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湖的污染与治理

2024-10-06

景观湖的污染与治理(共8篇)

1.景观湖的污染与治理 篇一

污染景观水体治理的物理方法有哪些?

景观水体净化的物理方法有机械过滤、疏浚底泥、水位调节、高压放电、超声波等方法,这些方法效果明显,但不易普及,难以大规模实施,过去常用的有疏浚底泥和水位调节两个方法,疏浚底泥是为了抑制泥中氮、磷的释放而污染水体,

定期补水是为了稀释污染物浓度,其主要机理为稀释作用,其并不改变污染物的性质,但可为进一步的净化作用创造条件,如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使水体其它净化过程尤其是生物净化过程能够恢复正常。定期补充水的处理方法对于较小水面的景观水体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经济上可行,也达到预期的效果。

2.汽车尾气的污染与治理 篇二

每天,我们生活在机动车川流不息的闹市中,已经感受着那轰鸣的发动机带给我们的噪声。实际上,机动车带给我们的危害远不止噪声。在汽车尾气中,包含着影响人体健康的多种污染物,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碳氢化合物等。一氧化碳能导致儿童的智力降低;汽车尾气中碳氢化合物有几百种之多,其中很多可以引发癌症。

近年来,我国在治理汽车尾气污染方面采取了诸多的措施,包括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和尾气净化装置。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限期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含铅汽油》的通知,规定从2000年7月1日起,全国所有的加油站不得销售含铅汽油,所有的汽车都要使用无铅汽油。目前,全国已经100%的使用无铅汽油,实现了“全国汽车大换血”的梦想。与此同时,国家环保存总局还给汽车生产厂家规定了“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采用这种标准,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汽轩污染物排放将减少70%。同时,根据这个标准生产汽油,需要淘汰旧的化油器,而采用电脑控制的电喷燃油系统。你别小看这种电喷系统,它是保证油料燃烧干净,不污染空气的关键技术。现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多数公交车的尾部都印有“清洁燃料车”的字样。它们使用的都是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过去常见的公交车屁股后面冒黑烟的现象已经不多见了。

3.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 篇三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化工系

环 保 概 论

09级精工班李国耀200953232011年11月24日闫 喜 凤

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

摘要本文写的当前农村的主要污染问题是生活污染,乡镇企业的污染。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完善机制,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配套政策,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环境现状、防治政策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随着以使用机械、农药、化肥为基本特征的工业化农业的发展以及乡镇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农村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由于农村环境问题有影响因素多、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打等特点,多年来,环保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而对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重视不够重视,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1、农村环境现状

1.1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工业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加之农民环境意识淡薄,垃圾沿河、路等随处乱堆乱放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畜禽养殖户普遍规模小,没有相关配套污染处理设施,禽畜粪便的堆放也成为农村重要污染源之一。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受利益驱动,擅自倾倒短期内难以降解的固体废物,也是造成农村垃圾增多的重要因素。

1.2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乡镇政府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招商引资等作为增加当地财政收入的良策。而在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往往是靠山吃山,有煤挖煤、有石采石,兴办小高炉等,这些企业往往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不惜以牺牲环境代价获取经济利益。更有甚领导不经考察,盲目引进一些淘汰落伍、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甚至对一些企业实行重点保护。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见到了经济效益,但由此带来的污染也不容忽视,甚至酿成重大事故。

1.3农民盲目滥用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农民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而且导致环境污染。

2、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来源

2.1生活垃圾污染

(一)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三)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2.2水污染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饮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无机亚硝酸盐及农药、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产物等四类有机物。许多研究表明,饮用含有病原体或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会给人带来血液性疾病,并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

2.3工业企业污染

随着城市污染控制力度加强,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增加,成为农村的新的污染。由于进入乡镇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造纸、印污、电镀、化工、建材等少数产业和土法炼磺、炼焦等落后技术上,设备落后加上监管力度不大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差等原因,环境污染严重。基于优先发展经济的考虑或因把关不严等原因也引进了一些污染型企业,其中只有部分企业能做到达标排放,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农村工业污染已使全国16.7万km2耕田地遭到严重的破坏,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7.5%。乡镇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占全国“三废”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1%、67%和89%,已经成为环境突出问题和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2.4农业面源污染

(1)畜禽粪便污染.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已经在4万左右,我国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约27亿t,COD(化学耗氧量)产生量6900多万吨,我国畜禽养殖业废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水平还很低,一些地区养殖规模远远超过环境容量,且种养分离严重,大量畜禽粪便无法就近还田,是直接排放到土壤、河道中,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水源的污染危害极大。

(1)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仍处于依靠农药、化肥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发展阶段,据统计目前全国农药用量达140万t,其中杀虫剂占70%,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65%,有毒品种占75%。化肥的使用量为4700万t其中氮肥用量高达2400万t左右,有机肥使用量占25%。由于农药、化肥利用率问30%-35%左右,绝大部分挥发打空气中或从排水沟流失,因而造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空气污染,进而通过呼吸或食物链影响人身体健康。

(2)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我国每年秸杆产生为7亿t,其中40%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由于这些秸杆未能很好利用,又无处存放,所以农民只有一烧了之。每年夏秋两季就会出现焚烧秸杆的现象。秸杆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严重地污染环境,秸杆焚烧所产生的烟尘,降低了大气环境质量。

2.5其它影响环境因素

高频度耕作种植,采取大水漫灌的不当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局部土壤条件恶化。

3、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1.环保意识淡薄

农民环保意识淡薄是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思想根源。长期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环保知识的缺乏,造成广大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认为环境污染与己无关。只顾眼前效益,不顾长远利益,更不考虑生态环境,无节制地使用农药、化肥等,重而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恶化。

2.农村环境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

在农村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工业化向农村转移的过程中,一些乡镇政府一味讲发展,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

3.农村环保法律缺失

目前,国家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

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4.1加强环保法制宣传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环境保护重在全民参与,而在农村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环境保护法知之甚少。各级政府要通过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和活动,广泛宣传环保法律知识,让农民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乡镇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的环保教育,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乡镇企业负责人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明确责任,自觉减少、控制污染。

4.2依靠科技力量,大力发展新型农业

要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采取秸秆还田、作物倒茬轮作和生物固氮等措施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地力。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倡和推广使用有机肥料。逐步取消关闭小型饲养场,支持创办规模化的畜禽饲养场,采用科学化的排污治理手段。把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渔业以及相关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能耗低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走循环经济之路,这样既解决面源污染问题,又带来经济效益,使农业经济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统一。

4.3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农村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严格按照生态功能区或环境要素,划分生产和生活区,对不同区域实行相应的环境标准并严格监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工业园区进行集中生产、集中治理。统筹建设工业废水、生活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保护农村饮用水质卫生安全和农村环境卫生。

4.4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单纯依靠环保专项行动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将农村污染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防治法的基础上,制定农村污染防治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使农村环境管理走向法制化、标准化、长效化。同时,还要注重与现有法律文件的整合与完善,解决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法律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陈润养.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初探.环境保护,2008

[2]刘青.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河南农业,2008

[3]俱国鹏,房妮.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及防治对策.科技信息,2008

[4]曾鸣,谢淑娟.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4.地下水污染与治理方法 篇四

地下水污染与治理方法

摘要: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主要的饮用水源和工农业生产的原料,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全供水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它又是重要的环境要素,对支撑生态系统,维持水系统良性循环有着突出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加以保护,好好治理污染的地下水,维持生态平衡.关键词:治理,防治,预防.中图分类号:X523 Y598

1.1地下水污染的定义

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予“地下水污染”不同的定义.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衡量地下水受污染的标准;二是天然条件下地下水中有害组分增加是不是会使其受污染.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写的<<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地下水污染的定义是:“地下水的污染物超过了下水的自净能力,从而实地下水的组成及其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1.2地下水污染物

地下水污染物种类繁多,按性质可分为三类:

1.2.1化学污染物

地下水中有机化合物主要有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含量甚微.最普遍的无机污染物是NO,其次是CL, 微金属主要有Cr, Hg, Zn等.1.2.2生物污染物

主要是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人类粪便中的细菌多达400余种,病毒100余种,生物污水若进入含水层,会污染地下水.1.2.3放射性污染物

放射性矿床或放射性的地层是地下水中放射性污染物的天然来源,核电厂,核试验散落物以及医院,实验室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等,也可进入地下水.1.3国内外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

1.3.1物理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方法是物理得手段对污染地下水进行的一种方法,分为屏蔽法和被动收集法.1.3.1.1屏蔽法

屏蔽法是在地下建立各种物理屏障,将受污染的地下水体圈闭起来,以防污染物进一步扩散蔓延.常用得是灰浆帷幕法,用压力向地下灌注灰浆,在受污染的水体周围形成一道帷幕,从而经受污染的水圈闭起来.其他的物理屏蔽法还有泥浆阻水墙,震动桩阻水墙,板桩阻火墙,块状置换,膜和合成材料帷幕屏闭法等。原理与灰浆帷幕法相似.物理屏蔽法只有在处理小范围的剧毒,难降接污染物时才考虑作为永久性的封闭方法.多数

-1-

情况下只是在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初期,被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控制方法.1.3.1.2被动收集法

被动收集法是在地下水流的下游挖一条足够深的沟道,在沟内布置收集系统,将水面漂浮的污染物(如油类)等收集起来,或所有的受污染的地下水收集起来以便处理的一种法.被动收集法一般在处理轻质污染物(如油类)时较有效,该方法在美国治理地下油污染时得到过广泛得应用.1.3.2水动力控制方法

水动力控制方法是利用静群系统,通过抽水或含水层注水,人为的改变地下水的水力梯度,从而将受污染的水体与清洁水分割开来.根据井群系统布置方式的不同,水动力控制方法可分为上游分水岭法和下游分水岭法.1.3.2.1上游分水岭法

上游分水岭法是在受污染的水体的上游布置一排注水井,通过注水井向含水层主入清水,使得在该注水井形成一地下分水岭,目的在阻止上游清洁水下补给以被污染的水体,同时,在下游布置一排抽水井,将受污染的水体抽出.1.3.2.2下游分水岭法

下游分水岭法是在受污染水体下游布置一排注水井注水,在形成一地下分水岭,一阻止污染羽流 向下游扩散,同时,在上游布置一排抽水井,抽出清洁的水送到下游注入.水动力控制方法一般也是作为一种临时的控制方法,在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初期用于防止污染物的扩散蔓延.1.3.3抽出处理法

抽出处理法是当前应用相当普遍的方法,处理方法与地表水处理方法相同.大致可分为三类,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具体采用那种方法,要根据污染物的类型和处理费用来选择.1.3.3.1物理法

物理法包含吸附法,重力分离法,过滤法,反渗透法,气吹法和焚烧法等.1.3.3.2化学法

化学法包含混凝沉降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和中和法等

1.3.3.3生物法

生物法包含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消化法和土壤处理法等.虽然抽出处理法与地表处理方法相同,但抽水井群系统的建立是关键,因井群系统能控制受污染地下水的流动.处理后的地下水有两个去向,一是直接使用,二是用于回灌,且多用于回灌,原因是回灌溉可稀释受污染的水体,冲洗含水层,又可加速地下水体的循环流动从而缩短地下水的修复时间.1.3.4原位处理方法

原位处理法即可渗透反应格栅是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新兴起来的在原位去除水中污染组分的方法

1.3.4.1原位物理化学处理法

1.3.4.1.1加药法

通过井群系统向受污染水体灌注化学药剂,如灌注中和剂一中和酸性或碱性渗滤液,添加氧化剂降解有机物或无机化合物形成沉淀等.1.3.4.1.2渗透处理床

该方法主要适合与较薄,较浅的水层.一般用于天埋渗透液的无害化处理.具体方法是:在污染羽流的下游挖一条沟,挖至含水层底部或不透水的粘土层;在沟内填充能与污染物反应的透水层介质.受污染的地下水流入沟内后与该介质发生反映,生成有害化学物或沉淀物而被除去.常用的填充介质有:灰岩碎石,用于中和酸性地下水或去除重金属;火性炭,用于去除非机性污染物.沸是和合成离子交换树脂,用于去除溶解态重金属等.1.3.4.1.3土壤改性法

利用土壤的粘土层,通过注射并在原位注入表面火性剂和有机性改性物质,使土壤中的粘土转变为有机粘土.经改性后的有机粘土能有效的吸附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1.3.4.1.4冲洗法

对于有机烃类污染,可用空气注入到受污染的区域底部,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将污染物中的挥发气体一同溢出,再用集气系统进行收集处理.也可采用蒸汽冲洗,蒸汽不仅可是挥发组分溢出,而且还可以使有机物热解.也可用酒精冲洗.从理论上讲,只要整个受污染的区域都被冲洗过,所有的烃类污染物都会被除去.1.3.4.1.5射频放电加热法

通入电流,使污染物降解.1.3.4.2原位生物处理方法

原位生物修复的原理实际上是自然生物降解过程得人工强化.它通过采用人为措施,包含添加氧和营养物质等,刺激原位微生物生长,从而强化污染物的自然生物将解过程.1.3.4.2.1生物气冲技术

该技术与原位物化法中的气冲技术相似,都是将空气注入到受污染区域的底部,所不同的是生物气冲的供气量要小一些,只要能达到刺激微生物生长的供气量即可.1.3.4.2.2溶气水供氧技术

该技术费吉尼吉亚多种工艺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的技术,它能制成一种由2/3和1/3水组成的溶气,把这种混合物注入到受污染区域,可大大提高氧的传递效率.1.3.4.2.3过氧化氢供氧的技术

该技术是把过氧氢作为氧源注入到受污染的地下水中,过氧氢分解以后产生氧以供给微生物生长.过氧化氢常常需要于催化剂一同注入,催化剂用于控制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使之与微生物的耗氧速度一致.1.3.4.2.4渗透墙技术

在污染区域内,与地下水流方向建设一道渗透墙,先将渗透墙内的水抽出,添加营养物后在灌回渗透墙,这时添加了营养物的渗透墙就成了一个营养物扩源,在渗透墙下游就会形成一个生物活跃区,从而可以起到强化生物降解过程.1.3.4.2.5微生物强化措施

先在地表设施中对微生物进行选择性培养,然后在通过注射井注入到受污染的区域,或直接引进商品化菌种,就可起到强化生物降解作用.通常,原位生物修复要与井群系统配合进行,即通过抽水井与注水井的配合,一加速地下水的流动及氧和营养物的扩散,从而缩短处理的时间.参考文献:

5.景观湖的污染与治理 篇五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南湖的水质逐渐变坏,因为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南湖由城外湖变为城内湖,加上周围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周边主要排污口主要有25个,来自周边高校,企事业单位及小区居民,每天总排放污水约14.5万吨),而南湖本身又是一个封闭型的湖泊,自身净化能力非常有限,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湖水散发出刺鼻的臭味。

80年代初,磷是南湖限制性元素,南湖的氮磷比远高于生物最适比值(10~15),为717.39,1991年猛降至51.72,至1994年又降为10.21,给藻类生长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南湖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南湖呈椭圆形,四周封闭,南湖的水近乎死水,其水源的补给主要靠大气的降雨,也没有一条可靠的排水渠道,以实现与其他江湖的水流循环。同时,武汉位于长江中下游,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其气候条件能为南湖带来充足的雨水补给。由于武汉一年的雨季集中在夏季,春冬季节降雨量少,由于其不能很好的实现与其他江湖的水流循环,故其湖水的更新换代的周期长。由于其湖水更新换代的周期长,因此其自身的净化能力弱,即就是面临对生态环境遭受破灭的免疫力弱。以上自然条件就会使得一旦南湖遭到污染,其带来的后果会更严重和治理难度更大。

其次,大量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直接排入南湖,加剧了南湖的污染。南湖周围有大量的企业,因这一带毗邻光谷高新技术开发区,还有一些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很多企业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其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向南湖排放。光谷广场是武汉的三大商业圈之一,这里的人流量大,居住的人口众多,然而这一带的生活用水都是经地下水道直接向南湖排放,这样一来加剧了湖水的污染。

第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加之片面的经济发展观,导致相关政府部门对南湖周围的企业的监管不力,从而使得部分企业置法律于不顾而大量向南湖排放污水。如部分官员为了追求自己的政绩,追求短期的经济发展,对于企业的违法排放行为持放任态度,使得企业有恃无恐,甚至出现官商勾结的现象。

第四,人们的可持续有发展观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普遍淡薄,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南湖污染如此严重的原因。上到官员,下到平民百姓,都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保护南湖的重要意义。如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而放任态度,企业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降低成本而不顾南湖的生态,百姓对于污染南湖的行为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南湖的治理措施:

2006年,投入4000万元。堵截24个主要排污口污水入湖;2007年雨季前,建成、完善龙王嘴、黄家湖、汤逊湖污水处理厂及收集系统,处理周边污水;2008年以前,完善配套项目,使湖泊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2009年3月,华中农业大学南湖截污工程正式启动,将实现清水入湖的概念。

2012年,投入25.2亿元。清除450万立方米淤泥

由于多年污染物沉积,南湖底泥成为湖泊污染的来源。目前南湖湖底淤泥厚度在0.65米至1.25米之间,平均深度为0.95米。按照整治规划,将清除表层污染底泥,平均清淤厚度0.56米,清淤总量高达450万立方米。其中一期清淤量100万立方米,将用15个月时间完成,主要清除南湖北部湖底。此次清淤邀请具有多年丰富经验的长江航道工程局操刀,采用水下环保疏浚方式,淤泥经排泥管输送到岸边临时堆场,并利用脱水固结方式处理,泥饼直接外运。该工艺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将所有的污染物全部清除干净,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彻底斩断排污源头

此次南湖治理,将彻底斩断排污源头,近期将完成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及管网升级改造,全面截断排污口,改造完成后将确保生活污水不入湖。此外,按规划龙王嘴污水处理厂尾水将从新建管网通道直接排江,避免尾水回排影响南湖水质。

同时,完善污水厂干管、支管,实施小区及单位内部雨污分流改造,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减少雨季混流污水入湖。

近期完成渔业退养

清淤、截污只是遏制南湖水质进一步恶化,真正提档还需要生态修复。

据了解,南湖将对现状非生态岸线进行生态改良,有用地条件的改造为草坡护岸,没有用地条件的抛石改良,改良后生态岸线比例达93.4%。同时在近岸约100米水域内进行水生植被人工修复,水生植物覆盖区占比不小于30%。在湖水流动性相对较差的东部湖区和南部湖湾建人工浮岛,强化该水域的生态修复能力。

按照规划,将取消南湖的生产性养殖功能,保留必要的生态性养殖功能。近期完成岸线改良和部分人工浮岛的建设,完成渔业退养。环湖将建22公里绿道建12景打造南湖公园

湖内生态修复,湖岸也将建立绿色“城墙”。按照规划,南湖环湖将建起总长21.8公里,宽4至6米的绿道,包括地面道路和栈桥。近期将完成3.6公里栈桥和13.1公里地面道路,实现环湖绿道全线贯通。

南湖“有水无景”的尴尬局面也将结束。根据规划,南湖将形成“一环三轴十二景”,景点建设将让市民更好地亲水、游览,同时将在三个主要的入口布置游客服务中心,分别用于文化休闲、水上运动和科普教育,南湖也将摇身一变,成为市民休憩娱乐的乐园。

分析 南湖水已经遭到了严重污染,并不是斩断排污源头,截断外源污染就能还原南湖水质的。因为南湖水的污染源头有两个,一个是排入南湖的污水(外源),一个是南湖内的沉积物(内源)。底泥会造成污染物的沉积和二次污染。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彻底改善南湖水质,必须进行底泥疏浚。从09年开始,投资25亿的治理方案是非常可行的。

第一步,带水疏浚。南湖的水域面积达到763公顷,干湖疏浚不适用。疏浚过程中,对底泥的扰动会使表层沉积物再悬浮,间隙水中高浓度的磷释放出来。为了防止二次污染,挖掘装置,刀头要有环保设计。底泥堆放场余水中含有重金属,氮,磷等污染物,会对地下水、地面水形成二次污染,不宜长期堆放,脱水固结要及时。据研究表明,南湖底泥仅受锌的轻度污染,其有机质、全磷含量均很高,底泥农用是一种很好的肥料。因此,将南湖底泥疏浚后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理南湖富营养化状况,而且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需要注意的是,在疏浚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外源污染,否则疏浚收效不大。

第二步,斩断排污源头,雨污分流。疏浚的持续效果需要其他措施来保持,要防止新污泥层的形成和尽快回复沉积物表层的良性生态系统。因为南湖是相对封闭的浅水型湖泊,生活污水和污水厂尾需要进行控制。重点放在控制湖泊流域内各种污染源上,从而达到减少湖内污染负荷的目的。

第三步,建设人工湿地公园。恢复沿岸水生植被是重点。水生植被具有有抑制风浪、促进沉淀、固持底泥、净化水质等功效,对藻类因竞争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有望改善局部水体的生态功能。治理南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南湖的治理是持久性的。现阶段的重点要放在生活污染源控制上,宜尽快建立突出脱磷、脱氮的工艺参数要求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或处理设施,污水达到二级处理深度,污泥无害化或化为农用。同时,广泛宣传并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体的磷负荷。

其次,南湖需要定期维护的班组,监测南湖水质情况,及时发现污染,预防富营养化现象大规模发生。

再次,政府应加强可持续发展观和环境保护的宣传。只有让民众对这些有了更多的了解,才能配合政府做好相关工作。近期南湖疏浚清淤工作正在开展。每天经脱水固结处理后的上千方泥饼找不到适合的堆场,项目正面临全面停产的困境。为何堆场难觅?项目经理兰华杰说:“不少人误将处理过的泥饼当污泥,认为会造成臭气、重金属等二次污染,避之不及。”环保工作不被公众理解,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发生了。尽管现在大家熟知PM2.5等名词,但是对它们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是对人体有害上。

参考文献

邱炳文 华中农业大学报 2000年4期 武汉市南湖富营养化现状,趋势及其综合整治对策。

6.景观湖的污染与治理 篇六

【关键词】污染源;畜牧业污染;危害;治理对策

畜牧业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不仅会给周围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同时还会对其它生物甚至是人类自身的生命与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在对畜牧业污染进行深入分析之前,我们先來了解一下畜牧业污染的基本概念。

1.畜牧业污染概述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将主要从畜牧业污染的概念和畜牧业污染产生的原因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1畜牧业污染的概念。所谓畜牧业污染就是指在畜禽饲养以及活体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和废弃物,这些排泄物和废弃物会对人类、其他生物以及畜禽自身的生活环境所带来的污染。

1.2畜牧业污染产生的原因。畜牧业污染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有经营方式的转变、肥料使用的转变以及种养的分离等几个方面。首先,经营方式的转变;其次,肥料使用的转变;最后,种养的分离。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其向城市周边的转移,这就导致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分离,畜禽的粪便无法得到及时的消纳。

2.畜牧业污染的各类污染源及其造成的危害

造成畜牧业污染的污染源也是种类繁多,不过最主要的还是粪便污染、水质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以及药物残留污染等几个方面,这些污染源对畜牧业的发展也是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与破坏,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2.1粪便污染。这是所有污染源中对畜牧业造成最大污染的一种类型。这种污染在一些规模养殖场比较常见。据有关资料统计,畜禽的粪便和尿液中含有大量的氨气、硫化氢以及硫醇等物质,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对动物自身的呼吸道和嗅神经等带来一定的损害,而且还会极大的危害人类的健康。除此之外,如果将这些含有有害物质的粪便播撒到田地中,又有可能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从而使作物减产。

2.2水质污染。水质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比较常见的就是一些畜禽散养户习惯将畜禽的粪便露天堆放,一旦下雨就会使其排入水中,从而造成水体污染。受到污染之后的水体中通常会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成分,不仅会给地表水带来污染,甚至还会严重污染地下水的水质。除此之外,一些病死的畜禽尸体如果处理不当,同样会给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

2.3病原微生物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处理,很容易就造成畜禽之间疫病的传播,甚至还会波及到人类,给其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比如近几年出现的比较典型的就是非典和禽流感了。这种污染主要是通过一些患病或者是隐性带病的畜禽排出的寄生虫卵等进行的。

2.4药物残留污染。药物残留污染给畜产品以及环境所带来的污染是一种潜在的污染。畜产品中所残留的药物种类比较多,比如兽药、医药、消毒药以及农药等,目前最常见的就是瘦肉精残留了。这些药物一般残留时间都比较长,其所造成的污染也不易消除,在使用时,一定要考虑其残留的因素。

3.应对畜牧业污染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与现象,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对策,以更好的治理畜牧业污染,提高我国畜产品水平,保护环境等。具体来讲,我们可以在以后的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其一,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其二,加强畜禽污染的环境监测;其三,建立人工生态型养殖场;其四,控制畜禽排泄物,大力发展沼气;其五,严格控制药物残留。

3.1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目前,我国也制订了不少的关于畜牧业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总体来看,有些定义界定比较模糊,而且存在很多很明显的漏洞,这都给相关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和困扰。所以,为了使畜牧业的发展有法可依,应该尽快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进程。

3.2加强畜禽污染的环境监测。要尽量吸取某些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加强对畜禽污染的环境监测力度,一旦发现污染超标,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以为畜牧业的持续生态发展提供可靠保障。目前有不少的畜牧业生产部门将其污染监测纳入到环境管理工作当中来,积极开展对畜牧业污染现状的调查,以更加科学地掌握畜牧业污染的情况,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3建立人工生态型养殖场。建立人工生态型养殖场应该是未来畜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其主要目标就是减少畜禽排泄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以实现发展利用各种资源的良性循环。其主要的做法就是将农牧、果牧以及牧菜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结合起来,加强对畜禽粪便的无害处理与综合利用,走出一条既环保又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道路。

3.4控制畜禽排泄物,大力发展沼气。要想实现对畜禽废弃物的有效处理,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沼气。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主要是以人、动物的粪便以及植物的秸秆等为加工处理的对象,它不仅可以缓解部分地区能源紧张的局势,还可以对畜禽的粪便加以综合利用,有效减少污染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值得进行大规模推广。

3.5严格控制药物残留。根据我国以及国际上有关管理的规定,对畜禽的用药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限制对某些维生素等的滥用,以减少污染和保证畜产品的安全。除此之外,对病死畜禽的处理也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必须加大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设备投入,严格规范对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步骤,以更加彻底有效的减少畜牧业污染。

4.结语

7.9.3白色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篇七

学习目标:

1、认识使用塑料制品的利弊。

2、了解白色污染与防治,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学习流程:

一、塑料制品的利弊(阅读、讨论、归纳)

1、塑料的两面性:塑料的使用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由此也带来了严重的。

2、常见有毒塑料:如:、。燃烧或受热分解时产生有害成分。制作食品袋和餐具。

4、塑料袋的鉴别:(见“观察活动”)

(1)外观:有害性塑料一般有、透明度、质量;而无害性塑料一般无、半、质量。

(2)燃烧:有害性塑料一般不易,燃烧时冒烟、有味;而无害性塑料一般易,燃烧时不冒烟、无味。说明:再生塑料袋(一般是色),它是用塑料制成的,有害,一般用于等。

5、课本P274-----讨论与交流

二、白色污染与防治(阅读、讨论、归纳)

1、白色污染:是由造成的污染。

2、白色污染的产生原因:混在垃圾中的塑料制品在自然环境中很难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另见“观察活动”)

说明:合成材料制品的缺点:易,有的有,而且大多数人工合成的塑料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能存在,不会分解。

3、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

(1)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2)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3)使用一些新型的、的塑料制品。(阅读参考“知识视窗”)(4)各种废弃塑料,再生产、循环利用。说明:为了消除“白色污染”,对废弃塑料采取焚烧或填埋的做法是错误的。

三、完成课本P278习题。

班级姓名正确率工整度

随堂练与测:

1、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指的是()

A、白色建筑材料B、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C、石灰窑的白色粉末D、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2、下列解决“白色污染”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焚烧废旧塑料袋②废弃塑料随意丢弃③禁止使用塑料制品④使用可降解塑料⑤用布袋代替塑料袋⑥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⑦回收利用各种废弃塑料⑧不滥用塑料制品

A、①④⑤⑥⑦B、④⑤⑥⑦⑧C、①②③D、以上说法都对

3、下列对于废弃塑料制品的处理方法中,最为恰当的是()A、将废弃物倒入海洋中B、将废弃物焚烧

C、将废弃物切成碎片,混在垃圾里填埋于土壤中D、将废弃物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或汽油n4、下列有关“白色污染”的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废弃塑料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水体B、大部分塑料在自然界中很难分解 C、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D、现在生产的塑料都是可降解塑料

5、新型易降解材料聚乳酸能代替造成“白色污染”的聚苯乙烯材料。下列关于聚乳酸的单体——乳酸(C3H6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乳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乳酸是氧化物 C、乳酸分子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乳酸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2︰1

6、可用来制作食品包装袋的是()

①聚乙烯 ②聚丙烯 ③再生塑料 ④聚氯乙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③

7、有人说:塑料是“双刃剑”,有利有弊,写出你的看法和建议:

有利一面:有弊一面:建议(写两条)(1);(2)。

8.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篇八

2010执行情况报告

水体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示范研究主题

主题专家组组长:王金南

(签字)

编制日期:2010年12月8日 1

目 录

一、计划执行情况................................................................1

1、任务完成情况......................................................................1

2、开展的主要工作和进展........................................................5

3、取得的阶段性成果...............................................................6

4、经费执行情况....................................................................13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14

三、下一工作计划...............................................................1

42010年主题六《水体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示范研究》在水专项办的领导和总体专家组的指导下,围绕提高水环境战略与决策科学水平、促进水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构建水环境保护长效政策体系三个具体目标,切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果,现汇报如下:

一、计划执行情况

1、任务完成情况

《战略与政策主题》下设三个项目11个课题,其中2008年启动6个课题,2009年启动5个课题,各项目课题任务完成情况如下:

(1)水污染控制战略与决策支持平台研究

1)完成国家水环境信息基础平台系统;

2)完成2030年社会经济与水环境综合预测模拟与情景分析和2030年国家中长期水环境战略分析;

3)完成国家“十二五”水环境保护方案设计; 4)完成国家水环境形势和趋势短期预警诊断系统; 5)完成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技术方法体系;

6)完成水污染控制技术经济决策支持系统方法研究,提交水污染控制的技术经济决策支持方法学研究报告;

7)建立水污染控制技术经济数据库,提交水污染控制技术经济基础数据调查技术规范和调查分析研究报告;

8)建立了工业、农业和城镇污水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函数; 9)初步完成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控制技术经济决策支持系统开发;

10)推进了政策评估关键技术研究,选出了适宜于水污染防治政策社会经济影响分析的方法和适宜于水污染防治政策实施绩效分离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估技术方法的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体系评估框架和一般模式;

11)初步提出水污染防治政策评估指南,从政策的可执行性、严密性、合理性和公平/公正性、以及政策实施的影响角度,提出了适应的评估技术;

(2)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与示范研究

1)基本建立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问责管理指标体系; 2)设计了水利-环保综合区划方案,并在海河流域进行了试点;

3)提出了全国各省市的协调管理方案和技术规范; 4)完成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的支撑技术研究,并在淮河干流、沙颍河流域等有了进行了实践 5)提出了4点农村水污染管理机制改革方向,提出“一轴两翼”式农村水污染机构设置及职能设计方案;

6)完成了《农村水污染控制绩效考核办法(初稿)》、《农村水污染控制行政纪律处分条例(建议稿)》和《农村水污染控制问责办法》;

7)设计提出了农业清洁生产审核要素和审核体系,确定了农业清洁生产的审核方法。

8)提出农村生活污染控制的3项制度安排;

9)提出一套适宜我国饮用水现状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评估体系和方法,能够全面评估水源地环境质量、环境监管和环境风险等各个方面;

10)提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和预警的行为整合机制; 11)制定了有效地处理城市突发供水安全事件应急机制。(3)水污染控制政策创新与示范研究

1)提出了水环境保护投资需求预测及投资规划技术方法和规范;

2)提出了完整的政府预算水环境投资供给制度和机制安排,以及强化政府投资效率和资金有效监管的相关制度;

3)提出了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设计方案,包括其筹集、运行、使用和管理等具体办法;

3)提出了各类主体和各种资金,如企业、外资、非营利组 织等投资于水环境保护的具体引导政策和鼓励机制;

4)提出水价改革政策建议;

5)提出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改革的政策建议与配套措施要点;

6)提出北京市的再生利用水开发利用政策体系及相关政策改进建议;

7)进一步完善了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政策设计框架报告,形成了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标准核算方法体系;

8)先后完成了典型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试点方案; 9)完成了《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报告》。

10)在太湖流域、苏州市、昆明市以及典型行业造纸行业开展试点研究,根据试点情况,完善了重点污染源排放许可证管理系统以及技术管理平台;

11)完成了第一阶段排放许可证制度示范的绩效评估; 12)形成了污染源排污申报技术规范、许可证分配、发放和审批规范、国家重点污染源确定技术指南等规范文件;

13)提交中国水环境公众参与制度建设研究报告与重要政策建议;

14)初步提出中国自愿性环境管理手段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框架与路线图; 15)完成太湖流域水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试点研究的绩效评估,修订相关技术指南和规范;

16)完成浙江水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综合管理平台; 17)提交《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批露办法》、《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指数发布办法》;

18)完成基于互联网的国家水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平台与基地建设。

2、开展的主要工作和进展

(1)深化主题内部的交流与协作机制

充分发挥主题六信息交流平台作用,及时上传信息和各课题成果,做到信息和资源共享;制作主题简报20期,下发各项目课题、主题组专家、并抄送水专项办、总体专家组秘书处、总体组专家及环保部相关部门;及时了解各项目课题动态,将主题内部所有会议及调研信息转发所有课题,鼓励互相交流和学习;召开了主题2009进展汇报会。

(2)强化与地方相关部门的互动和协调

主题专家组秘书处积极协助组织各课题层面调研活动,主题组长亲自带队调研,积极与地方沟通。所有2008年启动课题完 5 成调研工作,确立了试点区域并正在进行试点示范;2009年启动课题也相继开展调研工作,试点区域基本确立。

(3)积极配合重大水专项办的工作

包括组织填写2009年启动课题任务合同书;组织完成主题六11个课题2010实施计划的上报;组织完成2010重点任务和预期成果的上报;组织完成08启动6个课题的经费自查报告的编写;组织完成3个项目11个课题监督自查评估报告的编写;组织编写2011实施计划以及提出《关于建立漳卫运河跨界断面水质生态补偿建议》、《对瑞士水环境保护政策法律的答复》等建议。

(4)“十二五”主题、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组织召开主题六“十二五”实施方案讨论会、主题六“十二五”项目/课题实施方案咨询会,完成主题及三个项目 “十二五”实施方案编写工作;协助编写重大水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主题六部分)及2011年实施计划(主题六部分);

3、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水污染控制战略与决策支持平台研究

1)形成关于国家“十二五”控制性指标选取的建议、重点流域规划分区方法体系研究等多项政策建议报告;

2)收集并整理了2000-2008年社会经济、水环境数据入库,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异常进行识别;完成了基于流域和行政区的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基于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了基础数据识别与数据综合分析,完成了国家社会经济与水环境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实现了国家社会经济与水环境信息系统的数据查询、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功能;

3)基本完成2030年社会经济与水环境综合预测模拟与情景分析和2030年国家中长期水环境战略分析。构建了国家中长期水环境保护战略决策模型框架,分析了中长期水环境污染状况的趋势和拐点,初步研究确定了国家中长期水环境保护战略目标,并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等角度分别对2020年和2030年国家水环境保护路线图进行了设计,明确了国家中长期水环境保护战略任务,并对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水环境问题、中长期保护目标与任务进行了分析;

4)开展了水环境预警系统的设计开发,建立了预警指标体系数据库,使整个预警过程数字化,基本实现预警系统输入-响应模型在数据库更新后的动态调整;

5)搭建了水环境保护战略决策支持模型系统框架,基本完 成了各部分配套技术研究,具体包括国家社会经济与水环境信息系统研究、国家中长期社会经济与水环境情景研究、国家水环境形势短期预警系统研究、国家中长期水环境保护战略研究、国家“十二五”水环境保护行动方案研究、典型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

6)初步完成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控制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及配套技术研发,初步完成人机交互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和模型库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明确了人机交互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及模型库子系统的设计原则,完成了其功能与结构的设计。提出了多种类型污染源消减的费用函数;

7)提出了包括水污染防治政策实施评估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绩效分离、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以及法律体系协调性评估等关键技术,并开展了包括“十一五”中期总量控制措施绩效分离、1982-2008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环境保护新五项制度对全国整体工业水污染物影响绩效分离、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以及单项法律规范协调性评估在内的关键技术实证研究,还对水污染防治政策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初步提出了政策评估指南等。

(2)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与示范研究

1)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典型流域管理的最佳实践与模式,分析了“河长制”的利弊及优化建议,分析了水管理及流域综合管 理机构改革路线图,包括成立涉水大部制、构建高层协调机制、改革流域机构、分步实施试点方案等;

2)进行了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绩效评估方法、考核指标体系及考核制度研究,分析了我国企业水环境保护监管体制沿革,重点分析了企业环境履约行为的博弈模型并初步开展了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专业化运行体制机制的研究;

3)初步提出了跨行政区水污染事故预警和紧急决策的具体设计方案;

4)提出了我国农村水污染控制机构设置及职能设计的4点改革方向,构建了 “一轴两翼”式农村水污染机构设置及职能设计方案;

5)从考评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组织实施和考核指标5个方面对农村水污染控制的绩效考评进行了说明,设计了农村水污染控制问责程序方案,包括《农村水污染控制行政纪律处分条例(建议稿)》和《农村水污染控制问责办法》;

6)制定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农村水环境管理政策体系设计的初步方案、农村水环境管理区域类型划分方案、农村水环境管理分区分类政策框架方案; 7)提出了农业清洁生产补贴节点和方法,并首次提出了我国现有农村垃圾处理的模型参数率定;

8)完成饮用水安全管理法律体系、政策体系和规章制度框架建议,完成饮用水安全实行依法监管的法律制度草案1部、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修订和补充的建议草案1部;

9)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评估方法研究,形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初步对策;

10)完成水厂、供水管网、二次供水调研分析报告,初步形成自来水厂安全运行管理规范、城市输配水安全运行规范草案、城市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标准草案初稿、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移交办法初稿、城市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规范草案初稿。(3)水污染控制政策创新与示范研究

1)建立了基于目标任务的水污染治理投资预测方法架构,研究提出了减排目标的分配方法(领域与行业),初步建立了投资规划编制的程序和方法;

2)提出了流域水污染防治政府投资政策、促进水环境保护“211”科目完善方案,完成了辽河流域水环境保护财权事权划分试点示范方案设计和辽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政府投资试点示范方 案设计;

3)完成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案例分析、辽河流域(辽宁省境内)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案例分析、合肥市“三河三湖”专线资金执行情况案例分析,提出了建立健全流域型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体制;

4)完成《中国水价形成机制与水价定价技术和评估方法报告》讨论稿、《水价政策改革的公平与效率分析技术与研究报告》讨论稿、《水价政策改革建议》讨论稿;

5)完成《水污染物排污收费政策改革和试点研究》讨论稿; 6)完成《污水处理工艺成本信息研究》、《污水处理价格的理论基础》、《污水处理行业国际经验总结》、《中国污水处理收费政策评价》等报告。

7)完成《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政策中期研究报告》;制定2本技术指南《水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技术指南(全国)》、《水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技术指南(嘉兴)》,并出版1部译著《美国水质交易指南》。

8)完成《再生水开发利用影响因素识别研究报告》、《北京市再生水政策改进研究报告》讨论稿;9)提出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实施制度:包括流域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相配套的污染在线监测制度、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的组织制度和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的仲裁制度;

10)建立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标准核算方法体系:包括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基于生态保护成本和污染治理成本的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基于水质水量保护目标的核算方法、基于发展机会成本的核算方法;

11)完成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标准核算方法在典型流域的应用,包括官厅水库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淮河流域基于水质水量保护目标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淮河流域基于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成本的补偿标准核算以及东江流域基于发展机会成本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12)形成试点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政策方案,包括:辽河流域、东江流域、闽江流域、湘江流域、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政策方案以及河南省辖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政策方案;

13)完成我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框架设计和实施框架:包括中国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必要性,中国已有排污许可证制度存在的问题,中国排污许可证制度框架设计以及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建议等几个部分;

14)完成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实施关键技术体系研究:结合太湖流域示范点、苏州市示范点的工作进展,制定了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实施关键技术的指南,初步形成主要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分配、核定、监督管理等关键技术;

15)建立太湖流域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全过程管理技术平台;完成了排放许可证全过程管理技术平台框架的设计;确定了排放许可证管理平台系统建设原则及架构、软硬件总体设计等。

16)完成公众参与政策法规与制度分析;

17)完成信息公开、环境保护自愿管理手段综述报告; 18)完成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研究、形成《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

19)建立浙江省水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综合管理平台; 完成Web-GIS的国家水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开发。

4、经费执行情况

主题六2010年总经费为1622万,全部来源于中央财政。目前经费已全部到达各课题承担单位特设账户,并拨付子课题。按专项及主题管理办法规定,经费严格按照《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1、目前各课进展不一,研究成果还比较分散,需进一步完善和集成;

2、首批经费到位晚,有些课题经费削减比例也较大,影响了各课题的执行进度;

3、大部分课题存在经费垫支情况,建议给垫支经费有个归垫意见。

4、一些地方政府对课题的支持力度还不够,一些试点推进颇费周折,体制机制试点示范推动难度较大,建议水专项办考虑这些课题的特殊性以及如何推动试点。

三、下一工作计划

2011年是水专项第一阶段研究的最后一年,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年,主题组将按照《实施方案》及任务合同书时间节点安排积极推进各方面工作:

1、做好2008年启动课题结题验收和2009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工作;

2、进一步完善和集成主题成果,突出标志性成果;

3、与地方政府进一步协调,推进成果示范进度;

4、继续加强各主题之间以及主题内部的协作与交流,做到信 息及时沟通,资源有效共享;

上一篇:外教面试注意事项下一篇:东吴幼儿园迎接学前教育督导检查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