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说课教案设计

2024-08-29

画风说课教案设计(精选8篇)

1.画风说课教案设计 篇一

《画风》教学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读懂课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勤观察、勤动脑的习惯和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内容,了解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的。

教学方法

通过精读课文并联系实际来突破重难点。

教学准备

指导学生观察刮风时景物的动态。

生字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喜欢画什么? 你会画风吗? 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的就是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故事。( 板书课题:20 画风 )

二、初读课文

1.小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注意第四自然段中“旗杆”的“杆”是多音字,在这里读第一声。还要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本课的生字。

3.再出示小黑板,读本课的词语。

李卫 丹丹 小艺 旗杆 擦 斜斜的 小男孩 显得

三、读懂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提问:

(1)“风”能画吗?

(2)小艺、丹丹和李卫是怎样画风的? 读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同时了解为什么“旗子在空中飘,小树是弯弯的,雨丝是斜斜的,风车怎么会呼呼地转。”

(3)是谁第一个把“风”画出来的? 为什么小艺能第一个把风画出来? ( 读有关的句子)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的。

4.你会画风吗? 想一想你准备怎样画风。

启发同学动脑筋,大胆发言。

提示:可画风中的小草弯了腰;风中的小花在点头;风巾的柳条随风摆;风中楼顶上的风向标在转动;风中路上的行人衣角被吹起……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你也画画看,再把你的画说一说。看谁画得好,说得好。

小结: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风中的景物就能画得好。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四个同学在黑板上画风。

2.同时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然后请四名同学说说自己的画。

二、识字、写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重点分析“ 擦”的`字形。

擦:左边是提手旁,右边的笔顺是:。

3.出示小黑板,读一读下面的词浯,再说一说带点的字怎样记。

李卫 丹丹 小艺 旗杆 斜斜的 小男孩 显得

提示学生注意:

旗:左边是“方”字旁,右上是“ ”,右下是“其”。不要丢掉右上的“ ”。

斜:左边是“余”,右边是“斗”。

男:上边是“田”,下边是“力”。

显:上边是“口”,下边是“业”。或去掉“湿”的“ 氵”。

4.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擦、斜、拽”。

其他生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田格中的范字,照范字临写。

三、巩固练习

1.填写适当的量词。

两 ( )小鸟 一 ( )旗杆 三 ( )小树 一 ( )乌云

一 ( )风车 一 ( )风 三 ( )小朋友

2.听写本课生字问。

2.《画风》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篇二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风看不到,摸不着,容易画下来吗?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瞧,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他们是画风的能手,你认识他们吗?

1、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你怎么可以这么快速的记住他们的名字?

4、生汇报记字方法。

5、想知道在这三位小朋友笔下,风,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三、自读自悟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答案。画完后,同位交流,看划对了没有。

2、全班交流。

3、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同时指导朗读,读准字音。赛读、评一评。

4、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情景是很有趣的,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感受一下画风的.趣味。全班朗读课文。画风真好玩,大家也想画吧,让我们先通过生字关,顺利过关,我们也去画风。

四、指导写字

说说怎么计我会写的字。想得妙,记得巧,看谁写得好。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结构。“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3.画风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分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15课《画风》。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做、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结合小学低段学生的识字和写字目标及本课的训练重点,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出风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逐步提高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让学生创编诗歌和自己动手画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通过情感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体会到故事中小朋友的聪明机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三、说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通过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做为本课的学习重点;把“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还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随着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学,喜欢大家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发现,喜欢和他人交流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为他们提供施展特长、展示才能的机会。

五、说教学法:

1、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我以郑州市“调节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本课教学重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我采用直观教学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2、“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我努力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采取独立自主、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范读、齐读、自由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分角色读、分段接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用心感悟、用情朗读,最终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

六、说预设流程:

这篇课文的教学分两个学时完成。在第一学时里,我主要引导大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标清自然段,理清文章的层次,指导大家识字写字,扫清障碍。

(一)我采用“创设情境,自主识字”的方法:

先让大家自由读课文,说说谁在画风。学生会高兴地喊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1、师:瞧,这三位小朋友来到咱们班了,想认识一下吗?让大家借助拼音认读他们的名字,和他们交朋友。(出示课件:图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画画,三位小朋友头的上方分别有他们带拼音的名字。)

接着去掉拼音读。再把他们的名字拆开,还认识这些字吗?怎么记这些(宋、涛、陈、丹、赵、艺)字?能给它找找朋友,组一个词吗?

2、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过。[这样根据课文特点,创设交朋友的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3、接着出示本课的生词,用多种方式反复读一读,以便熟练巩固。

(二)、接下来指导写字

写字是一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采用老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写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创设谁是小小书法家的情境,让孩子们把写字当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在第二学时里,我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品读课文。

首先是

(一)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欣赏叶圣陶的小诗《风》,让学生说说,从诗中你知道了什么?试着背一背,为学完本文后创编诗歌作准备。

(二)直接揭题,导入新课。

那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画风》,板书课题。

(三)然后复习生字词,检查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接着学习课文:(这个环节我准备分四步来进行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抓住重点

3、品读感悟,创编诗歌

4、想象拓展,积累语言)。

首先是第一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能够培养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我板书)

1、哪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画画?(板书:宋涛、陈丹、赵小艺)

2、画风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其他两个人是怎么回答的?她们两个人的意见一样吗?

3、他们画出风了吗?谁最先画出了风?都画了什么?(板书画画)

2、再读课文,抓住重点

把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用————标出。全班交流。(在这个环节里,对学生提出读书要求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画,在自读中解决问题,这其实是交给了孩子们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学生画完后我问:“他们的画到底是怎样的呢?想不想看看他们的画?”大家一定很有兴趣,我用课件逐幅出示他们三个人的画,鼓励学生给每幅画配上课文中的句子

比如第一幅画,给他配上课文中的句子是这样的:只见他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还有第二幅,第三幅,第四幅。我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让学生给图画配文字,这样设计,既克服了乏味的串讲,又突出了重点,再加上图文并茂的课件和老师鼓励性的提问,一定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解、思维等能力得到提高,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品读感悟,创编诗歌:

把他们画风的段落,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编一编: 你能选择一个人,把他画风的方法编成一首儿歌或小诗吗?

(诗总是给人想象的空间,所以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以“小诗人”的身份,大胆表达对生活的诗性感受。这样,不仅巧妙进行了语言训练,丰富了对诗歌的理解,更开启了诗性思维,激发了学生观察世界、热爱生活的意识。学生创编诗歌,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二年级的学生自己创编诗歌肯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大屏幕的提示下一定容易的多。在学生自由创编的基础上老师总结,让大家再读读自己创编的诗歌,一定会使学生特有成就感。

说一说:三位小朋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最喜欢他呢?说说你的理由。

让学生体会到他们都是(板书:勤于观察,善于动脑)的好孩子。这时,我会顺势鼓励大家今后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也要像他们一样动脑筋,想办法。

4、想象拓展,积累语言。

师:文中的三个孩子画出了风,你想画风吗?准备怎么画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画风方法。

再全班交流画风的方法。

然后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课件出示: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先填写,再把自己的想法画成一幅画。

2、写一写,画一画:

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方法,相信给了你许多启迪,那么你会画声音吗?动手画一画。(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拿着笔描描画画。因此,我让学生在画风的基础上再画画声音或者气味,学生一定兴趣盎然,乐学乐画。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谐,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想象力也会得到提高。)

七、说板书设计:

低年级的学生很活泼,认知水平还处于直观认识阶段,因此在板书上我没有过多的写文字,只是把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名字和他们的画简单画在黑板上,再把学生悟出的道理板书在下面,让学生一目了然。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是本册第八单元第二篇精读教学教材,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 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纯熟、陶醉等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分辨事物和联想。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情感目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三.说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1、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难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四.说教法: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根据教材本身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上耗费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尝试练习”、“点拨议论”的方法。五.说学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先运用尝试、自学的方法,再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悟”、“勾”等学法。六.说教学程序:

第一教时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新课前,我应用情景教学,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随后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并随乐声简介贝多芬,让学生明确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演奏,人民对他十分爱戴和敬仰。创设出浓郁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情景,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暗示了课文的内容中心,引出课题。

(播放《月光曲》录音,让学生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诱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初读课文时,听课文配乐朗读。思考: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课文录音的播放,把学生引入《月光曲》的意境中。)

三、检查预习字词情况(落实字词教学)

四、学习课文

1、齐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在学生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学习课文的第一节,学习本节时,重点理解“谱写”一词,及本节的主要意思。学习课文第一节后,点出最后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总的介绍)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其它段落,找出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描绘了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多读几遍,想象描绘的景象。(第九自然段)

3、画出描写皮鞋匠联想的句子。

4、体会感悟。

(1)课件出示句子——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大大的眼睛。

(2)请学生自由读这个句子,大家读了觉得怎么样?还美吗?我们来读这些联想的句子。a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洒遍银光。”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c“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3)汇报这部分内容,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柔和、徐缓、有力、快速、高昂激荡)(4)欣赏画面,倾听音乐,感情朗读(5)指导朗读这段课文,并初步背诵。

(直奔文章重点,体会乐曲意境: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而文章并没有描写《月光曲》的琴声、节奏及旋律,而这一内容文章是通过皮鞋匠听音乐时的联想表现出来的,为此,我让学生勾画出皮鞋匠听音乐时联想的文字,合作学习,初步体会乐曲的三层变化,再用多媒体施放月色海天的图画,即“月亮升起,海面平静”、“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浪涌”。并配与月色海天图画相对映的《月光曲》的三具乐段,即轻松舒缓的、渐强发展的、高昂激越的。教师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三层文字。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音乐、美术、语文三门学科成为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整体,深深地撼动了学生的心灵,从而突破了重点,并让学生分辨了事物和联想。这一步,体现了学法“勾”和“议”。在落实这一环节时,着重理解第九自然段中“写实”和“联想”部分。(结合配套投影片,展示教材中描绘的景象,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感受与理解)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以景物的变化引起曲调的变化,再以曲调的变化体会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

五、结束语:

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那么,贝多芬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下节课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追溯作曲根源,了解人物心境:如此美好的乐曲,贝多芬是在怎样的心境和激情中创造出来的呢?下节课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来得出贝多芬作曲的根源:夜深人静,听到琴声;走进茅屋,引起同情;遇见知音,非常激动;环境清幽,创作名曲。让学生明白兄妹贫穷的现状与贝多芬憎恶社会的激情,使得贝多芬的心情在变化,而穷兄妹俩,特别是对爱音乐又懂音乐的盲姑娘的深切同情和对她求知若渴心理的理解,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感情基础,从而让学生体会了贝多芬的卓越才华,和他对劳动人民的关心、热爱。)

六、作业: 背诵第九自然段

板书设计:

月光曲

柔和徐缓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有力快速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高昂激荡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4.《画风》说课稿 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叫xx,来自xx市x区xx一小。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画风》的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册语文书共分八组编排,其中第四组的专题是培养学生的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画风》是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本课是一篇充满丰富想象力的文章,讲的是陈丹、赵小艺、宋涛用不同景物描绘风的故事。这是一篇创新教育的好教材。它起到了激发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开动脑筋、合作创新的作用。

为此,依据教材内容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难点: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形成一定的认知水平,会初步形成问题,并运用查字典及交流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有些客观事物看不见摸不着,还确实存在着――对于这种抽象概念,他们还不能明确、理性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通过多次读文,让他们感知风的特点,从而理解风并能用多种方法表现风。

三、教学理念

1、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本节课根据“主体参与,主动求知”的课堂教学模式,我采用了以情景教学法,讲读法、自学辅导法、交流讨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使整节课呈现了民主和谐的气氛。

2、教学手段:

我运用了多媒体、生字卡片、图片。

四、教学流程:下面我将从以下4个方面谈具体的教学流程。

1、激趣启思导入新课

二年级学生对风这种抽象概念,还不能明确、理性地理解和接受。所以,上课伊始,我由谜语导入:看不见,摸不着;树儿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随机板书谜底:风。为了让学生觉得语文与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我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的风都有哪几种,然后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他们唱有关风的歌、背有关风的诗、听一听风声(课件)以此感受风的特点。这时,我将总结:风能唱、能背、能听、能说,风能画吗?随机板书画,以此引出新课:画风。这样既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又很好地理解风这一抽象事物。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引入新课后,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用课件出示原文三个小朋友插图,让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并与他们交朋友。通过看拼音、去掉拼音认识6个生字,其中“宋、赵、陈”可结合学生姓名识记,继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其它生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记,注意学习多音字“杆、”。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难点,为此,我创设多种方式,加强已认汉字的复现巩固,如:在词语中复现,在课文中复现。本课的“艺”是既要认又要写的字。顺承识字教学,课件出示都是上下结构的“艺、丝”两字,让学生观察分析两字的异同和写时应注意的问题。我注重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板书范写“艺、丝”时,重点指导“横折弯构”和“撇折撇折”的写法。随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课另外两个上下结构的`“显、忽”。在学生练写时,要重视写字习惯的养成。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不多,要注意总结写字的规律,要把字写端正、写美观,所以本节课只安排学生练写上下结构的字。

3、读文探究深层感悟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学完生字之后,这一环节我紧紧围绕“读”来展开,以不同形式的6次读文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体会文中小朋友画风的创意。(1)初读课文,把字音读准;(2)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3)指名读文,感知全文内容;(4)带着“他们到底是怎样画风”的问题默读课文,体会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创意;(5)图文结合,赏读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段落(6)分角色展示读文。这个环节,先是小组内练读、展示读,最后全班展示读。在练习分角色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怎样读出文中孩子画风的“聪明劲”,引导学生在小组里互相揣摩时,要进行合作学习的培养。此时,我也注重了启发性的示范朗读。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让他们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

4、拓展应用设计作业

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提出“你喜欢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整合文本,深化主题。在得到学生肯定答复后,我会提出“你有其它更好的画风的方法吗?”由小组到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这时,我会播放动听的背景音乐,给学生创设轻松、联想的学习空间。在布置作业时,设计了“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现风。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演一演・・・・・・・”我没有设置统一表现风的方式,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板书设计:

画风

用心思考

勇于创新

我采用了文字加简笔画的板书设计,文中前面小艺画的旗子由教师板画,其余的由学生板画,使整个教学重点清楚地呈现出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反馈课文。

5.《画风》第一课时说课稿 篇五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中一篇课文,讲的是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画画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风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风?”赵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第一个办法,后来,三人相互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目的是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二、设计理念

《画风》是一篇非常理性的文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如果顺着怎样画风的思路进行教学,必定使语文课变味而成为思品课。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于是,整堂课我们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探索中识字、读文、体验、领悟、创造……从而使课堂充满童趣,充满生机,充满智慧。

三、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艺、丝”等上下结构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领会文中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体会他们的聪明、合作,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明白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并能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风。

通过钻研教材,我发现七个生字中有6个隐藏在三个小朋友的名字中,于是,就设计了出示名字,用打招呼的方式,让孩子在不露痕迹中自主地学习了生字 。

在“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这一个环节,经过试教以后,我做了些变动。原来我让学生找出句子读读,我随机点击课件显示出红旗飘动、小树弯腰、风车转动、雨丝斜斜,但课件看后,学生对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来表现出风的感受并不深切。后来朱老师和金老师提出不用课件,用老师的简笔画表现风,再一次试教后,效果果然好多了。

“你最想和谁交朋友”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评价三个孩子,其实也是对文本的一种解读、体验,再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三个新朋友的聪明之处。在进一步的追问中,揭示出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品质正是现代社会积极提倡的好品质。这个环节目的是把理性的目标,通过感性的方式,富有个性地达成,从而使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6.画风教案[模版] 篇六

盐池三小:李慧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词,练说句子,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培养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学习文中小朋友互相启发,互相学习,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课文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按自己的理解来读,按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再加上在一年级语文下册中学过《风娃娃》,一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生活》中曾学过《风儿飘呀飘》,孩子们对“风”有较深的认识。在教学中让学生用食物来表现风,应该不会有很大的困难。但是,关键在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读文中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情景,为学生搭建展示见解和自我发现的平台,创设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教学活动 活动1

师:同学们,看到你们背诵古诗这么有感情,老师真高兴。现在老师也给大家背几句诗吧!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这样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唐朝诗人杜甫在《春夜喜雨》中也有这样一个佳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同学们,你们发现老师背的这两句诗有什么特点吗?

生:都是关于风的。

师:像这样关于风的诗你还会背吗?

学生背诵与风有关的诗句。活动2

一、复习导入

师:刚才我们背的是古时候诗人写在诗中的风,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的是小朋友画在画上的风。请大家齐读课题15《画风》。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的生字朋友,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看你们是不是都记住了,我们来开火车读词语。

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忽然

雨丝

显得

眼睛

旗杆

飘着 弯弯的斜斜的呼呼地

景物

画风 活动3

二、回顾内容

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却被这三个可爱的小朋友用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拿起书,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文,老师请同学来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课文写了三个小朋友在一起画风的事。)

三、赏读感悟

(一)自读感悟

师:那么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出示读书要求:“轻声读一遍课文,然后再默读思考: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可以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生读课文,师巡视)

(二)汇报交流

过渡:这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聪明的你找到了吗?

1.师:谁愿意先来说一说,你找到了谁?她是怎样画的?(生汇报)

师出示: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她是怎样画风的吗?

师:(在黑板上画出没有飘起来的旗子)问:是这样吗?生回答后师再问:哪个词能体现出有风呢?

学生回答(师板书“飘着”)

师:那请你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让大家感受到有风。

师:(老师修改旗子让旗子飘起来),同学们你们看,旗子飘起来了,多美呀!谁能来再读一读这句话?(找学生读指导重点词“飘着”)

师:“飘着”“这个词给你们什么感觉呢?

生:很轻,很软。

师:飘着,柔柔的,轻轻的,多美呀,谁能再来读一读,让我们感觉到有风。(指名读后 分男女生读)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事物也能在空中飘着呢?

补充句子:

例句:

旗子在空中飘着。

_____在空中飘着。

生回答后,师出示课件(羽毛、白云、降落伞)在空中飘着。

师:白云在空中自由飘荡,无忧无虑,好美呀,咱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吧。(生齐读)

师:同学们看,这个标点符号朋友在跟你们打招呼呢,还记得它吗?

生回答:感叹号。

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这句话呢?自己试着读一读。

生自由练习读后教师指名读(指导读好肯定、自信的语气)。

师:你真是一个自信的孩子,希望大家都向你学习。同学们,你们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赵小艺这幅画?

(师出示课件:风来了,风把______吹_____,风藏在______________。)

先同桌交流,然后再找学生说“风来了,风把旗子吹起来了,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指名3——4个)

师:这几个小朋友说得真好,让我们感受到了风。

过渡:赵小艺还有一种画风的方法,你们找到了吗?(指名)

2.师出示: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学生汇报)

师:大家看这里的感叹号仍然要读出肯定的语气,请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你们看,风车出现了。(师黑板画风车,不画周围转动的轨迹)问:这个风车转起来了吗?

(生:没有。)老师这有一个风车,谁能让它转起来?(指名到前面吹动风车,明确有风,风车才能转动。)

师:这是“呼呼地转”吗?“呼呼地转”说明风很大。要想让我们感觉到有风,得怎样来读这句话?我请个男孩子把这句话读出来。(指名读两个)指导重点词并板书:“呼呼地转”

老师感受到了有风。(黑板画出风车转动的轨迹)

师:风车在呼呼地转,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范读)感觉怎么样?感受到风了吗?

师:我们还可以说呼呼地怎样呢?注意,这是土也地,这里要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_______

词语搭配:

呼呼地 _______

_______

师板书:“吹、刮、喘”,同学们真了不起,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这回谁能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赵小艺的第二幅画呢?(指名用刚才的句式练习说话)

风来了,风把_____吹_______,风藏在______________。

过渡:是啊,在难题面前,赵小艺没有退缩,她开动脑筋,想出了办法,第一个画出了风,那陈丹和宋涛也不甘示弱,他们又是怎样画风的呢?(指名回答)

师出示: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她是怎样画的?(指名读,师板画)

师: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能体现出有风呢?(板书“弯弯的”)没有风的时候,小树是什么样的?(生:直直的)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来当当这个小树呢?边读边配上动作读。(指名做动作读,全班做动作读)全体起立,我们都是小树,如果觉得自己读出有风的感受了,请你把腰弯一弯。

师:看,小树被风吹得弯腰了,老师感受到了风。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弯弯的呢?(学生自由填写)

______

词语搭配:弯弯的 ______

______

生回答,师出示课件:(弯弯的小路,弯弯的香蕉,弯弯的月亮等。)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同学们,快把风带来的变化填在我们的句子里吧!

指导补充句子:风来了,风把_____吹______,风藏在______________。

生自由练习后教师指名读句子。

过渡: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是小诗人了,那么剩下的宋涛又是怎么画风的呢?

3.指名回答后出示句子: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师:是这句吗?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宋涛是怎样画的?那么应该怎样读才能让我们感觉有风呢?这样吧,让陈老师来当宋涛,我现在要画风了,请你们用朗读来告诉我怎样画风。

生读句子,师黑板画,画出直直的雨丝。老师画得怎么样?(指名回答:不好。)

师: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能说明有风呢?(指名读,指导重点词并板书:“斜斜的”)。

师:能说说和“斜斜的”相反的词吗?(直直的)形容雨丝的词可真不少,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雨丝呢?(教师出示图片)

斜 斜

练习词语搭配 :

_____的雨丝

_____

师:春天来了,春雨姑娘弹着琴向我们走来了,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春雨的美妙。

师:那个用斜斜的雨丝来画风的宋涛在哪里?(指名到黑板将雨丝画成斜斜的)

师:斜斜的雨丝出现了。这回风又藏在了哪里呢?

指导补充句子。风来了,风把_____吹______,风藏在______________。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吧。

(三)分角色读文

过渡:飘动的红旗、转动的风车、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风的存在。那么我们就到课文中再去看看,风是不是藏在了我们的朗读里呢?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指名分角色读课文)

四、拓展练习

过渡:这三个小朋友用他们的智慧画出了风,老师也把你们刚才练习说话的句式编成了儿歌,谁能来读一读?(指名读)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转的风车里。

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师:你们能给这首儿歌加个题目吗?(风来了)那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吧。

师:这三个小朋友把风给画出来了,那么你们想不想把画风的想法写出来呢?接下来就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书上68页,这里的“读读写写”是两个人的对话,老师问,你来回答。注意要把你的想法写清楚,想写什么事物,写出它的什么样子。(生写完后汇报)

老师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画风》,风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它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它能吹落晚秋的落叶,也能催开早春的鲜花,它吹过江面,会掀起千尺波浪,吹过竹林,会吹斜万竿竹子。这正如唐朝诗人李峤在诗中所写“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老师相信生活中,只有我们用心思考,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绚丽多姿的。板书设计:

丝)

树)

动的风车)

画 风

赵小艺:

涛:

简笔画(斜斜的雨丝

丹:

简笔画(弯弯的小

简笔画(飘扬的旗子)

7.画风上课教案 篇七

小朋友,你们喜欢不喜欢猜谜语?(喜欢)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好)CAI。(是风)你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就是风。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无形的风不仅可以听得到,感受得到,还能被我们灵活的双手------(生)画出来。

师:对,还能画出来。那风要怎么画呢?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画风CAI

师边板书边讲解(那么小朋友把你的食指拿出来,和老师一起写。同学们要注意看,“画”的横要长点写,第7笔是竖折。“风”的横斜勾要注意。)

一起把课题齐读一遍。

二、温故知新

师: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三个小伙伴,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CAI)生:记得

师:让我们一起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又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它们,老师把这些生字宝宝编成一首儿歌,想读一读吗?如果你能把它读下来老师相信你们真的记住它们了,你们就会和他们成为永远的好朋友。下面我们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句,看看我们的小火车一路开得怎么样。

生:读儿歌

宋涛陈丹赵小艺,喜欢画画在一起。眨眨眼睛有创意,决定画风比一比。红旗飘飘迎风舞,斜斜雨丝送春意。小树弯弯风车起,开动脑筋解问题。忽然一阵微风起,画儿显得更美丽。

三、研读文本、品读创意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

师:看来大家已经把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了,老师和三个小朋友都很高兴。你们看,他们三个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画画图片)

(1)引读第一段

师:请小朋友把书打开,(CAI)有一天,这三个小伙伴在一起画画,他们在洁白的纸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和小鸟。(师:指板画: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说这里有一()房子,一()太阳,一()大树

几()小鸟。这时宋涛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引读):“读能画风?”

师: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生:疑问,得意。

师:为什么要读出得意的语气呢?

生: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他俩的。

师:你真棒,是个细心的孩子,很有见解,你能试着用得意的语气再问一遍吗?生读“谁能画风?”

师:同学们,你们说风有什么特征呢? 生:(看不见,摸不着,)

师:这可要怎么画才好呢?难怪陈丹说———(引读)第三段。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师:读这句时,要读出什么语气来? 生:(无奈,没办法)

师:你再试着读一读,(生再读)师:你读出自己的理解了。

设疑:最后他们画出风来了吗?他们又是怎么画风的呢?

2、细读课文,品读创意,学习4~9自然段。

(1)布置任务:下面,请同学们把笔准备好,默读4~9自然段,注意默读的方法,默读时,贵在边读边思考:他们三个是怎样画风的?CAI并且画出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一会我们来交流。(板书:赵小艺、陈丹、宋涛)(2)、细读课文,领会创意。

师:这三个小伙伴画出风来了吗?谁第一个画出了风? A:赵小艺画风

师:她画了什么?

生:她画了飘扬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

师:你来读一读好吗?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生:(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

师:赵小艺“眨眨眼睛”,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她动脑筋想出了答案。

师:你分析的很对,赵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生:高兴、兴奋、自豪。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我能!”

师:你能试着用自信的语气读一下这个词吗?(生读)还有谁能用更自信的语气来读一下?

师:除了“我能”这个词语,你还能从哪个标点符号中体会赵小艺兴奋、充满自信的?

生:感叹号。

师:你真行,说得好极了。感叹号表示强烈的感情,抓住标点符号也是学习句子的一种方法。那就请你模仿小艺的神态,用非常自信的语气,大声地读一读好吗?

生:读

师: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

师:为什么她画旗飘动就是有风了呢?咱们从谁的话中也能知道小艺画出风来了?

生: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

师:读这句话时,该用什么语气呢?

生:惊喜,大声地说。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出来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师: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你用惊喜,大声的语气读一下好吗?

生:(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板书:红旗飘)

师:经你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师: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讨论一下,想一想,读懂句子的意思有哪些方法呢?

(引导学生说出1.找关键词语。2.看标点符号。3.绘声绘色读)

师:孩子们总结得棒极了,希望以后读书的时候能用上这些方法。

赵小艺除了画飘动的旗子,她还画了什么?(风车)

师:谁找到了?请来读一读。

生:(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板书:风车转)CAI

提问:这一段要读出什么语气?

生:兴奋、自信、肯定的语气。

师:你是怎么体会的?

生:我是从“还能”这个词还有“!”体会到的。

师:你真了不起,能学以致用了。那你能试着读一下吗?生读文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小艺的画吧!(课件)

谁来说说风藏在哪里呢?

生A:风藏在飘动的旗子里。B: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师:聪明的孩子们,你能用下面的句子说一句话吗?——(课件)风来了

风把______了,风藏在_____里

过渡:赵小艺真是一个聪明的小女孩啊!知道风能吹动旗子和风车,其他小伙伴又是怎么画的呢?

B:陈丹画风。

师:我们来看陈丹是怎么画的?

陈丹画风的句子在哪个自然段?(生:6自然段)

请认真听老师读,看谁听得仔细。

师读文(陈丹说:“我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师:听清了吗?

生:老师,你落了“也”字。

师:你听得很认真,认真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不但要倾听老师的讲课,也要倾听同学的发言。老师再读一遍。(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师:没有“也”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也”字说明陈丹是在赵小艺的启发下也会画风了。师:你说的很好,“也”有同样,并行的意思。

师:原来陈丹画了———(生:弯弯的小树)板书:小树弯

师:这一段的语气该怎样读呢?

生:惊喜、兴奋的语气,受到启发,豁然开朗!原来可以这样画风!师:你真爱动脑,我们来握握手好吗?

师:我们来一起看看陈丹的画,谁来用这个句子说说她的画中风藏在哪? 风来了,风把______了,风藏在_____里。课件

过渡:赵小艺和陈丹多么善于动脑啊!而提出问题的宋涛又画了什么呢?

C:宋涛画风

师:请看第7自然段。引读;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

生接着读:“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师板书:雨丝斜)

师:他是多么细心观察呀!他经过动脑,也想出了画风的方法,他高兴吗?斜斜的雨丝好像一幅帘子,挂在天空,多美啊!

师:让我们也来看看宋涛的画。

风来了,风把______了,风藏在_____里。CAI D:学习最后一段

师:多么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几个孩子啊!你想当他们从不会画风到会画风,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高兴。

师:那你们说三个小朋友的画美不美?(美)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这三个小朋友实在太聪明了。(指板书)红旗飘、小树弯、风车转、雨丝斜,这些情景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现在,咱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特别注意:“我能!”“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这三个地方要读得一次比一次更高兴、更自信。

师:听你们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老师很替你们高兴。

四、总结全文,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三个小朋友吗?说一说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A: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你也很善于分析)

B: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你说得真好)

C:更喜欢小艺,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你很有思想,真棒)

五、驰骋想象,用嘴画风

师:是啊!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风吹藤动铃儿响。在生活中,遇事要多动脑、多思考,这样才是聪明的表现!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会画风,那我们班的小朋友能画风吗?(生:能)CAI叶圣陶爷爷写了一首有关风的小诗。

师:谁来填一填?CAI

六、全课总结

8.画风教案 篇八

《画风》教学设计

临沂汤庄实验学校

常娜

课程标准:

语文新课程标准(低年级)提出,孩子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本课采用个人读、齐读、领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学习生字,并指导孩子按照观察、书写、对照、评价等步骤书写生字,培养孩子学习识字写字的兴趣;在阅读方面提出孩子应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学习本课时,引导孩子学会有感情的朗读,培养孩子的语感,并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孩子感受朗读的乐趣。在综合性学习方面提出,应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本课设置了课外拓展环节,培养孩子观察和表达能力。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四组的课文。本组教材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动脑来选编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文中的小朋友思考。风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画?陈丹、赵小艺、宋涛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尽管年龄小,但是对客观世界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积累。因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对风的认识不是难点。但是风是无形、无色、无味的,如何表现它却是学生没有深入挖掘过的。另外,他们虽然了解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但尚需强化。教学目标:

1、认识“宋、涛”等7个生字,会写“陈、丹”等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重点与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三个小朋友是如何用画来表现风的。

2、有画风的愿望,会动脑筋,能用合适的方法画风。课前准备

生:根据《画风》预习单进行预习。画笔。师:生字卡片、图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上课之前,老师有一首小诗送给大家,但是只送给坐姿端正的小朋友听。(出示一首诗,配乐朗诵)孩子们,你们知道这首小诗中的“我”指的是谁吗? 生:指名回答

师:那谁能给风组个词呢? 生:指名回答

师:说了这么多的风,听,风来了。(播放风的音频)。谁能把你听到的风声用嘴巴模拟出来呢?谁是勇敢的孩子?你来试一试。生:模拟风声

2、师:风在大自然中是无所不在的。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有人把它画出来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孩子们,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把题目在黑板上写一写。老师板书:15 画风。(生书空)

二、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1、师:(出示预习单)孩子们,你们的预习单准备好了吗?一会儿我们可要用到它们。今天的课堂上还来了三位小画家,想和他们做朋友,必须先认识他们的名字。快看,他们来了。(出示课件,带拼音)谁来试着读一读他们的名字? 生:一生试读

师:读的真准确!你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遍。(生领读)

2、师:(出示去拼音的生字)这些生字宝宝发生什么变化了? 生:寻找不同。

师:没有拼音宝宝的帮助,你还会读吗?谁来试一试?你来读。哪些小朋友的名字中有这些生字宝宝呀?举手让大家看一看。告诉大家你叫什么名字?你领着大家读一遍。谁来和他们来打个招呼?勇敢的小手在哪里?

3、师:生字宝宝好像变形金刚,又变化了,看来这三位小画家,准备考考咱们呢!谁想挑战一下?

生:女生第一行,男生第二行

师:读得真不错!第一行的生字宝宝有什么特点? 生:找特点。师: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老师想考考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陈”这个字的? 生:加一加。

师:这是个不错的方法。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换一换。

师: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你觉得它和哪个字长得很像? 师:(出示阵)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生:一生答

师:再来看看丹这个字,它和哪个字长得很像? 生:舟。这两个字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一生答

师:看来呀,除了加一加、换一换,利用形近字来学习生字也是一个好办法!现在呀,老师想考考你们。我们开个火车吧!开火车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

师:最后我们来说说这个艺字。这个字看起来简单,却不容易写好。先观察一下这是什么结构?上面是?下面像哪个小动物?这只小鸭子可跟(己)这个字不一样。一个是一笔完成,一个是三笔完成。好了,伸出你的小手,我们一起写一写。一横长,一竖短,一竖写在竖中线,横要短,在线上,折要左,弯要平,勾直上。拿出你的预习单,在田字格里练写三个。注意头正、身直、脚放平。开始吧。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更比一个好。既要写准确,又要写美观。写完了,就用端正的坐姿告诉我。好,都写完了,同桌互相看一看,如果写的美观,请你夸夸他。有哪位同学得到了同桌的夸奖啊?你们可真棒!

3、这里还有两个容易读错的词语,谁会读? 生:一生读。再领读。师:这两个红颜色的字有什么特点? 生:多音字。

师:你还知道杆、转的其他读音吗?怎么组词?

4、生字宝宝现在藏在句子里了,谁想读?这里有个字显得特别大,你知道他念什么吗?出示显。

生:男生读,女生读,一起读。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个字看图填一填,谁来说?一图两人,要求说完整。

三、品读领悟

1、(出示学习小要求)在读书之前,老师想给大家提几点小要求,谁来读给大家听听?(一生读),带着这些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开始吧。

2、师:读完这篇文章,谁能告诉我,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画画的故事。师:谁第一个画出了风? 生:赵小艺 师:(贴赵小艺)他是怎样画出风的?读给大家听听。生:在67页第四自然段。只见。飘着。师:(出示段落)老师把她换成了赵小艺,谁想读? 生:(一生读)师:他画了什么? 生:旗杆

师:旗杆上有什么呀? 生:红旗 师:(贴红旗)你从哪个字中感觉了风? 生:飘。师:(板书飘)赵小艺在画画之前说了什么?(出示课件)。谁想读? 生:一生试读

师:在三个小朋友中,赵小艺可是第一个画出风的,如果你是赵小艺你会感觉到怎么样?

生:高兴、自信。

师:当一个人自信的时候,说话时语调是高的,声音比较大。你再来用自信的语气试着读一读。生:一生读 师:(我听出了你的自信)。赵小艺还画了什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一生读。

师:贴风车。你从哪个词感觉到有风的? 生:转。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古代的字想让你猜猜,它是今天学习的哪个字? 生:转 师:观察这个字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的字在写的时候要写的左窄右宽。那谁来提醒的大家这个字哪里地方容易写错?在这位小朋友的提醒下,我们一起伸出小手写一写。横,撇折,折在横中线上,先竖后题,一横短,两横长,大横写在横中线,竖折撇像闪电,一笔下来还转弯,最后一点落下来。(和刚才写的艺字进行对比,看看有没有进步?)

师:赵小艺在画风车之前还说了什么呢?(出示课件)谁来读? 生:试读

师:第一次画出风的赵小艺是自信的,第二次画出风的赵小艺是自豪的。想要读出赵小艺的自豪,光读准确可不行,老师有个好办法,看,重读关键字就能读出赵小艺的自豪,谁能读出赵小艺的自豪? 生:几生试读,男生读,女生读。师:你们都是赵小艺,一起读。

3、师:陈丹和宋涛又是怎样画风的呢?他们画了什么?你从哪里能看出有风的?小组交流并汇报。并适时贴上名字和图画,标出动词。

4、师小结

5、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看谁表现的最棒!(配乐)。师当旁白。三名小朋友分别扮演宋涛、陈丹、赵小艺。生评价。你想评价谁?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6、师:三位小朋友通过动脑筋都把风画出来了。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怎样夸夸他呀?(课件出示)谁来说说?小组汇报。

四、巩固延伸

1、师:风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东吹吹,西吹吹,吹落了花姐姐的花瓣,吹落了树公公的叶子,看!他又来了。(课件展示画面,放录音)用“风来了,风把()吹(),风藏在()”句式看图练习表达。

2、课文中的三位小朋友都把风画出来了,你想怎样画风呢?谁来说一说?

3、师:配乐总结。

上一篇:动物写作指导课教案下一篇: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