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爱心成为一种习惯

2024-07-10

当爱心成为一种习惯(精选13篇)

1.当爱心成为一种习惯 篇一

当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初探

湖南师大附中 刘爱国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最不愿看到的情况就是一提到上作文课,就听到很多叹气的声音。作文交上来,也大多只为较差。我知道学生害怕作文,而我更害怕他们的这种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如果事先给自己设置心理障碍,那是做不好这件事的。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想解决作文难的问题,首先应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就得让他们有机会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新的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也为作文教改指明了方向 : 强调人文性、发展性、基础性。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这不仅是教学要求,而且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

在几年作文教学和研究中,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自认为有所收获。这让我看到了学生习作水平整体提高的希望,也坚定了我教改教研的信心。具体说来,我的作文教学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捕捉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策略的选择”部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建构;作文教学要生活化。要达到这个要求,个人认为,首先应该从教材入手。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佳作,无论是从布局谋篇、语言文字上来评价,还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来衡量,教材所选文章都是首屈一指的,是公认的精华。因此要想提高学生习作水平,首先要学好教材,奠定写作基础。

我的做法是,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发他们表情达意的心理冲动。换言之,就是在文本解读过程中与学生实现沟通,触动他们敏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写作冲动,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让语言的激流宣泄出来。我在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为了让学生有更深的感受,我要他们齐读这一段: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学生读完后我要他们就生命和亲情,谈谈他们的感悟和想法。很多同学争着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同学说:“以前我从没想过这样的问题,现在我知道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坚强,要顽强地活着。”另一个女同学哽咽着说:“我想,我要去好好接受我的继母„„”课后,很多同学在课外练笔上把自己的感想写了下来。我看到了很多真挚感人的文章。受他们的影响,也因为情感的冲击,我自己也把这堂课的感受写成了散文《让我的感动感动你们》因为真挚感人,在一次全国性的征文活动中,获得一等奖。这就是课本上这些优秀文章的魅力,它可以感动你,还可以促使你去想,去写。

课本上有太多这样优秀的文章,每一篇文章我都喜欢让学生去深入思索。学《道士塔》一文,学生为文化遗产的流失而义愤填膺;学《灯下漫笔》,他们为我们鲁迅思想的深刻而叹服,为国人的奴性而叹息;学《泪珠与珍珠》,在感知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我替他们展示了一组感人的照片,学生在多种情感的冲击下无不感动得流泪。我也因此一次又一次被打动。而学生们的课后随笔也总是再次让我感动。

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习作欲望,既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又达到了练笔的目的,同时又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真可谓一举多得。我乐在其中。

二、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让学生喜欢作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作文材料的问题。为了给学生准备充分的“粮食”,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积累素材。

1.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拓展视野,积累语言。

A.办好班级图书角。学期初,我将高中生必读书目及我推荐的书目打印好发给他们,要求每个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然后我帮他们用最低的价格购回。学生在书上先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再盖上班级图书角的章,放在一起统一管理,在班级之内流通。到学期末再各自领回自己的书。这样,每人买一本书,却可以读到五六十本书,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B.组织读书活动。充分利用每周的语文阅读课,组织读书活动。让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谈谈读书心得。语文课的前几分钟,我也常把我喜欢的文章读给他们听。

C.推荐好书。定期向学生推荐经典名著,每读到好的书或文章,也会在第一时间向他们介绍,跟他们谈自己的看法,来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

另外,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诗歌朗诵比赛、演讲大赛、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这些,都为写作奠定了文字基础。

2.充分选用课外时间,为学生创造条件,积累人生体验,从而获得鲜活的写作素材,产生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

A.利用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学会探究生活,从而形成比较深刻完整的认识。借助学生的研究性课题,进行扩展性的研究,让其他同学也参与讨论。如课题“由环境问题想到的”激发学生对我们的生存环境,对大自然的关注。“我们也来谈谈历史”的课题引导学生去思索,锤炼学生思想的深刻性。我从报刊、网络上获得的一些有关社会有关历史的话题,也会及时拿出来和学生一起讨论。从这些讨论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教育,深化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从而也为写作提供素材。

B.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体验生活美,激发写作灵性。把学生带出校园,让他们在活动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增长见识。不忽略每一次集体活动的大好时机,让学生与自然亲密接触,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进而激发他们表达美的欲望。每次这样的活动后,周记上出现相关的文字,我都会认真评点,同样写我的真实感受,这样的交流,学生最喜欢,下一次写作,似乎也就成了一种迫不及待的需要了。

三、指导与评价相结合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是说,给予方法往往比只传授知识更重要。作文有“法”吗?有人说没有,作文不外乎是多看多练。可作文真的没有方法可言吗?我认为不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有指导的义务,于作文也是。教师的点拨是一种艺术,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动笔之前,指导学生打开思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高中阶段,大纲规定每期的作文数量并不多,但是如果每期只写那么五六篇作文,又是远不够的。我的做法是,认真指导学生写好课本上要求的五篇作文,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再到课外练笔本上自由发挥,养成一种写作的习惯,进而培养写作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审题是第一关键,让学生认真读题,明白作文要求,区别本次作文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怎样写出新意,怎样写得更深刻。

具体到写作指导,我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A.拟个好题目。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有了好题目,才能使读者对文章产生阅读的兴趣。多次阅高考试卷的经验也告诉我,作文题目的好歹也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得分。

B.写好开头。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读者,给读者留下好的印象。

C.写出真情实感。每次作文,我给学生不变的要求是:“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主体的真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样才能体现学生作文的个性。同时,只要是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就不愁写不出感人的好文章。古人说,作文“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也就是这个道理。

2.在评价中获得提高,在赏识中体验成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还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的,每个人都

需要善意的赞美。老师赞美学生是一种感情投入,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具体到作文的评价上,对每个学生的习作,在不同程度上,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可以刺激他们更上一层楼。

每次作文讲评,我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信心,从而不断进步。我还经常采用面批的方式评讲学生作文。这虽然很费时间,但面批的针对性最强,把在文中存在着相同问题的几个学生找在一起,以一个同学的问题为例进行指点,其他几个同学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这很容易收到实效。而且,这样面批,老师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他们感到亲切,也易于接受老师的意见。

从心理角度分析,学生是喜欢高分的。苏霍姆林斯基比喻得好:“教师给学生写一个坏分数,等于在他们的书包里放一条‘鞭子’。”他把作文与挨打联系在一起,认为低分如同一种打击,阻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常因作文评分的高低而与别的老师有着不同的意见。在作文批改中,我充分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给学生较高的分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尤其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努力发现他们作文中每一个细微的闪光点,开头结尾写得好,或者哪怕只是一个句子写得好,一个词语用得恰当,也都给予肯定和表扬,给他一个高分数,谓之提高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写作兴趣。

总之,通过几年的作文教学和研究,我付出了努力,也有所收获。学生不再谈“作文”色变,很多同学喜欢把作文写在周记本上给我看,然后期待着我的评点。越来越多的同学把写作当作一种习惯,随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感。他们的文章中常有思想的火花闪现,我很欣慰。

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说过: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才将世界装扮得如此美丽。”精彩纷呈的众多文章好比一座森林,而写出自己独特感受的每一篇作文就是那森林里丰富多彩的片片绿叶。有了能写真情实感的作文,于学生而言,写作不再是一种苦差;于老师而言,则犹如在作文教学的漫漫征途中找到一盏指路明灯。虽然前路漫漫,我将不断求索,让写作真正成为每个学生的习惯!

2.当爱心成为一种习惯 篇二

初露锋芒

只要付出,总会有回报的。

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工作第二年的我参加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比,意外取得了一等奖。这次比赛,让我初尝了成功的喜悦,赛后撰写了一篇与比赛课题相关的文章,在镇江市教科研论文评比中得了一等奖。接下来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鼓作气撰写的3篇论文,均获得省、市奖项。

渐渐的,我发现教学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虽然讲课的内容差不多,但是教学情境时刻都在发生变化,我得灵活应用教材,适时变换教学方法。我认真观察孩子们的课堂反应、用心记录每一次的“课堂突发事件”,并养成了写教学反思的习惯。

积累和沉淀的蛰伏

但是命运之神,不会一直眷顾你。当我正奋力前进的时候,2008—2009年由于身体原因,我必须暂停工作、安心静养。暂别了那神圣的三尺讲台,我开始回忆这两年工作的点点滴滴:上次公开课的那个环节也许这样处理会更好;期末考试之前我对杰的态度是不是过于严厉了?也不知道他进步没有;上周误会超抄作业,一直碍于面子还没跟孩子道歉……

我以为平时的严厉会让孩子们疏远我,我以为我的努力只有我自己看得到,很快我知道自己的想法错了。据说孩子们因为想念我跟班主任要了我的邮箱,打开邮箱,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语跃入眼帘:“老师,上次跟您“狡辩”惹您生气了,我感到很惭愧,您能原谅我吗?“”老师,我能看出您在悄悄调整自己来适应我们一帮不懂事的小鬼,您一直在努力!“”老师,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我们很想你。”稚嫩的话语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与心的交流。

我确定,我爱上了这个职业。暂时离开讲台,不代表教育事业的终止。于是,在这一年半的休息时间里,我读了大量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 自学了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同时我努力研读专业书籍,为了能更快的提升自己,我报考了教育硕士。

一直在路上

重返课堂之后,我如愿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物理教育硕士,同时,多篇论文的发表更坚定了我努力提高专业素养的决心。对心理、教育专著的研究和学习,让我对班主任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主动申请做班主任。这期间, 我开设大市公开课、参加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申请并主持一个镇江市立项课题,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平时,我乐于与学生进行交流,欣喜于每一次成功的“转化”。学生的信任和喜爱,让我感受到了为人师的自豪和真诚无价的甜蜜。

终于,在教师这条道路上,我不再彷徨,褪去了青涩,走得越来越坚定。

挫折也很美丽

2010年我参加了镇江市初中物理优质课大赛。赛前,我做了充足的准备,可是幸运之神还是和我开了个玩笑。经过层层选拔,我虽获得了镇江市物理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二名,但却无缘参加江苏省物理优质课大赛。

这次挫折让我看到了自己和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于是,我告诉自己,我还年轻,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要努力,一定会夺回“失地” 的!

每次公开课后的反思渐渐地成了我的习惯,偶尔也会从班主任工作中获得灵感,写一些教育随笔和感悟。不懈的努力赢得了校领导和同事的称赞,2012年,我被授予“优秀班主任称号”。同年6月,我顺利取得了南京师范大学物理教育硕士学位,最重要的是我参加了镇江市首届“教坛新秀”选拔赛,最终以最好的成绩位列四名“新秀”之首。年底,我再次取得了镇江市初中物理优质课评比的一等奖。一次次开课、磨课、赛课促使我迅速成长。

2013年我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类比赛,并多次开设市级公开课,希望自己能够在不断地实战中得到提升。当年我获得了“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的一等奖,撰写的6篇文章均获奖并发表,多次的比赛、展示、评课使我的心不再浮躁, 能沉着面对每一次挑战。

凤凰涅槃

终于等到了它———江苏省物理优质课评比活动,我告诉自己,这一次,不能再错过了!我认真钻研教材、磨课、改课,最终获得了江苏省初中物理优质课一等奖,实现了我这几年的夙愿。 激动之余我不禁反思,今天这喜人成绩的取得与学校的支持、家人和同仁对我的帮助鼓励是分不开的。当然,若没有当初对自己教育生涯的思考和规划、没有自己这些年不懈的努力,也许我还在做“三本书”教师,不思进取,碌碌无为。

3.当“打包”成为一种习惯 篇三

“你在开玩笑吧?”当我们要求把面包和黄油打包时,莫斯科高档餐厅GalleriaCafe的店员惊奇地说道。在那里就餐,每人要花150到400美元。餐厅经理随后向我们解释为什么Galleria不建议客人打包。“我们这里选用的食材十分新鲜,品质又高,”他说,“没有理由现在不把它们吃完。通心粉20分钟后就味同嚼蜡,好菜搁久了也会索然无味。”

巴黎:“一个都没有”

巴黎也是如此。当我们要求打包时,人们露出惊异的表情,仿佛在说:“没搞错吧!”

在情调优雅的LaBraisiere餐厅,店员听到我们打包剩菜的要求时,表现得很惊讶。由于这家法国餐厅特别强调迎合客人的各种需求,店员很快就用锡纸把剩菜整齐地包起来,装在塑料袋里拿了过来,锡纸上还用记号笔标着“鱼肉”和“羊肉”。

后来当厨师过来询问饭菜是否可口时,我们问他这里有多少人会把剩菜打包。“一个也没有。”他回答道。

伦敦:“剩菜是给狗吃的?”

伦敦没有打包的习惯。餐厅招待说,少数几个要求打包的客人,也大多是把剩菜带回去给狗吃。我们要求打包的烤檬鲽应该不是狗的首选食物,不过店员还是很快把它用锡纸包好给我们

送来。

新加坡:“面包也打包带走?”

当同样的实验从欧洲移到亚洲后,我们发现,亚洲餐厅提供打包服务的热情甚至要超过美国餐厅。

在Morton's of Chicago牛排店的新加坡分店,我们要了一条蒜香面包边吃边看菜单。当店员端来大盘子的牛排时,注意到我们桌上还有条吃剩的面包,于是干脆利落地问道:“面包是撤下去,还是打包带走?”她帮我们把吃剩的牛排打包时也同样干脆利落,最后给我们一个白色的大方塑料袋,里面有3个印有Morton's店标的打包盒。

在新加坡,打包是广为接受的习惯,餐厅也预料到客人会要求打包,新加坡酒楼餐馆业公会会长黄万球说:“这里的人不喜欢浪费食物,也不喜欢浪费钱。”

曼谷:“熱汤也打包”

曼谷也同样如此。打包是惯例而不是偶然,至少在泰国菜馆和中餐馆是这样的。不过那里的打包袋上没有可爱的小狗图案或诗句。吃剩的饭菜——即使是一点点热汤——都会被倒进干净的塑料袋里,用红色的橡皮筋将袋口绑好。

东京:“本店不允许打包”

不过在东京,调查者在一家高端购物中心内一个名叫Torafuku的餐厅碰了一鼻子灰。“对不起,”招待说,“不管剩下的是什么菜,本店都不允许客人打包。”这是那家购物中心出于卫生考虑,对所有餐厅提出的要求。虽然在日本没有禁止打包的法律,但日本的卫生部门并不推荐打包行为。

日本的这种做法一定会得到美国饮食协会的赞同。美国饮食协会提醒公众说,打包的食品吃起来并不卫生,除非它被放入冰箱储存,并在吃前加热至165华氏度。不过,要做到这点需要配备一个肉类温度计。

摘自《北京青年周刊》

4.当愿望成为一种习惯散文 篇四

四月的樱花肆无忌惮的飘洒,女孩茫然地站在村口的樱花树下,眺望着比远方更远的地方。村里的公路宛若一条洗得发黄的带子,顺着山势盘旋向不知名的地方。

又有一个大学生离开了这个小山村,那是这儿的孩子们最渴望的。当然,许愿也不例外。因此,她一直站在这里,目送那个宠儿,直至再也看不见。她希望她是下一个离开的人,这是她从小的愿望。只是,远方究竟是哪里?她不知道。她只知道,她不属于这个小山村。

山村,是闭塞、落后的。这里的人认准了一个理,那便是:念书,是农村孩子鲤鱼跳龙门的唯一途径。谁不想脱离这与黄土打交道的日子,谁不向往那缤纷多彩的城市生活,所以,这里的孩子便在大人的熏陶下和那归来打工仔的引领下,都梦想着去过那城市生活。

许愿是这个小村里很优秀的一个女孩,她有着优异的成绩和美丽的愿望。父亲是小村里的一名教师,曾去过一些大城市。他经常向许愿讲许多大城市里的新鲜事物,鼓励女儿好好念书,离开小村。为了开拓女儿的视野,还将她带到城里去,欣赏那些女儿不曾见过的事物,只为激发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八岁的那次旅行,成为了许愿心目中最美好的记忆。后来想到时,都会美美的笑出声来。而那里也便成了她心中的天堂。为了到达那里,她总是很努力的学习,争取每一样都做到最好。并且,她真的做到了。从小到大,她的成绩总是年级第一,直至她离开了小山村。

那一天,许愿永远不会忘记。村里的孩子们带着曾出现在她脸上的.表情望着她。她感到很开心,她满足的笑着。为她实现了愿望而笑,也为她从小到大与之俱来的骄傲而笑。

外面的世界太过纷繁复杂。对于习惯了荣誉与掌声的许愿来说,是不习惯的。从小在父亲庇护下成长的她,此刻成了天空中的一只孤雁,独自徘徊。她失去了荣誉,从小到大的骄傲,令她不甘于平凡。生活的力量是强大的。渐渐地,在现实的压力下,她褪去了锐气。换一种心态,发现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个。

小村里的孩子陆续来到城里,只是忽然间发现,城市并不像别人说的那么美好。城里没有农村清丽的山,灵秀的水和淳朴的人。有的只是俗世的浮华。

5.高三作文:当依赖成为一种习惯 篇五

总爱右望,右边有耀眼的阳光。总爱右望,右边有轻柔的凉风。

总爱右望,右边有熟悉的面孔。总爱右望,右边有幸福的回忆。

习惯性右看,总是盼望着什么。习惯右看,因相信未来在右边。

习惯很难改变了,一切变得自然。习惯了,就会成为一种依赖。

-----------------题记

我一直都有着依赖的心理,不会做或没时间做的事情都需要别人帮忙,不是依赖父母,就是依赖朋友,总之,依赖成了我的帮手。

不知道什么时候,标志着我们已经独立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标志着我们可以结束依赖了,可我并没有独立,或许我会感到一些自卑,一些神伤,可同时心里也有一种莫名的不满油然而生。

为什么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长不大,永远都要活在父母的监控之中,永远都达不到完全的独立?我想那些在自己孩子身上倾注了太多感情的父母,是不是就真的可以让孩子独立健康地成长?父母拥有对孩子关爱的本能,父母的不舍,让孩子们对他们更加依赖,孩子们的依赖与父母对他们的关爱于是就成乐正比,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乐此不疲。

有一种习惯叫做依赖,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习惯,依赖亦可以成为一种习惯。每个人都很容易去养成习惯,这是一种很奢侈的东西,拥有时不知道珍惜,失去时倍感失落!那时候的自己就不是简单的孤单,而是寂寞的孤单。

在人生的道路上,可能有荆棘,有陷阱,充满了困难,也充满了诱惑,我们的梦想一直在诱惑着我们前进,但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别人愿意送我们一程,我们会怎么做呢?是一直纠缠在别人身上,像一棵无法独立的.牵牛花,必须依赖他人存在,还是学会面对我们自己的道路,学会成为一棵独立的参天大树?当然是亭亭独立的大树!敢于抗拒严寒,不惧风雨,雪压树冠挺且直的树!

不是说我们要拒绝别人的好意,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来缩短我们的奋斗时间,加快我们成功的步伐,因为我们这棵小树要经历风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啊!

当依赖成为了一种习惯,你无法投入生活。

当独立成为生活的中心,你就学会了坚强。

当独立成为生活的中心,你就会具备勇气,

当独立成为生活的中心,你就会走向成功,

当独立成为生活的中心,你就可放手一搏。

6.当不适成为习惯作文 篇六

外面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我盯着数学题,试图想出解题思路。忽然一个大嗓门传入耳中,我眉头一紧——奶奶又来了。

果不其然,奶奶双手提着热水壶,脖子上夹着雨伞出现在门口。我不情愿地去开门,刚把门打开,她的话匣子就好像也被打开了一样:“热水壶我夺故勒哉,刚刚烧好个。”我嗯了一声,算是答复。

之后,奶奶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一些琐碎小事——什么隔壁王阿姨的儿子回来啦,前边李奶奶的孙女儿考上大学啦,各种各样的`事情都能被她添油加醋地讲上好一段时间。我不耐烦地蹙紧眉头,想题的思路也被打断。

每天都是这样,奶奶不厌其烦地拿着热水壶过来,不厌其烦地讲一些琐事,再不厌其烦地一拐一拐地回去。直到那天,家里异常安静。

奶奶破天荒地没有来家里。这一次,没有絮絮叨叨的废话,也没有烦躁的大嗓门。我坐在桌前写作业,却忍不住往门口看了又看。看着空荡荡的门口,感觉仿佛少了点什么。

母亲打来电话告诉我,奶奶摔了一跤,要在医院休息一段时间。

不知怎的,我眼前浮现出奶奶的身影,那个蹒跚向我走来的身影。还是拎着热水壶,还是扯着嗓子讲话。我眼一眨,人却消失不见了,声音也无处可寻。我一愣。

我为什么会觉得心里空空的?

我想,我已经习惯了奶奶每天的絮絮叨叨,习惯了听她讲一些琐碎小事。虽然从前觉得烦躁,但是当这种不适逐渐成为习惯时,就好像难以割舍了。我又怎么会不明白,那每一句话里都是她对我满满的关心和爱呢?

7.让爱成为一种习惯 篇七

社会飞速发展,物质世界日益丰盈,或许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却有另一番孤独、落寞、失意、无助,而有一种特别的感动与温暖,那就是爱。关爱他人,不要在乎形式的大小。它可以是舍己为人的高尚行为,可以是倾囊而出的资金帮助,当然也可以只是一抹甜蜜的微笑、 一句温馨的问候、一首励志的歌曲、一双搀扶的双手,只要适时出现在需要被温暖的心灵中,那就无异于一片阳光、一缕春风、一束鲜花、一盏明灯,所有的一切都是温暖,都是爱。让爱温暖他人,其实也是在温暖自己,而这种温暖来自每个爱与被爱者的心灵深处。

爱是给予而不是索取,是在给予中让彼此分享融入生命中的快乐,是让彼此感激在给予中所孕育出的新生力量。我们常说,用爱去教育,教师通过“给予”爱,能够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能够感觉到自己是充满活力和富有激情的,能够体会到教育工作的乐趣。 同时,学生回报给教师的爱也同样是弥足珍贵的。实施爱的教育,让学生感受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爱。 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关爱同学,为身边的人、为社会奉献出爱心,让世界充满真情,让爱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责任。

8.十三运:当锻炼成为一种习惯 篇八

每天都来锻炼,让60岁的俞江老人精神矍铄。他告诉记者,自己走路,老伴参加社区健身舞蹈,“锻炼身体对我们老两口来说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记者了解到,这样锻炼身体的生活方式,在克拉玛依市已经成为市民的一种习惯,如果不去锻炼反而有点不合群。锻炼,这种健康生活方式已深深融入市民的生活中。

五成以上市民經常参加体育锻炼

25岁的阿里木·吾布力和一些朋友们组成了2个足球队,天天晚上泡在健身公园的足球场。“不运动那干什么呢?”对记者“为什么要来运动”的询问,他似乎有点奇怪,“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在家里呆着多无聊。每天来运动,锻炼身体,很健康。”

记者注意到,公园内的8片篮球场地已经全被占满,许多年轻人在这里挥洒汗水;明亮的灯光下,门球场内不时传出老人们爽朗的笑声;在器械健身广场,几乎所有的健身器械上都有人使用;轮滑场地更是人满为患,从四五岁的孩子到五六十岁的老人,各个运动装备齐全,身姿矫健。

“我们开展的全民健身运动,在全国都占有一席之地。”说这番话的克拉玛依市体育局局长郭仲平有这样的底气:《克拉玛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其中,并将所需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在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具体的安排部署。在此基础上,2012年克拉玛依市出台了《克拉玛依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推进全民健身工作深入开展。

克拉玛依市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这个常住人口40余万的城市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50%以上,各类晨、晚练健身点173处。同时,遍布克拉玛依机关、厂处、退休站、居民区的健身小广场及健身路径,更是成为居民健身的便利设施。“全民健身日、健身周、健身月”等系列体育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体育的积极性,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建体育档案开“运动处方”

有了锻炼的场地,有了锻炼的需求,怎么引导市民进行科学健身、科学锻炼?克拉玛依市给老百姓建体育档案,开“运动处方”。

郭仲平告诉记者,为全面掌握和了解市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指导全民健身工作科学开展,该市对职工、学生、幼儿、老年、农民、领导等六类人群进行了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11项指标测试,形成了克拉玛依市六类人群体质状况分析报告,并结合实际情况从改善营养、卫生条件及加强锻炼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锻炼方法和健身手段。

同时,为向广大群众提供科学的健身方法,克拉玛依市培养了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1072人,让他们能直接贴近百姓、服务百姓,向老百姓提供科学健身、科学锻炼的方法。

在健身公园内,记者就看到设有一处为市民提供健康咨询、测试和指导的健康指导中心。通过20分钟左右的检测,就可以出具个人测量评估报告、团体(单位)总体分析报告,也可以出具健康运动训练计划。

公共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

统计数据显示,克拉玛依市有室内体育场馆147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6.77平方米。

“尽管场馆较多,人均拥有场地面积较高,但能直接提供给群众健身的公共体育场馆还是不够。从2008年起,克拉玛依市逐步推行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极大地缓解了群众体育健身需求大与体育场地开放不足的矛盾。”郭仲平说。

在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这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上,克拉玛依市形成了“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分担风险、社会参与管理”的运营模式,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解决出现的问题。这其中,占全市公共体育场馆比重较大的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是着重解决的难点。

“大多数学校管理者最担忧的问题是场地开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这也是影响学校支持开放工作的主要原因。”郭仲平解释说。为此,克拉玛依市通过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在开放场馆内活动的人员可能造成的意外伤害办理商业保险,利用市场手段来解决学校场地开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加强安全管理,在开放的场馆中做好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和安全告示,指导活动者自觉遵守活动项目规则,明确损坏赔偿等规定。

如今,克拉玛依市民钱包中必不可少的一张卡是“健身年卡”,只需每年交纳300元费用,就能实现所有体育场馆“一卡通用”,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到场馆健身。

9.当节俭成为一种美德 篇九

——《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读后感

五河三中初三(9)班 万泉

【备忘:此文获县级一等奖 2013-4-27】

从孩童时候起,有关雷锋的小故事就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里。雷锋精神就像三月春雨,以潜在的、巨大的力量滋润了一代代人的成长。有时候我觉得雷锋离我们好远,有时候却又深感雷锋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周围。

雷锋离开我们的这半个多世纪,中华大地发生了沧桑巨变。毋庸置疑,雷锋精神之歌始终唱响在国人心头!细细思量,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雷锋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任何普通人都可学可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

如今,再一次捧读“雷锋精神”学习读本,雷锋的身影跨越时空走近我的生活,心间充溢着感动!

雷锋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一向以艰苦为荣、奢侈为耻,克勤克俭,厉行节约,珍惜一针一线、一滴油、一粒米、一分钱、一度电,把一切能节省下来的都节省下来,克服暂时困难,支援国家建设。生活中的他总是把掉到地上的饭粒捡起来送到猪食缸里,每件衣服总是补了又补,袜子上打了好几种颜色的补丁,实在不能穿了就作为擦车布,却从不浪费……

他要求自己:“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部队给每人发两套军装、两套衬衣、两双鞋,当司务长把这些东西发给雷锋时。他却说:“有一套就够穿了,我现在穿的这套带补丁的衣服,也比我小时候穿的不知要好多少倍呢!剩下一套给国家节约啦。”

不难发现,勤俭节约是雷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精神有许多的闪光点,而他所体现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从本质上说,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精神,是雷锋精神的传承、发扬与光大。

然而,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一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作风抛到脑后。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什么?浪费,浪费!触目惊心的浪费啊!校园里,随处可见的作业本纸折成的飞机,还没有写一行字就扔掉的纸团;饭桌上一大盆没吃完就倒掉的米饭;滴着水却无人理睬的水龙头,……它们似乎在申诉着什么,在呼喊着什么?

也许你还未曾想到,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难以繁荣昌盛;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同样,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人一定难以有所建树。其实,要改变这一切的一切,只需我们的举手之劳,只需我们身体力行,把节约当成“举手之劳”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支笔、每一件学习用具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份饭菜做起,从爱护自己的书包、衣物,保持他们的干净整洁做起,不随意浪费任何物品。

节约,是对幸福的盘算,也是一份社会义务的担当。

节约,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对自然资源、对地球、对生命感恩的方式……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当节俭成为一种习惯,当美德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时,我们就一定能为我们的美丽家园做出贡献,就会为我们的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通讯地址:安徽省五河县第三中学初三(9)班 邮政编码:233000 联系电话:*** 辅导教师:吴琼

简要评语及推荐意见:

10.当爱心成为一种习惯 篇十

让卫生成为一种习惯 让文明成为一种时尚

高尚的品德、文明的言行,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校园环境是我们每一名在校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校园文明也是学校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但目前我们的校园里不文明的现象有所抬头,例如随意旷课,上课迟到、早退;携带食物进入课堂,把庄严的课堂当食堂,果皮纸屑等垃圾随手丢弃在课桌里;男生在公共场所吸烟;男女交往行为不得体,公开场合有过分亲昵的举动;个别寝室内务卫生较差……上述种种不文明行为和现象不仅违反了我校有关学生管理制度,也严重损害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影响了我校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和谐校园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养成教育,促进校园文明建设,院团委组织部开展“让卫生成为一种习惯,让文明成为一种时尚”团课学习,此次学习是为了加强和提高我院学生的文明意识,提高我院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平,养成良好的、文明的日常行为习惯,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为此,我们向全院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注意公共卫生,不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践踏草坪,不在公共场合吸烟,争创无烟宿舍、无烟班级、无烟校园。

二、文明学习。做到不旷课,不迟不早退;坚决杜绝在自习室里大声喧哗、打电话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诚信考试,不作弊。

三、文明行为。传播礼仪,践行文明。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校园里主动与老师和同学打招呼。男女同学在交往中应言行得当,不在公共场所做过于亲昵的举动。

四、文明举止。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穿戴整洁、着装得体。言语文明,态度友善,行为优雅。热爱劳动,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文明娱乐。合理分配时间,科学上网,不痴迷网络。

六、文明宿舍。维持宿舍良好的生活环境,按时归寝,杜绝夜不归宿的不良行为。

七、文明就餐。排队打饭、不拥挤,提高效率,主动收拾餐具,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八、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同学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习惯成自然,从小事做起,必能成大气候。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学习“让卫生成为一种习惯,让文明成为一种时尚”团课,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人人争当文明大学生。

提问:

(1)在校园中你有发现哪些不文明的行为?

(2)请大家说说怎么样才能杜绝不文明的现象出现”?

(3)说说我们如何做一位文明的大学生?

请各班团支书根据主题开展团课,上交一份团课心得并拍照存档。

11.当迟到成为习惯 篇十一

我就是一位新生班主任,兵和水都一一挡、掩过去了,可最近班级有一件事真的很麻烦,一直困扰着我。事情是这样的:我的班是商业专业,女生有49人,男生6人。我原本以为6个男生连篮球队都组不成,还能有什么作为?所以,把自己的“眼睛”过多的放在49个女生身上。可万万没预料到,在我忽略的6个男生这个小集体中,爆发了太多的问题。上课睡觉,迟到,与老师耍嘴皮子,样样少不了他们。先扣考核分,再通告家长,最后还有充当知心姐姐,总算有些改善。

可是,早自修迟到问题,总是无法避免。刚开始,买了个闹钟,第二次再迟到每个人买了闹钟,总共6只。还好坚持了几天,可今天……甚至自修结束,状况是2人迟到,4人还未到!我站在迟到的2个人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约有1分钟,我问:“原因?”

“闹钟没响”

“6+1只闹钟都没响?”

“响早了,给关了”

“……”

我看出操时间到了,让他们先出早操再说。我让自己平静了下来,去大操场看下,准备在和他们谈谈。天啊!6个人都没来出操!我一下子火上心头,感到整个头嗡的一声!今天是周一,马上接下去的是升旗。去找他们时间是来不及了,我只好一个人待在办公室里,思绪开始乱飞了。假如他们升旗也没来呢?假如我去骂他们,他们反而理直气壮呢?假如……还乱糟糟的时候,升旗的铃声响了。当看到他们6个人时,并且按我的要求穿上了校服,我的心静下来了,头脑也清楚了。

我站在离班级较远的地方,并没有和往常一样在他们旁边,提醒和管理。就这样一句话也没说。很快,升旗结束了,问题就摆在眼前,让他们走?还是留?

突然想起一个老师的话,有了问题一定要马上处理,决不能拖!当他们站在我的前面,我一个个看过去,看不出他们有一丝的知错态度,真是气死人!一一问过去:“朱某,你要不要考大学的?”

“要的。”

“方某,你要不要考大学?”

“要的。”

“裘某,你回家问问哪个学校不用早自修的,你转校!”

“我不要!”

……

“好,你们的话,老师都记下了,那把我话听好,偶然迟到是有可能的,但是6个人全体迟到,就是整个寝室的风气问题,全体懒散!全体不要好!每个人跑10圈,每人相隔10米,然后做20个俯卧撑!开始!”

看着6个“蜗牛”,一圈圈吃力地爬,我想这次怕了吧!下次不敢了吧!

第七天,早自修铃响了。

天啊!6个男生,一个也没到!我呆在门口有5秒钟,顿时明白了:惩罚教育对他们来讲都是暂时有效的,想想自己不也是有过这样反叛时期吗?怎么能忽略他们的这段时期的存在呢?软与硬都不是获得最好效果的途径。我想通了,要用智慧!用猎人的智慧,大禹的智慧。

他们又6个柱子一样站在我面前,等着我批评。我看了每个人大概有足足5秒钟,然后说:“我不罚你们,知道原因吗?原因就是你们现在是成年人,对成年人来说,最好的教育是来源于周围的朋友和自己本身的意识!你们回去自修吧,但不能打扰其他同学,你有不学的权利,我勉强不来,但是你们不能打扰其他人学习,这,是我绝对不允许的!”6个人先是不敢相信一样,互相看看,然后怏怏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慢慢拿起语文书。

整整一个上午,我的脑子里,拼命的搜索相关的资料,希望可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可惜,一无所获。

下午,我出办公室透透气,迎面走来一位同事,他是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也是富阳市的优秀教师,多年“师德杯”的获得者黄老师。他可是我们的风云人物啊!对了,何不向他取取经!可看起来他好像很忙的样子,一定没什么时间。我有些为难!可是……一想到那6个毛头怪,不管了,来不及多考虑了,直接转变方向和他同行。我单刀直入,黄老师:“帮帮我好吗?”

“什么事?”

看他没什么推辞,我来了精神。

“我们班的6个男生,就是改不了迟到的毛病,而且是全体一个都不到!”

“那别的寝室情况呢?”

“没的,我班只有6个男生,在同一个寝室。”

约十秒钟,他开口了“他们现在是个团体,可以试试把这个团体打乱。”

“……”是啊,他们一起罚跑,一起挨骂,无形当中倒有了荣辱与共的感觉。假如有某个人可以早来,大概也不好意思吧!现在这个年龄,义气比什么都重要。对!一定要打破这个集体。让他们自愿起早。

回到办公室,我仔细想了想,开学初,学校寝室是很紧张的,我们班的6个男生也是分在不同的3个寝室住的。后来,为了他们培养感情,把他们换成一个寝室住,那时,他们很开心。如果现在马上分开他们,会不会在情绪上有什么大的波动呢?在新的寝室,和其他班的人会不会和睦相处呢?

……

对了!就这样办……

晚自修结束后,我把他们留下来,很严肃的对他们讲:“我有个事情通知你们”我看看他们,接着说“你们经常迟到,老师觉得要让你们自己起早,的确是很不容易的事,如果有人提醒下,该是比较好的吧!”他们不说话,然后我接着说“所以,我想要么你们有个人负责每天提醒全寝室起床;要么,老师已经联系好,每个人分到不同的寝室,当看到其他人起床了,因为是别班的寝室,所以自己赖着也不好意思。所以……”话还说完,

“老师!”

“老师,不要给我们分开!”

“那没办法啊,你们都不能按时起床啊!”我做无奈状,两手一摊。

“我们起来,保证不迟到,我们每周一个人负责好了”

“那要是还迟到,我可要扣6倍分数给负责人了!同意吗?”

“好!”

“行!”

第二天,全体到齐

第三天,全体到齐

……

现在我看到的不仅迟到没有了,甚至他们有几天,是全班前10名来到教室自修的,得到了加分的表扬。其余的女生在他们的影响下,也更加你追我赶的学习。全班学风齐向上。我还特意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表扬,并通知了家长,他们心里乐开了花。其实,哈哈!真正开心的,莫过于我自己了!

仅仅反思这一件小事,我看到了学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木工机床上的木料。他们需要建立在理解上的沟通。教育的智慧在于师爱,师爱的核心在于尊重学生,期待学生的进步。只要方法得当,没有一个中学生是不可救药的。教育的智慧不在于“暴风骤雨,电闪雷鸣”而在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12.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篇十二

记得曾经给职业高中的学生上语文课时, 我想了解一下他们现在的阅读情况如何。讲课前我问了一个问题:“我想请同学们谈谈, 你们到现在为止自己读了哪些书?”一个问题抛下去, 几乎很少有人举起手, 即使有人举起了手, 也说自己只读过鲁迅的几篇短篇小说, 而且是课堂上学过的, 或者是看过几本杂志, 反正他们的阅读量很少。这种情况实在让我汗颜。除此以外, 在课堂上问到有关文学常识相关的问题或者对课外的一些知识提问, 他们都是一问三不知。在语文课堂中碰到这些, 我真的很为他们担心, 因为他们的阅读量实在少得让人无法想象。

针对以上情况, 在课堂中我只好尽我所能, 尽可能向他们推荐更多的书, 从俄国的高尔基的三部曲、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法国莫泊桑《漂亮朋友》、司汤达的《红与黑》等讲到身边的鲁迅的小说、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等;或在课前推荐大家一起来品评自己最近看的文章。但是, 我知道凭借我一人在课上的努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对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也是帮助极少的。我觉得要想真正提高他们的阅读, 必须从课外入手, 让他们把阅读当做一种习惯。

学生时代是人生的基础阶段, 更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 就能促进他们的学习, 从阅读中不断获取知识, 开阔视野, 受到教育, 甚至终生都可受益, 许多个人经历及教学经验实践说明了这点。

一、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每天一读”是我阅读教学中的关键。每天阅读, 关键在于坚持, 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自觉养成。这习惯一般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做起, 当新学期的第一堂语文开始时, 老师就把阅读的这一意识贯彻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 布置给他们阅读任务。比如, 我们可以这样给他们任务:今天大家可以给自己找点内容阅读, 或长或短的篇幅可以自己选择, 但得记得每天必须读点什么, 并把它记录下来, 及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这之中, 我们要给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和阅读时间的安排, 循序渐进, 让学生慢慢步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 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二、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所谓专心, 就是身心合一, 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 必须做到:姿势要端正:端正的身心容易唤起注意、记忆、思考等各种心理历程;环境要安静:阅读时应尽力避免干扰, 做到安静、空气清新、光线适度;作息要定时:作息不定时是分散注意力的主要因素, 学习时应该专心致志, 课外活动时应该尽情地玩, 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 有利于专心阅读习惯的养成;学习地点要固定:学习场所单纯固定, 可以控制心理倾向;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 而出声阅读不仅速度慢, 还会出现口到眼到心不到的现象。我觉得学校图书馆的环境比较适合培养这一习惯。

三、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 可以抓住重点, 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 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 比如, 学校的投稿方面也可以增加自己文章中的充实度。当然, “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 老师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学生进行定期的个别指导,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做笔记, 把自己作的笔记运用到学习中, 充实自己的学习生活, 从而扩大自己的阅读面。

四、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从本质上讲, 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 必须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习惯, 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 指导学生读书时常思考文章好在哪, 对自己最大的启示又是什么, 可以由表及里, 深入思索, 可以培养逆向思维, 克服思维定式的影响, 培养创造性思维。

五、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阅读时碰上生字或不理解的字词意思的时候, 我们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果有字典, 那自然会迎刃而解。因此, 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当然身边都得备用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另外, 这种习惯的养成中学生不仅从阅读中学到新知识, 而且在此过程中逐渐巩固自己的汉语拼音, 对普通话的学习也是一大提高。

六、培养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

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的效率。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 如以积累知识为目的, 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 可以朗读;为了消遣, 可以速读浏览;以搜集资料为目的, 可以跳读等。

七、培养有序阅读的习惯

有序阅读指阅读要有计划性, 阅读时不能见异思迁, 半途而废。阅读的内容要有条不紊:可以选择名家的作品逐一阅读, 也可以读杂志,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建议不同的书都可以阅读, 这样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

总而言之, 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培养自学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阅读教学, 让阅读这一思维逐渐贯彻到学生的意识中去, 让学生体会阅读在生活中的乐趣, 最终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兰溪市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职高生目前阅读现状尤其需要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 而学生时代是培养语文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阶段。主要从两方面来培养, 一是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培养自学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阅读教学;二是从七个方面逐步养成学生自身的阅读习惯, 让阅读成为人生中的一个好习惯。

13.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篇十三

第一节

1、以学为先——在我们心目中,学习是正事,理应先于娱乐,一心向学,气定神闲,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忘我备战。

2、随处学习——善用零碎时间,每天在晨跑中、吃饭时、课间、课前、休息前等零碎时间里记忆词语,背诵公式,破解疑难,调整情绪。无论怎样各具特色,有一点我们是一致的:保证学习时间,学会见缝插针利用好空余时间,经过日积月累,效果很可观。

3、讲究条理——将重要的学习用品和资料用书立或指向装好,分类存放,避免用时东翻西找。每天有天计划,每周有周计划,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做事,不一暴十寒。

4、学会阅读——学会速读和精读,提高阅读量。学会读一本书或者一个单元的目录、图解和插图,提前了解内容,获取更有效的信息。当积极的阅读者,不断的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特别要弄懂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梳理好知识要点。

5、合理安排——在合理的时候做合理的事情,不背道而驰。比如抓课堂效率,当堂听,当堂记,当堂理解,不理解的话课下或者当天找时间主动找老师请教,做到堂堂清。比如利用好时间,勉励自己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做到日日清。比如能够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动静相宜。

6、善做笔记——尖子生往往一边听课一边记重点,不是事无巨细全盘记录,特别善于记下老师补充的东西,课本上没有的东西特别是思维方法更是认真记录。能及时整理笔记,对老师强调的重要知识点格外注意,特别注意让知识系统化,积极思考能解决什么问题。

7、作业规范——认真审题,冷静应答,把每次作业当作高考,作业工整,步骤齐全,术语规范,表述严谨。规范不仅训练仔细认真品质,更能养成细心用心习惯,从而激发学习潜能。

8、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一条是重中之重,应贯穿于听课、做作业、复习等各个阶段。比如:做完一道题后,要对答案,这里应有一个反思的过程,要弄清这道题考的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怎样才能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9、学习互助——与同学开心地相处,遇事不斤斤计较,宽容豁达;珍视同学间的友谊,在学习中互相支持和帮助,经常一起讨论学习中的问题,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并相互交流心得。有了这种和谐的同学关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10、自我调整——不回避问题,遇到问题能通过找老师或者同学或者自我反思进行自我调节,摒弃外界和自身的压力,自觉地放下思想包袱,化压力为动力,不管是课业繁重还是轻松顺利时,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断地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信心值就不断上升。

第二节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摆脱依赖的不良习惯,从家务劳动做起,只有责任才能让自己长大;

2、人无礼则不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讲文明礼貌,用品质和自我修养提升自己的气质,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3、别为说谎找借口—--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从遵守纪律做起,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养成信守诺言的好习惯;

4、告诉自己,我最棒—--养成自信乐观的习惯,将自卑的心理从自己身边赶走,始终相信

自己是最棒的,让乐观伴随自己成长

5、重视每一秒钟的作用—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协调好娱乐与学习的时间安排,改变自己的拖延行为,做时间的主人;

6、百炼才能成钢--—养成坚韧执著的习惯,克服自己懒散的不良习惯,敢于直面挑战,在挫折中前进。

7、控制了自己才能控制未来—--养成自律自制的习惯,远离各种不良的诱感,每天进行自我反省,做一个能够征服自己的人。

8、用知识创造明天—--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享受学习的快乐,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养成乐于读书的好习惯.9、留住自己的天赋—--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学会不断积累,留住自己的奇思妙想,增强思考的信念和能力;

10、善待身边所有的人—--养成合群友善的习惯,学会尊重他人,对人要友善随和,克服自我封闭的不良习惯。.11、百善孝为先—--养成孝顺父母的习惯,孝顺父母是最基本的美德,主动与父母谈心,让彼此尊重超越代沟;

12、勤俭是立世之本—--养成勤劳节俭的习惯,勤奋比聪明更重要,节俭是一生用不尽的美德,在花钱的时候领悟财富的真谛。.第三节

1.干,要脚踏实地;想,要壮志凌云!

2.决定心理的那片天空是否阴霾甚至是乌云密布的唯一因素是你自己,不能让自己永远有

一个阳光灿烂的心情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失败。

3.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

验。

4.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5.不要等到有人赞赏时才相信自己,不要等到失败时才记得他人的衷告。

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7.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8.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9.用状态燃烧自己,用改变影响别人,用行动带动大家。

10.担忧就是用昨天的问题来浪费今天的时间,从而揉碎了明天的机会。

11.莎士比亚没有黑莓,亚里士多德没有iPhone也过得很好。基督教在没有博客的年代传

向全球,耶稣在山上训诫时没有用上广播和PowerPoint做展示。我们所有的科技对快乐生活来说,完全没有必要。——英国《卫报》对于科技的质疑,值得现代人思考

12.世上只有一件事比遭到别人议论还要糟,那就是别人根本不谈论你。

——奥斯卡·王尔德

13.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米兰·昆德拉

14.生活不必处处带把别人送你的尺子,时时丈量自己。——吴淡如

15.我的人生里没有那么多时间与精力去揣测别人对我的看法与评价,该做的事太多了。

上一篇:情书1000字:感谢你走入我的生命下一篇:《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