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贫困学生倡议书

2024-11-03

资助贫困学生倡议书(通用14篇)

1.资助贫困学生倡议书 篇一

社会各界朋友们:

你还记得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吗?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乌黑透澈,隐约闪现出晶莹的泪光,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对生活的无奈与叹息、对校园的留恋与憧憬 ……

贫困地区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都有着接受同等教育的权利。他们凝聚着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中华民族的复兴还要依靠他们。但是贫困地区的儿童, 他们每天生活在令人窒息的贫困的困扰中和简陋的学习环境中,他们缺少书籍读物,不能吸取来自各方面的知识,视野如何才能开阔?思维如何才能活跃?他们的灵性怎样才能得以发扬?

最近,我们爱心志愿者就走进了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是XX市XX镇XX村XX学校的孩子们。XX学校是一所村办小学,由于村镇合并学校,邻村的XX、XX、XX、XX以及本村的学龄儿童都来这里上学。学校设有小学1-6年级,在校的275名同学大部分家庭比较贫寒,其中20多个孩子的家庭是依靠国家农村最低保障金生存的。在校教师有24名,其中公办教师19名,而且教师队伍的老龄化非常严重,24位老师中已有11位在50岁以上。近年来,也有师范院校毕业分配的学生,但是由于学校条件差,分配来的学生不愿意留下来。并且这里的孩子们没有城里孩子喜欢的课外读物,没有科学实验室,没有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他们只有墙皮剥落的教室、破旧的桌椅、还有被贫穷压抑的沉默、缺乏教育带来的无知。

为了使我们祖国的少年儿童受到更好更完善的教育,我们爱心志愿者向社会发出倡议: 希望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关注贫困地区的孩子,为贫困地区的小学生捐书捐物,可以把自己孩子的课外书籍以及不用的衣物、学习用具捐助给贫困地区需要的儿童小学生,我们爱心志愿者将把社会的温暖与爱心汇聚起来送给他们。

——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那些生活在贫困线的孩子,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与关爱

——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用真情浇灌贫困儿童希望的绿洲,撑起贫困儿童美丽的蓝天

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爱的雨露滋润那些即将枯萎的花朵!用你、我、他的爱心奉献催生更多的花蕾绽放!

2.资助贫困学生倡议书 篇二

就当前来看, 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所需经费主要由国家拨款和学校自筹来实现, 而社会捐助资金仅占贫困生资助经费的很小一部分, 这已成为我国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想要构建健康有序、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 仅仅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还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这就需要国家和学校在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深入参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近几年来, 虽然现行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学生的经济困难, 但在实践中, 由于受政府的财力所限和业已进行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真正能用作贫困家庭学生的解困资金非常有限, 不能满足资助工作的实际需要, 难以从根本上有效解决贫困生资助的问题。因此, 要进一步落实、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 充分发挥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积极引导和鼓励多方社会力量参与捐资助学活动。

虽然目前已有包括一些爱国侨胞在内的多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捐资助学, 在高校设立了若干种社会奖助学金, 但尚缺乏有力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资助的力度不够, 受资助面过小, 捐助的广度和深度均还远远不足。地方政府在制度建设上缺少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对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进行捐助的政策, 大多数企业和个人缺少对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捐助热情, 企业和个人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捐助总量还非常少。“我国社会力量对高等教育经费的贡献及对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贡献均不到1%。”除了资助力量薄弱之外, 各种贫困生资助方式涉及到不同的资助主体的运作还各自为政, 缺乏合力, 缺乏统筹的方法和有机的整合, 从而造成资助资金出现交叉重复、资助不够准确等情况, 使资助出现了偏差和不公平现象。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大学生资助不仅仅是奖学金、赞助、捐赠等形式, 也可以表现为为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帮助他们通过劳动获得报酬。但是从实践来看目前这一社会参与的形式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加之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因素社会提供给贫困大学生的岗位相当有限, 而且其岗位大多属于家教、促销、市场调研之类的临时性岗位。另外在调查时还发现有些社会机构在市场化浪潮中“利欲熏心”, 利用大学生的弱点欺诈大学生, 榨取其廉价劳动力, 这更是给贫困大学生解决顺利成长的问题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2从贫困大学生资助资金的分配来看, 其结果不均衡

我国的社会资助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名牌大学, 像一般的普通高校很难获得长期稳定的资助资金。尽管在理论上来说贫困大学生资助的目的是为了使每一个贫困大学生可以公平享有资助的机会, 比如在资助制度上就制定了关于总体资源的流向上数额及比例上的规定,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 由于资助资源流向 (特别是社会和个人资源) 最终更多地倾向于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类院校和就业情况良好的院校, 这些学校的名牌效应、级别效应、区域经济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前景等, 都会影响社会力量捐赠部分的资源流向。尽管一些普通高校在当地有一定知晓度, 其毕业生就业情况也较好, 但从整体的情况来看, 仍然远不及重点名牌大学。重点名牌高校良好的自身发展水平可以吸引到大量的政府拨款、社会投资和个人捐资, 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校、实力较强的学校和重点大学的贫困大学生可以依靠学校从多领域、多渠道吸纳到资金来获得比一般普通高校更多的经济资助和物质保证。另外重点大学由于其本身的学习和生活资源处于优化配置状态中, 这就使得该校贫困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开支比普通高校的贫困生低, 这样在实质上就造成了贫困大学生资助的校际之间的不平等。相对有限的社会资本集中配置到少数名校, 使得大量的一般本科院校在处理贫困问题时捉襟见肘, 社会资助缺乏也使得其大学生贫困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 贫困大学生资助一方面必须解决总量不足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必须注意资助分配上的公平性, 使资助在机会与数量的分配方面达到贫富均化, 这也是贫困资助工作中一直存在且需要着力去解决的难题。我国高校提出“不让一名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口号, 并推出一系列资助措施, 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贫困生问题, 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完善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 整合多方资源优势, 从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多方面关心贫困大学生, 将有利于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 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也是构建社会主要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摘要:提出贫困大学生资助过程中存在资助主体单一、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的问题, 并从资助资金来源和资助资金分配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资助,经费

参考文献

[1]丁云祥.我国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5) .

3.资助贫困学生倡议书 篇三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双线资助;能力资助

高职教育目前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8年,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168所,在校生近880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在今年611万应届高校毕业生中,高职学生有近300万。然而,高校收费标准逐年攀升,一些高校的学费每学年已达万元。高职院校也在4000~6000元,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大学生一般每年需要花费8000元到15000元。这对于一般低收入家庭、农村家庭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来说,是无法承担的,致使贫困生队伍越来越大。如何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上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调查分析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研究家庭贫困学生群体的激励、教育与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一、对贫困家庭学生群体实施“双线资助”——能力资助与物质资助

1,“双线资助”的内涵

所谓“双线资助”,第一条线是“物质资助”,即帮助学生解决在校读书期间的经济困难问题,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是资助工作的根本所在;第二条线是“能力资助”,即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长远的深层发展需要,这是资助工作的终极目标。杨晓慧最早提出“双线资助”概念,第一条线是“财力支持”。第二条线是“素质支持”。本文认为由“物质资助”和“能力资助”构成双线资助的内涵更准确。“能力资助”也是目前国内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研究热点问题。

物质资助包括“奖、贷、助、补、减”五部分。其中,国家助学贷款是主体资助形式,足够的资金是做好资助工作的重要前提。2007年5月9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大幅度增加了对全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额度和范围,使资助困难学生的资金有了一定保障。与此同时,学校要加强与国家、社会的联动。一方面。要按国家有关规定,从学费收入中按10%的比例足额计提资助款,专款专用;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国内外基金会、企业、社会团体等各界的联系,多渠道争取社会捐助,倡导全校教师捐款设立“爱心基金”,用于资助贫困生。

而在能力资助方面,国内部分高校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上远没有物质资助成熟和规范。人们最初对贫困的认识与研究,主要是基于物质层面或经济意义上的认识,认为贫困是一个人或家庭的经济收入不足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不发达的状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1996)在《人类发展报告(1996)》中指出:“贫困不仅仅是缺少收入,更重要的是基本生存与发展能力的匮乏与不足。”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个体的正常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容易导致他们压抑的心理倾向。这种长期的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意志消沉等状态,严重地影响他们社会活动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能力资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能力支持平台。高校为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学习能力支持平台,加大对他们学习的扶持力度。②就业竞争力支持平台。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平等,给弱势群体提供向上流动的机会。③社会活动能力支持平台。“开发式”能力资助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经济困难学生的脱贫障碍,拓展其脱贫机会与能力。

本文认为,在实施“双线资助”时,应根据不同学年和贫困生的特点,采用有侧重的资助方式。以高职生为例(图1),在刚入学的第一年,对贫困生应以物质资助为主,解决学费、生活费等问题,在第二学年。随着贫困生不断适应大学生活以及专业技能的提高,应适当增加能力资助,比如提供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勤工助学岗位等。而在面临实习就业的第三学年,应以能力资助为主,创造相应条件和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就业创业项目,真正提高贫困学生群体的就业能力。

2,“双线资助”的意义

以往的资助工作主要是对经济困难学生予以经济救助,附带以口号式的精神扶助,很少关注贫困生能力的提高。其实,经济困难学生的贫困问题是一个多层面的综合贫困问题,既有经济层面的贫困。也有心理和文化层面的贫困,更有能力层面的贫困。因此,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既需要物质援助,又需要精神扶助,更需要能力帮扶。一方面,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背景下,资助管理部门担负着双重的“育人”职责,既要发挥资助项目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又要开展以勤奋学习、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学生有各种各样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又总是交织混杂在一起。采取简单的处理方式,就可能造成只扶贫,不扶志,虽然拿出钱资助了学生,却未必收到预期的效果。而“双线资助”模式的确立旨在满足学生深层的、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贫困大学生具有压力大、志向远等特点,这种群体特点决定了他们不会只关注表面经济物质需求,而是更关注深层的长远发展需求的满足。

因此,贫困家庭学生群体资助工作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双线资助”把经济支持作为基础,帮助学生顺利解决就学问题;“双线资助”更关注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特别是帮助学生解决由经济困难引发的心理、精神、思想、能力等问题。

二、基于“双线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群体的激励、教育与保障体系构建

贫困家庭学生群体的激励、教育与保障体系是根据贫困生的特点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所采用的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是由多维系统的资助途径、多样渗透的资助方法、丰富全面的资助内容、众多的资助机构和严格的责任制度五要素组成的完整系统。这个系统应是物质资助和能力资助的有机组成,是“双线资助”,能力资助是核心,物质资助是保障(图2)。

1,保障系统

贫困家庭学生群体最先遇到的问题,也是最严重的问题是心理上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一些经济困难学生与人交往时总是心存芥蒂,常常回避社交活动,因此养成了独来独往的性格,很少与同学们接触,更不愿在公共场合露面;一些经济困难学生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与同学相处难以掌握分寸,心理过于敏感,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大多比较被动、封闭和挑剔,这在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交往范围,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从而导致了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保障系统中,除了通过提供助学贷款等方式免除

学生的经济压力,还应及时通过心理干预,缓解贫困生的心理压力。

由心理辅导中心实施的心理评估、团体咨询、个别咨询、心理治疗,为解决贫困大学生各种心理障碍问题提供心理干预。心理评估是通过实验、观察、测量等方法评价大学生心理发展问题和补救问题的种类和程度,为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的临床干预基础工作。团体咨询、个别咨询和心理治疗既是解决学生发展问题又是解决补救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心理辅导中心的核心工作。

2,教育系统

包括专业学习、专业前沿讲座、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专业学习是指由教务处和学生所在系部共同完成,通过学习专业知识与技术,为将来实习与就业打好基础。专业学习和专业前沿讲座使贫困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机、掌握学习方法、适应学习环境和提高学习效率。自主教育是指学生通过读书活动和学生会举办的各类社团活动,掌握课堂教学以外的更多知识和技能。社会实践是由团委实施的内容,包括社会生活体验、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等活动。如何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是大学生必须解决的一个课题,完成大学学业不仅是掌握理论知识,还包括理论知识如何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学校要设立相应的勤工助学岗位,组织贫困家庭学生通过勤工助学获得一定的资助报酬。通过勤工助学,学生不仅仅得到一定的物质收获,更重要的是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3,激励系统

通过愿景激励、情感激励、动机激励和兴趣激励,贫困生能够产生克服困难、增强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促进学生艰苦奋斗、勤奋学习、自立自强、诚实守信。①定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结合现实中大学生创业的例子,深入浅出,让大学生们了解到现阶段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就业思路,树立全新的创业理念,增强进取心、自信心和责任心。积极迎接挑战。②为贫困生就业提供咨询和帮助。对贫困生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就业,要求未就业的同学要摆正心态,正确评估自己,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积极争取和参加各种面试,尽快走上工作岗位。③提供创业教育。自2007年起,江苏省实施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每年省级立项500个,院级立项近3000个,并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高职院校应积极引导贫困生投入到创新实践训练计划中去,提高贫困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创办大型创业实验室与创业基地,也是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

三、小结

4.资助贫困小学生倡议书 篇四

亲爱的朋友、善良的人们:

当我们享受苏州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现代生活的时候,当我们满怀豪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率先向现代化迈进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与我们生活在同一蓝天下,同一城市的残疾人群。目前,仅在苏州市区就有3500多户残疾人特困家庭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常年靠政府救济和社会资助。他们是我们社会大家庭的成员,帮助和扶慰他们,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时值盛夏,我们特别关心这些贫困家庭的学生,他们的暑假生活好吗?开学时的学费解决了吗? 孩子是父母的宝贝,是家庭的最大希望。贫困残疾家庭的学生,一样有良好生存发展的愿望,一样有享受良好教育的权利。为此,我们倡议社会各界人士,献出您的一份爱心帮助这些贫困残疾家庭的孩子更好的完成学业。 众人拾柴火焰高,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善举不分先后,让我们用殷殷的爱心,热情的双手,为这些孩子撑起别样的天空!

也希望这些贫困残疾家庭的孩子能克服困难,好好学习,学有所成,报答父母、回报社会。

倡议人:XXX

5.资助贫困学生协议书 篇五

1、资助贫困学生协议书

资助人:

受助人:

中间代理人(校方代表):

为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确保资助活动的有效进行,资助人和受助人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并共同遵守。

第一条资助方xxx愿意资助xxx等xxx名学生,受助方愿意接受资助方的资助。

第二条资助的项目、金额、方式和期限:

资助项目:资助衢州市开化县池淮镇石板桥教学点部分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资助金额:xxx资助方式:定期向受助方提供指定的金额

资助期限:xxx

第三条资助金的支付办法:

(1)由资助方在指定银行开设专用账户,银行卡由中间代理人保管,密码仅有资助人、中间代理人知晓;

(2)资助方定期向专用账户汇入指定金额,由中间代理人取得相应金额,发放与受助人;

(3)受助人需在收款凭证中签字,确定金额一致,收款凭证由中间代理人寄回与资助方。

第四条受助方应当做到:

(一)在受助期间内需在校学习,非特殊情况不得辍学;

(二)认真学习,德智体全面发展,成绩优秀;

(三)勤俭节约,不乱花钱;

(四)一个学期至少一次向资助人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寄发成绩单;

(五)受助方每次收款后在收款凭证上签字,确保收款金额一致。

第五条资助方应按本协议的约定履行资助义务。

(一)定时定额向受助者指定账户汇款,如有意外情况或者额度的变更,应及时向受助者说明;

(二)未经受助人允许,不得随意向他人透露受助人个人信息;

(三)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有义务及时向其他两方提供近期的准确联系方式以及地址。

第六条中间代理人(校方代表)

(一)必须保管好取款用专用账户的银行卡,并定期从中取出相应金额代为发放与受助方;

(二)定期向资助方提供汇报账户信息,并寄送银行取款凭证、以及经受助方签字的收款凭证;

(三)有义务及时促使资助受助双方信息沟通,协调本项资助事务;

(四)有义务监督受助者在校真实学习生活表现并向资助者作如实反映.有义务定期核查资助者的资助行为是否履约;

(五)当发现受助者在校行为有违反合同约定,或有违本合同第四条中一、二、三款中任意一款者,有权告知资助方协议终止资助;

(六)不得擅自挪用专用账款中资金,一经发现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条资助的撤销

有下列情形出现时,资助人可以撤销资助:

(一)受助人在资助期限内非特殊情况辍学的;

(二)受助人在校表现太差,学习不认真,乱花资助金的;

(三)因客观情况变化,资助人确实已无能力继续资助的;

(四)受助人提供家庭实际经济状况不实;

(五)中间代理人擅自挪用资助金。

第七条争议的解决方式

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首先应通过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按下列方式解决:

(一)如受助方不主动提供收据和成绩单,请立即停止汇款,并去信分别告知中间代理人与受助人。如再不提供,资助人有权永远中断资助;

(二)受助过程中若发生资助方无故违约或借机人身攻击或精神伤害事件,中间代理人代表受助者或受助者本人有权力向本校学生仲裁机构提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八条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本合同xxx生效。

第九条约定的其他事项

(一)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一致,作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经三方签章同意后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二)本合同一式三份,三方各执一份。三方同时签章以后方具有合同效力。

资助人:

工作单位:

身份证号

住址:

传真:

电话:

银行账号:

收信地址:

签章

年月日

受助人:

学院班级:

宿舍号:

家庭地址:

电话

身份证号:

银行帐号:

签章

年月日

中间代理人:

校方代表

负责人:

工作单位:

身份证号:

电话:

收信地址:

单位公章:

年月日

2、资助贫困学生协议书

资助人:

受助人:

中间代理人:为xx,资助人和受助人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并共同遵守。

第一条资助方xx愿意资助xx等xx名学生,受助方愿意接受资助方的资助。

第二条资助的项目、金额、方式和期限: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第三条资助金的支付办法:

xxxxxxxxxxxxxxxxxxxxxx。

第四条受助方应当做到:

(一)完成xx年学业,非特殊情况不得辍学;

(二)认真学习,德智体全面发展,成绩优秀;

(三)勤俭节约,不乱花钱;

四)受助方必须建立专门银行账户用于接收受助资金,设置个人密码,做到账目明了,以防中间挪用而引发双方争议。

(五)一个学期至少一次向资助人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寄发成绩单

(六)受助方每次收款后七日内向资助方寄发取款收据(凭证)

第五条资助方应按本协议的约定履行资助义务。

(一)定时定额向受助者指定账户汇款,如有意外情况或者额度的变更,应及时向受助者说明。

(二)未经受助人允许,不得随意向他人透露受助人个人信息。

6.资助贫困学生倡议书 篇六

捐赠倡议书

罗岭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在这激情似火的夏日,又有一大批莘莘学子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看到他们优秀成绩的同时,我们看到了还有一些手持大学录取通知书却迫于家庭生活困难而愁眉不展的孩子,只要社会助他们一臂之力,他们一定能跨越障碍,开创美好的明天。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您的慷慨解囊将被他人铭记,您洒下的是点滴温情,传递的是人间温暖!我们真情呼唤,学子热切期盼,让我们加入到崇高的为我镇贫困大学生爱心捐款的行动中来吧!为了帮助贫困大学新生顺利走入大学校门,共青团罗岭镇委员会向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发出捐款提议:

伸出您热情之手,伸出您援助之手,伸出您的大爱之手,给予贫困学子一份希望!

资助对象:2012年被普通高校录取的全日制本科一年级家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村或城镇困难家庭大学新生,为家庭受地震灾害、洪水灾害、孤儿或单亲家庭以及重点院校录取的困难学生优先考虑;特别困难家庭的大学新生可适当放宽条件。

1、家庭经济困难,父母为农民或一方为下岗职工且未再就业,家庭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

2、遵纪守法,勤奋诚实,品行优良;

3、已被普通高校录取,且为全日制本科二本以上的农村或城镇贫困家庭的大学新生;

4、家庭需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5、在申请本次资助款时,没有获得其他资助。

捐助方式: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资助一名或多名贫困学生,也可以是一个党(团)支部、一个集体、几个捐款人结对资助一名贫困学生。

募捐时间:8月1日—8月15日,镇内人士可将善款直接送到镇团委办公室,地址:罗岭镇政府,联系人:张春林,联系电话:***5230022。

镇团委向捐款人开具捐款专用收据。所有捐款全部用于资助我镇的贫困大学新生。对个人、单位有明确资助意向的捐款,可根据捐方意愿,实行定向资助。

我们承诺:所有捐款将接受捐赠者监督、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确保捐款专款专用,及时落实到受助学生身上。

共青团罗岭镇委员会

7.资助贫困学生倡议书 篇七

1 目前资助贫困学生政策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从1994年以来, 国家教育部和有关部门相继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资助高校贫困学生的政策和措施, 各级政府、各所高校与社会各界也积极采取措施, 展开多层次、多层次的资助工作, 并且不断完善资助体系, 目前,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由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和“绿色通道”等内容组成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

目前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学费和生活问题, 保证了一定数量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例如奖学金额度小, 无法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甚至有部分学生不好好学习以获得奖学金, 而执著于自己家境贫穷以获得数额更大的助学金:助学金评定过程中, 缺乏以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难于做到公平公正, 实事求是。

2 改进措施

2.1 改革助学金形式

目前高校都设立了助学金和困难补助, 其目的是为了部分地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 但是关于高校助学金的话题和讨论就一直是个热点, 就笔者来看, 此种形式存在着以下弊端。其一,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困难重重, “伪贫困生”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现在经济收入类别繁多, 显性工资和隐性工资并存, 单凭贫困证明和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很难判断准确全面的反映受助学生家庭的真正经济状况。其二, 因为助学金是一种无偿资助, 部分学生因此就不甚珍惜这种资助, 有些学生甚至有“不要白不要”的思想。而且助学金和受助学生的学习情况联系不紧密, 对受助学生约束力不强。它不仅不能起到激励学生上进的作用, 反而还会助长一部分学生等、靠、要及乱花费的不良思想和不良习惯。毋庸置疑国家、高校和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经济困难问题, 但资助不等于无条件的补助, 更不等于由国家负责解决所有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 资助困难学生不应该仅仅被看成是经济问题, 如果不和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标结合起来, 资助工作就有可能变成为一种单纯的“慈善行为”, 这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及行为都会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现在贷学金制度已普遍建立, 助学金的帮困扶贫功能完全可以在贷学金制度中体现, 所以, 完全可以考虑逐步减少助学金金额和补助面, 在适当的时候完全取消助学金这种形式。

2.2 加大奖学金力度

奖学金制度由来已久, 因其将竞争原则和激励机制引入到了高等教育管理之中, 具有奖优促劣、鼓励上进的导向作用, 它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条件下高校改革的需要。但是由于现在地方高校的奖学金奖励额度较低, 从而淡化了获奖意义, 也难以真正起到激励竞争的作用。改革的思路应该是:提高奖金额, 以此加大竞争力度, 真正起到鼓励先进、带动中间、鞭策落后的作用。加大奖学金力度, 大致有两种办法:一是争取更多的奖学金来源, 增加奖学金总额;另外就是压缩获奖面。以笔者所在高校的情况分析来看, 显然压缩获奖面并能更好地激励更多大学生努力学习, 以获得优异学习成绩以及奖学金, 争取更多的奖学金来源, 提高奖励额度, 才能使奖学金更好的起到奖优促劣, 鼓励上进的作用。

2.3 大力宣传“助困”工作同时给贫困生更多的人文关爱

地方高校要更新观念, 要充分认识到“助困”工作对贫困生身心健康以及校园稳定的重要性,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手段, 比如会议、校园网、信息专栏、广播、学生社团和印制宣传手册等, 宣传国家、省教育厅和高校等各级有关“助困”工作的文件、精神和最新动向, 及时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和家长, 使他们在困难中能看到希望, 知道如何获得帮助, 使学生和家长清楚的了解“助困”资金的获取渠道、申请方法, 有效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体现高校对贫困生及家庭的人文关怀。同时, 地方高校要营造好的校园氛围, 不能让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贫困而受到歧视, 从而造成心理阴影, 影响他们他们的身心成长, 要充分搞好精神“扶贫”。

2.4 大力加强勤工俭学制度

勤工俭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地方高校要努力增设勤工助学岗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为此, 地方高校要在自身内部广泛增设勤工助学岗位, 让贫困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介入学校助教、助管、助研、助服工作。提升贫困生素质, 强化贫困生技能, 锻炼贫困生的能力,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也可以保障贫困生的基本生活:学校“助困”专门机构和学生社团通过建立中介服务机构, 为贫困生校外勤工助学提供信息和资源支持, 创造社会工作岗位, 同时改变地方高校勤工俭学待遇太低, 对贫困学生学习生活帮助不大的窘境, 提升勤工俭学学生收入, 使勤工俭学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锻炼自己, 也可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随着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市场化, 高校贫困生的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还将存在, 我国政府目前所实行的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应当不断的完善。当前我们应该建立以奖贷学金为主, 以勤工俭学制度为辅的更为合理的地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教育部介绍国家关于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等方面的情况[EB/OL].www.moe.edu.cn, 2004-8-31.

8.资助贫困学生倡议书 篇八

【关键词】贫困生 资助工作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98-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得以有机会走进大学,然而面对高昂的学费,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却无力承担。如何对资助他们完成学业,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这一问题在高职院校中表现的更为明显,一方面因为高职院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比例更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自身自助体系也不够完善。

1.高职院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困境

我院2012年专科生570名,2013年1120名,2014年1517名,伴随着我院在校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客观上贫困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的贫困生比例明显高于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的贫困生比例。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入大学,首先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按时报到。入校后,学校对其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核实,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以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安心学业、健康成长,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2.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认定困难。

科学合理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界定,明确资助对象是做好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院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界定工作中,虽然制定了详尽的评定办法及切实可行的评定程序,但在实际工作环节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院资助工作主要依靠两种评定方式,一是学生家庭所在地的认定,二是学校的民主评议。但是这两种评议方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都存在着诸多漏洞。一是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对家庭经济困难评价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如发达城市和偏远乡村相同的家庭年收入,却对是否经济困难有着不同的界定。二是学生的诚信度不够,一些学生在报家庭经济状况时存在着弄虚作假的情况,学校难以掌握其家庭经济实情。三是民主评议操作过程不科学,有些学生在陈述中会夸大自己家庭的困难程度,但是有些学生碍于面子,却不愿意公布自己的家庭状况,这种过程公开的方式反而造成了结果的不实。四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认定缺乏量化的指标,无论是民政部门的认定,还是学生的民主评议,都没有明确的标准,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主观的评判,评价标准的模糊必然造成评价结果的偏差。以后,我们将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报栏、学校网站、QQ群、各种会议、设立政策咨询服务台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学生资助的宣传工作,力求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清楚的了解国家的贫困资助政策和学校的评审条件,扩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宣传面和影响面。寻求工作新途径,掌握科学合理的评定方法,学校和系部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随机抽查学生家庭情况,做好贫困学生档案资料的及时更新工作。

2.2在“奖、贷、助、勤、补、减、缓”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这看似配合无间的七位一体混合资助方式也有其各自的问题。 “奖、助、补、减”与“勤、贷”分两个层次,前者是无偿的,后者是有偿的。这样受资助群体易出现依赖思想,产生“等、靠、要”的心理,表现为: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存在对外界力量的依赖思想,而对自我应该如何应对贫困,渡过难关想得很少,对各类形式上不需负责的奖学金、助学金热情很高,而对需要牺牲时间和付出劳动的勤工助学形式不太感兴趣。我院在落实各项资助工作政策的过程中,努力开发校内的勤工助学工作岗位,如餐厅、图书馆、宿舍楼、教学楼、实验实训中心等工作场所,让家庭困难的学生参与管理或服务,发放一定量的补助,逐步加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力度。

2.3需要进一步加大国家政策宣传。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需要加大政策宣传,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制定有关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细则加以引导,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了解助学贷款政策及国家助学贷款程序。

2.4进一步加强诚信和感恩教育。

国家奖助学金是党和政府对品学兼优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励和扶助,体现了国家和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学生如何利用这些资助资金直接体现着他们的诚信和感恩意识。我院将进一步加强诚信和感恩教育,举行“感恩之心”演讲、征文比赛、“资助政策,助我成长”演讲、征文比赛、“自强、自立、感恩”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开展“诚信校园行”辩论赛,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签定《诚信承诺书》等,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服务鳏寡老人,服务骨科医院,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让受助学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和帮扶,使他们学会饮水思源,激发他们勤奋学习,积极向上,让他们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提高师生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对于没有评得奖助学金的学生加强教育,让他们端正态度,调整心态,在利益面前要经得起考验,真正做到“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的崇高境界,让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真正把奖助学金用到学习和生活的刀刃上,加强对奖助学金使用的监控。

3.结论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受资助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完善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健全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拓宽困难学生资助渠道,提升服务工作水平,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小丽.新资助政策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研究[J].教学研究,2013(03).

9.资助贫困儿童倡议书 篇九

请献出您的一点爱心,为帮助一位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做贡献。

虽然捐助数量是有价的,但爱心却是无价的。

朋友,请伸出您的双手,奉献您的爱心,让您的名字早日书写在“爱心行动”的丰碑上。

我们呼吁,希望更多企业、企业家、社会各界的朋友们和我们一同携手,奉献一份爱心,使贫困儿童能免除后顾之忧,顺利完成学业,早日实现他们的凌云壮志。

您只需轻轻点击并下载或加入火狐浏览器(上面广告),GOOGLE将支付0.1美圆的广告费,您的善举将主要用于资助家庭贫困且品学兼优的学生,关于款项使用的详细情况,会及时向您汇报。

(QQ:6**1)

常言道:聚沙成塔,滴水成河!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献出一点爱心!

10.昭通市加大贫困大学生资助力度 篇十

为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2月12日,昭通市教育局平锦局长、刘乐华副局长,昭通烟厂党委书记张学忠一行来到贫困大学生赵启东、马雨濛、孙晓影家中,将2013年香港贵联集团奖励资助资金交到他们手中,并与学生家长交谈。

在昭通市委、市政府的倡议下,香港贵联集团从2009年起每年捐资50万元人民币,奖励资助昭通市当年高考成绩理科前180名、文科前120名学生中的50名优秀贫困大学生。

随着昭通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全面提升,全市每年升入普通高校的学生近3万人,但由于昭通地处乌蒙山扶贫开发的核心区域,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很多家庭难以承受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昭通市不断加大生源地贷款工作力度,全市生源地贷款人数从2009年的3 994人增加到2013年的14 607人,贷款金额从2009年的2 081.6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8 522.5万元,贷款人数和金额翻了4番,全市近半数的高考学生获得生源地贷款。同时,积极争取省烟草公司、香港贵联集团等支持,实施“大成计划”“彩虹公益项目”“优秀贫困大学生奖励资助”等,使更多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得到了资助。

11.资助贫困学生倡议书 篇十一

由于中国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改革时期。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的救助工作就对促进教育公平、巩固普九成果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的救助工作已经初见成效, 但是在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救助工作在具体施行中就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 如何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贫困生救助机制, 以及如何促使该救助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是当前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程。因此, 就需要通过科学设计贫困生救助方案、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救助资金保值和增值方案以及严格监管、加大问责惩治力度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救助工作。我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并且经过长期的努力,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健全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我国教育规划纲要就建立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也作出一系列部署, 对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各阶段的学生教育资助制度做出相应的设计和安排, 并从制度上保障“不让每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2我国学生资助政策现状

2.1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

“两免一补”主要指的就是国家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 即小学和初中学生学杂费, 并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对农村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寄宿生进行的生活补助的一项资助政策, 简称“两免一补”。

经过中央和地方相关部门多年来的努力, 到2008年我国已经全面实现了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 而农村免除学杂费的标准, 主要是由当地财政部、教育部根据各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而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资金主要是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进行分担的, 西部地区为8:2, 中部地区为6:4, 东部地区除直辖市外, 按照地方财力状况, 分省确定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等所需资金都将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落实, 省和省级以下各级财政相关部门进行安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 (国办发[2011]54号) 精神, 2011年秋季学期起, 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也提升1元, 达到小学生为4元, 初中生为5元, 按学生每年在校天数250天计算, 每位学生年补助标准达到小学为1000元, 初中为1250元。

2.2我国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

为帮助我国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并完成相关学业, 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心, 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以及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政策体系。

1现行的奖学金

高等学校奖学金制度是由人民助学金制度改革而来的, 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现行的奖学金包括以下几个形式:国家助学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定向奖学金。奖学金制度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并鼓励和激发学生能够奋发向上。

2学生贷款

学生贷款主要包括国家助学贷款;一般性商业助学贷款以及高校利用学校资金对学生办理的无息借款等三种贷款形式。其中, 国家助学贷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利用金融手段加大对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措施, 也是进一步完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新探索。

3勤工助学

高等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是以高等学校收费制度改革为主的配套措施。这项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 还能够使学生通过参加劳动获取相应的报酬, 这也是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有效资助办法, 使他们能够安心完成学业的强有力支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贫困家庭学生工作的帮扶工作是一项全方位、系统性的工作, 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各新闻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工作的关注, 鼓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贫困学生和家庭进行扶持, 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消除贫困学生和家庭的后顾之忧;各地区和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贫困学生的入学问题, 深入探索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 保障新录取的贫困家庭的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 切实解决贫困学生入学问题, 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系统中的各学校要建立健全资助贷款体系,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组成学生资助评审小组, 对于确实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 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 设置数量充足的勤工俭学岗位, 切实落实好国家教育惠民政策。

摘要:我国对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政策的制定, 是为了解其上学难的问题, 尽可能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性。我国出台的资助政策根本上满足推动教育公平的目的, 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因此得到资助。本文从个人能力、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和学费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影响高中学生资助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资助政策,高中阶段,学生资助,公平,分析

参考文献

[1]Psacharopoulos, G., &Patrinos, H.Returns to Investment in Education:A Further Update.Education Economics[J].2004, (2) :111-134.

[2]包金玲, 李静波.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4 (11) .

[3]肖霄, 郭槐.论义务教育中义务主体范围的界定[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2) .

[4]翟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研究[J].北方经贸, 2010 (05) .

12.贫困学生资助方案 篇十二

为贯彻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落实和完善中小学贫困生助学基金制度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资金来源

学校公用经费的3%-5%。

二、资助对象

1、建档立卡非在校寄宿贫困学生;

2、未享受生活补助的低保家庭贫困学生;

3、未享受生活补助的孤儿、残疾、单亲贫困学生;

4、未享受生活补助的因病因灾等原因造成庭经济特别困难贫困学生。

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学校成立贫困学生资助评审领导小组,学校贫困学生资助办公室具体负责资助工作,负责资助流程和档案管理等工作。

长:夏建才(校 长)

副组长:郭力杰(副校长)

成员:XXX(支部副书记)

张小英(副校长)

申芳(教务主任)

崔秀玲(教务主任)

刘辉峰(办公室主任)

王坦(团总支书记)

夏艳超(财务报账员)

李艳哲(工会主席)

各班班主任

四、贫困学生的认定办法及资助金额

根据贫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由学校评审小组确定受助对象及贫困等级,贫困等级分为三级:一级为“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二级为“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困难”;三级为“一般贫困家庭”。资助金额分别为:一级贫困资助金额为500-700元;二级贫困资助金额为300-500 元。

五、申请资助程序:

1、贫困学生本人或家长(监护人)向学校提出困难申请。

2、班主任入户走访、调查询问贫困家庭学生具体贫困情况,填写《贫困学生受助对象精准核实情况调查表》,并留下影像资料。

3、学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复核评审,确定拟受助对象及等级。

4、班主任发放《贫困学生资助申请表》,相关部门签署“属实”意见后,班主任收回并交学校资助办公室。

5、公示拟受助学生情况,公示期为7天,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6、公示无异议的学生提交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家长(监护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家长(监护人)银行卡复印件1 份(复印在同一张A4纸上)。

7、学校资助办公室收集并审核资料,填写《贫困学生资助签字表》,学生或家长签字后实施打卡发放,签字过程留下影像资料并做好档案管理。

六、资助资金实行银行打卡发放,不得发放现金、不得抵扣。

七、建立贫困学生资助台账,对受助贫困学生进行跟踪服务,动态管理,贫困学毕业后,学校将贫困学生的资料推荐给所在中学,使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元;三级贫困资助金额为200-300

南董镇中学

13.资助贫困学生事迹 篇十三

因为地处偏远,回家一趟要火车转汽车,共需3天时间,路费对她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亲戚劝她就不要回家了,即使回到家父亲也早已下葬。可小玉就只有父亲这一个亲人,她想陪父亲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不想留有遗憾。

接到电话后,徐老师第一时间赶到小玉身边进行安抚,并为其垫付了往返的机票和火车票,还留给她一些现金,以备她路上用。因为小玉是第一次坐飞机,徐老师还特意对旅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再三叮嘱。

小玉刚进大学的时候,第一学年的学费虽然已经交清,但因为父亲当时已没有劳动能力,费用都是家里亲戚东拼西凑而来,入学时仅带了少量的生活费。在徐老师的帮助下,小玉处理完家里的事情返校后,凭借家乡民政部门开的特困证明,顺利申请到了学费和住宿费的全免名额。

徐老师又找到小玉所在的宿舍管理站,跟站长阿姨介绍了她的实际困难,请站长给她安排宿舍查房的勤工助学岗位。徐老师还向学院领导反映了小玉的情况,给她在学院安排了助理岗位,帮助老师们做一些事情。

就这样,通过这些工作,小玉再也不用为每个月的生活费问题而发愁,综合能力又得到了锻炼,能够大大方方地与人交往,不再胆怯。

除了解决小玉经济上的困难,徐老师还坚持每周找小玉谈心,关心她的学习生活,替她剖析大学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鼓励她好好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完备自己。

小玉是个要求上进的姑娘,虽然基础较为薄弱,但她愿意比其他同学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努力学习。经过努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她的专业成绩排名第三,顺利拿到了二等奖学金。

14.资助贫困学生倡议书 篇十四

关键词: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发展历程,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经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问题, 并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 我国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也不断发生变化, 陆续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 以期望达到“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辍学”的目标。然而到目前为止, 我国经济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还需进行不断的健全和完善。因此, 对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必要的。

一、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发展历程

1. 免费上大学加人民助学金阶段。

1952年到1983年, 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免费上大学加人民助学金制度。建国初期, 我国受前苏联实施的在全国范围内向大学生普遍提供资助制度的影响, 国家颁布了《关于调整全国高等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人民助学金的通知》, 这也是首个以国家名义颁布高校大学生资助文件。这种政策此后受到当时特殊历史时期的影响, 经历了多次的调整和补充, 但总体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没有改变。由于当时推行的是极少数的精英式教育, 国家能够承担得起大学生的教育费用, 所以基本上不存在贫困生问题, 严格来说, 这一阶段也就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了, 但是, 为了较好地梳理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发展脉络, 我们将其看作是我国高校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雏形。

2. 人民助学金与奖学金并存阶段。

1983年到1986年, 全国高等教育贫困生资助进行了小幅度的改革推进, 在原有人民助学金基础上加入奖学金资助项目。随着改革开放, 我国社会经济逐步复苏, 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人民助学金暂行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人民奖学金试行办法》的陆续出台, 打破了免费上大学加人民助学金的全资助模式, 虽然奖学金相对较少, 但却激励和资助了最为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这种模式更加有益于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3. 奖学金制度和贷学金制度并存阶段。

1987年到1994年, 全国进入奖学金和贷学金并存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陆续经历了奖学金和学生贷款制度改革、招生和收费制度改革, “免费上大学”的政策彻底结束, 1987年, 对全日制普通高校入校新生全面实施奖学金和校内无息贷款政策, 学生及家庭适当分担部分教育成本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4. 初步建立“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阶段。

1994年到1996年, 全国进入了“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初级阶段。在原有教育制度的基础上, 国家不断地分析当时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出台了“[1993]51号”文件、提出向生活水平远低于学校所在地区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线特别困难的学生提供“特困补助”;教育部在1994年5月下发了《关于在普通高校设立勤工助学基金的通知》, 明确规定各高校设立专门用于勤工助学岗位设置的基金;经过短暂实践后, 国家教委出台了“[1995]30号”文件, 提出了一项“减免学杂费”这一重要的资助措施。至此, 我国“奖、贷、助、补、减”多元化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初步建成。

5. 多种助困方式并存的助学体系阶段。

1999年至今, 全国进入多种助困方式并存的助学体系阶段。高校实现了较大规模的扩大招生, 开始由大众教育代替精英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有了跨越式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 我国高校开始全面并轨收费, 学生和家长必须对一定的教育成本进行分担, 所以, 经济贫困大学生问题因而变得较为急迫。2007年5月,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 (国发 (2007) 13号) 及其配套办法颁布实施后, 逐步建立了以“贷、助、奖、勤、减、免、补”为主的较为完善的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 是我国自建国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政策颁布, 总体体现出“四最”, 即投入最多、范围最广、力度最大、学生得到实惠最多的一项制度安排, 取得了很大成绩。至此, 我国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基本得到完善。

二、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分析

1. 目前高校经济贫困大学生的界定。

高校经济贫困大学生的界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高校经济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于2012年6月, 由财政部教科文司、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下发了《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2012年版) 》, 在这份文件中, 经济贫困大学生的标准得到了明确的规定, 即那些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 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属于贫困范围。国家把《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作为鉴定贫困生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准, 而且, 《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必须附有学生生源地的乡 (镇) 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的贫困证明才能生效。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存在很大差异, 目前, 高校都是在结合本地实际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 酌情拟定了适合本校的方式。

2. 经济贫困大学生体系的主要资助方式。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目前, 我国高校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指导下, 逐步建立了以“奖、助、贷、勤、减、免、补”为主的资助模式 (如图1, 见下页) 。

3. 现有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主要特点。

(1) 设计较为完善。资助体系总体以体现出主要资助措施明确, 辅助资助措施完善、保障措施到位的特点, 主要资助措施有奖、助、贷等, 辅助资助措施为勤、补、免等, 保障措施到位体现为经费保障和组织保障。 (2) 功能定位明确。各项资助项目资助对象、功能定位非常明确。如, 国家奖学金就是奖励特别优秀的学生、国家助学金就是解决贫困学生的生活费用问题。 (3) 导向作用显著。如, 资助体系通过代偿政策, 积极鼓励和引导贫困学生能够到国家一些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却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发挥才干, 施展抱负。 (4) 着重强调了政府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主导作用。大幅度增加了政府财政投入, 减轻了地方高校的负担。 (5) 大大地解决了经济贫困大学生的就学问题。现有资助体系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每一位考上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的学生都能顺利入学。

4. 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现存的问题。

首先, 政府资助相对整个经济贫困大学生群体仍有不足。目前, 政府资助作为高校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资源的最主要部分, 虽然多次地加大资助力度, 增加资助额度和项目, 但是仍然会出现不可回避的盲区。一是由于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较为不均衡, 贫困大学生的数量、贫困程度都存在很大差异, 目前国家资助的奖助学金相对于大城市的一些院校, 可能已经达到了帮扶目标, 但是相对于一些边远地区、民族地方高校, 还远远没有达到资助的比例。二是国家奖学金虽然有8000元, 但是面对的对象是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 而非特定的经济贫困学生群体。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以及国家助学贷款, 虽然面对的是经济贫困学生群体, 但是对于一些专业6000元左右的学费, 根本无法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

其次, 社会资助群体数量较少, 热度有限, 有待挖掘。社会资助群体主要是指为经济贫困大学生提供资助的社会慈善团体、企业以及个人。这种资助可以通过捐助、设立奖学金、企校联合培养、提供实习岗位等形式进行, 是教育成本分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 根据我国2002年至2006年《教育统计年鉴》上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0年,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中, 社会力量负担的比例为1.95%, 2001年为2.47%, 2002年至2004年分别为3.30%、3.87%和4.95%。而在西方发达国家, 加拿大的这一比例为10%, 美国甚至高达30%以上。据报道, 中国国内99%企业无慈善捐助记录, 我国一些社会资助群体从根本上没有把自己看作教育成本分担的组成部分, 缺乏捐赠助学的意识和理念, 数量较少、热度有限, 即使有少数的团体、企业和个人实施了捐助, 大多也重视国内名牌大学, 忽视普通高等院校, 重视资助的社会广告效益、忽视资助的实际本质, 提供的校外实习和勤工俭学岗位大多处于简单劳动力阶段, 影响力较小。

第三, 国家助学贷款主体性不强, 发展速度缓慢。目前,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一直没有发挥出经济贫困大学色资助体系中主体性作用, 呈现出“增长速度极为缓慢, 银行拒贷率居高不下, 获贷率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获贷学生不能按期还款”等诸多的矛盾和问题, 发展速度缓慢。一是银行出于各种放贷风险考虑, 助学贷款的成功率有待提高。如:助学贷款风险大、成本高、周期长、收益小, 因此热情不高;银行进行贷款学生信息核对的难度很大, 个别学生存在故意填写虚假信息的情况, 主观骗贷, 银行也存在不负责任的工作人员, 对填写申请不清晰的表格和暂时打不通或没有人接的联系方式, 不与学校和学生本人进行核实;助学贷款是无任何担保和抵押形式, 单纯的信用贷款, 由于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 信用意识淡薄, 还款率相对较低, 导致银行收缩甚至停止贷款。二是除生源地贷款外, 大多数贷款银行针对学生的贷款项目单一, 仅限于学费贷款, 不进行住宿费和生活费以及其他突发性事件所导致的暂时性困难所急需的费用的贷款。三是贷款偿还方式单一, 贷款偿还期限短, 利息相对于刚刚毕业的学生略高, 存在制度性信用风险。

第四, 经济贫困大学生的认定机制有待完善。目前, 国家于2012年最新下发了《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2012年版) 》中, 给出了经济贫困大学生的评定标准。但这个标准在落实的过程中, 由于地区经济差异、各高校贫困学生实际情况、没有数据上的说明等情况, 导致对贫困生的界定不明确。一是用当地乡镇街道、村屯村委会、乡镇级以上的民政局开具的贫困证明来证明学生的贫困事实和贫困程度, 由于存在人为行为的参与, 缺乏监督审查, 贫困证明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同时也缺乏考证的手段和途径。二是公开评选。班委会和团支部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 选举出自己班级相对经济贫困的学生, 这种方法存在的最在弊端就是在资助名额有限的情况下, 有些班级的贫困学生没有被评选出来, 而有些班级相对其他班级贫困学生不贫困的学生却得到了资助。三是贫困生的认定过程缺乏一个动态的管理。在大学入学初, 学校利用特困证明掌握了经济贫困大学生的情况, 但是, 在入学后, 部分同学价值观出现偏差, 产生了攀比浪费的不良现象, 资助来的资金没有用作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费用, 这样的贫困学生应该及时给予教育, 情况恶劣者应停止资助。

第五, 资助体系相关法律规范配套制度亟需健全。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反映国家意志的, 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任何公共行为的长效运转必须依赖于法律, 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也不例外。在国外, 很多国家在很早就已经制定并推出了专门的关于高等教育学费政策和资助制度的法律法规条款, 如美国政府的《高等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1985年修正案》, 英国政府的《高等教育法案》等。目前, 在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方面我国仍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和管理, 除在《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有关条款中作了一定的法律规范, 没有明确资助主体与资助客体的权利和义务, 以及相应的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 存在一定的法律缺陷。而且关于经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问题大多都是政策性的通知和实施方案类的文件精神, 它们不同于法律法规, 没有与法律等同的约束力。所以, 导致一些地区、高校在具体的资助工作中, 侵犯贫困大学生的权益, 如有些高校对毕业前无法全额偿还的毕业生采取强行扣押毕业证和学位证, 部分大学生弄虚作假, 骗取贷款和助学金。因此, 研究资助体系的相关问题, 探索资助体系的法制化建设, 以独立的立法形式将资助体系固定下来很有必要。

第六, 资助大多停留在经济层面, 缺乏精神层面。当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 明确指出:“决不让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但在具体的实施中, 现有的资助体系却更多的是解决经济问题,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 贫困大学生的经济问题, 只是最底层的需求, 只满足最低层次的要求, 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社会合格人才。按照以人为本理论来分析, 缺少贫困大学生在实现价值理想过程中的关于感恩、诚信、自强自立等方面的其它引导和教育, 缺少对其精神世界的关心和帮助。而且只关注经济层面的资助, 会导致部分贫困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出现偏差。一是由于长期以来受经济压力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贫困生容易形成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产生自卑、焦虑等一系列心理困惑, 严重的形成各种心理障碍, 做出极端事件。二是注重“物质资 (下转第153页) (上接第151页) 助”, 缺乏“精神引导”, 会使部分贫困生滋生“等、靠、要”错误想法, 依赖性越来越强, 认为接受资助理所应当, 更有些贫困学生出现攀比和享乐的错误行为, 得到资助不用于基本的学习和生活, 而是购买奢侈品、高科技产品, 造成很坏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 高校经济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应该在注重短期的“输血”性经济和物质资助的同时, 更加注重长期的“造血”性的精神和幸福指数资助, 本着以贫困生为本的理念, 优化促进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更快、更好发展。

第七, 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单一, 有待完善和开发。勤工助学是目前现有资助体系洪解决大学生经济困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最为普遍应用的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的一种有偿性的资助方式。虽然能够帮助贫困生获得一定的经济补贴, 但是由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各种因素的制约, 导致了资助效果远远低于人们的期望。一是高校多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单一, 未得到充分挖掘, 使贫困生在选择岗位是缺乏选择性, 导致不情愿的被动接受, 造成学生参加意愿低、参与时间短、循环性差等问题。二是学校的很多岗位工作时间过长, 占用时间多, 校外的岗位更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造成了长期从事勤工助学岗位的贫困生学习成绩滑坡, 难以达到勤工助学和学习双赢效果。三是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多为缺乏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 多为发放传单、促销、服务员等, 这样的勤工助学不但无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甚至受到自身合法权益的侵害。四是学校缺乏“校企”联合搭建实习型的勤工俭学平台, 缺少与社会时时接轨的专业技能培训。

三、启示

党的十八大分别对教育目标、教育方针、教育公平、教育改革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所以, 系统了解我国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发展历程及现状, 提出我国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优化对策, 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的行进步伐, 完全符合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提出的各种要求和展望, 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资助工作的科学发展, 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等.关于切实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R].2002.2.7

[2].高丽芝.中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 2010

[3].曹聪.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改革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2011

[4].有春.新中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历史嬗变[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

[5].近十年中国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2.09.21/4201916.shtml, 2012.9.21

上一篇:开美容院前期需要准备事项下一篇:县政府采购自查自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