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念性规划

2024-08-12

旅游概念性规划(精选8篇)

1.旅游概念性规划 篇一

古剑山旅游区概念性规划

一、规划理念

“锚”是使船只停泊定位用的金属器具。核心吸引力是旅游区吸引游客的最重要优势,我们称为旅游区之“锚”,是旅游区之所以吸引人并使人愿意留下的主要因素,是吸引、“定”住游客的东西。

古剑山之“锚”,近期为避暑+宗教;远期为户外主题娱乐。

围绕“锚”,形成产品主线,最终将古剑山建设为综合型休闲旅游地,避暑、会议度假、户外主题娱乐、宗教体验、森林旅游、野营露营等均为古剑山之休闲类型。而“养生”的理念是贯穿古剑山各个休闲类型中的要素,是体现旅游区品质、特色的内容。

二、总体定位

以避暑休养、宗教体验为核心,以古剑山为主体,以适宜的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休闲养生、主题娱乐为主线,深入挖掘綦江本地文脉、地脉,打造良好生态环境下的避暑休养、宗教体验、度假观光等多种功能;

近期面向重庆主城区及本地市场,打造成为重庆市周边重要的避暑休养和宗教体验旅游区之一;

远期进一步面向广域客源市场,建成重庆市最重要的户外主题休闲娱乐旅游区、渝南门户景区、重庆大都市旅游的代表性旅游区之一。

三、战略目标

将规划区做为綦江县城市发展的西部新空间,与县城南部齿轮等重工业为代表的桥河组团、县城东部以食品工业为主的通惠组团一起,共同构建綦江全面城市化推进发展的战略格局。

充分发挥古剑山旅游资源特色,“以点带面”辐射綦江县其它旅游区,推动綦江县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古剑山旅游区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发展战略

(一)优势整合战略

不仅对旅游区内资源充分利用,同时也深入挖掘綦江本地优势人文旅游资源,融合生殖崇拜、地方民俗文化等,将这些优势资源整合放大。通过文化的产品化、市场化开发,及物境、情境、意境设计,释放文化的本体价值和附加值,全面提升旅游区的品位与内涵。

(二)多元优化战略

多元产品:避免单一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依托古剑山的开发条件,形成避暑休养、宗教体验、主题娱乐、休闲度假等多种旅游产品有机结合、和谐发展的复合型产品结构,提升旅游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并为形成多元产业奠定基础。

多元产业:通过丰富的具有多极吸引力的项目、活动,构建起綦江的“养生产业”、“休闲产业”、“娱乐产业”。

多元营销:针对多元化目标客源市场,提供多元化旅游产品,开展多元化旅游营销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地域游客的需求,提升古剑山的品牌资产价值。

(三)品牌发展战略

打造精品旅游区,并以“避暑休养、宗教体验、主题娱乐”为核心吸引力,树立旅游区的品牌定位和品牌形象。在品牌定位的引领下,从产品、服务、营销、经营、管理等各个层面,丰富品牌内涵,形成品牌资产,发挥品牌的经济职能、竞争优势,使之成为旅游区的价值源泉。

(四)区域联动战略

加强古剑山同綦江县其它旅游区的联系与合作,融入全县乃至整个重庆旅游发展大环境;联合山林、湖泊与文化等旅游资源,整合全县旅游资源,联动开发,既有利于古剑山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綦江县旅游业的快速、稳定、持续发展。

(五)科学发展战略

协调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释放环境资源的价值和能量;协调政府、居民、游客、开发商、经营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为旅游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协调旅游与文化、历史、民俗的关系,形成内涵丰厚的旅游区;协调人文生态、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的平衡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第六章 规划总体布局

一、布局原则

1、尊重古剑山规划区的地脉,依托规划区的本地特征、地形地貌、景观特征,并考虑风景名胜区核心区保护等多重因素,合理规划旅游区的用地布局,发挥各个地块的优势、规避不足。

2、尊重古剑山旅游区的文脉,在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贯彻执行旅游区总体发展思路,合理布置各个地块的旅游项目,形成多个相互联系却各有侧重的项目分区。

3、规划具有前瞻性。景区开发要为以后发展留有余地。古剑山景区发展和项目安排的时间序列上力争做到远期的前瞻性和近期的可操作性。

4、注意客流方向的引导。2014年以后,高铁綦江西站将成为客流的主要出入方向,空间布局将循游客来向,引导游客在旅游区内部的休憩游览。

5、适当扩充游览腹地、丰富游览项目。在满足景区保护的前提下,以客源市场及旅游业发展趋势研究为基础,设计与古剑山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游赏产品。应特别重视塑造古剑山旅游的良好形象和独特的、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性产品。注重开发能够延长古剑山旅游时间、扩充旅游腹地的游赏项目。

二、布局模式

地形上,规划区呈“古剑山”、“长田”两个片区以及连接两片区之间的鸡长旅游公路廊道。古剑山地区离县城较近,毗邻未来渝黔新线綦江西站,其现状开发条件较优。而长田地区以森林为主,保护要求高,开发余地很小,离城区较远,开发条件不佳。

本规划空间布局突出重点,建设力度分布有序。古剑山地区分区较细致,而长田地区面积虽大,但功能统一,划为以森林避暑休养为特点的单一分区。

古剑山地区,规划以古剑山山体(鸡公嘴)作为空间布局基点。其东部,从桐子湾一直到东风水库,延伸至高铁站,划为乐活主题休闲娱乐项目区;山体西北,清水口水库为一个单独的小型地理空间,湖泊度假的功能明确,开发前景很好,划分为独立小型分区;天平丘至梨树坪一带,作为古剑山新城镇的建设起步区,可建设用地较多,功能与其它地区不同,单独分区;周家坪、擂鼓石直至杨家坪、邓家坪一带,规划为乡野特色的休闲养生区域,成为一个分区。而鸡公嘴山体、山前茶店——松涛园一带、山南水坝塘水库及大桥口水库一带,规划均为文化主题下的观光、朝觐、休闲、度假、商务等项目,统一划分为文化休养区。

规划区在建设力度上,东部(古剑山一带)较大,西部(长田一带)很小,以东风水库周边、鸡公嘴山前建设力度最大,从东到西呈建设力度递减的模式。

在游览形态上,东部游客密度较高,相对喧闹;往西延伸至擂鼓石、邓家坪一带,则为乡野休养,逐渐变得静谧,游客密度降低;西部长田一带,为森林生态旅游,非常静谧,游客密度很低。从东到西呈“动——闲——静”的大格局。

三、规划分区

依据规划区的核心吸引力,依照“休闲养生”规划主题理念,根据现状地脉,规划区分为六个分区:

1、乐活主题休养区;

2、文化休养区;

3、乡野度假休养区;

4、长田森林避暑休养区;

5、洗剑湖避暑休养区;

6、古剑山新城镇起步区。

古剑山新城镇区是服务与綦江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其面积一直延伸到花坝一带。规划区内为城镇建设起步区域,布局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建设内容,引导古剑山镇(古剑山街道)成为旅游服务为主导产业的旅游新城镇。

(一)乐活主题休养区

包括东风水库、东风水库南侧平地、西山水库及周边、桐子湾地区,紧邻高铁綦江西站,面积780公顷。该区在高铁通车后应形成。

(二)文化休养区

包括鸡公嘴、山前地区、水坝塘水库和大桥口水库,面积1033公顷。

(三)乡野度假休养区

包括擂鼓石村、上厂水库、长生沟水库、鸡长旅游廊道、邓家坪、杨家坪,面积1157公顷。

(四)长田森林避暑休养区

长田景区、大天池水库、小天池水库、刘家沟水库和千公堰地区,面积2947公顷。

(五)洗剑湖避暑休养区

清水口水库及周边区域,面积341公顷。

(六)古剑山新城镇起步区

包括茶店至留火山整个区域,规划区内面积157公顷,为未来古剑山镇(古剑山街道)的城镇建设起点区,总的城镇建设面积将往北大范围延伸。

綦江县古剑山旅游区概念性规划

古剑山旅游区位于重庆市綦江县城西部,规划总面积约64平方公里,临近重庆主城区,是綦江县城市发展的西部战略空间。随着重庆主城一小时经济圈的快速发展,重庆城市居民的郊野休闲旅游需求日趋旺盛;另外,2013年底,渝黔新线高速铁路开通,在綦江县城附近设有车站,距离旅游区不远,从重庆主城到达綦江仅需十几分钟,古剑山旅游区成为距离重庆主城极近距离的风景优美之地,旅游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古剑山旅游区森林密布、水库较多,海拔1000米左右生态良好的避暑地资源丰富,对于重庆市民,近距离的避暑旅游很有市场,在此基础上开发避暑地产、避暑休闲度假、森林生态游憩等项目前景看好。

规划将旅游区分为六个分区:文化休养区(1033公顷)、乐活主题休养区(780公顷)、乡野度假休养区(1157公顷)、长田森林避暑休养区(2947公顷)、洗剑湖避暑休养区(341公顷)、古剑山新城镇起步区(157公顷)。

古剑山山体及山前(山北)、山后(山南)一带为文化休养区,包括鸡公嘴、山前茶店——松涛园一带、山后大桥口水库一带;东风水库、西山水库、桐子湾一带规划为乐活主题休养区,建设大规模户外主题休闲体验项目;周家坪、擂鼓石、邓家坪、杨家坪沿鸡长公路一带,规划为乡野度假休养区;长田山及千公堰一带规划为长田森林避暑休养区;清水口水库一带环境清幽,有成片的北向面湖用地,是建设滨湖避暑度假的优良选址,规划为小型独立分区:洗剑湖避暑休养区,建设“琴棋书画”文化主题滨水避暑度假村。天平丘——梨树坪一带与其它分区功能不同,规划为未来的“古剑山镇”的起步区。

净音寺为渝南名寺,规划拟扩大宗教旅游之规模,增加宗教文化参与性游憩项目。目前从山前(山北)沿蹬道上山,陡峭难行,游程很短,旅游容量有限,不适应现代条件下大众旅游开发。规划打开古剑山山南(山后)之旅游腹地,在山南大坪子一带建设“山南旅游中心”,开辟从山南步行登山前往净音寺的宗教体验游览线路,由南自北,步步登高,沿路设“登天七重台”,山势缓平,每隔15分钟左右即有一处驻足游憩之地,游客将在轻松闲适的条件下登古剑山、游净音寺。原有山北之线路,将净音寺中院、净音寺下院共同构成“宗教朝觐之旅”。

古剑山山南大桥口水库、水坝塘水库等三个水库一带,海拔在1000米左右,环境优美,有古剑山之人文气息,规划将此三个水库建设命名为“三境湖”,取禅宗“戒、定、慧”三境界之意。在水库周边建设地方文化氛围下的避暑度假村及产权式分时度假项目。

古剑山山北茶店——松涛园一带,土地已经整理,开发条件良好,规划设置以避暑休闲为主要吸引力的产权式分时度假、商务会议、旅游服务等功能。茶店以东与建设中“净音寺中院”毗连的地块,建设为旅游服务中心,名曰“通黔街”;松涛园以北建设大规模高档会议商务酒店:“古剑山禅韵商务酒店”;桐子岩以北条状土地建设三组分时度假组团;现有松涛园及周边诸多小型宾馆、招待所,应整合提升,充实文化,提升氛围,整体命名为“万松禅院”。

旅游区东部之东风水库一带,靠近高铁车站,拥有大片可建设用地,是直接面向重庆大都市的优越户外休闲旅游项目开发用地,规划建设“重庆乐活天地”这一大规模户外主题休闲娱乐项目,力争成为重庆都市旅游经典项目之一。

“重庆乐活天地”是新颖的大规模主题游憩体验旅游区,规划将东风水库命名为“乐湖”;湖西及周边建设“乐观狂欢天地”;南部平坦地设“渝南人家”,为项目区之餐饮休闲综合服务区;西部桐子湾一带规划“乐活乌托邦”项目;西山水库(西山湖)一带规划为“乐活宜居中心”,为生态旅游地产区;中央山地规划为“乐活山野中心”。

鸡长旅游公路沿线峡谷之中,有周家坪、擂鼓石、邓家坪、杨家坪等村落,有着典型的渝南山村风貌,规划建设沿鸡长公路的乡野休闲旅游带,为重庆都市居民提供山地乡村休闲旅游项目。

长田一带森林茂密,生态优异,大部分属于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规划依托森林管护站,建设长田森林旅游中心,在风景保护的基础上开发森林生态游憩。古剑山山前地区可用地较多,西部天平丘——梨树坪一带500亩左右土地,与旅游区主要旅游开发用地相对隔离而又距离较近,规划为新的居住区,配建小区级管理服务设施,成为“古剑山镇”的起步区,未来的古剑山镇,将成为重庆南部环境优雅、生态优良、镇容美丽的旅游新镇。条件成熟时,古剑山镇将发展为“古剑山街道”,成为重庆都市城市化范围的一个生态组成部分。

古剑山旅游区营销应瞄准重庆主城市场,长期经营,形成近远衔接的营销运作体系。近期应持续以“山挺古剑、水润綦江”的口号进行推荐,形成綦江旅游的印象。高铁开通后,继以“高铁十八分钟,畅游古剑名山”、“古剑山、快乐离你如此之近”大强度宣传,依托前期形成的广泛印象,利用高铁开通的优势,一举在重庆主城占据休闲旅游市场的大块份额,确立古剑山旅游区在重庆周边休闲旅游中的地位。

到规划期末,古剑山旅游区将以主题娱乐、避暑度假、文化体验三大特色吸引广大游客,成为重庆主城周边重要的休闲旅游地,成为外地游客来重庆必游的特色旅游项目之一。

2.旅游概念性规划 篇二

此项目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 伊春市于21世纪初开始发展旅游产业, 目前森林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皮艇漂流游、农家乐与一般性休憩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 但仍存在旅游配套明显不足、项目发展单一、区域发展的带动性差、产品链条短、休闲类产品欠缺等瓶颈问题。各景区间没有联动, 缺乏较大型以上的综合性园区, 整体旅游时间较短, 高峰期在73天左右, 人均驻留时间33小时。人均旅游消费560元, 远低于全国水平。项目地内有山泉、有各种水边林木果树、有原始森林, 有湖山一体, 有生态农业、生态林业;从旅游发展的角度而言, 这些资源都为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些特色资源与森林养生休憩、休闲农业、创意林业、特色旅游发展相对接, 实现在产业链上的延伸、以及旅游度假区的发展。

乳影岛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目前处于未开发的原生自然状态, 因而本次规划的基本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 经过反复探讨, 确定本项目五个规划原则和三个战略, 既可持续发展原则、突出主题, 体现特色的原则、旅游服务系统化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区域合作原则五元则, 和全面创新型战略、品牌支撑型战略、科学发展战略三战略。只有准确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战略, 才能使旅游项目快速、高效、持续、稳定增长, 这也是有关旅游业发展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根本保障。

遵循以上五个设计原则和三个发展策略, 乳影岛的空间布局结构规划最终确定为“一带、四块、五产业、七区”, 一带指群山、岛、湖形成的自然景观带, 四块指湿地观赏块、森林养生块、生态农林块、滨水游乐块, 五产业指蓝莓产业、农业、茶业、木艺、林牧业等产业支撑园区, 七区划定为入口接待区、休闲度假区、滨水湿地休闲景观带、农林一体生态体验区、森林养生游憩区 (局部含山) 、沙水娱乐区、岛内综合服务区、户外游憩区共七处服务区。项目中的游览线路规划, 主要依照“探林、赏园、戏水、寻山”的路线展开。通过这四条线路对项目中各个景点和项目的有效串联, 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区游览线路。线路按照曲径通幽的理念设计, 岛区外围景观坝建议可仿照太极图。道路系统设计将自然形态的环境组合引入到设计中, 以自然铺装的曲线路径做引导, 将我们引入由林木围合的一个个“绿岛” (这里将是提供休憩和观赏的半私密空间可提供野外宿营等服务) , 空间疏密有致, 步移景异、曲径通幽。有诗云:“鸟声乱溪水, 缘溪路转深”, 用来形容其意境甚为贴切。通过“绿岛”, 空间豁然开朗, 我们将到达亲水沙滩广场, 面向自然的河水, 在山谷边静思:川流不息的旅途, 最终回归大同世界。道路交通规划分为车行交通规划、游客步行道规划和停车场布置三部分, 车行道主干道红线宽度8米;各分区内部开辟次干道, 红线宽度4米和5米, 规划区各主要景点均有游步道连接, 采用木栈道、石阶、硬质铺地等形式, 路面宽度3~4米, 为满足项目区内外交通的静态停车需求, 在保留原有停车场的基础上在入口服务区扩建停车场为景区服务, 停车位为400个。岛内设置一处小型污水处理中心和一处中水处理中心, 保证区域内的环保要求。

岛内共有面积大小不一的建筑共12栋, 总面积为8300平方米, 如何定位这些建筑的风格也成为了一个难题。为了更好的体现山水一体的旅游景色, 项目的建筑设计最终确定了“木石混搭, 本土建筑”的基本设计原则, 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充分发挥, 寻求本土建筑特色, 形成一些巧妙的建筑语言, 用深色坡屋顶、堆石勒脚、木构外立面、圆木外框饰面等这些特有的建筑符号去阐释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热情的高涨, 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 倡导绿色理念的生态旅游成为国际生态旅游的新时尚。但在规划理论, 项目开发及宣传等方面的欠缺, 我国在内河旅游岛开发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但是我们相信, 随着规划理论研究的深入, 生态旅游岛的开发一定会达到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层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旅游业逐渐成为我国的支柱型朝阳产业, 地方政府正在积极的寻找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 本文借伊春乳影岛旅游概念规划, 简单剖析规划基本定位、规划策略、空间布局、旅游设施及路径规划、建筑风格特色等研究。

关键词:旅游概念规划,规划原则与策略,建筑风格本土化

参考文献

[1]黄光宇.山地城市规划与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27-37.

[2]董雅文.城市景观生态[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32-36.

3.旅游概念性规划 篇三

关键词:苏州;东太湖湿地;保护开发;生态规划

中图分类号: F323.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0-0339-04

收稿日期:2013-12-20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民增收科技行动计划[编号:ZS(13)5611316]。

作者简介:唐玲(1983—),女,安徽马鞍山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研究。Tel:(025)84392681;E-mail:tangling1983@126.com。

通信作者:高玉福,讲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E-mail:gaoyufu2013@163.com。随着太湖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太湖受到过度开发建设的威胁,农业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2010年实施的东太湖退垦还湖工程,由于城市化进程中规划不合理、长期缺乏管理,湿地受污染情况愈来愈严重,降低了湿地的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1]。湿地因生境条件的改变,当地物种存活率降低,严重破坏了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另外,野生动物栖息地面积不断减少,增加了城市湿地保护和恢复的难度。因此,如不对东太湖湿地加以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将丧失殆尽。为切实保护、开发利用好东太湖湿地资源,现编制《苏州市东太湖湿地保护开发规划》作为区域内各项湿地保护、开发建设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为其他部门相关的专项规划及进一步的详规提供参考。

1项目背景

1.1项目概况

苏州市东太湖湿地(图1)位于苏州东山镇最南端,东、西茭咀一带,北至新环山公路,占地面积23.3 km2。项目区属于东太湖地域,气候属亚热带,受太湖小气候环境影响,四季温和,雨水充沛,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16 ℃,无霜期298 d,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列入本次一期规划的湿地位于东南端,呈三角形,面积约6.7 km2,东、南方向分别与吴江、浙江湖州隔湖相望,北面为太湖大堤,西面与人工湿地-太湖大闸蟹养殖区相接。东太湖滩地由泥沙淤积而成,以前生长芦苇、蒿草、莼菜等自然植物,1970年改成良田,2000年结构调整为太湖蟹养殖。

项目所在地苏州市东山镇是典型的江南古镇,境内有雕刻大楼、陆巷古村、紫金巷等名胜古迹,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水乡风情。2009年,苏州市东山镇被评为国家级AAAA级景区,年平均接待游客110余万人次。东太湖湿地资源丰富,是城市重要的生态资源,也是具有特色的城市名片。发展东太湖地区的旅游事业,是吴中环太湖旅游服务业的重要环节,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1.2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1.2.1可以保护和恢复太湖生态湿地功能2010年,苏州市东山镇实施了东太湖滩涂地退垦还湖工程,由于缺乏管理,导致目前沿太湖滩涂地杂草丛生、河道淤塞、水系不通,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东太湖湿地的建设,将有效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太湖地区多种生物提供最佳的栖息繁衍场所,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和生物多样性。

1.2.2可以确保水源地用水安全东太湖连接太湖与黄浦江之间的黄金水道,是苏州、上海的重要水源地。项目区距离太浦河的入口处只有5 km左右,一旦湿地生态遭到破坏,就会使水源地受到污染威胁。通过建设生态湿地公园,在项目区合理种植各类湿地植物,能有效地改善太湖流域水体环境,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

1.2.3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东太湖生态湿地,可向广大游客提供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的场所,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还可作为环境教育、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的理想基地,让公众在领略湿地自然风光、认识湿地的同

时,了解湿地的文化及其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作用,使其不仅发挥特有的生态效益,而且成为加深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教育基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2.4可以贯彻太湖生态修复的科学举措中央和地方政策强化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指出,要做好“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水体治理工作;2008年4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2.1指导思想

有效保护东太湖湿地资源,维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充分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湿地环境的完整性和湿地资源的稳定性,确保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协调湿地景观与城市生活之间的依存关系,正确处理湿地保护与开展建设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湿地生态与景观环境的改善,逐步建成苏州市东山镇乡野气息浓厚的原生湿地自然景观。

2.2基本原则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遵循4项原则:坚持统筹规划、保护优先的原则;坚持原味生态、重点打造的原则;坚持持续发展、效益兼顾的原则;坚持综合投入、合理利用的原则。

2.3规划目标及功能定位

2.3.1规划目标东太湖湿地保护开发规划的近期发展目标是以东太湖湿地一期5大分区的建设为重点,提高东太湖湿地的景观价值,打造湿地精品,扩大湿地旅游的影响,以充满野趣的优美湿地体验与特色景观吸引广大游客。远期发展目标是成功保护开发一期之后,对二期、三期湿地在现有养殖业为主体的基础上,完善养殖区域内电力、交通、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增强湿地过滤和净化功能,提升景区总体环境质量,加强生态建设,将东太湖湿地打造成华东地区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生态和谐、布局合理的湿地区域。

2.3.2功能定位东太湖湿地主要发挥3大功能:(1)生态修复功能。充分发挥作为陆域集水区和水体之间“生态过滤器”的功能,净化水质、降解污染、涵养水源[2]。(2)科研宣教功能。湿地保护是生态学中的热点研究领域,相关学科的科研投入逐年增长,许多地区成为环境教育、湿地保护科学普及和野外科研试验的基地。(3)休闲观光功能。湿地独特的环境条件和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观光、游憩的理想场所,具有其他旅游景点所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

3总体规划布局

根据项目区的规划思想和目标定位,结合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湿地滩涂和养殖鱼塘现状,通过水系、地形的梳理改造,形成“一核、两廊、四区、多点”的空间结构布局特色(图2),一核:观光休闲区景观核;两廊:环太湖绿色廊道、蓝色廊道网络;四区:自然湿地保护区、人工湿地生态养殖区、配套服务区、航道疏浚取土区;多点:项目区内的多个景观节点。

4东太湖湿地一期规划方案

4.1规划构思

湿地具有“地球之肾”“天然蓄水池”“生命的摇篮”之美誉,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湿地承担着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任务[3]。东太湖湿地一期规划以“湿地方舟、太湖之帆”为规划理念,平面图案像1艘扬帆启航的大船,就像“诺亚方舟”一样承担着拯救地球、拯救环境、拯救人类的使命;规划中3个风帆图案象征着太湖经济圈前进的动力,也象征着太湖地区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的希望。

4.2分区规划

整个东太湖湿地一期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分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和5大功能片区,分别为湿地体验区、湿地观光区、鸟类观赏区、湿地保育区和湿地缓冲区(图3)。

4.2.1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承担园区的基本社会服务功能[4],规划位于湿地一期的入口区域,布置有综合接待中心、入口大门区、湿地广场等,主要功能包括项目区日常管理、服务接待、旅游产品开发和宣传推介、人群集散及广场入口等。

4.2.2湿地体验区规划在综合管理服务中心西南部,面积

约为33.3 hm2,主要功能包括湿地科普活动区、湿地生态保育区、湿地民俗体验区等,展现湿地风土人情,传达湿地保护信息。湿地游乐项目主要包括挖藕、挖荸荠、采菱、捉泥鳅、摸鱼、钓鱼、叉鱼、撒网等;体育竞技项目包括淤泥排球、足球、摔跤及手划船等。

4.2.3湿地观光区利用湿地特色植物,打造芦苇荡、水上森林、湿地花海等典型湿地植物景观,面积约100 hm2,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的游憩环境,展现壮观的湿地风光,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开设环保游船、自驾木舟、木道、浮桥、木筏等形式的多条水上游线,并设置换乘码头,作为水陆交通的转换枢纽。

4.2.4鸟类观赏区规划在湿地观光区东部,规划面积约为80 hm2,主要通过营造适宜鸟类安家的湿地生存环境,吸引野鸭类、鹭类、鹤类、雁类等多种鸟类在园区栖息生活,供游人与科研人员观赏、考察。

4.2.5湿地保育区湿地保育区指湿地公园内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较好、生态敏感度较高的区域,是湿地公园内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区域,除开展保护和监测等必需的管理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5]。

湿地保育区规划在湿地观光区西南部,面积约为 166.7 hm2,以自然湿地为主,结合现有条件,营造沼泽、湖泊、河流等多类型湿地相结合的综合湿地生态系统。该区域需要绝对保护,以逐渐形成自然状态下的湿地景观。

4.2.6湿地缓冲区湿地缓冲区位于湿地保育区的外围,把湿地保育区与外围强烈受边缘效应影响的区域隔开,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核心区自然生态特性,面积177.3 hm2。该区域可以开展湿地自然风光欣赏为主的步行观光游憩活动,但规模有限制,不得建设任何接待设施,禁止机动车进入。另外,该区域还可以作为生物物种迁移、迁徙和扩散的空间。

4.3专项规划

4.3.1植物景观规划将充分发挥湿地野生植物的综合功能,突出自然野趣、体现游憩环境的生态性与景观性,在每个分区形成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观(表1)。表1苏州东太湖湿地各功能区植物配置

分区功能要求植物选择综合管理服

务中心以常绿植物和色叶植物为主,并搭配一定比例的花灌木、四季草花,使四季有景可赏樟树、杜英、枫香、五角枫、三角枫、鸡爪槭、山茶、南天竹、中华绣线菊、杜鹃、紫堇等湿地体验区

适当种植参与性强、适宜采摘体验的水生植物和珍稀、濒危的水生植物及各种生长习性奇特的水生花卉,不仅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还可起到宣传湿地的作用,提高湿地保护意识香菱、荸荠、荷花(莲蓬)、斑叶水葱、花叶芦竹、斑叶芒等

湿地观光区

为展现壮观的湿地风光,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的游憩环境,规划水上森林及湿地花海景观,并保护现有大面积芦苇荡,采取人工抚育措施增大面积,开展水上观光旅游池杉、中山杉、落羽杉、水杉、雨久花、荷花、鸢尾、菖蒲(天南星科)、黄菖蒲(鸢尾科)

鸟类观赏区

为吸引野鸭类、鹭类、鹤类、雁类等多种水鸟在此栖息繁衍。建成高矮不等、干湿不等的水上森林、水上灌丛、水上草丛池杉、落羽杉、落羽松、水杉、芦苇、荻苇草、芒类等湿地保育区

选择以乡土植物为主,保证植被的自然更新演替,逐步恢复水下生态植被

池杉、落羽杉、枫杨、紫柳、芦苇、芦竹、荷花、菱角等,苦草、狐尾藻等沉水植物湿地缓冲区

保持从水生到陆生生态系统的连续性,构筑物种多样的水岸生态系统,形成缓坡水岸的植被带。在中心湖区外围充分利用现有低洼沼泽地,以耐水湿乔木为主,形成郁郁葱葱的湿地森林景观,同时也对中心水体起到隔离防护作用水杉、落羽杉、碧桃、垂柳、木香、木芙蓉、芦苇、芦竹、莼菜等

4.3.2水生动物恢复工程规划引进原生态蟹苗、虾苗、螺狮等,在恢复和稳定水生动物群落的同时,可为湿地生态养殖区提供生态、安全、优质的水产种苗。

4.3.3道路水系规划东太湖湿地一期规划建有环南太湖大道和南环大堤2条主干道,两路相接,总长度11.2 km,呈梯形,底宽62 m,堤面宽20 m,标高6 m,双向两车道,两边绿化带各7 m,主要用于形成外部游览环路,并联系各功能区,承担着运输、消防的功能;有6条主河道堤埂,总长度6.9 km(双侧),净宽5 m,两侧绿化带各1.5 m,主要作为环水游人行步道,用于补充功能分区内部的游览路线,采用条石路或卵石路;根据地形需要建设相应桥梁,规格跨度15 m,桥面宽 5 m;规划有电站、闸口、浆砌块石护坡、游客码头、木栈道等。

4.3.4配套服务设施规划建筑设施包括项目区入口大门、管理服务楼、会议培训楼、餐饮住宿等,以及根据各生产项目的实际需求配套的工具用房。各分区内设置醒目、完整的标示、标志牌;在适当的地点可设置与环境协调的桌椅、观鸟亭、游廊、集散广场等休憩场所,并相应设置有生态厕所、盥洗处及废弃物箱;在入口区及管理服务中心,规划适量商业服务点。

4.3.5环境保护规划对项目区内整体环境进行整治,包括清理沉船、竹竿、杂草杂物等;根据项目区服务人口数量、服务范围,合理设置环卫工具与环卫工程设施,实现垃圾处理的专业化与无害化;通过控制进出项目区机动车辆的种类与数量,适量配备清洁环保的电瓶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5展望

项目区建成后,结合东山镇丘陵果品采摘、碧螺春茶庄及其他人文景观,将会丰富地方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知名度,为当地农户提供近400个新就业岗位。预计人工湿地生态养殖区生产的鱼类、贝类、虾蟹类等水产品 1 300 t,太湖莼菜、菱角、藕等年出口量500 t,产值达4亿元,将成为全镇农业收入的支柱产业。湿地景观年吸引旅客约125万人次,年总收益约3.8亿元,经济效益可观。项目区的建设,将有效保护东太湖湿地资源,改变植物群落单一的现状,维护湿地生态平衡,增强湿地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可以防止太湖蓝藻暴发,保护水源地水质安全。

参考文献:

[1]Kondoh A,Nishiyama J. Changes in hydrological cycle due to urbanization in the suburb of Tokyo metropolitan area,Japan[J]. Advanced Space Research,2000,26(7):1173-1176.

[2]徐静波,刘红,袁兴中. 三峡库区东溪河湿地保育区建设的生态学途径[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1):23-26,75.

[3]王浩,汪晖,王胜勇.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4]孙化蓉,陈昊. 镇江市江心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设计[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2):384-388.

4.旅游概念性规划 篇四

泰集团子公司)

项目区位:北京门头沟区清水镇百花沟 项目规模:38平方公里 完成时间:2011年 核心资源:山地沟谷资源

项目类型:山地沟谷型+主题运动型+养生养老型+田园生态旅游区概念性规划

规划成效/后续进展:

成功获得满足条件的建设用地指标

项目地地处北京市西南方向,门头沟区西南角。南与北京房山区相邻。

西北与河北省涞水县、涿鹿县、怀来县相邻。距门头沟区中心2小时车程。距北京市区3小时车程。

109国道直达,是市区直达百花山景区的必经之路。

: 传统地产公司向旅游地产行业的转型。发展策略,如何通过构建大景区,实现山区土地价值最大化,如何利用有限开发资金实现滚动开发。

总体定位:

站在创建中国顶级旅游度假区的高度,以构建中式山水休闲养生生活方式为目的,依托百花山山水生态资源及农林产业基础,集田园休闲、山地运动、养生度假、商务会议等功能为一体,打造一幅具有诗情画意的山水田园生活画卷。

形象定位及口号: 京西花谷 •十里画卷 核心创意:

以中国诗意山水为主题景观系统,以文化体验、诗境创意为核心内涵,提供主客共享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商务会议、文化创意、康体运动、田园风情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亮点项目: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发展成为行业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专业创新文旅产业引领者。

5.旅游概念性规划 篇五

旅游规划的人本主义原则是在旅游规划中尊重人为人,使人成为人的原则。这是人的各种属性的内在要求。这对旅游有重要影响。决定了我们旅游规划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应从生物性、社会性、意识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等各方面尊重和促进旅游者的人性发展,促进旅游业的人性化发展,我们常说旅游和旅游规划要以人为本,但对于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的什么为本?人们却不太清楚。本文试对此做一个简要分析。

人本主义原则与“把人当人有本质”的观点有本质的区别。人们习惯于“把人当作为人”称为人本主义或以人为本的原则。但把人当人,就是社会的一些人把另一些人当作人,把别人当作人看的人是什么人?人上人?还有一些人是不是可以不被当作人?谁给了这些人权力把别人当作人看?把人当人就存在权力异化,一些人对另一些人有支配权。其实这是资本力量。资本将人作为实现其价值的工具和手段,因此,以“把人当作人“作为人本主义的诠释。这表明资本把人分成了不同的等级,有的人可以当作人,有的人可以不当作人。其实就是在资本化的经营者心目中,可以经他带来利润的人才进入他的视野,成为他认可的人。

旅游是一种奢侈性的活动,是人在生存性需要满足后的活动。奢侈性活动比生存性活动更具有人性。通常人们所说的“这才是人玩的”就是指这个意思。反过来说,娱乐、游戏、旅游等更具有纯粹的人性或属人性。旅游规划就是为人提供具有人性化的旅游环境和活动,尊重人性,促进人性的发展,人本主义原则要求人作为人,使人有人性。人性从广义上来说是人的属性。旅游以人为本就是要有利于人和人类的成长,由不完善的个人和人类走向较完善的个人和人类。从理论上讲,人至少有五种基本的属性:生物性、意识性、社会性、历史性、实践性。

6.概念性规划设计总结 篇六

湖南有色集团中央研究院概念性规划设计从6月份正式开始,分为以下的几个阶段:

一、联系和考察阶段:

1、从6月1日开始,综合协调部具体联系了长沙市规划设计院、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湖南省轻工纺织设计院贝特建筑设计所、长沙市中规建设设计公司、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原八院)、湖南方圆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10家省内外设计院所,并收集了各设计院的详细资料。

2、2008年6月3日,项目办在集团公司会议室召开了设计单位确定讨论会,集团公司张总出席了会议。会议确定了对设计院实地参观的考察方式,并初步确定了6家考察单位(2家省外4家省内),分别为长沙有色设计院、中国航空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原八院)、湖南省轻工纺织设计院贝特建筑设计所、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3、6月4日到6月6日,项目办有关人员在殷志伟主任的带领下,实地考察了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湖南省轻工纺织设计院贝特建筑设计所、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原八院)等四家省内企业。6月15日,综合协调部主管汪幼民赴上海对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考察。

二、设计深度和设计方案确定阶段:

经过前期对设计院的考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公告,并进行了公开发布。三家设计院对我们的公告进行了回复,表示愿意根据我们的征集公告参加概念性的规划设计。三家设计院分别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湖南省轻工纺织设计院贝特建筑设计所、长沙市中规建设设计公司。

三、现场勘察及设计阶段:

1、6月17日,综合协调部组织了三家设计院对中央研究院的宗地进行了现场勘察。

2、设计起止时间: 2008 年6月18日--2008年7月7日

四、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评审阶段:

1、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评审会:

2008年7月9日,湖南有色集团中央研究院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评审会在集团公司会议室召开。出席的有专家:贺卫宁(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谭春华(长沙规划设计院)、孙飞龙(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建筑一分院)、石正华(湖南省建设集团设计院),曾凡勇(湖南国际工程咨询中心)、周交星(湖南望城经济开发区)。业主: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一宪、项目办主任殷志伟、湖南开天董事长郭学益、审计监察部部长李烈林、人事部部长戚小村、项目办副主任裴军红、副主任康新建、科技部副部长罗可美、财务资产部代表、企业管理部代表、规划投资部代表及项目办有关工作人员。

2、评审专家及代表结论意见:

中国航空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方案:满足园区科研、中试、产业化的三大板块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分区,科学规划布局,设计全面,给排水、供电、采暖、防灾、人防、节能等方面都有涉及。建筑造型简洁现代,建筑具有未来感,缺点在生活区没有进行规划。

湖南轻工纺织设计院贝特建筑设计所:设计有新意,有个性,有艺术,运用现代园林的手法,把硬质景观与绿化有机结合,构成统一的园区环境。中央公园、水上会展中心、诺贝尔广场等中心景观,形成园区内重要的景观轴线。设计运用水的动态处理手法,为园区增添情趣、活力和浪漫,趋向于园林规划,水和生态的运用很有特色。缺点在专家村的面积过大、建筑的成本较高。

长沙中规设计院:规划理念的定位准确,规划采用前庭后院、前明堂后祖山、左青龙右白虎的组合方式,中央研究院主楼与研发区之间组合关系以广场为中心,布局合理。缺点在南面的工业密度过大,理念贯彻不彻底。

3、专家审查意见表情况统计汇报:

会议共收集专家、业主审查意见表12份,其中10份评定中国航空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为第一名。评定湖南轻工纺织设计研究院贝特建筑设计所、长沙中规设计公司为第一名的各一份。

4、综合意见:

中国航空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方案虽然有一定缺陷,比如生活区没有进行规划等,但是从整体上看:合理分区,布局科学;设计全面,给排水、供电、采暖、防灾、人防、节能等面面俱到;建筑造型现代,体现高科技研究院的特征;工业生产考虑周详,适合中央研究院的实际生产需要,最后确定为第一方案。

五、商务咨询及修建性详规制定阶段:(下一部工作计划)

1、对中国航空工业第三设计院进行商务咨询,了解具体报价、工期等具体事项,设计院也对我方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2、根据有色的行业特点,具体联系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邀请有色院参与到具体的工业、工艺设计。

3、签订修建性详规设计合同。

六、修建性详规设计:(下一部工作计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1、用地功能分工:修建性详细规划应有准确细致的用地功能分工,做到规划地区各类用地功能相互结合又互不干扰,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交通、道路、水体、绿地等。

2、道路系统规划:规划地段应与基地周边的城市道路及穿过地段的城市道路有很好的衔接关系,道路系统层次应分明,主次、支路的长度和比例恰当。道路走向及高程应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地形,节约工程投资。并设置充足的停车面积以便于疏导交通,避免人车交叉,合理分流。

3、建筑空间布局:修建性详细规划要处理好基地与其他地区的设计关系,在城市景观、内外部空间等方面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处理好基地本身的整体空间布局关系,做到结构清晰、主次有高低错落,处理好细部与小尺度的外部空间。

4、绿地及景观规划布局:绿化作为生命的象征,其在城市中所起的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规划的不同层次都应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原有水体进行绿地系统建设,充分发挥绿地的作用,突出地方及基地特色。

5、工程管线规划及竖向规划:作为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首先要注意与城市市政管网的合理衔接,在布置、走向、高程设计中,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地势,接近拥护,节约资金,不破坏生态环境。

6、各类经济技术指标:这方面包括估算工程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

益。应对规划的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进行比较、核算,以达到科学合理。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一)规划说明书

1、现状条件分析;

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3、用地布局;

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

5、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7、竖向规划;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

1)总用地面积;

2)总建筑面积;

3)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

4)容积率、建筑密度;

5)住宅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

6)绿地率。

7)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二)图纸

1、规划地段位置图。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

2、规划地段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和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

3、规划总平面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规划建筑、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河湖水面的位置和范围;

4、道路交通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停车场用地界线;

5、竖向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标明道路交叉点、变坡点控制高程,室外地坪规划标高;

6、单项或综合工程管网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管线的平面位置、管径、主要控制点标高,以及有关设施和构筑物位置;

7.旅游概念性规划 篇七

1.1城市门户景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品质的关注及要求不断提高,城市门户景观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很多中小城市为了打造自己的城市形象,在注重本身的经济、文化建设之外,也渐渐意识到了良好的城市门户景观对于打造城市名片的重要性。城市门户景观的规划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课题,对城市门户景观建设的重视,也是一个现代城市注意自身空间意象和人文精神、保护并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自觉表现。遂宁市打造城市门户景观的诉求,体现了其与时俱进的城市建设观念以及对城市竞争“软实力”的深刻认识。

1.2地域文化分析

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不仅包括本地区与众不同的自然地理状况,还包括本地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风俗行为、价值取向等,这使得地域文化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意识形态。在景观设计中注重地域文化的表达,对打造特色地域景观、传承本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2.1适度保留地域传统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发现本地域的传统并适时保留。但并不是全然保留,而要对保留下来的建筑或景观在构造和空间上进行再次处理,除去落后的、琐细的,保留进步的、精髓的,以此来突出传统特征。

1.2.2抽取地域文化元素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具有地域特征的资源要进行广泛的收集,整理出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资源,然后进行进一步地提炼和抽取,获得能够象征地方传统及民俗风格的元素符号。这些元素符号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虽然在空间或结构设计上没有遵循传统,但这些符号的鲜明形象和典型的代表性即表现了对传统的极大的继承。

1.2.3融合地域特色与现代手法

历史与现代的融合已经发生在了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也是传承历史的一种趋势。将现代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法、新材料新技术,与地域文化中传统的建筑构造手法、布局形式、材料运用特征等相结合, 在传统中进步,在现代中回望,诞生的作品不仅具有历史传承性,更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

2.项目背景

遂宁作为规划建设的成渝经济圈高速公路网络中心和铁路枢纽城市,正在围绕“构建盆中交通枢纽” 的总体目标,实施“高速骨架”“干线畅通”“通乡通村”三大工程和铁路网络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根据遂宁“两环三横三纵”的交通系统, 玉龙路位于遂宁市中心城区北入口,道路两侧有大量的自然山林,生态保护良好,是城市的重要的入口。

2.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研究范围东起明月路Y字路口,西至罗家湾收费站,包括临玉龙路自然山体的景观界面研究。面积为206.5公顷,总长度为4.7公里。其中玉龙路道路宽度40米,两侧建筑控制线宽80米,临自然山体长约2.5公里;基地东部连接城南高速,为互通式立交;基地内部包含多个道路交叉口,站南路连接遂宁火车站。本片区域是遂宁重要的城市门户,是城市形象极为重要的展示窗口。

2.2区域文化资源

遂宁独特的山水格局以及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孕育了遂宁的特色名片:“观音文化城”“生态山水城”和“现代花园城”。

2.2.1独特的山水格局

山——遂宁城市被东山、西山两大风景区所包裹,它们组成河东、河西两条森林植被廊道,是城市重要的林地生态系统和生态屏障。

水——遂宁中小河流众多,境内最大河流是涪江,与渠河、联盟河穿城而过,“一江两河”构成城市重要的水生态系统,被誉为“西部水都”。观音湖与圣鹭、圣莲、圣平三个河心岛构成遂宁市区最大的生态廊道和城市开放空间。

2.2.2丰富的旅游资源

遂宁拥有1660多年历史,文人荟萃、贤士辈出, 素有“东川巨邑”与“文贤之邦”的美誉,文化底蕴深厚。遂宁旅游资源丰富,截至2012年,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340余处,其中国家级9处、省级28处、市级40处、县级266处。如:广德寺、灵泉寺、 龙凤古镇、仁里古镇等。

2.2.3观音文化

遂宁作为中国观音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观音故里,得到中国佛教界的认可,被中国广联、中国民协授予“中国观音文化之乡”的殊荣。中国观音文化之乡,包括书法、曲艺、诗酒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观音文化在遂宁广泛流传,被遂宁人民广泛认可,已成为遂宁的特色文化。

3.规划结构——“两轴,四区,多节点”

“两轴”:玉龙路生态景观轴及站南路文化展示轴。

“四区”:根据道路周边用地现状及当地文化特色划分为四个分区:森林之门、生态长廊、城市门户和现代花园。

图片来源:注明图片来源于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注明图片来源于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多节点”:在主要道路交叉口与周边用地功能相结合而形成重要景观节点,对其进行详细深化设计,形成本案视觉焦点与城市形象窗口。

4.分区设计

4.1“森林之门”分区设计

“森林之门”分区位于玉龙路最西侧,从城南高速出入口至现状路段。本段重点体现遂宁的生态性及森林门户的感觉。整体设计灵感来源于大地艺术,结合观音玉瓶中柳叶的形态,将其抽象成立体的绿色雕塑草坡结合花灌木和景观树阵的组合,形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生态风景线。

以市花“荷花”为主题元素创作的艺术雕塑,矗立于水景之中,形成视觉的中心,荷花雕塑采用钢结构为主要材料结合钢化玻璃,显得简洁大气。收费站采用仿生叶子的形式进行适当的改造提升,使其更加富有设计感。道路旁边现有停车位未考虑安全性和美观性要求,通过改造设计成港湾式停车位,周围设计了叶形休闲廊架,与对面叶状构筑物共同形成强烈的序列感体现生态文化和观音文化。

图片来源:注明图片来源于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4.2“生态长廊”分区设计

“生态长廊”分区为从现状路至站南路段玉龙路两侧景观区域。本段设计采用折线的形式作为母题,通过加入游步道和自行车道结合的方式形成连续的慢行系统,将分散的道路绿化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沿着人行道两侧采用立体折纸草坡穿插少量花灌木,形成高低错落的效果。

在廊道两侧的休闲区中提供自行车租用服务站点,骑上绿意充盈的自行车道,在起伏跌宕的绿坡中穿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人们也可以选择漫步在万木葱茏的绿色长廊里,换一种方式去享受最接近自然的闲适与舒心。

4.3“城市门户”分区设计

“城市门户”分区位于站南路段,从火车站站前广场至玉龙路区段。 多数用地地势较为平坦,局部有高差40米左右的山丘,景观规划按照“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的目标,塑造出“生态山水城”的特征,打造郊野公园与站前公园的南北景观通廊,融入遂宁市的整体山水格局。

将马踏飞燕路口节点作为中心,东面地块形成展示城市形象窗口场所,通过山体结合覆土建筑的形式,形成商业界面,将山上水体设计成错落有致的跌水瀑布景观,将人带入自然的山水之间。山顶上放置大型的遂宁立体英文字母,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整体的商业综合体通过二层人行平台将其串联起来,形成流动的休闲观赏空间。

4.4“现代花园”分区设计

“现代花园”分区位于玉龙路最东侧,从城南路至明月路交叉口区域。

在保留原遂宁天友文化旅游城项目内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景观设计从交通流线、入口位置、环境融合、视线分析等多重角度来重新梳理此区域。

原规划将主入口放在丁字路口上不是很合理,经设计后将主入口调整到东西两个山体之间,在此处打通连接天友国际酒店的道路,形成两个公园的入口空间,并能解决人车混行与停车场的问题,做到融入自然的效果。

明月路与玉龙路交叉口的现状交通流线较为复杂,景观将道路交叉口不规则的花坛改成圆形大转盘花坛,景观效果更加大气,车行能更顺畅地通过,提高了交通能力。

在沿街商业界面的处理上遵循“现代花园城”的设计理念,将居民的休闲体验与商业功能有机结合,利用廊架、座凳、花坛、景观灯具、 艺术雕塑小品等综合体现遂宁的文化底蕴,体现观音故里、曲艺之乡、 书法之乡等特色。

5.结语

本次概念性规划运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方法,深度结合本地的地域文化,注重本地的生态性及生态保护,是一次具有传承性、现代性、可持续性的规划设计。希望在其他的城市门户景观规划设计中,能同样注重本地地域文化的发掘,使每个城市都独具特色,尽情绽放在中华大地上。

摘要:城市门户成为了解城市当地文化、风情、自然、特色的快捷窗口,城市门户景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遂宁市城市门户区域的景观规划设计具有多重重要的意义,遂宁要创建独具自我特色的门户景观,应着眼于本市的地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通过景观规划设计来打造鲜亮的城市名片。

8.田园生态新村概念规划浅析 篇八

【摘 要】在成都市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启示下,对青羊村现状进行评析,探索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规划格局,使它融入城北新区,成为绵阳市的“新亮点”,提出能更好实现生态田园新村(城中村)规划方法的新思考。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田园生态新村;城中村

1. 项目概况

为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并依托蓝光地产的辐射作用,带动青羊村及周边地区整体开发,促进城北新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把青羊村打造为涪城区乃至绵阳市城乡统筹试点的示范项目。

青羊村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义镇,规划范围是本村行政边界,总用地面积约172公顷,主要包括规划拟建(农民安置、集体经济用地、龙溪汉帝顿和科大美林),现状保留或在建(科大花园和现状已建)及已拍卖地块。

2. 区位与现状分析

2.1 区位分析。

青羊村距市中心8.4公里,东临绵江快速通道,西临绵广高速路,北接龙门镇小桥村,南靠西南科技大学,区位优势明显;它位于青义镇北部、绵广高速与绵江快速通道两条交通走廊之间,北临近高速下口,通过绵江快速通道与绵阳市区、江油市紧密联系,对外交通联系方便、快捷。在西科大南侧规划市二环路,未来与绵江快速通道设置互通立交,将使整个青义镇与绵阳市区融为一体,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交通优势(图1)。

2.2 现状分析。

现状以耕地、林地、农村居民点和部分村镇建设用地为主。村镇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西科大附近,包括现状青科市场、在建居住小区、西科大拆迁农民安置点、科大花园居住小区和在建科大美林居住小区;现状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山体高程大致在500至560米之间,整体地势呈东北和西南较高,中部略为平缓。现状植被茂盛,生态覆盖率较高,环境优美,自然生态资源丰厚;

现状农业依据良好的生态环境,瓜果蔬菜、苗木花卉等。一定的特色农业基础,不过用地较为零散,缺乏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有待进一步整合提升。

3. 规划构思、发展策划。

3.1 规划理念。

在成都市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启示下,从本村现状出发,规划理念如下:

整体考虑本村建设,使规划区的建设与周边环境结合,形成融合协调的整体环境;结合地形统筹考虑,打破传统机械的功能区划分模式,强调不同层次功能的综合性。从不同功能的要求出发,使总体布局达到功能分区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的要求;突出整体效果,标志性建筑结合整体布局、反应整个新村面貌和主题;通过特色打造、生态建设等手段,将该村建设成“以人为本、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新村及绵阳市的“后花园”。

图1 青羊村对外道路交通示意图

3.2 规划原则。

(1)生态田园型、景观多样性原则:规划建设势必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规划中保留适度的生态空间,尽量减少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后,尽量规划绿化用地,形成开阔的室外公共绿化空间,能更好营造生态良好的田园环境;注重沿绵江公路的景观设计,结合本村道路和集中绿化区及高低错落的建筑立面,形成延续性的绿化景观和富有韵律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

(2)交通便捷、以人为本原则:明确各级道路的功能定位和流线特征,规划完善各类交通体系,共同构造安全快捷、相互有机联系的“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

3.3 发展策划。

《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对青义镇的描述:将青义镇产业定位为西部科技教育基地,在市域产业布局中属二级产业基地,中心城区用地布局中规划青义教育、居住组团。

3.3.1 发展目标。

著名的生态学家马世骏说:“农村是个由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组成的巨型复合系统。”那么,该村产业目标: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整合现状内部已有资源,依托教育产业,带动发展相关服务业;以蓝光地产为契机,带动商业地产的开发;以现状自然资源为基础,发展资源依托型产业项目;营销目标:融入市场营销理念,通过推广、宣传、打造品牌等方式经营,提高知名度。通过蓝光地产取得双赢双收的效果,使该村未来成为涪城区乃至绵阳市的“新坐标”,具有广泛的示范性。

3.3.2 功能定位。

生态农村建设中的生态产业内涵应该扩展到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层面。首先现状产业分析,依托西科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主要以商业、餐饮业、服务业、生态农业和少量房地产项目为主,分布较为零散、产业级别较低,规划将整合现有产业基础,注入新的产业门类,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与集聚效益。接着产业定位,将从青义镇整体功能定位出发,充分利用教育产业优势,突出特色产业,在整个绵阳市区形成错位发展、优劣互补的产业格局。将该村打造为集“高档居住、商业商贸、教育文化、观光农业”四位一体的生态田园新村,未来走“功能复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

4. 规划布局

4.1 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

(1)在功能定位和本村现状的基础上,力求做到用地布局科学、功能结构合理。用地布局尊重现状实际,选择坡度在25%以下的用地作为建设用地,以减少工程量,节约成本,25%以上的作为观光农业和绿化用地。规划时采用“一心、一带、四区”的平面结构布局(图2)。

(2)“一心”指处于本村地理中心位置,集教育文化、休闲娱乐和自主创业于一体,由教育科研孵化机构、教育文化博览馆、青羊公园和大学生创业街组成的连接各区的核心;“一带”是沿村北部和西北部,休闲观光农业和现代农业示范园绵延形成的生态农业带,成为旅游带和内部居住区的隔声带;“四区”由集高档居住、商务会所、旅游度假功能的生态田园小镇区,集居住、商业休闲、文化娱乐功能的混合用地区,商业综合区和商贸市场区组成。endprint

图2 青羊生态田园新区用地布局图

4.2 道路交通系统。

以《青义圣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在本村入口区和商业集中区设置公共停车场,满足停车需求,减少对村内部及绵江快速通道产生干扰,保证内部环境的舒适和外部交通的通畅;在“一心”的外围布置一条自东北向西南展开的“吊钟形”主干道,把规划区内各功能区直接连接,一

端连接绵江路,另两端与一条连接绵江路的纵向主干道相接,在绵江路上的出入口与对面蓝光地产规划的道路形成良好对接,有利于道路交通的流畅、便捷。这条外围车行主干环线、一条贯穿农业生态带的次干道以及各区内部的人流线路形成完整的交通体系。该道路交通系统既能最大限度减少人车流的冲突,又能尽量维持居住区的安静,达到通畅、安全的人性化目的。

4.3 景观绿地系统。

景观规划立足“生态、文化、特色”三位一体的原则,以生态为导向、以人本为目的、以特色为目标,合理协调各景观要素,以营造环境优美、富有人情味、体现地方特色的景观。

4.3.1 景观系统规划。

(1)结合用地布局及道路网的建设,从景观轴线、景观中心、景观节点、景观视线走廊等景观要素出发,注重利用优越的现状自然条件,力求塑造和谐统一并符合生态田园新村的景观形象。

(2)“吊种形”主干道是景观主轴线并设置景观节点,青羊公园是景观中心与景观节点形成发散状布局,景观中心与景观节点形成景观视线走廊。充分利用流经本村的龙溪堰活水体,把“山、水、田、林、园”作为主要元素形成“点、线、面”的景观布局。借鉴西科大景观设计手法,把活水体作为本村独具特色的景观之一,在青羊公园和生态田园小镇布置亲水空间,更加突出生态化、田园化和人性化;此外,建筑布局充分利用地形特征,形成层层跌落,起伏有序的天际线,成为本村又一道亮丽的景观。

4.3.2 绿地系统规划。

在景观系统基础上,规划“两环、三面”的绿地系统,形成与道路系统相呼应的绿地系统网架。“两环”:一条吊钟环形主干道景观主轴线、一条贯穿农业生态带的次干道景观线的公共绿地;“三面”:一面是紧挨绵江快速通道的带状绿化带,另两面是环形主干道向高档居住区内延伸的两路段上的带状绿化带。

5. 结语

新农村建设目前正火热进行,这方面的相关理论还不完善。如何建设生态良好、和谐发展的21世纪新农村,仍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青羊村概念规划项目,尝试性摸索城中村改造时建设田园生态新村规划方法的新思考,有待在今后的具体实践中验证。

参考文献

[1] 邹君.生态农村的内涵及其建设方法初探[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5).

[2] 唐秀丽,赵荣山,陈平.生态 特色 人本-小城镇景观规划三位一体论[J]小城镇建设,2002(12).

[3] 艾智科,黄发林.现代田园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以成都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 2010, (3).

[4] 张栋国.有关城市发展的几个问题探讨-读“田园城市”有感[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12-15-261

[作者简介] 张玉芳(1981.12-),女,籍贯:河南省商丘市,学历:硕士,学习院校:四川省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上一篇:工程部文员年度的工作总结下一篇:标准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