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学生评价方法(共8篇)
1.改进学生评价方法 篇一
改进数学评价方法――谈“乐考”
“乐考”是乐学教育的重要方面。它的宗旨是通过考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上进心,进一步增加情绪体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笔者认为小学数学“乐学”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操作考查
应用操作是知能转化、学习迁移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能否在实践中应用的主要手段。操作考查,作为考试形式是对传统的试卷考试的大胆改革。
如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内容的考查,以往单用试卷考查,有的学生可得一百分,而实际应用能力很差,对生活实际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及其体积、表面积认识不清,缺乏实际计算能力。笔者认为应该改变一张试卷考查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应用,发给每个学生两张铅画纸,让学生按下列要求操作:
⑴制作:①做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纸盒;②做一个棱长0.3分米的无盖的正方体纸盒;
⑵计算:分别计算这两个纸盒的表面积和体积;
⑶应用:将正方体纸盒里装满黄沙,再倒入长方体纸盒中,求长方体纸盒中的沙高是多少。在考查过程中学生饶有兴趣地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粘一粘、算一算,人人认真操作。这样考查不仅了解了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如二年级学完《小时、分、秒》这一内容后,我认为应该要求每个学生做一只钟面,并在钟面上根据要求操作,拨出时刻,读出时间,说出经过的时间等。在学完《米、分米、厘米》后,要让学生自己选用单位去量黑板的长,桌面的宽,铅笔的长,书本的厚等,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能力。
2、活动考查
即开展一次有趣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这种考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增强考查效果。
例如考查一年级学生对《元、角、分》和《加、减法应用题》的`掌握情况,笔者认为应开展了一次“我当小小营业员”的活动,“比一比谁付钱快,谁找钱快”。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定数量的“人民币”。教师公布练习本、铅笔小刀、橡皮等文具用品的单价后,由学生用钱去买文具用品。大家轮流当“营业员”,可由老师指定购买物品,也可由学生自定购买物品,老师或学生当场给“营业员”评分。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兴趣很浓,人人争当营业员,既接受了知识考查,又进一步知道了知识的用途,培养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又如三年级学生学完珠算加法、减法和珠算乘法后,可以特意请来一位学生家长(商店会计)作主考,搞一次“谁是优秀小会计”的竞赛活动,先给每个学生发两张发票,要求学生根据发票上的物品项目、单价、数量,算出总价,算好后记上时间,当场由“主考”评分。在这样的竞赛中,同学们既紧张、认真,又轻松愉快。
3、创造考查
创造考查就是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发挥才能的舞台,通过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应用实践、创造、制作,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精神。
如在考查统计图表这一部分知识时,我认为应要求学生制作一张统计表或统计图,形式和内容都自己定,从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到制成统计图表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学生所制作的图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表美观,比以前试卷考查质量高。
在课外还可以采用编制“数学小报”,出一张数学试卷的方法来考查学生。如某一章节或几个章节学完后,要求学生按学习的内容办一张数学小报,然后由教师或同学从数学小报的内容、形式、版面设计进行评分;有时要求学生按学过的某一章节出一张数学试卷,由教师按试卷的内容、形式进行评分,作为单元测试成绩。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促使学生去复习知识、整理知识、概括知识。
实践证明,改进评价方法,寓考于乐,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更主动、积极,更轻松愉快地学习,可达到减轻负担,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质量的目的。
2.改进学生评价方法 篇二
著名管理思想史家丹尼尔·雷恩认为, 在不断变革的世界中, 管理思想在演进, 而所到达的位置不尽相同, 未必一定就是更佳的位置。换言之, 管理具有二重功效, 即正效应和负效应。正效应能够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佳地配置和利用资源,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负效应则反之。因此提高管理水平是一个迫切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的, 评价是一个特别的过程, 是对信息的挖掘、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关键是如何应用评价信息和结果。Moore和Baker认为“管理不是用模型去决定项目的选择, 应用模型的选择依赖于选择决策产生的信息范围”。换言之, 模型的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的过程。传统经典模型的功能集中在输出结果上, 而一个好的方法应把焦点集中在达到结果的过程上, 模型的结果应把模型收集到的信息应用到后续的决策中。
在科技进步的全球视野下, 管理思想在不断创新, 评价方法和体系也在不断向着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方向改进。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第一, 从单一方法的应用到几种方法组合应用。虽然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应用和存在的合理性, 但没有一种单一的方法具有所有领域中的最好属性, 所有的评价技术都有可能漏掉有价值的信息, 把几种方法整合到一个框架中会得到比单一应用更好的特性。第二, 从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 从静态评价到动态评价转向, 更趋合理, 也使得评价结果具有延续性。第三, 更注重方法的应用背景。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其应用的假设前提, 先进的方法要符合它要评价的内容才能得到好的结果。第四, 更加人性化。以往先进的评价工具往往过于复杂, 在应用过程中由于决策者和执行者的不理解而不能被广泛应用。现在的评价方法在不断改进的基础上, 在注重科学性、规范性的同时注入了人性化的特征, 更加简单实用。
二次相对评价法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二、二次相对评价法及其局限性
1. 二次评价方法的原理
在现实世界的同行企业中, 客观的基础条件存在着很大区别, 因此等量的投入往往获得不等量的产出, 因此绝对的评价指标经常忽略由于客观条件的优劣而造成的影响, 不能真正评价由于经营管理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基于此, 冯英浚等在1995年提出了二次相对效益的评价方法, 有效地剔除由于客观基础条件优劣对绩效评价的影响, 无论基础条件好坏与否, 只要测评的指数增长幅度大就会得到较高的测评结果。作为一种动态的相对效益测算方法, 二次相对效益指标可以作为各企业由于主观努力使得被测评单位效益提高的一种衡量方法, 从而真正体现由于经营管理中主观努力而产生的经济效益。
吴育华等人 (1999) 提出了能反映AHP模型中决策者偏好的一个带有AHP模型约束锥的DEA模型, 记为DEAHP模型。受二次相对效益思想的启发, 毕克新等人于 (2000) 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 (AHP) 和数据包络分析 (DEA) 的二次相对评价法, 其实质都是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方法的集成。
首先, 为描述评价对象客观基础条件的差异, 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对各评价对象以往的状况进行测算, 得到的指数体现评价对象的实力, 反映其客观基础条件的优劣, 称这个指数为参考指数;用同样的方法对企业当前的状况进行测算, 得到的指数称为当前指数。由参考指数和当前指数组成的数组称为评价对象的指数状态。其次, 根据评价对象指数状态的变化反映其有效主观努力程度。这一过程是在AHP评价基础上进一步采用DEA方法进行的相对评价, 称为二次相对评价, 称其结果为二次相对评价值。将参考指数作为一种输入, 当前指数作为一种输出, 代入DEA中的BCC模型, 构造出指数状态前沿面, 再根据评价对象负偏离指数状态前沿面的程度, 测算出反映其有效主观努力程度的二次相对评价值。
这种评价是在动态中进行的, 在科学性、全面性、客观性和可行性的原则上建立指标体系和选定权参数, 测算的是指数状态的相对有效性, 而且DEA方法本身考虑到规模收益变化, 对不同层次的企业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 这种评价方法可以消除客观基础条件优劣的影响, 反映人的有效主观努力程度。
2. 二次相对评价的计算方法
(1) 二次相对评价方法的几何解释
假设有3个对象参加评估, 先由AHP法算出当前指数, 指数状态分别为A (X1, Y1) , B (X2, Y2) , C (X3, Y3) 。从图1中可以看出, 把参考指数作为横坐标, 把当前指数作为纵坐标, 评价对象B的参考指数介于评价对象A、C之间, 即X1
(2) 评价公式
引入指数状态及指数状态可能集的概念, 假设xj, yj分别为第j个参评对象的参考指数和当前指数, 且 (xj, yj) ∈E1, E1为用层次分析法测算得出的各参评对象综合指数的集合, 则称数组 (xj, yj) 为第j个参评对象的指数状态, 称凸集。
为由指数状态 (xj, yj) 0n组成的指数状态可能集, 其中 (x0, y0) = (0, 0) 。数据包络分析面向输出的BCC模型为
若最优值Z*=1, 称该参评对象处在指数状态可能集T的前沿面上;若Z*≥1, 该参评对象不在T的前沿面上, 令 显然 处在T的前沿面上, 称 为 在指数状态可能集T前沿面上的投影。综合以上两种情况, 称η=1/Z*×100%
为第j0个企业的二次相对评价值。由 可见, 二次相对评价值是每个参评对象的当前指数占在相同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值的百分比。
(3) 二次相对评价法的局限性
AHP是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在70年代中期提出并用于决策分析和决策组织, AHP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框架, 可用于解决对任何数量的多目标、多准则、多决策者问题。它的基本思想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 并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 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然后综合人的判断以确定决策诸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几乎涉及任何科学领域, 对那些难以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从而使它该方法强调人的思维判断在决策过程中的客观性, 并通过特定模型将人们的思维判断规范化。但是它的假设前提是决策层之间的单向层次关系和元素内部相对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 而未能考虑到同一决策层和层次之间的反馈和影响。但实际工作中对总目标进行分解时, 时常会遇到各因素交叉作用的情况, 这时AHP模型就无能为力了。
二次评价方法在应用中经常存在指标上的相关性问题, 如卢怀宝 (2002) 等人利用二次相对评价法对大庆石油管理局15家企业1998年~2000年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二次相对评价, 其选用的五个一级指标分别:基础条件、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管理状况。显然这五个指标是是相互依赖的, 如创新产出与创新投入、基础条件和管理状况是明显相关的, 二次评价方法在其他应用中出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以AHP法计算的参考指数和当前指导作为DEA的输入值和输出值, 输入和输出值的偏差使得二次相对评价的结果必然会出现偏颇。所以基于AHP和DEA的二次评价方法并不能真正直到客观评价和有效激励的作用。
三、对二次相对评价方法的改进
基于以上分析, 二次相对评价法的局限性主要是没有考虑AHP的应用背景造成的, 因此考虑用ANP (网络层次分析法) 代替AHP, 用ANP对参评对象的参考指数和当前指数, 以此作为DEA的输入和输出值, 会得到更加理想的结果。
ANP是T.L.Saaty教授在1996年提出来的, 在AHP的基础上考虑到了各因素或相邻元素的相互影响, 利用“超矩阵”对各相互作用并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其混合权重, 各决策层或相同层次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 进行所有可能的两两比较的, 通过提高信息过程的可靠性, 减少预测错误。ANP的简单、直观、易于理解的特性, 以及SD软件对复杂计算问题的解决, 使得ANP也因此越来越受到决策者和项目经理的青睐, 成为解决许多复杂问题的有效工具。
改进后的二次相对评价模型如图2所示:
参考文献
[1]雷 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2]Moore, J.R., Baker, N.R., 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scoring modeld esign-applicationt or esearcha ndd evelopmentp rojects election[ J].IEEE 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1969, 16 (3) :90~98
[3]冯英浚 李成红:二次相对效益──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新指标[J].中国软科学, 1995.7:30~37
[4]吴育华 曾祥云 宋继旺:带有AHP约束锥的DEA模型[J].系统工程学报, 1999, 14 (4) :330~333
[5]毕克新 吴勃英:测算校R&D 综合实力的二次相对评价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 2000, 3 (9) :89~94
[6]卢怀宝 冯英浚 曲世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二次相对评价法[J].大庆石油大学学报, 2002, 26 (1) :90~93, 119
[7] T.L. Saaty.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planning, priority set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M]. New York: McGraw-Hill, 1980
3.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方法的改进 篇三
关键词:企业盈利能力;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评价方法;改进
企业的盈利能力通常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费用能力及回避风险等能力的综合体现。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综合的分析和评价,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水平,了解企业的市场价值,同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合理的计划。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一般都是以财务分析为主要,以财务报表为基础,通过表与表、表内之间相关联的各种要素构建一套完整的财务评价指标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盈利能力评价要考虑定量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等,并且企业盈利能力评价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
一、 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盈利能力的财务因素
1、生产经营盈利能力。生产经营盈利能力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所拥有的资产而获得利润的能力。生产经营盈利能力是企业最基本的盈利能力。相关信息使用者都很重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盈利效果如何。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包含企业的规模,企业的产品结构,企业的营销能力。
2、资产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是从企业整体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占用和耗费的资产越少,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经济效益越好。信息使用者关心本公司的资产获利能力是否高于社会平均资产利润率和高于行业资产利润率。我们用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与资产的对比关系来反映企业资产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3、所有者投资盈利能力。投资者关心企业的资产运用效率,因为这会影响到投资报酬的高低。所有者投资的盈利水平最终反映到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所以我们从利润与所有者投资的对比关系上体现所有者投资的盈利水平。
(二)影响盈利能力的非财务因素
财务指标只是从一个角度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但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分析并不能在当期的财务指标中得到反映,我们需要借助一些非财务指标来反映企业未来盈利能力。
1、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是指企业的产品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企业的盈利能力与行业的平均水平比较,是高还是低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地位。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成本领先和产品差异化领先。因此,市场占有率可以间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体现盈利能力成长性的内涵。
2、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度是指顾客对购买的商品,基于购买前的期望而做出的评价。各类商品的服务、质量以及销售方式逐渐把顾客满意度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中。企业的经营者开始调查顾客的满意程度及决定满意的相关因素,以了解顾客的需求。现代企业非常注重品牌战略,因此企业密切关注消费者对所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增加回头客,提高顾客忠诚度,提升品牌力量,从而获得可观的企业盈利,间接体现盈利的稳定性与成长性。
3、企业创新。在关键技术和成本改进方面的创新能力以及适应技术变革的能力,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方面。
4、雇员培训。雇员培训,是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和企业长盈利的稳定性与成长性有密切关系。提升雇员的素质及胜任工作的能力,是企业提升盈利能力的途径之一。
三、 传统盈利能力的不足
人们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在盈利能力评价方面,但长期以来的盈利能力分析只重视以产品为中心的财务指标,忽视了对企业盈利能力稳定性、持续性、获现性的评价。主要表现:
1、传统盈利能力评价方法往往忽视定性的财务指标。传统的评价方法总以财务盈利能力评价为主,重视财务指标中定量指标。例如会计政策的变更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比如关联方交易对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的影响。
2、传统的盈利能力评价方法没有将评价的重点放在衡量未来盈利能力动因的驱动因素之上,而只是局限于对过去活动结果的财务衡量。
3、当前的财务指标带有浓厚的政府考核色彩。由于财务指标体系的设置主要偏重于满足政府宏观调控对财务信息的需要,因而对这些评价信息能否切实有效地服务于内部经营决策未作充分考虑。
4、常见的盈利能力评价方法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传统的盈利能力评价方法基本上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数据进行评价的,并且只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性,不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获现性及成长性。
5、在指标的名称、公式、计算口径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规范性;在分析时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以及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等。
6、传统的盈利能力的分析和研究方法,都是侧重对财务指标进行简单的定性分析和比较,容易陷入泛泛而谈,难以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结论,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四、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方法的改进
(一)规范财务指标公式、计算口径
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中,由于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子是当年的净利润,所以,分母用年初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同分子的当年利润进行比较,在利润分配中,现金股利影响年末净资产,从而影响净资产收益率,因此,把分母的年末净资产进一步改进为利润分配前的年末净资产更趋合理;成本费用利润率中,利润总额包括了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与成本费用不匹配的成本费用支出,因此,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更为合理。
(二)重视盈利能力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分析
盈利能力评价中,不仅重视盈利能力数量指标,更该注重盈利持续性及稳定性分析的指标,比如:营业利润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经营现金流入量结构比率、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投资净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以及综合性的比如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等。另外,在分析利润时,我们要重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有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很多,如果从总量上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一些非经常性项目,或者不是由企业主营业务活动造成的,那么这样的利润结构往往存在较大风险,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三)重视未来盈利能力驱动因素
评价的重点放在衡量未来盈利能力动因的驱动因素之上,注重对盈利持续性及稳定性的评价指标。比如,我们应该重视企业盈利模式因素。盈利模式是企业赚取利润的途径和方法,独特的盈利模式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法宝,也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想发现企业盈利的源泉,找到企业盈利的根本动力,财务人员必须关注企业的盈利模式,要分析这家企业获得利润的深层机制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从某经营领域或企业行业特征上进行判断和分析。
(四)注重利润表分析外的其他因素分析
比如:企业盈利模式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我们要分析企业获得盈利的深层次机制,而不是简单判断;另外还有非财务因素,我们还要分析市场占有率、企业创新等;税收政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企业的商业信誉、企业文化、管理能力、专有技术以及宏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五)完善模型建立
在评价方法的研究方面,结合统计学、应用数学等相关学科,建立模型,以一个或尽可能少的一类综合指标值来反映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比如层次分法构造的层次分析模型;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评价指标的结果的综合处理等。比如EVA指标是用来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我们更加倾注对这个指标体系的完善,更加注重有机结合与互动影响的评价方向发展。(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萍, 肖惠民. 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与完善[J]. 华南金融研究, 2004, 18(5): 51-53.
[2]董明志. 关于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J]. 财会月刊, 2000, 12: 041.
4.改进学生评价方法 篇四
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方法的改进
提出了用单位面积相对COD排放量--即评价区域COD年排放量/(该区域面积×年均降水量)表征COD排放的生态影响,以此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定>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评价方法中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各指标指数具有加和性,即区域EQI(或各指标指数)是以子区面积占区面积比例为权重的`子区域分指数的代数和.由此,提供了计划生态区域环境质量指数的方法.
作 者:黄霞 宋国强 HUANG Xia SONG Guo-qiang 作者单位: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武汉,430072刊 名: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8(z1)分类号:X826关键词:EQI 单位面积相对COD量 技术方法
5.改进评价方案提高学生素质_美术 篇五
误区一:(主观评价)教师认为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或优或合或待),打上“优”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打上“待”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长此以往造成迷惑厌学情绪。误区二:(传统评价)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同时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误区三:(单一评价)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即让学生临摹一幅画,然后给出一个成绩,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基于上述,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甚为重要,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符合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的要求。本课题构建了“课堂——课外——期末”三者结合的评价体系,与广大美术教师共同探讨。一、建立课堂教学的“全程式”评价。
所谓“全程式”评价,即是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作全面评价。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学校教学方式,针对《标准》美术评价的多维性和多级性要求,建立“全程式”评价,可将整一堂课划分三个阶段,多次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反馈。初始阶段:(兴趣评价)美术课教学内容新、美、趣,描绘手段十分广泛,大部分客观事物都可以成为表现的对象,具有比其他造型艺术更广阔的表现题材领域。在美术课的初始阶段,高度地评价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热情,有助于学生将主动参与意识贯穿教学始终。如教学《三原色》一课中,学生对两种颜色调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情景很感兴趣,很想动手调一调。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热情报以肯定,表扬并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动手尝试。这么一来,学生主体性体验越来越强烈,主体意识越得以增强,从而使其向教学内容的深入方向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自觉性。深入阶段:(创意评价)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已转化为创造性思维。学生是活生生的,他们的想象丰富而有童趣——想象整个世界都是童话的:太阳会笑,植物会哭,猫和老鼠是好朋友……美术课当中,特别是设计课中,学生的想象更能得以发挥。如:《设计一双新鞋子》有的学生说要设计可以照明的夜光鞋,有的要设计装上轮子的溜冰鞋,还有音乐鞋、疗伤鞋、美容鞋、鞋形房、鞋形车等等,种类繁多,五彩斑澜。又如,《我为祖国造大桥》,众多的学生除了以绘画形式表现外,还采用泥塑、折纸、搭积木的方法来造桥,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富于幻想的创造思维,教师就应十分尊重,而必须充分肯定其具有合理、创新因素的部分,哪怕那一部分是极其细微的,也必须充分肯定,甚至有时可以“过分”肯定。终结阶段:(结果评价)一堂课的终结阶段这里主要是作业评价阶段。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审美尺度,从作品中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把它作为衡量好差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落实,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增强。为探索美术作业的有效评价途径,我们把评价职责落实在师生双方。1、确立评价标准。根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理解儿童的眼高手低。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
(1)、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2)、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3)、允许大家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获得成功。2、采用多种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的画讲讲构思及画中图例,以上述标准衡量自己,让学生学会省促进发展。(2)、师生共评。教师选择技法、形象感、创意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你认为他好为好?你认为他有没有创意……(3)、作品展评。将同学的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优劣比较,一目了然,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优点。同时,将不理想的作品让学生修改,力求完美。(4)作业批改。这一形式不能因为课堂上的讲评而简化,这样会令未能在课堂中展示作业的学生觉得得不到关注,令无力修正的学生得不到指导,教师应利用这一时机,用铅笔圈点加简短评语的方法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评价。二、建立课外活动的“全面化”评价。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美术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生能在自由的空间中进行各种美术活动。根据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特性,将学生在此间的美术活动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是十分有价值的。它能追踪确定每个学生的美术活动表现,而且能准确评价学生在许多情境中的表现。要建立课外活动的全面化评价,可采取以下方式:方式一:活动记录。评价并非是一次性的、可完成的任务,而是对每个学生在相当时期内成长、发展进行追踪的过程。活动记录即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行为和美术表现作叙事式的描述,特别是课外的实践和综合性探索活动。明白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具体的活动档案,作为评价的一个指标。由于记录易受教师个人观点、情趣、品味的影响,因而采用此法要遵循下列三项准则:1、叙述要清晰,呈现学生美术活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评论简短贴切。
2、为每个学生建立活动档案,每天只为3-——5个学生作记录或由小组长、课代表记录。
3、每次课前与相关学生交谈,让其了解教师对他的课外活动评价,鼓励学生回应。
方式二:代表作展览。大多数专业艺术家都有代表作品,艺术家的代表作品集中体现了其艺术才能和艺术造诣。我们在课外活动中就可以开设一个美术长廊,以展示学生的代表作。这么一来,就可显示学生个人的绘画才能,证明他的进步和成长,更能以丰富的信息,准确地、系统地表现个人的成绩。1、途径有三条:
(1)、学生个人自选代表作品,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挑选出能代表自己的最佳作品。(2)、由教师根据一定的标准从学生作品中选。(3)、由学生组成评选小组对参选作品评分。2、代表作品展览优点:
(1)、为学生美术成绩的进步提供了十分具体的有代表的证据,鼓励学生健康发展。(2)、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认识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方式三:参加比赛。参加比赛是中高段学生美术的一项重要的课外活动。现今,各级各类美术比赛征稿通知纷至踏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比赛,并将其取得的成绩也作为美术教学评价的一个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美术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健全了教学评价的机制。三、建立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评定。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说明:学校美术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现行的美术课本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划分成绘画、工艺、欣赏三个部分,从整体上发挥合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新标准》也把美术评价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由此可见,在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中,假如教师单凭主观印象或一次绘画考试而确定学生的成绩,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学中应改进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方法,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方式。1、基础知识
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是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进行的,低年级学生由于理解能力差,感知觉比较笼统,也不精。因此低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评价以学生是否认识大自然中基本色彩,是否理解用基本形概括和表现物象的造型方法;是否能在观察自然中感受美;是否了解单独纹样和二方连续的知识为依据。使基础知识的难度降低,学生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畏惧心理,以利下一步学习。【范文网】
相对低年级来说,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清晰的感知觉,但不精确,有意注意开始占优势。思维特点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基础知识的评价应以:是否了解掌握浅显的色彩知识;是否了解点、线、面的运用,并能写生;是否从中感受到韵律和节奏的美感以及生活之美、现实之美;是否了解并掌握了四方连续知识为依据。可采用试卷形式考查,如对第八册的基础知识可出以下试题:1、在十二色轮中,()是暖色,()是冷色。
2、画朝霞应用()色,画月夜应用()色。
3、()叫透视现象。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
4、()叫构图。绘画构图的首要问题是处理好()关系。
高年级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都有所提高和发展,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模仿力创造力得到提高。考察评价以:是否能掌握浅显的造型知识和美感规律;是否理解“节奏美感”;是否了解认识中国画的常用工具、画家、作品及基本表现方法;是否掌握了传统与现代设计基础知识为依据。2、造型表现
低年级学生由于在生理上腕骨和指骨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小肌肉群不发达,手部小动作精确性较差,心理上感知觉不精确,“时、空”观念模糊。我们不能用高年级和成人的眼光来考察评价他们笔下的形象,而应该立足于低年级学生特点,从考察学生:是否能用绘画用具认识和描绘各种基本形并运用平面形的组合表现景和物;是否能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表现自己熟悉的人和物为依据出发,考察学生造型表现成绩。中年级学生心理、生理发育比低年级学生成熟,主要是考察学生掌握透视现象、线描写生、色彩知识、画物体的结构比例和用水彩画、中国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和制作简单的纸版画的能力。工艺制作方面考察学生设计二方连续、适合纹样的能力以及选用简单材料、用多种方法制作立体模型、运用纸工雕塑方法设计制作作品的能力。高年级学生在中年级学生的基础上提高要求,绘画方面以考察学生:运用明暗知识表现立体、掌握取景方法、运用复杂的色彩知识淡彩描绘景物;创作插图、临写较难的中国画的能力;运用色彩知识、掌握色彩方法的熟练程度。工艺制作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美术字的掌握情况、运用雕塑知识的能力以及平面构成的设计、制作能力。3、想象创新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幼儿期间向儿童期发展中。注意保持时间短,不集中,不稳定,认识能力有限。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还不能注意到形体的结构和比例关系。对喜爱的东西,观察的仔细、清晰,其余则十分模糊,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对于他们成绩的评价不能象考察中、高年级学生那样进行。评价成绩应建立在以上特点之上,考察学生以:是否能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是否初步具有创造想象和创新性,感受祖国的可爱和生活的幸福。中年级学生具备了比较细致深入地观察事物与描绘事物的能力,并能感知抽象的立体和空间特征,能精细地描绘对象,观察仔细,创新性想象十分丰富。他们的成绩评价主要从考察:是否具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细致的观察能力,是否具有独特的想象力和创新性为出发点。高年级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比中年级学生要更进一步,他们的感受能力很强,有耐心。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进行课业评价时要从:是否具有较高的形象思维能力、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多彩的想象能力入手综合评价,才能比较准确地得出结论。6.改进学生评价方法 篇六
改进课堂提问方法
教师:姚兴文
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先提问,然后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方式,这固然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但是此方法与现在教育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其弊端是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果改进课堂提问的方法,打破单一模式,适度地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应该既省事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从课题入手,启发学生提问。
课题犹如文章的眼睛,启发学生通过‚题眼‛去发现问题、引起悬念,使学生急于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样阅读时才有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比尾巴》一课时,让学生说说看了课题后有什么想知道的,通过学生的提问,得到这样四个问题:⑴谁和谁比本领?⑵为什么要比本领?⑶比什么本领?⑷比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了文章中心、结构、内容,按问题去阅读课文、解决问题,那么这篇课文学生也基本上学懂了。
二、从关键词句入手,启发学生提问。
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往往对理解课文中心有很大帮助,教师如能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层层推进,巧妙地将教学引向深入,使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通过这些词句,加强训练,使听、说、读、写水平得以提高。例如,在教《两个朋友》一课时,学生按课题提出了:怎样的朋友不是好朋友?通过阅读,学生找出的句子是:在危急的时候,丢下同伴自己逃跑的人,不是好朋友,引导学生联想当时的情景,围绕‚危急‛,学生提出(1)为什么情况才是危急?(2)文中为什么说危急?(3)结果怎样?
三、从课文疑点入手,启发学生提问。
课文的疑点往往是学生提问的突破口,是推进教学的突破口。例如,有位教师在教《真正的勇敢》一课时,学生提出疑问:小勇虽然流了泪,可大家都说他勇敢,而小松捅了马蜂窝,可谁也不说他勇敢,这是为什么呢?根据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小勇虽然流了泪,但它是为了救兵兵才被马蜂蜇疼而流泪的。为了别人的安全,敢于受伤,所以大家说他勇敢;而小松是为了一时的逞强,毫无意义,闯下了祸,捅了马蜂窝,所以没人说他勇敢。
学生的提问,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在阅读中从无疑到有疑,从质疑到解疑,是阅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阅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老师要做的就是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诱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关键处的点拨,这样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批评学生要注意场合,讲究方法,尊重人格
教师:柳生强
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其中因离异而造成的单亲家庭、混合家庭的孩子在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此而造成的心理畸形的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更大了,教师在教育学生特别是批评学生时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努力规范日常教育行为的细节。现谈谈本人在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一、一般情况下别在教室门口批评学生
平时,我有时看到有教师利用课间在教室门口找学生谈话,情形又是以批评性的居多。教师在教室门口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批评学生,一是干扰了学生固有的学习规律,影响学生继续上课的情绪;二是教师自己心理准备也不充分,其本意大多是想三下五除二地解决问题,但常常事与愿违;三是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批评学生极易伤害学生的自尊,有时甚至会使之‚破罐破摔‛,在教室门口上演出其不意的口舌之争。结果把教师自己摆在了极为尴尬的境地,欲进不能,欲退不得。
我认为教室门口不是一个批评学生的好地方,它不具备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找学生谈话还是应该选一个宽裕的时间,找一个宽松的环境,创造一个和谐的气氛,这样才能多一分坦诚的情感沟通,可能会收到几分实际的教育效果。俗话说:‚与人方便与已方便。‛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也一定会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
二、最好也别在办公室里批评学生
学生站着,老师坐着,我认为这样的批评方法,1.形式上就不平等不和谐。2.学生站在办公室里,‚鹤立师群‛,众目睽睽之下各位老师你一言我一语,心理压力加大,心情骤然紧张,容易激发内在的逆反情绪。3.一人坐着,一个站着的批评方式,拉开了与学生身体的距离,也拉远了与学生心灵的距离,不易和学生进行率真的交流。心理实践证明,一个人坐着的时候,心情比较平和,如果遇到外界刺激,头脑相对比较冷静,因此如果在批评学生时让他也坐下来,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不容易发生‚顶火‛现象,就有利于提高教育成效。
教师在办公室里批评学生时给学生一个座位,也就是给学生一份尊重,学生会领你这份情的。
三、也别在课堂教学中批评学生
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消极的行为,一种情形是看课外读物、思想开小差等,它主要是影响了学生个体的学习。另一种情形则是嘈杂喧闹、戏弄同学、顶撞老师等,它会明显地干扰课堂正常的教学秩序,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无精打采,也很影响老师的情绪,但是教师上课时常常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其直接转化为积极的行为。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避免公开批评学生,这并不是说对这些学生听之任之,视若无睹,而是要尽可能采用给一个眼神;走到其跟前背对着学生用手轻轻地摸一下他;或有意提一个稍微难一点的问题等措施,尽可能不中止教学、耗费时间去直接批评个别学生,更不能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或采用隔离体罚等手段来处置。
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度的批评学生,一是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损害了大多数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影响了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情绪。教师在情绪激动下批评学生,‚恨铁不成钢‛还容易‚以点带面‛容易使其他学生误认为是在批评自己,如果教师批评学生时出现一些偏激言辞和‚当事‛学生‚接上火‛,又很容易使课堂气氛逆转,不仅有损于教师的‚师道尊严‛,而且也不利于自己以后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我觉得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犯规‛的学生要多一分宽容,多一分尊重,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一些‚旁敲侧击‛不能奏效时,不防来个冷处理。其实‚犯规‛的学生课堂上被教师公开批评后,有的即使看上去好了,又有多少心思在课上呢?教师如果能够注意到在大庭广众之下保护犯错误学生的自尊,也一定会赢得学生对你的敬重,如能在课后适当的时候与不守规矩的学生沟通也一定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四、别在学生犯错后通知家长
本人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体会到学生对教师动辄向家长‚告状‛的行为最反感,尤其是学生一犯错后就请家长来校或去家访,这最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和其他负面影响,同时也最容易给学生一个印象――你这个教师无能,黔驴技穷,无计可施了吧!
有一次我班内有位女生在她犯错误的当天,正好她父亲出差,顺便来学校拜访了我,看望一下女儿。当时我就想到,那位女生一定以为她父亲是我特地‚请‛来的。礼拜回家时,那位女生情绪低落,以为家里迎接她的一定是‚暴风骤雨‛,结果却‚平安无事‛。周一我找她谈了话,明确告诉她:‚你爸是不请自到的,你一定以为我告状了,说真的,这个状我还是要告的,不过不是现在,等你改正了缺点,有了进步,我再‘旧帐’和新表现一起跟你父母讲,我希望时间不太长,你看行不行?‛那位女生非常感激,当即就表了很强的决心,并且很快改正了缺点。
7.改进学生评价方法 篇七
评价的种类、方式有很多, 例如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及诊断性评价等。为了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有据可依, 为了能够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量化的评判, 我们设计出了各种不同的评价量表。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改良这些量表, 让它们能够更契合我们的教学规律, 更容易操作, 更容易为我们改进教学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利用评价改进课堂教学的具体技术路径如下图所示。
由于我们的课题为“学生科学探究行为的评价”, 所以通过对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研究, 我们首先在教材中遴选了典型的探究任务;然后再根据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评估与交流这几个要素制定了第一批评价量表。
一、以探究要素制定评价量表
使用情况反馈:在这一批评价量表的使用中, 听课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是同一份评价量表;通过对每一个探究环节预设一定的学习目标并预设评价的等次, 使学生或教师对每一个环节的评价都有据可依。通过分析评价量表中的数据就能够明确学生对某一环节的目标达成度, 例如该环节A的达成度为90%, B的达成度为10%等。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由于评价等次的存在, 所以该量表使用起来较为繁琐, 对于能力稍差一些的学生使用起来就较为困难, 所以这样的评价量表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几乎就没有起到反馈信息的作用。
二、以探究活动制定评价量表
由于第一批评价量表使用起来较为繁琐, 因此我们制定了第二批评价量表, 该量表的特点是“以探究任务定量表”;在达成情况的栏目中只有两个选项, 即“能达成预设标准”和“不能达成预设标准”, 由此简化了评价的方式, 学生操作起来更为方便。
说明:1.根据自己的实际, 在“能达成预设标准”和“不能达成预设标准”栏目中画“√”;2.若确定为不能达成, 尽可能写明原因。
对这一类量表, 首先教师自身必须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预设评价点及其标准, 由此我们应先将评价点及其预设标准付诸于纸面。以《声音的特性》为例。
使用情况反馈:由于该量表依托于探究活动, 因而能够更为显性地描述出具体的行为要求, 同时没有了等次确定带来的繁琐, 更利于学生自评, 自评的结果也更便于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问题。教师统计也较为轻松, 便于及时将反馈的统计结果运用到随后教学的改进中去。
教师的评价量表与学生的量表几乎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学生的自评改成了“达成情况”, 同时量表后的说明文字改成了:1. 观察对象为“全体学生”或“某某组的学生共多少人”。2.达成情况分析为“好”、“一般”和“较差”, 若为后两项, 写明教学设计调整建议。
三、基于学生用量表完善教师用观察量表
学生用评价量表演变至此, 感觉已趋于成熟, 但是教师用评价量表始终与学生用量表相同或相似, 在实践中发现对于评价课堂中的各种活动所起的作用略显单
薄了些。为进一步减少学生自评可能带来的主观甚至是“虚假”信息的影响, 增加分析的客观度和有效度。课题组结合高中部开展的“课堂观察”的经验, 开发了专门用于教师使用的“学生探究行为评价观察表”。用以观察学生的课堂实际行为反应。
说明:达成效度可以分为“A-90%以上”;“B-80%以上”;“C-70%以上”;“D-70%”以下。
8.改进学生评价方法 篇八
【关键词】体育教学 教学评价 改进方法
引言
在整个教育评价体系中体育教学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是评价活动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体育评价是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通过一定的表转,对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要素和效益进行全面评价的活动。进行体育教学评价,要明确教学评价的主体和目标,即明确评价的对象和最终的目的。在进行体育教学评价时,要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价值观。
一、体育教学评价的涵义和功能
(一)体育教学评价的涵义
体育教学评价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础,是保证教学内容顺利完成的有效方法,通过体育教学评价可以有效检验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体育教学评价通过收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根据体育的课程标准,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
实践证明,体育教学活动的依据是体育教学评价,其一方面将身体健康、心里健康、运动技能等方面包括在内,另一方面还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态度和技能的进步程度归入到考评的体系中。而且,体育教学评价还是体育教学整个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学评价其实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老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考核和评测,根据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通过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评价,可以向被评价者提供更加客观的信息,进而为被评价者做出改进提供基础性的信息。由此可见,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评价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的束缚,目前绝大部分的评价指标仍采用的是传统的评价模式。传统的教学评价更加重视对于结果的评价,并没有把考核评价指向对体育教学过程进行控制。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弊端是,评价主要是通过简单的量化标准对学生进行甄别和选拔,缺乏促进学生学习锻炼的主动性,而且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因此,应当结合我国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进行评价,目的是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评价指标缺乏个性化需求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目前制订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片面追求全面性,只是单纯的追求面面俱到,所有的评价指标都要被包含在内。正是由于这种片面的追求全面性,导致了问题的产生。由于评价指标自身的导向作用,各个评价指标都会影响到评价指标,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各个评价指标都应考虑到,这样评价者就需要按指标体系进行全面、体统的准备。这样的评价体系形成一个限制性的教学框架,造成的结果是教师只能按固定的模式进行教学工作。这样一方面阻碍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另一方面也妨碍了学生个性的培养。
(三)对过程化评价不够重视
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时候的体育评价方法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但是终结性评价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第一,很难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方法;第二,对学习的反馈存在滞后性;第三,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存在局限性等。而过程性评价不存在以上的弊端,其在发挥评价对教学的反馈、改进等方面拥有无法比拟的效果。因此,通过以上分析,只有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方法相结合,才能及时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过程的改进。
三、体育教学评价的改进方法
(一)不断更新体育教学评价理念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的前提是通过研究素质教育的核心,抓住素质教育全面性、基础性、个体性等特征,首先确定学校题目的培养方向,明确学校体育在整个素质教育系统中作用,然后要保证体育教学的评价目标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一致,进而建立体育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从而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正确导向作用。由此可见,要建立全新的体育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不断更新体育教学评价的理念。不仅要评价体育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成果,而且还应当密切关注学生体育能力和身心健康的培养,并且充分重视体育学习中学生的进步程度等。
(二)运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不应该只是簡单的重视评价的结果,还应当重视评价的过程。过程评价应当同学习相结合,做到学中评,促进学、做、评的一体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评价方法,可以促进整个评价活动的不断上升。
过程性评价发生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其所有的教育活动在结束后都需要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自评。终结性评价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分,课程结束评价过程也就随之完成。终结性评价方法对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过程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终结性评价,可以有效地达到教学法的总目标,进而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拓展体育评价内容
从本质上来说,教育评价实际是为教育目标服务。教育目标在明确以后,教学评价的内容也就随之确定。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有很多种,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已经体现出来。因此,应当不断拓展体育评价的内容,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划入到体育评价的内容当中。而且也应当更加重视对体育教学评价内容的多元评价,不只是过去纯粹的技术技能的考察,而应当包含认知、技术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对情感态度的评价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整个教育评价体系中体育教学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是评价活动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因为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体育教学评价就必学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需要对体育教学评价进行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齐. 小议高校体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09,(2):106
[2]刘广路,吴瑞红,陈爱霞.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趋向分析[J].衡水学院学报,2009,(1):113-115
【改进学生评价方法】推荐阅读:
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7-16
指导学生写作待改进09-04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业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10-12
改变工作态度、改进工作方法09-09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10-17
对改进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思考10-04
门诊服务质量监管工作分析评价与持续改进表08-03
企业标准化体系评价与改进管理办法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