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计划能力提升(精选10篇)
1.企业生产计划能力提升 篇一
强化责任 提升能力 稳定生产
——周五综合检查21周总结纪实
为进一步强化公司基础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更有力配合“公司精益化管理年”开展工作,保障企业安全稳定生产,经研究决定,公司于2012年4月上旬成立综合检查组,分别是安全检查组、环保检查组、品质工艺组、设备动力组和现场5S检查组,检查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企管部。每周综合检查结束后,定时组织召开会议汇报检查情况并将每周检查情况以简报的形式下发到各车间、部门。总经理对每周的综合检查都非常关心和重视,经常对检查组的检查方式及人员组合给予指导,对检查中出现的关键问题都做了重要批示。
在各检查组成员的辛勤努力和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综合检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发现了许多细节上的问题,对各部门也进行了有效的监督管理。在检查的方式方法上,综合检查采取PDCA的方法,对于检查有方法,方法有结果,对于结果有奖惩。综合检查每两周评一次流动红旗,每六周将检查结果汇总后,各检查组评选一个优秀部门或岗位,并给予奖励。通过精神奖励与物资奖励相结合,对各部门充分起到了激励作用,方式方法上逐渐完善,管理也提升了一个台阶。
各检查组对出现的问题定期进行汇总讨论,对于难以整改的问题,整改而不彻底的问题和反复出现的问题讨论产生的原因并制定解决的措施。经过这21周的检查,效果非常明显,但也有许多问题反复出现,有待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方面:员工的安全意识与以前相比有较大的提高,对于检查出现的问题的处理也比较及时,安全防护措施做得也比较好,比如说电气设备的防护,警示牌的悬挂以及个人安全防护方面都有较大进步。但是对于消防器材的维护保养问题,人员劳保用品的穿戴问题、静电跨接不全问题以及仪表的标示等问题还有待改善。
2、环保方面:员工的环保意识较以前相比有显著的提高,对于出现的问题也及时做了整改,但在车间地面积水、设备漏水、随意排水、气味大以及尾气吸收塔记录填写不详细不及时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安全环保问题要层层落实责任,日常检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从大局出发,从自身做起,全面保证安全稳定生产。
3、品质工艺方面:在计量器具、各类仪表的使用与维护保养、原始操作记录的规范、工艺指标的执行、质量的控制、成本的控制等方面每次检查都有不同层度的进步。但各类计量器具及仪表的使用与维护保养,各类原始操作记录的书写与规范,工艺指标的执行,产品质量与成本的控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领导重视、员工认真、制度约束、严格执行。
4、设备动力方面:通过这21期的检查以及各部门的积极整改,使我们的设备卫生和润滑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现场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设备的使用寿命也得到了延长。但对于台账问题,设备现场问题,螺丝松动问题,设备性能恢复问题还要继续改进。
5、现场5S方面:通过21周的检查,各部门的现场管理有明显进步,对检查组提出的问题整改也比较及时。但也有反复出现的问题比如说车间维修车脏、乱问题;职工宿舍卫生问题;厂区内厕所的使用管理问题;车间更衣室、休息室脏、乱问题;食堂夏季苍蝇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很小,举手间就能解决,却反复出现未整改,整改不及时或整改不彻底的情况,这就是习惯问题,更体现责任心的问题。
总之,综合检查对于化工企业来说是必需的,它能及时发现问题,保证企业安全稳定生产,所以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经过21周的检查,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还是有些问题反复出现,有些问题整改后又重犯,各检查组要做好总结,方式方法上再创新一下,对于检查出的问题要给予被检查部门解决措施和意见。在以后的检查当中注意一下与车间的沟通协调,发现问题不要只指出来,要立即要求现场整改。各检查组之间分工不分家,各组每次检查,都会有一些覆盖不全的问题,当临时看到一些异常现象、不规范的事情时,各组间要相互沟通,这样才能使检查更加全面。
企管部
2.企业生产计划能力提升 篇二
关键词:生产计划管理,有效性,措施
0 引言
生产计划管理是以盖勒普MES与生产计划管理的相关理论为指导, 根据工厂的实际运营状况, 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其进行生产管理的一种模式, 同时也是一项科学管理的综合性管理方式, 以实现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为最终目的。而从当今制造业市场呈现出的一系列问题来看, 制造公司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就要迎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不断更新管理观念, 清晰市场定位与市场风向, 生产计划管理则是新时期企业管理的有力武器。
1 生产计划管理概述
生产技术管理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从广义概念分析, 生产计划管理以企业的整个生产系统为对象, 涵盖产品制造相关的各个环节;从狭义概念分析, 生产计划管理是以产品生产的基本过程为对象, 其中包括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能力核定、生产计划于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和实行一级生产调度工作等。
2 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现状与问题
(1) 投产时间滞后、生产加工周期无法保证。订购单位是企业生产的保障, 也是产品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企业与订购单位签署了合法的协议或合同之后, 企业才会开始对产品进行生产。但是受多重因素的制约, 合同的签订需要经历一个及其漫长的时间,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投产时间滞后。在投产初期, 就可能会已经减慢了产品生产的进程, 即使采取增加工人数量, 延长工作时间等措施, 也难以保证产品的生产;加之基础数据不足, 生产效率不高, 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 这使得制造企业生产部门陷入混乱和疲乏, 在企业关系中常处于被动的局面。
(2) 生产计划管理流程不规范、奖惩不分明。事实证明, 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不健全、缺乏严格的奖惩制度、员工工作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带动起来等因素会致使其工作效率低下, 业绩不突出。在处理问题事件时, 部分企业内部缺乏明确的管理措施, 处理手段也较为随意, 不同的管理者也会相应给出不同的方案, 最终处理结果的差异化导致员工态度散漫, 直接影响了制造企业的健康发展。
(3) 信息不共享, 数据到处找;库存堆得高, 资金占不少。部分制造企业缺乏公共的交流平台, 各部门之间互不往来, 导致信息阻塞与隔断, 投资生产部和物资供给部没有实现良好的信息共享, 这直接阻碍了产品生产的顺利进行。众所周知, 产品生产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 需要多个部门和多个环节的共同配合, 要求较高的团队协作性。而现今制造公司的各个部门都在“闭门造车”, 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极易出现问题。
3 制造企业提升生产计划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1) 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基础建设。强化制造企业基础建设管理, 要对基础信息和数据进行搜集、整理, 全面准确地掌握制造企业的基础数据和信息, 确保信息的流畅性和完整性。而且还要具体掌握各个单位成员的基础管理、物资管理、数据管理、设备管理、合同管理等情况, 清晰明确各单位的职能和功能, 帮助管理部门优化管理系统, 对企业的产品效率提升、物资准备、质量保障等各个因素进行确定, 为产品生产建立良好的环境, 进而促进今后产品生产有条不紊的运营。
(2) 实施准时化生产计划。产品完成的质量和时间都是提升制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武器, 更是市场运行的基本保障。因此, 制造企业应该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 尽快确立科学系统的准时化方案, 迎合市场发展的潮流, 满足订购方的最先需求。对此, 制造企业可以优先采取“取料制”, 这也就是说, 产品生产不可再按照单一模式进行, 每道工序之间也无需保证高度的一致性, 即使前一道工序没有完成, 制造企业也可以按照市场生产经验和公司生产预算开始后一道工序, 只要保证两道工序订单要求的一致性即可。采用这种生产措施, 既可以解决时间滞后问题, 又以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为导向, 达到了省工、省料、省时的目的, 为制造企业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3) 强化企业生产计划执行管理。要真正实现强化企业生产计划管理, 就要从管理工作的三个方面进行着手:第一, 牢抓生产环节。生产车间应该根据企业确立的生产计划和生产任务进行, 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 切不可拖泥带水, 因为一点工作的拖延就会搅乱整个生产秩序。因此, 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 使其成为一种制度保障;第二, 实时掌控生产进度。技术部门要与监管部门通力合作, 对影响工作进度的问题进行及时排查, 确保生产有效有序进行;第三, 加强企业对生产的控制力, 杜绝窝工、消极怠工现象的发生。
(4) 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制造企业要善于利用现今的科学技术, 采用ERP系统为企业制定严谨准确地生产数据, 减少人力劳动造成的误差;以科学技术代替脑力劳动, 增加对机器设备的投资, 减少对不必要的闲置人员的投资, 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5) 在企业内部开展精益管理工程。企业要追求创新理念, 鼓励员工不断创新, 不断进步, 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以精益理念为导向, 减少成本投入, 增大产品输出, 加快产品生产进程, 保证产品兼具质量与效率;同时, 企业应尽快展开精益管理工程, 加大对管理部门的建设和投入, 为自身发展增添生机与动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 生产计划管理在促进制造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张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企业要以生产管理作为一项有效的契机, 强化管理, 努力改善当今生产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 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进而实现飞速发展, 为未来的良好运营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程金胜.装备制造企业提升生产计划管理的措施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3 (28) .
[2]赵海燕.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改进与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09) .
[3]李美叶.浅论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J].经营管理者, 2014 (25) .
[4]赵胜军, 张博, 李焱.装备制造企业提升生产计划管理的措施探讨[J].科技与企业, 2012 (15) .
3.企业生产计划能力提升 篇三
关键词:职业健康 安全标准化 一体化运行 安全管理
0 前 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和安全生产标准化都是现代安全管理方法,但侧重点各有不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管理的做法和程序,它表达了一种对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管理的思想和规范,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主要侧重于管理体系框架的构建,管理流程的设计和规范;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种执行标准,侧重于现场的人为作业安全和现场设备设施及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注重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特别是生产现场的实际效果和状态。只有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一体化运行,集两者之所长,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监控的效能,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
1.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随着工业企业社会化分工的加速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工艺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不断突出。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和讨论,英国标准协会、挪威船级社等13个组织提出的职业安全卫生评价系列(OHSAS)标准,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是一种具有动态的、高度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改进功能的系统化、程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我国与2001年11月正式引进发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规范》(GB/T 28001-2001)。
1.2 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对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起步较晚,2010年4月国家颁布了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作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标准。2011年11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对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调:“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普遍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仍未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安全标准化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进一步细化,是中国特色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模式。
2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对企业的积极意义
2.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积极意义
2.1.1强化企业自身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系列标准提供了一个机制,就是将政府及社会对职业安全卫生的宏观管理和组织的微观管理结合起来,使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成为组织全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突破了单一的管理模式,使安全生产管理由被动地接受强制性的管理变为组织自愿参与的市场行为。
2.1.2促进国际贸易,清除非关税壁垒
职业的安全卫生问题与环境问题一样,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以此为借口,对他国的产品、活动或服务采取单方面的
进口限制,使其成为新的非关税壁垒,这种情况将首先在实施标准与尚未实施标准的国家和企业之间产生,因此不采用OHSAS标准的国家和组织将会受到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被排斥在国际市场之外。随着国际社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开展和深入,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组织均利用同一标准建立自己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国际的互认制度,这将为非关税壁垒的清除进一步扫除障碍。
2.1.3有助于组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加市场竞争力
组织为建立和实现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求满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员工和相关方的安全和健康提供有力保证,要求组织做好与相关方的交流,满足相关方的要求还有利于改善组织的公共关系,安定社会。这样从侧面反映他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组织,这有助于提高组织的信誉和市场竞争能力。有时会因此而获得投标的权利或相关方的认可。
2.1.4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求针对组织各个相关方职能和层次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培训,使他们了解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及各个岗位的操作规程,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员工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有助于全员安全意识的提高。
2.2安全生产标准化对企业的积极意义
2.2.1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国家“十二五”强力推行的安全生产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制定、实施国家、行业等标准,来规范各种生产行为,以获得最佳生产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企业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境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
2.2.2实行标准化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使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达到加强安全科学管理,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规范化。
2.2.3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需要加大安全投入,提高专业技术装备水平,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改进现场作业条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技术操作和防范技能,杜绝“三违”。
2.2.4安全生产标准化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是科学管理的基础;是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的需要;扩大市场的需要。
3 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区别和共性
nlc202309051635
3.1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区别
1.安全标准化采取强制原则,而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1)安全生产标准化则采取强制原则,政府有明确要求,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中明确指出:“全面开展安全达标。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地方政府要依法予以关闭。”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通过实施严格管理,以隐患排查治理预测预警为基础,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规章、规程的要求,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并持续改进,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采取自愿原则,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PDCA循环,即“计划、行动、监察、改进”活动,使体系功能不断加强。以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为基础,它要求组织在实施管理体系时始终保持持续改进意识,对体系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及其损失的目标。企业是否实施该标准,是否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意愿,政府无强制要求。2.安全标准化是量化的管理标准,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管理方法。
(1)安全标准化是一个标准,有量化分级,它分为13个一级要素和42个二级要素,它对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台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的评价都有明确的量值规定,强调现场管理,更注重硬件建设。它要求企业各个工作部门、生产岗位、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各种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等要求,是一项系统、全面、基础和长期的工作,克服了工作的随意性、临时性和阶段性,做到用法规抓安全,用制度保安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管理的做法和程序,它表达了一种对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管理的思想和规范,侧重于系统管理方法框架的构建,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和理念。强调流程管理,偏重软件建设,是一种系统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侧重于管理方法的系统化、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是与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并列的三大管理体系之一,这种体系是科学的、有效的、可行的,而且与组织的其他活动及整体的管理是相容的,可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来使用。
3.适用范围的不同
(1)安全标准化AQ/T9006有一个共同的规范,但每个行业有自己的规范,如电力系统执行《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建筑有《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矿山有《井下(露天)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等等,并配发各相关细则,如《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细则》。每个规范适用的范围也是局限的,仅对某一个行业或某个专业的。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分专业行业,适用任何组织、任何企业,不论大小、不论国内外企业均适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通用的规范,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共用框架,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执行力不一样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从国外引入的管理体系,没有强制执行,只对组织以推荐的方式进行管理,是一种市场行为,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是组织的自律行为,旨在提高组织的自我管理能力。
(2)安全标准化是我国自主创建的管理体系,管理内容有具体的量化要求,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内容衔接较多,是国家强制性推行的安全标准。企业是被动执行的。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的关注焦点和侧重点不同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注的焦点是员工满意、相关方满意;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侧重于管理体系框架的构建,管理流程的设计和规范。
(2)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主要关注焦点是政府满意;强调标准的量化及安全生产各项活动的标准化,侧重于现场的人为作业安全和现场设备设施及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注重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特别是生产现场的实际效果和状态。
6.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的控制目标范围不同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控制目标范围是组织所有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减少职业危害。
(2)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控制目标范围主要是作业现场的人身安全,还有生产经营过程事故造成的财产安全问题、防灾减灾问题、交通安全问题,以及生产安全事故对作业现场外部的影响等。
4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共性
4.1运行模式相同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均遵循动态循环的“PDCA”现代管理模式,建立并保持体系,通过自我检4.2要素设计相似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均采用要素管理形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由5个一级要素和17个二级要素构成,安全生产标准化由13个一级要素和42个二级要素构成。
4.3实施方式类似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都采用了企业主体责任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思想,即都是企业根据标准要求,建立体系文件,按照文件实施管理,并先进行内部审核或自主评定,然后再申请由第三方认证机构或评审机构进行外部审核或评审定级。
5 结论
通过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标准化的区别和共性的分析,可以得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标准化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两种相辅相成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标准。两者各有侧重,一个注重宏观,一个注重细节。要搞好安全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就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进行一体化运行,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降低职业风险,来实现安全标准。在运行中坚持落实管理体系不走样、坚持标准不放松,建立起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本质安全,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侯茜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www.china-safety.org.cn.
[2] 樊晶光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实践与思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www.china-safety.org.cn.
[3]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与实施指南[M].北京:团结出版社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4.能力提升计划 篇四
通过近期车间发生的异常情况处理及多晶车间组织的技能考核,我知道自己工作做得很不够,处理问题能力不足,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急需尽快提高。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日常工作,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现场工艺员,我制定了近期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决心先从以下几方面尽快提升个人能力:
—、系统梳理知识。主要针对多晶铸锭环节,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认识相结合,列出模糊不懂的地方,进行系统的学习总结,从而加深对铸锭工艺的认识;
二、熟悉炉台运行状况。从熟悉作业指导书和铸锭工艺配方开始,对多晶炉台正常运行的各项状态参数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能够及时的发现异常问题;
三、锻炼处理异常问题的能力。了解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对经常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到能够亲自动手处理;
四、经常总结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五、端正工作态度,将精力投入到现场工作中,认真负责的对待工作,虚心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工作经验,尽快提升专业技能。
以上规划是我制定的提升方向,我会向这方面努力,在实际行动中细化实施细节,查漏补缺,扎实业务素养,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现场工艺员,以期为领导和同事分担压力。
5.就业能力提升计划 篇五
姓名:王梦怡学号:班级: 201310120124 2013级小教1班
时间如流水,大学的时光已经快过去三年了,即将迎来的就是走出校园,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在大学毕业生的口中流传着一句话:“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这幽默搞笑的背后其实反映出了,在今时今日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作为一名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怎样才能在离开校园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大学期间提前做好准备,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要想让自己的就业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将自己需要提升的就业能力,列出以下几条:
1.增强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从事某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包括工作技能、对环境适应的能力等。工作技能的培养应该从校内学习做起。要充分利用机会深入锻炼自己如社会调查、学校集体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同时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实践锻炼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紧在校期间进行弥补。
2.自信心。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自信心,只有自己相信自己,别人才会更加相信你。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天生我才必有用,要坚定自己一定能成功。只要用心学习刻苦训练,勤于思考就一定能做到,办法总比问题多。在参加招聘时,更应该要有自信心,这样会离成功更近一步。
3.团队精神。从人才成长的角度看,一个人是属于团队的,所以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社会关系氛围中个人的成长才会更加顺利。一定要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才能克服更大困难获得更大的成功。因此,我必须与他人和谐相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遇到困难,大家一起解决,互相帮忙,不存私心,积极配合,积极融合。让自己与团体的力量发展到最大,发展到极致。
4.吃苦耐劳。吃苦耐劳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及自身素质的影响,相当一部分进入企业后叫苦连天甚至放弃就业机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同学从小在家就不干活,不愿干活。在学校实习时不刻苦训练,进入企业后怕脏、怕累、怕时间长。可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一项工作不需要吃苦受累,因此,我们就必须对就业后的工作要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尽早做好这方面的思想准备和行为准备。没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想要成功,想要过得好,你就一定要付出该有的努力,留下该留的汗水,要懂得和体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和境界。
5.学习与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学习,不积极思考,接受不了新知识、新技能也就没有什么潜力可挖,无发展可言,甚至会失去工作的机会与岗位。作为一名大学生,不管现在身处校园何处,最后还是会走上社会,成为一名职业人,一定要牢固树立在“学中干,干中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思想,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淘汰。
在以上几条需要提升的就业能力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增强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从事某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包括工作技能、对环境适应的能力等。而对于如何增强职业技能,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坚持——最后攀上顶峰的人,无一例外都是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人,投机取巧者会半途落马。从这个意义上讲,做人无论对职业还是对人生,都应该有投资的态度。投资并非投机。投资才有可能成功,投机不能长久。
2.危机感——如同秦始皇所言:“养士如养鹰。”不能给鹰吃得太饱,太饱就会缺乏斗志。在这一点上,无论客户管理还是内部管理,都是一样的。因此,同学们在成功就业时,也应该具备这样的危机感,时时努力,不断进步。
3.主动性——作为员工,你的使命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工作环境、不断提出问题。拿几个行业内的小道消息来危言耸听,或者一知半解地向领导提出几个问题,绝对不是职业的表现。出题谁不会呢?问题是,你是否知道该如何解决它们。记住,解决问题是你在任何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而不是提问题。一个光会提出问题、品头论足、横加指责的人,一定是个饭桶。任何公司求贤若渴的,都是能解决问题的职业人士。
4.勤学好问。对于不懂的问题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弄懂为止。前辈们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对于老师讲过的东西,要熟记于心,领会贯通,并用于自己的行动之中。肯钻研,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然后一个个去解决这些疑问。在逐渐解决疑问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也在逐渐的进步和成熟。
5.学会总结经验和教训。每次做完一件事之后,要进行总结,哪里做得不好,哪里做得好,做得不好的,下次吸取教训,做得好的,继续发扬。经历是个好东西,它使人进步和成熟,吃一堑,长一智,一次做得不好,第二次就应该尽量做好。
在清楚了自己需要提升的就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我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
一、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时刻提醒自已: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出色的人民教师。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当我遇到困难挫折时,当我想要放弃时,我的理想,我的目标一定会给我支持,予我前进的动力。
二、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职业技能
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课后作业。要有不怕吃苦不怕累,刻苦专研专业知识的拼搏精神。
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
1.要提高学习能力,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2.坚持每天观看新闻,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问题。3.坚持每天阅读30分钟,多看书多看报,陶冶情操。
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你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控制风向,但你可以改变帆向;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你不可以控制环境,但你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不管是在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过程中还是今后的人生道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我一定要调整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只要这样,才有可能打败困难,取得胜利。
6.个人能力提升计划 篇六
没有计划的生活和工作是盲目的,凡事都必须有计划,计划可以使人做任何事都得心应手,井井有条。为了更好更快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使自己能更好的适应自身角色。我的个人提升计划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自身不足剖析
1、书写水平较差,英语水平一般。
2、组织管理能力较弱,沟通水平不高。
3、教学水平一般,专业知识能力一般。
二、提升项目
1、继续加强钢笔字练习,每周练习5页钢笔字。
2、加强对《英语》的学习,研究2部英文原版电影,以便更好的为第二课堂服务。
3、提升调查研究能力,能够应用哲学的观点、方法观察和思考问题;研读一本《方法论》书籍,学习《有效沟通艺术》。
4、提升专业技术知识。主要利用网络学习《电工基础》和《化工机械》的相关教学和专业知识。
5、撰写一篇《关于分组教学的思考》总结,利用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对分组教学深入剖析。
以上几点是本学期个人提升计划内容,通过坚持不断努力,我们的能力一定会有较大的改变。
7.企业生产计划能力提升 篇七
一、重庆市口粮需求及供给预测
本课题采用增长率指数模型对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和远期2020年我市人口进行了预测, 并综合未来城乡人口分布、人口流入与流出、耕地变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技术、生产投入及生产动力变动等因素, 对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城乡居民口粮需求做出了预测。见下表:
重庆市2010、2015、2020年城乡口粮需求预测
在口粮生产要素变动情况下, 对重庆市种植业模型进行模拟分析, 结果表明:在现有耕地和单产水平下, 重庆市粮食生产能力有限, 但口粮可以自给;在耕地减少和单产不增条件下, 重庆市粮食生产能力下降, 口粮供给偏紧;在耕地减少和单产增加条件下, 重庆市粮食生产能力可达稳定, 口粮自给无忧。重庆市口粮生产总量略略有余, 优质品严重不足。
二、重庆市口粮生产能力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
重庆市口粮生产能力建设的重点领域包括:口粮生产基础条件的改善、口粮生产关键技术的创新、口粮生产的标准化和组织化。针对这些重点领域, 应实施以下重大工程:一是良种工程。加快良种选育研究基地建设、良种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和良种推广体系建设, 通过品种技术的突破显著提高粮食的质量和单产;二是沃土工程。加快冷烂稻田改造、旱坡地改造培肥和基本粮田建设, 提高耕地质量、增强耕地肥力;三是灾害防治工程。加快灌溉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病虫害防治工程的建设, 保证口粮生产的稳产高产;四是加工增值工程。实施优质大米加工、玉米深加工、薯类加工和优质面粉加工工程, 实现大幅度增值, 带动原料粮生产;五是信息化工程。加快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和服务网络建设, 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 实现口粮生产经营信息化。
三、重庆市口粮生产的结构调整
重庆口粮生产区域结构矛盾显著, 数量与质量结构矛盾突出, 品种类型结构矛盾很大, 必须加强区域结构、品质结构及品种结构的调整。在区域结构调整方面, 应大力提升渝西地区和三峡库区口粮生产能力, 特别是提高三峡库区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并缩小与渝西地区的差距;在品质结构调整方面, 应重点推广优质杂交稻的生产, 扩大特优水稻的生产, 保留部分高产杂交稻的生产。大面积推广优质高产小麦生产, 利用优质耕地生产小麦, 搞好特优小麦试验性生产。发展高蛋白高氨基酸玉米和优质食用玉米的生产, 保持优质高产玉米生产的主体地位。提高加工用薯的品质, 发展优质食用薯生产, 保持高产薯类生产的主体地位;在品种结构调整方面, 应注重实现口粮生产品种优质化, 饲料粮食品种生产高产化, 加工粮食生产品种专用化。
四、提高重庆市口粮生产能力的对策
保护耕地, 稳定播种面积。采取措施, 控制全市对耕地非农占用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争取在未来十年之内, 每年非农占用的耕地不超过10万亩, 使耕地保有面积不少于1900万亩。同时, 使农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4900万亩左右, 其中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3500万亩左右, 粮食作物中的水稻面积保持在1100万亩左右。
强化口粮生产的科技支持。重点做好优良品种选育和引进、先进栽培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优质高效生产资料及农机具研发与应用、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技术培训等五个方面工作, 依靠科技, 提高单产, 改善品质, 提高耕地产出率与劳动生产率。
加强口粮生产基地建设。选择稻田面积大、总产高、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生产水平较高的合川、江津等18个区县作为水稻生产基地。选择旱坡地面积较大、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万州等11个区县作为小麦生产基地区县。生产基地县选择10-15个水稻生产重点乡 (镇) 、5-10个小麦生产重点乡 (镇) , 进行重点建设。非生产基地县 (主城区除外) 选择3-5个水稻生产重点乡 (镇) 、2-3个小麦生产重点乡 (镇) , 进行重点建设。全市口粮生产基地乡 (镇) 控制在300个左右。
加强对口粮生产的政策扶持。增加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 加大市、区县两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对土地收益按中央规定的比例投入农业, 加上中央的支农资金, 重点用于耕地改良与培肥、农田水利建设和改善农业装备。对口粮生产进行补贴, 除按中央要求对粮农进行直接补贴和农机购买补贴外, 可通过对口粮生产基地的良种和化肥实施专项补贴。建立口粮生产风险基金和口粮生产保险等风险防范机制, 使粮农在遭遇重大意外损失时, 能够得到一定的补偿与赔付, 确保基本生产与生活不受影响。切实保护粮农利益, 保护农民对耕地的承包经营权利, 保证对粮农生产的补贴和扶持政策不打折扣, 严格控制生产资料的价格, 稳定口粮收购价格。引导口粮生产农户建立各级专业生产协会, 实现口粮生产专业化;通过生产过程的组织化, 提高口粮生产的产量与品质,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原粮销售组织化, 提高粮农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
8.企业生产计划能力提升 篇八
关键词:中低产田;改造;生产能力
中图分类号: S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85-1
平陆县地处山西省的最南端,位于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干旱缺雨及土地瘠薄是影响该县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是提高该县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2012年山西省农业厅在该县常乐镇上焦村实施利用土地出让金改造中低产田项目,收到良好效果,为平陆县提高粮食生产和优质果品生产树立了样板。
上焦村位于黄河金三角中条山南平陆县城西35公里的常乐镇西南,2012年平陆县农委在该村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瘠薄地土壤培肥项目,收到了明显效果。
1 基本情况
上焦村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海拔510~520米,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240天,年均降水560毫米,土壤属石灰性褐土,质地中壤,耕层薄18~21厘米,耕地土壤肥力低下,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0.5克/公斤,全氮0.83克/公斤,有效磷11毫克/公斤,速效钾103毫克/公斤。
上焦村有人口1250人,耕地2583亩,人均耕地2亩,主要种植冬小麦、夏玉米,经济林为苹果树。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水利基础设施由于年久失修无法使用,土渠灌溉,使常乐高灌的黄河提水及机井水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大水漫灌不但造成水资源浪费且效果不好,干旱时灌溉难以实施,由于缺水造成粮食产量不能提高,经济林苹果树由于缺水造成果品品质下降,效益不佳。田间道路均为土路窄且凹凸不平,大型农田作业机械入田耕作困难。
2 采取的措施
针对上焦村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平陆县农委组织技术人员与村组干部及群众代表进行实地勘察,分析讨论研究提出上焦村瘠薄地土壤培肥方案和采取的措施。实行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的土壤培肥方案,工程措施以整修田间道路和改善节水灌溉设施为重点,解决田间路不通畅和土灌溉输水渠跑漏的问题,农艺措施以秸秆还田、加厚耕作层、使用抗旱保水剂为主,解决土壤结构改善和肥力提升问题,农艺措施和工程措施科学组合配套,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从而达到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2.1 实施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对水浇地实施冬小麦夏玉米两茬还田,小麦成熟后联合收割机收获时留20~30厘米麦茬,用旋耕播种机一次完成还田和夏玉米播种;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直接用还田机切割粉碎,用铁牛-55配深松机进行深耕翻压,深度达30厘米以上。对旱地实施小麦秸秆还田和加厚耕作层,采用60千瓦深耕深松机在小麦收获后进行土壤深松耕,深度达30厘米以上,打破犁地层,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土壤水分、养分和土壤微生物循环。
2.2 使用抗旱保水剂
对旱地使用抗旱保水剂,在小麦播种前与干细土混合撒施后翻耕入土,亩用量1公斤。抗旱保水剂含有抑制作物蒸腾的高分子化合物和促进作物生长的多种微量元素及生长刺激素,具有蓄积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满足作物对多种微量元素供给需求的功能。
2.3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对全部土地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按照每100亩采土样一个的标准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土壤养分化验。采样方法,S型布点,每个土样采15~20钻混合四分法取舍留1公斤。化验项目为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pH、有效铜、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锌、有效硼、有效硫。依据化验结果结合施肥经验制定施肥配方,指导施肥。
2.4 整修田间道路,对全村田间道路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
整修5米田间道路29040平方米,基本覆盖上焦村的所有耕地,大型耕作农机具能够顺利到达每一块地实施耕地、播种、收获作业。田间路为沙粒路,在压实的路基上铺直径为1~4厘米,厚180毫米的碎石粗骨料再做压实后铺设直径0.3~0.5厘米的豆粒石子20毫米。路面平整度3米,误差不超过±5毫米。
2.5 水利工程建设
上焦村现有水源有两个,一是常乐高灌的黄河水源,一是两个机井水源。黄河水采用渠灌,机井水采用管灌,依据水源的位置合理安排渠、管灌溉覆盖的范围,新修D50U防渗渠4670米灌溉996亩,铺设PVC管4528米灌溉450亩。
3 收到的效果
一是田间道路通畅。新整修的田间道路笔直平整,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尘土飞扬,阴雨天泥泞难行的困境,到达每块田地,大型农机具顺利畅行,大大提高了农事作业效率;二是节水灌溉显效。防渗渠的修建和PVC管的铺设改变了过去土渠及大水漫灌跑漏水现象,实施节水灌溉后亩节约用水39方,每年节约用水5.64万立方米,节约灌溉成本4.51万立方米;三是农田土壤改善,粮食产量增加、水果品质提高。秸秆还田、加厚耕作层及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粮食产量得到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值比实施前分别提高了0.75克/公斤、0.01克/公斤、1.8毫克/公斤、13毫克/公斤。亩均节肥1.9公斤,节约成本12.8元,平均亩增产粮食77.5公斤,增收116元,亩节本增效128.8元。
9.教师能力提升计划 篇九
一、以教书育人为目的,做好本职工作。
1、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从精心备课入手,仔细发掘教材,认真研究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安排课内外习题,切实提高自我的教学设计能力。在课堂上,多关注学生,努力把握教学契机,努力使自我成为课堂的组织者、调控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自我的课堂把握能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专题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我的教学能力,及时写好教学反思,记录成功和失败的点点滴滴。
2、积极参加学校和局里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力争在理论上不断地充实自我的头脑,并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3、在师徒结对活动中,虚心向师傅学习。同事之间在平时的教学中,互相合作听听彼此的课,多交流,多讨论,努力做到互相帮助,扬长避短,共同进步。.以教学、科研的反思、总结为主线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研修期间,认真听课,交流争取从先进教师身上汲取更多的教育教学经验,来快速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
二、提高个人专业素质的措施。
1、利用业余时间,认真阅读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著作,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及时的做好笔记,写好读后感,每月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文章,从而提升自我的理论素质,以便更好的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2、充分的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做好自我的博客空间。向全国的优秀教师学习,同时将个人的网络学习摘读、教学反思、学生观察案例、教学心得、学生管理随想以及网络学习成果一并纳入其中,与其交流,更深入地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
3、利用有效的时间,练好教师的基本功,如粉笔字,朗读,和制作课件。更好的为自我的教学服务。
4、及时的做好个人研修的总结和反思,随时记录自我的点滴收获。
5、及时的和家长进行沟通,充分发挥家校的合力作用,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做生生满意的教师。
10.能力提升计划 篇十
一、培养对象
年龄在45周岁及以下聘任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教师
二、培养方式及目标
通过学校引导与院部落实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跟踪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方式,对中青年教师加强系统培养,使其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科研创新方法,建设一支适应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具备较强的教书育人、科研创新、工程实践能力的中青年教师。
三、具体措施
(一)实施入职培训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项目
1、旨在加强对中青年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使其熟悉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以及各环节的基本要求,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和素质;对中青年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进行实际训练,培养其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交流、处理、应用教学信息的能力。
2、建立新教师入职培训,完善新教师培养体系,从教育教学理论、师德修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五个方面,采用专题报告、课堂观摩、教学点评、教案展评、教师沙龙、过关考核等六种形式全面提升教师能力。新教师只有获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并通过学校培训考核,取得《重庆科技学院教师培训合格证》,才能申请《重庆科技学院教师上岗证》。
3、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轮训。依托中央支持地方共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项目,联合教育部西南培训中心,采取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的方式,通过集中授课、专题讲座、典型报告、教学观摩等形式进行培训。每学期举办2—3期,利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对合校以来参加工作的中青年教师全面实施轮训。
4、培训由组织人事部组织实施,二级学院(部)组织本院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参加培训人员的考核成绩由组织人事部、教务处及教师所在学院(部)备案,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职务聘任的依据之一。考核不合格者需安排再次培训。
(二)实施助教制度项目
1、学校新引进的教学编制青年教师,均须从事助教工作。助教时间为一年。学校教务处负责新进青年教师助教制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协调,各二级学院(部)负责本单位青年教师助教制的具体规划、落实和考核。
2、助教期内,青年教师必须达到“六个一”的要求:跟随指导教师进行一门本科课程的全程听课;协助指导教师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辅助工作;精读一本专业外文教材;参加一项教改项目;撰写或发表一篇教学论文;参与指导一项学生竞赛。
3、助教期结束后,由教务处会同各二级学院(部)组织专家组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能力考核。考核合格的取得《重庆科技学院教师上岗证》。对于考核不合格的青年教师,将延长其助教期限,但延长时间不超过一年。
(三)实施教学比赛项目
1、旨在检验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效果,增进中青年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鼓励中青年教师中的教学能手脱颖而出,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广大中青年教师热爱教学、研究教学、投入教学的良好氛围和局面。
2、学校每年组织一次教学比赛,分学院(部)、学校两个层面开展;各学院(部)举行院级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学院(部)中青年教师人数多少,选拔推荐若干名优秀选手参加校级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3、参赛情况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和岗位聘任挂钩。每个聘期内中青年教师至少参加一次校级或者院级教学比赛活动,否则在下一个聘期内不能申报高一级职称。
4、校级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学校组织每位获奖个人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开示范课。
(四)实施学生选课(教师)项目
1、学校推行学生选课(教师)制度。学生选课(教师)制首先在有条件的全校性公共课程、覆盖面大的学科专业课程中展开,鼓励有条件的学院在条件成熟的专业课程中推行学生选课(教师)制。
2、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实施。要加强对课程教学的过程管理和考核,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考核体系和标准,对评价结果好的教师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考核结果较差的教师由学院组织帮扶。
(五)实施团队培养项目
1、中青年教师必须加入一个教学团队,学校将以国家级、省(市)级、校级教学团队为主要载体,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强化团队建设中的“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
2、各教学团队要合理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立项建设的校级及以上教学团队每学期应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开展不少于3次的主题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备课,研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集中解决相关教学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六)实施教学进修与研修项目
1、学校创造条件支持中青年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进行课程进修、参加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旨在拓展中青年教师专业领域,优化中青年教师知识结构,更新中青年教师知识内容,提升中青年教师业务水平。
2、根据学院中青年教师人数多少,每学年为各学院提供若干名为期半年的中青年教师课程进修或参加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研讨会名额。中青年教师进修、研修结束后,要形成进修、研修书面总结报告,分别报学院、组织人事部备案。
3、由学院申报,组织人事部、教务处审核,报主管校领导审批,学校提供进修费、会议费、差旅费、住宿费,对青年教师在课程进修期间的教学工作量予以减免。
(七)实施工程实践能力锻炼项目
1、新进青年教师和45岁以下工科专业专任教师不具备工程实践经历的均须参加工程实践能力锻炼。支持和鼓励其它专业专任教师参加短期挂职、顶岗实习、调查研究和业务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工程实践能力锻炼。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认证或者考试。从起,新进教师必须完成一年的助教工作和工程实践锻炼,考核合格后方能独立承担课程讲授。
2、学校创造条件支持中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与工作、锻炼研修,增强实践经验,建立校企联合。教师参加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以在职脱产为主,时间一般为半年至一年,可采取集中或分散时间进行。
3、实践期满,教师个人应认真撰写工程实践报告,并由所在学院和培养单位共同组织考核。工程实践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对于没有工程实践锻炼经历的教师不能参评高一级职称。
4、经学校批准参加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师,学校给予合理的经费支持与教学工作量减免。并根据实践考核结果以及实践期内完成学院任务情况确定其绩效工资发放比例。
5、由组织人事部会同相关二级学院制订并组织实施年度中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锻炼计划。
(八)实施科研能力提升项目
1、旨在提升中青年教师开展学术交流与工程技术问题探讨的能力、共享公共信息平台与软硬件资源申报科研项目的能力、进行技术研发从事工程设计服务咨询等的能力、形成知识产权、出版专著等成果能力以及成果转化应用推广能力。
2、推进青年教师学术导师制。推进“一导四进”,学校为中青年教师配备学术导师,根据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和教师个人专业方向特长,引导中青年教师进一步明确科学研究方向,制定个人科研成长规划。教师必须根据自身学科方向和业务特长,进学科、进团队、进平台、进现场。
3、开展教师科研能力系列培训。以讲座、培训、科研沙龙、博士俱乐部、短期研修、出国访问、进企业调研等方式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服务行业、社会的能力、服务教学、培养人才能力。
4、建立校内基金项目。修订完善校内基金项目实施办法,加大校内基金的考核力度。通过校内基金的资助,鼓励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建立校内项目协同机制,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主动融入已有团队,培养造就一批学术骨干。
四、实施保障
(一)建立校、院(部)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两级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共同做好中青年教师培养的组织实施工作。为不断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各学院对中青年教师进行三年的跟踪指导,并对教学效果较差的教师进行强化培养和重点指导。
(二)各教学单位应重视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根据学校的政策制度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规划,合理安排中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的工作任务。
【企业生产计划能力提升】推荐阅读:
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研究的文献综述06-27
服装生产企业市场营销计划06-18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的07-10
乡镇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08-25
(5-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目标、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2011年度安全生产计划07-07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途径研究07-28
生产计划管理提升规划09-08
生产企业退税10-19
生产企业安全职责07-28
生产企业6s管理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