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同步练习

2024-07-19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同步练习(共8篇)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同步练习 篇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习

一、巩固掌握(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黑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迤俪(lǐ)玷(zhān)辱 酒馔(zhuàn)搠(suò)倒 B.连累(lěi)髭(zī)须 洗漱(shù)剜(wān)心 C.提(dī)防 彤(tóng)云 庇(pì)佑 仓廒(áo)D.赍(jī)发 供(gōng)桌 央浼(měi)模(mú)样 2.下列各组词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盘缠 救济 勤谨 陷害 B.刺配 绵衣 缝补 暴响 C.胳嚓 毡笠 应承 溯风 D.絮烦 吹撼 草帚 时晨 3.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认将进来 “将”:助词,无意 我自有伴当烫酒 “伴当”:仆役 B.但有衣服 “但有”:只要有 将出一两银子 “将”:拿出 C.不见消耗 “消耗”:消息

彤云密布 “彤云”:浓云 D.神明庇佑 “庇佑”:保佑 搠倒差拨 “搠倒”:推倒 4.依次下面一段话中(1)——(7)处填写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组是()(林冲)喝道:(1)泼贼(2)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3)你如何这等害我(4)正是(5)杀人可恕,情理难容(6)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7)

A.:“!? ? :„!‟”

!” B.:“!,? „!‟” ”。C.:“!,!„ ‟!”。” D.:“,!:„ ‟”!。”

5.选出词语填空正确的一项()

正是(1)冬天气,(2)云密布,(3)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4)下一天大雪来-----(林冲)(5)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6)乱玉,迤俪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7)

A.寒 浓 冷 撒 慢 银 猛 B.隆 阴 北 飘 快 琼 欢 C.严 彤 朔 卷 信 琼 紧 D.深 彤 朔 撒 慢 银 欢

二、精段精炼(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吩咐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当时林冲便拿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声,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1)道:“这条计好么?”一个(2)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3)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4)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殁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5)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6)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一个(7)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8)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9)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6.草屋崩坏后林冲为何不在仓廒借宿一晚而要到半里外的古庙?这表现了林冲什么样的性格特征?(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水浒传》在人物描写上成就极高。不仅那些主要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就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是毫发毕现的。第三段中有九个“一个”。(6分)

(1)试指出作者不交代人物名字的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九个“一个”分别指谁?认定的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三段所说的“这条计好么?”“这条计”指什么?“好”在什么地方?(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一段突出了环境都是草的特点,其作用是为后文放火无法抢救埋下伏笔。B.第二段中“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对情节有推动作用:草屋崩坏,才使林冲离开草料场到山神妙避寒;否则,林冲将被烧死,高俅如愿以偿,也就没有逼上梁山的情节了。

C.“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句话,说明林冲并未识破这是一起阴谋,认为看草料这差使不错,想长住下去。

D.第二段描写林冲盖炭火、拽门、上锁、那钥匙等动作,表现林冲尽职尽忠,处处谨慎仔细,对仇敌时时保持高度警惕的特点。

E.第二段从草屋崩坏无法住人、身体向火也不能御寒的苦境、独自踏雪买酒的寂寞三个角度烘托了林冲“风雪落难人”的形象。

三、拓展延伸(17分)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文后10——13题。

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胞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进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

10.文段中打虎三个回合动作描写极为传神。请找出第二、三回合描写武松打虎的主要动词。(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本意是要突出武松的神武,但是文段第一自然段却具体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拿人”的本领写得十分生动。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武松并不立即迎上去捕杀,而是“一闪”“一闪”“又闪”。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二自然段写武松“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联系上下文分析“打折哨棒”的原因和结果,说说这个细节描写对情节发展所起的作用。(7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一、1.B(A“玷”读diàn “搠”读shuò ;C“庇”读 bì D“供”读gòng)2.A(B“绵衣”应为“棉衣”;C“胳嚓”应为“咯嚓”;D“时晨”应为“时辰”。)3.D(“搠倒”解释为“推倒”错,应为“刺倒”)4.C 5.C

二、6.因为仓廒内有“官司封记”,随便揭开罪加一等。反映了林冲谨小慎微的个性特点。7.(1)因为林冲听到三人说话时,正在山神庙里,而“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中间隔着大门,只闻人声,不见人影。

(2)第一、五、七个“一个”是差拨。他是为实现陆谦杀害林冲的阴谋,直接献计与执行的人,几句话是为了向陆谦邀功,替自己摆功。第二、四、九个“一个”是陆谦,他是奉高太尉之命来杀害林冲的。第三、六、八个“一个”是富安,他是陆谦的走卒,说话是随和逢迎的态度。

8.指用火烧草料场谋害林冲。此计“好”在烧死林冲不留一点痕迹,即使烧不死,烧了草料场也是死罪。

9.C D(C项“说明林冲并未识破这是一起阴谋,认为看草料这差使不错,想长住下去”不当。应是“说明林冲并未识破这是一起阴谋,故而随遇而安,忍辱偷生。” D项“对仇敌时时保持高度警惕”错误,应该是“对仇敌丧失应有的警惕”。)

三、10.第二回合:抡、劈;第三回合:揪、按、捺、踢、打 小说的行动描写。11.这样写突出了老虎的凶猛厉害,衬托(或反衬)武松的武艺高强和英雄气概。常用的表现手法(衬托)。

12.表现了武松的沉着机智,突出了他不但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意思对即可)人物描写的作用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

13.原因:因为“使尽了平生力气”,却又“打急了”,“打在枯树上”; 结果:武松手无寸铁,没有武器作用: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作用:下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更显英雄本色。

[分析:这是一道小说阅读题,同时也是名著阅读题,从我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水浒传》中选编了“武松打虎”一章。从1999年起,国家教育部倡导读好书,诵诗文活动,并且在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中列出了中小学生推荐阅读篇目。随着这一活动的开展,考试题中也开始大量出现名著阅读试题。从试题设置看,第10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欣赏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第11题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告诉学生学会在衬托中突现主要人物。第12题考查对人物思想性格的把握。第13题考查对细节描写的理解。]

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同步练习 篇二

2008年4月初, 上海师大基础教育课题组的一次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表明, 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四大名著的学生占有较高比例。许多学生是因为看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 才来读原著的。2007年9月, 北京9区县的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 一些古文名篇被通俗文学替换。于是有网友哀叹:“快餐文化取代了有思想深度的精品文化。”“这预示着教育娱乐化时代的全面来临。”

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 学生对老师补充逸闻趣事、播放影视资料很感兴趣, 但一到自己钻研课文就走马观花了。我们无法改变快餐文化对经典文学的冲击, 但我们可以针对学生这种浮躁的学习状况, 将影视引进课堂, 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比较鉴赏, 引导学生体味经典文学的魅力。

二、说教材

尽管经典文学受到快餐文化的冲击, 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 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依然给经典文学留有很大的空间, 保留了《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章节。教材第三、四册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和环境”、“小说的情节和主题”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了小说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水浒传》第十回, 写了林冲因恶了高太尉, 屡遭陷害, 被刺配到沧州接管草料场时, 在山神庙里避风雪意外识破陆虞候等人的诡计, 怒不可遏, 杀死奸贼, 离开沧州投东而去的故事。这篇课文编排在第五册“小说的鉴赏”单元, 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阅读要求, 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明清时代小说的总体特点: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迹;情节曲折, 故事完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 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除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外, 可以在语文的人文性上下功夫, 像陈丹青教授说的那样, 把语文当作学问、当作道德。因此, 我确定的知识目标是细心研读课文, 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推动情节发展、表现林冲性格变化的写作方法。能力目标是通过比较改编的电视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原著的不同, 培养学生潜心阅读古典文学的习惯。情感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感恩, 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根据以上目标, 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比较改编的电视剧与原著在表现林冲性格的细节处理上的不同, 把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对林冲性格发展变化的作用。

四、说学法

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我安排的学法是阅读———比较———评点。只有当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后, 才会激起探求的欲望;而只有当学生的感触与作家的感触相交时, 才有可能进入认知的阶段。学生的自主感受是深入理解作品及产生顿悟的前提。通过阅读、比较、评点, 从影视走向文本, 从观花转向评价, 在比较中让学生有所发现, 从而提高鉴赏水平。

五、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我打算用两课时。第一课时, 预习课文, 观看电视。我针对学生想看电视的心理,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后, 再放电视, 并且布置“找出影视与文本的不同细节”的任务, 激发兴趣。第二课时, 对比鉴赏, 交流总结。下面重点说第二课时的流程。

课前我想播放《好汉歌》, 将学生带入到看电视剧《水浒传》时的氛围中。

我这样导入新课:“‘路见不平一声吼, 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 路见不平尚且拔刀相助, 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不平却不能吼, 举起的拳头打不下, 他就是林冲。‘剑在手, 问天下谁是英雄?’林冲算不算真英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读文本:第一步, 梳理情节。先请看过《水浒传》的同学补充林冲被发配到沧州的原因, 再请学生复述课文节选部分的情节, 以板书显示情节:沧州遇旧——买刀寻敌———管草料场———怒杀陆谦。对第一部分, 我让学生抓住文中“把闲话休提”的“闲话”二字, 明确“闲话”是说书人的习惯, 其实闲话不闲, 闲人关键。巧遇小二, 才有了偷听细节, 才推知高太尉、陆虞候的阴谋, 才能推动故事发展。又从偷听细节与改编的电视剧的不同引出第二步, 比较鉴赏。

新课标强调,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每一个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比较阅读时我从三个方面授之以渔:

一、对比圈点:将影视中不同的细节在文中对应的地方做好标记, 学生会找出偷听、买刀、寻敌、盖火、耍枪、做梦、打斗等多处细节。

二、分类点评:将细节按增加、删除、还原分类, 结合改编的不同谈对表现林冲性格作用的好坏。点评是比较的关键, 所以课堂上我将回放两段视频, 用时两分钟, 以剧情激活学生思维, 指导学生评价改编细节的好与坏。一段剧中是偷听被拿、知而不言, 文中是小二猜测提醒、林冲买刀寻敌, 引导学生注意原文“大怒”和“自心下慢了”。可见改编后不能体现林冲有了反抗意识而又委曲求全的性格。另一段剧中是林冲买酒去, 见了“好雪”, 一时兴起耍起枪来, 自赞“好枪法”, 学生会认为是增加的情节。我引导学生注意原文中“信步投东”四字, 写林冲安顿下来后, 随意地向东去沽酒, 简练传神地体现了林冲随遇而安、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 可见是用精彩的镜头语言还原了文字。

三、质疑探究:我会提出两个问题, “李小二对恩人会见死不救吗?”“‘掇’大石的细节真实吗?”前者在对比中已让学生受到感恩教育, 不必赘言。后者我引导学生从文中找依据。学生可能谈到这些观点:一者, “无巧不成书”, 这是真相大白的情节需要。二者, 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从他轻易杀掉三个小人可知他本领过人;三者, 从后文“再看一看, 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 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 也道我们会干事”, 可知这“一个”是陆谦, 他并不真想到庙中避风雪, 只求结果了林冲好邀功请赏, 没想到害人终害己, 活该!那么“掇”大石的细节和景物描写对林冲性格发展有什么作用呢?进入第三步, 品读鉴赏。

我先让学生找出写山神庙内外环境的句子以及直接写风雪和通过环境衬托, 人物行动、感觉写风雪的句子, 并做好标记;再让学生谈这些描写的作用。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点拨:林冲是有一身本领的堂堂英雄, 因妻子美貌而落得万里为囚, 有仇难报, 有家难回。陪伴他的只有破庙一间, 泥塑三尊, 还有正下得“紧”的大雪, 真是山神庙里好凄凉!促使林冲活命的是一场大雪, 而促使林冲识破仇人阴谋的关键是“掇”大石的细节。一场风雪, 把仇人赶到眼前;一块大石, 又把他们隔开。门外讲真相, 门内听分明;门外放火嫁祸, 门内忍无可忍。一门之隔, 却是何等的惊心动魄。一场大雪, 救了林冲;一场大火, 烧醒了林冲。可见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推动情节、表现人物性格作用相当关键, 所以回目的标题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而不用《林教头气杀陆虞候》。

解读完主体部分, 我让学生朗读结尾一段, 体会林冲的冲天怨气, 以梳理情节时的板书来总结林冲性格的变化:林冲就像经过火而涅槃的凤凰一样重生了, 他已经认识到统治者给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而想活下来只有一条路可走:反抗!从东岳庙到沧州到山神庙到梁山泊, 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反抗道路, 是一个“逼”的过程。再用2007年高考湖北试题让学生概括林冲的形象。至于林冲是如何上梁山的, 我留下悬念, 让学生去读原著。

新课标强调, 教师不是教课文, 而是用课文教。在此我做一下拓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是一个对名著狂热的年代。大家都以读名著为荣, 谈名著为乐。但是我们现在很多学生宁肯看恶搞的电视剧, 诸如明星版《红楼梦》, 日本版《西游记》, 也不喜欢潜心读名著。其实, 文学与影视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 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 文学的语境很难被镜头语言还原。“一千个读者的心中,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仅要读节选, 还要多读原著, 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我用身边的一个例子来激励、引导我的学生。

他就是1973年生于湖北宜都的作家黄波。曾任《三峡晚报》报社编辑, 潜心阅读《水浒传》二十余年, 2007年12月出版《说破英雄惊杀人》, 算是近年来解读《水浒》不可多得的作品。黄波透露了自己的英雄标准。他只认同四个人是英雄, 即王进、林冲、鲁智深、朱仝。他认为与宋江的权谋、吴用的机诈、李逵的滥杀等比起来, 他们具有的是博爱、忍耐、牺牲、仁厚这些优秀品质。这样也回答了导入时我提出的林冲是不是真英雄的问题。

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文章中走一个来回。学完本课, 我让学生以“我喜欢的水浒故事”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并套用张爱玲的话“出名要趁早啊”, 以“读书要趁早, 利用节假日。细心圈与点, 白首自充实”做结束语。

六、说教学预测

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设计 篇三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水浒传》的作者和内容

②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③掌握运用景物和细节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深化主题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①把握情节,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转变过程;

②赏析文中“风雪”的描写及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形象地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是一场不可调和的生死斗争

②学习鉴赏古典文学名著,诱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①了解林冲性格的发展过程

②鉴赏“风雪”的描写

教学难点

①掌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深化主题的技巧

②把握情节,理解人物的性格变化过程

③学习鉴赏古典文学名著,诱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设想

本单元是学习鉴赏小说,因为小说的主题思想总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达的,所以设想从关注人物形象的角度去鉴赏小说。

而欣赏人物形象,则引导学生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因为人物形象是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下,在一系列事件与矛盾冲突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刻画的。

教法设计

准备以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为主,教师点拨。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①分析小说的情节及林冲这一人物形象

②理解随着情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进而领悟文章“官逼民反”的主题

教法设计

情境导入法、交流讨论法、学生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播放《水浒传》的片尾曲《好汉歌》

①师:刚才听的歌曲是哪一首名著的曲子?

生:《水浒传》片尾曲《好汉歌》。

②师:说起《水浒传》,我想很多同学可能读过这部小说,或者看过电视剧吧。对其中的好汉故事并不陌生。对这部名著,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水浒传》的常识呢?

(学生介绍完后,老师展示课件,补充说明,明确学习目标)

①师:这部名著深受人们的喜爱,就在于其中的人物性格。不是吗?“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正是梁山好汉的作风,也是男儿血性的体现。但也有人曾经举起拳头打不下,一忍再忍,知道是谁吗?

生:林教头。(展示课件)

②师: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文章,来了解其中的人物性格。(展示课件)

二、学生交流讨论,梳理情节(预期达到“知识能力3”)

师:因为在此以前我们了解过《水浒传》,前几天也观看了相关的影片,对其中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根据老师所提供的六幅图画,给它们各起个四字或五字的小标题,简单梳理小说的情节。

学生讨论后发言,展示小组的合作成果,老师作重点板书:

①沧州遇旧;②密谋杀害;③买刀寻仇;④草场交接;⑤出门沽酒;⑥雪夜复仇。

三、学生探究——林冲的人物性格

方式: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后发言,各抒己见。老师引导。

师:林冲师八十万禁军教头,可说是武艺高强,且乐于助人,为人善良。从其经历、出身可知,林冲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中层干部,可以说是“房子、票子、位子、妻子”都有了,生活滋润得很。可小说中的林冲呢?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一个刺配犯(类似现在的纹身)。但部位是头部,带有耻辱性的标志,难道林冲真的是一个毫无血性的人吗?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梳理的情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探究林冲的性格发展变化?完成展示的性格动态曲线图。(展示课件)

老师引导设计:

①沧州遇旧

师:这一情节重要吗?具体说说。

生:重要。交代了两个方面:一是林冲救助小二,说明他善良安分,有侠义精神;二是他说的一句:我因恶了高太尉……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

②酒店密谋——买刀寻仇

师:谁是仇人?为什么要杀他?

生:陆谦。密谋杀害林冲。这伙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别人的妻子霸占不了,只好用阴谋诡计。而今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肯定有所反抗,表现了林冲(正直刚烈)的性格,但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也自心下慢了。表现其(得过且过、委曲求全)的性格。

③接管草场

师:沧州市是边防前线,草料场类似现在的军需仓库。在今天可算是一份肥差。但对于八十万禁军教头,落得个发配的下场,他也可以接受,反映出他的什么性格?

生:随遇而安、委曲求全,还抱有幻想,有朝一日,重遇明君得以重用,施展拳脚。

④雪夜复仇

师:俗话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林冲一再忍让,能让高衙内一伙奸人良心发现吗?

生:追到草料场,欲密谋杀害林冲,火烧草料场,欲嫁祸林冲。林冲终于忍无可忍,复仇之火熊熊燃烧,手刃仇敌,大快人心,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出来了。

四、学生探究——林冲“忍”的性格

师:林冲是中国人的形象代表,因为中国人善忍。不是吗?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林冲的“忍”呢?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几个问题进行讨论、探究。

1.思考讨论:林冲的“忍”是否等于窝囊?

——需辩证地看待。自古有韩信受胯下之辱、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成就一番大事业。因此,林冲的“忍”中又有“不忍”,必然会走上反抗之路。

2.思考讨论:为什么林冲就不能像血溅鸳鸯楼的武松、拳打镇关西的鲁智深那样直接走上反抗之路呢?(提示:结合个人的身份、地位、生活状况等方面综合分析)

——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阶级出身和思想意识不同。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出身官宦人家,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是不可能轻易抛开一切走上反抗道路的。

五、小结:小说情节展示了林冲由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得性格转变,这都是什么造成的,用一个字形容概括——逼,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官逼民反、官逼官反,最后逼上梁山。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风雪在文中的作用,从而掌握自然环境的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梳理了小说的情节并分析了人物性格。同学们能不能给这个故事另起个名字呢?同学们可互相交流。(提示:谁干什么?)

生:林教头怒杀仇人、林教头血染山神庙、林冲被逼上梁山、山神庙恩仇录。

师:大家都是不错的“小说家”,题目起得很好。但作者的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你们的题目与作者的不同点在哪里呢?

生:风雪。

二、引导学生探究——风雪的作用

1.说说相关的句子

师:这一节课我们主要讨论“风雪”的作用。请同学们快速地看看描写风雪的句子主要集中在哪几段?

2.讨论探究——风雪的作用

对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呢?请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作用一:推动情节

师:哪位代表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因为风雪大,他出去买酒取暖,才没被草料堆压死,才到山神庙,没被火烧死。

……

生:如果没有风雪,没有大石头,陆谦等人进入庙中,也许陆谦的花言巧语会使林冲相信这是巧遇,说不定林冲还会请他们喝上两杯呢?

师:小结——也就是说,风雪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依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作用二:渲染气氛

师:除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还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呢?

生:悲凉、壮美、悲壮。

师:对,风雪的描写渲染了悲壮的气氛(板书:悲壮)

师:(小结)如果没有越下越紧的风雪,气氛不同,情节也不同,结局也会不同。可以说,这风雪的描写,表面上是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暗指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三、探究细节描写

师:《水浒传》在细节描写这方面的表现得也很生动突出,具体作用有:①具体表现人物的性格;②情节呼应,布局严谨;请大家找找相关的描写。

生:第八段出门沽酒时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谨慎、小心的性格,同时也说明人物随遇而安的性格。

师:(小结)有道是名家笔下无闲笔,确实如此。

四、拓展延伸:水浒人物绰号的取因

师:《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个个绰号响亮,可以说看《水浒传》很大程度是看绰号。我们来了解一下水浒人物绰号的一些趣闻。

五、课堂总结(略)

六、作业布置

写一篇文学评论:林冲思想性格变化浅谈。

(作者单位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

4.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从而加深学生的社会认识。教学重点:

1、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2、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家作品

2、积累字、词,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 教学步骤:

一、导入:先播放《好汉歌》,然后教师说话:

梁山好汉,108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拳打镇关西,杨志是失了生辰纲,武松是景阳岗打虎,真如歌中所唱:“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林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的一段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和作品 ⑴关于作者:关于作者的说法很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庵,有的说是两人合写。现在大部分人还是认为是施耐庵所作。施耐庵,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20世纪20年代以来陆续发现一些相关材料,如《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传》等。《墓志》说他生于1370年,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⑵《水浒传》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水浒》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三、师生共同理清文章思路

1、理清小说情节的发展阶段 开端(第1自然段):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发展(2-5 自然段):

陆虞候密谋害林冲,林教头买刀寻敌。进一步发展(6-9 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2、分析文章线索

明线: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

暗线:敌人对林冲的陷害

四、课后思考:

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家境殷实,生活幸福,这样的一个人,为何会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呢?我们下节课分解。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2、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与意义 教学步骤:

一、根据情节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1、补充介绍与课文有关故事情节

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然后逃到柴进家里,柴进又把他介绍到梁山,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2、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采用学生思考、讨论、探究,教师启发的方式教学。⑴沧州遇旧

思考:开端中,作者说林冲“闲走”,其实闲笔不闲,这部分对表现林冲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加粗字体板书)

(1)李小二“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又是林冲“救了他免送官司”,并“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最后还是林冲“赍发他盘缠”才“于路投奔人”。这段插叙充分体现了林冲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

(2)林冲来到沧州,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仍存有幻想,违心地说自己是“恶了高太尉”才“刺配到这里”,对自己遭受陷害的冤情,虽有怨意,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说明他安于刑徒生活,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并无反抗之意,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希望。

(3)“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这淡淡的一句,表明扶危济困的英雄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的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使李小二感恩戴德行为显得合情合理,为下文关心林冲的情节作了铺垫。总之,(板书)沧州遇旧--(表现了他的)善良安分 ⑵买刀寻敌

思考:林冲无辜受害,被发配到沧州,远离了京都,高俅、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了林冲了什么性格?

明确: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并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的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遍怒气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息事宁人、安分软弱又占了上风。充分显示出他安于现状的性格。⑶接管草料场

思考:但是,陆谦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的态度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性格?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真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的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临头,他却像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径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还有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另外,林冲外出沽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拽上锁了,”一件一件做得很有条理;沽酒回来后发现草厅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这一系列的动作性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他小心谨慎的性格。⑷手刃仇敌

思考: 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当林冲在山神庙得知敌人的狠毒阴谋时,他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当他听到“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等话语时,他怒火中烧,旧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拽开庙门,挺着花枪,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这山崩地裂的一声大喝表明,经过艰苦思想斗争的林冲,终于忍无可忍,抛弃了幻想,同从前所依附的封建统治集团彻底决裂,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二、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1、思考:回首看看林冲所走过的路,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明确:“逼”。从相国寺里辱娇妻,到白虎堂上遭陷害,高俅一步一步紧逼,逼到野猪林,逼到草料场的火海。林冲忍无可忍,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初醒。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而反抗斗争的道路。板书:

1、原因:关键在于一个“逼”字 ①相国寺里辱娇妻 ②白虎堂上遭陷害 ③野猪林里谋性命 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

2、思考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第一点,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这样的人尚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廷的腐败。第二点,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一个“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这就是“官逼民反”。《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板书:

①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②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真理

三、合作探究:课后趣味思考 林冲杀差拨和富安,用的是花枪,为什么杀陆谦用的是尖刀?而且如何认识其手段的残忍?(可灵活安排为下节课的趣味开场,学生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气氛。)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点:

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及作用 教学步骤:

先从解决上节课的趣味思考导入。

(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应从表现主题的角度指导学生收束:)

杀陆谦的解腕尖刀本就是为他而准备的。林冲杀陆虞侯的手段是残忍了些,但唯其如此,方能显示敌人的阴险狠毒和林冲的被逼无奈,最终忍无可忍,以此来释放心中的愤怒。因而林冲杀陆虞侯,是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虞侯的不义和社会的不公,从而显示林冲造反的正义性;林冲杀人,既是杀掉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自己”,杀掉那个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自己,而一个全新的林冲也从血腥和烈火中涅磐。

好了,这就是解读小说的基本方法:一切从主题的需要出发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个思路来探讨下列问题。

一、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然后分析其作用

1、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

①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②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③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2、合作探讨:

文章两次写到了偷听,请找出来并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①店里:李小二的妻子有意去听,但由于陆谦等人是在谋划害人的亏心事,因而做贼心虚,怕人听到,只能暗中私语,隔墙之耳也就听得不甚清楚了。

②庙里:林冲无意中听到了陆谦等人谋害自己的全部对话。陆谦等人放火成功,根本没想到深夜冷落萧条的山神庙里会有人,更想不到会是林冲;加上他们自以为阴谋得逞,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免不了得意忘形,无所顾忌;林冲又仅隔庙门,因而听得清清楚楚。

3、作用: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二、分析景物描写--风雪的作用

1、直接描写 ①.刚去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出门沽酒时,“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 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这些描写,使读者对当时风大雪紧,留下具体印象。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出去沽酒,才会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雪越下越大,草屋才被大雪压倒,林冲才去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雪大,为了抵挡风雪,林冲才将大石头堵门;正因为庙门被抵推不开,才有机会让陆谦等人的阴谋暴露,促使林冲性格变化,起到推动情节层层发展的作用,同时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性格。那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破庙,形成一种荒凉、寂寞的冷酷气氛,而草料场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也点燃了林冲反抗的怒火。正是在这悲壮、凄凉的气氛中,林冲完成了他性格的重大转变,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3、作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三、布置作业

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解读 篇五

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①话说:说书人说长篇故事,在每段的开头都用“话说”这个习惯语表示提起,写章回小说的人,一般也把它用到每回的开头。)回

①①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①酒生儿:酒店里的伙计。)当初在东京时,多得②③④林冲看顾;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陪话,⑤⑥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⑦于路投奔人。(①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时称为东京。②不合:不应该。③官司:官府。④主张陪话:出头做主,为他说好话求情。陪话:赔罪道歉。陪,同“赔”。⑤赍发:资助,赠送。赍,jī。⑥盘缠:旅费。⑦于路:沿路。)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小说开笔写林冲被诬陷下狱,刺配沧州,在危难中忽然间遇见故人李小二。作者顺笔交待了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李小二,使其免遭官司,还为他赔了钱财,又接济他路费。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侠义心肠的性格特征,又为下文写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张本。]林冲道:“小二哥,你如何也在这里?”李小二便拜道:“自从得恩人救济,①②③赍发小人,一地里投奔人不着,迤逦不想来到沧州,投托一个酒店主人,姓王,留小人④在店中做过卖。(①小人:这里是对自己的一种卑称。封建时代平民对官吏、仆役对主人都得自称小人。②一地里:一路上,到处。③迤逦:yǐlǐ,曲折连绵。这里有颠沛流离的意思。④过卖:堂馆,酒食店里招待顾客的伙计。)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①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顺当,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①汁

①②水:指羹汤一类东西。)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①权:暂且。②营前:沧州牢城营前面。牢城,收管发配囚犯的地方。)因讨钱过来,遇见恩人。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 [这段对话叙述交代了李小二现状,表现小二对林冲非常热情,是一个知恩必报之人;“营前开了个茶酒店”,为下文写林冲与小二

①②亲密来往、陆谦在店里密谋埋下伏笔。]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③④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日在此见你。”(①恶:wù,触怒,得罪。②高太尉:即高俅,浪荡子出身,因踢得一脚好球为宋徽宗赏识,抬举为殿帅府太尉。太尉,宋徽宗时为武官的高级官阶。③刺配:宋时官府在被流放、被充军者的脸上刺字,然后押解到指定的地方去,叫“刺配”。刺,古时肉刑的一种,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字,用墨染上颜色,也称“黥”、“墨刑”。配,发配,发送到边远地区充军。④管:看守。)[林冲对自己遭受统治者陷害的冤情,讲述中虽含有怨意,但更多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由此可以看出,林冲此时的思想性格,还没有完全摆脱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的一面。他心中仍旧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显示了他淡泊容忍的性格,而“未知久后如何”,流露出他对于当前处境和未来前途的渺茫心情。但这句话也使李小二明白了林冲的仇人是高俅,为后文写小二识破陆谦阴谋埋下伏笔。] 李小二就请林冲到家里坐定,叫妻子出来拜了恩人。两口儿欢喜道:“我夫妻二人正没个亲眷,①今日得恩人到来,便是从天降下。”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①玷辱:沾污。玷,diàn。)[小二夫妻对林冲非常热情,但林冲却怕连累小二夫妻,表明林冲不仅有扶危济困的美德,而且还有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此时还有些自惭形秽的感受。]李小二道:“谁不知恩人大①②名?休恁地说!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①恁地:如此,这样。恁,nân。

①②但:这里是“只要”的意思。)当时管待林冲酒食,至夜送回天王堂。(①管待:款待,招待。)次日又来相请。自此林冲得店小二家来往,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林冲因见他两口儿恭敬孝顺,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钱。[叙写林冲和小二夫妻的密切交往,感情得以进一步加深,为下文写小二夫妻对林冲命运的关注继续造势。] ① 1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与他做本钱”)写林冲在沧州与李小二相遇。

本篇开始以林冲与李小二异地邂逅相逢引出故事,着重写二人的关系。先通过一段补叙,交代了林冲与李小二的老交情。从林冲曾经帮助李小二免受官司又接济他路费的叙述中,一方面说明了作为禁军教头的林冲,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有所同情,显示了林冲救贫助弱的本色;另一方面也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为后文情节发展作了准备。随后详述林冲与李小二的对话,介绍了林冲当时的处境,点明了林冲与高俅的矛盾以及林冲对流放生活的态度,反映林冲性格中忍辱求全、逆来顺受、缺乏反抗意识的软弱的一面。最后作品交代了林冲从此与李小二的往来,为下文叙写李小二报信准备了条件。

作家在叙述完毕之后说:“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其实,这里的所谓“闲话”是作家的刻意安排。这一部分是故事的必要交代,李小二是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人物,作品从描写林冲与李小二关系入手,为主要矛盾冲突的展开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倘若没有这一“闲笔”,林冲扶危济困的火热心肠便无法插入;故事情节的发展链条上,小二为报恩而留意来者,陆某等人诡秘言行的亮相,林冲由委曲求全、心存幻想到奋起反抗、弃暗投明的性格裂变等重要情节也就无法自然、巧妙地展现出来。正如金圣叹所说:“酒生儿李小二夫妻,非真谓林冲于牢城营,有此一个相识,与之往来火热也,意自在阁子背后听说话一段绝妙奇文,则不得不先作此一个地步,所谓先事而起波也。”看似不经意的“闲笔”,个中蕴涵着作家胸有经纬、笔笔不闲、丝丝相扣、文先意后的艺术腕力。

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前文是故事引子,作者借用说书人的这句惯用语,自然地转入故事主题。]光阴迅速,却早冬来。[简洁地点明了季节,为下文写风雪埋下伏线。]林①②冲的棉衣裙袄都是李小二浑家整治缝补。(①裙:古时男女都穿裙,这里是指男子的下衣。②浑家:妻子。)[此句承上段续写林冲与小二家关系,特地补写李小二浑家,为她阁

①子后偷听做铺垫。棉衣二字,呼应“冬来”。]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②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①下饭:名词,指下饭的菜肴。②将:助词,无意义。)[这几个句子写法非常高明,首先是动词“闪”用得形象,把搞阴谋诡计的坏人那种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来了。其次是不将两个人合在一处写,而用反复的手法写着“一个人”“又一人”次第“闪”入,足见来人行动极欲掩人耳目,秘不可宣,这种诡秘的行动不能不引起旁观之人的注意,使故事在平静中陡然掀起波澜,以挑动读者心弦。]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

①李小二入来问道:“可要吃酒?”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李小二道:“且收放柜上,②取三四瓶好酒来。客到时,果品酒馔只顾将来,不必要问。”(①将出:拿出。将,动词,拿,取。下文“将来”“将汤”的“将”,也是“拿”的意思。②馔:zhuàn,饭食。)[“银子”句点出来人财大气粗,与众不同。“客到”句暗示来人蹊跷,不可捉摸。]李小二道:①“官人请甚客?”(①官人:本来是指有官职的人,但是后来变成了对一般人的尊称,跟

①②现代汉语的“先生”相似。)那人道:“烦你与我去营里请管营、差拨两个来说话。问时,你只说:‘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①管营:看管牢城营的官吏。②差拨:chāibō,管牢狱的公差,职位低于管营。)[来人要请的客人是管营、差拨,“你只说”三字吞吞吐吐,见出暧昧,“专等,专等”反复丁宁,见出急切,种种迹象说明这两位陌生之人的身份非比寻常,所奉使命也非同小可,情节由此进一步布了疑团。]李小二应承了,来到牢城里,先请了差拨;同到管营家里,请了管营,都到酒店里。只见

①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个讲了礼。(①讲了礼:行了见面礼。)管营道:“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那个道:“有书在此,少刻便知。且取酒来!”[管营、差拨来了,他们也与来人素昧平生,问有何事又是含而来露。写到这里,不仅读者与小二一起狐疑,管营、差拨也是一头雾水,情节至此,已够玄妙。]李小二连忙开了酒,一面铺下菜蔬果品①②酒馔。那人叫讨副劝盘来,把了盏,相让坐了。(①劝盘:敬酒时放酒杯的托盘。②把 2 了盏:敬了酒。)小二独自一个穿梭也似伏侍不暇。那跟来的人讨了汤桶,自行烫酒。(①

①汤桶:热水桶。汤,热水。)约计吃过十数杯,再讨了按酒铺放桌上。(①按酒:下酒的①菜肴。)只见那人说道:“我自有伴当烫酒,不叫,你休来。我等自要说话。”(①伴当:随从的差役。)[来人和管营、差拨喝酒酣畅兴浓,“小二独自一个穿梭也似伏侍不暇”,但偏在最需要人服侍的时候,来人却将李小二支使开,这便不能不进一步激起李小二的怀疑,也进一步勾起读者的悬念。这段文字的高明之处在于,作者全从李小二的眼里写陆谦等人的行动,四个“只见”,一个“看时”,表现了李小二冷眼旁观,暗中揣摩的神态,最后写来人把李小二支开,暗示这“营前酒店”里将酝酿一场不可告人的诡计,写得若隐若现,扑朔迷离。]

①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老婆道:“大姐!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①不尴尬:这里是鬼鬼崇崇,不正派的意思,有时也写作“尴尬”或者“不尴不尬”。尴尬,ɡānɡà。)老婆道:“怎么的不尴尬?”小二道:“这两个人,语言声音是东京人,初时又不认得管

①营,向后我将按酒入去,只听得差拨口里呐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这人莫不与林教②③头身上有些干碍?我自在门前理会,你且去阁子背后听说甚么。”(①呐:这里指小声说出。②干碍:关涉,妨碍。③理会:这里是照顾的意思。)[这里写李小二的怀疑和推断。来人“语言声音是东京人”,早有伏笔,小二亦是东京人氏,家乡话入耳便知。“高太尉”补前文未写,虽则三字,却很关键,小二忍不住产生联想:这两人从东京远道而来,行动诡密,莫非是奉高太尉之令与林冲的现官现管密议什么?出于对林冲的关注,自然会想方设法进一步窥探。]老婆道:“你去营中寻林教头来,认他一认。”李小二道:“你不省得①②,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倘或叫得他来看了,正是前日说的甚么③陆虞候,他肯便罢?做出事来,须连累了我和你。你只去听一听,再理会。”(①省得:晓得。省,xǐnɡ。②摸不着:说不定,动不动。③陆虞候:即陆谦,本来是林冲自幼结交的朋友,后来给高俅父子做帮凶,谋害林冲。虞候,官职名,掌管侍卫。)老婆道:“说得是。”[这是写李小二夫妻密谋,表现了他们的机智和对林冲的关心,同时通过李小二之口引出林冲性格的另一方面:“性急”,“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为下文写林冲“大怒”,寻觅

①陆谦报仇和在山神庙前大开杀戒埋下伏笔。]便入去听了一个时辰,出来说道:“他那三四个交头接耳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只见那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去伴当怀里取出一帕子物

②事递与管营和差拨。帕子里面的莫不是金银?只听差拨口里说道:‘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①时辰:相当两个小时,这里是一些时候的意思。②好歹:不管怎样,无论如何。)[这场隔墙戏写得极为精彩。“交头接耳”,愈见诡密至极;一个时辰尚未定论,可见事情关涉重大。“只见”二字,写出小二妻听不清楚时则紧贴门板,从门缝中细细观察,而且一边观察细看一边分析推断,关心林冲之状由此可见。一个时辰,只听得一句话;而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却巧妙地与文章末尾“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遥相呼应,真是细针密线,神来之笔。]正说之时,阁子里叫:“将汤来!”[作者借用这个句子收束对小二妻偷听情节的叙述,将几个诡密之人由台后又推到台前,同时巧妙地衔接了上文“讨了汤桶,自行烫酒”句,行文榫接缝合,缜密无隙。]李小二急去里面换汤时,看见管营手里拿着一封书。[照应前文“有书在此”句。文中故意将书、帕二物件,写得断续超忽,挑逗读者猜测其中内容。]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又吃了半个时辰,①算还了酒钱。管营、差拨先去了,次后那两个低着头也去了。(①次后:接着。)[开头“闪将进来”,酒后“低着头也去了”,前呼后应,写出来人的闪闪烁烁,鬼鬼崇崇。这段文字写陆谦、管营等策划于密室,小二妻隔墙偷听于幕后的情景,前者贼人心虚,怕人听到,只能暗中窃语;后者隔墙之耳,也怕打草惊蛇,只听得一言半语,整个场景藏头露尾,朴朔迷离,唯其如此,才更见逼真。试想,如果小二妻完全听清了陆谦等人的密谋,那么下面的故事发展就会索然寡味;但要是连半句也听不到,那么情节也就无法曲折起伏

① 3 地发展下去了。只有听得不清不楚,隐隐约约,似是而非,才能在李小二夫妻、林冲和读者的心中,都产生一个共同的疑团──这些人到底要干什么?林冲有没有生命危险?这样才能造成悬念,扣人心弦。所以金圣叹说:“阁子背后听四个人说话,听得不仔细,正妙于听得不仔细。”] ①转背不多时,只见林冲走将入店里来,说道:“小二哥!连日好买卖。”(①转背:离开,离去。这里指管营等离开。)李小二慌忙道:“恩人请坐,小二却待正要寻恩人,有些要紧话说。”林冲问道:“甚么要紧的事?”李小二请林冲到里面坐下,说道:“却①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差拨口里呐出‘高太尉’三

②个字来,小人心下疑惑。又着浑家听了一个时辰,他却交头接耳,说话都不听得。临了,只见差拨口里应道:‘都在我两个身上,好歹要结果了他。’那两个把一包金银递与管营、差拨,又吃一回酒,各自散了。不知甚么样人。小人心疑,只怕在恩人身上有些妨碍。”(①却才:刚才。②着:使或叫的意思。)[小二把自己的见闻转告林冲。从话中看出,小二经过了一番梳理,原来不明朗的地方变得明朗起来,因此他断定“只怕在恩人身上有些

①妨碍”。]林冲道:“那人生得甚么模样?”李小二道:“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

②须,约有三十余岁。那跟的也不长大,紫棠色面皮。”(①五短身材:矮个子。五短,四肢和躯干都长得短。②紫棠色:黑里带红的颜色。)[小说至此才补写出二人模样。由此可见,哪些材料该写,哪些不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哪些此时写,哪些彼时写,作者极

①有章法。]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①泼贱贼:歹毒无赖的奸贼。)[只认出陆谦一个,留下富安一个不猜出,又留给读者一个疑团。金圣叹说:“此书用笔奇谲,每每如此。”]李小二①②道:“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①提:dī。②噎:yē,食物塞住了嗓子。)[这一段是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林冲走将入店里来”,李小二告知事情原委,二人核对来者相貌,证实确是陆谦。林冲不由“大惊”,情节陡起波澜。] 林冲大怒。[李小二面告陆谦四人密商之事,犹如鼓风机煽起了林冲内心深处潜在的怒

①火,反抗的种子猛然萌发出来。]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①解腕尖刀:一种小型的防身用的尖刀。)[买刀、带刀、寻仇,连续的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林冲恨不得立刻将仇敌碎尸万段的激愤心情,又与前文李小二言“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遥相照应,矛盾冲突的浪头一下子漫涌而起。]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情节发展至此,必以为下文该有生死搏斗,血肉横飞,“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读者也捏着一把汗。]当晚无事。[在读者,必以为第二日该“有事”了。]林冲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①②夹巷,团团寻了一日。(①夹巷:大街两旁的小巷。②团团:转来转去。)牢城营里都没动静。又来对李小二道:“今日又无事。”[偏又无事。]小二道:“恩人,只愿如此。

①只是自放仔细便了。”林冲自回天王堂,过了一夜。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②自心下慢了。(①消耗:消息,动静。②心下慢了:渐渐放宽了心。慢,这里是轻忽、松懈的意思。)[林冲寻了三五日,仍无消息,诡秘之人突然“蒸发”,管营、差拨也不见动静。读者不禁怀疑,是不是小二弄错了?是不是小二多心了?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此虚晃一枪,陡起的波澜又趋平静,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第二部分(从“且把闲话休题”至“也自心下慢了”)写陆谦等人又追来沧州谋害林冲,林冲闻讯,买刀寻仇。

作品先透过李小二夫妇的所见所闻,写陆谦等人的酒店密谋,一方面维妙维肖地描写了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帮凶贿赂公行必欲把林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险恶用心和鬼蜮伎俩,另一方面也生动地表现了李小二夫妇对林冲命运的关切和同情。其次,写李小二向林冲面告危机。最后,写林冲反抗思想的萌芽。林冲从李小二口中得知陆谦等人欲加害他的阴谋 4 后,在大怒之下,买把解腕尖刀,“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四处找寻仇敌,林冲的性格随着矛盾的激化而进一步发展,反抗的情绪逐步高涨起来。可是,过了几天,看看没有动静,便又“心下慢了”,这表明他内心仍存幻想,反抗意志和斗争决心仍不够坚定稳固,思想的发展出现了曲折。

在这一部分里,林冲和陆谦等人尚未发生直接的正面冲突,作品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写新的矛盾冲突的酝酿,故事情节逐渐展开。

①②到第六日,只见管营叫唤林冲到点视厅上,说道:“你来这里许多时,柴大官人面

③皮,不曾抬举得你。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料场,每月但是纳草纳料的,有些常例④钱取觅,原是一个老军看管;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你在那里寻几贯盘⑤⑥缠。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交割。”(①点视厅:点验犯人的大厅。②柴大官人:柴进,书中说他是周世宗的子孙,喜欢结交英雄好汉。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庄院,曾得柴进殷勤接待,并写信给沧州大尹和牢城管营、差拨,请他们好好照顾林冲。抬举:这里是关照、提拔的意思。③大军草料场:存放军用草料的场子。北宋时,沧州靠近宋王朝的边界,驻扎军队,所以有草料场。④常例钱:按惯例送的钱,是旧时官员、吏役向人勒索的名目之一。⑤几贯盘缠:这里指一些零用钱。贯,古代把铜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叫一“贯”。⑥交割:办交接手续,打移交。)林冲应道:“小人便去。”当时离了营中,径到李小二家,对他夫妻两个说道:“今日管营拨我去大军草料场管事,却如何?”李小二道:“这①②个差使又好似天王堂,那里收草料时,有些常例钱钞。往常不使钱时,不能够得这差使。”(①好似:胜过,比„„好。②使钱:行贿。)林冲道:“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李小二道:“恩人,休要疑心。只要没事便好了。只是小人家离得远了,①过几时,那工夫来望恩人。”(①那工夫:抽空。那,这里同“挪”。)就在家里安排几杯酒,请林冲吃了。[这一段写陆谦、管营开始实施计谋。管营终于露面,说明计谋已然安排妥当,却用柴大官人四字将其险恶用心遮掩得天衣无缝,必欲害之,却先抬举之,关照之,体贴之,不仅林冲不解个中奥妙,连李小二也误以为“没事”,故事就用这种外弛内张的手法慢慢引向高潮。] ①话不絮烦,两个相别了。(①话不絮烦:这是作者依照“说话”的体例插入的话,意思是不再罗嗦。)[小说借此收束对李小二的叙述。金圣叹说得好:“衬入一句闲话,不知者以为可删,殊不知前文特地插入李小二夫妻,止为阁子背后一段奇文耳。今已交过排场,前去草料场,更用不着小二矣,则不如善刀而藏之,故以此一语为小二作收束。”]林冲自

①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①花枪:较短的一种枪。)[点出尖刀、花枪,既与林冲武士身份相符,又为山神庙

①②血刃仇人埋下伏笔。]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①彤云:浓云,阴云。②朔风:北风。)[课文题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此处开始照应题目写雪起,从此文势也如这雪,满天风雪象征高俅之流构成的社会环境如刀风剑雪,暗示林冲处境极其险恶。同时因为风狂雪大,天气严寒,导致林冲市井沽酒,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又没买酒吃处”并非闲笔,有此句,便使老军投东一语不谬,为后文写林冲沽酒必欲投东埋

①下伏笔。]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①仓廒:收藏粮食的仓房。廒,áo,仓库。)[接连

①点出三个“草”字,为后文起火预作布臵。]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①向火:烤火。)[草,最怕是火,偏又点出火字。]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①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①官司封记:官府的封条。官司,旧时对官吏和政

①府的泛称。)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①点见:点明。)老军收拾行李,5 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意在点出火盆二字,却用锅子碗碟陪衬,行文自然,如风行水上。]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

①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二三里便有市井。”(①市井:小市镇。)[大葫芦,及投东大路一句,看似信手写来,可有可无,却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因为天冷,林冲自然想到沽酒驱寒,因而路过古庙;因为外出买酒,草厅坍塌才未伤及林冲;因为无处过夜,林冲只得折回古庙;因为寄宿古庙,高俅的诡计才未能得逞,又因为投宿古庙,林冲才能隔墙偷听,洞悉敌方计谋,于是毅然奋起,手刃仇敌。所以此三句乃是故事机关所在。]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这一段写差拨带领林冲来到草料场和老军交差,一切都很平静,不见丝毫杀机,处处显示大战之前的宁静。]

①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①被卧:被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火字渐写渐大。课文选自《水浒》第七回,回目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读至老军向火,犹不以为意;及读至此处,未有不动心,这“火”莫非是林冲失火而为?]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极写屋旧摇摇欲坠,为后文草屋倒塌设下伏笔。]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个句子反映了林冲随遇而安、心存侥幸的性格特征。敌人已经磨刀霍霍,刀把子搁到了脖子上,他却还在想着如何冬去春来,长久在此安身立命,可见虽然炉内之火在熊熊燃烧,但他内心刀劈仇人的怒火却已经熄灭

①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①沽:买。)[这个句子看似信笔写来,却是如诗如画的绝妙文字,先写天寒,再写身有寒意,再写心头寻思,方才写到沽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情生文,文生情”。]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①②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③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①拽:zhuài,拉。②信步:任着脚步。③碎琼乱玉:比喻落在地上的雪花。琼,美玉。)[将火炭盖了,里门拽上,外门锁好,出门时的一连串动作,写出了林冲的精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一再交代“投东”这个方向位臵,含意颇深: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而林冲在草料场出出进进都是向东,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那雪正下得紧。[再次写雪,一个“紧”字,见雪大,更见雪密雪急,为后文伏笔。]

①②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①顶礼:跪拜。②庇祐:保佑。)[这为下文草厅倒塌后林冲来庙中投宿埋下伏线,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也表现了林冲孤苦无依的心态。武艺超拔的堂堂英雄,被人陷害,万里为囚,挣扎在急风暴雪之中,孤身一人,无依无助,只好在现实世界之外寻求山神的庇护,作者借以揭露人间的不平和丑恶。]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①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①草帚儿:当酒旗用的草把,旧时用来挂在酒店门前做招引顾客的标记。)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辨物识人,一来省去许多自我介绍的文字,二来可增加生活的风趣。]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①②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①酌:zhuó,斟酒,这里指饮酒。②权当接风:就算当作欢迎你。接风,原指设宴接待远方的来客。)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细写林冲慢慢喝酒,用以挪延到雪重屋塌。“留下些碎银子”,说明林冲有 6 长久打算,准备他日再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再一次用一个“紧”字写雪,虽属粗画浅描,但却形象地描写出雪愈下愈猛,铺天盖地的气势,烘托出林冲这位落难英雄的困窘,另一方面这个“紧”字最易使人联想到陆谦等人正在紧锣密鼓,暗中策划,形势越来越紧,林冲的命运到了生死紧要关头。所以鲁迅说:这个“紧”字极富“神韵”。] 第三部分(从“到第六日”至“到晚越下得紧了”)写林冲接管草料场。

这一部分,作者以圆熟灵动、细腻入微的笔触,描写了林冲雪夜向火,老军留赠酒葫芦,草料场风吹屋动,林冲市井沽酒等一系列生活细节,写得平淡、轻松、若无其事,表现了高潮到来前夕却越发“密云不雨”般地平静。

林冲在寻不见仇人,思想有所松懈的时候,突然被抬举去管草料场,内心疑惑:“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于是“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去草料场,表明林冲并没有完全放松对仇人的警惕。但是,他心存侥幸,接管草料场后,看到四下崩坏风吹摇动的草屋时,仍然准备雪晴了,去城中唤泥水匠来修理,以便过冬;沽酒途中,路过山神庙,求“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吃完酒后,留些碎银在店中,准备他日再来,这一切都说明林冲在风雪紧逼生命攸关的境遇中,仍旧想安安稳稳的过活,后来走上反叛的道路全是逼迫无奈之举。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忽听得林冲叫一声苦,却不知有何灾难临头,让读者大出意外,大为心惊,好比十二

①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金圣叹赞道:“意外,惊才怪笔!”]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①天理昭然:指老天爷明明白白,能主持公道。这是封建的宿命论思想。昭然,明白的意思。)[此处交代事由。雪大、雪密、屋旧、吃酒时间长,四者相加,压倒草厅。这个偶然的变故,却使林冲意外地绝路逢生、免于死难。所以,作者忍不住兴致大发,感慨系之。]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写花枪葫芦,又带写雪,一石三鸟。自林冲来到草料场,文中前前后后写花枪处不下七次,真是人在枪在,枪在人在,但读者不厌其烦,不厌其详!因为这样写,既符合林冲枪棒教头的身份,又表现了他的谨慎、警惕、细心的性格特点,为后文枪挑仇人埋下伏笔,使故事情节肌理缜密,天衣无缝,合情合理。]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首先想到的不是行李物品,不是今夜何处投宿,而是担心“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这个细节突出地写出了林冲性格精细的一面。前写林冲离开草场“盖上火盆”,此处写林冲回到草场又探摸火盆,两处提到“火盆”的细节,这不是作者信笔写来,而是独运匠心的安排,知微显著,以小见大。就情节而言,盖上火盆,火种浸灭,说明草场起火,不是因火盆之故致使自行失火。无此交代,读者会生疑问;经此轻轻点笔,就让人不生歧义,明了必是陆谦放火无疑,情节合情合理,严密周到,无懈可击。再就性格而言,林冲一盖火盆,二寻火种,说明他管草场,战战兢兢,不敢造次,事事留意,处处小心,生怕由于自己不慎而酿成大祸,吃罪不小。长期的曲折遭遇,培养了他心细如发的性格特征。这里的两处火盆细节,就是出色的点染。明代评论家袁无涯认为,这样的交代“不独用心细腻,又伏后火种无根”。]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为一夜计,唯此为急。]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黑”字极关紧要,紧张气氛越来越浓,所谓风高放火、月黑杀人,陆谦、差拨这类

①夜游的魑魅魍魉蠢蠢出动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①打火处:烧火做饭的地方。)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再提古庙,与前呼应,才知刚才“神灵庇佑”乃是掩护,目的旨在为后文安排一合适场所。]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

①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①掇:duō,拾取。这里是搬的意思。)[掩门、掇石,用以防盗防风雪,既合情理,又为少顷陆谦、差拨推门不开,7 林冲得以隔墙偷听埋下伏笔。]入得里面看时,殿上朔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①金甲山神:披着金色甲衣的山神。)[此为下文林冲祭神①埋下伏笔。]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①团团:周围。)[虽然天黑,但值雪夜,故能看见。前文交代山神庙离草料场仅半里之隔,此处又交代周围没有邻舍,这便说明了林冲为何只能夜宿山神庙,而陆谦等人也为何独来此处观火,为仇人最终相遇于此作了周密交代。]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①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①上盖:上身罩着的外衣。)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林冲脱衣铺被,放枪取笠,饮酒吃肉,这些细致的动作描写,表现此时悠闲到了极点,根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来应付突发的事变,正所谓与人无患,与物无争,而不知大祸已在数尺之内。如此盘马弯弓,蓄势待发,便于表现下文情势急转,林冲长久压抑在内心深处的仇恨之火猛然爆发。]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仅半里路程,故能听见。]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跳”的动作,写出武人特有的警觉;“壁缝里看”,表现林冲特有的细心。]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前面一再写火盆内之火乃是虚火,直至此时方引出回目题中之真火。]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先听说话声,后听脚步响,写林冲细致处。]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与前写林冲掇石照应。因有此石压门,①②才有下面隔门偷听之戏。]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①立地:站着。②数内:其中。)[本是走卒向主子表功,但却道出了全部阴谋,原来假惺惺提拔林冲来管草料场就是要用火将其烧死,然后再栽诬是林冲自己不慎失火所致。]一个应①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②头没得推故了!”(①端的:真的、确实。②张教头:林冲的岳父。林冲刺配以后,高太尉的养子高衙内屡次威逼林冲妻子嫁他,张教头总是以尊重女儿的意愿,等林冲回来团聚为

①理由推托。)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①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这回可真被我们收拾了。吃,被。)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

①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②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①应承:答应。②央浼:恳求,请托。浼,měi,央求。)[从陆谦、富安之口补写东京林冲家中及高衙内近况,交代高俅派人赶来沧州谋害林冲的原因。]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①那里去!”(①待走那里去:能逃到哪里去。走,逃跑。)[走狗献媚邀功。]那一个道:①“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①这早晚,这时候。)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此语暴露了这伙奸人计谋的歹毒:要林冲死也是死,活也是死。林冲已经被逼到无路可走的境地。]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不仅要将林冲害死,而且竟然要拿了他的尸骨去向主子邀功,此语最充分地暴露奸人的残忍狠毒,也最能激发林冲的深仇大恨。请读者在意了,如果没有这句话,读到前面,精细的读者也许会想,林冲不是正可以将计就计,假托被烧死而从此隐姓埋名吗?但现在告诉你,林冲的这条路也被堵死了!所以,这句话最能显示作者文思的周密。这段文字写林冲隔墙听声,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文字,等于是贼人的自我招供,一连九个“一个道”,字字分明,声声不漏,句句入耳,使林冲终于真相大白,猛然觉悟,一下子点燃起胸中的复仇烈火,不顾一切地挺枪杀死仇人,思想性格发生飞跃的突变,故事立即进入高潮。]

①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①富安:高衙内身边的帮闲,与陆谦一起参与谋害林冲的勾当。)[前文猜出陆谦,此处补出富安,行文前后

① 8 照应,疏密有法。]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①可怜见:向人乞怜的词,就是“可怜我”。)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照应上文“天理昭然,佑护义士善人”句,林冲把这使自己死里逃生的偶然巧合当作天意,天不灭林冲,天要林冲灭恶人,这与《水浒》反复宣扬的高举义旗,替天行道的主张吻合。]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前文反复叙述花枪全是为此一笔。]左手拽开庙门,[胸中有万丈怒火冲天,行动却是轻风掠地,悄无声息,这掇、挺、拽,动作蝉联而下,表现了林冲临阵谨慎心细,如此才可出敌不意,一击而制众敌于死命。]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空旷苍茫的荒野,寂静无声的夜晚,这声张正义的猛然一声“大喝”,如火山爆发,如五雷轰顶,这是林冲造反的宣言,复仇的号角,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些丧尽天良、①②心虚胆怯的贼人不由不吓得呆若木鸡。]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①肐察:形容枪扎下去的声音。肐,gē。②搠:shuò,刺,戳。)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差拨、富安,皆一气叙完,独陆谦作两半叙述,此先顿下半句。笔法摇曳多姿。]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

①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①劈胸:照准胸口。)[自李小二店中吃酒买刀,来草料场之日带上刀,此后草料场买酒来往文中,只勤叙花枪葫芦,更不以一字及刀。直至杀陆谦时,忽然掣出刀来。前后遥遥相照,细针密线,天衣无缝。]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①情理难容’!”(①杀人可恕,情理难容:成语,意思是说,即使杀人可以饶恕,你这种作恶多端的行为也是情理难以宽容的。)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①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①剜:wān,挖、削。)[林冲杀陆谦,先用脚踏住胸脯,把那口刀搁在他的脸上,来一番义正辞严的训斥质问,这等于是正义的法庭对死有余辜的奸贼所进行的罪行判决和道德审判,“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八个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受尽奸贼迫害的英雄,举刀杀人行动的理直气壮,正义凛然;充分揭露了高俅、陆谦这些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的卑鄙、狠毒和罪恶。接着写林冲不仅将其杀死,而且掏出他的心肝,处之以人世最残酷的极刑,旨在看看他是怎样的一幅狼心狗肺,表明了林冲对这个趋炎附势,攀龙附凤,因而背亲弃友,恩将仇报的奸佞小人的切齿之痛,不如此不足以解心头之恨。]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①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①恁的歹:这样坏。)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以上写林冲击杀仇人时,动作干练利落,迅雷不及掩耳,几声大喝,威震敌胆,气撼五岳,其英武之态,活现眼前,使林冲的性格在连贯性的动作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写陆谦三人惊呆,连用两次“走不动”,生动地表现了这些惊弓之鸟在气丧胆破之余的痴呆。对于在精神崩溃时的人物,这样刻画,确是于事合理,于情不乖的传神笔致。金圣叹评论这段描写:“以一个人杀三个人,凡三四个回身,有节次,有间架,有方法,有波折,不慌不忙,不疏不密,不缺不漏,不一片,不繁琐,真鬼于文,圣于文也。”]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与前文“神明庇佑!”句照应,在林冲心中,此次逢凶化吉,报得大仇,全是神灵庇佑,因此以仇人头颅祭告神灵,以示虔诚,同时也向世人显示,自己手刃仇敌,是得神灵暗示的神圣之举。金圣叹评点:“三个人头,安放得好,又算示众,又算

①祭奠,又算结煞。”]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①搭膊:一种布制的长带,中间有个袋,可以束系在腰间,又称“搭包”。)[前文写林冲脱衣,逐件叙述一遍,表现他的悠闲,此处叙林冲穿衣,又逐件叙述一遍,显出林冲杀人之后沉静坦然。后来林冲辗转到柴进家,① 9 躲避官府的追捕。由于官兵追杀很紧,要挨家搜查,柴进就把他介绍到梁山泊白衣秀士王伦处。从此林冲加入到农民起义的队伍。] 第四部分(从“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至末尾)写林冲杀人报仇。这一部分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作品先写草厅倒塌,林冲借宿山神庙,借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草料场火起,把故事引向高潮。陆谦、富安和差拨三人在庙门外得意忘形地对话,把高俅、陆谦等人的阴谋和盘托出。林冲隔门倾听,血淋淋的事实,打破了林冲的幻想,封建压迫者的步步紧逼,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真面目,思想性格发生了根本转变,由动摇到坚定,由忍让到斗争。面对着残忍狠毒的仇敌,长期积压在胸中的满腔怒火象火山一样迸发,化为反抗的行动,亲手杀死仇人,终于在逼迫之下不得不走上了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道路。

金圣叹评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为阁子背后听说话只得生出李小二,为要李小二阁子背后听说话,只得造出先日搭救一段事情,作文真是苦事。】

林冲道:“小二哥,你如何也在这里?”李小二便拜,道:“自从得恩人救济,发赍小人,一地里投奔人不著,迤逦不想来到沧州,投托一个酒店主人,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卖买顺当,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随手省去。】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因讨钱过来遇见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林冲指著脸上,道:【好笔。】“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日在此见你。”李小二就请林冲到家里坐定,叫妻子出来拜了恩人。两口儿欢喜道:“我夫妇二人正没个亲眷,【如此等语,总为后文地,非写李小二夫妻情分也。】今日得恩人到来,便是从天降下。”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李小二道:“谁不知恩人大名!【知己语,不是扳高语。】休恁地说。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叙得亲热,为后文地。】当时管待林冲酒食,至夜送回天王堂,次日又来相请;因此,林冲得店小二家来往,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林冲因见他两口儿恭敬孝顺,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钱。【叙得亲热,为后文地。】

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都是为后文紧紧作地步,却说是闲话,盖惟恐读者认为正文也。】光阴迅速,却早冬来。林冲的绵衣裙袄都是李小二浑家整治缝补。【此句又补写李二浑家,以为阁子听话地。○绵衣二字,渐渐引出风雪。】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闪入来妙。】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闪入来妙。○偏不写两个人,偏写作一个人,又一个人,妙。】看时,【二字为句,是把上文重写一番,谓之牒文也。】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著,【句。】也来坐下。【看时二字妙,是李小二眼中事。○一个小二看来是军官,一个小二看来是走卒,先看他跟着,却又看他一齐坐下,写得狐疑之极,妙妙。】李小二入来问道:“可要吃酒;”只见那个人【妙,李小二眼中事。】将出一两银子与李小二,道:“且收放柜上,取三四瓶好酒来。客到时,果品酒馔,只顾将来,不必要问。”【分付得作怪。】李小二道:“官人请甚客?”那人道:“烦你与我去营里请管营,差拨,两个来说话。问时,你只说:‘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是何事务?】专等,专等。’”【又何急也。】李小二应承了,来到牢城里,先请了差拨,同到管营家里请了管营,【叙得是。】都到酒店里。只见那个官人【李小二眼中事。】和管营,差拨,两个讲了礼。管营道:“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那人道:“有书在此,【不答姓名,狐疑之极。】少刻便知。——且取酒来。”李小二连 10 忙开了酒,一面铺下菜蔬果品酒馔。那人叫讨副劝盘来,把了盏,相让坐了。小二独自一个撺梭也似伏侍不暇。【写得小二碍眼可厌,妙笔。○此一句从说机密人眼中写出,不在李小二用心打听中写出,妙笔。】那跟来的人讨了汤桶,自行烫酒。【不便着小二出去,却先叙此一句,妙笔。】约计吃过数十杯,再讨了按酒铺放桌上。只见那人说道:“我自有伴当烫酒,不叫,你休来。我等自要说话。”【有何说话?○同坐了,又言是伴当,狐疑之极。】

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老婆,道:“大姐,【二字称呼得妙,是做过卖时叫惯语。】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是小二经心吊胆,而不嫌突然者,全亏前文许多亲热也。】老婆道:“怎么的不尴尬?”小二道:“这两个人语言声音是东京人;【声音是东京。】初时又不认得管营;【又不认得管营。】向后我将按酒入去,只听得差拨口里呐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只点高太尉三字,详略正好。】——我自在门前理会,你且去阁子背后听说甚么。”【妙。○离离奇奇,造出奇文。】老婆道:“你去营中寻林教头来认他一认。”【妙,说得是。】李小二道:“你不省得。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著便要杀人放火。倘或叫得他来看了,正是前日说的甚么陆虞候,他肯便罢?做出事来须连累了我和你。【妙,说得是。】你只去听一听,再理会。”【妙。】老婆道:“说得是。”便入去听了一个时辰,出来说道:【妙妙。下文说不听得说甚么,此处却偏要写作一个时辰出来说道八字,读之奇妙不可言。】【读至出来说道四字,孰不洗耳愿闻,却接出不听得说甚么一句,为之绝倒。】“他那三四个交头接耳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狐疑之极。○去了一个时辰,却不听得,可云不快,然不快者事,快者文也。】只见那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去伴当怀里取出一帕子物事,递与管营和差拨。【听了一个时辰,却是看见,耳颠目倒,灵心妙笔。】帕子里面的莫不是金钱?只听差拨口里说道:‘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生命!’”【只听得一句。】正说之时,阁子里叫“将汤来。”【上文大姐口中所述,亦已完矣,虽不叫汤,行文者亦要收科,但此处不叫汤,便收得缓散无波搩,故特特不在上文顺拖下去,特特反从下文逆抢上来,此行文之一诀也。○叫汤又妙,只在自烫酒上生出来,不是另起一事。】李小二急去里面换汤时,看见管营手里拿著一封书。【只书帕二件,写得断续超忽,妙哉怪哉。】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又吃了半个时辰,算还了酒钱,管营、差拨,先去了;【去得有节次。】次后,那两个低著头也去了。【偏又加低着头三字,笔中真有鬼耶?何其诡谲灵幻,一至于此!】

转背不多时,只见林冲走将入店里来,【接得闪闪烁烁,令人惊绝。】说道:“小二哥,连日好买卖?”李小二慌忙道:“恩人请坐;小二却待正要寻恩人,有些要紧说话。”林冲问道:“甚么要紧的事?”李小二请林冲到里面坐下,说道:“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差拨口里呐出‘高太尉’三个字来,小二心下疑惑,又著浑家听了一个时辰。他却交头接耳,说话都不听得。临了,只见差拨口里应道:‘都在我两个身上。好歹要结果了他!’那两个把一包金银递与管营,差拨,又吃一回酒,各自散了。不知甚么样人。小人心疑,只怕在恩人身上有些妨碍。”林冲道:“那人生得甚么模样?”【问得切。】李小二道:“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那跟的也不长大,紫棠色面皮。”【学出两个。】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只认一个,又留下一个不猜出,此书用笔奇谲,每每如此。】那泼贱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我,只教他骨肉为泥!”店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云‘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刀在此处带起,看官记着。○遥遥然直于此处暗藏一刀,到后草料场买酒来往文中,只勤叙花枪葫芦,更不以一字及刀也。直至杀陆谦时,忽然掣出刀来,真鬼神于文也。】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寻了半日。】李小二夫妻两个捏著两把汗。【照顾小二。】当晚无事。【神变鬼谲之笔。】

林冲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寻了一日。】牢城营里,都没动静;【写得神变诡谲。】又来对李小二道:“今日又无事。”【写得鬼谲。】小二道:“恩人,只愿如此。只是自放仔细便了。”【看作用笔,何等诡谲。】林冲自回天王堂,过了一夜。街上寻了三五日,【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诡谲之极。】林冲也自心下 11 慢了。

到第六日,【到第六日。】只见管营叫唤林冲到点视厅上,说道:“你来这里许多时,柴大官人面皮,不曾抬举得你。【拨往草料场,陆谦来历也,却用柴大官人四字起,便将前文一齐放慢,后却陡然变现出来,妙绝妙绝。】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料场,每月但是纳草料的,有些贯例钱取觅。原来是一个老军看管。如今我抬举你去替老军来守天王堂,你在那里寻几贯盘缠。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交割。”林冲应道:“小人便去。”当时离了营中,径到李小二家,对他夫妻两个说道:“今日管营拨我去大军草料场管事,却如何?”【问得妙,是不知高低人语,却又笔笔诡谲。】李小二道:“这个差使又好似天王堂∶【极力放慢,诡谲之极。】那里收草料时有些贯例钱钞。往尝不使钱时,不能彀这差使。”林冲道:“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极力放慢,诡谲之极。】李小二道:“恩人,休要疑心。只要没事便好了。【写得小二反有羞悔前日失言之意,极力放慢,诡谲之极。】正是小人家离得远了,【衬入一句闲语,不知者以为可删,殊不知前文特地插入李小二夫妻,止为阁子背后一段奇文耳。今已交过排场,前去草料场,更用不着小二矣,则不如善刀而藏之,故以此一语为李小二作收束,奈何谓其闲话也。】过几时那工夫来望恩人。”就在家里安排几杯酒请林冲吃了。

话不絮烦。两个相别了,林冲自到天王堂,取了包里,带了尖刀,【尖刀。】拿了条花枪,【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细。】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一路写雪,妙绝。】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又冷。○有此句便使老军投东一语不谬,又令花枪葫芦,断不遇着三人也。】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著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星星之火。】【此回大火拉杂,却以星星之火引起。】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著林冲,分付道:【写得活现。】“仓廒内自有官府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写得好。○意在点逗火盆二字,却用锅子碗碟陪出之。】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写得好。】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埸投东大路去二三里便有市井。”【闲闲叙出大葫芦,及投东大路一句,非但写老军絮叨故态,盖绝妙奇文,伏线于此。】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里被卧,【细细写。】就床边生些焰火起来;【火字渐写得大了。○题是火烧草料场,读者读至老军向火,犹不以为意也,及读至此处生些焰火,未有不动心,以为必是因此失火者,而孰知作者却是故意于前边布此疑影,却又随手即用将火盆盖了一句结之,令后火全不关此,妙绝之文也。】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如画,便画也画不来。○第一段先写寒意,第二段写身上寒,第三段方写到酒。】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火字奕奕。】觉得身上寒冷,【第二段写身上寒。】寻思“却才老军所说,【语意妙,正不知文生情,情生文也。】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第三段方写到酒,只此一段,何等段落。】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花枪挑葫芦。○人看至此句,虽极英灵者,只谓手冷故用枪挑耳,岂知顷间之用之?】将火炭盖了,【写出精细,见非失火,前许多火字,都是假火,此句一齐抹倒,后重放出真正火字来。】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著碎琼乱玉,迤逦背著北风而行。【背着风去。】那雪正下得紧。【写雪妙绝。】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妙绝奇绝,安此一笔。】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著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迳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儿?”【一来省,二来趣。】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即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12 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挪延到雪重屋塌也。】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著酒葫芦,【花枪挑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著朔风回来。【迎着风回。】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写雪妙绝。】

再说林冲踏著那瑞雪,迎著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意外,惊才怪笔。】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作书者忽然于事外闲叙四句,笔如劲铁。】那两间草厅己被雪压倒了。【奇文。】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花枪葫芦,写得好。又带写雪。妙。】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人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极力写出精细,见断断不是失火。○一行中凡有四个火字却无一星火在内,奇绝之笔。】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写得好。○为一夜计,惟此为急。】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写得好。○陆谦、差拨打点来了。】寻思:“又没打火处,【又算出一火字,写得纸上奕奕有光。】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行文如此,为之叹绝。】“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著酒葫芦,【花枪挑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但入得门,未及看。】再把门掩上。傍边正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非为防失脱,亦非为遮风水,全为少顷陆谦、差拨、富安一段也。】入得里面看时,【方看。】殿上塑著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著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雪耀里固当见之。】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一。○写花枪葫芦好。】将那条絮被放开;【二。】先取下毡笠子,【三。】把身上雪都抖了;【四。】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五。】和毡笠放供桌上;【六。】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七。】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八。】就将怀中牛肉下酒。【九。○写得妙绝。正所谓与人无患,与物无争,而不知大祸已在数尺之内矣。人生世上,真可畏哉!】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奇文。】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特特大石靠门,自有原故,不舍得便开,故就壁缝里看也。】只见草料场里火起,【方是真正本题火字。】刮刮杂杂的烧著。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不得不开,且写此半句。】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奇文。】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写得险怪,真是奇笔。】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一连九个一个道,如王积薪夜听如妇奕棋,着着分明,声声不漏。】“这一条计好么?”【此一句开。】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此一段叙高太尉,而此句刺耳特甚。】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此一段叙高衙内。】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四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此一段补出家里贞节来。】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此一段补出适才事来。】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此一句正说火势。】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此一句正说林冲。】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此一句收科。】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此一句挑出林冲来。】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妙笔,勾画明白。○前止猜一陆谦,此方补出富安,行文疏密有法。】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著花枪,【是以曲曲叙花枪也。】左手拽开庙门,【右手拿枪可知。】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奇情快笔。】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写得好。】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一个。】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差拨、富安,皆一气叙去,独陆谦作两半叙法,此先顿下半句也。笔力夭矫绝人。】

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两个。】翻身回来,【一个转身。】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异样笔法。】把枪搠在地里,【异样笔法。】用脚踏住胸膊,身边取出那口刀来,【自阁子吃酒这日买刀,直至此日始用,相去已成万里,而遥遥相照,世人眼瞎,便谓此刀从何而来。】便去陆谦脸上搁著,【写得好。】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非骂陆谦,骂天下也。】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前甚似先杀二人,次杀陆谦,读至此,始知先杀陆谦,次杀二人,笔力遂能颠倒人目。】回头看时,【又一个转身。】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好。】回来【又一个转身。】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前把差拨、富安一样叙,陆谦另叙。今又把差拨另叙,陆谦、富安一样叙。笔力变幻奇矫,非世人所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三个人头安放得好,又算示众,又算祭赛,又算结煞。】再穿了白布衫,【一。】系了搭膊,【二。】把毡笠子带上,【三。】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四。】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五。】提了枪,【六。○上逐件叙一遍,此又逐件叙一遍,一边叙出两遍,显出林冲精细也。】便出庙门投东去。【草料场在牢城东门外,故投东去为是,不然,反走入城中来矣。】走不到三五里,早见近村人家都拿了水桶、钩子,来救火,【故作奇景以惊读者。】林冲道:“你们快去救应!我去报官了来!”【心慌口急,便成错语,盖报官当投西去也。】提著枪只顾走。

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品《水浒传》

2.了解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历程 3.赏析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水浒传》相关章节

2.赏析: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细节把握人物性格,并初步形成表现能力 3.教法:涵泳 探究 点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林冲性格发展是统治阶级(层)腐朽、没落的结果 2.“和谐社会”“民生社会”的经典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林冲性格的

2.难点:认识林冲性格质变的社会意义

教学用具 Powerpoint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二、作品及作者介绍

小说: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是以君子弗为也。”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

作者: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安,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施作罗续。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对于施我们现有的资料很少。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 ─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作品:《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水浒传》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加之连年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水许》第十六回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 1 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水浒传》最早为一百回体,后来出现一百二十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七十一回以后的内容,添上了“惊噩梦”的结局,成为七十回本。七十回本《水浒》结构安排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了其艺术价值。

三、前情介绍

《水浒》里总共塑造了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108人的故事各有各精彩,108人的性格也各有不同,但是我认为这108人的绝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血性。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

教师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

在我们的印象中,梁山好汉就应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当遇到不平之事时就会挺身而出,手刃仇敌,铲除贪官,替天行道!《好汉歌》中最经典的歌词就是这么一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么是否所有的梁山好汉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呢?

提问: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是否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呢?

板书:林冲——该出手时就出手?

教师明确:要了解林冲是否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我们先要对林冲的一生进行一次回顾。关于林冲的故事,主要集中在《水浒》7—12回。

板书: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前情简介:

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本无造反之心,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高衙内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

四、请同学们按照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梳理课文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且初步分析林冲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一)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1)

序幕

(二)陆虞侯密谋害林冲(2-5)

开端

(三)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

发展

(四)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高潮结局

(一)序幕——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序幕主要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

1、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

2、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

插叙林冲当初帮助救济李小二,表现了林冲的善良正义和侠义精神。在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中,林冲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鲁智深骂郑关西——腌泼才、直娘贼、破落户。鲁智深骂高衙内——那撮鸟),甚至认为是自己(恶了)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又看到林冲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的软弱性格。——善良安分

(二)开端——陆虞侯密谋害林冲

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 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 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 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性格刚烈。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三)发展——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四)高潮结局——林教头杀敌山神庙

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 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即使忍辱求全也不可能有活路,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他的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终于迸发出彻底的反抗精神,毅然杀死仇敌,走上了与黑暗政治决裂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从林冲上梁山的经过来看,同学们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逼)林冲一直在遭受逼迫,所以人们说林冲是“逼上梁山”的,这个“逼”字可谓十分的贴切。总结起来,让林冲上梁山的有“四逼”。

一逼——相国寺里辱娇妻

二逼——白虎堂上设奸计

三逼——野猪林中谋性命

四逼——火烧草场断后路

林冲上梁山的过程,就是林冲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过程,一开始的林冲并不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好汉,他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毅然绝决的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也是《水浒传》的主题之一——“官逼民反”,林冲就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从林冲的个人遭遇,我们可以看到那个社会的政治状况,像林冲这样的中层官吏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的生活不是更痛苦、悲惨吗?为了活下去,民众才不得不起来进行反抗斗争,林冲被逼上梁山的社会含义就是“官逼民反”。课文使我们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认识到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 3 性,这就是课文主题的意义所在。——主题拓展:“和谐社会”“民生社会”

五、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1、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谨慎小心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些细节也说明他是准备安心地在草料场度过他的流放生活的,这就表现了他随遇而安的一面。

如第五段写林冲听到店小二报告的消息后,立刻大怒,去街上买了把解腕尖刀。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林冲刚烈的性格,也为下文写刀剜陆谦心做好了铺垫。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有的细节描写则使故事情节前呼后应,使作品布局更加严谨。——比如第七段开头对林冲离开天王堂时的描写:“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看起来好像漫不经心,但这里所写到的事物,在后文都有着落:包裹——放在床上(第八段);尖刀——剜了陆谦的心(第十二段),同时也照应了第五段的“买把解腕尖刀”;花枪——挑了酒葫芦(第八段,第十段),挑了差拨和富安(第十二段)。

(6)(7)有的细节描写同时兼有以上两方面作用。——如第五段写林冲听到店小二报告的消息后,立刻大怒,去街上买了把解腕尖刀。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林冲刚烈的性格,也为下文写刀剜陆谦心做好了铺垫。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小说有其自身的特点,重故事,重描写,与西方小说和现代某些中国小说重心理刻画不同。学习课文时,4 要注意这个特点,从情节的发展、细节的描写中,揣摩人物的心理,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六、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请找出有关“风雪”景物描写的文句,说说作者怎样描写大风雪的,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文章中直接描写风雪的语句有几处?

明确:三处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词,是哪一个? ——明确:“紧”,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并且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什么作用呢? ——侧面描写风雪的文字有哪些?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则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这里的景物描写,虽然都非常简洁,但其作用却非常丰富,就像鲁迅《祝福》里面对雪的描写。请大家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

明确: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举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个美人究竟长得如何,作者并未告诉我们,但借助于娇艳鲜嫩的桃花,烘托出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形象。)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

1、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

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一把汗。

作者笔下的风雪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 5 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2、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

由此可见,作品的景物描写确实是非常精彩而传神的。

小结:《水浒》中有一个常常能让我感动的镜头:大雪纷飞的荒野,林冲望着熊熊燃烧的大火,他知道,他拚命想挣扎到回去和他美丽的妻子团聚的那一天没有了,已经被这把大火吞噬了。林冲扔掉了空空的酒葫芦,眼中含着热泪迎着呼啸的北风一个人孤独的前行,雪地里一串逶迤的脚印渐渐延伸到远方„„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诗歌吧,也算是对这篇文章,对这个悲剧的英雄人物作一小结:

(一)漫天风雪,无尽悲伤,一壶浊酒,十分惆怅。正义已死,问苍天,路在何方? 熊熊烈火,长天茫茫,壮士心,英雄泪,空飞扬!一把刀,一杆枪,把江湖走尽,不再彷徨!

(二)也曾做狗,凄凄惶惶; 壮志雄心都付与校马场。忍千古奇冤,只为那名利红颜 怎知我魂断肠? 巾帼聚首,英雄一堂!从此后,我去也 换一方天地,轰轰烈烈干一场,好男儿,就应该志四方

7.《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案例 篇七

1.掌握章回体小说的特点, 筛选信息, 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

2.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林冲的性格变化特点, 总结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3.深刻领悟本文的主旨。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看待问题。

4.赏析景物描写、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林冲性格变化特点。

教学重点:典型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由《好汉歌》导入。

二、简单介绍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时期的小说家。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章回体小说。

三、题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了林冲发配至沧州, 本想安分忍辱生活, 却再遭高俅狠毒暗算, 侥幸避免并明白真相, 于是走上了官逼民反的道路。

四、校正字音

五、学生速读课文, 梳理故事情节

(一) 按故事发展可分为:

1.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1~1) 序幕。

2.林教头买刀寻仇敌 (2~5) 开端。

3.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6~9) 发展。

4.林教头杀敌山神庙 (10~12) 高潮结局。

(二) 按地点可分为:

1. (1~6) 林冲沧州遇旧知, 陆谦酒馆设毒计。

2. (7~10)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随遇而安。

3. (11~12) 山神庙明真相, 复仇上梁山。

六、明确章回体小说的特点

以本文题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为例教给学生回目的写法, 学生再读课文, 以此为例写出回目

白虎堂上林冲遭陷害, 山神庙前教头杀仇敌

林教头他乡遇故知陆虞候酒馆设毒计

店小二感恩传消息林教头买刀寻仇人

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

林教头巧遇旧相识陆虞侯索命牢城营

恶人设计凶险草料场林冲快意恩仇山神庙

差拨火烧草料场豹子头雪恨山神庙

委曲求全草料场, 快意恩仇山神庙

奸侫当道, 百姓无辜遭陷害

官逼民反, 英雄只能上梁山

朝廷黑暗, 平民百姓受欺凌

官逼民反, 英雄好汉上梁山

第二课时

一、学生速读课文

思考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

奉公守法, 忍辱负重, 逆来顺受, 随遇而安。心地善良, 侠肝义胆, 扶危济困。

课文是怎样表现他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二、课文主旨“官逼民反”是怎样体现的?

三、课文是怎样描写风雪的, 有什么作用?

(一) 直接描写风雪精彩语段

1.“正是严冬天气, 彤云密布, 朔风渐起, 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2.林冲“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3.“看那雪, 到晚越下得紧了。”

(二) 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让学生明确:

1.作者匠心独用:描写人物动作、感觉时, 处处不忘写风雪。

2.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运用, 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 使读者感受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险恶的环境之中。

描写风雪: (1) 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 (2) 推动情节发展;第一点, 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 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第二点, 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

四、拓展训练

1.描写一个特写镜头:那雪正下的紧听到火烧草料场的毒计后手刃仇敌

2.为风雪夜上梁山写段唱词

3.思考林冲不上梁山行吗?

五、课后作业 (任选一题)

1.读《水浒传》, 改写_____的故事。

8.《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篇八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章,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着力描写了林冲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被徽宗宠臣高俅陷害得家破人亡,终于投奔梁山,成为农民英雄的转化过程。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故事情节的生动描写以及“风雪”环境的描写上,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因而应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

1、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发现问题,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2、鉴赏语言、动作、细节、场面等描写方法,领会其对推动情节、刻画形象的重要作用。课外安排学生鉴赏景物描写。

3、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探究小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发展变化的心路历程,感悟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规律,了解小说主题。

4、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古代小说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讨论、探究,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林冲思想性格的把握。

教学方法:1、自主阅读,发现问题;2、讨论探究,总结概括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3、着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的对话,注重学生的讨论与探究;4、运用多媒体,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辅助阅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交流,激发兴趣

课前播放《好汉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我先要考考大家,对《水浒传》的了解怎么样。《水浒传》中一共写了多少位梁山好汉?他们每人有一个绰号,你知道哪一些?屏幕上显示的人物你能一一说出他们的名字吗?(屏幕显示)宋江、吴用、李逵、武松等的头像和绰号让学生猜他们的名字。最后出现林冲。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二.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群星璀璨,众英雄中单表一个——豹子头林冲。请大家打开课文,一起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高尔基说:“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这正可用于本文。现在谁先来说说这篇小说的情节?

提示:本文的情节:按照出场顺序,以林冲的活动串起这篇文章。文章最先安排林冲出场,巧遇小二夫妇;然后是陆虞侯出场,林冲买刀寻敌;寻敌未果后,林冲被派守草料场;然后是两方面人物登场,矛盾冲突达到高潮。

巧遇小二(沧州遇旧)——买刀寻敌(买刀寻仇)——守草料场(接管草场)——雪地复仇(杀仇上山)

(概括故事情节要注意三点:准确、顺畅、简练)

2、“文似看山不喜平”,情节曲折是唐传奇以来我国古典小说的一大特点。特别是古代章回体小说结构讲究起承转合。我们来看本文节选部分是否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果要用一条曲线表示,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情节曲线:

教师阐述:(课文开始,林冲巧遇李小二,一段插叙,交代事情原委,文章在此波澜不起。当林冲得知陆虞侯到来,矛盾冲突的浪头一下子漫涌而起,好像紧接着就是一场血肉迸飞的厮杀。然而,作者却老练地虚晃一枪,盘马弯弓,引而不发。这正如:山峦起伏,愈见其万千气象;文势跌宕,更能够引人入胜。陆虞侯身影一闪,林冲心下一慢,矛盾冲突的浪头起而又伏。草料场一节,本是“山雨欲来”之势,而文章却越显得“密云不雨”般地平静。最后还是草料场的一把火,烧起了林冲心头的万丈怒火;仇人间的一席对话,驱散了他胸中的软弱怯懦。旧恨新仇,一起涌上心头,他不犹豫,不彷徨,不幻想,手挺花枪,冲出庙门,高潮正式出现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探讨一下文中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用最简洁的一两字加以概括。

明确:“沧州遇旧”是“忍”,忍是心上一把刀。“买刀寻仇”是“不忍”,“接管草场”又是“忍”,“杀仇上山”是“忍无可忍”,可见林冲的性格原本是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然后从懦弱到坚强,从忍受屈辱到坚决反抗。

三.自主探究,研讨总结

(一)分组探究,把握性格。课前我已经布置预习,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男生列举林冲“不忍”的具体表现,女生列举林冲“忍”的具体表现,找到相应的文字根据,交流、探讨一下各自的答案,然后推出代表发言。(可安排学生分情节列举)

1、学生阐述人物性格

引导:课文如何来表现“忍”的?明确:(板书)

请大家结合第一自然段回答:文章开始林冲是以什么身份来到了什么地方?林冲自己说是因为什么原因来的?

提示:以五个W思考。林冲是以罪囚的身份来到了沧州,他自己说是因为恶了高太尉。

(1)沧州遇旧:语言

帮小二,扶危济困,有侠义精神;

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一个“恶”字,一个“高太尉”,内心的软弱、善良安分、严守等级,忍辱负重。

(2)买刀寻敌:动作、心理

不见消耗,也自心下慢了:幻想着得过且过,委曲求全,苟且偷生。

(3)接管草料场:细节

两次具体写林冲防火,特别是两次锁门:谨慎的性格。

在山神庙里顶礼说:“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他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庇佑上,说明他还是认识到了危险,只是不敢面对。甚至到草料场起火,他都已经是死罪了,还想着去救火。

思考:身为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身怀绝技,想一想林冲为什么要委曲求全呢?如此妥协忍让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围绕“忍”字组织语言。

老师小结并提问:

正因为林冲身为枪棒教头,有不错的出身,有完美的家庭,有稳定的工作,还有对自己前途的幻想,所以,他一直想“挣扎得回来”,一直有过好小日子的幻想,过一个普通的平常人生活。更何况,一个正常的社会中,暂时忍让是可以安身立命的。因此,他在街上挥拳砸向高衙内时忍了,在白虎堂遭诬陷时忍了,在野猪林忍了,在沧州他也忍了,他一忍再忍,从东京到沧州,从教头到罪囚。为的只是回家过自己的小日子,为的只是早日跟妻子团聚。

林冲妥协忍让的性格,是和他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生活状况各个方面联系在一起的。个人的气质因素也不可忽略。(以李逵、杨志、鲁智深作比较)

引导:课文如何表现林冲的“不忍“的?明确:(板书)

(1)买刀寻仇——动作、心理

(2)杀仇上山——场面

关于林冲的杀人,明确:

(1)林冲其实不是在杀人,而是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的不义,社会的不公,显示林冲革命造反的正义性,读来痛快淋漓。

(2)既是杀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自己,杀那个软弱屈辱的自己,一个新的林冲在血腥和烈火中诞生。

(这一段可以齐读。重点分析。)

思考:到了山神庙一段,他为什么就不能忍了?要奋起反抗呢?林冲反抗的内因的基础是什么?

学生回答:围绕“忍”字组织语言,明确忍无可忍。

外因:草料场被烧毁,这一阴谋使他无法逃出魔掌。反抗是死罪,不反抗也是死罪。到了这个地步,林冲的一切退路都被彻底堵死,于是,在无情的现实下,英雄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正可谓:是可忍,孰不可忍。

内因:林冲曾经对陆虞侯说:“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这就是说林冲虽然是一个中级官吏,但在受压迫上与下层人民有相通之处。林冲之所以帮李小二和陆虞侯,可能就是看到他们落魄,才挺身而出的。这也可以理解为同病相怜。林冲也是被压迫者,也感到不平,而不平则鸣,这是个火种,虽然沉寂,但始终在顽强地生根发芽。

林冲特别讲究“义”。比如帮助李小二,扶助陆虞侯,都是林冲讲“义”的一面。李小二能够豁出生命帮助林冲,既是报恩,当然也有“义”的因素在支撑。而林冲之所以特别愤慨陆虞侯,也就是因为后者不讲义气,恩将仇报。可见讲义气是林冲性格中最美好最宝贵的东西。这是林冲能够奋起反抗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说,因为林冲讲义气,所以在某些时候他代表的就是正义,而正义与邪恶是势不两立的,这也就是林冲最后“不忍”、奋起反抗的内在原因。

2、性格明确

从同学们归纳的词语上看,林冲的思想性格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老师对人物主要思想性格进行疏理,明确其两面性。并将整理结果板书在屏幕上。

(屏幕显示:委曲求全 奋起反抗)

人物性格鉴赏及文章主题

思考:林冲由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忍”是林冲性格中的一个核心。你是怎样评价小说中林冲的“忍让”的呢?

学生分组(与上次一样)讨论,然后举手回答。

老师明确:对于林冲的忍让,我们可以理解他在为了家庭,为了能安稳地活下去而作出的隐忍态度;也可以理解他由一忍再忍向忍无可忍的转变。虽然我们很难下一个定论:这种忍让到底是值得提倡还是反对。让学生知道毫无原则的一味的忍让是不对的,林冲最后的忍无可忍,手刃仇敌的做法是值得赞颂的。像《水浒传》这样的经典作品,我们更需要关注的,应该是虽九死而犹未悔的英雄气概,是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的侠义和神勇,是“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自由精神。正是这些美好的品德,才构建起这些作品的灵魂。通过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走近了林冲,了解了林冲。

小说主题

过去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最终还是投奔了梁山。这样的变化,我想连林冲自己也未曾料到。作为今天的读者,在文字的背后,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的性格发生了转变?

(屏幕显示: 委曲求全——奋起反抗)

(一忍再忍) (忍无可忍)

学生回答:(老师先不作明确)

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呢?我们试着跟主人公来一次对话。

明确主题

陆虞侯本是林冲的朋友,也曾得到林冲的帮助,却一再逼林冲于死地。现在我们设想一个情境——林冲与陆虞侯打斗的最后一幕。面对陆虞侯的求饶,林冲会怎么回答?请大家设计一句林冲的台词。

(屏幕显示)陆虞侯:不关我的事,太尉命令,不敢不来。大哥,不要杀我!

林冲:……

学生回答。

看一段录像。(录像中林冲道:我从不杀人,我不想杀人,是你们逼我杀的。)

现在你能用一个字概括林冲为什么杀人,性格发生转变的原因吗?

学生:逼(屏幕显示:逼)

提问:现在我们试比较一下文章中林冲的回答和剧中林冲的回答,你更喜欢哪一句?

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老师作结,答案不作统一,但要明确他们的意思其实是一致的,都表现出一个逼字。

提问:大家再想一想,编导设计台词时,为什么要突出这一“逼”字?

学生回答:

老师明确:面对劫难,林冲是想忍的,他甚至于想一直忍下去,所以才有心下慢了,才有唤个泥水匠的想法。他想,忍受苦难,也许会换来新生,但是他错了,他不知道他面对的势力是多么的强大,他面对的社会是多么的黑暗。他更不知道一味的忍受,只能面对死亡。如果说当街调戏妻子,是初逼林冲;那么白虎堂诬陷就是再逼林冲;而接下来野猪林的以死相逼,陆虞侯的酒店密谋,草料场的阴谋毒害就是一逼再逼。

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他是“官逼民反”的生动写照。他的悲剧不是一个性格悲剧,而是一个社会悲剧。《水浒传》中“逼上梁山”的主题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就是作者塑造林冲这个典型形象,对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的意义所在。

环境分析(可留作课外练笔。)

插入雪与火的分析—让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些吧!

有直接写雪,还有侧面写雪,进行人物行动描写时也时时不忘风雪。

作用:

预示情况越来越危急,矛盾冲突越来越尖锐。

林冲孤苦命运的一种象征。

草料场熊熊的烈火,一个孤寂阴冷,一个迸发暴烈,大火最终点燃了林冲复仇的烈焰。

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风雪无情天有情。

推动情节发展。如果不是因为风雪,林冲不会沽酒御寒,不沽酒就看不到山神庙,看不到山神庙后来就不会到那里栖息。而没有风雪,草厅就不会倒塌,林冲也不会逃过一劫。如果不是风大雪紧,林冲可能就不会用大石头抵住庙门,那就听不到仇人的自供,林冲由懦弱到坚强,由屈辱到反抗,也就失去了依据。

烘托人物心理。最后,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课文小结

《水浒传》写到第十回,委曲求全的林冲不见了,奋起反抗的林冲出现。就在一千多年前的那一个黄昏,就在那白得耀眼的一片雪地上。(屏幕开始播放林冲作别山神庙,悲壮离去的录像)杀人后的林冲,作别阴冷的山神庙,作别恶梦般的昨天,挑着花枪的林冲,曾经风光的禁军教头,在火光冲天的背景下作了一次意味深长的回望,这是一次告别,这是一次与自己的告别,这更是一次决绝的告别。阴晦的背景下,阴冷的整个沧州,却分明让我看到了他帽顶飘飞的红缨,不,那不是红缨,那分明是一团火,一团要烧毁这个世界的火,漫天的飞雪,见证了他的苦痛,自然也会见证他日后的辉煌。英雄自有英雄的去处,英雄自要去赴他英雄的约会……)

四.延伸拓展,个性创作

1、林冲这个“逼上梁山”的英雄在我们的眼里和心里活起来了,假如你是一个编剧,能不能在电视剧中为林冲写一首歌,一首礼赞英雄的歌呢?

教师示例:

示例:东岳妻遭戏,误入白虎堂。刺配于沧州,恨别爹和娘,野猪林中险把命儿丧!天理何在?痛断肝肠!忍,忍,忍!怎奈我家有娇妻上有高堂。天冷,雪紧,风狂,踽踽独行上山岗。庙内闻恶语,火烧草料场,浑身血必必剥剥爆响。挺起花枪,拔出尖刀,手刃了豺狼!罢,罢,罢,英雄无路,我林冲只得把梁山上!

2、课外练笔(可选择其一)

任选一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短文:

①妙在通篇不言“逼”字

——谈《林》表现主题的技巧

②描风绘雪,富有神韵

——谈《林》的景物描写

③林冲思想性格变化浅谈

(开展拓展阅读,加强读写训练,以达到能力迁移的目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同步练习】推荐阅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预习案08-29

那个风雪夜作文07-16

风雪中的坚守其美多吉事迹读后感07-26

上一篇: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华正能量征文800字下一篇: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