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2024-07-14

大学生暑期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精选8篇)

1.大学生暑期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篇一

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引言:

关于农民工的问题是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近几年来人们会经常听到某个企业或某承包商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有的甚至采取威胁、殴打、绑架等方式对待要工资的农民工,内情经媒体曝光后,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了保障农民工的各种权益,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迫使一些企业和个人以及用人单位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还有的单位给农民工办保险、交“三金”,农民工的情况大有好转,待遇逐步提高,新的问题有逐渐产生,如这两年出现用工荒,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医保问题、农转非问题、养老问题及教育问题,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在毕业之际,我想就农民工学习需求和今后培训等方面做一个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时间:2011年9月30日—10月7日

(二)对象:农民工、个体老板和出租车司机

(三)地点:贺兰县月亮湖建筑工地、长城惠兰园1-2-302、贺银加气站

(四)方式:谈话和问卷

首先我在贺兰县月亮湖的建筑工地上采访了刘学山。他最早给人打工,是一名钢筋工。如今也算是个小老板,手下十几号人,承包了几栋楼的钢筋这方面的活。他向我们介绍说,他来自西吉县,从事钢筋工的工作有些年头了。起初设备简陋,几乎全靠手工,一天从早到晚也就挣上二十多元钱。现在各种设备齐全。5年前他觉的这个行业有发展,给人打工不如自己给自己打工,索性当个小包工头,干了几年,尝到了甜头,手头也有一点积蓄,从承包一栋楼到现在承包十几栋楼,而且胆子也越来越大,事业也越做越大。以前承包工程要自己先把钱垫上,等工程完了再和开发商结算,经常会遇到你欠我工资,我欠你工资的现象。他曾经也有过拖欠别人工资的情况,大年三十被追帐的人追得不敢回家,被讨要工资的同乡人牵走家中的牛和羊,以及值钱的东西。如今国家政策好,承包工程可以从银行贷款,加上自己这些年有了些积蓄,拖

欠工人工资的现象几乎没有。问题是他手头还有一批工人在吴忠一工地承包了几栋楼,一天150元钱都招不上人,工期不能按时完成就算违约,按照合同就要赔钱,他很着急,用工荒的问题是它始料不及的,这些天他正想办法,等秋收完了从老家招一批人。

随后我们又谈起了他家中的情况,他说,他父母已经去世,兄弟几人都在外打工,他的妻子和三个女儿在家里还有几亩地。一个女儿去年考入宁夏育才学校上高中,一个女儿读初中,学习都很好,问他是不是愿意继续学习,他说是,如今学历低被人看不起,他说如果有一些培训方面的如,法学或建筑方面的他都想去学,想增强些法律意识,避免今后承包工程被人骗。

另外他谈到他最关心的问题还是子女上学的问题,希望等条件好了能在银川买一

套房子,把妻子和小女儿都接来,舒舒服服的过几年好日子。

我采访的第二人叫王平,几年前是一个瓦工,现在贺兰县一小区居民楼给人铺地,他说他从事瓦工工作有十几年了,以前在工地上给人打工,从早忙到晚,也就挣个十几二十几元钱,而且不自由,经常还有干完活拿不上工钱的情况,一气之下,他靠十几年打工学到的手艺,尝试给人家铺地,贴瓷砖,室内装修等活,由于能吃苦,人厚道,价钱合理,加上人们买新房都需要装修,这样一来渐渐地找他干活的人越来越多,一套房子平均下来能挣2000元左右,一个星期基本上干完,比在工地给人家打工强多了。而且活干完了就能拿上钱,没有拖欠工资的现象,说话时他的妻子在身边说,他们夫妻二人一年下来能挣5万多元,比在她们老家庄浪县务农强得多。如今他们关心的问题就是两个孩子在家没人照顾,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他们希望能将孩子转到县城上学,这里的条件好,但是户口不在本地,就近上学还有些困难。希望能通过熟人或交择校费,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问到再就业培训方面还有什么需求时,他谈到想通过短期的培训学些水暖电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房屋装饰这方面的知识,这样的话,以后装修就可以做到“一条龙”服务,并打算拥有自己的装饰公司。

我采访的第三个人是当地人,他叫吴国宾,家住贺兰县习岗镇五星村,是一个瓦

工,在贺兰一工地打工,他说他和妻子都在工地上打工,他妻子在工地做饭,他的工资一天150元,他妻子每天80元,除去吃喝两个人一年能有三万多元的收入,如今家里还有十几亩地,农忙的时候则请假回家种地,现在种地基本上都是机械化,他们在县城租了一套房子,平时自己下班做饭吃,因为还有两个孩子在县城上学,他们有一辆摩托车,上下班骑摩托车能节省点时间,忙完工地上的活还要忙着给两个孩子做

饭,很辛苦,就这样他们也觉得比在农村种地好,首先孩子在县城上学,环境好,能享受到优秀的教育资源,关于培训他们说自己的文化低,去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就算了,如有可能当地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还是可以考虑的。

我采访的第四个人叫蒋新华,家住银川石油城,以前两口子在掌政乡有几亩地,后来政府开发此处,地被征用,给赔了50多万的赔偿款。失去土地后,他们用补偿款买了一辆出租车,又在石油城买了一套住房,赶上前几年出租车车户便宜,房价也便宜,手头还有节余,夫妻两先是自己开车在银川和周边拉客,一个跑白天,一个跑晚上很是辛苦,家中孩子无人照顾,今年大的上高一,小的也上了初二,夫妻两一商量,白天两人轮流跑,晚上将车包出去,这样一来孩子也有人做饭了跑车也不那么累了,而且收入也没减少,何乐而不为呢?前几年跑出租很难,经常是守半天也拉不上一个顾客,有时跑几圈也拉不上一个人,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的多了,跑空车的现象几乎没有,在高峰期和繁华路段,几乎打不上车,唯一不足的就是这几年市内交通拥堵,油价偏高,而且涨幅快,车改气以后,情况才有所好转,希望政府能调控油价,调整计价器,提高每公里的收费价格,并给予一定补贴,说到今后学习需求,他们希望有机会能到汽修学校之类的技校学习一些汽车修理和汽车电路之类的课程,以便车出点小毛病可以自己修理,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加大医保的覆盖面,解决失地农民的医保看病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从他们四人调查情况来看有这几点相同之处:

1、年龄都在35岁以上。

2、户口都在农村。

3、文化程度不高。

都是初中毕业生。

4、都是已婚,有两个子女。

5、工作的区域都在西部地区的县城。

6、学习需求方面都想通过参加短期培训的方式

来改善目前状况。

7、都关注子女上学等就业问题。和工伤、养老

等方面的问题。

(二)不同之处:

1、工作的单位有所不同,有个体、私营以及自由职业。

2、税后的月收入不同,有2000到3000元以上不等。

3、学习需求方面:学习种类不同,想学工学,想学法学,还有学管理学。

4、学习学校和机构不同。

5、学习内容不同。

6、关心的问题略有不同。

三、讨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农民工在许多方面条件比以往有所改善,农民外出打工的趋

势由沿海地区逐渐转向内地,近几年来,我县的农民工活跃在各大建筑工地上,为我县的建设发挥着巨大的力量,为我县创建全国百强县城和文明县城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没有这些农民工,就没有我县今天的发展,在今后他们仍是我县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支主力军,为加速县城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工的生活问题,在如何解决用工荒等方面的问题上,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用人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

(二)改善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

(三)坚持以人为本,同工同酬。

(四)扩大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

(五)及时发放劳动报酬。

(六)扩大就业培训延长休息时间,实行轮休制。

(七)加强农民工的文化建设。

(八)对农民工子女上学与就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

(九)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问题。

四、总 结:

通过对四个农民工的调查报告,可以看出他们虽然不能代表中国所有的农民工,但有一定的共性,从他们身上透着中国农民工的朴实和厚道,同时还有着新一代农民工的特点,即用知识武装自己,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改变自己,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通过自主创业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同时也看出农民工在收入和其它等方面都有所好转,这与党的领导和关心是分不开的。望更多的 人都来关心农民工,愿有更多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愿农民工兄弟生活的更美好!

2.大学生暑期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篇二

一、需求分析理论依据

“需求分析 ( needs analysis, NA) 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研究需求的 技术和方 法 ( 陈冰冰, 2010) 。”我国学者束定芳 ( 2004) 认为需求分析可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通过需求分析, 了解教学对象及社会对他们英语能力的实际要求, 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为他们提供切实有用的帮助。“根据Stevick ( 1971) 的研究分析, 外语教学只有充分体现与学习者学习需求的‘相关性’, 同时具备‘完整性’ ( 指教学能较好地包含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有用性’ ( 能让学习者学以致用) 、‘满意性’ ( 让学习者感觉到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 , 才有优势来施加对学习者的影响。Nunan ( 1988) 在他的课程发展模式中也把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目的列为课程计划的首要阶段。可见, 合理的需求分析是系统化的语言课程大纲设计中诸多方面有效实施的基础, 它将为制订外语政策、设置外语课程、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组织课程内容、检查和评估外语课程提供重要依据 ( 向前进等, 2010) 。”本文试图从专升本学生英语学习个人需求角度为专升本英语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二、个人需求调查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北京联合大学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推荐报考的院校, 是北京市专接本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为使调查结果可信, 笔者采用需求分析中的定量研究方法, 从专升本在校生和任课教师两方面收集数据。对专升本在校生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被调查者为联合大学一所高职学院2013级专升本学生, 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两个专业。共发出调查问卷120份, 收回有效问卷109份, 无效问卷为答题不完整或漏答的问题。问卷采用陈冰冰 ( 2010) 个人需求分析模型, 包括学习能力差距、学习者个体愿望、学习过程需求和学习环境需求四个维度, 并做了适当修改。对任课教师主要采取访谈研究方法。

2. 调查结果与讨论

维度1: 学习能力差距。笔者调查了2013级专升本学生的统招专升本英语考试成绩、目前平均每天的英语学习时间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三个方面, 调查结果分别如下: 第一, 2013级专升本学生的统招英语成绩平均分63. 5分, 最高分87分, 最低分50分。第二, 除上课外, 平均每天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按百分比从高到低排序为半小时至1小时 ( 37.6%) 、半小时以下 ( 33.0%) 、1小时至2小时 ( 16.5%) 、2小时以上 ( 12. 9% ) 。第三,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专升本学生遇到困难最大的前三项分别是听力理解 ( 68.8%) 、口语表达 (48.6%) 和语法知识 (31.2%) 。由此可见, 经过高职阶段学习, 专升本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和技能, 本科阶段由于各种原因, 这些学生仍能坚持每天学习英语; 但由于统招专升本英语考试不考查听力, 导致这些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偏低, 同时口语表达也遇到障碍。

维度2: 学习者个体愿望。笔者主要调查了专升本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被调查者可以选择多种动机, 具体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由图可见, 专升本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主要为工具型动机, 即用语言做工具达到某个实际目的, 如通过四六级、找个好工作等; 融合型动机偏低, 即了解和融入目的语文化, 仅有9.2%的同学学习英语是为了了解异域文化。

维度3: 学习过程需求。主要调查了专升本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学习兴趣方面, 约半数左右的调查对象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 分别占38.5%和9.2%; 学习策略使用方面, 在给出的六种策略中, 专升本学生主要 使用的是 记忆策略 ( 57.8%) 、认知策略 ( 48.6%) 和补偿策略 ( 32.1%) , 社交策略使用最少, 仅占15.6%。值得注意的是, 在调查中有近三分之一的调查对象平时只使用一种学习策略、记忆策略或补偿策略。这说明专升本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比较单一, 缺乏有效学习策略的指导。

维度4: 学习环境需求。主要调查了学生期待的教师角色、目前教师是否注意因材施教、学生期望的英语课外活动、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喜好度以及学生期望的考核形式等五个方面。对于教师的角色, 有76名 ( 69.7%) 调查对象希望大学英语教师是学习引导者, 有23名 ( 21. 1% ) 调查对象希望教师是知识传授者, 其他10名 ( 9.2%) 调查对象希望教师是学习辅助者或纠错者;这表明专升本的学生有英语学习的意愿和主动性, 但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 所以更希望教师能对其学习进行引导, 而不是一味地知识传授。有关目前教师是否注意因材施教, 有78% 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他们的英语教师完全能够 ( 34.9%) 或能够 ( 43.1%) 注意因材施教, 仅有3.7%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英语教师不能够因材施教, 这表明目前本院专升本英语教师在授课方式上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期望的英语课外活动和对学习资源的喜好度调查结果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

由表1和表2可见, 在对课外环境的需求方面, 相对于其他课外活动或学习资源, 专升本学生尤其喜欢英文电影这种形式,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电影既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 同时也是一种娱乐活动; 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通过电影既能学习活生生的语言, 又能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这一调查结果为课堂教学、开设选修课及制定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都提供了重要参考。值得注意的是, 仅有不到一半 ( 45.9%) 的学生会经常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英语, 这与信息化和互联网络如此发达的社会趋势不相匹配, 究其原因可能与目前该学院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学生缺乏网络学习的环境以及英语课程考核方式导向等方面有关。这一调查结果为进一步改进该学院的专升本英语教学, 提供了参考依据。

考核形式需求, 调查对象的主要观点如下: 考核内容应突出实用性的综合能力考核, 比如可以采取口试+笔试的形式, 口试可以是场景对话、朗读等, 笔试不能单纯从教材上抽题, 应增加些实用性的内容, 应该兼顾到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考核形式上应尽量采用轻松灵活的考核方法, 如口语对话、ppt展示、读后感、撰写小论文等。考核评价上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目前该院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各占总评成绩的50% , 被调查者希望适当增加平时的比例。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考核需求与目前普遍采用的过程性考核形式相一致, 反映出学生也更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 不希望被“一卷定输赢”。这也与丁国娟 ( 2013) 对吉林省高校453名大一学生所做的调查结果一致———“应更注重平时考核, 可采用阶段性、分散而非集中考核; 注重以多种形式, 从听、说、读、写等各方面全方位考核, 以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

三、结语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 笔者对专升本英语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课堂教学增加听力、口语教学比例。现有的教学内容和安排主要关注了学生的读写能力训练与提高, 忽略了听说能力的培养, 导致有些同学尽管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考试, 但仍然张不开嘴说英语。在接下来的英语改革中, 必须增加听说训练的比重, 让学生掌握真正实用的内容。2教学上充分利用工具型动机, 激发融入型动机。融入型动机才是从长远角度真正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持久性动机, 而目前专升本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达到某种短期目的。在教学活动中, 要通过创建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树立自信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融入型动机。3改革考核方式, 突出过程考核。结合学生需求, 参考语言测试理论, 改革现有的考核方式, 尽量使考核形式既能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又能衡量其学习效果。4课外加强学习策略指导, 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通过开设选修课、讲座、学生学习工作坊等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作为一件持续终身的事情, 学生必须真正掌握学习方法才能终身受益。

当然, 由于本研究还有些不足, 使得对英语教学的建议难免有失偏颇, 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探讨。

摘要:专升本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 若要实现到普通本科生的过渡, 达到普通本科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 需要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相应的教学模式。在此, 运用需求分析理论, 从学习能力差距、学习者个体愿望、学习过程需求和学习环境需求四个方面对专升本学生的英语学习个人需求进行调查与分析, 并根据调查结果对专升本教学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专升本,大学英语,个人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 2010 (02) .

3.农民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篇三

2008年9月,教育部职成教司组织人员到江苏、湖南、广西等地对农村成人继续教育状况进行调研,职成教司农村处处长陈建华同志任调研组组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调研组提出:启动“国家农村成人继续教育改革试验县”项目,探索“以县(市)为单位,以培养各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用人才、培育新型农民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探索建立推动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投入机制;健全完善面向农村劳动者继续教育培训网络。通过试验,不断总结完善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广”。我省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的戴胜利同志参加了这次调研,并执笔完成了《农民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当前,我省一些地方在争创“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现将这次调查问卷结果刊出,以供参考。

按照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的安排,“农村成人继续教育情况调研组”于2008年9月1日~11日对江苏、湖南、广西等地农村成人教育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期间,除召开座谈会听取当地情况介绍外,调研组在江苏的江都市、扬州市江宁区,湖南的望城县、娄底市娄星区,广西的灵山县、防城港市防城区等6个县(市、区)组织了“农民学习需求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涉及这6个县(市、区)的10个乡镇、113个村,发出问卷351 份,收回有效问卷348份。在当地教育部门的认真组织下,参加调查的农民积极配合,问卷调查顺利完成。现将农民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一、参加调查的农民基本情况

这次参加问卷调查的农民共有348人(江苏117人、湖南103人、广西128人),其中男264人、女84人;汉族339人、少数民族9人。

第一,农村劳动力中大多数为中、老年人。西部地区青年农民多数外出就业,而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青年农民在本地就业的较多。从年龄分布看,被调查的348人中40岁以上有215人,占61.8%,40岁以下133人,占38.2%。调查统计显示,农村劳动力中大多数为中、老年人,这种状况在西部地区比较突出。广西参加调查的128位农民中,40岁以上有107人,占83.6%;紧邻长沙市的湖南望城县,参加调查的农民40岁以下的占90%。反映了西部地区青年农民多数外出就业,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青年农民在本地就业的较多。(见表1)

表1:年龄分布表

第二,农村劳动力具备接受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文化基础。调查结果显示,94.8%的参加调查农民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接受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文化基础。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东、西部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有明显差别。江苏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55.6%,广西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40.6%,相差15个百分点。广西参加调查农民中没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江苏参加调查农民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9人。(见表2)

表2:文化程度表

第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东、西部地区农民从事的职业有明显差异。从职业分布看,参加调查农民中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占多数。从事种植业的147人,从事养殖业的58人,分别占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42.2%、16.7%。西部地区,农民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广西参加调查的128位农民中,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102人,占79.7%。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较多。湖南省望城县50名参加调查农民中从事二、三产业的有23人,占46%;江苏省江宁区54名参加调查农民中只有12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从事二、三产业的41人,比重高达75.9%。(见表3)

表3:职业分布表

第四,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农民收入差别较大。在348名参加调查农民中,2007年家庭人均纯收入3001~5000元的113人,占32.5%;5001元~8000元 的34人,8001元~10000元的60人,10 000以上的64人。从调查统计结果看,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农民收入差别较大。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江苏有8人,占当地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6.8%;广西有54人,占42.2%。收入在8001元以上的,江苏有89人,占当地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76.1%;湖南有32人,占31.1%;广西有2人,仅占1.6%。(见表4)

表4:2007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表

第五,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即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民收入相对较高。调查统计显示,初中文化程度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占10.7%,高中文化程度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占2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占52.2%。(见表5)

表5:文化程度与收入关系表

二、近三年参加继续教育或相关技能培训情况

第一,解决生产中的需要,尽快提高收入,是农民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主要动力。近3年,有337人参加过继续教育或相关技能培训,占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96.8%。他们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生活需要”和“自己感兴趣”,分别有247人和58人 。接受培训较多的内容是实用技术、 法律常识、经营管理知识、文化知识。参加过这些培训的分别有301人、182人、116人、109人。调查统计显示,接受调查的地区,开展农民教育的内容符合农民的需求,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培训解决了农民的生产需要,法律常识培训、文化知识教育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法治意识,为农村的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第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农民教育的主阵地,到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学习是农民受教育的主要形式。调查统计显示,选择到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集中学习的有236人,有59名被调查农民选择“阅读报纸或其他材料”的学习形式,选择其他学习形式的农民较少。

第三,结合当地实际编写的教材易于被农民接受。特别是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业的地区,农民更喜欢当地编写的乡土教材。在选择使用的教材方面,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农民有差异,江苏农民选择省市统编教材的占多数,有78人;湖南、广西农民选择乡土教材的分别有52人、60人,都多于选择省市统编教材的人数。(见表6)

表6:使用教材情况表

三、农民参加继续教育或相关技能培训存在的困难

“生产忙没有时间”和“家务负担重”是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主要困难。选择“生产忙没有时间”的有234人,选择“家务负担重”的有63人 ,分别占被调查农民总数的67.2%和18.1% 。调查统计结果,对改进农民教育的组织方式和教学形式,使农民教育更加符合农民的实际提供了依据。

四、今后农民参加学习的需求

农民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需求是强烈的。今后一段时期,农民仍以提高生产技能、增加收入为首要学习需求。打算继续参加学习的农民有335人,占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96.3% ,表明农民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需求强烈。调查统计显示,今后农民想学习的内容依次是:生产实用技术(265人)、法律常识(153人) 、文化知识(127人)、经营管理知识(126人) 、家庭生活知识(74人)、卫生保健知识(42人) 、人口环境知识(35人)、 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有关知识(28人) 、其他(18人)。

总的来看, 农民学习仍以提高生产技能(包括经营管理知识),增加收入为首要需求;学习法律常识 、文化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和提高文化素质为第二需求;学习家庭生活知识、卫生保健知识,改善生活质量是第三需求;第四是关注环境和公共事务,学习人口环境知识、 社会公共事务和其他知识。 但东部与西部地区农民学习需求有一定差异,想学习卫生保健知识的农民,江苏有15人,占当地参加调查农民的12.8%;广西有8人,占6.3%。东部地区农民对经营管理知识和公共事务知识的需求增加明显,江苏想学习经营管理知识的由20人增加到31人,想学习公共事务知识的由6人增加到15人(前3年参加培训人数与今后想学习这些内容的人数对比),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增长方式开始向效益型转变,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在提高。

五、农民对今后开展继续教育或相关技能培训的希望和建议

参加问卷调查的农民对今后开展继续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提出了不少希望和建议,体现在希望政府进一步重视农民教育,农民教育的形式、内容更加符合农村的实际等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希望政府进一步重视农民教育工作,对农民教育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展农民教育,使农民得到更多知识、学到更多技能,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是加大对农村成人学校资金投入,改善农村成人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农民培训设施跟上时代发展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农民教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民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有计划地组织有关单位对口支援基层农民培训。三是加大现代教育手段在农民教育中的应用,在每个村委设电脑室,把培训延伸到村级,方便农民学习,确保更多的农民受到培训。四是政府提供项目和资金,以项目带动技能培训,对培训合格的农民提供扶助资金或发放小额贷款,扶上马送一程。五是增加农民培训经费,多提供免费培训项目。农民居住分散的地区,组织集中培训要给农民提供午餐。

第二,农民培训形式要多样化,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民教育更加符合实际。一是培训要讲质量、重效益。培训要与实践相结合,要根据农时季节组织培训并进行跟踪服务,让农民学习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二是培训要请好教师主讲,教师讲课要通俗易懂。三是集中培训和上门辅导相结合。培训时间要合理安排,在不忙时集中培训,农忙时组织教师、专家上门传授有关技术知识。四是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等方式宣传科技知识,网络上多发致富经验,更多地通过网络和手机方式提供技术信息。五是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农民外出参观学习。

第三,培训内容要紧贴农民需求,增强针对性,改善培训效果。一是培训内容要实用,要与工作紧密相关。培训要有计划,结合实际多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大力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尤其是特种养殖、种植技术培训。二是开展市场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多办政策、法律、法规培训班,普遍提高农民的法治意识。四是开展继续学历教育,开展英语、普通话和健身知识等文化知识培训,送文化下乡。五是开展资格证书培训。根据企业需求,结合生产实际组织相关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如电工、钳工、会计资格证书培训,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农民需求较大。六是开展社会公共事务知识培训,提高村、组干部的管理水平。七是开展人口环境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第四,及时为农民提供合适的培训教材。农民在培训教材的需求上体现在“多”“好”“免”三个方面。“多”就是希望上级多发有关农村实用技术教材和学习资料;“好”就是希望上级提供的教材符合当地实际;“免”就是希望免费给农民发培训教材。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农民教育教材的资金投入,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不断开发结合当地实际的培训教材,包括开发音象教材、网络教材,满足农民的学习需求。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农村劳动力具备接受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文化基础。农民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需求是强烈的,今后一段时期,农民仍以提高生产技能、增加收入为首要学习需求。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农民教育的主阵地,到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学习是农民受教育的主要形式。“生产忙没有时间”和“家务负担重”是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主要困难,农民培训形式要多样化,紧贴农民需求,增强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民教育更加符合实际。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农民教育工作,对农民教育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展农民教育。

(说明:调研组组长为陈建华,成员有陈亚伟、戴胜利。陈建华同志现任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陈亚伟同志现任教育部职成教司农村处副处长)

4.大学生暑期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篇四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我国的农民工问题一直十分突出,严重阻碍了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在城市,农民工受到社会的排斥和歧视,被限制和禁止从事某些职业。这一方面是城乡差异影响下思维观念的差异造成的,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广大农民工本身缺乏相关的素质,这里包括行为习惯和专业技能。在农民工这支非常宏大的社会群体中,青年农民工点大多数,年龄在18——35岁之间,有已婚的,也有未婚的,他们的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高中以下,大多没有一技之长,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打工,有的在工厂,有的在建筑工地。在调查访问中发现,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不高,但对目前现状不满意,很想改变又累又脏工资低的工作,对学习技术提高自己的水平有着强烈的需求。

因此,切实去了解农民工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扶植他们去就业,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创造学习的条件,是任重道远的,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一旦让广大农民工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提升了相关的素质,他们不但能促进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能为他们家乡的经济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个人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围绕“青年农民工学习需求”问题,调查了五名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青年。从中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四、调查结果

周丽丝,女,19,职高,群众,未婚,家庭成员有3人。她在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个民营企业任职。月收入500-1000。周小姐很想学习农学,在获得大专学历后回家乡支持当地农村的发展。本来学旅游的她在现实工作中并没有什么优势。她也考虑到通过短期培训进行脱产学习服装加工,这对于她继续留在发达城市有一定的帮助,毕竟手工制造业也需要一批真正有手艺的人。

杨哓燕,女,23,职高,群众,未婚,家庭成员3人。同样在沿海发达地区工作的她,情况和周小姐类似。她原来是学计算机管理的,但后来当了超市职工,同样无法施展她的专业能力。她想到广播电视大学学习管理学,凭借着不错的气质和口才,努力成为一个管理者。但她也考虑到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中学习计算机应用,继续强化她的专业能力,使自己在城市的竞争中体现出自己的优势。

高迪,女,23,初中,群众,未婚,家庭成员5人。高小姐的情况和上面两位各有类似。作为超市职工的她,因为学历的问题没有能继续她计算机管理的梦想。现在她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在广播电视大学学习农学,回家支持家乡建设。但是,她也没有放弃到电大进行短期培训,走上计算机方面的相关岗位。

王丹丹,女,23,初中,群众,已婚,家庭成员4(有子)。丹丹姐是在大酒店工作的,原来学的也是计算机管理。因为自己的学历低,所以成了她竞争的门槛。所以她现在最想取得一个本科学历,主修经济学,当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电大组织的短期餐饮服务培训她也感兴趣,可以先让她在餐饮业好好干下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去深造。

江志强,男,23,大专,团员,未婚,家庭成员3人。他有些腼腆,但是计算机的水平不赖,学历也还不错。所以他想到广播电视大学学习经济学,当一名财务人员。如果不行的话,他就去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学习数控技术,毕竟对于一个男士来说,数控这个职业也是不错的。

五、讨论与建议

无论是一开始的阐述还是上面材料中的叙述,我们不难看出,要强人强市强省乃至强国,教育的重要性仍旧是不容置疑的。现在社会上同样是这样一个局面,很多农民工争相去竞争培训机会,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虽然这只是很多农民工中积极的一部分,但是,一旦我们的教育支持跟上去了,一部分农民工头脑“富”起来了,难道我们就不能再利用先富带动后富这个道理吗?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给这个方式下什么定论,但是,看看当今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二月失业返乡的农民工数量达到2000万左右。如果不妥善处理好这么一大批的人的就业问题,后果可想而知。

教育,仍旧是教育,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一个又一个农民工兄弟去搞创业搞科研搞自主。我们只能依靠社会,依靠政府,依靠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去

给那些想学习,需要技术的农民工兄弟创造学习的机会,拓宽学习的渠道。尽最大的力量去优化现有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的改革力度,扶植那些能大量吸纳农民工的企业。我想就这一问题再提出并重申几个观点和看法。

一、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

我国现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约1.5万所,高职院校有1100余所。这是农民工培训的丰富资源,当务之急是制定政策,并给予经费支持,使得中高等职业学校真正成为农民工教育的重要载体。运用这些载体时要按照 “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举办各种形式的专业技术、技能、知识、文化培训班,对农 村劳动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与再就业的技能培训,科研、教学单位及其技术专家也要经常 深入农村的田间地头和工矿城镇,开展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技术示范、技术咨询、技术 指导,在指导农村劳动力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掌握科学知识,提高技术技能。最终通过多 种措施的有效结合,大幅度提高农民知识化的水平,为农村和城市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经 营、善管理的技术农民和企业工人。

二、教育资源重心下移延伸到农村基层

我国教育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县城,农村本土教育资源匮乏。只有把教育资源的重心延伸到了基层,从上向下贯彻,从下向上执行,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特别是在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中小学生源减少和校舍闲置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些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

三、加大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

农民工教育还有赖于自我教育,靠别人靠社会毕竟不能有长久的作用,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为此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辐射范围广的中心村规划布局学习网络。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公共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并使新农村成为农村人口自我学习的基地,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

四、加强发达地区对农民工教育的支持

相对于农民工大量涌入大中型城市的现状,这在暂时没有可以解决的具体方案。大城市的发展需要广大农民工的建设,而作为一定的回报,政府应当鼓励并

加大经济发达地区对周边农村的扶持。只有将农村建设成城市,才能从根本上把农民工带离边缘化,让他们重新正常的轨道上。

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接受教育的机会

大力推进农民知识化进程,提 高广大农 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而加速人力资源开发,就必须坚持教 育优先发展的原则。今后要逐步构建以农村基础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以及农村成人教育 为基础的农村教育体系,以更高层次地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第一,要增加对农村教育基金的投入, 变现行的教育投资单一化为多元化。在农村费税改革中,要加强县级教育经费统筹,加大政 府对办学的投入力度,使政府对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投入的法律责任进一步强化,以保证经费来源。

5.大学生暑期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篇五

在经过小组讨论后,我们定下了专题调查的问卷内容及行程。非常遗憾的是,出于对我们在工地的安全性考虑,工地方只同意我们去5个人,所以我并没有参加到第一阶段的活动中去。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总是能见到那些每日用自己的汗水换取报酬的农民工们,每天风吹日晒的辛勤工作着。每当我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大街上时,总能看见那些即将拔地而起的高楼的钢筋骨架,而在建设它们的大多是农民工。他们站在炎炎烈日,有的甚至走在危险的边缘,为我们创造美好的生活,而却也是为大多数人所遗忘的人群,甚至适意遗忘。从种.种迹象可以看出,当代社会建设不可缺的一部份力量的地位十份的低微,从而造就了目前十分热门的农民工问题,其根源在于城市政府和市民对农民进城务工的自私荒谬认识和依靠自己的垄断权力而排斥农民,自认为高其一等,而藐视对方,虽然在调查的过程中,很多人表示不会歧视农民工,甚至愿意帮助他们,但是真正做到的帮助的又有多少,他们不自觉的会对农民工发出排斥,并且仅仅金钱上的帮助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据报道中讲到,国务院指出,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而这些就是我们此次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的根本出发点,处于问题很多,于是将重点放到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并且从市民和农民工两个方面进行调查。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农民工在工作待遇上已经比以往要提高了很多,在生活水平上也上升到了一定的水平,不再出现以往的落魄之态。但在精神和思想上却未能跟得上,虽然也有在发生变化,但很显然并不是很明显。目前造就了他们这样的社会地位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出于他们自身问题,对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淡薄,对自身素质的认识不足,等等,都是造就问题的内因之一。同时,他们似乎也有意识认识到了一部分,在问及其子女的教育方面是,多数人都表示很愿意送子女去上学,甚至是读到大学,他们意识到了可以用只是来改

变自己孩子们的命运,让他们走和自己祖辈们不同的道路。但问及是否有困难时,多数人都表示了无奈,就当前农民工的收入状态,供子女读书的确是一笔很大的负担。

农民工子女的问题目前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在大量农民工涌入城中打工,希望改变自己家庭状况,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但是同时他们的子女却成了另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多数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家里人丁兴旺的,还能委托爷爷奶奶或者亲戚代为照管;家里人丁稀少的,干脆就成了没娘的孩子,任其发展。但即使有亲戚照看的,效果显然没有亲生父母好,再说亲戚的责任心和爷爷奶奶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更不用说那些没有人管的孩子。于是在那些留守儿童身上发生了很多让人落泪,让人无奈的悲剧。另外一种情况也许好一点,但同样也是让人同情,他们虽然能够呆在亲生父母的身边,跟着父母一起进城打工,但是所承受的精神压力也是十分严重的,面对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小小的心里留下了阴影,面对高额的外地户口借读费,有学校却无法上,那一双双稚嫩的眼睛流露着无限的渴望。所以大部分农民工子女进城了,但要在城市获得良好的教育很难,即使是在学校也会受到身边的人的歧视。

农民工子女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与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他们需要得到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总之,农民工子女也诗民,他们的父母也竖家的建设者,政府义不容辞地有为他们提供教育的责任。目前,国家采取了很多政策来帮助广大而农民们,其中专门提出了针对农民工的一系列的扶住措施,就包括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的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必须认真对待,主动出击,积极而为,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给每个农民工子女提供应有的平等教育,使他们得以健康茁壮地成长。但那些仅仅是在物质上,在浅层次上解决问题,更多的应该是从广大的市民群众中入手,改变人们的观念是最最根本的解决方法。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虽然从小生活在城镇中,我的家乡处在广阔的农田中,但同时也是一个独立出来的厂区,住着厂里的广大职工及其家属们,在厂区和生活区的周围就是农村,从小我就和农村有着接触。那是我的同学中也不乏农村来的孩子,深刻的知道他们的质朴,但同时也知道他们的愚昧。农村来的同学多数往往都是很早的退学在家帮忙,甚至出去打工挣钱去了。现在不同了,很多农民们都很坚持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希望他们收到更好的教育。为了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水平,共建和谐社会,我们走出的第一步应该就是教育,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对教师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做到教学公平。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期望上应该是一视同仁,体现平等。应该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和希望,而不应该厚此薄彼。努力消除流动儿童进入公立学校的心理门槛,克服这一群体因为户籍原因而产生的自卑、认命心理,培养自立、自信、自强的心理形象,提高弱势群体子女的适应能力。针对农民工子女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的引导在他们的教育中占到了绝大的一部分比重。农民工父母忙碌的打工生活和自身知识的浅薄,并不足以教育好他们自己的孩子,至少不能起到绝对的改变他们人生的作用,但家长的引导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的作用在此时凸显在对新社会,新知识,新生活的认知方面,是从精神方面改变的一面。

在此次调查中,我觉得我们为农民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些什么,更多的反而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我们学会了用自己的双眼去看见这个社会,用自己的双手去体会这个社会,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这个社会。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我们的认识,加大了我们与社会的接触面,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对未来人生的宏伟规划,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人生目标。我们掌握着如此多的机会,为什么我们不去把握住呢?

6.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篇六

一、引言

1、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贫困地区的农民工增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农村的建设、现代农业的提出、城市和乡村统筹发展的方略等都为农民工增收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但贫困地区农民工增收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跳出原有的思路框架,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下,突出解决贫困地区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以通过选择和田市古江巴格乡农民工为为调查对象, 从而探索电大开展为农民工服务的新途径,为农民工的培训就业和自主创业提供学习的平台,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问卷”的问题,调查了4名生活中有接触和联系的农民工,调查对象分布在城郊及农村地点,均符合调查规定的条件。

3、调查时间

2011年4月上旬

4、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个人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二、调查内容

1、农民工刘家华,女,32岁,农业户口,初中学历,政治面貌群众,已婚有子女,共有家庭成员4人,工作地域古江巴格乡,工作单位:花卉养殖户,税后月收入为1000--1500元人民币,愿意继续学习,希望通过参加短期培训来继续学习,学习内容为计算机应用,学习方式:当地政 1

府组织的短期培训。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一是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二是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

2、农民工阿不都吉力力,男,24岁,农业户口,文化程度高中,政治面貌团员,未婚,共有家庭成员5人以上,工作区域:餐厅打工,工作地域:和田市,月收入800-1000元,不愿意继续学习,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一是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二是多学习一门手艺。

3、农民工艾海提艾力,男,34岁,农业户口,文化程度初中,政治面貌群众,已婚有子女,现有家庭成员4个,工作区域:和田市,工作单位:个体经营,税后月收入1500-2000元以上,愿意继续学习,希望通过参加短期培训来继续学习,学习的内容为计算机应用及汽车维修,学习方式: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一是子女上学与就业;二是租购住房;三是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

4、农民工张永明,男,38岁,农业户口,文化程度高中,政治面貌群众,已婚有子女,现有家庭成员3个,工作区域:和田市,工作单位: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税后月收入2500-3000元,愿意继续学习,希望通过参加短期培训来继续学习,学习的内容为市场营销,学习方式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组织的培训,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一是子女上学与就业;二是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三是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

三、调查结论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可以得知:和田市古江巴格乡地处和田市南郊,距市中心1.5公里,距和田机场7公里。维吾尔族占总人中的 82.5%,汉族人口占17.5%。全乡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088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足0.3亩。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气候恶劣,人口素质

2低下、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经济基础薄弱,是和田市古江巴格乡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但是地处城郊,市场、信息优势明显,又为实现农民工增收、壮大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提供了有利条件。他们在都年富力强,在30-40岁之间,但学历相对较低,大多是初中、高中文化,缺乏一技之长,就业的基本技能相对较低,月收入也不高,大多在1500-2000元/月,家庭负担比较重,所以大多是希望能多挣点钱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改善子女就读的条件,同时希望今后的生活更有保障,这一现状在我国农民工当中非常普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投入不够。我国是人口大国,其中农业人口占70%。教育作为强国的基础,在我国的投入比例相对是比较低的,只占总GDP的3.48%,而在教育的投入方面,大多集中在高等教育的投入,而基础教育的投入又集中在城市,所以,农村的基础教育无论从资金投入还是师资力量的投入,都相对比较弱,从而在农村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是很有局限性的。

2、职业教育还没有普及。在我国农村,大多数是自主择业,政府通过职校或其他短期培训的方式,培养就业技能和就业本领还做得非常不够,其主要原因:一是农村人员的观念没有转变,读书无用论在农村仍占相当比例,同时在就业技能方面,大多局限仍在大棚种植、木工、泥瓦工等,这就导致不会花钱送子女去参加技能培训;二是政府在这方面重视和引导不够。关于农村人口的就业,传统一直是自主择业,政府在这方面没有太多的作为,也没有引起重视,从而在县乡一级很少有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学校或课程,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也不够,只是充分发挥现有职校的作用。

3、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够健全。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因我国人口众多,涉及面广,3人员身份错综复杂,加上我国财力有限,推广社会保障措施没有配套等多方面原因,从而导致现有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十分健全。特别是在农村,农民工方面,还处于在刚刚起步阶段,目前农村的养老保险涉及的面窄,标准较低,而农民工在外务工很多并没有按政策购买养老保险,规范的省购买了养老保险,但在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和接续的手续并不完善,导致很多农民工对购买养老保险心存疑惑。因社会保障的不健全,农民工对今后的生活保障心存担忧。

4、支持农民工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尚未出台。在我国为解决下岗职工的就业和创业方面,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但在对待农民工这方面,尚未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和扶持农民工的就业和创业,并没有充分调动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没有企业的积极性。

四、建议与思考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世界,没有科技进步我国是很难立足于世界之林,而科技的进步是需要靠教育,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大批高科技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农民工是当前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今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对当前农民工的政策来分析,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很多农民工在现实生活中,采取一切机会去培训,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但这仅只是一少部分,如果离开了社会的支持,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扶持,大多数农民工是难以实现培训和就业的,就我国目前的国力而言,无法一下子来解决农民工的问题,无法做到来支持每一个农民工去搞创业,搞科研,但我们可以整合社会资源为那些都为学习,需要技术的农民工提供优惠的条件和扶持政策,下面我想结合调查的情况和我国当前的实际,就如何加强农民工的学习和创业等方面提出以下观点和看法:

1、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教育强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针,但还不能落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增加教育和投入比例,特别是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改善现有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教育工作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能让教育人才安心在农村工作,从而让农村的孩子受到良好的学习教育,有较好的素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长远的解决农民工的问题。

2、整合资源,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我国现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1.5万所,高等院校1100余所,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基地,我们只要整合资源,加以利用就是农民工继续学习的非常好的载体。当前就是如何制定好政策,并给了一定的经费支持,引导这些职业技术学校加入学习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中来,如在开设班级时,加强与用工单位的联系,有针对性开设现实工作中需要的工种、课程,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又可解决用工单位缺人的问题,在资金支持方面可通过以政府投入的方式来解决,如职业技术学校每培训1名农民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职业技术学校多与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如果充分调动了职业技术学校的积极性,农民工的培训和教育问题就会得到有效解决。

3、教育资源实现重心下移,开设乡镇农业学校。我国的教育资源公布是及不均衡的,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县城,乡镇一级的教育资源非常匮乏,大多数镇没有开设农业学校,开设了的也没有充分利用,成为一种摆设,只有把重心下移到基层,并真正组织利用好,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特别是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中小学生生源减少,很多校舍被闲置,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种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在城市,要以各街道为单位,成

5立农民工之家,利用社区大讲堂等形式,让农民工有活动和学习的场所和机会。

4、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政府不但要以生活上给予关照,更要从政策的制定上给予其优惠政策,鼓励其自主创业,变农民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是要落实其子女就读的政策,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实地妥善解决农民工的子女就读的问题,各地也出台了有关政策,但在现实生活中,在落实的过程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没有使农民工从心里上融入到城市中来。二是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城市中,为解决下岗职工的培训问题,有关培训单位每培训1名下岗职工,可以享受国家一定的补助,在一些技能培训方面,只是象征性的收点费,而农民工不能享受这一优惠政策,另外,下岗职工创业方面可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小额担保贷款,而农民工则不能享受,要充分调动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和参照下岗职工这方面的优惠政策。

5、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前提下,加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力度,从而出台相应的政策,特别是在对待进城务工人员的养老保险方面,要严格按政策落实,在各省份之间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接转程序,从而解决农民工的养老问题,让农民工扎根在城市,安心的工作,安心为城市的发展做好服务。

7.大学生暑期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篇七

1 检索方法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依据, 检索时间范围为2003-2012年, 检索式为: (主题=网络行为OR主题=网络需求) AND (主题=大学生OR主题=高校生) AND (主题=调查) , 模糊检索, 命中文献900篇。

2 检索结果

2.1 各年文献分布情况

2003和2004年各发文17篇;2005年34篇;2006年56篇;2007年77篇;2008年97篇;2009年101篇;2010年124篇;2011年186篇;2012年191篇;

统计结果表明, 有关高校大学生网络需要和行为调查的研究的论文逐年增长趋势, 说明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持续深入关注。

2.2 基金资助情况

900篇相关文献中, 有71篇论文得到各类基金资助, 占检中文献的7.89%。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10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金”7篇;“湖南省教委科研基金”6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篇;5篇以下的从略。说明政府机构对这个研究领域还是比较重视的。

3 讨论

3.1 研究内容简析

3.1.1 网络行为

2004年, 即有老师从了解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情况入手, 做过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 同时就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控制陈述了看法[1]。宿金民老师对大连市四所高校2000名学生网络行为做了调查[2]。张苑琛教授对上海市三所高校600份问卷所做的分析, 侧重了解大学生网络偏好[3]。上述调查的共同特征是调查内容较广泛。

与上述调查相比, 针对大学生网络学习的调查专指度更高。如高丹, 周玲玲老师从不同角度对湖南科技学院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调查[4,5]。蒋佳文老师对医学生网络信息检索行为的调研[6]。南宏师老师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调查, 对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做了讨论[7]。

3.1.2 信息需求及满足程度

刘磊老师自2003年起先后主持几项科研课题, 持续地就网络环境与读者信息需求做调查[8,9,10]。鹿秀娥老师对山东省的部分高职生对远程教育的认知、需求做调查, 结果显示“高职生对远程职业教育的认知情况欠缺, 对远程教育有较强的需求”[11]。

3.1.3 网络道德及相关情况

某个社会阶层、群体的道德水准, 是决定这个阶层, 群体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曾秋菊老师对郑州六所高校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做了抽样调查[12]。李春玲老师对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调查反映“人际信任结构较为合理, 总体上是一种理性的信任”[13]。黄核成老师对大学生利用网络学术资源不端行为做调研, 发现上述现象十分严重[14]。都为深入探析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提供了佐证。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大学生网恋或为一种较为普通的现象。这种情况引起有识之士的关切。伍志燕老师基于六所高校的调查, 对上述问题做研究[15]。杨春荣老师针对大学生网络同居做讨论[16]。姜润生老师对某医学专科院校的二百多名学生做调查, 分析其性知识来源渠道[17]。上述调查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这个值得有关部门重视的问题。

3.1.4 价值观和政治表现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互联网的普及, 使大学生的心态、价值观念日趋开放、多元化、复杂化。了解上述背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很有必要。一些教育界人士就此做了探究。如马向真教授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及其成因做讨论[18]。邓若伊等老师通过对五省市413份问卷调查发现,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 休闲娱乐的重要媒体。……以网络为载体, 向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并不成功, 提出“显性宣传和隐性传播相结合……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效果”[19]。刘从云老师对医学院学生的网络行为和思想政治教育情况作了调研[20]。

3.1.5 网络成瘾

对网络成瘾, 不同行业的说法未必一致。笔者依从心理学研究的定义, “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 上网行为冲动失控, 其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明显受到损害, 在网络使用的事件上失去控制, 为达到自我满足, 不惜增加网上停留时间, 增加操作时间且难以自控”[21]。在本次统计范围内, 有十分之一的文献涉及这方面内容。如高晚欣等老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做调研, 提出针对新生实行“网络监管”[22]。刘琳等老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做调研, 根据结果分析认为“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敏感人群, 伴随着网络过度使用而产生的网络性心理障碍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心理卫生问题。”[23]上述研究中大都能遵循科研规范、讲求方法。比如界定“网络成瘾”, 即采用师建国先生编制的《网络成瘾自评表》[24]。

3.1.6 其他方面

除了以上大略归纳的几方面以外, 还有一些研究同样引人瞩目。如徐晓红等人对大学生博客使用进行了调查分析[25]。曹丹等老师对大学生与手机互联网上网行为及素养做了调研[26]。张奕婧女士对北京市大学生网上购书的认可程度做了实证分析, 结果反映“大学生是网上购书的主要群体, 大学生对网上购书的认可度高, 男女生对网上购书认可度一致, 不同年级学生对网上购书的认可度有差异”[27]等, 都是视角独特、并取得一定成效的研究。

3.2 对深入研究的几点看法

对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的研究, 引起各界人士关注。不同学科、专业的人士在这个研究领域形成一个交集。针对大学生网络行为, 各界人士分别从心理学、医学、图书情报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传播甚至是政治学的角度探究。而互联网迅速普及引发的青年知识分子广泛参与的网络行为, 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式的复杂社会现象。为了使研究沿着健康轨迹发展, 谨陈述几点看法就正于方家。

3.2.1 改进研究方法

以问卷调查法为例, 贾东琴等老师近日结合图书情报领域应用问卷法的调研, 提出了中肯的建议[28]。笔者认为, 如何从“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research) 攀升到“解释性研究” (explanatory research) 层次, 是深化研究的关键因素。另外, 注意问卷设计的合理性, 是提高问卷可信度的保障。

3.2.2 强化问题意识

按权威词书的阐释, 问题是“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疑难”[29]。具体到“大学生网络行为”问题, 考虑到现实国情, 笔者认为宜界定为:研究这一领域存在的、经过人们认真研究和切实努力可能解决的矛盾或疑难。我们强调问题意识, 未必一定涉及“宏大叙事”, 也未必赶“热点”。对某些人们较少关注的、甚至相对“冷僻”的问题, 经认真探究, 同样可以取得真知灼见。如谢嫚老师对“网络环境下女性读者阅读倾向”的调研, 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关切的情况[30]。

3.2.3 提高研究能力

主要指提高研究者的知识素养和分析能力。比如, 提高外语水平, 了解和掌握国际上有关研究情况;提高数学和统计学水平, 运用量化方法准确、恰当的对客观情况作分析等。

3.2.4 倡导整合研究

这包括研究者群体的整合和研究方法的整合。比如医学工作者与教学管理人员协作, 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调研[31]。教学人员和图书情报部门的人员合作, 对学生某些专业知识的调研[32]。都是本次统计中成功的范例。

8.大学生暑期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篇八

摘 要:在信息时代,网络学习资源的质量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对网络学习资源的满意度并不高,存在着资源的形式不够多样化、交互性不足的问题。通过需求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情境类、任务驱动型资源的开发与设计,建立评价体系等方式来满足大学生对网络学习资源的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网络自主学习;资源;质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1-0030-03

一、问题提出

教育信息化是网络信息时代最显著的教育变革,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学习者面临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的学习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信息时代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除了学习者个人的学习素质之外,外在的教学资源环境至关重要。[1]为此,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普通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搭建起了网络教学的平台,开发网络课程,制作网络课件,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随着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以及大量教育网站的建立,我国网络学习资源在数量上有了较大的增长。然而在网络学习资源的数量爆炸式增长下,学习资源的质量问题尚未得到较大的关注。当前我国网络学习资源的层次还相对较低,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也是许多学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的瓶颈。学习者需要什么样的网络学习资源?当前的网络学习资源是否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对于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者来说,应该提供什么学习资源来支持学习者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建立在对网络学习资源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只有了解了学习者的资源需求特征,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者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发相应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效果。

二、实证调查分析

为了解当前高校学生对网络学习资源的需求,笔者从所在的重庆三峡学院随机选择5个系,共抽取了1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49份。在被调查学生中,男生占52.3%,女生占47.7%。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学习者对当前的网络学习资源是否满意,从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出发分析他们对网络学习资源需求的类型。

分析调查获得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对网络学习资源的需求非常大,但满意度并不高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普遍能够方便地使用网络,超过85%的被调查学生能够从宿舍或者学校公共机房获得网络,说明学校为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的硬件环境。被调查学生中,每天的上网时间为2-5个小时的占78%,17%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5小时,仅有5.4%的学生表示基本不上网。在上网时间中,37%的被调查学生表示会将1/4-1/2的时间用于网上学习,其次是1/8-1/4,占24%,还有20%的学生将一半的上网时间用于学习。这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41%的被调查学生表示对网络资源的需求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39%的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原因是有知识问题需要解决,还有20%的学生是因为对网络学习资源有兴趣。无论动机如何,大学生对网络学习资源的需求非常大。64%的被调查学生表示会从网上下载学习资源,这一比例远超过传统的从图书馆(46%)或者教师那里获得学习资源(34%)。而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选择从网络搜索相关资料的学生占61%,咨询教师的比例仅为14%。

然而,尽管超过73%的被调查学生承认能够接触到大量的网络学习资源,但他们对这些资源的满意度并不高,只有32%的被调查学生对获得的学习资源感到满意。大量的被调查者表示,难以从网上众多的学习资源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这也直接导致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效果差强人意,46%的被调查学生并不认同“通过利用网络,学习效率得到提高”的说法。

2.网络学习资源形式不够多样化、交互性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网络学习资源的满意度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网络学习资源类型单一,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超过82%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对于网络学习的效果影响很大,但是高达48%的被调查学生表示目前的网络学习资源形式不够多样化。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网络学习资源是将教师制作的课件、教案上传,或者是制作一些教学视频、Word形式的拓展资料和练习题等供学习者使用,但大部分与纸质教材大同小异,而且往往难以做到及时更新。此外,学习者对于资源的使用有着各自的选择性,而这种统一推送的学习资源无法满足网络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导致学习者难以找到真正需要的学习资源,不能很好地选择自主学习的内容,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交互性不足是被调查学生对网络学习资源不满意的另一大原因。大多数被调查学生希望在进行网络学习时能够即时获得反馈信息,进行双向或多向的互动式学习交流。超过76%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对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这种交互性包括学习者与资源、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被调查学生中认为需要人机互动交流的占69%,需要生师互动交流的占75%,需要生生互动交流的占81%。而当前的网络学习资源难以满足学习者的交互性需求,例如教学视频中,教师多是独自面对摄像头讲解,非常枯燥,缺乏吸引力;绝大多数的练习题也是直接给出答案,缺乏解题思路和思考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的先进性未被充分地利用,没有成为有效的学习工具与载体。

通过上述资源需求和满意度的分析,可以发现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与学习者的需求并不一致,对学习者的支持仍停留在辅助性的表层。

3.大学生对情景模拟型、任务驱动型等软件类学习资源需求较大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当代大学生已越来越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视频以及教案式的网络学习资源已无法满足大学生日益倾向于应用化的学习需要,导致学生获取网络资源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目前大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丰富的理论式资源,然而他们更加感兴趣的是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学为所用。在本次调查中,82%的被调查学生对于情境模拟型的学习资源感兴趣,68%的被调查学生青睐任务驱动型的学习资源,还有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学生对游戏型的软件类学习资源有较大的需求,这些融知识性与趣味性、理论性与情境性于一体的学习资源能够引起学习者的极大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endprint

三、反思与建议

网络自主学习是学习者依靠一定的网络设施和相关的媒体资源,通过多种途径,自主获取信息,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2],因此网络学习资源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必须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才能有效支持网络情境下的认知活动,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从调查结果看来目前的网络学习资源已落后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发挥互联网与多媒体的先进性,亟需得到调整与改善。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应当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基础,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为学习服务。根据本次调查,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要体现多样化与个性化

多元化和个性化是信息时代的标签,网络资源的出现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再严重依赖教师的统一讲授,它使得学生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与地点,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从网络上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就要求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既要符合知识体系的建构,又要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要,所采取的媒体形式要尽可能地能符合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和个体学习的习惯。[3]在这种要求下,一套资源是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的,因此需要将学习资源按顺序,分层次编排,同时各部分的内容相互衔接,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个性化的资源体系。

2.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要加强情境性与交互性

根据情境学习理论,如果脱离具体的实践环境,认知能力难以真正的形成,学习的本质是个体参与真实情境与实践,与他人及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真正的实践活动往往以问题为基础的。[4]因此当对学习的理解从认知能力取向转向实践能力和社会化取向后,情境模拟型、任务驱动型的学习资源应当成为未来网络学习资源设计的重要方向。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利用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和网络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更加容易和逼真,将情境和任务作为学习活动开展的平台,一方面能够把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另一方面能够使学习者在实际运用的体验中获得知识,进行网络探究式学习,而实践证明探究式学习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学会自主学习。[5]

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也要体现出网络的互动性。网络学习中由于缺乏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学习者容易产生孤独感[6],缺乏激励,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乃至人机之间的交互能够帮助学习者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积累学习经验。因此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在线交互式学习是发挥网络学习优势的重要途径。例如采用人机交互界面设计、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师、同学、学习材料之间的交互,进行意见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学习者主动参与进来,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改造共享出来,能够使单一的网络学习资源变成资源网络,实现网络学习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网络学习资源的评价体系

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是网络学习资源的质量保证,通过评价体系能够分析学习者的资源需求,并对已有的网络资源进行测评,从而保障未来学习资源开发的合理性。知识经济时代采用的是创新性、个性化的生产方式,因此将网络学习资源的多样化与个性化、情境性与交互性、学生的满意度等纳入评价体系,采用发展性评价的方式,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能够为资源的改善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如此才能保证网络学习资源的开发与设计契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3]王立达.远程教育中学习者对网络学习资源需求的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14-17.

[2]朱品一.自主学习论[M].北京:研究出版社, 2007(2):11.

[4]姚梅林.从认知到情境:学习范式的变革[J].教育研究,2003(2):60-64.

[5]李水金,侯静.大学本科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96-98.

上一篇:小花籽找快乐中班教案下一篇:乡农业年度工作总结