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实验室建设(8篇)
1.学前教育实验室建设 篇一
借鉴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并结合我国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依据护理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和护理职业特点,遵循护理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对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涉及到安全问题的各要素、各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构建,建立较为系统完备的护理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全面安全知识,自觉安全责任意识,过硬安全事故应对技能,素质全面的护理行业领军人才。
3 护理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主要包括入学后安全教育、专业实验室准入安全教育、每门实验课前的安全教育以及护理职业防护教育,其宗旨是安全教育贯穿和融入校园学习的全过程,即以培养学生全面安全素质为主线,建设全程化、立体化的护理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3.1 入学后的安全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之一,可以使学生在入学初就能掌握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这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理念、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教育等。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形式和方法,如: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安全技能训练、社会调查、安全应急演练等。并通过多种途径与渠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安全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提升学生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3.2 专业实验室准入安全教育
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高校实验室安全领域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为保护师生的根本利益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基本制度[13].美国高校实验室早已全面实行安全准入制度[14],国内也有部分高校开始实施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15].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集中培训内容有:(1)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学生守则、管理工作人员守则、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管理规定等。(2)实验室用水、用电安全,安全通道、紧急出口和逃生路线,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位置,报警电话等。(3)实验室常规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及注意事项。(4)进入实验室人员应填报个人的健康安全信息,如过敏史、医疗状况等。
除通过集中培训外,还通过设置安全课程、网络宣传、发放安全知识手册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并要求师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前签订安全责任书。
3.3 每门实验课前的安全教育
护理学实验课包括多门课程,每门实验课程、每个实验项目操作和具体要求不同,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也不同,所以安全教育需要渗透在每一门实验课中。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针对性地安排不同的安全教育主题,帮助学生真正明确规范操作流程和要求,掌握相关安全技能,使安全教育贯穿每门课教学全过程中,不仅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更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拓展和深入。安全教育主要包括:(1)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安全教育,主要是分析每门实验课教学内容中与安全教育相关的部分,然后整理、归纳、总结,形成系列安全教育主题。(2)与课程涉及设备有关的安全教育,课前由实验教师或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精密仪器和新设备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教育。特别贵重的大型仪器设备,学生必须经过严格的操作培训,考查合格后才允许使用。
3.4 护理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教育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护士常暴露在事故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工作环境改造及心理社会和组织因素危害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中[16].目前虽然部分院校开展护理职业防护教育, 但因没有统一、系统的教材,只是在讲到课程相关内容时零散提到一些,这种教学的不确定性难以保证每名学生都接受到系统、全面的职业防护教育[17].必须健全护理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教育体系,使学生树立对职业危害的防护意识。其内容包括职业防护法规、医院感染、标准预防概念及各种防护用具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技术与原则、医务人员经血传播疾病职业暴露防护指导、职业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理措施等。
实验室采用发放教育手册,现场讲解、示范等环节安排系统的护理职业防护课程,强化学生的防护技能训练,改变不安全的行为,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职业危害的存在,提高对职业防护重要性的理解,使护生把落实职业防护措施内化为主动的自我防护的行为。
4 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护理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建设
为保证安全教育的及时性,克服覆盖面有限、内容不够系统、效果参差不齐等缺点,学院网站上提供护理安全教育培训和考试准入平台链接。学生在任何联网计算机上点击进入网络平台,以个人账户登录,就可以及时了解安全教育相关信息、加强安全学习、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考试合格可获得在实验室学习和工作准入资格。同时网络管理员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对安全学习情况进行指导、统计和互动交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快捷、高效和监督功能。
5 小结
建设护理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改进和提高工作方法、完善和规范管理制度;更需要广大师生员工的集思广益、携手参与和不懈努力,才能促进护理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培养素质全面的护理行业领军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付霞 . 浅谈新时期护理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J]. 中医药管理杂志,,14(8):68-69.
[2] 沈梨芳,沈勤,王俊杰,等 . 高等中医院校护理实验室安全隐患及对策 [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19):20-22.
[3] 魏桃员,尤朝阳,霍开富 . 美国高校实验室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的启示 [J]. 实验技术与管理,,29(5):201-205,220.
[4] 郭万喜,高惠玲,唐岚,等 . 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实践与探索 [J]. 实验技术与管理,,30(3):198-200.
[5] 陈雁,简福爱,陈晔,等 . 广州大学城部分高校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情况调查 [J]. 卫生软科学,2012,26(12):1064-1066.
[6] 王伏玲,李鸿飞,黄涛 . 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与环保教育对策研究 [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208-211.
[7] Levy BS. The teaching of occupational health in United Statesmedical schools :five-year follow-up of an initial survey[J]. Am JPublic Health,1985,75(1):79-80.
[8] Whitaker S,Wynn P,Williams N. Occupational health teaching forpreregistration nursing students[J]. Nurse Educ Today,,22(2):152-158.
[9] 孟发芬,张霄艳,田淑军,等 . 实习护生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及其课程设置现状调查 [J].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3(7):59-61.
[10] 许乐,时永超 . 本科护理课程的重要性评价及设置现状 [J]. 中华护理教育,2012,9(1):44-46.
[11] 郑春龙,李五一 . 中外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建设的比较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30(11):181-184.
[12] 陈立君,顾凤岐 . 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9(7):339-341.
[13] 金海萍,阮俊,冯建跃 . 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育方式和内容的思考 [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85-187.
[14] 张志强,林卫峰。 基于 Web 基础的 E-Learning 实验室安全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 [J]. 实验室科学,2011,14(1):103-106.
[15] 赵庆双,闻星火,李明 . 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 [J]. 实验技术与管理,,24(9):8-11.
[16] 王英 . 护理职业防护教育现状 [J]. 护理研究,2008,22(7):1787-1788.
[17] 韩莹洁,金瑞华,晋伟 . 护理院校开设护理职业毒理与护理职业防护课程的必要性研究 [J]. 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1):846-848.
2.学前教育实验室建设 篇二
我院根据院校教育转型后高校机械基础实验建设标准,经科学筹划、充分论证,于2009年10月组建完成了以认知为主的设计1实验分室、以基础性实验为主的设计2实验分室和具有自动测试水准的设计3实验分室。
一年来,通过对8个专业班次的实验授课和实验室开放情况分析,学员的认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 机械设计实验室建设情况
院校教育转型后,对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型军事人才知识结构的构建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单纯依靠课堂理论教学是不能够完全实现的,必须要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特别是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员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对此,机械设计实验室本着“以培养学员动手能力为主,突出培养学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并依靠实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员个性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实验教学理念,精心挑选了10个基础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成立了3个机械设计实验室。
1.1 机械设计1实验室
机械设计1实验室现有机械零件、机械原理和机械创新3组展示柜。每组展示柜都由10个单体陈列柜组成。展柜中的模型可实现点动或顺序控制运动演示并配有录音讲解及运动简图和文字说明,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组建该实验室的目的是将部分基本教学内容利用实物模型进行教学。利用该实验室可以为机械类学员和近机械类学员开设认知实验,也可以为学员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机械基础知识支持。
1.2 机械设计2实验室
机械设计2实验室现有机构模型、齿轮范成仪、齿轮减速器和插齿机模型4种设备或器材,可完成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齿轮范成、减速器的装拆3个基础性必选实验项目和为学员演示齿轮的插齿过程。
实验以学员的实际操作和分析为主,加深了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了机构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
1.3 机械设计3实验室
机械设计3实验室是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实验室,滑动轴承、皮带传动、螺栓连接、动平衡和波动调速5类实验台均安装测试卡,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自动记录、实验结果进行结算分析。
该实验室可完成的5个实验项目(项目名称同于设备名称)分为2个基础性必做实验和3个综合性必做实验。通过实验情况看,学员基本掌握了滑动轴承的结构特点、液体动压润滑的条件;了解了皮带传动的效率、弹性打滑率和打滑现象;掌握了螺栓连接受力分析和变形的测试方法;学会了利用配重方式进行平衡的方法;掌握了利用飞轮进行速度波动调节的方法。
2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教育转型需要有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实验人员。设计实验室采取了几种科学措施,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实验队伍。
2.1 引入复合型专业人才
实验室工程人员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均具有在教学一线、基层部队、地方院校或工厂任职工作经历且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所读专业均系同一专业领域。例如:工程师甲,本科是机械制造专业,研究生是材料加工专业,有8年的地方工作经验;工程师乙,本科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是装备的维护与维修专业,曾在基层部队任职3年,具有较强的带兵经验和装备的维护与维修能力。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引入保证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可持续性,且更加了解本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的运用上更为得心应手,在对于学员的教育培养上更加能从实际出发让学员了解知识的运用。
2.2 引入培训机制
通过邀请学者、专家、工厂技术人员对实验教员和工程人员进行培训交流,参加学术交流会,送学培训、组织参观考察等方式,使实验室人员在交流中提高素质。每类设备的基础培训面向每名实验教员,使每名教员对不同的实验设备有所了解,能做到会讲解、会操作使用,再根据教员的不同专业和兴趣,指定每个人负责特定的实验室和设备,对设备从结构组成、实验原理、测试方法、使用管理、维护保养以及基本的维修工作全面负责,做到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能授课,实验过程中能演示、指导,遇到的设备故障问题能解决对自己负责的设备达到专业和精通。
2.3 鼓励教员积极参与课题和创新活动
实验室教员积极参与课题和创新活动,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素质。1年来参加4项基础科研基金和2项教育科研基金项目,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篇,获得6项相关成果奖励。2009年1人同时获得军队育才奖银奖和海军院校课堂教学授课质量奖。实验室教员每年还组织指导学员参加学院举办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制作”活动,并指导机械创新大赛活动。
3 实验开出后的主要成效
机械设计1实验室:
通过认知学习,增强了学员对机械零部件和机构运动形式的感性认识,弥补了空间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不足;加深了对教学基本内容的理解;促进了学员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机械设计2实验室和机械设计3实验室:
通过8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情况分析,学员掌握了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方法。锻炼了学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能力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学员的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1年来的实验室成果,同时通过与学员交流实验感想,对于实验开出后的主要成效有以下3点:
3.1 学员自主学习热情提高
机械基础课程内容抽象、机构复杂,学员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掌握。而实验设备具有讲解、动作演示、性能参数测定等功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清晰易懂。因此,学员在机械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喜欢走进实验室寻找答案。实验室成立1年来,累计开放210次,自主学习学员达到1000多人次;学员自主成立了创新实践活动小组,使学习热情显著提高。
3.2 学员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
学员积极参与各项机械创新实践活动。1年来共获得全国机械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学院“四小”创新实践活动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和优秀奖6项。
3.3 推动了实验课程的研究、建设和改革
为了探索对现代教学手段的研究,开发出了机械工程虚拟实验室和机械基础实验网络课程。学员可以在校园网上自主完成机构运动简图、齿轮范成、减速器拆装3个实验项目,实现了网上答疑、在线交流、网上提交实验报告和网上批改作业等功能,有力地推动了实验课程的研究、建设和改革步伐。
4 结束语
加强实验室的建设,突出创新实践特色,强调实验以学员为主是提高学员认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前提。一个好的实验队伍可以决定实验开出的效果。通过实验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实验室一定会成为培养创新型军事人才的摇篮。
摘要:教育转型对实验室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从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介绍了机械设计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并总结了实验开出后的成效。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教育转型,创新
参考文献
[1]卢常伟.实验室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4):16~18
[2]杨建华.突出特色抓好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0~12
[3]章军军,毛根海.发挥实验室主任作用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3~14
[4]杨美珠.谈新时期高校实验员必备素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156~158
3.学前教育实验室建设 篇三
作者简介:成刚(1978- ),男,贵州桐梓人,贵阳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得到了贵阳学院重点课程建设资助,得到了贵阳学院实践课程资助,得到了贵州省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3黔教高发(2013466号)附11号的资助。
摘要:贵阳学院科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已经4届,但对人才培养的研究一直在研究,本文仅从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方面展开,实验教学围绕四个功能区块开展:基本功能区、科普功能区、模型功能区、数字功能区,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基本认可,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科学教育 实验室 功能 实践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
1 我校科学教育专业介绍
贵阳学院科学教育专业是2008年第一届本科生招生,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科技创新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以技术设计为核心的技术教育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专业化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能力,能够担当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中的科技教师,高中技术课程师资;从事科协、科技教育场、馆、所、科技教育基地、社区科普站、新闻媒体等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专业化人才,以及能继续攻读该领域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高级专门人才。课程含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有工程制图、电子电工技术、技术设计与制作、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科技创新教育概论。就业方向主要是教师、科技传播专业人员及其他。【1】
2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2.1 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一个有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人才, 不能设想他是靠读书、靠知识积累就能做到的, 必须要实践、要实验。因此, 我们把实验室看成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 这个高度应该得到共识。
2.2 实验室是实施科技创新的摇篮。实验室体现了它是科学研究、学科发展、培育科技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摇篮和基本条件。
2.3 实验室是践行社会服务的窗口。【2】
3 贵阳学院科学教育实验室建设初步构想
功能分区为四个:基本功能区、科普功能区、模型功能区、数字功能区。实验室建设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及贵阳市的科技科普活动服务。
3.1 基本功能区是让学生熟悉基本的制作,本区有陶艺,美术基本知识的培养,并使学生懂一些基本的技术语言,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主要实验内容:a、工程制图;b、平面设计;主题:标志设计、图案设计、漫画设计、学生自定关于美术设计的内容、海报设计等等。c、陶艺;主要用油泥制作,可开展为综合实践活动形式;d、石膏模型制作;e、其他制作。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2 数字功能区是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能能使用一些基本的现代化数字设备,并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照片和视频,同时也让学生懂一些网络知识,制作网站,把图片和视频及文字资料上传自网站,展示学生的作品,宣传科技活动。主要实验内容:a、摄影、摄像技术培训;b、图片、视频处理技术;c、网站制作;d、中小学电脑制作等;e、机器人项目;f、其他制作。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数码处理、网络技术的能力。
3.3 模型功能区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模型制作的方法,对模型制作过程中的原理、材料等有基本的认识,让学生能指导中小学生参加贵阳市甚至贵州省的航模比赛,拓展学生能力,展现我院学生风采。主要实验内容:a、航模;b、船模;c、水火箭制作方法;d、其他制作。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指导中小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能力。
3.4 科普功能区是让学生具备科普讲座能力,科普志愿者意识,能动手制作科普模型。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語言表达、动手制作、展示等能力)主要实验内容:a、培训参与科普活动学生及志愿者;b、培训科普讲座能力的学生;c、物理、化学、生物等科教作品制作;d、实践活动研究等;e、其他制作。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参加贵阳市科技活动月的指导、科普知识宣传、科技活动周志愿者的能力。
4 教学实践
课程开展模式为调查--设计--制作--展示--演讲--评价,实践课程是在12科教班开展,课程开展前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如果你是一位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或通用技术课的老师,你怎么上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你想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或者技能或者帮助?
5 总结
5.1 课程的教学必需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上,学生才会主动学习,主动与指导教师加强沟通;
5.2 该课程的建设是在大三、大四,因此,本课程有必要让学生能锻炼动手能力、冒险精神、探索精神,实验室必需提供相应的材料,工具和指导,
5.3 实验室的开放成为必然,共享实验室资源。
参考文献:
【1】 http://www.baidu.com
4.学前教育实验室建设 篇四
各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我厅对2013年制定的《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暂行规定》进行了修订,形成的《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定(修订)》已经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教育厅 2018年3月7日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实验室
安全建设与管理规定
(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安全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高校实验室(包括各类实训、训练室),是隶属高校或依托高校管理,从事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试验、社会服务等活动的场所。
第三条 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以建立和维护安全的实验环境,减少实验室灾害性风险,避免职业伤害,防止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事故的发生,保护师生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作为工作基本宗旨。践行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基本宗旨是高校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第四条 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贯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工作要求,实行长久性、常态化管理。
第五条 实验室安全是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当把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纳入到学校安全整体工作中,同规划、同部署。
第六条 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实行学校责任人负责制,主要责任人包括:学校主要领导是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领导是直接领导责任人,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实验室主任是本室安全工作直接责任人。
二级单位在此是指学校院(系)、所、中心、处等与实验室有隶属关系的单位。
第七条 高校应当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第八条 省教育厅负责指导、监督全省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
第二章
管理体系
第九条 高校应当确定主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机构,构建由学校(管理机构)、二级单位、实验室组成的三级联动、各司其职的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鼓励主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机构设立专事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工作岗位,安排人员专职负责。
第十条 高校实验室安全专职管理机构承担本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直接责任,主要职责包括:
(一)制定本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规划;
(二)组织制定本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三)负责本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统筹管理与协调,检查监督相关工作及规章制度的落实;
(四)组织开展本校实验室安全设施设备建设,以及实验室建设与改造项目、危险性实验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
(五)组织开展本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
(六)组织开展本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督促实验室安全隐患整改;
(七)组织开展本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
(八)受理本校实验室安全事件报告,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置工作。第十一条 二级单位承担本单位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主体责任,主要职责包括:
(一)建立完善本单位实验室安全工作责任体系;
(二)根据专业、学科特点,组织制定本单位实验室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编制实验室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三)全面辩识和管控本单位危险源及风险点,做好涉及危险品和具有危险性实验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做好危险品和危险设备的管理;
(四)负责本单位实验室日常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
(五)组织开展本单位人员的安全教育、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
(六)组织实施本单位实验室人员的劳动保护和职业健康工作;
(七)负责本单位实验室安全隐患和安全突发事件的报告、警示,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调查、处置工作。
第十二条 实验室主任承担本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直接责任,主要职责包括:
(一)根据本实验室承担的任务,制订本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实验操作规程和专项应急预案;
(二)监督岗位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组织做好安全自查和隐患整改工作;
(三)做好危险品的储存、使用、废物分类收集的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实验室应当指定工作认真负责、熟知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的人员担任所在实验室的安全员。实验室安全员向实验室主任负责,职责是:
(一)巡查本实验室的日常活动,监督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实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制止违反安全管理制度和实验操作规程的行为;
(二)做好本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发现安全隐患和突发状况,及时向实验室主任和实验室所属主管单位报告;
(三)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日志和安全事件记录,并归档备查。
第十四条 高校应根据需要设立校级实验室安全议事机构(实验室安全工作委员会和实验室安全专家组),对学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决策和咨询指导。
第十五条 高校应当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开展岗位教育和业务培训,注重骨干队伍培养,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维护人员队伍稳定。
第三章
制度建设
第十六条 高校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行业规范要求,结合本校实验室实际,建立健全本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第十七条 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并落实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进入实验室工作和学习的人员,必须先经过安全教育和安全操作规范、操作技能培训,并根据实验室和实验危险程度,实行必要的安全风险告知(知晓)确认制度;涉及剧毒品、放射性同位素、特种设备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等有特殊资格要求的岗位人员,还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资质。
第十八条 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形成专项检查和综合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第十九条 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对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人员的从业资格、岗位责任、违规处罚等作明确规定,把实验室安全纳入单位和个人的工作考核内容。
第二十条 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凡发生实验室火灾、爆炸、人身伤害,危险品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等实验室重大安全事故的高校,必须立即按规定将事故情况循正常报告程序报告当地政府主管职能部门,同时抄报省教育厅,不得瞒报。
第二十一条 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实行报告制度,由学校实验室安全议事机构对报告进行审议。
第四章
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二条 高校应当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监督机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制度的执行和措施的落实。
第二十三条 实验室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实验操作规程,严禁有章不循、弄虚作假和随意变通。
第二十四条 高校应当逐级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单位及实验室的安全职责,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第二十五条 高校必须加强实验过程的安全管理。实验人员要严格执行实验操作规程,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实验室不开展超范围的实验活动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涉及剧毒品、放射性同位素、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等的实验项目须事前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提出应对风险的措施,并经学校审批备案;进行高危险性实验须有两人以上同时在场。第二十六条 高校必须切实加强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病原微生物等高危物品的安全监管。强化危险品的采购、领用、交接、运送、使用、退还、废物处置等环节的管理;严格专库、分类存放,专人管理,定期盘查;剧毒品、放射性同位素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等危险品还须严格落实“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双锁、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制度。
第二十七条 高校应当对重点风险部位、重大危险源实施重点管控。实行岗位安全风险确认和安全操作“明白卡”制度,完善监测监控设备设施,确保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到位、有效;建立重点风险部位、重大危险源分布档案和数据库,明确每一部位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掌握管控动态。
第二十八条 高校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置实验室废物及用剩物,不得违规倾倒排放。危险废物及危险用剩物的处理处置、流向须做记录,并经相关负责人员确认;废物承装容器须标示废物的成份,废物存放点要设警示标识标志;定时定量清理废物,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交由具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第二十九条 高校应当按照“全员、全程、全面”的要求,认真开展系统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实验室安全意识、知识技能和对安全风险的认知水平。鼓励高校开设有学分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第三十条 高校应当认真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联合应急演练和专项演练,不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应急意识和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同时,根据演练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完善应急组织架构,确保功能完备、人员到位、响应及时、临危不乱。
第三十一条 高校应当对实验室安全隐患整改事项实行跟踪管理,建立整改事项台账清单,监督整改过程,验收整改结果。
第三十二条 高校应当建立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档案,完整保留工作痕迹。
第三十三条 省教育厅对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实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并通过约谈、通报、督办等方式加强监督。
第五章
条件保障
第三十四条 高校应当在人、财、物配备方面确保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开展,保证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及使用,形成投入保障长效机制。
第三十五条 实验室建设(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论证,应当充分考虑其设施设备的安全和环保要求,并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估,项目验收时同步进行安全验收。凡不符合安全技术和环保要求的实验室应当限期进行改造。
第三十六条 实验室应当布局合理,整洁有序,通道畅通,通风状况良好,安全防护设施和应急器材齐备。实验室内部、走廊、楼梯等位置应当安装明显的疏散通道指示标志,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危险标识或安全警示标志。实验室楼宇和重点风险部位应当处于24小时安保监控状态。
第三十七条 高校必须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建设与保养维护,确保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完好有效,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行环境安全良好。事关实验室安全的仪器和设施设备不得带病运行,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进行排险处置,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第三十八条 高校应当建设全校统一的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安全信息的统计、分析、发布、状态监测、事项监督、档案管理、人员培训、辅助决策、信息共享等综合管理。
第六章
奖
惩
第三十九条 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纳入高校安全责任制考核内容。对工作不作为或敷衍应付,导致不良后果的高校,省教育厅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启动或者提请对相关高校责任人进行问责。
第四十条 高校应当对实验室安全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未按规定履行安全职责、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拒不改正的,依法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对导致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构成违法的,移送有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类高校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高校应当依据本规定,制定本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条款内容由省教育厅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8年4月20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原《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暂行规定》(粤教装备函〔2013〕9号印发)同时废止。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5.学前教育实验室建设 篇五
本学校秉承“为师生的持续发展服务”的宗旨,创建“全面发展、体艺特色”的优质学校,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校师生同心同德、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区内同类学校前列,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嘉奖,也获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好评。
2008年度,在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下,我校在现代教育建设的组织、硬件、师生培训、课题研究方面都按计划完成年度的工作,为下一步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建设夯实基础,现就2008年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工作进行总结。
一、组织保障
(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
(三)充实稳定的技术力量。„„
二、硬件建设
本年度我校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大了投入,每个班都配备了电脑平台。
三、软件资源建设
(一)我校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了软件建设。并把软件资源建设的积累作为一项教学常规来抓,并进行定期检查、评分、评比,是作为评优秀科组、备课组的一项重要依据,经过多年积累,各科组都有自己特色的资源库,资源容量超过了100G。在2009年我们对这些资源进行了一次分类、评价、整理,将部分优质资源上传到市区两级的教学资源库。
(二)学校网站有网管员和新闻组专门负责,定期更新,第一时间发布学校最新消息和上传资源。
(三)学校重视校园网络管理工作,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有专职管理员。在技术上加强网络安全的培训和管理,安装有内容过滤防火墙。学校电教设备都有专人负责,有专人负责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每一个班级还指定一名学生作为电教协管员。同时在校园内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对学生进行一次网络文明规范的教育。
四、积极开展师资培训
学校把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列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全面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整体素质,多形式多途径,分层次、分期次地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一)信息化领导力培训:„„
(二)骨干型培训:„„
(三)校本培训:„„
(四)学生培训:„„
五、以教育科研为抓手,推进信息化进程。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推动学科的课题研究。„„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德育科研工作。„„
六、不断实践,初见成效
在现代技术教育发展的推动下,我校各方面的成绩有了长足的发展。全校师生有数百多人次受到国家和省、市级以上的奖励和表彰。
(一)现代教育技术获奖方面。
我校教师教师在教学研究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撰写和开发了一批质量较高的论文和课件,并汇编成多本溶洲小学教育教研论文集。学生参加信息奥赛、电脑制作赛和教师参加论文、课件比赛都获得良好的成绩。
(二)现代教育技术各课程的整合推动了我校其它科目的发展,使我校的师生在学科测试和各项素质竞赛中累获佳绩。
第三部分:今后的努力方向
过去的一年,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有较大的改善,教育教学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成为区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学校。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离上级领导、社会、家长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教育信息化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已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要为学校今后工作的主要方面来抓,转变观念,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分项实施,师生的培训的全面性和深度要逐步提高。
在硬件方面,主要加强维护和管理,要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效益。在软件方面,加强信息应用平台的建设,真正实现数字化校园,为教师教育、教学、备课、学校管理、日常办公、学生学习、自学、咨询、内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全面,切实的支持。
在师资方面,加强老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课程的整合能力。突破重点、以点带面,重点进行市级、区级、镇校级资源建设骨干老师的培训,进行课程整合设计、多媒体处理和制作、网络的应用的培训,在三学年内力争每个科目均有一到三名教师成为区级资源建设骨干教师;同时计划邀请现代教育技术的专家来校讲座、带徒弟等活动;并争取机会让教师外出学习相关的先进经验。
二、在先进的教与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并结合各学科自身特点和课题研究项目,探索深层次整合的各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深化学科教学改革,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资源整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撰写和开发的论文和课件的质量和数量有等更进一步的提高。
6.学前教育实验室建设 篇六
工作总结材料
尉犁县行政区域面积6万平方公里,县辖7乡1镇,拥有9个社区、130余个行政、企事业单位,全县总人口64524人,其中9个社区居民共计11877人,主要分布在尉犁镇、团结乡两个乡镇。自尉犁县成立社区以来,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打造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氛围,尉犁县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了尉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把社区教育工作提升为一项重要的政府工作内容来抓,近年来社区教育工作迅速发展,成效显著,具体做法如下:。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健全 为认真贯彻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关于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上级部门的有关社区教育文件精神,尉犁县把社区教育工作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尉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中。在县党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下,健全了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县分管领导担任,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尉犁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教育局副局长担任。按照工作职责行使推进、指导、组织、协调职能。全县9个街道建有社区教育委员会,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市民学校由街道指派职能科室主任或居委会主任担任。从而加强了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建设。社教工委每年
按时召开工作会议。各成员单位,包括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文化局、县妇联、县残联等,依据分工制定和落实本单位的工作计划。工作中,县党政领导共同抓、街道分管领导分头抓、街道职能科室和社区干部具体抓,形成了“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三级管理体制和以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社区学校为主体、居委会市民学校为基础,发挥职教集团的优势,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运行机制。
同时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杭州会议精神,尉犁县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在社区建立由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为组长,党支部副书记为副组长以及主管党建、工会、科普、共青团岗位上的工作站人员组成了5人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社区教育工作。此外,还成立了各社区市民学校、家长学校,设置了教务处等机构,择优选聘了专、兼职教师共7名;另外,挖潜社区人才资源,组建法律知识、文体辅导、科普知识、卫生保健等7支青年志愿者队伍,共28人,从而为社区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筑牢了基础。
各级领导深入社区指导工作。2010年,县党委书记、县长和社区教工委主任委员等领导,深入社区市民学校及职业中学调研,要求有关部门以实际行动,为尉犁县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二、完善了社区教育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
我县高度重视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尉犁县丰富的科技、医疗、教育、文化等人才资源,建成了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和志愿者为主的社区教育管理和师资队伍,共103余人。一是街道职能部门专职干部队伍;二是在市民学校从事教育培训、讲座的专兼职队伍和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三是幼儿园教师兼任的社区早教工作队伍和社区青少年学校专兼职队伍;四是以县职教中心为核心的社区教育理论研究队伍和专职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满足了社区教育工作的需要。
三、社区教育经费投入增加,实现了示范社区建设与市民学校的共建
近几年,县政府重视社区教育建设工作,县财政对社区教育投入逐年增加。自2010年起,区政府设立了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每年按常住人口人均2元的标准落实社区教育经费。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支持社区教育。
2010年以前,尉犁县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在480平方米左右,社区市民学校也设在居委会。2010年,县政府投入2.375万元用于社区居委会设施建设,新建社区居委会都预留了社区教育场地。目前,全区80%以上的社区达到了示范社区的要求。为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和居民文体活动提供了较为充实的教育资源,满足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培训、文化和体育活动的需要。
各街道、社区也积极创造条件筹措办学资金,添置、充实和完善社区图书室、社区活动室,保证街域内的活动场所常年向社区居民开放。
随着尉犁县区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县将不断加大对社区教育的投入,为广大干部职工和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社区教育服务,提高我县人民的综合素质,为提升我县的整体人文水平创造条件。
四、广泛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促进社区居民整体素质提高.为了我县社区教育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几年来,我们建立各种有关社区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师职责、学员守则等。此外,我们根据社区的实际,做好每的教育工作计划,专、兼职教师按照教育工作计划,认真撰写教案,组织安排一系列课程。根据居民的年龄特征、身体强弱、爱好和兴趣,采取不同的形式,分期分批组织学习培训。
2010我县共组织举办政治、法律、科普、卫生保健、文体等各类培训学习班共18期1716余人参加。通过培训教育,社区居民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社区辖区内居民群体中出现了邻里和睦、平等友爱、乐于奉献社区建设的喜人局面。
2010年开办了各类教育培训课程,社区居民受教育培训率超过46%。其中青少年总数2419人,参加培训人数1287人,受
培训率53%;农民总数2697人,参加培训人数906人,受培训率33.6%;外来人口总数2070人,参加培训人数925人,培训率44.7%;失业总人数372人,参加培训人数306人,培训率82.3%;老年总数960人,参加培训人数504人,培训率52.5%。
五、充分发挥集团化优势,为社区教育提供优质资源
(一)社区学院成为全县社区教育的龙头
1.我县长期规划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在社区教育中的理研、教研、培训、评估、检查、推动等方面的龙头作用。
2.社区学校建立了参与社区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了一支融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远程开放教育、社区教育于一体的特色鲜明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学校领导把参与社区教育工作列为工作要点之一;建立了教师、学生参与社区实践制度,将青年教师到街道参与社区教育工作列为各类评优、考核的内容之一。
3.专业设置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满足尉犁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开放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教育活动载体 为解决社区青少年学校社会实践场地问题,社区内近7个文化、体育、科技、公园、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长期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县文体站所属社区文化馆、图书馆、少年图书馆、等成为社区教育活动的重要基地。
六、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市民教育
(一)社区早教工作成为品牌
探索婴幼儿早期教育发展管理模式获得成效。非正规教育形式,如计时班、季节班、半日班等成为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的有益补充,形成了县、街、园三级管理网络和政府领导、教育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分工合作、各早教中心与家长共同参与的社区早期教育管理机制。亲子活动形式多样,学前教育覆盖率接近90%。
(二)社区青少年学校工作成为亮点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发挥社区教育平台一头联系学校教育、一头联系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县文体局与县教育局在9个社区建立了社区青少年学校,成为学校教育的社会延伸和重要补充。
社区青少年学校特色鲜明。构筑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的支撑点,把假期学校教育的盲点、家庭教育的难点变为社区教育的热点,使学校、家庭、社区教育有机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接力育人链条,达到了教育重心转移力度不减、教育空间变换工作不停、教育对象移动视线不断的工作目标。
(三)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成效显著
县妇联为提高妇女干部工作水平,开展岗位读书活动,举办妇女干部培训班,通过学习提高了妇女干部服务的综合素质,强化了窗口作风建设,创新了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质量。
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一,社区市民学校认识程度不同,校际之间不平衡。口头上重视,实际上不重视。主要表现为:学校开展实质性的研究不多,主题帖得不到及时更新。
第二,深入程度不够,品位还需提高。对实践的思考深度不够,教师动笔写的数量已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质量上还要进一步提升。当然,各实验项目还需要接受高层次的指导。
在新的一个年里,我们将加大新教育实验课题管理力度,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新教育实验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八、2011社区教育工作思路
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让我们感到领导浓浓的关怀之情,更让我们感觉到社区教育工作的意义,坚定了工作的信心,同时也觉得肩上的责任重大。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教育中心的功能,我们今后主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大力宣传,扩大社区教育影响。
社区教育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还不能被大多数人了解。为此,我们加大了宣传的力度,主要采用了三方面措施,一是自制展牌,介绍社区教育中心,目前除了县各相关部门制作的展牌外,社区教育中心也制作了部分展牌。主要是从社区教育的功能、职责、组织机构、社区教育资源等方面介绍了社区教育中心;二是通过中心校学生发放告社区居民书,介绍社区教育的意义以及社区教
育中心的设施设备等;三是通过与各相关部门沟通,让他们了解社区教育中心,从而达到宣传社区教育、扩大社区教育影响的目的。
(二)加大资源开放力度,服务社区居民
社区教育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服务社区。我们针对社区教育中心的资源,加大了对社区开放的力度,一是发放了告社区居民书,详细叙述了各项资源开放的时间;二是认真做好开放资源的登记与管理工作,使社区教育中心资源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目前,社区教育中心的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棋牌室、活动室、体育设施均正常有序地对外开放,也获得了居民的好评。
(三)积极开展培训,为我县经济发展服务
社区教育中心的重要职责是负责社区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培训工作,我县的社区教育以前因为没有阵地,所以相关的培训工作一直处于停滞的状态,主要是依靠农服中心、计生办、劳保所等相关部门。现在,我们已经依托社区教育中心的阵地,有序地开展培训,已完成了一期电脑培训,对象是社区教育中心附近的企业会计,由我中心的教师为他们作了电子商务的相关培训;一期是家长学校的培训,聘请了市妇联家庭教育讲师团的两位专家,对幼儿园的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两位专家结合自身的实践,以深入浅出方法作了精彩讲座,受到与会家长的好评。
社区教育中心完全有能力来承担这一任务,为社区居民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对于管理人员的电脑操作水平也有了要求,我们也可以进行相关的电脑操作培训。
随着社区内居民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孩子的素质,增强孩子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力,许多家长从小加强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让社区教育中心成为孩子们的校外培训基地,也可减少家长远距离接送的舟马劳累,为孩子更好地发展搭建平台。
社区教育中心的设施设备已正常对外开放,为进一步发挥其功能,我们将继续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资源的作用,让社区教育中心的资源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尉犁县人民政府
二O一O年十二月
尉犁县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动社区教育工作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教育质量,建立学习型社区。形成与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依据上级关于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大力开展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等教育培训活动,满足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多层次需求。形成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社区教育,努力促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社区教育,逐步建立完善的社区教育网络,使社区各类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创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以及自我发展的本领和能力。力争在2—3年内,全县9个社区申报自治区级社区教育示范区。
二、组织机构
县人民政府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
长,相关部门单位领导为成员的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指导协调社区教育工作。
组 长: 刘克文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副组长: 李刘梅 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 艾合买提〃哈德 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成 员:王欣荣 县人大副主任 王 波 副县长 赛买提〃买买提 县政协副主席 金 鑫 县政协副主席、县建设局局长 杜 晶 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
胡长勇 县委办主任 程军廷 县人大办主任 杜书文 县政府办主任 王 勇 县政协办主任 艾尔肯〃艾赛都拉 塔里木乡乡长 帕尔哈提〃吾买尔 兴平乡乡长 马光涛 团结乡乡长 依力哈木〃吾买尔 阿克苏甫乡乡长 地里厦提〃吐尔逊 古勒巴格乡乡长 吐尔逊〃买买提 墩阔坦乡乡长 阿不都〃沙拉木 喀尔曲尕乡乡长
吐尼沙〃巴格尔 尉犁镇镇长
李 君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朱铁茂 县财政局局长 古丽娜〃阿不 县统计局局长 王文波 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艾沙江〃买买提明 阿不力孜〃木沙 田 宝 李 忠 吾西坤〃艾仁拜克 吾买尔〃热扎克 克依木〃托乎提 陶春玲 宋 梅 吴永恒 陈敏生 彭新跃 哈斯也提〃左尔敦 谢乔木 买吾兰〃吐尔地 阿里甫〃牙合甫 濮玉霞 县工商局局长 县文体局局长 县档案史志局局长 县农业局局长 县畜牧兽医局局长 县林业局局长 县民政局局长 县广播电视局局长 县科技局局长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县卫生局局长 县地税局局长 县妇联主席 县团委
县宣传部副部长 县教育局党委书记 县教育局局长
三、主要任务
(1)努力提高社区成员文化素质。突出“两基”教育,高标准巩固九年义务教育,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适龄幼儿园入院率达到100%,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机关站所干部90%以上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30%达到本科学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35岁以下大专学历专技人员80%提高到本科学历。
(2)大力开展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成人教育。广泛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培训。要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广泛开展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包括婴幼儿教育、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在职人员和下岗职工培训、老年人社会文化教育、弱势群体提高生存技能培训、外来人群适应城区社会生活培训,以及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2-3年内,社区居民接受社区教育的人数要达到50%以上,登记在册的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率达到80%,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率达到90%,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达到70%。全县50岁以下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都要达到计算机应用能力初级以上水平。
(3)逐步形成适应社区居民多种需求,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和多内容、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1.大力加强社区教育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实用技术、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2.发挥优势,为社区适龄人口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和岗位技能教育;3.充分发挥学
校的作用,并与各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相结合,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社会经济生活、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科学普及等培训服务;4.协同社区内单位推进教育制度的建立,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为单位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5.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其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校外教育活动;6.充分发挥各类教育指导小组作用,针对专门人群、专项需求,提高外来人口教育、妇女教育、医疗保健、婚姻教育、老龄教育等专门教育、专项教育的水平。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栏、宣传标语和各种适当活动场合,营造创建氛围,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激发群众参与学习的意识,逐步树立以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围绕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一次学习型社区宣传教育活动。(2)保证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结合社区教育实际,每年安排社区教育经费,并且逐年递增,采取包联社区单位赞助,居民个人投入,上级补助和社区自筹的方式,用于增加设备、改善条件、开展教育培训。
(3)推动区域内的资源共享。辖区学校、幼儿园要有计划地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工作,向社区成员开放必要的教学场地和活动设施,为社区成员参加教育培训提供服务。要在资源开发与共享中建立稳定的“三大教育”教育基地(社区居
民素质教育基地、社区青少年教育基地、社区婴幼儿教育基地)。
(4)加强社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专兼职结合,以专职人员为主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辅的形式,专职人员主要由乡成教办教师组成,负责社区教育的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发挥社区内各类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其他有一技之长人员的作用,成立相对稳定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教育部门对专兼职教师要经常组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逐步提高社区教育质量。
7.学前教育实验室建设 篇七
在我国, 自上世纪末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以下简称实验学校) 建设以来, 国家、省、市、县四级实验校蓬勃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 到2000年, 仅国家级实验校就达961所。各级实验校建设, 为教育信息化环境改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信息技术教育科研、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教育系统及社会各界对现代教育技术重视程度的提升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 如果在看到实验学校建设辉煌成果的同时进行仔细观察与审慎思考, 也不难发现实验学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此, 教育行政部门 (尤其是电教管理部门) 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出路与办法, 如此才能保障实验学校建设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 从而引领中小学教育教学迈向信息化,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一、实验学校的草创与历史沿革
(一) 实验学校建设问题的提出
要了解实验校问题, 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依据我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南国农教授的观点:现代媒体技术, 即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教育教学手段, 也就是现代教育媒体, 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现代媒体技术, 即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方法, 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技术, 即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 一种应用广泛的智能形态技术, 这三种技术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要素, 三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就是运用三种技术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优化教学过程, 建立以教学模式为核心、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教学体系的实验。这一描述准确地概括了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过程与本质内容。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正式进入有组织、有计划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阶段。教育部于1997年正式启动中小学实验校工程, 它是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末的“四大”实验之一。此外还有国家教育科学“八五”规划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育优化”, 国家教委重点课题“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 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上世纪80年代初, 教育教学改革大潮涌动, 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推动教育现代化向前发展,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 这些为实验学校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物质条件。
(二) 实验学校建设目标与任务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实验校建设的目标, 即在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设立1000所实验学校, 在这些学校中,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促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探讨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 从中筛选出100所示范学校, 使其教育技术发展水平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带动全国教育技术工作的全面发展。在《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3-2007工作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工作指导意见》) 中进一步明确:全面推进全国实验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 大力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与实践, 推动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 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发挥全国实验校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示范作用, 促进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和均衡式发展。两相比较, 实验校建设目标不断完善和具体化, 特别是突出了对实验校的示范作用的强调。
《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实验学校建设的五大工作任务:一是提高教育资源建设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二是全面提高全国实验校教师的信息素养, 促进相关人员的业务发展。三是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 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和深入研究, 促进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促进师生良好关系的实现。四是积极建设基于信息技术的学校管理体系, 形成反映时代内涵、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发展特色, 在推进地区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示范作用。五是继续加强全国实验校的评估, 建立国家、省级周期性评价和检查、学校经常性自查的机制, 推动全国实验校工作的交流和发展。
全国实验校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的出台, 为省、市、县 (市、区)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结合当地教育发展实际, 确立建设目标与安排建设任务提供了蓝本。
(三) 实验学校层级划分及关系
当前, 我国的实验校运用“塔”式结构建设, 一般按行政级别分国家、省、市三级 (有些地区还建有县级实验校) 。国家级实验校必须同时为省、市级 (县级) 实验校;省级实验校必须同时为市 (县级) 实验校。以河北省廊坊市为例, 截止到2007年, 全市共有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96所, 其中, 国家级2所, 省级40所, 市级96所。2所国家级实验校既是省级实验校, 又是市级实验校。40所省级实验校又同时为市级实验校。
二、实验学校建设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一) 实验学校建设取得的成就
1. 对实验校建设重视程度提高
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建设以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教育技术实验效果的显现, 教育部门各级领导、校长以及教师对实验校建设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从二、三批实验校的申报情况可见一斑。河北省于2006年对全省第四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进行了检查验收。2007年, 对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校长进行了专门培训, 又对省级一、二、三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进行了检查。廊坊市也对全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进行了三轮检查。由此可见, 各级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的高度重视。
2. 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令人振奋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 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资源建设, 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河北省于2004年上半年对全省27所国家级实验校进行联查时发现, “有80%的学校建成了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 40%的学校班班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设备, 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石家庄市中山路小学和石岗大街第二小学各投资100多万元, 完善和优化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全省各市、县电教机构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 积极订购和自主研发电教教材, 确保将优质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廊坊市更是抓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 在各级实验校全部实现“校校通”的基础上, 在农村已建和在建实验校中实施远程教育工程, 使实验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3. 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研究深化
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研究工作在实验校普遍得到落实, 各级实验校均按国家课程设置计划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 有些地区, 为了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效果, 加强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考核与管理。河北省三河市从2003年起, 在小学毕业年级进行了信息技术考核试验, 效果明显, 这种做法一直坚持到现在。廊坊市从2004年起本着“以考促教、以考促用、以考促建”的原则在初中毕业年级中考进行信息技术考试, 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唐山等地也相继进行了初中毕业与升学信息技术考试。广州等地开展了信息技术中考。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以及考核管理办法的实施, 极大地推动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同时, 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前瞻性和导向性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与实践蓬勃展开。到2005年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全国评比活动举办了九届, 河北省举办了四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覆盖了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各个年级, 使信息技术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 彻底改变了传统“教”的模式与“学”的模式,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搭建了扩展平台, 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在此过程中, 各级实验校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大批优质课、优质课教师以及优质课指导教师脱颖而出。
4. 实验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
实验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课题研究。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全国实验校工作领导小组于2003年12月18日-20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实验校工作交流会议。会议期间, 推出了《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科研成果论文集》, 并从各地上报的近4000个课件和1000多个课例中, 精选出了500多个优秀课件和200多个优秀课例进行了展示和展播。此外, 还展示了25个省的全国实验校工作成果, 交流了近50个单位的经验材料。“十五”期间, 河北省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的子课题研究, 一次性结题达200余项。其他各级实验校也大都积极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课题研究, 使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方向明确,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得到普及, 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显著提高, 教育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
5. 师资队伍建设向更高层次跨越
教师是学校和谐与发展的灵魂。在实验校建设过程中, 教师培训与教师队伍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级实验校始终把教师培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廊坊市为例, 各级电教机构以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操作为重点, 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 外出学习与请进教习相交叉, 校外培训与校本研训相互动, 传统培训与网络培训相融合, 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培训, 特别是对实验校教师的有针对性的培训, 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据河北省对全省国家级实验校的联查资料显示, 实验校的教师培训工作对整个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 实验学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 实验校校长、教师们普遍认为实验校建设意义重大, 但对实验校建设中的困难认识不足, 发展失衡。各级实验校在申报时都是满腔热情、轰轰烈烈, 没有冷静下来深入分析、思考自己各方面的条件及其未来发展问题, 特别是在人力、物力、财力、理念等方面缺乏清醒的认识, 对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估计不足, 以至于造成实验校发展层面上的不均衡, 有的学校在时间的考验面前丧失了实验校的基本条件。
其二, 许多学校积极申报实验校, 但实验校建设指导思想存在偏差。在申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之初, 认为能够挂上实验校的牌子是学校的荣誉、校长的政绩与教师的面子, 根本没有意识到开展实验校建设是一种历史使命和教育改革责任, 在此错误思想指导下的实验校建设之效果令人担忧。
其三, 申报实验校时不惜代价, 一旦成为实验校, 则信息化环境建设后劲不足。有的实验校在申报时为了顺利通过审核关, 东挪西借, 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信息化硬件、软件环境建设, 使学校信息化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顺利通过上级主管机构审验。挂牌之后, 硬件设备、设施的运行维护与更新换代, 软件教育资源的装备建设远远滞后, 使现代教育教学环境建设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与发展的要求, 影响了教育改革的深化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遭遇阻力。
其四, 深刻认识到科研兴校的重要性, 但科研的深度广度不够, 课题研究成果转化遇冷。对于实验校的管理者来讲, 科研兴校已经成为共识, 但是, 对于如何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力不从心, 或研究课题过于肤浅、针对性不强、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操作意义不大, 或课题研究的成果难于转化应用。有些实验校则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没有开展相应课题研究等等。这些都表明实验校课题研究状况不容过于乐观。
其五, 教师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但过分强调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忽视现代教育理论培养。这种做法, 导致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知其然, 不知所以然。久而久之, 加上懒惰心理作怪、惯性作用发酵, 传统教学手段依然占据课堂教学方法的主导地位, 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制约, 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难以找到适用的情境。
其六, 教育主管部门忙于整体工作, 对实验校缺乏精细化指导。在实验校建设过程中, 各级教育部门 (特别是电教机构) 由于忙于整体工作, 对实验校建设的管理缺乏精细化, 比如:在实验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监督检查、课题研究工作的指导、信息技术课教学管理等方面没有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对于实验校的粗放管理, 造成了实验校建设效果的缩水。
三、如何加强对实验学校建设的科学管理
(一) 端正指导思想
《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在新的发展时期, 全国实验校要在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效果和效能;在城市中小学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城乡中小学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和区域推进;在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进入中小学必修课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师知识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国实验校要站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制高点上, 继续成为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和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排头兵。”这不仅是对全国实验校建设的要求, 对省、市级实验校建设同样具有指导作用。各级实验校必须以充当“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和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排头兵”为己任, 促进实验校建设效果和效能的最大化, 彻底摆脱以实验校“壮门面”、“求政绩”、“争面子”的错误做法, 扎实地搞好各级实验校建设。
(二) 切实提高认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及实验校校长、教师, 要站在教育改革与教育现代化的高度, 站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 充分认识新时期建设实验校的重要意义, 加强对实验校建设的组织领导, 调整、充实和完善组织机构建设, 把实验校建设当作加速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 真抓实干, 抓出干劲, 干出成效。
(三) 强化环境建设
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继续加强实验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 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和升级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使教育技术装备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购置和研发配套教育教学软件, 添置所需电教教材, 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努力, 使实验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 深化课题研究
坚持以科研为先导, 大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是带有导向性的业务活动, 是各级电教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是培养研究型教师队伍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要全力抓好市级以上实验校和骨干教师承担的应用课题研究工作,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家与一线教师相结合、边研究边受益等方式, 把课题研究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围绕课题研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展示、研讨等活动, 对优秀研究成果要大力宣传推广, 使之成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生力量。
(五) 提高教师能力
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在教师, 在于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和现代化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持续地开展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部提出开展对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并责成电教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各级主管部门要按照上级要求, 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考核工作。同时, 要结合现代教育理论、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和教育技术研究等专题培训, 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更新观念。通过培训, 使实验校的教师能够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具备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与教学评价能力, 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 严格工作标准
各级实验校建设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建设标准体系, 如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根据实验校信息化环境的改善以及人员素质的持续提高调整、修订与完善已有标准, 使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建设标准更能体现教育信息化内涵、更加贴近实验校建设实际, 以保障实验校具有示范性与辐射作用。2006年, 河北省在原有325所基础上再发展70-100所省级实验校。为此, 经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专门召开实验校建设领导小组及专家组会议, 研究制定了新的省级实验校建设标准。新标准不仅强调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而且, 进一步强调了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技术科研。同时, 还充分考虑了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 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各地各级实验校建设标准应从实际出发, 适当增、删、调、定, 努力加以完善。
(七) 搞好工作指导
对于各级实验校建设工作的指导, 仅仅依靠定期检查评估是不够的。必须在进一步加强检查评估工作的基础上, 注意搞好常态下的工作指导。在信息化环境建设、信息技术教学、师资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 不断加大工作指导力度, 力求使指导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我们在实验校课题研究中发现, 有的学校科研方法运用不当, 有的学校对课题研究程序不甚了解, 有的学校不会撰写结题报告……对此, 需要进行面对面的精心指导。
(八) 促进成果转化
通过“八五”、“九五”、“十五”滚动式研究, 实验校已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了一批较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但这些成果的转化应用工作滞后。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搞出来的成果束之高阁, 将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建议“十一五”期间, 不仅要重视新的科研课题的深入研究, 更要重视现有成果的转化应用, 以科研带动应用, 以应用促进科研, 真正发挥实验校科研应有的效能。
(九) 实施动态管理
按照上级颁布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建设标准, 由不同级别的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 “定期评估, 了解实施进度, 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及时指导, 以保证工作顺利完成。……对于个别在实验研究方面没有开展实质性工作的学校, 发出限期整改通知, 不能完成整改任务的取消其全国实验校的资格。”全国实验校每三年将评估一次, 每次淘汰1-3%, 并新增1-3%。省、市级实验校也应比照执行, 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 对实验校施行优胜劣汰, 以动态管理推动建设。
四、结论
全国实验学校领导小组在《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积极开展教育科学实验研究;继续完善数字化教学环境;积极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验校为了完成上述任务, 必须在成绩面前找差距、在困难面前找出路, 明确前进方向, 制定有力措施并严格执行。只有这样, 才能使各级实验校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 真正使实验校担当起领跑教育现代化的重任, 切实发挥出实验校的示范与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南国农.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五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电化教育研究, 1999, (6) .
[2]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和电化教育办公室, 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意见.中国教育先锋网, www.ep_china.net
[3]河北省电教馆, 关于河北省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评估情况的通报, 2004-12-10.
8.学前教育实验室建设 篇八
关键词 系统工程;方法论;测控技术;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105-03
Experimental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Measu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 based on Methodology of System Engineering//Jiang Yan, Zhao Lihong, Yuan Fengwei, Zhu Huiling, Wang Yulin
Abstract Analysis the problem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study the basic content of system engineering methodology, based on methodology of system engineering, discusses the basic ideas of the experimental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measu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 positively explore the education reform in field of measu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
Key words system engineering; methodology; measu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lab construction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Measu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Hunan, China 421001
1 引言
在信息技术与控制技术出现之前,人们以经典自然科学为基础的机械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机械世界观和方法论把系统看做互不联系的各个部分相加的总和,把系统的运动看做各个孤立运动过程的总和。我国现行的工程教育体系主要还是以机械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本指导思想,即通过把工程教育的内容分解为一门门孤立的课程和实验,然后通过简单的相加,以期达到工程教育的目的。这使得专业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专业实验仅局限于某门理论课程,学生缺乏系统工程实践,得不到项目需求分析、元器件选型、系统建模、综合调试的系统训练,也缺乏对实验思路、实验设计、实验技能、观察与分析等能力的全面训练。在教育发达国家,工程教育的教育思想已经完成从机械的方法论向系统的方法论的转变。
2 系统工程与方法论
系统工程学是技术科学领域里推动系统科学发展的一门新的边缘性学科,它把系统数学理论和行为理论适当地结合起来,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效的整体,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方法论是指人们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成套工具,系统工程方法论以系统为对象,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应用现代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从而达到系统的最优化。
系统工程方法论为人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的原则,即整体性、关联性、有序性、开放性、发展性、模型化和优化等原则。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于1969年提出的霍尔三维结构(图1),对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描述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一般性,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霍尔三维结构也称为霍尔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其中,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它从方针和计划阶段提出最初方案起,直到系统退役或被淘汰为止;逻辑维是指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和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知识维是需要运用的各专业和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3 基于系统工程教育方法论建设测控专业实验
体系
一个典型的测控系统包含信号的获取、放大、传输、处理、应用和控制等过程。测控专业教育作为工程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应遵循工程教育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系统的工程教育方法论认为工程教育内容必须以工程系统为对象,因此将测控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和实验放到某个具体的、典型的测控对象中进行,而不是分割教学与实验。通过多门课程实验一个典型测控对象或系统,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和课程之间、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掌握和理解单门课程知识的同时,掌握系统工程的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主导工程。据此,可以把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的三维结构进行相应演变,得到测控专业实验教学的霍尔三维结构,如图2所示。图中时间维是指具体的实验进度,在其指导下制定具体的逻辑维,逻辑维包含实验步骤和实验内容,而知识维则描述了本实验项目对多个不同课程知识点的综合。
按照系统方法论,提出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验体系进行建设的思路。
1)建立面向一年级学生的基础原理实验部分,也就是认知实验。以测控电路实验箱和虚拟仪器实验为对象,结合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相对应的仪器与电路,了解各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对测控系统中涉及的典型知识点有真实的认识。
2)建立面向二年级学生的验证性、研究性实验部分。以模块化工业对象结合工业标准传感器为对象,让学生了解各单个知识点在实际工业环境中的典型应用方法,将传感器、工程测试、信号与系统、虚拟仪器、测控电路等课程的教学与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学会数据采集、信号分析与处理等方法。
3)建立面向三、四年级学生的创新性实验部分。学生可以对现有实验对象、实验手段提出新的设计思路,自己重新设计或改装实验对象。各知识点在这个创新实验过程中,被逐步理解、贯通、融合,使学生达到真正掌握现代测控技术的设计和应用能力。该实验部分也可以作为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项目构思,进行系统设计,并利用各种条件构建软硬件系统,然后对系统进行调试、分析和处理,以达到项目目标。
按照上面的思路,将测控专业实验室划分为专题实验室与综合实验室两部分建设。专题实验室侧重于某些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实验,主要分为电子类实验室、检测类实验室、控制类实验室。综合实验室以虚拟仪器、嵌入式系统、现代测控系统为平台集成构建,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系统都是集测量和控制为一体的,用传感器采集进来的信息指导特定环境下系统的控制方案,做到自主智能控制是当前系统控制的内在要求。对于每一种专题实验室与综合实验室,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具体教学内容,基本架构如图3所示。
4 结语
南华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作为一个目前只培养了4届毕业生的新专业,正在积极探索实验室建设的新理论和新途径。目前,基于系统的工程教育方法理论已经建立了电工类、检测类、控制类等3个专题实验室和一个自主创新实验室。自主创新实验室配备有深圳市德普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级教育机器人、机器人传感器,以及常用电子设备、元器件和工具,面向测控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开放,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器件制作成品,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参与校内外机械设计大赛、电子制作大赛提供平台。
从整个工程教育的角度系统地思考测控专业实验室建设问题,运用系统的工程教育方法论构建测控专业实验室体系,改变目前测控专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才能使测控专业的教育与现有的工业发展需求相匹配,才能使学生达到测控专业所要求的培养目标,这也是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育改革的一项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深圳市德普施科技有限公司.测控专业创新实验室体系普通高等院校测控专业创新实验室体系整体解决方案[M].深圳,2006.
[2]深圳市德普施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建设方案[M].深圳,2008.
[3]深圳市德普施科技有限公司.虚拟仪器与测控技术创新实验室建议方案[M].深圳,2008.
[4]邓元龙,吴玉斌,柴金龙,等.基于系统工程方法论的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8(1):115-117.
[5]唐幼纯,范君晖,李红艳,等.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学前教育实验室建设】推荐阅读:
第二实验小学幼儿园2013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08-07
关于我国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08-04
【学前教育自荐书】 学前教育自荐书09-15
华师学前教育在线作业《中外学前教育史》07-19
学前教育专刊07-25
南京学前教育08-10
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观09-26
第二章__古代学前教育思想_《中国学前教育史》教案07-2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11-12
比较学前教育案例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