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法研究论文

2024-07-21

幼儿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法研究论文(精选11篇)

1.幼儿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一

音乐教育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对音乐的热爱,是人文的进步,是审美的阶梯,下面给大家分享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1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

有人称奥尔夫教学为“把孩子从板凳上解放出来的教育”,让儿童亲身参与体验、气氛活跃的课堂是奥尔夫教学的特点。但这不是意味融入了奥尔夫节奏教学的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是毫无秩序的一团乱糟糟。低段孩子十分活泼好动,他们的自控能力相对高段学生要弱得多,尤其是当他们面对着极具吸引力的打击乐器的时候,往往会忍不住摸一摸,摇一摇,玩一玩。有时,当此起彼伏的打击乐器的声音占满了课堂,或者是难以控制的丁丁当当一片嘈杂,学生们都光顾着“玩”了。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必须要能够灵活“掌”控课堂,用手势来轻松有效地掌控课堂无疑是教师明智的选择。

在生活中,我们其实也在运用着手势,比如表示小声点,我们往往把一根手指放到嘴唇上,这个意思谁都明白。在音乐课堂上,也需要建立一些让学生都明白的特定的手势指令。当然,这也可以设计成一个游戏,让学生跟着音乐做律动,看着老师“会说话的双手”做出各种反应。通过游戏以及长期的训练,我让学生熟悉了起立、坐下、开始、停止、保持安静、注意聆听、用身体乐器做声势等等的指挥动作。课堂教学中即使有全体性的活动,也更易收放自如了。

在低段的教学中融入奥尔夫的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说白,唱歌,舞蹈,声势,音乐与美术等等都是奥尔夫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何有机整合、合理运用,是我们值得思考与研究的,这需要我们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与反思总结中领悟。各种教学的方法手段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不论是游戏、打击乐器,或者是学生的发现与创造都是广阔的教学资源。要做到能充分挖掘与利用资源,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还需要我们教师的自我提高与不断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必将上下而求索。

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2

班里的小宝贝接触奥尔夫音乐也有两个礼拜了,在这个两个礼拜上他们对奥尔夫音乐课程可以说是兴趣盎然。而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是感触良多。

在这两个星期里,我们教了两个课程《围个小圈圈》和《小企鹅》。在第一节课《围个小圈圈》中,可以说是比较圆满的达到教学目标。而在《小企鹅》中涉及到了儿歌的说白节奏,AB二段式的游戏及二线谱游戏,宝贝们就学得有点磕磕碰碰了。最先在说白节奏上,我采用了拍腿和拍膝盖的形式,稳定住了幼儿的说白节奏,在这一点上,小宝贝们的接受能力还是不错的。在接下来的AB二段式的游戏上,宝贝们就容易出现易受老师B段的影响,出现了跟着老师唱,没有稳住自己的节奏。在最后的二线谱游戏上,我结合教具卡和毛线,宝贝们玩得也是尽兴,但是还是会出现有点宝贝会站在两条线的同一个点上,或是分不清第一线和第二线音混乱掉。而在这些时候就需要来引导幼儿改正,那么怎么来改正呢?我采用情景式的语言来与幼儿沟通和纠正,效果更是事半功倍。而前期存在比较不足的地方是,宝贝们节奏感和创造性比较弱。而我也需要提高组织能力和需要更加沉稳机智,努力的做到让孩子快乐的专心,要用宽广的心去看待每一个孩子,要包容孩子。因为孩子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又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性格和特点,所以,不可能要求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表现,要用爱和宽容去看待孩子的发展,去面对孩子的表现。奥尔夫曾经说过的:“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才是最重要的。”

我现在还是处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起跑线上,但是我有信心能够把它学得更好,做得更好,因为我身边有一群非常优秀的前辈和同伴,前辈是我的领航人,她们创造了比较轻松、愉快的氛围在教导我们。而我们这些初学者除了向优秀的教师取经和吸收经验,还会在教学中,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共同进步!

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3

《小松鼠进行曲》这个活动是选自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材的一个音乐。第一次在亲子班尝试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整体是比较成功的。整节课中以小松鼠老师带小朋友>秋游为线索,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亲子班的孩子年龄较小,词汇量较贫乏,对于“秋游”一词的理解较为生疏,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多丰富孩子的词汇量。这个活动的设计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是肢体律动,第二个是跟随音乐在教室进行爬山、过独木桥、钻山洞的律动,最后就是让孩子使用乐器进行集体演奏。

首先孩子们在进行肢体律动时,都能跟随老师进行刷牙、洗脸、照镜子、穿衣服的动作模仿,在模仿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这些简单的动作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每一个肢体动作孩子们都使用固定拍进行。

第二个活动时,引导孩子们出去玩要经过一些什么地方,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较浅,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集体学习爬山、过独木桥、钻山洞的动作。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而且很愿意参与这类模仿的活动。有些孩子特别在过独木桥时,模仿老师“身体摇摇晃晃”的动作时,活灵活现。

最后一个活动可以说是一个尝试,对于亲子班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让孩子们使用乐器集体演奏。很多老师都说小班的孩子在使用乐器时很麻烦,因为孩子年龄小,自制力较弱。总结去年一年带小班的经验,其实孩子们是非常愿意参与乐器演奏这个活动的,只要老师提前将活动规则强调好,并在活动中给予提醒的话,活动还是很好操作的。于是我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孩子们认识好乐器,然后再强调使用乐器的规则,看到孩子们一个个瞪得圆溜溜的眼睛时,我已经明白孩子们对这个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第一次接触乐器,孩子们免不了有些兴奋,所以我尽量的满足好孩子们的需求,首先让他们随意的拍、敲、摇,让乐器发出声音。然后再进行集体演奏。这个方法很奏效,孩子们有了尝试乐器发声的经验,接下来我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让乐器发出声音,跟随老师进行集体演奏。在演奏前,我特别强调让孩子们一定要看老师的指挥,老师手握拳头就代表要让小朋友和乐器“休息”。让我很欣慰的是这些小家伙操作乐器起来都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没有出现教室里一团糟的现象。

从这个活动中我总结出:0—3岁是孩子们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教什么会什么。孩子们虽然年纪小,只要在每个活动中强调好规则,进行任何一个活动都是很简单的。>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工作中强调的学习常规的培养。在以后的活动中,我的教学工作也有了一个整体的方向,多让孩子们动手,动手的同时又动了脑,而且又构建了孩子们的规则意识。

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4

伴随着新的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我们幼儿园从去年就越引进的这一新的课程——奥尔夫音乐课已近一个学期了,随着这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我自己对奥尔夫音乐有了些新了解:

奥尔夫音乐有很多种形式,包括打击乐,韵律,歌唱。歌表演等,从小开始培养幼儿>倾听音乐,不但能很好的让幼儿感知乐曲的节奏,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艺术气质,增强艺术素养。主要目标是通过角色扮演角色,等形式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歌词内容;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复习音符的时值;幼儿能在音乐游戏中感知乐曲的节奏,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每次课上我按照奥尔夫音乐课程的要求,认真地讲给孩子听,和孩子们互动游戏,以拍手打节奏的方式贯穿其中,以便幼儿能很好的掌握各种音符的时值,和孩子们游戏讲述>故事理解音乐时,整体效果表现的不是很好,孩子比较乱,这个值得我去反思,没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导致孩子们在做游戏时表现的不是很守规则,我会吸取这次的经验,争取通过努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尽善尽美。

幼儿园还专程请奥乐夫音乐课题组专家的老师来我园做教学指导。我们幼儿园的小、中、大班各进行了奥尔夫教学开放活动,最后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示范课。之后我们全体听课教师与老师做了非常深入的课后评析。老师对我们的教学活动给予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希望与建议。我们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非常受鼓舞。我做为小班教学活动的执教老师,非常高兴有这样的一个与专家零距离学习互动、接受指导的的平台。正因为有这样一个过程,给了自已全面思考时间,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也才能获得较快的提高与进步!很多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得到提高与进步,同时也很害怕清醒的认识自我,愿我们能平整自己对人对事的心态,客观地审视自己与他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认真做好每次的课前准备,对待每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做到因材施教,不盲目,分析每次上课的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的对待每次公开课的机会,让自己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领域中得到提高。

2.幼儿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二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幼儿,启发

一、什么是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 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 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 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 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 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 是非常适合儿童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对幼儿的启发

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都把奥尔夫音乐应用到教学当中。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崇贤镇中心幼儿园也是如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深深地体会到奥尔夫音乐带给幼儿的一些启发。

1. 用奥尔夫音乐可以培养多才宝宝

(1) 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由于在上课时, 宝宝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中要学唱, 还要配合各种动作, 调动了宝宝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 从而使宝宝注意力集中, 学习得非常快。同时也锻炼了各器官的协调能力。

(2) 培养宝宝的听力和创造力。0~3岁的宝宝, 是听力发展的关键期, 这个时期让宝宝多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节奏, 有助于听力的发展。由于宝宝社会经验较少, 创造力的表现不太明显。4岁的宝宝, 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时如果充分运用宝宝这一时期的特点, 可以开发宝宝的创造力。比如老师启发宝宝:老师唱的是爬到头顶上, 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爬到哪儿?有的小朋友说爬到鼻子上、有的说脖子上、有的说屁股上, 老师对他们的回答都表示鼓励, 并带着宝宝们唱一遍。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宝宝:可以是爬, 还可以是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说飞、有的说飘、有的说走, 总之让宝宝开动脑筋, 自己编创歌词。

(3) 培养宝宝的情感。由于这种活动轻松、愉快, 宝宝一学就会, 不给宝宝带来压力, 因此宝宝情绪饱满、兴奋, 有利于宝宝通过这种途径使情绪得到抒发。

(4) 培养宝宝其他艺术天分。在学习奥尔夫的过程中, 配合了演奏乐器、舞蹈, 有时还可以放一段音乐, 让宝宝用图画来表示音乐, 比如当听到流水潺潺的声音时, 宝宝可能画一条弯弯曲曲的线, 当宝宝听到海浪的声音时, 可能画一条此起彼伏的线, 表现海浪。这就培养了宝宝领悟其他艺术形式的能力。

2. 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不少, 在这些家庭中时常有众多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情景, 这就造成了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使孩子往往忘记或忽略了别人的存在, 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往沟通。如碰上工作繁忙、不善引导的家长,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人际的交往上问题。或产生孤僻心理, 难以合群, 或个性太强, 听不进不同意见, 不会尊重他人, 难以与人合作完成任务。更有甚者, 为了引人注目或取悦小伙伴, 就故意去挑逗、激怒他人。发展下去, 长大后也难与同事相处, 更不要说配合协同, 合力完成工作了。

奥尔夫教学法要求对小孩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和家庭的教养方式都有充分的了解, 老师根据了解到的情况, 做好充分的准备, 让孩子在上课的时候能够从头到尾跟着老师走。在欢快的歌声和快乐的游戏中, 孩子慢慢地融入这样的音乐环境当中来。利用小小的打击乐器如碰铃、铃鼓, 让孩子用刚学会的基石节奏, 开展一些简单的乐器合奏, 两个声部, 要求孩子互相倾听, 准确配合好。孩子在这个练习中开始注意到有其他小朋友的存在, 知道要与他人好好配合, 就能演奏出好听的音乐来。舞蹈教学也对此有相关的、循序渐进的安排。开始时让两三个小朋友一齐手拉手, 转个圈, 脚碰脚, 跺一下……孩子很快就能做到, 又很快乐。让他们知道, 要与其他小朋友做好朋友, 才能得到这种快乐。各种形式的两人或多人以上的配合竞赛游戏, 隔三岔五就会出现一次, 小朋友从中明白到要取胜就要尊重小伙伴, 就要与他们好好配合, 只有团结大家, 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这种人际交往能力的挖掘和培养, 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3.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1) 利用好奇心引导探索, 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性活动是人的潜在能力的表现。幼儿同样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 受这种欲望的驱使, 他们不停地进行各种寻求和探索。在进行“打击乐”教学活动中, 我发现幼儿对各式各样的乐器十分感兴趣, 他们忍不住好奇心这里摸摸那里敲敲, 弄得活动室里一片噪音。刚开始时我为了将活动任务完成总是把乐器收起来, 讲解示范完了才发给幼儿, 结果我发现幼儿对我的讲解不感兴趣, 注意力始终在乐器上, 教学效果并不好。经过思索后我决定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去掉枯燥的讲解, 活动一开始就放手让幼儿自由地去感觉触摸各种乐器, 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自己探索这些乐器的特点和用法, 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自然会提出问题, 我就鼓励他们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再进行引导, 结果本班的幼儿不仅每次都积极参与“打击乐”活动, 而且对活动内容掌握得很好。这一举动, 不但很好地保护了幼儿的好奇心, 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还为幼儿的下一次创新实践提供了参与的动力, 形成了初步的创新精神。

(2) 创造的关键在于动手实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创造力在他们的手指上。”这充分说明动手实践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传统的音乐教学多是动口不动手, 这就是限制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 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就必须让幼儿养成动手又动口的好习惯。在教学中, 应当引导他们根据对歌曲的认识, 用手打节拍;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想象, 用手表达情感;有时, 还要配上相应的场景与道具, 让幼儿利用这些场景与道具进行表演, 表达歌曲的意思。这些动手的活动, 都不失为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幼儿在这些操作活动中就尝到了创造的乐趣。我通常在教学歌曲的过程中都要求幼儿根据歌词进行动作的创编, 比如在《好妈妈》这一音乐活动中, 由于歌词较长, 幼儿记住较困难, 我就让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妈妈、娃娃, 而且提供了相应的道具, 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很快就记住了歌词, 而且演唱得十分有感情。在这样的练习过程中, 不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还培养了幼儿大无畏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4. 奥尔夫音乐课可开发多元智能

奥尔夫的音乐使每个人都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 在没有困难的压力下学习和掌握原本性的音乐, 并且锻炼其他方面的能力。这种感受和体验的获得不是靠外在的知识灌输和技术训练, 而是通过人们的亲自参与, 自发、自然、无形地获得。

在一次音乐课中, 老师让学生做了一个游戏。首先让学生做深呼吸, 然后边走边发“si”及“yu” (即吹“si”及“yu”走步子) , 深呼吸的时候就停下来, 体验自己的气息是否会越走越保持得久些。然后老师用鼓槌敲鼓, 让学生跟着鼓点的节奏走步子。在跟着节奏走步子的途中, 有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一会儿慢走, 一会儿快跑, 还有根据鼓点的变化向后转等。之后, 老师让学生闭着眼睛先转三圈, 然后两个人互相找伴, 触摸到对方后, 相互说“对不起”。

在完成这一过程之后, 老师又在听鼓走的空拍中加入了“数字”, 在老师的口令中变化数字, 让同学们根据老师口令中的不同数字而相互间迅速地组成相关数字一组的各个小组, 让同学们在游戏中承受“被拒绝”的滋味, 然后寻找新的伙伴为一组。最后在这些游戏的基础上, 老师在自己的口令中加入了“身体部分的认知”, 让学生根据老师口令中的不同身体部位做出相关的动作及加入造型。同学们对这一点兴趣盎然, 都各自摆出了不同的姿势和造型。

通过这个简单而有趣的音乐游戏, 同学们不仅掌握了音乐中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等, 而且运用了空间智能及数学逻辑智能, 以及人际关系及自我认识、身体运动智能等。在这个游戏中, 同学们闭上眼睛时什么都看不见, 因此脑海中必须有同学们相互间的空间位置, 然后还得迅速地组成相关数字的各个小组, 这便是对空间智能及数学逻辑智能的开发和运用;在同学们互相找伴和相互凑成几人一组以及摆出身体各种造型时, 让同学们尝试到了被拒绝及相互认可的滋味, 这便是对人际关系智能的开发和运用;在这个游戏过程中, 老师让同学们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摆出相应的造型, 不也正开发和运用了自我认识智能及身体运动智能吗?

在这短小而轻松的一堂音乐游戏课中, 同学们的各方面智能都得到了开发和运用, 使人不得不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魅力而感叹!

5. 奥尔夫音乐让宝宝更快乐

多年前一些家长在课上带孩子玩过音乐游戏以后会问:为什么花这么多时间玩呢?什么时候才开始正式上音乐课呀?在很多家长的观念中, “音乐”是一座山, 早早地, 他们就开始拽着孩子的手往上爬 (学琴, 学五线谱……) , 一路的美景“不许看!”“没时间看!”, 在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山顶”, 只有到了山顶, 才是音乐。那一路烂漫的山花, 叮咚的泉水, 啾啾的鸟鸣都被忽略。然后, 我们就看到很多孩子在这个爬山的过程中累了, 乏了, 家长们也倦了。于是, 他们就停下了脚步。而“音乐”那座山还在那里, 遥不可及。

一切都该是顺应孩子的天性而生——孩子爱动, 他们不满足于安静地坐着听一段陌生的音乐, 他们会编自己的歌;会自然地舞动, 尝试着用自己的身体去把听到音乐时的感觉表达出来;能在家长或老师的巧妙引导下用奥尔夫乐器 (奥尔夫研制的系列打击乐器, 分有音高和无音高两大类, 均无须反复的技巧训练即能演奏) 来尝试演奏, 来营造他们想象中的那个童话世界;能用简单的宣叙调来唱说他们集体创作的故事……这就是孩子, 他们需要这样的一个音乐世界!这样的音乐世界让宝宝觉得非常的快乐!

总之, 在奥尔夫教学的过程当中, 时时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惊奇。孩子们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 而且语言能力、理解力、表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时时刻刻感受着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陈淑宜.奥尔夫音乐亲子教学实用课例精选[M/CD].北京: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 2009.

3.幼儿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三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幼儿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5-0132-03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的。这是一种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并且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自身丰富的教学形式得到了全世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推崇以及发展,目前已经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在音乐教育改革的八十年代,我国的廖乃雄教授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引进我国,使得我国的音乐教育与世界的音乐教育理念得到了融合与发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充分考虑了幼儿音乐学习以及教育的特点,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幼儿音乐教学方法。在本次课题的分析以及研究中,本文将重点分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发展。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概述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内容以及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创始人奥尔夫认为,人类通过音乐来表达自身的情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音乐教育则是不断激发以及提升人的这种本能。当前的幼儿音乐教育模式就是让幼儿模仿现有的音乐作品,一首一首的学习音乐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自身的创造力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幼儿的音乐情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种音乐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他所建立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中提出了“节奏第一”,他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这个教学法尤其强调从节奏入手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同时,他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奥尔夫发展的这种独特的音乐教学法是能调动幼儿在课堂上动起来学习和感受音乐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核心是“原本性”即原始的、原本的、基础的、初级的、元素性的、自然的、富于生命力的。在奥尔夫教学法体系的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及乐器等方面都可以从这一词汇的各种含义中找到其根源。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自己学会动手动脑,并且全身心的来感受音乐。教师在课堂中多使用这个教学法的内容形式,如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和声音造型,在音乐课堂上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呈现各种各样的音乐,音乐与各种独特的教学乐器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的教学课堂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在音乐教学中不局限于现有的音乐旋律,从而能开发幼儿的想象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作用

首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自娱性比较强,这样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来培养幼儿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

其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表现。儿童的天性都是天真活泼的,通过适当的音乐活动能够使得幼儿的情感得到抒发以及表现。

再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增强幼儿的协调能力。通过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并且鼓励幼儿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同时进行积极的创新。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原则

(一)有机综合性原则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指导下的课堂,音乐不再仅仅是演奏旋律,而是和乐器演奏、儿歌、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有机结合的音乐模式。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课堂上,教师带领幼儿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中,并通过播放一些生活中能发出声音的生活乐器的录音或者语言引导、故事导入等形式指导幼儿能够关注比较常听的以及特定的声音。幼儿通过自主听辨并模仿大自然、动物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例如狮子的嗷嗷聲、北风的呼啸声以及刷牙声、盘子掉地的声音等等,教师要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根据幼儿好奇的心理特点鼓励幼儿用多种艺术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所听到的音乐。如动作展示、嗓音模仿,或者是表情模仿等。总而言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十分注重幼儿在音乐教育中多种艺术形式的共同发展。

(二)即兴参与原则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最重要以及最核心的原则就是即兴参与原则。在奥尔夫的教学观念中,他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以学生的即兴参与作为基础,从而用音乐的节奏形式来作为支柱,最后才能进行音乐乐谱以及音准的教学。对于音乐的演奏来说,以人为本是最基础的。幼儿随着音乐伴奏即兴演唱是音乐最初的表达方式。从即兴参与出发,开放、自由的音乐教学模式永远是音乐教育领域优秀的范本。基于以上思想,本文认为,在幼儿音乐教育课堂中,每个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来用各种简单的乐器或者自己的嗓音来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以及思维,这样不仅仅能够达到即兴参与以及创造的目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全身心的表达音乐,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

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不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下的音乐教学模式中,幼儿可以全身心的将自己投入到音乐的唱、演以及奏中,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以及能动性。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倡导主体性教育

以教学为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张的是以儿童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的一种主体性音乐教育模式。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钢琴学习,幼儿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来转变为以幼儿为中心的音乐教学方法。另外,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为后期的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这样的教育理念,在音条乐器的教学中,儿童可以先通过模仿教师的演奏来提高自身即兴伴奏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幼儿示范自己要即兴弹奏的乐曲,然后让幼儿来模仿教师演奏的作品。经过长期训练,幼儿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音条即兴伴奏的技巧。同时,本文认为,为了更快速的提高幼儿的即兴伴奏水平,教师还应该积极加大即兴伴奏的课程教学量,让幼儿能够接触大量的即兴伴奏作品,从而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来提高幼儿的即兴伴奏能力。幼儿不仅仅可以领会到音乐的魅力,同时还会增加自己学习音乐的能力,幼儿自身的音乐创造性也会在潜意识中得到开发。

nlc202309081928

(二)使用多种艺术形式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用故事或者触摸自己身体的部位来感知音乐,因此可以尝试用自己的动作和歌唱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进行学习,而幼儿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课堂的客观条件以及活动内容设置等多种要求,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歌唱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幼儿齐唱、对唱、轮唱等方式教学。举例来说,在《小跳蚤》的教学中,可以首先让幼儿感受到歌曲C自然大调的上行和下行的音阶旋律,然后带领幼儿一起念读歌词内容,同时用手触摸到每个歌词里念到的身体部位,小脚丫—膝盖—腰—肩膀—头顶—肩膀—腰—膝盖—小脚丫,最后加一个拟声词来烘托课堂气氛,让幼儿感受被小跳蚤咬了很痒的自然感觉反应,待朗读几遍熟悉歌词后,教师轻声哼唱歌词,让幼儿感知旋律走向,之后再播放音乐让幼儿随着音乐跟唱,进一步的让幼儿熟悉歌唱,使幼儿能进行轮唱,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专注力。在熟悉歌唱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柯达伊手势学习,在熟练了柯达伊手势的动作后,套入《小跳蚤》音乐进行演唱,从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对音乐的感知。当幼儿逐渐熟悉了这首歌曲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按照音乐的旋律以及舞蹈的动作来进行创编,激发幼儿想象小跳蚤还可以爬到什么部位上去呢?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达到很好地教学效果。

(三)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在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中,主要采用的是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幼儿自身的创造性会受到抑制。因此,本文认为,在幼儿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中职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让音乐成为孩子学习的重要动力,而不是让音乐成为幼儿的学习负担。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让幼儿处在快乐的学习状态中,从而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这样能够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最终享受到幼儿音乐学习的快乐。奥尔夫教学法主张即兴创编,注重对儿童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艺术形式都带有以人为本的自发性和创造性。他提倡音乐教育要以人为本,为个体提供音乐创作空间。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让幼儿主动的去寻找音乐以及创造音乐对于幼儿的音乐教育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这里的创造主要就是教师要努力提供条件,从而逐渐提高即兴创作在音乐教学中的比例。例如,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教師可以向儿童提供一些生活乐器:如奶粉罐,纸箱,饮料瓶等一些比较常见的原始材料,同时让幼儿能够在课堂中自由发挥这些生活乐器的音色,同时根据自身的感觉和知识经验来拍打出节奏。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教唱一些比较简单的幼儿歌曲,让幼儿来即兴创编改编歌词。如,笔者曾通过教会一位小朋友唱自编的歌曲《好宝宝》,再引导他把歌词类容改为记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或者是110、120、119等安全教育号码。这位小朋友都可以通过同样的歌曲旋律改编成他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并且效果很明显,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教师也可以让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图形图画以及符号语言等多种方式来感知声音的高低,并能进行声音与图像的连接配对、学习教师的手号。可以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意识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主要是以学生作为主导,并且让学生主动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且这种课堂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和个性,幼师是作为课堂音乐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这样能够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能力,并且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艺术,当前以这种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体系逐渐替代传统音乐教学,不把儿童局限在椅子上,只听不动,它要求幼儿的亲自参与和实践、思考环节越来越多。对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来说,尝试以及参与是一切兴趣学习的源泉,也是幼儿的自身体会并理解音乐的关键。

从当前我国幼儿音乐教学形式来看,我们倡导幼儿教育工作者以这种音乐教学法作为教学指导,不断加强教学实践性,并且鼓励幼儿通过模仿、亲自参与、合作等多种方式来学习音乐教育活动。例如,在律动以及演奏的学习中,幼儿可以通过身体走动或者敲击乐器和自己亲身的视听体验来感受声音以及乐谱的魅力,一步一步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通过这种实践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以及创造能力,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

四、结语

在当今的幼儿音乐教学中,通过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这是一种将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与音乐实践相结合的全新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与发展,幼儿的学前教育以及幼儿的综合素质也越来越重要,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念与幼儿的音乐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并且制定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音乐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制定以及调整对于我国幼儿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全面贯彻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王会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的“本土化”实践探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2]陈了.如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J].网友世界,2013,(03):77-79.

[3]韦斌.奥尔夫教学法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J].大舞台,2013,(11):221-222.

[4]张艳,张洋.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启蒙作用[J].通俗歌曲,2015,(08):161-163.

[5]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教育室编.幼儿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1.

[6]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68.

4.幼儿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四

内容提要:新颁布的《纲要》在艺术活动领域里明确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人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而奥尔夫音乐教育所强调的即兴性、灵活性、创造性恰恰与新《纲要》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也正是现如今的幼儿园教育所缺少的。本文就奥尔夫教育理念如何应用到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做了论述。

当一个小生命还孕育在母亲的腹中时,外面嘈杂的世界最让他灵动的是——美妙的音乐;当远古时期的人们还茹毛饮血身穿草裙时,已知道击石奏乐载歌载舞来表达他们心中的愉悦。从古至今,音乐做为对美好事物和情感的表现形式,经久不衰始终永恒。但是当新闻报道5岁幼童因拒练钢琴而愤然断指的惊人事件后;当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秩嫩的小脸因枯燥地重复千篇一律的动作变的木然时,我们真的应该反思一下,音乐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怎样把幼儿与生俱来的音乐潜能挖掘出来?这是我一直探询的问题。奥尔夫音乐教育为我在音乐教学上观念的改变指明了方向。下面是我以新《纲要》为根本出发点结合奥尔夫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做的一些尝试和探索。一、奥尔夫原本性的思想核心,使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回归自然。

奥尔夫原本性思想探究的是如何通过音乐教育使音乐回归于人的生命。原本音乐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没有困难和压力自然获得。因它接近大自然,所以是适合儿童的。而在教育行为上则是将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幼儿亲自参与,甚至自行设计,即兴地去进行表现,这种表现的产生是内心需要即是从本能中被诱发出来的。

1、将语言富于音乐的节奏,体现奥而夫音乐原本性的原则。每个人自出生后有两个基本的能力是“每个”家长都要教的:一是学说话;二是学走路。所以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熟悉、亲切,它不需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就可以开始音乐教学,这也充分体现了儿童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因此,语言进入教学可以说是奥尔夫主张的“适于开端”的教育观念的体现。而节奏做为语言、动作、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节奏的训练就是入门的先导,也是其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基础。如在《介绍我自己》的游戏中,教师用匀速的鼓点做为掌握速度的标准,让孩子们以一种均匀的速度依次说出自己的名字。例:韩栋 张玲巍 张杨正昊,孩子们会很惊奇、很有兴趣地进行游戏。开始他们可能会越说越快,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就可以匀速说出自己的名字。而匀速是培养幼儿自控力最重要、最基础的训练。它可以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有序。在此基础上,提高要求,让幼儿有节奏地说出自己的名字。例:韩栋 刘云磊 张杨正昊,孩子们会变的更加兴奋,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他们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动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

2、将孩子日常生活的动作,融入音乐教学中去,体现原本性原则。

孩子生性好动,精力充沛。他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感官直觉的体验、经验获得,这是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决定的。因此,结合动作进行教学活动是很适宜和重要的。而人本身所具有的动作,无论是简单的走跑和日常生活劳动中的动作,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这些为音乐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结合动作的音乐教学包括声势、身体各部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在时间、空间中的运动,身体的造型活动、配合游戏、形体表演、即兴的民族民间集体舞等等。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它是人类宣泄、表现、交流情感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每个儿童都能自然地使用。它是由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动作组成的。如在《两只老虎》的歌曲中,孩子们就是通过做声势掌握节奏的。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身体各部分做乐器,打出歌曲节奏。例如:当唱第一句“两只老虎,两只老虎”时,孩子们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拍手的,有拍肩的,还有拍自己小脸蛋的;第二句“跑的快,跑的快”,孩子们不约而同用了跺脚,到“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耳朵”时,孩子们表现的形式更是五花八门,有拍屁股的,有捻指的,还有拍肚子的;

结尾一句,孩子们设计了“弹舌”的声音。在这部分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仅是掌握了节奏,而是更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真正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我是小木偶》、《熟悉自己的身体》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模仿、接触、被他人控制做动作等训练,培养了与他人的合作。而《划小船》、《晒被子》活动则锻炼了幼儿的平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奥尔夫主张的原本 的音乐教育。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我本着奥尔夫教育的指导思想,十几

年来,一直学习和运用奥尔夫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参于年月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奥尔夫教学法明确指出:“教学的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当老师给学生莫个任务的时候,他怎么做并不重要,尽可能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意愿做。这样才能学得主动,发挥想象力和独

创性。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到无关紧要,他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

”。我就是本着这种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学生高低年级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让孩子都 参于到音乐中去。

一、游戏教学: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爱动,做不住的特点,选择的内容以游戏为主。如: 一年级教材中有一课《小袋鼠》,歌曲描写了小袋鼠去摘果子,把果子装进大袋子里,挺着一个大肚子的 可爱形象。在教学过程,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那位小朋友知道小袋鼠是什么样的?”“那位小朋友上来

模仿小袋鼠呢?”。启发其他小朋友也上来模仿小袋鼠走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动起来。接下来老师把提

前准备好的气球当果子,小朋友过来摘。教师可以象变魔术一样让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摘果

子。小朋友把摘到的果子装进大袋子里(可以用书包代替袋子),然后模仿小袋鼠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形象

。这时老师可以先用打击乐伴奏,强音步子重,轻音步子轻。然后老师弹旋律,小朋友们可以踏着琴的旋

律和节奏来进行表演,在小朋友们表演兴奋时老师把歌词朗读出来,同学们很快就可以记住。老师加上旋

律,这样一首歌就在同学们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同学们在游戏的快 乐中学习了音乐,加强了对音乐的兴趣。

二、节奏教学:是什么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联系到一起来呢?那就是节奏。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最重要 的部分,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在一年级的第

一堂音乐课中,我是这样进行节奏教学的。在低年级的节奏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小同学刚入学互相还不熟

悉,老师也记不住名字的特点在第一节课时,老师首先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如:[我 叫 郑世 红]按节

奏:[走 走 跑跑 走],让小朋友也象老师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分成两部分,叫两个字的站在左边,叫三个字的站在右边,按节奏[ 走 走 走 走] 和[ 走 走 跑跑 走]。然后在每个同学按节奏介绍完自己 的名字后,在记住对面一个同学的名字。如:[我 叫 王 鹏]、[你 叫 张小 宁]。这时老师把四分音符和

八分音符写在黑板上,在让同学们按‘走’和‘跑’读出来。为了让同学们对这两个节奏型加深印象,(1)让他们用手,脚做动作练习。(2)用小动物的名字作游戏来巩固练习。如:小 猫,小 猫,大老 虎,在练习过程中也可以用声音的强弱,来让小朋友们体会节奏有强弱。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四分音符 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这节课给小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声势训练:高年级的教学和低年级的教学有所不同,高年级不爱动,有时表演起来也会难为情,根据

这些特点,我选择一些活动范围小,动一点脑筋的活动,目的是提高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在声势训练中,高年级同学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一节课之前或中间,选一些声势训练让高年级的同学做,课堂气氛就

会活跃,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就会高起来。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如:让学生左手匀速的拍,右手

比左手快一倍或左手画圈,右手上下直线拍,便会感觉两手程度不等的互有牵制和干扰。这说明各自独立

活动,互相协调的双手活动平衡能力的获得也要经过一定的锻炼,也使学生们懂得双手活动平衡的练习,在音乐中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无论是演奏,合唱,还是合奏,重唱等活动,常会遇到声部间多种不同比

5.幼儿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五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默唱,运用多种方式感应乐曲的节拍。

2、通过律动游戏,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铃鼓、图谱。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以给国王送礼物的形式,听音乐做“扛、背、抱”等动作。

二、肢体动作。

幼儿假装睡觉,按教师指定的地方动动肢体并作相应的回答。

“小屁股、小屁股睡醒了没?”(小眼睛、小手、小脑袋、小肩膀……)

“小屁股、小屁股睡醒了”……

三、音乐律动。

1、全曲欣赏一次。只听音乐,教师唱歌词,不做动作。

2、你都听到小精灵哪里动起来了?幼儿回答后出示图谱。并引导幼儿唱一唱。

3、跟着音乐试一试。

四、歌唱及默唱。

在下面的音乐中,谁不见了,你们仔细听一听。

1、借助图谱分段欣赏并学习默唱(注:老师清唱)

幼儿回答后用休止符遮住。试着唱一唱,看到无旋律部分捂住嘴巴。

同样的方法分析三、四、五段。

2、全曲歌唱及默唱两遍。

五、创编动作并唱一唱。

“除了这些,还有那些地方也可以动一动?”

幼儿说(教师试着画图谱)后试着唱一唱并和音乐来一遍

六、乐器演奏。

1、让你的铃鼓动起来:

a)摇——放头上、放肩上、屁股上……

b)看教师走步,幼儿敲出相应的节奏。

2、为音乐伴奏

语词的地方轻拨铃片,休止符的地方拍鼓面。

七、听音乐出活动室。

教学过程: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6.幼儿园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六

1、幼儿初步学习数数目,用肢体动作表示各种树的造型。

2、幼儿能认识落叶,并会用乐器敲出落叶数,并对唱名旋律进行练习。

活动准备:

落叶若干、CD、录音机、乐器(小铃)

活动过程:

(一)认识树、落叶

1、教师故事引导:秋天到了,有好多好多的树,树上的树叶慢慢变黄了。树叶随着风儿一片一片落下来。瞧!

2、树的造型:小树、大树、老树、爱随风摇摆的树。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各种树的造型。

3、认识树叶:教师撒落叶,幼儿用手接,让幼儿观察落叶,并说出其形状、触感、质感。

(二)次数

1、变大树,变小树、双手变树叶。

2、配合音乐、风儿你带什么来(侧耳倾听状),问:几声?就用几片树叶表示?

3、教师示范丢捡叶子,直到四片落叶都以此方式丢捡。

4、幼儿练习丢捡叶子(配合音乐),直到四片落叶都以此方式丢捡。

(三)乐器

1、教师出示乐器(小铃),示范敲出落叶的数目。

2、配合音乐

(1)歌曲:幼儿拿小铃敲出落叶数目。

(2)间奏:放下小铃做大树、小树随风飘动的造型。

(四)游戏书

1、配合音乐唱次曲,请幼儿圈选正确数量的树叶。

7.幼儿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七

奥尔夫编写的音乐教材采用的是最原本的、最朴实的音乐素材, 如用简易、不断反复的固定节奏, 用易唱的五声音阶旋律, 用最常用的大、小调式, 用短小的回旋曲式……他用这些最基本的音乐表现要素来表达人类最本原的思想情感。他认为, 表达得越具有本原性、单纯性, 效果就越直接、越强烈。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主体性的音乐教育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 教育人才是目的。因此, 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 使他们乐意参加音乐活动, 能够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 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同时, 也必须为今后要从事音乐艺术的孩子打好基础。奥尔夫说:“我想到的不是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教学, 而是最广泛基础上的教学, 哪怕是中等的和才能较差的儿童也能参加。”因此, 他主张在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 在师生、儿童之间平等对话和交流中, 共同建构音乐教学活动。如:在校门外空地上上课, 教师爬到树上吹笛子, 孩子在地面上围着树干敲打乐器、唱歌、跳舞。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是综合性的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观认为:对于处在个体发展原始 (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 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从艺术的本原上看, 音乐、舞蹈、语言本来就是连为一体不能分割的。儿童从事音乐学习行为实际上就是人类原始艺术活动的一种再现, 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局限于音乐范围之内。在综合性艺术观的指导下, 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组合了大量的自由吟诵、即兴舞蹈、歌唱、奏乐等艺术实践活动。可以说, 音乐、舞蹈、语言及创作、表演、欣赏等艺术实践活动的一体化综合性教学己经成为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注册商标”。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创造性的音乐教育

正如一切原始形态的艺术活动都带有自发性、创造性一样, 奥尔夫倡导的音乐教育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创造。正如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思想所确认的:音乐是一种必须由人们自己创造的音乐, 人们不是作为听众, 而是作为合奏者参加到音乐中去。奥尔夫还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 自己去创造音乐, 是最重要的。”因此, 仔细观察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就会发现:创造, 尤其是即兴创造在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中占有很大比例。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它对幼儿音乐教育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一、音乐教育应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奥尔夫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天性”、“儿童是音乐活动的源头, 一切音乐活动均产生于儿童的内在需要”。因此, 儿童音乐教育内容的建构应充分尊重儿童, 促进儿童个性的自主发展, 必须研究和了解儿童的兴趣与需要, 将贴近儿童生活的素材和内容纳入到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去。例如, 奥尔夫就将布谷鸟叫的下行三度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 儿童的名字、儿歌、童谣以及花草树木等作为词的起点。这些素材符合儿童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 是儿童容易进入的天地。

二、音乐教育应整合多种艺术形式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中, 儿童不仅唱歌识谱、演奏乐器, 而且还自由朗诵、即兴舞蹈、歌唱、奏乐。这种歌、舞、乐三位一体与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形式符合人类生活的原始性、原本性, 同时也符合个体发展处于初始状态的儿童的音乐学习的天性。它为儿童创造了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的机会。因此, 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应避免人为地割裂各种艺术形式, 应合理整合各种艺术形式, 发挥它们的综合效应。儿童的音乐教育活动本身就是综合的活动, 只有将课程内容、形式、方法等综合起来, 才能促进儿童健全的审美心理的建构, 使其成为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三、音乐教育应注重发挥儿童的创造性

8.幼儿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八

关键词:奥尔夫节奏教学;幼儿园音乐活动;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3.5

奥尔夫,是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以其命名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不断地繼承和发展过程中已经在全世界的音乐界广为流传,并且极其频繁地运用于音乐的教学。在奥尔夫看来,节奏教学的行为是集语言、动作和音乐为一体的,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表演。其中,节奏教学核心的因素就是节奏,它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同时也是关键。

一、奥尔夫节奏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注重“原始性”,提倡综合性的音乐教育

奥尔夫节奏教学十分注重遵循音乐教学的“原始性”,并且将语言和动作融入其中。由于幼儿刚开始接触教育,因此融入其他音乐的教学因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另外,奥尔夫节奏教学十分注重对幼儿本身在音乐学习上的天赋,它的内容以简单的音乐元素为主,但是它十分注重教学的质量,力求完美。奥尔夫节奏教学并没有遵循特定的模式,但是具备多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并且不断地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二)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致力于提升幼儿的创造力

奥尔夫节奏教学十分关注幼儿的学习特点,它将幼儿作为教学的主体,因此在其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的选择上主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征为参考对象。在音乐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也致力于为幼儿创造一种和谐而又轻松的学习氛围,这对减轻幼儿的心理负担,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从而培养幼儿在乐感以及节奏上的敏感度。当然,教师还需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引导幼儿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想象以及创新,从而深刻地了解音乐的涵义。

(三)重视本土文化,具有民族特色

奥尔夫节奏教学之所以这么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是建立在当地文化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在语言特色上,还是在其文化内涵上都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因此其特点之一就是开放性。也正是有由于其民族特色,幼儿才更加地感兴趣。

二、奥尔夫节奏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运用

(一)倾听生活中的节奏,感受节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节奏其实是无处不在的。艺术源于生活,节奏同样也是。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我们能发现很多声音都是有节奏的,如人体本身的呼吸是有节奏的,自然界中的雨声也是有节奏的。因此,在对幼儿节奏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起身边的资源,引导幼儿去发现和感知身边的节奏,利用为幼儿所熟悉的事物能够引起其学习的兴趣。在下雨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仔细地听雨落在地面上的声音,通过感受大雨和小雨落下的快慢来感受节奏 ;还可以通过引导幼儿来感受闹钟的时针的节奏;另外,通过组织幼儿进行课外活动所运用的器材发出的具有节奏感的声音来感受节奏。教师还可以让幼儿通过做一些小游戏,来感受自身具有节奏感的声音,比如通过玩“当医生看病”的这个游戏中,教师指导幼儿通过听诊器来感受丰富节奏韵律的心跳声等等。这些符合幼儿兴趣,为其所喜闻乐见的游戏和活动,由于其具有与幼儿生活贴切的特点,因此在节奏教学中能够起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将语言朗诵巧妙地引入节奏教学

语言对于任何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包括幼儿。因此,通过语言来进行音乐的节奏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对音乐学习刚起步的幼儿来说是十分有效的。其中,奥尔夫将幼儿的姓名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组合,然后让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出来,并且在其中能够互相认识。对于这个简单的朗诵姓名的游戏,幼儿能够确切地体会到节奏的变化,从而有利于增强其对节奏的敏感度。另外,在语言朗诵进行节奏教学的过程中,奥尔夫还强调可以对幼儿进行多元化的节奏感训练。如让幼儿根据拍子的变化来进行相应的朗诵,从而加深幼儿对不用拍子不同节奏的感受。同时,还可以通过给予幼儿固定的节奏,针对一种节奏来对幼儿进行训练,让幼儿给其加上不同的名词。这样的节奏训练法,有利于加深幼儿对每一种节奏的印象。

(三)用动作来灵活地表现节奏

(1)声势活动

通过不同身体部分表现出来的动作,就是将身体作为一种打击的乐器,通过不同的动作能够体现出不同的节奏,这就是奥尔夫节奏教学中所利用的声势。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来玩游戏的方式,根据其中的台词来表现相应的动作;然后让幼儿总结出自己的哪些身体部位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然后教师再通过节奏让幼儿做出相应的声势和动作,通过语言的节奏训练法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2)声势与律动、舞蹈的结合

奥尔夫节奏教学中的一大特色就是将声势和律动以及舞蹈结合起来对幼儿的节奏感进行训练。比如利用一定的舞蹈,在音乐主旋律的部分让幼儿进行一些声势动作,并且在其中融入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这种教学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幼儿学习的效率,丰富了幼儿感受节奏的方式。

(三)用乐器表现节奏

幼儿本身对乐器这一类的物件就感到好奇,因此利用其来进行节奏教学的手段正是符合了幼儿的兴趣。其中,教师可以选用不同的乐器来为幼儿展现不同的节奏,从而增强幼儿的节奏感。

结语: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面貌。其充分注重幼儿的天性,强调幼儿创造性的发挥等等优势,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顾晓婷. 浅谈奥尔夫节奏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5)

[2]李亚秋. 奥尔夫教育理念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1)

9.幼儿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九

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不仅具有高智商以及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具有高情商:心理健康、社会化程度高、具有强健的体魄。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活动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功效。

原因有三:

其一,正如叶圣陶所说:“音乐是世界的语言。”音乐为人类所共同理解,能产生共鸣。

其二,音乐艺术能陶冶情操,为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所认可。

其三,喜爱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音乐对于幼儿的健康心理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利用音乐自身的感染力,培养幼儿大胆、活泼开朗的性格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对于任何人都有巨大的感染力。英国诗人马.普顿尔说过:“音乐的力量能驯服凶猛的野兽,能使恶狠的野猪收敛怒容,能使雄狮火气顿消,对着歌声洗耳恭听。”因此,有人说“音乐是天使的演说”。我们常常听到孩子们游戏、散步时,本能地哼着歌;也常能看到刚会站立的婴儿听着音乐扭动身体,手舞足蹈.这些也都表明孩子天生是喜爱音乐的.我班有个叫方方的幼儿,他爱动脑筋、但很沉默。而邻居给他的评价是这孩子很会讲,大楼里没有一个大人能说得过他。由此看出他与别人交往没有障碍,他在园的沉默只能说明他怕生、内向。让我惊喜的是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他唱了一首很难唱的成人歌曲,声音虽小,但是音准、节奏都无可挑剔。从此,我常要求他唱歌给我听,这也成了他和我之间特殊的交流方式。逐渐地他与我交流不困难了,可是遇到别的老师,他又同以前一样不说话了。于是我常常带着他去给其他老师唱歌,让他逐步大胆起来。就这样,在音乐课上他开始主动要求唱歌给小朋友听。两年以后,他已完全不同于以前了,虽然不是班内最活跃的孩子,但是与刚入园时已是判若两人,不仅能同小朋友正常相处,还能在班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是什么使他改变了?我想这是音乐特有的感染力,使他成为一个大胆、开朗的孩子。

二、提供单独表演的机会,确立幼儿的自信心

音乐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孩子们的喜好也各不相同,在活动中就可以看出孩子们的个性。当教师要求小朋友来单独表演时,总有那些自我感觉特好的小朋友强烈要求表演,其实他并不比别人更出色;但也有一些幼儿总是怕老师叫到自己,其实他并不比别人差。针对这种情况,每次音乐活动我总是留出几分钟给小朋友大胆表演。斌斌小朋友年龄偏小,学什么都很慢。请他回答问题总要小朋友帮忙;大家合唱时,他总是嘴巴张得大大的,其实歌词与嘴形完全不符;让他单独表演最多只会唱一句。无形中小朋友有些看不起他,他自己也觉得不行。可当他看过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之后,却把其中的主题歌一遍又一遍地唱给他妈妈听。每当我弹起《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曲子时,他总是伴着琴声,动情地唱着这首歌。这使我认识到,每个孩子的心灵就象一把锁,只要有适当的钥匙,总能叩开孩子的心扉。当我了解到斌斌喜欢跟着录音机唱歌,而且学会了好多歌曲时,就把所教过的歌曲、歌表演等录制成磁带,给他开“小灶”让他边听边学。我还在班里经常为他提供单独表演的机会,并与小朋友们一起鼓励他。听到斌斌能唱完整的歌,小朋友们也很奇怪。渐渐地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在音乐活动中成了班上最活跃的一分子,就这样,音乐使一个并不出色的孩子自信起来。

三、采取集体活动的形式,形成孩子的合作意识

我们平时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常采用的是集体教学的形式,唱歌时齐唱的时间多,演奏乐器时各种乐器合奏的时间多,舞蹈时集体舞居多。这就要求小朋友要有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在合唱时,我常会在小朋友的歌声中,听到那些特别响亮的但并不优美的歌声。细细的问来,各有其原因,有的想以自己唱得响来表示学得认真;有的想以此来引起老师的注意;有的认为唱得越响就越好听„„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把他们杂乱的歌声录下来,放给他们听,然后向小朋友说明:一个人唱要声音响些,而合唱音量就得控制,大家都放开声音唱,就会显得很吵。

在对幼儿进行指导之后,我又把他们合唱的声音录下,把两次录音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自己去比较。渐渐地,孩子们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合唱并不比独唱容易,自己唱时要听着琴声,听着别人的声音。大家协同一致才会唱出美妙的歌声。

四、开展音乐游戏,形成幼儿的规则意识

音乐游戏可以说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它不仅有优美的旋律,还有一定的情节,它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具有趣味性,但要玩好音乐游戏却不容易。如音乐游戏《小兔采蘑菇》,讲的是小兔采了蘑菇后帮助小猪和小松鼠的事情。大家都喜欢扮小兔,而游戏要玩就必须有人扮小兔、小猪、小松鼠,如果大家都去表演小兔,那么游戏就玩不成。游戏中各种动物的表演还应随着音乐来进行,小兔的音乐出现了而小松鼠抢着去表演,这样也违反了游戏规则。因此我在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时,经常强调规则,只有遵守了规则才能交换各种角色,小朋友才能扮演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在音乐游戏中,让幼儿知道应该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遵守一定的规则才会得到快乐,五、创设良好的音乐活动氛围,促进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音乐是情感艺术,幼儿只有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开展活动,才能充分地感受到美。因此我在教学中力求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从硬环境来说,为他们提供相应的道具场景;从软环境来说,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尊重他们,从不因为孩子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而责难他们,不断尝试新的方式,让每一首歌、每一个舞蹈、每一个游戏都充满吸引力,让孩子们轻松地接近艺术,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

10.幼儿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十

幼儿园中班奥尔夫音乐教案——葡萄牙舞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和即兴舞蹈,体验乐曲《葡萄牙舞》欢快跳跃的情绪。

2、通过故事和图形谱,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3、让幼儿感受乐于助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葡萄牙舞》、丫丫和哈哈的图片、黑板、图形谱

活动过程:

一、用孩子的名字配上声势律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二、感受音乐。(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1、欣赏音乐。

提问: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听音乐时你想到了什么?

2、即兴舞蹈。(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师;请你边听音乐边把你想到的东西跳出来。

三、听故事。

有个小朋友叫丫丫,(出示丫丫的图片)她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叫哈哈,丫丫和哈哈这两个好朋友每天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饭,还一起睡觉呢!有一天,丫丫找不到哈哈了,哈哈到哪里了呢?正在丫丫着急的时候,来了一个老婆婆,她告诉丫丫知道哈哈去了哪里。原来丫丫到一个国家去玩,她迷路了,找不到回来的路,回不来啦!丫丫跟老婆婆说:“我要去找丫丫,我要到那个国家去。”婆婆说:“这个国家很远,只能走路去,还要钻山洞。还有那个国家的是房子都很奇怪的,你到了就知道了!”丫丫说:“再远我也要去。”婆婆就告诉了丫丫怎么去,丫丫出发了。

四、分段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1、出示两段纸做的道路的图片。

教师提问:丫丫出发了,丫丫走了多远,请小朋友把手指伸出来一起帮她数数?

教师拿着丫丫的图片在图形谱上走八下,教师告诉小朋友:丫丫走了800里,还要继续走,又接着走了800里。

2、拉拉是怎样走路的?请小朋友创编丫丫走路的动作。

听音乐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一部分音乐)

3、出示两座山的图片。

教师提问:丫丫前面有几座山?(两座山,过一座山还要走一 段

路。)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钻山洞了。

3、启发小朋友创编丫丫钻山洞的动作和走路的动作。

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动作(钻山洞——走路——钻山洞——走路),教师示范动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

4、听音乐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做丫丫钻山洞和从山洞出来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二部分音乐)

5、丫丫终于到了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都欢迎丫丫到他们家里去做客,他们一起说了句话欢迎丫丫,你们猜说的什么呢?

这句话就是: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节奏为(欢迎 你—︳欢迎 你——︳欢迎 你—︳欢迎 你——)这个国家的人很热情,还做了动作表示欢迎,按节奏拍手。教师带小朋友根据节奏拍手并说欢迎词。

6、丫丫进了这个国家的人家里去做客,她发现这个国家的房子很奇怪,房子的门很矮,要钻进去,钻进去之后又发现房子里面很大,很高。

(出示房屋的图片)

7、请小朋友创编丫丫钻进房子和在房子里走路的动作。

教师示范动作(钻门——走路——钻门——走路),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

五、听音乐完整地走图形谱、做律动和舞蹈。

1、请小朋友听音乐看老师走图形谱,老师拿着丫丫的图片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2、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3、老师带小朋友站在原地做律动。(加上丫丫走路的动作和钻山洞、钻 门的动作)(放第主旋律音乐两次)

4、课室内放有用积木搭成的山洞和门,孩子在教师的带领下听音乐舞蹈。使舞蹈具有流动感。(放完整音乐)

5、渗透德育教育。

11.幼儿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 性格 音乐元素

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是指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由德国伟大的音乐家、指挥家和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它是适合于儿童的一种音乐教育活动,它让幼儿体会到探索、创造、自我表达实践带给他们的快乐。它通过音乐去达到人类的最高智慧,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从出生就具有自己的个性,所谓个性,是指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的特征。它强调的是个性的需要、特征、独特的权利、个人发展、自我实现、个体在世界上的唯一性等等。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奥尔夫原本音乐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运用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观察力和创造性。它注重孩子在音乐活动中自然而然的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提高人的素质达到全民教育的效果。

一、节奏变化练习有利于幼儿求异个性的培养

节奏是将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它包括节拍和速度,而节奏变化是指节拍和速度的变化。在节奏变化学习过程中,对节奏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幼儿个性的影响。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必须尊重幼儿的个性要求,极大的满足幼儿求趣求异心理,满足幼儿好奇的欲望。一听说节奏接龙,小朋友个个摩拳擦掌,个个都出奇出新,想和别人不一样。如: 第一个幼儿拍: × × | × ×||、第二个幼儿拍出与第一个幼儿不一样的节奏:× ─ | × —||、第三个幼儿拍出与第二个幼儿不一样的节奏:×× ×× | ×× ××||、第四个幼儿拍出与第三个幼儿不一样的节奏:××× | ×× ×||、第五个幼儿拍出与第四个幼儿不一样的节奏:×× ×× |× --||。一直往下接下去,幼儿会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想出各种不同的节奏,从而达到节奏变化练习。

二、音乐创作活动有利于幼儿自主个性意识的培养

所谓自主个性意识指实践主体自己自觉自愿自发地主动地去实施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它是实施某种活动中实践主体的内驱力。幼儿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一旦形成自主个性意识,将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将会在这个个性意识主导下,不断追求,不断完善,不断进取,不断成功。世界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在倡导“元素性”音乐教育思想的同时,特别强调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便于交流和共享的音乐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同时提供一些简单的以节奏性的体验来感觉运动的拍手游戏,提供不同的乐器,提供一些生活中最熟悉的杯子、餐具、罐盖等作为儿童创造乐器的自然材料,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帮助幼儿自由的表达自我感受、自我认识等。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中,幼儿的主体潜能自然而然地激发出来,促使幼儿自主表现,敢想、敢说、敢动、敢创造,能在积极投入的最初做最原始的、最基本的自我创作中进入并体验音乐,每个幼儿都可以参与并显示其独立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奥尔夫的教学实践正是通过这种即兴性的创造活动开启了儿童想象力的闸门,把他们放入想象、幻想的自由天际去翱翔、驰骋。

三、情景游戏中角色扮演有利于幼儿自我表现个性培养

幼儿在音乐背景下如何自由发挥创造不同的角色,表现自我。如:《魔链》中,孩子用一根丝带代替魔链,创造各种性格,想象奇异的角色。老师不限制孩子想象,让他们自由展示,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表演,从而满足孩子自我表现的欲望,让幼儿获得来自教师、同伴的各种评价。所以,教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不断地鼓励和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表现欲和表现能力,满足其表现的欲望,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个性品质和自我表现的形式。

四、奥尔夫音乐主题活动增强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

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倾听和表演歌曲可以增强幼儿自尊心、自信心。幼儿在倾听和用肢体动作表演音乐是能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强大信息和心灵的共鸣。我们以幼儿兴趣为基础、以引发幼儿无限遐想为目标,尽可能创造主题和条件来帮助和解放幼儿的创造力,从而增强幼儿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库乞乞》中我们创设了寻宝主题,让幼儿根据自身经验,发挥想象创造出骑自行车、骑马、开小汽车、溜旱冰、步行等方法去寻宝。在寻宝过程中,不断猜咒语、节奏,帮助小动物寻宝,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通过这些方法幼儿能够发展和增强积极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上一篇:二年级描写家乡的作文下一篇:年终总结大会表彰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