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活动教学反思

2024-10-14

亲子活动教学反思(共13篇)

1.亲子活动教学反思 篇一

庆三八教案适用于小班的妇女节主题教学活动当中,通过亲子活动,萌发关心长辈的情感,增进与长辈之间的感情,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奶奶等妇女的节日,快来看看幼儿园庆三八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奶奶等妇女的节日。

2.通过亲子活动,萌发关心长辈的情感,增进与长辈之间的感情。

3.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4.体验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爱我你就抱抱我》的音乐。

2.红、黄、绿、蓝爱心标记,游戏活动需要的材料(地毯、起点线)等。

3.通知妈妈参加活动。

过程:

主持人:

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以及小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你们的到来!

三月是阳光明媚的季节,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在这暖意融融的三月,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三·八”国际妇女节。我代表我们小班的老师们祝各位家长节日快乐!永远年轻,漂亮!为了抓住时机地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使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回报,我们小班开展“学会感恩、与爱同行”的亲子活动。今天我们的宝宝将和妈妈、奶奶、外婆一起玩游戏,唱歌给最爱的妈妈、奶奶、外婆听,送一个甜甜的吻给你们,为妈妈、奶奶、外婆们献上一份最诚挚的祝福,表达对你们的爱。

首先有请我们宝贝为亲爱的妈妈、奶奶、外婆表演一首《爱我你就抱抱我》的歌曲,祝所有妈妈们青春永驻、幸福永存!请宝宝拉着妈妈的手起立,妈妈带着宝宝自由表演,可以抱一抱、可以亲一亲。

表演结束后,主持人小结:我们的宝宝表演得很认真,妈妈奶奶们都很感动。

主持人:宝宝和家长们期待的亲子游戏就要开始了,因为人数较多,场地有限,今天每个家庭只能参加一个游戏,在活动前宝宝和妈妈、奶奶都已经选择了各种颜色的爱心标记,让我看看你们的爱心是什么颜色的,每种颜色的爱心对应一个游戏。

第一个游戏是《找妈妈》,游戏规则是:一次20个孩子和他们的妈妈,妈妈站一排,孩子站一排,用长帘子遮住妈妈的上半身,只露出小腿和脚,妈妈打乱次序,重新站好,然后让孩子找出自己的妈妈,看看哪些孩子能找到自己的妈妈。

请贴有红色爱心的宝宝和妈妈到前面来游戏。一会儿等我说“预备开始”的时候,宝宝们就可以找妈妈了,看哪些宝宝先找到妈妈。

主持人小结:太好了,看来我们宝宝都非常熟悉自己的妈妈,都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妈妈!

第二个游戏是《找妈妈的鞋子》,游戏规则是:参加游戏的妈妈将鞋子脱下,由我们的的老师(朱爱萍)去收上来放到地毯上,请宝宝到地毯上找出自己妈妈的鞋子,并帮助妈妈穿上。看哪个宝宝找得准,穿得对。

请贴有绿色爱心的宝宝的妈妈,把你们的鞋子脱下,一会儿等我说“预备开始”的时候,宝宝们就可以找鞋子了,看哪个宝宝第一个找到妈妈的鞋子并帮妈妈穿对。

主持人小结:以前都是妈妈帮我们的宝宝穿鞋子,妈妈们,你们说今天我们的宝宝的表现是不是很能干啊?为我们的宝宝鼓鼓掌吧。

第三个游戏是《抢椅子》,游戏规则是:妈妈和宝宝围着椅子走,铃鼓声一停,妈妈赶紧找一个椅子坐下,没抢到椅子的家庭淘汰。

请贴着蓝色爱心的妈妈和宝宝带着椅子到前面来。【音乐碟片,马瑶瑶帮忙按暂停。】

主持人:妈妈和宝宝的表现很棒,很快乐!我们给胜利者鼓掌!祝贺她们!

第四个游戏是《跳圈圈》,游戏规则是:每排10个宝宝,妈妈站旁边,分二组(小1小2各一组),地上准备两个圈圈,幼儿从后面的圈跳到前面的圈里,家长赶快从孩子后面将圈拿到前面,依次类推,直到终点,家长负责把圈传给下一组家庭,先跳完的为胜利组。

请贴着黄色爱心的妈妈和宝宝到前面来。

主持人:我们给胜利者鼓掌!祝贺她们!

主持人总结:

今天我们宝宝和妈妈欢聚一堂共度妈妈的节日,开心吗?我们宝宝以后要做让妈妈天天开心的宝宝。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今天的亲子游戏到此结束,谢谢你们,再次祝大家节日快乐!请各位家长将椅子送到自己的班级中,在走的时候注意安全!

注意点:下周一定要试一下场地和音响,事前的规划一定要更详细一些,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已修改,本周二开简短家长会讲游戏的注意事项和游戏要求)

教学反思:

平时妈妈除了白天工作以外,回到家里还要操持着家务:买菜、烧饭、洗衣、打扫卫生等琐碎的事情。可是她们从来没有抱怨过,而是默默无闻地为了她们的儿女在努力着。这些孩子们都看在眼里,但他们还不懂得如何对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这次的主题活动给孩子们创设了一次机会,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她们做一件关心妈妈的事或者说一句妈妈爱听的话,让妈妈高兴高兴,表达一下对妈妈的感激及热爱之情,进一步增进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本文扩展阅读:在不同的地区,庆祝的重点有所不同,从普通的庆祝对女性的尊重、庆祝对女性的爱到庆祝女性在经济、政治及社会领域的成就。由于这个节日一开始是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者发起的政治事件,这个节日和众多国家的文化都有融合,主要在欧洲,包括俄罗斯。

2.亲子活动教学反思 篇二

一、亲子沟通内涵需明确

“沟通”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常用词, 不论是在我们的日常口语表达中, 还是在许多研究领域, 如传播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都会提到“沟通”这个词。也许正因为“沟通”是一个我们很熟悉且使用广泛的词, 许多时候, 我们往往忽视了对“亲子沟通”这个词的明确界定。由于核心概念的模糊, 使得亲子沟通的研究也就没有统一的、清晰的、可靠的操作指标, 研究者出于各自的理解采用不同的测量指标, 造成众多结论分歧。2003年就有学者提出, 现有研究在亲子沟通的内容、沟通满意度、沟通对象和青少年性别对亲子沟通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并没有较为一致的结论, 其主要原因是:对于研究的范围、概念的界定缺乏统一的标准。迄今为止, 查找相关文献, 我国该领域的研究仍未对“亲子沟通”形成统一的明确界定, 有的即使有定义, 但也未做深入剖析, 在研究设计时, 不知不觉偏离核心概念, 使得研究取向不清晰。

在英文中“communication”译为沟通, 也包含传播、交往、交流之意, 这些词在中文里的使用是有差异的。查找商务印书馆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 “传播”解释为“广泛散布”, “交往”解释为“互相来往”, “交流”解释为“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 “沟通”解释为“使双方能通连”。由此可见, 若排除物质与文化层面的指向, “传播”一般是指信息的单向流通, 主要是点对面;“交往”含义较为宽泛, 社会就是一个交往的网络, 人类社会之所以成为社会的先决条件就是其成员之间的交往。有学者认为, 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以一定的物或符号为中介的相互作用、相互接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交流”与“沟通”较为接近, 都有信息的双向流通之意, 这也是亲子沟通研究中经常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中, “沟通”一词, 意为信息、事实、信念、态度和感受等在人际之间的传播、接收与理解过程, 注重对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与规律的研究, 沟通更强调信息交换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也有学者提出, 沟通是指行为者之间通过有效语言、运用合理的协调方式达到真正理解或共识的行为。所以, “交流”虽有双向流通的意向, 但它仅仅描述的是信息流通的来往方向, 不必反映流通的效果, 而“沟通”强调“沟”而务求“通”, 必然反映流通的效果。

明晰“沟通”的内涵后, “亲子沟通”的界定就相应明确。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 以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亲子沟通不仅指向信息的交流, 还反映亲子之间获得相互理解、形成情感相通、达成共识的交流结果。

二、研究内容需明察

明确了亲子沟通的内涵, 就如研究道路上找到了路标, 所有的研究设计应在其指引下朝着研究目标迈进。要使研究内容不偏离轨道, 在做研究设计时就需要围绕核心概念的内涵加以明察。

我国目前亲子沟通相关研究中, 大量存在由于核心概念模糊导致研究内容定位不准确的现象。如亲子沟通问题的研究。“沟通问题”是当前国内亲子沟通研究文献中出现较多的一个词, 在亲子交往中, 亲子沟通与亲子冲突是相对应的, 长期的沟通不足或沟而未通, 可能产生亲子冲突, 导致亲子矛盾或亲子交流方面的种种问题。若沟通了, 亲子冲突就可以避免或及时化解。沟而未通是未沟通、误沟通、假沟通类非沟通行为。因此, 亲子沟通问题研究实际上研究的是亲子交流中的非沟通、亲子冲突、亲子矛盾等问题。与此类似, 又如“亲子沟通的改善研究”之类提法显然也是不恰当的, 确切说应是亲子沟通的达成 (或实现、促进等) 研究。不同的家庭可能有不同的沟通模式, 如Fitzpatrick提出的关系定向和观念定向模式, 进而根据这两个维度得分的高低组合成亲子沟通的四种类型:一致型、多元型、保护型、放任型。不同的沟通类型会产生不同的沟通结果, 即在相互理解、情感相通、达成共识实现的层次与程度上会有差异, 但沟通的信息源方一定有努力“连通”的目的, 且架起一座桥梁把信息源方与接受方连通在一起。所以, 沟通不是交流。如果我们把它们混为一谈, 就会出现如“沟通问题”类自相矛盾的提法。

另外, 如果我们不把握清楚亲子沟通的内涵, 就会在一些相关问卷设计中出现混乱状态。如沟通频次、沟通时间、沟通内容等研究, 被调查学生很可能有的报告的是沟通情景, 有的报告的并不是沟通情景, 不能真实反映亲子间的沟通状态, 而只是交流状态。如孩子回到家, 对妈妈说:“妈, 我回来了”。妈妈说:“好, 快去洗把手, 马上吃饭了”。又如:餐桌上, 孩子说:“爸, 今天学校……”爸爸打断说:“哪来那么多的废话, 快吃饭, 吃了做作业去。”等这样一些对话能称之为“亲子沟通”吗?显然不能, 应是“亲子交往”或“亲子交流”、“亲子对话”。

根据亲子沟通内涵的界定, 按照“5W”的思考路径, 亲子沟通的要素应包括:沟通者 (who) 、目的 (why) 、信息 (what) 、沟通方式 (how) 、环境 (where) 。因此, 亲子沟通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沟通双方影响因素研究, 包括父母与子女双方的人格特征、性别特征、沟通态度、沟通兴趣、沟通技能、地位结构等;二是沟通重要性研究, 主要考察亲子沟通与子女心理健康、压力应对方式、问题行为、学业成就、同伴交往及社会适应等其他方面之间的关系;三是沟通话题研究, 包括亲子沟通话题涉及范围、亲子性别匹配差异等;四是沟通方式研究, 主要探索亲子间如何做决定、问题解决过程等;五是沟通环境研究。根据生态系统模型理论, 所有影响父母行为及儿童发展的因素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该系统可分为四个子系统:微观环境系统、中环境系统、外环境系统、宏观环境系统。家庭、学校是与儿童关系最密切的微系统, 微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构成中间系统, 而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影响他们的环境, 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条件等构成了外环境系统, 最后, 儿童所处的具有一致信仰、习惯、传统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社会或亚文化的社会机构组织构成了宏观系统, 这些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随着父母—儿童之间的参与程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亲子沟通环境研究涉及多个层面, 如宏观层面的文化背景、风俗传统等, 外环境层面的父母学历、职业类型等, 中观层面的家校关系亲密度、家校之间联系方式等, 微观层面的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氛围等, 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动态发展机制等。

三、研究方法需丰富

目前国内亲子沟通相关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定量研究方法, 多以问卷法获得数据资料, 通过统计的方式获得结论, 问卷也较多使用的是单方报告法, 近两年也有少量的亲子双方报告及行动研究、质性研究。

从了解的角度来说, 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 是一个具有双方互动性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单以静态的问卷调查难以反映沟通形成的机理及发展变化的特征。因此, 一方面问卷调查应分别进行父、母、子三方报告, 同时辅以纵向的追踪研究, 能较好地考察父母及亲子之间对沟通的知觉差异、互动机制的演变特征等;另一方面, 需要以访谈、观察、沟通日志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不同阶段学生亲子沟通的特点。国外的亲子沟通研究已经从宏观的型式学角度研究深入到微观的沟通过程研究, 而我国目前深入的微观研究还比较欠缺, 需要通过研究方法的丰富加以完善。

从干预的角度来说, 行动研究是现有阶段一种较为容易操作的方法。关键是, 怎样在行动中提炼出沟通得以实现的要素, 并将之转变成比较高效的可复制的训练模式。目前我国相关研究还是空白, 尽管社会上很多亲子培训机构在如火如荼开展着相关培训, 但作为研究成果, 在学术期刊上还未查到。当然, 若要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实验法应是最佳的选择, 但在核心概念的操作性定义、变量的选择及无关变量的控制等方面需要周密思考, 找到切实可行的操作途径, 这在本领域研究中将会非常有价值。

摘要:本文反思与探析了我国当前亲子沟通研究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亲子沟通内涵需明确;二是研究内容需明察;三是研究方法需丰富。旨在提高我国亲子沟通研究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亲子沟通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1]房超, 方晓义.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 2003, (11) .

[2]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人自身现代化的文化透视[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4.

[3]张淑华.企业管理者沟通能力结构与测量研究[J].心理科学, 2004, (2) .

[4]张东娇.教育沟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7.

[5]王争艳, 刘红云, 雷雳等.家庭亲子沟通与儿童发展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 2002, (10) .

[6]杨晓莉, 邹泓.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5, (1) .

3.快乐的亲子活动 篇三

在活动中,我的小眼睛就是照相机,咔嚓咔嚓,拍下许多珍贵镜头。

镜头一:牛魔王vs小公主

你知道我们女生的对手是谁吗?没错,就是那些可恶的“牛魔王”——男生,而我们当然就是可爱的小公主啦。这次的战争是拔河。我们拿起拔河绳,做好了战前准备。正等待着,突然,响亮的哨声响起,双方都用力地拉呀拉,眼看“小公主”们就要输了,我们的“守护神”——爸爸妈妈来帮忙了,有了他们的加入,小公主们大获全胜。

镜头二:迷宫大探险

吃饱喝足以后,大家一起去迷宫玩。迷宫由无数棵三角梅组成,走在阴凉的迷宫里,好恐怖啊。果然,不一会儿,大家就走散了。在一个弯路口,我们找到了几个失散的伙伴,可很多同伴依然不见踪影。我们继续寻找他们,还爬到了“长城”上观望。大家的心一直忐忑不安,我安慰大家:“不用担心,他们会回来的。”我表面虽然冷静,实际上却心急如焚。我跑回餐厅,向徐老师报告这件事情,老师说:“别急,他们一会儿就会来到的。”果然,一会儿他们都到了。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原来啊,这迷宫的路是相通的,只要一直往前走,就能走到一起。

我还有很多照片呢,以后再继续给你慢慢道来。

(指导老师:徐蕊)

点评:

4.亲子活动教学反思 篇四

个案分析

案例描述

申思远小朋友个头小小的,脑袋瓜大大的,眼睛亮亮的,一看就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弟弟小朋友。第一次来幼儿园,看着许多大型玩具,他的小眼睛早就睁得大大的,小脸也急得通红的了。虽然只来了很少的几个小朋友,应该说可供他玩的玩具是很多的,可是呀,他只有看的份。据他奶奶说,他胆子很小,不敢尝试新的玩具。

其他小朋友在滑滑梯上欢快地玩着,他只是站在一旁观看,眼中充满着羡慕的眼神。我走过去问:“你觉得滑滑梯好玩吗?”我拉着他的小手靠近滑滑梯,他越看越高兴,我拍拍他说:“你也去和他们一起去玩好吗?”

申思远吓得躲在我身体后面。我蹲下来鼓励他说:“这样吧,我先去滑,你帮我加油,好不好?”等我下来了,他兴奋地看着我,脸上露出想尝试的表情,我又说:“要不你跟着我一起玩吧!我走梯子,你也走梯子,我坐好,你也坐好,我开始滑,你也跟着滑,好不好?”

申思远勉强同意了。我拉着他那手心已冒汗的小手,一起走梯子,一起坐好,我先滑,他后滑。冲下去的时候,他的眼睛里开始有了笑容。我问他:“好玩吗?”他说:“好玩!”“那你还害怕吗?”他说“不害怕了。”我竖起大拇指:“宝宝,你真行!你真勇敢!这回你自己玩,好吗?我在旁边保护你!”

申思远终于能自己滑滑梯了。他奶奶也为他竖起了大拇指:“宝宝,你真行!”

活动反思

亲子班的孩子一周才来一次,他们一直是在家与家长相处,第一次来园游戏时免不了有害怕的情绪,接触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人(教师、阿姨和其他小朋友)时总是不大自然,但幼儿天****玩,教师要给他们时间观察,给时间他们适应,同时教师要适时介入,帮助幼儿,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让幼儿感受教师的亲切,为下一次来园做好心理准备。

教师在观察申思远小朋友一段时间后,主动与该孩子沟通交流,与他一起游戏,让孩子体现游戏的乐趣,孩子就可以开开心心地在幼儿园里玩。家长在活动中也看到教师的细心、爱心,也会放心地把孩子放在幼儿园。

5.中班庆元旦亲子联欢活动反思 篇五

触摸着冬日里最温暖的阳光,聆听着迎新年最快乐的笑声,我们中一班“庆元旦年亲子联欢会”在孩子们淘气、兴奋的笑声中,在家长们认可赞叹声和笑容中圆满的落下了帷幕。从活动前的认真准备,到活动中的紧张进行,最后反思活动的过程,真的是感想颇多。

活动前我们已经在细心的铺垫孩子们的工作了,鼓励他们大胆的表现自己。让家长感觉到孩子在这学期中各个方面是有所进步的!

在本次演出过程中,老师根据孩子们的不同特点编排节目,充分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发挥,享受快乐。本次联欢会分两部分举行:幼儿节目展示和亲子游戏活动,一首《亲亲猪猪宝贝》拉开了联欢会的序幕,在孩子的带动下,每位家长都积极的参与到我们的热身活动中。伴随着清脆的歌声,欢快的笑声,扬溢在空气中。家长们在欣赏着自家宝宝的表现能力的同时积极互动进来,表演唱《小茶壶》、《吹泡泡》《做饭饭》等体现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金孔雀》、《小弟弟早早起》教育孩子从小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一刻,教室里显得那样的温馨……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踩气球纸》和《捉尾巴》的表演,家长与孩子齐心协力赢比赛,不仅增进了浓浓亲情,还使他们懂得了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老师们不失时机的组织大家清理踩破的气球,整理卫生,将环保教育 1

渗透其中。《抢椅子》把联欢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让还有一些含蓄的家长朋友们也完全进入到我们的快乐中。一下子仿佛每一个人都回到了充满笑声的童年。就像一个家长结束时说的:难得有时间这样开心的陪孩子玩一会了!

最后是在写下新年祝福结束了此活动,每位家长都认真的记下了自己和孩子的新年祝福,并且和孩子一起贴到了我们的心愿墙上。

6.大手牵小手户外亲子游教学反思 篇六

一路上欢歌笑语,半个多小时的行程不知不觉就到了,来到梨园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满眼的绿色让孩子们兴奋不已,绿色的枝干上一朵朵白色的小花绽放着,孩子们欢呼雀跃,有的和爸妈拍照,有的观赏梨花,有的3个一撮,5个一堆在挖野菜。为了让整个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我们还穿插了许多亲子动手环节,让幼儿在教练员的引导下扎帐篷和吊床,孩子们聚精会神的观看教练员如何扎帐篷,然后按原来的分组,由小组长领取帐篷和吊床,大家步行10分钟,来到一大片槐树林,一声令下,孩子们和家长就开始忙活起来,只见她们有撑支架的,有递绳子的、有围帐篷的,有绑吊床的,孩子们分工明确,每个人手底下都有活干,忙的不亦乐乎,不一会,一顶顶小帐篷就搭好了,一架架小吊床也绑好了,孩子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都抱在一起高兴跳起来,忙活了大半天孩子们也饿了,这时又到了分享美食的时刻了,只见她们6人一小组围坐在一起,拿出自带的小零食放

在一起开始共享。微风吹拂树叶沙沙作响,空气格外新鲜,吊床上、帐篷里小朋友吃着、玩着小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开心的笑容。

7.小班亲子活动:朋友越多越快乐 篇七

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小班, 孩子们开始了独立适应环境和社会的第一步。 交往能力的培养,同伴意识的建立可让幼儿更好、 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 减少入园焦虑。 而且,以亲子的方式开展主题活动,能减少新入园幼儿家长的分离焦虑和建立良好的家园信任与沟通, 促进家园合力的形成。 因此,我设计了“朋友越多越快乐”亲子主题活动。

幼儿活动目标

1.在成人的示范和引导下 ,喜欢和同伴交往 ,有和同伴一起游戏的愿望。

2.增进对班级同伴的了解 ,能用语言 、动作和同伴交流,乐于分享。

3.在互动游戏中发展语言表达 、 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家长活动目标

1. 了解同伴交往对于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性。

2.能积极示范 ,引导孩子学习交往行为 ,培养交往能力。

3.能积极家园配合,帮助孩子尽快适应集体生活。

活动准备

每个孩子的大头贴若干,音乐《拍手舞》,A4大小彩色卡纸人手一张,A4大小硬纸板人手一张,乳白胶, 棉签,1~3厘米不等的彩色吸管若干,各色玩具,中号篮子2个,大号篮子4个,活动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环节一:问候时光

1.家长和孩子围坐成圆圈 ,教师和幼儿 、家长亲切问候。

2.音乐游戏 “找朋友 ”,引导幼儿和同伴互动 ,增进交往。

游戏玩法: 家长和幼儿手拉手, 围成内外两个圆圈,在歌声中逆时针旋转。 当唱到最后一句“你是我的好朋友”时,鼓励幼儿向家人介绍同伴,如不认识同伴, 家长引导孩子互相介绍。

环节二:快乐时光

家长和幼儿围坐成圆圈,玩游戏“拍拍手”,鼓励幼儿大胆独立和同伴互动交往。

游戏玩法: 幼儿四散站立, 带上一张自己的大头贴,听音乐拍手四散走动找自己喜欢的朋友,听到“找到我的好朋友”时主动去拉拉朋友的手,再互相拥抱, 交换大头贴。 如果幼儿不能独立和同伴互动,家长可以先带着孩子参与,再逐步退出。

幼儿指导语:你的朋友在哪里呢? 你怎么让他知道你想和他玩呢?

家长指导语: 爸爸妈妈们要鼓励孩子独立参与游戏哦,提醒孩子主动走到朋友面前,大胆地伸出手去牵朋友的手。

环节三:温馨时光

家长和幼儿分组围坐在排成半圆的小桌子前,开展亲子制作活动“漂亮的相框”。

1.教师出示一个用吸管和彩色卡纸制作 , 并贴有很多朋友照片的相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幼儿指导语:老师的相框是用什么做的? 相框里有谁呀? 我们也来做一个漂亮的相框,把朋友的照片贴进去吧!

2.教师一一介绍活动的材料 , 让幼儿和家长了解材料的用法和制作的注意事项, 并示范相框的制作过程。

幼儿指导语: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制作相框吧, 吸管可以长长短短、各种颜色轮流贴哟,这样相框会更漂亮,最后别忘了将好朋友的照片贴进去。

家长指导语: 爸爸妈妈们要引导孩子感知操作材料,帮助孩子在彩色卡纸周围刷上乳白胶,鼓励孩子一个挨着一个粘贴,注意长短、颜色的变化,鼓励孩子坚持完成自己的任务。

3.展示分享亲子制作的相框。

幼儿指导语:去给叔叔阿姨、小朋友介绍一下相框里的朋友吧!

家长指导语: 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和同伴分享制作成果吧,要鼓励孩子大胆向同伴介绍相框里的朋友。

环节四:友谊时光

1.幼儿和家人围成一个圆圈 , 跟着教师做肢体律动,做好体能活动的准备。

2.教师介绍体能活动的玩法,调动幼儿的兴趣 。

游戏玩法:家长带孩子在场地一端排成四队,场地另一端摆放有各种玩具。 孩子们两两抬着篮子跑过去, 根据家长的颜色提示卡装上相应的玩具返回起点,将篮子交给下一组孩子。

家长指导语:爸爸妈妈们要鼓励孩子和同伴合作, 能根据提示卡装玩具,依次游戏。

3.播放欢快的运动背景音乐 , 成人引导孩子反复依次游戏。

幼儿指导语: 孩子们, 赶快去找一个朋友排好队吧。 和朋友一起抬篮子时别让玩具掉出来哟!

4.在轻柔的音乐中结束游戏,整理活动器材。 幼儿围成圆圈,两两结伴互相捶背、捏肩,做放松运动。

环节五:道别时光

8.幼儿园亲子活动初探 篇八

一、亲子活动的重要性

著名的幼教专家陈帼眉教授说过,家长对小孩子的教育,第一就是培养他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就是跟孩子做亲子游戏。幼小的孩子,最希望的就是和父母一起玩。新《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亲子活动满足了幼儿依恋父母的情感需要和家长希望了解孩子在集体生活中一些情况的愿望,同时是进一步密切教师与家长关系、实行家园同步教育的好形式。开展亲子活动可以让忙碌的家长建立主人翁意识,与教师共同担当教育孩子的责任。

二、亲子活动的方法与任务

親子活动要注重趣味性、目的性,同时还要便于操作,使孩子从中得到愉悦的身心体验。通常幼儿园和一些社会团体都会组织亲子游戏活动,家长也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亲子活动。

1.亲子远足活动。如清明节踏青、甘南7月的浪山节、全家外出旅游一次或参观一次博物馆等。这些活动旨在让幼儿走出幼儿园,与父母一起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体验欢快的情绪,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从中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增长知识。

2.亲子运动会。运动会上经常会有家长、孩子相互配合完成的运动项目,旨在让家长与幼儿一起通过运动项目的竞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样也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3.根据教育内容而专门设计的教学亲子活动。如制作元旦贺卡、认识警察、红绿灯、消防常识、培养孩子爱心的情景表演等等,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专门设计的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的亲子活动。

4.一些社会团体会组织家长、孩子参加诸如家庭才艺展示、合作绘画、商场协作购物、互帮互助游戏等,从而提升每个家庭的整体素质,让家庭融入社会、融入集体,感受亲情带来的快乐。

5.谈话活动。可以针对城市建设或身边的新事物进行调查探讨,父母与孩子说说自己家晚上及双休日的业余文化生活。或者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和“孩子,我想告诉你……”为主题,亲子之间互说一句心里话,在家庭中架设“心灵之约”。

6.读书活动。利用双休日、晚上睡觉前、假期等时间,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通俗易懂的幼儿图书,亲子共学,也可以各读一本书,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在这些亲子活动中,教师和组织者都将教育内容和指导要求融合在开开心心的游戏活动中,向家长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教育的机会,促使家长提高教养素质和能力,也为孩子和家长提供共同游戏、共同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三、幼儿园亲子活动应注意的方面

在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时,我们要求每一位家长都能参加,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个别家长无法参加。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参加活动,可以请他们旁边的家长帮忙指导。家长在指导两个孩子完成作品时真正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教师在组织亲子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男、女性家长的差异,男性家长多以指导为主,引导幼儿完成作品,而女性家长则喜欢动手协助,影响了孩子自己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应当提倡男性家长的做法,引导女性家长从培养孩子自身能力上着手。所以在组织亲子活动时,应注意以下方面:第一,有关让幼儿掌握技能技巧的教学亲子活动,我们提倡由爸爸来参加,如陶艺、泥工、剪贴等;第二,根据活动的内容,邀请少部分的家长参加,让他们一个人同时去指导几位幼儿,这样能减少家长代替或包办完成任务的现象,有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第三,在活动后,应及时组织家长讨论:在本次活动中自己是如何指导幼儿的?在讨论中发现其中的好办法,引导大家一起学习,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更大地发挥家长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亲子活动可以帮助家长建立主人翁意识,激发家长积极合作的态度。通过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家长之间可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科学合理的育儿方法,使他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促进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为幼儿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9.亲子活动教学反思 篇九

亲子游戏:

运玉米

材料准备:

玉米头饰12个、小推车3辆、小树林12个、秒表记时。

玩法:

1、12对亲子家庭参加游戏,每3队为一组,分4次进行,按时间长短取前3名。

2、家长推着小推车,幼儿带着玉米头饰坐在小推车里。

3、家长推着小玉米(幼儿)从起点出发,绕过小树林,到达终点让幼儿下来拿玉米,幼儿抱着玉米坐到小推车里,原路返回起点。

4、秒表计时,用时最短为胜。

规则:

1、家长必须绕过每一个小树林。

2、小朋友必须由家长自己抱进小推车,也可以自己爬进小推车。

3、返回时小推车推着玉米(孩子)再绕过小树林,返回起点线。最先返回为胜。

人数:

12对亲子参加游戏亲子接力赛:红薯大丰收

材料准备:

篮子2个、红薯人若干、荷叶6块、拱门2个玩法:

1、26对亲子家庭参加游戏,分成亲子2组。

2、幼儿和家长13人站一纵队,在起点线后站两纵队亲子。

3、幼儿手拿篮子和家长站在排头,听口令家长和幼儿一起出发,家长和幼儿跳过荷叶,幼儿钻过山洞,家长和孩子一起把红薯放到篮子里,家长抱着孩子直接从旁边跑道返回起点,幼儿把红薯放进起点筐里,把篮子交给第二个亲子。游戏反复进行。先运完的一对亲子为胜。

规则:

1、幼儿手拿篮子,和家长一起必须跳过荷叶,幼儿钻过山洞。家长不用钻山洞。

2、家长抱着孩子,幼儿拿着篮子走小路返回起点。

3、每次红薯只能运一个。

4、后面的幼儿必须拿到篮子才可以出发。

5、先运完的一组为胜。

人数:

26对亲子参加游戏。

穿插游戏:

抢粮食。

亲子游戏:

摸水果

材料准备:

摸奖箱、小苹果音乐、苹果、桔子、、梨若干。

玩法:

1、14对亲子参加游戏,每队3人为一组。

2、每队亲子带着一种水果标识,跑道上也有相应的水果标识。

3、家长和幼儿站在自己的跑道起点线前跳舞《小苹果》。当音乐停时,由家长带着孩子小脚踩大脚走到对面的摸奖箱。

4、摸奖箱内放置3个不同的水果,由孩子去摸,对比摸奖箱上的水果标志取出水果。家长提示对错,孩子摸对时,家长将水果放入袋内,由孩子拿着。家长牵着孩子跑回起点。

5、秒表计时,用时最短为胜。

规则:

1、幼儿和家长一起跳舞,音乐停时,家长和幼儿一起出发。

2、幼儿和家长必须从自己的跑道小脚踩大脚走到摸奖箱处。

3、宝宝摸水果,家长辨别对错。只能宝宝摸水果,家长不能帮忙。错了水果放回箱内再继续摸。

4、摸对了,家长抱着孩子沿着自己的跑道跑回起点。秒表记时,先到为胜。

人数:

14对亲子参加游戏。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10.亲子活动教学反思 篇十

游戏名称《层层叠高》

游戏目的:

1、体验亲子协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2、培养幼儿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XXX。

游戏准备:

长方体积木、圆柱体积木各二十块、小篮子四个。

游戏玩法:

每次游戏可请四对家庭参加。家长与孩子在起点手持篮子准备。游戏开始后,每对家庭跑到场地内将散落在场内的长方体积木、圆柱体积木各拣五块后,跑到终点将两种积木依次循环搭起。以积木形状搭配正确、速度快的家庭获胜。

游戏名称:《送珠珠回家》

游戏目的:

1、体验亲子协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2、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动手能力。

游戏准备:

大脸盆一个{内装水和各色玻璃珠}、小碗三个、;.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筷子三双、调羹三把、分类盒三个。

游戏玩法:

每次游戏可请三对家庭参加。每对家长与孩子围坐在桌旁。听到游戏开始的口令,家长用筷子将大脸盆中的玻璃珠夹到自己的小碗中,孩子则将小碗中的玻璃珠用调羹按颜色送到分类盒中的不同格子。大脸盆中的玻璃珠被夹完游戏结束,以分类盒中的玻璃珠数量多者为胜方。

教学反思:

亲子活动对家园联系起到了推进作用,让家长了解到了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情况和活动安排,也使家长了解到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程度。孩子、家长、教师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沟通。

11.开展亲子活动促进幼小衔接工作 篇十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便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时至今日,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下,许多幼儿园都积极开展“幼小衔接”的工作, 可见“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已经渗透在了幼儿园的教育中。我园是一所亲子教育特色园,针对《纲要》中“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原则,在幼儿教育的理念上一直坚持家园共育,因此,在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除了常规的教育活动更加强调家庭教育对幼小衔接的重要作用,尝试了通过有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促进幼儿园、家庭共同帮助幼儿顺利的完成幼小衔接。

关键词

亲子活动 幼小衔接 特色活动

大班幼儿即将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这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因此,近几年“幼小衔接”话题已成为大班幼儿、家长以及教师的热门话题。我园是一所“亲子教育”特色园,以往大班的亲子活动均围绕班级的主题活动和园所特色活动开展,家长们积淀了较高的参与热情和活动经验。于是我们初步尝试,利用家长长期参与亲子活动的经验,开展有关“幼小衔接”的专题亲子活动,探索“幼小衔接”专题亲子活动的内容、形式与实施途径等,增强家长参与幼小衔接工作的意识,提升家长参与幼小衔接工作的能力,最终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小学适应期,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明确亲子活动的目的,提高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视

从广义上讲,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配合交流的活动都可以看作是亲子活动,狭义的说是根据教育对象的成长特点和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由儿童和他们的父母或看护者共同参与的一项具有指导性、互动性的活动。我园的亲子活动通常与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相结合,选取主题中贴近幼儿生活的,家长和幼儿都比较感兴趣的,促进幼儿、教师、家长以及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内容,组织幼儿和家长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在心理、生理各方面均需要一个连贯的、完整的、全面的适应过程,因此我们在大班阶段初步尝试通过亲子活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在对60名大班家长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虽然已经从各种渠道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但是较多的家长还不能高度的重视幼小衔接的过程,意识上总认为幼小衔接是在幼儿园进行的,是教师和幼儿园的工作。孩子放在幼儿园让老师教育就可以了。因此,我们在探索大班幼儿幼小衔接的工作中,首先应明确亲子活动的目的,明确教师与家长都是儿童教育的主体,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发展,相互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听见教师与家长交流幼小衔接工作时,经常对教师说:“老师,你说了算。”、“老师,你看可以就行吧”等等,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缺乏参与幼儿教育的意识,家长应看到,儿童既是自己的子女,也是国家的未来,自己有责任与教师合作共同培养孩子。因此我园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定期组织、邀请大班家长来到幼儿园、小学或科技馆等社区场所,与幼儿一起参观、游玩、学习,让忙碌的家长通过亲身体验,建立主人翁意识,与教师共同担当教育孩子的责任。

二、 丰富亲子活动的内容,拓宽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很多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停留在知识方面,她们常关注的是“孩子学了多少汉语拼音?”“孩子能认识多少汉字了?”“孩子算数题答对几道?”等等,关注的都是幼儿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幼儿“为什么不喜欢认字?”“数学题为什么答错?”等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问题。可见,家长往往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往往过于单一,侧重于知识,而忽略幼儿在获得这些知识时所萌发的情感、积累的经验、产生的态度等等。因此大班在组织亲子活动时,针对幼小衔接中的这个问题将内容进行拓展,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拓宽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大班上学期,我们开展了亲子读书节,在这个快乐的节日中,我们邀请了全班家长积极参与。读书节启动后我们邀请了语言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了有关早期阅读的讲座,接着大班教师便利用双休邀请幼儿及其父母开展了“趣味读书”亲子活动,教师们利用绘本展示了幼儿园教育是如何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示范了没有文字幼儿也能阅读的过程,体现了幼儿在阅读图书时语言、想象等无限的潜能。例如,大班的教师以《鼠小弟的红背心》为主题开展了一次亲子活动,老师首先展示了第一页,只有一只小老鼠的画面引起了家长的质疑:“这么简单的书让我家孩子看,能学到东西吗?”当老师翻到鼠小弟把背心借给鸭子穿的那一面时提问:“你们觉得鼠小弟会借吗?他会说什么?鸭子会说什么?”家长的质疑更多了:“这书上一个字都没有,叫孩子怎么说?”“我家孩子都能认识很多字了,为什么还要看这样的书呢?”教师不急不慢地抛出后面的问题:“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全场孩子踊跃举手,争先恐后地想要讲述自己的想法,丁丁:“瞧小老鼠的嘴巴撅得高高的,我猜他有点舍不得借。”文文说:“我猜小鸭子很爱美,她一定会求小老鼠一定要把红背心借给他。”阿秋说:“我猜小老鼠一开始不借,后来小鸭子苦苦哀求他,他就借了,因为我看见小鸭子最后笑了,肯定借着了。”就这样,简单画面,无字的图书引发了孩子们积极讲述的愿望,家长们也被孩子们细致的观察、精彩的讲述吸引,在后面的画面讲述中也纷纷举手,和孩子们一起发言,一起徜徉在图书的海洋之中。

结束了绘本的阅读,教师对家长对阅读前后较大的反差进行了点评,强调了图书的目的,不仅仅为了读字,其中阅读的兴趣、观察的能力、讲述的习惯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家长最后纷纷表示对于教育的宽度认识的还不够,需要继续关注,以便促进孩子快乐的学习。于是这次活动的结束成为了各家亲子阅读的开始,家长们更新了对早期阅读的认识,我们接着又开展了《我的小书》《故事大王》等系列亲子活动。

三、 变换亲子活动的形式,激发家长对幼小衔接的兴趣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一个孩子决不是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决定了在衔接时间,幼儿园和小学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且相互交叉,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因此,我们在幼小衔接亲子活动的设计、组织中形式是灵活、多变的,既要保留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形式,满足学龄前幼儿的需要又要与小学相互衔接。

大班下学期,我们组织了一次参观小学的亲子活动,我们打破以往老师带、孩子跟的形式,邀请家长一起走进小学,漫步在小学的操场,聆听着小学里朗朗的读书声,一起体验小学课堂。对于这样的组织,一方面对于孩子保证了一对一的交流,更能及时地捕捉孩子入学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在观摩小学课堂时,我们请孩子坐在前,家长坐在教室后排,便于家长观测自己孩子入学后课堂的反应与表现,更有利于确定今后的教育方向,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对于该活动很受益,觉得能更直观地了解孩子、理解幼小衔接,也大大激发了家长对参与幼小衔接亲子活动的兴趣。

四、 规范亲子活动的组织,优化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成效

开展亲子活动满足了幼儿依恋父母的情感需要和家长希望了解孩子在集体生活中一些情况的愿望,同时是进一步密切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实行家园同步教育的好形式。因此,我们精心设计、组织每一次的幼小衔接亲子活动,通过规范的组织,不断的优化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成效。

我们在设计、组织亲子活动时,不单单是组织一次家长、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更能有针对性的设计有层次的环节,提供多维度的互动,优化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成效。例如:我们发现幼小衔接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确定了一次内容为《我是健康的小学生》亲子活动,活动前我们发动家长挖掘各种资源,收集与“安全教育”相关的资料,家长们根据自身职业特点大大丰富了亲子活动的内容,有的医生家长提供了专业的健康医学指导,有的教师家长从自己积累的经验中小结了上小学必备的健康常识,有的警察家长提供了一些学校周边常见的必须掌握的交通安全标记等,一些做文职工作的家长利用网络收集了大量的文章、图片和视频。教师们根据这些资料精心设计了《我是健康的小学生》亲子活动,活动开始教师通过录像、图片对幼儿以及家长进行了安全、卫生方面的教育,接着借助班级的家长资源,将家长与幼儿分成了若干小组,分别由个别指定家长组织,对“交通安全”“心理健康”“卫生习惯”等中心话题进行讨论,再由每组派出代表进行分享,这样的环节让幼儿、家长充分参与了讨论,大家不仅提高了参与的积极性,更加对活动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最后我们还设置了一个家庭互动环节,据我们了解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很好的培养孩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经常去学习、吸取好的教育知识和育儿经验,都成了半个育儿专家,因此家庭间的互动能促进她们共同探讨、分享“育儿经”,也是家长很喜欢、参与度很高的一个环节。

亲子活动是幼儿园的特色活动,针对大班幼儿的特点,我们正在尝试有关幼小衔接的亲子活动,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全面地看待幼小衔接工作,既要考虑到微观的幼小衔接,也要考虑到宏观的幼小衔接;既要考虑到认知内容的衔接,更要考虑到身体的、情感的、态度的、社会等内容的衔接。通过精心的选择、有效的组织,促进家长、幼儿、教师、幼儿园在开展幼小衔接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成长,也促使我们的亲子活动更具特色。

12.亲子活动教学反思 篇十二

设计意图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 分离焦虑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很多家长也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吃不好、睡不好。为此, 我们邀请家长来园参加亲子体育活动, 有父母陪伴一同参与活动使幼儿多了一份安全感, 也让家长有了更多了解幼儿园、了解孩子的机会。“和爸爸妈妈去旅行”亲子活动, 在锻炼幼儿能力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有一种从父母的怀抱中渐渐长大, 开始独立上幼儿园的情感体验。

活动目标

幼儿目标:

1.练习钻、爬、攀登等多种动作。

2.乐于与家长积极配合 , 体验游戏的乐趣。

家长目标:

1. 积极想出不同的身体动作帮助幼儿进行钻、爬等多种动作练习。

2.乐于合作, 在与幼儿积极互动中体验亲情。

活动准备

事先与家长联系, 交代活动要求;音乐磁带 (奥尔夫音乐《小松鼠进行曲》) 。

活动过程

一、亲子律动操

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亲子律动操。

二、亲子游戏

1.游戏:穿越小树林。

师:今天我们要和爸爸妈妈去旅行, 旅行途中要先经过一片小树林, 我们先一起到树林里玩一玩。

(1) 游戏:树林穿行。家长扮演树, 摆出各种造型, 组成一片小树林, 幼儿随音乐在小树林里自由穿行, 进一步熟悉自己和同伴的爸爸妈妈。

(2) 游戏:找树。铃鼓响 , 幼儿在小树林里自由跑动。铃鼓摇得快, 幼儿跑得快;铃鼓摇得慢, 幼儿跑得慢;教师突然中断摇铃鼓, 并发出指令, 幼儿迅速找一棵树抱好, 训练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3) 游戏:爬树。家长变成各种大树让幼儿爬。

2.游戏:越过小山坡。

师:穿过小树林, 前面有许多的小山坡, 小朋友要想办法越过小山坡。

家长用身体变成各种障碍, 幼儿用单脚跨、双脚跳、助跑跨等不同的方法越过障碍。

3.游戏:钻山洞。

师: 越过了小山坡, 我们的前面出现了一个个山洞, 小朋友要穿过山洞才能到达目的地。

(1) 家长变成各种各样的洞, 幼儿变换姿势钻。师:爸爸妈妈变成了什么样的山洞? 你是怎样钻的?

(2) 再次探索用身体变洞、钻洞的方法, 进一步感受亲子合作的乐趣。

(3) 家长站在圆圈上, 摆成不同的山洞造型, 幼儿循环钻山洞。

(4) 家长排成一列长队, 摆成统一的山洞造型, 幼儿集体钻山洞。

(5) 幼儿排成一排, 做山洞造型让家长钻, 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三、 放松活动

1.传宝宝:家长排成一排 , 幼儿排成一排 , 家长将幼儿从一头依次传到另一头。

2.听音乐, 幼儿帮爸爸妈妈捶背、按摩 , 体验为爸爸妈妈服务的快乐, 感受浓浓的亲情。

活动反思

亲子体育活动能培养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幼儿的合作意识, 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此次活动实施中有几个亮点:

1. 活动设计巧妙 , 可操作性强。活动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出发,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用身体做出各种造型, 没有用到任何的器械, 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活动中 , 教师以“和爸爸妈妈去旅行”为主线, 巧妙地将生活常识和动作练习结合在一起, 激发了家长与幼儿的学习兴趣, 形成了有效的互动。

13.亲子活动教学反思 篇十三

目的:

培养幼儿及家长的敏锐能力

准备:

椅子30张,鼓一架。

玩法:

将六名幼儿和家长为一小组,将比幼儿数目少1的椅子摆成圆圈,在鼓声中开始围绕圆圈向同一个方向跑步。鼓声停,家长则抱着幼儿开始抢椅子坐,未抢到椅子的家庭离开场地,然后减少椅子继续游戏,最后留在场地的家庭为胜。

【教学反思】

抢椅子游戏是我们传统民间游戏中流传非常广泛的一个游戏,游戏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操作性强。但是如果长时间使用一种规则进行游戏的话幼儿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为了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和持久性。我在原有游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创新,注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将一种游戏演变出多种玩法,让抢椅子游戏的更丰富、更好玩、更能调动起幼儿的兴趣点。

从整个游戏过程来看,幼儿积极投入,兴趣高涨。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提高了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同时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了椅子游戏的快乐。

游戏环节安排:在游戏环节上,我采用了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方式。从双脚跳抢椅子——单脚跳抢椅子——蛇形跑抢椅子——双圈抢椅子I——站椅子——多人站椅子。每一轮的游戏在难度上各有不同,满足了幼儿不同的动作发展需要,提高了游戏的质量和效果。

游戏过程分析:游戏开始部分有效利用椅子进行了活泼有趣的热身活动。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让幼儿初步体验到椅子的游戏功能。

自由探索部分可以让幼儿的思维充分发散,在玩玩试试的过程中把椅子当做游戏工具,发现椅子的多种玩法,知道用椅子可以玩很多好玩的游戏。

接下来的抢椅子游戏我设计了一个由易到难的游戏过程。首先是“双脚跳抢椅子”,在进行游戏的同时发展幼儿的双脚连续往前跳的动作。然后提高难度变成“单脚跳抢椅子”,发展幼儿单脚连续往前跳的动作。接下来的“蛇形跑抢椅子”,发展幼儿绕过障碍物跑的能力。“双圈抢椅子”可以让幼儿对于男孩女孩有一个性别认知,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站椅子”的游戏为接下来要进行的“多人站椅子”做好铺垫,使幼儿认识到“抢椅子”不只是坐在椅子上,还可以站在椅子上。“一把椅子多人站”是一个游戏的提升环节,是对幼儿平衡能力的一种考验。从两人站椅子到五人站椅子,一步步的增加难度,满足幼儿的挑战欲望。幼儿要团结合作、开动脑筋才能完成挑战。

在整个游戏过程幼儿的参与度很高,兴趣高涨。在游戏中幼儿积累了经验,得到了快乐,增强了自信。

上一篇:我喜欢荷花的作文400字下一篇:支部生活会自我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