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基础教学设计

2024-09-09

电工技术基础教学设计(共9篇)

1.电工技术基础教学设计 篇一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入门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程。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4学时)

一、学习要求

1、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概念。

2、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特点。

3、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并能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

4、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工作状态,理解额定电功率和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5、掌握电路中各点的电位计算。

二、课程内容

1.1 电路与电路模型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3 电压源与电流源 1.4 电路的基本定律

1.5 电路的状态

1.6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第二章 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4学时)

一、学习要求

1、掌握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联。

2、掌握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3、能够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

二、课程内容

2.1 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联及等效变换 2.2电源模型的连接及等效变换 2.3 支路电流法 2.4 叠加定理 2.5 戴维南定理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8学时)

一、学习要求

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有效值、角频率、相位的概念和相位差的概念。

2、掌握复阻抗和相量图。掌握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及电阻、电感、电容的向量模型。

3、掌握向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4、熟练计算交流电路。

5、掌握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

6、了解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征。

7、掌握三相电路中相电压和线电压、相电流和线电流的关系及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二、教学内容 3.1 正弦电压与电流

3.2 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

3.3 交流电路基本元件与基本定律 3.4 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 3.5 R、L、C电路 3.6 功率与功率因数 3.7 谐振电路

3.8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第四章 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2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磁路的基本概念,磁场的基本物理量、磁性材料的磁性能

2、掌握磁路的基本定律。

3、了解交流铁心线圈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外特性、损耗及效率。

4、了解变压器的用途、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电压、电流及阻抗变换。

二、教学内容

4.1 磁路及基本物理量

4.2 磁路定律

4.3 交流铁心线圈与电磁铁 4.4 变压器

第五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与控制(10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机械特性、调速方法。

2、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和技术数据的意义。

3、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和反转的方法。

4、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功能。

5、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分析。

6、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自锁、连锁以及行程、时间等控制方法。

7、了解控制电路过载、短路和失压保护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5.1 三相异步电动机

5.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 5.3 单相异步电动机 5.4 常用控制电动机

5.5 低压电器

5.6 基本控制电路

5.7 行程、时间控制电路

第六章 安全用电(2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和重要性。

2、了解接零、接地保护的作用和使用条件。

3、了解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程度及触电方式。

二、教学内容

6.1 接地及接地装置

6.2 触电方式与急救措施

第七章 半导体器件(4学时)学习要求

1、了解半导体的类型和特性,理解PN结的形式,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

2、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掌握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3、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和特性。

4、了解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

7.1 半导体二极管 7.2 半导体三极管 7.3 场效应管

第八章 交流放大电路(6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放大电路的组成。正确理解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

2、掌握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3、会用图解法和微变等效电路法分析放大电路。

4、了解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

5、了解射级输出器电路特点。

6、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输入、输出电阻和放大倍数的计算。

7、了解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

8.1 基本交流电压放大电路

8.2 基本交流电压放大电路分析

8.3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8.4 多级放大电路

8.5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8.6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第九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6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及基本分析方法。

2、能够分析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

3、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及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9.1 差动放大电路

9.2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9.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 9.4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反馈分析

9.5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第十章 直流稳压电源(2学时)

一、学习要求

1、掌握整流电路的原理及用途。了解单相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了解滤波电路的原理。

3、掌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器。

4、了解常用三端稳压器及开关稳压电源。

二、教学内容

10.1 整流电路

10.2 滤波电路

10.3 直流稳压电源 10.4 开关稳压电源

第十一章 逻辑代数基础与组合逻辑电路(6学时)

一、学习要求

1、掌握数制与各进制之间的相互转化。

2、了解几种常见的编码形式。

3、掌握基本逻辑运算与组合逻辑运算。

4、掌握逻辑运算的化简。

5、掌握常见基础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及应用。

6、能够进行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7、了解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

11.1 数制与编码 11.2 基本逻辑运算 11.3 逻辑代数及化简 11.4 集成逻辑门电路

11.5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 11.6 编码器

11.7 译码器和数字显示

第十二章 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6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

2、了解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其功能及应用。

3、学会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了解寄存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掌握集成寄存器、计数器的功能。

二、教学内容

12.1 双稳态触发器

12.2 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12.3寄存器 12.4计数器

第十三章 555集成定时器(2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555集成定时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了解555集成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及施密特触发器的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

13.1 555集成定时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13.2 555集成定时器的应用

第十四章 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4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数-模转换器(D/A)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和构成。

2、了解模-数转换器(A/D)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和构成。

二、教学内容

14.1 数-模(D/A)转换器

14.2 模-数(A/D)转换器

2.电工技术基础教学设计 篇二

(1) 师资方面。据我了解, 很多职校缺少专业的老师任教这门学科。因此, 为了完成教学的任务, 不得不促使电子老师去完成电工老师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这样使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2) 学生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速度加快, 高等院校的一再扩招, 使得目前中职教育资源不再是像上世纪末那么吃香, 地方院校为继续发展, 不能不降低录取分数。因此, 学生入学水平相对以前较差, 而且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实验课与理论课互为一体。《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类专业的基础课, 在中职院校里这门课地位比较低, 而实验教学往往是制订在理论教学计划中, 这使得电工电子实验课在一学期的授课中也就3~5次。有些学校的实验课大都是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来作为学生成绩的标准, 往往是不注重过程而偏向于结果。这样, 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要改善实验设备, 弥补实验经费不足。中等职业学校实验设备和实验内容难以满足职校实践教学的需要。在国外, 往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首先出现在学校中。就我校而言, 实验设备已经至少有6年未更新, 设备相对落后, 有些内容根本无法开展。此外, 中等职业学校得到政策支持的力度比较小, 不过, 也正在改善。

(3) 中职教师兼职现象比较多。中职学校理论类教师占大多数, 而真正能够做实验的一线教师相对来说, 比较少。对于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来说, 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需要实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有的理论类老师自己都没有做实验, 有的老师甚至连仪器都未必会使用, 这使得在教学过程中自己也充当了一回“新手”的角色, 这样学生又能学到多少知识呢?

三、探索《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方法

(1) 在教学理念上有所创新。 (1) 激发学生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的兴趣。由于目前的招生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 中职生的生源质量比较差。有部分学生是被逼进入中职学校, 更有部分学生是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来到了中职院校, 学习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就是奢侈品。因此, 在讲授电工电子的时候, 既要兼顾大纲要求, 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一些基础知识只能进行必要的强调而省去一些复杂的理论推导。中职学生好表现, 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心, 我们可以借助这个特点, 去挖掘他们的内在的潜能。如我在讲授双联控制内容的时候, 首先引入“楼上楼下电灯控制”这一现实生活中经常见的实例, 借助生活实例, 从而使抽象、枯燥的理论课变得直观、生动。学生感觉所学的东西就在自己身边, 不再觉得遥不可及, 从而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于双联电路, 经过我的提示, 学生也能在其中悟出一定的解决办法, 而且学生的表现也是相当积极。 (2) 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涵盖有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课程, 由于课程理论性强, 又需要学生实践操作。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 下载课件, 制作课件,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例如电路和电器的工作原理这一章节, 需要教师用多媒体形式播放出来, 形象生动, 学生易于接受知识, 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新知。何乐而不为呢?但是, 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手段, 不能喧宾夺主, 还需要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有一种不好的现象, 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 课堂上虽然热热闹闹, 结果学生没有学到什么真正有用的知识。要知道, 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 只是载体, 是辅助手段, 促进学生学习, 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2)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和基础相结合的学科。学生学习后, 要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考核过程中, 我们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个部分,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创新考核模式。不需要只懂理论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 也不需要只懂得实践, 不知道理论的不合格学生。在我们宜兴市, 有许多现代电子企业, 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企业中去, 让学生在工厂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解决难题, 为工厂的设备进行测试、改良, 甚至发明新的设备。

平时, 要最大化利用教学资源。我校实验室资源有限, 但是我们通过以前创业成功的校友, 利用他们的公司, 组织学生实习, 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此同时,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训。我们尝试利用小班化教育, 利用团队教学, 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小班化教育的效果比较好, 团队教学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竞争力,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有效弥补我校实验资源短缺问题。

结论:综上所述, 传统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模式需要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 要更新教育理念, 把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运用到教学中去, 让中职生能够学到知识和技能, 让他们在今后的创业中具备必备的素质。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中职生的发展而发展, 为了中职生的需要调整教育教学目标, 让各种层次的中职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体验到学习的幸福感, 让中职生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封春年.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探究[J].学园, 2012 (10) .

3.电工技术基础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电工技术基础 基础课 专业课 教学效果

虽说是技校生基础比较差,但更主要的是学生缺乏兴趣,有畏难情绪,是被动学习所致。一旦他们缺乏兴趣,后续课程的教学,即使再好的教师,也很难改观。但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刚进校时对自己选择的专业是有兴趣的,也是认真的。但到一个学期的电工基础学习以后,就有很多学生开始畏惧,再也激发不起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加强电工基础的教学,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一、加强概念、定理、定义教学的形象性

都说“电”看不见、摸不着、太抽象,因此难教、难学。事实上,有很多概念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是相通的,也是符合我们的常规思维的。有很多概念都是其内涵的缩写,只要将其内涵形象展开,就能得到清晰、深刻的概念。比如笔者给电流下的定义:电荷的流动,简称电流。它与看得见的媒质流动,如水流、气流、信息流、物流一样,变得形象,易于联想,易于理解了。既然电流也是一种媒质的流动,我们自然而然就要想到它的方向、大小,动力——电源,阻力——电阻等等。类似这样的概念还很多,如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容器——储存电荷的容器,受控源——受控制的电源,相位——相对位置,等等。学生能这样轻松形象地理解概念,就更自信、有兴趣了,有时他们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给概念下定义。

二、加强对知识逻辑结构的梳理、概括、类比

电工基础难学,不仅是概念抽象,而且概念、原理、定理多,学生抓不住主线,知识不具有结构性,因此觉得难学。我们应牢牢抓住知识结构的核心——电流,以电流为纲,可探究各知识点的内在逻辑结构,将它们联成知识网。

1.概念间的关系

电流的动力是电压,电压是电源提供的。电流的阻力是电荷在导体中流动会有碰撞、摩擦等阻碍,还会有反电动势的阻碍。具体地说,有导体的电阻、电容充放电形成的反电动势、电感线圈中电流变化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电动机运行产生的反电动势、半导体PN结的死区电压等。元件中的电流就是动力(电源)与阻力(阻抗)的平衡,即元件的伏安特性。电流在电压作用下就要做功,即功率。电流通过负载就有电压损耗,即电压降。电流在电路中流动一方面要受阻抗的约束,另外要受电流连续性原理——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约束,回路电压要受电位单值性——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约束。其他概念、定理经梳理概括就能找到它们的内在联系。

2.等效思想

等效电阻、等效网络、等效电路、交流电有效值等都是等效原理,等效思想是贯穿电类专业学习始终的。抓住了等效原理,对电路分析就能做到驾轻就熟。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电压源与电流源转换、电路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等,都是等效原理的具体应用。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要分别阐述,也就是因为不同元件对直流电和交流电并不等效。经过梳理、概况、类比,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将零碎的知识点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保持、激发旺盛的求知欲。

三、加强直观教学,重视实验、实训,激发学习兴趣

电工基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根据这一学科特点,利用直观教具、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综合实训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收获成就感。

1.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工基础是研究电磁现象及规律在工程技术领域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电工基础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采用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互相协调作用。如学习电容器时,为了让学生体验电容具有储能作用,可将一电容接入220V电源,然后将电容撤离电源,让学生用手触摸电容两极,人有触电感觉,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情绪高涨,体验深刻。同时可以展示以电容器为核心的电子定时、延时开关等,并引导学生探索电容器在实际中还有哪些应用。再比如学习电磁现象时,可以展示的实物、模型就更多了。可用马蹄形磁铁在磁极上吸引硬币,然后用一铁片将磁体两极封闭,硬币将因吸力大大减小而落下,从而形象说明了铁磁材料具有将磁力线集中于铁磁材料这一知识点。还可用1.5V电池给变压器充磁,学生触摸变压器的另外两极,然后迅速切断电路,学生有触电感觉,从而加深对自感的理解。展示利用电磁原理制作的各种玩具、产品等。只要用心,总能找到诸如此类的直观教具。

2.注重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往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安排,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注重实训,培养综合技能,学以致用

笔者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兴趣,安排了足够的实训课时。进行照明电路安装、低压配电板安装、常见低压电器拆装、电动机控制线路安装等。有时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解决学校出现的一些实际电路故障。这样学生在一开始接触电这门课程时,就感到学电有趣,学电有用,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学生,甚至是一群“双差生”,虽然他们各方面都比较差,但是都是社会的公民,是教育的主体,是我们每个教师的教育对象。教师所做的事情就是要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对学生负责,更是对社会未来发展负责。所以教师在工作中要力争做到:

(1)热爱学生。给学生多一些爱心、关心、责任心、宽容心、细心等。做到以“唐僧”式心肠来培养教育学生。社会的问题很多源于教育,教育的问题一部分就是源于教师。师者,不光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让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与老师的接触,用心体会,从中感悟。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多与他们交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关爱他们。

(2)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一位被学生喜爱的优秀老师和社会满意的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认真备课,批改作业,认真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尽力做到教学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掌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电工基础的教学质量。

4.电工技术基础教学设计 篇四

梓潼县七一职高 刘少甫

论文摘要:《电工技术基础》是职高电子电器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他涵盖面广、知识量大、章节联系紧密、与生产和日常生活实际结合紧密、需要理解和记忆的内容很多等特点。对于刚刚毕业的农村初中生或初中分流生来说,由于文化基础知识较差,又缺乏对有关电的方面的感性认识,因此学习难度很大。那么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学好这门课呢?本人已从事了二十多年的农村职高《电工技术基础》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出了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电工技术基础 职高生 兴趣 教学方法

一、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目前,绝大多数职高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生或初中没毕业而提前进入职高学习的学生(即分流生),基础知识相当薄弱且参差不齐。在专业课学习上,体现较大程度的学习障碍。作为一个合格的职高专业课老师,我们不仅要把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尊重学生,尊重现实。还应该深入到学生中间,把学生当朋友,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你说出心里话。我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或初中没毕业的分流生,只要谈到学习,常把“我不会”、“我不想”或“我不愿”挂在嘴上。更有甚者说,我本不愿读职高,是我父母让我来的,我也不知道我今后做什么,我是来混个职高文凭的等等。所以必须首先把他们的自信心树立起来,让他们认识到读职高并不是没有出路,只要他们努力学习得一技之长,将来一样可以大有作为,并列举大量真人真事。如我学校已出现了很多较为优秀的职高毕业生,有的已经是行业或部门的技术能手、有的已是蓝领或白领、有的已经走上领导和管理岗位等等,从而激励他们好好学习。让学生看到读职高的希望,增强信心,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到职高学习。

二、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认真备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教学“六认真”的核心是吃透、吃准教材因人施教。但在吃透、吃准教材的同时还应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及参考书,了解教材的内部联系并清楚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内容,对教材的难易能恰当取舍。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对学生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才能在上课时做到有的放矢、重难点突出、因人施教,学生才能做到一课一得。如学生对相位φ、角频率ω、旋转相量、谐振、功率因数cosΦ、介电常数ε、磁导率μ等概念理解起来困难较大,我就一带而过,重在会用就行了。对磁路欧姆定律、矢量加减、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戴维宁定理及叠加原理等章节内容就不作要求了。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灵活化

1、回顾法

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知识要点简要回顾一遍,以便承上启下。当然回顾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教师复述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在课程内容讲授的中间,也可以经常穿插引用回顾复习法。

2、导入法 常言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堂上教师有一个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头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本专业理论课教学中,有好多内容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用电有关,老师可以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接着老师向同学们展示实物教具或演示实验或介绍相关器材,学生一目了然,短短的几句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电容器充放电时,我就先让一位学生的手机充电器插在电源插座上,指示灯对着学生并提示学生注意,然后很快拔出电源插头,或突然关闭教室里的电视机,问学生指示灯的亮暗变化过程情况等。

3、讲授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处于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是本节课的总导演,通过教师的讲授来打开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新知识的思路,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在讲解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加以理解和掌握。科学的组织教学内容,使用清晰、精练、准确且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使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定律表述得生动明了,从而让学生对基本

Q概念理解得更深、更透,掌握的更牢。在学习了公式c后,学生总

u认为C与Q成正比,与U成反比。教师再怎么讲学生就是转不过湾。我就反问学生你家水缸的体积是由水的质量决定的吗?你自己的质量是由称来决定的吗?这样一问虽惹得学生一阵笑,但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还是很有好处的。又比如,男同学相当于S极(或正电荷),女同学相当于N极(或负电荷),这样一讲,学生自然对同名磁极(同种电荷)相排斥,异名磁极(异种电荷)相吸引就好理解多了。

4、问题式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恰当的课堂 提问会引起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悬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和主动状态,从而激起学生有强烈探索清楚这一问题的兴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如在讲授楞次定律一节中的铜环随条形磁铁的靠近而远离时,我突然话锋一转,如果是有一缺口的铜环时,情况又会怎样呢?又比如,我在给学生做断开和闭合电路瞬间,电流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演示实验时,让学生观察完开关断开和闭合瞬间电流计指针的摆动后。我就让学生想一想,如果长时间地让开关断开或闭合,电流计的指针还会摆动吗?为什么?

5、直观形象法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给学生以鲜明的感 性认识,降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难度。

演示实验是专业基础课学习的一项重要工具。在《电工技术基础》教学中,每当进入一个新课时,先给学生做好该节课的演示实验或请学生上台做(当然教师在旁指导)来导入新课,随着实验的演示,学生的兴趣会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自感现象和磁体一节时,先做演示实验较易引起学生的好奇。

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与呆板的黑板相比,多媒体教学更能充分创造出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如正弦交流电这一节,传统的教学很难反映出正弦交流电的大小、方向、周期、角频率、频率和相位的周期性变化 情况,而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节轻松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还可以通过播放Flash课件,让学生观看电动机的定子和转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方向的变化、换向器的作用、自感和互感现象、安全用电、电流的形成过程、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现象和运动轨迹、各种磁体磁力线的分布情况等等等。做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活跃课堂气氛,会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6、课堂讨论法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争论来解决问题时,采用“课堂讨论法”,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热烈讨论,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理解。例如在小结左右手定则使用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已做过习题的情况,讨论在何种情况下应举右手,又在何种情况下应举左手,使用左右手定则中应注意什么等问题时,经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得出的结论是:凡是涉及到“力”都应用左手定则,凡是不涉及到“力”就应该使用右手定则。B、V和F或B、V和I三者相互垂直这就是应该注意的。以上结论,虽不是很准确,但也算“效果良好”。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四、重视学生的分组实验

在开展分组实验时我们最多用的是实验探究分组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课前预习。鉴于同学们刚接触电工技术基础,所掌握的知识还是比较粗浅的,因此每做一个实验,都必须让学生做课前预习。否则学生不仅观察不到正确现象,得不到正确的实验数据,而且可能还会发生不安全意外事故。

第二步:分工合作。在实验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既分工又合作。如实验中遇到故障,应当有的负责查找书上相关知识,有的负责请教教师指导等,做到人人动手,个个进入角色,共同完成小组的分组实验总结报告。通常,我都是让学生按自愿组合的方式,以3-4人为一组组成实验小组,这样3-4个人同学关系较好,分工合作也比较顺利。第三步:实验报告的展示,是对每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或作的图形进行评选。我先让各组代表对自己实验报告自评,然后各组相互评,这样做的好处是让组与组之间找本次实验结果的差距和原因,最后由教师综合评价各组的实验结果和误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并给出成绩。实验误差较小的,还可以做一次实验报告展示或向全班介绍实验经验。第四步:反思与小结。展示后我留出一定时间给个实验小组讨论,总结本次试验的经验,成功在哪里,失误在哪里,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这样,让每个参与者在课前查阅时扩大知识面;在实验中充分展示自我,得到发展,在课后增进团结合作。

五、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针对职高生的自我约束力差,纪律性差的特点,上课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听课及参与课堂学习情况,要不时的扫视一下在后两排和两边的同学,不至于因为是老师关注的“盲点”,而放松自己或感到自卑。同时,在讲课过程中,我还时刻注意学生的表情,力争从她们的表情上,看出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良好的课堂气氛,既要严肃又要活跃。在课堂教学中,该严肃的时候一定要严,比如课堂纪律要严肃。教师不能 放任学生随便说话,做小动作,玩手机等一系列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活动。另外,教师要采取相应措施活跃课堂气氛。首先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和蔼的态度,尽量使用赞扬性的语言,不采用批评性语言,其次,教师应该用幽默生动的语言传授知识,把枯燥的概念和理论,借用通俗易懂风趣的语言,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愉快。如多抽学生到黑板上做题或上一至二节理论课就放上一节相关内容的教学视频。如我在讲授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时,尽量多抽学生到黑板上做题,然后作逐一点讲评。让每一位学生想一想,自己为什么做错,错在哪里?其他同学有类似错误吗?又比如,谐振是一个学生很难理解的概念,我就举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例,有用扁担挑过水的同学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不经意间,扁担断了。为什么?那是扁担发生了谐振(共振)。用扁担挑水时,在水桶里放上几片树叶,为什么?那是破坏了谐振条件,水就不会浪出水桶外了。或是播放有关谐振的flas课件以活跃课堂气氛。六:总结归纳

学习中学生经常感到教学内容繁杂,零散,缺乏系统性。对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能力。经常性的做小结归纳,可以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次课一小结、一章一总结、期末大汇总的过程。这样下来,学生基本上对本课程已心中有数,考试就容易多了。另外,学生通过认真系统地复习,不仅能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检查、纠正自己记忆中的错误;而且还能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在讲授完楞次定律后,通过学生的多次练习及作业评讲,我让学生自己总结,总结一点是一点,然后我把学生的总结予以归纳,得出使用楞次定律解题的四个步骤。即第一步,找原磁场;第二步,分析原磁场的变化;第三步,由楞次定律确定新磁场的方向;第四步,用右手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诚然,教无定法。但只要学生易于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每一节课学生有所收获的方法,本人认为就是好方法。参考文献:

5.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篇五

教师 成礼平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电子专业的发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全面育人,打好基础,熟练技能,使学生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创业型劳动者。培养能够胜任电子技术应用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在总结电工电子专业特点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专业《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电工、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

2.具有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3.具有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和工艺文件的初步能力。4.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能力。5.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一般电工设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置和要求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修订与删减,根据需要现制定学习内容如下:

1.认识并会连接简单的实物电路,了解电路组成的基本要素,理解电路模型,会识读简单电路图;

2.理解电流、电压、电动势、电位、电能和电功率的概念及参考方向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掌握直流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能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工仪表,掌握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方法;

4.理解电阻器及其参数,能识别识别常用、新型电阻器,了解常用电阻传感器的外形及其应用;理解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及超导现象的存在;

5.掌握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了解使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及用电桥对电阻 进行精密测量的方法;

6.了解电阻元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掌握欧姆定律;

7.掌握电阻串联、并联及混联的连接方式,会计算等效电阻、电压、电流和功率

8.了解支路、节点、回路和网孔的概念;能应用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列出两个网孔的电路方程

9.了解运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及叠加原理进行复杂直流电路的简化; 10.能熟练运用戴维南定理进行有源二端网络的简化及复杂电路的简化; 11.理解电容的概念,了解储能元件的概念;能识别常用电容器; 12.能根据要求,正确选择利用串联、并联方式获得合适的电容; 13.可通过仪器仪表观察电容器充放电规律,理解电容器充、放电电路的工作特点,会判断电容器的好坏。

2014.9.1

2013电子《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

教师 成礼平

2013电子班都是二年级的学生,班人数为47人,是技能班,所以学生基础不是太好,自制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课堂气氛还有待加强。当然也有好的方面,例如有部分学生勤学,认真思考,上课时能够跟着师的思维老在转,下课后,有什么不懂,还会搞清楚,其二是,有一部分的学生,你布置的作业,还能按时完成,第三是现在进行新的课改,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所以,我有信心完成好他们的学业。本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完成教材第六至第八章节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概念,熟悉计算公式及应用条件,教会学生能正确解题。要求牢固掌握概念 能正确运用公式解题。

1.知道磁通、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和磁导率的概念,会判断载流长直导体与螺线管导体周围磁场的方向;

2.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公式,会用左手定则;

3.了解电感的概念,电感器的外形、参数,会判断其好坏,理解其储能特性; 4.理解感应电动势的概念,掌握电磁感应定律以及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 5.理解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概念,会判断和测定互感线圈的同名端;了解自感和互感的应用;

6.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理解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频率、初相位及相位差的概念;

7.掌握正弦交流电的解析式、波形图和相量图表示法。会用相量图分析计算由R、L、C组成的简单交流电路;

8.理解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方法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课;

2、认真批阅作业;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4、采用课件进行教学

5、加强教研工作。

6.《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简介 篇六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807234004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英文名称: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学分:4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64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课外学时:0 适用对象: 非电类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 开课单位:工业中心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非电类专业学生电知识入门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组成、基本分析方法,包括电路基本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工基础理论,熟悉常用电机的性能与参数。本课程的具体知识点: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基本定律、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三相电路分析、一阶动态电路分析、磁路及铁心线圈、交流电动机以及半导体二极管和半导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和设计、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等基本内容的介绍。

三、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板书为主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应能独立完成本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实验。学生自主学习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精读教材,并适量完成电工技术题库中提供的课外习题。

四、考核方式与学习成绩评定(请注明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实验成绩等各部分占比)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

7.电工技术基础教学设计 篇七

1 应用多媒体技术,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原来的课堂教学, 基本上是靠“一本书, 一张嘴和一只粉笔”来完成的, 由教师唱“独角戏”, 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而不愿意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和电影片段, 将教师从传统的费时费力又不出效果的教学方法中解脱出来, 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课件,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参与与主动学习的意识, 从而构建学生认知主体的地位把学生的感知过程、理解过程、运用过程融为一体,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学生的实践经验的不足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 变成了积极主动的自觉学习,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应用多媒体技术, 增强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助教学方式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 视听组合, 直观形象。可以从多角度、多形式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多种感官, 生动形象的画面克服了枯燥乏味的知识讲述, 形成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的教学模式, 使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也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据”,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例如:电磁感应、楞次定律、交流电的产生课本是以文字和插图形式描述了它的工作原理, 因为是静态的, 比较抽象、枯燥, 不易被学生接受, 产生了“越听越糊涂”的感觉和索性“不学了”、“学也学不会”的心理, 久而久之, 产生了畏学, 厌学情绪, 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些知识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flash课件, 创设情景, 在这个情景中学生可以看到模拟的直观的现象, 这不仅可以将内容讲得生动活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应用多媒体技术, 加强互动交流, 实现教与学统一

应用多媒体技术, 在加强教与学的交流方面, 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 如提问、课堂反映, 快捷调出各类信息资料, 进行现场分析和答疑。以人机对话方式, 灵活方便地进行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方式在多媒体特性的支持下, 可以变得多种多样, 如演示型、讨论型、导航型、咨询型或各种方式的有机结合。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条理性, 又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多样性和灵活性。教与学的关系更为密切融洽, 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

4 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相结合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 考虑到多媒体设备的各项要素, 充分发挥其整体功效, 突出互动性, 不能过度依赖于多媒体设备;或干脆将投影屏当成黑板、作为代替板书的工具。也不能只注重趣味性而忽视了教学大纲, 没有去挖掘教材中真正要体现的知识点;而造成“喧宾夺主”。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 采取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科学设计多媒体教材的系统功能, 如电子提纲型, 综合演示型, 实验操作型, 考试测验型, 资料工具型, 网络教学型, 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优长, 做到媒体优势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多媒体教学中信息组织结构可以按系统按章节为纵向主线进入, 也能以问题为中心横向展开, 使学生的联想思维活跃起来, 自然地进行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 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 并且以习惯的或全新的思维方式在大脑中对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存储, 同时也开阔了思路, 活跃了思维, 锻炼了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易于从书架型、工匠型人才向研究型、创造型人才转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创新, 开拓新思路;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 形成优化的课堂教学方案, 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 要针对多媒体教学中遇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 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 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 要开阔思路, 启发思维, 强化多媒体意识, 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融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 实现教、学、做统一,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 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提升综合竞争力, 实现职业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和人才发展的实效性, 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与平衡, 以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技术和文化的不断要求。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将多媒体技术带入课堂, 全面应用于电工基础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以便于最大程度地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电工基础,提高,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秀昌, 宋建新.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8.

[2]李冰, 谢百治.关于多媒体教学与教改创新的思考, 2007.

8.电工技术基础教学设计 篇八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众所周知,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只能使学生没有求知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负担。为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机会、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任务,将学习的意识提高一个层次,而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习欲望而乐于学习。

创设问题情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其次,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便于学生开放思路;再次,问题提出要明确具体,不能模糊不清;最后,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探究的开展。以“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谐振电路”的教学过程为例,笔者在“并联谐振电路”教学中,这样提出问题:“准备实验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电路与一个小灯泡串联,接在频率可调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并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当调节电源频率逐渐由小调大,小灯泡则慢慢由亮变暗,当达到某一频率时,小灯泡最暗;当频率继续增加时,小灯泡又慢慢由暗变亮。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问题提出后,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方向相对集中,要引导学生认识问题的实质。上述问题的实质是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暗变化,反映出流过灯泡电流的大小,而电流的大小和电路的阻抗有关,这时学生可以根据公式推导出并联谐振电路产生谐振的条件,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

二、开放课堂,发掘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

在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火花闪现了,这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不能使学生仅仅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否则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是开放的,探究所采用的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就是要变“先讲后练”为“先尝试再点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拓展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例如,放大器静态工作点Q设置和稳定的这部分内容,授课前首先布置预习,并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从预习中尝试解决以下问题:“什么是静态工作点?它的作用是什么?怎样设置?怎样才是合适?设置合适静态工作点后又怎样稳定呢?”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学生自己先行思考探究,再由教师结合课程内容,依次讲解。静态就是放大器在没有交流信号输入时的工作状态,此时基极电流Ib、集电极电流Ic、集—射极间电压Uce在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上对应的一点Q称为静态工作点;合适静态工作点的作用就是要使放大器不失真地放大交流信号;工作点Q的设置可以通过用近似估算法和图解分析法得到。以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为例分析,在动态时,如果静态工作点Q定得太高,当 幅值较大时,因三极管饱和引起饱和失真(彻底失真);反之,静态工作点Q定得过低,当 幅值较小时,引起截止失真(切顶失真),说明设置合适静态工作点可保证放大器对信号放大而不失真。但是,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存在缺点是稳定性差,容易受温度变化或电源电压波动影响,使静态工作点改变,严重时使放大器不能正常工作。要使放大器正常工作,应该把电路改成分压式共发射极偏置电路,它主要是利用RB1、RB2为基极提供稳定Q点的电压UBQ,同时利用发射极电阻Re使ICQ稳定,它对交流信号有抑制作用,既稳定Q点,又不削弱对交流信号的放大作用。在发射极电阻两端并一个大容量电容CE,使交流信号在CE上顺利通过,而直流不能通过,所以对静态工作点无影响而稳定了Q点。经过对电路的改进,解决了放大器免受温度、电源电压变化引起的失真问题,保证放大器的正常工作。这样,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会探究式学习的思维技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开发和提高。

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呢?第一,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相关的材料、可供探究的问题、探究的方法与途径;第二,学生根据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自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主要环节);第三,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难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通过实验做进一步的探究;第四,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探究和交流中获得的知识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学生会以积极主动态度参与探究。

三、 善于提出疑问、敢于想象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抒发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于可疑处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收获、喜悦,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教师在讲解电容时,提出电容器C1=40μF,耐压为150V;C2=60μF,耐压为400V。串联接在500V的直流电压下,试问电容能否安全工作?先提问:这两个电容正常工作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结论:能正常工作。此时,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借此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后由教师讲解评述,得出正确结论。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诱导,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问题探究者,主要任务是通过、探究,发现掌握新知识。因此,要正确处理 “引”和“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又不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过多牵引,必要时适当点拨。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尤其是对于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或启示。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

五、寻找解决问题途径,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这一步骤是探究式教学法的核心,是学生思维最艰难的阶段,但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学生需要对大脑里存储的知识、经验、等信息进行提取、加工、选择、组合,通过大量的思维活动,特别是探究性思维活动,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开始时,学生可能思考不下去,如在“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教学中,学生很难想出单相电源与三相对称电源的关系,教师就要结合日常用电情况,适时引导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自然也得到提高。

六、注意反思,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可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采用的方法每次都是科学的,为此,学生们在课堂探究结束后,必须反思自己的学习。在每节课结束后,要回顾刚才学到了哪些知识?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让学生思维上升,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本节课的探究方法是否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帮助。总结经验比检讨错误更加重要,所以在反思的过程中,应了解自己的独特之处、得意之处、成功之处、感动自我之处。然后,把探究教学法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使教学工作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9.电工技术基础教学设计 篇九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子电工类专业中职生参加对口升学结业考试的一门专业课,学习好这门课程至关重要。但中职生普遍学习成绩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又由于《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内容抽象、难懂难学,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防止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那如何才能培养中职生学习《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兴趣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利用课堂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导入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以最短的时间进入到最佳状态之中。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打下基础。导课的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于与实际生活有关的内容,可以采用生活经验导入法直接导入新课。例如,在讲电源时,我拿出一个小灯泡,上面标有额定电压“1.5V”,表明当它两端加上1.5V的电压时,才能正常工作。那么用什么给它提供这1.5V呢?学生回答:电源。我接着导入:对,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利用演示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引入电动势时,通过实验展示问题:先用电压表测量不接入电路时电池两极间的电压,是1.5V;再用导线把额定电压为1.5V的小灯泡接在电池的两端,测量此时电池两极间的电压,结果小于1.5V。这是为什么呢?可能与电池的内部因素有关(电池内部分去了一部分电压),为了表征电源的这种特性,引入了电动势的概念。

3、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无论是讲述概念、定律还是理论推导与计算,对于职校学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较抽象的、语言难以表达的、变化复杂的教学内容以动态图像的形式演示出来,使学生加深印象,便于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突破教学难点,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例如,讲解电动势时,应从电池的内部来寻求解释,我们应选用一种可以显示内部结构的电池。

只有通过课件,才可以形象地显示电池内部的电荷移动方向,给出从负极经电源内部到正极为电动势的方向,显示内阻对外电路电流和端电压的影响,从而便于对全电路欧姆定律I=E/(R+r)的理解。

4、利用比喻,把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解决问题时,把一个封闭面当做一个节点看待,可以快速简捷地解决问题。这时我就把封闭面比作硕大的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可以当做一个点来看待,学生就很快掌握了这种方法。

二、利用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要充分发挥动手操作的作用,把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通过生活中的电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开始学习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时,要注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电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与自己身边的事情紧密相关,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让学生通过拆装闪光灯,发现它其实是利用大电容先充电,后放电闪光的,这样学生对电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通过探索性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有些内容比较枯燥、难懂,学生见到这些内容就没有兴趣,教师就应该用有趣的研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以试着利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求三极管放大电路中的Ube和Uce,最终发现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可以求解非线性等其他复杂直流电路。

3、通过维修身边的电器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学生对家中各种家用电器如何工作以及出现故障后怎么维修比较感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求知欲,设计一些电器的基本检测和维修技能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模拟主持试题举例下一篇:有关于亲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