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2024-09-05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共9篇)

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篇一

核心素养在英语学科的体现

一、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笔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笔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二、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三、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四、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

上一篇:党纪党规学习读书笔记  下一篇:没有了

2.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篇二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很多英语教学专家在谈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时有各自的见地。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在第19期羊城教育大讲堂“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与培养途径”专题讲座中提到,英语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考能力等等,也都属于今后培养核心素养中应包括的内容。龚亚夫还认为,中小学英语教育应改变单纯以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目标,设计多元的目标,如“社会文化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语言交流目标”,把语言学习与思维认知、个人素质培养等结合起来,体现英语教育在促进人的品格与思维发展方面的价值[1]。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王蔷提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2]。

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设定的课程目标,笔者认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两个关键(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互为影响,互相支撑,共同作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保驾护航”,同时这三个方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形成和提高,最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关系见图1)。

(一)三个方面

1. 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话题、功能等,它是语言能力的基石,没有语言知识的铺垫,就无法实现语言技能的培养。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它是语言能力的载体,是形成语言理解(听、读、译)和语言表达(说、写、译)的途径。语言各技能相互依托、共同促进。语言理解是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一种内化,而语言表达则是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基础上的最终输出。

2. 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上的差异,是衡量一个人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英语思维模式在语法、语义、语篇、语用等方面与汉语言思维模式有差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模式之间的异同、联系、转换、互补会给学习者以跨地域、跨文化的思维想象空间,帮助学习者拓宽视野,为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打下坚实基础[3]。

3. 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上的突破。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任何语言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在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培养世界意识,最终具备面向世界的国际视野。

(二)两个关键

1. 学习能力

一般来说,学习能力就是有效运用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能力。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同时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中,学习能力是其他素养的“催化剂”。

2. 情感态度

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中,情感态度是其他素养的“润滑剂”。人的发展是自我发展,它不是靠教育直接发生,特别是在语言学习中,学生的成长发展靠的是来自于与情感态度紧密相连的动机。只有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才有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态度”达到和谐共鸣,才能创造出课堂活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策略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促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4]。语言能力是一个整体,不能碎片化,培养语言能力要建立在一个整体性的语言学习活动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紧密联系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英语教学情境,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桥梁。

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下同)Module 3Unit 1的阅读部分“Fog”的第二课时教学中,首先呈现课文中的情境来回忆和巩固上一课的内容,而后以与课文相关的雾天发生的个人真实经历为整体情境,巧妙地将重点词汇进行串联,具体如下(加下划线的为重点词汇或短语):Last Friday,when I was on the way to my school,I was knocked down by a young man who was nowhere to be seen soon.The pain in my leg held me still.People gathered around me,some glanced at me and walked away,some just stared at me without offering any help.At that moment,Li Ming came up.Without hesitation,he reached out and helped me up despite the fact that his mom stopped him from doing so.I was very grateful for his timely help.Seeing his son’s good behavior,Li Ming’s mom was touched.She said,“Actually,the reason why I don’t help is that people nowadays are not that trustworthy.”Indeed,some immoral behavior does exist nowadays.But I firmly believe once the trust between people is rebuilt,we will have a more beautiful world.最后讨论:“What will you do if you come across such a situation?”通过对这个经历(情境)的呈现,既让学生在整体的情境中学到了语言知识(重点词汇),又让学生在情境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通过语言技能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语言表达。

(二)问题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智力品质是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因此它又叫思维的智力品质或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五个方面[5]。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Module 6 Unit 3阅读部分“Cultural difference”的教学中,通过OK手势的图片呈现,以“What does the gesture mean?”的问题激活学生的主动思维,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进入课文学习后,提出“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dialogue?What does Waled say when he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speak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等两个问题,通过对第二个问题学生回答的适当总结,引出本课的阅读策略———understanding the use of examples。随后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What are the functions of examples in the text?Can you find some other examples in the text?Why are they used to do?”学生通过阅读reading strategy能很快地发现答案,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对阅读细节处理后,结合课题“Cultural difference”提出“As is known to us all,it’s important to act while in Rome,do as Romans do,can you use different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styles to explain or confirm it in groups?”这个问题。学生对所学文本进行创新思维,以创新活动从更高层次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层挖掘。其中有小组以小剧本的方式,以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的聚会为背景,巧妙地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阐明“入乡随俗”。在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和发表不同见解中,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都得到了训练。

(三)加强交际扩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只有通过交际才能习得,而文化意识的培养更需要交际来实现。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利用教材以外的网络信息资源来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接触英语国家各方面的信息很方便,因此本文所指的交际是突破了以往的仅仅是“面对面的真实”的交流,而是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与国外的“面对面的虚拟”交流。

例如,在Module 1 Unit 1 School Life的reading板块,题目是“School life in the UK”,文章主要介绍了英国和中国学校在上课时间、授课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不同。在该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供一些有关国外学校教育的网址让学生查阅资料,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而后借助学校的国外合作学校资源,让学生和国外的学生直接进行视频交流互动,更好地了解对方的学校生活。这样与真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的交流才更具有冲击力。借助这样的网络资源,让交际转变成定期“主题式”,每月确定一个交流主题。先引导学生通过登陆国外相关的官方网站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衣食住行、生活习惯等,让学生根据自己想要了解的国外文化等确定主题,跟国外学生互动,拉近他们与英语文化的距离,通过对自己祖国和家乡等文化的介绍,在国际交流中树立民族自豪感。每次交流后,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出交流的过程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及文化。这样“线上”和“线下”的联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又能让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化意识。

(四)以融合贯穿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

1. 以合作融合催化学习能力

合作融合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它需要学生的分工与合作,也需要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用合作作为催化剂,使学生在共同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时候,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随着学习能力的增强,又反过来对其他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助推作用,让其他的核心素养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总之,合作实现了学生间智慧的互换、心灵的接纳,是培养文化领域中语言沟通素养的有效途径。

2. 以知情融合润滑情感态度

知情融合即认知和情感的融合。现代教学把课堂视为一个由认知和情感交织共生的生活世界,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动力、强化和调节作用,情感和认知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知情之间有层次的递进循环,最终实现融合[6]。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环境等潜在知情因素,启动、维护、强化学生的认识活动,使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训练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和提升的过程。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准确找到教与学和谐一致的结合点,让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打动学生,引发情绪与心灵共鸣,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

以上是笔者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对核心素养的界定和分类、学者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观点以及英语学科的课程特点,来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解读和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有些观点还不成熟,还有待商榷和补充。但不管怎样,一线教师要以征求意见稿为指导,在实际教学中思考和探索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与方法,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英语的学习及应对全球化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龚亚夫.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J].外国语,2014(11):18.

[2]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7.

[3]孙大伟.对高中阶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自我认识[J].英语学习,2015(4):5.

[4]刘忠保.中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0.

[5]林崇德.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能的突破口[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21.

3.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构成要素探析 篇三

【关键词】英语学科 核心素养 构成要素

时下,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学界和实践探索的热门话题,这也是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任务的关键一环。为此,如何理解和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能力,也就成为当下各学段、各学科教育教学的紧迫任务。本文主要根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要素,从“语言能力”、“文化理解”“思维品质”三个层面来探析其内涵及其培养问题。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语言能力分析

语言能力一般是指在特定语境中能利用语言进行“理解”、“表达”的一种具体而又关键的能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语言能力也就成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的品质。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中,将英语素养界定为“能够依照自身的欲求,通过口头、书面的方式,从而达到理解、表达和交流”这一工具性目的,从这个概念界定可以看出,英语语言能力既不仅包涵传统英语学科所规定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对“语言知识”的领会、运用的能力养成,突出了树立学生英语语言交流的身份“自我认同”的意识能力。

一是重新厘定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一种,不但具有语言交流的工具性价值,更重要的是对英语的文化理解、英语西方世界的思维方式把握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说,英语语言的能力培养和提升在整个国家的教育育人使命中扮演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二是强化英语语言的语篇、语用、语义的知识学习。传统的英语学习过分强调对英语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性的学习,而缺乏对其语篇、语用、语义的整体把握,这就需要英语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英语语言知识、表达意义世界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分析一篇文章里面,讨论作者是怎样综合运用语篇、语用、语义等方面的知识来表达意义的,我们的学生又如何去构建自我的理解和自我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应根据自身的体验对整个语篇内容做出自己的慎思、研判和分析。

三是突出英语语言学习的人际交流的意义。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方面是与课程的文字符号即文本进行交流互动,更重要的是与文本背后的作者互动,从而实现人与人的表意交流互动。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文化理解”剖析

一是强化英语课文的社会背景。一般来说,在师生共同學习的课文(语篇)里面或多或少涉及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社会现象和社会背景材料,而这些背景材料恰恰在以往的英语学科学习中往往被遗忘的,而这些又是作者表词达意的根据,所以成为理解英语语言文化的关键信息。

二是培育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情感态度。在英语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在学习理解不同社会文化现象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异国文化的民族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中小学生恰恰是人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期,因此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对学生的民族差异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价值重大。

三是形成独特的文化立场、品质。英语学科语言的学习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其他民族的传统和现代的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师生在阅读学习英语文本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和概括文本所反映的社会文化,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赏能力。

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能力分析

一般来说,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有赖于人的思维方式,而人的思维方式又要通过语言来呈现和表达,可以说,通过英语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可以大大增进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在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英语语言的概念性词语。一是把握英语词语基本意义和引申义,让学生真正捕捉到概念词语符号所指称的人、事、物,理解词语对应的如其所是;二是根据英语概念词语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文字符号所指称是事物的共性,从而形成新的判断;三是让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会从不同立场去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特的甄别、理解、判断等核心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

总之,英语学科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价值,它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理解、思维品质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需要英语课程研究者和实践者通力合作,真正把核心素养的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05):79-86.

[2]程晓堂.关于当前英语教育政策调整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05):58-64.

[3]程晓堂.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5(06):73-79.

4.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篇四

【摘要】英语是国际语言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也是现代中国学生从小学习的语言。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能力是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和灵活应用。所以,为了加强高中在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现在高中英语教师和科研人员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其中,我们要重点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学科素养

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内容,也是当前英语教师需要持续努力的目标。我们需要针对传统教学本身的问题进行改进,把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掉,使听、说、读、写训练能够与多种教学保持良好接触,使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一、听力训练

听力是英语试卷的开始,也是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先驱。关于高中英语听力策略培训的有效性,英语教师首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评估高中生英语听力水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针对各类学生进行教学。一些英语听力的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我们的英语老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了正式听力培训的基础上,推荐一些优秀的英语听力材料,以便他们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对于课堂上英语听力差的学生,英语教师可以采取鼓励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英语听力技巧,当学生的听力水平上升时,英语教师需要及时鼓励,这样学生有信心和兴趣继续学习英语听力。

事实上,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听力并不容易改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首先要了解学生在听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据了解,学生通常有以下问题:他们很快忘记了自己在听什么;听力材料中的单词无法及时反应;即使你知道材料中的单词,你也不知道单词的含义。在聆听过程中,我们只能听到我们想听到的内容。

针对这些问题,学生的听力理解可以总结如下:首先,教给学生正确的单词发音,并规定他们掌握大量的词汇。这也涉及听写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快速发展。其次,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第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听力材料,要求他们保持听力的感觉,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英语语感。第四,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聆听适当的英语广播和观看英语电视节目,为提高口语、阅读和写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这里我们应该多加注意,鉴于学生听到的内容容易遗忘,老师可以对此进行专门培训,使学生在听到一句话后立即反复练习。

二、有效地培训高中英语口语策略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在当今国际形势下,英语是不可或缺的语言学科。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英语的历史,而是为了使我们能够与国际友人交流,并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关于英语口语策略的有效培训,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来表达自己。从简单的英语课开始。一般的英语老师几乎总是用“早安!”一开始,几乎每堂课都以这句话开头,这只会让学生在课堂开始时失去兴趣;第二,要注意英文阅读和朗诵的作用。第三,尽可能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交流。此外,各年级的英语教师可以合作组织一个英语角并练习口语。在很多情况下,学生说英语的能力体现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口语的流利和及时的理解。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口语训练,并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自发性训练。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正常交流是自发的,而不是死板的。当然,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教学时,要注意口语的难度,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改善口语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读取:朗读、做有准备的英语演讲、背诵好的段落或对话、利用英文进行采访等。教师还应该仔细设计一些口语训练任务,因为口语能力是一种技巧,比如游泳、开车或做饭,应该没有人通过简单背诵来练习一些游泳,驾驶或烹饪的规则。因此,教应该在课堂上设计更有意义的、符合学生语言认知范围的任务,给学生提供锻炼自己的最佳机会,并且学生需要学习积累自己的英语词汇。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详细阐述教师要求的一些练习,课文复述也可以说是另一种练习口语的方式,用学生自己的话完整的复述文章。教师也可以分配任务,让学生自己写脚本,教师检查并纠正它们。同时,最主要的是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怕犯错误或受到惩罚,让他们高兴地愉悦的在课堂和课外发言。

三、总结

为了提高高中听说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安排听力训练,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通过循序渐进式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中用英语演讲或者对话等方式,提高口语能力,为学生营造好的英语交流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共同解决学生英语听说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英语学科教学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5.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篇五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

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能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

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

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能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

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逻辑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

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

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数学运算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

数据分析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已经深入到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

在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数据处理的能力,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思考问题的习惯,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

拓展资料: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理解

近些年来我国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中常常会提到数学核心素养等词汇,比如有的教授会说,数学素养就是人们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对于周围事物的认识、理解的一种思维方式,一般情况下表现为对于周围环境的情况处理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有教授认为数学素养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的一种基本的生活能力,其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很大的一部分,很多实际问题都需要数学知识做出判断;另外有教授的观点表明了数学素养其实是一种内在的学习能力,是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再加上后期自身的努力学习所形成的某种状态。

综合来讲,数学素养就是指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知识、掌握了充分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加以熟练的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能够以数学的角度来思考转化问题,然后通过数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培养这种积极处理问题的习惯和品质。

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理解,可以说是指在学习数学之后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种素养,具体来说指的并非某些知识或者技巧。更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数学能力,而是一种反应了数学思想的、基于数学知识却高于知识的综合、持久和阶段的能力。我们可以将数学核心素养理解为和数学教学课程具有相关性,对于理解数学本质、更深一步的学习数学知识和进行数学评价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

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三方面,下面具体说明一下这三方面。

1.综合性

指的是对于数学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其中基础学习能力和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会了基本的运算方法、推理计算等基本能力之外还需要学习思考使用何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而数学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是这一能力实现的基础,数学核心素养也能促进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学习。

2.阶段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在数学核心素养的表现方面也会出现不同水平、阶段的差异,就好比同一个问题,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会的方法不同,解决起来也会有难有易,有快有慢,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会有所差异,因此会出现不同层次的人形成不同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的现象,这种情况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3.持久性

持久性不仅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值得关注,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会引导学生使用学习到的思考方式思考解决问题,可以说数学的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学会的,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才能获得知识,而且还会长久的拥有并运用学习到的能力,成为学生的财富。

三、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理解和记忆,因为数学知识能够将复杂问题化繁为简,通过逻辑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思维方法,让学生自主的将知识联系在一起,加深记忆,更好的学习知识。

数学核心素养还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益处。有助于学生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一定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比如说学生在掌握建模过程中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然后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并利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掉,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思考分析联想的能力。

6.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篇六

一、课改回顾

三个重要文件:《教育部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201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年。

1、《教育部课程改革纲要》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口号: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战略主题

3、《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一个“抓手”————课程改革 五项任务(五个统筹)

统筹各学段、统筹个学科、统筹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统筹各方面优势力量、统筹校内外阵地

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证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国家提出立德树人、高考改革

高中阶段普及率达到了85以上,高中教育成为了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国民基本素质。国际上,高中教育改革也成为共同趋势。

2、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实践力(1)人地协调观

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所持的正确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思维视角。面对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人类社会要更好的协调好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2)地理实践力

指人们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野外考察与室内试验、模拟相结合,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特有的学习方式。

具备地理实践力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3)综合思维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要素之间的综合研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对人类活动的评判必须借助综合思维。

将地理的综合思维确认为地理核心素养是基于对地理学科内容和学习思维综合性的考虑。

(4)区域认知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另一重要的学科特性,由此形成的区域认知也是我们分析、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如何落实区域认知,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把区域认知落实到区域地图上。

三、核心概念

是居于地理学科中心位置、具有较强统摄力和广泛解释力的概念。筛选出以下核心概念:

位置、分布、地方、区域、尺度、地理过程、空间相互作用、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

四、课程方案

1、必修两册书,必修1和2,各2学分

2、选修1:自然地理基础(2学分)、区域发展(2学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2学分)

3、选修2:自然方向的天文基础、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人文方向: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生态保护、政治地理

技术与实践:地理信息技术、地理野外考察。

说明:选修1宽而浅,为后续的选修1打基础。二是不追求系统性,围绕地理核心素养选材;三是加强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评价方案

高一:地理生物结业

高二:所有科目等级考试

7.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篇七

素养指的是平日的修养。它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知识和能力等。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事实上,“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二、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代社会是快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不断变革的新时代。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教育将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挑战。

经过几年的素质教育,虽然我们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社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现在的教育,过分注重学生的分数,学校过分注重升学率,忽视学生德育和能力方面的培养。一个道德情感缺乏、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会懂得关心他人的,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当代社会要求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道德情感,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的追求,要求学生具备学习能力,为学生全面学习和终身学习做好准备,也要一定的创新精神。

三、从以下几方面培养高中英语学科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

1. 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意识的构成因素,就是做人做事的品德,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从社会角度讲,要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社会公德,以及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从个人角度讲,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以及在个人意志、礼仪、正义感等方面的培养。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观,辨别真善美的能力。要增强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体现民族特点,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增强科学性,客观反映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确保课程内容严谨准确。要增强时代性,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根据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 文化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理解,比如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了解各国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不同文化和国家的人具有交际能力。对不同文化有包容,懂得尊重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也就是国际眼光或者国际视角,能够站在全球或更广阔的角度上看问题。对国际交流活动要主动参与。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unit2 An adventure in Africa这一课讲的是非洲冒险。旅游是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话题。在导入部分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旅游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本课话题的兴趣。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一些阅读方式和阅读策略,深入了解这篇文章。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作者在非洲旅行所经历的事情,了解非洲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渴望,培养他们的学习和探索精神。

3. 语言能力。

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习策略,语言知识,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学习每一部分的方法不一样,不同的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可能不同。要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

其次要教授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篇的学习。对英文单词掌握正确的读音,扩大词汇的识记和运用,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场景,使学生客观形象的学习语法。运用不同的方法教授学生语篇的阅读和理解。从而可以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英语这门科目实践性很强,我们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只有自己去感知、分析、理解、体会,不断地去练习,最后才能去掌握和运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情景,给学生营造一定的英语氛围,教室的布置多使用英语。课后可以设置英语角,鼓励学生参与,多说多交流。在课堂上,要建立很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既能轻松愉快地学英语,又能积极主动地学英语。对于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以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最后要培养学生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的主体作用,教师启发、引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比如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整个语篇分析,让学生深层次理解文章,掌握课文内容,并且总结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4. 思维素养。

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分析、推断和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对英语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同样的重要。逻辑思维能力就是能够通过基本的概念对所学东西进行思考的能力,学生在具备逻辑能力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想就是指在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问题的时候,寻求多种途径探究问题,例如,在单词教学中,每个单元的word power部分的单词都是同一类型的,记忆这类单词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联想记忆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降低记忆难度,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整体认知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学模块而unit1 Boy missing,police puzzled这篇文章时,这篇文章是一篇新闻报道,是一个男孩神秘失踪的事件,其失踪的原因可能是与外星人有关。这个话题学生比较感兴趣,在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设定悬念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分析这篇文章结构,从而发现新闻报道类文章的特点。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锻炼,把思维能力培养与语言知识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英语和掌握英语进而合理正确地使用英语。教师要教导学生有意识地了解英语学习的词汇、语法和文化差异,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更加有效地学习,进而提高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

5. 交际能力。

学生学完英语能够以口头和书面方式清楚有效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明确自己在团队中所承担的任务,并努力完成,共同承担责任。要具有灵活性,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愿意作出必要的妥协。有团队合作精神,对团队活动积极参与。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环节让学生练习。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学生的培养既要符合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又要考虑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2011.12.28.

8.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篇八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科素养;知识与技能;跨文化意识;运用英语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传授英语知识,还要让学生接受人文教育,使其真正学会运用英语。自新课改以来,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老师依然将“教”作为重点,英语内容不够连贯,无法让学生掌握英语能力,依然以高考为教学方向。这些问题都导致高中生无法在英语课堂中了解英语的实际用处,无法真正培养他们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面,本文从帮助高中生掌握英语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高中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高中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三个方面,讨论在英语教学中提高高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

一、帮助高中生掌握英语基本知识与技能

英语基本知识与技能是每个高中生都必须具备的英语素养,包括单词、语法等。首先,教师要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让他们真正学会学英语。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基础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其接受自身所需的英语教育。最后,教师要激发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真正的喜欢,才能使其愿意主动参与英语教学,真正做到“快乐学习”。在“A Garden of Poems”一课中,所用到的英语语法为“过去分词作状语”。我让学生总结過去分词与现在分词的相关知识点,还对过去分词作状语、定语、宾补、表语进行了分析,学生通过对比与总结,能够切实掌握“过去分词作状语”的基本用法,且不易混淆。

二、培养高中生的跨文化意识

高中生生活在以汉语为母语的环境中,已经形成了汉语思维,我们常说的“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就是典型的“汉译英”,这就为他们真正理解英语原文增加了难度。如,红色在我国代表吉祥,但是在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red”却并非吉祥色。为了使高中生达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老师就必须在英语课堂中培养高中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其能够真正了解英语文化。培养高中生的跨文化意识,不仅可以使其具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还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首先,学校要加强英语文化的宣传力度,让全体师生都能意识到英语文化的重要性。其次,老师要增加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体验与感受,潜移默化地受到英语文化的影响。最后,学生要多阅读英语文化作品或者观看英语原文电影,这不仅可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他们在“玩中学”。“AGarden of Poems”的教学难点是高中生需要跨越中西语言与文化的障碍,了解英语诗歌的写作手法,并且学会欣赏。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我将西方诗歌的写作特点进行了阐述,介绍了西方几种经典的诗歌代表,讲述每段时期诗歌的写作特点。我还在教学中引入了诗仙李白的诗,让学生通过对比中西方诗歌的差异,学习西方文化。学生在这堂课中,切实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初步明白不可以用汉语思维来思考英语。

三、提高高中生運用英语的能力

学习任何一门语言的目的都是为了应用这门语言,英语亦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除了要传授英语词汇及语法等知识外,还要综合提高学生利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要想提高高中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就必须增加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在“A Garden of Poems”一课结束之后,我让学生按照他们的喜好自主收集西方经典诗歌,并在课堂上表述读后感。一位学生朗读诗歌时,其余学生要学会聆听与感受,并指出这位学生的发音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要提高高中生的英语知识与技能,这是英语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帮助高中生树立跨文化意识,了解西方文化,学会用英语思维来思考问题,提高高中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是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9.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篇九

摘 要:素养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水平和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学科素养是近几年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那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如何融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来进行体育教学呢?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首先应该明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清晰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方法途径,才能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解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文章根据学习,结合自己的理解,在体育核心素养概念定位、培养途经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培养

小学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初期阶段,现阶段的教育重点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理论知识,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体育学科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此外,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拥有集体荣誉感以及强烈的竞争精神,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2 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小学体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学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

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4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能否适应当今与未来的发展,适应社会、终身学习、成功生活、个人发展的学科关键素养。体育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和各个学段落实的阶段性,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教学如何调整学生的心理平衡,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体育教学目标与学生心理健康目标和谐统一,使学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长,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3.1 打好身体基础

回归体育的本质功能,增强体质,顺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核心素养高的人群,固然可以终身体育,可以自主锻炼和健身,使自身的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

3.2 提升全民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自主健身,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能够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使学生的身体终身受益。提高他们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可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助于培养终身体育,具有长远的意义。

3.3 塑造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调节能力,现代的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很大,若不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会产生各种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每一个个体都要具备健康的心理调节能力,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不“新”,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是我们体育教育一直以来的目标和追求。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内容,这些都是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直接体现。终身体育不仅影响学生短时间内的身体情况,还会影响学生未来较长时间内的生活状态,因此,老师应该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掌握更多的锻炼技巧,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更好地成长.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固然重要,但是,素质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学校教育的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格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告诉我们教育要生活化,要从实践中去教育。其实实施素质教育,每一个学校、每一个课堂、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帮助学生培养其核心素养,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能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校语言文字教材下一篇:2022大学生 暑期实践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