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人文素养个人心得体会

2024-09-15

关于教师人文素养个人心得体会(精选8篇)

1.关于教师人文素养个人心得体会 篇一

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五篇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篇一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篇二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人们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甚高,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我所理解的教师人文素养的构成主要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教师要有职业认同感,这是教师人文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一点,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也是认识自身价值的前提。因为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对教育事业抱有执着的追求,才能摆脱名利的困扰,坚定自己的选择,在当前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环境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甘于寂寞,甘为人梯,才能在平凡而伟大的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寻找到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意义。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教师对它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的是以献身教育为荣、为乐的思想情怀,教师只要有了这些,就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朝聆教诲,终身铭师德。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因此,我认为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首先要培养教师强烈的职业认同感,这是教师人文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也是认识自身价值的前提。因为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会视教书育人为己任,才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科学文化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育紧密结合,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践行两纲精神,才能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其次,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善于鼓励学生,关注他们的未来,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爱与智慧的阳光。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作为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是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另外,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外,要广泛涉及与本专业有关或对自己的素质提高有积极作用的各方面技能。只有这样,我们在进行教育时,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教师对社会的新知识、新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使学生能在教师的身上学到更多除了书本以外比科学知识更有实际意义的本领,从而激发学生对各方面技能掌握的兴趣,真正达到全面发展。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不过,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教师不是圣人,也应该允许犯错误,允许有自己的脾气,可是,身为人师,我们的言行举止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尤其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人格要求,可能超过对任何人,而人文素养是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征。很难想象:一位素养不高的教师,会是一位拥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成为学生所爱戴的教师?一位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能够管理好班级?能够影响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素养外在表现为人格魅力即一个人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上果敢、作风上的刚毅等所产生的感召力量。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篇三

时间像流水一样飞快的流淌着,转眼间,本学期已接近尾声。人文素养讲座的上课时间已经结束,但是,人文精神没有结束,在继续着。余老师精彩的讲解,使我懂得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余老师在这学期讲座当中谈到,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对物质、科学、技术的顶礼,对竞争的膜拜,导致不平等的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以往上爬,成为“成功者”为目标的精英教育,实利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泛滥,从而形成生态环境的危机,精神、道德的危机,教育的危机,有可能导致整个人类文明的腐蚀与毁灭。余老师还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来自儒、释、道三家,道教主要追求长生不死,重养生。儒家重修身,讲修齐治平,其思想对于提升道德水准和人生境界有重要作用。佛家主治心,在调适心理、培养人生智慧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思想资源。儒家的人文精神和佛家的人生智慧对于提升当下人们的人文素养多有助益。对于传统儒家的思想,张岱年先生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这个概括大体上说是对的,但我觉得还可以把它系统化或体系化。因为儒家思想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这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人”,其逻辑演进可以归结为:一,何为人;二,怎样做人;三,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记得余老师讲过佛家的“智慧”,在这节课中拓宽了我们对佛教与其他宗教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佛教特别注重智慧,智慧甚至可以说是佛法的第一要素。佛教传到中国,逐渐被中国化,这种中国化的特点就是儒学化、心性化,印度佛教的般若智慧逐渐转变为中国佛教的“心法智慧”。而这种心法智慧对于调整心态、化解心结、提升心境,培养一种健康的心理,从而实现一种智慧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禅宗思想是这种心法智慧的体现者。禅宗典籍里有许多故事和诗偈,句句直指人心,颇能启迪心智。有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般人经常会把不必要的事情堆在心里,压的自己喘不过气,偈中说的就是让我们把不必要的事情放下,不必庸人自扰,要有平常心。

我们要学习和体悟人文知识,养成“清风亮节”和“超然物外”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不仅是只有中国几大家的思想及体系,更重要的是,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语言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人文知识是一个人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需之要素,是一个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必备之条件,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古往今来,真正称得上“大家”或“大师”的人,无不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在这些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丰富的人文知识的学习和领悟中,人们会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的价值体现在何处”等无确定答案但却有重大意义的问题;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类的幸福、什么是人类的痛苦,怎么样化痛苦为幸福;才懂得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校园文化折射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和行为风范,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影响。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校园浓厚的人文氛围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各高校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节、读书沙龙、诗会、报社、表演团等形式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交流情感、学习互动,通过一定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人文情怀;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挖掘环境育人资源,如建设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美化校园环境,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在不知不觉中升华精神,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随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影响,其他国家与我国的交流日趋频繁多样,必须与时俱进,完善我们大学生的心智、培养我们高尚情操、塑造我们的崇高品格,使自己能多方面理解社会,健康地发展自己,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成为有信仰有灵魂的人,这是时代在新时期对我们的要求,更使我们的使命。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篇四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通过暑期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着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我们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篇五

前几天学习了关于教师人文素养培育与研究方面的文章,使我颇有体会。“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小朋友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首先就应当正其身,作好学生的榜样。同时,我觉得教师作为当今社会的“文化人”、“文明人”,更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工作中。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宽,接受的信息广,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做一个复合型的教师。

总之,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2.关于教师人文素养个人心得体会 篇二

一、培育教师人文素养面临的新问题

今天,我们面临着如下师训环境。第一,资讯发达,但良莠不齐。资讯发达,使得自主移动学习无所不在。这种学习,无论是内容的丰富程度、信息的新鲜程度、参与方式的简便程度、界面的亲切程度等都令人不由自主地悦纳,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这些资讯良莠不齐,教师需要筛选有用的资讯并加以利用。第二,传播多向,优势不再。传播的多向性决定了教师的资源优势对于学生而言不再明显。当原始资源的生产者和解释者不再只是某个具体教师,当内容传播的逻辑不再只是由此及彼的单向度,而是由彼及此,由边缘向中心进行多向传播,那么教师素养如何发展,又如何体现和得到认同?第三,学分刚性,评价温情。目前,虽然还没有到把学分与职务聘用、晋升真正挂钩的程度,但主管部门对教师学分是有刚性规定的。要获得这些学分,教师就要参加若干学时的培训。不少参与培训的教师抱着“混到学分就行”的想法,对培训内容的质量并不计较。

二、培育教师人文素养的课程内容架构

资讯发达时代,人文素养方面的师训涉及全学段全学科,由于培训的对象是一线教师,而具体人员又不固定,因此,培训内容必须具有通适性。那么,如何界定所开发的课程内容是匹配教师所需要的人文素养的呢?于是,我通过查询资料、请教学者、翻阅大量相关报刊,研究近几年来我区对一线教师培训需求的问卷反馈情况,对该课程的开发有了大致定位。人文素养大象无形,而又体现在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的方方面面。在听课以及参加校本研修过程中,我就发现了一些教师不尽准确的解释,如某教师对学生说:“热,就是手里拿着小丸子在火上煮。”另外,要以培训者之“一”应对参训者之“多”,这就需要培训者在信息获取的数量上至少等同于参训者,要能从多个散乱信息中提炼出值得研究的话题,要能在单个话题的拓展宽度、理解深度、现实高度上超越参训者。

于是,我从生活现象、社会新闻、教育相关话题中,找到人文素养内容的生发点,留心之,捕捉之。我按字词句篇的结构,从“寻常字里乾坤大”“熟悉词语防误用”“网络热词潮语析”“语言沟通五原则”4个子课程开始做起,并陆续将“为大脑开锁,让想象给力”“经典阅读之何为经典”“经典阅读之何为误读”“知识分子的内涵”等共8个系列子课程开发出来。我把“刘慈欣的科幻作品”“莫言的《红高梁》”等话题整合到其中几个课程里,还将区内普通一线教师的感人事迹穿插到课程中。

带着这样的思路,开发教师人文素养课程,这无疑拓宽了这一系列课程的开发思路,也使这一类课程深接“地气”,让教师在学习时更能接受。当然,有了课程架构,还得有扎实、鲜活的课程内容才行。

例如,在做“寻常字里乾坤大”子课程时,我就花了很多心思。目前,我们的常用汉字有三千多个,各种与之有关的名家研究与专著也有很多,那么如何让这些内容为我所用而又能自成体系?比如,现在学生们口语中用得比较频繁的“虐”字,书写时容易把里面的部分写反。教师怎样解说,既合乎字源,又能让学生不会写错?“虐”字本意为“虎足反爪伤人”,虎爪伤人时不得往外伸出才行吗?往里伸就伤它自己了。所以,写反了的话,就不是这个字的本义了。我从已经发表的学科论文中搜集了一些语文教师对于汉字的解说和利用。如在2012年浙江省优质课评比时,衢州朱洪俊老师在教学“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课时,利用对“城市”两字的解释,让学生非常清楚地看出“城”最早的功能是政治而非经济,经济是伴随着“城”的出现而出现的。这样的讲解更有助于学生了解“市”的发展演变,具体如下图所示。

我还搜集了既符合字源解说又具有哲学思辨意味的字,将其作为课程内容。如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中,对许多字的解说都很有意味。他这样解说“幸”:“幸,祈望、盼想。唐宪宗迎佛骨,但是并未能安享天年。幸福而祸,无亦左乎!”所以,他说,幸福不是一个已完成的状态,而是一个渴望的过程。他还引述了蚂蚁和蟋蟀的故事,认为这个故事恰好证明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哲学命题。因此,我把课程解构为“字里有体认”“字里有历史”“字里有文化”“字里有教法”几大板块,使之有理论有实践,有生活有学术,进而有效提高参与培训教师的人文素养。

又如,我曾发表过小文《也说“教师忌语”》,该文当时是有感于某教育主管部门推出的“教师忌语”而发的议论。时隔多年,类似的忌语消失了吗?那又怎么理解四川“麻辣教师”的语言现象?基于此,在开发“语言沟通五原则”子课程时,我创设了“教师与同行”“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家人”等板块,并将之上升为语言沟通的诚意原则、准确原则、言语实施权原则、言语平和原则、言语的文化对等原则。参与培训的教师也认同这样的简朴道理:时代变迁,家长心态也在发生着变化,过去有些能说的话和能做的事现在已经不能说和做了。诚心对待他人(包括学生、家长、同事等),就算偶尔说话不妥甚至“麻辣”,也能得到谅解。因此,诚为做人之本。在此基础上,教师的语言沟通要力求平和,去除戾气;要讲究表达准确,文化对等。

三、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培训的有效性

在深入了解资讯时代培育教师人文素养所面临的问题,并通过仔细甄别,充分利用有效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教师人文素养培训”课程之后,如何才能有效开展培训实践活动?我认为要“让自己更专业”。

1. 汲取资讯养分,把握自主实践机会

目前,按照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的要求,即使是师训中的短课程,也必须达到4个课时(两个半小时)的量。课程时间长,就意味着应当追求课程文稿的高结构,要设计讲课过程中的学员参与活动。目前,资讯如此发达,那我们能否自主学习,借鉴和汲取各种资源中的养分呢?这既锻炼了自己的实干才能,又提升了自己的实践智慧。不被海量资讯淹没,甄别有效材料,运用专业的眼光,让这些资源为我所用,应当是我们在自主开发和实施教师培训课程资源时的行动原则。

2. 细化落实需求,接受实践成效考验

剔除“挣学分”的功利心,教师们真正喜欢、真正想要的培训内容是哪些?在实践过程中,培训者通常会先设计调查问卷然后根据分析结果确定课程。比如,在一次面向我区中学语文教师的学科知识培训需求调查中,教师们所希望开设的重点课程包含当代文学、中文、历史、哲学、英语、语言学、古诗词、演讲与口才、写作等;对课程的最大期待是有助于其拓展文化视野,提升学科素养,弥补学科短板知识等。得到这样大而笼统的回答,一方面可能是因问卷本身问得不够精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教师们一时也说不出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但这些答案仍然能反映出教师的需求方向,只是还需要课程开发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挖掘其中的闪光点,做好细化落实工作。而能否细化落实需求,正是考验课程开发者专业是否精进的一个重要因素。

3. 自我创新突破,保持有效实践动力

培训者应当尽可能地满足参与培训教师的需求,为教师教学提供支持。因此,培训的形式要活泼有趣,培训管理要人性科学……从知识中找寻见识,在教研、科研、德研的缝隙处着力,形成培训内容,进而满足参与培训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我认为,在开发培训课程、梳理培训内容时,要避免“一招鲜,吃遍天”的现象发生,而是要根据参与培训教师的实际情况,对培训内容不断调整与改进,这也是培训者的职业道德所在。乐于自我突破,勇于开发和实施较有新意的课程内容,保持专业精进动力,则应当成为课程开发者自我要求的一部分。

3.关于教师人文素养个人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字:人文素养;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91-02

不敢说自己为教师这一行业奉献了多少力量,但至少我可以用坚定的眼神看着你,说出我十分热爱我的职业;不敢说自己教育出了多少学生,但至少我也可用自信的眼神看着你,说出我关爱我的每一个学生。事实上我从选择教师这一行业起,是带着深深的热爱和满满的期待,热爱教师育人的性质,期待自我兴趣在这一岗位得到充分的发挥。但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倦怠、疲惫的时候,特别是当确定教师成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后,碰到磕碰便会感到一阵阵挫败感,甚至有时对教师的意义产生了怀疑,这个时候便亟需外界的精神粮食给自己一正面能量,时不时鼓励自己,走出时而的阴霾。

一、《教师人文读本》的人文意义

《教师人文读本》是很好的心灵鸡汤,它从不同的侧面给与了我教师意义的启示,比如丛书的上册以爱为主题,爱是一切人文精神的出发点,从事教学活动要时刻秉承一颗爱人的心,首先要学会爱自己,才能爱别人。爱自己包括对自己的事业、生活等的热爱,让自己时刻对生活充满热情。通过爱自己建立了对生活热情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爱他人,包括学生、同事等等,这是一个爱意传递的过程、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所以每当自己在教学上受到阻滞,我会想想读本上册给我们传达的精神,用爱的情感为自己加油打气,伴我度过心情阴霾。《是站着读还是跪着读》一文就从另一个侧面探讨了爱,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自己是否缺失了爱的时候,最重要的却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对学生的爱,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进行交谈,是教师人文修养的起点。

丛书的中册以人文观念为主要内容,人文观念包括道德观、人生观、社会观等,而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教育观念和学术观念可以在中得到启发,特别是在目前学术风气比较浮躁的大背景下,不免让人对教学活动工业产生一阵阵的浮躁感,找点闲暇,读《教师人文读本》中的一两页书,会让我浮躁的心情得到宁静,进而开始有条理的思考教学活动的意义,探索出怎样才能以正确的学术观念对待教学活动。比如《以学生为镜》一文中,就提出了教师要经常以学生作为自己的明镜,在明镜中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正视自己的确定,学生和老师之间是相互学习、相互完善的过程。这篇文章让我开始认真的思考学生之于教师的意义,教师需要不断读书以丰富自己,学生就是一本很好的书、是一面清澈的镜子,不同的学生构成了多彩的世界,可以让我在不断品味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

下册则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里面的一些文章从不同的侧面解释了生与死的意义、人生与宇宙的存在感、现实与历史的比较等等这些哲学上的问题,几千年以来我们的祖先都在反复思考着这些问题,却无法寻出正确、完整的答案,事实上这些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许多人对此感到困惑和纠结,于是不断的对这些答案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但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思考,使我们在探索和思考中成长,得出自己对这些哲学问题的答案,事实上哲学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哲学的真正意义在于鼓励人们思考。特别是作为教师,一个文人、一个知识分子,思考的停滞就代表了事业的停滞,这会导致我们不断的丧失自我价值,最后沉沦。

二、对教师人文素养的思考

该读本引发了我对教师人文修养的深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师的人文修养,它又包含什么范畴,我们又该如何提高自我的人文修养?人文素养是知识、观点、能力、感情等的综合体,表现为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和价值观等,结合教师的特点,我认为教师的认为素养包含以下几点:

(一)教师丰厚文化底蕴。

教师履行着育人的职能,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不仅要了解自己的专业领域所涉及的知识,还需要具备其他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如历史、法律、艺术等,由此看来教师的文化要求是极高的,只有在深厚的文化基础上,才能在进行教学时信手拈来。如丛书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章《教育的四大精神支柱》,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师在文化底蕴上的深厚,进而建立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教育的支撑。

(二)教师的人文文化价值观。

一个人的价值观对其行为和思想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教师的人文文化价值观我将其总结为“尊重生命、崇尚文化,已经深得力量传达自己对世界的观点”。这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仅仅只简单地将自己看成知识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要赋予自己的价值观,特别是将知识所描述的现实世界与人类关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这样教师在育人的同时也育德了。其中,教师的人文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将学生放在首位、尊重学生,进行人本主义的教育。将人文知识的教学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给与其充分的重视,让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其价值观建立深厚的基础。

(三) 教师高尚的人文品格。

人们长将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不仅是对教师的赞美,更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待,期待教师们具有更伟大的灵魂、更强大的人文品格。理想的教师人文人格可以概括为“具有强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学生具有教不厌、悔不倦的性格”。这种人文文化品格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的自我修养而形成的一种内在精神品质,这一种修养来自于对教学事业的热爱和真诚,热爱教育事业才能使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这种专注中获得人文修养的提高。

(四) 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是人文素质的集中体现,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教师的一种学生观,第一是对学生的尊重,尊重给学生的独立性格,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倾听学生的想法等等;第二是对学生的关爱,这跟《教师人文读本》上册中强调的“爱”主题不谋而合,教育要是爱的教育,当然这里的爱不是溺爱,是以学生正常成长为前提的关爱,以平等、信任的态度去爱学生。

三、结论

教师认清、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再将这一种素养传承给自己的学生,在学校里面创建一种浓烈的人文教育氛围,使学生和老师在这种氛围的引导下,共同成长,我想这正是《教师人文读本》所要传达的最终旨意吧!

参考文献:

[1]吴刚.人文精神与新人文教育.全球教育展望,2010.9.

[2]杨晓奇.教师专业生命之美:意涵、境遇和重塑.中国民族教育。2012.1.

[3]是站着读还是跪着读.教师人文读本。

注:此文获中国教育学会2012年“提高教师人文素养”读书征文三等奖。

4.《教师人文素养》读书心得体会 篇四

汪涌豪就这样写到《今天,到底该如何提倡“孝道”》?孝,是中国人最看重的道德之一。古人云:“万事孝为先”。

人的一生有很多是可以错过,可以放弃,但我们不能错过孝顺父母,父母恩情深似水绵绵不止无绝期,我们不能忘,不能不孝顺,更不能忘记现在父母已慢慢的老去了;朋友:请珍惜身边的父母吧,要知道,无论我们走的多远,飞的多高,父母都在注视着我们,我们永远是他们最牵挂、最疼爱的孩子。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呢?

经常听到一些人说,等我有能力了,我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岂不知,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顺了。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那些人有能力去孝顺的时候,父母往往已经撒手人寰,哪里还有机会?

等待就是一种遗憾,遗憾是不能补救的,不能补救的生命是无法挽回的。因此,生命也有它的保鲜期!

就在季羡林先生读大二的时候他的母亲溘然与世长辞了,因为遗憾,他在回忆母亲里写道:“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了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也是因为遗憾,萧乾先生回忆自己的母亲说道:“就在我领到第一个月工资的那一天,妈妈含着我用自己劳动挣来的钱买的水果与世常辞了”,类此,曾经老舍先生因为遗憾也发出:“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的绝望,可以说他们在自己的事业领域上都算的上成功者,但他们面对自己的父母却在心底留下了永远的无法弥补的遗憾。

是他们不孝顺吗?不,不是的,要知道光有孝心是不够的。我们不能忘记时间的“残酷”,不能忘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事实。

最近,读到一则报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近日接受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采访,在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时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本以为满脑子都是生意经的他,会回答莫错过“商机”之类的话,可是他却语出惊人,发人深思。

“万事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等古训,说明传统孝文化早就把孝敬父母放在优先的位置;现在又有了比尔·盖茨“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的说法,这表明不论古今、中外,人同此心。时不我待,那就让我们赶紧来孝敬父母吧!

其实,如今的父母在经历了艰苦的岁月之后,他们只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有儿女祝福的电话、温暖的问候而已。所以说,无论怎样忙,无论打拼的日子是怎样艰苦,都不要忘了牵挂你的父母亲。千万不要等到攒足了资本才来孝顺,要记得为父母做些小事。有首歌写得好《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盼个平平安安。

5.关于教师人文素养个人心得体会 篇五

今年在教育局统一安排下,认真学习了《人文素养提升》通过读书,感受到很多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通过对这些经验的借鉴,使我更自信,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做题,看到他们全队,并且很有积极性,我看到后会很高兴。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我会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 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2021年学校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文本【二】

在2014年11月22日下午,我校全体教师在学校品正楼会议室认真聆听了来自x师范大学谢萍教授的《教师的人文素养》的讲座,在两个多小时的培训时间里,现场所有的老师听得比较认真还作了笔记,谢教授所举得例子和培训的内容使我颇有体会。我们深知“教师的人文素养” 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通过培训后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首先就应当正其身,作好学生的榜样。同时,我觉得教师作为当今社会的“文化人”、“文明人”,更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谢教授还说道现在的教师要使学生有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工作中。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宽,接受的信息广,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做一个复合型的教师,在培训中谢教授也举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说明当今的学生知识面相当广泛,教师应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的需求,也举了很多师德出现问题的例子,使我深感教育,我认为那些师德严重败坏的教师应该严惩那些禽兽更不能容忍。在培训的最后由于时间的关系谢教授并没有讲完,用几组图片让我们轻松一下,作了结束语培训就结束了,本次培训时间虽然短,但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教师的人文素养方面知识,更懂得了生命的可贵和如何在生活中找幸福,以及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总之,通过培训后我觉得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2021年学校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文本【三】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

2021年学校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文本【四】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

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称,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育人。教师的人文素养关系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会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提高。

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助于教师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调节心理状态;有助于教师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逐步养成健全美好的人格、提升高尚的精神境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关爱学生,使所有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并具有完善的人格。

教师的人文素养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共同架构而成。其中,教师的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础,在内化、积淀人文知识的基础上所凝练、升华而成的人文精神,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为人文素养的外显和发挥作用提供着价值导向和支撑。教师应具有广泛的兴趣,健康幽默的情绪,平静愉快的心境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广泛的兴趣,不仅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酷爱和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表现在满腔热情指导一切对学生有益的活动;教师特定的职业活动,要求教师要有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并应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和激发学生;教师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因素,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勤奋工作的风貌,都会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培养。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一名新教师更要有不断提高素养的意识。要多阅读、多反思、多写作,勤于笔耕。而人文知识的自我学习、人文素养的自我提升的方法,自古至今皆然,就是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使人明智”尤其是读好书。教师爱好读书自然有助于摄取更多的信息和思想养料,有利于创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智慧;另一方面,教师的读书品格可以感染、熏陶学生阅读品格的积极成长。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教育人文性的决定性因素。人文素养修炼将促进教师人文精神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提升教师师德水平的意义,将促进教师对实践知识的领悟和把握,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发展,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教师幸福感的提升。

作为教授英语这门学科的老师,人文素养也是英语新课程极其重要的培育目标之一。在英语课堂中可以通过依托教材内容、借助合理评价、利用影视媒介、精选学习方式等途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和培育。

2021年学校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文本【五】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6.关于教师人文素养个人心得体会 篇六

闻堰镇小 许金海 素养,也称修养,属于道德的范畴。人文素养是指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丰富的精神世界。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反映着这个人的文明程度。

由于教师担负着培育学生的重任,于是教师的人文素养便不再仅仅属于道德的范畴,自然地便迁移到教育的功能了。因为,它成了一种教育的资源。

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教师,心理健康,乐观向上。他们很少为自己的权、名、利而发愁、沮丧、忧虑,甚至奔波、忙碌。他们安分地坚守着自己平平凡凡的工作,陶然于自己清清淡淡的生活,因而,教书育人的繁杂工作他们做得有张有弛、有声有色,忙碌而有条理,沉着而有节奏,清贫而又充实。这种平和而又乐观的人生态度就自然会感染着学生,师生间因此能营造出平和、融洽的气氛„„

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教师,能给一所学校带来团结,带来智慧,带来创新,尤其是能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发展机会和可能。教师的人文素养,的确是一种博大的教育资源。让我们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教师,情趣高雅,精力充沛。他们谈吐文明,兴趣广泛,平易近人。他们有着高雅的生活和工作的情趣,追求着较高的生活和工作的品位,有着十分丰富的精神世界„„因而,他们始终以自己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充满着工作的热情,涨溢着生命的激情,闪耀着人性的魅力,对学生起着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教师,感情丰富,充满爱心。他们尊重同事,关爱学生,体谅领导,善待家长„„因而他们也必然获得了一种良好的公共关系。这样的教师,浑身透露着一种亲和力,很有人缘,走到哪里,都会博得领导的赏识、同事的好感、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好评。“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有这样的老师,就会产生一种无比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教师,豁达自信,敢于创新。他们对自己的学识、能力充满了自信,面对工作的困难能沉着地应对,遇到工作的挫折能坦然地处之。他们敢于跨越教育的陈规陋习,敢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教学改革中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个性„„学校的教育发展,实在离不开这样的教师„„

一、职业价值

建构和谐社会,首先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而培养和谐发展人的基本方式便是教育。教师自身素养是否和谐,对于学生素养是否和谐起着关键作用。人文素养处在现代教师整体素

养的核心位置,决定着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师道尊严”,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都是通俗形象的概括。这种传统虽经现代化观念的洗礼,依然没有动摇其根基。学校“从严治校”,教师“从严治教”,家长要孩子“听话”的训诫,都在强化着教师的专制权威,同时也培养着学生的奴性,造成师生关系的严重不平等。媒体已经披露的教师给学生脸上刺字、逼迫学生相互打嘴巴,都是极端的例子.在这些极端的例子背后,还有大量的司空见惯的有损学生人格、剥夺学生权利的现象,比如罚站、罚做作业、停课之类的处罚,比如不允许学生在校园内跑动和大声讲话的校规,比如逼迫学生在周六、周日上课的措施,这些现象还常常打着“教育”的幌子,似乎还是“为学生好”。

从人文的角度看,学生首先是“人”,不是等待雕琢被动塑造的“物”,是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思想、观念、个性、习惯,他们有权利设计和规划自我。诚然,学生处在成长阶段,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完成社会化进程,但实施这种责任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学校的规章,班级的制度,是学生团体意志的具体体现,必须适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同,教师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水平,要经受学生的评判。学生组织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即使学校教师认为有效的教育方式,目的也许是“为学生好”,但也必须获得学生的“现场认同”,必须建立在学生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要相信学生“向上”“向善”的天然本性。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时代流行用语,展示出了教师为学生服务,学生是主体的师生关系。

二、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现代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要素。

现代教师的人文精神应该包括下面几方面的内容:

(1)具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2)对教育的理想不断追求。(3)积极维护教育的公平和正义。(4)以学生生存和发展为本。(5)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

7.英语专业教师人文素养现状研究 篇七

2010年7月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因此,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养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他们的学业、道德观念和价值观都会产生直接的作用。李林认为,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桂署钦也提出,不具备较高人文素养的教师就很难对大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李新主同时指出,提高高校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对于提高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人文素养,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虽然有部分学者对教师人文素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如张岂之(1999)、李新主(1999)、李林(2000)、王鹍(2009)等,但是他们的研究多从理论着手探讨教师人文素养问题,缺乏数据支撑;也有少数学者进行问卷调查教师人文素养,如朱鹏屏(2001)针对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养进行的问卷调查研究,但是关于英语专业教师人文素养的实证研究还较少。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英语专业教师人文素养进行调查,以了解教师人文素养现状,进而提出提高英语专业教师人文素养的方法,实现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文化知识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的教学目标。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1.研究设计。

研究分为四个步骤:(1)设计英语专业教师人文素养现状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细目表;(2)针对某样本学校英语专业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教师人文素养现状;(3)对可能涉及人文知识较多的课型,如高级英语课程随机抽取3-5名教师进行课堂观察;(4)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

2.研究样本。本研究在样本学校英语系共随机发放问卷45份,收回40份,回收率88.8%。此外,研究者对4位教师的高级英语课程进行课堂观察。

3.分析与讨论。本文将样本学校教师的问卷结果进行研究,并结合课堂观察结果进行辅助分析,讨论结果如下:

(1)问卷调查分析。教师基本情况:40名教师中,女教师33名,男教师7名;83.5%的教师处于26-35岁之间;80%的教师学历为研究生,10%为在读研究生,2.5%为在读博士;职称结构来看,52.5%的教师为讲师,42.5%的教师为助教,副教授和教授各1名。数据表明受试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学历主要为研究生,职称主要为讲师和助教。

一般来讲,人文素养可粗略地分为文、史、哲三个大方向。那么,教师人文素养主要涉及教师的文学、文化素养、思辨能力等方面内容。受试中,51.3%的教师较了解人文素养,48.7%的教师认为其了解程度一般;87.5%的教师比较重视或非常重视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尽管如此,教师人文素养各方面的掌握情况一般,各单项均未达到较好水平(见表1)。教师们认为自己中国文化相对来说掌握最好(均值3.66),西方历史最弱,仅接近一般水平。

表1表明,教师人文素养各方面掌握情况一般,西方历史最弱。那么,教师们是否对自己的薄弱知识进行学习和提升呢?对教师人文素养自主学习频率调查发现(见表2),教师们对人文素养各项都进行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这说明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引导者,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不断学习进取,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知识积淀。但是,对其他国家(除英美两国外)文学和文化的自主学习频率并不高。教师基本信息显示大部分教师属于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较短,家庭与工作都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尽管这些教师比较重视该方面的培养,但是可能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家庭负担较大等客观原因,使他们真正付出努力提高自己人文素养的程度还不够。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李林认为,“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而教师们对其他国家文学和文化的忽视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黄娟(2014)发现学生在课外进行人文素养各项培养的情况中,对其他国家文学和文化学习频率也是最低,均值分别为2.19和2.31。因此,为实现培养广博文化知识的英语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教师更应该全面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人文素养。

那么教师通常是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自我提升?本研究进行了调查,发现教师们提高自身素养的方式(可多选)中阅读相关作品(94.9%)频率最高,依次是欣赏文学改编的影视剧(79.5%)、电视节目(76.9%)、讲座(56.4%)、旅游(56.4%)、权威期刊杂志或其他官方网站(46.2%)、人际交流(46.2%)、其他网络途径(38.5%)。数据表明教师们认识到继续学习的重要性,自我提升的方式多种多样,阅读书籍是最受欢迎的方式。

(2)课堂观察结果分析。本研究对大三年级4位教师的高级英语课程进行了课堂观察。观察结果表明,4位教师在课堂上在对课文进行讲解分析的同时,对相关的人文知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引入,时间分配合理。对该部分知识进行讲解的方式中,使用PPT的频率最高(均值=3),其次是口头阐述(均值=1.75)、利用黑板讲解(均值=1.25),未使用音频和视频。在人文相关知识讲解中,教师重视的人文素养分别是英美文化(均值=2.75)、中国文化(1.75)、文化对比(1.5),并未提及英美文学知识和其他国家文化、文学知识。课堂观察时,四位教师所讲课文是关于美国印第安人的文化与历史,故引入相关人文知识多为英美文化以及相关的中国文化与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四位教师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较好的教师技能,在课堂中能合理地结合课文内容,适当地引入人文相关知识。使用PPT进行讲解是老师们比较青睐的方式,可能是因为PPT便于教师展示和学生理解,而寻找内容确切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可能比较耗时而且在课堂中播放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所以在课堂观察时老师们均未采用。

三、启示与建议

通过对英语专业教师的问卷调查,辅之课堂观察,研究者发现英语专业教师已经意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并认识到自己人文素养各方面的不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自我学习,但学习的频率和学习内容都有待提高。基于以上分析,为不断提高我国英语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英语专业教师作为影响学生人文素养和身心发展的直接因素,有必要加强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优化知识结构,开拓视野,除了掌握好中英美三国的文学和文化知识外,还应多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学文化知识,以期培养出既懂中国文化知识,又能解读多国文化的学生,使其视野更具国际化;2.英语专业教师,尤其是涉及人文知识较多的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探索如何把深厚的英语功底与人文素养展现于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识,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随机抽取四川某样本学校40名英语专业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同时,对人文素养涉及较多的高级英语课程4位任课教师进行课堂观察,总结了英语专业教师人文素养现状,分析了教师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人文素养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专业教师,人文素养,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林.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及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12):163-164.

[2]桂署钦.论高校教师人文素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18):40-41.

[3]李新主.应重视提高高校教师的人文素养[J].高等教育研究,1999(1):82-85.

[4]张岂之.应当着力提高大学教师的人文素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0(4):26-27.

[5]王鹍.论英语师范课程与教师人文素养的关系[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141-144.

[6]朱鹏屏.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2):51-53.

[7]龙应台.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J].新一代,2011(6):36-37.

8.论英语教师人文素养的养成 篇八

【关键词】英语教学 英语教师 人文素养

一、前言

新时代英语学科改革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学科,同时对人文素养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英语教学目标中要有对学生进行人文修养相关方面的教育。因此,新时代的英语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然而已有调查显示,在英语教学环境日益商业化,英语学习趋向市场化等因素的冲击下,我国英语教师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令人堪忧。

英语属于人文学科,课程的相关知识都属于人文知识,课程目标设立的本质上就蕴含了人文素养教育的目标。“仅把语言视为工具的教学势必会遮蔽语言教育的真正含义,即人文素质的提升和思想情感的熏陶,这样的语言教学是缺乏灵魂的教学”。提升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是英语学科内在属性的要求,更是英语教师自身完善、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二、英语教师人文素养的理论基础

英语教师人文素养的养成有着其深刻的理论依据。概括说来主要有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论和西方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中国教育史源远流长,它与中国文明社会的历史发展同时展开,绵延三千年,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作为对“师”的描述与要求,最早的论述出现在《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教师要发愤忘食地学习,并不知疲倦地教育学生,这体现了要注重内省以提升自我道德修养从而更好地教导学生;孔子还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这就是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这不难看出中国古代教育家十分注重教师人文素养的养成。

20世纪60年代,西方人本主义教学观“吸收了存在主义心理学所强调的自由、选择和责任及现象心理学所强调的知觉、直观经验和个人意义等哲学心理学思想”。以马斯洛(Maslow)、罗杰斯(Rogers)、康布斯(Combs)等为代表的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家倡导教育者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其中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马斯洛(1908-1970)提出的“需要五层次的理论”即“生理、安全、归宿、尊重和爱的需要”可以被应用到现代英语教学里学生激励方法当中。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其中的很多建议对于目前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也是十分有借鉴意义。

三、英语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建构

人文素养是结合了“人文”和“修养”的概念,指人们不断通过人文知识和人文体验的积累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英语教师人文素养可以理解为以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方法为其构成要素的人的素养,下面将分别讨论英语教师人文素养的主要建构。

1.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的第一要素。人文知识由感性人文知识和理性人文知识构成。感性人文知识主要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理性人文知识形成的基础。而理性人文知识是通过专门的系统的学习获得的,能够启发人们思考,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对于英语教师而言,丰富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和精湛的语言专业功底显得尤为重要。教育理论知识积聚了各代及各国优秀教育学家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对英语教育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应当熟悉经典的教育理论,更要将其结合到实践来指导英语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结合有助于教师提高整合知识和传授知识的能力,达到教书育人的完美融合。

2.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与人文态度的区别在于人文精神是诗性的,充满浪漫色彩和美好向往,它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而形成的追求真理与理想的一种心理品质。

英语教师的人文精神要同时吸收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的人文精神。这些人文精神主要有追求自由自觉的精神、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持开阔创新的精神和为理想而奉献终身的精神。英语教学要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只有专业的英语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还要使学生获得对价值、品格乃至人生上的是非的辨别力,否则他无法成长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3.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知识的传播途径,是人文态度的实现载体,是人文精神的直接体现。

在学校的英语教育中,人文方法的使用直接体现了教师的人文素养。英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而不是灌输性教学,其次是要深层次理解英语语感教学,让英语学习充满趣味。人文方法具体表现为合作、创新、内省等方法。合作的方法不仅仅是学生与教师的合作还包括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家长的合作,教师与学校的合作等等。而创新的方法就是指英语教师在教学课堂方式的创新、鼓励学生的自我学习方法的创新,实现师生心灵的高度和谐。内省也是我国传统的提升自身修养的方法,在当代内省就是自我审查,不断改正后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或方向。

四、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养成途径

提高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外部环境,另一个是内在修养。

1.从外部来说,这不仅需要关注英语教师生存状态,还需要创造共享的校园文化。如今各类教学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英语教师在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抓考试、抓教改、抓师德,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其次,英语教师师资分配不均的现象日益严重,大城市里英语教师“扎堆”导致了就业压力和恶性竞争,而在偏远山村英语师资却极其匮乏。以人为本、关注英语教师生存状态就是首先要给教师们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生存环境。关注英语教师生存状态,以教师为本,才能促进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

对于学校来说,首先更新和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外语学习重要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透过语言来学习一个国家的文化,英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传授给学生英语文化知识,也要传授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做人的道理和处事的原则;其次鼓励教师参与相关科研创新,组织国际性读书活动,让教师主动追求自身内涵的提升;最后要给英语教师发展专长的机会,开展校企合作,选派骨干英语教师出国进修研修,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互相交流和进步。只有这样,英语教师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素养。

2.从内部来说,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素养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建立英语学科人文意识,躬行教育实践。英语教师要提高自我素养,首先就要提高人文知识涵养。英语教师在坚持补充英语相关语言学知识的基础上更需要大量阅读各国文化典籍扩展文哲史类知识;多接触西方世界的人事物,拥有宽广的跨文化背景。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成功的语言交际者和跨文化交际者。英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可以结合外文电影欣赏、外文书籍阅读、与外籍人士交流等方式融会贯通,把知识化难为易,让学生乐于学习,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在讲解英语知识点前教师应充分了解英语知识的特点和中西方文化背景,这样教学起来才能更好把握重难点,胸有成竹。比如一节阅读课上,英语教师不单是带领学生随着音乐享受阅读,了解了自然界里生命的成长过程,还插入了一个毛毛虫蜕变为蝴蝶的故事,让学生们生命的哲理和意义。此外,英语教师更应该担起领路人的责任,用温柔的眼神,赞扬的话语将学生领向成功的道路。

五、总结

教育部高考英语改革掀起社会讨论的热潮,英语教师的发展和出路是否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然而当前英语教师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不利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和英语学科改革的实践。本文在梳理众多研究者的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英语教师的实际,旨在建立一种合理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人文教学体系,谋求英语教学正确的人文导向,实现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突破。

参考文献:

[1]贾爱武.从语言观透视外语教师教育新发展[J].中国外语,2004(2):62.

[2]周振甫.《周易》译著[M].北京:中华书局,1991:80.

[3]郝焕香.当代中小学英语教师人文素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03.

[4]吴应朝.论教师的人文修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8.

[5]龚由志,程世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与外语教学活动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2004(10):63.

[6]Wahba,M.A.,& Bridwell,L.G.Maslow reconsidered: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need hierarchy theor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1976:212-240.

[7]Carl.R.The Freedom to Learn[M].Ohio:Charles E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1969.

[8]孙宏安.教师的人文态度培训[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 (24):10.

[9]闫红利.教师如何提升人文素养[M].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中南民族大学中央分校基本学费资助项目“民族地区英语教师人文素养与专业发展研究”(csw14024)。

上一篇:解析个人与团队下一篇: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生组织关系转移和迁户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