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精

2024-09-04

社区工作者精(精选7篇)

1.社区工作者精 篇一

西南社区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按照大庆市第四次社区建设工作会议要求,我社区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重规范,构和谐”为主题开展社区建设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林甸镇西南社区辖区面积160万平方米,下辖7个居民委,4个党支部,现有106个居民小组,112个共建单位,巷道177条,学校3个,医院1个,个体商业网点1526个,工作人员36名,辖区居民7313户、18836人,居民住宅楼117栋,17块平房区,低保户1514户,1583人, 274名党员,下岗职工5169人,再就业1708人,零就业121人,辖区设有治安警务室一个, 7支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105人。信息员14名,治安员70名,是林甸县重要的政治、商业和娱乐中心。

二、社区建设工作情况

社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对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改革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社区党总支一直把社区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构建领导组织体系入手,强化社区建设的具体措施,整体推进社区建设工

作。

(一、“三健三为”,进一步规范社区建设管理

1、健全领导机构建设,为社区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我社区坚持把社区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设立了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三级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同时,制定了领导小组成员的工作目标和职责以及落实的具体措施,保证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分工明确、井然有序。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社区建设提供方向保障。社区总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并结合我社区的实际情况,相继制定了《社区道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党员领

导干部社区联系点制度》及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教育、社区文体、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再就业、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具体指导性意见,明确了我社区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作为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进行考评,促进了社区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3、健全社区管理体制,为社区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我们把重点放在对社区的全面规范管理上,社区加强指导和督促力度,辖区下设四个党支部,组织机构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并在业已形成的居民小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还建立了“一长三员”制度,各楼栋都配备了楼栋长,计生信息员,卫生监督员,治安协管员,进一步细化了社区工作,把管理服务送上门,体现了社区工作的人性化。管理机制也进一步规范, 居民大会制,民主监督制得到全面贯彻执行,实现了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目标。

(二夯实基础,全面开创社区建设新局面

社区建设始终按照“社区建设要有亮点”的总体要求,坚持“硬件设施上档次,软件建设上水平”的工作思路,以增强社区居民素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社区的文明程度作为落脚点,不断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建设,社区功能日益完善。

1、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全力提高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我们认真抓好党支部支、居两委班子成员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坚持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开好支部大会和支委会,规范党建工作,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并有效把党组织建设同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全体党员参加到和谐社区创建中来,将工作落实到各支部和班子成员,针对镇党委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建立和健全社区党员干部素质的激励机智,使基层组织建设步入了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确实把思想认识从脱离人民群众、漠视群众利益不良倾向中解放出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2、不断加大设施建设,全力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为更好的服务居民,我社区重新规范了公示板及各项工作流程图板,将社区工作人员的照片、联系方式向群众公示,便于群众监督和联系;并配备休息椅、阅报

室、打气筒、饮水机、针线包、老花镜、填写笔、便民卡、服务指南等便民设备;极大解决了居民办事难的问题。同时社区还通过组织计算机、法律、文明礼貌用语等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文明素养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3、不断丰富载体活动,全力打造文明社区典范。社区充分利用小广场等活动平台,通过宣传和组织,不断提高秧歌队、合唱队、文艺队等文化团体的规模和质量,群众参与面不断扩大,参与活动的自觉性也不断增强。并于2007年成功组织了以“品百家宴,话邻里情”为主题的首届邻里节, 2009年又组织了“和谐社区情系百姓”大型消夏晚会,极大的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社区还利用条幅、宣传单、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倡导和树立“知荣辱、树新风、创和谐、促发展”的社区文明新风尚。我社区利用人口学校、“5.29”宣传日,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使居民和育龄妇女不断转变观念,让婚育新风进万家。

4、不断优化民生服务,全面落实各项惠民工程。服务是社区工作的生命力,而民生问题则是评价社区工作的“试金石”。因此,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从不回避不推诿,带头协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是低保、廉租住房补贴、大病救助工作实行动态管理,严把审批关,仅2010年就清退不符合标准低保户64户,有效的防止了“人情

保”和“关系保”的出现,为符合条件的73户居民办理了低保,1117人申报了廉租住房补贴,通过走访,实地了解真实情况,46人申报了大病救助,缓解了患病居民的燃眉之急。二是通过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受益居民现身说法等有效宣传手段,2010一年累计参保人数5661人,收缴保费409, 375.00元,取得了,参保人数最多,收缴保费最高的好成绩。三是扶贫救困工作得民心、顺民意。在扶贫助困方面,我们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以集资捐款,捐物,扶持就业等形式,为他们排忧解难。我积极协调工

会、残联妇联等相关部门开展为“贫困家庭关怀关爱服务”,为贫困居民王凤霞、崔岩、苏若男、周维民等43户发放救助款14,500元及5000元物资,并为20多名特困学生申请4000元的助学金。

5、不断深入实际走访,确保人口普查工作圆满完成。为圆满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任务,我们采取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加强培训、明确职责。未雨绸缪、确保实效等多种形式对我辖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全方位普查,在正式普查开始之前,我们齐心协力在社区进行了人口排摸,了解社区每户家庭的情况,为后期工作开展提供了必要保障,并在普查后期及时开展互检互查。通过互查方式进行验收,查改错误153处,确保了我社区错误率有效降低,一次性完成了信息电子录入工作。

6、不断扩大社区矫治,为维稳创安提供必要支撑。为

了给辖区居民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社区积极开展 了“六调联动” “重点地块排查整治” “平安创建” “法律进 社区”等一系列活动。在组织上,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 长,街道包片干部为成员,社区民警、辖区单位代表及居民 代表组成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签订综治目标管理责任 书,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在制度上,社区制定综治工作计划和创建方案,建立了《调委会职责与 制度》《平安创建工作制度》《西南社区公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对社区的流动人口、出租户,群防群治工作对象等建档分类,做到底数清、情况 明。不断规范工作程序 确保换届工作顺利进行。规范工作程序,7、不断规范工作程序,确保换届工作顺利进行。按照 林甸镇党委的安排,2010 年 9 月我们对居委会党总支班子进 行了换届选举。这次换届选举以提高“班子素质、促进社区 和谐稳定、经济发展”为目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程 序进行,选举产生了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居民靠得住、有开拓创新精神、富有生机活力、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圆 满的完成了社区换届选举工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社区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林甸的稳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与“为上分忧,为下解愁”的目标 还有一定差距,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 6

现在: 社区建设协调机构仍需完善。

1、社区建设协调机构仍需完善。社区建设是一项艰巨 的、复杂的社会工程,涵盖了城区基层基础工作的大部分内 容,牵涉到各个部门,需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领导组织建设,使上下左右步伐协调统一,形成整体合力。“社区是我家,建设靠

2、社区建设整体氛围尚未形成。社区建设整体氛围尚未形成。大家”,社区建设不只是社区的事,更不仅是居委会的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促进形成共驻共建社区的良好 氛围。社区建设组织力量亟待加强。目前,在社区管理事 亟待加强

3、社区建设组织力量亟待加强 务中,社区干部身兼数职,工作琐碎繁重,人员配备不足,群团力量也相对薄弱,群团作用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充分发 挥。社区建设经费投入有待提高 有待提高。

4、社区建设经费投入有待提高。社区居委会经济来源 少,自身无财力建设服务设施、发展居委事业。虽然县、镇 财政克服困难每年投入相应资金进行项目建设,但远远不能 适应社区发展。

四、下步社区建设工作思路 下步社区建设工作思路 社区建设 稳步推进社示范社区建设,按照创建任务分解办法,逐 条、逐项抓好落实。首先要全面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素质;其 次多方筹资帮助解决个别社区办公用房的问题,进一步健全 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各种档案资料;第三要找准 7 社区建设的突破口,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强化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服务,面向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就业服 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使社 区成为“老有所养、幼有所托、病有所医、残有所助、贫有 所济、难有所帮”,安居乐业的社会大家庭。8

2.社区工作者精 篇二

关键词:兰新客专,双块式无砟轨道,精测,精调方案,精调,质量回检

前言

由于工程局在无砟轨道施工中存的工具轨精度、轨枕、扣件系统误差以及施工过程中的人为误差, 使得铺设、锁定后的线路几何尺寸和线型不能满足高速行车的要求, 必须要对轨道进行全面、系统地精调, 使轨道几何尺寸在容许范围内、轨道线型更为合理, 实现轨道的高平顺性。

1 轨道精调作业流程

轨道精调是根据轨道测量数据对轨道进行精确调整, 使轨道精度达到规范标准, 满足高速行车需要。我们在精调中主要运用安博格轨检小车对轨道进行精测, 并根据精测数据制定精调方案并组织实施。因此在轨道精调中应控制好轨道测量、精调方案制定、现场调整三个关键环节。总体作业流程:轨道精测-精调方案制定-现场调整-质量回检。

2 轨道精测

精测是指利用工程单位复测完成的CPⅢ控制点成果, 采用智能型全站仪配合绝对轨检小车对轨道进行测量。在测量实施过程中, 合理组织人员, 采用莱卡智能型全站仪, 利用自由设站后方交汇法配合安博格轨检小车进行精测;严格按照相关作业流程及作业要求进行全站仪棱镜的安放、全站仪架设平整及轨检小车的安装校核等测量工作, 确保测量数据真实准确。

3 精调方案制定

在制定精调方案时应遵守削峰填谷的原则, 按照先轨向、后轨距、先高低、后水平的步骤进行。方案中基准轨的判定标准:曲线段以曲上股为平面基准轨, 曲下股为高程基准轨, 直线段上的基准轨参照其大里程方向的曲线而定。

4 现场精调

4.1 精调所需调整件

4.1.1 高程调整所需调整件

轨下垫板:有ZW692-2、ZW692-3、ZW692-4、ZW692-5、ZW692-6、ZW692-7、ZW692-8七种, 其中ZW692-6为标准件, 更换不同的轨下垫板可实现-4mm至2mm的高程调整量;塑料调高垫板AP20-6、AP20-10和钢制调高垫板AP20S结合轨下垫板可实现-4mm至56mm的调整量。轨枕螺栓分为SS36-230、SS36-240、SS36-250、SS36-260、SS36-270、SS36-280共6种, 在调整量分别达到 (-4、8) 、9、19、29、39、49mm时使用。

4.1.2 平面调整所需调整件

Wf P15U (标准) 、Wf P15U±1-±8 (级差1mm) , 即:Wf P15U±1、Wf P15U±2、Wf P15U±3、Wf P15U±4、Wf P15U±5、Wf P15U±6、Wf P15U±7、Wf P15U±8共计17种, 使用时成对使用, 可实现轨距16mm、方向8mm的调整量。

4.2 精调使用工机具

螺栓机4台、电子道尺3把、“丁”型扳手2把、小型起道器2台、30m弦绳1副、塞尺1把、钢板尺1把、轨温计1个、毛刷12把、扭力矩扳手1把、汽油10升、平板小车2辆。

4.3 精调人员组织

职工11人, 其中施工负责人1名、防护员2名、标记1人、反算1人、量道尺2名、调整件摆放2人、质量回检2人;劳务工26个, 其中螺栓机4人、起道器2人、调整件运送及摆放10人、调整件更换8人、质量回检2人。

4.4 精调流程

(1) 精调开始前, 安排1人将精调方案的调整量标记在钢轨面上, 除了缓和曲线用双股法进行标记外, 其余地段均采用单股法进行标记。单股法只标记平面基准股的平面调整量和高程基准股的高程调整量, 而双股法两股钢轨的平面及高程调整量都要进行标记。方案上正负号代表含义:高程, 正号表示调高、负号表示降低;平面, 面向大里程方向, 正号表示向右调整、负号表示向左调整。

(2) 安排2人紧跟标记人员对每根轨枕的轨距水平进行测量, 并将其标记在轨腰。

(3) 安排1人根据标记的调整量及测得的轨距水平对高程基准股的平面调整量及平面基准股的高程调整量进行反算。此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轨距挡板与钢轨、轨枕挡肩的离缝, 调整效果更好。

(4) 安排2人负责调整件运送及摆放盯控, 做到调整件供应及时且摆放准确无误。

(5) 安排2人负责盯控调整件的更换作业, 以确保扣件各部件安装准确到位。

(6) 安排2人进行作业后质量回检。作业完成后安排道尺对调整地段进行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标写在另一侧轨腰上, 对于超限处所进行处理, 并对扣件螺栓的扭力矩进行抽检。

5 作业技术标准

轨距控制在±1mm, 轨距变化率控制在1/1500;高低10m弦人工测量2mm;轨向10m弦人工测量2mm;水平1mm;三角坑2mm;扣件扭力矩为210N·M-250N·M。

6 精调中注意事项

作业前召开会议, 组织好人员, 备齐工机具及调整件, 安排专人对工机具的状态进行检查, 确保作业时工机具能够正常使用。

规范现场调整量的标记, 标记要标准、清晰;另外, 对反算过的数据要进行二次复核, 确保其准确无误。

加强现场调整件摆放盯控, 确保调整件摆放型号与标记型号绝对一致;另外, 做好更换调整件的复查工作, 保证弹条、轨距挡板及轨下垫板准确安放。

按照《无缝线路维修作业轨温条件》的规定, 确定连续松开扣件的根数, 保证作业前后作业区段无缝线路锁定轨温不会变化。

作业前对螺栓机扭力矩进行调试, 另外操作人员在紧螺栓的过程中对扭力矩加以控制, 使得扣件扭力矩符合要求。

精调后做好线路的质量回检工作, 对于问题处所利用弦绳和道尺进行局部的调整, 确保线路几何尺寸和线型符合标准, 保证行车绝对安全。

作业后对精调区段场地进行清理, 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7 结束语

在精调过程中, 合理安排人员, 充分准备工机具、材料, 按照相关作业标准严格卡控精测、方案制定及精调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是我们工作有序开展、达到精调目的的前提和保证。

参考文献

[1]铁道部劳动和卫生司, 铁道部运输局.高速铁路线路维修岗位[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 (试行) [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2.

[3]铁道部运输局.高速铁路工务知识读本[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1.

[4]刘世海, 郭建刚.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静态调整和动态调整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 2009, 53 (1) :17-19.

3.做精做活基层思想工作 篇三

平等对话,平等交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的是具体的、实际的个体和群体中的具体问题,要了解大家的所思所想,就必须注意与职工保持密切联系。为此,要注重以“平等对话”的形式,借助“各种场合”,广泛开展各类“平等交流”。比如,在交接班时、就餐时等各种非正式的小场合与大家随意交谈,通过这种随意的“对话”,捕捉他们的真实想法。或根据某个阶段的侧重点,引导探讨相关题目,在不经意中“交流”,搜寻职工的真实看法和观点,发现职工存在的问题。通过“平等对话”的形式,能够与职工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使大家有想法愿意讲、有意见愿意提,保持一种积极解决矛盾的态度,然后再借机对大家存在的误解进行细致耐心的解释,对职工提出的意见认真沟通和协调,使职工尽快心平气顺地愉快投入工作。

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除了直面接触外,离不开必要的辅助,这些辅助就是要开辟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的“小天地”,以此传播健康文化,营造向上氛围。如:宣传橱窗就可以作为“小阵地”之一,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个阵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定期粘贴先进理论、改革政策、上级精神、工作重点等,让大家在工作间隙及时受到教育。还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小食堂、小图书室、小药箱等,改善基层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增强凝聚力。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既有宏观理论的传播教育,又有具体行为的引导。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建立与工作对象之间有效沟通的渠道,这就必不可少地要建立并借助各种必要的载体。比如:请职工每月填写“思想分析卡”,以及时了解群众遇到的需要组织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准确地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开设班组“小论坛”,根据当前的形势任务,组织班组人员学习讨论,进行引导讲解,将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辐射到整个群体的每一个角落。

小处着手,大事化小。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大部分是一人一事的琐碎小事,但这些“小事”或许在职工个人看来非常重要,一旦蔓延就会形成群体现象,如果不及时予以解决,就有可能引发大的问题。因此,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关注职工的“小行为”,引导大家从物品摆放等身边最细小的事情做起,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其次,要及时解决职工中的“小矛盾”。大家相处久了,难免出现磕磕碰碰,这些“小矛盾”是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造成整体不和谐的重要因素,要随时把握动向,及时与双方进行沟通化解。第三,要注意把握大家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等“小细节”。对婚丧嫁娶、生病住院的职工及时看望慰问,对个别职工因工作失误受到批评或因某些愿望未能实现产生的思想波动,及时跟踪引导,使其保持愉快的工作状态。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可通过各种“小活动”为思想政治工作鸣锣开道。如:开展以“做一件好事、办一件实事、登一次讲台、纠一次违章、提一条建议”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组织“安全家书征集”;还可成立篮球、足球或摄影等兴趣小组,因地制宜地组织一些小型文体活动,等等。这些活动规模虽小但效果很好,有助于大家在娱乐中思考,在分析中提高,在交流中融合。

思想政治工作不单单是某一个人的责任,需要相关人员齐抓共管才更显成效。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可建立以党支部为主导、班组长为主力、行政领导辅助、管理人员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小框架”,使思想工作重心下移,遇有问题,班长迅速向党支部反馈,党支部和车间领导及时疏导,使问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这种小机制在面对竞争上岗等各种情况带来的职工思想波动时可发挥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小处着手的妙处在于大事化小。小只是形式,大才是内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形式,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精、做活、做出成效。

4.社区矫正工作运行模式初探(精) 篇四

作者:翟宁 发布时间: 2005-11-04 16:49:31 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于 2004年 5月 1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开展后,区矫正办经 过半年多的不断探索、总结, 此项工作的开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得到了社 会各界的初步认可。但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执法环节上的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反 映在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管理工作中, 如不及时加以解决, 并针对现行工作模 式进行调整即建立专职矫正队伍,将阻碍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本文将针对社区矫正工作各个环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就建立矫正专职工作 队伍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论证, 以此说明社区矫正工作运行模式的改革和完善是推 进此项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举措。

一、接收工作的完善迫切需要建立专职工作队伍

目前海淀区共接收社区服刑人员 231人, 其中五月一日前 116人, 五月一日 后 115人, 五月一日前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工作已顺利完成, 随着社区服刑人员 人数的增加, 接收环节的问题也越来越集中的暴露出来。迫切地需要对整体工作 模式进行调整。

按照现行的规定, 社区服刑人员在出监后、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应到其固 定居住地的司法所进行报到, 由司法所进行登记、接收。部分服刑人员利用制度 上的漏洞,规避矫正,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情况:(一剥权的社区服刑人员下落不明的查找问题。

1、社区服刑人员在出监前故意隐瞒、虚报出监后的固定居住地,或因时间 变迁其原住址已不存在(海淀区拆迁地点较多 而其自身又不了解这一情况, 其 出监后区矫正办无法掌握其活动情况。

2、社区服刑人员在出监前提供的固定居住地是真实存在的,但其出监后故 意不在其提供的固定居住地地址居住, 拒不向司法所透露自己实际居住地点, 其 家人也不清楚或拒绝透露其住处,最后下落不明。

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社区服刑人员尚未落户, 不归属任何派出所管理, 因此 无法确定由哪个派出所负责查找, 无法查明其下落, 因此急需建立专职队伍负责 对下落不明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查找。

(二人户分离问题。

人户分离包括本区内的人户分离和跨区县的人户分离两种情况。根据相关文 件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应以其固定居住地为准, 确定管辖组织。对固定居住地这一 概念目前没有准确的定义。某些社区服刑人员无固定居住地、无住处, 有的暂住 在亲戚、朋友家,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在确定管辖时比较困难,通常是由区矫正 办指定由其暂时居住地的司法所进行管辖。以固定居住地确定管辖的弊端在社区 服刑人员跨区县的人户分离情况下,显得更为突出。

跨区县人户分离的社区服刑人员往往因无固定居住地(短期租房、暂住等原 因 居住地区县矫正办拒绝接收, 而户籍所在地区县矫正办无法实行管理, 导致 社区服刑人员脱管。同时社区服刑人员在区县之间的流动, 转入地和转出地的矫 正组织之间对此进行了备案登记, 但在两地的派出所之间并没有进行沟通、联系, 在目前公安机关仍然是执法主体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不利于矫正工作的保障。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城市人口的流动性的增强将呈上升趋势, 以 固定居住地作为管辖的划分, 势必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我们认为应 当实行“大属地管辖原则”, 即在区县之间确定管辖范围, 各区县成立专门矫正 机构, 组建专门矫正队伍, 通过立法成为执法主体, 对本区县范围内的社区服刑

人员进行统一“跟踪式”管理, 各街道、乡(镇 进行辅助管理, 打破“小属地” 管理原则, 取消以“固定居住地”划分管辖的管理方式, 做到社区服刑人员在某 地居住时间的长短,不会影响区县矫正机构对其进行接收、管理。

二、管理教育工作迫切需要建立专职工作队伍

(一 确保矫正工作的连续性需要建立专职工作队伍。在对社区服刑人员的 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 社区服刑人员由于就业、就学等原因, 在本区县内从原来 的固定居住地迁出,这种流动,有时是短期的,有的是较长一段时期,面对这种 情况, 原居住地的司法所无法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直接监督和管理, 发生与迁 入地司法所档案材料和社区服刑人员的转交, 而迁入地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的 情况要重新认识、了解, 社区服刑人员对陌生的环境也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这种情况导致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工作缺乏连续性, 特别是在针对 社区服刑人员制定矫正个案的过程中,前后两个司法所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表 现, 很难对社区服刑人员采取始终贯穿如一的矫正方案, 由于社区服刑人员对矫 正环境的适应(包括紧张情绪的适应、对社区生活环境的适应及对管理人员管理 方式的适应 需要一定的时间, 社区服刑人员与管理者双方重新建立互相信任的 关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同时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由于双方信息的不对 称(主要是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的信息较为缺乏 , 从总体上不利于对社区服 刑人员个案矫正的实施。

为确保社区服刑人员的流动不影响到对其实施的个案矫正, 个案矫正工作应 该由区县专门机构和专职工作队伍负责, 从而确保社区服刑人员在本区(县 内 不同居住地之间流动时,实施个案矫正的工作人员始终是固定的,因此区(县 建立专门的矫正机构及专职的矫正工作队伍, 能够从根本上确保个案矫正的连续

性, 避免出现司法所由于地域管辖的限制, 导致社区服刑人员在管理移交过程中, 矫正工作的连续性受到影响。

(二 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力度需要建立专职工作队伍。目前就司法 所工作人员的力量来看,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多数情况下仍处于被动状 态, 负责监督管理的司法所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还要处理其他事务, 即便是确定 了由专人负责校正工作,从目前的工作量看,工作人员也没有时间主动去监督、考察罪犯的表现, 而是等待犯罪分子自己主动来汇报活动情况。如果罪犯不主动 来回报活动和表现情况, 工作人员就无法掌握其情况。无法真正对犯罪分子起到 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因此建立专门矫正机构和专职工作队伍后, 就能够实现对社 区服刑人员的活动和表现情况进行主动考察和监督, 主动收集、了解社区服刑人 员的表现情况和思想动态,做到有效的监督。

(三 预防紧急突发事件的发生需要建立专职矫正队伍。目前在对社区服刑 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由于司法所不具有执法权, 司法所对于那些拒不服从管 理,甚至公然对抗矫正工作的犯罪分子,多数情况下采取的是说服教育的方式, 根据司法部颁发的 《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 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对拒不服从管理教育、情节严重, 或者有重新犯罪嫌疑的社区服刑人员, 及时 提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理”。由于缺乏强制措施, 遇到突发事件, 还要向公安机关 “搬救兵”, 无法在第一时间对现场形势进行控制, 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违法、犯 罪行为予以制止, 不仅在法律上缺乏依据, 在执行上也缺乏力度, 无法做到对社 区服刑人员重新危害社会的有效预防。因此通过立法确立执法主体的地位, 获得 执法权, 建立一支专职工作队伍, 才能有效地预防、及时制止社区服刑人员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四合理配置资源需要建立专职工作队伍。

1、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需要建立专职工作队伍。目前海淀区在编的司法助理 员共 82人, 抽调的监狱干警共 21人, 接收社区服刑人员 231人, 社区服刑人员 及矫正工作力量在各街道、乡(镇的分布,很不均衡,辖区内社区服刑人员在 10-20人的共有 9个, 由 42人管理着 127名社区服刑人员;5-10人的 11个, 40人管理着 78名社区服刑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在 5人以下的共有 9个, 21人管理 着 26名社区服刑人员。三种情况下,矫正工作人员与社区服刑人员人数上的比 例大致分别为 1:3, 1:2, 1:1。

由此可见, 在目前属地管辖的工作模式下, 管理者的工作量及所承受的压力 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别, 由于以街道、乡(镇 的管辖区域对管理队伍进行划分, 人为地造成各街道、乡(镇之间形成一个个的“闭合式”管理单位,彼此之间 缺乏信息的沟通和交换, 造成部分管理单位已经超负荷工作, 而一部分管理单位 人力资源的闲置或没有得到深入的开发。

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打破以街道、乡(镇的管辖区域对管理队伍进 行划分的模式, 在全区建立专门矫正机构和专职工作队伍, 对全区的矫正工作实 行“集约化”管理,建立统一的矫正工作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合理配置社会资源需要建立专职工作队伍。

海淀区在教育和文化上具有独特的自身优势。具有高密度的教育资源。作为 国家重点建设的文化教育科研基地, 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 为社区矫正工作的开 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储备。

但社会资源的分布整体不均衡, 多数集中于海淀区的东部和中部地区, 在整 合社会资源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的进程中, 部分东部、中部地区的街道、乡(镇 整合辖区内及周边的社会资源开展工作比较便利, 如学院路、紫竹院等街

道分别与辖区内的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而处于西南和西北部的街道、乡(镇)由于周边社会资源的匮乏,无法借助海淀的科技、文化优势开展矫正工作,同时 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闲置。因此通过建立专业矫正机构及专职矫正队伍,由专门 矫正机构对全区的社会资源进行“集约化”的整合,才能合理分配好全区的社会 资源,建立工作长效机制,从而将矫正工作社会化进程引向深入。

(五)建立职责明确、科学管理的工作模式需要建立专职工作队伍。目前在 矫正工作中,司法所作为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管理部门,除此项工作外还承担着 其余 8 项工作职能,对于矫正工作无法全力投入,矫正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因此迫切需要组建专门矫正机构、组建专职工作队伍,建立一支人员稳定、职责 明确的专业工作队伍,全力投入到社区矫正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各街道、乡(镇)司法所矫正工作人员由于受地域、工作模 式等原因的限制,彼此之间缺乏经常性的沟通和了解,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各司 法所呈现出“各自为战”的状态,再加上各个司法所建设程度不一,社区服刑人 员数量和矫正难度不一,难以建立对司法所矫正工作统一的量化评估考核标准。不利于全区整体矫正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建 立专职工作队伍,实行“集约化”的管理模式,消除街道、乡(镇)之间因地域 限制造成的消极影响,才能统筹兼顾,推进全区整体工作按照统一的标准深入开 展。

三、对矫正工作效果的科学评

估需要建立专职矫正工作队伍。开展社区矫正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而社会效果是评 价社区矫正工作的唯一标准。而社会效果取决于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效果即对社 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能否得到有效的预防、控制。因此建立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 效果的测评体系,对社区矫正工作科学地开展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包括在矫正期间的预防、控制以及 社区服刑人员解除矫正后管理人员对其生活、工作、思想动态等情况的跟踪、掌 握。对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期间的重新犯罪,管理人员通过基层组织的配合,能 够实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人员如何在社区服刑人员解除矫 正后对其生活、工作、思想动态等情况进行有效的跟踪、掌握,从而有效地控制 和预防其解除矫正后重新违法、犯罪。从目前我国开展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文件来看,对此尚 无规定。随着矫正工作的开展,解除矫正的社会服刑人员总量会逐渐增加,从而 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流动性很强的群体对社会治安存在着一定潜在的风 险,现有的以属地原则进行管辖的基层司法所无论是从人员配备还是在工作运行 模式上,都无法实现对这一群体有效的跟踪、调查即对矫正工作效果的科学评估。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专门机构、组建专职队伍实现对这一群体的有效的跟踪、调查,对矫正效果得出科学的评价,以确保此项工作的开展能够产生积极的社会 效果。

四、对建立专职矫正工作队伍的展望 在今后的社区矫正工作中,建立专门矫正机构、组建专职矫正工作队伍,通 过立法,赋予其执法主体的地位。

(一)要做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工作主要由区 专门矫正机构的矫正工作人员负责,司法所仅就社区服刑人员在本辖区内的活动 情况向区矫正机构及工作人员进行汇报,司法所不再承担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 教育矫正工作。明确责任到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对矫正工作的科学的量化考核标

准。专职工作人员应当具备指导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进行矫正工作的意识和能 力,注重指导、协调能力的培养。

(二)强化监督机制、加大执法保障力度。区矫正机构成立专门监督部门,接受人民群众及社区服刑人员对矫正工作中工作人

员违法行为的投诉和举报,并 对矫正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评议,确保矫正工作质量的不 断提高。成立专门部门负责对托管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查找,并由相应部门负责 对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以及对不服从管理,拒不接受矫正的社区服刑人 员采取强制措施。并由专门部门负责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控制措施的探索工 作,加大执法保障力度。

5.社区工作社会调查报告.(精) 篇五

一、调研目的与意义

当今社会,养老的主要问题包括老年人经济供养,医疗健康,生活照 料,精神抚慰以及权益保障等。进行此次调研,我们希望人们能对养老问 题引起重视,关注身边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让老人感受到来自家 庭和社会的温暖,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好的养老环境,使老年人能安享晚 年。

二、调研对象分布范围及调查内容

(一、本次调研,主要集中在锦林小区内,调研对象的主要以老年人 为主,同时兼顾中年人,青年人的态度和认识,做到了调研的客观性和实 际性。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一共调查 100名老年人。对老人进行问卷调 查,调查前讲明这次调查的目的,然后对老年人进行现场调查,因考虑到 老年人的一些特殊情况,调查问卷由调查人员按调查栏目逐条进行询问并 填写。

(二、调查内容包括三部分:老年人的基本情况、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老年人的养老方式。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现状、家庭关系、收入来源等。老年人的生活现状主要调查老年人的 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状况、生活支出等方面以及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包括 与家里人的关系、生理或心理方面的需求。

三、大武口区锦林社区人口老龄化基本情况

锦林社区辖区总人口约 8400人, 其中, 老年人口约 2600多人, 约占 辖区总人口的 30.95%。社区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适合老年人居住。此

外,社区交通便利,社区内大型超市,社区诊所,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居民 健身场所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为老人便利生活提供了条件。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老人的职业大多以工人、农民为主;二是 56岁— 65岁的老年人居多,大部分都已婚;三是大部分老年人生活来源都是自己的退休金或养老金以及自己劳 动所得;四是大部分老年人家庭感情融洽。

此外,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还显示,老年人对社会各种服务方式的需 求是较为广泛的,但目前社会服务的普及程度还不高,服务宣传还不够到 位,老年人对本地是否已设有这些服务方式并不了解。老年人闲暇在家, 把时间花在看书阅报、看电视听广播、体育锻炼和运动健身方面较为普遍, 另外老年人在社区帮子女带小孩的也较多。

(二老年人的生活现状与分析

1、老年人家庭具有养育多子女特征;在所调查的老年人家庭中,无子女的为 0,有 1个子女的占 17%,有 2个子女的占 35%, 有 3个及以上子女的占 48%。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家庭 子女数平均为 3— 4个。

2、多数家庭幸福和睦;本次调查显示,有 87%老人表示,子女对他们是尊重和关心的。其中

有四成的老人认为子女对他们是非常尊重和关心的。有 10%的家庭关系一 般,只有 3%的认为家庭关系不是很好,约有六成的老人表示:女儿对他 们的关系更细致一些。

3、身体和医疗状况;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有接近四成的老人表示自己有需长期治疗的慢性 病,在常见疾病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排前三。只有不到两成的老 人每年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体检。每季度花在医疗上的费用, 500以下占 63%, 500— 1000占 23%, 1000以上的 14%。大部分老人认为有病是常 事,不必太在意,不想花冤枉钱。

4、老年服务基础设施基本满足老年人活动需求;调查显示,老年人住所附近建有的各种活动场所,基本满足了老年人 的活动需求。有些老年人表示,社区的活动场所还不够大,而且运动设施 没有大量的更新。

(三老年人的养老方式

国家的经济实力、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家庭结构、收入来源和身体状 况等都是决定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重要因素。目前,老年人养老的形式不再 单一,但基本仍以居家养老为主,养老院养老为辅助。在被调查者中,希 望居家养老的占 84.0%;希望住养老院的占 15.0%;希望其它方式养老的 占 1.0%。

1、居家养老方式;(1传统家庭养老。老年人由其子女赡养、照顾,是我国传统养老模 式,老人帮助子女做家务、照顾孙辈,子女也方便照顾老人,有利老人身

心健康。在被调查者中,与子女同住、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占 84%。

(2单独生活。由于住房条件、子女生活方式与老人不同、子女去外 地工作生活等原因,年龄虽大,促使老人选择了与子女分开居住这种养老 生活方式,并且这种现象正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被调查者中,与子 女分开居住,自己或夫妻俩自己料理生活的占 15%。

(3请保姆照料。调查显示,请家政保姆照料的仅占 1.0%。这种养 老方式较少的原因是多数的老人是认为“养老金收入较低, 保姆或护理人员 费用较高, 负担不起”;另有一小部分老人是认为“找不到合适的护理人员”。

2、机构养老方式;(1收入来源也是影响和决定养老方式的重要原因。随着年龄增大, 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但老人多数仍然愿意居家养老,而不愿意去养老机 构的原因是收入较低,养老机构服务收费还不适应老年人的承受能力。在 调查的离退休老人中,居家不便而又不愿机构养老的老人中有 7.0%是因 为养老费用较高,经济条件窘迫、无力支付费用。

(2健康因素和不想给子女添麻烦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健康 状况开始下降、自理能力减弱而选择机构养老的占 9.5%,不想给子女添 麻烦而选择机构养老的占 12.0%。

四、调研建议和对策

按照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原则,我市应充分重视当前社会养老的问 题,当务之急是“鼓励居家养老”、“推动社区养老”、“完善机构养老”、“开启医院 养老”等,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辅助 的多种养老形式,以满足不同家庭、不同经济能力老年人群的需求。

(一鼓励居家养老

据调查,大部分的老人还是更希望能跟子女一起生活。家庭是老年 人感情和精神的重要支柱,生活的主要场所。居家养老能给老人带来安全 感、亲切感和归属感,能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馨和亲情,对于维护老人的 精神和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利的,其优势是其他的养老方式很难相比的。对 于子女工作繁忙,没有足够时间照顾老人的问题,可以通过由政府完善家 政服务市场,让子女可以聘请到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在自己外出上 班时到家中帮助照顾老人,以此减轻子女的负担。因此,大力弘扬中华民 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加强子女赡养义务的宣传教育,弘扬和表彰尊 老典型,从而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完善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当前社会养老的一个重要的模式,老人们在养老机构中群 居生活,有利于减少孤独感,同时也便于护理人员统一照顾。因此,强化 政府在完善养老机构的建立与管理中推动、引导的作用,是解决社会养老 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三推动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就是将老年人养老的地点集中在社区,让老人住在自己家 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 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这种养老服务模式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 托,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卫生保健为主要内容,以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综合性集中服务 照料为目标,在社区建立一个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居住在家中的老

年人开展社会化服务。社区养老具有成本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多样等 优点,它既能够不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照顾到老人对亲情的需求;又 能在子女不在家时提供日常的照顾护理,排除子女的后顾之忧,并维护老 年人与子女双方的自尊心,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养老模式,应当成为今后社 会养老最主要的模式。同时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成立义工队,为老人提 供服务。

(四)创建医院养老 政府可鼓励各医院尝试开启老年养老病房,建立服务老年人医疗需要 的全科医生队伍,形成专业人员的培养机制,或者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 结合起来,形成联动机制,加强对患病老人的医疗护理,为提高老年病人 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基本保障,让老人能得到更加专业的看护与治疗。同时 可以开设临终关怀项目,让重病的老人能舒适地走过人生的最后一程。

(五)探索其他途径 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形成养老资源的多渠道建设。例如,由 政府出台政策,推动社会资本向社会养老倾斜,为社会养老提供支持。如 鼓励我市各企业出资兴办或资助社会养老机构,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支 持,为社会资金用于慈善事业开通绿色通道,对社会资金资助筹建的养老 机构在用地、资金、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

6.社区工作者精 篇六

2011年,泰祥社区信访工作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指导,在社 区党支部、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 大局,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信访工作会议精神, 切实抓好信访工作, 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及时排查不安定因素, 及时解决群众反 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 的环境。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上级信访工作会议 精神和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畅通信访渠道,不断推进依 法信访,全面构筑大信访格局,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继 续加强信访队伍自身建设,更好地为和谐社区创建服务。

二、工作目标

2011年泰祥社区信访工作将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 紧紧围绕我市信访工作要求和部署, 做到领导进一步到位, 责任进一 步明确,工作进一步落实,全力以赴将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强化领导责任,推进信访工作一把手工程。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渠道和窗口, 要以 讲政治、讲宗旨、讲稳定的高度来认识重视信访工作,把信访工作作 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进一步加强对信访工作的 领导,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其他部门配合抓的工作体系,进一步 调整和充实各信访工作组织, 在全社区建起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信

访工作网络, 达到领导整体重视到位, 思想认识到位, 工作措施到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继续深 化和落实以“一把手工程”为龙头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

(二、加大信访工作的学习宣传力度。

认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信访工作条例》 ,深刻理解信访工作 的内涵, 把信访工作的内容学懂弄通, 充分运用信访工作的条例内容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同时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信访工作 《条例》精神,使人民群众了解《条例》、充分运用《条例》来解决 自己的切身利益问题。

(三、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

改善民生是治国理政的根本。要进一步健全信访工作制度, 落实惠 民政策,以“接待群众要热心、听取意见要耐心、解决问题要真心、改正错误有决心” 的四心服务, 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四、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

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 益的有效途径, 也是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 防线。信访工作必须把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来, 对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 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做到发 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 萌芽状态,并不断创新工作格局,着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五、加强信访工作的督查督办。

7.社区档案工作者要转变思想观念 篇七

1.1 服务大局, 就要了解大局, 把握大局。

社区档案部门的每一位工作者, 都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认清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以及当前的工作重点, 密切关注和掌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动态。要增强政治敏锐性, 善于发现和捕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了解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 从而了解和掌握大局, 积极主动地为大局服务。

1.2 服务大局, 就要把握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 选准主题, 抓住突破。

社区档案部门服务大局有其独特的优势, 全面地研究社区档案信息资料, 不但知其一, 而且知其二, 不仅掌握社区档案信息目录, 而且了解具体的内容和重点。

2 增强开放观念, 使社区档案工作走出封闭, 定向社会, 充满活力

做好社区档案工作, 必须适应形势发展, 增强开放观念, 以新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来激活社区档案工作。具体要在社区档案保管利用功能和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方面实现一些转变:

2.1 社区档案保管利用要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这个问题就是前面所说的为大局服务要抓好的二方面工作。这二方面工作做好了, 服务就主动了。

2.2 社区档案人员的教育培训要由满足内需向扩大外需转变。

要以人才培育为着眼点, 继续抓好社区档案系统内部人员的上岗培训、学历提升等工作, 同时还要把培训的视角转向档案系统外部。培训中, 除了重视理论教育以外, 还可根据实际情况, 多搞一些短期的操作性培训, 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办好计算机、档案整理、档案编研等培训班。

3 增强市场观念, 使社区档案事业面向市场, 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社区档案工作者增强市场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 市场观念融入社区档案工作, 是社区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 社区档案事业走向市场, 也是增强社区档案部门物质基础和凝聚力, 稳定社区档案工作队伍的需要。所以, 在发展社区档案事业中, 要不断增强市场观念, 两项工作 (计划性工作和市场性开发) 一起抓, 两个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起要。

在社区档案保管方面。要建立面向社会的档案寄存中心, 实行有偿服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居民档案将会越来越多, 这需要社区档案保管部门管理, 要积极行动。同时, 还要继续搞好档案咨询服务、档案整理服务等工作。

在社区档案保护方面。要积极开展社会性的技术服务工作。在近几年已研制成功一些档案保护设备的基础上, 要改进设备的外型和质量, 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并为合作方提供优质服务。同时, 社区档案的修复、托管、复制等也可以进行社会化服务。

4 增强意识观念, 使社区档案工作不断发展

4.1 社区档案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首先要抓好宣传,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为社区档案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档案部门应经常向主管社区工作的领导汇报, 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 与他们达成共识, 取得理解支持, 形成齐抓共管, 协调联动的良好工作机制。

4.2 开展社区档案工作要以服务为主题

树立以大局、社会和人民群众为主的服务意识, 开展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社区档案工作, 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档案部门要主动深入社区, 帮助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指导活动;二是社区要利用现有的档案资源, 开展多种形式的利用服务, 要把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 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如享受社保、低保和残疾人优惠政策的文件收集起来, 供居民查阅并提供法律和政策咨询;三是积极构建社区档案服务体系。各地要从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 围绕社区党建、民政、双拥、老年、再就业等各项工作, 不断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实现档案工作与社区其它工作相互融合, 相互促进, 同步发展。当前, 重点是抓好下岗、失业人员、群众健康、孤寡老人和重点优扶对象以及特困户的建档工作, 为社区开展有针对性的救助福利、就业指导和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服务。

4.3 加快社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社区和档案部门应在抓好拓展社区服务功能、维护社会稳定等主要工作的同时, 按照便于服务, 便于操作, 便于开发, 便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 以实现社区日常事务的全程信息化和档案业务行业规范化管理为目标, 统一认识, 加大投入, 不断创新服务机制, 努力探索社区档案信息化管理、服务的新途径、新办法, 及时发现和解决社区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认真做好社区档案利用、咨询、服务工作, 为提高社区综合管理和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服务。

5 增强效率观念, 使社区档案工作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社区档案部门虽然不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第一线, 但要高质量地为大局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服务, 就必须讲究效率, 追求效果。要改变按部就班、慢节奏的状况, 增强效率观念, 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来做好社区档案工作。要转变工作作风, 改变工作方式, 创新工作机制, 提高工作质量。

一是明确目标, 责任到人。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都要实行目标管理, 推行目标责任制。工作要做到年度有计划、季度有安排、月度有推进, 并且落实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工作任务明确以后, 要抓早、抓紧、抓好, 不要延误时机, 不能前松后紧, 也不能虎头尾蛇。要建立考评制度, 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行考核, 并且与干部的升级、任用、奖惩挂起钩来。

二是真抓实干, 重在落实。目标、任务明确以后, 关键是要抓落实。落实一件工作, 完成一项任务, 要扑下身子, 竭尽全力, 而不能浮在上面, 蜻蜓点水。要减少文件、会议和应酬活动, 腾出时间和精力抓工作落实。要把好会议和发文关, 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尽量不开, 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各工作部门和业务处室要改变靠文件会议布置指导工作的习惯, 经常深入社区档案系统的基层单位调查研究, 加强与横向部门的交流, 注意发现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推进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

三是统筹安排, 抓住重点。要围绕中心任务, 把握形势要求。抓住主要矛盾和重点工作, 集中力量, 确保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圆满完成。社区档案开发利用和社区档案科技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点。开发利用是服务大局的需要, 科技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开发利用、科技创新是加快社区档案事业发展的两个轮子, 是提高社区档案工作效率和水平的关键。要开足马力, 使这两个轮子快速地转动起来, 在开发利用和科技创新方面涌现出更多的成果、更好的精品。同时, 也要注意通过抓好开发利用和科技创新这两个重点来带动基础保管和其他各项工作的落实。

摘要:进入新世纪, 社区档案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党和国家对社区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社区档案工作者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 开创社区档案工作新局面, 就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根据社区档案工作目前的发展现状, 迫切需要增强大局观念、开放观念、市场观念、意识观念、效率观念。

关键词:社区档案工作者,大局观念,开放观念,市场观念,意识观念,效率观念

参考文献

[1]梁荣新, 栾学莉.如何做好社区档案工作[J].黑龙江档案, 2010, 4.

上一篇:陈馨贤-企业如何进行员工招聘需求分析下一篇:2024年青海公务员面试通知(省监狱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