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大学管理会计小抄

2024-08-14

电视大学管理会计小抄(共6篇)

1.电视大学管理会计小抄 篇一

▲广播电视采访的准备:1.搜集背景资料2.掌握相关政策3.补充相关知识4.熟悉采访对象5.设计采访计划及提纲6.做好物质计划准备

▲广播电视栏目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

广播电视栏目设置是指时间、名称、内容范围固定的信息传播单元。栏目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首先是栏目的受众定位,也就是解决办给谁听谁看的问题;2对新闻受众需求的把握,这是确立传播内容的依据;3栏目的整体层次定位。4根据目标人群体的日常作息时间作出传播时段与时长的选择;5确定栏目的特色与风格,避免与其他栏目雷同,确立自己的栏目个性;6推敲和形成节目形式。

▲与其他媒介新闻评论相比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是什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电台、电视台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节目样式,具有突出的新闻性和政治性。与其他媒介新闻评论相比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更具时效性。2平易亲切。3生动形象。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其他媒介采访有相同之处,又有它独特的一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电子传播手段的介入2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3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4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5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对于设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6对于电视新闻来说,采访需要团队成员间的密切配合,协同工作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广播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渠道:

(1)政务渠道(2)生活渠道(3)受众渠道(4)传播渠道

▲进行现场报道的记者除了具备记者的一般素质外,还应突出具备以下几项能力:

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4)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5)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遵守的原则有哪些: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的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的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简述电视传播的优势和劣势:1电视传播的优势包括:①视听兼备的多元信息符号。②真实再现,现场感强烈。③时效性强。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迸步,电视的采制设备日益趋向小型化,大大提高了其传播效率,时效性也越来越强;2电视传播的劣势包括: ①电视传播存在着转瞬即逝、不易保存以及信息选择性差的劣势。②电视画面是感性的符号形式,不具备抽象性和概括性,长于展示而拙于阐释

▲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用事实说话”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用事实说话”是指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用事实说话”的方法具体包括: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3用背景材料说话 4借用同期声说话

▲比较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不同之处: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两者在传播内容、传播目的、表达方式上存在不同。(1)在传播内容上,新闻评论是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新闻报道则是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2)在传播目的上,新闻评论的传播目的在于阐发意见、宣传主张,新闻报道则在于传播新闻信息,满足受众知晓与了解客观事实的需要。(3)在表达方式上,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讲究判断、推理的逻辑性;新闻报道则以记叙为主,用事实说话。

▲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依据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从狭义上来说,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

▲简述对“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的认识: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存在决定主观的思想意识。2新闻工作者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搞好调查研究。

▲EFP电子现场制作 EF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即电子现场制作,简方之就是用转播车在现场制作节目或现场转播的活动。▲数字技术 所谓数字技术(Digit Technology)就是能将任何信息(包括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以数字代码的形式转化成二进制(0或者1)的数字语言后,由计算机处理的技术。

▲简述交互式电视的特点及优越性 1交互式电视ITV,也称之互动电视。它是传统电视与计算机的结合体,被专家称为“后PC时代产品”;2通过交互式电视,看电视、浏览信息、收发E—mail、网上聊天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干扰。交互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改变了人们被动的接受信息的状况,可以主动选取信息,从而形成一种互动的和谐关系。

▲如何理解新闻媒体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 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由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指导方针、根本任务所决定的 2提高经济效益,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和壮大的客观需要 3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 4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新闻事业不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结合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分析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1监督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2社会调节功能 3社会控制功能 4社会制衡功能 5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

▲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是指导从电视节目采集、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上把电视节目转换成为数字信息(0,1),以码流形式进行传播的数字形态,综合了多种先进技术。

▲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有狭义的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信卫星是指通过卫生把两个或多个地面站连接起来,进行点到点的通信。广义的通信卫星是指包括广播、固定站间通信和移动站间通信等在内的全部通信业务。

▲简述新闻敏感的主要表现:新闻新闻敏感体现在三个方面:(1)及时发现新闻线索,迅速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2)准确判断新闻价值,从众多新闻事实中选择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3)预测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从细微处敏锐推断潜在的重大变化。▲简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设有办公厅、宣传管理司、电影管理局、社会管理司、人事教育司、计划财务司、科技司、国际合作司(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法规司、电视剧管理司等职能司局;所属单位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等。主要职能:研究并拟定广播电视宣传和影视创作的方针政策,把握舆论导向;指导广播电视电影创作并协调其题材规划;指导广播电影电视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并起草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广播电影电视管理规章和事业的发展规划;监督管理广播电视节目、卫星电视节目收录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视听节目;负责用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迸口管理并负责内容审核等。

▲按技术方式的不同可将移动广播电视分为哪三种(1)使用卫星的卫星移动广播电视;(2)使用地面发射网的地面移动广播电视;(3)使用通信通道的手机广播电视。

▲简述当前世界上存在的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的种类及其异同: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有三种,分别为NTSC制、PAL制和SECAM制。(1)这三种制式的共同点是都传送了亮度信号和红色差信号及蓝色差信号,且都采用以色差信号调制在彩色副载波上的方式实现频谱间置,以达到兼容的目的。(2)三种制式的主要区别是色差信号调制载波的方式不同。虽然这三种制式都与黑白电视兼容,但是它们之间却相互不兼容,因此,在三种制式之间进行节目交换时,需要先进行制式转换。

▲产业属性是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产品的生产流通与市场规律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新闻产品也有进人市场进行流通的客观环节,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流通领域体现出较强的商品性,要按市场规律运行;(3)新闻事业从其基本功能来看,主要是报道和评价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它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式,本质上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4)新闻媒体固然可以通过广告来获得巨额收益,但其广告功能或者说产业功能、经济功能,是建立在其反映现实生活这一意识形态功能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新闻事业首先是一种意识形态,其次才可说是一种产业。

▲广播电视节日中应坚持正面宣传为主,避免批评报道(1)这种观点不正确;(2)坚持新闻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但绝不是放弃批评报道,拒绝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和对工作中缺点错误的批评。正面宣传是为了鼓舞人民的斗志,批评报道是为了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强人们前进的信心,两者都是为了激励人民同心同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结合我国广播电视的实际情况,论述应如何“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1)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2)提倡多样化体现了“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提倡多样化,就是在不违背“二为方向”的前提下,艺术家表现什么,如何表现,完全可以百花齐放。提倡多样化包括两方面的要求:①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②即使是反映主旋律的作品,在题材、形式、风格和表现方法上也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3)坚持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辩证统一,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主旋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弘扬主旋律,要确保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性需求。提倡多样化,要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促进文化的创新、繁荣与发展;(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就是要既大力弘扬主旋律,又提倡多样化,达到二者高度统一,才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播出的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广播的传播符号声音(语言、音响、音乐)●电视传播符号1声音(语言、音响、音乐)2图像(文字、示意图、图表、照片、图片、影像)

●电视影像特征:1.再现性2.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3.声象一体的信息形式4.限定性显示空间5感性的符号形式6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电视影像要素:1.镜头与蒙太奇2画面构图3光线4拍摄角度5运动镜头6景别

●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的原则 1.易于接收接收2可听性3准确性4完整性5通俗性 广播优势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2听众广泛覆盖面广3声情并茂参与性强;劣势1.不易保存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电视优势1.信息符号视听兼并2重构时空现场感强3时效性强 劣势 1不易保存2选择性差3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消息:是一种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用于广泛传播各个领域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是各种新闻媒介运用最多最经常的新闻报道形式。

●事件消息:以报道刚刚发生或仍在发展变化、一般具有叫明确的时间始终点的新闻事件为主的消息体裁。●非事件消息:着重反映的客观事物一般没有明确时间始、终点,报道其发展变化阶段性特点或基本面貌,反映蕴涵其中的典型意义。●人物专题:以人物为报道对象,通过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生活经历,进而揭示时代背景、历史潮流、社会全貌的新闻性专题。●事件专题:反映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专题节目。研究性专题:通过对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的综合分析,得出经验教训和规律性认识的新闻专题节目。●谈话节目:一人或多人完全用讲述的方式表现节目内容的节目形式。

现场报道: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报道的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拨出方式。●连续报道:跟踪新闻事件发展进程连续多次播出的累积式报道。

●系列报道:围绕同一个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多次、多篇成组的报道。●深度报道: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多角度报道新闻的形式。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台电视台针对显示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节目样式。

●新闻采访:新闻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的调查研究活动。

●新闻采访的特点:

1、突击性

2、灵活性

3、广泛性

4、持续性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特点:

1、电子传播手段介入

2、时间同步性

3、采访方式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

4、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

5、对设备依赖性强

6、是集体工作的产物。

●新闻线索: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或片断。

●新闻线索特点:

1、简单,完整性差

2、时间短,稳定性低

3、信号,有待证实

4、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新闻线索来源:

1、记者本人观察和积

2、会议、文件、简报、政策和领导讲话

3、来自受众的信息

4、从其他媒介获得。●确立选题的标准:1新闻价值(新鲜、重要、显著、接近、趣味)2新闻政策(政治标准、新闻宣传思想、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选题论证方法1衡量新闻价值要素2权衡新闻政策标准3是否符合媒体自身编辑方针 ●选题论证步骤1对报道内容进行考察2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3可行性论证。●现场观察: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查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

●现场观察特点1.直接性2综合性3客观性4经常性5敏感性

●现场观察内容1观察捕捉事物变动态势2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氛围3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

●现场观察注意1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2开拓观察视野灵活调动注意力3确定恰当角色定位4把握开机时间,要有预见性

●采访对象选择1知情2愿讲3善于表达

●话筒采访要求1消除现场干扰2语言精练3话筒采录声音自然清晰4记者应有镜头意识5一次最佳原则 ●闭合型问题: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的特定的具体问题 ●开放型问题:记者仅提示某一话题或访谈范围,让采访对象自由发挥。

●广播采录的要求:1音响的素质2真实3自然4清晰5捕捉特点6掌握采访主动权,控制采访节奏

●电视摄录的要求:1恰当运用景别2选择拍摄角度3运用光线4运用长镜头

●电视摄录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2时机原则电视摄录方法1挑2等3抢新闻 ●写作要求:1符合媒体特点(快速、线性传播、受众广、具体形象、转瞬即失)

2用事实说话(典型事实、场景说话、背景材料、同期声)

●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1结构线索单一2层次清楚3强化核心信息 ●背景:在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反衬或烘托的材料。

●背景材料的作用:1说明解释,使新闻通俗易懂2揭示事物意义,唤起社会关注3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4表达不便言明的观点5为新闻注入内涵,使其更可读。●导语:整篇消息的第一个单元,以简练的语言告知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导语的特点:1选材精粹2具体形象3简短精练4照应主体

●导语类型:1直接式2延缓式导语

●广播电视消息的结构:1倒金字塔式结构2时间顺序结构3逻辑关系结构4金字塔式结构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运用广播或电视手段,深入、具体、详尽地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受众关心的典型人物、经验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

●新闻专题特点: 1主题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反映事物内在规律2用形象说话3表达方式多样4表现功能多样

●新闻专题结构:1纵式结构2横式结构3递进式结构

●广播电视现场报道:广播电视记者在采访现场通过话筒或镜头,采访现场有关人员,解说现场实况,直接交代、播报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

●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1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2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3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4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 ●现场直播:与新闻事件或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步,利用广播电视专用设备直接从现场播出的广播或电视节目形式

●现场直播作用:1通过快捷的现场直播,树立自己媒体的权威2有利于媒体扬长避短3使观众感受过程,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4有利于争夺到广泛的观众群 ●连续报道: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的报道 ●系列报道:围绕同一新闻主体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成组的报道。●新闻编辑: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新闻编辑的职责:1新闻信息的统合2把关3发言

●栏目设置要求:1找准受众定位2认识受众需求3明确栏目整体层次定位4根据目标群体日常作息时间作出传播时段与时长的选择5确定栏目特色和风格6推敲和形成节目形式 ●新闻报道的策划:根据栏目编辑思想,对栏目报道领域的现实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而作出的未来一定时期的具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新闻报道策划的内容:1确定报道中心2制定报道时机、规模、方式、策略3制定选题,对重点选题具体规划,组织实施。●音像编辑:合成运用电子编辑设备对前期摄

录的音响、影像素材进行选择、剪裁、组合等

处理,配以解说词、字幕、音响、音乐等制作成一个完整的节目的过程

●新闻节目音像编辑原则:1真实性原则2目的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逻辑性原则5控制蒙太奇效应原则6兴趣原则

●广播新闻常用的编辑手法与技巧1音响早出2关于主题和事实的,尽量用音响说明,形成强烈的现场感4保持音响在全篇中的平衡,不要简单集中5不滥用音响

●电视新闻常用的编辑方法:1合乎接受逻辑2镜头长度恰当3注意轴线规律4镜头衔接流畅5转场自然

●栏目编排注意:1良好的大局观,站在时代高度和人民群众的立场给新闻以准确的传播价值定位,以此编排新闻节目2遵循节目编排内在规律,有重点,有目的性3利用受众信息接收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习惯,提高传播效果 ●新闻编排技巧:1突出重点2优化组合巧妙安排结构4节目起承转合流畅自然5保持统一风格

●新闻评论: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样式。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1传播内容不同(a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b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意见)2传播目的不同(a满足受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b满足受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及话语权)3传播方式不同(a强调用事实说话b直抒胸臆)

●新闻评论特点:1新闻性2时效性3政治性4广泛的群众性5论理性6前瞻性

●新闻评论功能:1解决功能2表态功能3深化功能4引导功能5协调功能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1“浅”,语言通俗化、口语化,把政论和深刻道理用受众易接受的方式表述2平易亲切(a传者与受者处于平等位置b吸引受众直接参与评论)3更生动4论述性语言与画面语言结合,道理上说服人,画面上感染人,情感上打动人

●论点:评论的看法、见解、观点、主张的高度概括或提炼。

●论点的要求1正确2立论鲜明,论点明了3新鲜独到4集中 ●论据:用来说明或证明论点的材料论据的要求1真实2精当3新鲜 ●论证:运用论据说明或印证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

●论证的方法:1据事说理,依托一定事实材料引发议论、说明或证明论点2对比说理,通过同一事物今昔前后变化对照或不同事物的对比,显示事物是非曲直,表明媒介的意见,提供给受众思维空间和思考余地。3辩论说理,通过不同意见的论辩,达到辩证然否的目的4算帐说理,引用数据和推演数据,使评论具有逻辑力量。

●编后话的作用:1提示说明2评价表态3提醒建议4强调补充 ●新闻述评:新闻领域中的边缘体裁,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新闻评述的特点: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新闻评述的写作要求:1选材精当,立意新颖2即事明理,重在分析3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谈话类评论:说、听双方处于平等交流的位置,以谈话的方式展开的新闻评论

●谈话类评论注意:1选择受众普遍关心的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2选择适合的节目主持人3选择“意见领袖”式的嘉宾和现场观众4善于播放有关录像带和现场音乐,掌握谈话节奏 ●舆论监督节目: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而对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各类团体和公民个人在内的社会成员、社会机构及其社会行为所进行的报道和评论

●舆论监督节目要把握的原则:1坚持建设性监督2科学监督3依法监督

2.电视大学管理会计小抄 篇二

近年来,各地电视大学大力加强教育教学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教学质量评估方面,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设计开发了能够支持或辅助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完成教育教学评价的工具类软件系统。比如教学质量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可依托校园网络平台实现对每个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估,实现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网络化、自动化、无纸化,提高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效率,节约了人财物力。教学科研成果管理及分析评估系统,则可用于对教职员工教学科研成果进行量化统计分析,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

然而,目前虽然开发了部分上述教学评估软件,但远不能满足任职教育教学评价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前期的业务系统大多支持对某个教师的某门课进行打分评估,但不能对某门课程进行评估,即根据电视大学教学评价体系实施考评,自动遴选出优质课程,同时功能也不够完善。因此有必要依据电视大学课程教学特点,定制研发课程教学信息化管理与评估软件,满足任职教学现代化教学评价要求,实现教学评教网络化、教学评价管理自动化。

通过本系统的建设,不但可以规范和优化电视大学教学评价工作的流程,建立数据管理和上报规范,同时可以形成课程教学的大量数据,以及基于这些数据形成大量的评估结果,使上级机关全面和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电视大学的课程教学相关情况,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对教师来时,系统可对教学过程中的资料实时存储,形成统一、规范、可共享的学校资源库,为大幅地提高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教学综合能力提供支撑。

2 软件设计

2.1 功能模块划分

平台功能模块主体上分为两大部分,即教学活动管理和辅助支撑两个部分。教学活动管理部分主要依据教学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建立课前的教学日历、集体备课、教案测试、试讲试教、学情调查、考前联系模块,课中的集体听课、听课审查、教中联系模块,课后的教学日历、集体备课、教案测试、试讲试教模块。辅助支撑部分是紧紧围绕教学活动进行的一系列支撑辅助模块,建立帐户管理、单位管理、课程设置、制度规定、系统设置5个模块。

教学活动除制定教学日历模块外,每一项教学活动都包括该教学活动信息的计划、发布、信息通知、情况上报、附件上传等教学信息生成模块;教学信息查询、统计、报表生成、报表转换、报表打印等后期服务模块;时间节点评估、活动频率评估、专家鉴定评估、综合评估等质量评估模块。单项教学活动的评估结果可作为课程评估的部分支撑。

2.2 应用平台实施质量评估

2.2.1 功能模块流程

平台按照(1)活动计划;(2)组织实施;(3)上报情况;(4)质量评估步骤进行。其作用在于对各环节教学信息的监督和流转,以及利用教学评估数学算法组成的评估模型自动计算。

2.2.2 评估实施

这是优质课程评价及实现网上评教功能的核心模块。其依据是任职教育优质课程评审标准体系,充分考虑时间节点、活动结果、活动频率及教学环节权重等因素,建立评估模型,按照“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三级聚合的策略进行教学过程评估,人机结合,增强《评审标准》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实践可操作性。平台软件借助网络技术手段,依托校园网,通过多级用户管理机制,实现了督、评、管、建、用的分级、分层使用的功能。

根据《任职教育优质课程评审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设有7大类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设置了100个加减分项目和A、B、C、D四级评价标准。

由参评课程教学组详细填写课程评价表系并提供相关材料,由督导专家组和教学组织单位填写表系内容。系统根据录入数据,充分考虑时间节点、活动结果、活动频率及教学环节权重等因素,建立评估模型,进行教学过程评估,人机结合,最终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过程质量评估功能。

3 技术实现及实施效果

系统依托校园网,采用B/S结构,依托校园网建立基于Web的三层体系架构,包括用户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其中将实现人机界面的所有表单和组件放在表示层,将所有业务规则和逻辑的实现封装在负责业务逻辑组件中,将所有和数据库的交互封装在数据访问组件中,主要实现技术可采用SQLServer+ASP.NET(C#)技术进行开发,实现了优质课程的督、评、管、建、用的分级、分层使用功能。

4 结语

在课堂教学质量方面,经验证明,还是制度靠得住。缺乏良好的制度规则,或者良好的制度规则得不到实施,教学质量就无法得到根本的保证,平台建设就是保证课堂教学制度贯彻落实的一个具体措施。平台建设完成并通过投入运行一年来的实际效果表明,平台基本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实现了优质课程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大大提高了效率。需要说明的是,系统解决了评价体系网上实施的可操作问题,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科学完备是平台实用化的基础,需要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同时,平台按照统一的平台和标准进行研发,可以对接网上学员评教的结果数据,以及和其他教育教学应用系统的信息共享。但是在初次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输入繁琐工作量较大,以及评估结果不尽合理的问题,需要下一步着力研究解决。对于使用平台积累的大量宝贵资料数据,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度挖掘,对优质课程的走向进行科学的预测,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这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摘要:优质课程评价管理软件是一个针对电大任职教育优质课程网络评估的信息化系统,其具备对课程教学备课、教案、试讲、听课、查课、考试、总结、评教等指标信息的上报、评估和统一管理等功能。利用该平台可实现电大课程教学活动、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等信息的网内流动和实时评价,从而推动电大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创新,提升电大课程教学质量,并为上级的教学质量评估和优质课程评价提供便捷高效的管理平台,为教师积累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供信息化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优质课程,流程控制,教学评估,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毕菁华.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性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2]符泰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质量监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328(5):130-133.

[3]吕玲,马国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信息采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52-55.

3.电视大学管理会计小抄 篇三

需要:指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需要。欲望是指想得到上述需要的具体满足品的愿望。

需求是指人们有能力购买并愿意购买某个具体产品的欲望 需要:感受到的匮乏状态

1、不能被创造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

欲望:是指需要经由文化与个性塑造后所采取的形式 注:可以被创造

需求:当有购买力作为后盾时,欲望就变成了需求。

产品:指任何提供给市场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东西

顾客价值:顾客从拥有和使用某产品中所获得的价值与为取得该产品所付出的成本之差。

1、顾客从拥有和使用某产品中所获得的价值受何种因素影响。

2、成本

顾客满意:取决于消费者所理解的一件产品的效能与其期望值进行的比较。

质量:与一种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需要的能力有关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交换:指从他人处取得所需之物,而以自己的某种东西作为回报的行为。

交易:发生在双方之间的买卖,涉及两种或两种之上的有价之物,协议一致的条件,协定的时间和地点。关系:交易是关系营销这个大概念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关系营销的目的在于与本企业的重要伙伴,如顾客、供应商、分销商建立长期相互满足的关系,以赢得或保持他们的长期偏好与业务。

建立关系方法:

1、财务手段

2、社会利益手段

3、结构联系

市场是指现实的和潜在的购买者。市场的分类:

1、消费者市场

2、商业购买者市场

3、政府市场 市场包含的三个要素:人口+消费能力+购买欲望

营销管理: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旨在建立、加深和维持与目标购买者之间有益的交换关系的设计方案所作得分析设计、实施及控制。

1、需求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

2、管理顾客关系

营销管理理念

1、生产观念即以生产为中心,以产定销,以量取胜的企业经营思想。

2、产品观念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和功能,以质取胜。

3、推销观念只有通过大 1 / 2

力开展推销和促销活动,才能刺激消费者的兴趣和购买欲望。

4、市场营销观念以顾客需要为中心,强调企业长期效益和营销策略组合。组织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对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的正确判断,并以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方式去满足顾客的要求。

5、社会营销观念是营销观念的发展和延伸,强调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不仅满足消费者的个别的、眼前的需要,而且要符合消费者总体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企业要正确处理消费者欲望、企业利润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统筹兼顾,求得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推销观念与市场营销观念的区别

1、中心: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中心,以顾客需要为中心

2、出发点:以企业为出发点,以目标市场为出发点。

3、手段推销观念以单一的推销和促销为手段;市场营销观念以整体营销为手段,综合运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企业可以控制的营销因素进行营销。

4、目的:推销观念以通过扩大销售获取利润为目的,营销观念则以通过顾客满意获取利润。

第二章战略规划与市场营销过程 战略规划的步骤:

1、确定使命:(1)确定使命的原则(2)使命的表现形式、内容

2、确定企业目标

3、设计业务组合(1)战略单位的划分:明星(市场相对份额高,市场增长率高)问号(低,高)金牛(高,低)瘦狗(低,低)

4、计划、市场营销及其他职能战略 制定增长战略

市场渗透在现有市场上增加现有产品的销量

市场开发:为现有产品开发新市场产品开发:为现有市场开发新产品 多元化综合发展:为新市场开发新产品

二、市场营销过程四大步骤:

(一)分析市场营销机会

市场机会不一定是企业机会不可盲目悲观、乐观

(二)选择目标市场:估计每个市场的吸引程度然后选择进入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

1、测量、预测市场需求

2、市场细分

3、选择目标市场

4、市场定位

(三)设计市场营销组合 1、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

2、特点市场营销组合1是一个变量组合2层次3的整体协同作用4必须具有充分的应变能力

(四)管理市场营销活动 第三章市场营销环境

一、营销环境的概念是指在营销活动之外,能影响营销部门建立并保持与顾客良好关系的能力的各种因素和力量

三、营销环境的分类

(一)微观环境:

1、企业自身及各部门

2、供应商

3、中间商

4、顾客、公众

5、竞争对手

(二)宏观环境

1、人口环境

2、经济因素

3、自然环境

4、技术环境

5、政治环境

6、文化环境

SWOT是英文优势(strengths)、弱点(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四个词的缩写,包括了企业在进行营销环境分析时所需考虑的各方面因素。

第四章营销调研

一、确定问题和调研目标

二、制定调研计划

(一)确定信息需求

(二)收集二手信息的计划

(三)收集原始数据的计划

(四)提出调研计划

三、实施调研计划

四、解释与汇报结论

一、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一)文化因素:亚文化社会阶层区域

(二)社会因素1.相关群体2.家庭3.角色和地位

(三)个人因素1.年龄与生命周期阶段2.职业与经济环境3.生活方式 4.个性与自我概念5.收入

(四)心理因素1.动机2.知觉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曲解、选择性保留3.学习4.态度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过程 1.确认需要2.收集信息

(1)个人来源:这些信息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影响最为有效

(2)商业来源:信息量大,可信度低

(3)公众来源:这种信息最可靠,但消费者熟悉的产品毕竟很少。(4)经验来源

3.比较评价:性能、价格、品牌、服务、销售人员的态度

4.购买决策:为了帮助顾客果断决策,企业营销的中心就是让顾客把商品带回家,把对产品的责任留下来

5.购后感受:如果消费者满意,可能会成为忠诚顾客,他们会把忠诚扩散到对企业的其他产品

第六章商业市场的的特征:1生产资料购买者数量少,购买量大2购买者在地理区域上较集中3衍生需求4需求缺乏弹性5需求波动较大6涉及更多的购买者7专家购买决策过程较严谨、专业

第七章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

一、市场营销战略1市场领导者战略(防守战)2市场挑战者战略(进攻战)3市场跟随者战略(包抄战)4市场补缺者战略(游击战)

二、市场细分:市场细分并不是通过产品本身的分类来细分市场,而是根据顾客对产品的欲望与需要不同所形成的不同顾客群来进行细分市场。

(二)细分变量

1、地理变量1)按地理位置细分2)按人口多少及密集程度的细分3)按气候细分

2、人口变量1)按年龄细分:儿童市场、青年市场、中年市场、老年市场;2)按性别细分:男、女 3)按收入细分:高、低……4)按民族细分:5)按职业及教育状况细分

3、心理变量包括个性、购买动机、价值观念、生活格调、追求的利益等变量。

4、行为变量

(三)市场细分有效性标准

1、可衡量性

2、可收益性

3、可获得性

4、可进入性

三、目标市场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从满足现实的或潜在的目标顾客的需求出发,并根据企业自身经营条件而选定的特定市场。

(一)目标市场选择的步骤

1、确认本企业的差别化优势

2、准确地选择差别化优势

3、显示独特的差别化优势

(二)市场覆盖战略

1、无差异营销:不考虑细分市场的差异性,对整个市场只提供一种产品,企业的产品针对的是消费者的共同需求,而不是差异化需求的市场覆盖战略。

2、差异化营是指企业决定以几个细分市场为目标,为每个市场分别设计产品及营销方案。

3、集中性营销是指放弃一个大市场中的小份额,而去争取一个或几个亚市场中的大份额的市场覆盖战略。

4、选择市场覆盖战略的影响因素(1)企业资源(2)产品差异程度(3)产品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4)市场差异程度(5)竞争对手的市场营销战略

四、市场定位

(一)定位的依据

1、产品特点

2、产品所提供的利益

3、产品的适用场合4、产品的使用者

5、针对竞争对手

6、避开竞争对手

7、产品种类

(二)定位的三个步骤

1、识别可能的竞争优势:产品差异、服务差异、人员差异、形象差异

2、选择合适的竞争优势:避免三种定位错误

3、传播选定的市场定位 第八章产品及服务战略

一、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从而引起人们注意,供人取得使用或消费,并能够满足欲望或需要的任何东西。

二、产品分类

(一)消费品:日用品、选购品、特殊品、非需品

(二)工业品

三、个别产品决策:产品属性—建立品牌—包装—标签—产品扶持性服务

(一)产品属性:质量、特色、设计

(二)建立品牌

1、品牌的概念及作用:是一个名称、术语、标记、符号、图案,或者是这些因素的组合,用来识别产品的制造商和销售商。

2、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

3、建立品牌的主要决策

(1)有无决策(2)名称选择(3)归属决策(制造商、销售商、特许、共同建立)(4)品牌战略(统分决策)

产品系列扩展、品牌扩展、多种品牌、新品牌

产品生命周期是产品的市场寿命,而不是指产品的使用寿命。产品的使用寿命是指一种产品从进入消费领域被使用,到失去其使用价值的时间间隔,一般称产品自然寿命周期。而产品的市场寿命是指一种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到被淘汰退出市场的时间间隔,包括市场导入期、市场增长期、市场成熟期和市场衰退期等四个阶段。

二、生命周期战略

(一)开发期

(二)导入期

1、快速撇脂战略

2、缓慢撇脂战略

3、快速渗透战略

4、缓慢渗透战略

(三)增长期

(四)成熟期

(五)衰退期

第十章产品定价

一、以成本、价值、竞争为基础的价格是消费者对用来交换拥有或使用产品或服务利益的全部价值量。专利保护的新产品定价战略

市场撇脂定价法 最初设定高价,从市场中一层一层地撇取收益。市场渗透定价法 最初设定低价,迅速进入市场,从而快速吸引大量购买者并赢得较大市场份额。

产品系列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产品,其中每个产品都有不同的特色,因此要制定不同价格。

确定这类商品的价格差额,一般要分析各种产品成本之间的差额、顾客对商品的评价、竞争者的价格等等。

第十一章渠道

一、渠道层次及宽度是指在把产品和其所有权一步步转移给最终购买者过程中承担若干工作的每一层营销中间渠道。

二、设计渠道系统的步骤

1、分析消费者对服务的需求2 / 22、确定渠道目标及限制因素

3、确定主要渠道选择方案

4、评估主要渠道方案第十二章促销

一、促销组合的组成:广告、公关、人员销售、销售促进

二、广告战略包括:

1、创设广告信息

2、选择广告媒体

三、公关:公关的目的、主要工具

四、销售促进:消费者促销的手段:

1、样品

2、赠券

3、现金折返

4、实物奖励

5、广告特制品

五、人员销售 销售步骤:

1、寻找和鉴别线索

2、筛选线索

3、进行接触

4、产品介绍和展示

5、处理障碍

6、成交

4.电大 管理会计 精装小抄 篇四

变动成本法: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以成本习性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一起作为期间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成本习性: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经营预测:企业根据现有的经济条件和掌握的历史资料及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状况所进行的预计和推测。短期经营决策:指在一个经营或经营周期内,为充份合理地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所作出的决策。

长期投资决策:长期投资指投入资金量较大,获取报酬和收回投资的持续时间较(一般在1年以上),能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企业经营获利能力的投资。长期投资决策是以企业战略为指导对企业长期投资项目及其实施方案的选择。

约束性固定成本:指形成和维持企业最起码生产经营能力的成本,是企业经营业务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又称经营能力成本。回归直线法:根据若干期业务量和成本的历史资料,运用最小平方法原理计算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习性分析方法。投资回收期:以投资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总投资所需的时间,记作PP,通常用年表示。

内含报酬率:指一项长期投资方案在项目计算期内预期可达到的报酬率,也称为内部收益率,记作IRR。

普通年金:指每期期末收付等额款项的年金,又称为后付年金。

预付年金:指每期期初收付等额款项的年金,又称为先付年金。

标准成本:指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经营条件,以对未来情况的分析为基础,应用科学方法确定的,可以与实际成本相比较的单位产品的目标成本。

标准成本差异:指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下,企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全面预算:是一系列预算的总称,是企业根据其战略目标与战略规划所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方面的总体计划,包括日常业务预算(经营预算)、特种决策预算(资本预算)与财务预算三大类内容。现金流量:指在项目计算期内因资本循环而发生各种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量。相关收入:指与特定的决策方案相联系、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决策时必须予以充份考虑的收入。

相关成本:指与特定的决策方案相联系、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予以充份考虑的成本。

机会成本:指在决策过程中,由于选取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收益,也就是选择目前接受的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成本控制: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所发生的各项资源的耗费和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与监督,及时发现其与预定的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分析造成实际脱离计划的原因,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从而保证成本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简答题:(每题10分,20分)▲简述现金流量的内容

答:现金流量的内容包括: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

一、现金流入量是指整个投资和回收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现金收入,包括:

1、营业现金收入:指项目生产经营期每年以现金形式收回的营业收入和当期收回的应收账款之和;

2、固定资产报废的残值收:指投资项目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在终结点报废清理或中途变价转让处理时发生的现金流入;

3、收回垫付的流动资金:指新建项目在项目终结点因不再发生

新的替代投资而收回的原垫付的流动资金的投资额。

二、现金流出量指整个投资和回收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现金支出,包括:

1、建设投资支出:指项目建设期按项目规模和生产经营需要而购建固定资产、无形 资产等支出;

2、垫付的流动资金:指项目生产经营期周转使用的营运资金投入。

3、营运资本:为保证项目生产经营期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而以货币资金支付的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

4、各项税款:项目生产经营期依法缴纳的各项税款。

▲简述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答:

1、应用前提条件不同:变动成本法要求进行成本习性分析,完全成本法要求按经济用途分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

2、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则包括所有成本,只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3、销货成本及存货成本不同:变动成本法下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利润表,因而没有转化为销货成本的可能。完全成本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需在本期销货和期末存货之间分配,从而导致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计入本期利润表,另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则随着期末存货成本递延到下期。

4、销货成本计算公式不同。

5、损益确定程序不同:完全成本法下,必须按照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营业损益。变动成本法下,只能按照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营业损益。

6、所提供信息的用途不同:完全成本下,能刺激增产的积极性,主要满足对外提供报表的需要,利润与销售量联系缺乏规律性。变动成本法能够促使企业重视市场销售,主要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利润与销售量之间有一定规律性联系。

▲简要说明经营预测的方法有哪些? 答:

一、定量预测分析法:指运用现代数学方法与预测对象有关的各种要素进行加工处理,并据以建立能够充分揭示有关变量之间规律的经济数学模型的预测分析方法。按照具体方式不同,分为:

1、趋势预测分析:包括算术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和指数平常法等。

2、因果预测分析法:包括本量利分析法、投入产出法和回归分析法等。

二、定性预测分析法:由熟悉业务情况的专业人员根据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结合预测对象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对事物的未来状况和发展趋势作出推测的一类预测方法。定性预测分析包括:调查分析法、专家集合意见法、推销员判断法和产品生命周期法等。这种方法通常在缺乏完备的历史资料或有关变量间缺乏明显的数量关系的条件采用。

▲简述责任会计的内容

答:责任会计:是现代企业分权管理模式的产物,它要求企业内部建立若干个责任单位,并按照每个单位编制责任预算和组织核算,通过信息的反馈,实现对责任中心进行控制和考核的一种会计制度。内容包括:

1、责任划分--设置责任中心,是实施责任会计的前提;

2、责任预算--编制责任预算,是日常核算的标准和进行责任控制与考核的依据;

3、责任控制--提交责任报告;

4、责任考核--制定奖惩机制。▲简述责任中心的三种形式

答:责任中心:指具备一定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企业内部单位,是权、责、利的统一体。形式:

一、成本中心:指只对成本或费用承担责任的责任中心,是应用范围最广的责任中心。包括:1)标准成本中心:指其发生的成本可通过技术分析相对可靠地估算出来,其特点是资源耗费量与成果产出量有密切关系。2)费用中心:其发生的费用包括各种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间接成本项目,其特点是资源耗费量与成果产出量没有直接关系;

二、利润中心:指对利润负责的责任中心,由于利润是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后的余额,故利润中心即对收负责,也对成本费用负责。包括:1)、自然利润中心:指可以直接对外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并取得收入的利润中心。2)、人为利润中心:按照内部转移价格向企业其他责任单位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利润中心。

三、投资中心:指即要对成本和负责,还要对投资的效果负责的责任中心,它是最高层次的责任中心。▲什么是本量利分析?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本量利分析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对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的分析。三者之间关系: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

▲短期经营决策的方法有哪些?

答:

1、贡献毛益分析法:在各方案成本相同的情况下,贡献毛益总额最大的方案即为利润最大的方案。

2、差量分析法:在计算两个备选方案的差量收入和差量成本的基础上,计算差量损益,并据此选择决策方案。

3、相关成本分析法:指在备选方案收入相同的情况下,只分析各备选方案增加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和。

▲混合成本包括哪几种?

答:混合成本包括:

1、阶梯式混合成本:这类成本特点是一定范围内不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当业务量突破这个范围,成本就跳跃上升,并在新的业务量变动范围内固定不变,直到出现另一个新的跳跃为止;

2、标准式混合成本:这类成本由固定和变动成本合成,其固定部分不受业务量影响,变动部分则随着业务的增长成正比例增长的成本。

3、低坡式混合成本:这类成本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保持固定不变,一里突破这个业务量限度,其超过部分的成本就相当于变动成本。

4、曲线式混合成本:这类成本通常有一个初始量,一般不变,相当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基础上,成本随着业务量变动但并不存在线性关系,在平面直解坐标图上表现为一条抛物线。按照曲线斜率的不同变动趋势,分为递增型混合成本和递减型混合成本。

▲短期经营决策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答:

一、相关收入:指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决策时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收入,包括差量收入和边际收入。差量收入指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收入的差额,边际收入指业务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收变动。

二、相关成本:指与特定的决策方案相联系、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成本。包括:1)差量成本:指因生产能力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异。2)机会成本:指在决策过程中,由于选择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收益。3)付现成本:指必须在今后时期以现金(包括银行存款)支付的各项成本和费用,实际上就是目前尚未发生而在今后可能或必将发生的支出成本。4)专属成本:指明确归属于特定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5)边际成本: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所引起成本变化量。6)重置成本:指假设现在重新购置或重新建造目前所持有的资产所需发生的成本。

三、相关业务量:指在短期决策中必须重视的,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的产量或销量。

▲简述内部转移价格的类型

答:定义:指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因转移中间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结算和进行内部责任结转所使用的计价标准。根据内部转移价格制定依据的不同,内部转移价格可分为:

1、市场价格:以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作为基价的内部转移价格。

2、协商价格:在正常市场价格的基础上,由企业责任中心通过定期共同协商所确定的为供求双方共同接受的价格;

3、双重价格:针对供需双方分别彩不同的转移的价格,其差额由会计部门进行调整,分为双重市场价格和双重转移价格;

4、成本价格:以产品和劳务的成本为基础而制定的转移价格,又分为:标准成本价、标准成本加成价及标准变动成本价。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2001年销售收入为1000万元,税前利润为10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0%。

要求:1)计算2001年固定成本;2)假定2002年该公司只追加20万元广告费,其它条件均不变,计算该年的固定成本;3)计算2002年该公司保本额。

解:(1)2001年固定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利润=-1000-1000×60%-100=300(万)(2)2002年固定成本=300+20=320(万元)(3)2002年保本额=固定成本总额÷(1-变动成本率)=320÷(1-60%)=800(万元)▲某公司产销一种产品,本年资料:单位售价:20, 单位变动成本:14元,其中:直接材料4元,直接人工7元,变动制造费用3元,单位贡献毛益6元。要求:1)若每月销售额为25000元时可保本,计算当年固定成本总额;2)若明年单位直接人工增加7元,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维持目前的贡献毛益率,明年单位售价应达到多少元? 解:(1)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额÷销售单价=25000÷20=1250(件)

固定成本总额=保本销售量×单位贡献毛益=1250×(20-14)×12个月=90000(元)(2)目前贡献毛益率=单位贡献毛益÷销售单价=6÷20=30%

设明年单位售价为P,则可:P-(14+7)/P=30%,求得P=30(元)

▲某公司生产A.B.C三种产品,其固定成本总额为19800元,三种产品的资料: 甲:销售价2000元,销售量60件,单位变动成本1600元;乙:销售价500元,销售量30件,单位变动成本300元;丙:销售价1000元,销售量65件,单位变动成本700元;要求: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综合保本额及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额。

解(1)三种产品销售总额=2000×60+500×30+1000×65=200,000(元)

▲某人出国三年,请你代付房租,每年租金5000元,设银行存款复利利率为5%,问他应当现在给你在银行存入多少钱? 解:PA=A(P/A,i,n)=5000×(P/A,5%,3)=5000 ×2.72325=13616.25(元)

▲假设以10%的利率借得20000元,投资于某个寿命为10年的项目,若每年的产出相等,问每年至少要收回多少现金才有利?(年金现值)

解:A = PA÷(P/A,i,n)=20000÷▲某企业拟购入一套设备,有甲、乙两种型号可供选择,该企业采用年直线法计提折旧,所得税率为33%,预定投资报酬率为14%。甲设备购置成本20万元,使用寿命5年,预计残值2万元,预计年税前净利4万元;乙设备购置成本15万元,使用寿命5年,预计残值1.5万元,预计年税前净利3万元。根据以上资料,采用净现值法分析确定企业应选购哪种型号的设备。

解:甲设备年折旧额=(20-2)÷5=3.6(万)甲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重=2000×60÷200000=60%

乙..比重=500×30÷200000=7.5% 丙..比重=1000×65÷200000=32.5% 甲贡献毛益率=(2000-1600)÷2000=20% 乙贡献毛益率=(500-300)÷500=40% 丙贡献毛益率=(1000-700)÷1000=30% 加权贡献毛益率=60%×20%+7.5%×40%+32.5%×30%=24.75%

综合保本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贡献毛益率=19800÷24.75%=80,000(元)

(2)甲产品保本销售量=综合保本销售额×销售比重=80000×60%=48,000(元)乙…保本销售量=80000×7.5%=6,000(元)丙…保本销售量=80000×32.5%=26000(元)▲某企业1998年只生产A产品,单价为10/件,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件,全年固定成本为30000元,当年生产量为12000件。要求:1)计算贡献毛益2)变动成本率3)营业利润.解:(1)贡献毛益=(10-6)×12000=48,000(元)(2)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6÷10=60%

(3)营业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48000-30000=18000(元)

▲某人准备购买一辆小车,打算现在立即存入10万元,一年后再存入9万元。假定银行复利利率为5%,那么3年后购买小车时,他将有多少存款来买车?(复利终值)解:10×(1+5%)3+9×(1+5%)2=10×1.15763+9×1.10250=21.4988(万元)▲某人预计在2年后和4年后各有10万元和8万元的开支。为此,他打算现在准备一笔钱存入银行来满足这些开支的需要。假定银行复利利率为6%,他应该现在存入银行多少钱?(复利现值)

解:10×(1+6%)-2-2+8×(1+6%)-4=10×0.89000+8×0.79209=15.23672(万元)

(P/A,10%,10)=20000÷6.14457=3254.91元 ▲某人预计孩子在3年后上大学本科(4年),每年需要3万元费用。为此,他打算现在准备一笔钱存入银行来满足这些开支的需要。假定银行复利利率为4%,他现在应该存入银行多少钱?(递延年金)解:P=A(P/A, i,n)(P/F, i,m)=3×(P/A,4%,4)×(P/F,4%,3)=3×3.62990×0.88900=9.681(万元)

▲某项目初始投资1000万元,建设期为1年,项目寿命5年,预计投产后每年可获得净现金流量400万元,行业基准折现率为12%,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解:已知:NCF0=-1000NCF1=0NCF2-6=400i=12%

NPV=400×(P/A,12%,5)×(1+12%)-1-1000×(1+12%)0=400×3.60478×0.89286-1000×1=287.43(万元)

▲某公司有一投资项目,其初始投资包括:机器设备投资72万元,垫支流动资金23万元,该项目1年建成投产,寿命期为5年,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折旧,寿命期终了有固定资产残值为5万元。投产后每年可获得销售收入68万元,每年付现成本为32万元。若企业所得税率为40%,行业基准折现率为12%,用净现值法确定该投资项目是否可行。

解:1)年折旧额=(72-5)÷5=13.4(万元)2)税后净利润=(68-32-13.4)×(1-40%)=13.56(万元)

3)NCF0=(-72)+(-23)=-95(万元)NCF1=0NCF2-5=净利润+折旧=13.56+13.4=26.96(万元)

NCF6=26.96+5+23=54.96(万元)NPV=26.96×(P/A,12%,5)×

(1+12%)-1+(23+5)×(1+12%)-6-95=26.96×3.60478×0.89286+28×0.50663-95=5.96(万元)

答:因该项目净现值大于零,故该项目可行。

甲..税后净利润=4×(1-33%)=2.68(万元)甲设备NCF0=-20(万元)

甲设备NCF1-4=2.68+3.6=6.28(万元)甲设备NCF5=6.28+2=8.28(万元)甲设备NPV =6.28×(P/A,14%,5)+2×(1+14%)-5-20=6.28×3.43308+2×0.519373-20=2.6(万元)

乙设备年折旧额=(15-1.5)÷5=2.7(万元)乙..税后净利润=3×(1-33%)=2.01(万元)乙设备NCF0=-15(万元)

乙设备NCF1-4=2.01+2.7=4.71(万元)乙设备NCF5=4.71+1.5=6.21(万元)乙设备NPV =4.71×(P/A,14%,5)+1.5×(1+14%)-5-15=4.71×3.43308+1.5×0.519373-15=1.95(万元)

▲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建设起点投资100万元,当年完工并投产,投产后每年获利润15万元,该项固定资产寿命为10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满无残值,已知该项目基准折现率为12%。

要求:(1)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2)计算该项目年营业现金净流量(3)计算该项目净现值.解:(1)年折旧额=100÷10=10(万元)(2)净现金流量:NCF0 =-100(万元)NCF1-10 = 15+10=25(万元)

(3)项目净现值=25×(P/A,12%,10)-100=25×5.65022-100≈41.26(万元)

▲某企业拟添置一条生产线,需原始投资200万元,该生产线预计可使用10年,每年可使企业增加营业净现金流量35万元,期满时有残值变现收入20万元,已知企业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0%,投资分析时不考虑税收因素,现值系数为: 折现率10年期10年期

复利现值系数年金现值系数

10%0.3866.145 12%0.3225.650 14%0.2705.216

▲某企业急需一台不需要安装设备,该设备投入使用后,每年可增加销售收入71000元,经营成本(付现成本)50000元,若购买,其市场价格为100000元,经济寿命为10年,报废无残值。已知企业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0%,不考虑税收因素,有关现值系数为: 折现率10年期年金现值系数 10%6.14512%5.650 16%0.2274.83814%5.216

要求:1)计算该项投资的净现值(2)计算该项投资的内部报酬率(保留2位小数)。解:(1)NPV=35×(P/A,10%,10)+20×(P/F,10%,10)-200=35×6.145+20×0.386-200=22.795(万元)(2)逐次测试逼近法: NPV=35×(P/A,12%,10)+20×(P/F,12%,10)-200=35×5.650+20×0.322-200=4.19(万元)NPV=35×(P/A,14%,10)+20×(P/F,14%,10)-200=35×5.216+20×0.270-200=-12.04(万元)内插法: 2RR=12%+ 4.190

4.19(12.04)

×(14%-12%)=12.52%

▲某人通过银行按揭购买商品房一套,总价90万元,首期支付30万元,其余按月等额支付,15年付清。设月利率为0.33%,求每月支付额为多少?

解:购房需贷款额=90-30=60(万元),年利率=0.33%×12=3.96% P=A(P/A,i,n)A=

P

(P/A,i,n)(P/A,3.96%,15)

查年金现值系数表:

当i=3%时,(P/A,3%,15)=11.938 当i=4%时,(P/A,4%,15)=11.118 假设(P/A,3.96%,15)为X,列方程:

x11.9383.96%3%,X=11.1508年

11.11811.938

4%3%

A=60=60=5.38(万元)

(P/A,3.96%,15)11.1508

每月支付额=5.38=0.4483(万元)

16%4.838

18%4.494要求:用净现值法和内部报酬率法评价企业是否应当购置该项设备。

解:(1)年折旧额=100,000÷10=10,000(元)税前利润=收入-付现成本-折旧=71,000-50,000-10,000=11,000(元)NCF=净利润+折旧

=11,000+10,000=21,000(元)

NPV=21,000×(P/A,10%,10)-100,000=21000×6.145-100,000=29045(元)(2)NPV=21,000×

(P/A,16%,10)-100,000=21000×4.838-100,000=1598(元)

NPV=21,000×(P/A,18%,10)-100,000=21000×4.494-100,000=-5626(元)内部收益率=16%+ 15980

×

1598(5626)

(18%-16%)=16.44%

5.质量管理总结(小抄) 篇五

2,质量相关术语:1)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2)过程:一组将输入转为输出地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3)程序:程序是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4)产品:过程的结果

3,现代质量理念:顾客满意,适度质量,质量的时间性

4,质量管理发展阶段:(1)传统质量管理阶段:产品主要依靠工人的实际操作经验,靠手摸眼看等,感官估计和简单的度量衡器测量而定。(2)质量检验阶段:成独立的质量部门,“事后检验 ”(3)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将数理统计技术应用到质量管理的领域。(4)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执行质量职能是全体人员的责任。(5)质量管理的国际化

5,质量的意义: 质量是人们生活的保障;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质量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的综合反映。

6,戴明(PDCA循环)十四点:1 创造产品与服务改善的恒久目的2 采纳新的哲学3 停止依靠大批量的检验来达到质量标准4 要有一个最小成本的全面考虑。在原材料、标准件、和零部件的采购上不要只以价格的高低来决定对象。5 坚定不移的改进生产及服务系统6 建立现代的岗位培训方法7 建立并贯彻领导方法8 驱走恐惧心理9 打破部门之间大的围墙10 取消对员工发出计量化的目标11 取消工作标准及数量化地定额12消除妨碍基层员工工作畅顺的因素13 建立严谨的教育及培训计划14 创造一个能推动以上13项的管理结构

7,朱兰适用性质量:质量的本质内涵是“适用性“,而所谓的适用性是使产品在使用期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朱兰提出质量不仅要满足明确的需求,也要满足潜在的需求。这一思想使质量管理范围从生产过程中的控制进一步扩大到产品开发和工艺设计阶段。

8,朱兰质量螺旋:(质量产生的全过程)产品质量在市场调查,开发,设计,计划,采购,生产,控制,检验,销售,服务及反馈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同时又在这个全过程的不断循环中螺旋式提高。

9,质量三部曲:(1)质量计划—实现质量目标的准备程序(2)质量控制—对过程进行控制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3)质量改进—有助于发现更好的管理工作方式

10,80/20原则: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百分之二十来自基层操作人员百分之八十的质量问题是由于领导责任所引起的。

11,全面质量管理(TMQ):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理解要点:1,有时把“全面质量管理”(TQM)称为“公司范围内的质量管理”CWQC‘TQC。2,全面质量管理是对一个组织进行管理的途径,除了这种途径之外,对于一个组织而言还可以有其他途径。3,TQM是一个体系或途径,其目的在于:最经济的生产顾客满意的产品,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内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所谓全面质量指除了产品质量外,还包括过程质量、体系质量:不仅是固有质量特性,还包括赋予质量特性等。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以全面质量为中心,全员参加为基础,通过对质量环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即“三全管理”使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5全面质量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是组织的最高管理着强有力和持续的领导,以及实施全院教育和培训。12,三全一多样(全面的理解):1,全过程的质量管理2,全员的质量管理3,全面的质量4,管理方法的多样性。TQC基本思想:以用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用数据说话,采用科学系统方法实施质量产生和形成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保证基础上的质量持续改进是TQC精髂,突出人的作用。

13,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原则:1,以顾客为导向 2 全员参与 3 持续改进(核心思想)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1,体系管理原理:任何一个组织,只有依据其实际环境条件和情况,策划、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体系管理原理时,才能实现其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过程监控原理:所有质量工作都是通过过程完成的,质量管理要通过对过程的监控来实现。任何一个组织都应该识别、组织、建立和管理质量活动过程网络及其接口,才能创造、改进和提供持续稳定的质量 3,人本原理:质量管理,以人为本,只有不断提高人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活动或过程质量、产品质量、组织质量、体系质量及其组合的实体质量。

14,PDCA :(1)计划阶段: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在上一步基础上,找出主要原因。(2)执行~(3)检查~:根据计划与目标,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4)处理~:总结经验教训,对原有制度和标准进行修正以防止同样问题的出现;对于没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解决。

PDCA循环的特点;周而复始,大环带小环,阶梯式上升。

15,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包括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为了向客体提供足够的信任以表明尸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质量控制是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是为了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更多的受益,在整个组织内部所采取的旨在提高活动和过一程效益、效率的各种措施。

16,质量策划:根据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及经营方针和战略,围绕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或产品质量所作的总体决策活动。

质量策划的主要内容包括:1)质量管理体系策划2)产品实现的策划3)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的策划。质量策划的过程1)设定质量目标2)识别顾客3)确定顾客需求4)开发产品特征5)开发过程特征6)开发过程控制

质量策划的方法1)质量功能展开的基本原理 质量功能展开是把顾客或市场的要求转化为设计要求、零部件特征、工艺要求、生产要求的多层侧演绎分析方法,它用来确保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生产与运营系统满足顾客要求2)质量屋的建立:一,确定顾客属性 二,列出满足顾客需求的必备技术特征 三,将顾客需求与技术特征相联系,建立顾客属性与技术特征之间的关系矩阵 四,评价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预测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五,评价产品的技术竞争能力,从技术的角度对市场上同类产品进行评估 六,选择产品的技术特征,并将其用于接下来展开流程的输入。左墙—顾客需求及重要性, 天花板—技术特征, 房间—关系矩阵, 地板—技术措施的指标及重要性 右墙—市场竞争能力评估矩阵 屋顶—技术措施的相关矩阵。

17,ISO9000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8,文件的构成:1)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质量手册3)本标准所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4)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5)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

质量体系文件主要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质量记录、作业指导书。

19,质量体系基本要素:总体要素 基本过程要素 辅助过程要素 基础性要素

20,认证和认可的异同:质量认证:包括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认证是第三方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认可:是指权威机构对有能力执行特定任务的机构或个人给予正式的承认的程序。认证与认可不仅在目的和作用上不同,而且机构上也有区别。认证机构为所有具备能力的机构,大多数国家认证机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认可机构应为权威机构或授权机构,一般为政府机构本身或政府指定代表政府的机构,认可机构具有唯一性。为保证认可结果的一致性和认可制度实施的国家权威性,认可机构不宜引入竞争机制。产品质量认证的对象是特定产品,目的是证明供方的特定产品附合规定的标准要求,产品质量认证分为安全认证(强制性)和合格认证(自愿怀)。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对象是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目的是证明供方质量管理体系有能力确保其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质量体系认证是通过第三方(认定机构)审核实现的,它是一种自愿行为。

21,采购系统的基本要求:采购人员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源,进行现场检验,建立保证客观地评价供应商的程序,选择最好的候选者提供产品。

22,供应商管理: 一,供应商管理:1)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对供应商实际供货业绩进行及时跟踪动态地调整供应商名单与等级。2)激励和约束供应商。二,采购企业与供应商的伙伴关系。三,供应商开发。

23,质量变异及规律:正常变异和异常变异。正常变异是指生产过程中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异,异常变异是指生产过程中系统性因素引起的变异。来源上分:人, 设备, 方法, 材料, 环境, 检测, 从性质上可以分为, 随机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规律,呈正太分布。

过程控制:维持工作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活动。

24,过程分析:对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类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导性因素,调查这些因素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建立过程因素的管理标准,根据标准要求开展过程质量控制过程。过程控制内容主要有:1对生产条件控制2对关键工程控制3计量和测试的控制4不合格品的控制

25,控制图:利用在过程稳定状态时取得的数据经过计算处理和绘制图形,并用于日常生产过程中显示过程的稳定性或异常波动,以便监控生产过程的一种统计工具。,26,统计方法的七种工具:排列图主次因素排列图(80/20原则,寻找其中哪些是主要因素),直方图,检查表,散布图,因果图,分层法,控制图。

27,直方图形状分析:1,标准型:2,锯齿形:大都是由于分组不当或是测量错误,3,陡壁型,往往由于工序能力不足进行全数检查剔除不合格品造成方法和读数有问题引起,4.孤岛型:加工过程中出现异常变动引起,5,双峰型,由于数据没有进行适当的分层,从而使均值相差较大的俩中分布混合在一起造成两个高峰。6,偏峰型:由于加工习惯造成的28,顾客满意(CS):是对顾客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一种界定。

29,顾客满意的特点:主观性,客观性,动态性,全面性,模糊性。顾客满意纵向层次:1物质满意层2精神满意层3社会满意层

30,顾客忠诚:是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或服务过程中高度满意与愉快的结果是对品牌的共鸣。顾客忠诚实际上是顾客行为的持续性。

31,获得顾客忠诚的过程:通过主要联系及组织识别目标市场和顾客;调查了解顾客; 需求与期望值;满足顾客需求;超越顾客期望值;预测顾客潜在需求;满足顾客潜在需求;{顾客满意}获得顾忠诚。32,实施顾客满意管理必须坚持的原则:顾客是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顾客忠诚是指顾客在满意的基础上,对某品牌或企业作出长期购买的承诺,是顾客一种意识和行为的结合。它是CS的进一步发展,是企业所最终追求的目标。(1)全程性原则。所谓全程就是指实施CS战略不能只局限于产品的前期研发阶段,企业实施CS管理必须贯穿于从开发决策、设计、生产、销售直至交付顾客使用及提供售后服务的全过程。(3分)

(2)面向顾客原则。实施CS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这需要从顾客需求结构的调查、反映顾客需求的项目指标及指标权值体系的确定和对顾客主观感受的调查等几方面予以保证。(3分)

(3)持续改进原则。在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中实施CS战略,其重要目的就在于时刻推动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改进。CS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顾客的需求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因此,在现代企业中实施CS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才能取得更大的、持续的成功。(3分)33,外部顾客是指企业外部那些使用产品和接受服务的人,内部顾客是指企业内部在某种程度上受企业活动影响的那些人。外部顾客只有在内部顾客得到较好的服务时才能被较好的服务。大多数使外部顾客满意的企业也都是把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当成顾客的。因为质量水平受内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影响。理想状态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该都是百分百没缺陷的。然而,现实情况并非总是如此,质量水平是每个步骤质量水平影响的直接结果,大多数缺陷都出现在部门之间的交接过程中。使外部顾客满意,促进企业发展~购买决策,顾客忠诚,销售成本,价格优势,对待质量问题。使内部顾客满意,增加企业竞争力—节约成本,维护顾客关系,员工忠诚,凝聚力与企业文化。34,顾客对特定事物的满意度受三个基本因素影响:不满意因素 满意因素 非常满意因素。

35,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对比,以判断每项质量特性是否合格的一种活动或过程。

36,质量检验主要职能:鉴别职能,把关职能,报告职能,预防职能。

37,抽样检验:计量型检验、计数性检验。

把合格品判为不合格品并予以拒收的错误称为第一类错误,这种判错的风险为生产方风险。把不合格品判为合格品并予以接受的错误称为第二类错误,产生的风险为使用方风险。

38,质量成本又称为质量费用,是指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所造成的损失。

39,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预防鉴定成本与损失成本相加的最低点为最经济的点。

质量成本的含义和构成:质量成本包括保证成本和损失成本。保证成本: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及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等所需的各项费用(分为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损失成本: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支付的费用及出厂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而支付的费用(分为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40,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顾客期望,感知质量,感知价值是原因变量,影响并决定结果变量。

41,质量检验: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观察测量,检验,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进行比较,比判断每项质量特性是否合格以及产品是否合格的一种知动或过程。主要职能:鉴别职能,把关~,预防~,报告~。方法:抽样检验和全数检验。

42,KANO模型(日本学者狩野纪昭),将顾客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型需求(必须有),期望型~(与满足度正相关),兴奋型~(惊喜,可有可无,提升忠诚度与满意度)。

43,3@原理:如果质量特性值服从从正态分布,即x~N(u ,@2).当生产过程中仅有偶然性因素存在时,则从过程中测得的产品特性值x有99.73%。在U+3@r 范围内。也就是如果抽取少数产品,测得的质量特性值均应落在U+3@范围内,如果有特性值落在U+3@的界限外,可以认为过程出现系统性因素变异,使X的分布发生偏离。这就是休哈特的3@原理。如果分组采集数据,可以先计算样本的统计量,此时样本均值 的分布亦服从正态分布X‘~N(u,@2/n),因此同样可以利用3@原理绘制控制图,对过程进行控制。44,通常所说的“老七种”质量管理工具包含哪些?阐述散布图的制作方法及判断:所谓七种工具,即排列图法、分层法、因果分析图法、调查表法、直方图法、散布图法、控制图法。散布图的制作步骤如下:第一步 确定研究对象。第二步 收集数据。第三步 画出横坐标x与纵坐标y,添上特性值标度。第四步 根据数据画出坐标点。散布图的判断可依据六种相关类型:强正相关、弱正相关、线形相关、强负相关、弱负相关、非线形相关。

45,某产品尺寸公差要求为Ф12.2(+0.03-0.04)mm, 经随机抽样测算,样本加工尺寸均值 X =12.19238 mm,样本标准差为S=0.00286mm。试求:

(1)Cp、k、Cpk

(2)对工序能力进行判断。

解:公差中心Tm=12.195(1分)

T12.2312.164.0796S60.00286

.19512.0.075(1)k T/20.07/2

Cpk(1k)Cp(10.075)4.0793.773Cp

(2)因为Cpk>1.67,依据工序能力指数的判别标准,得出:工序能力等级为一级,工序能力过高;应对公差要求和工艺条件加以分析,避免设备精度的浪费。(3分)

2.已知N=4000的一批产品提交作外观检查,若用n=50,c=1,当p=2%时,L(p)=?

解:

0501495050 L(p)01

0.36420.37160.7358(0.02)(0.98)(0.02)(0.98)

1.已知某一种工序质量特性服从正态分布,即x∽N(μ,σ), 通过抽取样本,得到 =6, 样本标准差 s=3, 假设工序无偏且工序公差 T=15.(1)计算工序能力指数,并判断工序能力等级。

(2)计算产品不合格率。

解:(1)Cp=T/6×s=15/6×3=0.833<1,在0.67到1之间,处于工序能力三级,说明工序能力不足。

(2)PPUPL2PL,PLP(XTL)P(X

TL

)P(Z3Cp)(3Cp)

6.大学本科会计教育问题 篇六

我国高校自开设本科会计专业以来, 经过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不断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培养了大量会计人才, 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但与此同时,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 大多数本科院校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这样的培养目标过于大而空, 常导致学生在毕业后眼高手低, 应用能力差, 基本的会计技能掌握不好, 连基层会计岗都不能适应。会计培养是分层次的, 大学本科会计教育既不同于高职培训, 又区别于硕博士的培养目标。大学本科会计教育中, 是培养会计专才还是通才, 是重理论还是重实践, 目前在很多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并不明确。

(二) 会计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由于传统人才观 (高学历、高职称) 的制约, 很多人 (包括学生和家长) 不从实际出发, 片面追求高学历;还有很多大、中专甚至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虽然喜欢会计, 但在学校接受了传统的会计教育后, 毕业时却与自己喜欢的会计工作失之交臂, 没有或不能从事会计工作, 原因有很多, 但最主要的是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在参加工作时根本就派不上用场, 而在这时会计行业又在呼吁急需会计人才, 原因是他们所拥有的会计人才知识结构陈旧, 这就出现了会计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面前, 我们的会计教育显得低质低效, 处处被动。

(三) 实践教学比重偏低。

通过课堂教学和书本学习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只是为会计人员提供了进行会计工作的思路, 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则需要会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积累经验, 因此会计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程序和具体方法只有通过实际动手锻炼才能逐渐熟练并掌握。这些都客观上要求在会计教育中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而有些高校纯会计理论的学习, 缺乏理解, 使学生动手能力较弱。有些学校没有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 即使有也是设备不全, 做摆设, 难以使用。

(四) 教师理论与实践脱节。

高等院校有些会计专业教师从高校财经类专业毕业直接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 到教师岗后也缺少相应的专业实践培训, 造成会计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近年来, 高校会计专业教师还出现高学历现象, 只有博士毕业才能进入高校教师行列, 其中连续应届生比例很高。即大学本科、硕、博士连续读下来, 求学期间没有系统地在企业接触实际工作, 就直接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 往往理论性很强, 但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

(五) 课程设置不合理。

有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 内容交叉重复较多, 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搭配不合理, 影响了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教学计划几年不变的情况比较普遍, 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 没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相关课程双语教学流于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 会计学专业课双语教学是当前高等本科院校会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但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不够新颖, 教学效果一般, 双语教材选择上还不够科学, 因此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六) 缺少职业道德教育。

在实际会计工作中, 不少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很容易形成虚假会计信息, 所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学中, 学校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缺少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或者只是流于形式, 教师上课照本宣读, 学生也没有学习兴趣, 直接造成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下降。

二、大学本科会计教育改革与创新对策

(一) 重新界定会计教育目标。

对会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认识, 是确定会计本科教育其他环节的起点。关于大学会计教育目标的问题, 应区分培养层次, 即本科教育主要是培养中、高级会计管理人才, 应当注重拓宽知识基础, 进行全面素质和会计综合管理能力的训练, 实施“通用型人才”教育。大学会计教育是按照教学规律要求, 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较深专业基础知识的后备高级会计人才, 因此要适合大学本科会计教育的规律与目标。而且, 大学本科会计教育培养目标应当与时俱进。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能一成不变, 应当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环境及社会对会计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相适应。随着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定位的转变, 会计教育目标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

1、会计教育目标要实现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转变。

仅仅通晓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与市场营销、现代金融、工程技术、管理、法律、税收及国际经济多种学科和多种行业交织并融为一体。在这种条件下会计教育仅突出会计专业学科教育, 而忽视基础学科和其他相关联学科教育的教育模式或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2、会计教育目标要实现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以后续教育为主转变。

会计教育已不能再成为一次性为学生一生准备一切的教育, 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和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将使会计人才与会计教育形成不可分离的关系, 会计教育将伴随会计人才成长的始终, 会计人才将不断地通过会计教育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而这里的教育更多的是后续教育, 而不是学历教育。

3、会计教育要实现以专业教育为主向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转变。

通过接受会计教育, 不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执业会计师而是要使受教育者具备成为执业会计师的能力和素质。

(二) 改革会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

改革会计教学思路, 打破“每一个问题都有唯一正确答案”, “会计是同数字打交道, 而不是和人打交道”教学思维的局限性。实际上, 会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会计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计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局面时所必需的思路和技巧。

1、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施多媒体教学。

21世纪的会计教学, 要广泛开展演示教学方式, 即教师利用会计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广泛开展交互探讨教学方式, 即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各自的计算机对教学内容开展讨论;广泛开展虚拟现实教学方式, 即将某些现实问题借助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教学等。

2、继续发展会计模拟实验。

会计模拟实验是会计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会计模拟实验是将会计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的抽象理论形象化, 是掌握和巩固所学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培养会计技能, 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会计模拟实验包括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室等。

(三) 加强会计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学科是一门实务学科, 因此会计教师的从业经验是十分重要的。首先, 要改变教师“理论至上”的观念, 使教师重视实际工作经验的增加。具体可以通过改变教师工作考核方式, 不单纯以论文数量为依据, 而加之以学生的教学评估, 鼓励教师“走出去”, 通过实际工作经验的增加来提高教学质量。其次, 学校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法充实师资队伍, 聘请一些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定期请他们到学校来给学生做专题讲座, 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上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 并以此为根据来调整自己学习的方向。应鼓励吸纳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高学历高水平的人员作为专业教师, 引进具有一定社会资历的企业家作为导师, 引进国外学者到学校进行专业教育。培养在职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的同时, 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在学生中树立高尚会计执业道德。

(四) 改进教学方法, 重视实践教学。

在课堂教学上, 要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师为引导, 学生为中心”, 以培养能力为导向, 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提问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构建“课堂实践环节+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课堂实践环节, 即在课堂上, 针对讲授的知识点都要有相关的企业经济业务案例等, 使学生通过课堂训练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与实务处理的方法和规则。加强实验实训课程, 建设专业的会计实验室, 包括手工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并且手工实训, 就是给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模拟实习资料, 学生可以围绕会计循环, 根据供、产、销等业务进行分工合作, 完成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记账、结账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程序。

建立对口企业,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与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 让学生到企业的会计岗位上进行实习, 能加强学生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内在联系的认识。会计教育的基地向企业转化,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 会计教育一定要与企业联合,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解决教师实践、学生实习问题。学生通过会计模拟实验, 分会计岗位进行手工和电算会计实习, 能独立完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后, 进入企业参加社会实践, 最终达到能完全适应企业工作的目的, 以实现会计教育目标。

(五) 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学的关键, 也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 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问题。课程体系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都把课程改革列为教学改革的首要因素。目前, 随着我国会计学专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多, 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也更多地暴露出来。主要是:专业基础课过多, 专业方向课过少;必修课过多, 选修课过少;与专科课程重复过多。目前, 对于会计学本科生是培养专才还是通才的问题尚存在争议, 然而目前这种课程设置却距离本科生教育要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目标有所偏离。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本科生源情况复杂、学生的专业素质差别较大的实际情况, 建议对学生不宜统一规定太多的必选课而限制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增加选修课的比重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取消与专科重复的课程给学生留出更多的学习时间。

(六) 注重职业道德建设。

高校本科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 培养其实践技能, 还要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会计诚信教育, 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不但要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列为核心课程, 综合运用案例来说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更要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言传身教。这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会计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发挥、公众利益的保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文超, 吴君民.大学会计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财会通讯, 2008.1.

[2]于弘.大学会计教育的案例教学法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报, 2011.5.

上一篇:关于全市2013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安排意见下一篇:地铁工作人员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