它大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使得其很难留住高端会计人才, 使得企业的会计制度如法实现先进的管理模式。

二、中小型国有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失效原因分析

1. 中小型国有企业自身治理结构不健全。

众所周知, 中小型国有企业自身缺少完善的企业管理相关制度, 相关的企业在会计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缺陷, 首先企业在选用会计人员方面他们可能会考虑人才使用价值因素, 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支出, 他们会选用综合素质相对偏差的会计人员, 其工作结果必然会出现会计信息处理不规范、会计账目处理流程滞后以及账目明细记录不准确等。其次企业管理者与会计人员的管理没有理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与管理者之家在工作关系上存在某些程度的依附性, 会计人员认为自己是管理者的雇员, 其要听从管理者的安排, 对于管理者的各种会计工作安排没有原则听从, 造成会计控制的缺失。再则中小企业的会计控制工作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测, 而不是为了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 其与设立会计内部制度的目的不符。最后中小企业对于发生的经济业务披露制度规定不规范, 它不像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相同, 使得企业的业务常常与企业管理者的私有财产以及权益等发生关联, 进而出现混淆, 导致中小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

2. 中小型国有企业缺乏规范。

中小型国有企业在人事政策上重忠诚、轻才能, 经营管理不规范。有一些中小型国企干预会计工作, 而有些会计人员为了自身的岗位, 听命于管理者的权威, 无法按照规范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规定办事, 造成会计监督空白, 缺乏真实、公允披露会计信息的动力, 必然造成中小型国企经营管理混乱, 同时也给外部监管造成重重困难。由于人力成本的限制, 中小型国有企业很少设置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中小型国有企业中少部分管理者大权独揽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会使内部控制不能很好的得到监督, 会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内部控制失效。

三、中小型国有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

1. 建立健全中小型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资金运动的环节在广大中小型国有企业中西欧普遍存在, 因此应该形成规范的会计制度以核算和披露资金运行状况。包括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机构责任机制、会计岗位责任制等, 并且在设置会计岗位时, 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明确财务会计岗位职责权限, 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2. 强化外部管理, 引入审计监督机制。

引入社会审计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外部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作用, 发现和纠正中小型国有企业的各种不规范会计行为, 保证其中小型国有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合法具有重要的鉴证作用。中小型国有企业在规定会计监管任务的时候, 不仅仅要有约束会计制度对中小型国企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还要想到外部的会计监督对其制约作用。

3. 建立相关会计机构, 提高从业人员工作水平。

中小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 根据业务开展情况, 安排和企业规模相匹配的会计人员, 作为企业来讲, 应当设置相应的激励政策和相应的培训方案, 对相关的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 提高业务能力和道德素质。

摘要:完善中小型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对发展国民经济、促进会计制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小型国有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因此规范中小型国有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保证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中小型国有企业,会计制度

参考文献

[1]程琳.我国企业会计舞弊原因探析——对内部组织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不力释解[J].北方经济.2006年06期

[2]谢裴清.对内部管理控制建设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 .2009年05期

6.小型企业会计控制论文 篇六

摘 要 本文详细论述会计电算化下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中小型企业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同本行业的大企业相对来说,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中小企业由于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需要均不适应的情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资产重组、行业联合、跨行业兼并等企业扩张行为的实现,企业集团的不断涌现,集团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通过股权、产权、资金、技术等经济纽带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由此形成的规模大型化、经营多角化、布局分散化、结构层次化、文化多元化、市场国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使得财务管理步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

一、会计电算化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技术应用局限: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现代企业管理最根本的是信息的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严重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出于各自的利益,企业管理部门间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全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子司的实际经营状况。

新旧会计衔接问题: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投资集中、设计周到、便于交流、售后服务较易管理。但在近几年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逐渐暴露出了难以克服的弱点。而从一个公司购买的会计软件是不能与从另一个公司购买的其他软件联系在一起的,结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不能融为一体,很难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另外,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也比较弱。

人员素质偏低: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我国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主要表现一是会计人员的会计、财务知识不系统、不深厚、更新慢,只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但对如何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则无能为力。二是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十分薄弱。因而导致用户在选择会计软件时,只考虑软件的核算功能,注重会计软件仿真程度,不注重软件在会计管理方面的功能,或者是即使选择了有一定管理功能的软件,也难以有效加以利用。

二、会计电算化下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推進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财务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理念,已成为目前企业界的共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财务管理软件的推广使用,不单纯是推广软件本身,更重要的是推广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要借鉴国内外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遵循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财务管理、物流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由易到难的环节逐步推进。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依次开发运用财务、销售、采购、仓储、生产等管理子系统,做到开发一块,运用一块,见效一块,逐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

建立网络财务:面临信息日益集成的严峻考验企业各信息子系统的分工正变得越来越模糊企业应建立网络财务的技术构架将各个分立的信息子系统集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谓 “ 网络财务” 是基于Internet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操作、事中动态会计核算和在线财务管理并能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

人才战略: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会计电算化取代了传统会计功能的一大部分,因此对会计人员角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许多原本由会计人员来完成的基础工作已被取代,从表面上看,对会计人员是一大冲击,或者说是一种“会计人员无事可做” 的危机。但从深层次看,是会计工作内涵的新发展,是会计工作的重心转移。

三、结论与启示

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从无序走向有序,财务管理必将越来越受重视,企业管理必将由原来的生产导向型或市场导向型为中心,转移到以财务管理导向型为中心。有关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问题,无论是对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无论是对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都越来越变得至关重要。因此,对于新经济时代我国财务管理理论如何发展,笔者建议采取如下对策:建立一支稳定、高水平的财务管理研究队伍,倡导财务管理理论研究; 切实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加快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合作,开展企业财务管理调查研究工作,推进企业电算化进程,共同促进新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海福安.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科技创新导报.2008(13).

[2]李寿武.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改善财务管理.现代电子技术.2008(11).

[3]马元兴.新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嬗变.现代经济探讨.2008(12).

7.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分析论文 篇七

影响企业盈利的关键因素是成本,成本的弹性决定着企业盈利的空间。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讲,成本对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成本的特点使得制造企业不得不重视成本控制,在加强成本预算的基础上,努力在产品从开发到销售的过程中处处缩减成本,从而以较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企业创造长足、稳健的发展之道。

一、成本控制概述

成本控制是企业以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为导向,在各类成本耗费发生之前,对各项影响成本的因素采取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确保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成本控制,是一个运用计算、调节和监督的手段,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耗费进行控制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不仅可以发现企业运转中的薄弱环节,还可以摸索出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合理、科学地进行成本控制,可以提升企业盈利空间,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增强企业竞争力,让企业在日益严峻、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稳步前行。

二、公司成本控制现状

(一)公司简介

公司是一家创建于、专业从事LED应用产品生产的企业,公司以生产加工和经销批发为主要经营模式,主营产品包括LED柔性霓虹灯带、LED软条灯、LED彩虹管、LED灯杯、灯管等,产品远销日本和法国。近几年公司面临着规模小、竞争力不足、成本高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成本领先”成了金科玉律,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意味着公司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努力降低各类成本。

(二)公司成本控制现状

1.各类成本居高不下。公司的产品成本包括研发成本、采购成本、制造成本和物流成本,成本管理难度较大。在实际中,由于采购人员缺乏必要的采购技巧,车间人员不注重产品原料预算和充分利用,商品在运输过程中破损率高、运费高等原因,导致该公司采购成本、制造成本、运输成本居高不下。据公司统计数据显示,公司的采购成本、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分别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9.6%、7.1%、8.3%左右。高成本大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阻碍了企业的发展。2.成本数据记录不足,缺少成本考核评价。在公司的财务数据中,对各项成本数据的记录不全面,具体表现在成本归集对象不明确、部分间接成本信息缺失等。这表明公司注重生产活动而对成本数据记录的关注度不足,导致生产线上的成本数据不够全面和详细,这样的数据既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存在的成本问题,也不能为成本控制提供定量依据。导致此类情况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公司缺乏成本管理考核评价,这就使得各项成本管理的落实情况无法衡量,容易导致落实不到位。3.成本控制存在盲区,仅靠财务人员控制成本。公司的成本控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仅依靠财务人员的`力量去控制成本,这也是存在于大多数中小型制造企业中的普遍现象。成本存在于研发、采购、生产、运输等过程中。而企业对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存在盲区,因为财务人员仅能对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成本加以控制,不能覆盖成本产生的整个过程。例如,采购成本是由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进行缩减、控制的;生产成本的控制主要靠生产工人在生产线上摸索出既能缩减成本又可以保证产品质量的方法;物流成本的控制需要运输人员从降低破损率、寻找费用低的运输公司等方面入手,而以上成本的控制,财务人员仅能从各类数据中判断成本高低并用相关理论进行指导控制,显得力不从心。显然,企业仅依靠财务人员的力量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是远远不够的。

三、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一)采购过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采购是产品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除了对产品原材料的采购,还包括对企业办公、生产设备的采购,公司乃至大部分中小型制造企业的采购成本管理存在下列共性问题。1.缺乏供应商选择与管理意识。供应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尤其是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更是能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更低价的原材料。但由于公司缺乏供应商选择与管理意识,在选择供应商时缺乏择优意识与长期合作意识,在与不熟悉的供应商采购时容易出现价格过高,原材料品质缺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导致采购成本上升。2.采购人员缺乏专业素质。采购人员对原材料的采购价格有较大压缩空间。一个具备采购技巧、善于谈判的采购员,能为企业采购到价低质优的原材料的同时,还能为公司获得更多行业信息,帮助企业与供应商建立长久、稳固的合作关系。而公司的采购员是从其他岗位调至此位的,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人为的影响了采购成本。我国大多数中小型制造企业的采购人员均缺乏采购技巧,加之企业在采购成本管理中存在短板,导致无法考核、约束采购人员的工作。

(二)生产过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生产成本是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公司及大多数制造型企业都将成本控制的精力倾注于此,但由于方法及计划不当,使得成本控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1.成本管理方法落后。公司和其他中小型制造企业的订单存在“量小单多”的特点,生产不具规模,因此生产模式较为粗疏,成本核算方法大多选择分步法和品种法。在对制造成本的计算中,由于简单生产模式下的高度自动化使得机器动力费和折旧费等间接费用增加,而直接人工费降低,如果还使用以前制造成本的计算方法,就会使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背离,进而就很难对成本进行控制和预测。2.成本预算缺乏实效性。公司对生产过程的部分耗费有一定的预算管理,但没有形成全员式、全方位、全过程的预算管理体系,且现存的部分预算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执行,忽视了成本预算编制的作用,没有对实际生产起到必要的约束,低效的预算成本工作削弱了对产品价格和利润估计的准确性。

(三)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以成本节约为目标的成本管理是低层次的管理,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成本管理应该消除不必要的成本。但无论是公司还是我国其他中小型制造企业对这一点的认识仍然不足。1.对物流成本的重视程度低。过去,物流成本被企业认为是“隐形岛屿”,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品远销国内外,物流成本不断增加使之跃居成本排行榜。而公司对成本的认识始于采购终于销售,忽视了原材料、产成品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账簿中找不到关于物流成本的相关数据和信息,不对运输、仓储等费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对物流成本认识不清。物流成本较之其他成本存在诸多不同之处,最显著的一点是“物流冰山”现象,即企业绝大多数物流费用是被混杂在其他费用之中的,而能够单独列入物流成本的会计项目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这冰山一角被人们认为是物流成本的全部。科学的物流成本是指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而在公司和大多数中小型制造企业看来,认为仅运输成本是构成物流成本的主要部分,缺乏对物流成本构成的科学认识,又何谈降低物流成本。

四、优化成本控制的建议

(一)引入战略成本管理

在行业竞争日益剧烈的新形势下,由于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现有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使得企业对成本认识不足,管理和考核不善,传统的成本管理已经不能发挥效力。此时,战略成本管理应运而生,因为它能够很好的适应经济发展,满足企业的成本管理需求。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分析,成本的缩减是有一定条件和范围的,一味强调成本的缩减而不顾产品的质量只会适得其反,战略成本管理就可以为企业提供成本降低的范围与条件。战略成本管理作为技术与经济结合的产物,可以对企业全员、各环节、整个过程实施全方位管理,这无疑是对传统成本管理局限性的突破。

(二)建立预算组织,科学编制成本预算

重视可行性、科学性的成本预算是节约成本的导向,企业应该建立一套“以战略成本管理目标为导向,以资金流动为信号,以成本控制为措施,以全员参与为保障”的预算系统。在进行预算工作时,要遵循一定原则,例如按层级自上而下,上下结合;按业务从小到大,从简到繁,使得预算与实际结合更紧密,重视对预算的考核和监管,做到责任清晰,确保预算有效实施。

(三)加强对员工成本文化培养,提高专业素质

员工良好的成本节约意识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助力器。长期、有效的成本企业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员工科学合理的成本节约观,进而在日常工作中,以个人力量加入到成本节约的行列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用。同时还要通过训练、教育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例如为采购人员开设采购技巧、谈判技巧课程,从而将此技能运用在实际工作中,降低采购成本。对财务人员定期进行成本管理培训,使其充分挖掘财务信息中关于成本的信息,对成本管理提供数据指导,对成本节约措施实施的效果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彭英.制造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浅析〔J〕.财务与管理,(16).

[2]彭影璇.浅析中小型国有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分析及发展〔J〕.财务与管理,(01).

[3]刘青.制造企业采购成本控制问题浅析〔J〕.工作研究,2013(03).

[4]龚利群.制造企业采购成本控制〔J〕.北方经济,(22).

[5]盛鑫.中小型制造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研究――以A公司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23).

[6]芦洁.中小型制造国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J〕.理论广角,2013(07).

上一篇:描写日出的好句好段优美作文下一篇:你是我的千年风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