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进度数据库

2024-08-28

国家统计局进度数据库(精选8篇)

1.国家统计局进度数据库 篇一

关于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汇报

黄骅市发展改革局(2011年9月20日)

随着我省沿海开发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面对秦唐沧区域发展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难得历史机遇,我市紧紧围绕“五年翻两番,十年翻三番”两大目标任务,狠抓“十二五”开局之年,大力实施“项目建设攻坚 ”活动,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经济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呈现良好势头。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8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04亿元,同比增长34.1%。

1-8月份,引进省外资金19.2亿元,同比增长7.8%,完成了沧州市下达任务目标的106.7%(18亿元)。上半年完成内资引进15.2亿元,在沧州市位列第二(渤海新区第一)。

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今年1-8月份全市建设和运作超千万元的重点项目共16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4个;总投资908.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5.95%;实际完成投资8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16%。其中竣工项目33个;在建项目95个;计划新开工项目4个;前期项目3个;谋划项目30个。

按投资额分类:1000万元-5000万元项目48个,5000万元-1亿元项目32个,超亿元项目8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5亿元以上项目31个。

(一)、省重点项目情况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8个项目列入第一批省重点,总投资175.6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9.2亿元,完成投资16.2亿元,项目个数位居沧州各县市第二位(渤海新区第一)。

1、续建项目3个,总投资15.5亿元,包括2个装备制造业项目和1个现代物流项目,分别为:

(1)昌骅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大型模具项目。位于滕庄子乡,总投资5.9亿元,完成投资2亿元。投产达效后,年产各类大型模具500万套,冲压件26万套。省供地100亩,目前联合厂房和综合楼建设已经完工。

(2)宏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专用汽车项目。位于羊三木乡,总投资5.4亿元,完成投资1.8亿元。投产达效后,年新增专用汽车生产能力1万辆。省供地90亩,目前厂房及配套设施已建设完工,正在购进整车检测线等设备。

(3)京海物流有限公司现代物流项目。位于羊二庄镇,总投资4.2亿元,已竣工,投产达效后,年货物吞吐量300万吨。

2、年内新开工项目4个,总投资60.1亿元,包括3个装备制造业和1个现代物流项目,分别为:

(1)英迪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大型模具项目。位于黄骅经济开发区,总投资14亿元,完成投资1.4亿元。省供地130亩,目前正进行设备订购。

(2)光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专用汽车模具项目。位于黄骅经济开发区,总投资6.9亿元,完成投资3.1亿元。投产达效后,年产各类大型模具500套,大型设备冲压件26万套。省供 2

地100亩,目前正在建设厂房及办公楼,并订购部分设备。

(3)长生汽车灯镜有限公司金属网制品项目。位于常郭镇,总投资7.2亿元,完成投资1亿元。投产达效后,年产高速公路和铁路护栏等产品1300万件,销售收入8.2亿元。省供地100亩,目前正在进行土建施工及部分设备订购。

(4)长海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仓储物流项目。位于羊二庄镇,总投资32亿元,完成投资3.7亿元。投产达效后,年储存中转焦炭、矿石、建材等750万吨。目前,已订购部分主要设备。

3、计划开工项目1个,为北汽集团黄骅汽车产业园暨40万辆整车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占地3552亩,位于黄骅经济开发区,是集汽车零部件制造、汽车出口、汽车销售、物流及汽车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省预留土地指标500亩。该项目一期主要建设冲压、装焊、涂装、总装、车架、车桥、齿轮7个大型车间,总面积超过34万平方米。目前,车桥、齿轮两个车间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其它5个车间也将陆续开工。开工前需要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已经全部到位。

(二)、省产业供地项目建设情况

截至目前,我市共13个项目列入我省沿海地区第一批安排用地指标的产业项目,共争取土地指标1784亩,位居沧州市第一位。总投资230亿元,包括昌骅大型模具、宏泰专用汽车、英迪模具、光华专汽、长生灯镜、北汽集团黄骅汽车产业园等6个第一批省重点项目和7个产业项目。其中,7个产业项目,3

总投资54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1.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9.4亿元。分别为:

1、黄骅聚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高强力螺栓及高铁扣件项目。位于旧城镇,总投资4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亿元,完成投资1.4亿元。投产达效后,年产高强力螺栓23000吨、高铁扣件200万套。省供地104亩,现正进行土建施工。

2、黄骅市华泰钢管制造有限公司高钢级输送油气钢管项目。位于羊二庄镇,总投资3亿元,今年计划投资3亿元,完成投资2.5亿元。投产达效后,年产高钢级输送油气钢管15万吨。省供地80亩,目前厂房等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成,主要设备已经订购。

3、黄骅市五一机械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水工系列产品项目。位于滕庄子乡,总投资4.4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亿元,完成投资6000万元。投产达效后,年生产水利启闭机和闸门系列产品2万吨。省供地100亩,目前正在进行修桥、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4、鑫奥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不锈钢异型制管、地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位于黄骅经济开发区,总投资3.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完成投资4000万元。2013年投产达效后,年产不锈钢异型制管1万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2000台(套),年销售收入6.6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00个。省供地100亩,目前正进行土建施工。

5、黄骅市五鑫花园制品有限公司花园制品项目。位于黄骅经济开发区,总投资8.6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5亿元,上报 4

完成投资8000万元。2012年底投产达效后,每年生产各式产品1500万件,年销售收入9.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900个。省供地140亩,目前土建施工正在进行,已订购部分设备。

6、沧兴集团预应力管桩二期项目。位于羊二庄镇,总投资8.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5亿元,上报完成投资1.6亿元。2012年全部投产后,年产管桩800万延米,可实现销售收入6.4亿元,新增就业岗位800个。省供地130亩,目前正进行土建施工。

7、黄骅市物流中心物流项目。位于黄骅镇,总投资22亿元,今年计划投资3亿元,上报完成投资2.1亿元。2013年全部投产后,可中转农业产品、工业产品等60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缴纳税金1.2亿元。省供地110亩,目前部分主要设备已经订购。

(三)超亿元项目进展情况

我市建设和运作超亿元项目85个,比去年同期多23个,总投资874亿元,同比增长163%。

我市建设和运作超亿元项目85个,比去年同期多23个,总投资874亿元,同比增长163%。

其中,竣工项目8个,总投资46.9亿元, 分别是鹏盛贤印刷、沧兴预应力管桩一期、京海物流一期、金宝商城、阳光新城、光华扩建、黄骅新城道路起步工程、伦特43万吨/年改性沥青等项目,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9.06亿元,目前已全部投产或运营;在建项目55个,总投资320.4亿元,分别是鑫海高品质沥青、浅海石化、聚金五金制品、信诺立兴四期、震龙炊具、5

天天食品冬枣深加工等项目,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64.2亿元,现正在抓紧建设,力争早日竣工或达到建设节点目标。前期项目6个,总投资224.8亿元,分别是北汽集团黄骅汽车产业园、京海物流二期、中再金属再生、专用汽车产业园等项目,特别是总投资100亿元的北汽项目,已进入开工倒计时阶段,预计近期开工建设。谋划项目16个,总投资282.3亿元,香港锐丰钒钛铁、国华海上风电等项目,现正在与企业积极沟通,抓紧做前期工作,争取早日落地。

今年未列为省重点,投资较大的项目主要有3个,分别为:

1、鑫海化工有限公司高品质沥青项目。总投资30亿元,占地2300亩,预计2013年5月竣工,年产150万吨高品质沥青。一期投资10亿元,年销售收入100亿元。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区及罐区土建施工,已完成投资5.5亿元。

2、浅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石化项目。总投资40亿元,占地2000亩,建设80万吨催化裂化、90万吨延迟焦化等装臵。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施工机械已进场,正在建设厂区道路,已完成投资1亿元。

3、成宇铁路物资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6.8亿元,规划用地223亩,年产40万方商砼、300万根轨枕,预计2012年10月竣工,年销售收入4.9亿元。完成投资4.6亿元,目前正在建设厂房及铁路基础设施。

三、项目建设主要特点

从全市项目建设情况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项目数量多。1-8月份,全市建设和运作超千万元项目 6

165个,同比增加4个;总投资908.56亿元,同比增加146%。二是单体投资规模大。超亿元的85个项目中,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5亿元以上项目31个。三是项目建设后劲足。随着北汽集团黄骅汽车产业园、中国再生能源等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相关配套产业将加速聚集,产业链进一步加长。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做法

尽管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部分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十分严峻。1-8月,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04亿元,同比增长34.1%,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投资完成进度与实现全年预期目标的要求相比,相差较远。截至目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数额仅占人大任务数的50%,沧州任务数的53%。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原因有:随着信贷政策日趋收紧,从银行筹措资金的难度越来越大,部分项目因缺乏资金进展缓慢;部分重大项目由于建设周期较长,短时间固定资产投入较少,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未显现。

争取省重点建设项目的难度加大。我市由于处于沿海地区,产业用地指标由省沿海办下达,在保证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同时,急需开工的项目也可申请用地指标;但沧州除黄骅、海兴及渤海新区外的其他兄弟县市,只有通过向省重点办申请省重点一个途径来争取土地指标。截至目前,我市13个项目争取的土地指标位列沧州第一位,远远超过其他兄弟县市,而沧州市第二批省重点只有20个指标要分配给19个县市,导致我市下一步争取省重点建设项目的难度加大。

储备项目偏少。截止8月底,超亿元储备项目仅22个。项 7

目储备偏少,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各园区及产业的详细规划还不够完善,使各乡镇招商的针对性不强,导致储备项目偏少;全民招商及专业招商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导致招商进度缓慢。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项目建设。

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成立全市重点项目领导小组,重大项目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全力以赴保障项目开工建设与投产。继续实行领导分包责任制,明确市级领导分包、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全程跟踪服务,各乡镇成立重点项目办公室,主抓项目建设的相关工作,并协助企业跑办相关手续。确保在建项目尽快达产,前期项目尽快开工,在谈项目尽快落实。

加强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按照冀中南工业聚集区规划,将市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由6平方公里扩大到28.2平方公里,并加快编制控详规。加快建设和完善临港工业园、城北工业园、临津工业园等园区基础设施进度,提高承载能力,真正把园区打造成聚集项目的平台。

通过多种渠道破解项目建设的瓶颈问题。在用地指标上,既要依靠省、市政策的支持,通过包装申报省重点及产业项目,争取用地指标;又要依靠发掘内在潜力,通过土地开发复垦等方法,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合理调整和臵换基本农田;盘活闲臵土地、废弃地,大力推进沿海未利用地开发,用足用好存量土地。在项目资金筹措上,搞好银企对接,在最大 8

限度利用银行贷款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运用股权交易、发行企业债券、利用社保债权基金、上市等多种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招商引资奖惩办法,努力营造全面开放、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通过以商招商、代理招商、小团组招商等多种形式,加大招商力度,谋划储备更多项目,为项目建设储备更多后劲。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审批核准程序,加大社会治安整治力度,依法打击少数阻工闹事、阻碍工程建设等违法行为,营造优良投资建设环境。

2.国家统计局进度数据库 篇二

价格信号是指导商品投资和消费的重要依据。当商品价格出现上涨或明确的上涨预期时, 往往是追加投资的重要信号, 反之亦然。房地产业的发展依托城镇化大背景, 行业具有稳定而高昂的投资回报率, 令很多社会资本趋之若鹜。与其他类型商品相比, 房屋不仅有着消费功能, 更具投资品属性。因此, 房价变化已成为整个社会最敏感的神经。

综合国家统计局数据可发现, 在最近48个月里 (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 , 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新建住宅平均价格只有11个月出现环比下跌。在其余的37个月中, 上述指标保持持平或增长, 且涨幅远大于跌幅。其中, 自2012年7月以来, 上述指标已连续18个月保持上涨。房价的持续上涨虽令购房者怨声载道, 但按照惯常的市场逻辑, 也是追加投资的好时机。近期市场频繁出现的“地王”, 不仅是高房价信号刺激的结果, 也反过来对房价起到助推作用。

但当前的房地产市场, 真的需要那么多投资吗?近年来, 一些三四线城市因大规模推进房地产开发而导致房屋过剩, “空城”、“鬼城”、“公务员售楼”的案例不断见诸报端。对于这些为数不少的城市而言, 真正需要的显然不是追加投资, 而是促进消化库存。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我国房地产市场表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征。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的吸引力大, 房屋供应相对不足, 房价上涨压力较大;广大三四线城市市场规模小, 且产业支撑的缺乏导致人口聚集程度低, 房屋消化困难, 房价也陷入滞涨。

在这种情况下, 以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化作为依据, 并对市场行动做出判断, 显然已不合时宜。

我国共有600多个城市, 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城市, 这些城市的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人口基础各不相同, 决定了其房地产市场形态也千差万别。当前纳入官方房价统计的70个大中城市, 虽然覆盖了大部分省份, 但就城市规模而言, 已不具备反映整体市场形势的样本价值。这其中反映出的问题, 非常值得我们重视。

房地产市场是区域市场, 总体的房价变化无法反映区域市场形势。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 要真正了解市场, 需结合区域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房地产投资、在建规模、供地情况等指标, 对市场的供需形势做出判断。

对于未纳入房价统计的广大中小城市而言, 单个城市的市场容量并不大, 但其总体规模却相当可观。缺乏这个庞大市场的数据, 无疑是统计中的一大缺陷。对此, 作为完善房地产调控的重要基础体系, 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不动产登记系统等的建设和联网必须加快, 从而获取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信息。

另外,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考虑扩大房价数据的样本范畴, 将更多有代表性的中小城市房价变动情况纳入统计和发布范围, 避免数据样本的片面性。

“行政化手段逐退、市场机制主导”是未来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大方向, 但实现“市场主导”的前提, 必须是信息的对称。房价作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信息, 需要保持完整性和典型性, 从而更为客观地反映市场现实。但与此同时, 房价只是单一指标, 只有透过房价表象, 回归市场供需的基本面, 才有助于对市场做出准确的判断。

3.其他国家市场数据 篇三

7月,美国轻型车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完全无视宏观经济指标的走弱,实现销量115万辆,同比增长8.9%。丰田、本田、和大众销量分别增长了26%、45%和28%,而美国三大的福特和通用销量分别下滑了4%和6%。尼桑和克莱斯勒增长亦超过10%,现代汽车表现平平。

业内人士认为拉动汽车消费的依然是压抑的购买需求、新的车型、低利率和宽松的信贷政策,很多消费者把旧车换成新的节能车型。通用的销售官员指出,房地产业的恢复、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长都是一些有利的因素。

相比前两月高达2位数的增长,7月销量还是略有收缩,把累计增长率从上个月的15%下拉到本月的14%。福特公司的一位资深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的数据表明,景气指数与年初相比有些疲软,最近关于新增就业岗位方面的不利信息和一直以来对欧美经济的担忧让汽车行业时刻保持警惕。

德国

7月,德国新车注册量为24.8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与欧洲其他市场相比,下滑幅度相对较小,前7个月的累积新车注册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大部分汽车品牌的销量都呈下滑态势,其中欧宝、雪铁龙、标致、菲亚特等的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19%、23%、21%和16%;大众和福特下降幅度较小,分别下降1.5%和4%;而韩国的现代和起亚品牌分别增长了19%和53%。

德国业内专家认为,只有欧债危机找到了解决的途径,消费者对政府和经济的信心得到加强,汽车市场才能真正得到平稳发展。行业动向检测专家指出,德国汽车行业正在通过自我购买而制造市场虚假数字。有德国媒体报道,大概有十分之三的新车不是卖给消费者而是卖给制造商或者经销商。

在良好出口的带动下,相比欧洲其他国家,德国经济依然处于健康的状态。而欧债危机的重灾区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状况就要悲剧很多,根据官方数据,7月意大利和西班牙汽车市场分别缩水了21%和17%。

法国

7月,法国国内市场汽车销量为14.9万辆,同比下降7%,去年同期销量为16万辆。其中法国本土品牌销量下降了10.7%,雷诺同比下降11.2%,标致雪铁龙同比下降9.9%。据外媒报道,标致雪铁龙公司上半年净亏损了8.19亿欧元,已经超过上年的全年净利润8.06亿欧元,标志雪铁龙已经宣布在法国裁员8000人,并将采取长远的成本消减计划,争取到2015年消减成本150亿欧元。

法国车市的低迷已经持续了数月,7月的工作日甚至比以往多出2天。法国汽车工业协会认为,由于对法国经济和财政负担等问题的负面看法,法国消费者普遍缩减开支。另外,之前应对经济危机的汽车以旧换新计划的停止对法国汽车市场也有很大影响。

为了给萧条的汽车市场打气,法国政府近期公布了刺激汽车行业的一揽子计划,该计划的主要部分是鼓励环境友好车型的生产。

日本

7月,日本汽车市场还在延续之前的良好势头,新车总销售32.85万辆(不包括微车),同比增长36%,其中乘用车(不包括微车)销售29.56万辆,同比增长37.3%。市场排名第一的丰田汽车(不包括雷克萨斯品牌)销量增长了63%。而尼桑只增长了7.4%。

4.国家统计局进度数据库 篇四

——访《统计数据发布标准化体系研究》课题组组长谢鸿光

本报记者 王芳文

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统计数据发布标准化体系研究》荣获第十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课题论文类二等奖,这为打造规范统一、公开透明的现代统计增添了浓重一笔。记者就这项研究成果采访了课题组组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

记者:请您首先介绍一下为什么要研究统计数据发布标准化问题?这个课题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是什么?

谢鸿光:之所以研究统计数据发布标准化问题,是统计工作发展的需要。我们开展统计数据发布标准化体系的研究,就是要按照统计“三个提高”的总体要求,探索建立一套既符合我国国情、满足统计工作现代化需要,又适应国际官方统计基本原则的统计数据管理和统计数据发布模式,实现统计数据发布规范统一、科学高效,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

在研究中,我们借鉴了国际官方统计原则和主要国家的成功做法,应用标准化的理念和原理,明确了统计数据发布的基本原则,规范了统计数据发布流程,建立了数据发布体系,构建了数据发布标准化平台,为实现统计数据发布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统计的发展进步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推动统计改革发展。因此,我们这个体系也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要支撑。

记者:为什么要在统计数据发布工作中运用标准化的概念和理念?

谢鸿光:只有建立标准,才能使工作有章可循;只有建立标准,才能使重复性、复杂性的工作达到统一,从而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统计数据发布工作要做到规范统一、公开透明,就必须借鉴和运用标准化的理论。

统计数据发布标准化体系研究,通过应用标准化的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对统计数据发布流程进行了梳理和规范,合理设置和简化流程,据此建立紧密的组织机构,并合理组合发布工作的关键环节。可以说,这一研究填补了我国统计数据发布研究的空白,为统计数据发布建立了初步的规范性标准。

记者:这些成果对我国目前的统计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谢鸿光:统计数据发布标准化体系研究是对统计数据发布工作的创新与探索,它对我国政府统计实际应用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是突破了单一的数据发布理念。原来的数据发布工作核心是保障发布数据的准确性,对数据发布的需求分析很少,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发布效果和实际应用。在这个研究中,我们把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将用户需求分析和用户评价分别作为发布流程的起点和终点,按照不同用户需求设计发布体系。这就使统计数据发布成为从用户需求开始,经过需求分析、数据采集、质量控制到数据发布、信息反馈的完整循环链条。

二是更加重视与国际接轨。我们借鉴了联合国官方统计原则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倡导的数据公布通用系统和数据公布特殊标准,吸收了发达国家统计数据发布的实践经验,通过改进我国的数据发布方式,实现与国际接轨。

三是突出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应用。由于自动化和智能化应用不足,我国统计部门的数据发布和管理工作仍更多地依赖手工操作,中间环节较多,既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影响了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统计数据发布标准化平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建立的,这些智能化措施的实现将会给我国统计数据发布形式和内容带来重要变化。

记者:这个体系有没有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效果如何?

谢鸿光:统计数据发布标准化体系已经在当前的统计数据发布工作中有所应用。例如,强调“用户至上”的实用性原则,更加注重统计数据的“适销对路”;加强了统计数据发布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数据发布的设计;着力打造统计公开透明。根据及时性的要求,不断缩短统计数据从生产到发布的时间。自2009年8月起,国家统计局召开主要统计数据月度发布会,将分散在各日发布的信息集中发布。根据透明性的要求,去年下半年开始,对统计数据发布形式进行了改进。不仅仅只是告诉公众一个数据结果,还要告知统计数据来源及质量状况。这些做法将统计工作置于公众的监督下,提高了统计工作的公开透明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好评。

记者:在今后的统计数据发布实践中,您认为应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应用统计数据发布标准化体系?

5.国家大数据战略 篇五

大数据很忠诚,它真实记录人们的每个足迹,深藏功与名;大数据很任性,它的分析有根有据,拒绝流言蜚语;大数据很友好,它提供各种权威参考,它创造绿色经济,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世界已经进入由数据主导的“大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时代最前沿,带领全国人民迈入大数据时代。五中全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学习中国”今天推出《习近平与“十三五”十四大战略》系列文章之“国家大数据战略”篇。

一、大数据引领生活新变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据”的时代,我们打电话、用微博、聊QQ、刷微信,我们阅读、购物、看病、旅游,都在不断产生新数据,“堆砌”着数据大厦。大数据已经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须臾难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说:“不管你是否认同,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并将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2015年5月,习近平在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说,“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

“大数据”并不神秘。实际上,大数据就在你我身边,虽然你看不到它,不在意它,但它却始终在你身边、且已经并将继续影响着你的生活。习近平和彭丽媛访问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时,校方赠送给彭丽媛的羊绒披肩就有大数据的功劳,披肩尺寸就是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得出的。校方还向习近平展示了运用大数据的方法分析国内人口迁移情况,“一带一路”政策的国际影响力,个性化医疗的推广,以及上海地铁的负载分布和应急办法等。习近平对利用大数据技术帮助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领域。必应搜索通过集成以往的飞机票价画出未来票价走势;谷歌利用用户搜索记录判断出美国流感疫情的现状,在时间上比美国疾控中心的预测还快两周;对冲基金通过剖析社交网络推特的数据信息来预测股市的表现;交通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实时路况;交友网站利用大数据分析来寻找爱情,并来帮助需要的人匹配合适的对象;利用穿戴装备(例如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生成最新的数据,可以根据自身热量的消耗以及睡眠模式来进行追踪身体是否健康。这些无一不体现出大数据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大数据掀起的风暴已席卷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大数据将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大数据孕育发展新思路

数据是发展的产品,发展依靠数据获得新思路。“数谷”是贵阳这座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山城的新名片,2014年贵阳在大数据产业的带动下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7.27亿元、增长13.9%。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贵州搞大数据产业招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很好的选择。”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来到贵阳市大数据广场,走进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听取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和实际应用情况介绍。贵州省以发展大数据作为突破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给习近平留下深刻印象,习近平对当地干部说:“我听懂了,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

“大数据经济”的背后逻辑,是中国经济悄然发生的“质变”。中国经济在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就业率不降反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进行了政府的自身改革,推出一系列简政放权举措,引发小微企业、个体户井喷式增长。而这些企业、商户中多数人的经营业务都是依托于互联网展开的,都与数据有关,大数据正在孕育出更多的新业态。李克强指出:“13亿中国人,八、九亿劳动力,这其中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依托新业态发展,就会培育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发动机’,也必将会对社会发展、人民进步造成深刻影响。”

大数据不只是一个产业这么简单。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无所不在,可以与N个产业“相加”,形成“大数据+”,“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和数据。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唐雄燕说:“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类别,就像货币或黄金一样,将形成数据材料、数据探矿、数据加工、数据服务等一系列新兴产业。”2014年3月5日,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这是“大数据”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也表明其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将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

大数据时代,数据正在成为一种生产资料,成为一种稀有资产和新兴产业。任何一个行业和领域都会产生有价值的数据,而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挖掘和人工智能则会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和财富。习近平强调:“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三、大数据开辟国家治理新路径

大数据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一场经济变革,也是一场国家治理的变革。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其着作《大数据时代》中说:“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还是改变市场、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方法。”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是政府施政的新平台。单纯依靠政府管理和保护数据的做法会使政府在面对大规模而复杂的数据时应接不暇、不堪重负。而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实现在线服务,做到权力运作有序、有效、“留痕”,促进政府与民众的沟通互联,提高政府应对各类事件和问题的智能化水平。“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

大数据正有力地推动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正日益成为社会管理的驱动力、政府治理的“幕僚高参”。习近平在参观腾讯公司时说:“互联网在社会管理方面有较大作用,我们怎么去适应它?我看到你们做的工作都是很重要的,比如在这样的海量信息中,你们占有了最充分的数据,然后可以做出最客观、精准的分析。这方面对政府提供的建议是很有价值的。”李克强在考察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时说:“把执法权力关进‘数据铁笼’,让失信市场行为无处遁形,权力运行处处留痕,为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科学依据,实现‘人在干、云在算’。”李克强考察山东浪潮集团时指出:“不管是推动政府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还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要依靠大数据、云计算。所以,它应该是大势所趋,是一个潮流。”大数据使得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政府树立大数据意识,促进相关数据完全共享,更多地依赖数据进行决策,可以实现从以有限个案为基础向“用数据说话”转变的全新决策。

近年来,“大数据”议题已经成为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座上客,“大数据”战略早露端倪。2014年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草案)》,推动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其中要求建立部门间互联共享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提升监管水平。2014年9月17日,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中包括加大服务小微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方便企业获得政策信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供更有效服务。2014年10月29日,要求重点推进6大领域消费,其中强调加快健康医疗、企业监管等大数据应用。2014年11月15日,提出在疾病防治,灾害预防,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2015年1月14日,部署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以结构优化拓展发展空间,提出要创新模式,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打造服务贸易新型网络平台。2015年2月6日,确定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快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横向联通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纵向贯通各级政府,推进网上受理、办理、监管“一条龙”服务,做到全透明,可核查,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提高对市场主体服务水平;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推进政府和社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提高政府运用大数据的能力;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化征信服务。

四、大数据重塑世界新格局

“数据是新的石油,是本世纪最为珍贵的财产。”大数据正在改变各国综合国力,重塑未来国际战略格局。2013年7月,习近平视察中国科学院时指出:“大数据是工业社会的‘自由’资源,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大数据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驱动力。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与普及,社会信息化进程进入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产生与流转成为常态。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达到约400亿TB,将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成为新的重要驱动力。大数据重新定义了各个大国博弈的空间。在大数据时代,世界各国对数据的依赖快速上升,国家竞争焦点已经从资本、土地、人口、资源的争夺转向了对大数据的争夺。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未来国家层面的竞争力将部分体现为一国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以及解释、运用的能力,数字主权将成为继边防、海防、空防之后另一个大国博弈的空间。大数据将改变国家治理架构和模式。在大数据时代,用大数据可以通过对海量、动态、高增长、多元化、多样化数据的高速处理,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提高公共决策能力。

鉴于大数据潜在的巨大影响,很多国家或国际组织都将大数据视作战略资源,并将大数据提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了“大数据研发计划”,并设立了2亿美元的启动资金,希望增强海量数据收集、分析萃取能力,认为这事关美国的国家安全和未来竞争力。迄今为止,美国在大数据方面实施了三轮政策,开放了50多个门类的政府数据确保商业创新。欧盟正在力推《数据价值链战略计划》为320万人增加就业机会。日本积极谋划利用大数据改造国家治理体系,对冲经济下行风险。联合国推出的“全球脉动”项目,希望利用“大数据”预测某些地区的失业率或疾病爆发等现象,以提前指导援助项目。截至2014年4月,全球已有63个国家制定了开放政府数据计划,数据开放推动政府从“权威治理”向“数据治理”转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撰文指出,中国需要加快形成大数据国家战略。着力规划“大数据战略”中长期路线图与实施重点、目标、路径,统筹布局,加快大数据发展核心技术研发,推进大数据开放、共享以及安全方面的相关立法与标准制定,抢占新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战略机遇期,重构国家综合竞争优势已经迫在眉睫。

大数据是每个人的大数据,是每个企业的大数据,更是整个国家的大数据。大数据时代拥抱大数据,“十三五”规划建议已经吹响向大数据进军的号角,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生活、智慧企业、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智慧国家必将一一实现。

本文来源:国际在线

大数据战略推动国家全面转型

2015-11-12 00:41:00 来源: 东方财富网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谈到创新发展理念时提出,要拓展发展新空间,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也是继前不久国务院通过的《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后再次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数据驱动”成为新的全球大趋势。国家竞争战略正从对资本、土地、人口、资源及能源的争夺转向对大数据的争夺,大数据颠覆性地改变经济形态、国际安全态势、国家治理和资源配置模式,引发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变革。作为基础性、战略性资产的大数据,既用于经济基础改造,也用于上层建筑改造,成为世界多国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战略手段。

首先,大数据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驱动力。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与普及,社会信息化进程进入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产生与流转成为常态。未来20年,全球50亿人将实现联网,“人人有终端、处处可上网、时时在链接”,这将使全球数据量呈几何式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达到约40ZB(1ZB=10亿TB),将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成为新的重要驱动力。

其次,大数据将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资产。大数据时代,世界各国对数据的依赖快速上升,国家竞争焦点已经从资本、土地、人口、资源的争夺转向了对大数据的争夺,对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争夺日趋激烈,制信(数)权成为继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之后的新制权。大数据使得数据强国与数据弱国的区分不再以经济规模经济实力论英雄,而是决定于一国大数据能力的优劣。例如,像新加坡这样的发达小国,完全可以凭借资金雄厚,人才济济,通过大数据及时对竞争性大国展开博弈,战略竞争对手逐步增加。

第三,大数据将改变国家治理架构和模式。大数据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一场经济变革,更是一场国家治理的变革。大数据时代,单纯依靠政府管理和保护数据的做法会使政府在面对大规模而复杂的数据时应接不暇、不堪重负,而大数据可以通过对海量、动态、高增长、多元化、多样化数据的高速处理,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提高公共决策能力。另外,数据主权的提出也使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角色发生转变,使国家治理结构逐步实现从国家独大的治理结构转向多元共治,从封闭性治理结构转向开放性结构,从政府配置资源模式转向市场配置资源模式的转变,作为基础设施的大数据和作为基础性制度的大数据同时存在。

最后,大数据安全已经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安全之一。当前,借助大数据革命,美国等发达国家全球数据监控能力升级,美国先后推出《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网络空间国际行动》等重要战略规划,确保自身在网络空间和数据空间的主导地位。数据安全的威胁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各种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机构所承载着的庞大数据信息,如由信息网络系统所控制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水、电力、交通、银行、金融、商业和军事等,都有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大数据安全已经上升成为国家安全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

近些年来,全球各国纷纷将数据开放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截至2014年4月,全球已有63个国家制订了开放政府数据计划。如:八国集团签署了《开放数据宪章》;欧盟颁布了对《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指令的修订;美国颁布了《增加联邦资助的科研超过访问的政策》,奥巴马总统签署了《政府信息公开和机器可读行政命令》;日本颁布了《日本再兴战略》,提出开放数据;澳大利亚发布了《公共服务大数据战略》,旨在推动公共领域利用大数据分析制定更好的公共政策,推动政府从“权威治理”向“数据治理”转变。

大数据引发的经济社会革命才刚刚开始,这是一场关乎中国前途未来,涉及利益深刻调整的革命。新一轮大国竞争,并不只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通过大数据对整个世界局势施加影响力和主导权,因此一切挑战也才刚刚开始,需要全面提升大数据在国家经济发展和治理方面的重要战略地位。

大数据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毋庸置疑。据统计,2013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为34.3 亿元,同比增长率超100%,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7月,麦肯锡全球研究员发布的《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预测:2013-2025年,互联网将占到中国经济年增长率的0.3%-1.0%,互联网将可能在中国GDP增长总量中贡献7%-22%,我国已经具备建设数据大国的潜在优势。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的创新发展,准确把握大融合、大变革的发展趋势,制订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发展的行动计划。特别是前不久出台的《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为我国大数据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可以看作是大数据发展“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具有划时代的深远影响。

大数据带来的变革是全方面的,作为具有强大变革能力的大数据,不仅引发技术革命,经济变革,更引发国家治理的变革。

当前,我们正在从IT 时代走向DT 时代,大数据、大数据治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时代的发展深深地“镶嵌”在一起。大数据时代国家治理的核心是数据治理,主张推动G2G(政府与政府之间)、G2B(政府与企业之间)、G2C(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数据开放与共享,激发全社会的智慧和创意,充分释放数据的附加值,大数据也为政府“精准治理”、“高效治理”,以及“洞察经济”创造了新的手段,搭建国家主导下的“国家-社会-市场”多元化治理平台。因此,数据的生产、加工、开放、共享与流动的过程就变成了一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创运动”。

例如,美国等发达国家政府通过开放数据与共享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商业价值,为美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气象数据的公开。美国政府公开来自政府卫星和地面气象站的数据直接推动了美国气象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包括气象预报、商用农业咨询服务,以及新的保险服务等。同样的例子包括美国政府公开全球定位信息GPS。之前这一领域的数据只保留给军事用途,现在已经开放给民用和商业领域,推动了一系列以GPS信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产业,包括航空器导航,精确播种和各类LBS服务等,给美国每年总的经济规模贡献多达数十亿美元价值。

归根结底,大数据最大的价值是通过数据提高社会生产力,将大数据作为未来新兴增长点培育和挖掘,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变革和创新创业。鉴于目前中国的人口要素红利在退潮,土地、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日益紧张,将大数据作为新的战略性生产要素释放出来,建立多元参与的协同创新联盟,产学研合作集成研发能力,激励基于大数据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对于还属于工业化阶段的中国来讲,通过大数据实现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和下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必须进一步做好大数据与工业宽带建设的对接,率先将工业宽带的传输、工业大数据采集、数据中心的计算应用等环节流程整合起来,建立完善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和中国的工业4.0体系。

6.国家统计局进度数据库 篇六

5月11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4月份主要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就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盛来运: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国家统计局参加4月份统计新闻发布会。下面,我先向大家发布4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

(略)

以上是4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下面我非常乐意回答大家的问题。我们还是按照惯例,在提问之前,通报一下所服务的媒体机构。谢谢。

中央电视台记者:请问发言人,我们注意到在4月份的时候,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了2.8%,涨幅比上个月有所扩大,这次物价上涨会提高公众对通胀的预期,近期蔬菜、食品价格出现了波动,如何看待这种波动和当前价格上涨?

盛来运:谢谢你的提问。当前,物价问题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刚才发布的4月份主要指标数据来看,4月份物价涨幅确实有所扩大。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8%,比上个月扩大了0.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工业品出厂价格(PPI),4月份同比上涨6.8%,涨幅比上月扩大了0.9个百分点。但是仔细分析一下CPI上涨的原因,从结构来看,主要是食品和居住这两大类的价格上涨带动CPI价格上涨。4月份,食品价格上涨5.9%,仅这一项就拉动CPI上涨1.9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4.5%,又拉动CPI上涨0.7个百分点,这两项合在一起拉动2.6个百分点,占2.8%同比涨幅的93%,从这个方面看,4月份CPI价格涨幅扩大仍然是结构因素造成的,是一种结构性的价格上涨,不是全面的上涨。

另外,食品价格为什么会上涨这么快?这位先生提到了其中像4月份的蔬菜、鲜果,这几类上涨很快,4月份鲜菜价格上涨24.9%,鲜果价格上涨16.4%,这两项对带动食品价格上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这两项价格为什么在4月份上涨这么快呢?我想大家可能感觉到,今年的气候很特殊,西南部分地区长期干旱,全国大部分地区开春以后气温比正常年份偏低,而且不少地区出现倒春寒,不利的天气对蔬菜的生产、供销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且现在生产资料价格也在上涨,这样影响了生产的成本和运输的费用。综合以上这些因素引起了部分食品价格上涨。

同时,我们觉得价格上涨的水平还是比较温和的。说到温和,一个是相对经济恢复速度来讲,总需求的回升还是比较快,一季度GDP增长11.9%。另外,我觉得可以横向比,跟经济复苏过程中的其他国家,美国3月份CPI涨幅同比2.3%,印度14.9%,4月份的巴西物价涨幅达到5.2%,墨西哥达到5%。所以,在经济回升向好的时候,总需求是在回暖,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出现温和上涨是比较配合的。所以,4月份物价上涨仍然是结构性温和上涨的。

对于近期来讲,价格上涨仍存在着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是来自于流动性还比较充足,4月份货币供应量,像M2增长21.5%,M1增长超过30%。

第二,从国外进口的大宗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偏大。像能源的价格4月份当月同比增长46.4%,金属品、矿石价格增长44.2%,这些价格对国内生产产生影响。

第三,生产资料和燃料动力价格涨幅有所扩大,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是6.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是12%,这样会加大生产成本的压力。最后还有一个压力因素,那就是翘尾因素,去年我们的物价涨幅的低点是在二季度,物价去年走势是前低后高,年末的走势对今年会产生翘尾的影响。目前,而翘尾的影响还在不断扩大,所以这方面加大了近期价格运行的压力。

但是从全年来看,我们把价格CPI涨幅控制在3%以内仍然是可能的,一方面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物价问题,而且很多地方出台了一些措施。另外从技术上也是有可能的,去年的价格走势是前低后高,造成了比较大的翘尾因素的影响。随着翘尾影响不断消失,我们价格的走势很有可能前高后低。只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全年的物价应该是温和可控的。

中国新闻社记者:我们注意到统计数据里面有这样一组数据,1-4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9932亿元,增长36.2%。在中央连续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下,为什么房地产开发投资较上个月还在继续增长加快。我们感觉到房价似乎并没有下跌,请您评价一下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

盛来运:1-4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仍然比较快,是36.2%,比一季度扩大了1.1个百分点。1-3月房地产开发投资是35.1%,从这些方面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在继续加快。为什么房地产的开发投资还在上涨?价格4月份也没有降下来?我们网站上刚刚发布了房地产的报告,4月份房地产平均价格环比还是在上涨的。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房地产开发投资为什么会加快,我认为有这样几个理由:一是市场的拉动。因为大家都知道,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一季度,房地产的价格一直是在持续走高,这极大的带动了开发商投资的积极性,所以他们加大了房地产开发的投资。但是一个项目开始进入开发总要有一个建设周期,后续的资金还要进一步投,这是一个因素。二是政策上的效应。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在1月份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时候,当时是要求开发商不要囤地,否则的话要收回,这样一部分开发商实际上加大了土地的开发进度。三是各级政府加大了经济适用房,包括廉租房的建设力度。另外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有关部门出台了政策,要在3个月之内把拖欠的土地购置费交齐,从4月份的情况来看,这部分费用增长比较快。所以综合这些原因,共同推动了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高增长,当然投资调控也有一定的滞后期,这是为什么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加快的原因。

至于房地产价格,我想大家都可能有所了解,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的通知,是在4月17日发的,在这之前,4月份前半个月全国各地的房地产价格仍然是继续上涨的,而且成交量比较大。这个政策出来以后,4月份的后半个月整个房地产市场还处在一种观望状态,价格没怎么跌,但是成交量下来了。因此,受前半个月的影响,房地产价格环比来说还是走高。

但是,不能说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没有效果,前面我刚才解释了住房的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时候,我们已经感觉到政策的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这个政策效应会继续显现,特别是4月17日国发10号文发布以后,对推动房地产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实际上,从近期来看,这些政策效应也是初步显现的。

首先,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了遏制,目前来说虽然价格下降不多,但是没有像4月份及其以前的那段时间内价格快速上涨。另外,房地产的成交面积包括成交金额都是在高位回落的,随着政策的贯彻落实,我们相信房地产价格,包括大家购房的预期都会有很大的变化。这种调控,我们相信对促进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乃至促进宏观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谢谢。

第一财经日报社记者:在我们数据中观察到有两个数据比较引人注目,一是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不仅比3月份有所减缓,也比一季度数据有所减缓。但同时我们发现在发电量的数据上4月份的增速是21.4%,比1-3月份数据还有所提高,为什么工业数据和发电量数据在走势上出现这样的不同?

第二,在一季度的时候,由于经济增速比较快,所以大家对经济是否过热的一些分析和评论也比较多。但是,我们发现刚才的4月份数据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城镇固定投资值同比增长数据分别比一季度有所回落,是否意味着今年全年的整个经济增长中,经济本身是有一些内升的回调性的因素在影响?

第三,在一季度的全国能耗数据联审分析会上,马局长曾经表示过从二季度开始,将公布各地的季度的GDP数据和季度能耗数据,不知道国家统计局对季度GDP这块能耗数据公布的筹备情况如何?能否请您介绍一下?

盛来运:谢谢你的提问。我先回答发电量为何出现加速增长。4月份发电量确实在增长,同比是增长21.4%,比3月份发电量增速加快了3.8个百分点。发电量增速加快,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至少有这样两个原因:一是因为4月份以来,高载能的重工业回升速度在继续加快,这部分产业能源消耗量在继续增加。二是跟气候有关,4月份西南干旱,投入抗旱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北方出现倒春寒,供暖时间延长,这也加大了能源的消耗。这两个原因是4月份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加快了能源的消耗,包括发电量的生产。

第二,关于工业增加值。4月份确实出现小幅回落,比3月份回落了0.3个百分点,但是这种回落幅度应该是比较小的,17.8%的增速仍然是比较快的。所以,我们对4月份工业的总体判断是延续了一季度回升向好的态势,总体运行还是平稳的。4月份工业增加值为什么小幅回落,从结构来看主要是由于重工业中一些非高载能行业,像交通制造业,这部分行业前期增长比较快,在高位上回落。交通设备制造业4月份增速是23.2%,比上个月回落6.9个百分点,回落的幅度还是比较大。交通设备制造业回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汽车,汽车生产量有所减缓。3月份当月汽车生产量是175万辆,增长51.5%,4月份汽车生产量160万辆,增幅是34.6%,增幅一下子降了17个百分点。所以,前期一些发展比较快的行业在4月份高位回落,带动了工业增长速度的一定的波动。但是从环比来看,4月份的工业增速还是总体向好的,环比增速是1%。另外,它跟货运量等其他实物指标比较匹配,4月份货物运输量增长17.9%,货物周转量增长15.9%,如果发电量在扣除前面所谈到的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相信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发电量、货物周转量等指标是相匹配的,所以趋势上并不矛盾。

第三,关于是不是过热,或者回调的问题,因为经济运行有内在的规律,我记得前两次发布会上,我曾经就工业增速比较高作出解释,因为增速偏高是受去年基数的影响,如果我们用两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平均数来看,增速仍然是在正常区间。内部短期的回调,结构上的变动也是正常的,特别是对部分的行业或部分的产品来讲,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结构的适当调整也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表现,我们更要关注它的长期趋势。

最后一个问题,关于GDP和能耗核算的问题。国家统计局一贯非常重视数据质量,我们对GDP、能耗,包括其他的一些经济运行指标,都加强了科学评估的力度,尤其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加强,我们会更加重视数据质量。谢谢。

新华社记者:第一个问题,从今天公布的一些数据看,您对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形势是有怎样判断?是否还是延续过去一段时间上涨的势头?第二,您刚才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提到,4月份一些重工业增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当前结构调整,包括节能减排的压力是比较大的?

盛来运: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从刚才发布数据来看,4月份重工业增长速度是在回落的,而轻工业增长速度是加快的。重工业增长19.4%,回落了0.6个百分点,相应轻工业是14.1%,加快了0.7个百分点。但是在重工业中间,确实正像这位女士刚才所谈到的,高载能的重工业的增速是在加快的,就是6大高载能的工业的增加值4月份增长了17.9%,比上个月加快了0.9个百分点。这确实意味着我们的能源消耗可能是在增加的。所以,当前的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各地应该按照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和有关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

关于第二个问题,对于当前形势、走势的判断。当前国民经济继续延续了一季度回升向好的态势,总体上运行平稳。首先从产业来看,当前农业生产形势总体比较稳定,工业生产虽然出现了小幅回落,但是仍然保持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从三大需求来看,投资虽然也有回落,但是前4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26.1%,也是在高位运行;消费增长18.5%,我们的外贸也是在快速的回升,4月份,进出口总额增长39.4%,出口增长30.5%,进口虽然在回落,但是速度很高,4月份49.7%。外贸的平衡状况有所改善,上个月逆差72.4亿美元,这个月变成小额顺差17亿美元,从三大需求来讲,动力在增强,而且协调性也在增强。从运行的质量来看,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根据24个省的调查,增长102.6%,去年1-3月份基数为负,但这样高的增速说明企业的效益还是不错的;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也是稳定增加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增长9.2%。另外从经济运行的环境来看,物价虽然增加0.2%,但是是一种结构性的上涨。今年就业比去年同期就业有很大的改观,尤其是农民工的就业要好于预期。从这些指标来看,我们总体上判断,当前的中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还是不错的,回升向好,且基础也在不断的巩固。

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经济生活中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国际上来讲,在欧美主要经济体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有进一步深化蔓延的趋势,这将对我们的出口产生一些影响。从国内来看,一些结构性矛盾,尤其是在经济复苏过程中,重工业发展相对较快,所带来的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的问题,同时还有物价上涨的压力。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给予高度的关注。虽然经济形势向好,但是影响经济运行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在增加。因此,我们仍然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且特别要在宏观调控中间,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尤其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这样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希腊这种危机是不是影响到国内的通胀压力?

盛来运:这个问题其实是需要深入的观察和研究,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从目前情况来看,存在深化蔓延的趋势,虽然说欧洲提出了救市计划,但是这个计划是否能够得到尽快的实施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是从债务危机本身来讲,已经对金融市场造成了一些影响,包括前期欧洲或者美国的股市的动荡,甚至包括汇率的变化,都产生了一些影响。因为欧洲是我们第一大出口伙伴,欧洲经济的复苏情况直接对我们进口、出口产生很大的影响。至于影响有多少能够传导到原材料,包括生产资料价格上,也不是很好把握。因为欧洲的危机造成欧元的贬值,但同时会造成美元一定程度的升值,美元的升值会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一些影响。所以这里既有一些正的效应,也有负面的效应,对于价格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经济观察报记者:关于工资的问题。去年统计局公布民企职工工资,这项数据马局长也表示过继续公布,请问这个数据什么时候会公布?温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收入制度的改革,民企职工数据在国务院分配政策制定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盛来运:2009年国家统计局已经建立了对民营企业的工资统计调查数据,数据也正在汇总之中。但是,这个数据直接涉及到一些社会保障,还有民事赔偿的一些政策,所以还需要等待有关部门在完成政策协调后,我们将按程序公布相关的数据。谢谢。

中国经济报记者:我们看到投资增速和工业增速都是回落的,但是价格上涨很快,这是否意味着实际的投资增速和实际的工业增速是下滑的,对应下半年经济增长是不是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第二,4月份数据只有消费的实际增长,有15.7%,强于3月份的15.6%,房地产投资仍然是很高的增速。随着以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您展望一下下半年消费持续增长是不是会出现一定的变化?

盛来运:关于工业增速17.8%,这个数据已经是扣除了价格方面的影响,我可以建议你关注我们网站上公布的一些统计制度,也可以和新闻处联系我们将提供给你工业增加值计算的方法。

第二,至于后期的走势,我想在经济形势不断向好,基础不断巩固的同时,确实也有一些不确定性,而且经济运行过程中间复杂性也在增加,关键还是要按照国务院总体部署,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调整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只要我们按照国务院总体部署,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总体经济是没有问题的,是很有信心的。谢谢大家。

上一条: 下一条:《“金砖四国”联合统计手册》编辑总结...《“金砖四国”联合统计手册》编辑总结会在北京举行 许宪春出席会议并讲话

马建堂在江西省督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准备工作时要求高度重视 全力推进 扎实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项准备工作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暨业务综合培训会议举行 张为民要求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扎实推进各项准备工作

马建堂强调以铁的纪律和高度负责精神全力做好节能统计和监测工作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接受中国信息报记者专访

马建堂在南开大学统计制度与统计方法研究中心成立会上坚定表示,统计人对肩负的重任始终不敢懈怠,统计人对真实可信的追求永远不会动摇

马建堂在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系统厅局级干部任职培训班上要求统一思想 坚定信心 奋力提高统计调查工作水平

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2009考核工作总结会议在京召开 马建堂要求牢记使命 奋进创新 努力提高国家统计调查能力数据质量和公信力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司长孟庆欣就有关问题答中国信息报记者问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成立仪式在京举行 马建堂强调切实转变职能 奋力开拓创新 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34670号

7.国家统计局进度数据库 篇七

“稳”在何处, “好”在何方?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稳中向好态势能否保持, 稳增长靠什么?国民经济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靠什么实现国民经济行稳致远?针对这些问题, 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接受记者专访, 解读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

“稳”在何处, “好”在何方?

尽管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 但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速换挡的客观实际, 也符合典型经济体的一般规律。

问:7月15日上午, 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 经济运行呈现出“缓中趋稳, 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作为国家统计局局长, 您认为“稳”在何处, “好”在何方?

答:今年上半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持续呈现的经济下行压力,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 科学决策, 着力创新宏观调控机制和方法路径, 加快推进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主动引领新常态, 着力培育新动力。经济运行总体上处在合理区间, 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回暖, 积极因素不断增加, 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经济运行缓中趋稳——

一是增长稳。上半年, 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 其中, 二季度增长7%, 与一季度持平。二是就业稳。上半年,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8%, 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三是价格稳。上半年,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 涨幅与一季度基本持平。四是农业稳。夏粮产量达到2821亿斤, 比上年增产89亿斤, 增长3.3%。五是收入稳。上半年,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7.6%, 比经济增速高0.6个百分点。

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一是回升势头好。在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的推动下, 主要经济指标逐月企稳回升。生产方面, 4、5、6月份,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9%、6.1%和6.8%, 增速分别比上月加快0.3、0.2和0.7个百分点。需求方面, 上半年, 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 同比增长11.4%, 增速与1~5月份持平, 终止了持续回落的态势。5、6月份,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实际增长10.2%和10.6%, 分别比上月加快0.3和0.4个百分点。6月份, 出口总额同比增速由负转正, 增长2.1%。

二是房地产销售转好。房地产带动效应大, 一头连着生产, 一头连着消费, 房地产市场好转对经济稳定增长至关重要。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 房地产市场明显回暖。上半年, 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由负转正, 同比增长3.9%, 为2014年以来首次正增长;商品房销售额增长10%, 一季度下降9.3%。6月份, 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32.1%, 销售面积增长16%。商品住宅库存有所下降。5月末, 商品住宅待售面积自2014年来首次出现下降;6月末延续下降态势, 比上月末减少191万平方米。

三是经济结构趋好。从产业结构看, 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 国民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上半年, 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 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 比上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 比第二产业高5.8个百分点。从需求结构看,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升。上半年, 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 贡献率为60%, 比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

四是经济运行质量好。突出表现在单位GDP能耗进一步下降。上半年, 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 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7.1%, 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五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态快速显效, 体现了“发展依靠人民”, 有效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市场主体数量继续快速增加。上半年, 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19.4%, 注册资本增长43%。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有序释放。上半年, 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增长8.1%, 比规模以上工业快1.8个百分点。“众创空间”拓展创业新局面。从我局相关调查看, 6月份, 创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比1月份上升了0.11个百分点;在新增创业以及准备创业的人员中, 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58.98%。

我还想特别指出, 尽管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 但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速换挡的客观实际, 也符合典型经济体的一般规律。1956-1973年, 日本GDP年均增长9.2%, 之后经济增速显著回落, 1974~1991年, 年均仅增长3.7%。1951~1960年, 联邦德国GDP年均增长8.2%, 1961~1970年回落至4.4%, 1971~1991年进一步回落至2.7%。1966~1995年, 韩国GDP年均增长8.4%, 1996~2011年回落至4.2%。

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 经济运行中的“两难”问题增多, 新旧经济动力的转换, 在短时期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因此, 宏观调控迫切需要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寻求平衡, 找出最佳结合点。

问:您认为, 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能够实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 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我国经济能够逆水行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所谓“纲举则目张”, 科学决策、精准调控就是经济实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纲”。

“治大国若烹小鲜”, 驾驭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转型经济体需要高超的“手艺”。我国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 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地区差异较大。

尤其是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 经济运行中的“两难”问题增多, 宏观调控需要把握好各方面的平衡。首先, 要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稳增长和调结构是对立统一的, 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为调结构争取必要的时间和空间。调结构从长远看能创造更新、更大、更高的需求。但从当前看, 意味着新旧经济动力的转换, 在短时期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因此, 宏观调控迫切需要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寻求平衡, 找出最佳结合点。其次, 要把握好保持适度流动性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平衡。一方面, 金融和实体经济相辅相成, 经济发展需要资金支持。而当前, 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比较突出, 需要保持适度流动性。另一方面,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 多年积累的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地方政府等领域的债务风险有所上升, 如果过度放松银根可能导致全社会杠杆率进一步提高, 增加金融风险。第三, 要把握好增加工资性收入与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的平衡。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 劳动力成本上升具有刚性, 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使我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在这种情况下, 宏观调控既要惠民生, 又要强实体, 还要拓展国际市场。这些两难问题考验着宏观调控的智慧与艺术。

面对这些两难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既保持战略定力, 又积极主动作为, 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巧妇善炊, 精准操作, 既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以简政放权、放宽准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以市场力量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又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围绕稳增长、强实体、控风险, 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 包括适时降息降准、减税降费, 及时下达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和置换债券发行额度, 加快推进7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建设和6大领域消费工程, 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 积极推广PPP模式等。这些政策举措取得了积极效果, 我国经济实现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 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的宏观调控是科学的、正确的, 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及时的、有效的。

稳中向好态势能否保持?稳增长靠什么?

信心来自于五个“支撑”:基本面支撑, 政策效应支撑, 体制机制支撑, 区域协同支撑, 发展信心支撑。

问:下半年, 国民经济能否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稳增长靠什么?

答:综合分析我国经济面临的环境和条件, 我们认为, 下半年国民经济总体上仍将延续上半年稳中向好的态势, 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信心来自于五个“支撑”:

一是基本面支撑。大国经济市场广阔, 回旋余地巨大, 韧性强。尤其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仍未完成, 与发达经济体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 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从工业化来看, 尽管我国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已居世界前列, 但在技术更新、产业升级、提高附加值等方面仍有很大潜力, 尤其是在一些高精尖领域如数控机床、精密仪器、发动机设计制造等方面, 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从城镇化来看, 2014年, 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54.77%, 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并且, 我国城镇化质量不高, 其中1.7亿农民工多数没有城镇户口, 尚未市民化, 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 我国城镇化提升都有较大空间。这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来源。根据我局测算, 过去10年间, 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 平均拉动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 拉动消费增长1.8个百分点。

二是政策效应支撑。下半年,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从财政政策看, 上半年, 国家出台了包括下达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和置换债券发行额度、实施7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等在内的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其中, 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建设等大型基建项目投资额度就超过8000亿元。截至5月底, 7类重大工程包已开工221个项目、33个专项, 累计完成投资3.1万亿元。下半年,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功能有所恢复等, 已开工项目建设进度有望加快, 加上新项目的开工, 预计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升, 带动全部投资增速的企稳回升。从货币政策看, 上半年, 中国人民银行2次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3次实施定向降准, 3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并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 在保持流动性充裕的同时, 为棚户区改造等提供长期稳定、成本较低的资金来源。由于货币政策调整到传导至实体经济往往存在时滞, 预计下半年这些政策效应将会更突出。此外, 从历史经验看, 通常商品房销售回暖后经过半年左右的时间,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相应回升。这意味着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很可能继续回升。

三是体制机制支撑。首先, 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提速, 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毫无疑问将提高发展效率, 增强创新动力。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也加快显现。其次,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格局的加快形成, 无疑将激发澎湃的发展动力。21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快实施;各类创业集聚区、创客中心、服务平台蓬勃发展。这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增强发展动力提供了体制机制支撑和保障。

四是区域协同支撑。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战略, 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相关地区的发展。例如,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已快于总体出口增速。另外, 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仍较明显。中西部地区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仍较短缺, 特别是铁路、公路、水利、电力、生态、民生等建设投资需求巨大。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投资力度, 今年铁路建设总规模继续维持在8000亿元左右, 其中主要向中西部倾斜, 这将有利于推动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的释放。

五是发展信心支撑。党中央、国务院有应对各种复杂环境、各种矛盾问题的经历, 有教训、有经验、更有能力。这就是我们信心的根本所在。

再从市场角度讲, 当前的市场预期比较稳定, 发展信心有所增强。6月份,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 为50.2%, 与上月持平, 连续4个月高于临界点, 呈现小幅扩张态势。其中, 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 反映出生产和市场需求均有所回升。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53%~54%的区间运行, 持续处于景气区间, 其中6月份为53.8%, 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上半年,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6%, 增速比1~5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二季度, 工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4.5%, 仍位于景气区间。

国民经济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不确定性有增无减。我国结构调整的阵痛仍在持续, 新旧动力转换尚未完成, 产业、地区、行业分化明显, 下行压力仍较大。

问:您认为, 国民经济要实现稳中向好, 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答:在经济运行出现一系列积极变化的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 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 我国经济企稳基础尚不牢固, 向好势头仍需巩固。

从国际看,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不确定性有增无减。美国经济虽然二季度有所好转, 但加息时点渐近, 后期走势有待观察。欧元区在欧央行量化宽松政策的支持下, 经济出现企稳迹象, 但希腊债务危机仍是影响其持续复苏的隐患。日本经济虽走出通缩, 但增长态势疲弱。新兴经济体受美元走强及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滑的影响, 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近期, 世界银行对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增长3.0%下调到2.8%。世界经济增长缓慢, 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由此导致国际贸易总体低迷。根据世贸组织统计, 2012~2014年, 国际贸易量增速连续3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 2015年一季度, 全球贸易量仅增长0.7%。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贸易难以独善其身, 出口压力不断加大。“天下尽秋色, 一室难为春”。上半年我国出口仅增长0.9%, 完成全年目标难度较大。

从国内看, 我国结构调整的阵痛仍在持续, 新旧动力转换尚未完成, 产业、地区、行业分化明显, 下行压力仍较大。

一是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传统行业多年积累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产能利用率偏低。在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条件下,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连续40个月同比下降。上半年,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 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2.8个百分点。其中, 6月份同比下降4.8%, 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突出。受产品价格下跌、销售放缓、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 企业利润增长放缓。1-5月份,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仅增长1.3%, 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8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95元, 比上年同期上升0.05元;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0.8%, 上年同期增长为9.8%。

三是局部地区和部分领域稳增长压力加大。在总体偏紧的市场环境下, 部分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抗风险能力低, 经济出现了持续下滑。部分地方财政增收困难, 就业压力也有所加大。例如, 上半年, 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2%, 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6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下降9%, 地方本级财政收入也出现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是转型的阵痛, 克服这些问题和困难, 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 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的结合, 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格局, 这些问题可能都不会再是问题。

靠什么实现国民经济行稳致远?

从短期看, 要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从中长期看, 转型升级关键要靠创新;从保障机制看, 归根到底靠改革。

问:我们怎样才能克服当前经济中的困难和问题, 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 实现国民经济行稳致远?

答:我认为, 要把握好三点:

一是从短期看, 要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稳增长的要害是稳定总需求。从消费看, 近年来消费一直保持平稳增长, 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 在收入增速不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 在通过创新、增加有效供给来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 消费增长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从出口看, 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贸易持续低迷、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竞争的双重挤压, 加上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结构转型等多种因素影响, 我国出口短期内难以明显改观。因此, 稳定总需求的重点就是要稳投资。稳投资不是要像以前一样大水漫灌, 而是要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重点投资那些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领域和产业, 如城市地下管网、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相关基础设施, 要防止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同时, 要创新投资机制, 混合投资主体尽可能采用PPP模式, 提高投资有效性。

二是从中长期看, 转型升级关键要靠创新。我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 最根本的是要推动技术创新, 创新不仅能突破技术瓶颈制约, 也能创造新的需求。过去, 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电力的发现带领人类社会跨入电气时代;今天, 互联网信息技术带来了生产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不断激发和创造新需求。比如, i Phone手机和i Pad的出现, 就是创新创造需求的生动例子。“互联网+”使得传统制造、商业、服务的行业边界正在被打破, 企业生产、服务流程不断重构, 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 新的市场需求不断被激发。

三是从保障机制看, 归根到底靠改革。稳增长也好, 调结构也好, 创新驱动也好, 最终都要通过释放改革能量, 创新改革机制, 为经济的转型升级、稳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改革的关键是让市场真正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 深化改革应体现和聚焦在“四放”上:

全面放开价格管制。真正让市场发现、形成价格, 这既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标识, 也是准确传导信号、引领产业发展升级的基本要求, 从根本上解决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现在PPI同比40个月下降, CPI也在低位, 是深化价格改革、放开价格审批管制的有利时间窗口。要围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进一步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 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扩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 健全节能环保价格政策等。

彻底放开产业准入。“可以有准入门槛, 但不能有进入障碍”。相对于成熟市场经济体, 我国产业准入还存在较多限制, 存在“玻璃门”、“旋转门”等问题, 限制市场竞争, 不利于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 制约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要有效破除资源垄断, 彻底打破行政垄断, 让每一个中华儿女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创业的权利。要切实打破市场壁垒, 消除社会资本在市场准入、投资途径等方面的障碍, 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的投资环境。要为社会资本参与交通、能源、信息、航空、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进入医疗、养老、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业领域扫清障碍, 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更大空间。

加快放松科技管理。打造创新型国家, 实现创新驱动离不开科技进步, 而目前行政性办科技和行政性配置科技资源状况较为普遍, 存在科研项目与市场脱节、成果转化环节过多等问题。要进一步放松科技管理, 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以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 推动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 推动形成“万众创新”新形态, 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 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技术路径、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深度放活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在我国占据重要地位, 国企改革事关经济增长的新空间和新动力, 事关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加快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于稳定经济增长、推进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 尤其是要加快国有金融机构的改革, 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在加快民营金融机构发展的同时, 要改进完善国有及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的经营监管、考核制度和运营机制, 既给压力又给动力, 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创业创新的内在积极性。

8.8月其他国家市场数据 篇八

8月美国轻型车销售128.5万辆,同比增长20%。

“汽车行业已经成为今年美国经济的亮点,我们可以预期这种趋势还会继续,”通用汽车美国市场部负责人表示,“虽然经济上的各种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但是我们确实看到美国经济正在持续地缓慢增长,下半年对于通用来说还有很多机会。”美国汽车业界认为,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被持续低迷经济所压制的购车需求正在释放,汽车市场的增长反映了经济前景趋于乐观。

福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的基本面温和平稳,今年美国的经济增长可能依然维持在2%到2.5%的水平”。由于油价的影响,小型车和节能车依然是消费者追捧的车型。

汽车销量大幅增长对于11月将再次参选的奥巴马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因为他正在努力赢得通用和克莱斯勒的支持。一直以来,奥巴马在应对经济衰退方面受到诸多质疑,在这个节点上,能够有好的市场数据显得尤为重要。

德国:海外弥补国内

8月德国乘用车注册量为22.7万辆,同比下降了4.7%。

德国国内汽车市场的低迷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好在海外市场的增长一定程度弥补了欧元区市场的萎缩。8月德国出口汽车28.4万辆,同比增长1%。“我们面对日益严峻的考验”,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会长Matthias Wissmann指出,“欧元区以外的市场增势良好,尤其在美国、巴西、俄罗斯、中国和韩国。”另外他认为,德国汽车市场增速今年年底可能会回升,全年销量有望达到310万辆。

法国:持续不景气

8月法国家用新车注册量为9.6万辆,同比下降了11.4%。

近来法国汽车市场和汽车行业的衰退加重了经济的下行压力,前8月累计下降了13.4%,标致雪铁龙和雷诺等法国本土品牌情况尤其严重。8月雪铁龙公司销售28461辆,同比下降10.6%,上月是同比下降9.9%;排名第二的汽车制造商雷诺,销售新车21517辆,同比下降20.6%。外国品牌同样不能幸免,平均下降了6.8%。

在此市场数据发布的前一天,法国劳工部长Michel Sapin公布法国注册失业人口已经超过了30万的警戒线,并且在持续攀升。在欧元区疲软的经济环境下挽救就业率成为奥朗德带领的社会党政府上台后的主要课题,上个月法国政府宣布的环境友好车型刺激计划就是经济复苏计划的重要部分。

日本:增长速度年内最低

根据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JADA)的数据,8月日本新车总销量为23.24万辆(不包括660cc的微车),同比增长7.3%。其中排名第一的丰田汽车销量增长17.8%(不包括雷克萨斯)。

“同比增长率为11个月来最低水平”,对此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的发言人表示,“说实话,我们原预期市场表现更强劲,因为购车补贴的预算即将用完,但是消费者却似乎很冷静。” 据悉,购车补贴项目从今年1月开始,项目总预算是3000亿日元(38.3亿美元),截止8月30日,仅剩余262亿日元。

上一篇:班主任心得:优秀班主任的五项追求下一篇:弘扬民族精神__培育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